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第1篇

“教师”就应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本领。下面是给大家准备的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工作计划的内容请点下方链接

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教案

父亲节主题教育班会教案

高三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语文《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并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数学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认识二分之一

师:同学们,瞧,这是谁?你们认识吗?

师:今天,喜羊羊和美羊羊两个好朋友来到了我们的数学课堂,它们想请同学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

师:你们看,它们带来了4个苹果,谁来帮它们分一分?

根据学生回答,副板书1、3或2、2或3、1.

师:你们最喜欢哪种分法呢?为什么?

引导孩子说出平均分的慨念,板书

师:你们看,他们俩还带来了什么?

师:这下又该怎么分呢?

师:可是现在月饼只有一个,还能平均分吗?每人又会分得多少?

预设:每人分到一半

师:一半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

预设:(1)用二分之一 (2)用0.5

师:二分之一你会写吗?

指名学生板演,订正。

师:通常情况下,我们先写一短横,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下面的2,叫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最后写上面的1,叫分子表示这样的1份。读作:二分之一。

师:(指另一份)那这一份呢?可以怎么表示?请在你的本子上再写一次,指名学生板演。

师:你们看,他写对了吗?在数学上,像这样的数我们称它为分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 同学们跟着老师读一遍,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直观认识,教学新课

1.理解二分之一的意义

师:现在谁能结合刚才分月饼的过程再来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示范,再跟同桌互相说一说。

请2名同学说一说。

师:如果老师把这个圆片当作这个月饼(教师板演分月饼),将它平均分成2份,这一份我们就可以用来表示。

(1)体会实际意义

师:刚才我们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它的,那么它还可以表示谁的?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一下。

预设:把橡皮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把水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你们看,老师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2)动手操作活动一

师:其实,我们的数学***形里面也藏着很多二分之一,你们想把它找出来吗?

学习任务:请看大屏幕,一起来读一读红色的字。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长方形纸片,按要求操作,限时1分钟。

预设反馈:展示不同***形。

师:同学们,请看黑板,这几个同学找的二分之一对吗?

关键问题:这些长方形为什么折法不同,而且涂色的形状也不同,都能表示出二分之一?

2.判断二分之一,引出四分之一

师:没错,只要将一个***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带来的***形涂色部分是不是它们的二分之一?

师:想一想,如果老师给你一个正方形纸片,你能找出它的四分之一吗?(能)

学习任务:请看大屏幕,一起来读一读红色的字。( .......)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正方形纸片,按要求操作。

预设反馈:展示大小不一的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关键问题:同学们,这些正方形的大小都不一样,涂色部分也不一样,为什么每份都可以用四分之一来表示呢?

师:那你们会写四分之一吗?伸出你的手指我们一起写一写。

【特殊】师:看到同学们的方法,老师也想来试一试。你们看,老师的这种分法这样的一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吗?

是的,这个方法非常的特殊,请看大屏幕 课件演示

只要这两条线段经过正方形的中心点,就可以把他平均分成4份。

【小知识卡】你们看,这是多少你们认识吗?没错,在我国古代,人们分东西时候经常出现结果不是整数的情况,就渐渐有了分数,最初是用算筹表示的。后来,印度人发明了数字,就出现和我国相似的方法来表示。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就有了现在的分数。

3.猜想几分之一,创造几分之一

师:我们认识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们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学习任务:那么,你们能把你们说的这些分数表示出来吗?请拿出信封中的纸片,按要求操作。完成后小组成员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表示的?

预设反馈:有目的地挑选比较好观察的几分之一。

关键问题:老师特别挑了一些***形,请你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

预设反馈:***形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只要把它平均分成几份,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

4.相同的***形,比较分数大小

师:你们看,这两个同学都是把圆形进行平均分,一个是平均分成2份,另一个是平均分成4份,你们从中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学生说出,分得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三、巩固练习

师:看同学们学的这么认真,我们的村长慢羊羊也来到我们的现场,想来考考大家,请大家拿出我们的巩固练习单,花3分钟时间来做一做。

师:时间到,我们一起来校对一下.

练习1:一两个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这个分数来表示。

练习2:你是怎么知道的?

练习3: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师:你们都做对了吗?全对的同学请在你的练习单上打一个五角星。

四、课外延伸

同学们,你们看,如果老师把这个长方形用1来表示,那么请你估一估这个涂色部分可以用几来表示呢?空白部分呢?

如果老师继续往下分的话,还会出现很多很多的分数。像这样的我们称它为分数墙。请大家观察这面分数墙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分得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五、课堂小结

师:看来同学们学的都非常认真,那么现在请你问一问自己,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下课。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范文二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新课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分数与整数有很大的差异,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

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

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练习运用(略)

反思: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

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

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范文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初步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

教学难点:知道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圆形(或长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分过东西吗?一天呀,兔哥哥和兔弟弟一起去找食物,它们找到了4个大苹果。可是在分苹果的时候产生了争议。

兔哥哥说:“我要吃3个。”兔弟弟说:“不行,我们应该一样多。”你说它们应该怎么分才公平呢?(平均分)每只兔子分到2个。

第二天,兔兄弟又一起去找食物,这次,它们找到了2个大苹果,每只兔子可以分得几个?1个。

第三天,兔兄弟又一起找食物,找的很辛苦,只找到了1个大苹果。两只兔子傻眼了,应该怎么分呢?每只兔子分到( 半)个。

这半个苹果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半个苹果该怎么表示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1/2,由此引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1)借助形象,认识1/2

同学们看大屏幕小精灵是怎么来分月饼的?(多媒体演示平均分月饼)。

师:把一个月饼从中间切开,也就是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这半个月饼我们就可以说成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二分之一怎么写呢?一起来看

(同时在其中一块月饼上标出分数 。)(课件演示二分之一的书写)

先画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再写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最后写横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跟着老师的板书,一起书空写一写这个数。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板书)齐读。

你能在这块月饼里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是它的另一半)

同桌互相说说是怎么得到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的?

最后概括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1/2。)

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平均分、每份、它的)课件灵活展示:

①、讨论平均分。说说为什么重要?多媒体演示不平均分的月饼,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用1/2表示吗?(生:不能,因为没有平均分,这边分一小块,那边分一大块,两边分的不一样多,不能用1/2表示)。可见“平均分”非常重要?

②、多媒体闪烁每一份。“每一份”是什么意思?(指其中任意一份,因为是平均分,每一份都相等,所以每一份指的是指任意一份)。

③、它的二分之一,是指谁的二分之一?(***上这块月饼的二分之一)老师先后拿出一个苹果还有小圆片,问:能不能说这里的二分之一是我手上的苹果的一半?或者是这个小圆片的?(不能)它到底指谁呢?(平均分,分的是谁就是谁的二分之一)(2)、请同学们判断下面的涂色部分能不能用1/2表示。(课件展示练习题)

完成练习后提问:前两个***形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呢?其它的为什么不能?

小结:前两个***形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但都是把一个***形平均分成两份,涂色部分都是其中的一份,所以涂色部分是它门各自***像的1/2,剩下的***都不能用1/2表示.其中第三个和第五个***不是平均分,第四个和第六个是平均分,但不是平均分成两份。

所以我们知道了,只要把一个物体或***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3、认识1/4

如果老师这样分月饼呢?观察并思考:这样是把这块月饼平均分成了( )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 )(强调:平均分、每份、分谁就是谁的1/4)

学生填空(课件展示)

3、认识1/3

我们又认识了1/4,老师这有一个圆,把它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怎么表示呢?看屏幕: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它的()分之(), 写作( ).

4、认识1/5

我们继续分,这次是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并涂上颜色.怎么每一份都能用1/5表示呢?(因为是平均分,其中任意一份都是一样的)这里的1/5表示什么呢?

看来,把一个物体或***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齐读)

5、认识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像1/2,1/3,1/4,1/5像这样的数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分数.

以1/4为例,认识一下它各部分的名称:中间的这条横线表示什么意思?(平均分)它叫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这个数字3,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叫分母。分数线上面的数字1表示其中的一份,叫分子。

6、拿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用涂色部分表示出你想表示的几分之一(展示学生作品,用小组合作方式,说说怎样得到正方形纸的几分之一)注意要对折

质疑: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大小不同,怎么都能用1/2表示?

小结: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不同,纸的大小不同其中一份的大小也不同,但都是把一个***形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份都是它门各自***形的1/4。

你能用分数表示下列***形的阴影部分吗?(出示课件)

进一步总结:不管是一个月饼一个***形或是其他的,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7、游戏做分数(自主认识几分之一)

用同样大的长方形纸折出它的几分之一,然后涂上颜色,并标出这个分数。(把学生的作品分两组展示在黑板上)

仔细观察再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看第一组,把同样两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和4份,2份中的一份大于4份中的一份,所以1/2>1/4

第二组同理

引导回答:同样一个长方形,平均分的分数越多,其中的每一份就越小。

所以分数比大小,当分子都是1的时候,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

概括成一句话: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课件展示)

用规律解决问题(课件展示练习题)

三、智力冲浪

同学们的练习做得真棒,敢不敢挑战更难的题?

1、方块里能填几?

1/3>1/ 1/3

2用分数表示***中的涂色部分。

大正方形的1/8,小正形的1/2,长方形的1/4

四、全课总结:挑战成功,现在回忆一下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我学会了写分数,我学会了读分数,我学会了用分数表示***中的涂色部分,我学会了几分之一的分数怎样比大小,我学会了用不同的***形做几分之一,我学会了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

是呀你们的收获真不小,其实分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们用眼睛仔细观察,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几分之一。把你发现的分数记录下来下节课汇报。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范文四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分数,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借助直观演示、操作、观察、概括,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体验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教学难点: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课前准备:

多媒休、师生各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各3张,水彩笔1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西游记里的故事吗?

有一天,唐僧师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走得又饿又渴。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桃园地,“哇,好大的桃子呀!”八戒见了直流口水说:“师傅可以吃桃子吗?”唐僧说:“吃桃子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1个桃子,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个?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个吗?半个桃子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出示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求新知

1、借助形象,认识。

多媒体演示平均分月饼,问: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把这个月饼怎样了?(切开了)两块月饼的大小怎样?(同样大)说明老师怎么分?(平均分)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多少?(一半)一半是日常生活中的说法,用数学语言来说,是整个月饼的二分之一。(教师板书)短短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1份,这个数读作二分之一。全班同学读一读这个数。(生读)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指另一块)这一块是这个月饼的多少呢?

现在谁能用一话把刚才分饼的过程说完整?(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很重要?(学生各自发表见解,说出自己觉得重要的字词)教师先给予肯定:其实同学们说的那些字词都重要,那究竟哪些更重要呢?

多媒体演示不平均分的圆。如果像这样分,每一块能不能用表示?(不能)可见这里能不能漏掉“平均”两个字?(不能)

“每一份”是什么意思?(两份都是它的)所以这里强调“每一份”。这句话中“它”是指谁?(这里的整个饼)老师从口袋中拿出一个比大屏幕上的饼小得多的真饼,问:能不能说这里的每一份是我手上的这个真饼的?(不能)可见这里的“它”字重不重要?(重要)能。

请全班同学齐读。

2、仔细观察,认识。

多媒体演示平均分成三份的圆形。教师提问:这个圆形被平均分成几份?(3份)涂阴影的`部分能不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教师板书)只有这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吗?(另外两份都可以表示它的)

谁能用一句话说说表示什么意思?(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三份,每一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它”指的是谁?(这个圆形)

3、动手操作,认识。

刚才我们认识了三分之一,接下来还想认识什么分数?(教师板书)

现在请你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四人小组先研究研究,再分工合作,用不同形状的纸分别折出,并用水彩笔画出阴影。看哪一组的办法多。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各种不同折法,请同学到台上当小老师评讲各种折法正确与否,并说出道理。讨论:为什么折法不同,但都能表示出?(不管怎样分,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四分之一。)

4、自主学习,认识五分之一。

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这个大家庭里的3位成员,还有许多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下面请你们打开书_页,自学例4、例5。

例4、

(1)看书,填空。(多媒体出示。)

(2)学生汇报,订正。

(3)教师指阴影部分问:它为什么能用表示?

例5、

(1)请学生到台上当小老师讲解:把1分米线段平均分成10份,这一份是它的。(投影出示)

(2)你们有没有问题要问这位小老师?

学生的问题由学生回答。若学生提不出好的问题,老师可以对台上的同学提问。

三、归纳认识,学写分数

(1)、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圆的,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这条线段的。通过这些例子,你发现了什么?(把哪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那个物体的几分之一。)

(2)、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指黑板上的分数)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吗?请在__页上找答案。(请学生说,师板书)

(3)今天学的分数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分子都是1。)今天我们所认识的分数是几分之一的分数。

(4)写分数时我们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下面就来写几个分数,看谁写得漂亮。(学生写完后一起读这三个分数)

(1)十分之一(2)九分之一(3)分母是8分子是1的分数

四、巩固练习,理解应用

1、做一做第_题:哪个***里的涂色部分是,在()里划√。

2、请你联系生活实际,从身边找一找分数。

小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范文五一、设计思想:

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二、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用圆片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各两张,剪刀。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了解学生对分数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黑板上准备好一些小磁铁。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剪刀一把。

两个月饼***。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讲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给大家听。

话说唐僧师徒一路向西取经,这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集镇上,看到路上的人都手提着月饼,这才想起今天是中秋节了。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月饼店,“哇,好多的月饼呀!”八戒很快就看见店里各种各样的月饼,馋得直流口水,一个劲地说:“师傅我想吃月饼。”可是唐僧说:“想吃月儿饼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要是只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人分几块吗?(有的说每人分一半,有的说每人得半块。)半块月饼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看来同学们想不出该用什么数来表示,没关系,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分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说明:思维始于疑问,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从故事中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将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自然展现(是因为用整数解决不了了,所以才要用到分数),且使学生的探究意识也孕育而生。]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认识二分之一

(1)猜一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怎样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一半就是这两份里面的一份,也就是这圆形的二分之一,写作:1/2,结合书本中的月饼***说说,“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2)教师说明: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一份。

(3)动手实践

A、折一折:让学生用各种的纸片动手折出1/2,(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B、展示学生的几种典型折法

C、从操作过程中凸现思考过程。

师:这些形状不同的纸都可以折出它的1/2。想一想,同一张纸折出的形状不一样,为什么都可以用1/2来表示呢?

(4)在辨别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折出几种不是平均分的二分之一,想想这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吗?(再次强调平均分)

[设计说明:通过直观演绎数学知识所蕴涵的思维发展过程,让学生进行自我释疑体验,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也不包办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过程,而是通过“折一折”了驱动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力,感悟“平均分”的内涵与重要性,从而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拘泥与常规,思维实现跳跃式的发展。]

认识四分之一

(1)观察推想

师: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块是它的几分之一?

(2)开展折1/4的活动

A、师:要得到一个***形的1/4应该怎么办?用圆形纸片折一折,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四分之一。

B、汇报:你是怎么得到1/4的?说一说1/4表示什么?

C、请学生拿出同样大的正方形纸,小组合作折出不同的1/4涂上颜色贴在底板上,在相同的时间里看哪组折出的方法最多

D、汇报怎样折的。问:这些1/4的部分一样大吗?为什么?

强调:整体一样大,它的1/4就一样大。

认识几分之一

(1)刚才我们认识了1/2和1/4,我们把1/2,1/4,这样的数叫分数。你还想到了哪些几分之一的分数?板书学生的回答。(有意识写几个分母大一点的分数)抽几个说说分数所表示的意思。

(2)找一找。(出示主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游乐园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发现哪里有几分之一?为什么?

(三)练习:做一做第1题

[设计说明:有了1/2作基础,1/4的学习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分析、去解决新问题,学会把新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着学习,学会在动手操作,实践活动中认识理解知识,并学会举一反三,有所创新。]

再现情境,比较大小。

(1)故事引出问题

师:接下来老师继续来讲西游记的故事,唐僧师徒在月饼店买了些月饼后继续赶路,走着走着转眼已到了中午,猪八戒饿得肚子咕咕直叫。这时唐僧拿出了一个的饼,给八戒和孙悟空分一分,说给孙悟空1/4,猪八戒1/2,猪八戒一听急坏了,大声说,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同学们,猪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块了吗?(板书1/21/4)

(2)解决问题:

让学生思考后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吃到1/2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

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圆片代替饼来验证一下。

反馈,请2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进行验证的。

小结:原来分数也有大小,1/2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分成4份的要大,所以1/2>1/4

(3)拓展延伸:

A、这时候,沙和尚过来他也要吃,他说要吃这个月饼的1/8,你觉得他们三个人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

B、看板书,你还能比较这些分数的大小吗?任选两个数比较大小,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板书),你发现了什么?(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块就越小)上面这些分数中哪个,哪个最小?

(4)练习:做一做第2题。

[设计说明:再次用讲故事的的方法引出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从解决故事的疑问中寻找正确的答案,同时故事中也蕴含了正确的答案,把分数的大小比较和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学生不难发现正确答案。并且再次用圆片代替月饼来进行证明,验证答案。]

(四)说说想想,课堂小结

说说你对分数有了哪些了解?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第2篇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培养学生认真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1)某车间每班有4个组,每组有11人,每班有多少人?

(2)一辆卡车可以装30袋化肥,每袋重50千克,一辆卡车能装多少化肥?

2.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

根据动画演示的内容分别补充问题,再解答.

(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_______________?

(2)每箱有12个热水瓶,每个热水瓶卖35元,______________?

3.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复习中的应用题都是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它们的数量关系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计算.)

把动画复习的两道应用题连起来看,让学生把复习中的两道题合并成一道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题目,引出例1.

教师导入:看来,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光会遇到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还会有这样稍复杂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共同学习:应用题.(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一个商店运进5箱热水瓶,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卖35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1)指名读题,并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继续演示动画“连乘应用题”,实物***逐步转化为线段***.

(2)小组讨论:你准备怎么解答这道题?并说出解答的思路.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3)汇报讨论的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到:

方法1:要求一共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箱卖多少元和一共有多少箱.已知共有5箱,未知每箱多少元.因此,要首先求出每箱多少元.已知每个35元,每箱12个,求出每箱卖多少元就是求12个35是多少,用35×12=420(元),再求出5箱一共卖多少元,就是5个420是多少,用420×5=2100(元).

板书:①每箱多少元?

35×12=420(元)

5箱一共多少元?

420×5=2100(元)

方法2:要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需要知道每个卖多少元和一共多少个.已知每个卖11元,未知一共多少个,先要求出一共多少个.每箱有12个,有5箱,求一共多少个就是求5个12是多少,用12×5=60(个),再求一共卖多少元,就是求60个35是多少,用35×60=2100(元).

板书:②5箱一共多少个?

12×5=60(个)

5箱一共多少元?

35×60=2100(元)

(4)教师谈话:像这样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可以分步列式,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将这两种解法分别列成综合算式.

学生动笔列式,汇报订正:

35×12×5

35×(12×5)

教师提问: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什么?再求什么?第二种解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小括号?不加行不行?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因为运算中要先算12×5,就必须加小括号,否则运算顺序就变了,不符合题意.)

(5)比较、辨析: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明确两种解法的区别是:第一种解法是先求的每箱多少元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第二种解法是先求5箱一共多少个再求5箱一共多少元;思路不同,用的已知条件也不同.联系是:最后都能求出来“5箱一共多少元”.

(6)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解题思路的相同点是求一共可以卖多少元.不同点是先求什么不一样,先求一箱可以卖多少元,是以每箱多少元作单价;先求一共有多少瓶,是以一瓶多少元作单价.)

师生共同总结:方法不同,结果相同.

(7)学生思考:我们用了两种方法解这道题,怎样检验呢?

(可以互相检验,用其中一种方法解答,用另一种方法检验.)

三、尝试练习.

学校有3排房子,每排有4个教室,每个教室装6盏灯,一共安装多少盏灯?(用一种方法解答,然后用另一种方法检验.)

(1)指名读题,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分析,列分步算式解答.

(3)订正:说出解题思路,再列式计算.

解法1:每排安装多少盏灯?

6×4=24(盏)

3排安装多少盏灯?

24×3=72(盏)

综合算式:6×4×3

=24×3

=72(盏)

答:3排安装72盏灯.

解法2:一共有多少个教室?

4×3=12(个)

一共安装多少盏灯?

6×12=72(盏)

综合算式:6×(4×3)

=6×12

=72(盏)

答:3排安装72盏灯.

(4)检验.师:我们可以从中任选一种方法解答,而另一种方法来检验.从小养成做事认真负责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

1.小明的集邮册中,每页贴3行邮票,每行帖5张,3页一共贴多少张邮票?(用两种方法解答)

2.两个小组割青草,每个小组割3捆,每捆8千克,一共割多少千克的青草?(用两种方法解答)

五、总结归纳.

教师提问:(1)这节课学习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板书:连乘应用题)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十二第2题

两个运输队运沙子,每队运3车,平均每车重5吨.一共运多少吨沙子?

练十二第3题

张庄小学新盖9间教室,每间教室有6扇窗子,每扇窗子安8块玻璃,一共要安多少块玻璃?

板书 设计

探究活动

小小采购员

活动目的

通过制定购物计划,进一步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内容

1.制定购物计划.

“六一”儿童节到了,学校要给参加游艺活动的同学买奖品.这个任务分给三年级每班去完成,每班分配200元,想想:买什么?买多少?共需要多少钱,200元够不够?和同学一起议一议.先调查、再制定一个计划表.

2.比比谁的计划好,这个任务就交给谁.

3.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购物.

看看,在超市里,你会遇到那些数学问题?

活动建议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第3篇

1、口算乘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P1例1、P2例2口算乘法

教学要求:掌握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手段:幻灯片、小棒、口算卡等及操作。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表内乘法口诀(可用口算卡进行)。

2.50是几个十?700是几个百?

3.8个十是多少?24个十呢?24个百呢?

4.5个2是多少?

二、新课教学:

1.P1例1

(1)引导学生摆小棒:每堆摆两捆(每捆10根),摆3堆。

(2)启发学生议论: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用加法算:20+20+20=60

用乘法算:20X3=60

(3)引导学生看实物,理解算20X3的思维过程:3个2是6,3个2捆(2个十)是6捆(6个十),6捆就是60根,即3个20是60。结果与加法相同。

2.小结:求3个20是多少,可用乘法计算。口算20×3这样想:

2个十×3=6个十=60

3.P2例2

(1)显示例2幻灯片,让学生观察后掌握其数量关系。每堆有300块小木块,一共有4堆。

(2)让学生直接用乘法式子求出一共有多少块。

(3)让学生口算结果,并说出怎样想。

(4)小结:求4个300是多少,用300X4计算。这样想:

3个百×4=12个百=1200

三、练习设计:

1.P1“做一做”.2.P2“做一做”.

四、作业:

1、复习P1例1、P2例2.2.P4第1、2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P3例3、例4,一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几百几十的口算

教学要求: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每位乘积不满十)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课本P3复习内容。

2.450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

二、新课教学:

1、P3例3

(1)看***学算理。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意:

①左边有3个10,就是30。

②右边有3个2,就是6。

从而使学生理解:12里面有1个十和2个一,3个12就是3个10和3个2的和。

(2)看***学算法;口算一般从高位算起。

这样想:10×3=302×3=630+6=36

(3)指导学生看书P3例3,质疑。让学生口述12X3的口算步骤。

(4)小结:一位数乘两位数,可以把一个因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后再相加。

2.P3例4

让学生在例3的基础上,先类推试做;然后可通过四人小组议论,归纳出口算的方法;再由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

小结:120是由1个百和2个十组成的,120×3是求:3个120是多少,就是3个百和3个20的和。计算时这样想:100×3=300,20×3=60,300+60=360。

三、练习

1、P3例3下面的“做一做”。

2、P3例4下面的“做一做”。

第1题:计算后,进行评议,并让学生讲述是怎样想的?鼓励学生,谁还能想出别的口算方法?”第2题:学生***完成后,有目的地请中下生板演;及时纠正错误。第3题,可用开火车比赛的形式进行。

3.有白乒乓球21个,花乒乓球的个数是白乒乓球的2倍,有花乒乓球多少个?一共有乒乓球多少个?

四、作业:1.复习P3例3、例4。2.P4第4、5题。

第3课时

教学内容:P4练习一第6——11题。

教学要求:巩固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熟练、灵活地运用口算方法:i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手段:幻灯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表内乘法口诀。

2.口算乘法的方法。

二、练习设计:

1.填空:

(1)21×3可以读作()乘(),积是()。

(2)3×6读作()乘(),表示()个()相加。

(3)32×3读作()乘(),表示求()个()倍是多少

2.做课本上第,7、8、9、10、11题。

做7、8、10题要注意用多种形式,如比一比,看谁算得对又快或以组为单位开火车,看哪组最先到达目的,夺到红旗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第9题是有多余条件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练习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决定是否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特别注意辅导中下生。

3.第12、,13题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根据实际安排在堂上进行或在课外进行。

4、思考题。可制作活动幻灯片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明确从小华家到公园无论走哪条路,到学校以后都有四条路可到公园。也可以让学生在书上的***画一画、数一数、找规律达到同样的目的

每项练习做完后都应做好评价订正工作。

三、作业:1.熟记乘法口诀。

2.P4第6题、P5第10题。

2、笔算乘法

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

第1课时

教学内容:P6例1,例2.

教学要求: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竖式书写格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养细心检验的习惯。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课本P6复习的内容。口算乘法及竖式书写格式。

二、新课教学:

1.P6例1

①从口算引入:出示题目后问“用口算时怎样想?”

②笔算方法:借助P6的实物***,指导学生阅读P6虚线围成的方框里分步演算过程。

③总结计算方法。

2.P7例2

(1)让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类推出计算方法,加深对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理解,着重抓用2乘百位上的2得4个百,写在积的百位上。

(2)注意竖式的书等格式。

(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注意”的内容,让学生把例2再乘一遍,并告诉学生,今后可用再乘一遍的方法,检查乘法算得对不对,培养细心检查的习惯。

三、练习设计:

1.课本P6“做一做”。

2.课本P7“做一做”。

3.做P7第1题第一横行,第2题第一横行。

四、作业:1.复习P6例1,例2。2.P7第1题第二横行。

第2课时

教学内容:练第3—第9题

教学要求:巩固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竖式书写格式。

教学手段:幻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笔算213×224×2

二、练习设计

1.练习一第3题。让学生先读题,再分析解答。

2.练习一第4题,笔算下列各题。

3.练习一第5题,列式计算。

4.练习一第6题,口算下列各题。

5.练习一第7、8题,应用题。

6.练习一第9题,脱式计算。

三、作业

复习课本第8页。

第3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9例3、P10例4

教学要求:掌握不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手段:幻灯,每位学生一份小棒。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课本P9复习的内容:

5×3+62×9+76×8+34×7+5

二、新课教学:

1、P9例324×3=

(1)摆一摆

①第一行摆2捆。(每捆10根),另4根。

②再摆两行分别与第一行同样多。

(2)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列出式子;

①每行多少根?共几行?

②要求3行一共有多少根怎样列式?

(3)在动手操作中明确算理。

①3个4根是多少根?满10怎么办?

②3个2捆是几捆?加上刚才的一捆现在一共是多少捆?

③一共有几捆几根即多少根?

(4)观察幻灯***片,学习算法。

(5)指导学生阅读P9例3,质疑。

(6)让学生讲述72是怎样算出来的。

2.例4的教学

(1)学生读题后,讲述乘的顺序。

(2)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10例4。

小结:让学生讲述P10例4怎样算。重点讲清4乘第一个因数十位上的9得多少1应向前一位进几,乘积百位上的7是怎样得来的

三、练习设计。

1.课本P9做一做和Pl0做一做。

2.课本P11第2题。

3.计算;

42×315×2271×3516×4

4.计算接力赛。(分四组,每组3人)

(除参赛的同学外,其余作裁判,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

四、作业;‘

,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1.复习P9例3,P10例4。

2、P11第1题。

第4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三第3—第9题

教学要求:掌握不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

教学手段:比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练习设计:

1.计算P11第3题。

3.P11第6题让学生***完成后订正。

4.P11第4题、第5题。

5.P12第7题用比赛的形式,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部算对要做好小靖工作。

6.P12第8、9题如因时间关系可作为活动课内容。第10题应提示学生找出规律再填表。

四、作业:

复习P9、11的内容,理解、熟记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第5课时

教学内容:P13例5。

教学要求: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手段:电化教学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课本P13复习的内容。

2.计算517×3后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新课教学。

1.P13例5的教学。

(1)用幻灯显示例5的插***,让学生看***列出乘法式子:454×4

(2)先由学生试算,通过集体评论订正、进行学习。

(3)把例5与本节“知识铺,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2)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2.小结:“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三、练习设计:

1.P13“做一做”

订正后,让学生找出哪一道题最容易出错,为什么?

2.填上适当的数:

4.指导阅读P14《你知道吗?》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第4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

经历认识小数数位表和用直线

上的点表示小数等进一步认识小数的过

程。

2.

认识小数数位表、数位,理解小数部

分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掌

握小数的读写法;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3.

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能在已有知识和

经验的背景下自主学习,并获得良

好的学习体验。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认识小数数位表和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小数,掌握小数的读写法,会比较小数

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具:PPT

,教案。

教学过程

设计说明

一、情境创设,新课讲授

PPT

显示课本

65

页数位表。

把下面的数填在小数数位表中,并读出来。

172.31

30.402

0.098

师:大家观察

PPT

上的小数数位表,你能从表中发现

什么。(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数位表中小数部分的数位及

排序。趁学生观察之际,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数数位表。)

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三个数,提出在数位表中写数的要

求,让学生自主学习。(两学生板演。)

交流学生写数的结果。

师:数位表中每个数位上的数都有它们的意义,如十

分位上的

3

表示

3

0.1,记住

0.1

是十分位的计数单位。

(请学生回答剩下两个数每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师:前面我们学的小数大多数整数部位都是

0,下面

我们来看一下整数部分不为

的小数的读法。

PPT

显示文本:

172.31

读作:一百七十二点三一。

30.402

读作:三十点四零二

0.098

读作:零点零九八

师小结: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整数部分是

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

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u

用直线上的表示小数

在黑板上画出课本

65

页数轴。

师:观察数轴,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使学生了解数轴上写出了1到5的自然数,每两个数中间有

10

小格或平均分成了

10

份。)

师:大家把书翻到

65

页,把书上的四个数用直线上

的点来表示。(请一学生板演。)

师:大家把写出来的数从大到小排下序。

二、试一试

在里填上>、

=。

10.99

2.11.85

0.080.1

1.621.602

具体说说比较的过程。先比较什么再比较什么。

三、练一练

课本

66

页“练一练”1-4

题,学生***完成

,再交

流。

四、课后小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第5篇

进位、退位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58页至59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自主尝试一位小数加减计算。

2.

经历一位小数加减的笔算,能正确进行计算。

3.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把整数加减法计算中的经验迁移到小数计算中来,理解小数进位和退位的道理。

教学难点:计算整数减一位小数。

教学过程:

课堂小研究

1.

买鸡蛋和豆腐一共花了多少元钱?

6.5+2.8=

(元)

我的方法是:

2.

买鸡蛋比买豆腐多花了多少元钱?

6.5-2.8=

(元)

我的方法是:

3.

妈妈付给售货员20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

20-9.3=

(元)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

总结:

笔算小数加减法,要(

)对齐,也就是(

)对齐。

小数加法,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

);小数减法,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

)当10,然后再减。小数加减法计算和整数加减法计算的道理是一样的。

教学活动

教学预设

应对策略

一.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1.2+1.7=

3.5-2.1=

100-25=

180+50=

2.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板书)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1.

出示小研究1

(1)学生自主计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要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和过程。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看看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你有什么补充或质疑吗?)

(4)班级展示

研究1中,重点说清:8角加5角等于1元3角,明白进位的道理。

2.

出示小研究2

(1)学生自主计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研究2中,重点说清小数点右边的5减8不够减,要向小数点左边的数借1元,借到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10角,理解退位的道理。

3.

出示小研究3

(1)学生自主计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研究3中,说说自己的算法。

让学生知道:小数退位减法和整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

课后习题。

2.

补充习题。

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谈谈你的收获和心情。

预设

(1)6元加2元等于8元,8角加5角等于1元3角,8元加1元3角等于9元3角,就是9.3元。

(2)

竖式计算

预设

(1)6.5元等于65角,2.8元等于28角,65角减28角等于37角,37角就是3元7角,也就是3.7元。

(3)

竖式计算

预设

(1)20元减9元3角还剩10元7角。

(2)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全班交流过程中,学生表达不清楚的,教师引导点拨。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第6篇

进位、退位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58页至59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事例,让学生自主尝试一位小数加减计算。

2.

经历一位小数加减的笔算,能正确进行计算。

3.

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把整数加减法计算中的经验迁移到小数计算中来,理解小数进位和退位的道理。

教学难点:计算整数减一位小数。

教学过程:

课堂小研究

1.

买鸡蛋和豆腐一共花了多少元钱?

6.5+2.8=

(元)

我的方法是:

2.

买鸡蛋比买豆腐多花了多少元钱?

6.5-2.8=

(元)

我的方法是:

3.

妈妈付给售货员20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

20-9.3=

(元)

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

总结:

笔算小数加减法,要(

)对齐,也就是(

)对齐。

小数加法,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前一位进(

);小数减法,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

)当10,然后再减。小数加减法计算和整数加减法计算的道理是一样的。

教学活动

教学预设

应对策略

一.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1.2+1.7=

3.5-2.1=

100-25=

180+50=

2.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板书)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1.

出示小研究1

(1)学生自主计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要说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和过程。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看看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你有什么补充或质疑吗?)

(4)班级展示

研究1中,重点说清:8角加5角等于1元3角,明白进位的道理。

2.

出示小研究2

(1)学生自主计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研究2中,重点说清小数点右边的5减8不够减,要向小数点左边的数借1元,借到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10角,理解退位的道理。

3.

出示小研究3

(1)学生自主计算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研究3中,说说自己的算法。

让学生知道:小数退位减法和整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1.

课后习题。

2.

补充习题。

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谈谈你的收获和心情。

预设

(1)6元加2元等于8元,8角加5角等于1元3角,8元加1元3角等于9元3角,就是9.3元。

(2)

竖式计算

预设

(1)6.5元等于65角,2.8元等于28角,65角减28角等于37角,37角就是3元7角,也就是3.7元。

(3)

竖式计算

预设

(1)20元减9元3角还剩10元7角。

(2)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进行个别指导。

全班交流过程中,学生表达不清楚的,教师引导点拨。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第7篇

3.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地、有顺序地、有层次地进行思维.

教学重点

如何分析文字叙述题意,依据题意用混合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

能正确使用小括号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1.先说出运算顺序,再口算出结果.

(1)8+2×3(2)45-(3+7)(3)(26-14)÷6(4)18÷9×3

2.列出算式并说出各部分名称,并口算出结果.

350减去240,差是多少?

270乘以3,积是多少?

72与28的和是多少?

75除以15商是多少?

结合学生的回答,逐步出示:

3.导入:刚才复习了一步文字题,熟悉了和、差、积、商的含义及加、减、乘、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今天我们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学习新知识.(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第一层:讨论探究,初步认识.

1.学习例3.

(1)出示例3:350减去80乘以3的积,差是多少?

分组讨论:这道题最后求什么?能一步解答吗?

被减数是谁?减数是谁?题目直接给了吗?

必须先算什么?

列出一个式子时,要把谁写在前面,谁写在后面?为什么?

(学生讨论时,教师注意巡视,掌握信息进行指导.)

讨论后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

引导学生说出:这道题最后求差是多少?被减数直接给出,减数没有直接给出,要先算出来.列综合算式时被减数350写在前面,减数“80×3”写在后面.

(教师板书350-80×3=350-240=110)

教师指出:象这样由几个式子合并在一起写成一个式子叫综合算式,与分步计算道理一样,但书写过程简单了.

(2)反馈练习.

第二层:试做探究,初步掌握.

教师提问:如果把上题改成:“350减去80,再乘以3,积是多少?”该怎么列式呢?

学生试做时,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巡视中发现学生的不同解法,让学生板演.学生可能出现两种解法:

小组讨论:以上两种解法哪个对,为什么?

教师说明:这道题最后求积是多少,就要先确定谁是第一个因数,谁是第二个因数,第一个因数没有直接给出,要用“350-80”作第一个因数.要先算出减法,求出第一个因数,再乘以3.所以必须加上小括号.如果不加上小括号,即第二种解法,最后求出的是差是多少,不符合题意.

第三层:分析比较,加深理解.

请学生看书,对例3和改编的题进行比较.

小组讨论:例3和改编的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补充概括:相同点:数相同,计算符号相同.

三、反馈调节,总结归纳.

1.400减去170与80的和,差是多少?

2.16与24的和除以8,商是多少?

师问:第二题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四、巩固练习,发展提高.

1.列出综合算式,不计算.

(1)42乘以5,加上36,积是多少?

(2)800减去18乘以16的积,差是多少?

(3)525加上525除以25的商,和是多少?

(4)57与43的和,乘以87,积是多少?

(5)930除以48与42的差,商是多少?

2.先在里填上数,再列出综合算式.

3.正确答案.(使用手势表示)

(1)75加上25乘以3的积,和是多少?

①75+25×3②(75+25)×3③75+(25×3)

(2)75加上25的和,再乘以3的,积是多少?

①75+25×3②(75+25)×3

(3)400除以25减去21的差,商是多少?

①400÷25-21②400÷(25-21)

(4)400加上25减去21的差,和是多少?

①400+25-21②400+(25-21)

说明:第1题中③中的括号是多余的,按照运算顺序先乘后加,没必要加小括号.

五、看书质疑,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文字题.解答时应注意:从问题入手,弄清最后求什么?哪部分是直接的,哪部分是要先算的,列式时哪部分应写在前面,哪部分应写在后面,注意正确使用小括号,并检验列出的综合算式是否符合题意,计算是否正确.

六、布置作业.

列出综合算式,并算出结果.

1.42乘5,再加上36,和是多少?

2.800减去18乘15的积,差是多少?

3.625加上625除以25的商,和是多少?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案

学习

大班下学期教学计划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大班下学期教学计划10篇,内容包括大班老师下学期教学计划,社会教学计划大班下学期。我们班现有48名幼儿,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各方面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自理能力强,并且能够学会关心,帮助别人,能够熟练的掌握所学知识,但是,由于我班男

学习

一句话的启示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一句话的启示10篇,内容包括一句话给我的启示范文,一句话的启示400个字。这句话给我的启示是:坏事再小也不要去做,好事再小也要去做。美好的品德都是一点点形成的,所以不要轻视了细微的事情。河北唐山钱营一小六年级:杨予晴

学习

跑步机减肥方法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跑步机减肥方法10篇,内容包括跑步机真的能减肥吗,跑步机慢走能减肥吗。4、在跑动的时候要站在跑步机跑带的中间位置,不要太靠前也不要太过于靠后,太过于靠前容易踩到跑步机的前面的挡板从而被还在继续运行的跑带带倒,而发生危

学习

不堪回首的往事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不堪回首的往事10篇,内容包括回首往事的随笔,往事经典散文100篇。4、思念漫过记忆的海,烟波蔓延成灾,一生的情,在梦寐的岁月里游离,徘徊。有些爱,注定浮华一梦,转身成尘,曾经执着的爱情,散落天涯,心却,不愿离开。5、也许是累了,也许是

学习

理论管理论文模板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理论管理论文模板,内容包括管理体系论文范文模板完整版,管理类论文范文。3、对语文教育专家教育思想研究的单向性若干年来,中学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界对叶圣陶、吕叔湘以及于漪、魏书生等许多专家学者的语文教育思想和语文教学

学习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内容包括交际中的语言艺术论文1000字,关于交际中的语言艺术论文。人类社会一直在不断变化,语言作为人类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英语是当今文化交流的主要语言,尤其在跨文化交际中占有

学习

由我掌握10篇

阅读(19)

整体,当它在头脑中作为被思想的整体而出现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这个头脑用它所专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这种方式是不同于对世界的艺术精神的、宗教精神的、实践精神的掌握的。实在主体仍然是在头脑之外保持着它的***性;只要这个头脑还仅仅

学习

美丽的西双版纳作文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美丽的西双版纳作文10篇,内容包括西双版纳总佛寺作文,去西双版纳游玩作文。今天是我版纳之行中最开心的一天。早晨,我们跟随着导游去傣家竹楼坐客,热情好客的傣族姑娘小玉带着我们参观了她的家,在进村寨的小径两旁种着椰子树,独

学习

阳光的幸福生活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阳光的幸福生活10篇,内容包括杨光的幸福生活2完整,杨光的幸福生活演员。郝平是土生土长的陕西西安人,小时候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相声演员。十六七岁时,涉世不深、无所畏惧的郝平常穿着红色的衬衣和喇叭裤,抱着一把大吉他在街上

学习

实习教育论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实习教育论文,内容包括教育实习论文,实习报告或教育教学小论文。针对分析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2.1有效设置课程资源在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中需要重视专业思想的培养,使参与实习的学生明确

学习

生命的格言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生命的格言10篇,内容包括生命的格言,关于生命的名言精选100句。3、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吴玉章4、人生的光荣,不在永远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扑屡起。拿破仑5、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

学习

棋与人生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棋与人生10篇,内容包括棋与人生的典故,棋与人生书籍。人生中那些被我们所牵挂的东西,就像跳棋里的十个棋子,在面向终点不断地前进中,可能暂时有的在前,有的在后,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弃任何一颗棋子,因为每一颗棋子都是人生这场游戏

学习

血细胞分析报告

阅读(44)

本文为您介绍血细胞分析报告,内容包括血液细胞学分析报告,血细胞分析报告怎么看c反应蛋白。KX-21N检测红细胞是利用库尔特原理,根据血细胞是不良导体的特性,在电解质溶液中悬浮细胞颗粒在通过计数小孔时引起电阻变化来进行血细胞计数,同

学习

推荐书的作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推荐书的作文10篇,内容包括推荐书的作文最好的,推荐书优秀小作文。《智慧满行囊》以小见大,从小故事中发现大道理,以小经历中阐发大哲学;出浅入深,自平凡的琐事中挖掘伟大,自日常的生活中造就永恒。对于写作,这是材料的积累和话题

学习

小学数学经验交流材料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数学经验交流材料,内容包括小学数学经验交流分享发言稿,小学生学习数学经验交流材料。挖掘身边素材,让学生轻松学习。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与灵性。教师充

学习

小麻雀教案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小麻雀教案,内容包括小学语文麻雀教后记,小麻雀教案音乐。3.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中人物的心情。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全面、正确地认识这对母子。第一课时(一)导

学习

高中化学教案

阅读(49)

本文为您介绍高中化学教案,内容包括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高中化学教资教案模板大全。学案的设计一般包括:课题、设计人和使用人、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学法指导等内容。1.1课题:要注明单元及课题内容,并且注明总第几课时。1.2学

学习

初一生物教案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初一生物教案10篇,内容包括初中生物教案范文,初二生物优质教案。

学习

教案参考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教案参考10篇,内容包括教案标准格式范文大全,幼师教案模板范例。师范生;实践性知识;案例教学1案例教学与实践性知识案例教学是师范生获得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开创的问答式教学法(

学习

初一作文教案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初一作文教案10篇,内容包括初中作文教案模板范文10篇,初一作文上学期教案。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案式教学法应用现状(一)学案式教学法没有得到重视学案式教学法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法,只有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才能促进其在

学习

幼儿园大班的教案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大班的教案,内容包括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30篇,幼儿园大班教案50篇简短。活动目标:1.运用故事、儿歌,帮助幼儿理解“扑”与“倒扑”的含义。2.学会运用“扑”与“倒扑”的吃子方法。3.激发幼儿参与围棋活动的积极性。活动

学习

劳技教案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劳技教案,内容包括专业劳技教案写作技巧,经典劳技教学论文参考范文。一、建立劳技教学活动档案的必要性1.建立劳技教学活动档案,有利于劳技学科的教学改革。我校在1990年至2000年开展劳动活动项目70多项,产生了较好的教育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