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母爱的诗歌10篇

描写母爱的诗歌篇1

即使有,看看学生的搞笑创作。“床前明月光,李白睡得香”“半夜三更鬼敲门,路上行人欲断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壶二锅头。”“沉舟侧畔千帆过,孔雀开屏花样多。”“工藤破案未半而中道被毒,今变成柯南,个子矮小,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究其原因,首先是诗歌受到了现代传媒技术的冲击,与电影、电视、动画相比,诗歌没有直接可感的声音、色彩和画面,需要一字一句地去阅读,需要用脑子去想,费时、费事、劳神,因此学生热爱读诗、写诗的不多,能够把创作热情持续下去的则更少;再者,我们现在的中小学里,很少有专门的诗歌社团,更少有专门指导创作诗歌的老师,甚至连专门指导诵读诗歌的课程也很少见。学生的诗歌阅读,仅靠教材里提供的一些诗歌作品,但大多数是背了就算。老师怕讲不好,学生呢,更不在意,因为考试的时候无非是填填空,中考的作文大多限定不准写诗歌。

彝族诗人吉狄马加说过:“我历来相信,诗歌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依然是人类精神世界中最美丽的花朵,诗歌作为人类精神财富中永远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它将永远与人类的思想和情感联系在一起。”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笔者对学生的现状有些忧心。因此,在初中的起点年级,努力的做了一些尝试。

(一)诱发创作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写诗热情,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中学时代正是情感丰富的时代,教师适当的引导,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的。

诗歌言志抒情,语言凝练优美,韵律抑扬顿挫,而一些优美的抒情诗很容易触动读者的联想、想象,带给人美的享受。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多带领学生赏析、品读经典的诗作是一个不错的开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七上开学之初,选择带领学生赏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学生一开始很不以为然,但是当赏读到《繁星・八》:“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去了/撒的落红满地/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学生马上叽叽喳喳的说,这就是我们楼下花坛里的樱花树花落时候的情景啊……

在鉴赏诗歌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品评诗中的情感。诗歌是表达人们感情的很好的途径:相思之情、战难之苦、爱情的美好、亲情的珍贵、爱国之情的强烈等等,或者深情款款,或者慷慨激昂,或者诙谐幽默的……很容易感染学生。在教学泰戈尔的《母亲》时,诗歌的第一节让学生模仿母亲唱《摇篮曲》,学生们个个乐不可支。但是当让学生说说母亲在寺庙里祷告的话语时,一个孩子说:“神啊,请保佑我的孩子,健康、平安、快乐的长大,要有什么病痛都降临到我头上,不要让我的孩子承受半点不幸……”学生了都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在讲述诗歌的时候,也可以适时穿插一些典故、传说或文学故事。中学生爱玩、好动。但是对故事、传说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而很多诗歌的作者或者诗歌本身就有很动听的故事或者传说。在教学诗歌时,可以适时穿插,以此引发学生学诗歌的兴趣。在讲述泰戈尔的《母亲》之时,引导学生读课下注释: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借此机会就谈论到中国作家和诺贝尔文学奖的关联。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

此外,还多鼓励学生敢写,敢动笔,及时发现每一个闪光点。

(二)诗的创作

写诗光有热情不够,还要有“工具”,那就是诗歌写作的知识。诗歌的写作知识浩如烟海,但是对中学生来说,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写作手法,可以写出诗来就是一个很不错的进步。

1.美的立意。

诗歌通常以情感取胜。诗要立意,确立诗歌的主题就叫立意。主题是诗歌的核心。诗歌精简凝练,不象其他文学作品那样丰满,但正如何其芳所言:“诗是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因此,作者应该要把传递给读者的思想、感受或感觉确定下来,表达出来。李丹平曾主张:“诗可以读懂,也可以读不太懂,甚至可以读不懂,但必须能让人感觉到。”因此,在诗歌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确立意的重要性。并且从我们所阅读诗歌中,归纳了一些常见的主题。比如:爱、自由、理想、志向、爱情、赞美等等。

2.美的形象符号。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都是抽象的。如何把这些抽象的东西表达出来,传递给别人,只是直白地说出来肯定不行,必须让具体的形象来说话,让人家从可以把握的形象中感受或领悟到什么。因此,诗的构思和创作,总是和选取创造意象的过程关联在一起的。余光中《论意象》一文中指出:“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试***还原为诗人当初的内在之意。”

因此,在明确立意之后,要选择恰当的意象,让意象来说话。先让学生积累一些诗中常见的意象:月、蝉、柳、冰雪、草木、长亭、芭蕉、梅花、杜鹃、乌鸦、羌笛等等。但是意象的选择对初中生依然是一个难题,将结合意境的构筑进行探索。

3.美的意境。

好的诗歌情理形神交融,这就是意境了,意境是诗歌特有的审美范畴,没有意境,称不上好诗。因此,古今中外的诗人都非常看重诗的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意”与“境”的交融有好几种方式,比如:触景生情、状物移情、情理相融等。

但是对初学写诗,而且阅读面很狭窄的初中生来说,更多的技巧反而容易让其不知所云。在明确了立意、意象、意境的重要性之后。在引导中,和学生探索了三种模式:

【横断模式】

截取一个生活片断或者意识片断,筛选一系列意象,或者使用一系列比喻,来抒发感情,表现作者的思想。学生习作《星星――寄父亲》:“每晚,我望着天上一颗一颗闪烁的星星/您是否也能看见/如果能我要将星星送于您/一颗星星代表健康/一颗星星代表平安/一颗星星代表工作顺利……/如果哪一天/您看见了千万颗繁星闪烁/不必惊讶,那是您至爱的女儿对您的思念与祝福”

【升华模式】

这类诗歌一般分为两部分,前边是较平缓的铺垫,后边翻出新意,造成引人注目的突进,使情思与意境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言志”的旧体诗词大都采用这种模式,前边写景,情景交融, 后边写“志”,志中有情。学生习作《母亲》:“一颗小小的种子/掉落在土壤上/他是那么的脆弱/一阵微风就可以吹走/土壤对种子说/别怕,别怕/你看/这儿厚实着呢/晨曦中,种子萌发了/烈日下,小树长高了/风雨中,长成了参天大树/母亲,谢谢您/没有您无悔的付出/怎会有壮实的我”

【自白模式】

直接抒发感情,使用论断式的议论,又称议论模式。这种自白不容易写好,作者必须有相当的认识和体验水平。写作中,要注意情感的适度。学生习作《描绘――寄母亲》:“我每天描绘着母亲的模样/描绘着――描绘着/让她陪伴我成长/从笔绘到心绘/有时被旁人辱骂而遗忘/有时被心中的怨恨所代替/但我仍会伤心的描绘着/总希望有一天我所描绘的能变成现实/母亲,如果你在梦中看见了我/千万不要装作不认识/这是您遗弃的女儿/日日夜夜,只求您能回来”

描写母爱的诗歌篇2

意境深远表现为一种形象化的描写。有形象不一定有意境,但有意境就必定有形象;意境是对形象的更高要求。刻画一个人物,描摹一种情状,如果只是表面的形似,只求其生动逼真,而不能揭示生活哲理,不能表现作者崇高的精神境界,不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深思,那么就难说它是生动形象的。那么如何使考场作文“意境深远”呢?

一、诗意地写作

1.意象的选择。朱自清在《关于散文写作》中说:“意境似乎就是形象化,用具体的暗示抽象的。”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来寄托主观情思。其实在考场作文中,考生也可以借鉴诗歌中意象的选择方法,来对文章的意象进行处理。如舒婷《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作者从不为常人注意的平凡事物中发现美。如“老水车”“矿灯”“路基”“驳船”,这些作者精心选择的新颖独特的意象,几乎很难在此前赞颂祖国的诗中找出。作者采用意象叠加(如老水车、路基、驳船、蛛网、古莲、笑涡、起跑线等)和强化(如深深、挂着眼泪的、新刷出的等)的手法,表达出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过程,使不可感的主体的情感,变成了可以用五官感知,看得见(如矿灯)、摸得着(如隧洞)、听得到(如疲惫的歌)的情感,激活了读者的想象,使诗歌更为生动可感。再如“祖国”这个抽象的概念,如何让这一概念产生诗意?正如一位俄罗斯作家说:“祖国,就是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那亮着灯的窗户……”那么拓展开来就是:“祖国,是祖父老屋后那青翠的竹园;祖国,是家乡小镇那青石板铺就的小路;祖国,是雨点打在门前芭蕉叶上的声音;祖国,是屋檐下挂着的那成串的辣椒……”“青翠的竹园”“青石板铺就的小路”“雨点打在门前芭蕉叶上的声音”“屋檐下挂着的那成串的辣椒”,这些意象赋予了“祖国”这一词语丰富的内涵及诗意。显然选择富有特征的意象,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是建立诗意的第一步。

2.意象的表达。选择了新颖独特的意象,还要思考如何表达才能体现真正的诗意。一般来说,最常用的方法是运用修辞,如比喻、象征、对比、夸张、对偶、拟人、反复等。如母爱是考生写作中常常遇到的话题,那么怎样把母爱诗意化?运用修辞把选择好的意象表达出来,是体现诗意的好途径。什么是母爱?罗曼・罗兰说:“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通过仿写句子,考生就可以写出诗一般的语句:“母爱是在孤寂的深夜里,那一杯热牛奶的温暖;母爱是放学时,永远伫立于路口的等待;母爱是在我们成功时,那缀满欣慰泪花的笑容;母爱是我们因失败而选择逃避时,那坚毅的眼神……”再把这些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拓展、细化、延伸,我们的作品就会充满感染力。所以说,意象的表达通常要借助修辞,来表现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最终形成富有诗意的文章。

3.意象的升华。再美好的意象、再华丽的表达,如果没有真实的情感就是缺少诗意的灵魂,无论怎么写,只能是一潭死水,不可能成为透着灵气的一泓清泉。如《家乡的树》原稿:“家乡老井边上有一棵树,已经很老了。它为爷爷的童年遮风拦雨,为爸爸的童年投下阴凉,也是我童年的港湾。”作者把对家乡的老树的深挚感情写得很平淡,此时如果能寻找恰当的意象,把对故乡的一片深情投射到这棵能产生温馨、依恋、感激、思念等感觉的老树上,就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如:“老井边站着一个你,几只小鸡在你的脚边啄食着岁月。你微笑地看着小猫在你的身躯上小憩。有淘气的孩子在你身旁笑闹,你‘嘘’了一声,怕吵醒了那只小猫。你把你印在月亮上,让远方的我仰头便看见你的笑容。”文段选择独特意象,借用恰当修辞,升华真情实感,诗意便盎然而至。

二、思想情感含蓄蕴藉

描写母爱的诗歌篇3

    论文摘要:华尔脱·惠特曼(1810—1892)是美国的“诗歌之父”,他完全打破了传统诗歌创作的框架,大胆地采用自由体进行创作,以其唯一的一部诗集《草叶集》在十九世纪末的美国文坛上引起了巨大反响,最初是受到了几乎来自四面八方的所有人的抨击,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创作意境赢得了极高的美誉,一跃成为闻名国内外的著名诗人,其创作风格也对后世诗歌的创作产生了不同凡响的影响。这位文坛巨匠除了在诗歌的创作形式上为文学史册添砖加瓦,痛快地写下了划时代的一笔外,在他的写作内容方面也有创新。比如,关注以往诗人创作不曾关注或是不懈于关注的平凡的意象,对生活里的小形象、小角色进行描写,赞美劳动和劳动人民,关注社会的变革中的事件等内容。通过对这此内容的刻画,表现出他作为民主诗人的特质,他的诗通常以歌颂爱和寻求民主、自由为主题,尤其是对于民主思想的表达,几乎贯穿其创作的始终。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  

惠特曼用具有阳刚美的语言,洒脱地赞美每一个平凡的劳动人民的角色,颂扬整个美国甚至是宇宙。如《大斧之歌》: 

“赤裸的、苍白的、形体美观的武器,/头颅从母亲内脏里伸出,/木质的肉,金属的骨,只有一只胳臂,只有一片嘴唇,/从高温中生长的青灰色的叶,从一粒小小种子产生的柄,/栖息在草中和草上,/依傍着又提供依傍。//……//那些与黄金的土地或小麦和果木的土地一样富饶的土地,/矿藏的土地,雄伟而崎岖的矿苗的土地,/煤、铜、铅、锡、锌的土地,/铁的土地——造就斧头的土地。” 

在诗中,不乏写景抒怀,描画他的祖国的大好河山,绘制战争的宏大场景。如《父亲,从田里上来》: 

“父亲,从田里上来,我们的皮特来信了,/母亲,到前门来吧,这里有封信,是你那亲爱的儿子寄来的。//看哪,这是秋天,/看哪,那里树木更绿了,黄的更黄,红的更红了,/在和风中抖动着的树叶使俄亥俄的村落显得凉爽而香甜,/那里的果园中挂着成熟了的苹果,葡萄藤架上悬挂着葡萄,/(你闻到了葡萄的香味了没有?……啊,一个陌生人的手在代替我们亲爱的儿子写,/啊,母亲的心被猛地击中!/一切在她的面前晃悠,两眼发黑,只抓住了主要的词语,/一些零碎的字句,胸口***伤,骑兵遭遇战,送往医院;……” 

这首诗写得极为巧妙,前面一部分描绘祥和平静的美好生活,用景物的美好的描绘抒写现实生活的简单的幸福,而战场上的来信,则侧面给人们放映了一副浓烟弥漫的战争场景,可谓是对祖国河山与战争进行书写的有效的组合。此外,上文提过,惠特曼的诗中也有部分大胆地进行赤裸地肉体性欲的描写,对人性与爱极尽描摹,在许多前人研究的文章里大多提过《我歌唱带电的肉体》: 

“我歌唱带电的肉体,/我所爱的大群的人围绕着我,我也围绕着他们,/他们不让我离开,直到我同他们一起走,答应了他们/还要使他们免于腐朽,给他们满满地装上灵魂。/难道有人怀疑那些坏了自己肉体的人会隐藏他们自己?/怀疑那些玷污活人的人也与那些玷污死者的人一样差劲?…… 她们衣服上的皱褶,我在街上走过她们的风度,她们下身的轮廓,/游泳池中的裸体游泳者,当人们看见他游过透明闪映的碧波,或看仰卧在荡漾水中静静地来回翻滚。/在划艇中前俯后仰弯着身子的划工,坐在马鞍上的骑手,……” 

惠特曼自称“既是灵魂的诗人也是肉体的诗人”,这首诗就是他这一特点的集中表现,但我们必须注意到的是,诗人虽然对肉体的爱进行了赤裸的描写,他的诗同时也阐述了灵魂,“电”意味着灵性,属于灵魂范畴的东西。因此,此诗是灵与肉的结合。除本诗外,还有《一个女人等着我》等诗也对性进行了直白的描写。这是惠特曼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首创。 前文提到过,泰戈尔的诗与惠特曼不同,少有这类赤裸的刻画,然而,泰戈尔的诗中也出现过有关情欲描写,如《玉臂》、《纤足》、《吻》等,但“贴心的拥抱长存在臂弯,别摧毁情人的玉臂的缠绵”,“旭日、夕阳放射的熠熠光华仿佛全部贮存在双足的影里”,这些诗努力将情欲朦胧美化,不同于惠特曼的全然裸露的描写。惠特曼的诗歌里从平凡的事物的意象到波澜壮阔的大海到模糊的上帝的意象,完全呈现出诗人野马猎豹一样的锐利的思绪。 

惠特曼诗歌的表现内容的渊源与其曲折的成长经历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联系紧密。家世的普通使诗人完全凭借自己的努力在社会得生存,他所生长的年代,美国的文学还正处于受经济的不发达影响的爬坡阶段,诗歌创作也在很大程度上接受英国的影响,寻求自己的文学的呼声正是寻觅英雄诗人诞生的呼声;另外,惠特曼在普通劳动者中长大,他的丰富的阅历使他有机会接触普通劳动者的生活,亲自感受;他的爱国豪情也让他对祖国的未来世界充满希冀,在感慨于农奴制应该取消的同时,他关注社会动态,也大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意向;他大胆地精神使他不惮以最大胆的方式打破传统诗歌创作,以毫不羞涩的笔触进行人性的描写,也是他提倡民主自由的思想的反映。他的诗歌的创作内容也将浪漫主义的创作提至了巅峰。 

参考文献: 

【1】《草叶集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10月 

【2】《惠特曼——名人伟人传记全集之87》,梁实秋,名人出版社 

【3】《(世界***文库)草叶集》,[美]沃尔特·惠特曼著;若冰译,九州出版社,2000年10月 

【4】《惠特曼评传》,李野光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8月 

描写母爱的诗歌篇4

关键词:《诗经・邶风・凯风》 主题 文本内容 母子之情

中***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7-0093-02

作者简介:卢明思(1989―),女,黑龙江伊春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先秦汉魏六朝文学。

《凯风》共四章十六句,如下: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凯风是《诗经・邶风》中的一首,是诗经中少有的直接描写亲情的诗歌。而在这亲情之中,《凯风》着重体现的是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主题是一首诗歌的灵魂所在,那么《凯风》的主题是什么呢?内容是一首诗的精髓,通过分析《凯风》一诗的内容我们又会得到什么呢?笔者将从这两方面来阐述《诗经・邶风・凯风》中的母子之情。

一、从《凯风》的主题看其表现的母子之情

从古至今,学者对《凯风》所表达的主题争论不已。

《毛诗序》中说:“《凯风》,美孝子也。卫之***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尤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尽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尔。”[1]毛诗将《凯风》主旨定位成“美孝子”,同时认为是“卫之***风”,认为是七子之母不能安于室。这一说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大多数经学研究者所认可,但现今这一说法似乎还有待考证。《凯风》的主题是“美孝子”,这毋庸置疑,但从全诗看,无论是其所用诸如凯风、寒泉、黄鸟等一系列物象,还是诗句本身,都不能看出七子之母有不安于室之心。而前人的所谓“不安于室”的思想应是为着重强调其“美孝子”的思想,通过贬化其母来达到虽然母不安于室但子仍对其尽孝,如此使美孝子的主旨得到了体现。

此后郑笺再解释《诗序》说作《笺》:“‘不安其室’,欲去嫁也。‘成其志’者,或言孝子自责之意。”从中我们可以知道,郑笺更明确地提出了其母不能安于室的原因是“欲去嫁”,但我们从诗歌本身的角度去看,其中本无“***风流行”的话语,那么《笺》中所言不安于室的原因是“欲去嫁”就显得更不符合诗歌的主旨意***了。

第二种是以魏源《诗古微》为代表“事继母之诗”的观点。此说法更显牵强,继母之说在诗歌中未有提及,魏源是在整理了三家诗今文经的基础上认为是七子事继母,所以母不能安于室,亦不能对七子之孝母心有所感动。在魏源的同一时代,王先谦在其《诗三家义集疏》中说道:“《齐说》曰:‘《凯风》无母,何侍何怙?幼孤弱子,为人所苦。’”[2]王先谦同意魏源的观点,但我们从原诗的解读中并不能找到“其母是继母”的证据。

虽然以上两种说法中提及的观点我们并不赞同,但是赞美七子对母亲的孝的感情,这一点从《凯风》原诗的角度去分析是毫无疑问的。

清代学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对《凯风》的评价也进一步证实了《凯风》的主旨思想。他否定了《诗序》《诗集传》等所谓“美孝子,***风流行”的说法,指出:“夫七子自责,而母心遂安,子固称孝,母亦不得谓为不贤也。且子自责之心,原欲婉词几谏,未尝显彰亲过,今乃以为***风流行,母难自守,是欲掩亲之过者,乃适以彰亲之恶也。又岂孝子所乐闻哉?况诗中本无***词,言亦无***意,读之者方且悱恻沁心,叹为纯孝感人,更何必诬人母过,致伤子心?”[3]方玉润的这段话就说明他认为这首诗既是美孝子,也是表贤母。

高亨在《诗经今注》中给《凯风》作注的时候也认为,是一个妇人生了七个儿子,因为家庭贫困想要改嫁,她的儿子们唱这首歌以自责。[4]

因此现今致力于《诗经》研究的学者们更能接受的观点是,此诗表达了儿女对于母亲辛苦养育的感恩以及儿女不能安慰母亲的愧疚。

在笔者看来,《凯风》一诗是在美孝子的同时赞美母亲的伟大,进而表明了母子之间的亲情。

二、从《凯风》的文本内容看其表现的母子之情

《凯风》全诗共四章。

第一章以“凯风自南”起兴。凯风,又叫做夏风、南风,比较温暖,长养万物。《毛传》中说:“南风谓之凯风,乐夏之长养。”[5]《郑笺》中表示:“凯风喻宽仁之母,棘犹七子。”[5]凯风生养万物,就像是母亲养育七子,因此凯风这一意象在诗中象征着母亲。棘心,是小枣树的芯,是生命发展的起源和开端,在诗中喻指七子。用棘木难长养,凯风吹拂,来比七子较难抚养,慈母抚养使之成长,其中的劬劳不言而喻。《诗集传》说:“母生众子,幼而育之,其幼劳甚矣。本其始而言,以起其自责之端也。”[6]

第二章诗人说“母氏圣善,我无令人”,从内在品质上突出了母亲的形象,然而我们却没有母亲那样高尚的品德。从第一章中的“吹彼棘心”到第二章中的“吹彼棘薪”,说明正是有母亲的高尚品行才有了七子的成长。然而所吹之棘仅为薪,并非美材,就好像是在告诉我们母亲养育我们七子长大成人,可见其圣善之德,然而我七子无令善之人,不能安慰母亲的心。第二章所表达的是母亲对七子的爱。

第三章“爰有寒泉,在浚之下”,以寒泉之水可以灌溉田苗来比喻母亲养育子女。[6]寒泉在浚之下,有寒泉的围绕,浚城才会有幸福的生活,这就像是在说因为有了母亲的辛苦养育,才有了子女的成长,进而肯定了母爱的伟大。这一章的另一层意思是在表达母亲未得到七子的报答因而像是寒泉,也一语双关地表达了七子的愧疚之情。

第四章“今有子七人,皆莫能慰母之心,使有去嫁之志。言母之欲嫁,由颜色不悦、辞令不顺故也。”[5]尽管母亲有七子,但却都不能安慰母亲的心,以至母亲想要改嫁。黄鸟悦耳的叫声尚能愉悦人心,而我七子却不能孝敬母亲,七子自责之情得到了体现,更与第一章中“母氏劬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衬出七子自责之情深。也许母亲并未对子女抱有多大的期望,但儿女们总是因自身的不优秀而愧疚于母亲,此章直接表明诗歌主题,体现了子女们对母亲给予的爱的回馈以及子女们对母亲的爱,母子之情得到升华。

通过以上的文本分析,我们仅从《凯风》的文本内容中就可以看出,全诗四章,无一章不是在表达母子之情。

三、结语

对《凯风》的理解,一个时代的人有属于它自己时代的特殊的解读,无论这种解读里包含的是其时代特有的局限性,还是其个人知识面的宽度和广度。历史的车轮不停向前,我们追求知识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而对于《凯风》,无论是从其主题还是文本内容上看,都是颂母之歌,其作为亲情诗的代表,也为后人描写亲情提供了范例。

参考文献:

[1]傅剑平.《诗・邶风・凯风》新探[J].昆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2).

[2]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1.

[3]方玉润.诗经原始[M].北京:中华书局,1986.

[4]高亨.诗经今注[M].第2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描写母爱的诗歌篇5

这本书的作者是冰心,原名叫做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她是我国女作家、女儿童文学家,1922年《繁星》和《春水》在《晨报副》上发表,这一首首富有哲理的小诗,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冰心的影响下,我国进入了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繁心春水的读书笔记,请您阅读。

繁心春水的读书笔记1一直习惯于看小说,读散文的我,今天竟然对冰心奶奶的诗集《繁星-春水》爱不释手。第一次是在语文书上见过,当时,这一首打动了我: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样简单的几句话,竟然能把人物的心灵刻画的如此生动。于是,我不再单纯的喜欢看小说和散文了。

冰心奶奶的诗集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着称。她不愿描绘苦难的人生,只是发自内心的把感受记录下来而已,也不是类似于悲剧的那种,只是简简单单的把它作为自己讴歌的对象。所以,母爱,童真,自然就成了她诗歌的主旋律。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见,冰心的童年是多么的纯真,多么的令人回味啊!

“春天的早晨,怎样的可爱呢!融洽的风,飘扬的衣袖,静悄的心情。”用一种愉悦,惊喜的心情去感受春,春就会为你而变的可爱,美丽!

“小小的花,也想抬起头来,感谢春光的爱——然而深厚的恩慈,反使她终于沉默。母亲啊!你是那春光么?”一首小诗抒发了儿女对慈母的眷眷依恋,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

冰心善于捕捉那一瞬间的灵感,从而构出美妙的小诗。冰心的诗往往是有双重内涵的:一是母爱,童真,自然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童真以及自然的深深赞颂。她的诗并不难懂,简单的诗中往往蕴含着层层哲理,给人以一种无穷的回味和启迪。冰心的诗感情真挚深沉,语言清新典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深长,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对着幽艳的花儿凝望,为着将来的果子,只得留它开在枝头了!”

“紫藤萝落在池上了,花架下长昼无人,只有微风吹着叶儿响。”

繁心春水的读书笔记2面对着冰心的诗歌,我会不由自主地有一种被净化了的感觉。当我读完这首诗歌的时候,我已经泪流满面了,我觉得自己被孤独紧紧地抱住了,喘不过气来。尤其是当我读到:“幢幢的人影,沉沉的烛光——都将永别的悲哀,和人生之谜,刻在我最初的回忆里。”这段文字使我深深的沉醉,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许是因为在阅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是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它在此刻说出了我的心声;也许是因为我阅读的时候太投入了;也有可能是因为……许多的原因都有可能会产生,我自己也无法一一列举出来。“幢幢的人影,沉沉的烛光”会使你们想到什么?它会使我想起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一位老太太坐在点燃着蜡烛的桌子的旁边,在一间两百多平方米的房间里,只有她一个人在这空荡荡的房间里读书,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清清楚楚地听见。这会是多么得孤独,多么得无助啊!所以,我们一定不能让自己身边的老人也遭受同样的待遇,让他们感觉到寂寞。现在想来,我的爸爸妈妈,这点儿做的还是蛮周到的,没有让他们的父母一个人安享晚年,让他们和舅舅舅妈住在一块儿,每年都会去看他们十多次,陪他们谈心聊天。有趣的是每当我们去的时候,爷爷奶奶就会播放“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一家人开心的在桌边吃着饭,我相信,这时的老人们都会是最开心的了。我记得妈妈曾经对我说过;“老人们最喜欢和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了,他们之所以唠叨也是希望我们多多关心自己,所以,以后如果我很唠叨的话,你可不要嫌我烦哦,你老了也会是这样的。”

读完这首诗歌后,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我们不要让自己家里的老人感到孤单无助!

第一次认识冰心是在小学低年级课文《三寄小读者》中,冰心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和蔼可亲,一心为孩子们创作的老奶奶.初中时,我再一次在(《繁星》《春水》提要)中读到冰心的作品,使我对冰心有了认识.我被她那生动、优美的文字深深的文字吸引住.

终于,我在暑假时买到了冰心的诗集《繁星》、《春水》.我拿到刚买的书,兴奋不已.

冰心的这两本诗集是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后来,她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启发,觉得自己那些三言两语的小杂感里也有着诗的因子,这才整理起来,而成为两本小诗集。

在冰心看来,“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母亲是大写的“人”,母爱是崇高,无私的爱。“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有躲到你怀里。/”

冰心的心中永远有一颗童真的心,正是因为有这可童真的心才能写出孩子们喜欢的文章。她认为“可爱的,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和他说话不必思索,态度不必矜持,抬起来开玩笑,低下来弄水……”“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唱出了童年的纯真和美好,表现了诗人对真、善、美的崇仰和追求。

《繁星》、《春水》里歌咏自然的诗篇,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晚霞边的孤帆,/在不自觉里,/完成了“自然”的***画。

冰心的小诗不仅表达了爱的哲学,更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它是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新与旧的斗争。有一些小诗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勇于反抗的精神,和对于未来所抱的必胜的信念:阳光穿进石隙里,/和极小的刺果说:/“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吧,/***了你幽囚的自己!”

通过这本书,使我感到了童年的美好,母爱的伟大,自然的千变万化.

繁星·春水的表达的主要内容总结在一起莫过于是母爱·童真·自然

她不愿描绘苦难的人生,赚取人们的“泪珠”,因而就选择了“理想的”人生,作为自己讴歌的对像。在她理想的人世间里,只有同情和爱恋,只有互助与匡扶。所以,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歌颂,就成了她的主旋律。

她这两本含蓄隽永、富于哲理的小诗集,竟会使我久已沉默的心弦受到拨动,从而在她的影响下,我读懂了人世间几乎所有美好的事物,我坠入了凉静的安闲的境界,我会想到人生是多么有意义呀。

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当她在一个雨天看到一张大荷叶遮护着一枝红莲,触景生情而写下:”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母亲,在她的心目中,是人生可靠的避难所。

与对母亲的颂扬相联系的,便是对童真的歌咏,以及时一切新生、初萌的事物的珍爱。儿童是纯真的,因而也最伟大,草儿是弱小的,世界的欢容却须赖它以装点。她放情地赞美纯真的童心和新生的事物,表现了她的纯真与纤弱,对真、善、美的崇仰和坚强的自信心与奋斗精神。

她亦有独特的审美情趣,歌咏自然,描绘自然之美:”晚霞边的孤帆,在不自觉里,完成了“自然”的***画。“春何曾说话呢?但她那伟大潜隐的力量,已这般的,温柔了世界了!”不施浓墨重彩,没有夸饰与渲染,只是用轻淡的笔墨将自然的本色美显示出来。她崇尚自然的美学观和娴静温柔的性情,也已经表现在这短短的诗行中了。

“阳光穿进石隙里,和极小的刺果说:借我的力量伸出头来罢,***了你幽囚的自己!树干儿穿出来了,坚固的盘时,裂成了两半了。”有一些小诗,表现了她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勇于反抗的精神,和对于未来所抱的必胜的信念。这温婉的诗句,固然表现了她“自我为中心的宇宙观人生观”,然而,又何尝不是对***的新生力量的信任与鼓励呢。

她的诗,常将自己从生活里获得的新鲜感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自然含蕾,又富有哲理,给人以无尽的回味和思想的启迪。

繁心春水的读书笔记3《繁星》、《春水》体现了两大主题:一是纯真的童心;二是圣洁的母爱。主要内容是对母爱、童真及大自然的讴歌。

《繁星》共164首,主要体现纯真的童心。《春水》共182首,主要体现圣洁的母爱。《繁星》《春水》是冰心奶奶给我们点燃的一盏爱与美的小桔灯,是人生的一个指向,是一个永恒的渴望,是遥远的一个梦想。《繁星》、《春水》中还有一些歌咏自然的诗篇,不施浓墨重彩,没有人为的夸猸和渲染,只是用清淡的笔墨将自然的本色美显示出来。

一句“弱小的草呵!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告诉我们小草虽然渺小,但世界却需要你的点缀。又一句“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去做该做的,在时间的书上写下你的成绩与辉煌。总之,在冰心奶奶的诗句中,我们总能学到很多。读这些小诗,似乎很亲切,因为冰心将大自然中最纯最本色又十分普通的东西用轻淡优雅的诗句表现出来,不加以任何人为的修饰,不添以任何华美的词句,带着一丝温柔的忧悠,或一些深深的内在美:明目下,绿叶如云,白衣如雪。怎样的感人呵!又况是别离之夜。在那娓娓道来的诗句中,满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是她冰清玉洁之心的再现。读完这本诗集,觉得很美很美,不仅仅是美而美,也有忧而美,悲而美。冰心奶奶的诗下,一个多么美的世界!冰心奶奶的诗含蓄深刻,字里行间透漏着作者的独具匠心,不知为什么,看了这繁星春水,我的心灵微微触动了一下,也许,这便是感动……

繁心春水的读书笔记4如果问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什么?那莫过于纯洁的母爱!对此,我国女作家冰心也唱出了对慈母的爱的赞歌——《繁星·春水》。记得在冰心写的《繁星·春水》中曾经有这样的一首小诗: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虽然这小诗只有三十来个字,但却深深地体会出母爱是多么的博大无边!不是吗?当我们烦恼、痛苦、伤心、悲哀的时候,除了能投入妈妈的怀抱中哭,我们还能做什么呢?妈妈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来,让我们去享受别人的爱护;妈妈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辛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妈妈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总是支持着我们,鼓励着我们,当我们摔倒了流血,最痛的不是我们,是妈妈的心;当我们不听话,妈妈动手打我们,最痛的同样是妈妈,正所谓“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可是,当妈妈帮我们补衣服刺到手指,妈妈仍然会觉得开心,因为如果她的痛能够换来我们的快乐,就算是痛不欲生,对于妈妈来说也是值得的。这使我想起一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妈妈对我们所付出的实在太多了,而这是我们做子女的一生也没办法报答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妈妈真的真的是世界上最最最最伟大的人,而这怎么可以用三言两语表达出来呢?在这个地球里,每个人只有一个亲妈妈,我们必须争取在有限的时间中为妈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妈妈生日的时候送上最真挚的祝福,唱出《世上只有妈妈好》,就这么简单,妈妈也会觉的心满意足!

繁心春水的读书笔记5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神往,于是,带着一份少年特有的懵懂与痴狂,随风读起了这“零碎的思想”。繁星春水这本书是我头一次接触,看惯了白话文的卧冬一下子来看诗集,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不过也别有一番滋味。翻开书,首篇导读便吸引了我。讲到冰心是如何创作诗集,从小到长大,充分体现了冰心在写作方面的天赋。她的诗主要以母爱,童真,自然著称。从《繁星》中“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布满着梦,充满着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灵魂深处的孩子呵。”更诠释冰心与兄弟姐妹之间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谊。这些是冰心充满童稚的渴看与幸福。她后来出洋留学,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过笔来叙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看能够早点回家。她幻想着与母亲见面,幻想着回家,她很快乐。但是一旦没了幻想,那么她就会变得更加的失落与失看。背井离乡,又离开了至爱的母亲,怎会没有思乡之情呢?“故乡的波浪呵!你那飞溅的浪花,从前是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盘石,现在也怎么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断的拍打岸,我无动于衷,可是一旦离开了家乡。那一滴滴的波浪,无不在触动我内心的一根快要绷断的弦,思乡的弦。的确,世上只有妈妈好,母爱的爱是最伟大,母亲的爱是最纯洁。

繁心春水的读书笔记6最近,我读了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感触很深。冰心奶奶以其温柔与忧愁的抒情风格歌咏了纯真的母爱,描绘了大自然的美。《繁星》由16首小诗组成,冰心奶奶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她最热衷于赞颂的是母爱。她将神圣的母爱,纯洁的童心和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全都变成了一个个动人的音符,利用笔尖谱写在了《繁星春水》中我深深地陶醉其中。

文中第一段: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天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颂赞了。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祥和,清幽,和谐而又宁静的夜空。冰心奶奶让这样一个神奇美妙的幻想让冷冰冰的夜空,无感情的星星,都有了思想,互相赞颂,含蓄的抒发了冰心奶奶对‘人类之爱’的追求。冰心奶奶真是别用一番心思呀。

描写母爱的诗歌篇6

关键词:乡村 底层 口语化 情感

诗人陈衍强可以说是一个纯粹的乡村诗人,他在自己的诗集自序中说:“我生长在农村,写农村诗应该是我的强项,而我关注的是底层,是真正的民生和疼痛,加之我的表达方式是***的,个性的,民间的。所以有人要把我的诗歌读给他在乡下的父母听。”①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陈衍强开始自己的诗歌创作,时至今日,已经出版了三部诗集。应该说,相比于前几年出版的两部集子来说,他在2013年出版的诗集《乡村书》更能体现陈衍强的“乡村”特色。在这部新出版的《乡村书》中,收录了陈衍强之前出版的《英雄美人》和《我的乡村》中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乡村诗歌,加上近几年创作的与乡村相关的新作,共同构成了陈衍强诗歌创作的“乡村”书写的主旋律。

一.从“田园牧歌”向荒凉真实的转变

陈衍强笔下的乡村是什么样的呢?早在他八十年代出版的第一部诗集《英雄美人》当中,陈衍强就有关于乡村的描摹,在《家居峡谷》中,“家居峡谷的人/打开门也看不远/山就是路/水就是桥/太阳是一只旧电筒/刚从他们的头上晃过/就不亮了”,就是在这样连阳光都显得奢侈的地方,生活于其中的人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他们在这种地方过日子/闷了/唱山歌也不管用/因为歌声还没有拐弯/又被悬崖弹回来/他们只能把属于他们的日子/一天一天地持续下去/砍柴烧火/挑水煮饭/哪怕头上掉下房子大的石头/也不搬家/只要河边的青草上/还有一件没有晒干的花衣裳/这里就还有爱情和幻想”。

这是三十年前的乡村,这中间所表达的是满满的“田园牧歌”的情怀,再看看现今的乡村:“有力气的男人外出找钱去了/才长大的姑娘被劳务输出了/连长的一般的寡妇/也进城给人擦皮鞋了/老的掉牙的老家/只剩下年迈的父母/带着上小学二年级的孙辈/白天在去年的土地上/掰包谷/夜晚守着三间瓦房/和两声狗叫”(《农村现状》)。事实上,这首《农村现状》是陈衍强前几年的作品,此次被重新收录进《乡村书》这一集子,再一次的呈现出来,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基于现实的真实情况,诗歌中几年前的“现状”,时至今日,也仍然是“现状”。甚至可以说,在乡村日益被“掏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弊端,已经被社会广泛认识到的情况下,这种“现状”的当下存在,给人留下的是更为触目惊心的震撼。这里再也没有了山歌,没有了花衣裳,没有了幻想,有的只是裸的现实:在乡下的农村里,除去守巢的老人和小孩,仅有的生命就是从声音中才产生了“在场”――那只可怜的老狗。所以,在陈衍强的内心深处,他要《向狗致敬》:“是它在冷清的如坟地的山村/陪伴我年迈的父母/仿佛我的投错了娘胎的亲兄弟”。

陈衍强仅仅是用简单的笔触,如同中国古代的水墨写意画那样:老人、小孩、瓦房和狗,就勾勒出了整个诗作的内核,应该说,这些作为诗歌情感载体的直观对象,在陈衍强早期的诗歌中也是常见的,大为不同的是,早期的作品中,出现这些对象之时,包含的是黄发垂髫的古典浪漫,弥漫在诗中的是满满的田园牧歌的情怀,而现在,同样的对象,情感却发生了截然不同的转变,冷寂萧瑟与灰暗成为作品的真实写照。究其原因,是乡村已经发生了变化,诗人作为乡村的儿子,他要用自己的诗歌,深切的反映这种巨变。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作品要源于生活这一单方面的规律说决定的,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诗人对乡村那种责任感要求诗人作出书写立场的转变。

二.在对立场景的描绘中揭示现实

陈衍强写农村,与别的诗人写农村有很大的不同。如另一位诗人余毒所说的那样,有些诗人写得浪漫而华丽,好像农村是每一个大都市的后花园,到处流露着莺飞草长的春天,是世外桃源,是保存纯真与质朴的精神的乌托邦,可以供在城里精疲力尽的人们在经过惨烈的生活厮杀之后,获得精神和身体的慰藉。②而对陈衍强来说,那些世外桃源式的地乌托邦场景,已经不能表达当下乡村中的最矛盾、最真实和最让人深思的东西了。

在陈衍强的笔下,乡村的单纯朴素的外衣已经被剥离,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乡村的裸的废墟般的存在,揭示出在“田园牧歌”时代之后的一些丑恶。这种废墟般存在的状态,不仅仅是乡村的纯客观的物质层面,更包含着乡村人的精神层面的东西,一种堕落的或者颓废的精神面貌,或许每个从农村到城市的人都知道,但是却不一定清楚这丑恶的审美价值,在日常生活当中,这种丑恶就发生在人们身边,但是却由于对生活的漠视和在心中存留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抑或由于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在作祟,几乎从来不被人们纳入审视的范围之内,但是陈衍强,却用高度的凝练的手法,将其从繁复的生活之中截取出来,像办一次摄影展览那样,罗列出来,供读者和观众们审视和欣赏,鉴别它们的丑恶。

已经有评论家指出陈衍强的乡村诗歌“主要是以对现实物象的白描,让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本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诗人并没有任何的夸大与缩小,也没有多少直接的议论,甚至那种悲情与忧思,都只是透过对物象的描述,而间接地表达出来的”。③对于陈衍强来说,要让读者从中鉴别出哪些是美,哪些是丑,仅仅有白描好像还是不够的,为了更明显地反省这种现实,就需要有更为独到的视角。在此,诗人通过对矛盾场景的对立刻画,外加以稍显“刻薄”的眼光,诚挚地剖析了自己的乡村。

在《打工妹回乡》和《打工妹返城》这两首诗歌之中,他不仅仅从中看到了她们在“回乡”和“返城”时的表象。如在打工妹们“返城”时,“有的拖着行李箱/有的扛着蛇皮口袋”,“有的在自动取款机前插卡/有的在运输公司售票窗口排队/有的已经坐上开往昆明的班车/有的在班车上给业务主管发短信”;而在她们“回乡”时,“有的带着现金/有的带着活期存折或卡/有的带着美过的容/有的带着牛仔裤绷紧的下半身”。这些都是在场景的简单白描中显而易见的东西,还有一些是被掩盖的,但也被诗人“透视”了出来,“返城”之时,“有的提包里装的是腊肉/有的钱包里藏的是安全套”;“回乡”的那刻,“有的带着洗头的手势/有的带着一发不可收拾的毒瘾”,更有甚者,她们之中,“有的带着难言之隐的炎症/有的带着办农家乐的想法/有的带着嫁矿老板的迫切心情”,这种对个人来说的绝对“秘密”在此也被诗人所窥视到,并将其揭露出来。

在这一“回”一“返”的场景刻画之间,矛盾的对立已经形成,离家之时的未知的命运和对生活的憧憬,也在回乡之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清晰化,只是在这种命运的清晰化之中,更加凸现的却是她们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这种落差在乡村中间变成一种恶性的循环,致使在场面的对立营造中不断的延续着乡村未来发展的噩梦。

三.不断扩大的新口语化写作策略

陈衍强自己说,他的诗歌,有很强的口语化写作倾向,他曾经表示“我近年来开始努力用诗歌将我身边的人和事叙述出来,这并不需要太多的技术手段,不需要以修辞、词藻堆砌可以复制的形式主义诗风,只需要把我们日常生活(甚至是平庸的生活)表现得很精彩就够了。如我已经发表的《大哥陈衍章》、《家族》、《罗官员的母亲》、《宣传部长饶祥碧》、《我和办公室的同事们》、《刘家芬的失踪》等都是我在平民主义精神照耀下对‘新口语诗’的一种光大”。④

然而,就是在这种口语化的写作思路指导下,陈衍强作为生活的参与者与旁观者,在随意、调侃、幽默与诙谐地叙述他所想讲的人物和事件,甚至有人把他的诗歌读给乡人听得时候,他却有着另外地担心,他曾说他的诗集不敢给老家的人看,因为每首都有人说这是写村里的哪一个人。

诚然,因为这种口语化的写作策略,陈衍强的诗歌在内容上通俗易懂,这种通俗易懂的特性,一方面是来源于诗人本身就是一个扎根于农村的写作者,自身从农村出来,深入地体验农村的生活,感受农村的现状,自觉地把自己以及自己的创作和农村联系起来,形成了他对现实主义写作态度的坚守;另一方面则是他的这种口语化写作方式与他通过诗歌讲故事的具体方法联系在一起,更为直接地转化为对故事的讲述上,可以说,他的诗歌,每一首都是在讲故事。然而他这种对故事的讲述,又不同于叙事诗,叙事诗更多的是指向――诗,在陈衍强这里,更多时候是故事,诗歌仅仅成为一种载体形式,是一条指向性的道路,或者说,是一个开端。如在《老家(之二)》中写道:“开始挂果的小姨妹/月亮出来就有高潮/今年开春/她把推豆花的磨坊/搬到姐夫家的山墙边/盖上去年的瓦/成为偏房”。“偏房”本是乡村的口语,本意表示在正屋旁边所建的房屋,在这一作品中,句子本身确实在标示着正屋山墙旁边有了另外的一间推豆花的房子,但是,乡下人对于在家庭之外的两性关系的发生,不会用“情人”这样的词汇,反而也是“偏房”这一词语,从早期社会历史中继承下来的这一口头词语,既表达了句子本身的意思,又指涉了句子深处不便说明的“故事”。

可以说陈衍强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形式的层面上实现着诗歌体裁的同时,在体裁之外,实现着更深层面上的故事生成,正是这些没有用语言进行详细诉说的故事,才使得口语化的写作反而显得更为深沉有分量。

四.双重的身份与不变的真爱

从陈衍强的作品来看,他习惯使用简单的白描手法来刻画农村的现状,通过诙谐幽默的口语来讲述发生在农村的故事,但是其中所蕴含的感情却非常的丰富,只有通过对作品的深层解读,才可以从中体味得到。

他在作品中说:“我自从挣脱老家/就仿佛远离山沟的水声/即便抽空携带媳妇和烟酒回去/也仅仅吃一顿父母的苦/然后拉着腊肉/车一掉头/我就把蓬头垢面的老家/甩在乡下”(《再写老家》)。在此,诗人“挣脱”了老家,貌似摆脱了那贫困的乡村。但是,诗人的这种“挣脱”,从根本上说来,仅仅只是一种身体的摆脱和逃离。割不断的是和故乡的精神羁绊。那个山村,那个老家,那里有着维系他和乡村关系的亲人的存在,诗人“抽空携带媳妇和烟酒回去”之时,也不单单是“吃一顿父母的苦”,在这里,乡村生活中的“苦”,已经不仅仅是“父母的苦”,其中更饱含着所有父老乡亲,所有在老家苦苦挣扎的亲人们的痛。

诗人本身就出生在乡下山村,生长在山村,虽然他如今也进了城,作为国家工作人员生活在县城之中,哪怕是诗人所生活的彝良县是部级的贫困县,从规模来说,对于我们日常所认识的“城市”或者“都市”来说,也仅仅是一较大以点的“乡村”而已。在成为了一个“城里人”之后,他还因为生活和写作的需要,常常地返回农村,他无法割断自己同乡村的那种联系。对于乡村,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他有一种融化在自己血液当中的情感。客观地说来,诗人情感的这种复杂性,除了作为“城里人”对乡村的眷恋之外,更深层的是表现在他对于乡村的深刻反思之上。

山区农村的生活主基调是“疼痛”,“他们也无法说出/一种寒风撕裂皮肤的疼痛/一种镰刀割破手指的疼痛/一种锄头挖进骨头的疼痛/我不知道除了用挣扎/还有什么字眼能代替他们的劳动/他们被浅薄的土地耗尽一生/然后被二十四节气翻耕成泥沙”(《疼痛》)。对于这种“疼痛”,更多的人选择了“逃离”,“带着老乡到处漫游的***码/即使身上只揣有100块钱/即使扛着塞满腊肉的编织袋挤火车/即使到了大城市的晚上蹲屋檐/即使被坏人拉进很黑的社会/即使梦想在工厂的流水线上淌血”(《农村娃儿》),这是诗人代替农村娃儿的沉痛诉说,也是农村的青年一代的现实选择。不愿意再在土地上谋生,而“逃离”之后又是如此的凄惨,乡村的未来只能是更加的荒凉,更加的了无生气。在对这种“逃离”的沉痛诉说之中,显露出来的是诗人对于乡村未来的忧虑。毕竟,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儿,他们才是乡村今后发展的生力***,没有他们,乡村就不会有未来,在他们一个个逃离的身影之中,村庄的未来似乎正在诗人眼前浮现。

从早期对乡村“田园牧歌”式生活的赞美到对先进农村现状的沉痛揭示,诗人的情感并不是仅仅由追忆转为批判,在对乡村现实的揭示中,恰恰更包含着对乡村的真爱。眷恋故乡年迈的父母,是一种爱;感慨故乡的日益破落,是一种爱;疼惜乡村青年的逃离,也是一种爱。没有这种深沉的爱意,就不会有对往昔的追忆,就不会有对现今的哀痛,也就不会有对于未来的担忧。诗人的这种爱,是一种大情怀,包含在过去,现在,也融入到了未来。

五.结语

陈衍强说自己是“父亲种出来的粮食”,那是因为诗人心中有着“根”在乡村土地的信仰。在陈衍强的“乡村”主题诗歌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人对当下贫困偏远地区乡村的真实描摹,可以从中体会到诗人对当下乡村“世界”的批判,也可以从中领悟诗人对于他所依赖的乡村的“田园牧歌”式的追忆,更有对乡村未来的渴望。他用自己的诗歌,追忆乡村的美好,揭示乡村的丑恶,表达自己的忧心,他把自己的创作的中心用一种坚守的态度,定在了乡村土地之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陈衍强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纯粹”的乡村诗人。

参考文献

①陈衍强,乡村书,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页

②④陈衍强,英雄美人,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2页,第3页

描写母爱的诗歌篇7

   《繁星春水》读后感600字范文

  今天,我又打开了《繁星春水》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冰心,原名叫做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她是我国着名女作家、女儿童文学家,1922年《繁星》和《春水》在《晨报副 》上发表,这一首首富有哲理的小诗,受到人们的喜爱。在冰心的影响下,我国进入了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

  她着名的***后的作品有《在寄小读者》、《樱花赞》,儿童文学品集有《小桔灯》、《我们这里没有冬天》……她写的诗各有各的特点,有的富有童趣, 有的凄凉无比,而更多的是富有哲理。这样的写作风格会让人感到很圣洁,开始读时认为没什么意思,慢慢的会让人感到回味无穷。

  早晨,在树下的影子里读着“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时,鼻子前仿佛闻到了淡淡的芬芳,眼前好像看到洁白的花,浓绿的叶。多美好的景象呀! 这首诗是很美丽而再看一首诗“是怜爱,是温柔,是忧愁——这仰天的慈像,融化了我冻结的心泉”看!这母爱多么的伟大,多么的慈祥,在诗人的笔下,母爱又是多么的美妙,多么的温暖。

  “心灵的灯,在寂寞中光明,在热闹中熄灭。”这平淡的话语中让人觉的安静,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但它蕴涵华丽的语言。这就是她的写作个性。虽然有人说她的 写凉到0度以下,我可以回答到不是她的血凉到0度以下,而是你的哲理细胞寥寥无几。

  《繁星春水》读后感600字范文

  我读了冰心奶奶的《繁星春水》,感触颇深。 里面的内容是冰心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这两本书含蓄隽永、富于哲理,很受大家的欢迎,因此成了***《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定书目。

  不知从何时起,心中有了一份对诗歌的向往。于是,带着一种青少年特有的痴狂,遂封堵起了这“零碎的思想”。忽容置疑,作为些家底一个上学的读书女孩子,冰心是幸运的。从小舒适的家庭生活及长期受文学熏陶生活环境,使得繁星春水的字里眉间都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朴实的母爱,纯真的童趣以美妙的自然都化作了点点滴滴的诗词。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娇柔的造作,一切都从细微中透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母亲啊!着零碎的篇儿,你能看看么?”这些字,在以前,以隐藏在你的心里。”《繁星春水〉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描写母爱的,和悦的颜色,循循渐透,这些都让冰心一直以母亲为榜样。平凡的母爱让冰心感受到了人的确是“人生唯一可靠的避难所”。于是,对母爱的颂扬自然而然的就成了诗集的一大主旨。如果说,对母爱的赞美诗一种深重的流露,那么对童年的歌颂则是另一种心情的独白。毕竟,繁星纯水中的作品大都由冰心二十岁前写的。那时候,不能说已经完全脱离了儿时的梦想,一种新近萌发的对新生物的崇高于自信便在诗中潜滋暗长。让人读后对生民的柔弱或顽强都有一揽天余。于是,在真切中感受到了活力。“我从不称自己是诗人”,也许正是这一点,才使读者在尽情领略文学的乐趣时,有不拘谨的向让思想重新达到一个高度的原因之一吧!

  《繁星春水》读后感600字范文

描写母爱的诗歌篇8

一、场景(画面)的转换,流动的情感

这两首诗都突出了对场景的描写。在不同的场景描写和自然环境的转换中,情感得以抒发,呈现出一种情感的流动之美。

《河床》一诗整体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具有粗犷雄浑之美的河床画面。诗歌的开篇先表现了河床的发源地,展现了一幅唐古特人赶着马车行走在河床上的画面,表现出河床原始而神秘的自然美及“我”的“骄傲”和奉献的快乐与自豪。作者在用“巨人般躺倒”“巨人般屹立”表现了“我”强壮的体魄和内心的强大后,展开了对河床的具体描述:具有雄性美的画面表现了作者对河床具有的创造和奉献精神的赞美;“兀鹰”“母狼”“黄河象”这些带有原始色彩的血性动物所展示的雄悍之美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河床坚韧品格和旺盛生命力的赞美;而“峰峦”“断层”“地峡”“飓风”“纵的”“横的”表现了河床的形态美和变化美,“织锦”“珠宝”“黄金”表现出河床的色彩美;“古迹”“腭骨化石”“始皇帝”与“龙的形象”,则虚写出河床古今交融的现代美,表现出河床所具有的时代感与使命感。

《雪落在中国的大地上》相对于《河床》而言,画面感更强一些。作者以悲苦、忧郁作为诗歌的情感基调,通过四个典型的场景(画面)来表现。离开热土、苦苦前行的农夫画面,备受侮辱、失去保护的的凄惨画面,流离失所的***亲寄人篱下的画面,向天乞援的垦殖者逃难的画面,这四个画面中的主人公,代表了当时中国的百姓,是广大苦难中的人民的缩影。作者用凄婉悲壮的笔触,表达了对处于苦难中的人民的同情。

二、抽象的情感,具体的意象

情感总是抽象的,意象总是具体的。用具体、生动、可感的意象去表现丰富、含蓄、抽象的情感,是诗歌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尤其是新诗,由于篇幅长,情感抒发更为强烈,更为自由,也更需要借助丰富的意象。

《河床》一诗中,“白头的巴颜喀拉”“白头的雪豹”“鹰”“唐古特人”“鼓囊囊的肌块”“巨人般躺倒的河床”“巨人般屹立的河床”“刺肤纹身”“体魄之多毛”“兀鹰”“三条腿的母狼”“黄河象”“屈曲的峰峦”“下陷的断层”“切开的地峡”“眩晕的飓风”“织锦”“珠宝”“黄金”“时间”“古迹”“腭骨化石”“始皇帝”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河床雄浑、粗犷、原始、神秘的特点,展示了河床的坚实宽厚,具有雄性美、使命感和博爱精神的性格特征,体现出作者对河床奉献、创造、博爱等精神品质的赞美之情。

《雪落在中国的大地上》主要描述了四幅画面,但作者为使这四幅画面更加生动、形象、逼真,都借助特别的意象进行勾勒。如写“北方农夫”时,写到“大雪”“丛林”“马车”;写“南方”时,写到“雪夜”“河流”“破烂的乌篷船”;写“无数母亲”时,写到“寒冷的雪夜”“破屋”“异邦人”;写“无数垦荒者”时,写到“雪夜”“草原”“田地”“污巷”等。这些意象突出了四个画面中主人公所处的凄惨处境,也更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和对侵略者的控诉。

三、象征的运用,含蓄的表达

美国文艺理论家桑塔耶纳指出:“看得见的景象还不是诗歌真正的客体。”“还有一种超越可见界线的、视觉综合力不能捕捉的景象”。这里指的就是象征。

《河床》一诗中“巨人般躺倒的河床”“巨人般屹立的河床”“我是滋润的河床。我是干枯的河床。我是浩荡的河床”“我坚实宽厚、壮阔。我是发育完备的雄性美。我创造。我须臾不停地/向东方大海排泻我那不竭的精力”“我在每一个瞬间都表现为大千众相。我是屈曲的峰峦。是下陷的断层。是切开的地峡”……在这里,所有的形象特征既是河床的,又是远远大于河床的,其中融入了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但这种精神,又可以说是英雄的象征,先驱者的象征,也可以说是一个文化丰厚、沉着自信的民族的象征。作者通过河床这个象征物,把景物与情感、道德、意志等内容凝聚在一起,抒发了浓烈的情感。

描写母爱的诗歌篇9

这些诗产生于不同的地域,时代也不完全相同,其中所反映的风俗不可能一致,不过大致可以看出《国风》时代劳动人民男女之间的恋爱生活是比较自由的。

这些诗大多数是当事者率真大胆的表白,沉痛愤激的呐喊,凄丽哀婉的哭诉,缠绵悱恻的抒情。诗文所蕴含的感情大都是诚挚、热烈、朴素、健康的。

这些诗的形式是整齐的,节奏是和谐的,语言是多采的。可以说,《国风》情诗在形式表现手法上早已奠定了闻一多先生倡导的新诗的“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理论的基石。

这些诗虽然同属爱情题材,但内容却很少重复,凡属恋爱生活里的悲欢离合,忧喜得失都得到了表现。经历代文人学者的涵咏、揣摩,《国风》情诗呈现出诱人的千年“包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漫射出奇异的光彩,以下试从诗文本身出发,以诗的情感内涵为侧重,兼及某些表现手法,对《国风》情诗进行分类重组与解读。

一、 爱的相思树

人为万物之灵,自然进化赋予了他完美的形体,多面的性格和丰富的情感。爱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在《国风》情诗中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它的动人之处首先就在于相思之情。倾慕生相思,追求生相思,离别生相思;单相思,两相思,长相思;相思甜,相思苦,相思恨……《国风》情诗大篇幅、多角度、细笔触地描写了相思之情,栽下了一棵棵爱的相思树。

作为开篇第一首民歌,《周南・关雎》纵情唱出了我们的先民胸中最朴素、最纯真的相思恋曲。其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句传唱千古,它的精神已经化为一种爱情基因,流淌在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血液中,并外现为东方人在爱情观上对女子的审美要求:外“窈窕”内“贤淑”的完美统一。正是这一要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东方女性,促使她们在后来的苦难漫长的男权社会中自觉不自觉地塑造着女性的整体形象,并使之愈来愈趋近男人的情爱标准。也正是这一要求的惯性作用、道德、***教等多种因素的合力作用才形成了中华民族在情感面前那含蓄内美的特有风貌。在具体写法上,首先,它层次清晰:倾诉心声、大胆表白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难忘情人,苦苦追求道:“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追求失败难遣愁绪道:“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相思之极空自幻想道“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其次,它描摹真切:诗文之中,多种错综的情痴情种鲜活生动。最后,它角度新奇:“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二句明写相思之乐,暗含相思之苦,乐是虚幻的,若是现实的。诗文让男子在幻觉中实现自己的感情梦想,聊以,最大限度地渲泄了内心的感情,营造出了浓重的感伤美。

《秦风・蒹葭》以景传情,情景交融,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心上人的痴情渴望和求之不得的无限惆怅。全诗的意境朦胧而优美,情感细腻而缠绵,即使放在现代人所写的优秀爱情诗中来看,也是毫不逊色的。唯其如此,它才得以在众多的风诗中脱颖而出,卓然***。在景物的选择上,他注重了自然与人的巧妙结合:“蒹葭苍苍”,道路阻长、晨露白霜、秋水恋人,这一切有如一幅淡雅清新的水墨小品,景的凄迷与恋情的朦胧和谐统一。在色彩的调配上,他注重了冷色基调的处理:“蒹葭”之“苍苍”、秋水之碧绿、露之晶莹、霜之灰白,这些冷色的运用非但描绘出清秋景物特有的萧瑟色彩,更为全诗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从而有效地烘托了诗的抒情主人公凄婉惆怅的相思痴情。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他充分运用空白艺术,这首抒情诗以极省净的笔墨刻画了一对恋人,对于他们的外貌、性格、经历、爱情结局等诸多细节则作了模糊、省略的处理,这种空白艺术手法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鉴赏空间,给读者以美的遐想,从而产生情感的巨大愉悦。“宛在水中央”一句似乎让读者看到了那善良、温柔、美丽多情的“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二句则令读者想到那上下求索的抒情主人公当是一位真诚、执着同时又有几分焦虑的痴情郎。在时空关系上,它写出了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白露为霜’,是写清晨浓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则表示太阳初出而霜露未曾晒干。而‘白露未已’则又到了太阳升起而露珠已所存不多之时。”而“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展示了爱的追求者苦心寻觅的漫漫长途。时间与空间的结合,使得全诗的情感既有稍纵即逝的瞬间微妙,又有跨越时空的亘古深沉。

二、 爱的浪漫曲

青年男女情窦初开,涉足爱河,坠身情网,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心理年龄因为它而变得年轻,初民生活因为它而变得妩媚,生命旋律因为它而变得欢乐。邂逅,定情、幽会……一切是那么令人陶醉。《国风》情诗对此作了率真大胆的谱写,奏响了一支支爱的浪漫曲。

《墉风・桑中》一诗中的男子回忆起自己与心上人的幽会,深情唱到:“爱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乐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宁淇之上矣……”全诗三章,反复咏唱。每章均按“采”―“思”―“期”―“要”―“送”这一过程依次写来,层次分明,感情递进,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幽会男女之间那如胶似漆、难以割舍的儿女私情。和许多情诗一样,《桑中》也曾被几度曲解,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从朱熹口中的“***诗”到时代的“毒草”,它一直被按照“乱世知音”、“亡国之音”的错判打入文学的冷宫。然而今天,当我们摆脱了“诗随”这一解诗方法的限制,揭穿伪道学者假面的时候,当我们用诗歌的蕴情性、文学反映人性等理论重新审视它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墉风・桑中》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极具浪漫色彩的言情好诗。古人说,“食色,性也”《桑中》一诗不仅对人的自然属性作了直白率真的讴歌,而且对上古民风作了真实的写照。诗中的男女之情没有被权力扭曲而变形,没有被金钱锈蚀而发臭,没有被淹没而糜烂,称得上是“得性情之正者”者。

和《墉风・桑中》相比,《召南野有死》对人性的表现无疑是更为大胆的,甚至是的,民歌描写了一个怀春少女在英俊猎人的撩拨下,燃起了爱的烈焰,双双在丛林中偷食禁果,获得爱情的故事。在《国风》时代,劳动人民男女之间的恋爱生活是比较自由的,他们在从事打猎、采集等基本的生产劳动过程中,自然而然会相互接触,从而碰撞出爱的火花,《野》一诗就是对这一情状的典型反映。在创作精神上,它遵循着纯正、严肃的现实主义精神。类似诗中的野合,千百年来一直点缀着男人与女人的生活,《野》一诗直面人生,正视人生,将艺术触角探伸到了情感世界的隐蔽角落,为《国风》情诗拓展了一个崭新的艺术空间。在性描写上,诗的语言含蓄,优美而富有情趣,丝毫没有庸俗,污秽甚至是颓废的气息。

三、 爱的荆棘路

带着相思的梦,带着浪漫的情,年轻男女踏上了爱的征途。不知是因为当初的意乱情迷,还是因为后来的世事沧桑,不知是命运的故意捉弄,还是爱本来就崇尚磨难,爱的道路并不好走。《国风》情诗记录下了每一个流血的伤口,踩出了一条条爱的荆棘路。

《墉风・柏舟》中的女子坚定地爱着那个“泛彼柏舟,在彼中河”的男子,“实维我仪”是她对心上男子的倾心表白。“之死矢靡它”一句誓言,丹心淋漓,热血喷勃,强烈地表现了女子忠贞不渝的爱情追求。然而,由于家庭的束缚、阻挠,爱的火种在寒风中闪烁,不燃即灭。于是,她勇敢地喊出了违抗母命、追求爱情自由的第一声呐喊:“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柏》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冲破家庭束缚、追求个性***的光辉的女性形象,为后世文学创作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提供了一个不朽的典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国风》时代,个性***一诗已经在某些女性头脑中萌发并进而释放出来。同时,在奴隶制向封建制逐步演进的历史进程中家庭观念也随之逐步形成,并对青年男女的恋爱自由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虽然我们还不能对诗中女子的个性***意识予以过高的评价,但她毕竟是对家庭的叛逆,这最初的自发的叛逆精神在上古时期是难能可贵的。

与《墉风・柏舟》中的女子相反,《郑风・将仲子》中的姑娘面对心上人几乎疯狂的追求和父母、兄弟、邻人的七嘴八舌、阻挠干涉,她最终屈服于后者,婉拒情人、含恨悲歌:“将仲子兮,无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家庭观念和社会习惯势力在《将》一诗中的表现是异常强大的,它似丛生的荆棘长满爱的小路,让许多青年男女徘徊、受挫,爱的幼苗每每被疯长的荆棘淹没而早早的夭折、枯萎。仲子的求爱方式看似疯狂无礼,其实则是他正当的爱情需求不得满足后的极端表现,是他对女子父母、兄弟、邻人的勇敢反叛。相比之下,仲子的心上人处在恋人与父母、兄弟、邻人的夹缝中,内心复杂矛盾,极度悲痛。全诗三章,反复歌咏女子内心的哀怨,九曲回肠,绵绵无尽。固然她没能象《墉风・柏舟》中的女子那样去以死相抗,但她表面的柔弱之下实隐藏着一位钟情女子性格中那超乎常人的坚忍,这一性格特征放射出灼人的艺术光彩,体现了诗中女子那动人的人格魅力。

四、 爱的咖啡果

从野蛮蒙昧进入上古文明,《国风》时代的青年男女在体验着伟大的爱,在这一情感给他们的生理和心里带来短暂的欢愉之后,他们也实感受到了爱的扑朔迷离,品味到了爱的苦涩。在饱经风雨、离合变迁之后,从前那亭亭如盖的爱的相思树结就了一枚枚爱的咖啡果。

《卫风・氓》是一首出色的弃妇怨诗。女主人公自诉从相识定情到被弃遭遣的不幸际遇,声泪俱下,撕肝裂胆。民歌用叙事,对照手法成功地塑造了男女主人公的鲜明形象:相识私定时,“氓之蚩蚩”,“来即我谋”,女子“送子涉淇”、“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宴尔婚后,丈夫却“二三其德”、“至于暴矣”,可妻子“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从前,她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鲜润美丽,现在,她似“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年老色衰;想想儿时,“总角之宴,言笑宴宴,信誓旦旦”看看眼前,“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前路漫漫,爱在何方?昔日的美好恋情已成为尘封的记忆,三年前的私定终身结就了这枚爱的咖啡果……“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弃妇痛定思痛,发出了“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的愤恨之慨。弃妇的遭遇是男权社会千千万万劳动妇女悲苦命运的写照,婚变在男权社会下的唯一受害者就是女性。《卫风・氓》中的弃妇勇敢地发出了自鸣不平,反抗男权的第一声呐喊,沉痛悲壮,成为《国风》情诗中一个足以令后人仰视的女性形象。

描写母爱的诗歌篇10

【中***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8A-

0051-01

《斗笠》是一首感情细腻、真挚的现代诗,全诗以斗笠为载体,写了儿子离乡之时,母亲没有好礼相送,只是吩咐儿子戴上一顶斗笠,将浓浓乡情与深深母爱融为一体,既体现了母亲善良与真挚的情怀,又展现了母亲崇高而伟大的胸怀。在执教本课时,笔者以“情”为线,以“读”为本,创设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情境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以及诗歌中所蕴涵的情感。

教学片段一:课堂导入

师:自古至今,离别常有。面对离别,人们感受各异,往往用不同的送别方式表达内心情感。如古诗《赠汪伦》中李白乘着小船刚要离开,好友汪伦赶到潭边踏歌相送,李白不禁感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送元二使安西》中诗人王维临别时千言万语无从说起,只有递上一杯酒,以酒道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20世纪末,作家王宜振离开家乡,母亲没有什么好礼相送,只吩咐孩子戴上一顶斗笠。这顶斗笠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又寄托着怎样的情感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现代诗《斗笠》。(板书课题)

【反思】本课伊始从李白、王维等诗人所作的离别诗切入,将学生的情感引入其中,引发学生探寻本诗中的离别情,既合主旨又充满诗意。

教学片段二:讲授诗歌的技巧

师:朗读并默读全诗,你感觉好像是谁在和你说话?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1:我感觉像是母亲在和我说话。

生2:我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母爱。

师:诗中,母亲从头至尾叮嘱着孩子一句话,这句话是――

生: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

师:多次使用同一句式来表达的方法,叫做“反复”。这种写法使诗歌耐人寻味,让人产生话虽说完但情还未尽的感觉。

【反思】语文课既要书声琅琅,又须静思默想。朗读后让学生默读全诗,由“感觉谁在和你说话”过渡到读后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要适当讲授诗歌的相关知识,教给学生写作诗歌的技巧。

教学片段三:品味诗中之情

师:一顶斗笠,饱含着深深母爱。母亲为什么反复叮嘱孩子戴上“这顶斗笠”?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先读读第一小节,找出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静静地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心愿?(生默读,并动笔写体会)

生1: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是:“走到哪里,你都是故乡的一朵蘑菇,娘在梦里也能看见你挺直的身影。”

生2:母亲的心愿是孩子健康。

生3:母亲的心愿是孩子好好做人、堂堂正正做人。

师:戴上斗笠,就能成为故乡的蘑菇,母亲就能看见孩子挺直身子堂堂正正做人的身影。母亲的希望仅是如此吗?她还会担心什么,又会有着怎样的心愿呢?请自学第二至第五节,画出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从中体会母亲的心愿。(生自读自悟)

生1:第二小节里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是:“走到哪里,你都能听到故乡的声音,静静的夜晚,鸟鸣会滑进你的梦境。”故乡的声音是作者熟悉的乡音,母亲把鸟鸣编进斗笠,是希望能帮助孩子解思乡之愁,让孩子睡个好觉。

生2:第三小节中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是:“走到哪里,你都能感到故乡的温暖,寒流侵袭的冬夜也会有春意融融。”这是母亲在担心孩子的冷暖。

生3:第四小节中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是:“走到哪里,你都能闻到故乡的芬芳,让这泥土的芳香飞进城市的每扇窗户。”在这个句子中,我感受到母亲希望孩子不要感到孤单、寂寞。

生4:第五小节中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是:“孩子,它可是娘心头的亮光呀,让它照在你的头顶,成为一盏不熄的灯。”那一轮明月,就是母亲思恋孩子、关爱孩子的心。母亲希望这亮光照在孩子的头顶,给孩子带去光明,带去温暖,为孩子的人生征程点起一盏明灯。

【反思】本诗每小节结构相似。教师精讲第一节,其余四节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悟。由扶到放,教会学生学习,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教学片段四:拓展延伸

师:台湾诗人余光中曾写过一首蕴意深刻、家喻户晓的《乡愁》,不仅写出了海外游子的思母之心、思归之情,同时洋溢着诗人魂牵梦萦的中国情结。(学生配乐朗读《乡愁》)

师: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请选取你认为最能代表母爱的事物,写一首赞颂母爱的诗歌。

【反思】根据内容适当拓展,通过阅读的延伸,增加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设计练笔环节,读写结合。

描写母爱的诗歌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描写母爱的诗歌10篇

学习

委托书如何写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委托书如何写,内容包括委托书范本20篇,关于代理人委托书8篇。2、委托的事项一定要写得明确、具体应当注意的是,在民事中,人受托的事项必须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能够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民事行为。我国《民法通则》第63条第3款明

学习

绿色环保文字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绿色环保文字10篇,内容包括绿色环保内容文字,关于绿色环保的文案25字以上。动物是人们的朋友,人所共知,更是大自然的朋友。他们应该幸福地生活在大自然之中,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野生动物在流血,野生动物成了人类的餐桌上的美味佳

学习

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总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总结,内容包括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心得感悟,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展示总结。(二)班级卫生管理:校园无小事,处处皆教育。潜心设计与构建优雅精致的班级环境,创设多姿多彩的育人场所,让环境说话,让景与人融合是现代班级环境

学习

会计专业学年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会计专业学年论文,内容包括会计毕业论文完整版40篇,会计专业论文10000字。专升本阶段教育是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较高的综合职业素养,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素

学习

四年级学期工作计划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四年级学期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四年级学期工作计划怎么写,四年级数学培优辅差工作计划。二、班级和学生分析本班共有学生40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19人。大多数学生尊敬师长,遵守纪律,讲文明礼貌,学习上要求上进,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10篇,内容包括关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意。这是一首怀念亲人的诗。古代一个人到外地去客居,没有人关心他,是很孤寂的。特别是碰到过节的日子,见到别人全家欢聚,会更加想念自

学习

好听又特别的微信名字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好听又特别的微信名字10篇,内容包括有什么好听的微信名字女生,怎么给微信取个好听的名字。演讲似乎很不如人意,在离开现场的火车上,林肯十分懊丧。可历史不这么认为。那位作家的演说除了现场效果不错之外,已无人记起,而林肯的演

学习

排球比赛策划书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排球比赛策划书,内容包括排球俱乐部策划书怎么写,排球赛策划书方案。二、活动目的:寒冷的冬日也褪去不了我们运动的热情,在这凉爽的十一月广西科技大学(筹)读书协会将举办“气排球比赛活动”。不仅可以锻炼了协会成员的体魄,而且

学习

小满诗词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小满诗词10篇,内容包括关于小满诗词手写,小满祝福语十篇。一、反复诵读,感受文字美古诗词作为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产物,天然便带了一分文字之美。教师在实际的古诗词课堂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在授n前引导学生对所学古诗词进行反

学习

清明的诗歌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的诗歌10篇,内容包括关于清明的诗歌和作品,清明诗歌小学生。在曾灿率兵援赣的前期,由于朝廷对自己委以重任,他充满了责任感和昂扬的斗志,因而在***帐中写下了这首《营中夜望》:寒意迎霜发,荧光近露浮。云高千嶂落,水静一江愁

学习

人力实训报告模板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人力实训报告模板,内容包括财务分析实训报告万能模板,法律实训报告万能模板。1.1从内容组成上的创新与改进创新改进后的实训报告,由实训名称、实训目的、实训用物、实训对象、实训内容(包括环境、对象评估,操作步骤)、实训小结

学习

反省的名言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反省的名言10篇,内容包括每天反省十大名言,反思反省名言。3、天上的繁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见。4、反省是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玷污。5、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6、作为批评的接受者,当遇到别

学习

助理述职报告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助理述职报告,内容包括经理助理述职报告范文,生产助理半年述职报告。一、在思想***治和道德建设方面认真参加公司各类学习或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治觉悟和工作能力。工作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奉公守法,廉洁自律,求真务实,始终保

学习

新学期开学鼓励孩子的寄语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新学期开学鼓励孩子的寄语10篇,内容包括新学期开学鼓励寄语,新学期开学家长对孩子的寄语。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打破了传统的农村结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量的向城市输入,虽然带来了城市财富向农村的转移,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学习

儿童节的诗歌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儿童节的诗歌10篇,内容包括儿童节诗歌30字大全,儿童节写的诗歌。开得真美每一朵温柔的笑靥里都有孩子们的影子儿童节的诗歌——翅膀那小小的长了翅膀的心恨不得飞到太空去因为晚上天空的星星眨眼诱人想摘满满的一花篮送给老

学习

描写马的作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马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关于马的作文参考范文,马的故事作文。其实,以前我是不太喜欢马铃薯的,可是有一道菜却让我爱上了马铃薯。有一次,我在房间里写作业,突然,我闻到了一股香味,我随着香气走了过去,原来是妈妈给我做了土豆烧牛

学习

作文母爱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作文母爱10篇,内容包括写母爱的作文,读懂母爱作文。母亲是困难中的一根拐杖,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是荒寂中的一朵鲜花,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是航行中的一道港湾,是……母亲是世界上最芳香、最温暖、最美好、最强大、最光明的同义词

学习

赞美老师的诗歌朗诵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赞美老师的诗歌朗诵10篇,内容包括赞美老年大学老师的诗歌朗诵稿,***情期间赞美老师的诗歌朗诵稿。这次诗歌朗诵会让我学会了怎样创作诗,怎样朗诵诗歌。要知道,诗歌也是一种令人陶醉的“艺术”。

学习

关于国庆节的诗歌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国庆节的诗歌10篇,内容包括国庆节的诗歌100字,国庆节赞美祖国的诗歌。灯光溢彩映亮天。举国同庆数十载,千家万户习开颜。关于国庆节的短诗歌(2)国庆举国上下庆国庆,遥想当年战鼓惊。全国人民齐祝兴,皆出儿女爱国心。关于

学习

细节描写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细节描写10篇,内容包括细节描写10段,细节描写词句汇总。外貌描写最常用的笔法是写实。有蜻蜓点水的粗描淡写,有细致入微的工笔描绘。例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

学习

关于中秋节的诗歌模板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中秋节的诗歌模板,内容包括关于中秋节的诗歌,关于中秋节的诗歌自创。2.《秋颂》诗歌鉴赏诗歌《秋颂》是诗人济慈留下的最后一首诗,该诗的创作正是诗人生病期间,当诗人走进庭院,秋日夕阳余晖洒在田野之上,显得格外温暖,此时,身

学习

优美诗歌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优美诗歌,内容包括优美诗歌简短100篇,优美诗歌摘抄大全。优美的诗歌在考场的试卷里它只是一道普通的试题优美的诗歌在感情丰富的人的眼里它只是一本谱写情绪的乐谱优美的诗歌在诗人的眼里它是生命的全部优美的诗歌在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