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归来教案第1篇
【关键词】宋词;游子;意象;雁
意象,既可指物化后经“约定俗成”所固定的符号,也可以指蕴含于作者构思并表现于作品中的一种***像。宋词中的游子意象由众多伴生意象构成,“游子”的内层之“意”体现于外层的“象”,意与象相互谐和。
在宋词中,“雁”是构成游子意象的重要物象之一。鸿雁是候鸟的一种,每年秋季南迁,路途遥远且充满艰辛。游子们或因雁而引发怀乡思人之情,或将对故乡和故人的想念寄托于雁上,雁亦成为了游子孤苦漂泊的真实写照,是游子形象的象征。
引发游子思怀之情的雁
“雁过南云,行人回泪眼”(欧阳修《清商怨》)。游子看到天际缓缓飞过的大雁,“愁思望处满”,秋思秋愁引发了强烈的归乡欲望,向梦中寻归,却无奈“枕孤人远”,“梦未成归”。“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登高遥望的游子,见到鸿雁飞来,心生无限思念。“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晏殊《采桑子》)室中人的沉抑的情绪正在凌织中,突然听到孤雁高亢的哀鸣,加剧了游子的孤独感,仿佛预告着离人终不能返。又如“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曹组《青玉案》)游子独宿孤馆,“凄凉只恐乡心起”,此刻的雁鸣使“天涯客”不禁潸然泪下,“朝思归,暮思归,塞雁三年不见飞,断肠天一涯”(洪适《长相思》)。
在游子羁旅之感的抒发中,“归雁”、“断雁”的意象尤为常见。“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张抡《烛影摇红》),词人常因雁的南归转而联想到自己无法归乡的现实处境,正所谓“雁归人不归”(黄N《阮郎归》),“归雁下平桥,目断魂销”(陈亮《浪淘沙》)。“断雁”的意象,如柳词《曲玉管》中的“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玉蝴蝶》中的“断鸿声里,立尽斜阳”。断鸿的哀鸣极易引发游子在羁旅行役中的孤苦之感,“雁声嘹呖,双落行人泪”(赵子发《点绛唇》),大量的游子词中都有关于雁鸣的描写:“断雁孤鸣”(吕胜己《柳梢青》),“秋色雁声愁几许”(《浪淘沙》),“天外渐觉,归雁声远”(陈允平《绕佛阁》),“风急雁声高, 露冷蛩吟切”(陈著《卜算子》),“过万里、 西风塞雁, 数声哀咽”(吴潜《满江红》)。
征鸿也是另一个入词的意象,“目断平芜无际愁,数尽征鸿点”(赵师侠《卜算子》),“懒向碧云深处,问征鸿消息”(陈亮《好事近》),“短书频寄征鸿翼”(石孝友《醉落魄》),“暗蛩啾唧,征鸿嘹唳,憔悴都如许”(吴潜《青玉案》),“征鸿排尽相思字,音信落谁家”(卢祖皋《乌夜啼》)。
“雁来人忆家”(苏庠《菩萨蛮》),雁使人联想到遥远的故乡,联想到亲人的信息。一行雁影,几声雁鸣,足以勾起游子无限的乡愁。雁作为节令的代表物象,使游子们见则思归,有道是“江南雁识归时节”(晁补之《千秋岁》)。
在许多词作中,雁之意象与其它意象进行简单搭配,便营造出了感伤与思乡的氛围,游子的强烈情感呼之欲出。如“暮山无数,归雁愁还去。十里平芜,花远重重树”(曹组《点绛唇》),“雁过斜阳,草迷烟渚”(周紫芝《踏莎行》),“幽恨一帘烟月晓,恐明年、雁亦无寻处”(李南金《贺新郎》),“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蒋捷《贺新郎》),“帆展霜风,船随江月,山寒波碧。如今著处添愁,怎忍看、参西雁北”(朱敦儒《柳梢青》)。
寄托游子思怀之情的雁
游子的思怀之情往往和书信联系在一起。鸿雁传书的典故为人所熟知,故“雁”作为传递书信的使者,在游子词中十分常见。
词人们以雁指代书信,“上林消息好,鸿雁已归来”(张元干《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西风吹过雁,应有寄来书”(倪《临江仙》)。游子们或盼信来,如“西风吹过雁,应有寄来书”(倪《临江仙》);或惧信来,如“手捻芙蓉,耳听鸿雁,怕有丹书至”(彭耜《十二时》),作者思乡心切而不能归,转言害怕音信传来的消息,其实并非不希望音书来,而是已思归到了极致。游子们在思乡怀人的时候心事万千,偏偏如此心绪无处可诉,本欲“一纸素书,拟托南来征雁”(赵鼎《秋夜旅怀》),却“书无鸿雁如何寄,肠断摧归作么回”(向子N《鹧鸪天》),“贮离愁、难凭梦寄,纵遣书、何日有征鸿”(袁去华《八声甘州》),“水远山高,雁沈鱼阻,奈信音难寄”(晁元礼《醉蓬莱》),“江南有雁无书到”(贺铸《西笑吟》),这是“有书无雁寄”(苏庠《菩萨蛮》)的无奈。
“试约鸾笺,传素期良愿,南云应有新雁”(晏几道《碧牡丹》),在宋词中,“游子”的思乡之情往往借由“思妇”之口而出,此类词作中的“雁”作为寄托闺中人思人念远的物象而出现。“雁来音信无凭”(李煜《清平乐》),“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柳永《曲玉管》),鸿雁本可传书,而说“断”、“无凭”,说明即便看到眼前“冉冉飞下汀洲”的雁,也并未收到远方游子的书信,这种既没有音讯又无法见面的无奈与惆怅,与游子的心境和情感是一致的。“雁字一行来,还有边庭信”(柳永《甘草子》),“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张舜民《卖花声》),写的是女子对征人的牵挂,看到雁从北来,不知是否能收到心上人的音书。实则表达了羁旅中的词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更有甚者,熬不过相思之苦,竟想要“凭过雁,寄侬来”(刘一止《江城子》)。这类词中也有用“雁”代指游子的,如“无情一去云中雁”(晏殊《木兰花》)。
“鱼”也常在诗词中用来作为传送信使的代称,“鱼与雁,通消息”(唐圭璋《满江红》),因此鱼和雁两意象并用的诗词也很多。如“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晏殊《清平乐》),“浮雁沈鱼,终了无凭据”(晏几道《 蝶恋花》),“鱼书雁字都休问,只看啼痕翠袖红”(刘学箕《鹧鸪天》),“到而今、鱼雁沈沈无信,天涯常是泪滴”(周邦彦《瑞鹤仙》),“鱼封远、雁书渐歇”(方千里《浪淘沙》),“鱼依密藻,雁过烟空”(曹勋《选冠子》)。
象征游子的雁
游子孤苦的羁旅际遇和雁迁徙时所需经历的困苦相似,因此也有一些词作直接用雁象征游子:“君似孤云何处归,我似离群雁”(卜算子《周紫芝》),“羁雁未成归,肠断宝筝零落”(陆游《好事近》),“断雁西边家万里,料得秋来,笑我归无计”(程垓《凤栖梧》),“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花似故人相见好,人如塞雁多离别”(韩元吉《满江红》)。
词人们将离愁别绪、对故人及家乡的思念寄寓鸿雁,在哀哀雁鸣中感慨相思之苦、羁旅行役之悲,孤雁亦成为了游子的化身。“雁”所承载的思乡情结使其成为游子意象的重要构成物象之一。
【参考文献】
[1] 杨艳梅 杨淑平,《论宋词的审美意象》,《松辽学刊》,1996年 第4期。
[2] 杨艳梅,《论宋词意象的文化品格》,《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 第1期。
[3] 黎小瑶,《宋词审美浅说》,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5月 第一版。
大雁归来教案第2篇
走出大山以更好的方式回报社会。回报社会,让更多的学子走出大山。雁归古浪,情暖家乡“雁归古浪,情暖家乡”2012寒期志愿者活动。
一、项目背景:
古浪城在古浪峡西口,汉时为苍松县城。“古浪”是藏语,意为“黄羊沟”古浪县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腾格里沙漠南缘,因地理位置特殊,为河西走廊东门户,该地气候条件差,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不到300mm,生态环境脆弱。该地总面积5287平方公里,可是有三分之二就是沙地与山地。全县人口约40万,有38万就是农民。这38万农民中,又有2/3是山地农民。这些农民靠天吃饭,一年收入低下并且不稳定,只能以外出打工的方式来维持生计。
因为经济条件极差,很多学校基础设施不全,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很多山区学校只能请民办教师,导致该县教育基础薄弱,同时也因为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又一年四季出门在外,无能也无力教孩子知识,在家中照顾孩子的老人们,大多体弱多病,还要承担比较繁重的劳动,很多时候需要孩子来帮忙完成。孩子承担很多劳动,很大程度上也耽误了学习,这使原本基础薄弱的教育更是举步维艰,很多农村孩子由于家庭经济、学习成绩等原因中途辍学。
由于当地相对封闭,经济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比较落后,在山村地区尤为突出。落后的思想也是阻碍当地发展的重要原因,很多农村老人一辈子没有走出山村,根本不知外界为何物,孩子们也只是通过电视了解外界,与外界的真正接触很少。
因此,我们想通过号召已经走出古浪,在外就读的大学生们,联合起来,通过这个平台,早在大学期间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的回报家乡,为家乡多做点事,毕竟我们对这片土地爱的那么深沉!雁归社在三年的时间里慢慢成长了起来,也渐渐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点:首先,雁归社的立足于古浪籍大学生,以其对家乡的爱、故土的情为维系,鼓励他们在寒暑假以及将来成功时,能够继续回报家乡,为家乡做贡献;其次,雁归社逐渐形成了一些特色活动,如暑期免费辅导班(辅导对象逐渐从高中向初中小学扩展),主题演讲活动等,力争能全面的为家乡的学弟学妹们的学习生活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第三,在历年的发展中,雁归社建立了一种联系外部资源以促进本地发展的有效模式,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第四,雁归社立足于本县,但充分发挥雁归人分布广、见识广的特点,积极推动外部资源和信息走进古浪,同时与诸多同性质的志愿性组织合作并建立了长效联系机制,因此拓展空间比较大,能够兼容并包,为西部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二、主办单位:甘肃省古浪县团委
甘肃省古浪县雁归社
三、合作单位:甘肃省古浪县团委,古浪县教育局,古浪县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第五中学校方。
四、活动口号:走出大山,以更好的方式回报社会;回报社会,让更多的学子走出大山
五、活动时间:1月30日——2月5日(正月初八—正月十五)
六、项目内容:
1、携手“西部公益论坛”,帮扶孤寡老人
2、雁归社成员培训大会(讲解雁归社发展历史及建设目的)
3、雁归社寒假主题演讲活动(演讲主题:高校专业解读)
4、待定
七、各项目意义:
(一)雁归社成员培训大会
1.活动目的:社团成立近五年来,我们始终牢记成立初衷,志愿回报家乡,但对于很多新成员来说,社团的价值,成立的意义何在并不是很清楚,为此,为了让走出大山的古浪籍高校学子更好的回报家乡,让社团有更好的发展,特展开此活动,介绍社团历史沿革,以为未来发展方向,同时梳理社团事务,使社团趋于正规化。
2.活动时间:1月30号。
3.活动地点:待定
4.活动人员:雁归社内部所有成员及对雁归社感兴趣者。
5.活动流程:讲解雁归社历史——所有社团成员需填写资料,以备档——集体制定各部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各部职责及其相关信息——商讨活动开展具体流程。
(二)“解读高校专业”主题演讲活动
1、活动目的:一年一度的高考在进行着,我们古浪学子的高考志愿填写是个很困难的问题,尤其是专业报考,往往是望文生义,盲目选择,而对所报考专业究竟干什么不甚了解,直接导致大学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穷乡僻壤的古浪学生对外界了解很少,更别说是咱们莘莘学子的父母了。看着那些报考志愿的学生困苦的表情,为了那些努力了十年的学弟们,为了那些考得好而报不好的学弟们,我们需要做点什么让他们不因此遗憾呢?为此雁归社计划进行一次大学专业的演讲。
2、活动时间:1月31号——2月5号
3、活动地点:古浪县五所高中
4、活动人员:古浪籍各高校大学生演讲者及雁归社志愿者
5、活动流程:1月15号之前联系各高校确定演讲地点——1月13号左右,对演讲人员进行培训确定演讲人员并分大组拟定于一份有关大学专业的文件——具体规划巡回演讲顺序年后的元月30日左右开始巡回演讲。
6、活动经费:待定
7、注意事项:
1)演讲主题是高校专业解读。希望能改了以前的演讲内容,大谈学习方法或者高校生活,误导高中生,而是实实在在给高中学生讲点实质的东西。
2)有尽可能多的专业讲解,针对文理科的特色专业,让同学们及时了解专业动态,能够为明年填报高考志愿起一些指导作用。主要包括专业定义,专业培养方案,优缺点,招生对象及就业前景等方面。
3)演讲对象主要是学生,号召家长参加比较困难,我们在演讲之外可以由秘书部拟定一份有关大学专业知识的书信或者小文件发放给家长们看看,让家长也能及时了解专业动态,可以为孩子填报志愿助一臂之力。
4)尽可能在学校,校外的影响较小,主要问题是参与人员少,学生少,没办法扩大其影响,大多数人都是以一种看热闹的心理去围观,最终的效果可能会不尽人意。同时校外和校内的演讲对象不一样,相对应的演讲主题可能也需要调整。
七、活动内容:
(一)活动流程:
2012年1月1号——2012年1月15号:雁归社各部与古浪籍在校大学生联系,统计内部成员信息及新成员招募,初步确定演讲人员与志愿者,同时要求演讲者做好演讲准备;
2012年1月18号:召开各部部长与演讲者见面会,沟通活动详细事宜。在此之前,由联络部确定各高中放假时间,并与古浪各高中取得联系,确认演讲地点和具体巡回环节,同时及时向县教育局与县团委汇报进展;地点待定。
2012年1月19号——-2012年1月29号:各雁归人安心过年,处理自己事务。同时,演讲者需再次搜集整理演讲资料,并在1月29号之前,提交一份演讲稿(或演讲提纲、PPT等)。提交地址:*****
2012年1月30号:雁归社内部人员培训大会,阐释雁归社理念及历史沿革,梳理雁归社各项事务,同时审核演讲者演讲内容。具体时间暂定为上午9:30——-12:00,下午15:00—18:00.地点待定。
2012年1月31号——-2012年2月5号:开展雁归社2012年寒假主题演讲活动,活动地点为各高中,具体时间以联络部确定时间为准。
2012年2月7号:寒假活动总结会。共同探讨下一阶段活动进展形式及现存问题与不足。
大雁归来教案第3篇
1992年是飞雁洞求道形式转型的开始,往四川“寻根”带来脱胎换骨改变,赋予道教九美“惠德”新意义,不只是做善事,而是以行道做善事。“寻根”后进入落地生根的“植根”阶段,飞雁洞承载深厚情缘,以爱家爱国恩心,在四川盆地展现人性化情怀,广结道缘,包容宽容,和谐共生。“寻根”令飞雁洞自我肯定是中国道教的血脉,此血缘关系确立飞雁洞在香港所要走的方向。四川道源被视作香港雁门之本,在弘道方向上,对四川源远流长的道教历史和宫观有着家乡般的眷恋和感情的凝重,血浓于水的家国情怀深深打动每一个雁子的心灵,重兴道源成为心中信念的坚强柱石。北雁虽南飞,仍与母亲血脉相连,这关系使得“寻根”后20年来,飞雁洞在时、地、人三方面与四川道众频密接触,以完善飞雁洞弘道之志。到后来,刘松飞住持有幸蒙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傅圆天大师收箓为弟子。雁子在大邑修复三圣宫,重建彭州阳平观,兴建八卦亭,义不容辞,捐赠巨额款项,贯彻饮水思源的伸延主调,肯定、认同和回归内地道教。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构建和谐社会。飞雁洞以此为圭臬,以追求圆融圆满为依归,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刘松飞住持秉承纯阳吕祖恩师赐示启建水陆大醮法会,于2011年与内地7省道观启建七七四十九天水陆大醮法会,经多番远赴北京,向中国道教协会提出申请,获国家宗教局和中国道教协会批准,达成启建水陆大醮法会共识,礼邀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为顾问,举行了由甘肃平凉崆峒山隍城、兰州白云观、安徽涡阳天静宫、江西龙虎山天师府、江苏茅山元符宫、四川彭州阳平观、陕西户县大重阳万寿宫、湖北武汉长春观等7省8宫观参与的大醮法会,同耕福田,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世界和平。刘住持以80多岁的高龄,从筹备到每次法会的开坛仪式及结坛仪式,均亲力亲为,频繁往来香港与内地,一心达成法会成功。
2012年飞雁洞又承接了在香港梅窝接法续办“两岸四地道教界四十九天水陆大醮法会”,邀请两岸四地道教界共同参与胜会,达致尊道贵德、和谐共生的理想。在法会中,经忏团以承坛接法形式,轮流诵经及举行科仪仪式。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应邀赴港出醮法会启坛仪式,他在致辞中对两岸四地道教界联合举办法会予以肯定,认为“有益于道教文化的传播,有利于道教精神的传承,体现了道教贵德尊道、斋醮度人、天人合一的宗旨”。
飞雁洞与内地道观启建七七四十九天水陆大醮法会最终能够和合圆满,是借因、缘、和、合,达致共生“因缘和合”之果效。“因”指飞雁洞弟子1992年四川寻根开始,多年来坚持在内地帮助重建修复宫观,为灾区祈福赈灾,以及参加在内地举办的道教活动,增进合作交流。在这些“前因”之下,飞雁洞与中国道教协会及内地各道观,发展出血浓于水的联系,彼此“和合”。刘住持身体力行“尊重”,通过规范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实践,确立九美行道的信仰,探索中国道教精神领域新的时代意义,道友越来越多,路也越走越宽。飞雁洞用真诚的尊重弘道,使雁子形象美好,同时获得更广泛社会认同。这种尊重使飞雁洞赢得内地道友的友谊,更让飞雁洞腾飞展翅,达到一个新的晴空境界。借着因缘和合,凝聚各个道观,这种和谐结合的方式,也许会成为未来道教界合作发展的借鉴。
大雁归来教案第4篇
一、捕捉错误,点石成金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及时增补教学环节,“暴露”错误、“放大”错误,使学生审视、体验、反思所给予的“刺激”,引起“知错、改错、防错”的良好反应,从而增强学生对错误的“免***力”。
批改作业时,常会碰到学生写错别字的情况,而且屡纠屡错,让人头疼。此时,我会选准时机,有意按照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适当出错,把错误暴露给学生,看学生能否发现;然后通过讲解、辨识、讨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自我尝试、剖析、修正及反思,从而加深印象,防微杜渐。如很多学生“己”“已”“巳”不分,“戊”“戍”“戌”不辨。发现这一情况后,我写出错句让学生先辨识讨论,再修正反思,然后进行口诀归纳:自“己(jǐ)”不出头,因为***打出头鸟;“已(yǐ)”经出了头,“巳(shì)”时就被封口。 点戍(shù)横戌(xū)戊(wù)中空。口诀一出,满座无不念念有词,微笑会意。此后,这几个字的书写拼读出错率大大降低。
二、将错就错,寓教于乐
钱学森说:“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教学时,教师如果从学生出现错误的做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不仅能引出正确的想法,还可以“将错就错”,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1】朗读《海底两万里》中的海底动物“窃窃私语”时,一位同学声音读得过于响亮,教师听后笑着说:“你这么读,小动物都被你吓跑了。”同学们在笑声中领悟了朗读此处的处理方法。
三、故意出错,引导拓宽
当代科学家波普尔说:“错误中往往孕育着比正确更丰富的发现和创造因素。”从新课程标准的视角看,“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的教学材料。它对学生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有时比教师的谆谆教诲更具有影响力。
【案例2】在教学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时,针对往届学生学习的误区――“雁”、“燕”不分,在课件中我把其中两句诗写成“衡阳燕去无留意”、“雁然未勒归无计”。学生读后马上发现老师写错了,以此引出问题:“为什么此‘雁’非彼‘燕’,不可混用呢?请同学们结合以前所学的诗词仔细查阅资料,考证一下。”
第二天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致空前高涨,下面是同学们对此问题的发言。
师:同学们对于诗中的两个字――“雁”“燕”有什么新发现?
生1:这是两种不同的鸟,体形有大小之分,大雁大,燕子小,共同点是两者都是候鸟。
生2:对,它们都是候鸟,都是秋冬迁徙。不过,小燕子喜与人居,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中“新燕”指屋檐下,春天迁徙回来的小燕子,而大雁却生活在野外树林里。
生3:大雁在迁徙飞行时,喜在空中排成“人”字型,它喜欢群迁。古代用大雁传书……
生4:不对,是鸿雁,它喻指书信。如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生5:又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也是表达思乡之情。
学生个个引经据典,俨然诗词鉴赏专家,此时我将问题引向深入。
师:那你们觉得范仲淹诗中的“雁”“燕”可以混用吗?
生6:范诗中的“雁”也表示思乡之情,而这个“燕然”中的“燕”不读yàn,而读yān;与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都护在燕然”一样,“燕然”是山名,即今蒙古境内杭爱山。古诗词常常把它当作边塞的代称。
生7:东汉时,窦宪追击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所以,“燕然未勒”有功业未成、边患未平的含意;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坚守边疆,保家卫国的决心。因此,“雁”“燕”不可混用。
师:唉,这乡愁怎一个“雁”字了得!王湾、王维,还有范仲淹。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看来,教师的故意出错,有时会成为课堂教学宝贵的生成性资源。本案例中由于学生的细心观察而发现的错误看似无意,其实恰好是学生在主动构建知识结构中出现的认知冲突所造成的。学生从发现错误到改正错误的过程,实际上是对文本的再认识过程。这样,学生在教师所设的“陷阱”中大胆否定、批判、辨析,教学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四、疑处设陷,化蛹成蝶
我国历代教育家都强调“学贵生疑”,“思维以疑问和惊奇开始”。对课文有疑到提出问题,需经历一番思考。教师可根据这一思维规律巧设陷阱,先让学生自主思考,掉入陷阱,而后及时引导,将讨论引向深入,从而拓宽思维,探求新知。
【案例3】鲁迅《故乡》:“母亲说,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必到的,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去……”教师设计如下问题:
①杨二嫂真够意思,知道我们举家搬迁之后“每日必到”,是舍不得我们吗?
②杨二嫂真负责任,把我家的财物清理得一清二楚,连闰土“埋在灰里的碗碟”也逃不过她的法眼,她是个好邻居吗?
教师设置“陷阱”后,班上一部分同学的思想有些波动,对杨二嫂的印象有所转变,认为她“对得起邻居”。经结合课文,师生共同讨论,学生很快便发现了问题:杨二嫂不是舍不得我们,而是舍不得我家的物什;她每日必到,是因每次都有“收获”,她是明目张胆地“偷”,是挖空心思想“白拿”。经过这一轮的掉入陷阱再逃离陷阱的体验,学生对杨二嫂自私贪婪、尖酸刻薄、处心积虑的性格有了深刻理解。
大雁归来教案第5篇
典 型 例 题
例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晚秋
赵 嘏
云物①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 ①云物:云雾。
(1) 诗歌中哪些景物体现了诗题中“晚秋”的特点?
(2) 颔联两句描写很有特色,杜牧因此称作者为“赵倚楼”。请结合诗句对之作简要分析。
(3) 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错 答 列 举
第(1)题:
错答一:云物、曙光、残星、雁、长笛等体现了晚秋凄清、清冷的特点。错答二:残星几点,雁横塞,紫艳半开,鲈鱼正美。错答三:残星、雁横塞、篱菊静。错答四:云物、雁、篱菊、鲈鱼。错答五:紫艳、、荷花。错答六:凄凉、美景中带着点淡淡的忧伤。错答七:凄凉、孤独、惆怅。
第(2)题:
错答一:几点残星点缀着空中的孤雁,凄冷地飞过边塞,凄婉的一声长笛声表露了奏乐者的清冷、孤独的思绪,一个“倚”字,则更加衬托了孤独在外之人的孤独和寂寞之情,把人物内心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用得极妙。错答二:前半句写出了大雁南飞,几颗残星挂在天空,写出了凄凉的景象,后半句顺势写出作者一个人孤单地吹着长笛,两句相结合,相互映衬。错答三:先通过残星和雁写出晚秋的凄清和寂静,在此基础上突然的一声长笛声使这氛围更加的凄冷而令人更加伤感,这时作者独倚高楼,思绪飞翔,这一情景交融,更加富有感染力。错答四:语句对仗工整,天空几点残星,突出秋的寂凉,大雁飞到南方去,而作者却只能倚在楼的栏杆上吹着长笛,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凄凉。错答五:运用对偶,用残星和大雁衬托气氛的凄凉。错答六:这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写出了秋的凄凉,用长笛和人倚楼突出美景中的忧伤,同时表现出自己忧伤的情感。错答七:天空中很少的星星及雁字横飞,写了晚秋的孤独、凄凉,诗人由长笛的陪伴,独自一人仰望星空,思念往事。
第(3)题:
错答一:运用了用典的手法,抒发了诗人为事业前程甘愿不回故乡,胸怀大志的高尚节操。错答二:描写,这个时节正是家乡鲈鱼成熟的时候,而作者想着那美味的鲈鱼,偏偏在这异乡,写出了作者的无奈。错答三:借喻,对自己国家的思念。错答四:借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错答五:拟人,抒发了诗人失望的情感。错答六:举例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事物凋落时忧伤的情感。错答七:打比方,对故人不得归来的思念。
错 因 分 析
由于是对新高三的摸底考试,所以诗歌鉴赏的材料便选取了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里的晚唐诗人赵嘏的《长安晚秋》。命题者本以为,该材料来自教材,同学们比较熟悉,要求也较为简单基础,答题可能会轻松些。哪知道,同学们基础薄弱的“底”一下子便被“摸”了出来。这道题的得分整体不高,说明同学们对教材上学过的诗歌在理解上还不到位,不够透彻。
第(1)题:①审题不清,未能扣住“晚秋”特点,罗列了很多不能体现“晚秋”特点的意象,如云物、残星、长笛、楼、鲈鱼等,核心要点被淹没,答题不精准;②答案不够全面,不少同学忽视“雁”或者“莲”;③答非所问,不少答案专注于对意境和情感的分析。
第(2)题:①只是对诗句进行了简单的翻译,然后分析诗句寄寓的情感,没有对描写特色进行分析;②答案不全面,很少有同学能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两点都提到,并作简要分析的。写到“动静结合”这一点的比较少。也有不少同学只有术语,没有分析;③对描写特色的分析不准确或没有抓住主要特点,出现了如“对偶”“烘托”“情景交融”“由远到近”等术语,甚至出现了“承上启下”;④不少同学受题目的影响,注重分析作者被称为“赵倚楼”的原因。
第(3)题:①对手法的把握不到位,有不少同学答“引用”“借代”“比喻”“拟人”,甚至有同学答“举例子”“打比方”,也有答“借典”的;②对情感的分析不准确,如“爱国”“壮志未酬”“对秋景的喜爱”“报效国家、不愿回家”等;不少同学对情感的分析不到位,只是简单写了“忧愁”“愁苦”“无奈”等。
例 题 分 析
第(1)问体现“晚秋”特点的景物,只要写出雁、菊、莲即可,其他的不给分。
第(2)问题目要求“结合诗句对之作简要分析”,那么就应该指出诗句特色,并对诗句作简单分析。另外,从写景角度分析的,比如写景角度的高低远近等,不给分。
第(3)问手法要对,情感的定位要准。只写“愁思”“哀愁”“忧愁”等不具体情感的,给一半分;情感理解错误不给分。
正 确 答 案
(1) 归雁、篱菊、渚莲。
(2) 从视觉和听觉多角度写(视听结合):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 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
(3) 用典,羁旅愁思(或羁旅思归、思乡归隐)。
现 场 练 兵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 隐几萧条戴鹖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 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 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 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 ①这首诗写于大历五年春诗人淹留潭州时,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②鹖冠:传说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
(1) “雾中看”笔触细腻含蓄,使读者惊叹于诗人忧思之深及观察力的精湛。请分析它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颈联写舟中江上的景物。请简要赏析它的表达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杜诗镜铨》认为结尾写愁“结有远神”。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愁”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
辛弃疾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①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②,直觅富民侯。
【注】 ①季子:此指作者。②莫射南山虎:莫效南山射虎李广,有功难封。
(1) “汉家组练十万”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上阕前四句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词下阕蕴含的情感较为丰富,请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词上下阕分别刻画了词人什么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雁归来教案第6篇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每做完一份练习,试题中存在的问题往往很难发现,但不同的人换一个角度去看,也许就能比较容易发现其间的错误。据此,在试卷讲评的教学中,让学生自觉地参与课堂,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评·诊·悟”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试卷讲评方式。
首先是“评”。“评”就是教师进行简短的评价,评试卷、评学生、评共性问题。分析试卷出题的意***、题型以及各知识点的分布情况;通报各小题的平均分、各大项以及总分的平均分,展示各分数段上人数的分布情况;通报本班与邻班的差值及失分高的题目;指出典型问题和共性问题。让学生自觉明白自己处于班上什么位置,以便有效地提醒学生重视自己的失误。其间也可以穿插师生生生交流,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借助学生现有的知识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同时老师适时渗透“友情提醒”。如在评“李煜《清平乐》试题⑵‘无理而妙’是诗评家鉴赏诗词时常用的一个术语,意思是看似无理,实则精妙。请从这个角度赏析‘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3分)”这道题时,先让学生分析这是考的哪一个知识点,大多数学生说考手法,这时老师适时点拨,“诗评家提出了什么观点?”“需要结合的材料是什么”,学生恍然大悟:原来题目实则是根据前人评价赏析诗歌。老师顺势对学生的看法总结一下,呈现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并对《考纲》的这一能力点稍作阐释,所谓“评价”就是评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生活理念、人生感悟、***治倾向等等,在鉴赏中,评价能力层次是非常高的,就是对人物、景物、事件所体现的态度的评价,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但在高考中要求降低了,仅仅要求考生就事论事,言之有理即可,不需要旁征博引,引申阐发。这样从考点的角度进行点评,学生容易有一个宏观的理解,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其次是“诊”。“诊”就是自我诊断、组内会诊、班级复诊相结合。学生面对自己的错误,心里一般是不服的,怀疑是不是老师把试卷批改错了,或者是做题时不该失分的而“阴差阳错”地失分了。总之,当事人心里总有一些想法。老师可以借助学生这种“欲罢不能”的心理,让他们表达出来。如果说得对,则予以表扬,如果不妥,也能调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不过,一味的让学生自我诊断容易失去整合知识的机会,这时换个方法,可让学生进行组内会诊。组内会诊更能激活全体同学的学习氛围和提升小组组员的理解知识的能力。有的问题自己不能解决,有的问题自己发现不了,有的个人的想法无法验证正确与否时,可通过小组的积极讨论,换一个角度或许就能找到问题的症结,从而达到解决一个问题增长一片知识的效果。
语文的阅读理解题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是个难点,即使组内讨论也无法答全,答准。这时就需要进行班内复诊。将小组内无法解决的典型错误呈现出来,让出现这种错误的同学说一说当时的思考过程,并请其他同学分析错误的问题所在,如此,教师了解了同学出现错误的原因,其他同学也会产生共鸣或引以为戒,有利于纠正自己思维上的误差,以避免走入同类题型的思考误区;有利于增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针对性。通过分析,可以将其引导到正确的解题路径上来。如在评讲“李煜《清平乐》试题⑵‘无理而妙’是诗评家鉴赏诗词时常用的一个术语,意思是看似无理,实则精妙。请从这个角度赏析‘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3分)”这道题时,组长将组内拿0分的答案呈现出来,请全班同学一起来把脉。学生答案为:“雁来音信无凭”运用了苏武牧羊被汉使者相救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悲愁、忧伤之情,从“雁来音信无凭”想“路遥归梦难成”更加表达了词人对其弟的思念和担忧之情。
学生诊断结果是:该答案没有吃透题旨——围绕“无理而妙”来回答,横溢斜出谈表现手法了。
老师趁机指出答题的注意点:作答要紧扣题旨——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样答。
其他小组也不甘示弱,纷纷将得1分、2分的答案呈现在同学面前。得1分的答案为:这句话讲大雁归来却没有带来任何音信,因为路途遥远所以想要归来的梦想难以实现,看上去似乎无理但实际上隐含了作者对其弟久不归来的担心和忧虑,还有作者对弟弟的一股深深的思念之情,所以实则精妙。
针对得1分的答案,学生把脉的结果是:没有读懂诗词句意,简单化地解说了诗句且解说未能扣住“无理”展开。答案牵强。
得2分的答案为:(1)雁归来却无音信,虽不合常理,但正写出了词人渴求弟信以至焦躁难耐,每一见雁就希望有回音的心情,淋漓尽致地写出其离愁之深、之苦(2)从对方着手写没有归期,只埋怨路途遥远,实则想归不得,这种矛盾更从侧面表现了词人的离愁与无奈。
针对得2分的答案,学生诊断结果是:要点一,没有读懂诗句意旨,因而没有能析出其中的“无理”之处;要点二,读懂了诗句意旨,却未能将“无理”表述清晰、准确。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同学都动起来了,个个充当起“名医”的角色,为这个“病例”各抒己见,并诊断出问题出现的原因。
最后是“悟”。“悟”就是悟知识、悟方法、悟教训。“评”和“诊”是为“悟”服务的,所达到的效果正如让学生从自设的“围城”中,自我发现,从而为自己开一扇门,然后悠然地从围城中走出,回头望,应该明了城中的景致(基础知识)、城中的路径走法(方法)和曾经的误入“歧途”(教训)。如:还是评讲李煜《清平乐》试题⑵,在呈现答案以后,应引导他们以后碰到诗歌鉴赏题应注意哪些,通过讨论,从而悟出诗歌鉴赏题答题要领:(1)审题要严,不粗枝大叶;吃透题旨,据问作答。(2)格式要正,不拖泥带水;法,作分析,联意旨、说效果。(3)分析要准,不游离文本,由表及里,透视文本;结合文本,精当阐释。老师这时可以进行知识链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术语。“无理”是指作家有悖情理、事理、物理一般规律的意象描写;而“妙”则是欣赏主体在受到无理描写的欣赏客体的艺术感染后所引发出来的审美。在“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时,让学生根据答题要领,修改自己的答案并归纳解这一类题的方法。这样的悟会让学生对“根据前人评价赏析诗歌”这一类型的题目要先解读引文,然后抓住关键,其次对应文本,最后依序解析的解题步骤了如指掌。
为了强化“无理而妙”这一知识点,还可以出类似的题目来检测,如《春思》: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问题:试从“无理而妙”的角度赏析后两句。进一步体会什么是“无理而妙”,让学生在自悟中更加深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另外老师还可就这一题进行变式训练,让学生就“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这句诗说说还能怎样命题?在热烈的讨论后,筛选出这样一道题“‘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请简要说明。”大多数学生绞尽脑汁也未想到。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明白了“对面着笔”这种古诗中常用而学生想不到的手法,“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老师以杜甫《月夜》为例子阐释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即诗人在这里就没有写困守长安的自己是如何思念妻子的,而是从对方着笔,写在鄜州的妻子“独看”明月,思念“长安”,这样诗人自己“独看”长安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更显情深意重。
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以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三四句为例,说说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通过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对这首诗读懂读透了,而且还积累了“无理而妙”“对面着笔”等诗家鉴赏术语,甚至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站在命题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真是一箭三雕。
当然也可以设计以小组为单位,以卷中的知识为载体,自拟相关题,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习惯,还能检验所涉及的知识有没有掌握和融会贯通。
大雁归来教案第7篇
“我这样一个曾经杀人不眨眼的人是根本不值得别人关爱的。也许我真的早就该以死赎罪了。天真的以为只要离开那里,忘掉那些不堪的记忆,我就可以重新选择。现在看来,只是自己的痴心妄想。这些痛苦根本就不可能从心里抹去,即使我试***封印自己的记忆,即使我妄念时间可以冲淡一切。现在这些记忆又全部涌出淹没了我,它们在提醒着我:我的双手沾染着他们的鲜血,提醒我就是这样一个嗜血的恶魔,无论做什么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说着说着秋雁泪流雨下。
云棠第一次看到秋雁是如此的无助伤心,虽然以前的秋雁也会有忧郁、伤感,但是绝对不会像现在这般绝望。云棠看着秋雁,竟也第一次感到不知所措,不知该如何才能安慰秋雁。云棠牵过秋雁的手,用浸湿的巾绢擦拭。
“古人常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所以这世上是没有什么过错是不可以改过的,关键是是否有心悔改,如何悔改。其实我认为用死来悔改自己的错误是最没有价值的赎罪方法。如果死真可以换得生,那么我决不阻止你。秋雁,你可想过也许我们活着的这个世界只是一世的缩影,结束这世可能就开启了另一世,而且会不会这几世都是同时空的存在也未必可知。这样人在这一世所受的苦难只是机缘。所以我不想看到你纠结于这一世的罪恶,放不下自己,也救不了别人。”云棠说的不急不徐。
秋雁抬起头看着云棠,可是神情依旧。
“我不在乎秋雁以前曾经是怎么个样子,我只知道我的心里只有秋雁现在的样子,而且永远都不会改变。即便以前的秋雁经历过很难过的事,也犯过很大的过错,可是没关系,我会陪你一起去面对那难过,只要你愿意我也会陪你去赎罪。”云棠深深的看着秋雁,将秋雁的手握得更紧。
“如果你的选择是错误的呢?”秋雁问云棠。
“对我而言,关于秋雁的决定我是从来不会做错的,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只是我不希望看到秋雁在这样消沉痛苦下去,我希望秋雁能让我替你分担痛苦、自责、愧疚。”
秋雁抱住云棠开始大哭起来,就像小孩子受了委屈犯了错一样,不管不顾的哭了起来。秋雁在这个时候才发现:所有的压抑、难过再也无法在这个人面前伪装下去。这是除了师父之外,唯一能给予秋雁一种从心底涌出的无可替代安全感和信任感的人。这种感觉是连阿韵和影绝都无法给予自己的。
云棠抱紧秋雁,笑着轻声说了句:“真好。”
晚饭的时候大家聚到了饭厅。
“云棠,怎么就你一人回来?多多呢?”阿韵问
“多多先回灵州了,说放不下那里的生意。”
“多多是谁啊?”本还在狼吞虎咽的阿乔冒出一句。
阿韵瞪了他一眼,伸手拿了个鸡腿丢在阿乔的碗里,“还是吃你的吧。”
“还没介绍呢,这是影绝,我们三人都是圣”阿韵还没说完就被影绝给瞪了回去,阿乔在一旁暗笑不已。
云棠起身端起酒杯向影绝示意,影绝依旧很冷淡的点了点头。
“说起来,那位老前辈怎么不见了?”秋雁有点疑惑。
“回来之后就絮絮叨叨的说什么紫夜之蝶的,我去叫他时,他早就不见了人,想必是又去查找了。”
“我觉得我们一开始插手这件事就是已经被人设计好的圈套,而矛头很明确是对准我们的,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这背后的黑手和圣教有关。”影绝开口。
“确切的说,这矛头是指向我的。你们应该还记得当年我被派往滇南的事吧,那次惨案中还有一个人存活,那个人就是这次圈套的设计者。所以说这一切都是她对我的复仇。”秋雁说的平静
“可是不是说那次是全部绞杀吗,怎么会有生还的呢?”阿韵问
“那个人应该就是当年师父从我剑下救走的孩子。”
“这么说来,这孩子应该知道师父的下落,但是若是师父在其身边是绝不会让她做出这样的事。”
“我觉得没这么简单,那些活死人的操控方式很像圣教的离魂曲,这样这就与圣教脱不了关系了。”影绝分析道。
“这么说来,师父很有可能已经被抓回了圣教,而当年的那个孩子也在圣教,但是为什么圣教会不杀她,反而派他过来追杀我们呢。”
“有用呗。”阿乔突然冒出一句。
“但是当年收归滇南时,圣主明确的说要全部杀灭,一个都不留。”秋雁觉得很奇怪。
“这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当年收归滇南绝对还隐藏着秘密,而这个秘密即使连我们也不知道。”影绝很肯定。
“其实当年收归滇南时,我就觉得很奇怪。滇南地处偏僻,人烟罕至,圣主怎么会想到要收归那里。”阿韵也开始疑惑。
“你们听说过摩尼族吗?”云棠突然插嘴。
众人一脸的茫然。
“摩尼族好像就是住在滇南,而且关于他们,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传说。”云棠继续说
“什么传说?”其他人都十分好奇。
“传说摩尼族每一百年就会诞生一位能预知未来的通灵神者,他可以预知未来的一切。而且这个民族特别擅长蛊术,尤其是那位通灵者可以摄走任何一个人的魂魄。我想你们的圣主大概听说过这个传说吧。”云棠的一番话倒是秋雁他们有所醒悟。
“难道说当年的那个孩子就是通灵者?”秋雁不敢相信。
“那倒未必,因为你并不知道这个传说所以就根本无从知晓谁是那个通灵神者,但圣主又下了绝杀令,所以我推测那个通灵神者早就已经被抓回圣教了。”云棠说。
“那么这个人既然是那个村子的幸存者,为什么圣主还要留住他?”阿韵倒是对此很是疑惑。
“正如阿乔兄所说的‘有用’就是答案吧。”云棠笑着说。
“但是到底是有什么用呢?”阿韵还是觉得这里面太有蹊跷。
云棠摊开手,做了个一无所知的表情。
“这样分析来看,师父被抓回圣教就十分确定了,但是凭师父的武功圣教中人应该没有谁可以胜过,我怕师父是遭人暗算。”秋雁很担心。
“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已经离开圣教多年,而这些年圣教到底有了怎样的变化,我们都无从可知,除非,除非我们重回圣教一探究竟。”秋雁看着影绝和阿韵,三人一时无语。
秋雁影绝、阿韵都明白自己好不容易从圣教离开,若再回去无疑是自陷囹圄。
“我决定回去。”秋雁斩钉截铁的说,“与其这样的猜测,不如自己回去一探究竟。我越来越觉的圣教的追捕绝不是简单的抓回我们,而是背后还应藏更大秘密。老实说,我有种很不好的预感,这江湖恐怕不会再安宁下去了。”
“难道你觉得凭我三人之力能够救出师父亦或是可以阻止这场江湖祸患吗?”阿韵觉得秋雁的想法过于天真。
“若你贪生大可不必参与进来。”秋雁突然冒出这样话,让阿韵愣住,一时间整个饭厅的气氛变得很紧张。
“秋雁,你、你怎么这般看我!难道我在你心里就是这样个贪生鼠辈?”阿韵生气了,背过身去不瞅秋雁。阿乔也停了筷子,看看阿韵气的发青的脸,又瞧瞧秋雁,撇了一下嘴,朝云棠挤挤眼,示意云棠劝劝两个人。
云棠倒是觉得无所谓,反倒火上浇油。“既然阿韵姑娘担心,不如就此回到灵州城继续过自己的逍遥日子也好,这些江湖中事哪能管得那么周全。”
阿韵狠狠的瞪了云棠一眼,反倒傲气起来。“本姑娘就是贪生怕死的鼠辈,当然比不上你们这些大义情怀的豪侠,只是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相知竟如此的不堪一击。走,阿乔。”说完拂袖而去。阿乔只好跟在后面也走了。
影绝什么也没说,反倒是坐下了。
“你这般激她,若是她到最后还是误会,你该怎么办啊?”影绝很平静。
秋雁一下子就软了下来,叹了口气,反倒笑了。
“既然那个孩子是要找我复仇的,就没必要把你们牵扯进来。这次事让我感觉到那个孩子的杀气和力量,若你们陪着我肯定会受到伤害,而这是我不想看到的,你们是我最亲近的人啊。阿韵讨厌我就讨厌吧,至少她可以活的自在些。”
“你从小到大就是这个性子,总是为别人着想,但是你并不懂得我们的心,总是自作主张的一个人承担,其实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一起并肩作战。”影绝说完看了云棠一眼,突然抽出斩情丝勾住云棠的手腕。
“我不知道你的来历也不感兴趣,但是既然秋雁选择了你,那么你最好能够好好的照顾她,否则我们绝不放过你。”影绝的杀气展露无疑。
“影绝姑娘的话我会好好记住的。请放心。”
“我不放心阿韵,我要寻她去。”影绝也走了。
整个大厅就只剩下云棠和秋雁,静静的,悄悄的。
“这样做好吗,刚刚才聚在一起的几个人就这样不欢而散?”云棠用手轻轻的摸了下秋雁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