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鸟的诗句10篇

描写鸟的诗句篇1

2、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3、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金昌绪《春怨》。

4、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描写鸟的诗句篇2

1.描绘情态。这类咏物诗主要对物象进行生动描摹,传达出物象内在的神韵。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首句写整体,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写柳枝,柳枝犹如丝带,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而第三句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我们仿佛看见春风像一个垂发飘拂的妙龄女子,正在柳丛中舞动剪刀,轻巧地剪出一条条青绿色的丝带,那姿态美妙动人,真是绘形于纸上,传神在眼前。

2.托物寓意。此类咏物诗常以比兴起笔,借物来传达某种寓意或象征某种品格。如欧阳修的《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鸟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后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鸟和林间画眉鸟作对比,表明诗人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3.托物言志。此类诗,表面上看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诗人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乍一看,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又是在写人,写诗人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气概。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后人,他们为真理和正义事业而奋斗不息。

4.以物喻人。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诗人自己。如李纲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耕犁千亩”“力尽筋疲”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牛却功成不居,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即使自己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诗歌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的讴歌和赞颂。

早 梅

[唐]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这是一首咏梅诗,试具体分析首联运用的艺术手法。

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

描写鸟的诗句篇3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馀景。

【前言】

《入若耶溪》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一首诗,诗人用幽静的情趣,轻灵简净的笔触,素淡、匀润的色调,刻划若耶溪的山水幽境,表现自己处在这清净幽美环境中的愉悦、宁静心情。

【翻译】

我驾着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闲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荡悠。晚霞从远处背阳的山头升起,阳光照耀着蜿蜒曲折的水流。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赏析】

描写鸟的诗句篇4

一、创作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朝大诗人,号称“诗圣”,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特殊历史阶段,其作品大部分都是描写国家当时的境况,他具有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人格高尚,诗艺高超,他的诗大多反映当时社会动荡、***治黑暗、百姓疾苦。因此他的诗被誉为“诗史”他被后世尊为“诗圣”。

这首《春望》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的长安时创作的,那时的杜甫正在协同护送妻儿到乡下老家躲避战乱。期间他得到消息说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后,于是就马上动身去投奔。岂料途中被叛***抓获,被押送到早已经沦陷的国都长安,此时为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他在狱中度过了几个月的囚徒生活,目睹了此时长安萧条荒凉的景象,同时与家人失去了联系,生死未卜,念家情切,家国之殇尤为强烈。他直到757年4月才被释放。面对此情此景,他触景生情,感慨国事,于次年三月暮春创作了这首触景生情的五言律诗。可以说这首诗是诗人当时境遇的真实写照,既有大环境中的满目疮痍和痛心疾首,又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患意识和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

二、《春望》之景皆由“望”而起

本诗的开头“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四句写春望之景,都通过“望”字而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诗人俯仰远眺,目光之“望”由近致远,又由远及近,视线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在景物的推移中,我们可以在脑海呈现这样一幅动态情景,仿佛可见诗人愁容满面的翘首远眺,展现除了是一幅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的悲凄景象。都城早已颓败不堪,只有山河还健在,到处是断垣残壁间凌乱深密的草木。作者以写长安城内的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的沦陷和残破。司马光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可见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情,寓情于物,寄情于景,为全诗烘托了气氛。对山河依旧,物是人非的荒凉景象发出悲愤的慨叹。然后,诗人无奈的目光由远及近推移到了眼前的花、鸟。目光由发散到聚焦,开始描写具体特定的眼前事物,紧承前句,都着眼于一个“望”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和鸟进行人格化,感慨于国家的陷落和艰难,国都里的花和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这个时候本来没有情感的花鸟,被作者渲染了浓浓的愁思,此处的“溅泪”和“惊心”,表面上指花、鸟。实质是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情绪,表达了百姓对国家沦丧的一种悲裒和凄凉。该诗写景从整体到局部,情因景生,景随情移,进行了对比和拟人的手法,更深切的表现了诗人忧国之深,感时之切。诗中的“国破”、“草木深”、“花溅泪”、“鸟惊心”,这些都是表面写景,情寓景中,实质抒发诗人痛苦悲伤的情感。《春望》一诗中的化情思为景物,移情入景、情景交融,就是近代西方文学理论中的“移情论”。诗人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渐渐的低首沉思。别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根植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和喉舌。”(见《别林斯基论文学》),可见诗人杜甫在诗中把家愁同国恨交融在了一起,深刻而突出地表现了战乱中知识分子的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关,具有高度的凝练性和典型性,也使得这首作品至今脍炙人口。

三、《春望》之情皆因“望”而深

本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后四旬主要抒发春望之情,“望”字承接的情感更加深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描写了当时战事不断、音讯皆无,表现出在战火不断的时候,盼望着家中亲人的消息的迫切心情,既是诗人被迫离开家乡之后对家乡亲人的怀念,远望家乡,又是盼望国家安定和平,道出了人之常情,引起读者极大的共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出在战乱中想念远方亲人的悲凄之情,愁绪之色。望着面前的都城残败的景象,“白发”是愁绪所导致,“搔”为挠头,表现了杜甫当时非常急切烦愁的状态。大家可以想象得出,在面对这样的境遇之时,愁绪纠结,挠头忧思,白发脱落得稀少,都不能使用簪了,可见国与家同命运。前一句写了忧国忧家之愁,这一句写愁之深切,处境悲苦。与题目中的“望”字对应,空望着满目愁思,家国皆望而不得,使得全诗忧苦意境更加深切,更加淋漓尽致的体现出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从技法上说,这四句是把前面分别描写的“感时”、“恨别”两种情感纠结的统一了起来,收结全诗。诗人选用搔发这个细微的细节动作。把满腹的愁情变成了立体的生动人物形象,很自然地引导读者进入诗中所体现的情感环境中,产生共鸣。

四、统领全诗,深化主题

杜甫到在安史之乱后期所创作的诗歌主题多为忧乱伤时。此诗即景伤春,全诗围绕“望”字展开,统领着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水***难分。开篇通过“望”而一下子将战事环境以及诗人的满腔激愤亮给读者,使读者产生强烈的震撼,品读全诗会时时不忘题目“望”字,望的意义是向远处看,诗人望到如此景象,运用反衬手法,将悲情寓于美景之中,使悲欲悲,触目惊心,充满了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诗人由散到聚的视觉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在景物与感情的交叉转换中无限感慨涌上心头,进而诗人写花鸟的泣和惊,置身于凄凉衰败的环境中移情于物而又物显于情,人与花、鸟巳融为一体,紧扣诗题,更强烈地抒发了诗人伤乱思家的思想感情,极大的增强了艺术表现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两句,应理解为“望”中所思,通过“家书抵万金”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通过家书的难得来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患意识。全诗从整体景物落笔,一步步随着感情的深入和深刻,转到特定的“花鸟”,继而引申出烽火家书,使结尾回到自身,将伤国忧时思家的情怀用具体的“搔头”动作体现了出来,具有非常强烈的表现力,使读者深刻体会到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融为一体,饱含诗人对国破家愁无限悲痛之情,忧国思家之意。

全诗中写景和抒情融合得非常巧妙与完美,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意脉融汇而不单调,情景交融而不飘离”。由前四句的望景,写到后四句的望情,最后以望者的形象作结,统一于题目中“春望”之望,统领全篇、深化主题的作用非常明显。通过“望”字高度概括而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感时、思家恨别情感的交织与盼望。通过题目中的“望”字统领,使全诗由所望到望者,使景和情更为统一,主题更加深刻。

描写鸟的诗句篇5

赏析:

此诗当是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春所作,讽刺杨国忠兄妹骄奢***逸。首二句提纲,态浓一段写丽人的姿态服饰之美,就中二句点出主角,紫驼一段写宴乐之奢侈,后来一段写杨国忠的气焰和无耻。整首诗不空发议论,只是尽情揭露事实,语极铺张,而讽意自见,是一首绝妙的讽刺诗。《杜诗详注》云:此诗刺诸杨游宴曲江之事。……本写秦、虢冶容,乃概言丽人以隐括之,此诗家含蓄得体处。《读杜心解》曰: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概叹声,点逗处声声慨叹。

全诗通过描写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揭露了统治者荒***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实。诗分三段,先泛写游春仕女的体态之美和服饰之盛,引出主角杨氏姐妹的娇艳姿色。次写宴饮的豪华及所得的宠幸。最后写杨国忠的骄横。全诗场面宏大,鲜艳富丽,笔调细腻生动,同时又含蓄不露,诗中无一断语处,却能使人品出言外之意。

语极铺排,富丽华美中蕴含清刚之气。虽然不见讽刺的语言,但在维妙维肖的描摹中,隐含犀利的匕首,讥讽入木三分。

本诗约作于天宝十二年(753),时值杨国忠任右相不久。诗作对杨家兄妹骄纵荒***的生活和狂妄嚣张的气焰进行了有力鞭挞,也从侧面揭露出当时君王昏庸、朝廷腐败的社会现实。诗开篇即点出时间三月三日。诗人用细腻的笔法、富丽的词采,描画出一群体态娴雅、姿色优美的丽人。接着又言其服饰之华丽和头饰之精美,所有这些无不显示出丽人们身份的高贵。就中云幕椒房亲等十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丽人中的虢、秦、韩三夫人。据《旧唐书杨贵妃传》记载,杨贵妃的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每逢出门游玩,她们各家自成一队,侍女们穿着颜色统一的衣服,远远看去就像云锦粲霞;车马仆从多得足以堵塞道路,场面甚为壮观。诗人对三位夫人宴饮的奢华场面描写得尤为细腻。她们在云帐里面摆设酒宴,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用色泽鲜艳的铜釜和水晶圆盘盛佳肴美馔,写出了杨氏姐妹生活的豪华奢侈。然而,面对如此名贵的山珍海味,三位夫人却手捏犀牛角做的筷子,迟迟不夹菜,因为这些东西她们早就吃腻了,足见其骄矜之气。可怜了那些手拿鸾刀精切细作的厨师们,真是白忙活了一场。内廷的太监们看到这种情形后,立即策马回宫报信,不一会儿,天子的御厨房就络绎不绝地送来各种山珍海味。六句主要写杨国忠权势煊赫、意气骄恣之态。他旁若无人地来到轩门才下马,大模大样地步入锦毯铺地的帐篷去会虢国夫人。他外凭右相之尊,内恃贵妃之宠,在朝中独揽大权,阻塞言路,使朝***变得十分昏暗。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句,诗人借曲江江边的秀美景色,并巧用北魏胡太后私通大臣杨华的故事以及青鸟传书的典故,揭露了杨国忠与虢国夫人***乱的无耻行径。北魏胡太后曾威逼杨华与己私通,杨华害怕惹祸上身,后来投降梁朝,胡太后为表达对他的思念,特作《杨白花》一词。青鸟一词最早见于《山海经》,是神话中的一种鸟,传说是西王母的使者。据说,西王母在见到汉武帝之前,先看到青鸟飞集于殿前。后来,青鸟被视为男女之间的信使,在这首诗中指的是为杨国忠传递消息的人。

描写鸟的诗句篇6

一、抒情方式

1.借景抒情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李商隐《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作者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2.直抒胸臆

表达诗人面对人、事、物所产生的富有哲理的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失意和苦闷之情。

3.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诗人在诗歌中没有把自己的感情直接说出来,而是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如(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Ⅱ)欧阳修《梦中作》:“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这是一首体制十分奇特、艺术手法十分讲究的诗。一句一个场景,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意境,虽然此诗四个画面各自***,然而组合在一起却又成为一幅构思完整、意境连绵的***画。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4.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如白居易的《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运用托物言志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二、修辞方法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如李白《清溪行》:“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运用比喻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给人以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

2.借代: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包括用部分代替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和事物。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使语言更简练,更含蓄。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3.对偶(对仗):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而含蓄。如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篇章结构上看,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而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4.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事物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的作用。如林逋的《山园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了极点。

5.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如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6.对比(对照):运用对比(对照),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三、描写方法

1.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如韩《醉著》:“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渔翁醉著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作者用象征手法借渔翁形象表达心志。渔翁是旷达的,他喝醉了酒睡着,也没有人唤醒他,安闲自在,无忧无虑,表现作者身处晚唐乱世而渴望超脱的心态。

2.衬托:指的是以乙衬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重点是反衬,反衬有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衬托,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这是以动衬静,以声衬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里“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声衬寂的典范。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这就是以乐景衬哀情。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里的“哀”景,是用来反衬将士豪情的,这就是以哀景衬乐情。

3.动静:诗歌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如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4.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如赵希璐的《次萧冰崖梅花韵》:“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诗中三四句忽发奇想:如果牡丹花开早于梅花,谁会冲风踏雪顾及梅花呢?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花之前。诗人欲扬先抑,只有冰清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争艳,受到人们的青睐。

5.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洁明快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落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如(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刘孝绰《咏素蝶诗》:“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这首诗描写了素蝶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等活动。此诗采用了白描手法,将蝴蝶在风中、花中飞舞的情况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6.虚实: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如(2010年高考语文广东卷)黄庭坚《望江东》:“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

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词的下片写抒情主人公灯前写信的细节,是实写;写抒情主人公“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的内心活动,是虚写。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把一个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哀婉复杂的心理刻画得细腻感人。

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目。

岁暮①

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 ,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延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

① 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廊中)。② 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目。

(2010年高考语文山东卷)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一、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语出《汉书终***传》;在诗句中暗示朝廷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描写鸟的诗句篇7

(宋)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作者简介】

文同(1018-1079年) ,字与可,号笑笑居士,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人。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表弟苏轼敬重。元丰初年知湖州,逝世于赴任途中,世称“文湖州”。

【赏读提示】

读了这首诗之后,我们会被诗中作者所描绘的幽静的景色与闲适的心情深深感染。诗中起联先总写北斋环境的幽静。北斋是作者在府衙内读书休憩的地方。“幽圃”不仅指地方僻静,主要还在于这里吏民不到,没有官事打扰,能使人得到心灵上的平静。旧时属吏每天早晚两次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长官,报告公事,叫“衙参”,也省称“衙”。说“常教”,就不是完全免除,不理***务,而是无事报告时,即免去虚套,用字很有分寸。这两句总掣全篇,又引起下文,下面各联,即分别从景、事、情三个方面,作具体描绘。

诗的第二联可谓是本诗的神来之句,这两句上承首句,扣住诗题,写北斋雨后之景。鸟雀和蝴蝶最怕雨,雨后天晴,它们也最先出来活动,所以作者最先听到竹上的鸟雀声。特用“双禽”两字,不仅因为鸟雀常常成对而飞,还因为两鸟对鸣,双双跳跃,更能见出鸟雀鸣叫的欢快悦耳,竹枝的摇曳多姿,如一鸟便有孤栖冷落之感。深秋时节,蝶影已稀,故只写一蝶。因为这时花事已少,所以那只蝴蝶飞来飞去,四处寻觅。此联鸟声蝶影,高下相映,竹摇翠影,花含水珠,再衬着蓝天碧草,画面美丽。

前两联写的是室外的景色,第三联由室外转到室内。“吴画”指唐代大画家、被后人尊为“画圣”的吴道子的画,这里用作珍贵名画的泛称。“扫壁”不仅是因为爱惜画,也表明兴致很高,所以特别挂在壁上,细细端详品鉴,绝非随便打开草草一瞥。“越茶”即越地(今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所产之茶。越地盛产茶叶,多名贵品种,诗中因用作名贵茶叶的代称。茶叶既这样名贵难得,又是初次“试”饮,能享有此味者,是诗人的知心好友,他们交谈时十分快乐欢畅。观画品茗,都是极其高雅之事,而一为独处之乐,一为交友之乐,情趣不同,而心情之恬淡闲适则相同。这清幽的景色和闲适的乐趣,勾起作者对过去山居生活的回忆,因而引出末联。“野兴”就是指山居生活的情趣。这句是倒装句,是说因为公事稀少,所以野兴渐渐多了起来,并不是说为了多些野兴而少办公事。而公事之少,又与作者的治理有方有关,这里含着一些得意心情。然而,作者从1049年(皇佑元年)中进士,次年开始任官,到此时已二十五年,对仕宦生涯,已产生了一些厌倦情绪,所以末句表达了对旧日山居生活的向往。

【请你思考】

描写鸟的诗句篇8

一、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我首先让学生试读、质疑。读后,学生提出:生字“逾”应读什么音?我就立即引导他们借助字典认识生字。于是,学生采用部首查字法查出“逾”。

为加强学生对“逾”的理解和记忆,又进一步引导:“逾”字与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字读音相同、字形相近、意思相通?学生借助字典比较与“愉”读音相同,和“愈”的意思相通,是“更加”的意思。把“逾”放在“江碧鸟逾白”中,又如何理解这句诗的意思呢?通过朗读思考,有同学回答出:这句诗的大意是:碧绿的江上飞翔着白色的小鸟。碧绿的江水更加衬托出鸟儿的洁白。肌睜中“欲”是“将要”?还是“好像”的意思。到底该取哪种意思呢?联系诗句,引导学生讨论后,某生回答:盛开的花儿好像燃烧的火焰一样红。“花欲燃”中的“欲”是“好像”的意思。

就这样,通过质疑、讨论,学生初步了解了诗的内容。

二、培养学生抓重点词语,深一步理解诗的内容及作者写作意***的能力。在《绝句》这首诗里,通过试读、质疑,学生已对待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

然后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写作目的;在反复诵读后,一个学生回 答出:作者写这首诗是为了表达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流露,你是从哪句诗看出的?学生找出“何日是归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诗的意思的?学生答出:哪一天才是回家的日子啊!在这句诗中,哪一个词更加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呢?学生积极思考,一会儿有一学生答出是“日”,又一学生答出是“年”,是“日”还是“年”呢?引导他们查字典、讨论、比较。一位同学比较后回答说:“日”和“年”都是表示时间的词,“年”表示时间长久,表明作者归期还很遥远,因此,“年”更加流露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最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作者思乡之情: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作者写作意***的能力。

描写鸟的诗句篇9

命题角度一:理解、赏析关键字词。

[解题指导]

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性、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另外,古人评诗有“诗眼”一说,所谓诗眼就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词。抓住了诗眼分析,我们就能看清这首诗的情感世界。如何判断诗眼之所在呢?一般说来,诗眼都是在全诗的前两句,因为诗人通常都是先写景后抒情,什么样的景就含有什么样的情。另外,诗眼以表现力强的动词和形容词居多。

【典型例题】(2009年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试题:(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解析:“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从容。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命题角度二:分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解题指导】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时要尽量使用规范的、专业的名词术语。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指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方式主要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为诗人常用,考生应当最先予以考虑)、借代、对比、衬托、反问等。当然鉴赏表达技巧绝不是仅仅列出一两个名词。最关键的还是考生要能够结合诗歌的情感将创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分析出来。

[典型例题](2009重庆卷)

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湖。日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萧?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堞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试题:(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解析:“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均属借代;“何处笙萧?”自然是反问。

命题角度三:就某一句诗再现画面内容。

【解题指导】

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描述诗句,再现诗歌的意境是诗歌鉴赏中的常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将原诗句描述得形象生动,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呢?就是要“身临其境”。要将自己置身于诗中所描述的环境,置身于历史大背景。要抓住包含作者情感的词语,去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达到与诗人融通的境界。最后力求用最有表现力、最到位的词语再现原诗的画面。语言组织要上层次,要有美感,要像高三学生的水平。

【典型例题】(2009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严郑公,即严武。杜甫好友,受封郑公。箨,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试题:(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解析:“色侵书帙晚”一句描绘竹子的形象,注意描写的是竹影。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要注意鉴赏具有刻画效果的词语,即要锤炼“侵”的动态效果和“晚”字的衬托效果。

命题角度四:理解、分析整首诗的内容或情感。

【解题指导】

情感是诗歌的本质,诗歌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作者情感。诗歌鉴赏的基点。也是对情感的领会和把握。因此,诗歌鉴赏题较多地涉及对作者情感的分析评价。对整首诗的分析,一要重视注释与标题,因为这里大都含有很重要的信息。第二,评价思想内容,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三要看清题目要求,灵活作答。如果考题直接提出了鉴赏角度的要求,那么考生在答题时就应直奔主题,明确回答。而如果考题没有明确地指出鉴赏的方向,考生在自选鉴赏角度时则应注意两种情况。1、当读懂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并对作者的风格有所了解时,可选择此诗的思想情感作为鉴赏的对象。因为思想情感是属于“大而话之”的东西,难有精确的答案。靠上一点就能拿分。2、当不能理解诗的大概意思时,就选择一两个精练生动的字词鉴赏。抓住一点,详加阐发。

【典型例题】(2009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杜甫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鸟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战后,杜甫曾闲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试题:(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景和情的关系。“月”是本诗的主要意象,抓住作者所描写的月的特点,再结合诗人的遭遇和国家的局势作答。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予着两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抒发了自己因国难而颠沛流离、生活动荡不定的凄凉伤感之情。

【命题走向中的4个应知要素】

纵观2009年18份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古诗鉴赏题,我们不难发现以下规律:

1 名家名篇不再一枝独秀。随着单独命题省份的增多。各省为了避免重复。在名家中选诗将会越来越少,或者说。即使选自名家也不会选名篇。

2 以唐宋诗词为主的局面不会改观。综观18省市试卷选用的19首诗词,只有重庆卷和浙江卷不在唐宋之列。诗歌出处为什么侧重于唐宋时期呢?因为唐宋时期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顶峰,诗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手法、艺术特色,都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对读者文化底蕴的积淀和文学素养、欣赏水平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高考卷中的古诗词鉴赏不管以哪种形式考查学生的鉴赏能力,都会侧重于选择唐诗或宋诗。

3 “写景抒情”诗依然将独领。诗是抒情的艺术,任何一首优秀的感人的诗,总是诗人

内心深处涌出的歌唱。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致景,妙合无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也说过“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充分说明了诗歌的这一特征。

4 设题方向是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即古诗鉴赏一般出两道题目。一题考查角度小。在字词句或修辞上做文章,一题考查角度泛,在思想情感上做文章。

【解题技巧总体指导】

古代诗歌鉴赏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鉴赏、语言表达诸方面的综合能力。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大量题目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完成。根据近5年高考所选唐宋诗词“借景抒情”的特点,考生在平时训练时应有针对性地精选题,模拟答题。应特别关注李白、杜甫、王维等名家的“写景叙事”诗以及表达技巧上与高考题类似的唐宋诗词。另外,平常做题组织答案时要多用积累的专业术语、多参照高考答案的文字表述模式――这首诗采用了某某技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某某意象)的(某某)特点,表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情感,起到了(某某)作用。每鉴赏完一首诗后,务必要将该题的参考答案在纸上再写一遍,然后再次核对。此举对提高考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很有好处。

【活学活用――巩固练习】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第三联两句中的“下”与“人”二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情景分写”是此诗谋篇布局上的一个特点,请分析这种写法的艺术效果。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颔联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试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浪淘沙

(南宋)邓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忿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注:邓剡被元兵俘虏,和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途经台城(南京),作了此词。

(1)请说说“井桐一叶做秋声”一句中“一叶”的妙处。

(2)全词以“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作结,传达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黄机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①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线。②黄机:南宋爱国词人。

(1)上片描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请说说下片的“泪”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 (1)“下”字写出夕阳西下余晖返照之景,不但加重了诗人的乡愁,而且更深一层地触发了诗人内心深处感时伤逝的情绪。“入”字写出夕照的逐渐暗淡,也表明了诗人伫望之久,忆念之殷。前面写情之后,景物描写不但切合诗人眼前的情境,而且动静结合,由近到远。层次分明。(2)两句景两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两句景彼此***而又互相映衬。两句情层层递进、曲达其意。表现了“落日怅望”之情。

2 (1)这一联主要运用了通感、比喻、拟人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地写出了分别的伤感。(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抒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能将两个字结合诗歌准确分析即可得分。)

描写鸟的诗句篇10

柳宗元在散文和诗歌方面都有大量著作,著有《柳河东集》。***治革新运动失败后,他继续著文、作诗,反映人民的疾苦和揭露社会的黑暗。他的散文题材广泛,立意新颖,内容深刻,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说理性。柳宗元还和韩愈共同提倡古文运动,是古文运动的两位主要倡导者,被世人称之为“韩柳”。他们反对内容空洞、形式僵化的骈体文,提倡形式自由、通俗适用、便于说理叙事的散文,如寓理深刻精炼的《捕蛇者说》,简短鲜明、讽刺性强的《黔之驴》等。值得注意的是,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具有明晰的***治意指,并非是单纯地为了改变文坛风气和文体样式,他们的目的其实是力***对当时门第森严的社会弊病和中央集权旁落的***治乱象等进行革新。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历来被人们所传诵。这首诗表面上是在吟咏山水,暗地里则是在借景抒发作者内心的郁郁不得志之情,是一首典型的托景言志的山水诗。诗人用极其冼练的笔法,形象地描绘了白雪茫茫中山无飞鸟、路无行人的凄凉景象,勾勒出了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者在寒冷的飞雪中和寂静的江面上孤舟独钓的情景,反映了他当时孤独寂寞的心境。

诗题“江雪”:指江面上的雪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和“万”这两个数词都是虚数。这里是用了表示多数的夸张手法。如“千条江河归大海,万朵葵花向阳开”,其中的“千”和“万”也是虚数,并非实指。“绝”:断绝,绝迹,没有了。径:小路。踪:脚印;人踪,人的脚印。灭:就是“无”和“绝”的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天上没有飞鸟的影子,路上没有行人的脚印。以上两句是写江上周围的寂静景象,作者尽管没有一个字提到雪,却在暗中描绘了一副漫天大雪的***景。正是因为大雪铺地,所以山上的鸟飞得无影无踪。路上行人的脚印也被大雪覆盖得没有一点踪迹。这种间接描写的手法比直接写大雪给人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这是诗人运笔的独到之处。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舟:孤单的一只小船。蓑:蓑衣,是用一种草编织的防雨雪时披在身上的衣服;笠:斗笠,是用竹片编的帽子;“翁”即渔翁。“蓑笠翁”就是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独:独自,与“孤”相呼应。寒江雪:寒冷、飘雪的江面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一个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乘着一条小船,在寒冷的江面上冒着风雪、独自垂钓。这两句诗也是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回应。至此,一副“寒江独钓***”完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作者也形象生动地勾画出了一位披蓑戴笠、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

我们知道,在描写的对象里熔铸作者的感情,这是柳宗元山水诗的一个显著特点。以是观之,《江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的自喻和化身,孤舟独钓则表现了诗人的清高孤傲和凛然难侵,而全诗意境的高洁和孤寂正是诗人在***治革新失败后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由于这首诗具有丰富的意蕴,所以只有在充分理解和掌握该诗多重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朗读和讲解这首诗。笔者认为,关于《江雪》的朗读应该如下进行。(注:单斜线“/”表示轻微的停顿;双斜线“//”表示一般停顿;着重号“.”表示逻辑重音)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描写鸟的诗句10篇

学习

描写花的古诗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花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描写夏天花的古诗,描写花的古诗小学。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5、稻花香里说丰年——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传奇游戏名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传奇游戏名10篇,内容包括超高爆率传奇游戏名字,世界上最好的传奇游戏名字。4、我在开端扮骚。5、海泛起爱恨。6、夜礼服色猪。7、念念不忘。8、只是一厢情愿。9、无奈的现实。10、你是我心中的一首歌。11、时间并非良药。12

学习

护士总代教工作计划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护士总代教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关于医院护士长工作计划,护士带教工作总结。摘要目的:针对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找出发生事件的主要原因,采取防范措施,以减少非计划性拔管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针对2013年3~6月发生的6例(0.

学习

战略与管理论文模板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战略与管理论文模板,内容包括战略管理论文的框架,战略管理类毕业论文。

学习

安全顺口溜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顺口溜10篇,内容包括安全儿歌顺口溜,安全顺口溜文并茂地呈现。3、一慢二看三通过,莫与车辆去抢道。骑车更要守规则,不能心急闯红灯。4、开车之前想一想,交通法规记心上;交叉路口想一想,一看二慢三不抢;会车之前想一想,礼让三先

学习

让心灵去旅行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让心灵去旅行10篇,内容包括让心灵去旅行的技巧,让心灵去旅行西山。巍峨的山脚下,看看溪流瀑布,听听寺庙禅声,把烦恼抛开,让大自然的美景去治愈心灵的伤口;青青的山顶上,极目远眺,延绵的群山旷达无可,幽幽的苍绿延绵不绝,所有世俗的喧

学习

突发事件培训总结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突发事件培训总结,内容包括突发事件应急培训心得,物业突发事件培训总结。在接到省厅、省局有关通知后,我局***高度重视,马上召开专题会议对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讨论,充分认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培训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社会

学习

有关劳动的名言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劳动的名言10篇,内容包括与劳动有关的名言名句,关于劳动的名言国内。3、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不一不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朱自清)4、富人如果把金钱放在你手中,你不要对

学习

队会教案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队会教案,内容包括校园班队会教案,班队会教案期末复习。45开展时间4月12日班主任徐美娟参加人数45开展地点教室班队会主题争做讲卫生的好儿童(启动课)活动筹备1、绘制一枚放大的《小白鸽》章。2、请三年级三位大姐姐扮演“白

学习

想家的诗句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想家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当兵想家的诗句,秋天想家的诗句。4.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徐君宝妻》5.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6.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温庭范7.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学习

见习个人总结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见习个人总结,内容包括见习自我总结200字,教育见习个人总结。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开展,各种惠农项目在农村基层的落实,基层工作越来越多。自参加工作以来,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积极参加并完成了多项工作。具体工

学习

诉讼申请书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诉讼申请书,内容包括最新诉讼书范文标准版,起诉文书范文。担保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请人:_______(盖章)法定代表人:_____(签章)____年__月__日注:保全措施包括:中止合同履行、查封、扣押货物、变卖不易保存物并保存价

学习

异地工作调动申请书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异地工作调动申请书,内容包括个人工作调动申请书最新7篇,异地调动申请书模板。为了我更好地投身到公安工作当中去,我申请调离xx派出所。在xx派出所工作的业余时间里,已经在各类报刊上发表与公安业务有关的文章三十多篇,如果领

学习

机关后勤述职报告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机关后勤述职报告,内容包括后勤岗位的述职报告,机关后勤主要负责人述职报告。二、以服务经济发展为目标,开展好商标广告管理各项工作(一)组织开展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和惩治虚假违法广告工作。本年度查获4起商标违法案件,开展了3

学习

描写花的古诗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花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描写夏天花的古诗,描写花的古诗小学。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5、稻花香里说丰年——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边塞诗句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边塞诗句10篇,内容包括边塞诗句摘抄,边塞诗句大全100首经典。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行》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

学习

奉献精神的诗句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奉献精神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奉献精神的诗句或优美句子,歌颂奉献精神的诗句优美。司马迁,想到你就想到你的《史记》,和你遭受的酷刑,为了《史记》,你奉献了超出生命的代价。当你遭受刑罚之时,我知道司马迁已经死掉了,可是你的史记

学习

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秋天景色的古诗,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三年级。4、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百忧集行》5、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天末怀李白》6、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赠

学习

秋景的诗句10篇

阅读(55)

本文为您介绍秋景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秋景优美诗句大全,秋景的诗句是。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南朝梁柳浑《捣衣诗》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

学习

七言诗句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七言诗句10篇,内容包括七言诗句100首,七言诗词精选300首。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常例近体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

学习

描写雨的古诗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雨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描写雨的古诗,描写雨的古诗句加赏析。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____志南《绝句》。5、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6、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___

学习

描写动物的好词好句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动物的好词好句10篇,内容包括动物好词好句好段摘抄,描述动物植物的好词好句。3、狗的叫声不像猫的咪咪声那样有气无力,也不像老虎的叫声那样恐怖,而是中气十足,使人听起来有雄壮干脆的感觉。4、小花猫的脑袋圆圆的,顶着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