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云的词语10篇

描写云的词语篇1

1、一鳞半爪: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2、如坐云雾:象坐在云里雾里。比喻头脑糊涂,不能辨析事理。

3、云泥之别: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4、云龙井蛙:云端的龙,井底的蛙。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

5、云起龙骧:骧:腾起。如云涌升,如龙腾起。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6、云蒸霞蔚:蒸:上升;蔚:聚集。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7、密云不雨:满天乌云不下雨。比喻事物正在酝酿,一时还没有发作。

8、响遏行云:遏:阻止;行云:飘动的云彩。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9、云兴霞蔚: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10、青云直上:指人的地位迅速上升。指飞黄腾达。

11、彤云密布:彤云:彤是红色的意思,有时指红霞;有时指下雪前均匀密布的阴云。很厚的云层布满天空,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

12、高步云衢:步:行走;衢:大路;云衢:云中大路,比喻显位。原指官居显位。后也指科举登第。

13、闲云野鹤:闲:无拘束。飘浮的云,野生的鹤。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14、云屯雾集:像云和雾那样聚集。形容数量多而集中。

15、干霄凌云:高高地耸起,直逼云霄。比喻前程远大,能够迅速成才。

16、云龙风虎: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17、镂月裁云:雕刻月亮,裁剪云彩。比喻手艺极精巧。

18、烟消云散: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19、云泥殊路: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悬殊。

20、干云蔽日:干:冲;蔽:遮挡。冲上云霄,挡住太阳。形容树木高大。

描写云的词语篇2

[关键词]叙事性散文写作训练方法与途径

[中***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15

做事总是有方法可循的,叙事性散文的写作也不例外,我想结合平时的训练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审清题目要求

现在的作文大都是命题型作文,在写作文之前,学生首先要审清题目的含义。

1.抓住关键词

抓关键词就是要学生抓题目中的重点词语来审题。例 “又是一个新起点”,“又”“新起点”是两个关键词。“又”说明已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新起点”是基于此次事件自己对于未来的目标来说的。

通过关键词,大概理出写作思路:首先,学生要写出自己的生活;其次,经过深入思考后,写出自己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再次,经过此事件,自己的思想水平有哪些提高,精神上如何引领自己成长等等。

2.由表及里,抓引申义

许多作文不能简单看题目表面上的意思,往往要深入理解它的深层含义。

(1)比喻类:比喻类作文,作者可以试着把题目还原成比喻的形式,例如“……像……”等,以此来判断是否为比喻类的作文。这类作文大都需要学生根据本体进行引申,然后进行构思写作。例如作文《酸酸的泡菜》,这当然不是让学生写“泡菜”,而是从“泡菜”这一事物联想到自己的生活、心理感受及追求等,只有把本体和喻体结合起来,才能提升文章的思维空间。

(2)象征类:此类文章,不仅要看字面意思,还要理解它所要阐释的深层含义。例如作文“穿过乌云的阳光更灿烂”,难道文章仅仅要写“乌云阳光”吗?看到“乌云阳光”,你会想到什么呢?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大多数学生都知道,“乌云”象征自己经历的困难挫折等等,而“阳光”则象征经历过坎坷的生命会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挖掘出文章的象征意义,文章读起来才会更有味道。

二、训练联想和想象

丰富的想像力能使作文文采飞扬,学生的思维放飞驰骋,如何训练呢?

1.明确联想和想象的含义

何为“联想”?何为“想象”?只有在明确了它的含义后,才能更好地应用它,才能更好地启发思维。

2.基于词语的联想和想象

(1)基于词语的联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一些词语进行相关、相近、对比等关系的联想。例如,看到“双休日”这个词,就会想到周末、作业、老师、兴趣班、游戏、公园等;提到“春天”,会想到河水解冻、春暖花开、柳树发芽、万物萌生等;体悟深刻的同学还会想到春天是一年的开始,要明确目标,树立理想,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等。

(2)基于词语的想象

对于此类的训练,学生可由一个或几个词展开合理的想象,由现实中存在的事物或现象可以想到现实中不存在的。例如 “南瓜”一词,有的同学想到形状、颜色等词,还有的同学会想象自己能像灰姑娘一样,坐上南瓜车到自己向往的地方旅行。

3.基于语句的联想和想象

词语的联想和想象训练达到一定的要求后,我们开始扩展到对于语句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

(1)比拟修辞:这类修辞在本体的基础上,加入作者的联想和想象,把原有的事物写得生动形象,使人读之兴趣盎然。例如:树枝晃动起来。采用拟人的手法,我们可以扩展为:树枝左右摇晃起来,他扭动着身子,挥舞着身上的绿色绸带,又像在不停地向行人挥手。

(2)比喻修辞:就是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句子生动形象可感,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例如:远望山峦,层层叠叠。可以扩展为:远望山峦,层层叠叠,连绵起伏,像绿色的绸幕镶嵌在远处的天边。加入了联想和想象后,句子是不是变美些了呢?

(3)夸张修辞:恰当地运用夸张,既能使自己的语句非常生动,又可以暗示一定的心理。例如:这时狂风大作,乌云渐渐布满天空,只见天空越来越暗,乌云越来越低,像一只巨大的口袋扑向我们。这是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天气的变化快,又伴有人们对此种天气的些许恐惧心理。

4.基于场景的联想和想象

语句的联想和想象训练达到一定的要求后,我们开始扩展到对场景的训练。

云起云落、夕阳西下,总会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面对不同的场景,孩子们会有无穷无尽的想法,就此,我们可以分类进行训练。例如景物描写、劳动场景、学习生活、运动竞技场等。

三、开头和结尾训练

1.内容上首尾点题

我班的学生作文基础都不太好,我在训练作文时,让大部分学生尽量开头结尾都要点题,假如开头不适合点题的话,那么结尾一定要点题。

例如:“母爱,感动”一文,学生的作文开头是:“夜深了,我久久还未入眠,起身眺望窗外,树影婆娑,月光透过树的缝隙照射到地上,微风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 然后转入对事件的描写。我觉得可以对开头再作一下补充:“在这寂静的夜晚,母亲对我的关爱,幸福的、感动的思绪不禁涌上心头……”“景为情设”,写景的目的就是为抒情服务的,补上一笔抒情,既点了题,又能达到景与情的和谐统一,意境更美了。

2.结构上首尾呼应

首尾呼应会使得整篇文章结构紧密、完整,布局合理。例如,在“就这样慢慢长大”一文中,一位学生的开头是“时光悄然而逝,如白驹过隙,我在不知不觉中慢慢长大了”;结尾是 “现在,我已是一名初中生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懂得了许多,就这样我慢慢地成长,慢慢地收获” ,而结尾中的“成长,收获”就是对开头的照应和对长大的回答。

3.语言上生动优美

通常在语言上的修饰,我们一般采用修辞手法,把一些平实的语言比喻化、拟人化等。例如“秋天到了,小麦黄了”,学生可以试着修改,如:“一块块麦田组成一片金色的海洋,在微风的吹拂下,麦浪掀起层层涟漪,像海面上的微波在不停地晃动。”这样的句子是不是生动了许多?

学生也可以进行分组练习,组内每人出一句,其余同学修改,然后在班级中交流展示,比一比谁修改得好,让学生互相取取其长而补其短。

四、提升细节刻画

细节描写会为文章增色,对此,我们可以多加练习训练。

1.景物描写

作文中的景物描写对于烘托人物、渲染气氛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文中的景物描写不可小觑。

(1)景物描写要匹配人物心理。“景为情生”,环境的描写与文中的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景物描写要符合作文的要求。如果作文的开头是:“天空越来越暗,乌云也越来越多,窗外的树木随着大风的袭击疯狂地摇动他的身躯,好像随时都可能被狂风吞噬。”这时的景物描写一般对应人物的心情应该是“焦急或焦灼不安”,而不应该是人物喜笑颜开或心情万分高兴。

(2)景物描写要细致生动。景物描写需要学生提升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例如,“走在田间小路上,我闻到泥土的气息,看到了草叶上有露珠。”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句子细腻生动,提升句子的美感以及可读性。可以修改成:“漫步在田间小路上,路边田野里的泥土微微润湿,青草夹杂着泥土的气息一阵阵扑面而来,偶尔会传来路边野花的香味。深秋的早晨,只见草叶上晃动着圆圆的露珠,晶莹剔透像一粒粒小水晶。”

2.外貌描写

(1)外貌描写要匹配人物形象。外貌描写可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中窥见人物的一些性格特点。描写时要考虑到人物的性别、年龄、职业等,观察要仔细,要能为文章的主题服务。不能把“一双孔武有力的双手”用来形容颤巍巍的老人和天真可爱的孩童,只能用来形容健壮的中年人。

(2)升格外貌描写。可以采用扩写的手法升格外貌描写。例如,“父亲的双手很粗糙、长满厚厚的老茧,手指上还有裂口”,我们可以进行升格练习,通过现实和想象结合起来展示父亲的双手。可以升格为:“我看到了父亲的双手,黝黑、干裂、粗糙,在我接住包裹与父亲双手接触的刹那间,父亲手上的裂皮刮过我白皙的双手,让我感觉有些许疼痛,父亲那摊开的手掌上,长满厚厚的老茧。”让学生把对父亲双手的描写放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会更有感染力。

3.动作描写

在一些文章中,为了表现主题,需要对人物的动作进行一些细部刻画,细心观察,分解人物的动作,就像电影里的慢镜头。

例如校运会上,“只见运动员双脚用力蹬地,身子往前倾斜,随着‘砰’的一声***响,运动员们个个像离弦之箭,挥动着有力的双臂往前奔跑”。这样的画面把运动员矫健的身姿和拼搏的精神很好地刻画出来了。所以,在动作的刻画上,先引导学生观察一系列的分解动作,然后再辅之以必要的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完美。

4.语言描写

人物的语言不在多或少,而在于使用得是否恰当,能否为文章的主题更好地服务。例如《背影》中:“不要紧,他们去不好!”一句平淡无奇的语言彰显的却是父亲对儿子的深情厚爱。语言虽然简短,却符合文章表达主题的需要。这就告诉我们,在作文中,人物语言的出现要根据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作者需要考虑斟酌,不可任意而为。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场景,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语言描写,在合作交流中提升学生对作文人物语言的写作水平。

5.心理描写

不少学生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把握不好,我为此设计了一些场景进行这方面的练习。例如:上课铃声急促地响了起来,老师拿着这次考试的试卷匆忙进来,我心里不停地在想。学生先自主填写人物的场景心理,然后在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慢慢提升自己的心理描写能力。然后再设计一些其他场景来进行心理描写训练,慢慢提高。

描写云的词语篇3

1、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及丰富的想象力和仔细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2、能抓住课文中表现叙述顺序的句子了解叙述顺序。了解课文是按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顺序叙述的。并懂得课文以“变”为主线,突出火烧云变化“多”与“快”两个特点。

3、学会6个生字;积累11个词语;会用“必须”一词造句;会照样子写“ABB”形式和用某种事物命名的表示色彩的词。

4、体会排比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5、背诵课文第4——7节。

设计理念: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教学方法,采用朗读、讨论、展开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简介作者、出示课题。

自然界里有许多奇丽的景象,引动了无数的作家、诗人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今天我们学习的《火烧云》是已故的优秀女作家萧红的作品。

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萧红。(萧红是三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曾受到过鲁迅先生的关怀和帮助。)

二、读课题,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

2.按“上来了、变化极多、下去了”给课文分段。

板书:上来了(1-2)

变化极多(3-6)

下去了(7)

三、指名按段读文,并请同学思考问题。

1.人们为什么将一种云称为“火烧云”?课文中的哪句话点明了题意?

(第一段第2节)

出示: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自由反复朗读这句话,从词入手,请你谈谈你读懂了什么?(同桌讨论)

①从这句话看出火烧云有什么特点?(红)

②“烧”的意思和作用?

(“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颜色、速度(动态)、范围以及“火烧云”名字的由来。)

③除了“烧”字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也表现了火烧云的红?(红彤彤、一直、烧、好像……着了火)

3.边朗读边体会这些词的作用。

四、导学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节、思考:红红的火烧云的形成需要怎样的条件?你从哪里看出来?(傍晚——晚饭过后;夏季——乘凉)

2.引读: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大白狗变成——,红公鸡变成——,黑母鸡变成——,小白猪变成了——,老爷爷的胡子变成——。

(1)它们的颜色为什么都变了?

(2)出示:“紫檀色”

注意“檀”的右下字形。

(3)为什么黑母鸡变成了“紫檀色”?

(黑+红=紫,紫檀木就是那样的颜色,看彩***左上角。)

4)小黑板出示: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霞光照得动物的颜色都变了。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像这样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紧密关联的短语或句子连成一串的修辞手法,叫“排比”。

指名一人读第一句,一人读二、三、四句,比较、体会。

(突出了地面上的景物在霞光映照下颜色变化的奇妙。)

3.人们对火烧云的出现是什么态度?(“笑盈盈”)

4.请你带着笑意朗读第一段。

五、小结、读文。

1.今天我们读通了课文,给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

2.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家默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分了段,并且学习了第一段,今天我们以自学为主,来学习第二段。

这篇课文的叙述是以“变”为主线的,描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多”和“快”两个特点。

二、自学第二段。

(一)出示自学题:(分组学习)

1.小组朗读第二段,找到分别描写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小节;

2.小组讨论,找出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的语句,用直线划出有关词语;

3.***完成:把颜色归类,每一类再另外写几种。

(二)大组交流:

1.指名小组朗读描写颜色的小节,填空并归类:

颜色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2.四个“一会儿”构成了排比句式,齐读,体会作用。

师提示:除了表示变化快外,还表示了什么?

(突出了颜色变化之多,之快。)

讨论:一般情况下,“一会儿”表示时间短,为什么在这里能表现出“变化多”呢?

3.师生配合朗读。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

4.指名小组朗读描写形状的小节,填空。

出示:形状:变化(多):马、狗、狮子

变化(快):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接着……一转眼……

5.自由朗读4-6节,体会马、狗、狮子的变化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清晰(逼真)——模糊(不见了)

6.小组配合朗读,两人读描写形状“清晰”的句子,两人读描写形状“模糊直至不见了”的句子,并圈出描写“清晰”和“模糊”的词语。

7.指名小组朗读,交流划到的词。交流一节,集体读一节。

10.小结:可见火烧云的变化极多。集体朗读4-6节。

11.试着背诵4-6节:自背,个别背,集体背。

七、学习最后一段。

1.个别朗读。

2.学习词语:恍恍惚惚(由于事物变化快而看不真切、看不清楚。)

文章中哪句话可解释“恍恍惚惚”,齐读。这句话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多。

师引读: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

最后一句也说明了火烧云变化快。

3.背诵这段。

八、总结并朗读全文。

火烧云下去了,将迎来一个晴朗的夜晚。大自然就是这样,此起彼落,彼落此起。无限循环,变化万千。不但诗人、作家热爱它,我们每个人都热爱它。

板书:

变化(多):红彤彤金灿灿……

半紫半黄半灰半白百合色……

颜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火烧云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变化(多):马狗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

描写云的词语篇4

(小博士)

同学们,我们在习作的时候常常要描写景物。比如,有的片段练习要写景物;春游、秋游等各种游记要写景物;有的命题习作也要求描写景物。

写景的习作很常见,我们怎样才能写好景物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用生动的语言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

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

请同学们读下面这个片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白。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这个片段中,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了火烧云的美。

此外,在观察中,我们要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善手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观察、体会。这样做,我们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

二、选好观察的角度

选好观察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点。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和变换立足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同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而近?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这是指空间的变换。还可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为顺序。这样,我们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总之,要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

三、注意描写的顺序

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

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出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静态描写可以刻画出景物的形态特征,动态描写有利于传神。只有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

因此,我们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还有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五、融情于景,表达内心的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没有感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同时,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作者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因此,作者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写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作者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入作品中。读者读后才会产生共鸣,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范文赏析]

云的自述

张云逸

我的名字叫云?是由水变成的很大的一朵棉花糖。你也许会说,水怎么能悬在空中呢?要掉下来的呀!对,我有时高悬着,有时呢,也往下掉。

地面的水被太阳照晒,变成水蒸气,升腾到天空,聚合成许多小水滴。这时候,由于这些小水滴比空气轻,就会浮在天空。我就诞生了。

我在天上飘呀飘,小水滴们互相碰撞、结合,又形成许多大水滴。大水滴好重啊,我可背不动!它们刷拉拉往下掉。人们喊:“下雨了!下雨了!”

有时候,我遇到冷空气,小水滴都冻成“小冰花”啦。这些洁白晶莹的小家伙,纷纷向地面飘落。人们又会赞叹:“下雪了,下雪了!”

哦,我还是个了不起的“魔术师”呢!不信你抬头看看,我一会儿像奔腾的骏马,一会儿像温柔的小山羊,一会儿又像……

小朋友,再见吧,我要到远方去旅 行啦!

[简评]

描写云的词语篇5

一、了解相关知识,掌握相应术语

1.写景的顺序有空间顺序与时间顺序。其中,空间顺序有远近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等。

2.写景的角度有观察角度和感觉角度。其中,观察角度有定点观察和移步观察,感觉角度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形、声、色、味角度)等。

3.景物描写的常用手法有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其中,主要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主要表现手法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衬托、烘托、白描与工笔等。

二、梳理高考命题,了解命题角度与设问方式

高考诗歌景物描写类试题,不仅设问角度多变,而且综合性较强,多结合思想内容和情感考查。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试题,梳理如下: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012年山东卷)

诗的领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012年广东卷)

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2011年江西卷)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2012年江苏卷)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2012年辽宁卷)

从以上高考试题针对景物描写的设问方式看,不难归纳出,景物描写类试题主要有这样几种命题角度和设问方式:

1.命题角度:从“意境”的角度设题,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设题,从“炼句”的角度设题。

2.设问方式:

××描写了怎样的景色(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写景(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请简要赏析××句(××句妙在何处)。

三、研究高考答案,明确解题思路

要得出高考题型的解题步骤,研究高考试题答案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现从近几年高考试题中选择几例,以便总结规律。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012年山东卷)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诗的领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012年广东卷)

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互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地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景,烘托出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2012年江苏卷)

答案: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标准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通过研究以上例题和答案,不难得出景物描写题各题型的解题思路:

1.明确“意境类”解题思路:

第一步:描画面。即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第二步:点意境。即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特点。

第三步:析情感。即具体分析景物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2.从“表现手法”角度设题的解题思路:

第一步:明手法。即点明诗歌写景时运用的描写技巧,包括写景的顺序、角度及表现手法。

第二步:阐运用。即结合诗句具体描摹***景及特点,阐释手法的运用。

第三步:析效果,即明确手法效果,点明诗人情感。

3.从炼句角度设题的解题思路:

第一步:写的是什么?即描摹景物,点明景物特点。

第二步:怎么写的,即点明手法,结合诗句分析。

描写云的词语篇6

    弹词是中国南方说唱艺术的重要形式。弹词开篇《梅竹》云:“栽梅种竹近深闺,淡淡相交竹与梅。梅在竹边竹作伴,竹在梅边梅奉陪。”这首开篇描写的是竹与梅的相依相伴、款款深情。而弹词与苏州的关系正如词中所云“相亲相近”。苏州的人文地理环境造就了弹词的优雅情怀;弹词的吴依软语也成为苏州的文化标志。两者的结合是那么惬意。苏州自古以来水道纵横,小巷幽幽,桥影叠叠。唐代诗人杜荀鹤《送人游吴》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1]陆广微《吴地记》写苏州“虹桥三百有余”。范成大《吴郡志》中云:“唐白居易诗曰:红栏三百九十桥,本朝杨备诗亦云:画桥四百。吴门桥梁之盛,自昔固然。今***籍所载者,三百五十九桥。”[2]这些桥成为水巷优美的身姿。歌唱水巷生活及其文化生态成为苏州弹词自觉的文化追求。当代弹词名家盛小云演唱的《姑苏水巷》也自豪地唱到家乡的美景:“卖花哎 卖花哎,幽幽水巷巷幽幽。我乘小舟水上游。快桨轻橹拱桥过,碧波清清抖绿绸。一条水巷画一幅,人家尽在画中留。姑嫂刺绣窗前坐,吴依软语轻轻流,一条水巷诗一首。垂钓翁,坐船头。放长线,下鱼钩,鲤鱼上天笑声稠。一条水巷弦一根,书场开张在新楼。琵琶声声脆,金嗓舒歌喉。乡音分外亲,乡情浓如酒。苏州评弹妙无俦。”此外,还有很多开篇如《姑苏好风光》、《我的家乡在苏州》都在吟咏这片灵动的江南土地。

    水巷风情背后是物产的丰富与经济的繁荣。朱长文《吴郡***经续记》载:“吴中地沃而物伙,其原隰之所育,湖海之所出,不可得而殚名也。其稼,则刈麦种禾,一岁再熟。稻有早晚,其名品甚繁……其果则黄柑香硕,郡以充贡。”[3]明代王锜《寓圃杂记》对当时苏州的经济繁盛状况有细致的描写:

    水巷中光彩耀目,游山之舫,载妓之舟,鱼贯于绿波朱阁之间,丝竹讴歌与市声相杂。凡上供锦绮、文具、花果、珍馐奇异之物,岁有所增,若刻丝累漆之属,自浙宋以来,其艺久废,今皆精妙,人性益巧而物产益多。至于人材辈出,尤为冠绝。[4]

    这段话表明,明初苏州曾经战乱,经济萧条。明成化年后,经济复苏,市井繁华,加以鱼米之乡的天然物产,使得苏州呈现出“光彩耀目”的都市景象。在此背景下,“丝竹讴歌”的文艺娱乐自然丰富多彩、灵动异常。具体而言,弹词的水巷风韵体现在以下一方面:

    (一)水乡故事

    经济之富足、人文之昌盛都使苏州弹词拥有了江南气质,充满了独特的地域文化认同性。区别于“燕赵悲歌”,弹词的故事大多充满水乡风情、文人雅趣。弹词中很多经典的故事都发生在苏州,典型者如《玉蜻蜓》,描写了苏州历史上申、张两家轶事。故事以苏州为核心展开叙述。申姓是明清时期苏州大族。而弹词中对申家的风流事体、家族纷争的描写则被视为对申姓的极大侮辱,所以,此书在苏州一度遭禁演:“今吴门申衙前犹禁演《玉蜻蜓》。”[5]后来申贵升之名改成金贵升。

    苏州石湖、阊门、南濠、虎丘等都被轻松写进作品,而虎丘成为其中最具文化活力的民间影像。袁中郎写苏州虎丘中秋“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6]可以说,虎丘是苏州民众狂欢之地,文人雅集、百戏汇集,自然成为弹词的绝好题材。弹词中很多男女主人公在此相会、相知。更具风格的是《三笑》,叙述苏州名士唐伯虎游虎丘,遇到无锡华太师之夫人率领众丫鬟到禅寺烧香,而其中一婢秋香无意间的三笑让这位苏州才子心神荡漾,等华夫人返舟启程后,唐伯虎便雇一小舟追之。船家叫杜三官,会唱吴歌,于是唐寅便以一两银子一首歌的价钱让船家唱歌,以便引动秋香出舱听歌。这便是弹间中常常表演的《追舟》。

    优美的吴歌随着吴水荡漾,流淌的是苏州水乡的灵动之气,文人的多情和船家的市井幽默又为之平添了不少市井之气。真实的地名与虚构的人物一起构筑了苏州的文化记忆与地域符号。

    (二)水乡民俗

    苏州的民俗节令在弹词中呈现得十分丰富,其中较具特色的是端午节和中秋节。端午节是传统节令,各地都有活动。对于长江流域而言,端午龙舟活动依托水乡而更加丰富多彩。弹词中很多故事发生于端午节。《义妖传》是清代陈遇乾先生的代表作,描写白蛇与许仙的故事。卷九专门一章描写《端午》:“佳节期逢五月五,见门前户户贴灵符。人人多办蒲葵酒,榴花蓬草满街铺。艾叶为旗招吉庆,菖蒲剑斩妖魔”[7]。许仙因没有去看龙舟而给白蛇喝雄黄酒,致使白蛇显出原形。《玉蜻蜓》中金张氏端午节看龙舟,专门有人为她表演大型的龙舟竞赛活动,吸引了无数百姓观看。其中一个人叫朱四姐,因其扇子上缀有金氏祖传玉蜻蜓而引起金张氏的疑惑,在金张氏追问下才最终有了金氏后代的线索。

    又如八月十五中秋节。苏州民俗有“斋月宫”的说法,显然与京城“兔儿爷”的风俗不同。是晚,家家置供桌于月下,案上置香斗,供菱、石榴、柿子、栗子、白果等时令瓜果及月饼,焚香点烛,叫“斋月宫”。此俗在苏杭等地颇为流行。《白蛇传》“中秋”详细描写了苏杭一带的风俗:“一晃已到中秋佳节,苏州本有斋月宫、赏中秋的习俗。许仙到夜里,在后花园桂花厅前地坪上,用三张桌子搭成品字形,上面一副锃亮的锡烛台上,点着手臂粗烫金蜡烛。一只八角形的香斗,当中一根旗杆有五尺高,顶上用金纸包裹,稍下是一只四方形的斗,也用金银纸包贴。四面除点上高香外,还插着几十面五颜六色的三角镂空彩旗。后面供着几只玉盘。一盘是二枝刚起塘的塘藕;一盘是碧绿生青的莲蓬;一盘是深紫色的栗子;一盘橙黄带青的蜜橘;还有长生果、西瓜子、杏仁、胡桃;当中一只大水晶盘里放着一叠叠月饼,上面小、下面大,搭得如宝塔一座。香烟缭绕、烛光辉煌,照得一座小后花园犹如白昼一般。”[8]在瓜果梨桃、月色如水的映衬下,白蛇与许仙相亲相爱,共誓永久。节日成为爱情的最好见证。 “轧神仙”是苏州独有的民俗节令。“轧”为苏州方言,意思为人多拥挤,相当于挤。《义妖传》卷八描写此风俗:

    (许仙问)为何今日街坊游人甚闹?二伙云:今乃四月十四吕祖诞期。苏郡乡风名曰轧神仙。一应医卜星相、九流三教并及小本摊场、苏杭杂货,多在彼赶集。……许仙此刻喜洋洋,挨进山门闹异常。众神塑得庄严相,两旁尽是摆雄场。……那一首热闹是茶坊,原来就是说书场。这一首神仙戏法人围绕,做的五鬼搬运法精良。[9]

    在节令及日常活动中听弹词成为苏州的民俗景观,颇具市井气息。与其他文化消费方式相比,听书带来的是独特的精神享受。《听书乐》开篇讲到听书的快乐:“世上乐事多多少,听书之乐乐如仙。世俗清雅凭共赏,高尚娱乐最清闲。有兴走向书场去,听书吃茶谈谈心。”[10]苏州书场的听书活动充满了苏州情调。余秋雨《白发苏州》云“这里的曲巷通不过堂皇的官娇……这里的弹唱有点撩人。”撩人的听书活动成为市井的大众化享乐方式。比起其他地域的曲艺场所,苏州的书场更加讲究。在书场除了可以听到迷人的故事,还有着无比丰富而细腻的感官享受。茶馆的茶水讲究专门顾挑水工到胥门外河里挑水。元旦时,书场还向老听客赠送元宝茶,把橄榄均匀地剥开,不去核,橄榄呈现“元宝”状,故起名“元宝茶”[11]。饿时可以来一碗“蟹壳黄”馒头,或焖肉面、爆鱼面。书场中当然少不了苏式点心,仅在书场所售美食便足以体现苏州饮食之丰富。《兰舫笔记》云“天下饮食衣服之侈未有如苏州者”[12]。这些吃食陪伴听客度过了一段段书场岁月。美味的饮食与苏州弹词互相映衬,充满市井的味道。

    (三)市民群像

    弹词中大量出现的苏州及周边地域的市民形象充满了江南气息。中国传统文学中向来不重视对庶民市井生活的描写,故事中充满了对帝王将相的宏大叙述。明代中后叶以来,冯梦龙所编《三言二拍》在题材上有所突破,冯氏本人便是江南人士,对江南城镇的市井描写成为其重要的贡献。而《***》等长篇世情小说也为市井叙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弹词在对苏州等江南市井生活的描述上可谓更加细致、生动。举凡算命、皂隶、船夫、店家、伙夫、师爷、闲民等可谓无所不包。船户如《大红袍》中的周四,还有前面所引用的《三笑》中的船家都十分传神。算命先生是弹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大红袍》中的陆子文是一算命先生,他出场就遇到了生计问题,没有晚饭吃,但也能苦中取乐:“今夜夜饭唔没,买仔一点面条,路过三阿爹小菜摊,蒙俚照应,送把韭菜拨我。我想非菜下面倒也蛮好,不料家婆眼光勿灵,面全切断,韭菜根根囫囵。要想吃可惜淡而无味,屋里盐也无一粒,酱油也无一滴。只好拿起课筒里三个白铜钿去打酱油。”[13]这些描绘十分市井化。最有特点的算命先生当属《描金凤》中的钱志节。《描金凤》的贡献在于让一位江湖术士当了全书的主人。他嗜酒如命,性格狭促,却能在风雪天救下一位穷书生并把女儿许配给他;钱志节不学无术,从未与科举、朝廷等主流社会打过交道,却阴差阳错地因求雨而成为“国师”受到皇帝的礼遇。在朝堂上拜见皇帝时也与一般文人的恭敬严肃不同,用他小市民式的幽默讽刺当朝,却因可笑而赢得皇帝的喜爱。

描写云的词语篇7

一、 感知艺术形象

诗词的艺术形象指的是诗词作品创造出来的,寄寓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理想的具体形象,可分为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即意象)。感知古诗词的艺术形象,必须根据诗词描写的具体形象与画面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特征,深刻理解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与典型意义。形象的意义包括作者的情感、理想、品性等。有时诗句中运用了含蓄、象征、双关、比拟等手法,就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结合诗人的人世际遇,展开联想,深入分析。

设题方式如2011年中考试题江苏泰州市:“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江苏宿迁市:“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甘肃天水市:“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梨花的哪些特点?”

例1 (2011年・湖北黄冈、鄂州、随州卷)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评析 对于景物形象,平时要积累其寓示或象征的固定意义,并结合诗句关键词与细节体会其特点和蕴含的情感。人物形象的鉴赏,就要充分感知人物的精神内涵,有时还要注意形象是以比喻或比拟的方式出现。感知理解时,要识别形象及身份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塑造形象的,形象的基本特征或性格如何,形象直接或间接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等等。这道题诗中的人物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抓住“白头”、“搔短”、“不胜簪”等显露的形象特点,结合全诗“感”“恨”的情感基调,就能体察诗人内心的感情、精神和品质。

答案示例: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

二、 品味炼字佳句

品析炼字佳句,是中考古诗词鉴赏关注的热点,是理解诗词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的有效途径。古诗词讲究炼字炼句,以期获得语言上独特的审美效果和特殊的艺术魅力。炼字,主要是领会关键性动词、形容词及诗眼、词眼;佳句,主要是品评具有哲理、比喻、暗示、象征、抒情等意味的句子。解题时通常先要明确手法;再阐明其语表义,有时还要挖掘它的深层义或言外之意;然后展开想象,描绘该句景象或形象;最后点明其思想感情、表达作用、创设意境或艺术效果。

设题方式如2011年中考试题广西河池市:“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浙江义乌市:“‘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河北省:“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例2 (2011年・四川泸州卷)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① 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② 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评析 这道题是纯粹的语言赏析题,既要体会“飞”的多重意蕴,又要体会名句的妙处,词句均有,从表及里,充分挖掘诗歌表情达意的内涵。古人讲究篇中炼句,句中炼字,鉴赏炼字,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和内容与形式兼顾的原则,应联系全诗的主旨、情思、艺术境界从遣词、造句、色彩、动静、修辞、效果等不同方面来体会。诗前两句景中含情,联系下句船速之快和“注”中“进京待选”,就可从表层描绘中感受花飞的盛景和从深层衬托中感受花飞的心情。后两句写云,写诗人的感受,这种感受既有诗人富有情趣的错觉,又有诗人“与云俱东”的抱负和信心,同时还蕴含哲理。

答案示例:① 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表现了船行的轻快,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② 运用了静中见动(或以动衬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 描述意境画面

“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简言之,就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体会意境,就要反复揣摩诗词中融入情感的形象,借助联想和想象,理解感受“此时”“此景”“此人”的“此情”,从而把握诗词的画面气氛和思想感情。解题时要注意三个要点:一是抓住主要景物,用流畅优美的语言再现诗中的***景画面;二是用生动的词语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生机勃勃等);三是用准确的词语概括作者的情感(如欢快愉悦、忧愁伤感、恬淡闲适、坚守节操、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等)。

设题方式如2011年中考试题浙江湖州市:“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四川成都市:“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陕西省:“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自己的话,对此句加以描述。”

例3 (2011年・广东清远卷、河北承德卷)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评析 中考对意境的赏析,基本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具体生动的画面。描述画面,也需要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否则所描画面就与作者所表达的情境不符。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充分展现诗词中形象的特征;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形象生动。有时还需把营造的氛围或***景用一句话点示出来。此题要抓住初春景物“莺”“燕”的特征,充分展现生机勃勃的春意,把诗人发现春天已经到来的无限喜悦之情表现出来。

答案示例: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歌唱啼鸣;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在湖边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四、 把握情感主旨

诗词中会倾注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近年来,情感主旨类试题一直是诗词鉴赏的一个热点。古诗词思想感情鉴赏,可以细化为几个方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诗人或形象的情感,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诗歌的思想内涵等。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一般有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思乡怀人、长亭送别、怀古伤今、愤世嫉俗、寄情山水、烦闷抑郁等。要想准确把握诗词的情感主旨,就要从诗词标题、反映的题材、关键词句、形象意境、作者生活时代与人生经历等方面综合分析,特别要注意品析诗词中显露感情的词句和后部分议论、抒情的核心词句。

设题方式如2011年中考试题云南德宏州:“全诗最后两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青海省:“‘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怎样的心理?”湖南娄底市:“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4 (2011年・江苏泰州卷)阅读杜甫的《不见》一诗,完成下题。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①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评析 诗词中的情感主旨,可以是具体的心情感受,也可以是抽象的思想精神;可以是集中单一的抒发,也可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表现。此诗注重考查学生整体感悟和局部理解的能力,解答时应分四步:读全诗语句、揣题目注释、抓意象情词、悟感情倾向。从题目、注释和内容可知写的是对李白的怀念,抓住诗中表露情感的词语(如“哀”“怜”)和形象的刻画(李白的奇才、世人的嫉恨及诗人的感叹),以及颔联的对比和尾联的渴盼,就可明确诗人情感的指向,进而归纳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对好友的挂念;对李白怀才不遇、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五、 分析手法技巧

手法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以手法技巧设题,是古诗词鉴赏的又一大热点。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诗词中的手法技巧通常包括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记叙、议论)、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借代、用典、对偶)、写作手法(对比、象征、衬托或烘托、动静、虚实、正侧、抑扬、渲染、观察或感觉角度、照应、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三大类。分析解答时,首先要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技巧;然后结合诗句举例分析这种手法的具体运用;最后点明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旨意或在结构安排、审美效果等方面的作用。

设题方式如2011年中考试题贵州遵义市:“‘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采用什么了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湖南怀化市:“人们对这首诗的后两句颇为喜爱,请从表现手法上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宁夏区:“以下面《蒹葭》中诗句为例,说说《诗经》突出的艺术手法。”

例5 (2011年・广西来宾卷)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写出两点即可)

评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领悟和赏析能力。解答这类题,既要从诗歌的整体构思上去把握,又要从关键语句上去理解,从多个角度来品读感受。答题应抓住两点:一是找出表现手法,二是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既要分析表现景物的技法,如动静结合、虚实并用,又要分析景中融入的雄心壮志,特别要对全诗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细细品析。

答案示例:情景交融: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虚实结合:写景为实,想象为虚。动静结合: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动。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

六、 比较风格题材

比较古诗词,可以在同一诗词中比较版本差异、字词替换、前人评析与今人赏析等,也可在不同的诗词中比较同一诗人的创作风格、比较不同诗人在同一题材下景物、形象、意境、情感、手法等的异同。比较鉴赏有时要同时品读两首诗词,它可以把同一或不同的形象、情感和手法区别得更加鲜明,从而对诗词理解更深入,感悟更透彻。开放性大,要求高,有一定难度,故近几年诗词比较鉴赏题有所下降。赏析时只要我们知晓、对比诗词的语言风格(如苍凉雄壮、豪放旷达、沉郁悲壮、凄婉柔丽、伤感缠绵、委婉含蓄、清新自然等)与题材内容(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山水田园、咏史怀古、赠友送别、羁旅思乡、边塞征战等)的异同,就能快速了解诗词内容,把握其情感与要旨。

设题方式如2011年中考试题甘肃天水市“【甲】词【乙】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江苏连云港市:“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江西南昌市:“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例6 (2011年・山东潍坊市)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题。

【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① 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

② 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

评析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有深刻地感悟与理解,也容易有新的发现和收获。古诗词的归类比较赏析,通常选择题材类似而风格有差异的作品,考查的内容主要是比较诗词在形象、内容、意境、情感、手法等方面的异同点。例题中两首诗词都是写雪景以及雪天中的“钓鱼人”,营造出廓远旷茫的境界,但一个是动,迎风赏雪,超然自得,一个是静,顶风冒风,凄清幽独。答题时要抓住诗词中的意象,构想情境,联系作者的境况、身世和情感寄托、人格志向来分析。

描写云的词语篇8

摘要在阐释史上,史达祖《双双燕》以其艺术情致的深邃性和艺术表现的真切平易性的完美融合,成为几百年以来的接受热点。宋元称赏其佳句,明清探究其深意。梳理此词阐释史的意义在于反映审美发展的变化,揭示审美行为的当代性。

关键词:真切妥帖 形神兼备 咏物寄托

中***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螟。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史达祖《双双燕》)

史达祖其人在史上颇有争议。誉之者如张磁,他说史达祖:“端可以分镳清真,平睨方回,而纷纷三变行辈,几不足比数。”毁之者如陈廷焯,其《白雨斋词话》云:“独怪史梅溪之沉郁顿挫,温厚缠绵,似其人气节文章,可以并传不朽,而乃甘作权相堂吏,致与耿怪、董如璧辈并送大理,身败名裂,其才虽佳,其人无足称矣。”史达祖因为曾作过权臣韩胄的堂吏,所以在韩胄失败后,受到牵连得罪,遂为后人所垢病。然而在阐释史上,《双双燕》却以其艺术情致的深邃性和艺术表现的真切平易性的完美融合,成为几百年以来的接受热点。

一 翩翩双燕画堂开 姿态天然万古新

《双双燕》是史达祖词阐释史上称赏最早,论者也最多的词作之一。南宋黄《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七云:“形容尽矣。姜夔极称其‘柳昏花暝’之句。”姜夔是史达祖同时代的词学专家,他曾对史达祖词给予很高评价,是梅溪知音。其《题梅溪词》云:“梅溪词奇秀清逸,有李长吉之韵,盖能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黄的看法与姜夔同调,他所编选的《花庵词选》多引用姜夔之语来评价梅溪。

黄此语在《双双燕》的阐释史上极为重要,约有二端:一是黄氏认为作为咏物词,《双双燕》达到了描写的极致,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此后的张炎在其《词源》里表达得更加清楚:

“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如史邦卿……《双双燕》咏燕云……此皆全章精粹,所咏了然在目,且不留滞于物。”

张炎对咏物词的看法,影响了从宋到元明清及近现代的词学评论家们,他们对这首词形神兼备的白描手法发出了由衷的赞叹。王世贞云:“史邦卿题燕曰:‘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可谓极形容之妙。”徐士俊《古今词统》云:“不写形而写神,不取事而取意,白描妙手。”贺裳《皱水轩词筌》云:“史邦卿《咏燕》,几于形神俱似矣。”王士祯《花草蒙拾》云:“仆每读史邦卿《咏燕》词……以为咏物至此,人巧极天工矣。”评价可谓极高。然而这些评价有老生常谈之嫌,并没有多少新意,对此词之所以受喜爱的深层原因并没有揭示,黄周星对《长恨歌》的评价也许对我们有更多的启发。明代黄周星《唐诗快》对白乐天《长恨歌》、《琵琶行》有过精辟见解,他说:“乐天之妙,妙在全不用才学,一味以本色真切出之,所以感人最深。”一切真正的艺术作品,无不以表现普通的人性人情而流行当世,然而,若不能“以本色真切出之”,便终隔一层,不能得到读者的接受,也就不会影响深远。拿这句话来评价梅溪此词再恰当不过。史达祖以他生花妙手,给我们描绘了游戏于明媚春光中的翩翩双燕的形象,而这一切都“以本色真切出之”。所谓“本色真切”,指作家所描写的自然符合人们观察到的生活的自然,是作者心灵与外物接触时刹那间的心灵感受,作者用精确的语言描述出来,使读者有真切的审美体验,给读者以真切的感受,符合人们的审美期待。张炎的“所咏了然在目,且不留滞于物”,也应该指此。这也是梅溪此词所以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二是姜夔的评语在此后的词学著作中被反复引用,可见这句评语在《双双燕》阐释史上的奠基意义,它点示了此词的词眼所在,确立了它在史达祖词中的代表作地位。黄承吉有诗云:

“窗前燕子觅巢时,正忆梅溪一卷词。为有环清韵在,持将比似右丞诗。”

二 雕梁软语足形容 柳暝花昏意态中

宋元人欣赏“柳昏花暝”,多以摘句的眼光孤立地欣赏其造语新奇。元代陆辅之《词旨》标“词眼”一目,于梅溪词就拈出了“柳昏花暝”一语。清人刘熙载云:“其实辅之所谓词眼者,仍不过某字工,某句警耳。”至此,瓣香佳句因陆氏“词眼”之说而达到了理论的自觉。清代以后则从整体上揭示其在全词中的审美意义。

有趣的是“柳昏花暝”还引起了词坛几百年的论争。首先发难的是清代贺裳,其《皱水轩词筌》云:

“史邦卿《咏燕》,几于形神俱似矣。……常观姜论史词,不称其‘软语商量’,而赏其 ‘柳昏月暝’,固知不免项羽学兵法之恨。”

贺裳认为咏燕用“柳昏花暝”不如用“软语商量”恰当,姜夔这样论词是不懂词学。王国维则认为:

“贺黄公谓:姜论史词,不称其‘软语商量’,而称其‘柳昏月暝’,固知不免项羽学兵法之恨。然‘柳昏月暝’自是欧秦辈句法,前后有画工、化工之殊。吾从白石,不能附和黄公矣。”

然而贺裳也不乏支持者,张伯驹《丛碧词话》云:

“余谓静安此论,忘即本体是咏燕。若想到燕,便知‘软语商量’之佳。‘柳昏月暝’与‘做冷欺花,将烟困柳’造句法相同,仍不似欧秦口气。何以白石独赏此句,盖南宋造语用字,已日趋画工。吾从黄公,不能附和静安也。”

从以上辩论可以看出,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具体分析这场争论,就会发现他们评论的标准不同,角度不同,所以才有各自的观点。平心而论,他们的看法都有正确的方面。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云:

“王国维说虽是,亦有些偏执。盖上下片本不同。上片从正面描写燕子,‘软语商量’云云,自为佳句。下片多从侧面燕子与人的关系等等来说,情形既复杂,则意思含蓄,风格浑成,亦是自然的格局。上下互成,前后一体,相比较则可,若争论其孰为优劣,似无谓也。”

其持论较为公允,孰是孰非,一目了然,解开了大家的纠缠不清的问题。综合以上论说,“柳昏花暝”有如下几层涵义值得大家去评说:

首先是炼字工稳,天然妥帖。宋人论词主张炼字炼句,张炎云:

“词中句法,要平妥精粹。一曲之中,安能句句高妙,只要拍搭衬副得去,于好发挥笔力处,极要用功,不可轻易放过,读之使人击节可也。”

而史达祖在句法方面的造诣极高。陆辅之在论词时,就把他和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骚雅、吴梦窗之字面相提并论,而“柳昏花暝”以其词眼之说而成为史达祖的代表。王士祯认为它“雕组而不失天然,如‘绿肥红瘦’、‘宠柳娇花’,人工天巧,可称绝唱。”这些词句既坚凝又妥溜,皆极炼如不炼也。如果与“柳腴花瘦,蜂蝶惨”比较,真是优劣自见。

其次是音节和谐,婉转嘹亮。徐《南州草堂词话》云:

“汪蛟门《记梦》云:己酉夏夜,梦二女子靓装澹服,联袂踏歌于琼花观前,唱史邦卿《双双燕》词,至柳昏花暝句,婉转嘹亮,字如贯珠。”

宋词虽不可歌,记梦亦不足为凭,但凭此记载亦可想见其当时演唱的风采。

再次是昏暝之间,情意无限。姜白石的“梅溪能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确实是知音之语。史达祖以奇秀清逸的写景之语,传达出双燕春天欢快幸福的生活,委曲精工,含蓄无穷。“柳昏花暝”,从时间上看,已是一天之黄昏;从内容看,是春天绚丽多彩的景色;从表现手法上看,采用了拟人的手法,词人的情感已倾注其中;从情调上看,写足了双燕游玩的兴致之高,衬托出双燕的幸福生活。而“红楼”句,又引出词中情境,此情此景皆是红楼人独凭所见,引人遐想,韵味无穷。

然而,《双双燕》的近千年阐释史并非只是对“柳昏花暝”的单一咏叹调。朱依真说:“雕梁软语足形容,柳暝花昏意态中。”从宋元到明清,对其艺术魅力的认识层层深入,对“意”的探索也远未停止,清代人开始了《双双燕》的另一种解读。

三 怪底梅溪趿珠履 解吟双燕月当楼

韦勒克说:“一件艺术品的全部意义,是一个累积过程的结果。”作为经典,梅溪词的内涵在累积过程中也就逐渐丰富起来。清代中叶以前,对《双双燕》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咏物词艺术方面,自从邓廷桢“寄托说”提出以后,评论家们从不同方面深入探究词中所蕴含的言外之意。

“寄托说”之所以提出,是由于史达祖曾作过权臣韩

胄的堂吏,事胄久。“嘉泰间,胄亟持恢复之议,邦卿习闻其说,往往托之于词。”邓廷桢身经内忧外患,他从梅溪的身世经历之中,体味出梅溪《双双燕》“大抵写怨铜驼,寄怀毳幕,非止流连光景、浪作艳歌也。”黄苏也以猜测的语气说:“‘栖香正稳’以下至末,似有所指,或于朋友间有不能践言者乎?借燕以见意,亦未可定。”俞陛云、陈匪石、刘永济等人则在“昏”、“暝”上做起了文章,其中又以刘永济最有代表性,其《微睇室说词》云:

“观其‘看足柳昏花暝’句,言外盖有所指。考史为韩胄中书省堂吏,凡韩有所作为,史无不知者,其间不少‘昏’、‘暝’之事,皆所‘看足’者。史虽看足韩之‘昏’、‘暝’,而不早引退,卒之韩败,史亦遭黥面之辱。证以史他作《满江红・书怀》词,有‘一钱不值’之语,则亦非无悔悟之心者,但意志不坚耳。后人论此词者,特赏其‘柳昏花暝’四字,非无故也。”

然而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无任何寄托。缪钺认为:

“这首词刻划双燕,确实做到穷形尽相,有瑰奇警迈之长,不愧为咏物词之上品。至求更深的托喻,则是无有的。有的论者认为,‘红楼归晚’二句,有弦外之音,盖史达祖对韩

胄所作所为的昏暝之事均已看足,有所感觉,故发为慨叹。虽可备一说,但总不免有些穿凿太深。”

平心而论,这首词确无甚深涵义,然而这不妨其成为佳作。鲍列夫:“伟大的形象总是多侧面的,它有着无穷的涵义,这些涵义只有在若干世纪中才能逐渐揭开。每个时代都在经典形象中发现新的侧面和特点,并赋予它自己的解释。”就像谭献的作者之心与读者之心一样,读者在自己的时代,看到经典形象的一个新的方面,这个方面尽管与作者的本意有出入,不免有些穿凿,但有他“自己的解释”,不失为一个新的解读方法。这些意义累积起来,就组成它的全部意义。反过来讲,一部经典作品只有达到艺术情致的深邃性和艺术表现的真切平易性的完美融合,才会成为永远的接受热点,永远具有审美当代性。而这也正是《双双燕》的魅力所在。

《双双燕》自产生以来就有人追和学习,然而鲜有能并美者。郑方坤《论词绝句》云:“崔子鸳鸯郑鹧鸪,描头画角总常奴。追魂得似梅溪燕,软语商量一句无。”

注:本文为2008年度徐州工程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清代咏物词研究――以清初和晚清为主》(批准号XKY200810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金启华主编:《唐宋词集序跋汇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

[2] 黄:《花庵词选》,《四库全书》本。

[3] 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

[4] 王世贞:《州四部稿》(卷一五二),《四库全书》本。

[5]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6] 陈文忠:《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

[7] 黄承吉:《梦陔堂诗集》(卷十九),清道光12年刻本。

[8] 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9] 孙克强:《唐宋人词话》,河南文艺出版社,1999年。

[10] 况周颐:《蕙风词话辑注》,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11]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

[12] 刘永济:《微睇室说词》,中华书局,2007年。

[13] 缪钺:《灵溪词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14] 鲍列夫:《美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

[15] 郑方坤:《蔗尾诗集》(卷五),清乾隆刻本。

描写云的词语篇9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

出示投影片,让大家看一看。

二、熟悉课文内容。

1、按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1)、划出生词。

(2)读通句子,不熟的地方多读两边。

(3)思考:火烧云指的是什么样的云?

2、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错误。

(2)抢读课文,看谁读的最好,鼓励学生读好课文。

(3)说说思考题及自己读出的知识,互相交流,提高对课文的认识。

3、在此基础上再齐读课文,加深印象。

三、作业:1、两字一词。

2、查字典,弄懂字、词义。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情况,强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理清顺序。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总结文章写了火烧云的那些知识。读得快的同学,再想想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

如: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

三、学习课文

“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分别讲了哪些内容呢?全班分成三组,一组研究一部分内容。下面分组讨论。内容少的小组,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讨论。各组要求:

(一)、一组讨论火烧云上来了这部分课文。

1、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

2、课文中是写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3、文章开篇就点题写道“火烧云上来了,但紧接着写的什么?(读读、划划)

4、为什么不直接写火烧云,而要“节外生枝”地去写霞光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

(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

(二)、二组讨论火烧云变化着这部分课文。看不懂的问题问老师。

1、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

2、重点写了火烧云的什么变化?(形状)

3、火烧云的色彩有什么变化?在文章中划出来。

4、火烧云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写了那些变化?(一匹马一条大狗一头大狮子什么也不像)

5、说说哪些是火烧云的静态描写?哪些是火烧云的动态描写?(重点分析火烧云形状变化里的动态静态描写。)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作用。

(三)、三组讨论火烧云下去了这部分课文。

1、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2、找出文中的拟人句、排比句,仿照原句各写一个句子。

四、总结全文

1、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又是怎样把这些变化写具体的呢?

2、火烧云五彩缤纷变化万千,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仿照课文中的写法,把想到的说给大家听好吗?(多找几个同学说)

五、作业:

描写云的词语篇10

关键词:《浮生六记》 话本 文言 口语化 生活化

《浮生六记》产生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从中国小说的发展上来看,《浮生六记》运用的是长期以来文人通用的语言,但是其风格却吸收了明清话本小说的某些长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总体来看,它的语言是一种简洁而优雅的文言。本书虽以文言为主,但较为浅显,采用了平易近人的表达方式,叙述富有生活气息。因而克服了文言小说的典雅板重,表现更为灵活,体现了文言的生活化、口语化、趣味化走向。这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沈复采用铺叙描写,兼采俗言俚语甚至方言入文,与传统文言排斥俗语,标榜雅洁的语言规范背道而驰。于是形成了叙述语言平易简洁,人物语言灵活多样的特点,并在叙事状物等方面达到了真切晓畅的境界。如《坎坷记愁》中叙沈复为妻子治病,上靖江借金夜宿土庙的情景:

时已薪水不继,余佯为雇骡以安其心,实则囊饼徒步,且食且行。向东南,两渡叉河,约八九十里,四望无村落。至更许,但见黄沙漠漠,明星闪闪,得一土地祠,高约五尺许,环以短墙,植以双柏,因向神叩首,祝曰:“苏州沈某投亲失路至此,欲假神祠一宿,幸神怜佑。”于是移小石香炉于旁,以身探之,仅容半体。以风帽反戴掩面,坐半身于中,出膝于外,闭目静听,微风萧萧而已。

这段铺叙写的极为精致,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活画出一个失路之人的凄惶孤寂与狼狈。语言虽浅近,但行文冼练而文约事丰。

明人话本作品,深受宋元话本的影响,基本上保持了口语化的特点。像《卖油郎独占花魁》、《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等反映市民生活的作品,语言通俗、生动,丰富多彩。从这一点上看,《浮生六记》的语言明显受到话本小说的影响。又如:

船家女名素云,与余有杯酒交,人颇不俗,招之与芸同坐。船头不张灯火,待月快酌,射覆为令。素云双目闪闪,听良久,曰:“觞***侬颇娴习,从未闻有斯令,愿受教。”芸即譬其言而开导之,终茫然。余笑曰:“女先生且罢论,我有一言作譬,即了然矣。”芸曰:“君若何譬之?”余曰:“鹤善舞而不能耕,牛善耕而不能舞,物性然也,先生欲反而教之,无乃劳乎?”素云笑捶余肩曰:“汝骂我耶!”芸出令曰;“只许动口,不许动手。违者罚大觥。”素云量豪,满斟一觥,一吸而尽。余曰:“动手但准摸索,不准捶人。”芸笑挽素云置余怀,曰:“请君摸索畅怀。”

叙沈复与船家女素云夜饮一事,这里语言极不雅洁,口语俗语轻佻语,一任自然,不雕饰,不避俚俗。

其次,《浮生六记》文言语体的革新表现在其文言体式与生活神髓的统一上。

其语言艺术的独到之处,俞平伯先生在其《重刊浮生六记序》中提到:“意兴所到,便濡笔伸纸,不必妆点,不知避忌。统观全书,无酸语、赘语、道学语。”他认为小说语言的特点是:沈复随性情遣词造句,随物赋形,不刻意雕饰,纯粹语从心出,本色独造。

可以这么说,《浮生六记》语言传神,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如《闺房记乐》写芸男扮女装:“芸忽趋彼通款曲,身一侧,而不觉按一之肩。旁有婢愠怒而起曰:‘何物狂生,不法乃尔!’余欲为措辞掩饰,芸见势恶,即脱帽翘足示之曰:‘我亦女子尔’相与愕然,转怒为欢。”文中“一侧”、“一按”、“怒而起”、“脱帽翘足”等动作描述,形象生动,鲜活逼真。“何等狂物,不法乃尔”、“我亦女子尔”等句用语鲜活逼真。可见,不但人物语言,作者的叙述描写等同样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在《闲情记趣》中,作者记录了幼年一件趣事:

贪此生涯,卵为蚯蚓所哈,肿不能便。捉鸭开口哈之,婢妪偶释手,鸭颠其颈作吞噬状,惊而大哭,传为话柄。此皆幼时闲情也。

这段文字通过描写沈复为鸭惊吓后的表现,用“惊而大哭”刻画人物受到意外惊吓的反应,生动逼真地表现了现实中小孩的特点,具有摇曳多姿的生活情致。这种浓郁的生活气息亦表现在沈复的记游之中:

殿后临峭壁,树杂阴浓,仰不见天。星烂力疲,就池边小憩。余从之。将启盒小酌。……四山抱列如城,缺西南一角,遥见一水浸天,风帆隐隐,即太湖也。倚窗俯视,风动竹梢如翻麦浪。忆香曰:“何如?”余曰:“此妙境也。”忽又闻云客于楼西忽曰:“忆香速来!此地更有妙境。”因又下楼,折而西,十馀级,忽豁然开朗,平坦如台。

写景记言,层次井然,景随人变,神采飞扬,用语飘逸灵动,令人心向往之。首写峭壁,接着写飞云阁远景,接着写近景,水天一色,在简单的叙述和清新的描绘中相互融合,凸显出景色的幽峭清绝和人物的飘逸姿态。

总之,《浮生六记》的语言受到话本小说的影响,脱去了文言的板重典雅,趋于口语化、生活化,形成了简洁清新、飘逸灵动的语言风格。

参考文献:

[1]沈复. 浮生六记[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

[2]陈文新. 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M]. 武昌: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 .

[3]侯中义. 中国文言小说史稿[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 199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描写云的词语10篇

学习

工厂宿舍管理制度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工厂宿舍管理制度10篇,内容包括工厂宿舍厨房管理制度大全,职工宿舍卫生管理制度。二、外单位住我厂宿舍人员,必须自觉遵守管理规定,在进入我厂宿舍住宿时,应将完备后的住宿手续,交宿舍所管单位保卫科查验登记,后由该单位保卫科办

学习

物流信息管理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物流信息管理,内容包括物流管理摘要和关键词,物流信息管理笔记。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大约有74%的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

学习

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三年级,祖国风光古诗10首。出生于1949年的诗人谭仲池,他的成长和发展是与共和国同步的,诗人如此追述他独特的人生履历:“在新中国诞生的礼炮声中/在古老神州黎明的曙光里/我

学习

关于元宵节的诗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元宵节的诗10篇,内容包括关于元宵节的诗歌或者诗词,一二三年级元宵节诗。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正月十五夜》(唐)苏道味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

学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赏析10篇,内容包括早春呈水部张18员外诗文讲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词讲解。①呈:送给。②张十八员外:诗人张籍,在兄弟中排行十八,当时任水部员外郎。③天街:唐时长安城朱雀门大街亦名天门街,简称天街。这

学习

迎新生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迎新生10篇,内容包括迎新生的文案,迎新生软文。【晚会目的及意义】又一年过去了,我们计算机系迎来了新一届的同学,他们带着青春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志向加入到计算机系这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我们系团总支学生会打算通过举办迎

学习

初二英语教学计划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初二英语教学计划,内容包括初一第二学期英语教学计划,初中英语教师个人教学计划。1.教学中主张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认真转变教学理念,倡导活动教学模式。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

学习

名句积累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名句积累10篇,内容包括名句积累100句,名人名句积累。3、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程颐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5、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6、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7、

学习

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内容包括所得税法规汇编,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笔记。第二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一条所称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是指依照中国法律、行***法规成立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第三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二条所称依法在

学习

对朋友的祝福语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对朋友的祝福语10篇,内容包括朋友喜得贵子祝福语,朋友生日祝福语文案。3.采集一片阳光,送你温暖煦煦;收集一阵轻风,送你清爽徐徐;采摘一束鲜花,送你芳香缕缕;编织一条短信,祝你早日康复!4.担心不是没理由,牵挂只因思念深,道声朋友多保

学习

夏的古诗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夏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夏的古诗句大全,夏的古诗全集。夏日,在微风中纳凉,别有一番滋味。古代文人也是这般惬意,“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秦观携杖出户寻觅纳凉胜地,看到画桥南畔,绿柳成

学习

爱父母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爱父母10篇,内容包括爱父母篇,爱父母1000字。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年轻的母亲,在看到一只狼叼走襁褓中的孩子时,她以惊人的速度追上这只狼,情急之下她跳到狼背,狼受惊后脱着她狂奔数百米,这位母亲疯了般厮打着狼,直到救下孩子

学习

武当山导游词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武当山导游词10篇,内容包括十堰武当山导游词,武当山导游词诗意。武当山位于湖北丹江口市境内。面临碧波荡漾的丹江口水库,背依苍莽千里的神农架林区,连绵400多公里。这里风景秀丽,四季景色各不相同:春天繁花似锦,夏季高山耸翠,秋

学习

梁静茹歌词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梁静茹歌词10篇,内容包括梁静茹歌词完整版,梁静茹歌词摘抄本推荐。小火车摆动的旋律都可以是真的你说的我都会相信因为我完全信任你细腻的喜欢毛毯般的厚重感晒过太阳熟悉的安全感分享热汤我们两支汤匙一个碗左心房暖暖的好

学习

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三年级,祖国风光古诗10首。出生于1949年的诗人谭仲池,他的成长和发展是与共和国同步的,诗人如此追述他独特的人生履历:“在新中国诞生的礼炮声中/在古老神州黎明的曙光里/我

学习

描写荷花诗句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荷花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荷花香的诗句,描写荷花衰败的诗句。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剪梅】北宋.李清照红藕香

学习

描写春天的诗歌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春天的诗歌10篇,内容包括描写春天的诗歌冰心,描写春天的诗歌春晓。你们谁知道,她是怎么来的?我知道!我知道!她是南方来的,前几天到这里,这个好消息,是燕子告诉我的。你们谁看见过,她长的什么样子?我知道!我知道!她是一个小姑娘,长得

学习

描写母爱的诗歌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母爱的诗歌10篇,内容包括冰心关于母爱的诗歌,但丁关于母爱的诗歌。彝族诗人吉狄马加说过:“我历来相信,诗歌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依然是人类精神世界中最美丽的花朵,诗歌作为人类精神财富中永远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它将永远与人

学习

春天的词语和句子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春天的词语和句子10篇,内容包括春天的词语和句子有哪些摘抄,描写春天词语句子大全。3、春天的风,轻轻的,暖暖的。春天的风,就像春姑娘在旋转中扬起的美丽裙子一样。春天的风,拂在脸上就像母亲抚摸你的脸庞。春天的风,把柳条,小草,

学习

描写马的作文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马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马的作文参考范文,马的故事作文。其实,以前我是不太喜欢马铃薯的,可是有一道菜却让我爱上了马铃薯。有一次,我在房间里写作业,突然,我闻到了一股香味,我随着香气走了过去,原来是妈妈给我做了土豆烧牛

学习

细节描写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细节描写10篇,内容包括细节描写10段,细节描写词句汇总。外貌描写最常用的笔法是写实。有蜻蜓点水的粗描淡写,有细致入微的工笔描绘。例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

学习

描写春天的诗词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春天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描写春天夕阳的诗词,描写春天花朵的诗词。4、春播:春季播种。也作“春种”5、雨丝风片: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6、红情绿意: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7、仲春:孟春之后阴历二月为仲春。8、春暖花香:形容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