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风景优美的词语10篇

形容风景优美的词语篇1

多彩的晚霞在奇妙地变幻着,颜色越变越深,最后变成浓墨画似的几笔,更显得神奇妩媚。 接下来为大家整理了表示大自然的词语,欢迎大家阅读!

表示大自然的词语1放情丘壑:谓纵情游山玩水,不以世务为念。丘壑,泛指山水。

风光旖旎:形容景色柔和美好。出处:秦牧《花市》:“人们怎能不热爱这个风光旖旎的南国花市,怎能不从这个盛大的花市享受着生活的温馨呢!”

水秀山明:形容山水清丽,风景优美。

云雾迷蒙:迷蒙: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云雾笼罩,使景物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鱼游濠上:表示纵情山水:逍遥遨游。

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雪月风花:①代指四时景色。②比喻男女情事。

泉石之乐:泉石:指山水:泉石名胜之处;乐:乐趣。比喻生活在山水园林之中,享受其中的乐趣。

春色满园:园内到处都是春天美丽的景色。比喻欣欣向荣的景象。

色彩明丽:许多的美丽颜色,非常明丽,好看。

姚黄魏紫: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

名山胜川:风景优美的着名河山。

真山真水:形容风景特别优美的山水。

煮鹤焚琴: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路转峰回: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云兴霞蔚:象云霞升腾聚集起来。形容景物灿烂绚丽

表示大自然的词语2东南形胜:形胜地理条件优越。指东南地方山清水秀,风景宜人。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良时美景: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高耸入云: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大煞风景:损伤美好的景致。比喻败坏兴致。

背山起楼:靠山建造楼房。比喻使人扫兴的事。

百花凋零:百:表示多;凋零:凋残衰落。各种各样的鲜花都凋残衰落了。形容秋霜严酷,触目伤怀的情景。

暗无天日:昏暗得看不到天上的日光。形容在***势力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山高路陡:比喻道路遥远艰险。

水秀山明: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鸟语花香:鸟唱着歌儿,花飘着清香;形容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多指春光明媚。

春回大地: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

三山二水:三山:护国山,位于南京西南,以有三峰得名;二水:白鹭洲,位于长江之中,分江面为二。泛指南京的山水。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表示大自然的词语3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双柑斗酒:比喻春天游玩胜景。

歌莺舞燕:歌声宛转如黄莺,舞姿轻盈如飞燕。亦形容景色宜人,形势大好。出处:宋·苏轼《锦被亭》词:“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

水送山迎:玩赏风景,寄情山水。也指旅途绵长。

旖旎风光:旖旎:柔和美丽。柔和而美丽的韵致风采或自然风景。

山辉川媚:辉光辉;媚美好。形容风景非常优美。

洞天福地: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分外妖娆:分外格外;妖娆妖媚艳丽。形容景色异常艳丽。

孤峰突起:单独的一座山峰高高地耸立着。

山容水态:山与水的姿态和面貌。比喻山水风光景色。

嘲风弄月:嘲:嘲笑;弄:玩赏;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滔滔不绝:滔滔:形容流水不断。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水碧山青:碧青绿色。形容景色很美,艳丽如画。亦作“水绿山青”。

重岩叠嶂:嶂是屏障之意,指的是重重叠叠的岩石直立的像屏障一样。

连云叠嶂:山峰高耸入云,重叠连绵。

表示大自然的词语41、秋风落叶:秋风扫尽了落叶。

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2、春晖寸草:春晖:春天的阳光;

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3、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

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4、寸草春晖:寸草:小草;

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5、春风和气:春天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

比喻对人态度和蔼可亲。

6、碧空如洗:碧空:浅蓝色的天空。

蓝色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形容天气晴朗。

7、一川风月:川山间平地。

一片风景优美的天地。

8、高出云表:高高直立,伸入云端。

形容山峰或建筑物等高峻挺拔。

9、莺啼燕语:莺:黄鹂。

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10、春意盎然:春意春天的气象。

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11、美轮美奂:轮:高大;

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12、波澜壮阔:形容大海壮观,一望无际。

13、红装素裹:指衣着淡雅的妇女。

也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景色。

14、游目骋观:纵目观望,尽览景物。

表示大自然的词语5红情绿意: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出处:宋·文同《约春》诗:“红情绿意知多少,尽入泾川万树花。”

和风细雨: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美景良辰:良:美好;辰:时辰。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繁花似锦: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如花似锦: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如同花朵、锦缎一般。形容风景绚丽或前程美好。

水碧山青:碧:青绿色。形容景色很美,艳丽如画。亦作“水绿山青”。

春色满园:春日的景色充满家园。形容生机勃勃、繁荣兴旺的气象。出处:这句话出自南宋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秀水明山: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千岩竞秀:岩山崖;竞竞赛。重山叠岭的风景好像互相比美。形容山景秀丽。

春风和煦:形容春天阳光温暖而舒适。

游山逛水:山水:指风景;逛:闲游。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形容风景优美的词语篇2

(一)音乐渲染,营造美

古诗是作者内心情感世界的再现,古代韵律诗讲究平仄押韵,诗文中跳动着美的节奏,回荡着美的旋律。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更易于激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教学中借助音乐渲染情境,可以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中去,有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小池》是一首七言绝句,在这首诗里,诗人杨万里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教学时,先播放一段轻音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随着优美的音乐进入到一个优美的世界,边听边想眼前能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再让学生说说听后有什么感受,他们基本上都能从音乐中感受到环境的幽静美丽。接着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并与课文插***对照,初步读懂诗的大意。之后再次让学生看***,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吟诵诗文。学生便很容易体会到作者通过对涓涓细流、浓密树阴,清澈的水面、初露尖角的小荷、停落的蜻蜓等景物的描写,形象地勾画出了一幅初夏荷花池的风景画。特别是“惜、爱、露、立”几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使这优美、宁静的画面充满了生机。

(二)借助***画,想象美

古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留下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短短二十来个字便把诗人所见、所想表现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无不透着诗人的浓浓情意,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合一。读罢一首诗,眼前便浮现一幅色彩鲜明的***画;看罢一幅画,便能吟出一首诗。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读古诗,要引导他们体会古诗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插***引导学生想象。《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吟咏之间,吐呐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神思”即心之思,吟咏中放飞想象。学生身在课堂,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可以穿越时空与前人对话、看见往日的盛衰、亲临文字描述的场景,还可以畅想未来。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一诗时,我在学生熟读成诵后,引导学生从***中找到诗中所写事物“篱落、小径、树阴、儿童、黄蝶、菜花”,并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就感觉容易了。再让学生听配乐诵读,想象画中情景,把静止的文字想象成活动的生活场景。学生在想象中与作者、文本来个对话,与杨万里来了个心灵交流,自然地体会了晚春季节的秀丽风光,儿童追蝶的无限乐趣,从中感受到作者对春光的热爱和赞美。

(三)古诗配画,再现美

古诗擅长以景传情,以形传神,形象鲜明,意境深远,充溢着诗情画意,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我们可以引领学生在“作画”中悟情会意。《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教学时先让学生在借助注释逐字逐句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师用粉笔勾勒出“荷尽”、“菊残”的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教师边画边讲,“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傲霜斗寒的形象。接着画出“橙黄橘绿”的景象,这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秋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学生通过画面感受到了画中的情,听到了画外的音,也就更深刻地理解了诗的意思。更自然地走进了诗人描绘的意境中,与诗人、诗文进行了直接的对话。

(四)推敲诗眼,领悟美

古诗词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浅层,学会对语言的品味是古诗词教学的特色。诗歌是最精练的语言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正所谓“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对诗中关键字词进行敲打研磨,与孩子们一起走进别有洞天的诗意境界,感受古诗教学的巨大魅力。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是一首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诗,特别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中的“绿”字的妙用成为千古美谈。教学中,我让学生思考看“绿”字可以换成哪些字,再向学生介绍传说王安石锤炼此字的资料,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王安石这一语言大家对诗眼的千锤百炼,真切的体会到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更主要的是领悟了祖国古诗词文化的精练,所表达的意境之美。

(五)反复呤诵,感悟美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古诗的意境、神韵可不是几句话能表述出来的,解读、感受古诗这可意会而不易言传的意境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呢?那就是诵读,引领学生诵读是诗词教学之根本。反复吟诵,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体现出委婉,虽不一定摇头晃脑,但却可以有意拖长腔调,夸张抑扬,读出节奏。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动于心。入忘我之境地,就会欣赏到优美的意境,通晓诗人的心情。这样的吟诵,给予我们的才是一种美的享受。 《咏柳》这首诗,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学生初步体会到了诗的意思后,在老师的指导、点拨下,朗朗诵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读时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诗的韵律美。特别是后两行诗,这一问一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我们感到强烈的春天气息,抒发了作者赞美柳树春风,讴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形容风景优美的词语篇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就语文课来说,在教学中要注重言语的实践,引导学生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和丰富个人的言语水平,提高言语智慧。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课前对教材进行深度解读,并根据学生的言语智慧发展,创造性地设计和呈现三维目标的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需要,实现个人实践智慧的提升。

一、词语导入,唤醒言语知觉

上课伊始,通过听写课文中一组词语,唤醒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直接引入课文的重点段落。如,在教学《爱什么颜色》一课时,通过听写描写颜色的词语导入新课,再让学生一起边读词语边回想课文内容,在读中品味又多又美形容颜色的词语,这样不由自主地就联想起了课文内容主旨。这时,再让他们仔细观察这些描写颜色词语的构成,并仿照再说几个。这样以开门见山、直触主题的设计,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又很好地落实了丰富语言积累的教学目标。

二、激发想象,唤醒言语视觉与听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千百年来,人们传诵的古诗,言语积淀丰厚,艺术魅力独特,它总是把人们带入到最美好、最令人向往的情景中,使人陶醉在诗歌所描绘的意境里。我在古诗教学时,注重在视觉上营造诵读的环境与氛围。在绵绵春雨里教学《春晓》,在烂漫春光里教学《村居》,学生在吟诵之前早已身临其境,将雨声、乌鸦声、流水声作为背景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营造诗中情景,同时创设人文环境,配合诗词让学生学习和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诵读相关的诗篇,让学生尽快入情入境。如,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可让学生回忆诗人杨万里的《小池》。在诵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根据文本的描述展开想象,唤醒言语视觉与听觉。

三、丰富想象,加深言语的感悟和理解

在古诗教学中,要注重利用文内的插***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他们的想象。如,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让学生观察书中的插***:金黄的油菜花,稀疏的篱笆旁一条小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孩童在油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楚哪是黄花,哪是黄蝶,填补了学生经验的空白,使他们有更具体、更形象的对言语的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反复地读,熟读成诵,在读中加深言语的感悟和理解。

四、培养语感,品味言语个性

在读中品味言语的韵律美。古诗特别讲究平仄、押韵,节奏感和韵律感非常强,具有声韵悠悠的艺术魅力。经过反复诵读,以声传情,声入心通,语感就自然形成了。让学生从轻重缓急的韵律中体会文章的音乐美,从抑扬顿挫的节奏中感受文章的情韵美。如,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描写的是朝雨润尘、客舍青青、柳树泛绿、天气乍晴的初春景象。诵读时的节拍划分: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平声适当延长,仄声稍加停顿,这样就很自然地体现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美。前两句的朗读要亲切和缓,后两句的朗读要低沉慨叹,可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担忧。

在读中品味言语的含蓄美。我国文学特别讲究词句委婉、言语表达含蓄。在很多作品中,经常用可感触的文字来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把本意深深地藏在景语或情语之中。如,《别董大》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含蓄地景中寓情:漫无边际的层层阴云,已经笼罩住整个天空,连太阳也显得暗淡昏黄,失去了光芒。只有一队队雁阵,在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秋冬之际匆匆南迁。诗人在这凄凉而又雄浑的景象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劝慰时,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朗读前两句时用低沉、浑厚语调读,后两句朗读要高昂、豪迈,这样就能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和激励,以及诗人开朗的胸怀,也让学生感受到诗人那种浓浓的友情。

在读中感受言语的形象美。文学作品的突出特征是形象、感人。如,《桂林山水》充分体现了言语的形象美,从色彩、光泽和质地上突显了桂林山水的美。优美的语言富有诗意,描绘了风景如画的桂林景色,把这天下奇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使从未到过桂林的人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心灵受到了美的熏陶。让学生反复诵读比喻、拟人和排比的句子,闭上眼,就会在眼前栩栩如生地展现出那奇、秀、险的山,静、清、绿的水;让学生反复诵读、品味这样的文章,他们会领略到其中的妙处,从而净化心灵,提高审美能力。教师要善于从课文中发现和挖掘这些审美功能,培养学生欣赏、热爱大自然的高尚美德,提高审美情趣。

五、抒写表达,提升言语智慧

在品读文本语言内容、了解文本语言表达形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加深对文字的理解。让学生借助想象,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尝试性表达,充分体现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语文课程核心理念。如,教学《三峡之秋》时,我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自由创作抒写片段,用自己手中的笔去描绘这美丽迷人的三峡之秋。有的学生这样描写了三峡秋天早晨的景色:“三峡秋天的景色美丽迷人,早晨露水闪烁,绿叶浸湿、新鲜而明净,真是美极了”;有的学生描写了三峡秋天中午的景色:“中午的三峡,金色的群山,奔腾不息的江水波光荡漾,充满了热烈的气息”;学生对下午和夜晚三峡风光的抒写更加优美:“下午的三峡,很快就会进入青色透明的黄昏,明亮的江水平静而轻缓;三峡夜晚的风光多美呀!火光在江面上摇曳着,长江沉沉欲睡。清冽的月光如瀑布素锦, 仿佛‘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雄奇壮美,显得宁静而神秘”。虽然学生抒写的简短,却能抓住一天中各时间段景色的特点,表达出了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提升了言语智慧。

六、拓展延伸,丰富言语积淀

语文课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提高审美情趣。课文《三峡之秋》尽管写的是三峡秋季一天中早晨、中午、下午、夜晚的景色,但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却是作者对家乡、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因此,在这堂课的结尾,为了激发学生对三峡的热爱,对大自然的无限向往,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推荐阅读相关文章,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熏陶。

形容风景优美的词语篇4

意境是婉约词的灵魂。在中国传统诗歌创作、鉴赏和批评中,意境(境界)被誉为古诗词尤其是词的灵魂,成为评判其成就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所谓意境,也称境界,是指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过程中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水融的艺术境界。词的意境简称词境,是指词在创作和鉴赏中主观“情”和客观“景”的高度融合而形成的意蕴意象。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意境”的说法颇多,其中当以王国维的论述最为贴切精当:“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①认为“境”有客观自然之景,也有主观情感之景,“有境界”――意境指的不是一般性的景与情的结合,而是能引发出真情实感的景与情的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讲,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尤其是词的灵魂,意境的有无已成为评判诗词作品成就高低的重要标准。

关于意境在词创作和鉴赏中的作用,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②王说的境界即意境,此处主要指婉约词的意境。本文中的意境均指婉约词的意境。那么作为词体“正宗”的婉约词,其意境有何特征呢?

婉约词意境的本质特征是优美。美是客观景物在主观情感中的共鸣感受,它主要包括优美和壮美两种形态。优美是美的最一般、最常态化的形态,是内容和形式、理想与现实、主体与客体等各个方面的和谐一致,表现出和谐、秀美、轻柔、流畅、典雅、细微等形态特征,如风和日丽、鸟语花香、莺歌燕舞、曲涧荷塘、小桥流水、烟雨人家、渔舟唱晚、暮鸟投林等,都能引发人们或感叹惊异、或怜爱喜悦、或凝思愁怨等主观情感,这些都是优美②。优美是自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美,它无处不在。清人姚鼐在《惜抱轩文集》中将“优美”描绘为:

“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沧,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鸪之鸣而入寥廓;其于人也,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③。

优美的基本特征是柔性和谐。优美总是给人一种柔和、清雅、清新、愉悦的感觉,即使忧愁感伤,也显得那样柔曲、婉转、含蓄、和美。这种阴柔之美的特征,又表现为内容气质上的内柔婉曲和表现风格的外秀清丽。所谓“内柔”,是指其内在矛盾状态趋于和谐平静至少是外表平静,毫无刚猛之气,粗犷之势。所谓“婉曲”,是指其情感流动曲折低回,深切缠绵,毫不鲁直、毫不奔放。所谓“外秀”,指其表现形式各因素相互协调、融贯一体而显得既丰茂又不过分、不炫耀。从形态上看,它小巧、光润、无棱无角;从色彩上看,它鲜明而不强烈,调和而不驳杂;从态势上看,它娴静温和,动而不觉。所谓清丽,是指其表现得丽而不妖、雅而不俗。司空***在《诗品》中称这种和谐美“如月之曙,如气之秋”、如“杳霭流玉,悠悠花香”。④

优美的词境能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优美的景物或事物由于小巧柔和,对人的感官刺激不太强烈,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比较温和。通常情况下,人们在感受这些优美景物或事物时,不但没有任何不适应和突兀的感觉,而且会自然流溢出怡情悦性的顺从和亲切感。除一些简单的自然景物引起比较单纯的快悦外,许多优美对象特别是社会性对象所引起的审美感受,往往包含着较复杂的社会内涵,具有启迪人生的意义。这些“景”与“情”融合的状况,在婉约词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如韦庄的《菩萨蛮》其二:“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江南那“春水碧于天”的自然之美,“画船听雨眠”的自然人文融合之美,“人似月”“凝霜雪”的倩女之美,以及在作者情感中的愉悦沉醉之美,都淋漓尽致地描述出来。又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上片着重抒写对不变表象下所包含的变化的感喟,下片进一步抒发了消失中的重现、重现中的变化,以及词人对这种现象的感受和思索。这里有对“无常”的悲哀,也有对春天的爱恋,还有对事物轮回重现的思索和感悟,深婉含蓄,余味幽邈。

婉约词境的优美特征,主要包括精美和凄美两种形态。这两种形态既相对***,又相融互通,且相融者多,***者少。传统词人或鉴赏家似乎有意无意、约定俗成地把精美或凄美作为评判婉约词成就高低优劣的具体审美标准,成为创作、鉴赏、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则。

精美,指创作主体对精巧、细小、纤柔等客观景物的一种似客观、亦含情的感受和表现。如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将女子形体、容态、服饰等描绘得精美细腻、宛然在目,在似客观的描述中,流露出女主人公的淡淡愁思。晏殊的《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鬓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日西斜。”此词写长夏斜阳欲暮,丽人昼梦方醒,晚妆初罢,酒脸微醺。首句写室内特定的景物:玉碗中盛着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注:古时富贵人家,严冬时把冰块收藏在地窖中,夏天取用,以消暑气。)二三句转到室中佳丽身上:她粉汗微融,透过轻薄的纱衣,呈露出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更胜似高雅的荷花。“粉融”,谓脂粉与汗水融和;“香雪”喻女子肌肤的芳洁。以“玉”、“冰”、“粉”、“雪”之白,衬托“妆面荷花”的白里透红,精美高雅,令人神往。欧阳修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作者用轻松的笔调,描绘了春色怀抱中的西湖,轻舟短棹、绿水逶迤、芳草萋萋、笙歌隐隐、沙禽岸飞,构成一幅精美的艺术画面,令人陶醉。

凄美,是审美客体引发的创作主体缠绵、婉转或含似露、或愁又思的感受,它是一种含忧带怨的特殊美,普遍存在于人性世情之中。凄美词境在婉约派词中表现得多而充分。如李的《山花子》:“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由荷花的香消翠残,触发年华和容颜在无伴中憔悴的幽怨感伤。冯延巳的《采桑子》:“花前失却游春侣,独自寻芳。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林间戏蝶帘间燕,各自双双。忍更思量,绿树青苔半夕阳。”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其他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均属此类。

优美词境中的精美和凄美并非仅一种模式,它因创作主体性格、情趣等的不同而出现对景的取舍、情的表达的细微差异。如温庭筠和晏殊的词境都偏于精美,但由于二人的出身、经历、地位、修养不同,创造的精美词境也有所不同。温庭筠是个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长期出入歌楼妓馆、“能逐弦吹之音”、性情浪漫、行为放纵的微宫,故其审美意识往往受性意识的影响,善写女子容色服饰等外在的富于感性之美,色泽较为艳丽。如“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菩萨蛮》),“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更漏子》),其中“玉炉”,既见其精美,又见其色洁;“红蜡”则透出色泽的艳丽和撩人情思,而闺中的寂寞也隐隐流露出来;“画堂”,写居室之美。该词之清凉寂寞之情融于精美雅丽的景物中,呈现出精美与凄美的融合。陈匪石在《旧时月色斋词谭》中说:“词固言情之作,然但以情言,薄矣。必须融情入景,由景见情。”晏殊则是富贵显达、善于自我调节的高官,他的审美意识多受伦理观念的制约,写女子注重心理精神的内在美,其词境由精美物象雅化后组成,画面雍容,多富贵气。如《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情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木兰花》:“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

秦观与的词,取境都偏于凄美,但又有所不同。秦观的词境多是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式的,较容易为读者接受。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桥独上,凭栏手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上阕由落红水池、小雨霏霏,到杜鹃憔悴,下阕特写黄昏独上柳外画桥,凭栏手捻花枝,惆怅而无知音。层次清晰,过渡自然。而吴词的境界常常是现实与非现实(梦幻)的交错,显得扑朔迷离。人们对这种非传统的思维方式,褒贬不一,张炎评吴词是“七宝楼台,炫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断”。其作品如《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门隔花深”既指所梦的旧游之地,又写出了梦境的幽深与隐约;夕阳归燕,无语生愁,景之凄然,情之黯销。“落絮”二句妙绝,因落絮而兴起人之堕泪,宛见絮花迷蒙,泪眼蒙。而结句夜景凄凉,情于言外,耐人寻味。

贺铸与柳永也都有表现精美和凄美之作,不同的是贺铸词情中融景而浓丽,柳永词景中融情而淡远。贺铸词的精美之作如《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的精美兼凄美之作如《小重山》:“花院深疑无路通。碧纱窗影下,玉芙蓉。当时偏恨五更钟。分携处,斜月小帘栊。 楚梦冷沉踪。一双金缕枕,半床空。画桥临水凤城东。楼前柳,憔悴几秋风。”柳永的精美之作如《望海潮》(东南形胜),凄美之作如《雨霖铃》(寒蝉凄切)等。

词境的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不同词人的作品之间,也表现在同一词人的不同作品之中。温庭筠的词境以色泽艳丽著称,但也有色泽疏淡的,如《梦江南》:“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还有上片丽,下片疏淡的,如《更漏子》:“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综上可知,婉约词意境的本质特征是优美,它包括精美和凄美两种形式,因词人的经历、性格、情趣、修养等不同,又呈现出或精或凄或二者交融的形态。

参考文献:

①王国维:《人间词话》,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l版,第1~2页。

②建留宝:《美学通论》,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第1版,第189~190页。

③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第369页。

④罗仲鼎:《诗品今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年5月第1版,第116页、122页。

形容风景优美的词语篇5

关键词:归化 异化 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一、引言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诗词英译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素有“婉约之宗”之称的女词人李清照则更是宋词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本文选取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作“归化”、“异化”视角下的英译赏析。全词共七句,寥寥三十三字,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写作手法古朴凝练、移步换景。寥寥数语间,仿若一幅动态画面,景致、叙事、对话、抒情无不涵盖。要将这样一首高度凝练隽永的小令译成英文,并最大限度地保留或再现原文的意境与神韵绝非易事。本文选择了许渊冲、叶维廉两个译本,并试***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对译本进行对比赏析。

二、“归化”与“异化”翻译观

德国古典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学家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的不同》(On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nslating)中谈及翻译方法时说:“以我之见,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Schleiermacher, 2002:49)美国翻译学家劳伦斯・韦努蒂受其启发,在他的两部专著《译者的隐形》(Translators’ Invisibility,1995)与《翻译的丑闻》(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中分别阐述了自己的翻译理念,他将施莱尔马赫所说的第一种归结为异化法(Foreignization),第二种归结为归化法(domestication)。韦努蒂认为异化翻译法即故意使译文冲破目的语常规,保留原文中的异国情调,把国外文本中的语言文化差异注入目的语中,把读者送到国外去(Venuti,1995)。而归化法则恰相反,要求译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文化所接受的、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译原文的内容,把国外的东西变成国内的呈现给读者。其实,“归化”与“异化”只是在翻译过程中对原语文化处理的两种原则与方法,具有不同的优势与特点,因此在不同方法下翻译出来的译文就各具特色。

三、译文译本赏析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有许多的译本,本文分别选择了许渊冲和叶维廉两个译本加以比较赏析。许渊冲译文更倾向于“归化”,而叶维廉的译文更多地保留了原语的表达习惯,更倾向于“异化”。

许渊冲译本:

Tune: “Like A Dream”

Last night the wind blew hard and rain was fine;

Sound sleep did not dispel the after taste of wine.

I ask the maid rolling up the screen;

“The same crab-apple tree,” she says, “is seen.”

“But don’t you know,

O don’t you know.

“The red should languish and the green must grow?”

许渊冲是主张韵体译诗一派的重要代表。他在翻译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三美论强调译诗应在传达原诗意美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音美和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他认为翻译诗词就像是放风筝,只要不背离原意,就可以充分发挥译语的优势。他从外国读者视角出发,在句式结构上最大限度地考虑目的语的特征,使译文符合英语的句法规则,向英语的表达习惯靠拢,许先生的译文句式工整,用词精准,韵律感强。

在《如梦令》的翻译上体现了许先生这一翻译思想。首先,在题目的处理上,增译“tune”,告知《如梦令》是一个词牌名。第二,在整诗的大把握上韵律感强,基本上是两行押一韵,实现了aabbccc的韵脚,同时根据原词每行的字数,相应地调整译诗的音节数,努力达到“三美”的要求。第三,处理主仆对话,采用口语入词两句重复的 “But don’t you know, O don’t you know”,写出了女主人借问海棠,表达惜春、伤春之情,可谓传神一笔。

最后,许先生对于最后一句“红肥绿瘦”则完全采用归化的手段。他认为《如梦令》本是惜春伤怀之词,最后一句乃是以色代物,绿乃绿叶、红则红花;而肥瘦则多用于对人的形容,这里很明显是以花喻人。用红瘦代指女主人因离愁而消瘦,许译选用了“languish”,以拟人的手法,表现词人的惜春、伤春之情,可谓匠心独运。

叶维廉译本:

如梦令

TUNE: “DREAM SONG”

昨 夜 雨 疏 风 骤

Last night, scattering rains, sudden winds.

浓 睡 不 消 残 酒

Deep sleep abates not the remaining wine.

试 问 卷 帘 人

Try ask he who rolls up the blind:

却 道 海棠 依 旧

Thinking the begonia blooming as before.

知 否

Know it?

知 否

Know it?

应 是 绿 肥红 瘦

Fattening leaves’ green, thinning petals’ red.

通过跟许译本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叶维廉先生的译文更多地使用了“异化”,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文的文风,体现了汉诗的语言特点。

叶维廉认为宋词与中国传统文学是相互交融的关系,故而宋词英译时应该考虑汉语独特的文化审美模式,而不是一味地运用印欧语言习惯对其进行翻译,更不能用西方的文化审美模式来强行改造汉语诗词的内容与形式美感。基于这样的观点,叶维廉提出了“定向叠景” 翻译理论,即根据汉语诗词的自身特点,对原文本进行逐字逐句对应翻译,然后对每一行诗作最低限度的语法调整并加上标点,使译文超脱语法束缚,便于外国读者更大程度上获得开放解读空间。《如梦令》英译极好地体现了他的这一理论。

译者巧用逗号将原文中的意象隔离开,生动形象,一词一景,颇具蒙太奇印象的手法。第二句省略了助动词does以保全原文形式上的对等。在三、四句处理上,英语中主谓逻辑的习惯,省略主语,更加彰显汉语“无我”之境界。四、五句 “知否”译成了“know it”,行文简洁,古朴苍劲,原词作者那份惜春探春之情跃然纸上。最后一句,译者除了加译leave 和 petal 便于读者理解外,忠于原文的“肥”、“瘦”之说,留于读者自己揣摩。

四、结语

面对同样一首词,两位译者却给出了迥然不同的英译本。许先生在翻译中灵活多变,完美地结合了中西方诗歌的特点,既保留了原词中的意象,又遵循了英文诗的表达方式,做到神似,可谓“三美”之境。叶先生的译本突破了传统英诗形合的常规,模仿了中国意象诗。译文贴近原文、选词恰当、句式自然,传递原词的意境,做到了形似,是向英语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卓越尝试。

我们很难设置一个标准评价不同译本之间的优劣,异化与归化只是不同的翻译思路,它们各有侧重。在翻译中两者往往是交替使用的,没有完全的归化,更没有完全的异化。特别是在处理古典诗词作品的时候,原文往往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很难割裂开来谈“形”或“神”。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差异,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译作,拓宽视野。

本文通讯作者:高巍,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1] 许渊冲.唐宋词一百五十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 叶维廉.Chinese Poetry:An anthology of Major Mod-es and Genres[M].Duke University Press:Durham a-nd London,1997.

[3] Scleiermacher,F.On the Difference Methods of Tr- anslating[A]//Bernofsky,S. (tr.) Venuti,L. (ed.).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C].New York:Routledge,2002.

形容风景优美的词语篇6

关键词: 古典诗词 培养兴趣 审美教学 注重积累

古典诗词是我国的瑰宝,是浩瀚中华古老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学生在吟诵、涵泳那凝练清丽的文字之时,感知其间深邃的思想、悠远的意境;在欣赏“无声胜有声”的意象之时,感悟诗人的神韵、词者的品性;在聆听那洋溢着曼妙音韵美与节奏美的诗句之时,咀嚼涵泳古人深厚的文学底蕴,感喟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

初中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诗词学习的基础,但多半停留于默默写写,一知半解,教师也多是将一首诗肢解开来,逐字逐句地讲解含义,概括内容,忽略了诗人所阐发的思想内涵及所营造的艺术氛围,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单凭对语言文字表面的分析与讲解很难感悟诗词作者在有意无意间所写的人情物性。诗是书写心灵的艺术,它包容了“言、情、志、气、韵、境、风、神、美、思”等美学底蕴。虽然对诗歌的鉴赏是高中学习的重点,但笔者认为初中阶段也应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性知识,把握诗词中优美的意境、独特的神韵和深邃的思想。

一、激趣介绍,培养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诗词虽是一种接触不深的文体,平时也只是注重背诵和默写,但对古典诗词还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求的兴趣的。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学习热情必然高涨,学习效率也必然显著提高。因此教学伊始可向学生系统地介绍诗词的相关知识,通过背诵一些名句认识、感受诗词之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介绍诗词的相关知识

中国最早的诗歌是《诗经》,词产生、发展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早在唐朝初期,李白就开始了词的创作。词作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因它与音乐密切相关,最初称为“曲子词”;它可以配乐歌唱,所以又称为乐府。有些词配上音乐,成为乐曲,深受大家欢迎。如:李清照的《一剪梅》、李煜的《虞美人》等,并用录音机播放给学生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外,词的句式长短参差,又被称为“长短句”。另外,还有“诗余”、“歌曲”、“乐章”等十多种称号。词还有词牌名,规定了写作的字数,音调的平仄,等等。这些形象生动的介绍,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认识到了祖国语言的丰富优美,从而热爱自己的语言和创造它的伟大人民,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诗词之美

教师优美的教学语言对学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之前,可先诵读一些语句优美、意境深远的诗词。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教师有感情地诵读时,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跟着老师一起诵读,学习兴趣就被激发了出来。

二、创设情境,理解内容

诗词的语言风格类似,都具有较强的概括力,跳跃性强,不易理解。而创设情境可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1.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杨竹教授说过:在所有的艺术中,音乐是最容易调动和激发人的情感的,音乐的愉悦刺激使这些情感伴随学习认识过程不断反复,就促进了智力的飞速发展。

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借助音乐、电视等中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吟诵,加强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乃千古绝唱。词人描绘了一个超尘脱俗、澄澈空灵的世界。顾月而舞,聊以,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优美意境是难以言传的。正如晋陶渊明所讲:“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词是可以入韵的,在教学中,介绍这首诗创作的背景后,从网上***课件,欣赏画面,聆听邓丽君演唱的《明月几时有》,激发了学生的情趣,那低回婉转的乐音在学生耳畔回荡,含蓄缠绵的曲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轻声吟唱,自然有了真实的体验。学习《诗经・蒹葭》可以播放电视剧《在水一方》的主题歌,经琼瑶改编后别有风味,便于学生理解。

利用多媒体手段所创设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其自觉地调动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品味字里行间所蕴涵的人生意义与审美价值,把握诗词的情感基调,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2.感知诗词的***画美

对于古典诗词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再现出当时的画面,从而了解领会作者所创设的意境。

如在教学辛弃疾描写农村生活的名作《清平乐・村居》时,我抓住农村学生熟悉农村环境的特点,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勾画词中表现的生活画面。“一条长满青草、开满各种花儿的小溪,在弯弯的流淌。一座矮小的茅房,住着一家几口……”在我充满激情的旁白下,同学们都沉醉在这个画面中。我趁机提问:“一个多美的环境啊!大家喜欢这个画面吗?你觉得这表现了农村怎样的生活?”稍加提示,同学们便悟出了:“清新秀丽的环境和充满田园情趣的生活画面,表现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苏轼曾盛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其实并非王维诗如此,许多优美的诗词都是意味隽永的画幅。尤其是其间的佳词丽句,更是诗词作者的匠心独运,颇见功夫。更能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想象、联想的创造之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仗工整,音韵铿锵,十个字描绘了四种景物,传诵出了北方旷远荒凉、静寂苍茫的浩瀚***景。此乃千古佳句,“直”“圆”两字正好点染了这两种境界。在赏析时让学生注意推敲品味,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建构一幅意境很美的***画,这样学生更容易了解、领会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想象中眼界也就开阔了。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电脑、录像等,让学生感知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

孟浩然乃田园诗人,沈德潜称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省净文字平直叙述,似乎没有令人兴奋的词语,诗味何在?学习《过故人庄》一诗时,此时放一段农家生活小录像,景物由远及近,村边绿树环抱,郭外青山相依,溪水潺潺,灿灿,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幽静闲适。小院内鸡在叫、鸟在鸣,轩窗小开,主客饮酒交谈,窗前的打谷场和菜圃黄绿相间,宽敞而舒展。临别在即,率真的主人再次相邀重阳赏菊,客人含笑点头应允。一个普通的人家,一餐鸡黍的款待,鸟鸣鸡叫的悦耳,泥土稻花的清香,农家田园的和谐景致,在平淡中蕴涵了深厚的情味。自然引起学生的诵读兴趣,“村边合”“郭外斜”的场景跃然而现,易于学生领会字里行间所描绘的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

通过画面赏析可以将无形的词句变成有形的***像,形成一种内化的情感力量,撩拨叩击学生心扉,诱发其深厚的审美体验,有助于其对文章情感内容的把握。

布鲁纳认为:“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这样,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的教育结束后,将会***地向前迈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描述心中所想象的画面,通过对诗词中所展现的意境意象的描述,获得新知。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描绘西子湖畔“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的盎然生机,描摹早莺争暖树的繁忙,春燕衔泥筑窝的温馨,对“迷”“没”“争”“衔”等字的品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王若虚在《滹南诗话》中所谓“随物赋形,所在充满”的真味。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重点句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致,为学生开启通向创造美的通道,使学生亲历由艺术直觉到艺术体验的过程,将艺术美转化成自然美,再加工转化成新的艺术形式。而这时学生眼中、手中的***画已不是平面的画***了,这里融入了他们自己对诗词意境意象的想象,个体的感情与意绪使美的感知内容得到补充,实现再创造的飞跃,更有助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记忆。

事实证明,采用情境教学法能使学生更好地领会词所表现的意旨。

3.感悟诗词的意境美

(1)诗与诗之间的迁移赏析。

《登飞来峰》是一首登高望远的诗,学生从中悟出了哲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上高高的千寻塔就不用担心浮云遮住远望视线。悟出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一时的假象所迷惑。教师此时还可以结合本诗迁移训练,杜甫的《望岳》也是一首登高望远的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悟出了站得高就可以望得远的道理。从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学生通过两首诗的比较赏析可以更好地感悟诗中的意境美,只有领悟到此才能真正明白“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词句中所包含的哲理。

(2)诗与词间的比较赏析。

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苏轼的《明月几时有》都是写月寄情的,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赏明月。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诗人把明月拟人化,让明月传达他对朋友的担心和关怀。苏轼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豁达胸襟可见,问天问月问人生终于探询到人生的哲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对亲人的祝福与希望。将两首诗词相比较更易于把握诗词作者的内心世界。

(3)诗与文的赏析迁移。

讲解《钱塘湖春行》时,紧扣“春”字,抓住春天景物特点:“水面初平”、“莺争暖树”、“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诗人所创造出的美好的意境给人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此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朱自清的《春》,对春天的描写:“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由诗向文的迁移,将古人“浓缩的生活还原”,把古人“结晶的情感展示”,拓展了更高层次的情境美。

三、培养语感,注重积累

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而朗读则是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正印证了这一点。朗读有助于感受文章的音律和谐的语言美。反复地、认真地朗读,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思路、语言,同时,也有利于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诗词教学中,应重视朗读训练,重视朗读指导,并通过背诵加以积累。朗读训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学生认真听读

听读是一个关键环节,学生因此获得初步印象。听读安排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有不同的目的、要求。而这一点须明确地告诉学生,以集中注意力,提高“听”的效率。如教学伊始,重点是听清字词的读音并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听明白词句的停连、节奏等。优秀的朗读不仅可以培养兴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还可以听出朗读的门道,提高朗读能力。

2.重视课堂上的朗读指导

洪镇涛先生曾说:“读是语文课的第一教学法,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的要领。”对古典诗词的学习更应该如此,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初中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应定位于诵读这个根本。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再借助视听等媒体将学生带入所创设的艺术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浅吟低诵,品味诗词的韵律、节奏,也就自然感悟了诗词所蕴涵的感情基调。教师应从轻重音的把握、语气的变换到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感情的庄谐等多方面进行指导。

(1)诵读准确,添、漏、颠、串不可,即添字、漏读、颠倒位置、串行等误读应避免。

朗读指导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吐字发音、朗读基调、表达技巧等的指导。吐字发音要求正确、规范、清晰,克服误读或漏读。如“最喜小儿亡赖”中的“亡”,是通假字,读作“wú”。初接触的学生总习惯读作“wáng”,殊不知一音之差,意义相去甚远。又如“路转溪头忽见”中的“见”字是通假字,读作“xiàn”,即“呈现”“展现”之意。若读作“jiàn”,那么与上文之意就接不通了。至于表达技巧,一般包括重音、停连、语气等。朗读时有意识地运用朗读技巧,避免随意性,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2)诵读流畅,轻重缓慢适当,即应注意语气、语速、语调、语态的把握。

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应按音节划分节奏: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韵脚应读得慢些,延长字的时值,读出延长音,“辅”“望”应重读,整首诗有抑扬顿挫的情味。诗词吟诵自有曲调,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拨动学生的心弦,触动学生的情思,学生在反复的吟诵模仿中,掌握了朗读的要领,了解了蕴涵在和谐音律中的诗词之内涵。

(3)读出感情,声乃心出,情为意随,声情并茂。

理解内容对朗读有很大影响,只有理解了文章内容,才能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和朗读语气。如亡国之君李煜的《相见欢》的悲哀深沉;表现闲适风雅的闺阁生活的《如梦令》(李清照)的活泼轻快;《山坡羊・潼关怀古》对天下兴亡的慨叹和对劳苦百姓的同情等。

3.朗读与背诵相结合

背诵并积累诗词是诗词教学的另一目标。《语文标准》特意提出:“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优秀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方法。诵读有助于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诵读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味,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因此,在词的教学中,应加强朗读和背诵。能背诵的诗词,还要朗读。由于词体篇幅较短,因此教学时灵活性较强,有相当的时间可用于朗读。朗读的形式多样灵活。既可全班朗读,又可小组朗读或个人朗读。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培养语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名篇共赏,意趣自深

形容风景优美的词语篇7

[关键词] 沈从文;小说语言;独特,艺术美

语言的艺术是心灵的艺术,对于优秀的作家,读者往往可以从他们的语言特色上分辨出其创作的独特性。只有语言艺术出色,作品才能体现出它的文学艺术价值。沈从文崇尚一种恬淡、含蓄的语言美,这是他在自己的小说中一直的美学追求。他倾向于表现纯朴、健康、自然、优美的人性,并用最符合人性的自然方式表达美的意境和人生,创作手法独到,极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方式,这在其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中表现突出。沈从文小说的语言艺术在现代文坛独树一帜,质朴而又含蓄,采用抽象抒情的方式,用富有意味的诗化、散文化叙述形态,融写实、象征于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显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

一、用质朴含蓄的语言唯美地表现人性的自然之美

沈从文小说质朴含蓄的语言是他对自然质朴人性的向往和尊重的体现,又成就了沈从文的健康、高雅、优美的艺术追求。可以说沈从文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无处不在地实践着他的艺术美学追求。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小说风格,用最简单的语言打造最美的东西,让最简单的技巧焕发恒久的生命力。

读沈从文的小说,无时无处不让人感觉到他炉火纯青的炼字本领,无论是小说中的背景环境还是人物形象,他都能用最简练的字词语句进行勾勒。这种炼字的能力即使是在繁华极盛的现代文坛上也是相当有代表性的。

背景环境的描述极尽精炼是他小说语言的一个鲜明特点,同时也是他文学艺术美学追求的体现。沈从文的对小说中的背景环境的描述是十分简明的,他通常在描述事件之前用不加任何雕饰的语句先将环境构建清楚,既体现沈从文式的田园牧歌世界,也表现沈从文自然清新质朴含蓄的美学追求。他的短篇小说《柏子》这样写道:“把船停顿到岸边,岸是辰州的岸。”这样一句话简洁明了地将读者引入沈从文式的湘西水乡风情中,奠定了全文自然质朴的基调。类似的环境描写沈从文的小说中随处可见,优美的风景、质朴的心灵、凄美的命运、高贵的人性在这个环境中交融并得到升华,用简单明了的语句表现这样的意境,实现了对质朴的美的含蓄传达。

沈从文无论对人物的整体形象塑造还是对人物语言的描摹都是惜墨如金,在精炼的笔触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这种简朴刻画人物整体形象的语言,通常是用直接叙述的语气、清新质朴的简洁语言塑造人物形象。《龙朱》中这样描写龙朱这个人物:“族长儿子龙朱年十七岁,为美男子中之美男子。这个人,美丽强壮像狮子,温和谦逊如小羊。是人中模型。是权威。是力。是光。”几个简短的比喻,一个完美的龙朱的整体形象就出来了。在人物语言中,沈从文小说中的人物对话通常仅限一行,但往往是个性化的、人性化的、意在言外的。沈从文对人物语言精练的处理,对于读者了解人物性格,理解人物话语之外的意义有益。这样唯美含蓄的人物对话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比比皆是,连人物的名字也极尽简略之能。通常沈从文小说中的人物连个名字也没有,“妇人”“男子”“兵”“女孩”“绅士太太”,要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他不给人物取名字。即使取名字也都是质朴的不能再质朴的“三三”“翠翠”之类的名字。

沈从文选择用一种含蓄无华的语言把生活和人生中美的部分表现得合人性、把人性中的自然之美唯美地表现出来。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小说风格,用最简单的语言打造最美的东西,用最简单的技巧焕发恒久的生命力,用最质朴的语言感召最质朴的人性所具有的美好情感,这是沈从文小说语言的高明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沈从文简明平实的小说语言风格正是形式服从内容的艺术典范,质朴含蓄的语言也恰好体现了沈从文一生对纯真人性之美的追求。

二、双重思维下的抽象的抒情

抽象的抒情是文学创作的原则之一,它是艺术思维与理性思维的融合,在本质意义上它实现了对自我、现实和人生超越,使文学创作走向自由的广阔空间。沈从文认为生命在发展中,变化、矛盾、毁灭是常态,它需要借助文学艺术将某一种形式或状态凝固下来,形成生命的另外一种存在和延续。这种凝固转换生命形式的文学艺术就是一种抽象的抒情。

抽象的抒情是艺术思维和理性思维的融合,抒情是属于艺术思维的范畴,抽象是属于理性思维范畴。他的作品呈现出艺术思维和理性思维的融合,他的小说很明显地表现出一种抽象意识,在语言上带有感悟式的哲理意味,给读者以审美愉悦的回响。沈从文抽象思维表现为思想散步和情绪的宣泄,从现实的存在中运用思维的模式将客观赋予人的情感通过人的各种行为呈现出来。但抒情不能只停留在艺术思维的层面,它还必须上升到理性思维的层面,即上升到抽象的抒情层面,才会获得完整的美学意义,只有如此作为重要的创作原则才会显示出它对文学的普遍性价值。因此说,抽象的抒情在创作中是一种极高的美学创作思维。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一位独具特色的浪漫抒情作家,他把对文学虔诚的宗教情绪与对生活热情的浪漫情绪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情深意切、联想奇特的抒情风格;同时他也是一位理性深沉的作家,以深沉的理性思索将深刻的思想赋予形象的描写之中,向纯生命文学的深层掘进,成就了他小说的抽象抒情风格。就像小说《边城》,二十一节一气呵成,而各节又自成一体,像一首首圆满的散文诗,在结构上不是严谨的而是疏放,风格上不是浓烈的而是清淡,意境上不是现实的而是超脱,气势上不是博大的而是精致。《边城》的语言充满诗意、质感和痛感,如“老船夫做事累了睡了,翠翠做事倦了也睡了。翠翠不能忘记祖父所说的事情,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蹿过悬崖半腰――去做什么呢?摘虎耳草!”,作者能够真实展示情窦初开的翠翠的美妙情怀,源自作者高超的抽象抒情技巧,使深刻的思想融入形象的描写之中,使他的作品不只停留在思维的层面,而是上升到抽象抒情的层面,呈现出艺术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完美融合,获得了完整的美学意义。

三、富有意味的诗化、散文化叙述形态

沈从文突破传统的小说创作手法,并不着力构筑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而是在小说语言的运用中将诗歌的抒情和散文式的叙述导入其中,以清新、自然、隽永的语言创造一种诗意抒情的表达方式,用一种清淡的散文笔调,将浓郁的边地风情和秀丽的山川景物融为一体,实现情感思维的流动,奏出轻柔和谐的田园牧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探索生命、寄寓理想,刻画他所熟悉的性情人格、所默想的人生事理、所企求的理想人生形式,从而在叙述形态上呈现出独特的个性。

沈从文小说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他高度重视情感在 创作中的作用,强调表现作者对人生的诗化感觉,使小说浸透了一种“乡土抒情诗”氛围。他在《边城》《长河》等小说的创作中着意描绘湘西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历史沿革,烘托故事氛围,把自然景物与人物故事联系起来,不仅为人物提供活动背景,且为作者内心情绪表达提供寄托,抒发作者对湘西自然美、人性美、生命美的赞颂之情。用自然流畅的抒情方式,通过描摹、象征、比喻、暗示等方法创造出风格各异的意境,寄寓着人物现实的人生情绪。

沈从文小说富有意味的诗化、散文化叙述形态在语言上还表现为炼字炼句。他的小说读来不失韵味却很少使用过分修饰的语言,写景写人极少用形容词而是较多地使用实词,用最平实的词语描述传达出贴切而富于诗情画意的美感,使读者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美感和阅读。如《边城》中的“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做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水常有涨落,限于财力不能搭桥,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槽牵了一段废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废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整个自然背景描写中仅出现了“静静的”“清澈透明”“慢慢的”三个普通的形容词,更多的是平实的客观词语,以兼具抒情诗和散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小溪边所见到的风物人情。沈从文小说中诗意、散文化的语言对水乡意境的描绘是他艺术美学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字成为沈从文小说语言艺术的特色。

四、在象征手法的创新运用中领会永恒的无限意义

在沈从文的语言艺术追求中有一点值得重视,那就是他在小说中对于象征手法的创新运用。他在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象征手法的同时大胆地吸取、借鉴了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将“象征”这一概念应用于小说的整体,强调读者要通过联想和想象,从作品有限的、瞬间存在的形象中领会永恒的无限的意义。沈从文善于驾驭纷繁复杂的象征表现手法,各种象征手法在他的小说中表现得相当充分。

沈从文小说的象征手法主要体现在景物象征、生活场景象征和人物形象象征上。凡是沈从文小说中带有象征含义的自然景物,都凝聚着某种人格力量。他让这种人格化的自然景物观照人物命运的发展,使作品的情感蕴含更为深厚。如《八骏***》中的大海显示出一种活力,象征着符合自然、蕴涵了无尽活力的人生;《边城》中的渡口象征着翠翠和老船工的世界,充满了仁爱、幻想和纯真;而《菜园》里的关联着人物的命运,它们都是客观景物的自然存在,但其中蕴涵着深层的寓意,这种自然物一旦成为象征意象就显得特别深远悠长。

沈从文在小说中通过象征使生活场景隐示出一种更为深广的美学意境。在《边城》里,人物活动的环境处于原始民风与封建宗法关系交结的状态。清越的牧歌声里夹朵着不和谐的现代杂音。横在翠翠和摊送之间的那座碾坊,凝聚着封建买卖婚姻关系的本质,人物命运的演变在骨子里反映着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的现实人际关系。在《牛》中,农民大牛伯和他的小牛之间充满谐趣的友情真挚动人,然而人性的温情只能在和牛的友谊中得到表现和获得满足,更显示出大牛伯处境的可悲和生活的孤苦寂寞。

形容风景优美的词语篇8

文学作品中叠音词的魅力研究分析

叠音词是一种应用极广的词类。在写景散文中,叠音词应用更广。只要翻开课本就能在那些著名的写景散文中找到大量的叠音词。叠音,又叫重言、叠字,指的是由两个相同音节重叠起来使用,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词。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就强调指出,叠音词的使用是形象描写客体,反映主观情感的需要。所以,最简单的叠音词表达了最丰富的情感,作者写起来酣畅,读者读起来痛快。它是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式。

我国从古到今众多的文学作品都十分擅长运用叠音词,叠音词运用的频率很高。了解叠音词的词义和词性,以及在修辞上的作用,对于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和散文是很重要的。文学作品中使用叠音词大大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叠音词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增加音乐美

由于叠音将音、形、义相同的字词紧紧相连,有助于形成声调上的循环往复,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容易调制出余味深长的音乐美感。著名作家朱自清也特别爱用叠音结构来描绘景物,使作品的语言绘声绘色,优美动人,表现出清新柔美的风格,叠音词在他的散文里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式多样,从而表现出独特的文学魅力。如《荷塘月色》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叠音词的使用,把月下荷塘的美展现得一览无余,使我们不仅欣赏了荷塘,也欣赏了朱自清优美的文笔。试想一想,如果把这里的叠音词全部删除或更改,朗读的语感如何呢?如“曲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舞女的裙。”在这里,原作的那种舒缓深情的语气几乎荡然无存,朗读起来平淡无味,怎么能够唤醒读者的情感呢?

二、增强情感色彩

巧妙地使用叠音词,不仅增强了句子的节奏感,听起来悦耳,而且对作品的主题表达更是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由两个相同的字重叠起来构成的叠音词,能给人一种特殊的形象感受,最适应于表达舒缓、悠然、深沉、婉转、缠绵的情感。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非常熟悉叠音词的魅力,在她那首脍炙人口的《声声慢》中,一连用了14个叠音词,大胆新奇,前无古人,而且毫无雕琢的痕迹,自然贴切地表达了词人的情感。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泣如诉的音韵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既将胸中的凄惨心情喷薄而出,又对这种心情进行了极有层次的渲染,把缠绵悱恻的离情愁绪抒写得淋漓尽致,三者用“情”贯穿一起。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由于叠音形容词朗读起来节奏舒缓鲜明,能造成一种特定的语气,因此使用大量的叠音词写景,很容易唤起读者对景物的情感,例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读者读之,自会心中涌起一股对草原之辽阔的赞叹之情,而且很自然地引发读者对草原之景的想象,想象草原的苍茫无际、辽阔无边。

再如“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在这段文字里,朱自清用了许多的叠音词来突出景物的特征,来强化抒情性,同时由于叠音词的连缀使用,大大强化了舒缓的语气,在朗读过程中这种语气对读者的情感的唤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营造意境,引发联想

叠音词不仅构造了和谐的韵律,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还经常营造画面的美感。这一点在《诗经》中比较常见。例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刻画的是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主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与诗人困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境是一致的。《兼葭》的意境也很美。作者追寻恋人如梦如幻、如痴如醉的情与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景的结合,作者的急切追求与可望不可及的结合,作者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意与萧瑟秋景的结合,伊人高洁、富有魅力与兼葭露白、秋水澄明的结合都可谓配合得天衣无缝,让人回味无穷。

四、摹声摹形,突出形象

古人使用叠音词有其精妙之处。为了对某种事物的形态、性状,描绘得传神,往往使用一个叠音词来描写或形容,使人感到生动、形象。尤其是对一些抽象的意思,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把它显现出来,是十分困难的;若用一个特定的叠音词,就不费力气地使其落到实处。叠词通过摹声摹形往往会达到意外的效果。以声音刻画人物,是叠字摹声词在作品中的主要作用,它给读者以具体真实的感觉。例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木兰辞》)用“唧唧复唧唧”的悲叹声,渲染了一种悲愁气氛。织布房中竟不闻机杼声,原因是“可汗大点兵”,木兰因父老又在应征之列,其弟又小,故忘记织布而叹息不已,仅用“唧唧复唧唧”一句就写出了花木兰忧国忧民忠孝两全的高尚品格。

摹形就是用语言把人物的行为变化、事物的形态形象地描绘出来,给人以具体实在的感觉。例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采薇》)“依依”“霏霏”这两组叠词,不但把柳枝的婀娜姿态、大雪的飞舞飘扬描绘得十分生动,而且非常形象地揭示了这一征人的内心世界。“杨柳依依”表现他春天出征时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的心情。“雨雪霏霏”使我们联想到他在征程中经受的许多磨难,并衬托出他在返家时满怀哀伤悲愤的心情。

形容风景优美的词语篇9

〔中***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9―0093―01

备课备到“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时,资料上的解释是:“这正是一年当中春景最好的时刻,远胜过满城烟柳的晚春皇城景色。”读到这儿,心里感到有点疑惑。查课本,课下注释基本一致。按资料分析和课下注释讲完课,心里疑惑并未释然,再查资料,心中疑惑似乎得到某些印证。

“绝胜烟柳满皇都”一句,关键词语有两个,“绝胜”、“烟柳”。对于“绝胜”的解释,“远远胜过”、“最美的、独一无二的景色”两者都有。对于“烟柳”,有两种解释,一是初春刚展叶露芽的柳树,远望若有若无,如烟似雾,是为“烟柳”;二是烟雾笼罩中的柳树,若隐若现,朦朦胧胧。结合古诗文理解“符合逻辑、古已有之”的原则来分析,“绝胜”在唐宋诗文中作为两个单音词理解为“最美景色”的用法似乎更多。“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胜”都做美景理解。而“远远胜过”这个意思,唐宋以前古文中鲜有发现,即使在现代汉语中,这样的用法也不多见。所以,我认为“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一句,理解为“这正是一年当中春景最美的时刻(地),最美最美的烟柳随风摇曳在整个长安城”似乎更好,理由如下:

其一,这样更符合古诗文理解“符合逻辑、古已有之”的原则。“绝胜”一词用法,两个意思似乎都能讲得通顺,也就是符合逻辑,但作为“最美景色”讲,在古诗文尤其是唐宋古诗文中更为常见,尤其是逻辑上毫无牵强。而作为“远远胜过”理解,不管如何理解“烟柳”的含义,其实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因为晚春就没有了“烟柳”,至少“烟柳”不能成为晚春代表性的景物,所以这样理解,逻辑上多少有不足之处。

其二,这样理解写景意象更集中,更优美。一首七言绝句,集中描写早春长安城景色,新奇、新鲜。按“最美景色”理解,全诗从头到尾,内容集中,浑然一体,画面感很强:一场蒙蒙春雨过后,长安城街道上湿漉漉的,空气湿润,有春天的气息,皇城内外,远远望去,隐隐约约浅黄淡绿,仔细观察,刚出土的小草几乎就看不见,这正是长安城一年当中景色最美的时候,刚长出新芽的柳枝在雨后的微风中摇曳。这是多么清新优美的景色!而按课本注释理解,在写初春长安城景色的同时,突然以同一地点晚春景色作对比,一方面显得头绪过多,似乎完全没有必要,同时整个诗歌意象表现得支离破碎,第四句诗的意境就没法在同一画面中来呈现。在写美景的同时又以相对“不美”的景色作对比,不管在写法上还是内容上,几乎就是画蛇添足了。

其三,这样理解更符合绝句“起、承、转、合”的写作规律。近体诗创作,不管是律诗还是绝句,都特别讲究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起、承、转、合”创作思路和规律。相比于律诗,绝句篇幅更短,内容要求就更要精练集中,浑然一体。第四句诗作为本诗“合”的部分,作为“独一无二的最美烟柳飘摇在整个长安城”理解,当然“合”得更好,而“远远胜过”的理解不仅不能称之为“合”,而且显得有点“散”了。

其四,这样的理解显得诗歌语言更简洁精练,更有诗意。把“绝”作为“最美的”、“独一无二的”理解,把“胜”作为“胜景、美景”理解,这样的语言是写景的语言,精练优美,而“远远胜过”这是一种叙述、判断,甚至带有议论性的的语言,不符合诗歌语言精练、含蓄、形象感、抒情性的特点。尤其是在唐代近体诗歌中,很少有这种叙述性、议论性的语言表述。

形容风景优美的词语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诗词 鉴赏 大学语文

引言

我国高校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一直是教学重点,这些经典作品是以古汉语语言为表现手法为我们提供古典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经验。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应以诗词文本赏析为主,避免教学形式大于内容。目前,语文课堂广泛应用多媒体等现代计算机技术,这种形式超过内容的模式喧宾夺主,淡化了语文诗词教学内容。***在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语文课堂上,让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所理解的,才能成为自己的,这才是真正掌握的知识。”因此,高校语文课堂上的文学诗词教学要体现并达到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避免授课形式的过分花样化,在基于古典诗词文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上,应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主选择,认真思考,探索创新。以下笔者就高校语文教学中的文学诗词鉴赏教学来具体分析。

一、语文课前预习:知诗人,解诗题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这既是古训,又是历代文人对文学诗词创作的一种概括。中国古典诗词创作通常是将自然风光、四季交替与明月阴晴圆缺或周边人事的悲欢离合巧妙糅合,构筑出天人合一的审美意境。诗词常常是作者的经历、思想、情感的外现。因此,在高校语文文学诗词鉴赏课程中,学生在课前要对诗人所处的创作时代、人生经历、诗词精神内涵等“创作背景”有所研究,这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所抒发的情感。

一是要在课前查询预习,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主要成就以及一些趣闻轶事,用这种方式来了解诗人所处时代与创作经历。在语文课前,让大学生利用各类学习资源(***书、网络、媒体等)进行了解诗人,通过收集整理作品的背景,培养了学生对资料的整合能力,并且有助于学生对文学诗词意境的理解和对整体感情基调的领悟。二是了解文学诗词的创作背景,解诗题:从《文心雕龙》中说:“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这些流传千古的文学佳作都是诗人在人生不同阶段、相对独特的自然环境下、所处事情中等情况下因触动内心情感而创作的文学诗词。例如:唐代诗仙李白的七言绝句《赠汪伦》的赏析中,授课教师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的轶事,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两人相聚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于是这首诗就成为歌咏友情的千古名篇佳作。如此,学生会在兴趣大增的同时加深对此诗题的理解。

二、文学诗词鉴赏要求:抓字眼,明诗意

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其独特的特质,作者利用前后字词内容的“对仗” “平仄”“押韵”等文学手法,使作品内容丰富多变并突出了汉语的表现力。文学诗词的前后呼应与内容升华,诗词具有抑扬顿挫的鲜明节奏,回环往复的韵致读来令人豁然开朗,为作品带来诗句的形式建筑美和深刻的内涵。而前后语句的押韵与平仄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带来诗词的音乐律感之美。

古代文人在进行创作时利用词序的倒置、语句的浓缩、前后成分的省略等手法,这成为今天大学生赏析文学诗词的障碍。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语文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具体的教学方法简称“换、留、扩、补”四个关键点来对赏析的佳作进行解字析句、排除难点疑点,从而达到明意和扫除赏析障碍的目的。1.在赏析文学诗词时,更换一些古今用法、意义存在差异的字词,把这些字词更换为另一个词称之为“换”。如“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古今意义差异较大。但更换的词语通常不及原文中的词语传神,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更换为“到、过、来、回”等字,与原文比照不能更好地传达作品的意蕴。2.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学生在赏析文学诗词时理解文学作品要保留古今通用的人名、地名、词语等称之为“留”。例如:在诗仙李白名作《赠汪伦》中的地名“桃花潭”、 人名“汪伦”和古今通用的名词“岸上”“声”等词语,在解析全文时候中要有所保留。3.把古典诗词中浓缩的词语,按照今译展开称之为“扩”。例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孤舟蓑笠翁”扩展为今译: 有一位头戴斗笠、身着蓑衣的老渔翁,在一条孤单的小船上。4.对古典诗词进行补充,来增添诗词中留白成分称之为“补”。如唐代诗人贾岛的古诗作品《寻隐者不遇》中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这句诗词中省略了人物是谁问和问的内容,在对诗词赏析时要给予补充使之意思完整。高校语文教材中选取的文学诗词通常是篇章构思新颖、主题立意高远、语言底蕴深厚的千古名篇佳作。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诗词中生动传神的字词来引导学生在剖析其语言中品味赏析。

三、品读文学诗词:想意境,悟诗情

古典文学诗词往往只有短短的几句,所描绘的内容通常是自然场景、生活场景或表达个人所思所感的情景相融而成的文学境界。文学诗词语句精美的标准是看其内容是否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的境界,优秀的文学诗词在字里行间中满是意与境的和谐统一,字句珠玑所传达的感情表达的总是淋漓尽致。文学理论类学者把“意境”作为衡量文学诗词优劣的标准之一,意境之美也是基于通过优美的字词搭配来表达。因此,高效语文课堂中的文学诗词鉴赏的教学难点是对诗词的深层感悟。宋代诗人陆游曾云:“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这句诗道出了文学诗词鉴赏的真谛――“诗贵悟”。由于优秀的古代诗词本身所包含的语言美、意境美、韵律美等,对于读者的感染力非常强,因此高校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引导学生感受诗中蕴涵的情感及对诗中意境的想象与感悟。为了达到这个教学要求,教师要运用多元化的语文教学理念,使语文文学诗词鉴赏教学丰富起来,通过渲染意境让学生入情入境。例如,在赏析诗人陈子昂的代表作《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这首诗中并没有描绘很具体的场景与人物,但因在诗中表现了“心事浩茫连广宇”的空旷时空,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诗词中透露了诗人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壮志难酬的复杂心情,令我们久久回味。

文学诗词鉴赏中意境显得尤为重要,以下笔者以文学诗词中与“秋雨”相关的作品进行说明:伴随着斗转星移与四季交替,走过风花雪月的时空,那些风雨相伴的日子中,触动了诗人细腻多感的心田,吟咏出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文学佳作。今天,让我们品读这些文学作品中的流年,感受那时那地作者独特的思绪与感悟。诗人王安石的代表作《江上》:“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风格萧散疏朗,清丽婉约,传达出浓郁的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诗人白居易在《秋雨夜眠》中写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秋夜的雨声敲打着人们的心灵深处,在四季的年轮中,秋夜的雨就如同人生的中年后阶段,经历了沧桑,有着人生浮沉后的沧桑之感,然而更多的是岁月洗礼后的沉静。诗人李商隐在《宿骆氏亭怀崔雍崔衮》中描绘了秋雨的场景,“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春天的雨浪漫,夏日的雨倾盆,而秋日的雨淅淅沥沥,点点滴滴地融入诗人的心田。秋雨对于历尽坎坷的人而言,更多的还是惆怅和哀伤。有时候反而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了。王维中年时期的作品大多带有一丝感悟与禅意,在佳作《秋夜独坐》中描写了秋夜的雨,诗人在雨天的孤寂场景中忘怀得失,在灯下心静如镜,悠然听“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山果落地、虫鸣山岩的声音夹杂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像是山林中一首优美动听的小夜曲。此外,宋代诗人文同的《北斋雨后》描写了秋雨之后的美妙场景,“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在他们的笔下,秋季的雨天是空旷的、静谧的,带有浓浓的安闲而疏淡的情感,就像生命的自由境界,随遇而安般的自然适意,在宁静淡远之中透出生机勃勃。

有意境的诗,都是有“韵味”的诗。诗人李商隐以《锦瑟》为意境的代表作也值得我们反复细细品读:“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通过既鲜明又朦胧的诗词意象,曲折地表现了作者的感怀情思,可算是韵味之致的典型佳作。因此,一首诗要有隽永的诗味,就不能只有表象的简单含意,而是要有“韵外之致”。

结语

对于高校语文中文学诗词鉴赏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之美和作品中所升华的精神意境之美的作用,让大学生在赏析佳作的同时提升个人文学修养。这是高校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也是文学诗词鉴赏教学的“文学属性”所决定的,使得它能够在教学大纲的要求下发挥自身优势,更能够突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诗人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是文学诗词的生命。古代诗人作诗时的心态与感受我们现代人无法确知,所以语文教师对文学诗词的情感意境与内涵应主张多元化的认知,不仅汲取了古诗营养,加深了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对诗情的感悟,还促使学生在品读中提高了文学素养。语

参考文献

[1]陆永品.诗词鉴赏新解[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

[2]程亚恒.再谈为押韵而以古音诵读古诗不可取[J].语文建设,2011(10).

[3]潘树广.古代文学研究导论[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4]陈祖美.李清照诗词文选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形容风景优美的词语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形容风景优美的词语10篇

学习

记承天夜游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记承天夜游10篇,内容包括记承天寺夜游白话散文随笔,记承天寺夜游小古文讲解。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

学习

我帮妈妈做家务10篇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我帮妈妈做家务10篇,内容包括帮妈妈做家务100字实践内容,我帮妈妈做家务范文。原来做家务也是要专心才行的,也要不怕累才行,以后我要经常帮助家里人多做点事情,因为我是家里面的一个份子呀。

学习

团结就是力量作文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团结就是力量作文10篇,内容包括团结就是力量的作文400个字,论团结就是力量作文。嘴巴家里的成员,有嘴唇,有牙齿,有舌头,还有唾液.它们团结一心,是一个快乐的一家人.你们注意到了吗?它们一直在为我们默默的服务.嘴唇红红的,

学习

假期旅游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假期旅游10篇,内容包括暑期旅游线路推荐文章,旅游攻略国内旅行暑假文案简短。

学习

教师祝福语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祝福语10篇,内容包括教师励志祝福语大全,教师祝福语句。3、辛勤的汗水是您无私的奉献,桃李满天下是您最高的荣誉。祝您:节日快乐!幸福永远!4、老师,我衷心地祝您节日快乐!愿您永远年青幸福!5、教师辛勤为国家,桃李成才栋梁娃。6

学习

你不知道的事歌词10篇

阅读(40)

本文为您介绍你不知道的事歌词10篇,内容包括你不知道的事歌词完整版,你不知道的事雅婷完整版有歌词。有些名字,你未必认得,但给你一个歌名、几个句子,脑海里就会立刻响起熟悉的歌声。歌声响起的同时,你或许还会想起听歌时的季节、天气、

学习

感恩节活动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节活动10篇,内容包括感恩节活动策划十篇,感恩节活动方案怎么写。11月18日——11月24日,在*大厦累计购物100元的顾客就可以换取感恩节摇奖券一张,参加11月24日感恩节当天感恩节晚会后的摇奖活动,奖品为价值200――2000元不

学习

小学实习班主任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实习班主任,内容包括小学班主任实习日志范文40篇,小学实习生班主任日常工作。我们来到龙陵县龙山中心学校受到了热烈的欢迎。首先,我们和该校的领导及老师召开了座谈会,他们向我们介绍了龙陵县龙山中心学校的情况:它办校至

学习

迎接考试演讲稿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迎接考试演讲稿,内容包括考试动员演讲稿集锦8篇,做好计划迎接考试演讲稿。清晨,我们相聚在此,能够站在国旗下讲话,我感到很荣幸,谢谢老师给了我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让我们迎接期末考试的到来》!有这样一首

学习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案,内容包括幼儿园健康心理活动教案怎么写,幼儿园心理健康活动教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riskbehavior)是最近几十年来在学前教育学和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里的研究热点之一。3~6岁的学前儿童是

学习

拔河比赛作文六年级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拔河比赛作文六年级10篇,内容包括拔河比赛作文六年级1000字,一场精彩的拔河比赛六年级作文。二、活动目的:为近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百花齐放、健康文明的校园气氛。通过开展拔河比赛,增强各班级之间的相互

学习

田忌赛马课文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田忌赛马课文10篇,内容包括田忌赛马课文朗诵,田忌赛马课文原文文字和插。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而学生自主学习现已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主要学习方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构建创设一种真

学习

重阳节信息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重阳节信息10篇,内容包括重阳节收集信息的方法是什么,关于重阳节的信息大全。3、九九重阳已来到,秋菊绽放添吉祥;茱萸高悬挂门楼,福佑全家保安康;徒步登高心情好,举目远眺精神爽;祝你重阳走鸿运,万事如意事事顺!4、奔忙中我曾迷

学习

关于描写秋天的词语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描写秋天的词语10篇,内容包括秋高气爽描写秋天的词语,描写秋天的词语四字成语。【评析】授课老师从山东来到南京,初次接触这里的学生。根据本节课以秋天为活动主题的教学,教师灵活选择了以描写南京的诗歌导入新课,拉近了老

学习

关于雪的词语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雪的词语10篇,内容包括关于雪的词语和句子,关于雪的好词10个。雪景的句子:1、雪花很白很白,白得那么纯洁。它们把大地变得也很纯洁、很美丽。我有种这样的感觉:雪不仅仅使万物变得纯洁,也使人们的心灵变得像它一样美丽、纯

学习

英文优美文章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英文优美文章10篇,内容包括英语文章易懂优美,十篇优美的英文文章。2.翻译的严谨美科技文章进行翻译时用词必须要精确、严谨。所以要在提高翻译的准确性的基础性上,保留原文的内容和精华,并且保存翻译的严谨美。翻译美学指出翻

学习

形容心情高兴的词语10篇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形容心情高兴的词语10篇,内容包括描写高兴心情的词语,形容心情高兴的句子。一、情感形容词的由来及命名(一)心理动词与心理形容词情感形容词在语义上与心理动词十分接近,早期研究一般将其归入心理动词。譬如,陈光磊、范晓(1987),胡

学习

感恩母亲的优美句子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感恩母亲的优美句子10篇,内容包括过生日感恩母亲的唯美句子,感恩母亲的句子100字。3、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

学习

描写春天桃花的优美句子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春天桃花的优美句子10篇,内容包括春天桃花诗句和优美句子,适合发朋友圈春天桃花优美的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作者介绍: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世

学习

父爱的优美句子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父爱的优美句子10篇,内容包括父爱简短走心的句子,父爱儿子的唯美句子。3、父爱是无声的溪流,永远那么含蓄;父爱是巍峨的大山,永远那么崇高;父爱是温暖的阳光,永远那么无私。4、父爱如山,高大而巍峨,让我望而生怯不敢攀登;父爱如天,粗

学习

描写日出的词语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描写日出的词语10篇,内容包括用颜色的词语描写日出有什么好处,描写海上日出的句子和词语。为了能够更加如实地反映拟声词、拟态词的原态,下面以北原白秋的童谣《お花》为例进行详细说明。***色お月さま朝の月、子山羊がめ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