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心理辅导总结第1篇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
职业生涯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趋势,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一、职业生涯规划及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
1.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兴趣爱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及路径进行规划。所以,在做职业生涯规划之前,要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另外,值得强调的是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到规划人的实际情况,也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及时代特征进行分析。总之,只有结合个人与社会两个层面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出比较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2.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以人的成长及发展为中心的辅导模式。团体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具有相同问题或在某些方面有共同成长意愿的组织。团体心理辅导强调的是主体的发展功能,所以,辅导者首先要相信被辅导者是有无限潜能的,而被辅导者要相信辅导者是可以帮助自己的。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团体心理辅导才可能实现良好的辅导效果。团体心理辅导的类型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把重点放在个体的心理辅导方面,注重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达到辅导团体中个体的目的;另一类团体心理辅导则把重点放在团体心理成员的交互作用上。
二、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中职生生源复杂,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自我约束力弱,缺乏进取心。所以,很多学生不会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的规划,即便教师做良好的引导,学生也不会按规划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及目标,达不到良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为此,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明确目标、制订规划非常必要。具体来说,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率。目前国内的学生课堂规模较大,一对一的辅导难以推行,很难保证顾及到每一个个体。团体辅导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效率。(2)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使中职生获得接纳的感受和体验。团体中同龄人的倾诉,可以使学生更开放,在没有顾忌的情况下,说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3)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中职生获得多途径的探索。团体成员来自于不同的专业、班级,不同的地方、家庭,学生在沟通了解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了解不同专业,或者不同人之间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在生涯辅导中起到促进与补充的作用。
三、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通过论文的研究可以看出,根据团体辅导的要求与特点,结合中职生生涯规划现状与其群体特征,综合运用心理活动、专业问题交流与探讨、相关测试与指导、音乐放松冥想、绘画投射***与作业交流反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团体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在做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时,要兼顾自我探索与职业规划两个主题,并根据实际问题和情况分为自我认知、环境分析、职业认识与生涯规划四个分主题。(2)要对方案内容流程做合理安排。依据团体活动的特点与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按照团体进展顺序与学生实际情况,对团体活动的每个环节进行设置。(3)整个方案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成长与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得到自身的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接纳自己,并且学会正确评估与利用环境资源,正确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
总之,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涯规划,可以使生涯规划教育做到全方位、深层次,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得到切实的帮助。所以,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将生涯规划团体辅导作为学生课外活动课题之一是非常必要的。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大雁.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J].中等职业教育,2008(18):20-21.
[2]王凤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6):26-28.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第2篇
关键词:重点关注学生 心理档案 建立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学生人数呈现上升趋势,因心理因素导致的恶性事件不绝于耳,这对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及学校的和谐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为此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心理档案一方面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全院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现状,从而为学院的科学管理提供心理学依据。另一方面有利于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异常,及时进行纠正或转介到各级心理保健医疗机构就治,有利于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患于未然。
基于此,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从2005年开始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探索,并于2010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为主的工作思路,很好地起到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重点关注学生的界定
重点关注学生群体一般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心理困惑问题突出。在此,特指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大学生。具体包括:性格孤僻或过于内向者;对学习、生活等长期不能适应而出现情绪困扰,长期与宿舍同学关系不和而影响学习及正常人际交往者;因患严重生理疾病、有生理缺陷、家境贫困、缺乏社会支持而深感自卑者;心理健康测评结果超常规标准;遭遇意外重大事件刺激与打击,使心理或行为出现异常者;受周围环境或人群突发事件影响,产生过分恐慌、担心和焦虑不安者;存在明显的攻击或暴力倾向,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谈论过自杀及自杀方法,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念头,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者;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
二、建立科学心理档案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关于心理档案的内容没有达成一致共识,结合以往的研究,我认为胡映君关于心理档案的定义比较科学。他认为:学生心理档案是指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心理状况的材料总和,是学生心理成长轨迹的反映。一份完整、准确、系统的心理档案至少应当包括静态信息、动态信息和预警信息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静态信息: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及主要社会关系信息、个人心理特点、心理测验信息。二是动态信息:学生的阶段性自评、同学或老师的阶段性评价、心理咨询记录(次数、主诉及症状、病因分析、疏导措施及效果)、心理健康阶段性测评等。三是预警信息:由上述信息形成的分析报告、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报告以及心理偏常态的个体预警。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于2005年购买了“心理测查系统”,通过网络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基本信息;二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两个测查工具的普查结果。如果按照胡映君所定义的心理档案的结构与内容,以及其遵循的原则去建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心理档案内容单一,不够全面。虽然,我们在新生入学后都要进行心理普查,以期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但内容只包括学生的个人信息和采用心理测验取得心理状况数据,无法收集到更多的有效信息,如:学生的职业兴趣和个性心理特征,自我评价,同学评价等,不能起到心理档案应有的作用。
第二,缺乏专业的心理档案工作人员。心理测验是心理档案建立的重要手段之一,心理档案中涉及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需要专业的心理测查量表进行。而心理测验的实施、解释需要具有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并经过专业心理测验训练的工作人员来完成。目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一万多名学生中只配有两名专职心理老师,专业人员的不足,也是造成心理档案内容不完善、不能进行动态更新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计算机网络普及率低,不利用经常性地开展大规模的心理普查,心理档案无法进行动态更新。目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在保证正常教学条件下,可供使用的计算机数量有限,不能每学期都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普查,造成心理档案无法保持动态更新。
第四,心理档案的管理不完善,不能充分发挥其应用的作用。目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大学生的心理档案由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管理,各系心理辅导站有查阅本系学生心理档案的权限,而其他教师无法通过心理档案管理系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而因材施教。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从2010年起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充分发挥院系两级(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系心理辅导站)的作用,在新生心理普查的基础上,调动广大辅导员及各班心理委员的积极性,开始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经过近四年的实践,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取得了不错成效。
三、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的步骤、内容和管理
1.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建立流程
第一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新生入学后组织开展心理普查。心理普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心理测验量表。测查量表使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两个测查工具,它们是目前高校用于测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点的最主要工具。测查结果保存在“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作为普通学生心理档案,同时也将此作为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的一部分。
第二步:新生心理普查结果反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按照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筛查标准,将筛查出的心理异常学生汇总制作成《学生心理普查访谈登记表》,并反馈给系级心理辅导站和辅导员。
第三步:开展访谈工作,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并上报备案。辅导员通过观察、访谈、学生自评并结合“重点关注学生分类及行为特征”将确系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或心理普查虽未检测出而辅导员或同学反映确有与重点关注学生特征一致的学生作为重点关注学生,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并对这些同学开展追踪访谈工作。之后,系级心理辅导站要将此汇总,并把系级领导,在系书记签署意见后报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第四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汇总、诊断、咨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各系心理辅导站报上来的重点关注学生进行汇总,逐一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再次约谈学生,进行心理诊断,开展心理咨询。必要时与辅导员、家长共同商谈***方案,或转介其它机构。之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处理结果反馈给系辅级心理辅导站负责人和辅导员。循环往复,为重点关注学生建立一套严密的防护体系,保证重点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
第五步: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的追踪与更新。辅导员在每学期末都要对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内容进行更新,并报系心理辅导站、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备案。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一旦建立,学院一直跟踪关注直到其毕业离校。在这期间,辅导员要重点关注此类学生,经常约谈,或通过班级心理委员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在每学期末要将该生心理状况及采取过的措施填入心理档案,并上报。之后,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再按第四步聚来处理。对于新近发现有心理异常的学生,单独建立特殊心理档案,并按以上步骤进行处理。
通过这样动态更新,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系级心理辅导站和辅导员就随时掌握了全院学生心理状况,特别是重点关注学生心理状况。
2.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的基本内容
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为纸质档案,包括封皮、重点关注学生心理状态表和重点关注学生追踪访谈记录表三部分。
封皮要求注明学生学号、姓名、班级、联系方式、建档人(辅导员)和建档时间。
重点关注学生心理状态表包括心理普查结果、心理行为表现、辅导员已采取的措施、是否与家长联系、院系意见、心理健康健康中心意见。
重点关注学生追踪访谈记录表包括该生目前心理行为状态,本次追踪访谈内容、措施和效果,访谈时间、地点,辅导员签名。针对重点关注学生要求辅导员每学期至少访谈两次并做记录。
3.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
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由辅导员填写,一式三份(辅导员留一份、系心理辅导站一份、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一份),并报系级心理辅导站。系级心理辅导站收集好本系全部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后,报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对于毕业后的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要求系级心理辅导站从辅导员手中收回、装订、封存,原则上至少保留30年。
参考文献
[1]贾魁.浅析重点关注学生群体的教育与管理[J].兰州***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4)
[2]胡映君.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与利用应遵循的原则[J].兰台世界,2009(5)
[3]王卫红.学生心理档案建设争议[J].当代教育科学,2008(8)
[4]王耕.应加强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J].浙江档案,2008(10)
[5]孔燕,江立成,兰文敏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18-25
[6]李海霞.浅析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09(9)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第3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工作档案 思想***治教育
[中***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26-03
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建设好自己的工作档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必要性
(一)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地位
1.辅导员工作档案是院系工作档案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档案管理走向制度化的今天,各项工作都应该做到有档可入,有案可查。就高等学校来说,二级系院的院务工作档案包含有许多方面,有教学工作档案、***建工作档案、学生工作档案,等等。辅导员工作包罗万象,其工作档案的涵盖面也就很广,涉及大学生学习、生活、***(团)建、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是二级系院整体工作档案的必要组成部分。
2.辅导员工作档案是学校思想***治教育工作档案的延伸和有益补充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主要力量,辅导员工作是学校思想***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辅导员工作中所形成的档案,能直接反映学校思想***治教育的工作思路、整体构思及发展路径,是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的一个佐证,也是学校思想***治教育档案建设的一部分。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有利于学校思想***治教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二)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重要意义
1.辅导员工作档案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了班级每名同学的家庭背景、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志向、性格特点、能力及成长过程等,因此它有利于辅导员利用这些资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学业和职业生涯辅导、规划;辅导员工作档案还记录了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参加活动、与人交往等的实际状况,这些具有实效凭证作用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辅导员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联系,真正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起来。针对大学生各种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治教育工作,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研究的宝贵财富。
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辅导员开展班级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一份完善的辅导员工作档案不仅有辅导员与特殊学生的谈心教育记录、与学生家长联系的记录、对典型学生的思想情况及跟踪调查的记录等,更反映了每个辅导员开展具体工作所使用的方法和措施。因此,辅导员工作档案为学工人员进行大学生思想***治教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素材。
3.辅导员工作档案是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为真实全面考查辅导员工作绩效,应把专家评估、同行评估、学生评估和辅导员个人评估综合起来进行考虑。无论是哪种评估方式,具体操作的时候都可以与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相联系、相比对。实际上,查阅辅导员工作档案已经成为不少高校对辅导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查的重要依据。因为辅导员工作档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辅导员工作的真实性,反映了辅导员对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记录了辅导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成绩、经验及各种活动,是辅导员工作业绩和业务水平的反映。
4.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有利于促使辅导员自身不断进步。
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了辅导员工作的得失成败,有心的辅导员会充分利用这些档案资料,对自己和学校的思想***治教育工作进行反思、研究、总结,从而有助于辅导员正确认识自我,并逐渐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促使辅导员队伍的不断进步和成长。
可见,档案工作作为高校辅导员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有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每一个从事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都应该努力建好自己的工作档案。
二、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
当前,不少高校因为人力、物力、财力等多种原因的限制,辅导员实际上集多种职责于一身,如思想***治教育、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日常生活管理、团***建任务、课外素质活动拓展、安全维稳等等。
(一)在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上应包含的内容
1.班级基本情况。这方面的内容很多,一般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生住宿分布情况,班级干部名单、分工、联系方式及变动情况,困难学生、受资助学生情况,历年学生评奖评优、获奖及受处分情况,学生推优材料、***员发展与教育管理,学生综合测评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班级制度建设情况等。
2.工作计划与总结。包括各学期班级工作计划、总结和各学期辅导员工作计划、总结。
3.学生思想教育。这方面的材料应包括与特殊学生谈心教育记录,与家长联系记录,学生思想教育典型案例(典型学生的思想情况)记录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典型案例记录分析等。
4.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档案应包含有所带班级的专业培养方案,各学期课表、授课教师及联系方式,各学期学生成绩统计、分析材料,学生请假申请、安全责任书,学生上课、早操、活动、会议考勤记录等。
5.班级活动与素质拓展。班级活动与素质拓展应记录学生活动计划、过程(***片、视频等)、总结等,还包含有学生科技活动、论文资料的统计。
6.主题班会和班会。包括主题班会计划、过程(***片、视频)、总结以及班会记录或班级日志等。
7.辅导员本人资料。这方面的资料既包含有关学生思想***治教育的文件、法规、学生手册及其他有利于提高辅导员个人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学习培训材料,又包括辅导员公开发表的论文、调研报告以及辅导员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课表、大纲、教案等。
(二)上述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具有的特点
1.灵活性。辅导员工作档案内容体系,并非一成不变。实际上,由于各高校辅导员实际承担的工作任务各不相同,其工作档案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和变化。
2.系统性。辅导员工作档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从学校、系院到班级,从学生、授课教师到辅导员本人,从思想***治、班风学风到素质拓展等诸多方面。
3.立体性。在辅导员工作档案中,既有工作叙事,又有工作分析、反思和总结;既有典型案例的介绍,又包含了有针对性的工作方式方法的展现;既有学生评奖评优等各种结果的揭示,又蕴藏着大量的平时实际表现的动态记录……可以说,一份工作档案,实际上把辅导员工作情况立体性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4.细节化。辅导员工作档案非常注重细节性。比如说,学生基本信息档案除了要记录学生姓名、学号、性别、出生年月外,还要标明家庭成员情况、父亲或母亲姓名、父亲或母亲的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家庭详细住址、家庭电话等(如果需要的话,主要亲戚及其联系方式也应想办法了解到);困难学生档案要对家庭人数、家庭经济来源、家庭月(或年)收入以及困难情况的摘要说明等有清晰的记载,受到资助的学生材料更要记清困难等级、资助时间、资助类型、资助金额等。
三、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的原则和要求
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衡量辅导员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实际操作上,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客观、全面、正确地反映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各方面情况是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首要原则。这一原则表明了档案建设的关键在平时,要注重平时的点滴记录和收集。
(二)动态性原则
辅导员工作档案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完成的过程性,也就是说,它的完成不是短时间内实现的,而是贯穿于从学生进校到学生毕业离校始终。该原则同时要求辅导员发生更换时,原辅导员要将有关档案移交给下一任辅导员,保持档案的连续性。
(三)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强、体系完整是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又一重要特点。该原则要求辅导员在建设工作档案时要考虑全面,力求完整,既有宏观布局,又有微观揭示;既要务实,又要务虚;既把学生的生活、学习作为工作的主要抓手,又要考虑到与学生相关联的方方面面。
(四)创新性原则
一般说来,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内容方面差异不是太大,但在档案的形式、管理等方面完全可以根据本系(院)、本人工作实际而有所创新和变化。比如说在档案的管理模式上,既可以按内容分类建立档案,也可以按专业、班级等形式管理档案;档案保存形式通常是纸质版,同时提倡既有纸质存档又有电子版备份;当然,在数字化、电子化高度普及的今天,开发使用专门的辅导员管理软件进行辅导员工作档案管理更受欢迎。
(五)公开与保密相结合原则
辅导员工作档案里记载了大量的信息,信息具有秘密和公开的双重特质。一方面要注意档案资料的保密性。辅导员工作档案必然记录一些与学生有关的个人信息,从保护学生出发,除工作检查和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外,不要向其他人公开有关信息。学生毕业后,有关资料要由系(院)统一保存。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起到教育、引导、警示和设置议题的作用,有些信息又是需要及时公开公布的,如班级制度、计划总结、考勤记录、奖励表彰等。
[ 参 考 文 献 ]
[1] 葛红丽.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档案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1,(10):472.
[2] 刘川生.大学生日常思想***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尹忠恺.论高校学生工作档案的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38-39.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第4篇
基于此,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从2005年开始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探索,并于2010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为主的工作思路,很好地起到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重点关注学生的界定
重点关注学生群体一般是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心理困惑问题突出。在此,特指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大学生。具体包括:性格孤僻或过于内向者;对学习、生活等长期不能适应而出现情绪困扰,长期与宿舍同学关系不和而影响学习及正常人际交往者;因患严重生理疾病、有生理缺陷、家境贫困、缺乏社会支持而深感自卑者;心理健康测评结果超常规标准;遭遇意外重大事件刺激与打击,使心理或行为出现异常者;受周围环境或人群突发事件影响,产生过分恐慌、担心和焦虑不安者;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谈论过自杀及自杀方法,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念头,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者;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
二、建立科学心理档案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高校关于心理档案的内容没有达成一致共识,结合以往的研究,我认为胡映君关于心理档案的定义比较科学。他认为:学生心理档案是指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心理状况的材料总和,是学生心理成长轨迹的反映。一份完整、准确、系统的心理档案至少应当包括静态信息、动态信息和预警信息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静态信息:学生的基本信息、家庭及主要社会关系信息、个人心理特点、心理测验信息。二是动态信息:学生的阶段性自评、同学或老师的阶段性评价、心理咨询记录(次数、主诉及症状、病因分析、疏导措施及效果)、心理健康阶段性测评等。三是预警信息:由上述信息形成的分析报告、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报告以及心理偏常态的个体预警。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于2005年购买了“心理测查系统”,通过网络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基本信息;二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两个测查工具的普查结果。如果按照胡映君所定义的心理档案的结构与内容,以及其遵循的原则去建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心理档案内容单一,不够全面。虽然,我们在新生入学后都要进行心理普查,以期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但内容只包括学生的个人信息和采用心理测验取得心理状况数据,无法收集到更多的有效信息,如:学生的职业兴趣和个性心理特征,自我评价,同学评价等,不能起到心理档案应有的作用。
第二,缺乏专业的心理档案工作人员。心理测验是心理档案建立的重要手段之一,心理档案中涉及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需要专业的心理测查量表进行。而心理测验的实施、解释需要具有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并经过专业心理测验训练的工作人员来完成。目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一万多名学生中只配有两名专职心理老师,专业人员的不足,也是造成心理档案内容不完善、不能进行动态更新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计算机网络普及率低,不利用经常性地开展大规模的心理普查,心理档案无法进行动态更新。目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在保证正常教学条件下,可供使用的计算机数量有限,不能每学期都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普查,造成心理档案无法保持动态更新。
第四,心理档案的管理不完善,不能充分发挥其应用的作用。目前,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大学生的心理档案由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管理,各系心理辅导站有查阅本系学生心理档案的权限,而其他教师无法通过心理档案管理系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而因材施教。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从2010年起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充分发挥院系两级(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系心理辅导站)的作用,在新生心理普查的基础上,调动广大辅导员及各班心理委员的积极性,开始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经过近四年的实践,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取得了不错成效。
三、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的步骤、内容和管理
1.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建立流程
第一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新生入学后组织开展心理普查。心理普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心理测验量表。测查量表使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两个测查工具,它们是目前高校用于测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点的最主要工具。测查结果保存在“学生心理档案管理系统”,作为普通学生心理档案,同时也将此作为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的一部分。
第二步:新生心理普查结果反馈。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按照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筛查标准,将筛查出的心理异常学生汇总制作成《学生心理普查访谈登记表》,并反馈给系级心理辅导站和辅导员。
第三步:开展访谈工作,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并上报备案。辅导员通过观察、访谈、学生自评并结合“重点关注学生分类及行为特征”将确系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或心理普查虽未检测出而辅导员或同学反映确有与重点关注学生特征一致的学生作为重点关注学生,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并对这些同学开展追踪访谈工作。之后,系级心理辅导站要将此汇总,并把系级领导,在系书记签署意见后报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第四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汇总、诊断、咨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各系心理辅导站报上来的重点关注学生进行汇总,逐一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再次约谈学生,进行心理诊断,开展心理咨询。必要时与辅导员、家长共同商谈***方案,或转介其它机构。之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处理结果反馈给系辅级心理辅导站负责人和辅导员。循环往复,为重点关注学生建立一套严密的防护体系,保证重点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
第五步: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的追踪与更新。辅导员在每学期末都要对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内容进行更新,并报系心理辅导站、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备案。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一旦建立,学院一直跟踪关注直到其毕业离校。在这期间,辅导员要重点关注此类学生,经常约谈,或通过班级心理委员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在每学期末要将该生心理状况及采取过的措施填入心理档案,并上报。之后,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再按第四步聚来处理。对于新近发现有心理异常的学生,单独建立特殊心理档案,并按以上步骤进行处理。
通过这样动态更新,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系级心理辅导站和辅导员就随时掌握了全院学生心理状况,特别是重点关注学生心理状况。
2.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的基本内容
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为纸质档案,包括封皮、重点关注学生心理状态表和重点关注学生追踪访谈记录表三部分。
封皮要求注明学生学号、姓名、班级、联系方式、建档人(辅导员)和建档时间。
重点关注学生心理状态表包括心理普查结果、心理行为表现、辅导员已采取的措施、是否与家长联系、院系意见、心理健康健康中心意见。
重点关注学生追踪访谈记录表包括该生目前心理行为状态,本次追踪访谈内容、措施和效果,访谈时间、地点,辅导员签名。针对重点关注学生要求辅导员每学期至少访谈两次并做记录。
3.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第5篇
时间管理是人们在使用、安排、调控和管理时间等方面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表现,时间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时间利用率。黄希庭将时间管理倾向划分为三个维度: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感,体现在时间方面就是个人的价值观、效能感和监控能力。目前对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以及模型研究、时间管理倾向和其他心理活动以及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其中,对于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显示:采用各个不同的干预方法取得的干预效果是不一样的。本研究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时间管理倾向水平低的原因、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以及时间管理倾向对高职生的作用,提出了综合的干预技术,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团体辅导方案,通过严格的干预过程,结合数据结果,来分析团体辅导方案的效果。具体辅导方案如表1所示:
表1团体辅导方案
主题 主要内容
一、初次相逢 1.播放音乐,游戏“自我命名”,“大风吹”,“信任之旅”
2.制定契约,确定目标,团体成员宣誓,签名
二、时间的价值 1.播放音乐,自我印象和他人印象对比活动
2.主体活动:说说时间有多么重要,“价值拍卖”游戏
3.写出自己把时间浪费在哪里了
三、如何掌控时间 1.播放音乐和游戏“猜五官”
2.主题活动:“时间存折”游戏
3.角色扮演游戏:时间是个小偷
四、时间掌控方法 1.播放音乐、热身游戏“青蛙跳水”
2.***ART原则的讲解,使用方法
五、监控你的时间 1.播放音乐和热身游戏“谁是卧底”
2.分享***ART方法的效果
3.学习ABC法则
六、注意力训练 1.播放音乐和游戏“找不同”
2主题活动:如何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集中
3.专注力训练律动操
七、建立合理情绪,提高自信心 1播放音乐和游戏“排队”
2.主题讨论:你最棒
3.ABC情绪疗法的讲解
八、相互祝福,告别团体 1.开场音乐和游戏“鸡同鸭讲”
2.回顾所学知识
3.互相赞美和祝福
二、研究设计
1、被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安思源学院学生500名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调查结果,招募20名时间管理倾向水平较低的学生作为团体辅导的对象。
2、研究工具
采用黄希庭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对学生进行时间管理倾向水平的调查,该量表总共44个项目,包括三个维度,即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感,其中时间价值感包括10个项目,时间效能感包括24个项目,时间监控感包括10个项目,计分方法采用五点记分,“完全不符合”记1分,“大部分不符合”记2分,“部分符合,部分不符合”记3分,“大部分符合”记4分,“完全符合”记5分,其中反向计分的是9,17,27,30,41。
3、实验设计
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将20名时间管理倾向水平低的学生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8次团体辅导的干预,一组不做任何干预,对团体辅导干预之后两组的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得分进行对照比较。
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ATMD测量结果
表2实验组与对照组ATMD得分前后测差异比较
注:?~P0.01
表2的结果显示,在团体辅导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时间价值感维度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t=-0.45,P>0.01),在时间效能感维度上无显著差异(t=0.56,P>0.01),在时间监控感维度上无显著差异(t=-0.08,P>0.01),在ATMD总分得分上无显著差异(t=0.145,P>0.01),即两组被试在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上是同质的。团体辅导之后,实验组在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以及时间监控感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有提高(t=-3.234,P0.01;t=-3.023,P>0.01),实验组在ATMD总分得分上有显著提高(t=-3.023,P>0.01),而对照组在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时间监控感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t=-1.673,P>0.05;t=-0.478,P>0.05;t=-0.2,P>0.05),对照组在ATMD总分得分上无显著提高(t=0.274,P>0.05),团体辅导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被试在ATMD总分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t=-3.765,P>0.01)。
2、研究结论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可得出研究结论:
(1)本研究中的团体辅导方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时间价值感。
(2)本研究中的团体辅导方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时间效能感。
(3)本研究中的团体辅导方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时间监控感。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 情绪调节 团体辅导
随着大学生恋爱现象的低龄化和普遍性,恋爱问题已成为许多大学生困扰之一,有的大学生因为恋爱问题而陷入痛苦之中,因而荒废学业,个别学生甚至采取极端方式结束生命。本研究整合恋爱关系的相关理论,结合大学生恋爱心理特点设计团体辅导方案,以期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两性关系,提高其异往能力,提高恋爱信心以及处理恋爱问题的能力。
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恋爱心理学理论、罗杰斯人际关系理论和坎布贝尔爱情发展阶段理论设计,从认知、发生、发展到结束的心理发展过程,设计出两性关系团体辅导方案,依次包括“知己知彼”、“爱的艺术”、“相处之道”、和“爱的成长”组成的大学生两性关系团体辅导方案。
一、恋爱关系团体辅导方案设计
(一)方案实施的设计
1.对象:通过招募和面谈,31人参加系统的培训,其中男生16人,女生15人,城镇学生16人,农村学生15人,独生子女18人,非独生子女13人,曾经谈过恋爱19人,未恋爱过12人。
2.方法:本次辅导进行4个单元(每周1单元)的团体辅导,每次辅导按照“热身―活动―反思―分享―总结”的程序进行,15-20小时。为评估辅导的效果,本辅导设计还包括对参与者的前后测。
3.工具
(1)自编团体辅导手册。昆明理工大学心理健康中心的教师与云南师范大学心理系部分研究生组成研究小组,设计了以调节两性关系为主的系列团体辅导方案,共4次方案。建立了“玫瑰之旅――爱的正能量”工作坊。
(2)自编团体辅导活动评估表。由研究小组讨论共同设计和编制了对团体辅导活动的效果评估表,包括客观评分部分和主观评价部分。问题主要涉及对该次团体辅导的满意程度,自己的参与程度,在辅导中的收获,关注点,自己的发展等方面。评估在每次团体辅导后进行。
(3)亲密关系体验调查问卷(ECR);Fraley等编制了包含焦虑(担心自己被拒绝和被抛弃-自我模型)和回避(不喜欢与他人亲密,不喜欢依赖他人-他人模型)两个分量表的ECR-R。问卷采用7级评分,取项目的平均分。
(4)程序:量表采用统一的指导语,采取记名前后两次团体测试,每次完成时间大约30分种。所得数据由SPSS18.0进行处理。
二、恋爱关系团体辅导效果
1、被试前测总体情况
在进行团体辅导之前对所有被试进行了前测,使用《亲密关系体验量表EQR》对被试的情绪状态进行测量,下表是被试在EQR量表各因子上的得分情况。
从上表可以看到,被试的前后测得分,不仅在总分上达到了显著的差异水平,在各分量表上也得到了较为显著的差异性水平。这说明被试在参与团体辅导之前和之后两性关系的认识有了较大的变化,在两性关系的消极方面如惧怕维度和冷淡维度上被试的分数都有所降低,可以初步推测本研究的团体辅导对被试的情绪调节是有效的。
三、讨论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中可以得到较为直观的结果,被试在参与团体辅导之前的两性关系认识是各有不同的,并且生源地不同,性别不同都存在着不同因子的差异。而被试在团体辅导结束后,两性关系的认识与参与之前明显有所改善,差异也都达到了比较显著的水平。本研究结果证明以两性关系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对调节大学生的亲密关系是有效的。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来调节大学生对两性关系的认识,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个案心理辅导总结第7篇
关键词:团体;团体心理辅导;效果
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越来越普遍地被运用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去。这同时带来一些关于辅导效果的问题:团体心理辅导究竟能不能取得一些实际的效果?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过程两方面,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做一些探讨。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概念及其范围界定
团体,是一群人在同一目标的指引和同一规范的约束下,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和协同活动的一个组合。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领导者的带领下,团体成员围绕某一个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相互启发、诱导,形成团体的共识与目标,进而改变成员的观念、态度和
行为。
二、如何检验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
检验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应当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去考量。方法如下:
观察,可以是对当次团体心理辅导的总体效果进行观察,也可以是对一个专题辅导过程和结果进行观察,还可以是对一个时间段后的学生的某一方面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
测量,是通过量表进行测量,针对的只能是学生的某一具体态度在一个时间段后的转变情况,也就是选定某一专题的心理辅导,用辅导前的态度,与辅导一段时间后的态度进行对比,将对比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三、从实践环节上追求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
1.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
团体心理辅导的内容只对学生产生导向性的影响,确定内容之后,才能对这一辅导内容考察效果。正因为辅导内容是效果的依托,才将其列出说明。在班级进行的团体心理辅导内容来自心理教育教程,也可以选择学生展现出的整体性的、倾向性的问题。
2.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
目标,是对团体心理辅导过程和效果的预期,是团体活动的导向。目标既是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服务,又是检验团体心理辅导效果的依据。
3.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案设计
教师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所做的一切行为,都应当与达成目标有关,否则就是在浪费有限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达到目标就是追求效果。那么所有的方案设计都要围绕目标进行,也是追求效果的必然要求。
判断方案是否围绕目标进行,首先要判断方案能够对内容起什么作用,如果看不到作用,就应当予以否定。
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方案从呈现的形式上讲,不外乎四种:讲述、问答、讨论、体验。
相对于什么内容,在什么时机采用哪种形式,需要从可能产生的效果出发考虑,全程考虑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以方案最适合团体心理辅导目标的要求为准。
4.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和修正
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是前述设计的实际呈现,但不是设计的简单再现。这个阶段对“领导者”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领导者”负有维持和指引团体心理辅导按预定方向进行的责任。并且,在实施的同时还伴随着对辅导发展偏差的修正,实施与修正始终贯穿于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专题的导入、活动的展开、讨论与反馈、总结与结束。要想将这个过程完成好,还需要一些技术,如何完成也必然涉及技术,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这些技术。技术有很多,而且技术还是发展的,不可能面面俱到,这里选取几个常见的、主要的技术作一个说明。
分组技术
分组作用是在团体心理辅导中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或者团体活动。
反应技术
反应技术是团体“领导者”的基本功,包括倾听、复述、反映、
澄清。
互动技术
建立关系是互动技术的基础,互动就是团体成员间的交流,利用互动可以在团体中形成良好的气氛,形成尊重、接纳、信任、关怀的人际关系。互动技术包括解说、联结、促动、沟通。
行动技术
行动技术指的是“领导者”在维持团体心理辅导时所作的行为技巧。行动技术包括提问、调停、聚焦、示范。
参考文献:
[1]陶泻.中学生心理素质训练[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吴增强,蒋薇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德里斯科尔.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M].王小明,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