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泰山的诗句10篇

关于泰山的诗句篇1

关键词:古体四言诗;直抒胸臆;厚积薄发

中***分类号:J6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76-02

巍巍岱宗?摇雄峙天东?摇擎日捧月?摇凌云驭风?摇磐石摩崖?摇绝壁峻峰?摇泉潭溪瀑?摇汉柏秦松?摇百姓祈福?摇文人题咏?摇帝王封禅?摇三教共生?摇盛世和谐?摇华夏太平?摇天人合一?摇万事俱兴。这是一首赞美泰山的诗,这是一曲颂扬泰山的歌。这是万花丛中的一支奇葩,这是诗词海洋的一朵浪花。泰山文化研究院院长、山东服装学院教授孙京家创作的这首《泰山赞》诗,气势磅礴雄阔,意境壮美神奇,感情深厚奔放,立意深邃高远,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豪放风格。这首诗共16句,64字,每四句一节,共四节。从结构上看,属于古体四言诗,各节衔接顺畅,整诗浑然一体,一气呵成,就像滔滔江河,一泻千里。对于古体诗词,孙京家主张“求正容变”。我们看一下《泰山赞》是如何“求正容变”的:《泰山赞》,每句都是四个字,首句和逢偶句句尾都押韵,且一韵到底。句末押韵字分别是“宗”“东”“风”“峰”“松”“咏”“生”“平”“兴”。韵脚分别是“ong”“ong”“eng”“eng”“ong”“ong”“eng”“ing”“ing”。在韵脚分类“十三辙”中属于“中东辙”一韵。可见,作者对古代传统切实做到了继承,为了抒情的需要在形式上也做到了“容变”。

古体四言诗常常是八句、十句、十四句、二十句、三十二句。这首《泰山赞》采用的是少有的十六句,反而显得形式更加美好。它给人以均齐美,节奏美、音乐美、对称美和简洁美。所谓均齐美,就是充分利用了汉字独体、方块的特点,每个字就像一位士兵,每一句就像一个队列,每一节就像一个方阵,整首诗就像***式上的一支仪仗队,在视觉上给人以均齐的而不是散乱的美感。所谓节奏美,就是平仄或相间或相对,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声调阴阳相错,吟诵起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所谓音乐美,就是借助有规律的韵脚,同一韵的声音间隔出现,往复回应,使人听起来悦耳动听,产生一种和谐回环的美感。所谓对称美,就是充分利用了“单音”“独体”“方块”的独特优势,把对称融于句型、结构、音调、词意中,使对称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擎日捧月”和“凌云驭风”都是动词性并列短语,“磐石摩崖”“绝壁峻峰”“泉潭溪瀑”“汉柏秦松”都是名词性并列短语,“百姓祈福”“文人题咏”“帝王封禅”“三教共生”“盛世和谐”“华夏太平”“天人合一”“万事俱兴”都是主谓短语。这些巧妙工对的短语所具有的对称美是这样悦耳、顺口和赏心。这首诗还具有简洁美,从字数上看仅仅64字,符合一般作文“起承转合”的规律,为完整表意留下了必要空间,这就客观上要求必须在炼字、炼句、炼意、炼格上狠下工夫,以最简洁的语言文字描绘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和丰富的内心情感,从这首诗来看,的确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关于泰山的诗句篇2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常常会不自觉地讲得太多,即使有学生自己学习,但学习方式单一,教师常常把自己的讲解作为学生习得的唯一途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名的《大教育》中写道:“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为解决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讲与教如何有效安排的问题,我努力探索,有幸阅读到上海市特级校长张人利教授的《后“茶馆式”教学》一书,得到启示,并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付诸实践。

后茶馆式教学是近几年由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大力推广的一种教学理念。它是结合新课程理念,在茶馆式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在汲取茶馆文化中的情景多样、文化多元、服务多层、方式多变、互动多向、管理民主等精髓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有效推进教学进程、注重思维引导与点拨、实时调控与反馈等途径,努力解决茶馆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茶馆式”教学把学生认知方式归纳为两种,即获得间接知识称“书中学”,获得直接知识,实践性、研究性学习称“做中学”。后“茶馆式”教学提倡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其基本的学生学习组织方式已不仅有教师讲、学生听,更多的是由教师帮助,让学生自己学习,学习的组织方式主要表现为学生的***学习和合作学习。

“后茶馆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读读,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它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议议,就是提倡学生自觉议论,主动探讨问题,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练练,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的一条重要途径;讲讲,即是讲解、解惑,可由教师讲,也可由学生讲,变一言堂为群言堂,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古诗《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教学中,这种读读、练练、议议、讲讲、做做的教学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成功。课前,我首先布置学生熟读古诗,解决生字词的问题,开课即通过指名读、齐读的方式进行了检查反馈,学生的预习情况非常好。然后,学生再次自由读诗歌,读后要求学生说说自己读到了哪些信息。五分钟后,学生进行交流。

学生1:“我从题目知道诗歌写了诗人在远望泰山。”

学生2:“泰山非常绿。”

学生3:“我从第一句读到泰山连绵不断的。”

学生4:“我从最后一句读到诗人想要登上泰山。”

学生5:“我从第二句读到泰山很高大巍峨。”

学生6:“我从第二句读到泰山很秀美。”

……

关于泰山的诗句篇3

承蒙诗人马启代的厚爱,新近由线装书局出版的新著《黑如白昼》,已赠我几个月了,看到它就读上这么几首,每次都被那诗句牵引着,额头几乎拧出汗来,这汗一半是黑色的思索,一半是白昼里艳阳下诗美的陶醉。这“黑如白昼”是什么?是没有白哪有黑,是没有黑就没有白的黑白辩证法?是艺术之光折射的对人生社会的思索。这样说来自然繁琐,那暗夜里的万家灯火,正是我们惯常的比喻:黑如白昼。这样就多了温暖和希望。

文学是一种圣洁的艺术,诗是文学中的文学,是顶尖的艺术。必须以一种参禅的心境写诗,必须以一种朝拜的虔诚读诗,写诗缺了禅悟的心,诗就没有了宏阔和温暖;读诗没了虔诚的朝拜,就无法领略诗的柔软与深刻。马启代的诗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参禅悟心的机会,在这个写诗比读诗的人还多的时代,在这个红尘肆扬、浮躁无根的年代,马启代的诗是个特例和意外,在这个诗歌完全迷失的时代,他的诗却有自己对生活的判定和命名,他知道自己是谁,知道把灵魂放在哪个高度,知道用诗的语言把心引领向何处,他对这个时代的黑白思考就注定了他的诗的来路和方向,他的诗在黑暗中疼痛,在疼痛中涅槃与重生,也许这是对黑白思考的最好诠释:黑是生命的背景,白是未来的蓝光。

诗人马启代这本集子所收入的诗均写于2011年元旦到2012年底。时间标注到“日”,极为详细,地点均为“泰山”,泰山是古代帝王祭天的地方。《黑如白昼》是诗人以一个“诗囚”的身份,在泰山炼狱般的生活境遇,是在心灵深处对泰山天地万物的一种祭拜。炼狱即涅檠,这《黑如白昼》的释义也应该包含这个意义——黑的炼狱,白的涅槃重生。

这种关于黑白的双色艺术孤独的思考,思考的孤独,是如何表现的?我想应该有这么几点考虑:

一是在“我”和万物的对话中,表现孤独。“——只有风,隔着铁窗和判决,给我说话/天空无云,阳光和风一定非常孤独”(《天空无云,阳光和风一定非常孤独》)。这里诗人置身在黑暗中,把自己完全融人到面对白昼的万物中去了,风、云、阳光是他的伙伴,“我”也是他们的伙伴,“我”是物,物是“我”,物我同在的境界,也就是物我两忘的境界。到这里我终于理解作为泰山“诗囚”的诗人,能够这样“三生炼得浩然气,抛却浮名作诗囚”(《许多年,我为诗找一个家,其实它一直在我心里》)的坚强、乐观、豁达的生存哲学,这应该首先感谢诗这个媒介了;其次应该感谢诗人作为泰山之子与山的相濡以沫,和谐共处,与泰山天地万物的物我两忘。“那些去南方串门的云朵、飞鸟/以及绿叶和花朵,忘了回来/我听到阳光和风在天上走动”,这种以动写静,以物喻人的写法,彰显了诗人孤独中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也是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二是对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赞美,可以理解为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对自由的渴望。诗人写星星“北斗七星,七个裸体的小孩,一直望我/那么干净的眼神”,“裸体的小孩”即为赤子,老子曾赞美“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还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这是得道之人达到的境界,也是一个赤诚的诗人应该达到的境界。所以,诗人还说“星星,泰山上的灯,哪一盏是你在望我”,这是孤独者的渴望。他写各种各样的风,“春风只在它耳旁,说了几句温柔话/这位老先生,就迫不及待地返老还童/冒充多情的样子/不知趣地吐出绿来”,这是温柔的春风,生机勃勃的风。“风不停地吹/直到把一湖的波纹吹进我心里……风不停地吹/再吹/天空,我将把这些皱纹还给你”,这是奇妙和力量的风,是魔力的风,能把皱纹吹开,可见诗人想象力的奇特。在另一首诗《一阵风把我吹回童年》巾,风的这种力量更加强大:“一阵风把我吹到中年/岁月涌过来,被礁岩撕得粉碎……一阵风把我吹回童年/我已无法再退。世界,我要生长!”这种力量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的,因为没有任何理由,任何势力,能够阻止成长的力量。“世界,我要生长!”这一声喊出了巨石下平凡的小草。还有那成熟的风,“这是秋天,风压在监狱的上空,不断成熟/一枚胚胎爆芽的声音/让天地颤栗”;还有那邪恶的风,“活在风中,我一直与风/较劲,撞头/直到把风碰得喊疼,落荒而逃”;还有那凶恶的风,“天空的伤口上/有风的队伍在集结//天空的痛是风咬出来的/风的影子,在天空自由地生长//天空,长满了风的牙印……”纵观这本集子,写风和阳光恐怕是最多的了。

三是诗是“我”的生命,万物是“我”的代言人,是心灵的白昼。是什么支撑起了泰山“诗囚”两年炼狱般的日子?

首先是诗歌,诗就是白昼。“我一直在这里坚持/今天,阳光一下子照亮了我的诗行”,“诗是黑夜里活的阳光”,诗和阳光对于诗人同等重要,诗就是诗人的未来,阳光就是诗人的呼吸:“有一天,我要关闭呼吸,给阳光断电,把世界含在眼帘/我的诗句,会保存我的心跳和体温”,诗还是他的伴侣:“诗,让你受委屈了,陪我坐监,不是我的本意/淮让我们志趣相投呢?”这些白昼的意象,应该为诗人欢呼歌唱。“我的诗行里又飘荡起雪花,轻柔,凛冽/还伴着呼呼的小北风”,季节在诗人的诗里变幻交替,是诗支撑着诗人独守着囚禁的生活,诗支撑着诗人的每一天,每一天的天地万物都会飘进诗人的诗里与之相依为命。“——风走过三遍,就是霜,再走,就是漫天的雪花/一直走,我知道百花就要开了”(《我双手攥紧了那句谶语,怕风生雷动一直没有打开》)。季节还在诗人的诗里变换,在另一首诗里我们可喜地看到诗的收获和庄稼的收获一样可贵:“熟透的黄金已颗粒归仓,秋风累了/熟透的词汇也趋向内敛”(《我的诗行里又飘荡起雪花,轻柔,凛冽》)。卢克莱修说:“心灵中的黑暗必须用知识来驱除。”(《物性论》)诗囚的心灵黑暗必须用阳光和诗来驱逐。

其次是天地万物生态和谐。诗人以泰山之子的情怀,以参禅祭拜的虔诚,以平等和谐共处的生态观,面对置身囚禁的遭际,这样泰山的天地万物都被诗人调动起来了,天地人三才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和谐,诗人的心空才黑如白昼。这种和谐在《天堂里有翅膀的扑棱声》中表现得十分充分:“一只麻雀,落入树冠里//又一只麻雀,落入树冠里//许多只麻雀,落入树冠里//……松树,激动地晃了晃/夜晚也一块落了进去//——我站在树下,成为夜的一部分/几丝灯光来救我//天堂里有翅膀的扑棱声……”一只又一只到很多只麻雀在诗人的眼前落入树冠的巢穴,这大自然动植物生态和谐的一幕,让身在炼狱的诗人十分艳羡,也十分温暖。“我”和夜色融为一体,听那天堂翅膀的声音。“枯黄里浸透太阳的颜色/我恐一叶阳光的重量,把大地压疼”,这里阳光浓缩在一片叶子里,诗人奇特的想象不单在把无重量的阳光想象成有重量,而且还将无感觉的大地想象成有感觉,更重要的是天地人都有了相同的情感。

第三是对天地万物的尊重,物是诗人写诗的意象,本来可褒可贬无足轻重,诗人却十分珍视。“风,和尘是万物的形式,浮名没有体重/诗是有重量的//我和诗站在一起,历尽浮尘,迎风不倒/诗句闪耀出铁质的光芒”。诗人要把“风”和“浮尘”用到对立面,还要做一句不分贵贱的解释,足见对天地万物的尊重了。这种对万物的敬重也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与肯定。

第四是这本集子里最重要的意象——阳光。在黑暗生命的背景中,诗人多次写到阳光:“这一缸春水,一冬天的阳光/喂养着,几尾婴儿般的鱼”(《电脑屏幕上的鱼》),没有阳光,哪有“那小嘴,举着忘忧的岁月,游来游去”的电脑屏幕上的鱼,让人羡慕的鱼。诗人是这样描写阳光和阳光的力量的:“阳光那么厚,贪婪地俯身在重峦之上/它仿佛铺开了整个世界的光/在向我一个人示威”,因此,诗人高呼:“我被震撼了,这种力量叫浩大!”阳光的力量,在诗人笔下还很司‘爱和神奇:“久雨之后,阳光正好打在那株野菊上/我分明看到它使劲摇摆了一下/整个正午都跟着晃了晃//我不知道它要说什么,连问三声,它一动不动/阳光在我头上抓了一下/我拍了拍额头,把天空拍打得直掉金子”。(《我拍了拍额头,把天空拍打得直掉金子》)因为阳光这个意象,“诗人让见惯不奇的生命和大自然的细枝末节,重新焕发出人性的温暖。”“我一直在这里坚持/今天,阳光一下子照亮了我的诗行//终于,太阳把干净的天空和属于我的蓝/统统还给了我”(《今天,阳光一下子照亮了我的诗行》),阳光不但照耀了诗人孤独黑暗的生活,还照耀了诗人健康的心灵和诗人如植物般四季生长的诗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阳光只看成是未来的希望,他的诗对人心抱有希望,对人性抱有希望,甚至是对自己囚徒生活抱有希望,因为那是反抗黑暗的心灵之光。

关于阳光的意象还有那么多意义包含在那么多诗意浓郁的句子里,还是采摘几句与大家分享:“冷眼观世界。阳光走过的地方水都活着/一闪一闪的眼神在说话”,有阳光走来,就有万物的灵动。“突然进来的一束阳光.照在我端坐的泰山上/我脸色宁静,牙齿咬着一座山的心事”,阳光照来,一座山一样沉重的心事,也显得不那么沉重了。阳光总是美好的和美丽的:“阳光被冰滤过,透明的冷,阳光还是阳光/有阳光的地方,就让它们去填满”,“我看到雪花站在阳光的指尖上摇晃,它桃红的唇/在天空种植脆嫩的鸟鸣”,“看那渴死也不曾闭眼的阳光卜—一我摸一摸胸口,想吐出几口绿”。

诗人马启代的这本集子,诗艺上成熟老到,结构精益求精,炼字如金,诗意练达,意境优美中饱含感伤和哲理,这是很特别的。总之,正如钱锺书总结过的:“作出好诗,得经历卑屈、乱离等愁事恨事,‘失意’一辈子,换来‘得意’诗一联,这代价可不算低,不是每个作诗的人所乐意付出的。”最后还回到诗集的最后一首诗上——《蚯蚓,是地下诗人》:“它让土地穿越身体,如诗人让黑暗穿越灵魂//……所谓精耕细作就是从泥土里打磨词语/它不以柔克刚,只以小搏大”,这是灵魂的洗礼,是黑如白昼的哲理升华。

①由于诗人大部分诗作的标题都很长,篇幅有限,文中相关诗句均出自线装书局2014年4月第1版的“长河文丛”中马启代的《黑如白昼》。

参考文献:

[1]牛殿庆、傅祖栋、王岩.和谐:文学的承担[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 3.

[2]钱锺书.诗可以怨[J].文学评论,1981(1).

关于泰山的诗句篇4

意境一词,最早出现于《诗格》中,“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物境”,即作者在诗中所要描绘的客观景象;“情境”,即作者在诗中所要表达的主观情感;“意境”,则是“物境”与“情境”的融合,即客观景象与主观情感的融合。在意境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清代王夫之对此有十分精妙的阐释:“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根据意境的特点,引导学生抓住“妙词佳句”,品味诗的意境美,从而使学生受到审美熏陶。

一、巧抓诗中“景句”,品味其意境的***画美

许多古诗都借景抒情,情寓景中,情景交融,既为人们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画,又较好地衬托出作者的情感,形成一种独特的优美意境。所以,我在诗歌教学中,引导学生巧抓诗中“景句”,品味其意境的***画美。

王维的《使之塞上》一诗,作者于开元二十五年,在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胜吐蕃后,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情,一路上,作者心情十分愉快。当看到特有的北国风光时,作者欣然而作。

于是在教学这首诗时,我在热情洋溢地交代本诗写作背景后,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全诗,并让学生找出写景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北国风光,再画出简笔画。学生在语言描述及其笔画时,都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长河、落日为空间实体,组成一幅塞外风光***,从而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其意境奇特,气象博大,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描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伟,不愧为千古名句。

再如,脍炙人口的小令《秋思》,只有28个字,却能以巧妙的构思,摹画出一幅秋郊夕照***,而且创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值得体会。为此,我在教学中先让一学生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小令中描写了几种景物?勾勒出一幅怎样的***画?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然后互说,并选代表上黑板勾画,一幅幅秋郊夕照***呈现在学生眼前:在秋的夕阳下,在栖息着乌鸦,缠着枯藤的老树旁的一条古道上,一位浪迹天涯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却不知走向何方。***的苍凉之情,哀愁的情调使学生俱生怜悯之情。

二、巧抓诗中“情句”,品味其意境的情操美

诗歌的意境不仅能让人感受到***画之美,而且能让人感到情操美,尤其是诗中直抒胸臆的诗句,能使情操得到直接陶冶。因而,我巧抓诗的“情句”,引导学生品味其意境的情操美。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震撼人心的千古名句,使人们对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肃然起敬。这是对学生进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教育的最直接的“情句”。所以,我以这一“情句”为切入点,让学生感悟:如果你当时面对文天祥这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并决心为民族而捐躯这一感人情境时,你想说些什么,在今天你读到这样震撼人心的诗句,你又有何感想?学生说,假如我当时在场,如果是他的同道,我一定会当即向文天祥表示,和他一样为民族大义而慷慨赴刑;如果是他的敌人,会对文天祥说,你是位真英雄,凭这一点,我要放了你。

同样,在学习夏完淳的诀别诗《别云间》时,为使学生从这首充满血泪的诗句中体会到一个与学生年龄相仿,年仅17岁的英雄对国家的一片丹心。我在引导学生领会诗意后,采用分别上台朗诵表演,其他同学评点的方法,反复让学生体会其意境,学生从朗诵与表演中深刻体会作者在诗中所寄寓的爱祖国、爱家乡,为之奋斗而视死如归的精神,陶冶了学生情操,增强了学生的民族精神与责任感。

三、巧抓诗中“妙词”,品味其意境的艺术美

古诗不仅语言精炼,而且构思精巧。有的诗,只要抓住犹如整个诗的眼睛的某一个“妙词”,即可把握全诗。

杜甫的《望岳》,虽然整个诗句中没有一个望字,但全诗处处围绕一个望字,从望的不同距离,分别构造出不同的意境。为此,我让学生联系写作背景及注释,初步了解诗意,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哪一个“妙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说它是全诗的“诗眼”?学生经过合作探究,发现题目中的“望”字是全诗的“诗眼”。全诗都紧扣这个“望”字,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是远望泰山;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近望泰山;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是仰望泰山;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凝望泰山。从研讨中,同学们对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册小”尤为赞叹,认为这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而且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认为自己作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也应该具有这样的心胸气魄。

学习此诗后,我又让学生应用本诗抓“妙词”,抓诗眼的方法学习《钱塘湖春行》,同学们在应用学法中发现,白居易的这首诗在构思上与《望岳》有异曲同工之妙。全诗以题目中的“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写出了自然美景给人的感受。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

四、巧抓诗中“佳句”,品味其意境的哲理美

为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我还注意发掘古诗意境中富有哲理美的“佳句”进行品析,并将其巧妙地渗透在一定的情境中,从而给学生以人生的启示。

教学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我没有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蕴含的哲理直接灌输或强加于学生,而是在学生领会诗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请联系时代背景及诗的上下句,探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包含的哲理,我们生活中应该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学生通过联系与品析而领悟:诗人在诗中抒写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但诗人并未因此消沉下去,而是以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来开导自己,从而振作精神面向未来。同样,今天的学生也应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待暂时的困难。

关于泰山的诗句篇5

意境是指渗透了诗人丰富的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生活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意境,就是通过赏析诗中所描绘的***景去感受诗人的情感,使诗中的情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然后对意境做出准确而深入的领悟,以便把握古诗的精髓。引导学生进入意境的具体方法有:

一、理解诗意,描述画面,显现意境

古诗语言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凝练性。常常变换词序、减少成分、压缩意义、省略过程、间断语气,这就给学生理解古诗造成一定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只有通过引导理解诗意,对古诗内容进行描述,把一幅幅跳跃的画面连缀起来,启发学生想象,从而把诗的意境显现出来。如杜甫的《望岳》可以说是难理解的。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诗中所表达的情景,不能把一个个分散的画面连缀起来,学生很难体会诗歌的意境。为了让学生能更好更快地进入意境,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根据诗句进行描绘,把它们连缀成画面,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教学中,我们可以这样描绘:落第后的杜甫漫游到山东一带,被泰山深深地吸引。他登上泰山,望着高大、神奇、秀美的泰山,而四周的山峦在它的映衬下,变得如此矮小。举头眺望天空,只见飞行的鸟儿飞入了山林。真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啊!这样一来,泰山卓绝出众的雄伟,诗人开阔的胸襟和气魄,都历历在目了。在这种语言描绘下,学生便不难领会字里行间透出的作者情感,体悟杜甫登泰山时的心情,从而很好地进入诗歌意境,为赏析诗歌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用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的形象,构筑通往意境的桥梁

诗人是在他内心不可抑制的激情冲击下,才拿起笔写出感情饱满的诗篇。然而,人的思想感情是抽象的,要让人感知必须借助于一些具体可感的事物,并让这些事物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寄寓自己的喜怒哀乐。如此一来,这些事物便鲜活起来,成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形象。在古诗教学中,把握诗歌形象是进入意境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诗歌的形象是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听觉和视觉,只有借助于语言由欣赏者自己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感受和再现。如杜牧的《泊秦淮》是一首即景感怀诗,在教学时,要注意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把诗人头脑中的形象在学生脑海里鲜活起来,进入意境。尤其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两句,只要同学们脑海里浮现出“烟雾迷蒙的江对面,那些卖唱的歌女,不懂得亡国的耻辱,还在唱着亡国之音”这一情形,就不难理解当权的官僚贵族是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且还深入理解较清醒的作为封建知识分子的杜牧等人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更可读出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一种爱国情感,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以达到学习这首古诗的目的。

关于泰山的诗句篇6

赵丽宏是中学生最喜爱的美文作家之一。大家非常喜爱他的“文”――他的许多经典作品(如《母亲和书》、《为你打开一扇门》、《学步》、《顶碗少年》、《蝈蝈》等)不仅入选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及课外阅读书目,还成为各地中考阅读题的选文;大家更喜爱他这个人――他忧国忧民,热爱生活,他乐于倾听,待人真诚,他酷爱读书,学识渊博,他喜欢音乐,爱好旅行,他扶持后人,甘做人梯,他笔耕不辍,著述颇丰……我愿意将其三篇最新作品推荐给广大的初中生朋友,希望大家借此加深对“文如其人”的理解。

热爱生活・难忘美妙瞬间

公园里的天籁

赵丽宏

二十多年前,我住在香山路,和复兴公园只一街之隔。那几年,几乎每天傍晚牵着儿子的小手到公园里散步,熟悉了每一条曲径,走遍了每一个角落:树林,水榭,草坪,假山,广场,茶室……当然,还有儿童乐园。在儿子的记忆中,复兴公园就是他童年的天堂。我也常常一个人在公园里散步,在鸟语花香中想自己的心事。

在一百年前,这里曾是法国租界中的***营,后来才改建成公园,只供法国侨民游览消闲,中国人不得入内。它最初的名字叫法国公园。法国人在此集会,***,庆祝他们的国庆。早期的复兴公园,是中国土地上的一个外国花园,和上海普通市民的生活没什么关系。或许,只有在这里种花植树的中国园丁才熟悉花园中的景象,只有居住在附近的市民听见过围墙里飘来的《马赛曲》。

如今的复兴公园,早已成了人们自由出入的公共城市花园。徜徉于此,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法国情调和风格――呈几何形对称结构的中心花坛,大草坪,梧桐林,喷水池。公园也融合了中国园林的风格,假山,荷花池,回廊曲径,可谓中西合璧。公园的变化,缩影了时代的变迁。

不管时局如何更迭,园中花树默默无语,静观世事沉浮。当年的树苗,已经长成大树。广场上那几株高大的梧桐,历经百年,粗壮的树干上,斑驳的疤痕犹如老人的眼睛凝视着过往行人。当然,这里不只有梧桐,还有七叶树、女贞、椴树、梓树、榉树、雪松、水杉、金桂和白腊……有了这些常青的乔木,公园里一年四季都绿意葱茏,即便是寒冬腊月,也不会出现萧瑟的景象。

若以复兴公园为圆心,可以画出一个人文历史相融的圆。公园周围生活过的一些人物,他们曾经叱咤风云,在中国现代历史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香山路上的孙中山故居,和复兴公园仅一墙之隔。皋兰路上的张学良故居,也是公园的紧邻。思南路上的周公馆和梅兰芳故居,重庆路上的邹韬奋故居,都是复兴公园的邻居。在复兴公园的林阴小路上,或许留下过这些先贤的足迹。

在今人眼里,复兴公园是家常的、亲切的。早晨,和其他公园一样,这里是老年人的天下。广场和空地上,到处是晨练的老人,打拳、舞剑、做操,也有人在音乐中跳舞。公园西南面的树林,是人们遛鸟的所在,无数鸟笼挂在树杈上,画眉、百灵、芙蓉、绣眼、鹦鹉,笼中的鸟在晨光中亮开歌喉,与自然对话。

在我的记忆中,夜晚的复兴公园是一个灯火灿烂的光明世界。每年元宵节,公园里都举办灯会。那时儿子还小,去复兴公园看灯会,对他来说是一场幻想的盛宴。被制扎成各种形态的花灯,在树丛中闪烁发光,犹如神话境界。在荷花池畔回廊中,挂着灯谜,猜中了有奖。我和儿子一起猜灯谜,捧回一大堆奖品,铅笔、橡皮、练习簿、小玩偶。儿子捧着奖品欢呼雀跃的样子就在眼前。那年儿子才七岁,是十八年前的往事了。

关于复兴公园,还有很多美妙的瞬间留在记忆中。记得是一个初夏黄昏,我和儿子在荷花池边散步,发现水面的荷叶上栖息着一只青色小乌龟,风吹动荷叶,小乌龟滑入水中,俄顷,小乌龟又奋力爬上荷叶,复又滑入水中,再游回来,重新往荷叶上攀爬……在我们饶有兴趣地观察这小生命的奇妙运动时,夜幕已经悄然垂落,荷池里倒映着绚烂的暮霭,还有我们父子俩忘情天籁的身影。

(选自2009年7月20日《新民晚报》)

感受美景

复兴公园的美显然是多方面的:它既有法国情调,又融合了中国园林的风格,所以称得上中西合璧;它一年四季绿意葱茏,所以“即便是寒冬腊月,也不会出现萧瑟的景象”;它与曾经叱咤风云的孙中山、张学良、梅兰芳、邹韬奋等伟人先贤比邻而居,所以人文色彩突出,历史感厚重;它是“家常的、亲切的”,所以成为“老年人的天下”,成为“鸟的天堂”;它既有好玩的,又有好看的,所以使得“我和儿子”流连忘返,陶醉其中。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以此文观之,此话当真!

且读且思

1.“天籁”的本义是什么?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2.作者依次描述了复兴公园的哪些美景?

3.《马赛曲》是一首什么歌曲?“周公馆”是一个什么地方?

4.关于复兴公园,作者“有很多美妙的瞬间留在记忆中”,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这样的“瞬间”。

5.文中写道:“广场上那几株高大的梧桐,历经百年,粗壮的树干上,斑驳的疤痕犹如老人的眼睛凝视着过往行人。”该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读书游历・悼念国际友人

伟大的朋友

――泰戈尔诞辰148年祭

赵丽宏

泰戈尔曾经深情地说:“相信我的前世一定是一个中国人。”

泰戈尔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对中国,对中国人充满了友善的感情。泰戈尔曾经三次来到中国,三次都是乘船从上海入境。1924年4月,泰戈尔第一次访华,他在黄浦江畔的码头上见到欢迎他的中国友人时,情不自禁地说:“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到中国就像回到故乡一样。”而中国也向这位伟大的印度作家敞开了友好的胸怀。上海很多地方留下了泰戈尔的脚印,他曾去龙华看桃花,曾出席各种欢迎他的集会,也曾发表深情的演讲。五年后他重访上海,住在四明村诗人徐志摩的家里,两人促膝长谈,互赠诗篇,亲如家人。徐志摩和泰戈尔的友谊,在中国和印度两国文学交往的历史中,留下了感人的一页。今天如果去四明村,我们能在小区的墙上看到泰戈尔的诗句:“世界用***画同我说话,我的灵魂答之以音乐。”

泰戈尔的诗文,就是他灵魂的音乐。他的音乐曾经感动过无数热爱文学的人,被他感动的人遍布世界各地。

泰戈尔在中国演讲时曾说,他访华,并非是旅行家为欣赏风景而来,也不是当传教士带些什么福音,他是来求道,来对中国文化敬礼……他说,他的使命是在修补中国与印度两个民族间中断千年的桥梁。泰戈尔的64岁寿辰是在中国过的。那天,一批中国的文人学者为他祝寿,梁启超给他取了一个中国名字“竺震旦”。“天竺”,是中国人对古印度的称呼,“震旦”,是古代印度对中国的称呼。梁启超说:“我们尊敬的天竺诗人在他所爱的震旦过他64岁的生日。我用极诚恳、极喜悦的心情,将两个国名联结起来,赠给他一个新名:竺震旦!”泰戈尔喜欢这个将印度和中国联为一体的名字。

泰戈尔在中国做过很多次演讲,他洪亮的声音,温和而深挚的语言,他孜孜不倦阐述的理想,曾经感动过很多中国听众。他宣传的理想,是爱,是宽容,是和平。这些理想,直到现在,仍是人类的至高理想。泰戈尔回国后,做了很多对中国友好的事情。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多次写公开信,发表谈话,痛斥日***的侵略行为,并带头慷慨解囊,发动募捐,支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他还在他创办的印度国际大学设中国学院,专门培养中国留学生。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

泰戈尔确实是在中国和印度两个民族之间架起了一座奇妙的桥梁,建筑这桥梁的材料,不是砖石水泥,不是金钱,也不是权力,而是他的文字,他的文学精神,他的人生理想。从上世纪初开始,泰戈尔的作品就连续不断地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的读者中流传,影响了很多人。一个真正的作家,他的生命不会因为肉身的消亡而结束,只要他的作品还在被读者阅读,只要他的思想还在世界上流传,那么,他就会继续活着,活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

前不久,我曾访问印度,在加尔各答参观泰戈尔的故居,站在他诞生和辞世的房间里,想象这位伟大作家生前的活动。泰戈尔一生都过着简朴的生活,但他的精神视野却丰繁阔大,天地宇宙,人间万象,都凝集在他的文字中,迸射出夺目的光芒,在人心中引发出美妙深邃的回响。他的创作,一直持续到生命的尽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泰戈尔心里仍然惦记着中国,惦记着中国的朋友,他想起了自己含义深长的中国名字。他曾在病床上回忆自己在中国的经历,并口授怀念中国的诗篇。在泰戈尔最后住过的房间里,我仿佛听见他深情的吟哦:我取了中国名字,穿上中国衣服。/这在我心里是明白的:/我在哪儿找到朋友,/便在哪儿获得新生,/朋友带来了生的奇迹。/异乡开着不知名的花卉,/它们的名字是陌生的,/陌生的土地是它们的祖国,/可是在灵魂的欢乐王国里,/它们的情谊找到了开诚相见的欢迎。

(选自2009年5月7日《新民晚报》)

感受真情

一个出生在148年前的印度,一个出生在1951年的中国,是什么原因让后者把前者视为“伟大的朋友”?是什么原因让两个从未谋面的人的心走到了一起?真情!泰戈尔虔诚地相信自己的前世一定是一个中国人,“到中国就像回到故乡一样”,他怀着“求道”、“对中国文化敬礼”的心态,努力践行着自己“修补中国与印度两个民族间中断千年的桥梁”的使命;作者呢?他从泰戈尔的诗文以及国内外关于泰戈尔的著述中真正读懂了泰戈尔,读懂了泰戈尔对中国、中国文化的深厚感情。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伟大的朋友”,中印两国也应该成为“伟大的朋友”。

且读且思

1.你认为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2.作为“朋友”,泰戈尔为中国人民做过些什么?

3.文中写道:“泰戈尔确实是在中国和印度两个民族之间架起了一座奇妙的桥梁。”说说看,“桥梁”的“奇妙”之处有哪些?

4.从“他的使命是在修补中国与印度两个民族间中断千年的桥梁”一句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5.关于泰戈尔,你还知道些什么?

甘做人梯・扶携文学青年

心灵的奇丽之花

赵丽宏

我知道姚远,是因为她的母亲。两年前,她母亲寄来厚厚一叠诗稿,希望我能把一下脉,看看她的正在外国语大学读书的女儿,究竟是否有写诗的才能。我和这位母亲素不相识,但我能理解她的心情。在如今这样的时代,写诗并不是一件时髦的事情,更不可能给人带来大名大利,然而她的女儿却痴迷诗歌,而且执迷不悟。这位母亲似乎理解女儿的爱好,还想为她作助推之力。我开始对这些诗并不抱太大的期望,在母亲眼里,自己的女儿总是出色的。然而读完这些诗,我对它们的作者刮目相看。这些诗作,有灵气,有想象力,语言也独具个性。诗中的意象,常常出乎意料,把人引入幽邃之境。我把姚远的诗推荐给《上海诗人》,在“新生代”栏目中以较大篇幅刊出,引起很多人的注意。

现在,姚远要出一本诗集。诗集中的几十首诗,是她的近作。我读了诗集中所有的作品,阅读的过程,不时有欣喜甚至惊奇的感觉。姚远非常年轻,但也已经有了十多年写诗的经历。诗陪伴了她的童年和青少年,因为喜欢诗,她的思维天马行空,她的文字不拘常规,她目光中的世界,处处洋溢着诗意。我无法用三言两语对这些诗歌作准确的评判。不过我可以说,姚远的诗是独特的,作为一个年轻的诗人,她是有才华有个性的。她拒绝平庸,拒绝沿着前人清晰的脚印往前走,而是企***独辟蹊径,希望自己的声音非同一般,希望自己的诗句能像暗夜的火炬,像烈日下的清阴,像穿越丛林的风,像石缝里蜿蜒的流泉。她在诗中表达对生命的思索,对大自然的迷恋,对爱情的向往,对理想和真理的追寻。她的诗作意象缤纷奇异,思绪自由跌宕,语言繁复多姿,情思奔放无羁。也许很难对这些诗作的主题和含义做简单的结论和推断,它们或许艰涩怪诞,或许隐晦曲折,情绪也让人感觉不确定,希望和绝望并生,欢乐和忧伤共存,诗人心目中的天地世界烟雾弥漫。但毫无疑问,她的文字中蕴含着真情,洋溢着艺术的生命力。我不想一首一首分析她的诗,可以随手引一些诗句,看看它们会让人产生什么联想:“季节流过/我听见体内潮汐涨落的声音”;“我是一颗孤独的糖果/躺在孤独的锡箔里面”;“渴欲的视线与时光相撞/弹出绝望的回响”;“你美妙的青春/嫁给锨犁与泥土/出生之前就注定了背离的果实”;“某个给了我一刀的刽子手说过/在咽气之前/懂得恐惧与生死,该是多么幸福”;“从睡眠到死去/是一只鸟飞离自己的羽毛”;“你的手以近乎***的方式抚过琴弦/世界发出的低吼”;“我是时间的一个凹陷/被欲望的张力久久地撑起”;“我的任一处裂痕,都可以被无限地放大与评述”;“泪水一般从眼角流进心头的恋人/请为我预言一个末日”;“我为你点着了海洋,亲爱的/在没有灯盏的夜/你落进了银河的眼睛”……这是诗人的思维和想象,只有在诗歌中,才可能出现这样奇丽荒诞的意象,其中的深情、深思以及渴望和憧憬,可以撼动读者心灵。无须分析这些文字,品味这样的诗句,相信读者会对由这些文字构筑成的诗歌产生阅读的欲望。

读她的诗,我不禁感慨,一个爱诗的姑娘,心中的诗意竟会开出如此绚烂奇丽的花朵。在为出现这样一个文学新人高兴的同时,我也为诗歌高兴。希望她能走得长久,走向更美好的遥远。

(选自2010年3月25日《文学报》)

感受胸襟

一位素不相识的母亲替女儿寄来厚厚一叠诗稿,百忙中的“我”不仅读完了这些诗,感受到了诗人的灵气、想象力,还热心地把它们推荐给了《上海诗人》刊出。这就是一个文学大家的眼光,这就是一个负责任的文学工作者的胸襟!

且读且思

1.“心灵的奇丽之花”具体指的是什么?

2.对姚远的诗,“我”在心理上曾经发生过哪些变化?

3.作者对姚远的诗给予了怎样的评价?

关于泰山的诗句篇7

唐玄宗二十三年,杜甫赴洛阳应进士试,名落孙山。于是在赵、齐一带漫游,《望岳》就是诗人游山东,经泰山时所写。张继的《枫桥夜泊》也是他进士落第后途经苏州而写。杜甫和张继可谓遭遇相同,都是踌躇满志却科举落第,但由于两人对待挫折、困境的态度不一样,胸襟、抱负不一样,在几乎相同的处境中所写的诗歌《望岳》《枫桥夜泊》的内涵也就迥然不同,两人最终取得的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也是天壤之别。

一、入诗的景物不同

《望岳》中描绘的景物是雄伟的泰山,“青未了”的齐鲁大地,颈联、颔联极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诗中除了在“荡胸生层云”一句中含蓄地流露出落第的不平、郁闷外,丝毫感觉不到诗人科举失败后的消极颓废。也许是五岳之首的泰山给了诗人勇气雄心,也许是山顶缭绕的云气将诗人心中的郁闷一扫而光,也许是一望无际的齐鲁大地让诗人忘却了自我,反正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和满怀的豪情,可谓年轻气盛,少年英雄。

《枫桥夜泊》中所选景物则是西沉的月亮,啼鸣的栖乌,单调的钟声,侵肌砭骨的寒霜,从而渲染出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寥和羁旅者的孤单凄冷。“江枫”、“渔火”在明暗对照中表达出了诗人的孤寂、飘零之感,有家难回、无颜见家乡父老的愧疚、无奈之情,那孜孜不倦的寒窗苦读,殷殷期望的家人、亲友时时浮现在眼前,为下面的“愁眠”都做了充分的铺垫。

二、抒发的情感不同

《望岳》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抒胸臆,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意即“一定要”语气坚定,抒写了诗人不怕艰险、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自古英雄出少年,不服输,不低头,这正是杜甫能够取得巨大成就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意志品质,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至今仍能引起广大读者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甫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

《枫桥夜泊》一个“愁”字贯穿全,江南美丽的风光没有抚慰诗人受伤的心灵,所以吸引诗人眼球的是斜月、寒霜、江枫、寺院、客船等使人伤感、哀痛的景物,失落忧伤之情就成了全诗的基调,失败、颓唐情绪弥漫了诗人的整个身心,没有一星半点的转机希望。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三、取得的成就不同

杜甫面对这次科考失败依然信心百倍,斗志昂扬。他在诗歌领域里取得的成就,证明当年的杜甫并非口出狂言,妄自尊大,他用对人类文化的巨大贡献履行了当年的诺言,登上了诗歌之“绝顶”成了诗圣。他的诗歌因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李唐王朝由盛而衰的现实称为诗史,他的诗歌达到了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现实主义的高峰。而张继在诗歌方面的成就跟杜甫不能相提并论,同日而语。他现存诗歌40首,主要是纪行游览,酬赠送别之作,除《枫桥夜泊》脍炙人口外,其他的成就都不是很高。

四、对后世的影响不同

杜甫诗歌对后世影响的巨大而深远早有定论,不必多说。毋庸置疑,仅《望岳》诗中他始终没有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化淳”的崇高理想,虽然自己穷困潦倒,狼狈不堪, 却一直关心时***,忧念时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就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又力有着不从心的苦闷心情。尽管自己居无定所,四处漂泊,但推己及人,心系百姓,悲悯苍生,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襟,令无数后来者荡气回肠,唏嘘不已。他的心胸气魄,他的品格精神光照千秋,炳彪史册。而《枫桥夜泊》中没有走出失败阴影的张继,尽管后来中了进士,官至御史。但他对文化的贡献和人类的影响与杜甫相比则黯然失色。

关于泰山的诗句篇8

论文摘要:元好问晚年在山东度过了六年金之官员被羁管的生活。后又以金之遗民身份和文坛领袖的声望,常年奔走于燕京、真定、山东之间。在山东,他与东平行台严实父子、冠县令赵天锡结下友谊,与羁管在山东的金末文人相互唱和,友情深厚。他创作了大量诗文,记叙了齐鲁山水之美和金末元初山东社会景观,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他的游历对战后文物的修复起到了促进作用。

    元好问(1190一1257年)金亡后与大批金之官员被押送聊城(今山东聊城)羁管六年。元好问初到聊城,后迁冠氏(今山东冠县),解除羁管后回忻州。在他去世前的二十四年中,以金之遗民身份和文坛领袖的声望,常年奔走于燕京、真定(今石家庄)、山东之间,保护中原文化,推进元蒙上层建筑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元好问在山东写下了多首诗词和散文,记载着他在山东的文化活动及他对文化的贡献。

    元好问出生七个月便过继给他的叔父元格,五岁时,其叔父任掖县令(今山东掖县)携之赴官任,途经济南。其《济南行记》中说:“予儿时,从先陇城府君官掖县,尝过济南,然但能忆其大城府而已”。1233年,元好问来山东,却是一名在押改造的亡国之臣,这时的他没有了儿时的优越感,在他初到山东的诗歌中表现的是“家亡国破此身留”的悲伤(《送仲希简大方》)。元好问从青城北渡聊城途中见到蒙古***的掠夺行为,谴责其野蛮行径。他描述战后的凄凉景象:“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道旁僵卧满累囚,过去旎车似水流。红粉哭随回鹊马,为谁一步一回头”(《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记叙被押途中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对被掠人们的同情。

    蒙古***南下,对文物大肆践踏,“随营木佛贱于柴,大乐编钟满市排。”他以诗实录其事,叙事写景真切,言浅而意深。大批文物被破坏的现象触目惊心,让人心痛,甚至想到他的老师赵秉文,感到愧对老师的教育,“门生白首浑无补,陆氏庄荒又一年。”(《五月十二日闲闲公讳日作》)感叹自己的性命尤存,“九死余生气息存,萧条门巷似荒村。”(《秋夜》)书写自己由金之官员到一囚徒的内心无奈悲伤。“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人孤村。空余韩握伤时语,留与累臣一断魂”(《淮右》)既然生命保留下来,作为金之遗民,还是做些能够做到的保留历史的事情吧。在聊城期间,他整理翰墨,写下《跋国朝名公书》、《壬辰杂编》,开始搜集金之诗人之作,搜集《中州集》的资料,为创作《续夷坚志》搜集奇闻异事的材料,通过访求金之遗民,搜集写《金史》的材料。

    元好问作为金末元初文坛领袖,虽在羁管之中,所到之处,有大批文人与之唱和游宴集会。1235年,元好问由聊城迁往冠氏,暂赁民居。本年冬,在县令赵天锡帮助下,盖了几间房舍。《戏题新居》:“去冬作舍谁资助,县侯雅似平原故”。1235年春,在冠氏纪子正杏园燕集,杏花初放,繁花似锦。虽在羁管中,但稍获宽松自由的元好问,看到一生喜爱的杏花,新朋故友相聚,历尽生死离别的磨难,难得今日盛会,元好问《纪子正杏园燕集》记载这战后难得的盛会。“阳平一邑多诗人,主人买酒邀众宾。”极写杏花开放的种种形态:“融霞晕雪一倾倒,非烟非雾非卿云。未开何所似?***儿粉妆深绛唇。能啼能笑痴复墩,画出百子元非真。”

    是年7月,应李辅之之邀,游济南,写下了《济南行记》、《济南杂诗》十首、《历下亭怀古分韵得南字》、《舜泉妙远祖道州府君体))、《华不注山》、<济南庙中古桧同叔能赋》、《绣江泛舟有怀李郭二公》、(送辅之仲庸还大梁》、《泛舟大明湖》、《与张仲杰郎中论文》、《题解飞卿山水卷》、《送杜子》、《药山道中二首》。游历二十日,记叙了济南”荷红柳绿”的景象,形象地再现古圣名迹经历战乱后,虽有“荒寒古淡之趣,令人有吴儿洲诸之想”。秋荷方盛,红绿如绣,诗人游约突泉、舜泉、匡山、华不住山、鹊山、大明湖、历山碑、灵泉庵、玉塔等多处名胜。东至长白山,西至鹊山,湖光山色,即事咏物,金末能见济南景观大多有描述。

    1236年,居冠氏,随赵天锡往泰安会东平行台严实,并游泰山,旋返冠氏。泰山一行,元好问写下了大量的诗文。散文《东游略记》,诗《游泰山》、《龙泉寺四首》、《登坷山寺三首》,词《清平乐》(江山残照)等,记述自冠县至马山、灵岩途中所见古迹,以现存碑铭考察古迹,写登泰山行程、岱顶书院情况,记叙清楚、如历历在目,《游泰山》杂言诗一首:“泰山天壤间,屹如郁萧台。厥初造化手,办此何雄哉。天门一何高,天险若可阶。积苏与累块,分明见九该。扶摇九万里,未可诬齐谐。秦皇檐威灵,茂陵亦雄才。翠华行不归,石坛满苍苔。古今一俯仰,感极令人哀”。“奇探忘登顿,意惬自迟回。山灵见光怪,似喜诗人来。夜宿玉女祠,崩奔涌云雷。鸡鸣登日观,四望无氛霆。六龙出扶桑,翻动青霞堆。平生华篙游,兹山未忘怀。十年望齐鲁,登临负吟鞋。孤云拂层崖,青壁落落云间开。眼前有句道不得,但觉胸次高崔鬼”。泰山诗气势磅礴、突兀豪放,别于李白、杜甫登泰山之诗。

    通过游泰山,认识了东平行台严实,是元好问在山东期间的一件大事,从此,开启了他与东平行台严实这位汉人世侯的交往。东平是金之重镇,蒙古南下,这里免遭战火,***治、经济相对稳定、繁荣,自元太祖铁木真窥伺中原到元世祖统一中国的几十年间,东平一带一直在严实父子的控制之下。严实虽是武人,但能“折节自厉,间亦延致儒上,道古今成败,至前人良法美意,所以仁民爱物者,辄欣然慕之”;n’又有“合散亡,业单贫,举丧葬,助婚嫁,多求而不靳,屡至而不厌”的惠***,}zl(sa}>于是,中州名士趋之若鹜,东平人才集一时之盛。元好问成为东平文化圈中的关键人物。1238年,元好问就开启了东平之旅。在东平,他先后创作了诗八十六首;词三十二首;文三十二篇。在这里,他结识了新朋旧友。他与京城老友杨飞卿赠答词有(临江仙》(赠答杨飞卿弟):“壮岁论交今晚岁,只君知我平生。六年相望若为情。吕安思叔夜,残月配长庚。”发自肺腑,让人感受到两人感情的真挚。赠东平诗人李仁卿,有《和仁卿演太白诗意二首》:“萧萧窗竹动秋声,紫极深居称野情。***且留观众妙,还丹无用说长生。风流五凤楼前.客,寂寞千秋身后名。解道田家酒应熟,诗中只合爱渊明”,表达自己人生志向,推崇陶渊明的风格。康哗,字显之,山东高唐人,后任东平府学祭酒,学问渊博,也是元好问的好友,元好问有《官园别康显之》、《别康显》。杜仁杰是元好问的好友,对元氏人东平有引荐之功,元好问有《送杜子》:“北诸晓晴人山座,东园春好妓成围”。极清楚地描述东原地理概况和东原文化的状况。1238年元好问回忻州前专程告别东平诸人,有赠诗人杜仁杰的诗《出东平》:“老马凌兢引席车,高城回首一长暖。市声浩浩如欲沸,世路悠悠殊未涯。潦倒本无明日计,往来空置六年家。东园花柳西湖水,剩著新诗到处夸。”描述东平城巍峨的建筑,经济繁荣,人声鼎沸的景象。东平湖畔杨柳依依,令诗人顿生奇思遐想,咏名篇佳句。

    元好问在东平参加过一些大型的文人聚会。1241年元日宴集于东平故帅阎珍家,《全集》卷二十九《故帅阎候墓表》云:“辛丑(1241)元日,予方客东平。载之盛为具,召予及大兴张圣予、祁人宋文卿、东光句龙英孺、镇人刘子新、太原崔君卿、浑原刘文季、寿春田仲德辈,饮于家之养素斋。……其所致客皆名士,乐籍又京国之旧,饮既洽,谈谑间作,坐客无不满引举白者。”这是元好问在东平的一次大型文人社交活动。

    1252年(壬子)元好问受东平行台严忠济之聘,过真定到东平,第二年清明,将归真定,与东平诸友宴集于东平凤山灵泉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送别会。他们备美酒,携歌妓,到城北风景如画的凤山灵泉赏春、听歌、作诗,元好问作《寒食灵泉宴集序》:“出天平”(天平即东平)北门三十里而近,是为凤山之东麓。有寺曰灵泉,阻以绝碉,重岗复岭,四合蔽映。”词《江城子》(梅梅柳柳闹新晴)“梅梅柳柳闹新晴。趁清明。凤山行。画出灵泉,三月晋兰亭。细马金鞍红袖客,能从我,出重城赏心乐事古难并。玉双瓶,为冠倾。一曲清歌;休作断肠声,头上花枝如解语,应笑我,未忘情。”灵泉的景色令诗人着迷忘情。诗人把这次惬意之游自比为兰亭之会,以《寒食灵泉宴集》命篇,诸公共赋诗九首,元好问为之序。这次聚会有德华、周卿、德昭、英孺、文伯到会。期而不至者:圣与、子中;不期而至者德谦、梦符。这是元好问在东平又一次文人交往的大型活动。

    1255年(乙卯),66岁高龄的元好问,应严忠济之邀,自镇阳至东平,参加东平府新学落成典礼,作(东平府新学记》:“盖经始于壬子六月,而落成于乙卯六月初五。”“八月丁卯,侯率僚属于新宫。”元好问还参加了东平新学府的校士,选拔李谦、阎复、徐淡、孟琪“东平四杰”。东平府新学的建成,标志着东平府崇儒文治的进程,率先走在全国其他地区的前面。元好问在金亡后四处呼吁行仁***,崇尚文治,在这里已初见成效。

关于泰山的诗句篇9

诗词五首

重点:

①把握每一首作品怎样融情于景,通过创造出一种意境来表达自己的胸襟、情怀或生活情趣的。

②把握关键词的准确词义,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难点:

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沧海》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题解: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三)朗读诗歌指导:先范读再由学生试读。

(四)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逐句分析,先由学生分析,再由教师归纳。

重点落实以下问题:

1.全诗12行,除开头两行外都是写景,说说开头两行的作用。

2.区分一下哪几行写实景,哪几行写想象之景——虚景。

3.写实景中有动有静,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归纳: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第二层(“水河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写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4.海是很难写的,可是读了这首诗,我们每个人大概都会感到海的伟大。这首诗究竟好在哪里呢?

(五)小结全诗的写作特色,并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朗诵这首诗歌。

(六)齐读齐背,抽查个别背诵。

二、《次北固山下》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朗读这首诗

(三)指导学生评析诗句,整体把握诗的内容。

1.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船行的***景吗?”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3.“江春入旧年”一句中“旧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时间?

4.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5.名句分析。“海日”两句从章法上看,有导出结尾一联的作用,这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这样说有根据吗?这两种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吗?

6.这种乡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请你体会其中的道理。

(四)当堂背诵。由于诗的意境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应当比较易于成诵。

三、《望岳》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重点讨论下列问题:

1.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2.“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3.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放各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造化”两句。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

5.“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

6.“荡胸”两句。大意已见注释。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7.“会当”两句。绝顶,极顶,指玉皇项。问: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了什么?

(三)背诵指导。

第二课时

四、《如梦令》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教师领读这首词。

(三)指导学生评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所叙述的事发生在哪一个季节?

它是词人当天写的吗?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

(四)练习背诵。学生试背后,教师略说读的节奏,再领读一次,务求节奏鲜明。

(五)继续讨论,深化理解。

1.这首词记的是女词人的一次郊游,是她独自去的吗?

2.为什么会“误入”呢?还有别的原因没有?

3.什么时候发现“误入”的?

4.既误人,慢慢划出去,不也行吗?

5.你能想象出“争渡”的情景吗?

6.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叙述这件事的经过。

(六)教师再次领读。

(七)小结

五、《西江月》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题解

这首词有个题目“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辛弃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经常行经风景优美的黄沙进中。

(三)教师领读全词一至二遍,着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可让学生试读。

(四)指导学生解析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不长?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路长,为什么要夜行?这时是什么季节?

3.“说丰年”的是谁?

4.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叙述上片的内容。

5.下片一开始就说“七八个星天外”,这意味着什么?

6.“两三点雨山前”,雨不大嘛,词人着急么?

7.词人此刻一定是快步急行,他对这条路熟悉么?

8.再看最后两句,注释里的话跟词人的表述有什么不同?为,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什么要用倒语?

9.补充解释:词中常常出现倒语,有的出于表达内容的需要,有的出于押韵的需要,更多的是两种需要兼而有之,这两句就是这样。

10.由学生创造性地表述下片内容间参照上片的表述方式。

(五)小结这首词的写作特点

关于泰山的诗句篇10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选文略,见前文)

[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有之!”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日:“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选自《二翁登泰山》,有改动)

[注]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1.解释加点的实词。(4分)

(1)略无阙处( ) (2)属引凄异( )

(3)二人对酌( ) (4)越钱塘,绝长江( )

2.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或王命急宣 或异二者之为

B.故渔者歌日 温故而知新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不能察,必以情

D.乙翁欲扶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用“/”给下列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曩 者 愚 公 年 且 九 十 而 移 山 今 吾 辈 方 逾 六 旬 何 老 之 有!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________

(2)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________

5.(1)《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2分)

(2)《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1分)

关于泰山的诗句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关于泰山的诗句10篇

学习

租房协议书范本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租房协议书范本,内容包括租房押金协议书范本,租房安全协议书范本。身份证号:乙方:身份证号:乙方拥有小区栋室套房。应甲方要求,乙方同意把该房中部份房屋:南边东、西头两间大房间,客厅、厨房及厕所出租给乙方。特签订以下协议:1、

学习

思乡古诗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思乡古诗10篇,内容包括思乡古诗小学,夏季思乡古诗。一、羁旅思乡诗常见主题文人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生活潦倒、互勉互慰、珍爱友谊等。二、羁旅思乡诗常见意象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思乡

学习

雨水诗句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雨水诗句10篇,内容包括雨水诗句,雨水诗词十三篇。(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田园诗句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田园诗句10篇,内容包括田园诗句及赏析,乡村田园诗句。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5、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白居易《村居苦寒》6、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7、借问酒家何

学习

文明家庭事迹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文明家庭事迹10篇,内容包括十佳文明家庭事迹,女职工文明家庭事迹。一、志同道合,和谐维家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基础。1981年我高中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当过营业员,做过财务工作。无论干哪一行

学习

大学生素拓总结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素拓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大学素拓活动总结怎么写,大学生素拓活动申请理由100字。2按照《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内容的申报,确认和修改工作程序,组织学生申报,填写《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接受校团委对素质拓展证书的审查。

学习

岗位竞聘报告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岗位竞聘报告,内容包括竞聘报告岗位认识怎么写,岗位竞聘报告优秀ppt。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我的个人经历,我是1988年参加工作的,时到仓库工作,后来到过门市、新华人超市等部门,2003年到音像超市任部门负责人至今。几年来,无论是当

学习

陶渊明名句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陶渊明名句10篇,内容包括陶渊明写雨名句,陶渊明名师名句。3、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7、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8、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

学习

考试祝福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考试祝福10篇,内容包括考试祝福的文案,考试祝福。4.是对的。老天不负有心人嘛!通知书一定会飞到你的手上的!5.手机铃响,那是问候;手机唱歌,那是祝福;手机震动,那一定是我握住了你的手。考研成功!我的朋友。6.水不开得烧,人不懂得

学习

消防小知识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消防小知识10篇,内容包括消防小知识科普,消防知识小故事。要早报警,报警愈早,损失愈小——牢记火警电话“119”。要先救火,后搬运财物,片刻延误,易成巨灾。要沉着冷静,有序撤退。倘若争先恐后、互相拥挤、阻塞通道、会导致自相践

学习

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计划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儿童身体健康管理计划表,儿童健康管理的方案。AnalysisofchildhealthcareteamincommunityhealthserviceLIJing,YUXinguo,ZHAOPengXixiangPeople'sHospitalofBao'anD

学习

建筑施工组织管理论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建筑施工组织管理论文,内容包括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论文,施工组织与管理的论文。(1)人工挖基糟、挖基坑、挖土方,需放坡或支挡土板等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如无规定时,按定额规定计算;(2)基础工程施工需要增加的工作面,按施工组

学习

国庆的诗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的诗10篇,内容包括国庆诗词10篇,国庆的诗。祖国,我的祖国,祝福你,我的祖国。都说你的花朵真红火,都说你的果实真丰硕,都说你的土地真肥沃,都说你的道路真宽阔。祖国,我的祖国,祝福你,我的祖国。我把壮丽的青春献给你,愿你永远年轻

学习

搬运合同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搬运合同10篇,内容包括搬运合同简单版,关于搬运合同范文10篇。电话:_________搬运公司(乙方):_________地址: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电话:_________经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特订立本合同,供双方共同遵守。一、货物名称:________

学习

雨水诗句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雨水诗句10篇,内容包括雨水诗句,雨水诗词十三篇。(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田园诗句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田园诗句10篇,内容包括田园诗句及赏析,乡村田园诗句。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5、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白居易《村居苦寒》6、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7、借问酒家何

学习

春分诗句10篇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春分诗句10篇,内容包括关于春分的诗句100句,春分的诗词著名。4、仲春初四日,春*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春分日》徐铉(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有关黄河的诗句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黄河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关于黄河的诗句小学,描写黄河壮观的诗句。派出昆仑五色流①,一支黄浊贯中州②。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屋闾无处求③。注释:①派:别支,支流。②中州:古豫州为九州之中,故称中州。③屋闾(lǘ):指倾泄海水的地

学习

想家的诗句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想家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当兵想家的诗句,秋天想家的诗句。4.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徐君宝妻》5.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6.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温庭范7.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学习

描写鸟的诗句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鸟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鸟的诗句三年级,描写鸟的诗句一句话。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6、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

学习

边塞诗句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边塞诗句10篇,内容包括边塞诗句摘抄,边塞诗句大全100首经典。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行》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

学习

奉献精神的诗句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奉献精神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奉献精神的诗句或优美句子,歌颂奉献精神的诗句优美。司马迁,想到你就想到你的《史记》,和你遭受的酷刑,为了《史记》,你奉献了超出生命的代价。当你遭受刑罚之时,我知道司马迁已经死掉了,可是你的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