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发思念的诗句10篇

抒发思念的诗句篇1

一、“三明确”

要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全面了解答题技巧,才能准确理解诗歌。

(一)常见提问方式及解题思路

1.这首诗在表现(达)手法(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采用什么手法表达思想感情?

3.这首诗有什么艺术特点?(必须从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考虑,看哪方面的特点最突出,就答哪方面,也可全部指出)

4.请分析这首诗情景交融的特点。(先必须解说诗句写了什么景;然后分析景中有什么情;最后对作者写得怎样进行一句简单的评价)

5.这首诗修辞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什么修辞手法)?(首先点出是哪种修辞手法,然后具体分析诗中哪里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是怎么用的,有什么效果)

6.这首诗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要从选材、布局等方面考虑,即诗人用什么意象作什么用,诗人把这个意象放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7.这首诗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既要考虑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点,又要考虑结构上的特点。)

8.这首诗语言有什么特点?(一般从修辞、句式等方面作答)

(二)明确出题角度和审题思路

这类题实际上是对诗歌形式的鉴赏。有时提问较笼统,有时较具体,要看问什么才知答什么,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明确各种手法的概念

答题时,从哪个方面考虑、用什么知识作答,最令学生头疼。所以,请记住:一是如果笼统问艺术手法(特色),要全方位考虑,看哪方面最突出就答哪方面;二是要善于取巧,明确中有模糊。

二、“六注意”

解答古诗鉴赏,一定要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六点:

(一)注意题目和作者。古诗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考试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二)注意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等等。

(三)注意题材。一般而言,古诗有八种常见题材:

写景抒情诗:因所见景物而引起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景物来抒发自身感慨。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具体看来,有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即景抒怀诗两种形式。它们是考试中最常见的类型。

托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送别诗: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在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旅生活,或乐观豪迈,或思念愁苦,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怀古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哲理诗: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闺怨诗(宫怨诗):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多写妇女对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是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四)注意意象。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

抒发思念的诗句篇2

诗是一种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古代作者在创作抒情诗的过程中,为表达内在丰富而又复杂的思想情感而采用某种独特的、跳跃性的逻辑来架构高度概括,高度凝练的艺术形象,并用高度精练的语言表达这些艺术形象。在中学语文抒情诗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之前需对诗歌进行深入透彻地解读,才能帮助学生探究该作品广阔的意义空间。

一、背景研究策略

研究古代抒情诗的背景,大致可对作者或对与诗歌内容相关的社会生活情况进行研究。

(一)对相关社会生活情况进行研究

对古代抒情诗内容相关的特定时代社会生活进行研究,为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重构诗歌感情空间提供相应的时代情景。

古体诗《氓》没有明确的作者,但是可以通过文献了解先秦时期的婚恋情况: “《诗经》时代,女性尚未被封建礼教禁锢和窒息,她们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下,能够主动、大胆、自由地追求爱情。”

对《诗经》时代婚恋习俗的研究,就为《氓》的解读提供了一个相对准确的定位:1.“我”与“氓”是自由恋爱,对爱情的追求非常大胆,感情基础非常深厚;2.“我”的个性比较***、心智比较成熟,在热恋之中尚未失去理智,能实时提出要求,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3.表现了主人公对婚姻失败根源的反思,一旦意识到婚姻不可挽回,决然做出自己的选择;4.《氓》提出一个有关婚姻的严肃话题:即便自由恋爱、有着深厚感情的婚姻,为何也会走向失败?

上述四点定位,为《氓》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思维框架,该诗的思想与情感远远超出了以往人们把它作为一首“怨妇”诗的内涵,它穿透两千五百多年的时空,与现代婚恋状况惊人地相似。教师可以据此引导学生体验《诗经》时代青年男女朝气蓬勃、自由大胆的感情生活,激起学生对于家庭婚姻生活批判性的思考。

(二)对作者相关情况进行研究

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将自己的情感倾向、思想观念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巧妙而隐含地灌注到作品中而形成自我精神存在。研究作者本人的基本情况,是探究、体验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世界的基本途径。

如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第一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历代评论家所称道,但扑朔迷离,难于解读。如果对李清照的生平做初步的研究,便能体悟到其情感的落脚点:作者以极其诗意化的手法浓缩了自己此前的人生经历与情感积淀——少女、青年时代,在自由欢快中享受着人生的幸福美好;中年时期,与丈夫聚少离多,并因种种原因而在现实生活与精神情感生活方面饱受“冷冷清清”之苦,对渴望中的美好生活,任凭“寻寻觅觅”,再也不可得了;中年后期,遭受国破之灾而颠沛流离,处境彷徨而“凄凄”;随后,因丈夫突然去世、大部分收藏蓦然散失、自己又陷入奸人之手而“惨惨”;最后,在撰写《金石录后序》时回想起自己一生的经历,不由得悲辱交加,“戚戚”不已。理解、感受到寄情的落着点,随后的“最难将息”、“晚来风急”、“旧时相识”、 “黄花” 、“独自”、“愁”等意象也就迎刃而解。

(三)对作品中的典故、文化事象进行研究

古代诗歌作品中,常常运用典故或文化事象来表达丰富而又复杂的思想情感,它们往往成为解读作品的关键节点。如李商隐的《锦瑟》,作者连用四个典故,使得作品的意指变得抽象无着,飘忽难测。但如果仔细研究诗中的典故,还是可以略窥作者在该诗中寄寓的复杂情思。

以诗中的第一个典故“庄周梦蝶”为例。该典故出自《庄子·齐物论》,庄子通过自己梦中化蝶的神奇故事,借以表现其“物化”哲学观:1.人无法明确区分真实与虚幻,生与死。如果梦真实到无法被区分,那么梦就是现实,现实就是梦;2.人生因“有待”而显得渺小无知与不自由,因而人生饱受痛苦与孤独,具有悲剧性宿命。结合李商隐的悲剧命运,可以体验到作者化用此典故所表达的绵绵不绝、无以遏制的悲伤彷徨之情:胸怀济世之志,却因牛李***争而一生蹉跎,***治上极度失意;对妻子挚爱却盛年丧妻,伤心欲绝。李商隐终其一生对***治理想与美好爱情有着近乎信仰般的执着追求,但***治上的失意潦倒,感情上饱尝感伤抑郁的凄苦,让作者感到人生的渺小和无奈。此时的李商隐,在追忆年华的过程中,已经分不清哪是关于过去回忆的虚幻梦境,哪是凄苦无助的现实生活。这又与“庄周梦蝶”时对人生的悲伤有什么不一样呢?这既不是现实的,又不是幻想的,更不是理性的,而是李商隐独特心灵的反映。

二、作品意义空间的扩张

古代抒情诗都有其独特的意义空间,读者对诗进行解读的过程就是读者通过与作品进行对话,重构作品意义空间的过程。对话就是立足于文本,揣摩作品结构、语序、修辞、抒情主体的转换等因素,展开合理想象与严密的推理来探究作品的思想感情。

(一)通过想象、推理与判断寻求切入点

古代抒情诗往往结构巧妙、表现手法跌宕曲折而难于找到进入其意义空间的切入点。如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语言非常平实,但因其独特的结构与表现手法而增加了解读难度。那么,怎样才能找到最佳切入点呢?先看第一句:

“枯藤老树昏鸦”,因画面感太强,“人们对它的关注与欣赏主要集中在艺术性上,即作者是如何巧妙地遣词造句,并运用典型意象勾勒出一副秋天萧索凄凉的画面,从而触发并弥散读者心中的悲秋情怀。”然而,也正因为如此,作品内在的强劲的逻辑情景与丰富的想象情景被掩盖、被忽略,导致对该诗的解读只能停留在直觉的画面感上。

读者应仔细揣摩作品中意象间的语序、暗示、关联等手法,通过严密的推断和大胆的想象才能获取作者所要真正表达的意***。

首先,意象选择上表达的关联意义与暗示意义:

1.“枯藤”、“老树”、“昏鸦”三个意象就是三个“景”,也就是说,在这个景前面应该有双看到景的眼睛——一个抒情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是谁?下文中的“断肠人”——游子。

2.游子处于深秋时节的傍晚。只有在深秋时节,才能看出藤的“枯”、树的“老”这两个审美特征;也只有在黄昏时候,“鸦”才会归巢,立于“老树”枝头上,才能被抒情主人公所见到。

3.游子所处的地点是在山林之中,而“昏鸦”暗示了山林之中的“老树”附近有个村庄。

其次,语序上存在的关联意与暗示意:

1.如果看到的是一个画面,那么最先看到的应该是“老树”,而不是“枯藤”或“昏鸦”。语序上,“枯藤”排在句子的最前面,暗示了先看到枯藤,然后才看到“老树”、最后是“昏鸦”,因此,作者在此描绘的不是一个画面,而是一个由远到近的场景,三个意象展示的是栩栩如生的动态场景描写,而不是静态的画面描写。

2.“枯藤”表明游子独行于荒野之中,身心疲惫而孤独;转换到“老树”意象时,暗示村庄的出现,游子的心理产生了丝丝希望与温暖;“昏鸦”的出现,暗示游子思乡思家之情的产生,与“老树”暗示村庄出现的意义巧妙契合。随着意象的转换,作者的心理状态也处于发展变动的过程之中。

综合上述推断与想象,便可引导学生形成寻找解读诗歌合适切入点的有效策略:揣摩意象,确定抒情主人公身份,复原抒情主人公所处“那时”、“那地”、“那景”的动态场景,揣摩作者的表现手法,复原抒情主人公在动态场景中的心理变化与情感体现。

(二)“景语”与“情语”的解读

景语其实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将抒情主体的活动即人物的行为活动与心理活动高度凝练或隐去而成,而情语就是创作者将抒情主体的行为活动与心理活动直接表现在诗句中。由此可知,如果需要深切了解作者在“景语”中的情感,那就必须探求出抒情主体的行为活动与心理活动,将景语转化为情语。换言之,需要从抒情主体的行为经历与心理活动两个方面推断与想象,进而激起读者与文本的对话。

如《天净沙·秋思》的第二句,“小桥流水人家”描绘了一个美丽小山村的景象,是景物描写。作者描绘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行为场景与一个心理场景:

行为场景:落魄游子走近时看到,路边一座小桥跨过小河,通向村庄,村中人家温馨而祥和,游子不由得踏上小桥,走过小河,走向村庄。

心理场景:游子远远地看到老树和昏鸦时,心中就有了一丝温暖的希望;走近看到小桥、小河和村人生活场景,内心升腾起对家乡的无限思念。

无论是行为场景还是心理场景,都是无法完整地表达出文本的暗示意义,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深入地理解、感受到作者寄寓其中的微妙情感与思想。

三、解析抒情结构的艺术张力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解读古代诗歌作品的抒情结构,这是体验与学习古代伟大艺术家精湛的语言艺术技巧的有效路径。

还以《天净沙·秋思》为例分析。

1.“枯藤老树昏鸦”句,隐去抒情主体(游子1)及其活动,但抒情主体却无时无刻不存在,并成为解读作品前三句的关键点。为使读者能感受到抒情主体的存在,充分运用了语序上的关联意与暗示意。

2. “小桥流水人家”句,实现了感情基调的转换,由悲凉凄苦转向了欢快温馨。

3.“古道西风瘦马”句,抒情主体由游子1向村人悄然转换。

4.“夕阳西下”句,抒情主体由个体转向群体,同时设立了抒情的背景基调在于“秋”日之暮。

5.“断肠人在天涯”句,囊括了前面两个抒情主体(游子1与村人),并以“断肠”之原因——“思”为中心,引出了与两个抒情主体一一对应的虚拟抒情主体(家人与游子2是“思”的对象,同时也是“思”的主体)。

抒情结构如下:

从上述***式结构中便可清晰地体验到作品抒情结构所形成的巨大的艺术张力:夕阳西下之时,游子1为山村的美丽与温馨所触动,思念自己相距遥远的家人而肝肠寸断;村人看到游子1落魄潦倒的形象而触动,思念自己远在天涯的游子2而肝肠寸断——这是实写。家人此时,想念自己远在天涯的游子1,应该也是肝肠寸断的吧;游子2此时想念相距遥远的村人,应该也是肝肠寸断的吧——这是虚写。从游子的个体形象的思念到村人的群体形象的思念,从实写抒情主体的思念到虚写抒情主体的思念,构成了一个立体的网状的抒情空间,其表达情感的力量震撼人心,即便是千年之后的现在读来,也足使人悲凄难抑,秋思绵绵。

抒发思念的诗句篇3

关键词:自由诗;抒情诗;意象;结构;语言

对于两首诗歌的比较研究多是从情感价值观念出发进行比较,本文将从诗歌表现形式、语言方式、意境构建、结构技巧上进行比较,分别论述其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两首诗相同之处比较分析

舒婷的《致橡树》与裴多菲的《我愿是急流》均是表达爱恋的爱情诗,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表现形式、语言方式及意象建构几个方面。

1、从表现形式上看,二者均为自由诗

自由诗作为表现形式的一类,其段数、每段的行数和每行的字数都没有固定规格,在句式音节上,比押韵诗歌自由得多,基本没有束缚和格律特征,虽然有节奏,但押什么韵,换韵的位置等都不强求一样,不受格律的限制,句子长短不拘,形式不论。

舒婷《致橡树》开头用“我如果爱你”引出“凌霄花”与“鸟儿”对爱人的依赖,从而引出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的爱人形象,以此抒发***平等的爱情观念,段数、行数及字数都没有固定的格式,句式上没有限制,句式长短不一,是典型的自由诗。

裴多菲《我愿是急流》几组诗句均以“我愿是”、“只要我的爱人”形式结构诗歌,句式较为统一,但并无押韵,段落行数和字数也没有固定的格式,句式音节上并无束缚,属自由诗,但裴多菲的诗歌受民歌影响很大,以一连串的“我愿是”表达对爱情的坚贞与渴望,任思绪飘扬,尽情的挥洒自己的感情,表露“我”对“爱人”的爱恋。

2、从内容与语言方式上看,二者均为抒情诗

两首诗歌通过“木棉”“急流”旁敲侧击,委婉地衬托,引人深思,产生美感。诗歌分别把感情移到“木棉”“急流”等事物上,与世人的内心感受、主观情感加以揉合,并以主人公的口吻来抒感,反应真实感受,直抒胸臆,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完整的人物形象,通过比喻、象征的语言方式表露内心强烈的感情,是情歌的基本体式,以爱情为表现题材。

在语言上,二者均在语言上意象化、多义化,用形象及生动的语言勾勒客观情境,而非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来抒发爱恋之情,使这种意象更加立体化和形象化,使读者真切的融于画面,亲身感受诗歌勾勒的画面当中,身临其境,切实感受饱含深情的爱恋,任思绪蔓延,从而延伸思维空间,产生其它意蕴的联想,体现了多义化的特点。另外,二者都采用重言复唱手法,《致橡树》多次以“我如果爱你”、“不止像”引领诗句,《我愿是急流》则是多次重复“我愿是”、“只要我的爱人”,渲染气氛,加强感情。

3、舒婷与裴多菲独特的意境构建

舒婷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把自己比喻为“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以“橡树”和“木棉”的整体形象象征爱情双方的***人格,“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在自愿的前提下达成了共生关系。标新立异的意象,细腻委婉而又刚劲深沉,勾勒了一幅在“寒潮、风霜、霹雳”中相互致意,相互依靠,“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的和谐画面。但这种共生关系并没有取消彼此的个性,“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向英勇的火炬……”从意境上,二者均把主观感情与客观生活巧妙结合,缘情写景,木棉相互触着,终身相依;鱼儿在急流中愉快游荡,鸟儿在荒林里鸣叫的意境,具体意象的情感转移将哲理性的意念变得更加亲切自然,耐人寻味的意境添加了人们内心的思慕之情,沉醉在美好的爱情中。

二、两首诗不同之处比较分析

徜徉在如痴如醉的爱情画面,感受极美的爱情心语之余,《致橡树》与《我愿是急流》的不同之处也显露于其情感观念、结构和写作技巧上。

1、对比式与递进并置式结构差异。

《致橡树》采用对比式结构,将文本分为两个部门,第一部分对三种爱情观念进行否定,即借爱人高枝炫耀自己的凌霄花;为绿荫重复单调歌曲的痴情鸟儿;常年送来清凉慰藉的泉源;增加爱人高度,衬托恋人威仪的险峰。接着在第二部分树立了自己理想的爱情观,以木棉的形象与恋人并肩站立,继而用“绝不”和“必须”把两部分联系在一起。《我愿是急流》中“我”愿是“急流”“荒林”“废墟”“草棚”“云朵”,给“我爱的人”以快乐、自由、依靠、温暖,以递进、并置式结构,主要以移向思维为主,把想要表达的爱恋之情借“急流”“荒林”等物加以传达,以这些意象的特点,来思索,来说话。全诗分为五节,通过“我愿意”和“只要”把意象联系在一起,结构相似,对仗工整,用复沓的形式直抒情怀,形成一种磅礴的气势,将澎湃激荡的爱情直截了当地抒发出来。

2、“以多喻少”与“以少喻多”的写作基本技巧差异

从诗歌的写作基本技巧看,二者均采用以实喻虚的手法,把爱恋之情具体化,实感化。但《致橡树》采用“以少喻多”,《我愿是急流》选用“以多喻少”。《致橡树》采用“以少喻多”,即在一个基本比喻即橡树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层层生发,“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分别分担寒潮、风雷、霹雳”,“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我愿是急流》采用“以多喻少”,用“激流”对应“小鱼”,“荒林”对应“小鸟”,“废墟”对应“长春藤”,“草屋”对应“火焰”,“云朵”“破旗”对应“夕阳”,多个比喻来集中表现对爱人的爱恋,使这种感情更加突出。

3、情感观念差异。

《致橡树》是以新时期女性的口吻,以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通过“木棉”同“橡树”并肩站立,共同“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以爱情告白的方式展现了女性要求爱情中***、平等的诉求,是对时代男性中心话语和男性权威的挑战和回应。以“不像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常年送来慰藉的泉源”为反面意象,发出摒弃女性作为“陪衬”“附属”的强烈呼声,不需要呵护和照顾,表达女性***、平等的时代精神。《我愿是急流》则以男性口吻,以一系列“我愿是”的语言方式,借“急流、荒林、废墟”等粗犷宽阔富有包容力量的意象,来保护娇小柔弱的女性,以绝对的主动权来给予恋人呵护,抒发了男主人公对爱恋的义无反顾,为爱付出一切的奉献精神。

综上所述,《致橡树》与《我愿是急流》都是表达对爱人爱恋的抒情诗。二者的相同之处体现在诗歌表现形式上,二者同为自由诗,语言方式及其所表达的内容上,二者同为抒情诗,意象构造独特优美,均把主观感情与客观生活的物镜巧妙结合;不同之处体现在表达情感上,流露出不同的情感观念,舒婷诗歌以对比式结构,以少喻多的写作技巧,抒发了***平等的女性情感观念。裴多菲则以递进并置式结构,以多喻少的写作技巧,从男性视野着眼,诠释了对爱人的呵护。(作者单位:延边大学)

参考文献:

[1] 谢冕,唐晓渡.磁场与魔方―新潮诗论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 胡义鹏.何为“伟大的爱情”―我对舒婷《致橡树》主题的一种解读.群文天地年,2012(7)

[3] 晏丹.语文教学如何体现《致橡树》的美育价值.新西部:理论版,2011(8)

[4] 刘红.谈《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急流》比较教学.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2)

[5] 朱美华.舒婷诗歌《致橡树》的女性意识解读[J].文教资料,2007(5)

抒发思念的诗句篇4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与作者观点”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高考试题的常规题型。2011年高考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再次成为命题热点,全国有8套试卷直接考查。笔者选取相关试题解析如下:

全国Ⅰ卷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

泾水萦纡傍远村。③

牛马放多春草尽,

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

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

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解析】从诗歌题目可知这是一首怀古诗,交代了时间――春日,地点――古秦国和内容――怀古。怀古诗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凭吊古迹,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诗歌前两联写近景,后两联写远景,融情于景。作者选择了诸多带有伤感意味的意象来抒发哀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同时借古讽今,也是对唐王朝命运的深深担忧。

【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全国Ⅱ卷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2.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4分)

【解析】词的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开头“秋阴时晴渐向暝”一句点明了词人羁旅在外的季节是秋季,傍晚时天气时晴时阴,满庭的凄凉,这几句将自然与人的感受融在一起,表现了景中情。久久的伫立,静听寒声,这寒声秋意加浓了羁旅“凄冷”的况味。“云深无雁影”一句,让人想到,词人还在寒声中追寻那捎书信的鸿雁,然而只闻哀鸿长鸣,不见孤鸿形影。这更触发了词人思乡念亲之情。下片写深夜的羁愁,“更深人去寂静”点明时间的推移。地点也由庭院转入室内,夜深只身独处室内,与孤灯形影相吊。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作者主要笔墨是写环境, 却意在写心情,上阕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下阕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安徽卷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3.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解析】这是一首写景诗,诗歌前两句紧扣诗题,描写春天到来,冰雪消融,山谷中的溪水暴涨,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游客们纷纷乘兴渡过琅琊溪,穿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去欣赏美景。第三句作者展开想象:不知这琅琊溪的源头出自哪里?距离我们是远还是近呢?末句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令人想象山中繁花盛开的美景。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江苏卷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4.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解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李白的赞誉和怀念之情,同时也充满着对李白诗文深深的怀念。第三联写当诗人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诗人之时。“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春天树”和“日暮云”也带上思念的色彩。

【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山东卷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⑵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4分)

【解析】首先从诗题看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山泉来表达个人的胸怀心志。接着对诗歌内容进行一个整体解读:山中有一股泉水,无人知道它的名字,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小池塘。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诗人借赞美山泉来表明自己的脱俗、清高。

【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广东卷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6.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解析】词的上片描写早春的景色,“最是一年春好处”直接抒发对早春的喜爱之情,是上片的点睛之笔。词的下片在上片写景的基础上抒发珍惜春光、不能虚度年华的感慨。

【答案】上片通过“莺初解语”、“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表达了词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下片通过“休辞”、“人易老”、“莫待”表达了词人对光阴的珍惜之情。劝导人们不要虚度人生,要珍惜大好青春时光。

根据以上对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感情”类试题的分析,笔者提出如下解题策略:

一、分析诗歌题目,抓住题材和题眼,揣测诗歌的思想情感指向。(初步感知)

诗歌题目包含了最丰富的信息,往往包含创作诗歌时间、地点、题材等要素。

诗歌题材体现一定感情倾向,了解一些常见的诗歌情感类型,如惜别之情、黍离之情、思乡之情、怀古之情、讽喻之情、报国之情等。

二、细读注释,知人论世,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辅助理解)

在注意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一些生平经历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文字所负载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玩味诗歌中重要语句如直抒胸臆句、情景交融句、用典句等等。(关键把握)

要明确诗歌所写的内容是什么(或是人,或是事,或是景,或是物),作者通过所写的内容要抒发怎样的感情(或是道理,或是情趣)。要特别注意扣紧议论抒情的句子。

抒发思念的诗句篇5

关键词:例说 古诗 情法

人生在世,百物感心,百事摧心,人虽有理智,但终归是情绪的奴仆。一切艺术的精髓,其真实姓名唤作“情”。以此推之,诗皆抒情。即使诗言志,志属情志,即使诗言理,理属情理。可以说,诗的天下,就是情的天下。

以下笔者从六个方面简要例说古诗中的“情”法。

一.触景生情法

赏花花有语,触景景生情。景是情的母体,写景中蕴含情意,情是景,是婴孩,抒情中不失景趣。此类诗作,下笔需灵活,不滞不离,畅快淋漓,方为上乘。《闺怨》一绝,隽永妙到,评家品鉴,定为“毫巅之作”。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上诗首句从闺妇写起,“不知愁”生出悬念,令人顿生疑团,这是为第三句的转句作逼势。第二句紧承“不知愁”,闺妇满心欢喜的妆扮自己,何愁之有?第三句猛然转出“忽见”二字,情感逆转,由沸点降到冰点,正是触景生情之法。所触的景是“杨柳”,所生的情是“悔教”。“杨柳”的符号中已具有追远怀人的密码,所以顿生“悔教”之情,“悔教”的情感定位中,已经激活了“柳色”的郁郁葱葱,丝丝拂情,所以景语便是情语。现在场与回忆场因“杨柳”与“柳色”而重叠而分离,于是,诗心愁怨,诗情缠绵。

二.借景抒情法

人和自然的关系如同婴孩和母亲的关系,人只要投入到景的怀抱,灵魂便有了皈依,精神便有了依托,生命便有了根基,真情、纯情、亲情自生。所以,景物就是诗情最恰当的形象载体。写景要含情而含蓄,写情要缠绵而悱恻,二者既要兼而有之,互生互存,又要分明清晰,方为神品。读此类诗何为景句、何为情句易分,要将借景抒发的情以及景句生出的情句、情句源于景句之间的关系看准,则不易。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古今七律之冠,精光万丈。章法上景与情虽然分写,但读来不觉其分,且有紧密之感,此诗当有神助。第一句写山中所闻,耳中只听风急猿哀,暗写心哀;第二句写水上所见,眼底只见沙白鸟回,暗写身孤;第三句承接第一句“风急”,暗写惊心;第四节承接第二句“渚清”,暗写悲来。前四句写景,景已含情;后四句写情,悲情催心。五六句写登高感触,感触点全是前四句实写之景,第五句突出“悲”,第六句强调“独”;第七句承接第五句“作客”,鬓已染霜,空空一生,悲哉;第八句承接第六句“多病”,潦倒不堪,毫无建树,呜呼悲哉!千古悲情谁敌手,登高一望万古绝。

三.借物抒情法

人心摇荡、心灵感动、情感生发都是由外在的人、事、物所引发。人心之感,感于所遇;有所感遇,必有所表达。可以说,天下人无不表情达意。能用极美的言语范式表达者,谓之诗人。能借用诗人的语言之美而知情达意的读者,谓之养心之人,遥望其人,定然高贵而气华。借物抒情的诗必感遇于物,能写出物对人的感发,其情便能动人。 回车驾言迈

古诗十九首

回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

回顾何茫茫,东风摇百草。

所遇无故物,焉能不速老。

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

漫漫长道,茫茫四野,浩浩东风,百草摇荡,这些所遇之物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哲思——人非金石,生命短促,只有功名才能流芳百世。人的生理生命容易“速老”,人的精神生命何“以为宝”?这是作者在生命的哲学层面提出的永恒命题。这一命题的源头便是“物”对“情”的感发:“悠悠涉长道”中的“道”,道可道,非常道,暗寓生活之道,命运之道,“东风摇百草”中的“草”,草可草,非常草,暗寓生命如草,短促易枯,岂不痛哉。由外物而感发,由感发而动情,由动情而思想,并能用诗美来呈现,这种物以动情便能流美千古。读这样的诗,美者共美,情者同情。

四.借事抒情法

借事以传情,围绕一事,层层传情。写事之诗,难在写事要高度概括,及其典型,传情要借事托出。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上诗围绕遭“贬”一事传情。“潮州”是“贬”之地偏僻,“路八千”是“贬”之路遥远,“除弊事”写遭“贬”原因,不惜残年写“贬”前之志。以上四句写作者忠而遭贬,正直而获罪的事实,抒发了既感慨又无悔的感情。韩愈遭贬,不许与家人告别,小女又在遣逐途中惨死,“家何在”是遭“贬”之悲惨,“云横”、“雪拥”暗寓了前途的暗淡和内心的不安,是遭“贬”之愤慨,收骨瘴江边是设想遭“贬”之结局。后四句抒写悲愤绝望之情。

五.通体写景抒情法

写景之诗,要有层次,贵在景中有情。景是情的载体,景的层次就是情的层次,景语就是情语,而难在景语如何写出情语。通体写景要达到唤起读者身经其境的真切回味,方是好诗。

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上诗首联写未入禅院之景,传喜爱、欣赏“日照高林”之情。颔联写正入禅院之景,传幽静美妙的环境令人陶醉之情。颈联写已入禅院之景,传杂念顿消、心灵自由之情。尾联写钟磬之音使周围环境更加幽静之景,传精神上静心怡悦、心灵上纯净忘我之情。全诗句句写景,句句又不离情,景与情层次井然,令人忘机。

六.通体写情抒情法

写情之诗,要做到真诚圆到,出于自然,了无矫饰,方为真情。通体写情,难在写景、写事。情因事生,情因景活。景若情枝,事若情叶,情为诗魂。如整首诗通体抒情,那情的载体必是景物、事物。

客至

杜 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抒发思念的诗句篇6

诗词作品的前面一般或写景或叙事,后面或抒情或议论,以点明主旨,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赤壁》《水调歌头》都是如此。然而在《过零丁洋》一诗中除了首联外,叙事与抒情皆融为一体,诗人既是在叙事,又是在抒情,让人分不清哪是叙事,哪是抒情。叙事抒情水融,浑然一体,从而更深一步地将诗人那一腔爱国热忱抒发了出来,最后达到了感情的炽点。可以说,《过零丁洋》是一首较为成功的抒情诗。而《山坡羊潼关怀古》在写法上层层深入,由写景而怀古,再而议论,字里行间充溢着历史的沧桑感,既凸现了怀古诗的特色,写法上又别具一格。

二、诗歌用典寓意

用典寓意是古诗词的主要表现手法,善用典故能够曲折表达感情,含蓄而隽永。

如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烂柯人”“闻笛赋”两个典故表达对亲戚朋友的思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童子问王质为何不去,王质才惊悟过来,见斧柄已经朽烂。他回到家乡,已历百年,无人相识。刘禹锡借这个故事表达了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序文中说,他自己经过嵇康故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再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运用“山河表里”这个典故,把“外河内山”的***事要地潼关,形象地显现在人们的眼底。春秋时期,楚国的***队在地背后驻扎,晋侯担心他们来偷袭晋国,听到童谣“原田每每,舍其旧而新足谋”,晋侯更加担心了。子犯进谏说:“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晋侯就决定依据地势而进攻了。

1.(2010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

(2)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3)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哲理?

2.(2010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抒发思念的诗句篇7

——诗歌鉴赏中的对写法

对写法:对写法,也即从对面写来,也叫对面落笔,主客移位。诗人思乡怀人,不直抒胸臆,倾诉衷情,而是落笔对方,将作者自己深挚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所谓“主客移位”就是移情于景、移情于物、移情于人的写法,这是我国古典诗歌常用到的表现手法之一,也称“对写”。

主:主体,即诗中的主人公;客:客体,可以是景、物和人。

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 。

对写法的表现形式:

1.移情于人

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这是诗词中“对写”艺术手法的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常常使用一些诸如“忆”“想得”“遥知”“遥怜”之类领字来结构全篇。

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前两句是“直写法”,使“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最能表现客人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后两句作者采用了另一种方式——“对写法”,笔锋陡转出新:反过来写自己“遥想”这一天“兄弟”们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活动,烘托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情感曲折有致,更浓郁,更鲜明。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这首诗的三、四句使用了怎样的创作手法?

答:“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使用了对写法,不写自己思念家人,而写节日之际,家人深夜围坐在一起,念叨着我这个漂泊在异乡的游子,!“说”了些什么呢?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这样抒发思亲之情更有创意,也更加感人。

2.移情于物

诗人本欲表达自己对某物的一种情感,但在具体表达时却故意将自己的感情移注于另外的物上,表面上看是移情别恋,而实质上作者对此物的眷顾更深,感情也更真,能够受到“倍增情感”的效果,这就是诗词中“对写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有人评说"主客移位"是这首诗的构思巧妙之处。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借景抒情,并使主客移位,通过对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巩固练习:

1除夜作 ------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简析“故乡今夜思千里”所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2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三四两句,明人陆时雍《诗坛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做具体分析。

答:

3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抒发思念的诗句篇8

1.以《旅夜书怀》为例,探究总结羁旅思乡诗的鉴赏规律

2.学以致用,探究课外自读篇目的赏析

二、鉴赏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设题讲解】

1.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2.如何理解“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3.本诗最后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诗人心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整理】

1.(1)意境的渲染烘托。夜幕降临,微风吹拂小草,诗人独居孤舟,夜不能寐,远看天幕,星星低垂与原野尽头相连,近看月光,随波涛奔腾。作者连用细、微、孤、独,准确写出了旅夜独宿的孤独凄凉,烘托了诗人孤寂悲凉之情。(2)动静结合、反衬。垂阔涌流四字,写出了阔大的江上景象,反衬出自己的孤苦无依,羁旅漂泊之苦。(3)细节描写。细草、微风、星垂、月涌,细致入微地传达出作者孤寂悲凉之情

2.这句话意思是:胸怀大志,不独依赖文章出名,做官应是体病身衰,自己离职。反映出作者现状并非如此,而是有志不被任用,岂、虚二字反言之,更加深刻的表达了作者悲愤抑郁之情。

3.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反衬手法表现出作者孤寂悲愤的心情。作者面对辽阔的原野,想起自己痛苦的遭遇,深感孤苦无依,静夜孤舟,飘然一身,不过像天地间无所依靠的一只沙鸥罢了。作者借景抒情,以沙鸥自喻,借天地之大反衬自己如沙鸥般渺小,深刻传神的表达了自己孤寂悲愤的心情。

三、以《旅夜书怀》为例,总结羁旅抒怀诗的特点及鉴赏要点。

【定义】

古代文人或因在外做官,或因游学赶考,或因征战在外等种种客观原因,长久寄居他乡,加之交通、通信极其不便以及其他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统称之为羁旅思乡诗。

【常见情感】

1.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

3.征夫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徐兰的《出关》

4.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的孤独愤慨之情。如杜甫《登高》

【常见意象】

月、子规、鹧鸪、鸿雁、除夕、寒食、元夕等

【常见手法】

此类诗歌经常用到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虚实结合、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想象、以景结情等手法。《旅夜书怀》中的手法就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细节描写、衬托、想象、以景结情,请仔细分析。

四、课外自读的设题讲解

详细分析《旅夜书怀》后,课外自读以讲义的形式,设题练习;以处理讲义的形式,讲完一二单元中的羁旅抒怀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O题】

1.本诗颔联哪两个字用的最好?请简要赏析。

2.前人评价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妙在何处?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展示】

1.颔联中“阔”和“一”两字用的最好。“阔”是广阔的意思,拓展出一个广袤无垠的世界,写出诗人正居于与岸齐平的大潮之上;“一”字写出茫茫江面,只有作者一人,恰到好处的风让作者的小舟畅通无阻。两岸辽阔,一帆高悬,形成反衬,点面结合的营造了开阔孤寂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在外漂泊的孤独寂寞之情。

2.(1)残夜还未消退,红日从海面升起,旧年未去,江上已有春意。时节交替,春天来临,新的一年之中,作者依然漂泊在外,触景伤情,抒发时光匆匆不可等待和漂泊在外的孤独之感。

(2)光生于暗,新出于旧,写景中蕴含哲理,表达新事物将取代旧事物的辩证法。在景物之中既表达了感情又蕴含了哲理,因此绝妙千古。

抒发思念的诗句篇9

反思2014年高考诗歌鉴赏,备战2015年高考,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读懂诗歌是前提

(一)充实文言知识库,从字面上读懂

阅读诗歌首先应调动文言知识库,逐句翻译,了解大意。特别是一些重点实词,更应该结合上下文认真分析推断。如天津卷中“阑珊”为“将尽,衰落”之意,“濯”为“洗”之意,理解了这些实词,也就读懂了诗歌。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典故,江西卷直接考查了“舞雩风”这一典故的出处,重庆卷也间接考查了“王谢堂前燕”的典故。

(二)把握古诗词类型,从内容上读懂

常见的古诗词有:

1.借景抒情诗。不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通过对景色的描绘来表现感情。如新课标Ⅰ卷、辽宁卷、四川卷等。

2.赠友送别诗。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往往抒写离情别恨,或激励劝勉友人,或表达深情厚谊,或抒发别离之愁。如广东卷。

3.伤春伤别诗。借对春光消逝的记叙描写来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或表达对心上人的无限思念之情,或表达美好春光无人欣赏的孤独惆怅。如天津卷、安徽卷。

4.羁旅行役诗。游子所见所闻所感,包含着对温馨家庭的憧憬,对故乡的无穷思念。如新课标Ⅱ卷。

5.山水田园诗。诗人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表达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趣;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的高蹈情怀。如大纲卷、福建卷。

6.托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的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如重庆卷。

7.闺怨悼亡诗。表达男女之间的幸福生活,抒写爱慕之情或离别相思之苦。

8.边塞征战诗。诗人或以雄浑的笔墨描写边塞风光,抒写自己报国立功的壮志和宽广胸怀;或借征战之事表现征夫思妇对心上人的思念,对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予以辛辣的讽刺与委婉的劝谏。

9.咏史怀古诗。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10.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对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以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取胜,或以深邃绵密的哲理流传千古。

(三)抓表面隐性信息,从感情上读懂

读诗不仅要善于抓住直接表达感情的表面信息,还应注意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注释、典故等隐性信息知人论世,推知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和情感。

二、知识储备是基础

(一)把握常见意象的内在意蕴

杨柳、南浦、浊酒、长亭等意象多见于送别诗;长城、楼兰、柳营、羌笛等多见于边塞诗;月亮、鸿雁、双鲤、莼羹鲈脍、捣衣等意象常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梧桐、芭蕉、流水、斜阳、猿猴、杜鹃等意象常渲染凄冷、悲凉气氛,表达忧愁、悲伤心情;红豆、莲、连理枝等常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五柳、三径、、东篱等多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黍离、草木等常抒发盛衰兴亡之感;梅花、、竹、松柏等意象多表现坚强、高洁、坚贞的品格。

(二)把握常用表达技巧及作用

1.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

2.描法:渲染、烘托、衬托、白描、工笔、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反复、通感、双关等。

4. 表现手法:象征、联想、想象、衬托、对比、赋、比、兴等。

5.结构模式:先景后情、先情后景、以景结情、重章叠句、抑扬、铺垫、照应、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等。

(三)把握常见语言风格的特点

常见的语言风格有平实、华丽、幽默、辛辣、自然、口语化、清新质朴、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生动形象、寓庄于谐、富有情趣等。

三、规范答题是关键

(一) 描述画面型。描述画面+意象特点+表达的情感(画面作用类的需答出情感)

例如广东卷第10(1)题:

望江怨 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 杪:树梢。

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参考答案:描写了在春天的傍晚,诗人在江边送别友人,看着前方江水渺茫,友人的扁舟渐行渐远,被岸边的树梢遮住了一部分;天边云霞点点,帆船越来越远,比沙鸥还要小,(描述画面)整个送别的画面悲凉寂寥。(意象特点)

(二) 炼字型。释义+句意分析+手法+表达效果

例如湖北卷第14(2)题:

早发

[唐]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背”是背着,也就是方向相反,(释义)诗人独自一人朝着与返乡的大雁相反的方向前行,(句意分析)用返乡的雁反衬(手法)出客居边塞的诗人孤独寂寞的漂泊之感和浓重的思乡之情。(表达效果)

(三)鉴赏表达技巧型。点手法+举例分析+表达效果

例如新课标2卷第8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参考答案: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点手法)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举例分析)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表达效果)

(四)分析抒情形象型。概括形象特征+举例分析

例如山东卷第14(2)题:

寻诗两绝句

[宋]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参考答案:行为洒脱,情趣高雅。(概括形象特征)“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举例分析)

(五)分析主旨情感型。主旨情感+诗句分析(运用表达技巧的应点明)

例如新课标1卷第9题:

阮郎归

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参考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主旨情感)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表达技巧)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诗句分析)

(六)鉴赏语言风格型。概括语言风格+结合诗句分析

例如2011年高考北京卷第12(2)题:

示秸①

张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①秸:张耒二子张、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抒发思念的诗句篇10

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缘情写景。

情和景的关系结合的密切程度说。有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之分。

情和景分写,如上句侧重写景,下句侧重抒情,或上联侧重写景,下联侧重抒情。这就是借景抒情。上下句各有侧重的,如荆轲易水歌,上句“风萧萧兮易水寒”,侧重写风和水,也含有悲壮的情绪,下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写决死的感情。情景结合更显悲壮。上下联各有侧重的,如杜甫《登岳阳楼》,上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洞庭湖的浩渺无边,好像天地在其中漂浮着,境界壮阔,是写景。下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亲朋没有一个字的来信,自己老了病了只在孤舟中漂泊,是抒情。这里上联描写的景物是壮阔的下联抒写的情却是孤苦的,怎么统一呢?一是从壮阔的景物中可看出杜甫处境虽然孤苦,但意气并不消沉;一是上联里正含着自己漂泊无归的感情在内。即情藏在景物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老病无归的感情,这里含有在湖上漂泊的景物,从孤舟意象透露出来,即景藏在情中。因此说写景和抒情各有侧重。

从写景中抒情,情包含在景中,这就是寓情于景。如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从南山气象的美好中表现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从“见南山”的悠然中显出诗人心情的平静,从飞鸟归去显出诗人辞官归隐后心态,这就表达了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又如《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这就透露出诗人喜悦的感情。再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诗人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下,浣花溪一带明丽、温馨的情景。春风和煦,初百花放,如芳草茵,芳香浓郁:春光多么明媚呀。燕子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是那样悠然自适。这些描写透露出诗人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上述诗句诗人都没有言情,而情感是在所写景中寓含着。作者所写景物都染上情感色彩,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情景交融指作品中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或者说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的统一起来产生的艺术境界。情景交融包括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有说“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李白《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体现了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作者在流放途中,突然遇赦,心情欢快振奋,急切盼望与家人重聚,诗中无一字直接言情,却又无一字不在言情。作者的情感都溶化在景物中,头两句借早晨绚丽的景色流露诗人出发时的欢快心情,后两句用舟行的急速表现诗人急切思归的情感。甚至凄婉的猿声也被染上欢快的色彩。这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从景和情的关系先后说,有触景生情和缘情造境或写景之别。所谓触景生情,是指作者在触物前心里比较平静,没有什么激情,当受到外在景物的刺激,激起感情。其实触景生情之情还是作者本身所具有的,所以一接触到某种景物又被唤起了。如“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秋风一起唤起了游子的强烈思归之情。又如“采菊东篱下”四句,诗人一抬头无意间看见南山飞鸟,觉得南山的景象美好,为什么会觉得美好呢?因为飞鸟的“相与还”正与作者的辞官归隐的心态一致,所以引发了他的感触,觉得景象美好,这是触景生情。

所谓缘情写景,是指作者当时的心情比较激动,把这种激动的心情移到景物上去,高兴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高兴,悲哀时看到一切景物也都在悲哀;或者根据内心情感创设景物来表现心情。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离别后的孤独凄凉愁苦之情,用设想的景物来衬托。又如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作者遭到贬官,把自己悲苦的心情移到景物上去,所以看到的是孤馆春寒,著一“闭”显得孤独寂寞而凄凉,听到的是杜鹃哀鸣,又在斜阳时,更显得悲苦。再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忧国伤时,故对花溅泪,听鸟惊心。可见,触景生情,情是由景引起的;缘情写景,情不是由景引起的,这是两者的不同处。情由景引起,同样的景往往会唤起类似的情;情不是由景引起,不同的情会给景物染上不同的感彩。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枫叶的美引起诗人的喜悦,是触景生情,可喜的景物引起了可喜的感情。《西厢记》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枫叶是可喜的景物,反而引起诗人悲哀,这是诗人给它染上悲哀的情感色彩。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抒发思念的诗句10篇

学习

好汉查理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好汉查理10篇,内容包括好汉查理课文,好汉查理后续。郑重声明:本文系作者独家授权,版权归作者及白云飘飘网所有,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学习

凡卡课件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凡卡课件10篇,内容包括凡卡教学ppt,凡卡课件ppt演示。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学习

蜡烛教案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蜡烛教案10篇,内容包括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半截蜡烛公开课教案。实验1:把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的火焰正上方,过一段时间观察烧杯内壁上有什么现象,从而科学地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实验2:把一个内壁蘸

学习

体育教学教案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体育教学教案,内容包括最新体育教案大全,体育教案教学回顾简短。2、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要求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特别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

学习

伤感美文欣赏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伤感美文欣赏10篇,内容包括伤感美文,伤感美文欣赏。一、中职美术欣赏教学中美术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心理。美术欣赏教学主要是以欣赏为切入点的,要理解作者所要倾诉的想法,才能跟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最终

学习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最后一头战象教学反思10篇,内容包括最后一头战象简短反思,最后一台战象教学设计。启发式教学原则式各种教学方法的灵魂,应渗透在教学活动中的各个方面,并贯砌教学过程的始终。1.正面启发。这是教师常用的一种启发方式,即依据教

学习

办公室安全工作总结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办公室安全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办公室每月安全总结,综合办公室安全管理心得体会。办公室作为公司的综合性协调机构,为贯彻xx、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管理规定,对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部署,高度重视,及时贯彻,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安全

学习

项目经理管理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项目经理管理,内容包括项目经理管理经验18条,项目管理经理学习笔记。(l)范围管理(ScopeManagement)——根据项目的目的,界定项目所必须完成的工作范围并对它进行管理,包括立项、项目范围的计划和定义、范围确认、范围变更控制。(2)

学习

村级生态文明创建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村级生态文明创建,内容包括村级文明创建工作总结范文,村级生态文明建设方案。区委、区***府高度重视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把创建活动纳入“富民工程”来实施,专门成立了精神文明创建组,负责组织、协调生态文明村建设工作。创建

学习

个人工作鉴定报告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个人工作鉴定报告,内容包括工作情况鉴定范文,工作鉴定报告。鉴定报告一这是我第一次在客服部工作,由于公司的调配,我来到了_公司的客服部,开始了自己的客服工作,成为了一名公司的客服,从自己开始工作开始,我就一直都觉得不管自己

学习

公司申请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申请10篇,内容包括公司申请报告范文100篇,公司写的申请报告。我是xx部的xxx我于20xx年在公司工作至今,一直以来本人勤勤恳恳,刻苦钻研业务。在公司领导的关怀下,自己的业务技术知识及***治思想觉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项

学习

药学学位论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药学学位论文,内容包括药学学位论文,药学论文3000字免费。1.2学习要求的不同学术学位硕士应遵循课程学习与科研并重的原则,要求掌握本学科的专门知识与技能,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相关专业外文资料,熟悉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

学习

自我鉴定包括思想总结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自我鉴定包括思想总结,内容包括自我总结鉴定集合7篇,自考自我鉴定总结可以在网上抄吗。(二)班主任工作总结由本人针对自身一学年来在为学生服务,做学生思想***治工作等方面的工作情况进行回顾总结.(三)学生学年鉴定是对学生过去

学习

感恩教师的名言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教师的名言10篇,内容包括教师职业的名言名句,赞美教师的名言警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事师之犹事父也。为学莫重于尊师。片言之赐,皆事师也。一日之师,终身为父。(来源:文章屋

学习

元宵节的诗句古诗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元宵节的诗句古诗10篇,内容包括元宵节的诗句古诗小学,元宵节的诗句古诗朗读。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烛影摇红

学习

清明祭祖诗句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清明祭祖诗句10篇,内容包括清明回家祭祖诗句,关于清明祭祖诗句大全。祭祀起源于原始社会人类对于超自然能力的“神灵”的崇拜,是为了建立、维持或恢复人与“神”的良好关系而将物品进献给神灵的宗教仪式。它具有深厚的文化

学习

赞美冬天雪景的诗句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赞美冬天雪景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赞美冬天雪景的句子,描写冬天早上雪景的唯美诗句。每当看到飘飘的雪花,总会联想起各种各样的咏雪诗。咏雪诗中的千古绝唱,当推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

学习

中秋祝福的诗句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祝福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祝贺中秋节的诗句大全,中秋古诗词祝福经典名句。3)金风爽,云飘扬,月饼香,品琼浆,月色赏,秋月朗,杯盏撞,情满腔,佳节旺,团圆畅,祝福淌,幸福扬。中秋快乐。4)吴刚依桂,嫦娥逸舞,玉宇琼楼,天上有宫阙;始于夏商,盛

学习

与星星相关的诗句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与星星相关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关于描写星星的诗句有哪些,带有星星的诗词有哪些。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秋夕》作者是唐代

学习

初夏的诗句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初夏的诗句10篇,内容包括初夏诗句大全100首,形容初夏的诗句。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2、《初夏即事》宋代:王安石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3、《闲居初夏午睡起》宋代:杨万里梅

学习

关于清明节诗句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清明节诗句10篇,内容包括清明节思念亲人诗句,清明节诗句唯美句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蝉吟槐蕊落,的的是愁端。病觉离家远,贫知处事难。《与友人会》熹欢就不要放弃,放弃就不要后悔庄园打开,春天在音乐中到来母称

学习

中秋节的诗句佳句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中秋节的诗句佳句10篇,内容包括中秋节诗句古诗三年级,中秋节的诗句古诗大全。4.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