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散文篇1
我____年7月参加工作,至今____年了。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教师,在这____余年里,我感到了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待遇在提高,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____余年里,我见证了***府和社会对学校硬件建设的重视。上世纪九十年代,***府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普六“建设。我们小学与初中分开,选择了新校址,新建了教学楼,由土木结构换成了砖木结构,宽敞明亮,非常漂亮。可是学校地势较低,分别于96、97、98年因笋溪河上涨被淹,尤其是96年被淹得特别严重,第一层教学楼几乎淹完。学校背后靠山,容易滑坡。再加上场镇建设,学校几乎被高楼和背山遮没了。因此,学校安全隐患严重。
____年,在原江津区***协副***陈作勋的倡导下,在各级***府、区教委以及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开始在旧校址修建学校,于____年9月全部搬回到原校址。学校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校容整洁,焕然一新,师生们别提有多兴奋了。现在学校配备了班班通,当地一名成功人士送给每位教师一***公电脑,硬件建设在同类学校中首屈一指,教学质量也是出类拔萃。暑假,我校进行了五大功能室建设,还将作为李市片区的样板接受上级检查。本期初一的学生回来对我说,我们小学比他们中学漂亮,包括寝室教室、校容校貌。我为拥有这样的美丽学校而骄傲,能在这样的美丽学校工作而自豪。
____余年里,我见证了教师待遇的不断改善。记得九十年代,财***吃紧的乡镇,拖欠教师工资比比皆是,教师为得到____津贴东奔西走。现在不仅____解决了,____津贴也有了。____***时代,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资翻一番;***时代,实施了义务教育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而本月,又给教师增加了几百元的绩效工资。我从____年的100元工资提高到现在的近4000元,工资在____三年里增长了近40倍。现在,***府非常关注均衡教育,重视乡村教师,多数农村学校都建了教师周转房。就在本月10日那天,江津区委***会议研究决定,给予乡村教师岗位生活补助,无疑给教师节献上了一份厚礼。2012年11月8日,在***的十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____年翻一番,我深信,到那时我们教师的工资也应比____年翻一番。不言而喻,教师的地位待遇在不断得到提高,教师发展的人文环境在不断得到优化。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曾说过,“现在有教师去下海经商、去考公务员,但没有反过来去当教师的,这值得我们深思”。我们期待,随着教师地位的不断提高,生存状况的不断改善,终有一天,教师会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____余年里,我见证了教师职业的幸福。这学期,我接任了三年级的数学并当班主任。有家长一看是我教他们的孩子,便说:“这学期由你教,我们放心了!”这一刻,教师那种独有的荣誉感不禁油然而生。当学生生病了,我及时带学生去看医生。家长感激地对我说,“周老师,辛苦你了,谢谢你!” 这次教师节前夕,我上期教毕业的两位学生专门从李市中学回到母校,拿着两束康乃馨和一包小月饼毕恭毕敬地递给我,并祝老师节日快乐。见此,我非常高兴和感动,感到了当老师的幸福和荣耀。康乃馨我收了,小月饼我没有收,他们还小呀,不能助长这种祝福方式。上周星期五下午放学,也是上期我教毕业的一名学生在校门口接她的弟弟,她突然看见了我,就主动叫我,“周老师好!”我开心地应和着,我觉得这就达到了国家设立教师节的目的。当每天下午放学同学们挥着小手跟我说“拜拜”时;当在路上碰见开着车的学生停车让坐时;当看到自己的学生考上了职高、***校、大学,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时,那种成就感、自豪感、幸福感,一般人难以体会。
因此,我觉得教师职业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教师能够在教育的自由空间里,释放理想;在与学生情与智的碰撞中,体验成就,实现作为完整的人的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幸福统一。
今年六月,女儿高
教师散文篇2
关键词:诗意课堂;散文教学;优化策略
散文作品能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其形式自由、语言生动、意境深远。散文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阅读散文可以提升思想境界、品味人生。散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占较高比重,初中语文教材选入的散文篇幅短小,都是语言凝练,内涵深刻的文章。比如,朱自清的文章,清新隽永,结构紧凑,对学生的情操陶冶、思想升华都有极大的启发作用。散文虽然在语文课本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它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有效把控,当堂实效训练性不强,所以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无法静下心来琢磨文句,畏难情绪居多。在这种学情下,教师如何有效教学,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就显得极为重要。教师应在课堂指导中教会学生深刻把握文章行文特点,把个人情感渗透到作者情思中,通过文句赏析逐步提升学生文化品味。教师也要针对散文的课堂教学进行相应的策略优化。
一、新学情下散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往往是多元的。语文与生活是不能分割的,散文往往反映时代因素。新学情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文明的发展,提高学生在散文方面的学习能力,教师自身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用灵动的教学造就散文的诗意课堂。在实施教学时,一般步骤可根据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特点进行安排。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资料,从多个层面来分析文章内容。而且要注重声情并茂的当堂朗读训练。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形成相互剖析作者情感的小组形式,深入剖析文本后,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来指导学生体验作者的写作过程。注重学生的阅读延伸,通过比较阅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引导,授课时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让学生在品味过程中,提升语言审美能力,也深入了解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和思想表达,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不断提升其个人追求,完善其价值观。
二、新学情下散文有效课堂的优化策略
新学情下,要求教师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重视散文教学的地位,针对课堂情况制定优化策略,重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用灵动性的教学来营造诗意课堂。为了提高散文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课前完善教学方案是有效课堂的基础
根据中考散文的比重提升的现状,教师应提升散文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一定要在课堂中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课堂教学最关键的是教师的引导。散文是作者运用文字来真实表达个人思想情感的文学体裁,因此,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对文章有透彻地解读,理清作者的情感。语文教师只有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后,才可以做好充足的准备,使教学避免陷入“高耗低能”的状态。教师解读时可以把散文分解为:“作者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想要表达什么”这三个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按这三步处理文本,并进行清晰讲解。“作者写的是什么”这个步骤能够让学生了解散文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而“为什么这样写”这个教学步骤能够让学生在思考时明白散文中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最后一步“这样写想要表达什么”是教师让学生在仔细反复的阅读之后进行思考,从而品味作者的情感,明白作者这样写文章所要表现的意***。教师课前做足功课,制订完善的教学方案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举措。教师精准的解读、清晰的设计可以一步步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赏析,牢牢把控45分钟的效率。
2.反复诵读是提升赏析能力的必要手段
由于散文所表达的情感比较含蓄,学生不能在第一时间把握主题,课堂氛围会无趣沉闷、效率低下。因而教师一定要强化诵读。散文的用词都比较凝练优美,要引导学生感受其音韵美。名家范读的视频材料是有效激趣手段之一,适合文本意境的配乐也是重要举措。指导学生对关键句、段反复朗读,可增强阅读语感,让学生的耳、脑、口、眼协调起来,有利于情感沉浸入文本。小组读、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组织也可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积极性。诵读对于理解散文的意境是极为重要的,强化诵读能培养右脑记忆能力,提高学生联想、想象能力,进而增加其艺术修养。“无声”的课堂教学,大肆地讲解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消磨兴趣,思维僵化。教学的诗意需要课堂氛围的感染熏陶,而诵读可以让课堂充溢浓浓的人文情怀,在品味节奏美、音韵美的同时提高记忆力和赏析能力。
3.审美心理的构建是诗意课堂的主基调
散文教学应着眼于审美心理的构建。语言是关键起点,品读文句可以提升鉴赏语言的审美能力。散文跟其他文体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语言文字更优美,更含蓄内敛。所以,要营造诗意课堂就要让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形成互动,把散文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思想的碰撞,共同解读文本,体悟文字魅力。教师可以先教会学生整体把握散文语言特色。诸如简洁明快、典雅朴素、优美感人、细腻传神、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感染力强等专业用语要教会学生从作品中提炼概括。再用勾画圈点的方式找出蕴含相应语言特色的关键词,并选择相近词语,用比较法品析优劣。有时,也可根据散文特点提升审美情趣,一般散文所描绘的人、事、物都能够通过简笔勾勒出来,教师教学时可选取一段让学生进行简单勾画,再由教师选出比较贴近原文内容的画作,请学生结合画面展开联想,进行深入描述。这样的教学能够让散文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细致地把握文章内容。文本给予学生灵感,给予审美启示,这种灵动的教学会让课堂充满张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新学情下对散文有效课堂的反思
目前,散文在试卷中比重加大,为了提高升学率,散文教学往往只从考试角度出发,只注重阅读技巧的讲解,教师不肯在课堂上多花时间,来引导学生静心思考、耐心品读。而老师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让美文赏析的课堂充满活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应思考的课题。在新学情要求下,想要打造灵动教学和诗意课堂,教师是关键人物,不能仅照搬教参,还要善于总结,勇于探索,不断突破。让散文教学成为语文课堂中最诗情画意的玫瑰。
参考文献:
[1]潘素文.散文教学要教出韵味[J].文学教育:上,2013(12).
教师散文篇3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散文阅读教学在各个高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散文阅读课程的引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要求都有所提高,但是散文阅读在高中学校的开展也有许多的问题,学校只有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才能充分体现散文阅读的价值。
一、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困境
对***大部分高中学校进行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在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中,存在几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下面对比较严重的问题进行列举:第一,散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没有创新意识。第二,高中语文教师对教材没有进行深入的讲解。第三,各个高中学校对散文阅读课节安排较少。第四,高中语文教师的自身素质没有达到要求。第五,部分高中生的语文素养比较低。
二、对提高高中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提出的突破策略
(一)培养高中生对散文阅读的主动性
各个高中学校在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并制定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利用视频***片等,让学生对散文阅读有更深的认识,进而充分体现散文的独特之处。此外,让学生接触不同形式的散文,可以培养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时间都能够主动的进行散文阅读。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得到了丰富,散文阅读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以《故都的秋》散文为例进行具体分析作者在原文中写到,“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学生读到这一段时,一定对北国的秋天充满了好奇,会对文章更感兴趣,对文章进行深入的了阅读,让自己身临其境感受北国的秋,丰富阅读时的情感,这样的阅读方式会让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文章的主旨所在,进而使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学习。
(二)正确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达到高效阅读目的
因为散文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包括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所以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之前对不同的散文形式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分析,以便于在教学课堂上能够正确且快速的引导学生掌握散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样可以使学生高效地完成散文阅读,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去阅读更多的散文。
(三)对高中生散文阅读进行个性化培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散文阅读的个性,借此不断激发高中生主动且有效进行散文阅读的学习。为了使目标得到实现,教师要正确地运用散文具有的特殊意境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学生们在阅读中能够充分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将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相融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容。在教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要多进行互动,通过互动和讨论使学生对散文内容有更加深入了解,这样对高中生散文阅读进行个性化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散文阅读教学模式
高中语文教师要将散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新课改的要求相结合制定多种教学方法。在散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学生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散文有不同的见解,激发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在散文阅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使散文阅读实现其价值所在。以《小狗包弟》为例,文中写到“包弟在我们家待了七年,同我们一家人处得很好。它不咬人,见到陌生人,在大门口吠一阵,我们一声叫唤,它就跑开了。夜晚篱笆外面人行道上常常有人走过,它听见某种声音就会朝着篱笆又跑又叫,叫声的确有点刺耳,但它也只是叫几声就安静了。它在院子里和草地上的时候多些,有时我们在客厅里接待客人或者同老朋友聊天,它会进来作几个揖,讨糖果吃,引起客人发笑。”这段文字作者介绍了包弟安静善解人意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包弟的喜爱之情,当同学们读到这一段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看小狗的***片,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爱心,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吸引学生,使散文阅读教学能够顺利地进行。
(五)在增加散文阅读教学课时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教师因为散文阅读的教学课时有限,不能将所有的知识讲解给学生,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高中学校要增加散文阅读的课时,让语文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对知识进行讲解,并且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去消化知识,对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在课时增加的同时,还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六)提高高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学校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语文教师通过与专业的培训人员和优秀的教师进行交流和学习,进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素质。而教师经过培训后,可以在课堂上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我校采用以上提出的策略对散文阅读教学进行了调整,通过为期一个月的观察发现,学校经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后,散文阅读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
三、结语
散文阅读对提高高中生的语言知识和自主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希望更多的高中学校开展散文阅读课程。而已经开展散文阅读的学校应该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借鉴上述建议并进行改善,进而使散文阅读在高中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
教师散文篇4
关键词:文本细读;高中语文;散文教学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散文是接触较多的一种文体,但是其体裁和内容存在不确定性的特点,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笔者认为“文本细读法”对于散文的学习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本文将以此作为主线开展研究。
一、“文本细读法”概念解读
文本细读属于一种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其能够实现对作品的反复推敲,实现对文本细节的全面把控,能够从文本的结构及语言中找到文本的意义痕迹及线索,“文本细读法”包括语义、比喻、语法等各种因素,能够通过细读实现对文本全部信息的揭示。“文本细读法”是一种全新的文学解读方法,其以文本作为中心,在细读的过程中注重对语义及语境的分析,同时还做到了对文本内部组织结构的强调。
二、“文本细读法”应用到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新课程标准在高中课程目标中明确了感受和鉴赏的要求,另外还强调了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获得体验及感受,虽然在新课程标准中未提及到任何细读要求,但是我们经过推敲就会发现其中蕴含了很多细读的理念,而当前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只有采用“文本细读法”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那么要进行其应用的可行性分析,就需要首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然后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文本细读法”是否可以有效解决问题。
1.对散文个性化阅读的过分强调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培养,但是很多教师却对这样的要求有所曲解,尤其是在散文阅读教学中过分强调个性化阅读,虽然散文文本的解读是多元和开放的,但是并不是说阅读应该去歪曲文本主旨,教师强调个性化阅读并没有错,但是却不应该去引导学生无目的地解读。
2.散文阅读教学游离文本现象较为严重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适时地迁移和拓展并没有错,但是很多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经常做的却是学生刚对文本有一定的感悟的时候,教师就开始进行拓展及迁移,甚至有一些教师迁移内容和文本的内容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迁移及拓展实际上是一种形式化的,不可能让学生在其中得到收获,反而会造成学生逐渐对散文阅读学习失去兴趣。
3.注重形式而导致文本的分析过浅
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散文的时候,教师在课下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以及***片,学生在视觉及听觉上都得到了享受,在播放的过程中学生的惊叹声不断,但是当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回答不出来,实际上由于教师过分强调形式,使得学生被精美的课件所吸引,而对文本的欣赏就忽视掉了,使得阅读效果并不理想,而教师在课堂上忙于展示课件及***片,文本的讲授并不细致,也不够深入,学生一节课仅仅学到了一点皮毛,很难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不管是个性化阅读的过分强调、文本游离现象,还是过分注重形式,主要是对散文的阅读不够细,所以笔者认为采用“文本细读法”进行散文阅读教学是可行的。
三、“文本读法”在散文教学中的运用
1.语境的细读
在语境细读中首先要对语篇的语境细读,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将上下文联系在一起,从语篇语境入手,对文章深意进行品读,对文章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例如在《囚绿记》教学中,整个文章都是围绕“绿”展开研究的,在文章的第三段提到了在能自由选择的时候,他却选择朝东的房间,文章并未给出任何理由,这就为读者设置了一定的悬念,最后自然引出了作者狂热的追求。其次需要进行情境语境的细读,对谈话氛围、人物所在的场合、人物说话语气及表情等细微之处都需要细读。最后社会文化语境的细读,将作者所处的文化背景进行细读。
2.情感的细读
散文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蕴含了作者的情感,而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散文的情感进行挖掘,注重把握好文章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细读。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作者的文本中有“悲凉”“静”等词汇,这实际上就是作者心境的描写,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受到其情感的基调,并在此基调上理解整个散文。
3.语言的细读
高中语文中的散文文本语言非常注重规范性,字、词、句中都蕴含了作者的感情,所以只有对文本语言的细读才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在散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语言内涵进行品读、对文本的语言风格进行品味,通过语言的细读去感受作者蕴含在语言中的情感。
参考文献:
教师散文篇5
幼儿散文是用凝炼、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供幼儿学习叙事、记人、状物或写景的文学作品。幼儿散文可以通过某些片断的生活事件来表达一定的所思所感,一人、一事、一草、一木均可成为散文的题材。当前,幼儿散文在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普遍存在着幼儿难学、教师难教的状况。散文教学也走入了种种误区:如:片面强调幼儿会读会背,然而散文抽象概括的语言要背就必然会抹杀幼儿的兴趣;又如片面强调散文中词汇的丰富,然而散文中的词汇更多的是朦胧的、可意会而不可解释的,往往会让你越教越糊涂
如何改进这种现象?新《纲要》理念指导我们要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向幼儿如何来学,我们从观察幼儿学习散文的兴趣点、分析幼儿学习散文的特点出发,进行了系列的实践与探索,形象生动的总结了幼儿散文学习五步曲。
一、从直观的经验中进入散文
散文活动会把幼儿一开始就带入到一个抽象的概括的语言环境中,而与幼儿的经验是不相符合的。幼儿的经验来自生活,而直观的生活经验更能让幼儿与散文产生共鸣,更容易让幼儿有话可讲,有兴趣来讲。因此,我们必须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让幼儿在直观的经验中进入散文,这是幼儿学习散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那么怎么来帮助幼儿从直观的经验进入散文呢,这就需要老师来观察、来了解幼儿已经具备哪些经验,还不具备哪些经验,并且能根据散文内容的需要来做细致的分析,作出对应的铺垫。主要有以下3种情况:
1、散文内容描写的对象幼儿是否有经验。在散文学习前,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对散文内容描写的人物或事物是否有经验,如果没有经验,那么我们就应该作好铺垫。
例如:在中班散文活动《芽》中,活动前,我们先试探一下幼儿对芽这个事物是否熟悉,结果发现大部分人不清楚,有的幼儿甚至认为芽是指的牙齿。我们就在课前做了经验的铺垫,带孩子来到花园里找嫩芽儿。结果孩子一下就来了兴趣,很快的就进入了散文的学习。
2、散文中新词汇的量是否适合幼儿接受。有的散文中,新词汇量很多,如果一下子要让孩子接触那么多新词汇,又要帮助幼儿理解,幼儿会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老师一个一个做解释,那会破坏散文的整体感受,影响幼儿的学习。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做词汇的前期丰富,对于幼儿来说,一个活动中,能接触三~四个新词汇就已经足够,那么教师就要选择那些不一定要在集体活动中学习的新词汇在课前提前丰富。
例如:在中班散文活动《芽》中,出现了5个新词汇,其中有一个词语“雨露”,我们就放到了早晨来园后教师有意的带孩子观察树叶上的露水,解释阳光雨露是促进植物生长的关键。幼儿很容易就掌握了,如果在课堂中又讲不清楚。这样不仅化解了散文学习的难度,也便于让幼儿理解散文。
3、散文中游戏是否是幼儿熟悉。我们常会设计不同的游戏让幼儿来反复感知、体验、跟诵散文。这些游戏如果都是幼儿不熟悉的,那么不但不能给幼儿的学习带来乐趣,相反会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尽可能选择幼儿熟悉的游戏。这样可以把重点关注到散文上,而不是游戏规则上。
在幼儿学习散文前,根据不同的需要做好经验的铺垫,帮助幼儿从直观的经验进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动态的情境中感知散文
散文有一种特殊的美,能让读者从其有限的篇幅里体味出言尽意远、耐人寻味的美丽情愫。幼儿必须通过反复感知才能与作者的情感、情绪、心灵感受、生命体验产生共鸣,产生对话,由此接受和喜爱。众所周知,幼儿的思维是形象性思维,因此直观具体的情境刺激更能吸引幼儿,把幼儿带入散文所要表达的情境之中,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因此,在动态的情境中感知散文,是幼儿进入散文后的第一感觉,也是一种直觉,是幼儿学习散文的第二步。我们知道,散文所承载的很多信息,不是靠教师直接的“告诉”幼儿或理性的讲解,而更为主要的是以情激情,以情感人,让幼儿在倾听的过程中感悟、体会。此时,教师如能创设一个有音乐、有朗诵、有画面的动感情境,把孩子带入散文的意境中,让孩子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散文,让幼儿的原有经验和文学作品碰撞,获得自己的理解,产生自己的想法。如果教师急于走过程,而不能让幼儿反复的、充分的感知的话,往往孩子的主动学习的兴致就会被破坏,起不到相应的效果。
例如:大班散文诗《夏天》:树叶打着卷儿……风来了,雨来了,打闪了,雷公公跑来了!……柳叶、小花滴着水珠,像刚洗完澡。……诗人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抒发在炎热的夏天里微生物对风、雨的渴望。
我们把优美的散文绘制成色彩鲜艳的投影片、多媒体课件、录制成配乐散文录音,这种目有所见,耳有所闻的方法,一下子就让幼儿带着愉悦、好奇之心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妙意境之中,为幼儿感知散文提供了多方位的刺激。
三、在宽松的交流中理解散文
通过反复感知,幼儿对散文有了自己的初步感受,然而要对作品进一步理解,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幼儿学习散文的第三步就是在宽松的交流中理解散文。这里的交流可以说是教师引导下的交流,在这一步中,教师可以设计几个关键问题,或者关键词抛出来让幼儿展开讨论,帮助幼儿正确的理解散文所要表达的意义。
例如:在中班散文活动《芽》中,我们首先设计了这样2个关键词:“胆怯”“勇敢”,让幼儿来交流、模仿自己对这2个词的理解,最后老师抛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芽会从胆怯的小姑娘变成勇敢的小女孩呢?”每个孩子生活经验不同,你一句我一句,通过相互交流很快就理解了散文所表达的情感,就是阳光、春风、雨露帮助芽勇敢长大。
这里还强调了宽松的交流氛围,因为散文中有些词语很难用语言来直接描述,我们一定要放宽要求,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话,用动作,用比喻来说出自己的理解,只要意思接近,不可强求统一。例如:刚才提到交流“胆怯”一词,一个女孩就做出一个胆怯的表情,非常容易意会。因此,宽松的交流环境可以释放孩子的紧张心理,让孩子放松的表达,更加深了对散文的理解。
四、在趣味的游戏中跟诵散文
语言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在言语训练中让幼儿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从而发展幼儿的言语能力。因此,散文学习要引导幼儿通过语感实践反复朗读,反复体会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而不用那样的语言文字,从而懂得这样运用的“所以然”。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我们认为幼儿散文学习中在趣味的游戏中跟诵散文,是最适合幼儿语言训练的一个步骤。《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散文跟诵方面我们尝试游戏化教学。根据每个具体的作品内容设置相应的游戏情境和游戏情节,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跟诵作品,学习词汇,达到活动目标。
例如:在大班散文诗《雪花》活动中,我们设计了“高山、房顶、大地”的场景,让幼儿扮演高山、房顶、大地的角色,随着音乐的伴奏下,用动作、体态自由表现,自然的跟诵。又如:在散文诗《芽》中,我们设计让幼儿分别表演太阳、春风、雨露、芽等角色,分别跟诵对话语言,幼儿完全置身于角色游戏当中,丝毫不觉得跟诵是件枯燥的事情。
跟诵散文一定要以游戏贯穿始终,既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促进了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充分发展。千万不可教师读一遍,幼儿跟读一遍,这样只会让孩子学的无味,教师教的很累。
五、在简单的迁移中创编散文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散文学习有创编要求,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要求,如:小班学习创编词,中班学习创编句子,大班可以学习创编段等。在幼儿欣赏、理解、熟悉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参照散文作品的框架结构,在保留个另段落的基础上,利用迁移性的原则,调动幼儿个人的经验进行扩展想象,依照散文的结构进行简单的迁移,创编出自己的散文词、句、段等,拓展原作品意境。可以说,在简单的迁移中创编散文是幼儿散文学习的第五步,是拓展、提升的环节。在这一步中,我们觉得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散文结构是否适合幼儿创编。哪一个地方可以创编,可以创编到什么程度,等,教师都要做好一定的了解,对幼儿创编能达到的效果要有一个心理预期,不是说拿到什么散文都要求有这个环节,应该有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引导幼儿创编。
例如:中班的散文《芽》,整个散文优美,词句精练,并且有角色的互动,适合让幼儿感受欣赏,就不适合幼儿创编,教师不能强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增加这个环节,否则只会起到画蛇添足的效果。
其次,创编内容是否简单。是否是幼儿通过简单的迁移就能够做到的,孩子的经验是有限的,直观的,因此教师选用的创编点应该是简单的,由简单入手,适当累加,便于引导孩子进行经验的迁移,帮助幼儿获得成功感。
例如:散文诗《绿色的眼镜》,《春天是一本彩色的书》等,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幼儿通过自己简单的迁移就可以达成,容易获得满足。
最后,已有框架结构是否熟练。幼儿创编散文必须建立在对已有结构熟悉的基础上进行,如果对创编结构已经达到熟练程度,那么就可以引导孩子迁移经验,进行创编。但如果原有的节奏没有掌握,那么就谈不上还能举一反三,进行迁移。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一个散文活动还没有让幼儿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就让幼儿仿编,导致无效,只能起到形式主义的反作用。我们说,一节课不求完整,但求有效,教师一定要让幼儿在熟悉样本的基础上,帮助拓展,展开创编环节。超级秘书网
例如:在大班散文《蒲公英》教学中,教师如果整堂课只给幼儿欣赏了2遍,没有跟诵环节,也没有一个示范,就要求按照***谱提示来又画又编,最终导致幼儿只有一个答案,就是:“我不会”。
幼儿散文学习五步曲,它只是我们进行散文教学实践的一些经验和思考,它并不是一种模式,我们觉得教师更需要灵活的取舍,灵活的运用。在幼儿学习散文的五步曲中,我们更强调的是重视幼儿的生活经验,重视文学作品的本身魅力,重视幼儿的感知学习,重视幼儿的体验行为,重视幼儿的审美情趣等。如果你把握好了这些,我想,也就解决了散文教学中的“幼儿难学、教师难教”的难题。
参考文献
1.黄云生.儿童文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教师散文篇6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散文阅读能力 探讨
了解和透彻了散文的基本特点和高中散文阅读对学生的重大意义,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如何提高高中生语文散文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而努力。笔者综合多年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探索出了以下几点提高高中语文散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以飨读者。
1.加强学生对散文阅读兴趣的培养,提高阅读主动性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恒久学习的无限动力,可以保证学生不间断地、持之以恒对散文展开阅读与学习,带着浓厚兴趣去阅读,便于学生集中全部精力领略散文语言、节奏和韵律的优美以及感情的细腻委婉,兴趣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阅读获取,于是阅读效率便大大提升。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应,应抓住散文的基本特点,采取多种途径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散文的极致美,让学生在感受散文清新隽永的风格、不拘一格题材的同时,产生浓烈的兴趣。要善于培养学生散文阅读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情体会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沉浸在散文所营造的美妙氛围之中。例如,教师在讲授苏教版高中一年级《江南的冬景》一文时,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将表现冬景的优美***片置于学生面前,然后播放一些舒缓、宁静的应景音乐,在音乐和***画中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朗诵,使学生在音乐与***片营造的优美氛围中,感受伟大作家郁达夫散文的清新隽永和行云流水。这样学生的散文阅读积极和主动性便极大提高。
2.“把握散文阅读要领”推动散文阅读的高效进行
提高散文阅读效率重要的是正确把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即把握散文阅读的要领,探索高中语文散文的阅读思路,笔者认为主要应该做到两点:充分正确把握文章主旨,明确散文的“神”所传递的思想情感,根据不同散文类型的特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但无论是那种情况,“景”都服务于“情”,为感情主旨的表达作铺垫。抓住不同类型散文的特征,归纳出其阅读要领,明确散文中不同的景所代表的情分别是什么,散文中所有的景都渗透着作者的情,这要从散文类型着手。如记叙类散文的“情”主要蕴含在叙事的内容里,写景类散文注重对某一个景或多个景进行特写,“情”便由此传递。而哲理性散文注重形象化的议论,阅读此类散文,读者只需要抓住首段尾端,仔细揣摩句子的含义,主旨便不难把握。再如《江南的冬景》这种写景类散文,主旨的传达便是隐含在“冬景”之中,教师应该引领并教会学生正确把握不同类型散文的主旨,从而推动高中生散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3.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促使学生形成“个性化阅读”模式
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学生的阅读一直停留在“模式化”的地步,不能发展为推动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个性化阅读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提升。高中语文散文阅也存在同样的现状,要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促使学生形成个性化阅读的模式,应做到两点:一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感情将学生引入意境。意境美是散文的重要特征,教师必须加深对所讲散文的深刻理解,只有自己进入意境才能引导学生进入。教师应把自己完全置于作品中,融入文章所创造的意境,用自身感情去感染和融化学生,巧妙带领学生遨游在散文创设的华丽殿堂之中。二是抓住散文的文眼,理清散文脉络和思路,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形散神不散”的特征。如《荷塘月色》的讲解中,引导学生要把握文眼即“不满现实、渴望自由”的情感。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传递出一种惆怅的情感,这样作者的形象跃然纸上。教师可以抓住合理时机提问学生:“通过阅读作者笔下景色,你发现本文的文眼是什么?”并组织学生讨论,继而总结文章主旨,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
教师散文篇7
关键词:大学武术 散打 教学 实施策略
1.引言
当下,随着思想的***及西方先进文化在中国广泛渗透与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出现了危机,因此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武术散打便出现在我国众多普通高校的课程表上。散打,也称散手,具有竞技性、体育性、对抗性、防护性和民族性的优势和“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挠”的武德修行,深受学生们的青睐,在高校中得到了广泛培育与开展, 不仅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心理和礼节素养, 培养坚韧个性与坚持、不轻言放弃的思想品格, 在高素质人才和知识分子中弘扬武术精神, 同时更广泛的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国粹。可是,就本人多年的观察与调研,可以得出结论,大部分的教师以及学校均没有充分重视武术散打的教学,其内容以及方法并未与时俱进的创新与转变,师资配备严重不足,且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差,另外落后的教学思想及上下人浮于事的态度,共同造成了高校中散打教学有效发展的桎梏。
2.大学散打教学现状分析
2.1学生层面
有一些学生学习或选修散打, 主要基于获得格斗搏击技能、自我防卫或争强好胜的目的, 代表了一种功利与急于求成的思想, 虽不可过分贬低评价,但动机不纯不正,不仅容易走弯路,而且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另外,在学习散打的高校学子当中, 大部分学生武术基础差,手脚协调性不好,底子不足,或多或少的影响散打教学的进程、质量与效果,这同样是当下诸多高校散打教学不能绕过的一个学生层面的问题。
2.2师资层面
高校中进行散打教学的师资队伍及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技术水平难以保障, 专职人员的年龄、性别组合相差较大、比例差距大,女散打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况且诸多散打教职人员均在进行着兼职教学。如此,实施主体的数量与质量便不能得到良好的保障,最终使受教者自身的学习能力、水平、兴趣、积极性与效果均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如果不对散打项目和教学过程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高校武术散打运动的开展非常不利[1]。
2.3硬件设施层面
专业的场地、器材及防护设施作为武术散打上课的基本物质条件,必不可少,不仅会给学生带来浓厚的兴趣和训练激情,也会增强教学效果和身体防护。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校中专业的场地普遍不足,器材陈旧缺失,防护措施难以保障,诸多学生与教师难以现有的教学器材满意度难以提高,何谈教学与学习的积极性。
2.4软件层面
此处所指的“软件”是教学大纲、教材及评价体系。教材凝聚着思想与原则,记载着要求与方法,是知识传授与获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媒介物,而教学大纲则是教学内容的规范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目前高校武术散打教材及纲要主要存在着诸如针对性差、先进理论欠缺、内容单调不足、考核评价体系僵硬呆滞等问题,束缚和困扰着了武术散打教学的实施,对于高校武术散打在高校的扩展也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2]。
3.改善建议及策略
3.1 加强宣传
对散打体育运动的宣传应该是多方位、多角度、宽视界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吸纳更多优秀的大学生与教师参与该项运动。借助网络及社团的优势,发挥高校特殊的传播功能,促进该运动在本校的推广和普及;借助高校现有教育模式,勇于突破藩篱, 实施竞技体育“回归校园”, 建立与流行文化、时代脉搏和国际趋势接轨的先进文化教育模式;引入市场和商业化运作, 充分利用多方位的资源与优势。不仅使学生体会武术散打的现实价值,同时也发展成一项集时尚、广泛性、刺激与实用于一体的综合运动,这是其未来发展与突破桎梏的关键所在。而另一种重要的宣传目的就是对武术精神的挖掘,让学生能够勇于挑战、付出、不惧困难,这也是在高校中开展武术散打教育的终极目标。
3.2 充实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武术教师是高校散打教育的主体,倘若在高校中发展武术散打教育, 就必须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教师。该团队水平的提高和人才队伍的壮大, 不仅可以促进武术散打教育的开展, 对于提高学生的武术散打兴趣, 也具有重要的催化意义。
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余,必须加大教师专业培训与学习的充实力度,如此才能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手段与内容设计,保障教学效果的同时,也保证高校武术散打教学的发展余力、长久性与时俱进特征,,同时师资培训也是教师相互切磋与提高的一个重要机遇与过程。
3.3 增大经费投入
作为必不可少的硬件设施,场地和器材得到的重视程度与经费投入与散打教学开展的有效性是成正比关系的,除了要尽力设置专业的场地或者对普通场地进行改善、美化,美化***案字体、沙袋、压腿栏杆、脚靶和手靶的数量、防护设施等等,也是必需设施,对于提高学生成绩和人身防护非常关键;另外,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也必须得到充足的经费支持,对于保障生活、提高主体积极性与心无旁骛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武术散打要取得长远与有效的发展,充足的经费投入不可或缺,其中主管领导的支持重视是关键,市场化运作低重点。
3.4 提高教学效率
首先,在教学活动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创设了武术教学目标的先决条件,因为和谐、尊重、民主、平等的双方关系,是学生精力、兴趣与热情投入的前提和提升教学与学习效果的保障;其次,教师应想法设法开发与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学习,比如抓歹徒教学、人物扮演或武术明星动作模仿等;另外,在大学武术教学中,针对散打的特点及关键技术、素质,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创设一些比赛套路和项目,积极地组织学生多进行一些比赛,增强竞争意识,用比赛来促进教学,同时对学生的散打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考核,从而给学生留有足够自由发挥的空间,完善综合科学的评价考核体系[3]。
总结
高校中武术散打的开展及教学必将随着国家对体育运动重视程度的提高和高校散打教育教育教学的改革而不断前进, 而本文仅仅就这些方面提供一些抛砖引玉的意见与建议,为高校武术散打教学可以获得得到更好与长久的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贺天津. 高校武术散打运动发展现状分析[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2] 曾恒辉. 武术散打的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4).
[3] 卢昊. 论如何提高高校散打课的教学效果[J]. 辽宁体育科技. 2004, 26 (3).
教师散文篇8
一、古典散文教学中的教学原则
1.引导性原则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与地位发生的了转换,学生成了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而教师也转变角色成了课堂上的引导者,因此在进行高中语文古典散文教学中教师要秉持引导性原则,对学生进行适当、正确的引导。在进行《始得西山宴游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文章的内容来引导学生逐渐发现柳宗元在人生在所经历的曲折经历,在***治生涯中所遭遇的不幸,柳宗元通过经历这些事情获得了人生难得的宝贵财富,从而铸就了其文学上的辉煌。教师在此时,可以就相同类型的古典散文进行对比例如《永州八记》,以及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等。作者都是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所遭遇的不幸,体现自己所饱含的情怀。可以看出,在高中古典散文的教学中不可以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作品的含义,从而进行纵向或横向对比[1]。
2.过程性原则
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上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的发散思维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不能用固定的思维来框住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就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死板的灌输式教育。在讨论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不能够就教学结论来作为评判学生是否正确位移标准。基于过程性原则下,学生要用勇于怀疑的精神来学习古典散文。例如在进行《滥竽充数》的教学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教学结论是,没有真材实料的人混在专家里面想要蒙混过关,想要浑水摸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只能获得这一结论。有的学生认为,齐宣王作为一国之君,为其奏乐的乐师队伍竟然可以混入假的乐师,说明齐国在法制与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在演奏过程中南郭先生拙劣的演奏方式竟然没有被他人拆穿,可以看出齐国的治国与管理之道问题严重。这些想法都是教材中没有涉及的,但确实也是丰富多彩,立意正确的[2]。
3.整体性原则
古典散文教学需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概念,不单单要注意作品中词汇、语法与古代文化所构成的体系,同时还要关注认知、阅读所建立的主体体系。例如,有部分教师在进行《六国论》的教学过程中,虽然将作品中的字词、句式等语法都细致讲解,但是学教师一问到,六国是哪六个国家,有的学生竟然无法回答。在没有历史文化的情况下,文言文成了一种没有灵魂的语言工具。古典散文教学仅仅成了用文言文堆砌起来的死板作品,没有了灵魂。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仅仅只是枯燥的学习字词等含义,不愿意与深刻体会作品中的切实含义,难以获得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就词汇的用法与含义进行讲解,同时还要贯穿作品所在的历史背景,将历史作为教学的线索,让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语文知识的情况下存储知识,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记忆[3]。
二、设立古典散文情境教学
在古典散文的教学过程中设立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形象的清洁中来领悟作品的深刻含义。设立教学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有通过***片或照片的多媒体手段来设立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来设立情境,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设立情境。例如在《陈情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设立情境。选择学生扮演厘米的角色,想象李密在写陈情表时的心情与肢体语言,让学生深刻体会陈情表中的含义。这种角色扮演能够让学生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建立情感交流,让学生对作品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角色有新的体会。
高中语文中古典散文是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在其教学过程中教学要注重引导性、过程性与整体性原则,可以采用构建教学情境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对古典散文充满兴趣,积极地开展古典散文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武莉.高中语文古典散文中的儒家思想教学浅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6):61-64.
教师散文篇9
【关键词】哲学视域;散文教学;神聚形散
【中***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一、散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散文教学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不利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阻碍着语文教学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散文教学本应是人文精神教育的好机会,但现实教学中却未必能得以实现。
(1)应试教育导致的功利化倾向
在考试指挥棒的指引下,一些教师以分析性思维进行散文教学。通过将散文切割为字、词、句等考点,本来形散的散文变得更散,而神聚又得不到重视。教师强调以一致的“模式”高效地解读不同作者的作品。这与新课改提倡的重视情感教育、重视人文教育及重视差异的宗旨相违背。
(2)教学上的思维定势与牵强附会
定势是个体在先前心理活动中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有的教师由于思维定势,“将散文教学与其他文体的教学混为一谈”。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根据散文的特点来学习散文。散文作品的中心思想未必是什么大彻大悟的思想,可能只是一点人生的感悟,一丝美学的升华。有的教师却非寻求一种伟大的象征意义。各种牵强附会的做法以强不知以为知的形式出现在师生的讨论与追求之中,导致严重失真。
(3)浅尝辄止,忽视哲理教育
散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满足于挖掘形式上的美,对于文章中表达的对于生命的热爱、对于大自然的感恩等情感教育浅尝辄止。一些文章,特别是古典作品中,部分教师有将古文翻译代替散文教学的倾向,完全不顾散文意境深邃,不去品悟其中表达的人生哲理的思考,不去发掘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哲理教育的缺失,使得散文所承载的文化功能得不到有效的诠释。
二、散文与哲学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思想的教育是最大的人文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相符合。无论从散文作者还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哲学观都会影响到散文的教学。笔者从下列三个方面讨论散文与哲学的关系:
(1)有些散文的作者是哲学家
散文是以散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如果作者本身是哲学家,难免会将其哲学观寓于作品中,甚至有些作品本身就是对其哲学观的宣扬。这一点,在诸子百家的散文作品别明显,如庄子的哲学情怀创生了他的散文艺术。
(2)一些散文作品表达了某种哲学观念
有些散文属于哲理性散文,作品中表达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是哲学家,但多数人都有自己的哲学理念。作者在创作散文时,往往表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有自己的人生体悟。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哲学,生命哲学等都可以成为散文表达的中心思想。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借助游记的形式,最后仍然表明了一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描述生活点滴和世态人情的散文
这方面的典型是朱自清的《背影》。文章虽然以写人叙事而抒情,但仍然有关于生命发展方面的哲学寓于其中,如“父亲”提到的“大约大去之日不远矣”这一句,不仅有让人潸然泪下的情感因素,也有生命因衰老而自然凋零的自然规律在其中。这类偶尔以极小篇幅描写自然或社会规律的句子,体现出一种通过客观来表达情感的朴实的文采,同时也是作者对人伦与生命哲学意义的真性表达。
三、寓哲学于散文教学中
哲学视域下的散文教学,教师要站在一定的哲学高度,坚持唯物论,体现教学的辩证法。教学内容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将散文中的哲学意***揭示出来以倡导人文精神。
(1)叙事散文
这是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通过详细地描述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反映事物的本质,以表达作者的感情。因此,哲学视域下教学的推行必须注重的哲学理念是事件是发展变化的,普遍联系的,要注重因果分析。例如《记念刘和珍君》,可以将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线索的形式展现出来,或让学生挖掘出来。通过事件的发展变化与前因后果,体会鲁迅正义感和责任感,做到寓哲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于一体。
(2)抒情散文
这类文章重在抒发思想感情。这类散文对事物记叙和描绘通常不占大的篇幅,一般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或触景生情,往往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感情真挚寓于生动的语言之中,丰富的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从哲学视野看,主要是要渗透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了解思想感情借助于物体的描写,物的荷、月与人的感情之间的关系。
(3)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多是在借景抒情,以景物的特征和空间的变换顺序为依托,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这类散文的哲学寓意重在变化上,重在同构映射上。如《小石潭记》,作者通过描述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用未见形而先闻声的写法展示小石潭。鱼、潭、水、人的递进写法可以融入一种辩证思想,发展的层次性思想,人与环境和谐的思想等方面的教学。
(4)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通过物化形象的描写来表达对生命、哲学思想的感悟。这类文章从哲学视野来看,可以从共性这一哲学范畴来揭露万物相似和宇宙的浩渺广大,教学中还可以渗透有限与无穷的理念。通过体悟象征思维,更能检验理性之美和精神之高。特别是对生命有限与宇宙无穷的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四、小结
哲学视域下的散文教学,并非要把散文当成哲学来教学,而是挖掘其中的哲学理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精神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现代心理学[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 2010:128.
教师散文篇10
一、 我们过去的散文教学存在误区
1.教学模式的误区。一般来说,教师还是按照介绍写作背景、介绍作者和文学常识、指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层次结构、概括主题思想、分析写作特点(比如: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等)这样的环节来教学文学作品的。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导王荣生的报告《散文教学及连带的问题》。王教授指出,当前中学语文散文教学中,往往将散文这一特定文本的特性忽视甚至模式化。王教授的话振聋发聩,令人醍醐灌顶。
2. 散文解读方式的误区。流行多年的重讲解、重分析的“讲读教学法”依然占据语文教学法的主导地位,语文课没了语文味儿,文学课没了文学味儿。往往把作者个人化的言说对象等同于外在的言说的对象,这是散文教学中极大的误区――“学生散乱的找东西,老师额外的讲东西。学生活动了一番,老师展示了一番。”用王教授诙谐的说法便是“荒了自己的地,乱耕别人的田!”
3.对散文认识上的一些误区
比如“形散神不散”特征的认识问题。袁振国先生认为,这个观念有时代(60年代)的烙印,是对杨朔为代表的一批散文特点的概括,抑或说是不确切地概括。再如“以小见大”的写作特色问题。“小中见大”不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点。“小”和“大”,有时很难界定,因生活琐事或微小现象触发的人生感悟,不同于过去所说的宏大主题,倒是更像古典文论中的“起兴”。再如《背影》、《荷塘月色》这类散文,也很难说什么“以小见大”。
二、 我的散文教学的探索实践
既然我们过去的模式、散文解读方式、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我在散文教学上便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1.在教学模式上加大“阅读”的分量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构建意义的实质是读者激活原有的知识,运用阅读策略适应阅读条件的能力”。
散文阅读的重点在于文本,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因为“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的重要途径。”但是“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的多重对话。”“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在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应有所侧重。”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言语知识,需要通过阅读增加我们未曾经历的言说对象,需要通过阅读体悟自己未曾体悟过的情感和哲理。
2.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理清文章思路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例如,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抓住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从文章结构看有总分式、承接式、并列式、递进式等结构形式,理出结构层次,思路也就清楚了。通常是从各段内容的综合归纳入手,有主句的段,把主句画出来,内容相近的段落可以合并概括。
解决了以上问题,学生就能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3.就文本讲深学透,尊重学生的体验
王荣生教授很清醒的指出了这一现象,目前老师讲授散文的现状是利用文本走出文本,这违背了散文教学的本质特点。我们需要引领学生建立和文本的链接。
阅读应当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当然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理解体验,要有正确的引导。不要陷入“哈姆雷特”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