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国计划第1篇
为贯彻落实中航工业“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战略目标,培养一批拥有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中航工业自2009年开始每年选派优秀财务管理骨干人员赴美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来派出人员范围逐渐拓展至财务、审计、计划和供应链管理业务骨干,合作院校拓展至欧洲。截至目前,中航工业共派出学员107名,其中79名学员回国、28名学员将于今年8月份毕业回国,另有28名学员将于近期出国学习,提前实现了财会队伍“十、百、千、万”人才工程中提出的培养百名以上获得境外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人才的目标。
会上14名优秀学员代表畅谈在国外学习生活以及回国后工作体会和收获,他们表示在国外学习的经历极大地提高了综合素养、提升了自信心、开阔了眼界;在工作中充分运用学习到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知识,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特别是在参与国际化业务过程中能够与合作方顺畅交流,合理表达利益诉求,创造了较大的经济价值。同时,他们也对该项目提出了较好的工作建议。
听了各位学员代表的发言,顾惠忠副总经理首先对他们回国后工作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同时,他强调此项目的实施,是中航工业国际化开拓方面的重要举措,为集团公司战略的贯彻实施储备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今后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最后,他对学员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学员们继续加强学习,真正成为具有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二是希望学员们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不断推进各项管理工作创新;三是希望学员们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戒骄戒躁、脚踏实地为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我会高兴国秘书长在讲话中指出,中航工业是我会的副会长单位,顾惠忠副会长一直以来非常关注和支持总会计师事业发展和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建设。在过去的7年里,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坚持服务副会长单位,服务会员需求,协助中航工业选送优秀财务管理人员赴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攻读MBA学位,助力中航工业提前完成其“十百千万”人才工程中的培养百名以上获得境外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人才的目标。这是协会培训工作和外事工作中可圈可点的工作成绩。高秘书长指出,中航工业的财务人员置身于中国航空工业国际化发展的时代浪潮中,肩负着航空报国,打造一流航空制造业的历史使命,要学以致用,服务我国航空事业、服务所在业务板块、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随着此项目的持续推进,相信这些优秀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一定会在中航工业的战略实施与管理提升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将一如既往地做好该项目的服务工作。
中航工业留学项目总体情况回顾
为贯彻落实中航工业“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战略目标,培养一批拥有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在中航工业顾惠忠副总经理、总会计师的策划与关怀下,从2009年开始中航工业选派优秀财务管理骨干人员赴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近七年来,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大力支持下,中航工业计划财务部与相关业务部门协同努力,按照中航工业财务管理“十、百、千、万”人才工程建设计划,持续推进优秀人才赴境外攻读MBA学位项目的实施。截止目前,全集团共派出107名学员,其中79名学员归国,28名学员即将今年于8月份毕业回国,另有28名学员将于近期出国,提前实现了培养100名以上MBA人才的目标。
归国计划第2篇
一、总后勤部是国家在***队管理非编职工的统一管理部门,全***劳动工资计划的业务工作,由总后勤部工厂管理部办理。
二、全***工厂、建筑总(大)队、农(牧)马场,事业单位(科研、文化教育、卫生等机构的职工以及队列单位中印刷、取暖、营房维修、农副业生产等非编职工)的职工均应纳入国家劳动工资计划。
三、根据“统一计划,分别管理”的原则,全***非编职工的劳动工资计划的管理工作,划归四十七个归口部门分别管理。四十七个归口部门是:总参三部、***训部、出版局、测绘局、机要局、管理局、总***管理局、总后营房部、***马部、工厂管理部第一生产管理局、第二生产管理局(汉口)、第三管理局(西安)、司令部管理局、白城办事处(吉林)、大同办事处(山西)、重庆办事处(四川)、西安办事处(陕西)、青藏办事处(青海西宁)、国防科委后勤部,海***,空***,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铁道兵,***队,沈阳***区,北京***区,济南***区,南京***区,福州***区,广州***区,昆明***区,武汉***区,成都***区,兰州***区,西藏***区,******区(乌鲁木齐),内蒙***区(呼和浩特),南京***事学院,汉口高级步校,第二***医大学(上海),后勤学校(汉口),南京***械学校,镇江汽车学校。
四、***队非编职工的年度劳动工资计划,由总后勤部统一汇总报劳动部并抄报国家计委和国防工业办公室。根据国家批准的计划,总后勤部分别下达***队各归口部门,同时抄报劳动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五、基层单位的年度劳动工资计划,由***队归口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根据总后勤部下达的年度计划指标,分配下达基层单位的年度计划指标,并按下达单位详细列表报总后勤部备案;同时把职工人数与工资总额抄送基层单位所在省、市、自治区计委、劳动厅(局)和人民银行(职工人数不抄送银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由***队财务部门监督,工资总额也不抄送银行)。
六、***队归口部门批复基层单位的年度劳动工资计划,可分季列出一次下达,劳动部门和人民银行,根据***队归口部门下达的计划监督执行。
七、***队归口部门在总后勤部下达的年度计划指标范围内,可在所属基层单位之间,调整指标的余缺。但需将调整情况,按上述第五条规定办理。
八、***队归口部门之间,各归口部门与地方之间,如成建制的交接单位时,交接双方必须办理职工人数与工资总额指标的划拨手续,同时抄报总后勤部和当地劳动部门、人民银行。
九、基层单位增加职工,必须在***队归口部门批准的计划内直接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解决,切实遵守国家***策法令,不得无计划用人和私自从社会上招收职工。营区内使用临时工,为了安全保密,可以使用***队营区内的家属,但必须是在批准的计划内并经当地劳动部门同意后,方可使用。
十、基层单位由于撤销、合并等原因使工人有多余时,***队归口部门内部可进行调剂;内部调剂不了或因***治条件或其他原因,不宜留在***队工作的职工,归口部门应当报告当地劳动部门积极协助安置处理。处理后所缺员额,当地劳动部门可给予补足。
十一、各归口部门由***内调出或由***队调入工人,一次在一百人以上者,由总后勤部批准并报劳动部备案,抄有关省、市、自治区劳动厅(局);一百人以下的由***队归口部门直接与调出、调入省、市、自治区劳动部门联系办理调动手续。
调入北京、上海市的工人,按***(65)国经字98号“关于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和工人调动问题的若干规定”办理。
为保证劳动工资计划的正确执行,如调动工人对计划有影响时,调入、调出双方应办理职工人数与工资总额的划拨手续并抄告有关部门。
归国计划第3篇
一、总后勤部是国家在***队管理非编职工的统一管理部门,全***劳动工资计划的业务工作,由总后勤部工厂管理部办理。
二、全***工厂、建筑总(大)队、农(牧)马场,事业单位(科研、文化教育、卫生等机构的职工以及队列单位中印刷、取暖、营房维修、农副业生产等非编职工)的职工均应纳入国家劳动工资计划。
三、根据“统一计划,分别管理”的原则,全***非编职工的劳动工资计划的管理工作,划归四十七个归口部门分别管理。四十七个归口部门是:总参三部、***训部、出版局、测绘局、机要局、管理局、总***管理局、总后营房部、***马部、工厂管理部第一生产管理局、第二生产管理局(汉口)、第三管理局(西安)、司令部管理局、白城办事处(吉林)、大同办事处(山西)、重庆办事处(四川)、西安办事处(陕西)、青藏办事处(青海西宁)、国防科委后勤部,海***,空***,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铁道兵,***队,,,,,福州***区,,昆明***区,武汉***区,,,***区,******区(乌鲁木齐),内蒙***区(呼和浩特),南京***事学院,汉口高级步校,第二***医大学(上海),后勤学校(汉口),南京***械学校,镇江汽车学校。
四、***队非编职工的年度劳动工资计划,由总后勤部统一汇总报劳动部并抄报国家计委和国防工业办公室。根据国家批准的计划,总后勤部分别下达***队各归口部门,同时抄报劳动部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
五、基层单位的年度劳动工资计划,由***队归口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根据总后勤部下达的年度计划指标,分配下达基层单位的年度计划指标,并按下达单位详细列表报总后勤部备案;同时把职工人数与工资总额抄送基层单位所在省、市、自治区计委、劳动厅(局)和人民银行(职工人数不抄送银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由***队财务部门监督,工资总额也不抄送银行)。
六、***队归口部门批复基层单位的年度劳动工资计划,可分季列出一次下达,劳动部门和人民银行,根据***队归口部门下达的计划监督执行。
七、***队归口部门在总后勤部下达的年度计划指标范围内,可在所属基层单位之间,调整指标的余缺。但需将调整情况,按上述第五条规定办理。
八、***队归口部门之间,各归口部门与地方之间,如成建制的交接单位时,交接双方必须办理职工人数与工资总额指标的划拨手续,同时抄报总后勤部和当地劳动部门、人民银行。
九、基层单位增加职工,必须在***队归口部门批准的计划内直接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解决,切实遵守国家***策法令,不得无计划用人和私自从社会上招收职工。营区内使用临时工,为了安全保密,可以使用***队营区内的家属,但必须是在批准的计划内并经当地劳动部门同意后,方可使用。
十、基层单位由于撤销、合并等原因使工人有多余时,***队归口部门内部可进行调剂;内部调剂不了或因***治条件或其他原因,不宜留在***队工作的职工,归口部门应当报告当地劳动部门积极协助安置处理。处理后所缺员额,当地劳动部门可给予补足。
十一、各归口部门由***内调出或由***队调入工人,一次在一百人以上者,由总后勤部批准并报劳动部备案,抄有关省、市、自治区劳动厅(局);一百人以下的由***队归口部门直接与调出、调入省、市、自治区劳动部门联系办理调动手续。
调入北京、上海市的工人,按***(65)国经字 98号“关于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和工人调动问题的若干规定”办理。
为保证劳动工资计划的正确执行,如调动工人对计划有影响时,调入、调出双方应办理职工人数与工资总额的划拨手续并抄告有关部门。
归国计划第4篇
论文摘要:体育与娱乐业同属一个产业门类。中国当前以行业主管部门归属来划分体育与娱乐业的做法不尽合理。美国以产品类别、角色分工与运动项目逐层展开界定的办法以及澳大利亚直接以角色分工划分大体育产业组织主体的做法值得借鉴。
中国国家统计局于2003年了有关三次产业划分的最新规定,经过重新调整,体育业与文化、娱乐业并列组成国民经济第三产业下的一个门类。调整后的新标准与联合国产业划分标准ISIC分类中“体育、娱乐类”产业划分标准基本吻合,说明体育业与娱乐文化有相近之处。从产业角度看,体育具有娱乐色彩,所以体育业与娱乐业被归为同一大类,体育与娱乐休闲之间的交错、渗透、融合体现了产业发展的本质和趋势。对于体育业的娱乐色彩,联合国的标准已给出方向上的指导,国家之间则由于发展状况及认知上的差异,形成了各自关于体育与娱乐业的具体划分。各国***府***统计机构所公布的统计指引,能够较为清晰直观地显示划分上的异同。本文选择中国、北美、澳洲统计局的对于体育与娱乐业的统计指引作为比较分析的对象。这里所比较的体育与娱乐业,主要是指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和以体育运动为主要内容的体育娱乐活动。
1中国《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对体育与娱乐业的划分
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显示,代码为91的体育业由体育组织(911)、体育场馆(912)和其他体育(913)3个类别构成。体育组织主要包括体育竞赛产品和公益性大众健身产品的组织管理部门(如运动项目协会)与体育竞赛产品的直接生产部门(各运动俱乐部、运动队);体育场馆是上述两大产品生产资料的供应部门(训练、竞赛及大众健身用场地与设施的提供者);其他体育则主要包括了两类产品的中介销售推广部门等。此划分实际是对***府统计机构定义的体育产业产品类别及生产过程的反映,即体育业提供体育竞赛类产品和公益性大众健身产品,体育产业所涵盖的部门范围涉及这两类产品供应的主要流程,从生产资料的提供部门、产品的直接生产加工部门、组织加工部门到推广销售部门。除围绕体育产品展开的供应链之外,还有一小部分其他体育活动也被归入体育业范畴,如“社区、街心公园、公园等运动场所(体育器械)的管理”,此类活动实为针对公益性大众健身设施的管理,由体育部门负责拨款建设和维护。处于类似情况的还有同时开展大众健身活动的协会与群众性体育组织,虽提供大众健身产品,却统一归入体育业中。据此,就***统计机构界定的产业划分而言,体育业在很大程度上即是体育主管部门下辖组织和开展活动的代名词。
另一方面,以各类体育运动项目为主体内容来设计提供的休闲活动,隶属于与体育业并列的娱乐业(92),名为“休闲健身娱乐活动”(923)。其中特别注明了单一类型的体育场馆与体育业而非娱乐业的隶属关系。若按此原则实施统计,会出现数据收集上的遗漏,无法反映真实状况。如现阶段许多单一类型的国有体育场馆除作为体育训练与比赛用地之外,也利用自身条件优势向社会公众提供经营性的休闲娱乐服务。这类同时提供公益性休闲健身娱乐服务的组织,不应被漏计或错计,尽管其产品同样属于休闲健身娱乐类,但却因为部门归属问题而有所区别。由此可见,我国产业划分对“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的界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定位于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性体育娱乐场馆设施所提供的服务产品。
因此,我国所采用的界定体育业的原则,是以行业主管部门归属为依据,即该行业所涵盖的组织和活动基本上均接受体育行***职能部门的指导和管理,现阶段仍以计划性管理为主。而依托体育活动开展的娱乐业部分则更多由自主经营的企业构成,与体育行***部门不存在上下级关系。由此带来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产业划分应以何为准则?
2美国国家统计局NAICS对体育与娱乐业的划分
NAICS即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为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所使用。与我国产业规定将体育业列为“文化、体育和娱乐”(71)下的第1层次不同,NAICS将体育定位在“艺术、娱乐和休闲”下的第2层次,名称更为具体明确。代码为7112的“体育竞赛表演业(Spectator Sports)”被单独列出,其上一层次为“艺术表演、体育竞赛表演及相关产业”(711)。与“体育竞赛表演业”(7112)并列的部门是“艺术表演提供商”(7111)“艺术及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的支持促进”(7113)与“艺人、运动员与其他公众人物的经纪/管理”(7114),由这一划分方式可知,NAICS体系中的“体育竞赛表演业”所指仅为体育竞赛产品的直接生产部门,体育竞赛产品的组织管理、中介经纪、销售推广等部门并未被置于体育竞赛表演业之下,而是与艺术表演类产品的同类部门合并在一类行业中。
“7112体育竞赛表演业”的细项分类,包括了生产体育竞赛产品的组织和个人,即职业与半职业的运动队、运动俱乐部和运动员。它在下一层还按照不同运动项目类别进行细分,体现出当今美国较具观赏性的几大体育运动赛事市场。
另一方面,基于体育运动所开展的多项娱乐休闲活动则被归入“娱乐、与休闲”(713)下的“其他娱乐休闲服务”(7139)中,包括美国主要几类体育类娱乐休闲项目,如高尔夫、航行、滑雪、滑冰、滚轴、保龄球、有氧运动、游泳等。值得注意的是,那些以娱乐本身为目的组建的业余体育俱乐部,以及提供趣味比赛表演的体育俱乐部、球队和管理者属于娱乐业,这正是遵循以产品划分产业原则的体现。
3澳大利亚统计局ANZSIC对体育与娱乐业的划分
ANZSIC即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标准产业分类体系,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统计局所采用。在最新调整过的ANZSIC 2006中,体育运动竞赛表演及以体育运动项目为核心开展的娱乐活动被合并为一个***的行业门类,即“体育与体育娱乐活动”(Sports and Physical Recreation Activities)(911),向上追溯是代码为91的“体育与娱乐活动”(Sports and Recreation Activities)和代码为R的“艺术和休闲服务”(Arts and Recreation Services)。“体育与体育娱乐活动”按照主体在体育竞赛与娱乐产品生产过程中承担的不同角色职能进行细分,包括承担生产职能的俱乐部和运动员、承担生产资源供给的健身中心及体育场馆设施、以及承担生产组织与产品支持推广职能的体育管理服务机构。
转贴于
4比较与启示
4.1共同点
1)体育业与娱乐业关系密切,3个国家对此认识一致,将两者归入统计体系中的同一大类别,足见两者在本质上的共性,两类产品皆有娱人娱己的作用,属于生活服务性行业。
2)竞赛表演业无疑是体育业的核心构成,这一点在各国的产业划分中都毫无争议,运动俱乐部、体育场馆及体育协会、联盟等是体育产业的绝对构成主体。
3)在上述3类经济体系中,体育用品制造贸易、体育培训教育、体育等行业皆未归入体育业之列,而是各有其产业归属,分属制造业、教育服务业及娱乐业等。从产品性质上看,这些行业不属体育业,而是与体育业存在供需联系的关联门类。
4.2差异点
一个最直观明显的差别,是以各类体育运动项目为核心内容的娱乐休闲活动的归属问题。关于它的产业界定,我国学术界存有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这类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由于依托体育运动项目而展开,应属于体育业还是被分离出去?上述3个地区对这一划分的处理各有不同。我国将休闲健身娱乐活动从体育业划分出去而归入娱乐业的做法看似与美国相同,实则不尽一致。正如上文所谈到的,那些公益性休闲健身娱乐活动虽同样具有大众参与性,却在行业归属上与商业性的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相分离,可谓是具有我国特色的创造。美国的划分则更为清晰,明确用体育竞赛表演业代替体育业的笼统提法,非职业竞赛类的健身娱乐活动则统一划归娱乐业。澳洲则将体育与娱乐业合二为一,不做单独区分,构成“大体育产业”,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法。
隐藏在上述差别背后的,是各国在产业划分原则选取上的根本性区别。北美体系遵循以产品类别划分产业的原则。NAICS首先根据体育竞赛产品和运动娱乐休闲产品区分了两类产业,并明确用体育竞赛表演业指代体育业。继而根据产品生产流程中的不同分工对体育竞赛表演业进行组织类别的细分,完整具体地呈现出体育业的运作状况;同时还在竞赛产品的生产部分按几种主要运动项目进行主体的细分。澳大利亚未对两类产品进行细分,直接以角色分工原则划分了大体育产业的组织主体,虽不如美国明晰,但足以真实反映体育业的发展状况。我国则首先从组织归属上对体育业和休闲健身娱乐活动进行了区分,继而再以角色分工作为体育业细分的依据,这种划分方法使异质性产品被归为同类,违背了产业界定的理论原理。
对运动员个体归属问题的明确界定与否,是我国与美、澳两地在产业划分上体现出的又一差异。与美国、澳大利亚较为发达的经纪市场不同,我国运动员大都由国家和地方财***出资培养,有其属地编制,在人员流动上受限于行***地理的分割,运动员个体的交易市场还未放开,个体经纪业务基本空白。这一状况在产业划分上表现为,运动员作为生产主体并未被明确列入体育业中,其相关的经纪业务被归入“其他未列明的商务活动”。与此相对的是,职业运动员在美、澳的体育业中均被单独列出,有其确定的行业归属。这一现象的存在,要归结于产业赖以存在的体制环境差异,同时也是运动员经纪市场发育程度的反映。
4.3启示:调整我国体育与娱乐业的划分原则
一国***府公布的产业划分办法代表其对产业内涵的理论认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阶段该国产业的发展状况。上述比较,亦从一个侧面折射出3地处于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美国的体育与娱乐业拥有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做后盾,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行业,因此产业划分最为明晰,实际操作也更为便利。
合理的产业划分原则,是清晰分解产业细项的基础前提。美国以产品类别、角色分工与运动项目逐层展开界定产业范围的方法,既符合产业划分原理,又能准确描述产业实际发展状况,值得我国吸收借鉴。我国以行业主管部门归属来划分体育业的办法是无法适应产业发展趋势的,它可能给产业发展造成一定的人为障碍。改变这一基础分类原则,以产品作为划分产业的准则,并根据实际进行动态性调整。在采用产品类别划分产业的基础上,通过行业分工来界定不同类别主体,应是我国体育与娱乐业划分的方向。当然,改变产业划分原则不只是统计方法上的调整,归根结底还要落实到体制改革的根本性问题上。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EB/OL].
[2] 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S/OL].
[3] 美国国家统计局.NAICS体育与娱乐业的划分[S/OL]
归国计划第5篇
论文摘要:体育与娱乐业同属一个产业门类。中国当前以行业主管部门归属来划分体育与娱乐业的做法不尽合理。美国以产品类别、角色分工与运动项目逐层展开界定的办法以及澳大利亚直接以角色分工划分大体育产业组织主体的做法值得借鉴。
中国国家统计局于2003年了有关三次产业划分的最新规定,经过重新调整,体育业与文化、娱乐业并列组成国民经济第三产业下的一个门类。调整后的新标准与联合国产业划分标准ISIC分类中“体育、娱乐类”产业划分标准基本吻合,说明体育业与娱乐文化有相近之处。从产业角度看,体育具有娱乐色彩,所以体育业与娱乐业被归为同一大类,体育与娱乐休闲之间的交错、渗透、融合体现了产业发展的本质和趋势。对于体育业的娱乐色彩,联合国的标准已给出方向上的指导,国家之间则由于发展状况及认知上的差异,形成了各自关于体育与娱乐业的具体划分。各国***府***统计机构所公布的统计指引,能够较为清晰直观地显示划分上的异同。本文选择中国、北美、澳洲统计局的对于体育与娱乐业的统计指引作为比较分析的对象。这里所比较的体育与娱乐业,主要是指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和以体育运动为主要内容的体育娱乐活动。
1中国《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对体育与娱乐业的划分
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显示,代码为91的体育业由体育组织(911)、体育场馆(912)和其他体育(913)3个类别构成。体育组织主要包括体育竞赛产品和公益性大众健身产品的组织管理部门(如运动项目协会)与体育竞赛产品的直接生产部门(各运动俱乐部、运动队);体育场馆是上述两大产品生产资料的供应部门(训练、竞赛及大众健身用场地与设施的提供者);其他体育则主要包括了两类产品的中介销售推广部门等。此划分实际是对***府统计机构定义的体育产业产品类别及生产过程的反映,即体育业提供体育竞赛类产品和公益性大众健身产品,体育产业所涵盖的部门范围涉及这两类产品供应的主要流程,从生产资料的提供部门、产品的直接生产加工部门、组织加工部门到推广销售部门。除围绕体育产品展开的供应链之外,还有一小部分其他体育活动也被归入体育业范畴,如“社区、街心公园、公园等运动场所(体育器械)的管理”,此类活动实为针对公益性大众健身设施的管理,由体育部门负责拨款建设和维护。处于类似情况的还有同时开展大众健身活动的协会与群众性体育组织,虽提供大众健身产品,却统一归入体育业中。据此,就***统计机构界定的产业划分而言,体育业在很大程度上即是体育主管部门下辖组织和开展活动的代名词。
另一方面,以各类体育运动项目为主体内容来设计提供的休闲活动,隶属于与体育业并列的娱乐业(92),名为“休闲健身娱乐活动”(923)。其别注明了单一类型的体育场馆与体育业而非娱乐业的隶属关系。若按此原则实施统计,会出现数据收集上的遗漏,无法反映真实状况。如现阶段许多单一类型的国有体育场馆除作为体育训练与比赛用地之外,也利用自身条件优势向社会公众提供经营性的休闲娱乐服务。这类同时提供公益性休闲健身娱乐服务的组织,不应被漏计或错计,尽管其产品同样属于休闲健身娱乐类,但却因为部门归属问题而有所区别。由此可见,我国产业划分对“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的界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定位于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性体育娱乐场馆设施所提供的服务产品。
因此,我国所采用的界定体育业的原则,是以行业主管部门归属为依据,即该行业所涵盖的组织和活动基本上均接受体育行***职能部门的指导和管理,现阶段仍以计划性管理为主。而依托体育活动开展的娱乐业部分则更多由自主经营的企业构成,与体育行***部门不存在上下级关系。由此带来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产业划分应以何为准则?
2美国国家统计局NAICS对体育与娱乐业的划分
NAICS即北美产业分类体系,为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所使用。与我国产业规定将体育业列为“文化、体育和娱乐”(71)下的第1层次不同,NAICS将体育定位在“艺术、娱乐和休闲”下的第2层次,名称更为具体明确。代码为7112的“体育竞赛表演业(SpectatorSports)”被单独列出,其上一层次为“艺术表演、体育竞赛表演及相关产业”(711)。与“体育竞赛表演业”(7112)并列的部门是“艺术表演提供商”(7111)“艺术及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的支持促进”(7113)与“艺人、运动员与其他公众人物的经纪/管理”(7114),由这一划分方式可知,NAICS体系中的“体育竞赛表演业”所指仅为体育竞赛产品的直接生产部门,体育竞赛产品的组织管理、中介经纪、销售推广等部门并未被置于体育竞赛表演业之下,而是与艺术表演类产品的同类部门合并在一类行业中。
“7112体育竞赛表演业”的细项分类,包括了生产体育竞赛产品的组织和个人,即职业与半职业的运动队、运动俱乐部和运动员。它在下一层还按照不同运动项目类别进行细分,体现出当今美国较具观赏性的几大体育运动赛事市场。
另一方面,基于体育运动所开展的多项娱乐休闲活动则被归入“娱乐、与休闲”(713)下的“其他娱乐休闲服务”(7139)中,包括美国主要几类体育类娱乐休闲项目,如高尔夫、航行、滑雪、滑冰、滚轴、保龄球、有氧运动、游泳等。值得注意的是,那些以娱乐本身为目的组建的业余体育俱乐部,以及提供趣味比赛表演的体育俱乐部、球队和管理者属于娱乐业,这正是遵循以产品划分产业原则的体现。
3澳大利亚统计局ANZSIC对体育与娱乐业的划分
ANZSIC即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标准产业分类体系,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统计局所采用。在最新调整过的ANZSIC2006中,体育运动竞赛表演及以体育运动项目为核心开展的娱乐活动被合并为一个***的行业门类,即“体育与体育娱乐活动”(SportsandPhysicalRecreationActivities)(911),向上追溯是代码为91的“体育与娱乐活动”(SportsandRecreationActivities)和代码为R的“艺术和休闲服务”(ArtsandRecreationServices)。“体育与体育娱乐活动”按照主体在体育竞赛与娱乐产品生产过程中承担的不同角色职能进行细分,包括承担生产职能的俱乐部和运动员、承担生产资源供给的健身中心及体育场馆设施、以及承担生产组织与产品支持推广职能的体育管理服务机构。
4比较与启示
4.1共同点
1)体育业与娱乐业关系密切,3个国家对此认识一致,将两者归入统计体系中的同一大类别,足见两者在本质上的共性,两类产品皆有娱人娱己的作用,属于生活服务性行业。
2)竞赛表演业无疑是体育业的核心构成,这一点在各国的产业划分中都毫无争议,运动俱乐部、体育场馆及体育协会、联盟等是体育产业的绝对构成主体。
3)在上述3类经济体系中,体育用品制造贸易、体育培训教育、体育等行业皆未归入体育业之列,而是各有其产业归属,分属制造业、教育服务业及娱乐业等。从产品性质上看,这些行业不属体育业,而是与体育业存在供需联系的关联门类。
4.2差异点
一个最直观明显的差别,是以各类体育运动项目为核心内容的娱乐休闲活动的归属问题。关于它的产业界定,我国学术界存有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这类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由于依托体育运动项目而展开,应属于体育业还是被分离出去?上述3个地区对这一划分的处理各有不同。我国将休闲健身娱乐活动从体育业划分出去而归入娱乐业的做法看似与美国相同,实则不尽一致。正如上文所谈到的,那些公益性休闲健身娱乐活动虽同样具有大众参与性,却在行业归属上与商业性的休闲健身娱乐活动相分离,可谓是具有我国特色的创造。美国的划分则更为清晰,明确用体育竞赛表演业代替体育业的笼统提法,非职业竞赛类的健身娱乐活动则统一划归娱乐业。澳洲则将体育与娱乐业合二为一,不做单独区分,构成“大体育产业”,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法。
隐藏在上述差别背后的,是各国在产业划分原则选取上的根本性区别。北美体系遵循以产品类别划分产业的原则。NAICS首先根据体育竞赛产品和运动娱乐休闲产品区分了两类产业,并明确用体育竞赛表演业指代体育业。继而根据产品生产流程中的不同分工对体育竞赛表演业进行组织类别的细分,完整具体地呈现出体育业的运作状况;同时还在竞赛产品的生产部分按几种主要运动项目进行主体的细分。澳大利亚未对两类产品进行细分,直接以角色分工原则划分了大体育产业的组织主体,虽不如美国明晰,但足以真实反映体育业的发展状况。我国则首先从组织归属上对体育业和休闲健身娱乐活动进行了区分,继而再以角色分工作为体育业细分的依据,这种划分方法使异质性产品被归为同类,违背了产业界定的理论原理。
对运动员个体归属问题的明确界定与否,是我国与美、澳两地在产业划分上体现出的又一差异。与美国、澳大利亚较为发达的经纪市场不同,我国运动员大都由国家和地方财***出资培养,有其属地编制,在人员流动上受限于行***地理的分割,运动员个体的交易市场还未放开,个体经纪业务基本空白。这一状况在产业划分上表现为,运动员作为生产主体并未被明确列入体育业中,其相关的经纪业务被归入“其他未列明的商务活动”。与此相对的是,职业运动员在美、澳的体育业中均被单独列出,有其确定的行业归属。这一现象的存在,要归结于产业赖以存在的体制环境差异,同时也是运动员经纪市场发育程度的反映。
4.3启示:调整我国体育与娱乐业的划分原则
一国***府公布的产业划分办法代表其对产业内涵的理论认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阶段该国产业的发展状况。上述比较,亦从一个侧面折射出3地处于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美国的体育与娱乐业拥有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做后盾,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行业,因此产业划分最为明晰,实际操作也更为便利。
合理的产业划分原则,是清晰分解产业细项的基础前提。美国以产品类别、角色分工与运动项目逐层展开界定产业范围的方法,既符合产业划分原理,又能准确描述产业实际发展状况,值得我国吸收借鉴。我国以行业主管部门归属来划分体育业的办法是无法适应产业发展趋势的,它可能给产业发展造成一定的人为障碍。改变这一基础分类原则,以产品作为划分产业的准则,并根据实际进行动态性调整。在采用产品类别划分产业的基础上,通过行业分工来界定不同类别主体,应是我国体育与娱乐业划分的方向。当然,改变产业划分原则不只是统计方法上的调整,归根结底还要落实到体制改革的根本性问题上。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的通知[EB/OL].[2003-05-28].
[2]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S/OL].
[3]美国国家统计局.NAICS体育与娱乐业的划分[S/OL].
归国计划第6篇
1.近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数据显示,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就您所了解到的,中国是否真的面临如此严峻的人才流失问题?
不掌握准确的数字,但听上去差不多吧。中国在海外的大部分高端人才愿意继续留在美欧等科技发达国家工作,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2.实际上,人才流失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特有的,世界其他国家都在不同时期出现流失问题。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人才流失是一种正常的人才流动?中国是否过于夸大了这种人才流动的影响?
这种问题见仁见智。北美、西欧和澳洲等国家之间一直有人才互相流动的现象,在“互相流动”中,流向美国的人才更多,尽管近几年有所下降 - 从美国“流出”的略有增长。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人才“相互流动”基本上是“一边倒”,发达国家依靠优良的工作条件、生活环境以及相对公平、合理的科技生态环境,在人才竞争中全面胜出。
中国在过去三十年里一直处于人才流失状况。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全面崛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工作条件以及国民生活水平得到快速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海归潮的兴起并在近年持续升温。不过,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很多人回来了,高端人才大多没有“海归”?
透过这些表象我们还需要问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譬如,为什么中国这些原本是普通人才或不算人才的人到了美、欧国家能逐步成长为所在国的科技和工程高端人才?为什么我们国家自己培养不出这样的高端人才来?
3.我们知道,为了吸引海外人才归巢,中国做出了巨大努力,制定各种人才计划。这些计划是否对改善中国人才流失的现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您如何评价这些措施?
这些计划对改善中国人才流失应该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譬如近年中组部,中国直接成批引进相当于美欧等发达国家大学正教授水平的高端人才,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对于全球的海外华人学者影响很大,据我所知,这个举措在北美的高校资深华人学者中引起很大震动,尽管这些人最终辞职归国的并不多。
坦率地讲,从实际效果上看,这些人才计划基本上大同小异,对于改善中国的科研文化、科学素养、整体实力杯水车薪,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应该看到,实施这些“计划”靠的是行***手段,是由各级***府和机构的行***部门来启动和执行的,因此这些“计划”本身脱不了“短期性”和“***治性”的特色。从操作层面上看,这些计划通常出台得较快,缺乏战略性规划和纵深的包括了科研文化和可持续性的思考,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大多没有长期的跟踪、评估、和修正。再加上形势不断变化,新计划层出不穷,计划和计划之间标准不一,执行单位不一,规则理解不一,总体上没有梳理得很好,一些人才计划过几年就不了了之,被后出台的计划所替代。
4.不论是中科院的“百人计划”,还是中组部的“”,实施的时间都不短,但87%的数据依然触目惊心。为什么人才流失的局面依然不乐观?
人才流失的问题要从体制层面去思考。美欧发达国家这么多年的科技发展没有靠什么人才计划来支撑。我们与其热衷于搞各种“计划”,倒不如关注人才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我个人觉得建立和维护一个良好的科技生态环境应该是最有效地吸引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举措,是最好的“人才计划”!
5.人才出国难归国似乎成了中国长期以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究竟什么原因造成人才难归巢?
见问题4 的回答。
6.目前,中国对人才流失的讨论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您认为,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和评价这种流失?是理性地看待,还是全力投入?
这个问题须理性看待,找出问题的症结来,再制订出长远的根治性方案。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一个“不成熟”的计划去取代另一个“短期行为”的计划!
7.把人才引回来并不是终点,如何促进海外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共生融合?您是如何适应国内情况,进行两者融合的?
海外引进人才与本土人才融洽共事的一个基础是人才***策的公平性。现在每一个(由***府具体部门操作的)人才计划都没有公平地兼顾海外和本土两种人才,甚至对于海外引进人才也没有兼顾新人和老人之间的关系。每一个人才计划条框明显,在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上没有体现“机会均等”的公平性!所以换一个角度看,每实施一个计划就在现有人才队伍中切出一条伤痕。只有保证***策的公平性、合理性,海归和本土人才、新人与旧人之间才能真正融洽共事,和谐发展。
遗憾的是,近年来国内科技教育领域的海归和本土两类人才之间的文化认同没有提高反而每况愈下。相信读者们在科学网的很多争论中不难感受到这种日益加剧的文化抵触。
从海外往国内引进人才不是终点,不是目标,充其量仅是一种手段!任何人才方面的举措,其终极目标必须让所有的人才-海归或本土、高学历或低学历,都能发挥各自潜力积极向上,从而达到人尽其才!
我个人在海外和国内两个地方均长期工作过,都担任过管理职务,我的感受是在本单位创造一个和谐发展、积极向上的文化“微环境”至关重要,但非常不容易。一个融洽、和谐的学术生态环境离不开“公平”“自由”“宽松”这几大元素,而这些元素首先是由我们高校领导层的管理***策和科研文化理念体现出来的。
最近跟几个海归有过深谈,他们给我“倒”在国内工作的“苦水”,其中有人在国内高校当院级领导,他说他让同事们努力争取好成绩,结果同事反唇相讥- 你的待遇是我们的5~10倍,你的启动经费是我们的20倍,为什么你不带头做贡献反而对我们严格要求?
这里我想说的一个观点是,如果一个人才计划的实施不能改良一个系统的文化,无法调动起多数人才的积极性,很显然这就不是一个成功的、有可持续意义的计划。
8.您认为在人才流动背后,存在哪些难以解决的困境?
困境当然有很多,但你得看得见、看得清!
归国计划第7篇
关键词:用水定额 多元回归 计划用水
中***分类号:TV2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实行计划用水,可以科学合理地分配、使用水资源,适应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用水需求,并促进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目前,我国对计划用水主要的研究集中在其行***方案的编制上。然而,如何确定年度内各行业的用水量,如何制定符合城市发展特点的用水计划,并采用科学的方法检验其合理性等,一直是计划用水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结合定额法与多元回归法制定计划用水,并将此方法用于三亚市计划用水的编制中。
1 计划用水确定方法
现有的计划用水确定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定额法和数学模型法。
定额法,首先应对地区历史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各种用水定额,具有一定的通用性。数学模型法:是根据降水量、水价、人口、收入等影响因子及气温和降水量等气候因素与需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或根据需水量与时间的序列关系,建立需水量预测的模型。
计划用水的这两种方法不同,但有其自身的特点、应用条件、应用范围。不同地区不同的水资源条件、经济发展实力、用水管理制度、以及传统用水习惯等都对需水预测产生影响。一种在一个流域或地区较为适用的需水预测方法,当应用到其他流域或地区时可能带来较大的偏差。因此,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要求,尽量选择最优的方法进行需水量预测。
1.1 定额法
定额法的提出是借鉴前苏联和欧美国家的操作经验而来。计划用水可采用定额法来确定,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在实际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领域均采用定额法来进行用水量预测。
对定额法,它的适用性有其历史特点和限度的。对于欧美等发达同家,其城市面积比较集中,是典型的工业性、经济型社会。城市用水总量的大比例是在生活用水总量和城市商业的用水总量上,其现代大工业的生产、制造中的工业用水量较小。其社会经过多年的稳定发展,居民的卫生器具配置、城市大市***的完善程度、社会商服的整体配套、工业发展的资源消耗节约程度,都基本处在一个比较稳定、连续的过程,所以其用水总量的增长、人均用水各项指标的变化都比较稳定和有规律。特别是人均用水量指标变化范围窄,而且基数比较稳定,从这个角度上说,可以用定额法来进行方便、适用的预测。
1.2 多元回归法
多元统计回归模型建立的基础是一定的有针对性的历史收集数据,在这些数据基础上通过统计学上的科学分析,整理归纳出自变量和因变量具有一定影响关系和程度的多元模型公式。预测公式除了可以帮助预测者对未来的用水量指标和总量进行合理分析计算外,还可以对涉及用水量管理方面的具体措施(比如管道建设计划安排、水价制定方式等)进行实现预评估和分析,以帮助***府部门科学决策。
三亚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影响用水量预测的因素非常广泛,有地域、气候、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当地资源利用***策、市***基础设施配套程度、当地水费价格、居民小区建筑物用水器具配套完善程度、当地公建及三产完善程度、居民对节水的意识程度、当地规模工业类型等等。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具体的工程因素;既有定性因素,也有定量因素。这么多的影响因素作用到用水量预测的指标上,绝不可能由固定的单一定额指标来框定,而是要根据各地实际的发展程度、具体的主要影响因素来因地而测。
在定额法缺点及其不足的分析上,采用多元回归回归模型法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把影响各行业用水的因素作为变量,通过对历史年份用水样本的统计分析得出多元回归回归模型,对于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的三亚比较适用。在***府制定了各影响指标的宏观规划后,如人口,工业、旅游业和商业、农业总产值等,就可根据这些制定的指标值编制相应的用水计划,多元回归回归模型法综合考虑了各用水量的影响因素,比定额法科学可信,预测精度更高。
2 实例应用与分析
三亚市位于东经108°56′30″~109°48′28″,北纬18°09′34″~18°37′27″,地形呈北高南低之势,年平均气温26.3℃,极端最高气温37.5℃,极端最低气温5.1℃。平均相对湿度79%。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475.5mm。降雨在时空分布上明显不均,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降雨量仅占全年降雨量的5-15%,5月至10月为雨季,降雨量占95-85%。
2.1 基本模型建立
三亚市各行业用水定额的分类,可按城镇生活用水、农村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用水四类来确定某地区具体的用水计划。
2.1.1定额法模型
1、城镇生活用水
2、农村生活用水
3、农业用水
4、工业用水
5、用水计划
2.1.2多元回归法模型
根据国内给排水行业的统计分类特点,结合给排水统计报表的数据整理方式和通用表示方法,采用以下2种自变量来集中表征综合生活用水量影响因素:
三亚市常住人口数目(万人):x1
年降水量(mm):x2
同自变量确定原则,采用年综合生活用水量(y)作为回归模型的因变量。
根据三亚市综合生活用水量的历史统计数据,建立多元线性模型,年综合生活用水量(y)回归模型:
y=-7890.74+196.98x1-0.028x2
预测公式y的复相关系数平方(R2):0.9900
ANOVA检验:预测公式y——F检验值Prob>F为2.967*10-4
同理,可利用多元回归法模型法得出其他行业的业用水量回归模型,制定出三亚市未来年份的总用水计划。
3 结论与展望
本文在三亚市计划用水的制定中,采用定额法与多元回归模型计算,得出了未来年份三亚市的用水计划安排,与定额法想比,多元回归模型计算优点如下:
1、模型的精确性
分别建立了多元统计回归预测模型,并根据历史年份资料确定了各年、各月的用水计划,为计划用水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较为准确的参考。
2、数据分析的精细性
分别对用水的现状及趋势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并进行了定性的解释,使三亚市计划用水的制定具有较高的信服力。
参考文献
[1]田胜龙,佟胤铮.多元线性回归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东北水利水电,2006,26(3): 23~26.
[2]Islam M N, Sivakumar B. Characterization and prediction of runoff dynamics: a nonlinear.dynamical view[J]. Advances in water resources. 2002,25:17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