芦花荡教案10篇

芦花荡教案篇1

如果注意学生在对问题的回答结构不同时,我们会发现其学习质量的水平层次也不同,简单来说就是“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简称SOLO),其层次为:前结构层次、单点结构层次、多点结构层次、关联结构层次和抽象拓展结构层。总的来说,这四个层次展现的就是思维的层次,思维能力决定理解能力。如果将SOLO评价理论用于实际的教学当中,通过改变对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模式来判断学生的思维层次,进行相应的教学策略改变,那么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鉴赏理解能力。笔者以诗歌鉴赏为例做了点滴尝试。

一、评价练习,判断学生主体思维层次

笔者在复习诗歌鉴赏专题时,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按高考考点分小专题进行复习。笔者在复习到“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这一专题时,把学生的学案,收上来,进行评分,并参考SOLO评价理论对学生的思维层次进行摸底。以下面一道题为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酒泉子

[宋]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隋感的?请简要分析。

1.前结构水平。学生审题不仔细,没看清楚题干的要求――词的下阕。而是回答了词上的内容,即答非所问。这样的回答几乎不得分,因为学生对题目几乎无理解层级。或者是根本没有弄清题干所要考察的知识点。如在本题中,有的学生回答:“词的上阕描写了词人回忆西湖,终日凭楼远望,正值清秋时节,能看到岛屿还有三三两两的钓鱼舟”。或者回答:“词的下阕是通过一系列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这些回答:部是无效的。

2.单点结构水平。学生的回答只从一个方面对问题进行了阐述,给出的答案是孤立的。从例题中看,学生只关注到了具体用什么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但是缺乏分析性的过程。

如在本题中,有的学生回答:“词的下阕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或者有的同学回答:“词的下阕通过借景抒情和具体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或者学生回答了具体的表现手法,但答错手法了。可见,该学生思维层次处于单点结构层次,答案的结构指向所考察学科最基本、最简单的完整意义;答案结构只蕴含简单明显的联系;答案指向单一。

3.多点结构水平。在答题中,学生敏锐的捕捉到了题干要考察的是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具体的表现手法和哪些思想感情。但只是简单地陈述,并没有将其与这首诗歌内容本身建立联系,没有很好地进行概括。

如有学生如此回答:“这首词的下阕通过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或者回答:“这首词的下阕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抒发了诗人想归隐的情怀。”该学生思维层次处于多点结构层次,答案结构蕴含多于两个对象的直接连接;答案结构之对象的连接具有模式化特征;答案蕴含的结构由知识间的灵活及联系实现。

4.关联结构水平。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分别回答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形成分析问题的一个整体。并且能想到与诗歌的内容关联起来,进行分析综合。例如有同学回答:“①词下阕的‘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从芦花荡里隐隐约约传送出来的渺远的笛声,忽然惊起栖息在芦花荡里的白鸟,表达了词人对此境的喜爱和向往之情;②通过“闲整”“思入”两个动词,表达了词人归隐湖上的心情。”或者有的同学先把整首诗歌翻译一遍,然后再分析手法和情感。由此可见,该学生思维层次处于关联结构层次,答案结构是通过逻辑关系建立起来的整体;答案结构确定所涉及知识的确切涵义;答案所涉及的知识具有共同的载体(即知识镶嵌在有意义、确定的总体上)。

5.抽象拓展结构水平。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诗意,能够从多角度分析诗人的情感和观点态度,合理联系诗句,答案内容完整,分析到位。例如有同学回答:“①词下阕的‘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从芦花荡里隐隐约约传送出来的渺远的笛声,忽然惊起栖息在芦花荡里的白鸟,从而衬托出环境的清幽、空旷、辽远,表达了词人对此境的喜爱和向往之情;②通过“闲整”“思人”两个动词把词人收拾鱼竿、急欲赴西湖垂钓的动作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衬托了词人忆西湖忆得不能再忍耐、亟想归隐湖上的心情。很显然,处于这个层级的学生就能够展开联想,更合理的联系诗歌的创作背景,从而准确分析诗人的情感。

笔者采用抽样评价方式,对所教两个班(共120人)每个班抽取一半的学生进行评分,判断其思维层次,其中处于前结构层次的学生为5%,处于单点结构层次的学生为15%,而60%学生处于多点结构层次,处于关联结构层次的学生为20%,而处于抽象拓展结构层的学生几乎为零。

二、“加一”策略。提升思维层次

通过导学案的练习反馈,笔者发现班里的绝大多数学生都处于多点结构层次,笔者尝试以关联结构层次为基础进行教学。也就是略微该水平之上一点进行教学,即瑞斯特等提出的“加一”策略。

SOLO分类理论的各个层次是递进的:每个层次都比前一层次增多了一个内容。比如多点结构回答是单点结构回答至少加上一个相关的方面。

像上述诗歌鉴赏处于多点结构层次同学的回答只是在单点结构的基础上多加了“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或者“抒发了诗人想归隐的情怀”有关诗人情感方面的内容。关联结构回答是多点结构回答基础上,需要有逻辑关系,从而建立起整体;并且答案结构确定所涉及知识的确切涵义。像上述诗歌鉴赏回答关联结构就比多点结构的回答多了对诗歌诗句的翻译,即具体分析了这种表现手法,如“通过描写从芦花荡里隐隐约约传送出来的渺远的笛声,忽然惊起栖息在芦花荡里的白鸟”和通过“闲整”“思入”两个动词。这样答案所涉及的知识镶嵌在有意义、确定的总体上。

我们再比对参考答案:①词下阕的‘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从芦花荡里隐隐约约传送出来的渺远的笛声,忽然惊起栖息在芦花荡里的白鸟,从而衬托出环境的清幽、空旷、辽远,表达了词人对此境的喜爱和向往之情;②通过“闲整”“思入”两个动词把词人收拾鱼竿、急欲赴西湖垂钓的动作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衬托了词人忆西湖忆得不能再忍耐、亟想归隐湖上的心情。”会发现,抽象拓展层次的答题思维更接近高考参考答案所体现的思维层次。而我们的学生去达不到这样的一个标准。

在接下来的诗歌鉴赏复习当中,笔者采用“加一”策略,引导学生重视主要联结概念,具体教学策略以“语言”为例:

(1)判断题目是否为“语言”题,即“炼字”“语言风格”等等。

(2)按照答题步骤,分点,一步步分析诗歌。

(3)通过典型例题讲解,引导学生归纳思维方向,也就是联结概念。

(4)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具体的题型训练中熟练运用联结概念。

当然,具体的教学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让学生对每种题型有了一个清晰的模板概念,他才能面对变化时,做适当的思考和调整,也便于摸清整首诗歌表达的内容,从而品味、感受诗歌的魅力。

三、如何设计评价内容

SOLO评价的是学生的认知思维和理解水平,因此,教师设计评价内容,就不能采取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这种固定答案的测试内容不易显示学生复杂的思维水平。教师在准备测试问卷时可以参照以下策略。

第一,命制试题要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高考考点,要尽可能地丰富问题的类型,让学生更清晰地展示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可围绕高考考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察。如诗歌形象类,可这样设题:请分析该诗的人物形象;该诗的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征等。语言类可以这样设题:该诗的颔联或者颈联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该诗的诗眼是什么?如何体现的。

芦花荡教案篇2

语文老师大概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希贵在山东高密四中任教时,有一年,高一两个班没有语文老师,“当同学们感到实在太枯燥的时候,老师就把他们放到阅览室里去读书,或者把***书馆的书借到教室里来”。学生们依靠自学,依靠自己读书,就这样过了一个学期。让老师们感到惊讶又尴尬的是:这两个班的语文期末考试成绩,并不比其他班级差,在阅读和写作上的表现,比其他平行班还要略胜一筹。

这件事情让我们这些语文老师感到汗颜:我们到底在干什么?我们在课堂上的口干舌燥,到底能起什么作用?

二、莫言的启示

无可置疑,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莫言幼时失学在家,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他反复阅读哥哥用过的《文学》课本,他最初的文学兴趣和文学素养,就是哥哥的那几本《文学》课本培养起来的。莫言曾无奈地说:“语文水平的提高,大量阅读非常重要……一个人如果不能在青少年时期获得一种对语言的感觉,只怕一辈子都很难写出漂亮的文章。……我们完全可以把语文课教学搞得妙趣盎然。”

然而,现实是:分割的语文课堂,繁杂的语文试题,接踵而至的各类考试评比,让语文支离破碎;老师的意识里,语文课不讲课,就是浪费,从而导致语文没有一个完整的阅读环境。这样看来,应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多读几本教材之外的书了,要让他们有阅读的自由,有***思考的空间。

三、读书引导

怎么引导?从兴趣开始。我制订了一个计划――讲故事。先是老师讲,每节课前5分钟,前十次讲完整的故事,后来讲到高潮处就戛然而止,孩子们意犹未尽,自然会纠缠不放;我顺理成章地告诉他们,这个故事在哪本书里,自己去看。渐渐地,部分孩子开始去借书。开始要讲最有情节的书,如《青铜葵花》――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但命运总是爱捉弄人,在青铜12岁那年,葵花被命运召回她的城市。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葵花所在的地方……青铜和葵花,后来又有缘相见吗?孩子们瞪大眼睛,等着下文,有的甚至跑到办公室来问:青铜和葵花,见面了吗?我告诉他们,书会告诉你们答案。趁机带他们去阅览室借书。有个小朋友借助字典,竟然三天就看完了!下一节课上,这个孩子就成了课前5分钟的主角。

后来,又讲《时代广场的蟋蟀》。蟋蟀柴斯特从没想过离开康涅狄格州乡下的草场,可它因贪吃跳进了一个野餐篮,被带到纽约最繁华的地方一一时代广场的地铁站。在这儿遇到了塔克老鼠和亨利猫,柴斯特会受到欺负吗?再后来讲了《稻草人》《三毛从***记》等等。一部分先看书的孩子就成了上课前五分钟的主角了,他们会把前一天我没讲完的故事讲出来,很神气的样子。两个月后,学校的***书室热闹起来了。语文课堂也应该相应地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原来的5分钟讲故事,延长至10分钟,孩子们兴高采烈,课堂里都是故事。我趁热打铁,每周拿出两节课做阅读课,前提是掌握新课的生字词。语文课上讲故事,孩子没有任何任务,不受任何限制,畅所欲言,讲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语文课,孩子们是数着手指头来盼的;当然,孩子们在故事会上表现出来的兴奋与语言能力,是任何语文课都难以企及的。

四、激发读书成就感

我让孩子们准备了一个小本子随时做读书笔记,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记下来,可以是美丽的句子,也可以是故事情节,还可以是读书的感受;千万不要强制规定,扫了孩子读书的兴。

芦花荡教案篇3

文/蔡国声

葫芦在民间又称之大吉,即大吉大利的意思。而用葫芦制成的品皿如瓢、勺、碗、盆之类,包括草虫盒,葫芦节扎,葫芦雕刻等等多类工艺美术品也都大受欢迎,能入古玩艺术品的收藏之列。甚至连用陶瓷、珐琅、竹木牙角等材料制成的葫芦造型亦是各呈其巧。于是葫芦制作的各门各派、时代风格和地区风格产生了。

***中是一对甘肃兰州刻葫芦,系现代名家骆石华先生所作赤壁赋。***文并茂、造型奇特,能玩赏于掌股之中,堪称刻葫芦艺术中的精品。

说起甘肃兰州的刻葫芦,早在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甘肃兰州有个民间艺人叫王鸿平,在葫芦上刻画古装人物侠士、秦腔脸谱等。刻画之后,刮去表皮上剩余的空白部分,使葫芦分成两色,丰富了画面的效果,这是兰州刻葫芦的始创阶段。嗣后,经过不断的改进,在刻制的过程中加入了刮、晒、磨等加工工序,以特制的钢针和刀具在葫芦的表皮镌刻并涂以松墨,画面出自“芥子园”等画谱。兰州刻葫芦以笔墨、刀法并重,驰誉京津,成为人们手中的。兰州刻葫芦除创始人王鸿平外,名手相继有李文斋、王德山、王云山、阮光宇、骆石华等人。

该对葫芦造型奇特,呈现圆珠状,大小若健身球,皮质光滑细嫩。呈色如老桔的黄杨木,亦如煮熟之鸡蛋黄色,匀润光洁。显然是经过严格的挑选。其上作坡夜游赤壁***,一只刻的前赤壁赋,另一只刻的为后赤壁赋。正面是平面微雕刻画,其布局精微,线条粗细浓淡如国画中的白描,明暗、远近一任自然。其***案线条细如发丝,尽管不加渲染,亦层次井然,章法上有晚清之山水人物画风味。背面有整篇的前后赤壁赋全文,用单刀隶书刻成,结体匀称扁方,蚕头燕尾,圆润秀美,有汉隶中“曹全”“史晨”(碑)的风韵和书卷之气。该葫芦属平面微雕的范畴,对于平面微雕来说,无论是雕刻家还是书画家,必须要有深厚的书画底蕴和临摹功夫。同时雕刻时须平心静气,心无旁骛。雕刻往往在夜深人静时,奋战数小时,一气呵成。

该对葫芦精品之所以不同于一般刻葫芦者,是因为上面有浓厚的书卷气、扎实的中国书画和文学根基,微雕者不是为小而小。以小媚世者,粗看之叹为惊世骇俗,多看之则索然无味,味同嚼蜡。一般的兰州刻葫芦题材皆是晚清戏文,古装人物,而东坡夜游赤壁则是千古不朽的文学名著。将它搬上兰州刻葫芦的舞台当是一个不可小嘘的转折,即兰州刻葫芦的民间艺术开始走上了民间艺术与文人、书画家相结合的艺术道路。

人见人爱康青花

卢伟帅

“吆!这只康熙青花瓷罐真不错!”笔者一见眼前那只制作精细,如亭亭玉立般少女那样令人心仪的青花瓷罐,不由得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康青花瓷罐高27厘米,口径12厘米,腹径为18厘米,底圈外撇,直径达15厘米,为较大器形的瓷罐。该瓷罐器身为青花满绘通景式山水人物***:在那群山环抱的山林间,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有依山势而建的水上亭榭;山石近水处,面对碧波荡漾的江水,两位知己在谈吐间倾诉自己的满腹经纶,又似陶醉在远离尘世后的怡然。这一种幽雅美丽的景致,以画面的形式真切地道出了人们寻求悠然闲逸生活的真谛。

纵观整个画面,不仅布局合理,而且构***精巧,看上去气势恢弘,并且在重山叠嶂中展现飞瀑流泉的山野景色,更有那“渔夫泛舟”与“文人漫游”共存的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使画面既展示了构***繁复的程式,又体现了笔法灵活的特点。尤其是画中山石采用清代康熙朝流行的斧劈皱法绘成,层层涂染,阴阳相背,使山石质感明显,人物神态自若,线条硬朗流畅,艺术格调高雅,既造就了一幅典型的康熙山水***,又完成了一幅韵味十足的文人画。

青花罐上的画出自晋《莲社高贤传》:“远法师居东林,其处流泉匝寺,下入于溪,每送客过此,有虎号鸣,因名虎溪。后送客未尝过。独陶渊明与陆修静至,语道契合,不觉过溪,相固与大笑”。此类画面笔者在康熙朝的各种瓷器上见过,如笔筒、棒槌瓶等。清代之所以流行此画,暗示文人高士相聚之乐。

在瓷器上绘山水***最早是在金、元时期的磁州窑瓷器上,到了明代晚期景德镇窑则开始广为流行。到了清代无论厅堂还是坊间,盛行不衰。康熙青花是继明永乐、宣德青花之后制作质量最高的品种。可以这样说:康熙青花是清代青花瓷器中最为优秀的。《陶雅》说:“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花之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由此可见,康熙青花在当时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本文所介绍的这只青花瓷罐,不仅画面清新宜人,而且青花发色鲜丽,色调青翠,成色稳定,釉色白中泛青,柔和淡雅,胎骨细腻坚实,康熙青花大多使用国产浙江料,但笔者以为,本瓷罐上面的青花颜料使用的可能是极为纯净的国产料:云南珠明料,它呈纯蓝色,享有“宝石蓝”的美誉。加上分水法的运用,使青花能分出五色,营造了一种色调浓淡深浅总相宜的氛围。

因此,我们能在瓷罐上清楚地分辨出山水画的浓淡层次感。所以,收藏界对康熙时期烧造的青花器评介很高。

神秘的人头彩陶瓶

文/陈百华

本文介绍的这只新石器时期马家窑文化的人头彩陶瓶是该文化时期的佼佼者,其艳丽纹饰的构思、绘画艺术的表现、造型技法的工艺等方面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先人工匠的聪明才智和超人一筹的艺术天分。

这是一只极为罕见和珍贵的人头彩陶瓶,它采用镂刻、塑雕加彩绘等工艺把人的脸部五官的比例及神情表现得均匀恰当、富有活力,特别是那双炯炯有神、向天仰望的一双眼睛更是生动传神。而器身上的红黑相间的纹饰又增添了这只彩陶器庄重与神奇的色彩,更令人注目的还有圆塑的人头顶上绘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简洁的彩色***案,其流畅的笔法绘出的是一个可以使我们产生丰富想像的变化“寿”字纹,尽管那个时期还可能没有发明这等文字。

中国的古陶特别是新石器时期各个文化类型的彩陶器,呈现给我们后人的是绚丽多样、千姿百态的风格:或秀美;或绚丽;或明快;或柔和;或刚健;或精致;或粗犷。无论是何种特色,但它总是有一个表达内涵的主题思想,从中向我们透露的就是当时社会、生活和思想等等信息。这只人头彩陶瓶不只是简单的人形,实际带有直接取法葫芦的造型特征。在我们所见的古陶器中,直接取象仿造植物的器型很多,而以葫芦造型的也有不少。葫芦是当时广泛种植并在古陶器诞生前就大量使用的天然容器。闻一多先生认为伏羲女娲与(夸包)(夸瓜)实是葫芦的化身,“至于为什么以始祖为葫芦的化身,我想是因为瓜类多子,是子孙繁殖的最妙象征,故取此相比拟。”

在远古时代的彩陶上绘就的鱼纹以及用葫芦作为陶器的造型等,都是比附和崇拜繁殖力旺盛的巫术实践和主题表现的象征,并有着明显的生殖崇拜的痕迹。古时仿葫芦型制作的陶器除了用于瓮棺葬的瓮钵盆以外,主要器形都是人们生活所需的炊具和食具。这其中蕴含的是一个普遍的巫术信仰,意欲通过葫芦状的饮食器皿的使用,将其旺盛的繁殖力传递和生长于人类身上。

另外,人形陶器也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替代物,她替代的不仅是人,更主要的也许是神或是被神化的***腾、巫术道具等。据有关考古资料记载,人形陶器始于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的“人首口瓶”。众多陶罐和陶壶的器形被人格化,在马家窑文化遗存中尤为显见。其造型类似人头并将两耳下部器形拉长及内收,体现对称均衡的美感。从甘肃地区已发现的不少以陶器造型来塑造和表现人体的方面观察,当时似乎已产生了对人类自身的某种崇拜意识,也许有着由***腾崇拜向人格神的祖先崇拜过渡的意义。

我国原始社会晚期是装饰艺术空前繁盛的时代,因此联想到本文所述的这只人头彩陶瓶上的纹饰,笔者一直坚信是蛇形象生纹,但翻阅众多资料发现当时的象生纹仅限蛙纹、人纹和鱼纹,没有蛇纹的发现记载,所以对于这一点笔者虽有自己的主见,但又怕误人误己,真的不敢也不应妄下定义,还是采用时间换空间的稳妥方法,等待历史掀开神秘面纱的那一天吧。

姿态横生扇面画

颜文扇面画赏析

文/玲珑

这是一幅名为《野趣自高森》的扇面画:浓浓的秋意伴随着湖光山色留下一片盎然,碧波荡漾的水面上一叶扁舟载着一对情侣泛游其间,乡间小路,茅屋、石桥、树木,展现了江南农村的田野风光和农家生活的温馨与和谐,那种“谁不忆江南”的怀旧情怀顿时呼之欲出。而用透视法作的整个画面则洋溢着其乐融融,野趣横生的风味,深深地吸引了文人雅士的目光。

它是著名油画家颜文先生1947年的作品,颜文(1893-1988)出生于苏州一个画家家庭,自幼受到艺术熏陶,1912年自行试制油画颜料创作出第一幅油画《石湖串月》。1919年发起组织苏州美术赛画会,为我国现代美术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美术展览会。1952年,颜文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浙江美术学院前身)副院长。教书育人的同时继续致力于油画艺术的研究和创作,他的作品构思精巧,刻画真实、细致,色彩明快,善于以西方的表现手法融以民族的精神,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透视学、色彩学、解剖学的研究也卓有建树,著有《美术用透视学》、《色彩琐谈》等论著。

扇子在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最早的扇子是用鸟的羽毛做的,被称作“羽扇”。所以,今天的“扇”字中就有个“羽”字。以后人们又制作出轻便、美观的团扇、绢扇、丸扇等,并开始在扇面上书写一些字、画。使扇子成为一个色彩缤纷的天地。据说,明永乐年间流行纸折扇,文人墨客纷纷将得意之作画在扇面上,明清以后,扇面饰以名人字画最为流行,扇面书画作为书画艺术中的一个特殊品种,因其轻巧便捷,颇受书画家、文人乃至百姓的喜爱。而且,扇画之清逸、诗文之雅秀、扇骨之精致,被雅玩者称为扇之“三绝”,令人玩味无穷。成为融书画、工艺为一体的美术工艺品。在书画投资中,很长时间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一手卷,二册页,中堂第三,条屏第四,楹联第五,扇面第六,因而扇面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不为市场所重视。但是从去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情况来看,扇面却令藏家刮目相看。

颜文的扇面画正是在这种市场背景下走向社会的。而且他作为第一代油画家中对透视学研究最为深入的一位画家,其扇面画有他的特点和艺术价值。一般地来说,品评画意,最看重的就是那用线条笔墨构成的作品间蕴蓄的文化积淀和人生情味。《野趣自高森》这幅扇面画正好不缺乏这些元素,画面着重写实,结构合理,笔法细腻,具有浓郁的东方气息和人文景观。更由于作者对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等研究精深,因此,他在作品中注重远景和近景的光色变化,近景颜色明朗浓艳,远景光线明晦错综,整幅作品是作者的精心佳作,是用手中的笔一笔一笔地堆塑起来的,因而产生了高低不平的立体感。柔和迷离的光线让人看不清远方景物的轮廓,虽然没有用坚实的轮廓线进行细部描绘,但仅仅用色彩的勾点就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景物的特点,反映了画家对光源的敏感度和捕捉能力,以及注意统一由画面构成的主次关系、明暗对比和画面主体的强化,体现了糅合东西方作画艺术的精华。

芦花荡教案篇4

关键词:苗族舞蹈;锦鸡舞;艺术特征;内容形式;服饰

前言

锦鸡舞是苗族的象征,它具有浓厚的生活兴趣,强烈的工作氛围,深庄严的宗教,独特的艺术特色的民族感情。它不仅深受本族人民的喜爱,也是本族人民用于联络国内外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友谊、团结合作象征的管簧乐器,是于歌、乐、舞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形态。

一、苗族“锦鸡舞”的形成

“锦鸡舞”是苗族的原生态舞蹈,因其服饰和舞姿模仿锦鸡而得名。居住在当地的苗族同胞,通常在每年的重大节日举行了隆重的吹笙跳月,敲响了鼓,跳起了“锦鸡舞”,以纪念祖先,让他们能自由、和平和快乐的记忆起美丽的锦鸡。跳锦鸡舞时,风领导男女然后舞蹈,形状排列在管,又沿着逆时针的圆圈舞。到四个步,六个步,然后转身,根据膝盖的自然摆动的舞蹈的基本特征,开始第一步左脚,左一步向左轻脚步,右脚贴近左,然后一步一步右脚,左脚右脚齐,然后一步离开,再一步左脚,右脚跟上。每跳一步,而自然颤抖着对自然开放两岸膝盖,双手的节奏,悠闲地摆动,如锦鸡翅膀,扇动翅膀时,非常漂亮。体现了人与自然友好的前景和生活条件和谐的精神,苗族人民是温和娴静的,发展是值得继承。

在漫长传播的过程中,“锦鸡舞”不断的演变着,经过作家和艺术家重新创作后,其舞蹈动作在数量上丰富了许多,使“锦鸡舞”,在民间在此基础上良好的发展更具有生命力。

二、苗族“锦鸡舞”的艺术特征

苗族“锦鸡舞”的艺术特征主要集中体现在其内容形式和服饰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得舞蹈动作更丰富,更具生命力;锦鸡服饰的装点,使“锦鸡舞”形象更为生动,使舞蹈更为优美。

(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苗族“锦鸡舞”在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具有宗教、民俗和文化娱乐等多种性质,按其活动内容和性质,可分为祭祀性、习俗性、礼仪性、自娱性和表演性。

1.祭祀性

祭祀性锦鸡舞,舞者多为中、老年人,一般是在木鼓、铜鼓的伴奏下跳的。播放长达三英尺的大芦笙章羽。在过去,这样的芦笙只有在杀牛祭祀时跳的舞蹈。庄严、肃穆的气氛,表现出尊重和记得祖先,同时运行平稳、缓慢。

2.习俗性

习俗性锦鸡舞有两种。第一种多在月明风清之夜的环境下进行,通常苗族人是每年过“花山节”时才跳。这是一个聚会的青年男女选择配偶的婚礼当天,跳锦鸡舞天的“跳花”或“跳月”。苗族这种作法山寨古称,通常有“跳月”月亮场或“跳花”花场。这种形式主要是以芦笙吹歌传情,因此舞蹈动作幅度不大,舞步也并不复杂。第二种是在跳舞时,手臂、身体前倾,向前跳沿圈,动作比较简单。这个数字在舞蹈共同参与到十二,水平形成三,四米长直立方形之一。

3.礼仪性

锦鸡礼仪舞蹈,其不同的活动内容,使得有不同形式的活动和特点。主要是具有新居落成的跳跃和行动,气氛热烈欢乐的节日活动等特点。一般舞者舞蹈,在教会更以示祝贺。在葬礼仪式上,红腹锦鸡舞的作用主要是哀悼死者和安慰遇难者家属。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在入棺仪式上穿过棺材跳,其他动作冷静和克制。

4.自娱性

锦鸡舞的舞者,因为年龄、性别不限,所以参与的人数众多,通常在草坪、山坡大坝和开放空间的活动。锦鸡舞自娱从经营特点来看,可分为“踩”和“跳”两种。其中,“踩”的轻微弯曲的膝盖,并配有节奏向前行进分歧;“跳”是一动力脚落地后,不仅将下肢颤抖和蹿踢,还可作为自然景物的上半身。前一种娴雅、端庄,后一种柔和、潇洒。这种锦鸡舞有两种常见的活动形式: (1)男人吹芦笙,男人和女人先一人一圈,然后周围的女性吹芦笙舞者围在中间,在节奏加强,轻轻摆动身体团团和舞蹈。有的地方还有高达丈余的特大号芦笙和各种长短不一的芒筒(一种用大竹筒制造的低音簧管乐器)在旁伴奏; (2)项以举手铅芦笙舞的一对,大家跟着周围的演奏旋律,改变了领舞者和舞蹈动作循环。

5.表演性

锦鸡舞蹈表演,通常在节日或运动成绩或观众的方式聚会。在一些村庄流行芦笙队的比赛中,车队在玩芦笙音乐的数量集体单位的地方,声音是美丽的,动作和步法丰富,舞蹈的时间设置耐用。这类锦鸡舞的动作以矮步、蹲踢、旋转以及腾跃等为多。这种竞技一般都不设规定动作,每个芦笙手都有施展个人技艺的机会。有些运动是改变的行动,迅速和激烈的已知的节奏,以完成一些高难度动作,赢得更多。表演性锦鸡舞的内容十分丰富,通常是以两种形式来表现,第一种以炫耀高难技巧,如“巧喝酒”“蚯蚓滚沙”“滚山珠”“芦笙拳”和“过门坎”等,第二种以模仿禽兽的习性、神态,如“牛打架”“斗鸡”等。运用这两种方式,来博取观众的喝彩或以表现出生活的谐趣引人入胜。比如“巧喝酒”是在与一个装满一杯米酒长椅集,然后周围的长凳边吹的舞者,跳舞、喝酒的腰侧。“滚山珠”是打了向前和向后滚动芦笙边边缘,或倒置,金字塔和其他活动。“芦笙拳”的一种独特形式,芦笙舞的舞蹈的伴奏和指挥者,剩下的男、女舞者在他们有时相互穿插其他不时下命令的冲压对打,有时吹到手杖上的一朵花。“蚯蚓滚沙”是膝盖后面的舞者在板下,然后拉直走向的轴线,一边玩一边跳芦笙舞。

(二)锦鸡服饰的装点

生活在深山密林中的锦鸡,全身漂亮的羽毛是百鸟无法相比的,身上的羽毛色彩为头青、颈绿、身红等。苗族姑娘以不同颜色的丝线,对锦鸡羽毛进行仿照,使各种不同刺绣***案的服装穿在舞者身上,宛如锦鸡一样美丽。其中,上衣是对襟衣领,较为贴身,腰缠两寸宽的花带,前搭一块绣花片,后搭数条五彩绚丽的长至脚踝的长花带,形象较为贴切,犹如锦鸡尾部多彩绚丽的羽毛。身穿七寸超短百褶裙,脚穿翘尖绣花鞋作六步转身时,裙摆向外翻飞,百褶裙脚边的洁白羽毛银波荡漾,脚边花带一飘一闪,使裙上和裙尾的绣花和花带得到最大空间的展示。而且女舞者个个绾发高耸,头戴打制有数只锦鸡的银花,颈戴银项圈,胸配衅腾银盘。随着芦笙曲调的快慢节拍,在舞蹈基本步伐中微颤的双膝使头上的锦鸡银饰跃跃欲飞,银角花冠一点一摇,犹如锦鸡漂亮生动的羽冠。事实上,也有早期的“锦鸡舞”被进行了再创作,作家或艺术家对其进行创作后使锦鸡的服装得到了更好的展示。

“锦鸡舞”服饰装饰锦鸡,使“锦鸡舞”的形象更生动、更美丽,优雅的舞蹈装点,使之更轻便、美观,和锦鸡的“锦鸡舞”更贴切。苗族人民,正是因为这种古老而简单的美好情怀与强烈的追求美好的事物,对生活与自然的爱和渴望爱情,才使我们现在看到了完美传输的“锦鸡舞”的服饰艺术。

芦花荡教案篇5

〔关键词〕芦笙舞非物质文化遗产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地区,在那山清水秀、崇山峻岭的山林里,居住着淳朴热情好客的苗乡侗寨人群。当地的芦笙节在现今属于流传较完整,并一直传承至今的少数民族节日。苗族侗族文化不仅是优秀的民间艺术,还承载和传递着一个民族区域独特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伦礼俗、智慧精髓等至关重要的文化要素。而在侗族和苗族传统歌舞形式中,芦笙歌舞占有极其重要的分量。

关于芦笙舞,早在《新唐书・南蛮列传》中已有“吹瓢笙,笙四管,酒至客前,以笙推盏劝”的记述。这种以芦笙舞为饮酒助兴的风习,明清时代的文献与地方志中多有记载,至今在苗、彝、侗、水、拉祜等民族中,依然盛行不衰。

芦笙舞流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仡佬族、壮族、瑶族等民族聚居区,在各苗族、侗族地区尤其普及。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喜爱、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舞蹈。其中以贵州东南部、湘西南和广西西部山区最为活跃。在那里,人们从儿童时代起就开始学吹芦笙和跳芦笙舞。凡是在演奏和舞技上出众的芦笙手和芦笙队,都深受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关于芦笙舞活动的历史,从已出土的西汉铜芦笙乐舞俑分析,芦笙舞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的苗语中音译为滴嘎(“滴”是踩的意思,“嘎”是芦笙的意思,所以用汉语翻译过来就是踩芦笙的意思),是一种以男子边吹“芦笙”同时以下肢(包括胯、膝、踝)的灵活舞动为主要特征,女子左手提上各种颜色和花纹的毛巾,右手握着各式各样扇子,随着芦笙吹出的音乐舞蹈,姑娘们的舞步随着节奏的变化而变化,时而进,时而退,时而快,时而慢,时而旋转,时而停留。

芦笙舞蹈起源于苗族祭祀祈福的仪式中,是湘西南少数民族最古老的舞蹈形式之一,是湘西南苗族侗族人民最宝贵的精神支柱和文化遗产。它是一种祈福舞蹈,随着社会的发展,芦笙节逐渐转向了娱乐性、群体性,成为***收的节日。该舞蹈主要以男吹女踩的形式展现,时而粗犷豪放时而温柔煽情,每一次下沉、转身、停顿都真实地反映着苗家人的生活状态和风俗习惯,堪称人类原始文化的“活化石”。

1、绚丽多彩的特色服饰

七月十五日当天,一大早寨子的人们在吃完早餐后,便开始忙活着芦笙节的前期工作。男子换好服装,带上自家的芦笙到寨子比较宽敞的地方聚集,等着吉时的到来。女人们开始梳妆打扮,穿戴盛典的服装。从简单的上衣开始,再戴上胸前专属的银饰,然后是复杂的头饰:首先把自己的头发绑到一个固定的位置,然后会带上一个银质的内置头饰,一方面用来更好地稳定戴在头上绚丽的头饰,另一方面又可起保护头的作用;为了固定戴在外圈的头饰,会在自身头发后接上一根很长很大、由黑色与多彩的毛线编织成的假辫子,然后绕着里面的银质头饰一圈,接着在花毛线辫子的额头前方一边插上一个三角状的银质吊饰,在头部两侧插上自家用银饰跟色泽艳丽的毛线做的花饰,这样给人视觉效果鲜艳明朗,又有长高个子的效果。头饰戴上后,接着便是苗族的百褶花裙与绣工精致的绑腿;在程序繁多,装饰鲜明的苗族服饰里,会发现很多美妙的细节,当然这里还少不了那根纯手工绣制的腰带和舒适鲜艳的绣花鞋。然后就是各式各样精美的耳环、手环等银饰。

苗族妇女在吉时前给小女孩子与自己穿戴整齐后,一同到寨子里聚集。苗族分草苗和花苗两种,约18000多人。花苗的布料着色要亮一些,布质硬一些。草苗男装较为简单,与侗族男人的装束大致相同。女服主要由头帕、长衣、腰带、百褶裙、绑腿、云头鞋6部分组成,主色为青黑色;花苗男子上装为对襟短衣,夏装多为白色或蓝色,冬装多为青色或深紫色。着便裤,裤脚肥大,冬天裹深蓝色绑腿,脚穿草鞋或布鞋。女性的服饰由头帕、右衽大襟长衣、花带、围衣、裤子或百褶裙和勾鞋组成。苗族精于织染和刺绣,服饰式样繁多,服装一般都用蓝靛染布作底,用黄、蓝、绿、白、红等色点缀,运用绣、挑、织染等工艺装饰。

湘西南靖州的苗族属于花苗种类,芦笙舞蹈的服饰以蓝色为主,服饰不仅仅是美的代表,其中更是包含了苗族人民的、历史概况和***腾崇拜。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可以从服饰上走进苗家人的内心世界,体味苗族人古朴,神秘的精神世界。故服饰也可称作穿在苗族人民身上的“活史书”。

据村寨里的年长者们说,以前苗族所穿的衣服都是苗族妇女们用自制土布靛蓝印染后做衣料,衣服上的花纹是手工刺绣,百褶裙是用石头压制而成,饰品都是银匠手工扭制而成的,***案精美,叫人赞口不绝。

为配合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的芦笙节,大家基本上都是盛装出席,苗族人民只有在节日或是出嫁这种好日子里才会穿上这套盛装,平日里很少见。芦笙舞蹈服饰最大的特点就是蓝色布衣和黑色百褶裙打底,再用形态各异精美绝伦的银饰作为装饰。在苗语里上衣念“哦”,衣服为侧边扣,与清朝服饰有些相似。裙子念“德”,之所以祖先设计成为百褶的款式就是因为姑娘们在盛装的情况下能自由舞蹈,百褶提供了旋转的优美性。在此不得不提的便是服饰上的***案。服饰上的***案主要由凤凰、蝴蝶、鸟、鱼、牡丹花、鸡爪花等为组合居多,体现苗族人民对服饰赋予了美的灵性。***案作为“无字教科书”反映了苗族人民的***腾崇拜,展现了苗族人民的信仰文化,表达了对生命的礼赞,对自然的赞美,对人与自然的讴歌。挂在胸前的银饰有模拟打造的小只“斧头”“镰刀”等生活中常用的工具,这体现了苗族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把生活艺术化,把对生活的情感依附在服饰上,让这份情感得到延续。

花纹独特、银饰细腻的舞蹈服装让芦笙舞蹈逐渐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文化部门的重视。它蕴藏了苗族人民的历史文化、民族信仰和精神习性。所以说湘西南芦笙舞蹈文化是有着历史文化价值的舞蹈文化。

2、韵味十足的舞蹈动作形态及其动律

在芦笙舞中,男子们手捧芦笙奏乐,女子左手拿毛巾、右手握扇子,进行踩芦笙。据说,最初芦笙舞属祭祀性舞蹈。男子奏出悦耳的曲子,女子右手持扇子寓意着风调雨顺;左手拿毛巾为男子拭去辛劳的汗水,传达出苗族人民和谐幸福的生活。

芦笙舞的动作形态可概括为走、移、转、立、踢、别、勾、翻等,舞蹈动作或庄严肃穆,或节奏紧凑、动作激烈,或轻松明快、活跃敏捷,都因适用的不同而有异。

芦笙舞蹈的节奏,动作一般是:吸气上步,呼气下沉,起伏稍慢,节奏平稳。似乎在模仿犁田、爬坡、栽秧、斗鸡、老虎下山等动作进行表演。

芦笙舞蹈的动作特点,概括为四句艺诀:“吹笙前俯身蹲下,左旋右转膝盖弯,芦笙嘹亮运气足,沉韧稳颤神潇洒”。芦笙舞以脚的动作为主,活动多在脚尖、膝盖、跨三个关节上,摆要自然,吹要气满,点要适宜,绕要稳健。

芦笙舞中踩的动律为:右脚脚后跟先着地,前后摇摆跟小船似的在水中摇荡,左脚微垫一步,再上右脚;然后换左脚踩两步;中间的每一停顿、每一起步、再转身,都是随着芦笙明确的节奏而舞动的。

3、传情达意的芦笙音乐

整个芦笙队伍由男子边奏乐边起舞,女子在男子身后按年龄由高到低,一直到5、6岁的小女生排成一列,随着音乐边奏边舞蹈。所以这里牵动着整个队伍“主心骨”的便是那悦耳动人的原生态音乐。芦笙舞蹈的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呢?它是由葫芦、竹子和铜片组合成乐器的。竹子穿过葫芦的数量不等,长度也不一样。有的是三根竹子,有的是六根竹子,竹子的长度由30公分到80公分不等。当然,为了挑战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也会制作出近两米甚至更高大更有难度的芦笙。竹子的直径也由穿插的位置不一样而大小不一样。因为竹子的大小各异所以演奏出来的声音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通俗地说演奏出了高、中、低声部。音乐节奏以“后十六,小附点”为主要节奏拍。

芦笙的演奏方式跟我国传统的笛子演奏方法大致相同,竹子上方有孔用来控制音乐旋律和音调。在山清水秀的苗寨里,人们会听到各式各样来自大自然的音乐。如:鸟鸣声、潺潺的流水声、深山林里发出的树枝树叶声,以及一些原始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等。在人的模仿下,通过芦笙发出各种悦耳的音乐。通过采访老艺人,他们称最初对音乐的记录与传承是通过手指的指法来记住一首乐曲的节奏的。比如先按下哪几个手指,过几秒再换第几个手指……充满智慧的苗族人民通过这样的方式便记录了各式各样优美的乐曲。据说,当地的吹芦笙技术是传男不传女的,所以在芦笙节时,看到的都是手握芦笙的男子带领着女子奏笙起舞。这些音乐时而高兴激昂、时而低落沉闷、时而激情四色、时而欢呼雀跃,在大自然的感染下,苗族同胞把当地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和敬重通过音乐表达出来。这一特点也凸显了苗族人民热爱自然、淳朴并充满凝聚力的意识。

4、简单明了的舞蹈队形

湘西南芦笙舞蹈是群众性、娱乐性舞蹈。通常都是由几十上百人组成,舞蹈队形较为单一,一般以圆圈为主,由男子口吹芦笙领入场地,男人们上身以左右摇摆的方式打着节拍,双脚在地面有序地走着舞步。一场芦笙舞会包括三个部分,也就是芦笙演奏在主旋律不变的情况下演奏三大段,自然而然舞者们的舞步也分为三种。分别以前进,后退,前进接后退的舞步为主。青壮年的演奏基本在屈伸的基础上完成,这与苗族人民在深山中刀耕火种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模仿了俯身劳作的姿态。年轻的姑娘们一步一顿,三步一转身,舞姿轻盈干净,身上的银饰不断发出打击声,异常清脆悦耳,仿佛看见了丰收时大家的喜悦。

芦花荡教案篇6

如果人生纯属辛劳,

人就会仰天而问:

难道我所求太多以至无法生存?

是的,只要良善和纯真尚与人心为伴,

人就会欣喜地

用神性来度测自己。

神莫测而不可知?

神湛若青天?

我宁愿信奉后者。

神本是人的尺规。

人充满劳绩,但还

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

是的,人生,语文,充满劳绩但却诗意盎然。让自己、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正是我们用神性来度测人生的肇始吗?

这是一个梦,一个温馨而浪漫的梦,一个需要用一生的良善和纯真去守望的梦。为了这个梦,我们努力着,我们求索着,我们渴盼着,我们感悟着――

一、诗意的灵魂:价值引领

诗意语文,其核心、其灵魂是“价值”一词。没有高尚价值引领的语文,是庸俗的语文、粗劣的语文,甚至是罪恶的语文。

战国时期,赵文王酷爱剑术,天下剑客都蜂拥至赵国,宫廷里聚集了3000多名剑客。赵文王日夜不停地要他们比试剑术,三年里不知死伤了多少剑客,但赵文王却依然乐此不疲。诸侯见赵文王如此沉迷无道,便密谋诛杀赵文王。赵国太子知道消息后焦虑不安,急忙找庄子前去劝阻赵文王。庄子见了赵文王。

庄子说:“大王,我有三柄不同用途的剑: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庶人之剑。”

赵文王问:“何为天子之剑?”

庄子说:“天子之剑,用燕国做剑锋、齐国做剑棱、晋国做剑刃、周和宋国做剑环、韩国做剑把。此剑一出,向上可以劈开浮云,向下可以斩断地根,天下无人不服、无人不敬。故名天子之剑。”

赵文王问:“何为诸侯之剑?”

庄子说:“诸侯之剑,用聪明勇敢的人做剑锋、清廉的人做剑棱、勤奋的人做剑刃、忠诚的人做剑环、豪杰的人做剑把。此剑一出,如雷霆威震四方,四境宾服。故名诸侯之剑。”

赵文王问:“那何为庶人之剑呢?”

庄子说:“庶人之剑,满头乱发,言语粗俗,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两眼张着像死鱼一样。此剑一出,上砍国君首级,下刺百姓胸膛。大王喜欢的是庶人之剑,真是太可惜了!”

庄子所谈的,正是一个价值问题。都说“价值转乾坤”,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在价值上出了问题,或是异化、湮没了教学内涵的“人文价值”,或是淡化、剥离了语文所固有的“本体价值”,那么,我们就会陷入“马跑得越快、车夫的驾驶技术越高、带的盘缠越多,离楚国也就越远”的悲哀。因此,诗意语文,首先应该追寻的是一种高尚的价值。在语文的价值取向上,我们老师决不能放弃引领的责任。

上《去年的树》,在整体感知的时候,老师启发学生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有的说“我体会到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有的说“我体会到了鸟儿的真诚”;有的说“我体会到了树木的伟大,他为了人们能点燃油灯,宁可牺牲自己”;有的说“我体会到了那些乱砍滥伐的人真可恶,他们不但破坏了自然环境,也破坏了树木与鸟儿的友情”……显然,对文本价值的感悟,有的是深刻的,有的是肤浅的;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这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却都是正常的,毕竟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思维品质、文化背景不一样。但不正常的是老师的教学,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上述表达统统予以肯定和褒奖,完全放弃了作为一个老师应尽的价值引领的责任。

导致如此放弃的原因很多,有的是自己本身对文本价值、课堂价值、教育价值的把握发生偏离和扭曲;有的是对价值虽然心里有谱但却引领乏术;有的是害怕引领不当反而落个牵得过多的罪名;有的是将多元感悟误解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有的担心否定了学生的理解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语文课的价值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根本问题。在对待根本问题上,我们不能有丝毫含糊、丝毫犹豫、丝毫摇摆、丝毫误解。《去年的树》,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一诺千金、矢志不渝的诚信;《三顾茅庐》,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惜才、爱才、求才、重才,得人才则得天下的真理;《狐狸和乌鸦》,决不能将乌鸦的形象异化为一个受害者、一个知错就改的聪明者;《飞夺泸定桥》,除了对“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红***先烈表示崇敬和赞美之外,我们有必要用“北上抗日”伪战略为那些使红***遭受巨大损失的人洗刷千古罪名吗?这一切,说到底,不就是一个价值引领的问题吗?诗意语文,怎能让价值引领缺席?

二、诗意的血脉:文化传承

诗意语文,应该用全人类的文化神韵去滋养学生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美丽姿态,充分享受徜徉于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

意语文,更应该让我们的学生走进积淀着五千年民族精魂的中华文化,让他们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语文是民族文化的根,可以这样说,我们的每一个汉字、每一个词语,无不深深地烙着民族文化的印记,无不流淌着民族精神的热血。诗意语文,就是要让这种传承了数千年历史的民族优秀文化得以继续传承、继续发扬。对语文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我们应生出一种敬重、一种亲近、一种珍爱、一种惊叹。

有人上王安石的《泊船瓜州》,先让学生改诗,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进行改动,结果学生改出了各不相同的60多个字;改出来的字,老师还让学生向王安石挑战,跟“绿”字一争高低。争来争去,争出了一个“艳”字超过了大诗人。借着这股东风,老师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挑起学生进一步质疑王安石的诗句。于是,有人质疑,难道长江的北岸就没有春风和春天了吗?有人质疑,王安石已经到了瓜州,为什么不去近在咫尺的家乡看看?有人质疑,王安石要明月照着他回家,是不是太危险了?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和求异,我们固然无可非议。但问题在于,我们究竟应该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究竟应该让学生在这首诗的学习中汲取一些怎样的东西?

我们且来看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由江宁知府被任命为副宰相,进行变法。变法对巩固朝廷统治、增加国家税收起了积极作用,但也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许多朝臣的反对。宋神宗熙宁七年,王安石被罢相,回江宁任知府。第二年春天,宋神宗又把王安石召回京城当宰相。到第三年,王安石再次辞去宰相职位,回江宁府去了。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二月,也就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的时候。当时,作者由江宁奉诏进京,坐船沿长江南下,泊船瓜州,再由瓜州沿运河北上,赴汴京任职。

《泊船瓜州》是千古佳作,其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又是千古绝句。众所周知,“绿”字是王安石经过精心筛选的。作者先后用过“到”“过”“入”“满”等字,最终却锁定“绿”字。那么,“绿”字妙在哪里呢?

一妙在“形象”。着一“绿”字,原本看不见的春风就有了鲜明的视觉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派春光:春风拂煦,百草丛生,千里江岸,满目新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

二妙在“意味”。“绿”字给人以一种独特的语感,夏D尊先生说过:在语感锐敏的人心中,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功、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味。“绿”是什么?是生机、是活力、是希望、是憧憬。诗人心中是否有这样的情味呢?答案是肯定的。“又绿”是否还有别的寓意呢?变法的背景、浮沉的仕途,作者心中怎能不对此发出深深的感慨?

三妙在“理趣”。“绿”是谁带来的?当然是“春风”。“春风”一词,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又颇多理趣。它让人想起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让人想起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让人想起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既是写实的,又是象征的。象征什么?皇恩浩荡。春风驱散寒流,那是***治上的寒流;春风带来温暖,那是变法***强的温暖。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

这样一个绝妙的“绿”字,岂是学生的那个“艳”字可以相提并论的?岂是这样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可以了事的?

再说“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质疑王安石不去看家乡、实在太危险,简直让人莫名其妙。这样一质疑,诗的美感和意境就荡然无存了。我们且来体味一下此句的神韵:

诗人泊船瓜州,回望钟山许久,不觉红日西沉、皓月东升。隔岸的景物已经消融在朦胧的月色之中,而对钟山的依恋却愈加深厚。变法***强、匡扶社稷是诗人的***治理想;退居林下、寄情山水是诗人的生活理想。仕途艰险、如履薄冰、前程迷茫、世事难料,不由得不让诗人生出“归去来兮”的心愿。“明月”在这里同样既是实写,更是一种意象。“明月”寄托思乡之情。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范仲淹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无不是诗人思乡怀人的一种寄托。

语文课的浮躁、肤浅、庸俗,大多与缺乏文化积淀、文化底蕴有关。诗意语文,必是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的精神家园。我们的课程改革,只有融入到这条博大精深、浩浩荡荡的文化长河中才会有真正的生命活力。

三、诗意的旋律:精神诉求

诗意语文,是尊重学生的精神诉求、千方百计地满足学生精神诉求的语文。就文本而言,它是作者的一种精神诉求。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对内心,作者有着太多的梦想、太多的思索、太多的困惑、太多的感慨、太多的痛苦、太多的喜悦……凡此种种,积蓄日久,必有一吐而后快的冲动,于是诉诸笔端,化为文字。就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言,本质上也是一种精神诉求。文本作为一种召唤结构,在让学生分享作者有关人生、自然、社会、内心的种种经验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勾起学生原有的关于人生、自然、社会、内心的种种经验。这勾起的种种经验,足以让学生a生一吐而后快的冲动。这正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精神诉求。

上《捞铁牛》一课,在学习课文的一、二自然段以后,老师针对铁牛的“笨重”,补充了这样一段资料:铁牛始造于唐开元年间,作浮桥的地锚之用。 1989年,人们从黄河古道中挖出了四只大铁牛,一只只膘肥体壮、威风凛凛。牛身下铸有小铁山,入地丈余。牛前另有一铁柱,可系铁链。每头牛的体积在3立方米以上,最轻的有26.1吨,最重的达45.1吨,相当于9000多个体重为 100斤的人。

没想到老师的资料一补充,引起了学生的广泛疑问:既然铁牛这么重,它怎么会被洪水冲走的呢?疑问,真实而强烈的问题意识,恰恰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一种精神诉求。满足这种精神诉求,无疑有利于学生精神生命的茁壮成长。老师当即调整预设的教学流程,组织小组讨论后开始了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

有的说,从插***可以看出,铁牛的造型不但大而且还挺圆,洪水一来,铁牛自然容易滚动。

有的说,铁牛在岸上,岸上到河里有一定的坡度,洪水一冲,岸会滑坡,铁牛极有可能滑到河里。

有的说,铁牛是拴浮桥用的,发洪水时,水猛冲浮桥,浮桥拉动铁牛,就可能将它拉下水去。

有的说,洪水淹没了浮桥和铁牛,滚滚泥沙就会使铁牛慢慢地滑向河里。

……

这次学生精神诉求的满足,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表达思考、表达困惑、表达创意的愿望和冲动。于是,在全课教学行将结束的时候,又有学生提出了“怀丙的方法需要改进”的见解。应该看到,学生的精神诉求中,蕴含着极大的生命潜能和创新活力。老师的明智之举,在于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这种精神诉求,真正将课堂中的话语权毫无保留地还给学生。对于改进怀丙的捞法,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闪烁着真知灼见的建议:

如:将泥沙换成人。开始时,人都站在船里。铁牛拴住后,再弄些小船,人全到小船上去。这样,既避免了把泥沙弄到黄河里,又捞起了铁牛。

又如:将泥沙换成水,因为水不仅有浮力,还有重力。先将黄河水舀到船里,等到拴住铁牛后,再将水抽到黄河里。这样,既方便又不污染黄河。

还如:可以用沙,但不必向黄河里铲沙。只需增加两只船就可以了。先把装满泥沙的船划到铁牛沉没处,拴住铁牛;然后让另外两只船靠上去,将沙铲到空船里;接着用这两只装满沙的船再去捞另外的铁牛。如此循环,就能将全部铁牛捞上来。

假如没有学生的精神诉求,假如学生的精神诉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我们怎么可能分享到如此绝妙的创意和创意背后的种种自豪与愉悦?

总之,消解课堂上的话语霸权,消解课堂上的话语中心,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话语者,满足每个学生来自心灵深处的精神诉求,这是诗意语文应有的追求。

四、诗意的光华:生命唤醒

诗意语文,应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闪耀生命光华的语文。学生的精神生命,是一个由无明到觉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老师不断地唤醒。

拿《爷爷的芦笛》一课来说,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唤醒学生精神生命的过程:

1.唤醒鲜明的视像。

师:爷爷的芦笛是什么样的,你们读懂了吗?

生1:我读了课文知道芦笛是什么样的了。“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股浓浓的海水味。”芦笛是用芦苇的叶子做的,吹出来的曲调婉转悠扬,很动听。

生2:课文中还有一句话也是写芦笛的。“爷爷折下一片苇叶,做了一支芦笛。清脆的笛音传得很远,招引来好些海鸟,在大海边飞来飞去。”读到这里,我知道了芦笛和我们平时见过的竹笛完全不同,它的材料很普通,做法也很简单,但是声音却很清脆。

生3:我还从课文的插***中看到了芦笛的样子,爷爷吹的就是一支用苇叶做成的芦笛。可惜,***中我们只能看到它的样子,却听不到它的声音。

2.唤醒真切的感触。

师:关于芦笛的样子,看来大家已经比较清楚了。但老师想说,爷爷的这支芦笛你们真的读懂了吗?老师想请大家再读读描写芦笛的这两段话,然后请你们谈谈从中都感受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朗读)

生1:从这两段话中我体会到了芦笛的曲调婉转悠扬,连许多海鸟都被动听的笛声吸引来了。

生2:我感到爷爷的心灵手巧。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我想要是换了别人,就不一定能做成。

生3:我感受到爷爷是长期生活在海边的,他和海边的一切都有着感情。他很喜欢吹芦笛,而且吹奏芦笛的技巧很高超。

3.唤醒优美的想象。

师:是的,芦笛是和爷爷紧紧地连在一起的。海水、海鸟、芦苇、芦笛,还有爷爷,一幅多美的画卷呀。老师想请一位同学美美地读读这两段话,同学们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指名配乐朗读)

生1:我仿佛看到爷爷站在海边,遥望着大海,深情地吹奏起芦笛,笛声婉转悠扬,唤来了许多海鸟,笛声和海鸟的鸣叫声汇成了一曲美妙的音乐。

生2:我仿佛看到了爷爷轻轻地折下一片苇叶,三折两卷就做成了一支精巧的芦笛。爷爷把芦笛放在唇边,轻轻地吐了一口气,那悠扬而清脆的笛音便传了出来。

生3:我仿佛看到在一个恬静的夜晚,爷爷带着强强来到海边做芦笛。仿佛听到婉转悠扬的笛声在大海上回荡。礁石上的海鸟越聚越多,它们大概都是被笛声吸引过来的,听得如痴如醉。

生4:爷爷的笛声清脆悦耳、美妙绝伦,真可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瞧,就连天上的星星也在眨着眼睛侧耳倾听呢。

4.唤醒飘逸的情怀。

师:多美的情景呀。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走进这优美的画面――(音乐响起,学生齐读这两段课文。)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就置身在大海边,也跟着爷爷学会了吹奏芦笛,那么,你想吹一首怎样的曲子呢?

生1:我想吹一曲《大海啊,故乡》。因为这首曲子最能表_我对大海的喜爱之情。

生2:我想吹一曲《海鸥,海鸥,我们的朋友》。因为这首曲子和课文的景象十分相近。

生3:我认为站在海边,看着眼前蔚蓝的大海、翱翔的海鸟、飘荡的芦苇,想吹什么曲子并不重要,可以自由自在地任意发挥。想吹什么都行,芦笛无腔信口吹。

5.唤醒深藏的意味。

师:那么,课文读到这里,你觉得爷爷的芦笛是一支怎样的芦笛呢?

生1:爷爷的芦笛是一支美妙的芦笛。

生2:爷爷的芦笛是一支神奇的芦笛。

生3:爷爷的芦笛是一支迷人的芦笛。

生4:爷爷的芦笛是一支幸福的芦笛。

生5:爷爷的芦笛是一支让人终身难忘的芦笛。

生6:爷爷的芦笛是一支有着生命活力的芦笛。

每一次唤醒,都使学生的精神生命流光溢彩;每一次唤醒,都使学生的精神生命走向精彩。是的,我们应当牢记,语文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积淀,这种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生命。因此,诗意语文的挥洒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

五、诗意的情怀:感性复活

诗意语文,不是知识的堆砌体,因为它不用概念和命题说话。诗意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诗意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精神的发展正处于感性时期。他们大多是形象观照长于抽象演绎,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优于逻辑分析,想象再现强于实证推理。这一时期的学生,是在大量接触感性的语文材料、参与感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语文的。说白了,他们是在读书中学会阅读的,是在习作中学会作文的,是在口语交际中学会听说的。单靠传授大量抽象的语文知识,是决计培养不出良好的语文素养的。

在语文课上,词语教学是最容易滑向纯理性分析的泥坑的。但一位老在上《黄河的主人》一课时,在复活词语的感性内涵方面,却做了有益的探索。

初读课文后,老师通过课件呈现6个新词:

羊皮筏子 艄公 竹篙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部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对新词的理解,接着组织全班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加以点拨和引领,以广化、深化、敏化、美化学生对词的语感:

对“艄公”一词,老师先让学生说说艄公指的是怎样的人,接着让学生想象一下艄公的模样,最后通过课件呈现艄公的特写镜头。

对“如履平地”一词,老师先让学生说说“履”是什么意思,然后相机解释“如履平地”的意思,接着让学生读读课文中带有该词的句子,让学生说说“如履平地”在课文中具体讲的是什么。

对“惊涛骇浪”一词,老师先让学生逐字说说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个词的意思。接着,老师问:由“惊涛骇浪”这个词,你们还想到了哪些相似的词语,学生中有说“波浪滔滔”的,有说“浊浪排空”的,有说“汹涌激流”的。老师接着追问:读着这些词语,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的想象非常丰富:

有的说:我去过黄河,看到过壶口瀑布,就像书上的那幅彩***一样。黄河滚滚、波浪滔天、奔腾咆哮、震耳欲聋。看到一排排巨浪向岸边扑来,真让人害怕。

有的说:读着这些词语,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诗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巨浪一个接着一个向前翻滚,浑浊的黄河水打着巨大的漩涡,好像要吞下一艘艘小船。

……

对“竹篙”和“羊皮筏子”的理解,老师则播放一段录像,让学生看看黄河上真实的羊皮筏子和竹篙。

掌握了这些词语的感性内涵,老师让学生依据这6个新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黄河艄公。

生1:我仿佛看到一脸黝黑的艄公,在波浪滔滔的黄河上,勇敢地用竹篙驾驶着羊皮筏子如履平地。

生2:我仿佛看到一位饱经风霜的艄公,撑着竹篙,驾着羊皮筏子,凭着勇敢、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波浪滔滔的黄河上如履平地。

生3:我仿佛看到一艘羊皮筏子在黄河的汹涌激流中出没着,随时都有可能被惊涛骇浪打翻。但一位勇敢而镇定的艄公,灵活自如地用竹篙操纵着羊皮筏子,如履平地,真让人惊心动魄。

……

复活感性,就是说,感性是学生本有的,老师之功在于激活、唤醒和调取这种本有的感性。复活感性,就是要让学生动用自己的感受、视像、想象、情感、直觉、灵性甚至下意识、潜意识等,去感受词语的气息、去触摸词语的质地、去聆听词语的声音、去掂量词语的分量、去把握词语的脉动和心跳。诗意语文,就是复活学生感性生命的语文,就是让感性和理性趋向融合、求得平衡的语文。

芦花荡教案篇7

《宝葫芦的秘密》这部影片告诉我们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情,也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情,只有经过自己努力才能成功。亲爱的读者,为您准备了一些小学生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心得范文,请笑纳!

小学生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心得范文1《宝葫芦的秘密》是一部最新的儿童电影。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名叫王葆。王葆非常不喜欢学习,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王葆的奶奶经常给他和妹妹讲,王葆幻想:如果有一天自己可以得到宝葫芦,那么就可以让宝葫芦帮助写作业,不用天天学习也可以考高分了。有一天,王葆在小鸟和青蛙的引导下,惊奇地发现了一个美丽的湖,他在湖中钓鱼竟然不可思议地钓到了宝葫芦。在以后的日子里,宝葫芦给王葆帮了许多忙,但是也惹了很多的祸,让他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出了丑,最后,王葆认识到:光依靠宝葫芦是不行的,于是,他发奋***强,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终于在游泳比赛中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自己也变成了老师、家长和同学喜爱的好学生。

这部电影有一个情节让我难忘:从王葆扔掉宝葫芦发奋的那一刻,便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坚持体育锻炼,最后取得了好成绩。

这部电影让我懂得了:什么事情都要靠努力才能做好,依靠别人取得的成绩不是属于自己的,自己取得的成绩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上并没有笨孩子,只有懒孩子。懒孩子都要像王葆一样刻苦努力,就一样能成为一个好学生。这就使我想起了电影中的两句话:王葆的老师经常说的是“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只能靠自己努力。”王葆爸爸也说过:“不要把自己的小心眼用到干坏事上去,如果用来学习的话,那么学习一定会好的。”这两句话希望所有的同学们都要记在心里,做一个勤奋刻苦的好学生。

小学生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心得范文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我上幼儿园时就会了的一句话。那天下午,我和弟弟一起在电脑的网上看了《宝葫芦的秘密》这部电影。

影片中,主人公王葆在一次偶然的意外中“钓”到了宝葫芦。于是,宝葫芦“帮助”王葆完成了许多事情,可是每次都违背了王葆的心愿。为此,宝葫芦自己也是心存愧疚,不过,他是真心希望主人能够高兴的。

宝葫芦帮王葆“偷”答案,害的'王葆被刘老师批评;宝葫芦帮王葆钓鱼,结果让同学们不相信这些鱼是王葆自己钓的;王葆和同学比赛下象棋,宝葫芦帮助王葆“吃棋”;王葆很喜欢模型玩具,宝葫芦将所有的玩具都送到了王葆的家里;宝葫芦帮助王葆制作了一个模型,让同学觉得这是王葆买的……等等。宝葫芦给王葆帮倒忙的事情数不胜数。最后,王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游泳锦标赛中为学校荣获了冠***。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世界上是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也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所有的成功都是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所争取的。比如那些伟人,他们成功的背后,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正是因为他们付出的汗水和艰辛要比我们多,所以他们才会如此的伟大,被人们称赞的。

以后,我要好好学习,奋发向上,争取取得一个优异的好成绩!

小学生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心得范文3暑假,我看了一部令我难以忘怀的电影《宝葫芦的秘密》。电影里有个叫王葆的小男孩,很爱做梦。一天回家,他做着作业便伏在桌上沉沉地睡去,梦见了……。

王葆推着单车去钓鱼。当他走入一片竹林时,很神奇的,有小鸟为他指路,青蛙把他引到湖边。放下钓竿、水桶,想起数学没有预习,上课又会回答不出问题,同学们又会笑他,不由得对着湖面大喊起来:“我要比他们优秀,最好不要费劲”。话音刚落,王葆居然钓到了一个万能的宝葫芦,从此,王葆便成了宝葫芦的主人。宝葫芦帮了王葆很多忙,异常是很多“倒忙”。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象棋对弈”。王葆边下棋边说:“我要吃掉你的马。”“我要吃掉你的炮。”……躲在树上助阵的宝葫芦听见了,赶紧念起“咒语”,使一颗颗棋子直飞进王葆的嘴里,还纳闷的问:“主人,这东西好吃吗?”王葆边吐着棋子边难受的说:“这棋子不能吃。”这短短的几分钟,我一向都在哈哈大笑。

王葆在玩具店看到许多玩具,十分喜欢。宝葫芦便满足了主人的愿望,将玩具店里的所有玩具都浩浩荡荡地送到王葆家里,王葆不但没有高兴,反而生气地将宝葫芦骂了一顿。王葆的爸爸回家了,送给了王葆一辆山地车,王葆兴奋得手舞足蹈。宝葫芦看在眼里,失落极了。

数学考试了,王葆不想费劲,却想考全班第一,仅有找宝葫芦帮忙。宝葫芦使用魔法,将考得最好的苏鸣凤的答案全部转移到王葆的试卷上,可是连同苏鸣凤的名字也一同转移了过去,让王葆在教师和同学面前更加出丑了。在这一次“倒忙”之后,王葆狠心地离开了宝葫芦,决心要依靠自我的努力。告别了宝葫芦,依靠自我的勤奋练习,王葆最终在游泳比赛中获得了冠***。

《宝葫芦的秘密》,我明白了: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仅有一点一滴地不懈努力,才能收获最美最甜的果实。正如刘教师所说的“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凡事都需要努力。”

我也想做一个梦,能和宝葫芦坐着飞机在天空翱翔,能坐着飞船游向太空,那是多么畅快的事啊!可是,还是得自我努力哦!

小学生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心得范文4今天,我们全校师生一起去看电影。片名是《宝葫芦的秘密》。它讲的是王葆在湖边钓上来一个宝葫芦,里面装着一个丑陋的暗绿色的,大蚕茧似的邪恶精灵。为了使自己得到更多的营养,身体迅速长成形钻出去,让别人当奴隶,只要王葆脑子里想到的,邪恶精灵都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如偷王葆爸爸的钱,***书馆的书,同学的手机,以及抄别人的考卷。这样王葆脱离了集体,当王葆知道真相后,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把所有的东西还了回去,王葆又重新回到了集体当中。

最后,小主人抓住了邪恶精灵的弱点,依靠自己的智慧和爱心打败了邪恶精灵取得了胜利。

当时我感动得都要哭了,同时也受到了教育,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一定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要做一个有错就改的'孩子,要做一个善良勇敢的孩子,做一名优秀的,新时代的少先队员。

小学生观看宝葫芦的秘密心得范文5这部电影非常有趣,也非常搞笑,特别是宝葫芦的那句台词:“宝葫芦,葫芦宝,葫芦浑身都是宝,金鱼鲤鱼黄花鱼,愿望成真真奇妙。”这句话使我非常难忘。

里面有些情节我非常奇怪,比如说:王葆是怎样找到宝葫芦的,中间有一些情节,许多鸟排成一个向那里走的箭头;鱼钩为什么往宝葫芦所在的地方跑,这些我都不知道。

宝葫芦的理解能力差:有一天,王葆在和别的同学下棋,站在王葆边上的同学说:“快,快吃他的马呀!”站在树上的宝葫芦自言自语的说:“原来,主人想吃他的马呀!好,让我来帮你!”说完,就开始施展魔法,把对方的马塞进了王葆的嘴里,王葆的对手还很纳闷,想:我的马怎么不见了,

站在王葆旁边的同学又说:“快,快吃他的兵呀!”宝葫芦又说:“又想吃兵?今天主人的食欲怎么这么好?”说着,就把兵又塞到王葆的嘴里,王葆更难受了,王葆的对手更纳闷了:怎么又一个棋子不见了,明明看到王保没动啊。站在王葆旁边的同学又说:“快,快吃他的车啊!”宝葫芦说:“还吃啊!管他三七二十一,只要是主人的命令我就要服从。”说着就把车塞进王葆的嘴里,王葆更加更加难受了。他跑到墙角边把棋子吐了出来。“噗!”马吐出来了,“噗!”兵吐了出来,“噗!”车也吐了出来。王葆这才缓过劲来。

在一次游泳训练中,王葆让宝葫芦附在他身上让他游得更快,游是游得快了,可是把王葆的肚子上搞了四个印子。王葆进入了市级的游泳锦标赛。

上件事王葆就忍了。这件事王葆是忍无可忍了。有一天,王葆经过玩具店,让宝葫芦记住这些玩具,然后把它搞到家里去,正巧,王葆的爸爸回来了,王葆的爸爸在上楼梯的时候终于把所有的玩具都弄走了。

最终王葆把宝葫芦丢掉了。

游泳比赛开始了,王葆在比赛中获得了金牌。

芦花荡教案篇8

几个男生围在讲台前,盯着张贴在黑板上的写满歇后语的一张纸片在争论。每扇窗户边都挤满女生,她们都在精心地往玻璃上拼贴***案。有的用校园里捡来的银杏树叶和细叶草,组成大大的六角雪花,金黄和草绿是雪花的颜色;有的用细细的树枝围成一座屋子,屋子边飘着一丛长长的芦花,仿佛唐代酒肆门口舞动的酒幡;有的采集来火红的枫叶,有的还在修改自己的创意……

这时,顾斯熠发现我走进教室,便招呼我:“老师,快来猜猜,‘骑马看戏’后面应该说什么?”我笑着问:“有奖品吗?”她笑着回答:“喏,桌子上有桔子!”我明白了,他们在利用班会课搞班级活动,每个学生都那么投入,那么兴奋,笑容洋溢在他们的脸庞。

我顿时为他们感到一种幸福。在考风呼啸的苍凉岁月里,高三俨然是一个学校中处于一级戒备中的孤岛。围困他们的是他们亲爱的父母,敬爱的老师,甚至是远隔他乡的亲朋好友。众人出于爱,于是光明磊落地作恶。为了集中精力,高三学生的手机被家长没收了,尽管全国有三分之一的人离不开手机;高三学生不能上网,尽管网络中有许多优质的学习资源;高三不能打球,不能看电视,不能看闲书,不能聚会……所有的目标只有一个,“考得好,一俊遮百丑;考不好,百俊难遮一丑”。所有的日子,只是为了把活人变成一架高考机器。可是,高三1班这群在高三前沿阵地中辛劳的孩子,他们竟然不畏考试的折磨,在教室这个单调紧张的空间里,依然阳光,依然诗意。那五颜六色的雪花一定是冬天里对春天的憧憬,那芦花边的屋子一定栖息着他们的玫瑰般的田园诗行。

我更为他们的班主任祖***武老师而骄傲。高三班主任的压力不在肩头,而在心头。去年冬天,在一所名牌学校的高三班级门口,我看到这样的高三文化:“不苦不累,高三没味”,“不拼不搏,高三白活”,“牺牲一年,幸福一生”。我被震撼住了,似乎一支敢死队就潜伏在教室中,等待着高考时勇敢地冲出来,与全省无冤无仇的考生们决一死战。祖老师却没有把这种压力转嫁到学生的心头,她总是那么从容淡定,每天早晨都到教室来抹桌擦窗,仿佛教室是她家,她是学生的妈。她为学生们拟定了一个“登山”计划,每周阅读学生的登上记录,给他们不断的鼓励与指点,交给他们释放压力的办法。今天班会课,她又为学生赢得一段快乐时光。

此时,我为自己进入班级的动机感到羞耻。学生考不好,心理上已不堪重负,我为什么要给他们施加压力?学生考好了,我们又为他们重复一些不变的真理“山外青山楼外楼”,“学海无涯苦作舟”,以为这是职业良知的表现。可是,是谁给我们权利,剥夺他们的快乐?是否出于嫉恨,因为我们不快乐所以学生也不能快乐?二战爆发后,曾经组建一个“蓝衣社”,有一万名成员,它在“新生活运动”中,强迫人们成为清教徒。酒馆午夜必须关门,跳舞被查禁,穿西服者被泼硫酸。今天,在“***事化”管理的校园中,有没有蓝衣社的幽灵在游荡呢?我又庆幸,我终于没有喊一个学生出来谈话,否则,那个学生当时的痛苦也许是我今天的痛苦。

芦花荡教案篇9

协助/贵州省凯里市委宣传部

舟溪镇***府

即便是远在异乡的舟溪人,当他们谈起故乡的芦笙会,也总是那样滔滔不绝,心潮就像清水江一样无法平静。的确,舟溪芦笙会不仅是一次视觉的梦幻之旅,还是一次听觉的奢华盛宴,更是一次味觉的饕餮狂欢,谁能不怀念呢?

舟溪是贵州省凯里市的一个依山傍水的苗族村寨,每年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是聚居在这一带的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芦笙会。在这之前,凯里、麻江、丹寨、雷山四县交界区的各寨轮流先过,然后再到舟溪汇总。

当芦笙会快到的时候,芦笙堂附近的苗家,家家敬备醇香的米酒、精美的肴食,准备热情接待前来看会的亲朋。更重要的是配备好芦笙,喂壮好牯牛,打扮好姑娘,像在黎明等待天亮一样祈盼这一佳期的到来。

远在异乡的舟溪人谈起故乡的芦笙会总是那样滔滔不绝,他们对家乡总是抱着很深的感情。特别是芦笙会前,舟溪人的心潮就像清水江一样不能平静。会前,姑娘小伙的短信飞越万水千山,那短信的末尾,都要留下这么一句:“芦笙会在舟溪见!”在外地膝下有口的舟溪人也立马找到了吓服孩子的法宝:“别调皮!再调皮,不带你去舟溪看会。”奇怪,孩子马上慑服了。我想,舟溪如果长有耳朵,在芦笙会前,它的耳轮一定会发烫。

舟溪芦笙会是贵州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民族风情最为浓郁的民间节日集会,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摄影师郑云峰先生特地从北京赶来采访,我与舟溪镇***府的小潘全程陪同,一路上我们都亲切称呼他老郑。

万人踏歌

正月十六吃完中饭,我们一行四人驱车前往舟溪。

春日的苗山,丽日晴空。汽车下到山脚环山麓绕行。凭车窗望去,右边是满眼葱绿的紫云英,丘连丘,岗连岗,横横竖竖,成块成条,组成一片旷阔的绿色大地。田坝上金色的油菜花开得分外灿烂,像油画上的暖色调,黄绿相间,坦荡、妩媚、生机盎然。舟溪河穿坝流过,没有澎湃的气势,却有绵绵的气韵。河流滋润青山,左边山坡上退耕还林的松杉长得高大挺拔。道路两旁的楠竹,一蓬蓬长势旺盛,修长的竹竿有碗口粗;一簇簇茂密的竹叶冠,组成一片惹眼的绿厦。火红的桃花从绿竹中探出脑袋,分外赏心悦目。红花绿叶与苗族干栏式建筑相映成辉,令城里来的客人一阵阵惊叹。

山路上,赶会的人络绎不绝,无论男女老少,都穿着崭新的衣裳。十来岁的孩子们兴致更高,他们头戴绣花布帽,缀着串串银铃,在山路上追逐奔跑,发出叮叮当当的脆响。

下车后,我们拐过一个山弯,便听到芦笙场上远远地传来轰轰的芦笙啸声,声势如万马奔腾,震荡着人的心弦。举目远眺,四面八方通向芦笙场的山路上,赶会的人群正往下涌来,就像无数条山溪流入峡谷和水塘。

山脚下刺蓬边,聚集着一群群的姑娘,老郑不禁纳闷地问我:“她们呆在那儿等人么?干吗不走?”我说:“姑娘们怕弄脏了新衣裙,在这儿才换上,要梳妆打扮好了才走进芦笙场。”

这时从对面山路上扬起一阵歌声,歌声优美而激昂。小潘把歌词翻译出来:“芦笙吹出了心中的歌,苗家的道路越走越宽阔。***的三农***策暖人心呵,幸福的歌声落满坡……”

我们驻足观看,芦笙会像梦境似地展现在眼前:甘囊香河沙坝上黑压压一片,人山人海,欢腾不息,长短芦笙在人群中林立,笙梢上系着红绸漫天飞舞。老郑环顾一下四周黑压压的人群,问我:“今天来赶会的人大约有多少?”“至少四万!”我扫视了一下四周估计道,老郑立时瞪大了眼睛。

我们挤过脸上溢满幸福的人群,来到一个山丘上。这儿站着的全是姑娘,她们穿着紫红衬底的绣花衣裙,脖颈戴银链、项圈,手戴银镯,头顶银牛角,在阳光的照射下十分炫目,令人眼花缭乱。

远处的芦笙塘里,姑娘们已经翩翩起舞了,老郑迫不及待地催促我到那边去。我笑着告诉他:“不要急,我们眼前这些姑娘也是要跳的,她们刚到,还没选定芦笙塘。”老郑疑惑地问:“她们是不是选自己认识的小伙子?”“不。主要是选吹奏和舞蹈技巧高超的芦笙手。”我告诉老郑,“每一塘芦笙是一个村寨单位,姑娘是以本寨熟悉的人为一个集群,她们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笙塘!”

笙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聚集在一个地方吹奏叫“一塘”。”每塘或每拨芦笙一般由五人组成。擎大芦笙的站在排头。大芦笙有一丈多长,吹奏时发出浑厚的音响,就像乐队的大提琴,起到烘托垫底的作用。次芦笙比大芦笙稍矮,排到第二。以后三只都是小芦笙,每只有三五尺长,音色清脆、准确、清晰。擎笙的汉子既是致富能手,又是芦笙手。

我们的目光又收回到眼下的芦笙塘。观看的人围了一层又一层,挤得水泄不通。像这样的芦笙塘,甘囊香大约有四五十个。

姑娘们站在山坡上,看着商议着,选定了芦笙塘之后便陆陆续续走进芦笙场。她们由有经验的姑娘带领着,手拉手,走下山坡,穿过密集的人群,鱼贯而入,进到塘里围着芦笙队跳起舞来。她们踩着节拍,翩翩起舞,左踏右踩,一进一退,迈着轻盈的步履,环弧形渐进;她们美丽的百褶裙,随着身躯的扭动而飘荡,恰似一队开屏的孔雀。她们一边跳,一边旋转身姿,变换着各种舞步,身上披挂的银饰也随之摆动,发出叮当悦耳的响声。围观的人群发出阵阵欢呼。

眼前的芦笙会充满欢歌笑语,但在历史上,苗家人在芦笙会上却曾备受。比如***前,推行,强令苗族妇女改装。他们趁苗族妇女赶芦笙会,派出大队人马,把妇女们团团包围,强迫她们剪发、改装。他们粗暴地掀掉姑娘们精致的包头,揪住长发一阵乱剪。姑娘们受到侮辱,披头散发,哭成了泪人儿;男人们则悲愤交集,怒火烧胸,有的愤怒地把芦笙当场砸碎,表示抗议……

在旧时代,苗家的笙曲只能倾诉心中的痛苦和哀怨。但在今天,我们所能听到、看到、感觉到的全都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谈话间对面走来一位老人,是州人民***府前副州长吴德海,他就是舟溪人。他笑着说:“今年是舟溪芦笙会最热闹的一年,有四多:新芦笙多,新衣裙多,漂亮的姑娘多,高层次的人才多……看,那个高挑的姑娘是凯里学院艺术系的,舞跳得多柔美,旁边那个芦笙手是凯里房开公司的经理……”他话没说完又融入了欢乐的人群。

芦笙舞曲一直这样跳着。舞步是简单的三步、五步,循环往复,步履轻盈和谐。一般是五六个或七八个姑娘跟一队芦笙,形成一个舞队,一队跟一队,以舞步环圆圈绕行。人多装不下,舞圈外又另起舞圈,一圈套一圈,形成一组笙歌雄浑的交响、舞蹈欢乐的旋涡。 “芦笙响,脚板舞”,整个人群都在跟着节拍晃动。整个甘囊香气氛温馨,热烈、欢乐、动人的场景感动着每一个人,每一塘芦笙都在舞蹈、旋转,所有的人都沉醉在这美好的梦境中。

上万人聚集在一起踏歌起舞,芦笙会渐入高潮。

苗寨的“情人节”

芦笙会上最动人的风景便是那些盛装打扮的苗家姑娘。

舟溪芦笙会是各种服饰的大展演。苗族由于支系多,服饰类型也就多,大约有180余种,舟溪服饰只是其中的一类。舟溪女子绾高平髻,掺假发,抹茶油,将头发顺额盘一圈,呈半圆状如帽檐,苗语称“捞板”。前额上的发檐,锋面朝前,薄如蝉翼,十分奇巧。上穿大领宽袖夹衣,袖口缀蓝色布边。下着百褶裙,系丝棉织锦腰带,拴着合围裙,裙摆缀有特制的板丝绣花边和锑片、流苏。脚上穿布袜和布鞋。她们佩戴的银饰达20余种之多。

舟溪刺绣数青曼村的最有名,苗族妇女根据自己的审美习惯加以意象地概括,用平绣、绉绣、结绣、抽纱、打子等多种手法,制作精美细腻的花纹***案。这些***案花样朴实精致,色调鲜明秀丽。刺绣时她们并不需要什么画样,更不需要描摹。她们把日常生活中自己熟悉的景物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利用最简单的工具,如竹针、竹梗、竹针钩,通过灵巧的双手制作出来。

苗族服饰有不少引人注目的特点。除了极具装饰式的美学风格外,更深刻的是,它比其他民族的服饰更能溶化和组接历史。中华先民的衣冠、***腾崇拜的遗迹、宗教民俗的风味,全都可以在苗族服饰里找到踪影。原始审美形态在苗族地区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但这种形态并不僵化,乐于移步换形,既保留了古代风格又不断与时代呼应,结果古代与现代相得益彰,在一件衣饰中铺陈出一部小小的历史。这种由始祖开始的衍流,特别容易牵动人们的集体潜意识,因此经常会张罗起一个个虔诚的展示仪式。为什么这么多苗族姑娘乐于参加芦笙会,因为通过这个平台,服饰便成为穿着者的生命外化,制作者的生命外化,又是一个族群的生命外化,更是一部历史的生命外化。

当然,姑娘们如此乐于参加芦笙会,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欢乐的芦笙会是男女青年传递爱情的最好场所。

年轻的芦笙手若是看中了舞队中的某一个姑娘,便从伙伴身边退下来,以芦笙对着心中的姑娘,眉目含情地边吹边舞,那种神态既直爽又含蓄。他把激情灌注到笙管里,吹出的音乐清脆、深沉、柔和,散发出温馨、甜润的气息;那双盯着姑娘的眼睛充满着爱意、羞涩与勇敢。只有姑娘才能会意他心中美好的憧憬,她脉脉含情的目光,时不时向小伙子投去一瞥,顾盼他的神态、表情。在游目骋怀间,姑娘从身上取出一根花带,拴在小伙子的芦笙上,以示谢意。小伙子一边吹芦笙一边轻轻抚摸带着爱意的礼品,也从荷包里取出一条花毛巾搭在姑娘的肩上,以表谢意。为了表达心中执着的追求,小伙子的芦笙一直对着姑娘吹,不停地用自己的笙歌和舞蹈表达自己的心声。姑娘也用舞步与小伙子并行,若舞步与情态和谐,姑娘又对小伙子倾心,便把脖颈上的银项圈取下来挂在小伙子的芦笙上。围观的人见到此情此景往往会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外人看来芦笙只有曲没有词,其实笙曲是有词意的,”小潘说。“有词意?”老郑有些疑惑。小潘试着哼了一曲,随即说出了笙曲的词意:“跟我走啊跟我走,朋友紧紧跟我走,我在前面吹芦笙,你跳芦笙身后跟,跟我走呵跟我走,朋友紧紧跟我走。”

小潘又哼了一曲“讨花带”,歌词是:“好姑娘,好姑娘,送根好花带,送来捆这里。捆这里,捆这里,捆在芦笙上。我们跳芦笙,大家喜洋洋。”如果姑娘表示认同,便将自己编织的花带捆在男青年的芦笙上,男青年便吹跳起“感谢曲”:“好姑娘,好姑娘,感谢好姑娘,祝愿你长寿,祝福你成双,生个男娃娃,戴上银花帽,聪明又健康。”

在庞大的歌舞旋涡中并不是每个小伙子用芦笙向姑娘传情,都能获得姑娘的情意。若是小伙子用芦笙一直对着姑娘吹,姑娘反映平淡,目光不那么专注,就表明对小伙子不很中意,但还是会取出一条花带系在他的笙管上,表示对他追求的谢意。

“芦笙情结”

深夜,苗寨已经入睡。清静的夜里隐隐传来悠扬婉转的歌声,我知道这是男女青年“游方”(谈情说爱)倾吐炽热的情歌。

正在灯下整理***片的老郑忽然问我:“小罗,你说苗族为什么这样痴情于芦笙呢?”“凡是苗族都痴情于芦笙,可能是有‘芦笙情结’吧!”我回答。但这“芦笙情结”是怎样形成的,我也说不清楚,但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候,舟溪南寨有一个名叫阿旺的苗族姑娘,美丽动人,聪明能干。舟南后山贪婪残忍的野鸡精对她垂涎三尺,妄***把她占为己有。但无论野鸡精如何威逼利诱,阿旺都坚决不从,于是野鸡精恼羞成怒刮起妖风,张开魔爪抢走了阿旺。乡亲们组织青年猎手与野鸡精展开殊死搏斗,希望救出阿旺。但野鸡精是千年老妖,刀***不入,猎手们一时束手无策。这时,远方来了个神箭手茂沙,他与野鸡精展开激烈的搏斗。三天三夜的激战,最后茂沙终于找到野鸡精的致命要害,一箭射中其咽喉,它发出几声惨叫从天空中摔下,死了。救出阿旺后,茂沙从野鸡精身上拨下三根鸡毛送给阿旺,然后跨上骏马继续游猎四方。阿旺爱上了茂沙,由于找不到他,害上了相思病,终日茶饭不思,日渐消瘦。老父亲非常着急,最后想了个办法:从后山坡上砍来翠竹,做成一支支芦笙,请乡亲们传递消息――“古历正月十八来舟溪跳芦笙”。消息传得很快很远,茂沙也知道了。那天,成千上万的苗族同胞,吹起芦笙,载歌载舞来舟溪参加芦笙会,茂沙也赶来看会。阿旺父亲把亲手做的芦笙送给茂沙,阿旺把自己织的花带系在芦笙上,大大方方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茂沙也很爱阿旺,当即褪下银手镯戴到阿旺手腕上,这对情人在乡亲们的欢呼声中定下终身。从此舟溪芦笙会一直延续至今。

这虽然是一个传说,但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芦笙节的缘起,那就是和青年男女的爱情有关。

“事实上,芦笙节也并非一直延续、未曾中断。百多年前,清朝***府对苗民压迫得很厉害,他们每个士兵占了苗家的三十挑田作屯田,还向苗族百姓要粮,要民夫,要串钱(铜钱)。苗族群众备受其难,有的人甚至被逼自掘祖坟,把送给逝去亲人的含口银取出来交给他们。苗族人民忍无可忍起来反抗,并以吹芦笙为名联络各村寨人民抗击清***,苦战了18年,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之后清***府严禁苗族地区举行芦笙会。”我说。

“横行时期,实行文化专制,芦笙会也曾被取消过。”小潘补充说。

“我记起来了,”老郑说 ,“今天我在芦笙塘一侧看到一块石碑,碑文上有四个字,我百思不得其解,现在清楚了。”

“哪四个字?”小潘问。

老郑说:“那碑文上说:‘吹笙跳月乃我苗族数千年来盛传之正当娱乐。每当新年正月,各地纷纷循序渐举以资娱乐而贺新年,更为我苗族自由婚配的佳期……’当时对‘正当娱乐’四个字不很理解,现在明白了,清***府肯定认为是非法的予以取缔,这儿才说是‘正当娱乐’与它针锋相对。”

如此看来,这块碑当是开禁碑。当初立它的时候必然是费了许多心思的。

这一夜我们谈了很多,自然都是围绕着芦笙会。一年一度的芦笙会,不知有多少小伙子和姑娘以歌传情,也不知道有多少姑娘以舞为媒把自己的手镯、银链交给心爱的人订下终身。但芦笙会决不仅仅是爱情的节日,它是历史的一个缩影,古诗说:“处处笙歌醉太平”,这动听的笙曲更表现出了苗山的繁荣昌盛、幸福与和谐……

世袭的“芦笙头”

正月二十,芦笙会接近尾声。老郑忽然把两张照片放给我看,问:“他们是什么人?”

一张照片是老郑正月十六下午拍的,当时,四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身穿“万寿”青缎长袍,头戴鸡尾青绒礼帽,兴致勃勃,扛着芦笙,背着酒葫芦来到井坎边,先揩净井坎上的碑石,诵读碑文,以米酒酹碑,酹芦笙场,祈求祖先保佑人寿年丰,又用茅草驱除邪魔,随即吹了第一曲芦笙曲,于是早已等待着的芦笙手和穿红着绿、五彩缤纷的姑娘们,有如彩蝶探花似地涌进芦笙塘。第二张照片是今天下午拍的,依然是这四位老人,背着米酒,以酒酹碑和芦笙塘,在塘中央插上草标,芦笙便戛然而止。

我说这是“芦笙头”。

老郑问:芦笙头是什么“官”,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权威?我说:“芦笙头算不上官,是舟溪群众认可的芦笙领袖,他们不拿工资,也不拿补贴。”

芦笙头的由来,也有一段故事可讲。

当年清***府害怕苗族群众聚众造反,强行禁止了舟溪芦笙会。苗族群众希望早日恢复芦笙会,盼了一年又一年。舟溪吴氏先祖迁到此地后,吴氏告乜、告奖、告累、告岛四兄弟重新选址,在屯上村下面宽平的河沙滩建起了新芦笙塘,称为甘囊香芦笙塘,恢复了舟溪芦笙会。芦笙会恢复当日,盛况空前,方圆百里的苗族群众身着盛装兴高采烈地参加了芦笙歌舞比赛、斗牛、赛马、游方等活动。吴氏四兄弟杀了九头大肥猪、煮了九十九箩糯米饭,分给参加芦笙会的群众吃。自告乜主持芦笙会以来,舟溪年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苗族信奉万物有灵,认为人死以后灵魂依然来参加芦笙会,根据同能致同的原始思维逻辑,告乜的裔孙主持芦笙会也能人寿年丰。因此告乜去世后,群众便推举告乜的直系裔孙主持每年的芦笙会,告奖、告累、告岛的裔孙协办,如此已有400余年。正月二十日,芦笙塘插上草标之后,芦笙即高挂墙壁,直到“吃新节”才能吹奏。

“一年就吹奏这两次,平时是有禁忌的,谁违反禁忌祖先是要降罪的。”我说,“四位老人的子孙组织每届芦笙会就能得到先祖的保佑,达到风调雨顺、六畜平安……其他人就达不到这个效果,因此,芦笙头只能世袭。”

牛王争霸

正月十九、二十日的下午举行牛王争霸赛,围观的大约有三万余人,牯牛上百头,可谓盛况空前。牛王争霸是芦笙会的另一个高潮。

斗牛场设在离芦笙场不远的南端,呈狭长形,约万余平方米。周围群山环抱,树木葱笼,是理想的斗牛场所。

斗牛以大牯牛头角端正者为最佳,母牛不能上场。那些膘肥体壮角尖的牯牛,一上场就显得威风八面,大有先声夺人之势。

苗家养的斗牛是很讲究的,平时不让它过多劳动。饲养者要熟悉斗牛的习性,善于指挥,还要在决定胜败的关键时刻,勇于上前隔开斗牛。为了获取胜利,养牛有许多禁忌。在开赛的头一天,参赛的牛主,要请一位亲友通告各家各户:我家牛要参加大赛了,从今日起,请寨上的孕妇、坐月婆、新寡妇不要登我家门,也不要靠近牛圈,以免带来晦气。牛未出圈之前,请各家不要来借东西,以免把牛的威风和力气借走了。

下午三时左右,舟溪牛王争霸赛开锣。各村寨牛主牵着自家骠悍雄壮的水牯牛从四面八方汇聚舟溪斗牛场。一些牛身上配有牛鞍,两边挂满铜铃,响声叮当;有的还插着历届斗牛获得的奖旗,显得十分威风。百余头斗牛昂头摆尾,跃跃欲试,一些轱牛不时发出“哞、哞”的叫声。助战的小伙子吹响芒筒、芦笙,整个斗牛场变成了一触即发的牛王争霸战场。

斗前,双方牛主见面,拱手作揖,礼让一番,然后放牛出战。在斗牛比赛中我们看到:有时,两只牯牛经过短暂角斗后,双方表示友好,不愿再战,这时裁判便吹响哨子宣布双方战平;有时,两只斗牛经过激烈角逐后,一方打败跳上田坎逃窜,另一方斗红了眼穷追不舍,两只斗牛背后紧跟着气喘吁吁的牛主,牛和人在田里绕来绕去,一出正剧变成喜剧,逗得观众开怀大笑。

当然,最精彩的还是势均力敌的斗牛较量。进攻牯牛犹如出山的猛虎,从几十米远疯狂地朝防御牯牛直冲而来,防御的斗牛立即向前迎战,霎时,只听见“嘭咚”巨响,两只斗牛头碰头、角抵角,狠顶猛撬,拼命相抵。在人们声嘶力竭的呐喊声和芒筒、芦笙的助威声中,双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左攻右防、进进退退,不断发出“嘭咚、嘭咚”的撞击声,难解难分,对打几十甚至上百个回合,才能分出胜负,场面精彩激烈,惊心动魄。有时为避免牛死伤,双方牛主会共同上前“拉架”,各自用绳子套住自家牛腿奋力往后拖,像拔河般拖出场外。对付那些亢奋或愤怒的烈牛还必须得果断、凶狠地钩住牛鼻,才能拖出场外,那需要极大的胆量和技巧。

斗牛无论胜败,牛主都会得到亲朋好友送来的鸡、鸭、绸缎等礼品。获奖的斗牛格外光彩,组委会给其戴上大红花,插上奖旗,向牛主颁发不菲的奖金。获胜的消息很快传遍各村各寨,亲戚朋友陆续提上酒肉前来祝贺,获奖牛主家三天内人流不断。

这次获得牛王称号的牛主是苗岭村的杨光荣。立时他和牛王被本村的村民团团围住,牛王身披花垫单,角饰金银角(金银纸做的),不断地喷着鼻息,斗志昂扬。牛主英姿勃勃,牵牛绕场一周。十来个男童身着苗族服装,手擎彩旗作前导,四对大芦笙、十来对小芦笙吹着胜利的曲子紧随其后。一群如花似玉的姑娘踏着笙歌,翩翩起起舞。

苗族是一个农耕民族,斗牛的起源也离不开农耕。

古时候,有一年春天,苗家先人多公能朵在自家田里撒下种子,长出嫩嫩的秧苗来,多公能朵天天到田边去看,心里喜滋滋的。一天,有一白一黑、高大威猛的两头水牛跑到多公能朵的一块大田打架,把田踩得稀烂,秧苗东倒西歪,稀稀拉拉没剩下几棵好苗。多公能朵气得大病一场。过了一些日子,多公能朵去看田,发现被牛踩过的大田里的秧苗长势很好,密密麻麻,棵棵绿得发黑。没被踩过的秧苗虽说长得整齐,却棵棵又枯又黄、又细又矮。又过了些日子,秧苗打包出穗了,多公能朵又去看,喜得眉开眼笑,那些被牛踩过的秧苗,谷粒饱满,沉甸甸的。没被牛踩过的秧田,每穗只有几颗谷,干瘪稀松。到谷子成熟的季节,多公能朵去摘禾,在被牛踩过的大田里收了好几担谷子,其他田里忙活半天,也没有收到几颗。第二年春播的时候,多公能朵把牛放到自家田里去打架,所有的田都被踩得稀烂,但是这年秋收却得到了好收成。于是,多公能朵把这个促进稻谷增收的秘密告诉了苗寨的所有人,大家争相效仿,都取得了好收成。

苗家人认为,那一黑一白两条斗牛是上天派来教苗族人民怎样种植水稻的,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牛的恩情,决定在苗家的节日举办斗牛活动,就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

苗族对牛的感情十分特殊。苗族谚语说:“牛发人发,牛衰人衰。”认为牛是吉祥物,能够为人们消除灾难,带来平安、幸福,故常称为“保家牛”。其次,也有以牛认同英雄祖先蚩尤之意。传说,蚩尤部落作战,一度使用牛(角)抵御外来的入侵者,多次获胜,因此在苗族心目中,牛是英雄的象征。再次,苗族的审美观是以强健、丰满、力量为美,而牛的强健体格是力量和生命的象征,苗姑头上那对颤巍巍的大银角也是牛崇拜心理的表现。

芦花荡教案篇10

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2:现场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3:亲爱的父老乡亲

4:葫芦岛银行的朋友们

合:大家过年好

1、旺狗报喜辞旧岁;金猪纳福迎春来!

2、春回大地百花艳,花开盛世中国年

3、在这告别寒岁 ,迎接新春的日子里,在这万家团圆接纳吉祥氛围中,

4、2019年葫芦岛银行 【花开盛世中国年】兴城市首届百姓春节联欢晚会在这里和大家见面了

1本次百姓春晚由葫芦岛银行主办,辽宁省引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他们历经三个月的时间,走遍全市各个乡镇,深度挖掘民族民间文化,发现优秀草根人才,力求给咱们百姓提供一个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展现自我的舞台,让父老乡亲通过“百姓春晚”讲好兴城故事、唱响兴城声音、打造兴城品牌、树起兴城形象。

2、百姓春晚自海选以来,也得到了广大文艺爱好者,演出团体、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参与海选达百余人,他们年龄跨度大,节目形式多样,包括民俗、歌舞、京剧、走秀、乐器独奏、口才表演等

3、今天从众多海选节目当中挑选的优秀节目和草根明星将汇聚到这个星光灿烂的百姓舞台,共同奉献给您一场最淳朴、最大众、最传统、最原生态的文化盛宴。

4、辽宁省曲艺团的王思勇、曾浩知道我们今天在这里举行春晚,也来到我们中间,听说还带来节目给现场的《幸运观众》,你看他们来了。

02、相声《幸运观众》

  表演:王思勇 曾浩 辽宁省曲艺团 

1.自古以来,孔雀就是吉祥的象征,今天我们的百姓春晚的舞台也飞来了一群象征吉祥的小孔雀,送来了他们的新春祝福,下面请大家欣赏由辽宁省引领文化传媒少儿舞蹈队带来的舞蹈《小白翎》请欣赏

03、少儿舞蹈《小白翎》

编舞:郝晓琳

表演:辽宁省引领文化传媒少儿舞蹈队

1:您现在看到的我们葫芦岛银行《花开盛世中国年》兴城首届百姓春节晚会,我们本次的百姓春晚是由葫芦岛银行主办,辽宁省引领文化传媒公司承办,在此要代表我们兴城百姓感谢你们为我们搭建了这个绚丽的舞台,让我们一展风采。同时也要感谢中共兴城市委、兴城市人民***府、中共兴城市委宣传部 、兴城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兴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兴城市广播电视台 等部门对于我们本次晚会的大力支持 !

2:在这里也要特别感谢葫芦岛银行对本次晚会的倾情赞助。葫芦岛银行,葫芦岛人民自己的银行,葫芦岛银行持咫尺金融,创您所想。在此新春佳节来临之时,让我们问候下辛苦工作在银行第一线的职工们,另外对默默支持你们的家属们,所有一如既往支持葫芦岛银行的客户朋友们也送上我们的祝福——祝你们新春大吉!

1:接下来的节目就是由我们可爱的葫芦岛银行的员工们姜哲 罗旭 乔梁 蒋超奉献的诗朗诵《回望与畅想》。让我们跟随他们走进我们葫芦岛银行,感受葫芦岛银行的魅力与风采,请欣赏。 

04、诗朗诵《回望与畅想》  

作者:张德平

朗诵:姜哲 罗旭 乔梁 蒋超

3.天下顺治在民富 天下合静在民乐  

4.欢乐的歌声唱的是蒸蒸好日子 幸福的旋律记录下的是日新月异时代的变迁

3.放歌新时代,让我们用经典旋律激荡波澜壮阔的家国情怀

4.走进新时代让我们满怀豪情迈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2019年

05、歌曲《走进新时代》

演唱:齐月红

编舞:郝晓琳

伴舞:兴城市164幼儿园教师舞蹈队

1、你有一个梦,我有一个梦,

梦中的兴城,天天丽日清风。

风中有少年,仰望着国旗,

放飞那心中,民族振兴豪情

2、有梦的少年 好幸福,

有梦的国家 会强盛。

要让梦想成真,没有捷径,

只有奋力拼搏,努力攀登。

1、少年请放飞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梦。请欣赏由我们百姓春晚选出的优秀小选手叶婉婷 赵***棋  为大家带来诗歌表演《少年中国梦》掌声欢迎

06、诗歌表演《少年中国梦》

朗诵:叶婉婷 赵***棋  

演唱:海之梦少儿演唱组合

3.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兴城市有着中国温泉之城、中国书法之乡的盛誉。

4.近年来,兴城市文化旅游业不断发展,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集兴城古城、海水温泉、首山、兴城海滨、觉华岛、兴城河、红海滩七大景观于一体,让“城、泉、山、海、岛、河、滩”成为兴城市的旅游名片。

3.另外,满族秧歌、民间绣活、全羊席制作技艺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兴城市的文化名片。这些都是兴城城市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4.作为兴城人我市十分骄傲的,更骄傲的是我的家在中国。 

07、舞蹈《我家在中国》

表演:兴城服饰模特艺术团

1、问你个问题啊,你喜欢美猴王孙悟空吗?

2、喜欢啊《西游记》中孙悟空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一提起它,每个人都会想到他的聪明,机智,无法无天、武艺超群,无人能降的怪猴子。

1、但在我眼中,孙悟空却是个顽劣成性,忠心耿耿、蔑视权贵、敢作敢为、勇敢的大英雄。2、说的对,应该说美猴王孙悟空是我们很多大小孩子心中的偶像。我就是美猴王的铁杆粉丝

1、今天啊你来主持我们百姓春晚就来对了,今天我们百姓春晚邀请到了曾在电视剧《西游记》中扮演孙悟空的替身的美猴王文化传承人腾辉为我们表演人影互动《传奇美猴王》让我们一起领略美猴王的风采,请欣赏

08、人影互动《传奇美猴王》

表演:腾辉 美猴王文化传承人 曾在电视剧《西游记》中扮演孙悟空的替身

3.中国的画卷 中国人来描绘

4.中国的梦想 中国人来实现

3.而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共同的努力奋斗开辟的是中国一片新的天地

4.接下来请欣赏由环渤海声乐大奖赛银奖获得者李强为大家带来歌曲《新的天地》

09、歌曲《新的天地》

演唱:李强 环渤海声乐大奖赛银奖

2.接下来上场的是来自各个工作岗位美女姐妹花,他们因为百姓春晚的舞台相聚在一起,她们热爱舞蹈,热爱音乐,她们不仅用身体诠释舞蹈的美妙,更能用肚皮追随跳动的音符!接下来就有请大家欣赏肚皮舞经典——“东方魅”!:掌声有请李璐璐等带肚皮舞欧啦啦

10、肚皮舞《欧啦啦》

表演:李璐璐等

3.坐在家里看春晚,不如登台自己演!

4.百姓春晚、百姓年,草根陪您过大年!

3.接下来上场的这个组合里面啊,就有我们兴城地地道道的草根明星,是通过我们百姓春晚发现的乐器达人、也是我们首届百姓春晚海选现场的明星人物,曾在海选的舞台上用大小不同的碗、针管、茶壶等做成乐器演奏出美妙的乐曲,让大眼一饱耳福。

4.接下来就请欣赏不一样的器乐组合,演奏起这熟悉的旋律《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请欣赏

表演者:王秋明  丛立 李昕璐

11、器乐组合《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表演:王秋明  丛立 李昕璐

1、听说王秋明大哥是一个闲不住的人,那也来问问王大哥,您平时在家还研究点什么?

2、那您开始是怎么想到用这些来演奏的?

1、其实他们这个组合真的是为了百姓春晚才走到一起,为了能给大家呈现最好的节目联系了很长时间,让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他们三位。

1:大开发的号角在新时代吹响,神奇的西部追赶潮头竞风流,赛江南的美景在新世纪造就,古老的山川明天到处披锦绣;

2:多少年的期盼多少代的追求,年轻的西部人赶上了好年头,勤劳勇敢的西部劳动者,《西部放歌》是为你们谱写的新时代赞歌。

1:接下来有请中央民族歌舞团 全国移动杯歌手大赛金奖获得者

陆杨为大家演唱这首《西部放歌》,掌声有请——陆杨

12、歌曲 《西部放歌》

演唱:陆扬 全国移动杯歌手大赛金奖获得者

3.一个民间演出团队,活跃一方文化,在百姓春晚的舞台上有这样一直团队,他们是自发组织在一起热爱艺术的一群可亲可爱的人,多年来,这支文娱团队“坚持服务人民,勇于创新创造,坚守艺术理想”和“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的文艺宣传导向,服务于兴城百姓群众文化生活,接下来就请请赏燕子艺术团带来舞蹈《九儿》

13、舞蹈《九儿》

表演:燕子艺术团

3.歌曲串烧你喜欢吗?

4.喜欢呀!把不同的精华歌曲部分串联在一起,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呀听到不同曲风、不同风格的歌曲,真的是一种享受。

3.接下来就让我们听一组歌曲串烧,享受歌曲的魅力

14、歌曲组合《涛声依旧 我的中国心 东方之珠 我热恋的故乡》

演唱:佟剑 杨磊 陆浩 李知晓  丁小曼

2.传承国粹艺术,感受京韵之魂。让我们领略传统而高雅的京剧文化,品味古老而深邃的中华文明。下面请欣赏由 大连京剧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国家一级演员思缘带来

京剧《铡美案》

15、京剧《铡美案》

演唱:思缘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国家一级演员 大连京剧院

1、报告中说:“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2、这掷地有声的话语,举世感奋,让13亿中国人民看到了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民族强盛的美好明天

1、2019年兴城百姓将紧跟新时代脚步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2、让我们幸福中国一起走

16、后场歌舞《幸福中国一起走》

   演唱:苏囡囡

伴舞:兴城市第一幼儿园教师舞蹈队

4、 结束语

1、 歌声 笑声 乐曲声 陶醉了美好的时间

2、 亲情 友情 家乡情 陪我们一起走向春天

3、 濒临花不畏严寒 传递着春的消息

4、 兴城人百折不挠谱写着奋斗的传奇

1、关注民生 葫芦岛银行同你一起感受兴城的日新月异

2、贴近生活 葫芦岛银行和您一同见证时代的沧海桑田

3送上新春的问候 我们将做您永远的朋友 真诚的伙伴  

4、送上新春的祝福 我们携手托起百姓的幸福梦

1、让我们敲着欢庆的鼓点放声歌唱兴城的明天灿烂辉煌

2、让我们张开腾飞的翅膀向着更高的目标飞翔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芦花荡教案10篇

学习

奶茶店创业计划书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奶茶店创业计划书,内容包括奶茶店创业计划书产品和服务,奶茶店创业计划书ppt免费。1、我们的经营必须有特色,没有特色的产品是没有市场的。2、我们的品质要好,口感要保持一致。3、小店也要专业管理,合理安排人员,分工和良好的服

学习

小学德育活动总结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德育活动总结,内容包括关于小学德育工作总结集合7篇,小学德育活动总结。首先,通过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讲古今中外名人伟人的诚信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讲诚信的人,讲诚信,是有品格的表现;其次,通过学校宣传栏

学习

关于母亲节的祝福语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母亲节的祝福语10篇,内容包括母亲节里送给好友祝福语,母亲离开了母亲节祝福语。不曾表达的情怀,愿能以康乃馨的美丽诉说。不曾记起的挂念,愿能以灿烂的笑容来陈述。在这个温暖而充满爱的日子里,祝福所有的母亲节日快乐!不

学习

防汛抗洪工作总结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防汛抗洪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学院防汛抗洪工作总结,防汛抗洪救灾感人总结。1、主汛期有明显的降水集中期。雨季主要集中在6-7-8月。2、短历时强降雨多,局部性明显。在降雨集中期,多次发生局部性短历时强降雨。据我县气象部门统

学习

段考总结发言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段考总结发言稿,内容包括段考总结学生代表发言,七年级学生段考总结标题。

学习

文明学校申报材料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文明学校申报材料,内容包括文明学校申报表基本情况简介,文明学校申报资料汇编。一、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牢固树立以德育人的思想。**小学一班人意识到:良好的精神风貌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在搞好教学工作同时,首先

学习

关于大自然启示的资料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大自然启示的资料10篇,内容包括关于大自然的启示资料100字左右,关于大自然的故事和启示。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1961年加加林乘宇宙飞船绕地球一周。是啊,人类对高空的向往与遐想似乎从未止步。时至今日,涉足天空与太

学习

春节日记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春节日记10篇,内容包括春节日记十篇100字,春节日记十篇300字满分优秀作文。要想学习好,必须得有一个非常强健的身体。春节期间,我们去登了三次山,登的是黄山呢。通过这些运动,既锻炼了身体,又磨练了意志,收获可大了!这个寒假,我觉得

学习

爱在北京10篇

阅读(25)

被誉为“神雕侠侣”的林丹与谢杏芳是中国羽坛乃至整个中国奥运***团中的头号情侣。从2004年牵手至今,这对羽坛恋人已经走过了快5个年头,并在2006年的马德里世锦赛上首次实现了携手夺冠的目标。这也是继印尼的王莲香、魏仁芳之后,国际羽坛第

学习

家居建材团购活动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家居建材团购活动10篇,内容包括团购家居建材,家具建材团购活动流程。首先、联盟就必须要有合适的人担当领头人。这样的人物选择的标准自然不低,第一,这个领头人一定是也必须是在当地家居建材行业内内的资深人士,经营生意时间长

学习

活动失败总结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活动失败总结,内容包括活动反思和建议范文,活动失败总结书怎么写。焦在提高创业成功率和延长企业生命周期研究上在我国,“失败”一词的含义有多种。在《现代汉语词典》,“失败”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没有达到预定目标,与“成功”相

学习

联片教研活动总结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联片教研活动总结,内容包括学校联片教研活动总结,学校联片教研活动美篇。本次活动收到了预期效果。小学英语一组联片教研活动总结2010年5月17日,昌乐县小学英语第一联片教研小组联片教研活动在北关小学成功举办。第一联片教

学习

感恩教师节黑板报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教师节黑板报10篇,内容包括迈入新学期感恩教师节黑板报文段,感恩教师节的黑板报寄语。

学习

门店转让合同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门店转让合同10篇,内容包括餐饮店面转让合同10篇,门店经营转让合同协议书。乙方:丙方: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店铺转让达成下列协议,并共同遵守:第一条甲方于20xx年xx月30日前将位于________________店铺(三层)转让给乙方使用。第

学习

五年级音乐教案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五年级音乐教案,内容包括五年级音乐迷人的火塘教案,五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人教版。1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音高准确、声音和谐统一。2了解歌曲是一首达斡尔族歌曲,了解“傲蕾·一兰”的相关资料介绍。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能够有表

学习

大班幼儿美术教案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大班幼儿美术教案,内容包括美术我最喜欢的人大班教案,大班美术我心中的小学教案。1.欣赏不同造型的青花瓷,了解其纹样装饰的特点,感受作品的色调和纹样美。2.学习用不同的线条和青花来设计装饰青花瓷物品。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

学习

菊花教案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菊花教案,内容包括有关菊花的教学随笔,菊花艺术领域教案。2、仔细观察菊花,了解菊花的外形特征。3、乐意动手粘贴。2、掌握使用棉签画的方法。【活动准备】1、带领幼儿简单了解国家公祭日,画菊花寄哀思。2、带领幼儿观察过菊

学习

亲子活动教案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亲子活动教案,内容包括亲子活动教案完整版,亲子活动创意手工教案。亲子活动是我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部分,和谐、温馨的氛围是孩子健康活泼成长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幼儿班组将再次创设合适的环境、空间、时间和活动内容,让孩

学习

老山界教案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老山界教案,内容包括老山界教案8,老山界教案设计。(1960年—1993年)在第一阶段的校训中,学校提出了“明理、创新”的校训,明确提出“明理”的含义是:明“三个面向”之理,明改革开放之理,明热爱祖国之理,明勤勉学习之理,明艰苦奋斗之

学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内容包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意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设计一等奖。(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越王句践①反国,乃苦身焦思②,置胆③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节选自《史

学习

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大班体育教案模板,内容包括大班体育游戏小马运粮教案及反思,大班体育游戏推小车教案反思。二、一个科学的教学课程方案幼儿园除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性的教学计划,更需要一个科学的课程教学方案。幼儿园每学期都有依照有关

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内容包括七年级综合实践教案人教版,综合实践活动完整教案。一、充分认识开展综合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中小学生综合教育实践活动,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活动,而是对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