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模板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例1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的结社自由,维护社会团体的合法权益,加强对社会团体的登记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国家机关以外的组织可以作为单位会员加入社会团体。

第三条 成立社会团体,应当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登记。

社会团体应当具备法人条件。

下列团体不属于本条例规定登记的范围:

(一)参加中国人民***治协商会议的人民团体;

(二)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定,并经***批准免于登记的团体;

(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经本单位批准成立、在本单位内部活 动的团体。

第四条 社会团体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策,不得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危害国家的统一、安全和民族的团结,不得损害国家利益、 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

社会团体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

第五条 国家保护社会团体依照法律、法规及其章程开展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

第六条 ***民***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府民***部门是本级人民***府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

***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府有关部门、***或者县级以 上地方各级人民***府授权的组织,是有关行业、学科或者业务范围内社会团体的 业务主管单位(以下简称业务主管单位)。

法律、行***法规对社会团体的监督管理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法 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 管 辖

第七条 全国性的社会团体,由***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地方性的社会团体,由所在地人民***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跨行***区域的 社会团体,由所跨行***区域的共同上一级人民***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

第八条 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与其管辖的社会团体的住所不在一地的,可以委托社会团体住所地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负责委托范围内的 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章 成立登记

第九条 申请成立社会团体,应当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由发起人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筹备。

第十条 成立社会团体,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者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单 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得少于50个;

(二)有规范的名称和相应的组织机构;

(三)有固定的住所;

(四)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

(五)有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全国性的社会团体有10万元以上活动资 金,地方性的社会团体和跨行***区域的社会团体有3万元以上活动资金;

(六)有***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社会团体的名称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社会 团体的名称应当与其业务范围、成员分布、活动地域相一致,准确反映其特征。 全国性的社会团体的名称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字样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批准,地方性的社会团体的名称不得冠以中国、全国、 中华等字样。

第十一条 申请筹备成立社会团体,发起人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一)筹备申请书;

(二)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

(三)验资报告、场所使用权证明;

(四)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五)章程草案。

第十二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本条例第十一条所列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筹备的决定;不批准的,应当向发起人说明理 由。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管理机关不予批准筹备:

(一)有根据证明申请筹备的社会团体的宗旨、业务范围不符合本条例第四 条的规定的;

(二)在同一行***区域内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社会团体,没有必要 成立的;

(三)发起人、拟任负责人正在或者曾经受到剥夺***治权利的刑事处罚,或 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四)在申请筹备时弄虚作假的;

(五)有法律、行***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四条 筹备成立的社会团体,应当自登记管理机关批准筹备之日起6个月内召开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章程,产生执行机构、负责人和法定 代表人,并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成立登记。筹备期间不得开展筹备以外的活动。

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同时担任其他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十五条 社会团体的章程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名称、住所;

(二)宗旨、业务范围和活动地域;

(三)会员资格及其权利、义务;

(四)民主的组织管理制度,执行机构的产生程序;

(五)负责人的条件和产生、罢免的程序;

(六)资产管理和使用的原则;

(七)章程的修改程序;

(八)终止程序和终止后资产的处理;

(九)应当由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六条 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完成筹备工作的社会团体的登记申请书及有关文件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查工作。对没有本条例第十三条所列情形,且 筹备工作符合要求、章程内容完备的社会团体,准予登记,发给《社会团体法人 登记证书》。登记事项包括:

(一)名称;

(二)住所;

(三)宗旨、业务范围和活动地域;

(四)法定代表人;

(五)活动资金;

(六)业务主管单位。

对不予登记的,应当将不予登记的决定通知申请人。

第十七条 依照法律规定,自批准成立之日起即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应当自批准成立之日起6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登记管理机关自收到备案 文件之日起30日内发给《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

社会团体备案事项,除本条例第十六条所列事项外,还应当包括业务主管单 位依法出具的批准文件。

第十八条 社会团体凭《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申请刻制印章,开立银行帐户。社会团体应当将印章式样和银行帐号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十九条 社会团体成立后拟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应当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有关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名称、业务范围、 场所和主要负责人等情况的文件,申请登记。

社会团体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是社会团体的组成部分,不具有法人资格, 应当按照其所属于的社会团体的章程所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在该社会团体授 权的范围内开展活动、发展会员。社会团体的分支机构不得再设立分支机构。

社会团体不得设立地域性的分支机构。

第四章 变更登记、注销登记

第二十条 社会团体的登记事项、备案事项需要变更的,应当自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变更备案(以下统 称变更登记)。

社会团体修改章程,应当自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之日起30日内,报登记 管理机关核准。

第二十一条 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注销备案(以下统称注销登记):

(一)完成社会团体章程规定的宗旨的;

(二)自行解散的;

(三)分立、合并的;

(四)由于其他原因终止的。

第二十二条 社会团体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在业务主管单位及其他有关机关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清算期间,社会团体不得开展清 算以外的活动。

第二十三条 社会团体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办理注销登记,应当提交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业务主 管单位的审查文件和清算报告书。

登记管理机关准予注销登记的,发给注销证明文件,收缴该社会团体的登记 证书、印章和财务凭证。

第二十四条 社会团体撤销其所属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办理注销手续。

社会团体注销的,其所属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同时注销。

第二十五条 社会团体处分注销后的剩余财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 社会团体成立、注销或者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公告。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登记管理机关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

(一)负责社会团体的成立、变更、注销的登记或者备案;

(二)对社会团体实施年度检查;

(三)对社会团体违反本条例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对社会团体违反本条例 的行为给予行***处罚。

第二十八条 业务主管单位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

(一)负责社会团体筹备申请、成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前的审查;

(二)监督、指导社会团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策,依据其章程 开展活动;

(三)负责社会团体年度检查的初审;

(四)协助登记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查处社会团体的违法行为;

(五)会同有关机关指导社会团体的清算事宜。

业务主管单位履行前款规定的职责,不得向社会团体收取费用。

第二十九条 社会团体的资产来源必须合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或者挪用社会团体的资产。

社会团体的经费,以及开展章程规定的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所取得的合法 收入,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活动,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社会团体接受捐赠、资助,必须符合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必须根据 与捐赠人、资助人约定的期限、方式和合法用途使用。社会团体应当向业务主管 单位报告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有关情况,并应当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社会团体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 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社会团体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还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

社会团体在换届或者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应 当组织对其进行财务审计。

第三十一条 社会团体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业务主管单位报送上一年度的工作报告,经业务主管单位初审同意后,于5月31日前报送登记管理机关, 接受年度检查。工作报告的内容包括:本社会团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策的情 况、依照本条例履行登记手续的情况、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情况、人员和机构变动的情况以及财务管理的情况。

对于依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发给《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的社会团体, 登记管理机关对其应当简化年度检查的内容。

第六章  罚 则

第三十二条 社会团体在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或者自取得《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之日起1年未开展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撤销登 记。

第三十三条 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 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出租、出借《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社会 团体印章的;

(二)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三)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辜喽郊觳榈模?SPAN lang=EN-US

(四)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五)擅自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或者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疏于管理, 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的;

(七)侵占、私分、挪用社会团体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

(八)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 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社会团体的活动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有关国家机关认为应当撤销登记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撤销登记。

第三十五条 未经批准,擅自开展社会团体筹备活动,或者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以及被撤销登记的社会团体继续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 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三十六条 社会团体被责令限期停止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封存《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印章和财务凭证。

社会团体被撤销登记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收缴《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和 印章。

第三十七条 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处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的式样由***民***部门制定。

对社会团体进行年度检查不得收取费用。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成立的社会团体,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1年内依照本条例有关规定申请重新登记。

第四十条 本条例自之日起施行。1989年10月25日***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社会团体有哪些1、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简称全国学联,是全国高等和中等学校学生的联合组织,是中国大中学生自己的群众组织,1920xx年6月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

社会团体是指为一定目的而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包括自然人,法人)所组成的并取得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包括人民群众团体,社会公益团体和学术研究团体。

2、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是经***同意,民***部批准成立的华侨、外籍华人、香港澳门同胞境内投资企业和地方侨商组织、知名侨资企业家组成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侨办是协会的主管部门。协会接受民***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的主要任务是反映侨资企业要求,沟通侨资企业与***府的联系,促进侨资企业之间的合作,帮助解决侨资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维护侨资企业的合法权益,引导侨资企业规范经营和行业自律等。

3、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是民***部主管、由中国社团研究会更名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其宗旨和使命是:动员和依靠社会各界力量,加强社会组织管理与发展的理论研究,密切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和交流,推进社会组织的自律与诚信,扩大我国社会组织与国际社会组织的交往与合作,同时争取***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在***府和社会组织之间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和促进社会组织规范运作、健康发展。

4、中国消费者协会1984年12月经***批准成立,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全国性社会团体。以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导广大消费者合理、科学消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为宗旨。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例2

国家机关以外的组织可以作为单位会员加入社会团体。

第三条成立社会团体,应当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登记。

社会团体应当具备法人条件。

下列团体不属于本条例规定登记的范围:

(一)参加中国人民***治协商会议的人民团体;

(二)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定,井经***批准免于登记的团体;

(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经本单位批准成立、在本单位内部活动的团体。

第四条社会团体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策,不得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危害国家的统一、安全和民族的团结,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

社会团体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

第五条国家保护社会团体依照法律、法规及其章程开展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

第六条***民***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府民***部门是本级人民***府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简称登记管理机关)。

***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府有关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府授权的组织,是有关行业、学科或者业务范围内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以下简称业务主管单位)。

法律、行***法规对社会团体的监督管理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管辖

第七条全国性的社会团体,由***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地方性的社会团体,由所在地人民***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跨行***区域的社会团体,由所跨行***区域的共同上一级人民***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

第八条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与其管辖的社会团体的住所不在一地的,可以委托社会团体住所地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负责委托范围内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章成立登记

第九条申请成立社会团体,应当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由发起人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筹备。

第十条成立社会团休,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有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者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单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得少于50个;

(二)有规范的名称和相应的组织机构;

(三)有固定的住所;

(四)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

(五)有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全国性的社会团体有10万元以上活动资金,地方性的社会团体和跨行***区域的社会团体有3万元以上活动资金;

(六)有***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社会团体的名称应当符合法律、法现的规定,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社会团体的名称应当与其业务范围、成员分布、活动区域相一致,准确反映其特征。全国性的社会团休的名称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字样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过批准,地方性的社会团体的名称不得冠以“中国”、“全国”、“中华”等字样。

第十一条申请筹备成立社会团体,发起人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文件:

(-)筹备申请书;

(二)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

(三)验资报告、场所使用权证明;

(四)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五)章程草案。

第十二条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本条例第十一条所列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6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筹备的决定;不批准的,应当向发起人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管理机关不予批准筹备:

(-)有根据证明申请筹备的社会团体的宗旨、业务范围不符合本条例第四条的规定的;

(二)在同一行***区域内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社会团体,没有必要成立的;

(三)发起人、拟任负责人正在或者曾经受到剥夺***治权利的刑事处罚,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四)在申请筹备时弄虚作假的;

《五)有法律、行***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四条筹备成立的社会团休,应当自登记管理机关批准筹备之日起6个月内召开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章程,产生执行机构、负责人和法定代表人,并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成立登记。筹备期间不得开展筹备以外的活动。

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同时担任其他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十五条社会团体的章程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名称、住所;

(二)宗旨、业务范围和活动地城;

(三)会员资格及其权利、义务;

(四)民主的组织管理制度,执行机构的产生程序;

(五)负责人的条件和产生、罢免的程序;

(六)资产管理和使用的原则;

(七)章程的修改程序;

(八)终止程序和终止后资产的处理;

(九)应当由章程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六条登记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完成筹备工作的社会团休的登记申请书及有关文件之日起30日内完成审查工作。

对没有本条例第十三条所列情形,且筹备工作符合要来、章程内容完备的社会团体,准予登记,发给《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登记事项包括:。

(-)名称;

(二)住所;

(三)宗旨、业务范围和活动地域;

(四)法定代表人;

(五)活动资金;

(六)业务主管单位。

对不予登记的,应当将不予的决定通知申请人。

第十七条依照法律规定,自批准成立之日起即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团体,应当自批准成立之日起6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登记管理机关自收到备案文件之日起30日内发给《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

社会团体备案事项,除本条例第十六条所列事项外,还应当包括业务主管单位依法出具的批准文件。

第十八条社会团体凭《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申请刻制印章,开立银行帐户。社会团体应当将印章式样和银行帐号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十九条社会团体成立后拟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应当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提交有关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名称、业务范围、场所和主要负责人等情况的文件,申请登记。

社会团体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是社会团体的组成部分,不具有法人资格,应当按照其所属于的社会团体的章程所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在该社会团体授权的范围内开展活动、发展会员。社会团体的分支机构不得再设立分支机构。

社会团体不得设立地域性的分支机构。

第四章变更登记、注销登记

第二十条社会团体的登记事项、备案事项需要变更的,应当自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变更备案(以下统称变更登记)。

社会团体修改章程,应当自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之日起30日内,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第二+-条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往销登记、注销备案(以下统称注销登记):

(一)完成社会团体章程规定的宗旨的;

(二)自行解散的;

(三)分立、合并的;

(四)由于其他原因终止的。

第二十二条社会团体在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在业务主管单位及其他有关机关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清算期间,杜会团体不得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二十三条社会团体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办理注销登记,应当提交法定代表人签署的注销登记申请书、业务主管单位的审查文件和清算报告书。

第二十四条社会团体撤销其所属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的,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办理注销手续。

杜会团体注销的,其所属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同时注销。

第二十五条社会团体处分注销后的剩余财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社会团体成立、注销或者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公告。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登记管理机关履行下列列监督管理职能:

(-)负责社会团体的成立、变更、注销的登记或者备案;

(二)对社会团体实行年审检查。

(三)对社会团体违反本条例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对社会团体违反本条例的行为给予行***处罚。

第二十八条业务主管单位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

(一)负责社会团体筹备申请、成立登记、变更登记、

注销登记前的审查;

(二)监督、指导社会团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策,依据其章程开展活动;

(三)负责社会团体年度检查的初审;

(四)协助登记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查处社会团体的违法行为;

(五)会同有关机关指导社会团体的清算事宜。

业务主管单位履行前款规定的职责,不得向社会团体收取费用。

第二十九条社会团体的资产来源必须合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或者挪用社会团体的资产。

社会团体的经费,以及开展章程规定的活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所取得的合法收入,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活动,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社会团体接受捐赠、资助,必须符合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必须根据与捐赠人、资助人约定的期限、方式和合法用途使用。社会团体应当向业务主管单位报告按受、使用捐赠、资助的有关仍况,井应当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杜会公布。

社会团体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对事业单位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社会团体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还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

社会团体在换届或者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应当组织对其进行财务审计。

第三十一条社会团体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业务主管单位报送上一年度的工作报告,经业务主管单位初审同意后,于5月31日前报送登记管理机关,接受年度检查。工作报告的内容包括:本社会团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策的情况、依照本条例履行登记手续的情况,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情况、人员和机构变动的情况以及财务管理的情况。

对于依照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发给《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对其应当简化年度检查的内容。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二条社会团体在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或者自取得《社会国休法入登记证书》之日1年未开展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予以撤销登记。

第三十三条社会团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记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动,并可以责令撤换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情节严重的,予以撤销登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出租、出借《社会团体法入登记证书》,或者出租、出借社会团体印章的;

(二)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

(三)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

(四)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

(五)擅自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或者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的;

(七)侵占、私分、挪用社会团体资产或者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

(八)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

前款规定的行为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可以并处违法经营额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社会团体的活动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由有关国家机关依法处理;有关国家机关认为应当撤销登记的,由登记管理机关撤销登记。

第三十五条未经批准,擅自开展社会团休筹备活动,或者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以及被撤销登记的社会团体继续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例3

3月1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草案)》结束向社会公开的意见征集。其中第24条规定:申请在示范区设立协会、自然科学类的研究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公益性非公募基金会等社会组织的,除法律、行***法规、***决定规定登记前须经批准的以外,申请人可以直接向市民***部门申请登记。

根据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的数据,园区内各类社会组织40余家,基本以行业协会、商会为主。

在此之前,深圳市和北京市东城区也分别尝试了类似改革。这些地方试点的改革方向,均与由来已久的“双重管理体制”有关。

深圳先行先试

2007年以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被统称为“民间组织”。它们分别由《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管理。

1998年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成立社会团体,应当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按照条例,各级民***部门是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各级***府部门及其授权组织,是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主要负责社会团体的成立、变更、注销、年检等,业务主管单位则主要负责社会团体登记前的审查、日常监督等工作,二者对社会团体实行“双重管理”。

对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注册、管理方法,与之相仿。

2006年10月,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民间组织”的提法首次变为“社会组织”。但“双重管理体制”并未变化。在此模式下,一些社会组织因无法找到“业务主管单位”而难以注册。

这一管理体制下部分社会组织异化为“二***府”,代为行使***府职能。民***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杨岳对《财经》记者说,目前一些行业协会承接了大量***府职能,***府部门不便收的钱由协会收,又回流到***府部门,从全国性社团到地方性社团均有此类情况发生。中纪委已把行业协会作为治理腐败的重点领域。

深圳市对社会组织登记方法的改革,就是从行业协会开始。深圳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马宏向《财经》记者介绍,改革分为三步走。

2004年,深圳市行业协会服务署成立。它直属于深圳市***府,统一行使行业协会业务主管单位的职责。

同年,深圳市委组织部下发文件,要求******机关、事业单位的所有公职人员退出行业协会中的兼职。这一工作在2004年年底完成,共有200多人退出。同时行业协会资产从主管单位剥离,逐一划清、建立***账号。

全市行业协会的人、财、物与***府部门脱钩后,行业协会真正拥有了***的社团法人地位。马宏对《财经》记者说,“这是最难的一步。”

2006年底,行业协会服务署撤销,其职能和权力全部转移给民***局新成立的民间组织管理局。

至此,深圳市各行业协会实现了在民***部门直接登记,不再需要“业务主管部门”审查的转变。

2008年,深圳市***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发展和规范深圳市社会组织的意见》,社会组织可直接登记的范围,从行业协会扩大至工商经济、社会福利、公益慈善三类。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的“双重管理体制”在深圳被局部突破。

“深圳改革是民***部的一个观察点。”杨岳对《财经》记者说。2009年7月,民***部与深圳市***府签订了合作协议,肯定深圳的改革方向,明确要深圳继续先行先试,全面探索直接登记的管理体制。

“我们也鼓励各地多涌现类似的探索。”民***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巡视员廖鸿表示。

北京市东城区***府着手改革方案,是在2007年十七大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社会组织之后。东城区民***局局长赵凌云告诉《财经》记者,一步到位的改革方案被放弃,转向折衷:在区民***局之下,成立东城区社会组织指导服务中心,而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可将其作为业务主管单位。

比照深圳的三步改革,北京市东城区迈出了第一步。

有限试点

从深圳到中关村园区,改革涉及的社会组织类型,大多集中在工商经济、公益慈善等当地社会经济急需发展,或***府职能力所难及、需社会组织力量补充的领域。

“***府管不过来,也无法包办,必须着力培育社会组织。”东城区民***局局长赵凌云对《财经》记者说。

目前的改革仅是简化了社会组织的注册手续,并不意味着***府之手从中抽离。

北京市东城区社会组织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庄园告诉《财经》记者,从去年8月至今,“投靠”该中心的社会组织只有三家,另有三家接洽中。

“NPP新公益伙伴”是一家为公益基金寻找项目的组织,庄园将中心与NPP的关系定义为合作关系,中心负责在东城区寻找项目,NPP负责联系公益基金,至于哪些项目是社会急需,则由中心判断。

庄园对《财经》记者表示,“***府引导是很重要的,否则叫什么业务主管单位?”

而试点之外的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依旧。

以深圳为例,2008年至今,宝安区登记了十家维权类社会组织,组织发起人均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负责人,组织活动范围限定在本社区内,所在街道办是其业务主管单位。

宝安区民***局民间组织管理办公室主任温海莹向《财经》记者介绍,培育这十家维权类社会组织,主要目的是为打击“黑律师”(无律师执业资格的代为劳务工讨薪者)。

根据温海莹的说法,对这十家维权类社会组织的首要要求就是“正确引导社区矛盾,及时排除外来务工人员纠纷”。

在宝安区,公益慈善类和社区维权类民间组织在成立初期,可向***府申请1万元至3万元的启动资金;已登记的这两类组织,按照章程开展活动获较好社会反响的,或承接***府购买项目的,可申请2万元至5万元活动资助。

目前,上述这十家维权组织共获得资助36万元。

修法年内有望

除鼓励试点之外,民***部一直在推动对上位法的修订。管理社会组织的三部条例的修订,被列入民***部今年立法工作重点。修订草案已上报***法制办,其中,《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修订,2004年就已启动,六年之后仍未出台。

民***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杨岳向《财经》记者透露,修订草案中,民***部增加了境外社会团体登记管理的内容。

目前,除了基金会,法律对境外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国内登记未作规定,数千家境外社会组织处于“地下”状态。

她表示,境外社会组织只要满足一定条件,也应该可以进行登记。至于具体条件如何,杨岳并未透露。

此外,“双重管理体制的改革一直是修订的焦点。”修订草案对双重管理体制的设计是,按照社会组织类型、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设计。对从事经济、公益慈善活动的社会组织,***府认为需要积极培育,很可能取消双重管理体制,可以无主管登记。但其他领域的双重管理体制仍作保留。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例4

一、民间组织及合法性的概念

(一)民间组织

本文研究的对象,在我国当前被人们以“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民间组织”、“非营利组织”、“非***府组织”、“第三部门”等等语词所表述。这些语词的含义或侧重点,因表述的主体、背景、场合的差异,有时相同,有时相近,而有时则相去甚远。

就我国法规、规章的用语而言,自1950年9月***务院《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起,[1]“社会团体”就一度是我国此方面法规、规章、行***命令、决定的最主要用语。1989年10月***《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以列举的方式对法规的规范对象作了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组织的协会、学会、联合会、研究会、基金会、联谊会、促进会、商会等社会团体”(第2条)。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体制改革,尤其是单位制度改革的深入,[2]过去完全由国家兴办的事业单位开始部分地转向由私人或社会资金兴办,在***府与市场组织之外开始出现一种有别于“社会团体”的“民办事业单位”。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办公厅发出《关于加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通知》,开始正式将这一组织类型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与“社会团体”相并列。1998年***颁布《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并修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明确界定民办非企业单位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第2条),社会团体指“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第2条);与此同时,民***部原社会团体管理司改为“民间组织管理局”,[3]地方民***部门也新设或者将社会团体管理部门改为“民间组织管理局”、“民间组织管理办”、“民间组织管理股”。民间组织遂成为“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共同上位概念。2000年4月民***部《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民间组织”正式用于规章的表述。

在学术界,由于上述词汇是法规、规章的正式用语,它们至今仍经常出现在学术著作中。然而,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加深,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初对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的纵深引进与热烈探讨,“非营利组织”、“非***府组织”、“第三部门”等概念也纷纷出现在学术研讨的正式与非正式场合。从整体情况看,讨论者对具体词汇的选择和偏好,常常取决于其对某个西方概念的理解、对本国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的判断和发展取向的期盼、以及其所讨论的对象是西方的还是本国的。例如,有学者认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的定义——“凡符合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等五个特性的组织都可被视为非营利组织”——“最受认同”,由此出发,在其讨论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时,坚持用“社团”,但当论及中国社团改革的未来时,则改用“非营利部门”;[4]有学者认为,“‘非***府组织’最早是指得到联合国承认的国际性非***府组织,后来发达国家中以促进第三世界发展为目的的组织也被包括进来,现在主要指发展中国家里以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己任的组织,尤其是那些草根层次的组织”,[5]因而,在论及中国情况尤其是未来发展时,比较注意避免用“非***府组织”一词,而另有学者认为,虽然同时满足非***府组织所有特征的组织在中国微乎其微,但用“***府体系和市场经济组织之外”的标准来衡量,却可以看到中国蓬勃发展的各式各样的社会组织形态;[6]有学者认为,非营利组织的集合可称为“第三部门”,而“社会领域的状态主要取决于第三部门的状态,具体地说就是非营利部门的状态”,“第三部门的健康发展是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由此将非营利组织研究叫做“第三部门研究”。[7]当然,“西方”并不是一个同质的整体,这些概念即使在西方也必定不是只有一种理解,由于作为参照的西方概念的背景不同,再加上传译中的再理解过程可能导致一定程度的差异,我国学者在核心概念的选择上仍然存在相当的混乱,甚至同一个论者在同一个作品中,也常常交互使用这些不同的概念。

本文仍然沿用我国法规、规章中的术语,即“民间组织”。理由有三:首先,本文主要立足我国的实际情况,属于对我国民间组织与法律关系的探讨,较少涉及西方背景,沿用我国法规中逐步形成的概念,更有助于探讨问题;其次,即使需要以某种标准或取向来引导中国民间组织的未来发展,这种标准也已经基本蕴涵于现行法规对“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界定之中,如“组织性”、“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愿性”;[8]再次,“非营利组织”、“非***府组织”即使在西方已约定俗成,但作为直译过来的概念,汉语在字面上很难理解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为什么要被排除在非营利组织之外,企业等市场组织又为什么不属于非***府组织,而“第三”这一序数词以及“部门”的表述,都容易引人误入不切边际的遐想,更何况社会组织在何种意义上被划分为***府组织、市场组织和被称为“第三部门”的组织还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不过,“民间组织”并不必然仅仅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种类型,现行法规体系也只是将其作为这两类组织的共同上位概念。无论作为一个法律概念还是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民间组织”都需要存有一种开放性,以利于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民间组织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丰富其内涵或扩展其外延。基于此种考虑,本文从现有关于“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法规界定中抽取其“同位素”,将民间组织理解为: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从事非营利活动的社会组织。其中,“自愿”意为“不被强迫地参加或不参加某一组织”:“非营利”指该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的成员不直接分享组织可能获取的市场利润:“公民自愿组成”表明其是非***的,即具有民间性。

(二)合法性

中文“合法性”一词集结了两种主要含义:第一种是“合法律性”,意指一个行为或者一个事物的存在符合法律的规定,接近英文词legality;第二种是“正当性”、“合理性”,表征一个行为或者一个事物的存在符合人们某种实体或程序的价值准则,以及其他非强制的原因,而为人们所认可或赞同,进而自愿接受或服从,接近英文词legitimacy.[9]以“法律的合法性”为例,在第一种意义上,它主要表明一个(组、类)实在法规范符合其上位法或宪法的规定;在第二种意义上,它则表明该法律规范,符合人们的某种价值准则(如正义、公平、理性、自由)或者人们的理想、期待,从而被认为是正当、合理并自愿服从。

衡量一个行为或事物是否具有“合法律性”的标准,是实在法为该类行为或事物设定的规则,因此,只要能够明确实在法规则的具体内容,作出是否具有“合法律性”的判断就相当容易。而评价一个行为或事物是否具有“正当性”的标准,主要是人们心中的某种价值准则;由于价值准则具有多元性、主观性、高度抽象性,对“正当性”的评估就相对复杂。因此,在“合法性(正当性)”概念的***治哲学传统中,衡量正当性的基础从难以捉摸的“自然法”到“公共意志”,从无法证实的“公共意志”到“代议制民主程序”,而从象征性的民主程序又到功能主义的“有效的服从”。[10]

由于判断和衡量“合法律性”与“正当性”的标准不同,对一个行为或事物的“合法性”评估在逻辑上可能出现四种情况:既具有合法律性又具有正当性;有合法律性但缺乏正当性;有正当性但不具有合法律性;既没有合法律性也缺乏正当性。第一种情况属于合法性的圆满状态,第二、三种情况表现出合法性不足,最后一种情况则反映出严重缺乏合法性,除第一种情况外,后三种都面临着合法性的困境。进一步说,如果法律法规所规范的对象整体上处于第二种情况,则表明该法律法规虽然有实效,[11]但是正当性不足,例如:由于法律的鼓励而导致普遍的偷盗行为,偷盗行为的普遍化表明该法律规范有实效,但显然缺乏正当性;如果整体上处于第三种情况,则表明该法律法规既缺乏正当性也没有实效,已经陷入严重的合法性危机,例如:如果法律禁止见义勇为,社会上见义勇为现象的普遍存在,就表明了该法律既缺乏正当性也没有实效,严重缺乏合法性。

本文无意涉及中国民间组织发展过程中“合法性”问题的方方面面,仅仅试***从已经出现的民间组织合法律性困境入手,联系《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揭示导致这种合法律性困境的主要原因,以民间组织的合法性困境管窥现行民间组织法规体系的合法性困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新的立法来解决民间组织合法律性的现实问题。

二、民间组织合法律性困境

我国民间组织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到一九八九年初,全国性社会团体由‘***’前的近百个发展到1600多个,增长16倍;地方性社会团体由6000多个,发展到20多万个,增长33倍。”[12]根据国家民***部网站上的统计公报,1991年我国全国性社团有836个,地方性社团数为11.6万个;到1996年,全国性及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社团为1845个,县级以上社团总数达到18.7万个;截至2002年底,全国性及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社团为1712个,全国社团总数为13.3万个,另有民办非企业单位11.1万个。[13]

然而,上述数据仅仅反映我国民间组织数量增长的一个方面。在正式登记在册的组织之外,还存在着大量未经登记的民间组织。笔者于2002—2003年上半年在深圳、安徽部分地区进行调查时发现,经过正式登记的民间组织数量只占民间组织实际数量的8%-13%.[14]如果把为解决特定问题结成的临时性组织和为娱乐庆祝而结成的短期组织包括在内,如为解决汗涝灾害村民自发结成的临时性互助组织、打工人员为索要被克扣工资结成的短期组织,这个比例还会更低。这一调查结果与研究民间组织问题的社会学家的估计大体一致:我国县级以下各类民间组织至今没有正式的统计数字,但保守的估计至少在300万个以上。[15]另外,据民***部官员于1998年11月公布的初步摸底统计,当时我国民办非企业单位就已有约70万个,[16]而截至2002年底,在民***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数只有11.1万个。因而,总体上估计,约10倍于登记在册数字的民间组织的存在,应该与事实没有太大出入。

现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3条规定,“成立社会团体,应当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登记。社会团体应当具备法人条件”,但“下列团体不属于本条例规定登记的范围:(一)参加中国人民***治协商会议的人民团体;(二)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定,并经***批准免于登记的团体;(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经本单位批准成立、在本单位内部活动的团体”。[17]第35条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开展社会团体筹备活动,或者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以及被撤销登记的社会团体继续以社会团体名义进行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第39条规定,在条例施行之日起1年以内,即1999年10月25日以前,社会团体必须重新登记,未办理重新登记的不得再以社会团体名义活动。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3条:“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登记。”第27条规定,“未经登记,擅自以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进行活动的,或者被撤销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继续以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进行活动的,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取缔,没收非法财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2000年4月民***部《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第2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非法民间组织:(一)未经批准,擅自开展社会团体筹备活动的;(二)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或者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进行活动的;(三)被撤销登记后继续以社会团体或者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进行活动的。”

上述法规、行***命令中所说的“登记”,是指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申请成立程序,在各级民***部门登记注册。因此,在民***部门之外的其他***府部门、国家机关进行的登记,将不视为有效的民间组织登记。

参照以上这些规定,前文所说的未经民***部门登记的民间组织,除《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3条第2款规定的可以免予登记的部分社会团体(即:参加中国人民***治协商会议的人民团体;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定,并经***批准免于登记的团体;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内部经本单位批准成立、在本单位内部活动的团体)外,将属于“非法民间组织”。[18]由于缺乏免予登记的社会团体及全国现有民间组织数量的统计数据,我们不敢断言“非法社会团体”占社会团体实际总数的比例。但是,民办非企业单位却可以提供一个参照的比例:按照前文所引资料,1998年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约有70万,而截至2002年底,实际登记的数字为11.1万;这就是说,即使近几年内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实际总数没有上升,按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规定的“非法民办非企业单位”也占到民办非企业单位总数的84%。[19]

如果说,占总数80%以上的民间组织是因为其没有进行登记而不具有“合法律性”,从而成为“非法民间组织”,那么,经过登记的民间组织也可能因为其行为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丧失其合法律性,或者导致合法律性不足。《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32、33、34条,《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24、25、26条,列举了已经登记的民间组织的十种违法情况:(1)在申请登记时弄虚作假、骗取登记的,或者自取得《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之日起1年内未开展活动的;(2)涂改、出租、出借登记证书或印章的;(3)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4)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规定接受监督检查的;(5)不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6)社会团体擅自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或者对分支机构、代表机构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民办非企业单位设立分支机构的;(7)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的;(8)侵占、私分、挪用民间组织资产或所接受的捐赠、资助的;(9)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筹集资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10)违反其他法律、法规的。然而,经登记地民间组织的实际情况却是,“绝大多数社团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决策程序、财务制度、激励机制、监督机制都不健全,而且人员老化、经费短缺、财务混乱几乎是普遍现象……几乎所有的社团都在从事营利性活动。有些社团还与业务主管单位勾结起来,利用行***权力谋取非法利益”。[20]“到1995年底,全国性社团共有1810个……据我们初步统计,在1810个全国性社团中,真正能够很好地按宗旨开展活动的只占20%,也就是说,只有400个左右;而基本上没有活动或内部矛盾重重,闹不团结的也在20%左右……”[21]江苏省在1996年全省社团清理整顿中,合并、注销各级、各类社会团体3000多个,比原来精简20%左右。[22]广东省1996年对全省317个基金会及部分联谊会的“乱拉赞助问题”进行了清理整顿,结果清理出不规范的基金会70个、非法基金会71个。[23]

考虑到现有***力量的限度,这些资料揭示的必定仅仅是一部分情况,现实中民间组织的合法律性困境应该比这还要严重得多。那么,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这种合法律性困境呢?改革开放过程中利益的多元化促成的结社需求迅速增长,趋向“小***府、大社会”的***府职能改革把部分***府职能分化到社会中,市场经济建设带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结社活动提供了经济条件,人们追逐私利,公民法律意识淡薄等等,都可以部分解释这种现象。不过,这些阐述有的只是在解释民间组织总量增长的现象,有的属于一般性推断而无法证实,不能根本说明导致这些组织的“合法律性”困境的原因,从而也无法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提供***策和法律方案。本文试从法律角度对此予以考察,主要在***和立法两个层面上展开。

三、民间组织“合法律性”困境的原因:***层面

按照现行法规,我国民间组织管理制度可以概括为“归口登记、双重负责和分级管理”。“归口登记”是指,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免予登记的外,所有民间组织都由民***部门统一登记,在其他国家机关、***府部门进行登记的,不被视为有效的民间组织登记:“双重负责”是指,民间组织管理由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分工合作,共同实施对民间组织的管理监督:“分级管理”是指,依民间组织的规模,全国性民间组织由***的登记管理机关及相应的业务主管单位负责管理监督,地方性民间组织由地方各级登记管理机关及相应的业务主管单位负责管理监督。

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6条、《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5条,民间组织管理的***部门主要是各级民***部门中的民间组织管理机构和民间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具体地说,***民***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府民***部门是本级人民***府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府有关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府授权的组织,是有关行业、学科或者业务范围内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业务主管单位。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27条,《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19条,规定了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管理职责:(1)负责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成立、变更、注销的登记或者备案;(2)对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实施年度检查;(3)对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违反条例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对其违反条例的行为给予行***处罚。《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28条,《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20条,规定了业务主管单位的监督管理职责:(1)负责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筹备申请、成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前的审查;(2)监督、指导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策,依据其章程开展活动;(3)负责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年度检查的初审;(4)协助登记管理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查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违法行为;(5)会同有关机关指导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清算事宜。

这只是两个主要法规对***部门职责的一般性规定,***部门的实际职责还远不止这些。《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第3条规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对非法民间组织调查,收集有关证据,依法作出取缔决定,没收其非法财产。”民***部主管官员主编的《社团管理工作》一书指出,除上述职责外,业务主管单位还要“对已经登记的社团负责日常管理”,主要包括:“负责对社团负责人和社团专职工作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形势、任务和思想***治教育,使其熟悉并遵守国家的法律、***策;负责对社团负责人的选举和换届任免的审核、社团专职工作人员的***组织建设、工作调动、工资调整、职称评定等方面的管理;负责对社团的重大业务活动(包括召开研讨会)、财务活动、接受资助和外事活动进行审查及管理;负责对社团内部组织机构的调整、增减等进行审查并提出意见,并督促社团到原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注销登记手续。同时,协助社团清理债权债务并出具债务完结证明等善后工作。”[24]

由此来看,***部门的管理监督涉及民间组织从筹备成立、日常活动开展直至其注销,以及打击和取缔非法民间组织的几乎所有方面,从理论上来说,“归口登记、双重负责、分级管理”的监督管理制度应该可以阻止或者有效解决民间组织的合法律性问题。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了民间组织的合法律性困境呢?我们以依法成立和运作一个社会团体为例,看看其在正常情况下需要***部门提供哪些监督管理服务。[25]

(1)接受业务主管单位的审查批准(第9条)。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的审查内容一般包括:成立该社会团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审查筹备的社会团体拟定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等负责人的***治情况及在本行业、学科、专业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审查申请筹备的社会团体的业务范围、活动地域及活动方式;审查申请筹备的社会团体的经费来源渠道是否合法、稳定;审查申请筹备的社会团体是否具备规定的社团法人的几项条件。

(2)由发起人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筹备。发起人持筹备申请书(内容包括:成立该社会团体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社会团体的宗旨和业务范围;社会团体的活动地域及活动方式;活动资金和经费来源渠道;社会团体拟发展的会员及分布情况)、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验资报告、场所使用权证明、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和身份证明、章程草案等,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筹备(第11条)。登记管理机关收到全部文件之日起60日内,对这些文件进行审查,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筹备的决定(第12条)。获得批准筹备的,在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后,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成立登记(第14条)。登记管理机关在收到登记申请书及相关文件30日内,对其再次审查,符合条件的,准予登记。登记事项包括:名称,住所,宗旨、业务范围和活动地域,法定代表人,活动资金,业务主管单位(第16条)。获得批准成立的,自批准成立之日起6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登记管理机关自收到备案文件之日起30日内发给《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备案事项包括所有登记事项、业务主管单位批准文件以及印章式样和银行帐号等(第17、18条)。

(3)每年3月31日前向业务主管单位报送上一年度的工作报告,经业务主管单位初审同意后,于5月31日前报送登记管理机关,接受年度检查。工作报告的内容包括:本社会团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策的情况、依照本条例履行登记手续的情况、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情况、人员和机构变动的情况以及财务管理的情况(第31条)。年度检查需要提交的材料一般包括:《社会团体年检报告书》;上一年度财务决算报告;上一年度工作总结和本年度工作计划;《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副本;以及其他需报送的有关材料。登记管理机关根据提交材料并通过其他措施进行审查,确认其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策规定,依照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无违法违纪行为,财务制度健全,收入和支出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及时办理有关变更登记及机构设置备案手续,在规定时限内接受年检,所有各项条件均符合的,确定为年检合格;发现其存在(A )一年中未开展任何业务活动的,(B )经费不足以维持正常业务活动的,(C )违反章程规定开展活动的,(D )违反财务规定的,(E )内部矛盾严重,重大决策缺乏民主程序的,(F )违反有关规定乱收会费的,(G )无固定办公地点一年以上的,(H )未办理有关变更登记或机构备案手续的,(I )无特殊情况,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接受年检的,(J )年检中弄虚作假的,或(K )违反其他有关规定的等情形之一的,确定为年检不合格。

(4)登记事项、备案事项需要变更的,需要报请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自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之日起30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变更备案。社会团体修改章程,应当自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之日起30日内,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第20条)。

(5)当由于完成章程规定的宗旨、自行解散、分立或合并,或者由于其他原因终止时,需要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由业务主管单位会同其他有关机关,指导其清算工作,然后由登记管理机关予以注销登记和注销备案(第21、22、23、24条)。

上述前四项服务是对几乎任何一个经过合法登记的社会团体都必须提供的。如果再考虑上文所述的***部门的其他职责,如民间组织平常开展的活动,对其违法行为给予行***处罚,对未经登记而以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名义开展活动的组织予以取缔和没收财产,以及根据上级指示和通知,不定期在其所管辖的行***区域内对民间组织予以摸底调查,甚至对已经合法登记的民间组织予以复查登记,以此推算,如果中国现有300万民间组织均履行依法登记、年检、重大活动报批等程序,***人员均给予有效的监督管理,在监督管理的技术手段尚没有实现“现代化”的中国,应该有一个无比庞大的民间组织管理系统,并且在财***支出方面,也必定需要庞大的预算。

转贴于

1992年9月,一位民***部主管官员公布了当时民***部门中民间组织管理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情况,“到目前,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设置了社团管理处(室),配备社团管理干部217人;270个地市、直辖市辖区和700个县市也建立了社团管理机构,分别调配专职或兼职社团管理干部605人和726人”。[26]此后,随着国家对民间组织监督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强调,这种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1999年,“北京、上海都设立了副厅级的民间组织管理机构。北京编制140人,设立9个处,其中包括50人的监察大队。上海行***编制50人,设5个处。青海、湖北等省今年也都设立了民间组织管理局。”[27]***部门人员编制和财***经费的增加,应该对解决民间组织的合法律性问题有一定作用,直接的表现就是全国各地对非法民间组织的打击和取缔取得了成绩,如北京市“先后查处了400余个非法结社的社团组织”,天津市在1994年5月27日和1995年5月27日两个“社团管理行******日”,“共清理擅自成立的非法组织51个”,广东在1994-1998年中“劝其自动解散223个,撤销登记150个,依法取缔14个,命令解散非法社团22个”。[28]然而,这些“成就”对于解决我国民间组织合法律性问题的现实困境,最多也只是“杯水车薪”。由于人员编制和财***经费得到增加后,已登记的民间组织大批被撤销、注销、合并,以社会团体为例,从1996年-2001年,经合法登记的社团数量分别为18.5万、18.1万、16.6万、13.7万、13.1万、12.9万个,[29]逐年大幅下降。

笔者2002-2003年上半年在局部地区做了一些调查。虽然由于调查范围和对象都非常有限,而且调查方法也并不令人满意(即受条件限制,只能采取“逮着谁问谁”的办法),从而调查结果必然不具有普遍性,但它起码也反映了部分经验。我的调查对象分三种:民***部门、业务主管单位以及部分民间组织。调查中,负责民间组织管理问题的同志均反映人员配置不足的问题。在未进行机构调整之前,部分地方县级民***部门甚至没有负责民间组织登记管理的专职人员。2001年前后,随着国家对民间组织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各级***府部门在***府机构调整时相应增强对民间组织的管理力量,县级民***部门中设“民间组织管理股或管理办”,一般配备1-2名专职人员负责具体管理工作。部分负责民间组织登记的民***人员指出,人力不足并不是民间组织管理中的唯一难题,困难的问题还有:大量的财***支出,公民法律意识淡薄,法规本身含混不清、难以把握,法规与***策导向不一致,等等。对业务主管单位的调查发现,在所调查的二十几个业务主管单位中,没有一个存在对其所属民间组织进行监督管理的专门人员或机构。对部分民间组织的调查的印象是,民间组织普遍抱怨登记管理机关办事效率低、要求过分严格,业务主管单位难找、索要的回报或报酬过高等等。

就各级民******部门而言,鉴于人事编制和财***预算有限,在迅速增长的公民结社需求面前,全面履行上述法定职责本来就是不可能的,更何况还要经常按照上级指示,“抽兵借马”来应付“清理整顿”。同时,由于法规尽管规定了业务主管单位的广泛职责,但并未就谁必须担任业务主管单位作硬性规定,也未对业务主管单位疏于履行职责规定具体法律责任,在实践中,一方面大多数具备法定资格的机关、单位或组织不愿成为民间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另一方面,即使担任了某些民间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后,也很难履行实际职责,[30]这就使得登记管理机关工作量的加大。如此一来,出于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登记管理机关不仅不得不放任大量未经合法登记的民间组织实际存在,而且对那些经过正式登记的民间组织,也无法按照法规、规章的要求进行实际管理。由此,非法民间组织越多,越需要“清理整顿”,而由于“清理整顿”增加了***的正常成本,***部门便越是应接不暇。

以“精兵简***”、“小***府、大社会”为取向的***府体制改革,首先在人事编制方面阻却了进一步扩大管理部门规模的可能性;中央***府及地方***府的财***预算赤字,也不允许在民间组织管理方面投入过多的资源。如果进一步考虑我国***府职能的范围,以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面临的更多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民间组织管理不可能也不应该获得人事与财***方面的特殊优待。以此观之,相对于法定职责的***力量不足导致的***不能,应该是民间组织合法律性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民间组织“合法律性”困境的原因:立法层面

上述对***层面的分析已经表明,现行法规为民间组织管理设置过高的***成本,导致实践中的***不能,这就是说,***不能是表面问题,更为深层的原因是立法不当。

(一)立法更迭与数量变化的巧合

民间组织的繁荣发展并不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有的现象。早在20世纪之初,我国民间的各类***治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就开始纷纷成立。到1911年,光***治激进派***团体,如孙中山领导的“同盟***”,就有193个。截止1913年,全国的商会组织已经达到1076个。从1912年到1921年,仅仅江苏一个省,社会团体的数目就达到了1403个。[31]民间组织在建国前曾经有过相当大的规模。建国以后,***务院于1950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内务部于1951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随后开始对社会团体进行第一次整顿。1965年,大陆的全国性社会团体将近100个,地方性社团6000个左右。

十年“***”期间,全国各类社会团体陷入“瘫痪”状态。1976年社团活动恢复,社会团体数量开始迅速增长,民间组织发展再现繁荣。到1989年,我国全国性的社会团体数量达到1800个左右,地方社会团体数量达到近20万个。与此相对应的是,改革开放前至1989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前,原《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已然在“***”中失效,除国家民***部等的一些“通知”、“决定”等内部文件外,我国民间组织实际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1989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随之开始对民间组织实行清理整顿。按照国家民***部公布的登记统计数字,截至1991年底,全国性社团数为836个,地方性社团总数为11.6万个。

1996年,我国社团总数达到迄今为止的历史最高峰,全国性及跨省级活动区域的社团数达到1845个,县级以上社团总数有18.7万个。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民***部受***委托,修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该修订案于1998年10月25日通过实施,并随之再次进行重新登记确认,社团数量急遽下滑,2000年全国性社团数为1528个,全国社团总数只有130768个。[32]

从这个简要的历史轮廓来看,民间组织的立法更迭与组织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巧合。几乎在每次新立法颁布后,经过合法登记的民间组织数量都会在短期迅速减少。

(二)现行立法的控制型管理取向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10条规定,“成立社会团体,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50个以上的个人会员或者30个以上的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单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得少于50个;(二)有规范的名称和相应的组织机构;(三)有固定的住所;(四)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五)有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全国性的社会团体有10万元以上活动资金,地方性的社会团体和跨行***区域的社会团体有3万元以上活动资金;(六)有***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第13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管理机关不予批准筹备:(一)有根据证明申请筹备的社会团体的宗旨、业务范围不符合本条例第四条的规定的;(二)在同一行***区域内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社会团体,没有必要成立的;(三)发起人、拟任负责人正在或者曾经受到剥夺***治权利的刑事处罚,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四)在申请筹备时弄虚作假的;(五)有法律、行***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的。”

《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11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管理机关不予登记,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一)有根据证明申请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宗旨、业务范围不符合本条例第四条规定的;(二)在申请成立时弄虚作假的;(三)在同一行***区域内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没有必要成立的;(四)拟任负责人正在或者曾经受到剥夺***治权利的刑事处罚,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五)有法律、行***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的。”

由于现行法规在其他条款中规定了“必须登记”的规则,不符合上述法定条件者,不仅没有登记资格,在法律上也没有存在资格。从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看,不仅城乡之间、东西之间,而且在不同行业、不同阶层之间,在经济条件、文化程度等多方面都还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不同的人所能支付得起的结社成本是不同的。对于社会底层、弱势群体、贫困山区的公民来说,关于会员数的规定、关于活动资金最低限额的规定,无疑为他们的自由结社划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而就结社的意义和功能而言,恰恰他们才是对结社最有需要的。[33]

“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专职工作人员”的规定,应该只针对部分社会团体,现实中许多社团并不一定需要有专职工作人员。“有***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在具体规定了法定最低限额的活动资金后,也让人难以理解其意,似乎是强调成立社会团体的条件之严格。“有证据证明……社会团体的宗旨、业务范围不符合本条例第四条的规定的”,即不符合“社会团体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策,不得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危害国家的统一、安全和民族的团结,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社会团体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之规定,表面看来似乎没错,但是何谓“有证据证明”,谁举证、谁判定以及证据的标准是什么,均不得而知。“在同一行***区域内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社会团体,没有必要成立的”,业务范围是否相同或相似,与成立社会团体的必要性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何谓“必要”,在立法上均模糊不清。曾经受到过剥夺***治权利的刑事处罚,不能担当社会团体的发起人或拟任负责人的规定,则很难找到立法上的理由。[34]上述规定与1989年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大同小异。然而,由于后者尚未明确规定“必须登记,否则非法”的准则,从逻辑上说,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仅仅是不具备登记资格,其存在资格起码悬而未决。

现行法规对民间组织管理确立的是“归口登记、双重负责、分级管理”制度。民***部官员在解释这一制度时指出,归口登记的意义主要有两个:一是要规范社会组织的管理格局;二是归口登记有利于加强管理。“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各部门都有权成立民间组织,曾一度出现发展过滥、总体失控的现象,民间组织的法人资格赋予工作十分混乱。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中央提出民间组织归口由民***部门登记。”[35]“双重负责管理体制”体制最早于1989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中确立,并在1998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得到强化。这一体制自20世纪90年代初起,就在民间组织、学术界甚至***部门中受到广泛非议,而其为社会广泛诟病的主要原因,概括起来,主要在三个方面:在成立登记阶段表现为,它设立了两道“门槛”,即使具备法律规定的其他所有条件,只要找不到愿意担当业务主管单位的“婆婆”,依然至多只能成为“非法组织”之一;在开展活动阶段,表现为它设立了两种审查,相互之间既可能配合默契,也可能交叉重复,只有具备同时满足两种“口味”之能力的民间组织,才能“消遥自在”;在具体实施中表现为,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机关可能相互推诿,彼此埋怨,互说对方不履行职责。那么,如此为社会所诟病的管理体制,为什么不是在新的立法中被取消或者削弱,反而得到强化呢?立法部门看重业务主管单位的审查申请登记和人事管理两项职责,“所谓审查申请登记,包括对成立申请登记和变更、注销申请登记的审查。也就是说,你可以同意成立这个社团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同意社团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变更申请或注销申请,也可以审查后不同意他们的申请。对已成立的社团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业务主管单位管理该社团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活动超越本部门的职能范围,或者因机构改革,业务主管单位已经不再具备原来的管理职能,或者该社团或民办非企业单位不接受业务主管单位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等,业务主管单位可以向登记管理机关提出不再作为该社团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业务主管单位。在规定的期间内,该社团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如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登记管理机关将按照条例的规定,以该社团或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再具备成立条件予以注销。人事管理很重要一点是对社团领导人选的甄选。社团秘书长以上领导人选要经过业务主管单位考核推荐,然后由会员大会或理事会民主选举。社团领导人的调整、撤换,业务主管单位有权提出意见,最后由社团民主程序决定。”[36]

我们把上述现象理解为现行立法对民间组织的“控制型管理”取向。控制型管理类似于家长对未成年孩子的管教,是基于管理者相对于管理对象的权威,为防患于未然,通过严密监督、控制等手段,避免管理对象做出对国家、社会、他人和自身有害的行为。正是基于此一取向,现行立法才设置了较高的法定登记条件、严格但也容易流于空洞的“双重负责管理体制”、合法与非法之间“非此即彼”的清晰界限。此一立法取向,可以比较合理地解释现行立法前后民间组织登记数量的变化,并且更容易理解,为什么立法为***设置了广泛无边的权力和高不可及的制度实施成本。

控制型管理建立在对管理对象的不信任基础上,因而其合理性也在于管理对象的“幼稚无知”。同时,这种管理实施的可能性也以管理对象的实际幼稚为前提,随着管理对象的成长壮大,管理成本会越来越高,直至超出支付的可能限度,从而导致管理者无力应对,滑向实际放任的局面。现行民间组织立法曾试***控制民间组织数量规模的增长,在实践中却导致了其始料不及的后果。一方面,尽管合法登记的民间组织数的确得到控制,但由于***成本过高,导致了***的实际放任,那些依法不能进行成立登记的组织便转为进行“地下活动”的非法组织,而那些经过登记的民间组织,则利用***能力不足,谋取私利,甚至从事违反犯罪行为;另一方面,非法民间组织增多,也强化了公民不进行合法登记的侥幸心理,进一步导致非法民间组织的恶性膨胀。

五、现行民间组织法规的合法性问题

上文的讨论表明,民间组织严重的“合法律性”困境不仅从直观上反映了现行民间组织法规体系实效的缺失,而且,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联,即民间组织的合法律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民间组织管理法规的立法不当引起。我们知道,一项法律要能够被称之为法律,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是它至少能得到大多数社会成员的遵守。就此而言,现行民间组织法规体系已经出现严重的合法性问题。

(一)民间组织合法律性与正当性的悖谬

现行民间组织法规以是否登记为主要标准来划分民间组织的“合法”与“非法”,实际上剥夺了大多数未经登记的民间组织生存的法律资格。但这只能说明这些民间组织的存在不具有合法律性,却不能表明它们一定不具有正当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中国民间组织的研究成果都充分肯定了民间组织在我国***治、经济和文化生活各个领域的重要意义,[37]而这些研究很少仅仅以经过登记的民间组织为对象。农村基层民间组织进行登记的比例相对较低,[38]但一项针对农村基层民间组织的研究表明,这些组织在整体上发挥着村民自我管理、解决老弱病残等社会问题、为村民提供经济服务等重要功能,“从根本上改变着中国农村的治理结构和治理状况,从总体上推进了农村的民主和善治”。[39]

以农民自助组织为例。[40]农民自助组织是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建设发展起来的主要以农民自我服务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出于对农民自助组织实际发挥的作用以及其对我国农村长远发展的潜在意义的考虑,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国家有关部门在正式文件中一直予以肯定和扶持。如:1983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策的若干问题》:“农村中有着大量的能工巧匠、生产能手、知识青年和复原退伍***人,要发挥他们的特长,支持他们建立技术服务组织”;1987年1月***办公厅关于专业农协的“参阅文件”指出:“专业农协是一种新型的、具有我国特色的、专业化的技术服务组织”;1989年***《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积极支持以农民为主体、农民技术员、科技人员为骨干的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和技术研究会,逐步形成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群众性的农村科普组织及农民专业技术服务组织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1991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要重视推动民间各种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和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推广适用技术和开辟新产业中的作用”;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农村各类民办的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支新生力量。各级***府要加强指导和扶持,使其在服务过程中,逐步形成技术经济实体,走自我发展、自我服务的道路”;1998年中共中央2号文件:“农民自主建立的各种专业社、专业协会及其他形式的合作与联合组织,多数是以农民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有利于引导农民进入市场,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等等。但是,针对这些农民自助组织的社会调查表明,它们极少有在民***部门进行民间组织登记的,因而大多数并不具有合法律性。[41]

另一方面,经过登记的“合法民间组织”虽然具有存在的法律资格,却并不因此就具有了正当性。那些很少开展活动的,利用成立组织、甚至利用行***权力谋取非法利益的民间组织,就是很好的例子。民间组织合法律性的标准由法律规范设定,但其正当性却要其自身通过行为、通过其实际发挥的社会功能才能获得。以是否登记为“合法”与“非法”的界限,导致了民间组织合法律性和正当性的悖谬。

(二)现行民间组织法规的潜能

尽管目前民间组织法规因其缺乏实效并且导致了民间组织合法律性和正当性的悖谬而面临合法性问题,但如果它仍然具有改变现状、应对未来的潜能,那么,其合法性问题终究可以在现有框架内得到解决。

所谓改变现状,主要是获取法律应有效果的问题,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如何解决近十倍于登记数量的非法民间组织问题。从现行立法来看,改变这一状况有一种逻辑上的可能性:由于立法将广泛的权力赋予了***部门,同时严格规定了对非法民间组织的惩罚措施,这样,通过运动式的***活动,或许可以将这些非法组织一举清除。实际上,这种逻辑可能性在实践中已经得到充分重视和运用。自1989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出台后,针对民间组织的大规模运动式的***活动至少有三次。但是,逻辑只是逻辑。1998年两个条例出台后对民间组织的“清理整顿”,应该是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可是从迄今为止的效果看,并不理想。虽然经过登记的合法民间组织通过清理整顿后可能大幅减少,但从长期来看,不经登记的非法民间组织却可能会增多,因为假定人们结社需求不变,登记越困难,合法化的越少,则不登记的越多,非法的越多。其次,“清理整顿”实际上是一种高成本的***方式。由于这些组织未经登记,***人员在***前需要大量的调查工作,需要掌握其方方面面的确切证据,而同时,“清理整顿”总是具有阶段性,如果这些非法民间组织也是“理性人”,那么它就必然避开这一阶段,对***人员来说,这无疑将大大增加***成本。再次,由于国家行***上物力、财力、人力的资源限制,这种高成本的***方式在客观上也不可能经常运用。而且,非法民间组织在与***人员的长期博弈中,自然会越来越富于应对***的技巧,加上民间组织数量会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多,***成本也会越来越大,运用这种方式也就越来越不具有可能性。

所谓应对未来,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结社需求问题。公民的结社需求具有人性的成分。[42]有学者用“水瓢原理”来形容人性层次的结社需求——它就像水瓢一样,你用力往下按时会暂时隐没水中,但稍一松手它就又浮起来。[43]结社需求还有社会经济***治环境的成分。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企分开、***社分开的大规模改革,***府包揽一切的社会生活方式逐步被放弃,许多过去由***府负责的社会功能需要新的社会部门去担当;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很多新的社会问题也不断出现,***府和企业都难以承担或者缺乏激励去解决这些问题,民间组织因此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同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带来公民生活方式、心理信念的变化,也为公民结社提供了经济基础。这些社会经济***治环境的改变,注定结社需求不仅不会削弱,反而会继续高涨。有学者比较了法国、日本、比利时、匈牙利、美国、新加坡、印度等15个国家和地区每万人拥有的非营利组织数,结果中国大陆才只有1.45个,只是法国的1.3%,日本的1.5%,新加坡的10%,即使与本国的台湾地区相比,也只是其15.5%,[44]由此可见,我国公民的结社需求必定会有持续不断的增长。

通过立法抑制、堵塞公民的结社需求,是此前几部民间组织法规所体现的倾向。其结果也正如我们看到的,大量非法民间组织的实际存在,已经宣告了这种围追堵截式立法的破产。

在立法和民间组织管理实践中,应对日益增长的结社需求还有另一种方式,即“规划”人们的结社需求。立法上,《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都规定,在同一行***区域内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单位,没有必要成立的,登记管理机关不予登记;实践中,少数民间组织具有垄断地位,即国家只允许公民参加某一组织,而不允许建立新的同类组织,甚至要求公民必须参加某一组织。“规划”作为应对结社需求的一种方式,试***通过人们实际参加或促使参加某些已经构建好的组织,来达到满足人们结社需求的效果。但是,先且不说结社需求是否可以规划,从这些可供人们选择的组织看,其一定程度的垄断性是建立在对***府的依赖基础上的,多数情况下,其本身就是由***府直接或间接设立的。***府之所以愿意人们参与该组织,是因为***府对其有绝对控制的权力。实践中,这些组织往往充当社会学家所说的“第二纵向沟通渠道”的作用,[45]或者干脆就是***府管理社会的一个工具。参加这样的组织是否能被称之为“结社”,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疑问。重要的是,这种疑问不仅是笔者存有的,在笔者的调查过程中,几乎所有被调查者都对此表示困惑,甚至***人员也坦然承认这与严格的“结社”概念有着区别。结社需求无法通过规划来满足,是基于其本身的性质。结社就意味着自愿、***选择,没有选择的自由,结社概念就是空洞的。

(三)现行民间组织法规的合法律性问题

以上讨论一直假设现行民间组织法规具有合法律性。但是,如果这样的法规真完全具有合法律性,岂不说明我国的法律体系,而不仅仅是其中的民间组织法规存在着正当性问题?

根据我国宪法第89条和立法法第56条的规定,***有权就民间组织管理问题制定行***法规。[46]仅仅从这点出发,现行民间组织管理法规似乎不仅符合其上位法律的规定,也是合宪的。然而,宪法和立法法赋予的仅仅是“行***管理职权”,现行法规有没有超出“管理权限”的范围呢?具体地说,现行法规是否有权确立未经登记的民间组织的非法性?是否有权从实体方面限制宪法上的公民结社权?

关于行***管理的范围,很难有一个明确清晰的界定。我们以同样属于民***工作的婚姻登记管理进行一个简单比较:婚姻登记管理法规当然可以规定婚姻登记的条件、程序等等,但当涉及未经登记的事实婚姻是否非法的问题,就要由婚姻法而不是婚姻登记条例予以规定;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法规可以规定登记的条件、程序以及运作中必须接受的监督事项,但它能否以登记与否为标准来界定“合法”与“非法”问题呢?公民的结社自由权是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的基本权利,这一基本权利的实现当然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来落实,在此过程中,它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法律、法规中设定的程序性限制。现行法规一方面规定了申请登记的严格条件,另一方面规定未经登记“即为非法”,就不仅仅是从程序上对宪法的公民结社权的限制,而且涉及到实体上的限制,这就将宪法上的一般权利变成了一种特许权利,从而超越了行***管理的职权范围。因此,即使现行法规并不完全缺乏合法律性,其合法律性起码也不圆满。

六、民间组织发展的立法建议

(一)制定《民间组织法》,逐步建立完善民间组织法律体系

从国家民***工作的实际需要来说,民间组织登记管理的法规体系当然必要。不过从上述简要的初步分析来看,在行***法规与宪法之间缺乏一个位居“法律”层次的立法,也很明显。公民结社权是一项基本权利,其所牵涉的主要不是对民间组织的管理问题,它关系到每位公民,可能牵涉到***治、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几乎所有社会生活领域,也与宪法确认的其他公民权利和自由紧密联系。目前,法律层次的立法缺位,已经导致居于行***法规层次的立法不堪重负,既有超越立法权限的嫌疑,也无能为力于改革开放后迅速变化的社会现实。制定民间组织法,重新制定或修改民间组织法规,逐步建立完善民间组织法律体系,是时势之必然,法治所必需。

实际上,1987年中共十三大曾明确提出制定《结社法》的立法任务,并委托民***部起草《结社法》草案。从1987年开始,“民***部按照***指示,开始了结社立法的工作,经过五年多的努力,十易其稿”,于1993年报送***。[47]尽管这部作为民间组织实体法的《结社法》没能按时出台,但这充分说明国家对民间组织统一立法的必要性已早有认识。与1987年相比,现在的民间组织发展情况显然更迫切地需要这样一部法律尽快出台。

该法名称采“民间组织法”的理由,已于本文开篇简述。这里仅就立法中的几个重要原则性问题予以扼要阐明,细节问题当另文论述。

第一,新法必须充分考虑其可实施性。这主要表现为,必须充分考虑现行国家***治体制框架下可能配置的***力量,***部门所能够承担的***成本,法律规范在公民中能够得到认可的大致程度,以及现有民间组织的主要问题所在;其中,***成本问题是需要考虑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

第二,新法必须明确设定***权限,尤其是其中的***性立法的权限。现行法规为***设置过于广泛以至于根本无法实施的***权力,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立法者与***者二位一体,而且由于并不存在解决法规实施中行***纠纷的司法程序,规则的制订者同时也是执行者和裁决者。这种立法者、***者、裁决者“二位一体”甚至“三位一体”的做法所带来的现实弊端已经非常明显。就此而言,《民间组织法》的制定工作,应该由全国人大***会主持,组织专家学者、***部门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起草草案,按照立法法的规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尤其是现有民间组织的意见。

第三,新法的重心应该是对民间组织行为的规范和指引。由法律、行***法规及地方法规所构成的民间组织法律体系,必须提供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哪些行为需要接受何种法律限制,哪些行为是法律所倡导的,以及不同违法行为所承受的不同惩罚等明确清晰的信息。民间组织能否按其章程确立的宗旨服务于社会,主要是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的,行为(而不是身份)才是法律真正需要予以规范的对象,才是判定其“合法”与“非法”的标准。

第四,新法必须平衡“管理”与“维权”两种立法取向。结社自由是公民的宪法权利,也是国际范围内都认可的一项基本人权。在对民间组织的管理和维护公民的结社自由两者之间,并不必然是非此即彼的关系,“结社自由”概念针对的是侵犯结社权的现象,管理针对的是滥用结社权的现象,追求两者的和谐应该是新立法的价值取向。

(二)推进管理制度变革,从控制型管理转向培育服务型管理

以制定《民间组织法》为契机,推进民间组织管理制度变革,从控制型管理转向培育型管理,是真正贯彻落实“小***府、大社会”的***治体制改革方向,促进并巩固民主法治建设的成果,实践“善治”[48]的***治理想的必要之举。

现行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制度表现为严格的控制型管理。这种管理制度取向的合理性在于管理对象的“不成熟”,可能性也以管理对象的实际“幼稚”为前提,随着管理对象的成长壮大,这种管理的成本会越来越高,逐渐超出管理部门支付的可能限度,导致管理者无力应对、滑向实际放任的局面。与控制型管理相对的是培育服务型管理。所谓“培育”,是指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同样考虑管理对象的成熟程度,同样考虑管理对象的不当行为对国家、社会、他人及其自身可能带来的危害,但它并非一般化地对管理对象采取不信任态度,而是以管理对象的成长发育需要为出发点,按其实际发育程度给予其自治权利,尽量尊重并培养管理对象的主体意识;同时,对那些社会迫切需要、在***治、经济、文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民间组织(如环境保护组织)提供积极的***府支持,扶植、促进公益民间组织的发展。所谓“服务”,是指这种管理模式的目的主要在于提供***府服务,促进民间组织的责任意识,提高民间组织的社会公信度,例如:通过民间组织的公共信息,让普通公民随时可以方便地了解民间组织的实际状况。随着管理对象的成长壮大,培育、服务型管理的成本会越来越低,避免控制性管理在管理对象与控制性***之间的恶性循环。

从控制型管理转向培育服务型管理,首先需要废除“双重负责管理体制”。“双重负责管理体制”不仅不能实现当初的立法目的——配合民***部门实现对民间组织的有效监督管理,而且在实践中产生诸多始料不及的弊端,如阻碍公民结社权的实现,业务主管单位和其所属民间组织相互利用、谋取非法利益、帮助和保护所属民间组织从事非法活动等。

从控制型管理转型培育服务型管理,必须改革现行登记制度。从世界范围来看,民间组织的登记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要求所有民间组织都必须登记,同时规定了申请登记的严格条件(属于控制型管理),如新加坡、泰国;二是要求所有民间组织都必须登记,但是对登记条件没有任何实体限制,如印度尼西亚;三是只要求某些特定类型的组织必须登记,如英国只要求慈善组织必须登记;四是基本采取自愿登记原则,同时规定经过登记的组织得享税收及其他方面的优惠***策,如美国、加拿大、南非等;五是所有民间组织均无须登记,如意大利。[49]第一、二种登记制度便于管理或控制,但是成本很高,适合于人口基数小或者民间组织不发达的国家。第三种登记制度适当降低了制度成本,但是在确定何种组织应该登记的问题上,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第四种通过法律规定因势利导,属于培育型管理的典型。第五种不要求登记,完全采用追惩制方式进行管理,适用于民间组织发展相对成熟、能够很好自律的国家,应该是所有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制度最终的归宿。考虑我国***府职能改革对行***部门***力量配置的要求,考虑我国人口基数大、民间组织数量多的实际情况,也考虑我国改革开放对稳定的***治环境的需求,本文建议综合上述第三、四种登记制度,规定特定类型和达到特定规模的组织必须进行登记,同时对其他民间组织规定自愿登记、税收优惠原则。这样,那些虽不属于法定必须登记的组织,可以自愿登记成法人,从而在与其他社会主体发生民事、刑事、行***纠纷时,可以按照法人的相关制度承担责任、享受权利。而未经登记的组织,只能以公民身份享受权利,当涉及责任承担时,可以规定连带责任或其他责任承担形式。[50]

从控制型管理转向培育服务型管理,还应该建立并完善民间组织的社会监督和自律机制,从***府监控的一元化监督管理转向***府管理、社会监督和民间组织自律相结合的多元社会调控格局。我国目前很多民间组织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决策程序、财务制度都不健全,财务混乱、经费短缺现象严重,很少开展服务于社会的活动,甚至利用民间组织身份谋取非法利益,这些现象都不可能完全靠***府监控来扭转。其根本出路在于,用法律规范的形式确立民间组织的运作机制,强制性要求民间组织运作的透明度、公开化,以此为基础建立民间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吸收社会资金解决民间组织的经费问题。实际上,西方很多国家之所以一方面民间组织发达,另一方面又较少发生民间组织的违法犯罪现象,其根本原因正在于民间组织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例如,在澳大利亚,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到社团注册机关,查阅他想了解的社团档案资料。[51]如果民间组织的活动开展、财务收支、人员使用情况都高度透明,社会成员的每一笔捐赠随时都能够查阅,公众自然就能够建立对它们的信任,其经费来源当然也就不再成为不可解决的难题;而运作情况果真能如此透明,它又如何能够轻易违法犯罪或者谋取私利呢?

注释:

[1]此前,《陕甘宁边区民众团体登记办法》(1942)、《陕甘宁边区人民团体登记办法》等法规文献中曾用“民众团体”、“人民团体”等词语。

[2]参见杨晓民、周翼虎:《中国单位制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第四-六章。

[3]俞可平教授认为,“改革开放前,公民社会的合法性程度非常低,‘民间组织’、‘民间社会’、‘市民社会’、‘公民社会’从1949年后一直是十分敏感的字眼”,从“社会团体管理司”到“民间组织管理局”的改名,“意味着民间组织正式得到了***府***的认可,取得了***的合法性”,而这与民间组织自身发展壮大、***治文化深刻变化以及学术界关于市民社会的讨论,是有关联的。参见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及其对治理的意义”,载俞可平等:《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和治理的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04-205页。

[4]参见王名等:《中国社团改革——从***府选择到社会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尤其是第二、二十章。

[5]同上,第12-13页,参见第二十章。另参见王绍光:《实践与理论:各国第三部门概观》,载《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社团》,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83页。有西方学者指出:“从更本质的意义上讲,非***府组织通常被认为是与国家和营利性组织活动相对立的。非***府组织主张的合法性来源于对国家部门和私有部门进行的批评。非***府组织的任务和实践活动非常激进,与国家和私有部门极为不同。然而非***府组织的活动范围却是由国家确定的,并受到各种法律和规章的制约。”「美J.L.费尔南多、A.W.赫斯顿:《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非***府组织》,载何增科主编:《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74页。

[6]参见贾西津:《中国非***府组织的视野及其与***府关系》,“社团管理与法律环境”研讨会会议材料,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课题组编印,2003年8月。

[7]参见徐永光:《序言》,载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基金会发展研究委员会编:《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社团》,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秦晖教授以西方在现代化基础上成长起来的“第三部门”为参照,提出以“有公民意识的组织”和“非***府组织”为“中国第三部门与公民社会的走向”:“如果说西方第三部门的意义不限于一般的慈善与公益,它还意味着对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的新的理解,那么中国第三部门发展的意义就更是如此,因为它实际上要从争取最起码的公民参与空间做起。”秦晖:《从传统民间公益组织到现代“第三部门”——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的若干问题》,载《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社团》。

[8]参见前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2条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第2条。另外,中国***将“民间组织”译为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参见前注3,王名等书,第13页),在一定程度上,这也说明“民间组织”概念并不影响学者的国际学术交流,甚至也不影响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公民社会领域的***对话。

[9]由于“法”字在古汉语中没有超越实在法的特质,“合法(性)”一词的两种主要含义是中西学术、思想交流的结果。林毓生教授曾提议把英文legality译为“合法性”(即本文所说的“合法律性”),而把legitimacy译为“正当性”(1999年5月6日在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的演讲,参见高丙中:《社会团体的兴起及其合法性的问题》,载《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社团》,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7页,注释1),显然是考虑到中文“合法(性)”一词在过去的使用习惯。但其他许多学者把legitimacy也译为“合法性”,这样就使得中文原有的“合法(性)”语词兼具司法实证主义的“合法律性”和***治哲学的“正当性”两种含义。

[10]可以认为,“合法性”概念的两种主要含义,分属两个不同的学术传统:法律实证主义和***治哲学。在后种传统中,尽管明确的“合法性(正当性)”概念始自卢梭,并且被与“公共意志”联系在一起,但此前的自然法传统实际上已然对“合法性(正当性)”的精神内核作了清晰的阐释。卢梭之后,熊彼特曾倡导一种可称之为“代议制民主程序”的“合法性(正当性)”概念,韦伯则以“有效的服从”为“合法性(正当性)”的衡量标准。现代***治哲学中的“合法性(正当性)”问题讨论,大多涉及“合法性(正当性)”和“有效性”的关系。“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可参阅:David Beetham ,The Legitimation of Power,London:MacMillan Education Ltd.,1991;W.E.Connolly(ed.),Legitimacyand State ,Oxford :Blackwell Ltd.,1984;J.Harbermas ,Legitimation Crisis,London: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1976.

[11]法律的“实效”和“效力”是不同的概念。后者主要指法律所具有的约束力,说“一个法律规范有效力”意味着法律主体应该服从该规范;前者主要指法律的约束力得以实现,说“一个法律规范有实效”意味着法律主体实际遵从该规范,规范的约束力得以实现。

[12]民***部副部长范宝俊:《认清形势***思想开拓我国社团管理工作新局面——在全国社团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2年9月16日),载民***部社团管理司管理处编:《社会团体管理工作手册》(内部资料),1996年7月,第104页。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部网站“民***统计”,mca.gov/statistics/index.html.

[14]部分地方民***部门在2002-2003年进行过摸底统计,感谢有关同志提供了统计资料。笔者也曾以乡镇为单位做过小型的调查统计。笔者的调查统计结果为,经过登记的社团组织数占社团组织实际数量的1/12-1/20,经过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占实际数量的1/10-1/12,这个比例比地方民***部门的摸底结果更低。

[15]“保守地估计,全国已经登记和未经登记的乡村两级的民间组织至少有300余万个,占全国民间组织总数的2/3以上。”参见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及其对治理的意义》、《中国农村民间组织与治理的变迁》,载俞可平等:《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和治理的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00、30页。

[16]多吉才让:《积极培育强化管理促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载民***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编:《有关民间组织管理最新法规***策摘编》(内部资料),1998年12月,第71页。

[17]1989年《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没有明确哪些社会团体可以免于登记,只原则性规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根据1989年12月《民***部关于有关问题的通知》第四条的解释,“工会可以按工会法办理,其他所有社会团体都应进行登记。但共青团、妇联、科协、文联、侨联、作协等社会团体可简化登记手续,即不必提交业务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直接向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

[18]不过,由于是否以“社会团体”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名义,存在着解释上的不确定性,实践中许多民间组织并没有被民***部门一律当作“非法组织”,而是处于“合法民间组织”与“非法民间组织”之间,可以称之为“法外民间组织”。如数量巨大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它们大多没有经过民***部门的登记,不需遵循民间组织登记管理的两个重要法规,它们的法律性质不明确,没有法律上的地位。但是,“法外”与“非法”之间并没有清晰可辨的界限或距离,尤其当国家***部门针对民间组织进行清理整顿时,“法外”随时可能被当作“非法”的。因此,本文将这些组织一并纳入“非法民间组织”概念中加以讨论。

[19]由于1998年我国刚颁布《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所以无法按照当时的登记数字进行计算。按照《暂行条例》第31条的规定,在条例施行前已经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必须在条例实行之日起1年内,即1999年10月25日以前申请登记。另外,民***部1999年12月30日发出《关于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复查登记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从2000年1月起,对在此之前成立的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复查登记,复查登记完成的时间“最迟不得超过2000年12月底”。即使考虑到复查登记工作的复杂性和需要更长时间的可能,2002年底的登记数字,也应该是已经非常确定的。

[20]康晓光:《转型时期的中国社团》,载《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社团》,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21]“徐瑞新副部长在部分社团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1996年5月21日),载民***部社团管理司管理处编:《社会团体管理工作手册》(内部资料),1996年7月,第132页。

[22]参见张连珍:《积极探索社会团体改革努力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载民***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编:《有关民间组织管理最新法规***策摘编》(内部资料),1998年12月,第139页。

[23]参见欧广源:《探索新时期社团管理新路子为社会稳定和两个文明建设服务》,载民***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编:《有关民间组织管理最新法规***策摘编》(内部资料),1998年12月,第126页。

[24]吴忠泽、陈金罗主编:《社团管理工作》,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版,第31页;另参见康晓光:《转型时期的中国社团》,载《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社团》,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1页。

[25]相关法律规定见《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第三章“成立登记”,第四章“变更登记、注销登记”,第五章“监督管理”。关于业务主管单位的审查事项及年检中的部分事项,《条例》并未作统一规定,但实践中各地的做法大同小异,本文参照了广东省的规定,见广东民间组织信息网gdmjzz.gov/ArticleShow.jsp?m=1&articleTypeId=37.

[26]民***部副部长范宝俊:《认清形势***思想开拓我国社团管理工作新局面——在全国社团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2年9月16日),载民***部社团管理司管理处编:《社会团体管理工作手册》(内部资料),1996年7月,第107页。

[27]“民***部部长多吉才让在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9年12月6日),载民***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编《民间组织管理最新法规***策汇编》(内部资料),2000年6月,第137页。上海原市区(县)共有管理干部60人,此50名编制是1999年市委、市***府批准成立副局级的社会团体管理局时增批的。参见“民***部副部长徐瑞新在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1999年12月8日),同前引资料,第141页。此外,天津市市级社团管理机关从建立初期的7人增加到17人,各区县也设立了专门机构并配备专职管理干部5人,1998年建立了由27个******部门组成的社团管理工作网络(天津市副市长夏宝龙:《服务大局支持改革努力探索社团工作新路子》,同前引资料,第163-165页);山东省“1996年在省机构改革刚刚结束、机构编制冻结的情况下,经省***府特批成立了山东省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办公室,在原10个行***编制的基础上,又核增了5个行***编制,同时,相应地增加了办公经费”(山东省副省长林廷生:《着眼稳定大局加强管理引导促进民间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同前引资料,第200页)。

[28]同前引资料,第156、165、179页。

[29]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部网站“民***统计”,mca.gov/news/news2002032501.html.

[30]由于业务主管单位可以进行选择,按照经济学上“理性人”的假设,一个具备“业务主管单位”法定资格的单位或组织,在决定是否成为业务主管单位时,通常要进行利益衡量:“业务主管单位”具有广泛的法定职责,除非有明显的好处,“理性人”是不会担任“业务主管单位”的;如果从所属民间组织所获得的好处大于自己需要履行的法定职责,那么对职责的任何一种逃避或减损,都是收益的增加,而且因为逃避自身职责而给所属民间组织带来好处的行为,还可作为进一步索求好处的资本;甚至,对所属民间组织的违法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也与自身的更大利益一致。

[31]参见陶鹤山:《市民群体与制度创新——对中国现代化主体的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80、88、75页。

[3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部网站“民***统计”,mca.gov/statistics/index.html.

[33]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城市打工人员、城市下岗工人等社会弱势群体中,法定最低限额的活动资金实际上就是剥夺了他们中大多数人合法成立民间组织的权利。在调查中我们得知,部分县市近期根据上级关于发展民间组织的指示,针对那些会员数和活动资金达不到法定标准的民间组织成立申请者,采取备案办法,即先予以备案,等其发展到一定规模符合法定条件时,通知其进行登记申请。但是,从立法取向上来说,这类规定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限制基层结社,这在1991年4月《民***部关于社会团体复查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就明显表露:“街道、乡镇及其以下社会团体在申请登记时,应向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提交市辖区、不设区的市和县人民***府有关职能工作部门或***的工作部门的资格审查意见。”显然,比起其他民间组织的成立来说,对这些社团的要求更为严格。

[34]关于这些条款的适当性,可以参阅葛云松的评论,见苏力等:《规制与发展——第三部门的法律环境》,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3页以下。

[35]徐瑞新:《关于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几个主要问题的说明》(1998年11月22日),载民***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编:《有关民间组织管理最新法规***策摘编》(内部资料),1998年12月,第88-89页。

[36]徐瑞新:《关于民间组织管理工作几个主要问题的说明》(1998年11月22日),载民***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编:《有关民间组织管理最新法规***策摘编》(内部资料),1998年12月,第90-91页。

[37]例如:康晓光:《转型时期的中国社团》、秦晖:《从传统民间公益组织到现代“第三部门”——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的若干问题》、高丙中:《社会团体的兴起及其合法性的问题》,载《处于十字路口的中国社团》,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及其对治理的意义》、《中国农村民间组织与治理的变迁》,载《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和治理的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陈金罗:《社团立法与社团管理》,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一部分;齐炳文主编:《民间组织:管理、建设、发展》,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一章;王名等:《中国社团改革——从***府选择到社会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马长山:《略论我国社会团体的法律地位及淡化其行***化倾向》(《***治与法律》1992年第3期)、《论我国的结社权利》(《***治与法律》1993年第5期);孙炳耀:《乡镇社团与中国基层社会》(《中国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总第9期);等等。

[38]参见前注15、33.

[39]俞可平:《中国农村民间组织与治理的变迁》,载《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和治理的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57页。

[40]本段落参考张晓山等:《联结农户与市场:中国农民中介组织探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0页以下和“附录”。

[41]在农民自助组织中,有些并不具有“非营利”特征,而是类似于市场组织,但它们发挥的社会功能与具有非营利特征的农民自助组织又都基本相同。如果以此来评论,营利性组织可以很容易登记(如进行工商登记)从而具有“合法律性”,发挥同样功能的“非营利组织”却因为其“非营利”而很难经过登记获得合法身份,同样表现出“合法性的悖谬”。

[42]刘作翔:“结社自由的人性根据”,“中国社会组织的法律问题学术研讨会”(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主办,2002年,香山)。

[43]参阅王名等:《中国社团改革——从***府选择到社会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89页以下。

[44]同上,第105页。

[45]参阅王颖等:《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团组织》,中国发展出版社1993年版。

[46]宪法第89条第8项规定,***行使“领导和管理民***、公安、司法行***和监察等工作”的职权;根据立法法第56条第2款第2项,行***法规可以就“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行***管理职权的事项”作出规定。

[47]“民***部杨衍银副部长在北京市第三次社会团体管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93年12月4日),载民***部社团管理司管理处编:《社会团体管理工作手册》(内部资料),1996年7月,第122页。

[48]关于民间组织发展与“善治”***治理想的关系,参见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及其对治理的意义》、《中国农村民间组织与治理的变迁》,载俞可平等:《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和治理的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另参见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49]参见陈金罗:《社团立法和社团管理》,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27页以下。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例5

除了宪法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法律来保障公民的结社自由,只有一部***1998年制定的行***法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例6

1994年,***宗教事务局颁发的《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办法》规定:“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具备法人条件的,同时办理法人登记,并发给法人登记证书。宗教活动场所法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部分省市的宗教活动场所据此办法相继取得了法人资格。在2008年拉萨“3·14” 事件后,当地有关部门虽为寺庙办理了法人登记,但未发放法人证书。由此可见,我国宗教法规虽赋予部分宗教组织法人资格,但因法律依据等方面仍有不足,加之在实际管理中存在效用问题,宗教法人制度并未真正实行[4]。2004年《条例》规定,宗教活动场所的登记条件是具有一定建筑规模的固定场所供信教民众用于宗教活动;一般有专门的教职人员主持各种活动,并负责管理宗教设施。尽管宗教组织按该规定成为法人的实质性条件已成熟,但是2004年《条例》及其配套的《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和登记办法》未规定与宗教活动场所法人资格相关的内容。“在新《条例》实施的过程中,被解读为‘宗教活动场所不再具有法人资格’,自此宗教活动场所的法律地位变得不明确。”[5] 虽然实践中有些地方已开展宗教法人的登记工作,但是宗教法人的主体地位仍然模糊,赋予宗教活动场所法人地位的法律程序、宗教活动场所法定代表人及其产生方式、法人治理结构、财产权界定以及宗教团体关系等问题仍未解决。因此,我国宗教法人制度并未真正建立。 

随着宗教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越来越深,涉及宗教的权益保护和行为规范问题越来越多。一方面,“在宗教活动中,各寺庙宫观***核算,***享受权利承担义务,***承担民事责任,具有事实上的法人人格”[6] 。另一方面,由于宗教财产权的归属尚未得到法律确认,最终体现为对宗教活动场所财产的保护缺位和被滥用[7]。现实中普遍存在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相关利益主体间的纠纷。此外,因宗教组织内部监管不力导致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健全宗教法人制度。例如,有些宗教活动场所的负责人家长作风盛行,肆意侵吞宗教场所财物,中饱私囊;有些宗教活动场所资金流向混乱;有些单位和个人侵占宗教活动场所的合法财产[8]。鉴于上述问题,近年来要求解决宗教组织特别是宗教活动场所法人资格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我国宗教法人制度建设的探索实践表明:“宗教治理的方向是逐渐放弃管理型取向,向以确权立法型为主,辅之以适度管制的混合型立法模式迈进。”[6] 为进一步规范宗教组织及其活动,维护宗教组织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宗教法人制度势在必行。 

二、宗教法人制度建设的理论探讨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例7

(一)非***府组织的界定

关于非***府组织的界定,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的m·salamon霍普曼教授认为具有以下五个属性的组织即非***府组织,即组织性、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和志愿性。中国的非***府组织就是指除***府机构和营利性机构以外的一切社会组织的总和,包括非营利性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群团、各类非营利性社会中介组织和各种民办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由国家机关举办或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将事业单位列入非***府组织的范畴,似乎不太符合国际上的非***府组织“民间性”的特点。从中国目前的有关规定来看,中国非***府组织的定义与国际上的定义基本内涵一致,中国的非***府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种形式,中国的非***府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种形式。

(二)非***府组织的的法律地位

目前,普遍认为非***府组织具有行***主体、行***相对人和民事主体三种法律地位和身份。行***主体。对一部分具有依法管理公共事物的非***府组而言,他们依法进行某些社会事物的公共管理时,就具有行***主体的身分,但必须经法律、法规授权或行***机关委托或经批准的章程的规定;行***相对人。就非***府组织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登记管理和业务主管单位业务指导、日常管理和监督机关检查而言,非***府组织可以作为行***相对人,具有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地位;民事主体。WWW.133229.cOM从其民事活动而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社会团体具有社会团体法人的地位,即依法竟核准登记,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民办非企业单位如果是法人,则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能依法***享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二、非***府组织的公共管理行为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府职能的转变,一些原由***府部门管理的公共事务特别是行业性、专业性事务,逐步转移、交给或还给某些非***府组织管理或参与管理。同有的西方国家所认同的一样,在我国,公共行***可以分为***储的公共行***和社会的公共行***。***府的公共行***是指***府代表国家行使行***权,管理公共事物;社会的公共行***是指***府以外的非***府组织,对一定范围内的公共事物所进行的管理。非***府组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授权文件或有关行***机关的委托或经批准的章程的规定,行使某些公共管理职能,非***府组织的公共管理行为主要包括:履行行业管理和服务,是非***府组织的主要职能。

三、非***府组织的行***法规制

(一)立法规制

我国涉及非***府组织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我国关于非府组织的立法已经初步形成了http://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统领,以《中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中国民办非企业单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为主体,以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为辅助,一般法与特别法相结合的法律规范体系。

(二)行***规制

对非***府组织的登记管理。非***府组织的成立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履行法定的程序,这是非***府组得到国家认可,取得合法地位的前提条件。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和《民营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子》的规定,***民***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府民***部门是本级人民***府的民办非企业单登记管理机关。全国性的社会团体由***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地方性的社会团体由其所在地人民***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根据我国《社替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府有关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各级人民***府授权的组织,是有关行业、学科或者业务范围内社会团体和民办非***府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例8

第二条卫生部是卫生行业全国性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卫生部人事司承担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职能。各社会团体的挂靠单位是其依托单位。

第三条社会团体经登记注册,依法取得法人资格,***承担法律责任,依据社会团体章程依法***自主地开展各项活动和管理内部事务。

卫生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社团的有关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并维护社会团体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社会团体要积极开展有关业务活动,在开展活动时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卫生工作的有关方针、***策,努力发挥社团的作用,积极承担卫生部及其他有关行***部门委托的工作。

任何社会团体都不得擅自以卫生部的名义开展活动,社会团体名称前不得冠以卫生部的字样。

第二章成立、变更及注销登记的审查

第五条卫生部负责社会团体的申请登记审查,包括对社会团体的筹备申请登记、成立申请登记和变更、注销申请登记前的审查。

第六条申请筹备成立社会团体,发起人应当向卫生部提交下列文件:

(一)筹备申请书(包括成立的可行性、必要性);

(二)验资报告;

(三)办公场所的产权或使用权证明(包括使用面积、使用期限、地点、邮编、联系电话);

(四)发起人和拟任负责人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出具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

(五)章程草案。

第七条卫生部自收到本办法第六条所列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60天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筹备的决定,并通知发起人。不同意的,应当向发起人说明理由。经卫生部同意筹备成立的社会团体应当到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筹备成立。

第八条获批准筹备成立的社会团体,应当在登记管理机关批准筹备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下列全部筹备工作。

(一)筹集必须的资金并加以管理;

(二)征集会员;

(三)起草章程;

(四)落实拟成立社会团体的办公地点;

(五)负责召开会员代表大会,产生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办事机构,通过起草的章程。

第九条完成筹备工作的社会团体申请成立登记需向卫生部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成立的社会团体负责人签署的登记申请报告;

(二)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的社会团体章程;

(三)社会团体秘书长以上主要负责人名单及简历;

(四)社会团体专职工作人员简历(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查盖章);

(五)验资报告;

(六)办公场所的产权或使用证明材料;

(七)会员名册(团体会员需加盖单位公章);

(八)***组织的建立情况;

(九)其他需要说明的材料。

第十条卫生部自收到完成筹备工作的社会团体的登记申请书及有关文件起30日内完成审查工作,作出同意或不同意成立登记的决定,并通知发起人。不同意的说明理由。经卫生部批准成立登记的社会团体,应当到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成立登记。

第十一条社会团体登记事项、备案事项需要变更的,以及社会团体办理注销登记,需向卫生部提交下列材料:

(一)加盖会章及法定代表人签字的社会团体申请报告;

(二)加盖会章及法定代表人签字的社会团体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的会议纪要;

(三)其他所需材料。

第十二条社会团体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办理。

社会团体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应当向卫生部提交下列材料:

(一)加盖会章及法定代表人签字的社会团体申请报告;

(二)加盖会章及法定代表人签字的社会团体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的会议纪要;

(三)拟任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负责人的简历(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审查盖章);

(四)社会团体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办公场所的产权证明或使用证明材料;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材料。

未经卫生部审查同意、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社会团体不得擅自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并开展活动。社团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名称前必须冠以社团名称,未经社团授权或同意,不得擅自发展会员、收取会费。

第三章组织人事

第十三条各社会团体必须坚持民主办会的原则,根据社团章程规定,按期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议、常务理事会议。

提前或延期召开会员代表大会,须经社团常务理事会或理事会讨论通过并向卫生部阐明原因,征得同意。

第十四条各社会团体在章程规定召开会员代表大会前三个月,应向卫生部报送本届常务理事会或理事会通过的召开大会方案;召开大会前一个月,应向卫生部报送会员代表大会的有关文件。

拟任下一届秘书长以上领导职务候选人名单由社会团体推荐,在大会前三个月向卫生部报送,经卫生部审核同意或由卫生部推荐产生。

在代表大会闭幕后三个月内,应将代表大会的总结或纪要向卫生部报送备案,并到有关部门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五条社会团体制订或修改章程必须参照民***部《社会团体章程示范文本》的要求,报卫生部审议后,提交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经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核准后实施。制订或修改章程需向卫生部提交下列材料:

(一)加盖会章及法定代表人签字的社会团体修改章程的申请报告;

(二)社会团体常务理事会或理事会通过的纪要;

(三)修改后的社会团体章程草案及修改说明。

第十六条召开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其他重要会议的决议、纪要,应及时通告全体会员,并报卫生部备案。

第十七条社会团体应设立办事机构,办事机构在常务理事会或理事会的领导下,由秘书长或副秘书长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社会团体设立办事机构应经卫生部批准后报登记管理机关审批。

第十八条社会团体常设办事机构专职工作人员(包括长期聘用的人员)中,凡是有正式***员3人以上的,应建立***的基层组织。社团建立***组织,按中组部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九条社会团体秘书长以上负责人应身体健康,能够坚持正常工作,任期一般不超过两届,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秘书长应当为专职。

社会团体秘书长以上负责人若超过规定的最高任职年龄及任职期限,由理事会2/3以上多数表决通过,报卫生部审查并经登记管理机关审批同意后,方可任职。若在任期中到达年龄,可以放宽工作到换届为止。

第二十条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于各种原因要对社团秘书长以上负责人进行调整、撤换,应经卫生部审核同意后,按社团章程规定产生,并在下一届会员代表大会上选举通过。卫生部也可以根据对社团的审查情况,建议召开常务理事会或理事会,讨论决定社会团体的个别重大事宜,对社团负责人提出调整、撤换意见,再经社团民主程序决定。

第二十一条社会团体的审计,包括换届、更换会长(理事长)、法定代表人之前的离任审计、年度审计等,均由卫生部组织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审计报告直接交卫生部。在特殊情况下,卫生部认为有审计必要时,可对社团提出审计的要求,并组织审计机构对其进行审计,审计费用由被审计的社团承担。

第二十二条社会团体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参照卫生事业单位管理;兼职人员不得在社团中领取工资。

第二十三条社会团体常设办事机构专职人员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当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保险事项。

第二十四条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一般应由会长(理事长)担任。如因特殊情况需由副会长(副理事长)或秘书长担任,应报卫生部审查并经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审批同意后,方可担任,并在章程中写明。

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其他社会团体的法定代表人。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社会团体按其章程规定开展活动时的收入,必须全部用于该社团章程规定的业务活动,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第二十六条社会团体举办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重大活动,需报卫生部审批同意:

(一)涉及重大***治、经济、理论等社会科学方面跨组织的学术活动;

(二)活动范围广,跨数个省(市、自治区),影响较大的活动(学术年会除外);

(三)承担着部分行***部门职能的活动;

(四)组织涉外学术研讨会及其他活动;

(五)承接境外组织提出的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课题和调查课题;

(六)接受境外捐款(救灾、扶贫等正常捐款除外)设立基金。

第二十七条社会团体举办第二十六条所列重大活动,需向卫生部报送下述材料:

(一)加盖会章及法定代表人签字的社会团体申请报告;

(二)加盖会章及法定代表人签字的社会团体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的会议纪要;

(三)开展该活动的主办单位、承办单位;

(四)开展该活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及活动的安排;

(五)其它相关材料

第二十八条卫生部机关各司局对社会团体的管理参照《卫生部关于部机关对社团管理的若干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社会团体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向卫生部报送上一年度的工作报告,内容包括:

(一)本社会团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策的情况;

(二)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及本办法履行登记手续的情况;

(三)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情况;

(四)人员和机构变动的情况;

(五)年度审计报告。

根据社会团体在本年度的不同情况,卫生部在年检前应对有关社团提出整改意见,在社团未按要求完成整改前,卫生部视不同情况决定延迟年检、不受理其年检或在年检时不予以通过。

社会团体无正当理由又不按规定时间和内容要求报送上述材料,卫生部不再受理其上年度年审工作。

第三十条社会团体的财务活动应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严格参照国家有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建立健全社团的财务制度。建立常务理事会领导下的民主理财管理制度,定期向常务理事会公开财务活动情况及个人在社团领取报酬的情况,并接受卫生部的监督管理。对在社团活动中谋取私利的,卫生部将视情节轻重予以处分。

第三十一条社会团体严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本会章程,不能服从业务主管部门管理的,由卫生部酌情决定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顿等处罚;逾期未能改正的,视情况予以解除业务主管关系。

第五章附则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例9

(一)未经批准,擅自开展社会团体筹备活动的;

(二)未经登记,擅自以社会团体或者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进行活动的;

(三)被撤销登记后继续以社会团体或者民办非企业单位名义进行活动的。

第三条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统称登记管理机关)负责对非法民间组织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证据,依法作出取缔决定,没收其非法财产。

第四条取缔非法民间组织,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

涉及两个以上同级登记管理机关的非法民间组织的取缔,由它们的共同上级登记管理机关负责,或者指定相关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取缔。

对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活动的非法民间组织,由***民***部门负责取缔,或者指定相关登记管理机关予以取缔。

第五条对非法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机关一经发现,应当及时进行调查,涉及有关部门职能的,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

第六条登记管理机关对非法民间组织进行调查时,***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出示证件。

第七条登记管理机关对非法民间组织进行调查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隐瞒、出具伪证。

第八条登记管理机关依法调查非法民间组织时,对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可以采取记录、复制、录音、录像、照相等手段取得证据。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登记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第九条对经调查认定的非法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应当依法作出取缔决定,宣布该组织为非法,并予以公告。

第十条非法民间组织被取缔后,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没收的非法财物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公开拍卖或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登记管理机关依法没收的违法所得和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必须全部上缴国库。

第十一条对被取缔的非法民间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应当收缴其印章、标识、资料、财务凭证等,并登记造册。

需要销毁的印章、资料等,应当经登记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由两名以上***人员监督销毁,并填写销毁清单。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例10

我市现有社会团体99个,其中非法人资格的社团44个,分支代表机构65个,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学术性社团18个;二是行业性社团41个;三是专业性社团30个;四是联合性社团10个。这些社团大部分是通过清理整顿后,复查登记过来的。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我们在社团管理方面的主要精力着重于注册登记,组织大家搞的活动也较少,监督管理还没有真正抓上手。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局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准备,决定举办这期社团秘书长培训班,其目的、意义有三个:一是加强联系,增进了解,积极引导社团正常发展。社会团体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群的集合体,是人们按照共同的宗旨、任务、原则、经过法律程序自愿组织起来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它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也通过一定的形式取得社会的承认和法律的保护。社团依法进行登记,正是正确认识其合法性的基本形式,也是依法取得社会承认的法定程序,同时,也是为社团正常开展活动,提供了法律保证。

过去由于我们联系少,相互了解不够,通过这次培训,我相信大家会在社团管理和社团建设方面有新的认识。作为登记管理机关,我们要与大家多联系,多沟通,加强服务,加强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同时,我们也希望各社团在今后的工作中与我们多沟通,在安排重大活动时提前通知我们参加,有重大情况多通报。从而达到加强联系,增进了解,促进社团健康发展的目的。

二是进一步认识社团在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原国务委员陈俊生同志在年9月召开的全国社团管理工作会议上提出:“我国***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小***府,大社会,社团的兴起就是大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后的发展方向应是社会上的事要由社会来办,不能都由***府包下来”。社会团体的兴起和发展正是适应了我国***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社团组织有别于行***组织,它不以行***强制手段为纽带,而以自愿、约定、俗成的形式为主构成集体。这种集体更具群众基础,在群众中便于开展活动,因为他直接代表群众的利益,为群众所拥护,所以社团以民间的形式开展活动,发挥人民管理国家的作用,效果非常明显。如我市已登记注册的“个私经济协会”,就是一个典型的群众代表集体,负责组织个私劳动者,从事个私经营活动,教育个私工商户,规范经营行为,使其守法经营;如“计划生育协会”,计生工作面广量大,群众传统观念顽强,人们一时难以理解***府的计生法规,给***府贯彻执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由计生协会出面,用身边的人和事开展自我教育,协助***府开展管理,效果显著。由此可见,社会团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占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我们社团工作者本身,更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所处的位置,从而更注重自身建设,充分发挥社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进一步强化接受监督、配合管理的自觉性。近年来,由于***府机构及人员的设置,人少事多,对社团的监督管理抓得很不够,致使不少社团档案资料保存欠缺,会费收取、分支代表机构设立不报批,社团财务管理不规范严谨,年检不及时,社团内部组阁不民主,活动场所、负责人等登记事项有变化不及时办理变更登记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社团管理所不允许的。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一是少数从事社团工作的具体人业务不熟;二是社团本身组织设置不健全;三是与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联系不多,服从双重管理自觉性不够。通过这次培训,我们要求各社团特别是今天参加培训的同志,今后对社团工作要重视起来,按法律法规做好社团工作,缺什么补什么,凡是登记事项有变化的都要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按照要求抓好社团建设。总之,我们登记管理机关将加大管理力度,经常对社团进行检查监督,加强指导,抓好服务。同时,各社团也应自觉接受监督、配合管理,真正使社团管理工作登上一个新台阶。

二、对今后社团工作的几点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社团管理工作的要求更高。作为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有信心和广大社团一道,努力工作,开创我市社团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先,我们要严格实施分级双重管理。

《条例》规定了我国对社会团体实行分级双重a管理体制。分级管理就是哪一个行***区域的社会团体即由哪一级负责管理,省、市、县属社会团体分别由省、市、县各级有关部门管理,社会团体没有纵向的隶属关系。双重管理即是指经核准登记的社会团体由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共同负责管理。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对社会团体实行依法管理,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责是业务指导,资格审查,两者分工协作的关系。

实行分级双重管理,我们必须澄清两种不够正确的认识,一是认为设立登记管理机关没有必要,反而多了一个“婆婆”,实践证明,设立统一的社团管理机关非常必要,它可以对社会团体统一管理、统一审批,促进社团完善制度,依法办事,大家知道,在这以前,各部门分头审批社团,社团审批社团,还有个别非法人资格的社团,不经任何部门批准,擅自成立分支代表机构,擅自刊刻印章,拒不服从管理的表现突出。分散审批管理的现象,已经产生了一些社会负效应,特别是少数乃至个别社团***治方向不够明确,稍有风吹草动易于迷失方向,这种情况无论如何再不能任其发展,为此***于一九九八年十月重新颁布了新的《社团登记管理条例》。《条例》第六条明确规定“社会团体的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部和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民***部门”。今后审批新建社会团体,统一由各级民***部门办理,防止重新出现多头审批现象。这样既理顺了社团管理体制,也明确了分级登记分级管理的原则,对于加强社团管理,保障公民结社自由,保障社团的合法权益,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再说,建立社团统一的管理机构也是世界各国通用的一种做法,因此,绝不能把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认为增加一个“婆婆”,而是促进管理、促进社团建设、促进社团稳定的综合需要。社团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关系,《条例》已作了明确规定“社会团体的业务活动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条例》第九条规定:“申请成立社会团体,应当经过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审查同意后,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筹备”。实施双重管理,充分发挥两个部门的积极性。在前几年的市属社团清理整顿和复查登记工作中,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与我局积极配合,一个把好业务关,一个把好依法审批关,共同做好对社团的统一管理。

第二,要加强社团自身建设。

社团的自身建设是社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凡办得较好的社团,都十分重视自身建设。同样,凡是自身建设搞得好的社团,工作也就做得出色。社团的自身建设主要包括社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和制度建设等等方面。

思想建设是社团保持正确的***治方向和奋斗目标的保证。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阶级斗争虽不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国际***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活动。颠覆反颠覆、和平演变反和平演变,渗透反渗透的斗争将长期存在,因此我们决不能放松警惕,特别是我们社会团体的成员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广泛的社会性必然带来一定的复杂性,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思想建设,坚持正确的***治方向,为经济建设服务按法律法规办事。

组织建设是社团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条件。社会团体所以称为团体并在社会事务中有一定的地位,关键在于它是一个有组织的集体。离开必要的组织建设,社团的存在和活动的开展都将成为空话。同时,社团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最大不同是任何决策都应按一定的民主程序进行,而其民主程序的实现,主要依赖健全的组织机构。因此,社团成长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地完善组织机构,加强组织建设,尤其是***组织建设,中组部、民***部6号文件《关于在社会团体中建立***组织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社会团体要建立***的组织或***的联络员,加强***组织对民间组织的领导与指导,充分发挥***组织在社团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提高社团办事人员的素质是社团管理的重要因素。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上对社团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管理社团的人事安排组织上不注意素质。实际上,社团在社会上的作用对社团干部在素质上要求是很高的。从某种意义上讲,社团也具有上层建筑和上层社会的属性,社团不但业务性强,而且社会联系广泛,因此社团工作人员不仅应当是熟知业务,而且还应当具备社会工作的才能,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还要有更宽广的知识面。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也是社团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合理的规章制度是社团各级组织、领导人、办事机构工作人员及广大会员从事各项活动的规范,对社团可以起到协同步调,减少内耗,保证社团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作用。它包括财务制度、人事制度、会议制度、责任制度、选举制度等。其中重要的是建立严格的内部财务制度。我市社团资金来源虽然有限,但也有一定的渠道,如果制度不健全,势必一定造成一定的混乱。有些社团就是因财务制度不够健全,搞得内部纷争迭起,甚至对簿公堂。还有些因为制度不严,给一些人贪污、挪用社团的资金留下了可乘之机,不但使社团蒙受经济损失,还败坏了社团的声誉。人事制度也是社团重要的制度建设。社团干部的聘任、任免的权限、条件要求等都要严格按章程进行。

要具体地实施社团的各项任务,还要认真地抓好业务建设。业务工作要明确目标,能够及时预测客观情况的变化,提出各个时期的不同任务。其次,业务信息资料的搜集整理,服务机构和服务手段的创立等等,都是业务建设不可忽视的内容。

这些工作都需要脚踏实地一件一件地去做,并要求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使我市社团的能量和对社会的作用以及工作水平有一个新的发展,力争以我们所研究的业务和工作对象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更大影响,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

第三,要以主人翁的精神为国家为社会分忧。

社团和国家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双方的总目标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一个从***(行***)的渠道运行,一个从民间(社团)的渠道运行。两个渠道相辅相成。平时,我们大家都能体会到,很多事情是***府不便出面做的,而这些恰恰是民间团体便于做的或能做好的。社会团体应当积极地多为***府、为社会分忧,承担起***府想做而无力去做的工作。如果我们的社团都能积极地来做这些工作,就能更好地发挥社团作用,社团所从事的事业的凝聚力就会更强,作用就会发挥更大。

在这方面我想提出两点:

一是要维护国家的大局稳定。***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社团的性质看,在社团内部思想活跃,能充分反映群众的意见这是有益的。但是,社团的社会联系广泛,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接触各种各样的思想观点,其中难免有不健康的东西。社团组织应当利用自己在成员中的特殊号召力,加以引导,引导他们自觉坚持***的原则,自觉抵制来自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引导他们在宪法和法律法规的范围内活动,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多做有益的工作。

二是要围绕***的中心工作开展业务活动。***的工作中心也是社团的活动中心,社团应当努力使之在自己的业务活动中具体化。当前,各行各业都在贯彻***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时俱进,为加快我国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各社团应当根据这一工作中心制定本团体的工作规划。比如:中央提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抓紧调整结构和提高效益,特别是要服务“三农”和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深化改革,中央1号文件又作出了对农民减负增收的决定,我们社会团体应当做什么,行业协会怎样为企业排忧解难,为搞活企业服务?与农村工作有关的社团应当为农村发展做些什么具体实事?社会科学方面的社团怎样为工人、农民提出所需要的思想武器和精神食粮等。离开了这些中心工作,社团的工作就可能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第四,社会团体要发挥自身的特长,促进深化改革。

我国的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对于加快开放步伐,把我国的经济发展推向新的高度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社会团体具有信息灵通、知识密集、人才荟萃、灵活超脱的优势,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具有其他组织不能替代的优势。我们希望社团要发扬自己这种优势,认真贯彻学习***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改革开放,积极为***府、为企业和部门当好参谋助手。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模板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模板

学习

关于安全的名言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安全的名言10篇,内容包括关于安全的内容或名言名句,关于安全的名言十个字以内。3、安全生产挂嘴上,不如现场跑几趟。安全生产月几园,违章蛮干缺半边。4、酒后驾车,拿命。5、红灯停,绿灯行,安全处处伴我行。6、不怕千日紧,只怕

学习

小学学期工作总结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学期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小学体育学期工作总结,小学期末工作总结最新10篇。1、修理校舍房产。整改危房18间,修葺围墙100余米,门窗重新油漆一遍,粉刷墙壁5000余平方米。彻底消除了危房、危墙,消除了安全隐患,校园整齐划一,焕然一

学习

赞美祖国的诗词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赞美祖国的诗词10篇,内容包括十大赞美祖国的诗词,一年级赞美祖国的诗词。2引导学生联系诗歌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自己喜欢的诗节。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

学习

苏轼的诗有哪些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苏轼的诗有哪些10篇,内容包括苏轼的诗十篇,苏轼最出名的十篇文章。

学习

个人述廉报告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述廉报告,内容包括述廉报告个人简介,个人述职述德述廉报告。1.认真研究部署***风廉***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积极协助局***组研究部署、分类指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反腐倡廉工作,完善***风廉***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抓好责

学习

颁奖典礼主持稿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颁奖典礼主持稿,内容包括颁奖典礼主持稿模板,创意集市颁奖典礼主持稿。合:大家早上好!女:冬日的脚步已临近,健儿的热情正点燃!运动场上汗水洒,观众席里呼声高!男:健儿们飒爽的英姿即将在这充满激情的运动场上呈现!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

学习

小区保洁月工作计划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小区保洁月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小区物业保洁七月份工作计划,保洁领班下月工作计划怎么写。期:___________2021年客服年终考核个人工作总结__年,是公司的开展“五心管家、五心服务”的一年,一年以来,客服部经历人员流动频繁的困扰,

学习

有关雨的诗句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有关雨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雨的诗句古诗大全,描写雨的优美诗句。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过伶仃洋》5、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6、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芙蓉楼送辛渐》7、细雨鱼儿

学习

项目管理总结模板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管理总结模板,内容包括项目管理经验总结范文,项目管理课程心得体会总结。--仓储办事处自6月份进场以来因网络问题6、7两个月未正常稽核,8月份办公室网络布线基本完成mis正式启用,截止11月20日办事处材料入库总金额为¥4708

学习

描写云的诗句10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云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描写夏天的云的诗句,描写云的诗句唯美句子。李白盛唐伟大诗人,字太白,号清莲居士。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感情奔放,想象丰富奇特,形成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行路难》是一

学习

作风建设课讲稿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作风建设课讲稿,内容包括作风建设学习笔记,作风建设***课讲稿。突如其来的***肺炎***情,是对各级***员干部责任担当、能力素质、工作作风的一次全面检验。在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全***动员、全民参战,各级***、***府靠前指挥,

学习

销售合同书模板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销售合同书模板,内容包括销售合同书英文版,合作社销售合同书。_________是一个以销售信息产品为目的,以高科技为手段,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一个,而成立的合作型联合体。即:_________成员的产品放在销售平台进行销售,_________的成

学习

关于友情的诗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友情的诗10篇,内容包括关于友情的诗,珍惜友情的十首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

学习

英语作文大全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英语作文大全10篇,内容包括英语作文大全十篇八年级下册,英语作文10篇大全。全球化是文化全球化的前提,经济全球化是文化全球化的基础。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及其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学习

大学生素拓总结模板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生素拓总结模板,内容包括大学素拓活动总结怎么写,大学生素拓活动申请理由100字。2按照《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内容的申报,确认和修改工作程序,组织学生申报,填写《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接受校团委对素质拓展证书的审查。

学习

法律基础论文模板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法律基础论文模板,内容包括法学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大全,法律的规范论文范文。(五)考试评价方式不科学***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与评价方面,一般采用书面考试的形式进行。实际上,学生的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很难通

学习

财务工作方案模板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工作方案模板,内容包括财务工作日报模板,财务工作方案及建议。农村财务问题历来是广大群众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村大局的稳定。近年来,我镇在加强村组集体财

学习

战略与管理论文模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战略与管理论文模板,内容包括战略管理论文的框架,战略管理类毕业论文。

学习

汽车消费论文模板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汽车消费论文模板,内容包括汽车营销论文范文大全集,汽车营销现状论文参考文献。国外汽车工业经过百年的历史发展,在汽车消费信贷方面,由最初的全款支付方式,转化为一个完整的“融资—信贷—信用管理”的运行过程,这为汽车工业的

学习

关于七夕模板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七夕模板,内容包括关于七夕模版,七夕的幸福模板。5、七夕虽是牛郎和织女每年一次见面的节日,但我能天天和你在一起,看你,亲你。亲爱的,你说呢?6、七月七日鹊桥仙,金风玉露恨苦短,朝朝暮暮常相伴,不羡牛郎羡鸳鸯!7、月影光如昼,银

学习

产业发展汇报材料模板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产业发展汇报材料模板,内容包括乡镇产业发展汇报材料,特色产业发展汇报材料。(三)出台***策,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一是继续实行补助***策。除国家和省、州的扶持外,市财***按州级的补助标准1:1配套安排,具体金额根据年度推进计

学习

中班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中班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中班教育教学计划每月计划简要,中班教学工作计划个人。1、让大家熟悉环境、由于高一新生来自各个不同的中学,同学之间陌生,对学校的管理制度不熟悉,所以设法通过班会和***训的自我介绍让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