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教案10篇

蜡烛教案篇1

1.科学选择探究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的物质生成。蜡烛是我们熟悉的生活用品,蜡烛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是不太清楚的。这就要求我们动手探究一下蜡烛燃烧后的产物到底是什么,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1: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的火焰正上方,过一段时间观察烧杯内壁上有什么现象,从而科学地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实验2:把一个内壁蘸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的火焰正上方,过一段时间观察烧杯内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从而科学地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

2.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学生对教师提供的实验课题很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探究。在实验1中,基本上所有学生都看到干燥的烧杯内壁上附着小水珠。学生据此回答:蜡烛燃烧的生成物里有水。这个实验是教材里设计的实验,教师把它设置为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得出蜡烛燃烧后有水生成的实验结论。

在学生们进行探究实验2时,发现新问题出现了,当学生按照教师提示的方法进行实验时,把内壁蘸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一段时间后,并没有发现澄清石灰水有什么变化,自然也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这时学生满脸的疑惑,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3.拟定科学的实验方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这时我给学生以鼓励:“同学们的猜测都十分有道理,那能不能针对你的假设,再设计一个小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测呢?”这时学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教师让有相同猜测的学生自由形成实验小组,设计出验证自己猜测的实验方案。

(1)更换一个较大点的烧杯,多蘸些澄清石灰水再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2)在蜡烛火焰正上方放一个白色瓷盘,看瓷盘底部能不能出现炭黑。

(3)将蜡烛粘在小木板上点燃,用广口瓶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等蜡烛熄灭后翻转,向广口瓶中注入澄清石灰水,并进行晃荡,观察现象。

大胆地猜测,不同实验方案的拟定,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养。

4.教会学生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各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方案准备好所需的实验仪器,按照自己设计的方案,进一步探究自己小组的猜测。学生通过收集数据、观察现象,分析出现结果的原因,以验证自己的猜测。那么猜测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呢?学生交流的结果主要有:我们的猜测是错误的,按照我们的进一步探究,还是没有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我们的猜测也是错的,蜡烛火焰上方的瓷盘底部出现炭黑,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我们成功了,通过我们的改进,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说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5.组织学生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清晰学生思维

教师要鼓励学生:既然你们的方案成功了,就再给大家展示一下,汇报小组的实验报告,看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小组代表积极发言:我们先前探究的实验2现象不明显,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而我们在探究时烧杯口是向下的,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大部分可能从烧杯中逸出,由于此时烧杯内部的二氧化碳很少,不足以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看不到明显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小组做了改进,为了让大家理解得更直观一点。我先把***例给大家展示到投影仪上,改进以后的具体操作步骤是:

(1)将燃烧着的蜡烛用蜡油粘在一小块木板上,用内壁干燥的广口瓶将其扣住,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因为氧气缺乏将会熄灭。

(2)蜡烛熄灭后,放置一段时间冷却到室温,仔细观察干燥的广口瓶内壁上会出现小水珠,这是水,说明蜡烛燃烧有H2O生成。

(3)再将此装置翻转过来,向广口瓶内注入20mL的澄清石灰水,轻轻晃荡,发现石灰水由澄清转变为混浊,证明蜡烛燃烧有CO2生成。

6.反思与评价

这一探究结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现象明显直观,成功率百分之百,使学生不再对此实验产生疑惑,效果极佳!

蜡烛教案篇2

如***3-⑴所示(注:***中未标2F和F点):蜡烛位于C点时,光屏能够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注:以上亦可变成填空题);如***3-⑵所示:若将蜡烛移动2cm至D点,光屏仍然不动、只向___(填“左”或“右”)移动凸透镜___(填“大”或“小”)于2cm,光屏仍可呈现比原来___(填“大”或“小”)的实像。网络里给出的答案是:蜡烛在2f和f之间移动时,若将蜡烛移2cm至D点,物距减小,所以光屏不动、只向左移动凸透镜(注:原答又将“凸透镜”误写成“光屏”),由于物距减小的慢(少),像距增大得快(多),所以移动凸透镜大于2cm。又由于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所以光屏仍可呈现比原来大的实像。当我们再次安排学生做验证性实验时,奇迹出现了:向左移动凸透镜时、光屏呈像更加摸糊;有的向右移动凸透镜时,光屏才能呈现实像;有的向左或向右移动凸透镜光屏均无实像!……

为深入探究,我们依据***4和凸透镜成像公式1/ =1/ +1/,按假定的物距并算出像距如下表:

再列解1/ =1/1+1/(DE-1)方程,还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光路可逆原理”填写上表格空项:其中:凸透镜焦距采用光具座上配套的规格:9~11cm;C距2F点的长度为假设值。从表中数据可知:“将蜡烛移动2cm至D点”是有条件限制的:必须满足“4≥(υ+-2cm)”才能成实像!

蜡烛教案篇3

一、精编探究学案,规范探究过程

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载体,有效的探究课首先要从优化学案入手。学案不能是书本的复制和习题的堆砌,教师要根据对即将进行的学习活动的判断,以学为出发点,将课标要求的内容进行拆分、重组,在重难点处设疑,分层次体现,要具有“导读、导思、导听、导做”作用。活动探究课的实验报告是学案的一部分,《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学案中可设计这样的实验报告:

这样设计的优点:一方面,呈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物质变化过程;另一方面,从步骤、现象、结论与解释三方面列表,引导学生自主透过现象总结性质、分析其化学本质,呈现给学生一个规范的探究过程。

二、 精炼探究问题,启迪探究思维

探究教学的中心是问题,问题对启迪学生的思维至关重要,问题意识要逐步培养。在学生刚接触的探究活动中,主要以教师设置问题为主,教师设置的问题要精炼,要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目的,引领探究过程,启迪探究思维。《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一是开放性问题,促使学生突破常规思维的局限,学会发现问题。例如,观察物质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是什么?二是激趣性问题,针对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知识提问,鼓励学生继续探究。例如,怎样知道蜡烛硬度的大小?怎样知道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大还是小?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火焰颜色深浅不一,温度会不会高低不同?用什么方法知道哪层火焰温度最高?蜡烛越烧越短,生成物是什么?如何检验?通过这些问题学生会形成这样的认识:蜡烛是白色(或其他颜色)、无气味、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的固体,受热会熔化;燃烧时烛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最低;燃烧时有发光、冒黑烟、放热现象;燃烧时主要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研究物质有化学方法、物理方法两种。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和得出结论。

三、精选探究重点,渗透探究方法

很多探究课上不完,主要原因是探究点太多,探究内容臃肿﹑繁杂。教师要精选有价值的内容重点探究,使探究活动“直”而省时,典型透彻,有效提升学生对信息获取、分析、判断和选择方面的能力,切记一抓一片,盲目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重点是对燃烧现象及生成物的探究,活动过程中要渗透两点科学方法:一是实验设计原则。效果明显、操作安全、装置简单、用药少、时间短等。二是物质检验原则。掌握水和二氧化碳两种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

四、重视反思评价,促进内化提高

蜡烛教案篇4

下面就课堂提问中问题的设计及合理安排提问等待时间两个方面,谈谈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精心设计问题

1.设计问题要新颖。所谓“新颖”,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的意料,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而兴趣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它可以让学生打开情感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种情绪活跃精神饱满的课堂教学环境。

我在教《蜡烛》一文时,非常巧妙地抓住“蜡烛”这条主线,设计了四个问题:(1)蜡烛啊蜡烛,你是在什么情况下被点燃的?(2)蜡烛啊蜡烛,你为何如此让我潸然泪下?(3)蜡烛啊蜡烛,你到底象征了什么?(4)蜡烛啊蜡烛,我要赞颂你,因为_______。这些问题一提出,学生一下子来了劲头,全身心地去读书,寻求答案,时间不长,便对(2)、(3)、(4)这三个较有难度的问题做出了精彩的回答,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当提出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触及他们心灵的时候,学生便会身不由己地进入文本之中,理解课文便成了极容易的事。

2.多提开放性的问题。当代中学生生活面拓展了,影视、网络大大丰富了他们的思想,他们喜欢多接触社会,多参与社会活动,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开放性的问题,更能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更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我在教《大道之行也》一文时,当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之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今社会算不算大同社会?如果不算,你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怎样的?提出问题几秒钟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当今社会可以算是大同了,因为国家为农民免除了农业税,而且给学生免除了学杂费,这是史无前例的;有的说,这还不够理想,因为环境还不是很好,我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最基本的条件是“绿树成荫,百鸟争鸣”;还有的说,当今社会农民的养老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如果农民老了以后都有生活保障,就不必为儿女不孝而犯愁了……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畅所欲言,一发而不止。显然,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激活了学生们参与社会构建的意识和愿望,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给他们这么一个畅想未来社会的机会,对他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问题设计要难易适中。问题设计过难,学生苦思冥想仍答不上来,或答案离题太远,教师都要另寻切入点去启发、引导,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压抑了学习情绪。如果问题设计过于容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时间久了,会形成学生不深入思考的坏习惯,当遇到稍难的问题时,就措手不及,甚至束手无策。

二、合理安排提问的等待时间

等待时间包括两种重要类型,一是提出问题之后和叫学生回答问题之前间隔的时间;二是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和教师对该生的答案做出反馈之前间隔的时间。

等待时间的长短不是固定的,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而调整,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而定。我在教学中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一个问题提出后,便有四五个同学迅速举起了手。起初,我便理所当然的叫这几个同学来回答,他们回答得很完善,于是便过渡到下一个问题,一堂课很顺利地进行了下来。可是,猛然觉得,我为了课程的顺利,竟无暇顾及其他同学,他们也许还在苦苦思索的时候,就被无情地打断了,被无可奈何地带入到下一个问题,一节课下来,头脑中一片茫然,只是被动地接受了一点现成的知识,竟被剥夺了发言甚至思考的权利。课程如果这样上下去,这些同学将被学习无情地抛弃。所以,我觉得在提出问题之后,应该根据全班学生思维的进程适当延长等待时间。一方面,有利于思维快的同学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答案,养成回答问题精益求精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让思维较慢的学生有更充分的思考时间,组织好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上下节课时,我适当地调整了等待时间,原来来不及举手的学生都陆续举起了手,从他们那自信的眼神中我看出他们已经成竹在胸了。

蜡烛教案篇5

一、学生举例,激发创新动机

1.学生优先举例

让学生优先举例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搜集各种资料。一方面丰富了学生视野,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例如,我在讲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就要求学生先举例,一个学生就讲了“出口三支小蜡烛,利润抵台大彩台”的故事。几支小小的蜡烛真能抵上台大彩电吗?这引起了其他同学的极大兴趣。山东金王集团于1997年研制出了以植物油为主要原料的蜡烛。这种蜡烛高度透明、无毒、无烟、无污染,燃烧时间是普通蜡烛的20倍,而成本与普通蜡烛相同,称为“科技蜡烛”。当时,中国出口外国的彩电每台赚四五美元,而“科技蜡烛”一支能赚到近两美元,山东金王集团在两年时间里创外汇2500万美元。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学生事例讲完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科技蜡烛对我们有何启示?”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

2.利用学生举例,创设问题情境。例如,我在讲到“我们的共同家园”时,一个学生自告奋勇地讲了《山羊与北京》的事例。山羊与北京有什么联系呢?同学们兴趣盎然。我国在北京西部草原有124万只山羊,一年所产羊绒的价值为7000万人民币。但它每年带来的荒漠化,致使中国每年损失5400亿人民币,这7000万和5400亿是何等的差距啊!目前,沙漠正以每年3.5公里的速度逼近北京,北京周围环境日益恶化。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事例讲完后,我及时创设了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府官员,怎么办?”有的同学说,植树种草,增加草原的覆盖面;也有的同学说:干脆杀掉山羊,保卫北京。我又问:“假如你是山羊的主人,怎么办?”许多同学回答:“把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放在第二位,杀掉山羊,保卫北京。”学生不仅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思想觉悟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二、训练思维,培育创新能力

1.鼓励求异。求异思维也是发散性思维,即要求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向思考问题。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例如,我在讲到“依法治国”时,问:胡长清案说明了什么?课堂里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说,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的同学说,胡长清忘记了***的宗旨;有的同学说胡长清忘记了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等,当然也有一些过激的言论,如我国存在的严重的腐败现象等。对于这些不同的想法,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及时引导,热情支持,使学生思维得到升华。而对一些过激的言论,教师一方面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地帮助学生加以分析。通过求异,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育。

2.鼓励质疑。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思源于疑,大胆质疑,努力释疑,从而创造出独特新颖的各种见解和作品。例如,我在讲到“农民起义和战争”时,有同学就问:“***功是***,太平天国是不是也是***?”此问一出,满堂惊奇。我问,为什么你说太平天国是***?这位同学说:“太平天国有教主,也信奉天父、天兄下凡。”我及时鼓励这位同学的新见解,并联系***的特征给了这位同学满意的答复。

三、鼓励参与,发挥创新潜力

实践证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给学生创设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积极参与,亲身体验,才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才能使课本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到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中的“诉讼”和民事诉讼有关内容时,我提供了《一字惹出两官司》的案例。我利用这一案例,从以下两个方面挖掘并发挥学生的参与潜力:

1.参与活动。***同志曾经说过,要有知识,就得参加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可见,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为目标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必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以亲身体验来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案例提出后,我首先组织参加了一系列的阅读活动,阅读有关案例,观看了有关审理案件的实况录像。

蜡烛教案篇6

关键词:科学复习教学 自主合作 自主构建 自主应用

中***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231-04

一、问题的提出

背景一:由于复习时间很紧,内容多,学生自主复习难指导、难掌控且费时,教师不放心,所以教师多选择"灌输式"的复习教学模式,构建知识框架包办代替的情况非常普遍。"炒冷饭"使学生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知识点没有达到人人落实的目的。

背景二:受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多数教师选择以“题海战”和“以考代讲”为主的复习课堂教学模式。机械重复地操练,导致学生对知识"熟而生厌",挫伤了其学习积极性,最后变成了记题,束缚了其思维的自主发展。最终题目做了很多,中考却未必考出好成绩。

背景三:有的教师受新课改影响,会尝试新模式来教学,让学生进行自主复习。但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多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够,目标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复习很盲目。使自主流于形式,成为低效的复习。

因此构建有效的科学复习课模式--"自主合作型复习模式",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显得非常有必要。

二、“自主合作型模式”概念的界定

自主,就是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的选择以及信息搜集等方面给学生充分的自,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合作就是基于学习小组的建立和小组内外的互动、合作、交往,由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评价学生、学生检查学生。

“自主合作型模式”就是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其基本内涵可以描述为:在民主、平等、和谐、热烈的课堂环境中,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基础上,通过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等多种形式,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协助、互相启发、互相促进,进行思维的碰撞,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创造。

三、理论支撑

1.新课标提出,"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改革的重心"。指明了应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我们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努力方向。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灌输的,而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包括教师提供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必要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课堂的主宰和知识灌输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

四、“自主合作型模式”在科学复习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和研究

1.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合作落实知识点识记

1.1教师制定好复习内容,启发引导学生根据课标、考纲自主确定知识目标。

1.2教师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双基回顾,让学生自主串接主干知识。

1.3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形成概念***。然后教师以学案形式展现自己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加以比较完善,二次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内化知识。

1.4通过学案上的涉及关键性知识点的变形练习,让学生自主发现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再通过小组合作,相互帮助理解记忆,实现人人落实知识点的目的。

例:复习人体的新陈代谢的过程

构建概念***环节:学生自己构建教师出示自己的概念***学生二次构建

关键性知识点的变形练习如:

(1)b器官表示肺,则a血管表示__________,c血管表示________,内流动脉血的是________。

(2) b器官表示心脏,且a血管流动的是动脉血,则流出心脏的血管c表示____________。

(3) a、c血管流的都是动脉血,则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4) 正常情况下,a中血糖比c中要高。饥饿时,c中血糖比a中要高,则b表示________________。

(5)b器官表示胃,则流静脉血的是__________,与 a血管相比,c血管中明显增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6)b器官表示垂体,则流静脉血的是__________,与 a血管相比,c血管中明显增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帮助学生完善后的人体新陈代谢过程的概念***

2.自主应用,合作归纳,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升

2.1教师提供典型题例,设置递进式问题,让学生由简单到复杂自主寻找解题方法。

2.2教师提供双基训练,注意由易到难,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为便于学生自补缺漏还要注意设置学生易错问题,当解题结果出现不一样时,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确定谁是错的,并自主辨析错误原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归纳相关规律。双基训练过程中,可采取组内互批评分,掌握程度好的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达到合作检测,落实双基的目的。

2.3进行拓展提高训练,其中可适当编拟一些选做题,达到分层检测的目的。练习中可适当给出提示或答案,便于学生自主培养各种能力与素质。

【课例】***表信息复习专题(九年级下专题复习)

例题1:有一个电路元件A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左***所示。

小明也用另一电路元件B,测得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6组数据如下表,请你替他在右***中用描点法画出B的***线。

由***可知:1、______是定值电阻。 2、用作***法判断:RA____RB

3、将A和B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5V的电源两端,则通过A和B的总电流是___A。

4、指出A和B并联后的总电阻的***线在什么区域。

指出A和B串联后的总电阻的***线在什么区域内。

A和B串联接到电源两端,A、B的电功率之比是:_____

【说明】1、通过学生自己描点作出曲线,相互比较后发现问题,总结出方法:用光滑曲线连结各点时,要根据变化趋势,照顾大多数的点,舍弃个别点。

2、学生在逐个突破教师创设的递进式问题的同时,归纳出了解***表信息题的方法:(1)公式法;(2)取点法(任意值);(3)辅助线比较法;(4)查点法。

例题2:小华用实验的方法画出小灯泡L1"6V 3W"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关系的曲线(如下***)。问:(1) 当L1正常发光时通过的电流多少A?

(2) 小灯泡L1的电阻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也在实验室测得 L2"6V 6W"的灯泡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数据如下表:

请你帮小明在同一***上画出灯L2"6V 6W"电流随两端电压变化关系的曲线,并进行分析:

(1)为什么灯丝的电阻往往会变化?

(2)现将两灯连入***乙所示电路,要使其中一个灯泡正常发光,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为多少A?

(3)此时电源的电压是多少?

(4)此时L2消耗的功率为多少?

(5) 若将两灯并联接到电源电压为3V的电路中,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是多少?

【说明】1、第3小题,学生在计算电压时出现不同的结果时,教师让学生自主辨析谁对谁错,并找出错误的原因--有的学生把电阻看作了定值电阻,从而确定使用查点法更可靠。

2、然后组内合作开展小组竞赛,进行变式训练,自主归纳解题规律。

3、最后拓展提高训练(课后进行)。

比一比 谁找得准:

1、下***中A、B、C、D四条***线,其实是描述同一定值电阻特性的是

2、下***中其实描述同一运动过程的是 _________

我总结的规律:

乙和丁、 甲和丙 看似相同的***线,因为在不同_______中,所以反映内容不同;

_______看似完全不同的形状的***线,也有可能表示同一内容。

课后拓展提高题:(略)

3.自主检测,合作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3.1自测试题可以是教师设计好,并附上标准答案。也可以是几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编的试题,教师再进行组编。

3.2随堂自测,组内互批。可以立竿见影,查漏补缺迅速。利于学生自主纠错,自主思考;也有利于教师课堂内获取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提高了课堂复习效率。

4.自主合作实验,促进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

4.1教师把需要通过实验来解决的问题以习题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进行实验后得出结论,再提升为一般规律。

4.2教师把涉及该实验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设计成实验习题,使看上去要做实验才能解决的问题不再通过实验,而让学生直接应用得到的规律来解题。从而促进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提升。

【课例】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复习学案(七年级下期中复习)

1、小孔成像:原理

【通过实验发现】

(1)像的性质

(2)当蜡烛往左移动,蜡烛的像往 移动;当蜡烛往左移动,蜡烛的像往 移动。

(3)小孔分别为圆形、正三角形、正方形时,所成的像有不同吗?能得出什么结论?

练习1:有一暗室的南边窗上有一小孔,室外被阳光照亮的白色汽车在窗外的路面上自东向西行驶,这时在正对小孔的室内墙上可看到的是 ( )

A.汽车正立的像,并自东向西移动

B.汽车正立的像,并自西向东移动

C.汽车倒立的像,并自西向东移动

D.汽车倒立的像,并自东向西移动

练习2:观测日食时,小明在茂密的树下的地面看到奇怪的现象,地上有很多月牙型的亮斑(如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通过实验发现】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规律):① ②

③ ④

(2)若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木板, (填能或不能)看见蜡烛的像;移开玻璃板后的蜡烛,用白纸作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 (填能或不能)看见蜡烛的像。为什么?

(3)若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4)换上一块厚的玻璃板,你看见的像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

【自主检测1】 某同学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在此试验中:(1)实验中使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的 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关系。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 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若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木板, (填能或不能)看见蜡烛的像。若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所以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5)移开蜡烛B,用白纸作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通过 现象,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6)若实验过程中无论怎样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B与A的像完全重合,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7)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两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是: 。

3、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

【小组内互批评分】

【通过实验发现】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蜡烛往焦点处靠近,像 。(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3)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出现的现象是 。蜡烛往上移,光屏上的像往 移;蜡烛往左移,光屏上的像往 移。你提升出来的规律是 。

(4)"假如用手将凸透镜遮挡一半,还会成完整像吗?"

理由是 。

【自主检测2】如***12,实验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保持透镜位置不变。

(1)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 ;由***示可知物距是 厘米。

(2)要使得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此时蜡烛成像的特点是 。

(3)如果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光屏会呈现像吗?如果有像呈现,那么是 ,你的依据是 。当烛焰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时,应从__________(选填"光屏"或"烛焰")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

(4)在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于燃烧会逐渐变短,则蜡烛成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将会 。(选填"保持不变"、"逐渐上移"、"逐渐下移")

(5)大写英文字母"F"在凸透镜中成的像是( )

【小组内互批评分】

5.自主合作纠错和评析,攻克薄弱环节

1、教师进行考情分析:考试的整体情况、试题难度、分数统计、错题分布。表扬优秀,鼓励进步。

2、学生***纠错与评价,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通过自主感悟,解决浅层次的问题,寻找不能解决的问题即薄弱环节。(可在课前进行)

3、教师对某些典型错题进行错因统计归类,让学生在小组内把其中能解决的问题解决掉,要求能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记录仍不能解决的问题题号。

4、教师确定组间合作能解决的问题,安排组长排出能力较强的同学到其他组帮助解决问题。或者所有其他组均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到台上辨析。在此过程中,教师可点拨,帮助归纳和拓展,使学生明确题型特征,顿悟解题方法和思路。

5、教师针对错题设计变式训练,学生自主演练补偿,顿悟认知误区。

这样通过纠错实现了落实、通过点拨实现了提升、通过开放实现了拓展。

实践证明,当学生学会自主构建复习的知识、自主归纳解题规律、自主应用时,他们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已得到非常大的提高,轻松地去解决新问题。由此,大大简化了复习内容,优化乐知识和能力结构,从而减轻了学生负担。教师不需要在学生已经懂了的问题上花时间,不需要在大多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上花时间,切实提高了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科学课程标准解读》

蜡烛教案篇7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创新;应用初中物理主要是向学生展现物理学中最简单、最基本,也是与现实连接最密切的物理知识,很多规律与概念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其中演示实验是集中将物理现象向中学生展现的重要渠道。演示实验以最直观的形式揭示了物理现象产生的过程,它给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提供了一个具体又形象的情境,让学生不再感到物理出现的突兀和苍白。演示实验是物理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实验设备、实验设计还是实验效果,演示实验并没有真正成为提升学生能力的有力工具。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演示实验如何进行充实改进进行了全面探析。

一、合理改进,提高效率

教材中O计的演示实验也许是最标准的,但未必是最能引起学生观察和探究心理的,特别是一些演示实验无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误差或者是实验效果欠佳等实际问题。突出演示实验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愿望,诱发他们的思维创新,使演示实验效果达到最佳,就需要教师对部分存在缺陷的演示实验或者是过于简单不能够吸引学生注意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案进行适当改进,以期让实验更合理有效。如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演示实验中,光源是蜡烛,由于其有不稳定性容易对实验产生影响,导致成像不稳。同时,由于蜡烛自身的特点,如容易倾斜和倾覆等,会增大实验误差。而且蜡烛易引发安全事故,它燃烧排放的气体对实验环境和学生的人身安全会造成污染和伤害,实验后的蜡油清理也给实验带来很多不便与麻烦。为了让演示实验更安全、合理和有效,只需要对实验设备――蜡烛进行改进即可。教师可以将光源发光体改为电子蜡烛。这种电子蜡烛具有普通蜡烛的照明效果,还解决了普通蜡烛在实验中的各种弊端,使实验既安全稳定,又干净整洁,而电子蜡烛这种“新型武器”更让学生对物理、对科技产生了浓厚兴趣。

针对“气体体积随温度变化”的演示实验,由于原实验中涉及的火炉、冰箱等设备不便于在课堂进行演示,所以教师设计了一个新的实验方案:在一个空的废弃矿泉水瓶口上套一个气球,然后将矿泉水瓶置于热水之中,就会看到气球鼓胀明显,这时再将其放进冷水中,气球立刻瘪了。气体热胀冷缩的特性被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出来了。改进后的实验方案更易操作,可直接用于课堂演示,也可以让学生回家后反复练习,可行性极强,效果极佳。

二、引导充实,激发兴趣

过于简单和过于复杂的演示实验,都会消磨学生的意志,让他们提不起兴趣来主动参与。初中物理的很多实验,并非简单演示,而是通过演示的过程,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在测定什么,验证什么,探索什么。教师的职责就是将简单的充实化,将复杂的简洁化,将这些东西借助实验展现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实验的快乐,激发实践的兴趣。

如在“练习使用温度计”的实验中,原实验只是简单地让学生进行测量与观察,学生会因为这个实验过于简单和单调而机械执行,对于温度的理解非常片面。这时教师可以充实这个方案,让它变得有趣。先准备好两杯水,一杯冷水一杯热水,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将两杯水任意混合,并尝试用手对水温进行测试和估测,然后再进行测量。小组之间可以展开比赛,看谁估测的温度最接近实际测量值。接下来,还可以规定一个温度值,如40°,然后让各小组随意用冷、热水进行混合配比,最后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看哪个小组配制的水温与40°最接近,哪个小组获胜。一个原来简单的实验,经过改进后,巧妙地加入了竞争机制,小组之间的比赛让学生有了很高的参与意识,都能够集中精力去进行实验。而在用手感知水温,估测温度的过程中,学生对“温度”这个物理概念有了更直观和更形象的感性认识。

三、应用多媒体,活跃思维

蜡烛教案篇8

关键词:教材;实验;方法;思维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4-0062-02 中***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4.022

一、烛火重现

2015年12月4日王老师在吴江同里中学开设了一节公开课“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在沪教版第一章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中有过对蜡烛及其燃烧产物的探究,王老师的这节课却别出心裁从对教材的质疑开始,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围绕对传统实验的改进和创新,引导学生重新认识了蜡烛燃烧这个化学变化。

二、从用一种教材教到用多种教材学

教师从学生已形成的对烛火的传统认识引入新课:你知道蜡烛火焰分成几层?然后设计探究实验1: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比较。由于学生使用的沪教版教材中并没有探究蜡烛火焰各层温度的实验,教师适时地引入了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的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比较的实验(***2-1)。

这一环节体现了教师研究各版本教材、努力挖掘不同教材的优势进行互补教学的思想。教师从用一种教材教到用多种教材教,不仅教师的教学思路宽广了,能据此设计出更多的创新教学活动;而且学生的学习眼界开阔了,学生懂得教材是为学习者服务的而不是学习者的圣经。

三、从运用教材到反思和质疑教材

学生实验后总结发现即使抬高木条进行实验也无法比较得出外焰和内焰的温度高低。面对难题教师抛出了解决难题的方案:借助高温传感仪测定外焰、内焰和焰心的温度。教师测定的实验数据如下:

当教材结论与实验结论相左时该如何决断?学生纷纷表达观点,大多数认同相信教材。可喜的是教师并未在质疑的道路上停下脚步,由蜡烛火焰温度的“异常”联想到酒精灯火焰是否也异常,教师再次利用高温传感仪测试了酒精灯火焰的温度:

通过查阅文献,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前人的发现和探索:

1.酒精灯火焰温度是外焰“最高”吗? 钱扬义 陈国泉《化学教育》2006第7期

2.DIS探究酒精灯火焰的温度 江***《化学教育》2009年第11期

3.酒精灯火焰对试管加热效率的研究 刘立新《化学教学》2014年第9期

这一环节教师从运用教材到反思和质疑教材。寻求答案的过程并不容易,从中体现了教师锲而不舍的探究精神,而联想和类比的方法在此处用得恰到好处。

四、从做完美的实验到做不足的实验

以往教师无论设计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都预期实验的成功率能达到80%以上。然而本次教师采用的源自教材的学生分组实验似乎有意让学生体会到实验不成功的滋味。

探究实验2: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2)

要求:一位同学吹灭烛火,另一位同学在距离烛火以上20cm左右点燃。

实验结果:白烟未被点燃。

探究实验3: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3)

实验结果: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不完美的实验似乎更有探究的必要,教师清楚认识到学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才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科学探究的过程正是教会学生研究问题的有效方法。

反思平时教师们的教学,假如教师们遇到问题轻轻放下了,那学生遇到困惑也容易止步不前。教师缺乏对学生有效的引领,只是向学生一味地灌输知识,不关注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探究精神,那是有悖于教学育人的初衷的。

五、从教师为主讲到学生为主讲

教师在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后请小组成员派代表讲一讲点燃白烟的实验。笔者观察到学生不只是站在座位上讲而是站到讲台前讲,学生在讲的时候教师一直站在一旁鼓励和引导学生。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得出点燃白烟实验的局限性:1.吹灭时白烟易分散;2.白烟不能持续供给;3.白烟没有脱离烛芯。

对于探究实验3澄清石灰水在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时却不变浑浊的现象,学生也给出了答案:1.气体温度高、密度比较小,跑得快;2.烧杯是敞口仪器。

新课改呼吁师生之间平等尊重,只有真正的平等和尊重才能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融洽和谐,师生之间实现真正的互相促进、教学相长。

六、从重知识讲授到重方法引领

教师与学生一起进一步设计出使探究实验2成功的改进方案。

方案一:利用玻璃管导出白烟,当白烟持续产生且浓度较大时点燃。

方案二:利用注射器抽取白烟后点燃。

当学生成功完成实验后教师也不失时机地露了一手,顺利完成了改进实验――“悬浮之火”(***4),并赢得了学生的掌声。

实验证明白烟具有可燃性,却不能完全证明白烟就是石蜡固体小颗粒形成的。

教师提出的新问题是:请通过实验证明白烟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完成了教师精心设计的“白烟幻境”实验(***5),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掌握得是否牢固和全面,较少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引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教师引领学生学习科学方法的最重要的途径。

在探究实验3中通过教师有效的方法引领,学生改用集气瓶成功完成了蜡烛燃烧产物的检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七、从重解决问题到重提出问题

小结回顾之后,教师引用爱因斯坦的话向学生提问: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完本节课你还有哪些疑问?

最后在教师提出的疑问――“红烛为什么能引出白烟”中结束了整节课。

正如科学家所说:科学的探索即在于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没有新问题的提出就不可能有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教师不仅应传授学生前人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更应勉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循着前人的脚步敢于质疑、不懈探索、勇于追求。

八、从突破传统到形成辩证思维

著名访美学者陈旭在《天才还是大师:中美教育的差异》一书中说道:我总以为,中国的教育重视知识,却忽略了学生的思维的培养,以致繁重的功课使学生没有时间和空间去***思考。

纵观整节课教师的教学设计环环相扣,从突破传统绝不迁就教材实验的不完美,到帮助学生重新审视蜡烛火焰各层温度形成辩证思维,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的教学观念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如果致力于在教学上有所创新,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留有余地,有助于学生去继续追问求索;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辩证地去看待问题,辩证的思维方式也会渐渐植入学生的脑海,变成一种思考问题的习惯。

现实的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更多的学生是观察着教师的发现,体验着教师的实践而逐步走向社会的。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唯有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和创造性地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培养出富有个性和创造力的人才,也才实践了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育人理念。

参考文献

[1] 王宝权.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与改进[J].化学教学,2013,(12):43-45

蜡烛教案篇9

一、体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方案、实验探究、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七个要素,下面就从这七要素出发让同学们理解在物理学习中如何进行科学探究。

例如***,用螺丝帽把蜡烛固定在水槽底部,注入适量清水,蜡烛略高于水面,点燃蜡烛后,在水中的蜡烛是否会熄灭?蜡烛何时会熄灭?当蜡烛燃烧到与水面一样高时是否会熄灭?蜡烛将会怎样熄灭?

实验时要注意,点燃蜡烛时,为避免空气流动对蜡烛的影响,不要在周围来回走动,且蜡捻不要太长,认真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大多数同学开始会认为。当蜡烛燃烧到与水面一样高时会熄灭,但出乎意料的是蜡烛并没有灭,而且是顽强地向水下燃烧,

经讨论:因为水温较低,蜡烛的外壁熔化不了,将火苗与水隔开,火苗就从蜡烛的中间部分向下燃烧。

2、提出猜想与假设

蜡烛是否会一直烧下去,一直烧到底部,只留下一个空的外壳?还是……

3、制定方案,继续实验

同学们动手操作,认真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4、收集证据

同学们在做实验时。会出现各不相同的实验现象,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

5、分析与论证

通过实验你有什么发现?找出产生的原因,

6、评估

回忆自己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有无失误与不妥?结论是否可靠?

7、交流与合作

你与同组同学们是如何完成整个探究过程的?你与同组同学在探究过程中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如有,如何进行统一?有没有对比、评价不同组的探究过程和结论?

下面是一些同学在做这个实验时记录下来的实验现象,有以下几种情况:(1)火苗越来越小,最后熄灭了,此过程中水没有流到蜡烛内;(2)火苗越来越小,然后火苗越来越大,如此几十次,甚至更多,最后火苗非常小,缓慢熄灭,此过程中水没有流到蜡烛内;(3)因蜡捻过长,与外壁接触,使蜡的外壁熔化变薄而导致进水,蜡烛熄灭;(4)因为受到了空气的干扰,被风刮灭。

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出现(3)和(4)这两种现象是因为实验的失误导致的,得到这两个结果的实验失败了,因此,实验中应尽量确保火苗不受风的影响;点蜡烛时确保蜡捻不歪斜,可避免以后蜡捻与外壁的接触,水就不会流进蜡烛内,所以蜡烛不是水淹灭的,而是自己熄灭的,同学们再做实验,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应该看到现象(2),出现现象(1)的实验也不能算成功。

进一步讨论现象(2)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教师总结,得出结论:蜡烛熄灭主要是由于缺氧,烛焰的中间部分燃烧至水面以下后,一部分火苗在水面以上,空气难以进入水面以下的火苗处,所以水面以下的火苗呈淡蓝色,当火苗缺氧时,火苗变小:当新鲜空气流过来时,火苗又变大,如此重复多次,此外,温度低对蜡烛的熄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火苗越来越小,使得熔化的蜡油越来越少,如果熔化的蜡油足够多,其汽化的可燃气体跑到水面以上空气中燃烧――能保证水面以上有较大的火苗,蜡烛不会很快熄灭,蜡烛的中间部分也会向水面下燃烧更长的距离,如能一直确保水面以上有火苗、水面以下有足够高的温度使蜡烛熔化并产生可燃气体,也许能烧到蜡烛的底部,使蜡烛烧空了中间,变成一个中空的蜡壳。

科学探究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验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主地在合理范围内,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但所有假设都将接受事实的检验,不能不顾事实、想当然,也不要只看到对自己的假设有利的事实而忽视甚至掩盖对自己的假设不利的事实,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占有详尽、准确的事实,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一丝不苟地测量、读数、计算,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二、设计实验时要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1、要形成探究问题的正确方法

初中物理中经常用到一些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类比法”、“推理法”、“等效代替法”等,特别是“控制变量法”在探究实验中使用得更多,所谓“控制变量法”是指在探究过程中为了弄清事物的变化原因和规律,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总要先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与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是“控制变量法”的科学定义,实际上“控制变量法”的真谛就是大家所说的“公平”竞争。

例1 我们如何比较两个人到底谁跑得快?

解答可以这样比较:一是让两个跑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花时间少的则跑得快;二是让两人跑相同的时间,比较所跑的路程,跑得远的则快,当我们用“控制变量法”去设计实验时,要直接把握问题的关键,排除其他干扰因素,严谨治学,享受成功的喜悦。

2、要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概念和规律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一部分同学在设计实验时遇到困难,遇到困难的原因往往都是因为自身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不理解,没有能掌握好基本的物理知识。

例2兵乓球落地后为什么会弹起来?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兵乓球弹起的高度高于它落地时的高度?

解答乒乓球在落地的瞬间形状要发生变化,简称为形变,因为乒乓球的制作材料是有弹性的,我们称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当球落地时它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所以兵乓球就弹起来了。

蜡烛教案篇10

青岛市人民路第三小学五(1)

李高昕

周六,17日上午,在《半岛都市报》记者刘雪莲和小记者们的“班主任”胡玉梅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青岛金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这家曾被***赞为“小蜡烛,大生意!”的大集团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呢?

一进入大厅,一股幽香气味扑面而来。哪来的香气?这个金王集团到底是干什么的呢?金王的销量是怎样的呢?小记者们的心里冒出一个个“?”来,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答案。

“哇!”“这是什么?”在幽幽的灯光下,这些艺术品一样的蜡烛更显得形态各异、美轮美奂,十分精致。

“蜡烛?”小记者们感觉非常不可思议,这明明是艺术品呀!金王集团国内销售部的李俊叔叔带着一脸自豪的微笑,娓娓道来:“青岛‘金王’集团全名是青岛金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蜡烛产业、洗浴用品和零售业等,青岛金王是日用消费品蜡烛类行业中亚洲第一家、全球第三家上市公司,是目前亚洲同行业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时尚家居用品生产商,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欧美各地共设立24家分支,全球员工共5000余人。因为欧美国家很多很注重用蜡烛酿造气氛,所以,我们金王集团总裁陈索斌先生发现了其中的巨大商机:全世界每年蕴藏着120多亿美元的烛光制品需求量,其中欧美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占75%以上份额,全球围绕蜡烛产业所生产装饰配套的烛台、工艺品、花等约占这个市场的37%的额度,特别是以玻璃为配套的产品占的比例达到25%以上。换句话说,玻璃烛台等制品每年在全球将产生不低于30亿美元贸易额。。直到现在,经过努力拼搏,由仅仅两万元起家的金王成了国际闻名的大企业,每年产值数以“亿”计,甚至,在欧美,金王的销售量相当于平均在每4个家庭中,就有一家使用一件kingking的产品,设计团队共有30多人,经过不断创新,现共有30000多个品种的蜡烛。”

谈话间,李俊叔叔不断提到“不断研发与设计是金王的动力!”“金王的效能更稳定,比其他竞争对手更有优势,所以能够在国际上站稳脚跟!”现在,我们参观的八个系列分别是欧洲圣诞、美洲圣诞、复活节、情人节、中国风、海洋、天然、沐浴系列。小记者们还了解到,,蜡烛是以石油、石蜡为原材料制成的,含有3 %的香料,所以我们才会感到芳香扑鼻。

参观海洋系列的时候,大家在宛如梦幻世界般的样品屋中赞叹不已时发现了一个蓝色为背景色的装饰盒,原来这是***送给金王的果冻蜡礼物,为纪念2008青岛人民抗浒苔迎奥运。

蜡烛教案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蜡烛教案10篇

学习

体育教学教案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体育教学教案,内容包括最新体育教案大全,体育教案教学回顾简短。2、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

学习

伤感美文欣赏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伤感美文欣赏10篇,内容包括伤感美文,伤感美文欣赏。一、中职美术欣赏教学中美术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心理。美术欣赏教学主要是以欣赏为切入点的,要理解作者所要倾诉的想法,才能跟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最终

学习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0篇,内容包括最后一头战象简短反思,最后一台战象教学设计。启发式教学原则式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中的各个方面,并贯砌教学过程的始终。1.正面启发。这是教师常用的一种启发方式,即依据教

学习

办公室安全工作总结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办公室安全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办公室每月安全总结,综合办公室安全管理心得体会。办公室作为公司的综合性协调机构,为贯彻xx、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管理规定,对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部署,高度重视,及时贯彻,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安全

学习

练习题歌词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练习题歌词10篇,内容包括歌词二首练习题,考试歌词大全及答案。另外,(3)-(5)步也可采用听歌曲,将打乱的歌词重新排序的方法。例如,教师让学生们听一首名为“Canadian,Please”的歌曲,然后完成各题:YeahIknowthatyouwannabeCanadian,pl

学习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七颗钻石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小学语文三年级七颗钻石教案设计,小学语文七颗钻石教案。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在

学习

四级模板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四级模板10篇,内容包括四级作文万能模板,四级提纲模板。Ireadfromtoday’snewspaperaboutrecent_________andIamwritingtoextendmydeepestcondolences.Itbrokemyheartto_________

学习

凡卡课件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凡卡课件10篇,内容包括凡卡教学ppt,凡卡课件ppt演示。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学习

好汉查理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好汉查理10篇,内容包括好汉查理课文,好汉查理后续。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独家授权,版权归作者及白云飘飘网所有,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学习

抒发思念的诗句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抒发思念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抒发思念之情的诗句,抒发思念家乡的诗句有哪些。(一)常见提问方式及解题思路1.这首诗在表现(达)手法(技巧)上有什么特点?2.这首诗采用什么手法表达思想感情?3.这首诗有什么艺术特点?(必须从修辞、表达方式

学习

项目经理管理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经理管理,内容包括项目经理管理经验18条,项目管理经理学习笔记。(l)范围管理(ScopeManagement)——根据项目的目的,界定项目所必须完成的工作范围并对它进行管理,包括立项、项目范围的计划和定义、范围确认、范围变更控制。(2)

学习

村级生态文明创建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村级生态文明创建,内容包括村级文明创建工作总结范文,村级生态文明建设方案。区委、区***府高度重视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活动纳入“富民工程”来实施,专门成立了精神文明创建组,负责组织、协调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创建

学习

个人工作鉴定报告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工作鉴定报告,内容包括工作情况鉴定范文,工作鉴定报告。鉴定报告一这是我第一次在客服部工作,由于公司的调配,我来到了_公司的客服部,开始了自己的客服工作,成为了一名公司的客服,从自己开始工作开始,我就一直都觉得不管自己

学习

公司申请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申请10篇,内容包括公司申请报告范文100篇,公司写的申请报告。我是xx部的xxx我于20xx年在公司工作至今,一直以来本人勤勤恳恳,刻苦钻研业务。在公司领导的关怀下,自己的业务技术知识及***治思想觉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项

学习

体育教学教案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体育教学教案,内容包括最新体育教案大全,体育教案教学回顾简短。2、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

学习

乘法交换律教案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乘法交换律教案10篇,内容包括乘法交换律和加法交换律教案,乘法交换律讲解技巧。【传统案例】1.新课导入:对“朝三暮四”的理解2.探究新知(1)3+4=4+3,通过对算式的观察,探究加法交换律,练习巩固。(2)在加法交换律的基础上继续猜想验

学习

纸的发明教案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纸的发明教案10篇,内容包括小学纸的发明教案,纸的发明教学过程设计。1.2档案的期限按相关规定晋级、聘任提供前五年继续医学教育合格证明,注册、考核提供当年的继续医学教育合格证明即各种证件有效期最长五年,五年后可自行处

学习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半截蜡烛教学设计10篇,内容包括苏教版半截蜡烛教学实录,课本剧半截蜡烛教案。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

学习

平移教案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平移教案,内容包括华师版七下平移教案,八年级平移教案。2、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形。3、让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数学思考方法,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4、通过联系生活经验,使学生感

学习

一年级教案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一年级教案,内容包括一年级教案的标准格式,一年级教案大全集。1、通过数数活动,了解自己的数数情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通过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3、在学会数数以后,能有序地数数,并能用多

学习

半截蜡烛阅读答案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半截蜡烛阅读答案10篇,内容包括半截蜡烛阅读短文答案,半截蜡烛阅读。第三步:教师课下认真批改作文,找出通病,整理典型案例。接下来,正式上课――作文讲评与课文教学同步进行。一、从独特的命题和首尾入手,学习再现深刻的主旨和巧

学习

大雁归来教案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大雁归来教案,内容包括第七课大雁归来生字词,大雁归来教学设计导入语。在宋词中,“雁”是构成游子意象的重要物象之一。鸿雁是候鸟的一种,每年秋季南迁,路途遥远且充满艰辛。游子们或因雁而引发怀乡思人之情,或将对故乡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