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诗人10篇

浪漫主义诗人篇1

1、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

2、因为在李白的诗词中李白经常使用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营造出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3、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是因为杜甫的诗作中大多描绘了民间疾苦,反映了当世的现实生活。

4、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词历史上影响极大的人物,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后世称作“诗圣”。

(来源:文章屋网 )

浪漫主义诗人篇2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长春130021)

【摘要】在钢琴艺术发展史上,肖邦无愧于第一流艺术家的称号。肖邦以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为世人永远膜拜和传承的一首首经典钢琴演奏曲目,每首曲目都如诗如画般地令人神往,吸引着演奏者和欣赏者物我两忘地徜徉在钢琴艺术的海洋。

【关键词】钢琴诗人;肖邦;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在世界钢琴艺术的殿堂里,肖邦( 1810~1849)以“钢琴诗人”的风格创作出的一首首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的钢琴佳曲熠熠生辉,成为钢琴演奏曲目永远不变的经典。

肖邦以钢琴艺术家的独到造诣,开创了浪漫主义风格的钢琴艺术的创作时代,他把自己的生活、想象力、天分浓缩于钢琴艺术的创作之中,在键盘弹指间制造“神话”,他巧妙地克服了钢琴不能演奏任何时间长度的持续音的问题, “让每个音符都歌唱起来”,将一个个音符奏鸣成优美动听的旋律音群,以“钢琴诗人”的卓群贡献,引领了现代钢琴浪漫主义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一、肖邦的夜曲在忧郁中吟唱,在悲壮中奔放

肖邦开创了钢琴夜曲忧郁奔放的浪漫主义表现形式,听肖邦的钢琴夜曲,会让欣赏者共鸣于琴谱所演绎出的忧郁旋律中,仿佛深陷其境般地陶醉其中。当忧郁的情感一点点地积累和扩大后,止不住地要呐喊,要发泄,要反抗,在情感激烈奔放和挣扎之后,产生出厚重的情感体味,回归到有所领悟后的平静,得到一次情感的熏陶和洗礼。

肖邦以21首夜曲的面世让人们赞叹他将人们的感伤情绪凝聚于钢琴曲谱中的功力。如C小调夜曲的第一主题意境由淡淡的忧伤、忧郁的独白开始,庄重严肃而节奏均匀的曲调令人心弦为之绷紧,直到深深地为命运的凄凉而悲叹,再到心灵的不堪重压而痛心疾首地呼喊当优美的转调后钟声出现,带给人心境的安慰与希望的第二主题曲调出现。再如F小调,OP.55.1,此曲为行板,3段体,每一段中的意境是不同的,第一段由悲伤的情感开始,表现了一个即将背井离乡的流浪者的心情,对于他所深爱的亲人、家庭、故乡是如何如何地不舍,哀婉缠绵、如泣如诉,悲伤的情绪在累积,失望落寞的情感在放大,但又不得不割舍,不得不前行在他乡的旅途上。就这样,悲伤的忧郁逐渐地转变为悲壮的情绪。教堂的钟声将乐律带进中间部分,悲壮的情绪在向着温和的,平静的情绪过渡,不安的心灵被抚慰和祝福,慢慢地和缓下来,这一和缓的状态是刚毅豪迈后的醒悟,变得有力量,刚毅不屈,敢于挑战,在颂歌的旋律下,半音阶平行八度的快速音***替奏鸣,气势从薄弱变得越来越强劲,越来越来越激昂,乐曲的高潮出现,号角之音嘹亮响起,调动起乐律最振奋人心的效果。是啊,人生当敢于挑战黑暗,向着光明勇敢顽强的进发,正如鲁迅先生的名言“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乐曲的最后一部分速度加快了一倍,旋律回复第一部分,忧郁的成分虽在,但充满着动力的奔放情绪已经参与其中,特别在舵手之歌响起后,随着乐曲尾声的到来而给流浪者亮起了一盏领航的明灯。

二、肖邦的叙事曲在吟咏中传奇,在憧憬中放飞想象

肖邦创作出四首具有宏大结构的史诗般的叙事性钢琴曲,这些叙事性钢琴曲将肖邦的浪漫主义诗人风格显现得惟妙惟肖,悠扬悦耳,铿锵感人,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在他的曲谱下灵动,渴望自由的愿望,美好欢快的生活、血性的英雄壮举,追求自由的强烈渴盼,热爱祖国和人民的赤子情怀,他迫切需要吟咏的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既真实又极富想象力地被展现出来,在吟咏中传奇,在憧憬中放飞想象的旋律十分美妙和激动人心。

在肖邦的叙事性钢琴曲中,波兰舞曲呈现出的是厚重的庄严和崇敬情感,叙述了波兰贵族向国王欢呼时所表演的列队舞蹈,舞曲中英雄性的曲调呈主旋律,战斗中的铿锵声响彻其中,英雄的功绩被热烈赞颂,同胞和祖先渴望自由、捍卫自由的愿望被讴歌。《摇篮曲》《船歌》《f小调幻想曲》的谐谑曲都显示出肖邦的浪漫主义情怀。

肖邦是把叙事曲这一名称用于器乐曲的第一人。他所创造出的叙事曲尤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即叙事鲜活灵动,意境和谐美妙,场面宽阔宏大,心存感动和满怀憧憬的讴歌,富有史诗性艺术效果,曲目都用四分之六或八分之六的拍子写成,任意地借用现成的奏鸣曲、回旋曲和歌曲等曲式结构予以表现。

三、肖邦的奏鸣曲在自我陶醉中流连忘返,不断地重复环境的美妙

肖邦有着一种浪漫主义者的狂热性,在塔索创造的奏鸣曲中驰骋想象,纵横灵感,反复斡旋,难于自拔,恍若甘愿于幻境中神游,不愿意回到现实的尘世中来。

肖邦创作了三首奏鸣曲,其中的一首b小调( op.58)很有其浪漫主义精神的特征,但这里的浪漫没有赫然于奇异的、浪漫的标榜,而是凝结于表情气氛和情绪的表现之中。他所谱就的乐章精致细腻,柔若无骨般的悱恻缠绵,会令倾听者难于抗拒地受到情绪的感染,哀婉的曲调会令人心痛得泣泪,欢快的会令人爆笑。他的乐律风格与古典世界背道而驰,不依靠正规的大型曲式,也很少表现出结构感和均衡感,凸显的是幻觉世界的灵感,情感幅度的跌宕,旋律和声的交映。提到肖邦钢琴曲目的和声应该看到其与众不同特点,那就是通过密集的和弦来将音程扩宽到非常大,打破了传统的密集和弦的表现,手指的跨度增大, “十度”音程的表现力继而出现。肖邦的和弦融洽、柔和、优美,琶音的使用又胜于和弦。

四、结语

浪漫主义诗人篇3

早年作为“九叶”诗人之一的穆旦,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延承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风格,这种清新朴素的诗风与其对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大量翻译不无关系。作为诗人,他赞同艾青所提出的“诗的散文美”的主张,提倡缀取富有诗意的口头语言入诗,提炼诗歌语言的口语美,他曾经引用并赞同艾青如下意见:“语言在我们的脑际萦绕最久的,也还是那些朴素的口语……而当我们熟视了散文的不修饰的美,不经过脂粉的涂抹颜色,充满了生的气息的健康,它就肉体地诱惑了我们。”(1)这种对诗歌语言日常化、普通化的追求,无疑会让人想到华兹华斯对于浪漫主义诗歌语言形式创作革新的巨大贡献。华兹华斯在其1800年写的序言中提出:“我给这些诗定下的主要目的是:选择普通生活力的事件和情境,尽可能通篇都选用人们真正用的语言来叙述和描绘它们,同时又给它们以想象力的色泽,使得平常的东西能以不寻常的方式出现于心灵之前。”相比较于18世纪风行的华丽词藻而言,浪漫派诗歌是一次诗歌语言形式的改弦更张,以其简朴、直白打动读者,给人带来别样的审美享受。如果没有华兹华斯的努力,英诗的词汇将长时期被禁锢在新古典主义的华丽词藻和委婉词汇中。更重要的是,浪漫派的诗歌语言虽然好似日常语言,但其又不同于日常语言,这是因为在具体的语境中,普通语词也被赋予了不普通的内涵。

追随华兹华斯的脚步,穆旦也始终致力于用现代汉语的白话来表达诗意,被王佐良称作“中国新诗里最少用成语,套话的新颖的风格家。”(2)徐志摩在英国浪漫主义的影响之下,也尝试着革新文言文使用白话文来进行诗歌创作,写出了语言直白素朴但又意境深远的新诗,“成为黄遵宪发起的、胡适推动的‘诗界***’后的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的中国诗坛的主将。”(3)

诗歌主题。在诗歌主题表达方面,中国浪漫主义主要是受西方19 世纪以拜伦、雪莱为代表的包含着强烈抗争精神的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强调自我表现,强调感情的自然流露的基础上,反抗阶级压迫,充满了***的斗志。

《哀国难》是穆旦的一首充满爱国主义、表达***精神的诗歌,诗中表现了深重的忧患和急切的心情。诗歌洋溢这呐喊的呼声,号召大家起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诗歌以“坟墓”的意象来比喻当时社会的黑暗,而同样的比喻又可以从雪莱的那首洋溢着***激情的《1819年的英国》中找到:

垂死的老王又疯又瞎,国家之耻!/孽子孽孙的公侯是世人的笑料,/……/宗教无耶稣,无上帝,有经而不看。/议会维护着历史上最残暴的法案——/把这些埋葬了,将有神灵跳出坟头,一身光芒,来照耀这暴风雨的时候!

诗人把当时的英国社会也比作了坟墓。而《哀国难》诗歌结尾处那冲出池塘飞上高空的几只水鸟,无疑是一种***者的象征,这与《1819年的英国》结尾处那跳出坟头的神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是有着相同内涵的隐喻,同样都表达了一种***的乐观主义精神。

穆旦研究的创始者、他的朋友王佐良这样描述当时的穆旦:“雪莱式的浪漫派的诗,有着强烈的抒情气质,但也发泄着对现实的不满。” (4)

中国浪漫派诗人在歌咏爱情及表达生死观的主题上,也明显是受到了英国浪漫主义的影响。徐志摩对死亡的歌咏可以追溯到济慈生死观。济慈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在实现其爱情的理想和诗歌创作事业理想之前就离开了人世,因此在其诗歌当中总是透着一种对可望而不可及事物的患得患失的彷徨心态。济慈的诗歌也总是歌颂死亡,似乎只有在死亡中才能找到永恒,才能实现其对理想爱情的渴望。济慈的《夜莺颂》和《灿烂的星》都体现了这样一种“比生命更博大的死,那就是永生。” (5)而徐志摩也因其曲折的爱情经历使他寻求一种死亡的解脱和永恒的平静。徐志摩追求一种单纯的浪漫的爱情,但这种爱情似乎总是可望而不可及。梁实秋在其《梁实秋散文:关于志摩》的书著中写到:“……就是这爱永远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步,永远存在于追求的状态中,永远被视为一种极圣洁高贵极虚无缥缈的东西……” (6)这样的评论不免让人想到济慈的《希腊古瓮颂》。

济慈的《希腊古瓮颂》所歌颂的希腊古瓮是一件上面刻有浮雕的艺术品。它既有瓮的圆形之美和大理石的洁白滑润,又有雕刻的***案之美和人物、情节的吸引力。(7)诗歌整个第二节都贯穿了一种新批评派所提出的一种悖论的语言结构:尽管行为者是静止的,但行动却一直在继续;歌曲不会停止;情人不能离开他的歌曲;而即将被亲吻的少女却永远不会被真正地吻到,她将保持这种不变的美。永处于追求状态的东西才是美,才是爱,这在诗歌的主题上给了徐志摩很好的启示。

想象之力。E·伯恩鲍姆(E. Bernbaum)在《浪漫主义运动入门》(第301~302页)辑录了浪漫主义定义的精当选例:与理性和真实感相对的想象(尼尔森);敏感的想象力异乎寻常的发达(黑尔福德);一种对于感情生活的突现,它受想象活动的激发与引导,反过来,又激发并引导想象活动(卡扎明)。如此多的概念都把浪漫主义与想象联系到了一起,可见想象在浪漫主义诗歌创作中起到了怎样非同凡响的作用。就连浪漫派诗人们,也都在创作背后的诗艺总结中强调了想象的伟大力量,他们高扬创造性想象的独特作用和魅力,突出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在浪漫主义时代,文学实际上已经是在变成“想象性”的同义词。

浪漫主义诗人赋予想象力于高于“事实”之上的特权有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正是法国大***的热情激昂高涨而后又被残酷压制的时期,而英国靠着18世纪奴隶贸易中和帝国主义的海上霸权所攫取的巨大利润,成为了世界第一工业资本主义强国,新的资产阶级体制无情地压榨工人的血汗。浪漫派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失望情怀直接导致了他们转而寻求通过想象产生的理想世界的真与美,在想象的世界里找寻精神的慰籍。创造性想象是诗化这个世界的手段。而且,个性的自由和情感的抒发成为时代的呼声。无独有偶,20世纪初期的中国也是一个新旧体制更换的***年代,封建专制刚刚被推翻,民主共和尚未成形。这种情况下的中国诗人们,就很容易走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道路,在想象中歌咏理想、抒发情怀,在自然中寻求慰藉,体现了西学东渐的中国新文***流。

华兹华斯认为诗歌应以日常生活,特别是以乡村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用人们的日常语言而不用雕琢的诗的词汇来叙述或描写,同时在事件或情节上加上一种“想象”的光辉。华兹华斯提出关于创作的一条理论就是想象力的作用。他认为任何作家都必须能在外界的刺激停止消失的情况下,能通过想象这“内在的眼睛”(inward-eye)在脑海中重新见到激动人心的鲜明景象。(8)华兹华斯的《孤独的刈麦女》就是取材于普通的苏格兰田园生活,但是在诗人丰富想象力光辉的照耀下,平凡的题材蒙上了非凡的异彩:诗人将苏格兰少女在田间劳作时之所唱比作了夜莺与杜鹃的妙啼,这种类比不仅是赞美了少女的婉转歌喉,更将其比作了只有小鸟才会发出的自然之声,在孤独刈麦的少女俨然成为自然中和谐的一份子,给疲惫的旅人带来精神的鼓励与慰藉。而且,诗人也凭借少女的自然灵透的歌声,使其丰富的想象力驰骋到了边远的阿拉伯沙漠和赫伯利群岛,意境深远。

浪漫主义诗人们通过其丰富的想象力,在大自然中、在充满奇异的梦幻之旅中找寻逃避现实的良药。也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塑造大量的意象,以隐喻、象征等手法表达诗人对于理想的美好世界的向往。在浪漫主义美学中,想象被看作是艺术过程的中心,是创造性的变革力量。

蔡其矫的诗中也是洋溢着想象力所创造出的非凡生命力,普通的题材却绽放出美妙的意境。

以我观物:追求情感,崇尚自然。华兹华斯在《第二版序言》(1800年)宣称“诗歌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情感论代表了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一个基本特征。在新古典主义者那里,诗歌是对客观世界的模仿,诗人所忠实的是自然对象;而在浪漫主义者那里,真正的诗歌并不描绘外部现实,而是抒发诗人的情感,诗人只需忠于自己的心灵和情感即可,诗歌被认为在本质上是一种情感的倾诉。但这种情感并非最初的原始情感,而是一种与想象相结合的事后在平静中回忆起的情感。浪漫主义是一次美学上的改弦更张,充分释放了个人的情感。浪漫主义诗歌是直抒胸臆的感情表达,从诗歌所表现的物我关系上,也即主客体关系上,是强调主体的。浪漫主义的抒情诗大都采用以我观物的视角来歌咏自然,体现了情寄自然的情怀。英国诗人几乎没有谁像华兹华斯、济慈那样热切地欣赏大自然,在对大自然的歌咏与赞美中,抒发了自己崇尚自然的热烈情感。

中国浪漫诗人受到了英国浪漫主义自然诗风的影响,在诗歌创作中采用的是以我观物的主客体审美关系方式,追求的是自己主观情感和主观态度的强烈外露,蔡其矫曾说:“胸中燃烧着混合血肉和灵魂的感情,才产生诗。真情是诗的最大支柱。”浪漫主义诗歌所强调的强烈情感也并非是极端的个人的情感,而是一种理智的掺杂各种因素的情感,也需要有客观对应物的意象来进行感情的表达。除了关于自然和想象作用的新观念外,还有两个因素培育了浪漫主义抒情诗:崇尚情感,追求自然。浪漫的情感总能在大自然中找到适当的意象,藉此抒发自己的情怀,不仅如此,无论是蔡其矫还是华兹华斯,都是歌颂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在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

在华兹华斯一首叫做《我独自游荡入浮云》的抒情诗里,诗人描写的是在独自漫步湖边时突然看见一片水仙,在对水仙在风中摇曳、无羁无绊的姿态进行了生动的刻画后,点明了这样一幅自然美景带给心灵的鼓舞和安慰:

我凝视,凝视,但没有料到/这景象带给我多么丰富的酬报/现在,常常当我在睡椅上半卧,/情思空虚,心情低沉,/这些水仙花就在我的心灵的眼前闪烁,/慰我孤寂的心情/到我的心感到欢欣鼓舞/加入了水仙花们的欢舞。

这时诗人突然将湖畔一片普通的水仙花上升到一个不平常的高度,用他自己的想象作为照明,将想象的异彩投射在这片水仙花上,使它们涂染上非凡的神采,成了一种精神力量的化身。每当诗人在寂寞忧郁时,美丽的水仙都能够带给诗人无比的愉悦。在浪漫主义诗歌中,自然景物常常被赋予人的生命和情感,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水仙那生机盎然的姿态,代表了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能够给诗人以力量。

蔡其矫在其《看海》中,描述了波澜壮阔的大海给他带来的情感的震撼和心灵的提升:

每一次看到蓝色的大海,/我的感情都得到了更新,/好像太阳在落海浴洗后,/在更光明地向碧天上升。

代表自然的大海,能够更新并提升诗人的情感,在经过了自然的洗礼之后,诗人焕发出无比的神采。这种从自然中寻找力量、美感和智慧的要求,无疑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如出一辙。借自然环境而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主观情感,以主观观察客观,以客观表达主观,这便是英国浪漫派诗人在艺术上的造诣,也是带给中国诗人的一种审美视角。

浪漫主义的影响是深远的,无论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还是诗歌的创作理论,都是给世界文坛留下的宝贵的遗产。对于20世纪初期的中国,英国浪漫主义更像是一缕春风,为***时期的中国文人们注入了创作的激情和勇气。中国浪漫派的诗人,从诗歌的语言形式到题材内容的表现,从想象世界的情感抒发到对大自然的“以我观物”,无不显露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痕迹。这种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西学东渐,不仅再一次高扬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审美价值,而且也丰富了中国现代诗歌的创作。

注释:

(1)穆旦:《他死在第二次》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2)王佐良:《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一个回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年版。

(3)张玉红:《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对中国诗的影响》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11期。

(4)马瑞红、彭金山:《穆旦浪漫主义情结的深层原因及影响》,兰州大学学报,2007年11期。

(5)徐志摩:《徐志摩作品精选:徐志摩的夜莺歌》,长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6)梁实秋:《梁实秋散文:关于志摩》,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浪漫主义诗人篇4

摘要史诗源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民族英雄的故事,而《荷马史诗》很好地记述了这些事件或故事并体现了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由于《荷马史诗》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对后世尤其是西方文学的浪漫主义的起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论起,分析了这两部古代史诗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色,尤其是它们在浪漫主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对后来的史诗甚至文学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

关键词:《荷马史诗》 浪漫主义

中***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一 溯源《荷马史诗》

在了解《荷马史诗》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史诗的来源。史诗原意为故事,后来逐渐与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及歌颂具有伟大业绩的民族英雄联系起来,并逐步成为世界民间叙事体长诗中最有特色、最具规模、最有厚度、最具浪漫性质的古老体裁。

根据反映内容的差异,史诗通常可以分为原始史诗和英雄史诗。前者主要记叙了一个民族在其童年时期对人类起源、风物来源、早期经济社会生活等幼稚的解释。而英雄史诗主要反映了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的全部社会生活,比如民族迁徙、与外族征战、光辉业绩等等重大历史事件。《荷马史诗》产生的背景正是基于以上评判,并具备了产生浪漫主义的基础条件。

追溯世界文学史可以发现,浪漫主义一词最早源出于南欧的古希腊,也就是说源于公元前的“荷马时代”。当时的大量作品用来描写中世纪骑士的神奇事迹、侠义气概及其神秘非凡,即骑士故事或传奇故事,因故事传奇或神化,加上一些内容和语言等的渲染,因而具有了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史诗将记载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而《荷马史诗》则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历史资料。

二 《荷马史诗》中的浪漫主义精神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由这两部史诗组成的《荷马史诗》虽然选于古老的历史题材,但情节生动、结构严密、形象鲜明、语言简练,并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实在是古代世界的一部杰作。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两部史诗的基本内容。

《伊利亚特》主要叙述了希腊联***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的故事。全诗以希腊联***统帅阿加米农和勇将阿溪里的争吵为中心,集中描写了战争结束前几十天发生的重大事件。希腊联***围攻特洛伊10年未成,而勇将阿溪里愤恨统帅阿加米农夺其女俘不肯出战,后因其好友战死,才复出战。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英勇地与阿溪里作战身死,特洛伊国王普利安姆哀求讨回赫克托的尸体,举行葬礼,故事至此结束。可以看出,这部史诗是以阿溪里的愤怒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并歌颂了氏族英雄的高贵品质。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都是描写阿溪里拒绝参战的情形,这样就为表现其他英雄的形象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奥德赛》主要叙述了伊大卡国王奥德赛在攻陷特洛伊城后归国途中10年漂泊的故事。但它实际上只集中描写了这10年中最后的1年零几十天的事情。大体内容是:奥德赛受神明捉弄,归国途中在海上漂流了10年,到处遭难,最后受诸神怜悯方才归家。当奥德赛流落异域时,伊大卡及邻国的贵族们欺负其妻弱子幼,向其妻皮涅罗普求婚,迫她改嫁,皮涅罗普用尽了各种方法拖延。最后奥德赛扮成乞丐归家,与其子杀尽求婚者,恢复了他在伊大卡的权力。这部史诗突出了奥德赛的智慧,并通过他讲述的惊心动魄的漂流经历,展现了古希腊人同自然的斗争,包含了许多远古时候的神话,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富有浪漫色彩。纵观两部伟大的史诗,通篇刻画了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了英雄人物的智慧,并处处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意味。

第一,从内容上看,两部史诗都出色地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两部史诗都吸收了古代神话传说的元素,充满了神奇瑰丽的幻想和大胆奇特的想象,故事的情节离奇曲折、跌宕多姿、令人期待。

两部史诗都把人作为艺术描写的中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光彩夺目的人物。如果说在以前的神话中,神占据主导地位,操纵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及其运动变化,人被迫处于从属的地位;那么在这两部史诗中,人则上升为一切事物的中心和主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初步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比如:希腊人所以能攻下特洛伊城,靠的是阿溪里的骁勇善战、奥德赛的木马计和全体希腊人的英雄主义;奥德赛能够克服大自然带来的重重困难,战胜恶魔,返回家园,主要也是靠自己的不屈不挠,锲而不舍的斗争精神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武库,也是希腊艺术的土壤。”人类早期丰富优美的神话为史诗的孕育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史诗在着重反映现实事件和现实英雄人物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浪漫主义的幻想色彩和对理想的追求,充满了大胆瑰丽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抒写。这种神话与历史的结合、幻想与现实的结合,首先表现在史诗借以展开故事的背景,一般都是天人不分、人神相交。《荷马史诗》依据的史实是希腊人与特洛伊人的一场部族战争。

我们看《伊里亚特》,无论是重大战役的胜负、英雄的生死,还是事情发展的结局,一切都要经由神的意志,由神来决定。奥德赛能否回家团聚,还需要由众神开会讨论。本属人世间的一场战争却变成了人与人、神与神的混合交战。宙斯、波塞冬、雅典娜诸神不仅分成两派,暗中各助一方、干预战事,甚至直接参战、左右战争的局势。部族的斗争伴随着神的较量,忽而天上、忽而人间,展开了一幅五光十色的战争画卷,可谓空前绝后。事实上,这种人与神的结合,还具体表现在史诗的大量的故事情节上。史诗的基本倾向是写实的,它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了真实而有诗意的描绘,其主要事件都有历史事实作根据;但同时又是理想的,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想象和幻想的成分。在很多人看来,这是异想天开,但在这两部史诗中却运用得非常自如,而且取得了很强的艺术效果,并至今为人所称道。

第二,史诗的结构异常精美,安排极为得当,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两部史诗的时间跨度都长达10年,但前者只描写了4天的战斗、21天的埋葬仪式和26天的空闲时间,前后共计51天;后者也只是集中描写了41天的主要活动。两部史诗看上去是描写了纵观几十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实际上为了很好地表现主题,主要集中在几十天的故事中。两部史诗中,都用与主题有关的事件构成核心故事,其它的社会活动、贸易往来、宗教活动和生活生产作为穿插。两部史诗均以自然的质朴的口语写成,并充分运用了大量比喻,这些比喻新鲜、奇特,富有艺术表现力。因此,刻画的人物简洁明了,寥寥几笔便勾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真实感,这些都为展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真实具体的面貌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两部史诗具有独特的韵律。史诗不押韵尾,全诗节奏鲜明,而又灵活多变。古希腊神话本身就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想象,具有很多神化了的故事细节,把它们纳入到具有独特表现力的诗歌当中,使得全诗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浪漫主义色彩,增加了更多的想象力,从而增加了史诗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张力。

第四,两部史诗均用自然质朴的口语写成,使用了大量口头艺术的表现技巧,比如:比喻、夸张、烘托、固定修饰语和一系列套语等。比喻、夸张、烘托等艺术手法的运用贯穿全诗始终,使全诗具有一种磅礴宏大的气势,洋溢着浓厚的英雄主义气息;而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又极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同时,使用固定修饰语有效地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如“足智多谋的奥德赛”等。重复套语的使用,更是前无古人,真正体现了作品源于口头艺术的特色,有利于加深印象和形成强烈的节奏感,有利于增强其浪漫主义色彩。

《荷马史诗》在各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尤其在浪漫主义的表现方面,堪称古希腊文学中的瑰宝,对后世文学尤其是西方文学的浪漫主义发展与壮大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一部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

三 《荷马史诗》对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浪漫”实际上并不是表象的东西,而是一种对那个时代现实生活的批判。也就是说,是通过一种类似于假设建构的理想境界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浪漫体现的其实正是不浪漫,它把复杂的现实隐藏在各种形式的表达中。从《荷马史诗》可以看出,作者以丰富的幻想和热情、强烈的主观性,来表现对现实的极端不满,体现了对理想的强烈追求的审美。

“浪漫主义”在荷马时代和《荷马史诗》中被很好地应用,后来受其影响并逐步作为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和风格,成为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文学的主要思潮流派。从古代希腊之后,它在德国兴起。18世纪欧洲浪漫主义运动,开启了搜集和研究民间史诗的热潮,促进了人们对史诗的起源、流传和创作等重大艺术问题的追求与探索。在之后的漫长历史中,受《荷马史诗》浪漫主义的深刻影响,西方的浪漫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出现了三次大的高潮:第一次是在1805年前后,这一时期是英国“湖畔派”诗人创作的高峰,法国的夏多布里昂和史达尔夫人开始引介德国的浪漫主义理论;第二次高潮则从英国诗人拜伦开始,他的作品在1815年至1825年间风靡整个欧洲,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第三个高潮发生在法国,约从1827年至1848年,以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雨果为代表。1848年以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基本结束,但是浪漫主义思潮却并没有因此销声匿迹,一直持续发展到今天。而无论是业界专家还是社会民众,都认为西方的浪漫主义源头实际上来自于《荷马史诗》,并受到这部史诗的巨大影响,而且其操作手法、艺术理念、想象空间等元素均影响到之后的几个浪漫主义时代,并一直迁延至今。

文学界的认识是,浪漫主义文学是西方近代文学两大主流体系之一。纵向上看,浪漫主义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它彻底推翻了欧洲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可谓西方文学在近代历史上的一次“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浪漫主义之所以能做到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荷马史诗》中敢于把人拟为神、异想天开等大起大落的艺术表现思想和手法。

像远古时代的《荷马史诗》一样,后世西方浪漫主义往往也不对现实社会做出精确的描绘,而是着力表现理想型、未来型甚至狂妄型的生活。后世的浪漫主义,几乎把全部感情倾注在超现实生活中的伟人、英雄身上,赋予这些故事人物以非常理想的光辉,以及超人的毅力和无人可比的智慧。《荷马史诗》之后,西方文学中的浪漫主义作品,大都具有宏伟的气势、磅礴的激情、昂扬的节奏、大胆的夸张、绚丽的幻想、缤纷的语言,而这些多承继于《荷马史诗》。用德国著名作家席勒的话说,浪漫主义就是用美丽的理想去代替那不足的真实。所以,浪漫主义并不像现实主义文学那样注重对生活对象的如实摹写,强调文学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而是竭力表现理想,表现主观愿望,表现向往理想的激情。西方后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常常会改变生活原有的形态,在感情和理想的强烈作用下,大胆地、人为地创造出虚构的甚至是变形的意象、人物或环境。

很多人把《荷马史诗》作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善结合,甚至有人把这部史诗称为西方浪漫主义的鼻祖,这并不为过。因为无论从立意、题材、内容,还是结构、表现手法、语言以及取得的艺术效果,它都是无可置疑的。当然,《荷马史诗》之后的西方文学,均与当时的复杂的历史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后世的文学浪漫主义有着诸多的不同表现,再加上相应的作家的独创、发挥、充实、改进,西方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具有了诸如: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等等思想和艺术特点,使得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瑰丽多彩,经久不衰,并一直称世于今。

参考文献:

[1] 崔嵬:《荷马的诗性智慧――〈忒拜之歌〉与〈荷马史诗〉的差异分析》,《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浪漫主义诗人篇5

相对于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作品更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这种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在19世纪工业***时期,浪漫主义文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丰富。

工业***是改变人类历史的一次产业调整,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文化意识等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英国作为19世纪工业***的起源地,所受影响尤为巨大。

一、工业***前英国文学的发展

英国文学的发展源远流长,给人类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纵观英国文学的发展历史,工业***以前可以分为盎格鲁-撒克逊文学、中古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7世纪文学、18世纪文学,下面对这几个时期文学进行阐述。

(一)盎格鲁-撒克逊文学

盎格鲁-撒克逊文学是英国文学的起源,这一时期从公元5世纪到公元11世纪,也称为古英语时期,这时期的文学被称为古英语时期文学。盎格鲁-撒克逊文学分为基督徒文学和异教徒文学。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贝奥武甫》以及一些抒情诗和叙事诗;僧侣文学中凸显出开德蒙(caedmon)和琴涅武甫(cynewulf)两位诗人;散文也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比德(bede,673—735)、艾尔弗雷德(alfred)被称作英国散文之父。

(二)中古世纪文学

该时期指的是从诺曼征服到15世纪文艺复兴前夕,同时也被称为中古英语时期文学。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约1343—1400)是该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被称为“英国诗歌之父”,他的主要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马洛礼(sir thomas malory,1405—1471)是英国第一个使散文成为文学叙述工具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亚瑟王之死》(le morte darthur)。该时期口头文学也发展起来,出现了一些以爱情为题材的民谣和边界民谣。

(三)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文艺复兴时期是指从中世纪混沌时期后从14世纪到16世纪涉及欧洲很多国家的思想运动,是文学和科学共同发展的时代。该时期文学以反封建反教会制度的思想为内容,其杰出代表人物是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他以《乌托邦》而著名。托马斯-华埃特(thomas wyatt,1503?—1542)把十四行诗引入了英国诗歌;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1552?—1599)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他被称为是“诗人的诗人”。

(四)17世纪文学

17世纪是英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但却是英国文学史上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陈旧思想观念的打破,清教徒时代的文学处于一种混乱状态。由于受到清教徒的压制,戏剧创作停滞不前。这时期的散文言辞华丽、文体散漫,给人感觉非常沉闷。诗歌方面,部分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时期作家们呈现出自己的文风,具有自己的特点,但总体上表现出的是愤世嫉俗和颓废。这时期涌现出风俗戏剧、英雄模拟剧、英雄悲剧、模拟英雄剧风俗戏剧等多种剧种。

(五)18世纪文学

18世纪的英国相对稳定,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以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为特征。这一时期的文学可以分为:“蒲柏时代”“约翰逊时代”以及18世纪后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时代。这一时代是散文的时代,但是古典诗也凸显出许多优秀作品。18世纪后期出现了“感伤主义”的新流派,代表作品有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的《天真之歌》(songs of innocence,1783)、《经验之歌》(songs of experience,1794)。

这几个时期的英国文学的发展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19世纪工业***对英国社会的改变

虽然形式上不像***治***那样变化剧烈和鲜明,但是工业***对英国社会的改造作用超过了历次***治***的总和,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作坊的先进生产力取代了旧的生产制度,英国的整个社会面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社会快速地演变。

新城市的兴起,旧城市的改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面深刻的社会变化,英国显露出更强烈的创造与进取的精神,奋力竞争的意识,更具有挑战性,人们的传统习俗、价值取向,甚至是择业的标准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的形成和斗争,也为同时期英国文学作品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养料。

而且,随着两大社会阶级的形成和发展,包括小企业主、小店东、手工工匠、商贩等所谓的中等阶级也发生着分化和重构。这些人中,有的在变革中被机器大工业所排挤而破产,进而受雇于工厂,成为工人阶级的成员,有的在变革中虽然尚能自保,但是前景黯淡,岌岌可危。所以,19世纪英国工业***下的英国社会,呈现出阶级流派众多的特点,进而在文学中表现出思想的多重性和各种各样的浪漫主义作品。

三、工业***对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在工业***进展的过程中,英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也在发生着***、融合等变化,思想流派显得极其复杂,但他们看到的更多是未来生活的美好。在这期间,浪漫主义文学成为18~19世纪过渡时期的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浪漫主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的发展

在工业***的进行过程中,社会各阶层的变化使文学创作者对社会的观察形成了积极和消极两种情绪,进而形成了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两种文学派别。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者能够正确面对现实,敢于同社会的黑暗作斗争,坚决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封建因素的残余,而且对资产阶级中出现的各种丑陋现象敢于披露,因此充满了反抗和斗争的激情,对未来充满希望,这其中的代表作家有雪莱、拜伦等,他们的创作实践都是和当时的***思想密切联系的。而消极浪漫主义创作者则完全相反,他们对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持消极态度,消极浪漫主义创作者逃避现实,留恋过去,崇尚中世纪的宗法制,希望从过去的历史中寻找精神安慰,代表作家有柯勒律治、华兹华斯等。

(二)工业***时期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发展的特点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没有产生大规模的文学运动,而是以少数作家的自由活动形式出现的。英国的浪漫主义历时长久,发展源远流长,时间长达150年之久。从18世纪末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和罗伯特朋斯(robert burns,1759—1796)的作品中,就露出了浪漫主义的苗头,19世纪20年代以拜伦、雪莱的作品达到高潮,19世纪末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时期,仍可以从罗伯特•勃朗宁、丁尼生和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等人的诗歌中,存有浪漫主义的余温。英国的浪漫主义分为两个派别,消极浪漫主义比积极浪漫主义先登上文学舞台,代表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与之相对的,就是以拜伦,雪莱、济慈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者。

转贴于

(三)工业***时期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

18世纪中后期的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1759—1796)和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行者,他们对英语诗歌的体裁和语言进行了很多尝试。彭斯从苏格兰民歌中汲取精华;布莱克的诗歌则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对现代英国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英国浪漫主义湖畔派的三位诗人是浪漫主义的真正大师,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是湖畔派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他和萨缪尔•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共同创作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抒情歌谣集》,骚赛的诗歌和世俗格格不入。真正把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潮的是乔治•拜伦和雪莱。雪莱的代表作是《***了的普罗米修斯》,它的短诗《致云雀》《西风颂》等铿锵有力,更有“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名句流传至今。拜伦是19世纪上半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他的诗作充满异域风情,代表作是《唐璜》,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次深刻反省。在欧洲,拜伦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人们把崇尚个人式反抗的浪漫主义者称为“拜伦式英雄”。

浪漫主义诗人篇6

论文摘要:龚自珍是首开近代新诗风的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与散文一样,紧紧围绕现实这个中心,或批判,或抒慨,富有内容。同时龚诗的最大特点又是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气势飞动,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并且以异常真挚强烈的感情溶化到诗的形象之中去,从而使他的诗对读者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龚诗的璀璨瑰丽,文采斐然,词汇丰富优美,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龚自珍生活的年代,正是统一的封建国家面临没落、崩溃,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新阶段。外国侵略势力不断加深,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在龚自珍之前的清中叶诗坛,山水诗歌占据了统治地位,这类诗歌,往往模山范水,单纯地描写自然景物,与现实远远脱离。而处于时代剧烈动荡的龚自珍,作为一个主张改革腐朽现状、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启蒙思想家,显然是深恶这种无益的诗风的,他的诗,绝少单纯地描写自然景物,而总是着眼现实社会形势,发抒感慨,纵横议论。

在他的思想中,诗和史的联系是很自然的。他认为《六经》是周史的宗子;《诗》是由史官采集和编订起来的;而且“诗人之指,有瞽献曲之义,本群史之支流”。因此他认为不仅选诗和作史的目的,皆在于“乐取其人而胪之,而高下之”,而且诗人作诗也必然和史官作史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社会历史批评。“贵人相讯劳相护,莫作人间清议看”;“安得上言依汉制,诗成侍史佐评论”:他把自己的诗看成是“清议”或“评论”的工具,显然他把诗与史、诗人与史官在社会作用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它们的职责皆在于对社会历史进行批评。

从这里,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发现,他继承并发展了杜甫以来的诗史观点,认为诗歌应当合为事而做,这种思想,构成了他诗歌风格中的现实主义倾向,记录现实,反应现实、揭露现实,是他诗歌的一个重要思想。

我们试来看看他的几首诗歌,一八二五年(道光五年)写的《咏史》一律:“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箸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这首诗有力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面貌以及在残酷的文字狱威胁之下,一般文士埋头著书的庸俗状况;结句更借田横抗汉的故事,揭穿了清王朝对文士仕宦利诱的欺骗。

后来诗人看得更为深广,在著名的《己亥杂诗》中,不仅指出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危机,统治阶级的昏庸堕落,更重要的也看到人民的苦难,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内疚:“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糜太仓粟,夜间邪许泪滂沱。”

龚自珍以深邃的史识为诗,撕下“盛世”的面纱,把清王朝统治的腐朽本质及其没落形势,清晰地揭示给人们,特别具有警世、醒世和惊世的力量。在重拾现实主义传统的同时,也为后来的诗歌作者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然而,在阶级矛盾尖锐化、国家发生严重危机的新形势下,清王朝及其文士官僚日益庸俗堕落,到处浸透着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气氛,必然与他的经世之志、注目现实的的观点,发生严重的矛盾。在庸俗的官僚士流社会的包围中,他成为众矢之的、“狂不可近”的人物。他只能抱着深沉的忧郁和孤独,以及特有的清醒和自信而无可奈何。在这种无可奈何的现实情况之下,除了抒发感慨,纵横议论之外,回忆值得留恋的快乐的过去、幻想现实之外美妙的境界和世界,就成了诗人思想中一种必然的发展和出路。这种发展,就构成了他诗歌的另一特色,即浪漫主义色彩。

[1]

在许多抒情诗中,他既热情地歌颂少年朝气,侠客和义士,理想或豪杰人物;同时又不断地艳羡“老辈”或“乾隆朝士”、隐士和“读书官”,留恋母爱和童年,企求纯洁的爱情,美貌天真而有才艺的少女,向往湖山胜境,乃至梦境、仙境和佛教的清净世界。在他的《能令公少年行》一诗中,相当集中地表现了这种矛盾。“一萧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剑”和“箫”或“剑态”和“箫心”正是反映着他思想中这种矛盾的概念。在这里我们当然不难看出有其逃向空虚的消极的因素,但更多的积极意义却在于他对那种无可奈何的现实的极端厌恶和否定,他以温暖的母亲、童年的天真、纯洁的爱情以及理想的人物和世界与腐烂不堪的现实社会环境对立,是反对封建束缚,要求变革现实和个性***的反映。

因而,我们可以将这类诗歌中所体现出的龚自珍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归纳如下:

1、一般借助丰富奇异的想象,构成生动有力的形象,把自己的美好意愿投诸于这类形象中。例如,“西池酒罢龙惨语,东海潮来月怒明”;“叱起海红帘底月,四厢花影怒于潮”;“畿辅千山互雄长,太行一臂怒趋东”;“九重阿阁外,一脉太行飞”。这里的“月怒”、“花影怒”、“太行怒”、“太行飞”等等,都是由于着想奇异,使习见的景物变得虎虎有生气,动人耳目,唤起不寻常的想象。他描写落花,“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则使引起感伤的衰败的景物变为无比壮丽的景象。更飞出寻常想象之外。这些手法是龚诗的浪漫主义精神的直接表现。

2、强烈的感情喷发

龚自珍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尊情说,他认为,感情是人类生活的产物,文学则由感情而生成。因此,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很少压抑自己的感情,而是跟随思维的跳跃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

例如,“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我们从这些诗句中能看到作者那种浪漫的狂放之情,而诸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渐凡庸人可想,侧身天地我蹉跎”这些诗句又让我们体会到作者柔情的一面。

3、‘瑰丽的词语与跳跃的句式

龚自珍的诗词语句,是跳跃而瑰丽的,“夜奠三十九布衣,秋灯忽吐苍虹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这些词语本身并不独特,但作者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反而形成了特殊的魅力。

通过以上这三种手法,龚自珍很自然的将浪漫主义风格溶入在诗歌中,为他的诗歌带来了与众不同的魅力。此外,我们不难看出龚自珍受到与屈原较大的影响,他自称“庄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自春徂秋,偶有所触…一》其三),他的诗歌所展示出来的剽悍奇丽之美,在古人诗中是少见的。从这一方面说,又是对古想化诗歌的与发展。

但是,在我们固有的思维定势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本身就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然而从龚自珍的诗歌中我们却看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两种倾向,却并不是矛盾的,相较于许多前人一直为人诟病的闲适诗,他的诗歌中的这两种倾向,是能够紧密结合和互补的。

[2]

龚自珍的诗存604首,其中编年诗189首,大型组诗《己亥杂诗》315首。这些诗大都是抒情诗,有着深刻的内容。由此可见,对腐朽的现实***治和黑暗的社会进行有力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是龚诗最为突出的内容。例如《咏史》对清王朝的腐败***治作了全面的批判;《夜坐》《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对人才被压抑、***治空气十分沉闷的局面表示极大的愤慨!而《已亥杂诗》(“只筹一缆十夫多”),则对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有所认识,表现了作者深沉的爱国思想和早期的主义思想。其次,直接抒写诗人自己的忧愤和渴望变革,追求理想的精神是龚诗又一重要内容。这一类诗大都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鲜明形象,表现诗人的远大理想和高尚情操,其中《秋心》是代表性的篇章。然而,我们又能从“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痦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这类诗歌的特色中可以看到,诗句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但这种浪漫却是充满生气,始终不忘现实的,因而他对浪漫主义的渴求,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此外龚诗的构思奇特,想象丰富,气势飞动,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其次是以异常真挚强烈的感情溶化到诗的形象之中去,从而使他的诗对读者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龚诗的璀璨瑰丽,文采斐然,词汇丰富优美,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由此我们可以说,龚自珍的现实主义诗歌中,也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或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或是充沛的情感喷发,或是充满魅力的词语组合。这些浪漫主义色彩,增加了诗歌的内涵,拓展了诗歌的意境,却并没有损害展现现实的一面。这类诗歌的最的特点是把***治思想和艺术概括统一起来。其中的许多诗,是一种“清议”即***治、社会批评的形式,他是以***论作诗的。但他并不是以议论为诗,使诗概念化,而只是以诗“箸议”。它们是这样一些诗:饱含社会内容,有极强的现实***治意义,但作者的兴趣,并不在于具体地、详细地描写现实***治事件,而只是把现实***治的普遍现象,提到社会、历史的高度,指出问题,发抒感慨,表示态度和愿望。

四综上所述,龚自珍的诗歌,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倾向,很好的结合了起来。

他的诗的艺术方法,基本上是浪漫主义的,“庄骚两灵鬼,盘踞肝肠深”;“六艺但许庄骚邻,芳香恻悱怀义仁”:《》、《离骚》对他有很大影响,是他的浪漫主义的主要源头。他“最录李白集”,认为“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可见李白对他也有一定的影响。龚自珍诗歌中的奇妙的想象,奔放豪迈、冲破约束的精神,以及瑰丽的文辞,显然可以看出和庄子、屈原、李白有直接的批判地继承的关系。这也是在当时时代下的一种无奈表现,社会的腐朽,氛围的压抑,使得他无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无力施展自己的才华,他只能将满腔豪情投入诗歌,形成了浪漫主义色彩。所以说这种浪漫主义,是他对现实不满的一种表现。

但是他的诗歌内容,却又是从现实主义出发,关注社会矛盾,寄望于改造社会。可见他的浪漫,不是空中楼阁般的轻飘飘,而是有现实内容为基础,他的目光,始终放在国计民生上并未脱离。现实主义的内容,充实了他的浪漫风格,他的浪漫主义,是应该和现实内容结合在一起来研究的。由此,我们可以说,龚自珍的诗歌具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双重倾向。

浪漫主义诗人篇7

关键词:“中国学派水墨动画”;浪漫;诗意;情感

“浪漫”本就是一个汉语词汇,苏轼《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中就有“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其中“浪”指浮浪,无拘检;“漫”意为随意、放纵。所以中文的“浪漫”本身已含有任情随意、狂放不羁之意。但中国的原生浪漫主义,其实并不等同于西方的浪漫主义。两者的关系如同两个相交的圆,虽有部分的重合,却各有自己的圆心。[1]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中国学派”水墨动画与欧美动画相比较得出,“中国学派”水墨动画的浪漫主义的圆心是老庄的道家思想,表现出的是一种天性自然的浪漫,它的创作与中国古诗创作一脉相承,因此其浪漫所展现的是中国人的诗学意境,它已经超越了一般动画的范畴,详细品读之可体味其优雅的情感,多次品读之不仅能感受其情感,更能被其思想境界所感染熏陶,并且每次品读都有不同的感悟,这是西方动画所没有的。“中国学派”水墨动画的浪漫特质主要体现在自然、抒情和诗意三个方面。

1 天性自然

“中国学派”水墨动画的浪漫主义追求的是天性自然的先天之美,而不是刻意雕琢的后天之美。中国人对自然一向怀有亲切的感情,先秦以来的传统主流文化,追求的不是西方式的认知和征服自然,而是与自然和谐共处,感受自然,与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共生;体味自然之乐,是士人企慕的生活方式。[1]如水墨动画《牧笛》中的景是不加后天人为的自然山水,宛如一个世外桃源,少年以牧笛之声与鸟流,与山水交流,向人们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绝美画面。片中没有激昂的配乐,而是清丽和缓的丝竹之声;没有对白,只有少年清澈真切的呼唤,声和画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再如《山水情》中的景物同样是高山流水似的世外桃源,广阔深远的山水之间,角色只有师徒二人,演绎的却是意味深长的师徒之情,在天然山水之间老琴师传道于少年,少年心无杂念地日复一日地学习,观秋叶之精美,听蛙鸣之齐奏,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其实少年学习琴艺,除了跟师父学习之外,也在师法自然,就像古代武术中的猴拳、蛇拳都是从自然习得,这也正是古人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 抒发清澈美好之情

“中国学派”水墨动画的浪漫还体现在抒情上,其每一景、每一物以水墨形式,表现的酣畅淋漓,看似随意概括,实则蕴含深情。可以这么说,水墨动画中的每个景物都与人物共同构成作品的情感整体而缺一不可,如同上品国画没有一笔多余笔墨。《牧笛》中体现的是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片中少年与牛儿、鸟儿、树木、花草为伴,与它们朋友般地交流,而不是征服!这是多么清澈美好的情感啊!这正是中国人所追求的生活意境。作品犹如一股清泉,涤清了我们身上的灰尘,也冲刷了我们在俗世间的欲望和烦恼,这也是时隔多年我们依然怀念“中国学派”水墨动画的原因,因为它承载的是人类最美好最高尚的情感。同样抒发清澈情感的还有《小蝌蚪找妈妈》,这部作品故事很简短,但却充满童趣,让人百看不厌,池塘中小蝌蚪寻找妈妈,根据片面的描述接连认错妈妈,但却不气馁,最后终于找到自己的妈妈。美术方面采用齐白石的写意画,清新又趣味盎然,再加上配音演员的生动有趣的旁白,和剧情相得益彰,使得这部片子的情感犹如池塘水一般清澈美好。

3 诗意之想象

浪漫的产生总是离不开想象,“中国学派”水墨动画的浪漫亦然。尽管国外动画也充满了各种想象,然而“中国学派”水墨动画的想象却是与众不同的,因为那是包含诗意的想象。其诗意的想象所运用的主要手法是“比兴”,比兴是中国诗歌原创性的创作手法,源于《诗经》。“比者,以彼物比此物”,“比”的实质是联想,是从一个现有形象,通过一个“相似点”而想象出一个新的形象,[1]水墨动画《山水情》中老琴师看到小鹰离开母鹰独自飞向远方去闯荡世界,从而想到自己和徒弟,这里就用到了比兴手法。此外,通过枫叶的凋零、月光的凌动、雪花的飘落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季节的轮替,在这些不断变换的情景中不变的是少年的刻苦练琴,使人联想到少年的琴艺经过老琴师的细心教诲和岁月时间的积累有了长足的进步,另外,每次少年练琴的场所大多是在户外,与自然之声齐鸣,这不正是古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吗?这些看似简约的物象使人产生如此丰富的想象,这正是一种诗意的浪漫。而片尾少年泪别师父时,望着师父远去的身影,用师父赠与的古琴弹奏起心中之曲,心中之曲奏起之时天地山水均为之动容、与之齐鸣,山水间呈现出他与师父相识、受教、交流的美好时光,当初离开母亲的雏鹰也已变得强壮翱翔于天地之间,这也隐喻出少年的成长。其实,人生即如此吧,从自然中来最终又归于自然,人所习得的技能也是从自然得来,想达到更高境界,也还是需从自然中领悟,而老琴师也从自然中领悟到了自己的使命,终于归隐于自然,这正是中国式的传承、延续!正是中国式的人生感悟!《山水情》以它独有的诗意想象完美地将这些表达了出来。

4 结语

中国人自古不缺少浪漫,浪漫也不是专属于西方,只是西方的浪漫主义有名有实,而中国的浪漫主义却是有实无名,没有纯粹的浪漫主义理论,[1]我们有世界一流的浪漫文艺作品,中国那些浪漫的古诗句每当诵读之时,都能感受到那独具诗意的浪漫气息,“中国学派”水墨动画正是继承了这些浪漫特质,从而在世界动画中占有一席之地,享有“学派”美誉。在水墨动画在中国日渐衰落的今天,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这些珍贵的浪漫特质,继承、发扬并广大,否则可能在多年后,我们只能在回忆水墨动画时一声叹息。

参考文献:

[1] 德国浪漫派与中国原生浪漫主义――德中浪漫诗歌的美学探索[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253,334,357,418.

[2] 刘润芳,罗宜家.德国浪漫派与中国原生浪漫主义:德中浪漫诗歌的美学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 余为***.动画笔记[M].北京:京华出版社,2010.

浪漫主义诗人篇8

一、唐朝的***治、经济全面繁荣及由此形成的盛唐气象是李白积极浪漫主义诗风存在和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

唐朝是我国封建时代最强盛和通知时间最长的王朝,前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其疆域之大、民族之多都是空前的,甚至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特定的时代孕育着特定的风气。***治上的开明、文化上的兼容并包性,使得大唐帝国逐步形成并孕育着一种乐观、自信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李白就是生活在这个南北文化、中外文化交流与交融的伟大时代。可以说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正是盛唐气象的反应,更重要的是当时诗歌是在南北文化和中外文化交流下形成的一种新潮流的产物,而李白也正是在这种文化***汁的哺***下步入了高峰,成为这种新诗歌的优秀代表。

二、文学已有的成就是李白积极浪漫主义诗风汲取的营养

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与唐朝特定的文化大背景有着必然的深刻的联系。初唐全面辉煌的社会带来了文学的盛世,而作为封建正统文学主要形式的诗歌更是迅猛的发展并且呈现出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景象,造就了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的繁荣首先表现在数量上,三百年间诗作近五万首,比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百年间遗存总和还多出两三倍。这一时期诗坛的诗人更如群星灿烂,社会性极为广泛,这使得诗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很高的境界,诗作的形式和流派也都得到了前所来有的发展,形成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纪元,

李白抱着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的创作态度,继承前代浪漫主义的创作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时代的进取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同时他尊重传统,学习前人,又勇于创新,善于从多方面来学习并吸取精华,这不仅对他的诗歌的思想内容有着深刻的影响,并且对他诗歌的语言风格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陈子昂扫荡齐梁诗风的文学改革对李白影响极大,李白在《赠僧行融》中曾赞扬陈子昂“峨眉史怀一,独映陈公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文学主张正是陈子昂文学革新的深化。所有这些已有文学成就李白都是兼收并包、广为接纳,并加以批判地继承,转化为自身积极浪漫主义诗风吸取不尽的给养。

三、李白的个人经历,使他成为积极浪漫主义伟大的旗手

浪漫主义诗人篇9

关键词:人文演绎艺术歌曲美学特征

研究音乐作品的人文演绎,首先要对“人文”的观念有明晰的界定。“人文”这个词有三种指称:第一,指对最高价值、终极关怀的一种诉求;第二,指把人作为最高价值的所谓“唯人主义”(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等);第三,指文史哲艺这些人文学科的学习和培养。而在音乐作品中,这三个指称是三合一的。音乐作品以对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为诉求,以人道人本主义为核心,通过音乐作品的表现和演奏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一、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的产生背景

十九世纪初,欧洲文学艺术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新的风格,即“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的产生,虽可追溯到十八世纪,但是它形成于法国资产阶级***及拿破仑时期。而对它起决定作用的则是后来资产阶级***的失败和封建势力的***。在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中,反映了当时欧洲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和对社会生活的态度。

十九世纪欧洲各国反对拿破仑的民族***运动是具有两重性的。人民的力量了拿破仑的统治,但战争的结束给人民带来的不是自由民主,而是更深的痛苦和黑暗。当时的知识分子看到的社会现实是堕落和理想的破灭。由于知识分子所处的社会地位、思想情绪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因此,形成了进步的和***的两种浪漫主义倾向。1830年及1848年两次***的高潮时期,也正是此类浪漫主义最兴盛的时期。在1848年大***失败后,此类浪漫主义几乎影响了整个19世纪的下半叶的欧洲,其特征是充满着消极的、悲观的、神秘的色彩,它几乎影响了整个19世纪的下半叶的欧洲。

二、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的人文特征

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其对音乐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为诉求,以人道人本主义为核心的特征,从它与文学诗歌,歌曲的词曲,钢琴伴奏和再创作等方面表现出来。

(一)感性诗话的音乐

歌曲与诗歌分属两个不同的艺术形态,但它们具有相同的存在形式即时间。这一基本的属性是两者结合的前提。音乐是非再现性艺术,而诗歌具有明确的再现,这又是它们在形式方面所不同的一面。仅从音乐角度看,如果声乐艺术在没有语义因素导引的前提下,它仍然是单一的乐音运动形态,一支旋律只有配上歌词才能进行演唱。

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作家们追求对内心世界的刻画,对个人感情的抒发,对个性自由的渴望,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民间文化的兴趣。浪漫主义艺术歌曲最鲜明的美学原则是感性的诗化的美。歌曲之王舒伯特说:“歌德的音乐与诗的天才,帮助了我成功。”[1]毫无疑问,舒伯特对诗歌的尊重在他深情的歌曲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舒伯特一生共写过六百多首艺术歌曲。舒曼也热衷文学,一生共写过两百多首艺术歌曲。他追求:“把诗作为***音乐的基础,找到适合诗的音乐形象,并且使它们相互融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的确,浪漫主义艺术歌曲更注重文学诗词的精良,追求音乐与诗的通感。

(二)诗乐平衡的音乐

歌曲是诗与乐的结合,但是从来都将其作为音乐来看待。也就是说歌曲的音乐性是第一位的。人们常常有这样的经历:许多歌曲的旋律我们有清晰的记忆,但是歌词已经不记得了。由于语言的关系,有些歌词的翻译很不尽人意,我们仍然喜欢呤唱,这些说明一般歌曲音乐性的主导地位。艺术歌曲在这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歌词既是音乐形象的立意基础,又对旋律创作有着某种制约。词曲关系是平衡的,但是又不是简单的平衡。所以作曲家的文学诗歌的修养和对音乐语言的娴熟掌握,以及确立新颖的诗意的能力和其它素质应该是最高的。

艺术歌曲的产生初期,不同特点的艺术形式的联姻是浪漫主义者的理想,而音乐家的多才多艺为此提供了可能。在舒伯特的创作思维中,坚持诗与乐始终摆在一个平衡的角度。他以自己艺术敏锐力“认识到了事物的新秩序”,认识到音乐家与诗人之间的新型的关系,他具有处理一切诗歌的能力。

(三)钢琴特性的音乐

表情丰富而意境生动的钢琴伴奏是艺术歌曲音乐形象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艺术歌曲音乐形象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它的综合性,即形象的塑造,除旋律与节奏这两个起着决定性与主导性的因素外,钢琴伴奏的音型、织体、和声、复调、音色、速度、力度等各种表现要素的发展性与对比性运用,通过作曲家创造性的立体思维,概括性地与前两个因素有机组合,才能形成个性、生动鲜明、折服人心的完美形象。

古典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在表现意义和作用上显然超出了“伴随曲调歌唱的弹奏”的范畴,它不是曲调的“附加部”,而是艺术歌曲音乐形象构成中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的写作,决非是作曲家完成了曲调写作后,为演唱起音定调,带动情绪,烘托气氛的一种辅手法,而是作曲家为塑造完美音乐形象,表达深刻思想内容而进行整体构思的一种展示想象力、丰富表现力的创作方法。

(四)重视二度创造的音乐

艺术歌曲作为小型的室内演唱的声乐独唱曲,又被称为“音乐会歌曲”。它是诗情、曲情、声情的统一体,具有重视二度创造的特性。艺术歌曲的情感表达非常细腻,变化丰富,其中含有比一般歌曲、歌剧等体裁要求更纤细、更复杂的技巧,演唱起来难度较大。其次,艺术歌曲比较侧重于阴柔的声音处理,更能体现浪漫的情调,声音与气息的调和要恰当而巧妙,讲究一种分寸感。这种含蓄的富有余地的演绎,会产生诱人的美感和深刻的影响。因为艺术歌曲的诗歌语言问题,在歌唱上还必须有清晰的咬字,句法的明确,音乐语言陈述的连贯流畅等。为了追求纯粹美,艺术歌曲的演唱也非常讲究风格的表现(个人风格、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

在一个时期内,艺术歌曲的演唱会甚至只能演唱德国的作品。所以,艺术歌曲的演唱被誉为声乐艺术皇冠上的明珠。演唱者必须具有较高的声乐技术水平,理解和把握诗歌和音乐的能力,诗人的气质和情感的敏锐,谦和的态度和艺术协作能力。尤其是在文化素养和艺术经验方面,要求很高。

艺术歌曲从源起到繁荣,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雨,至今仍然在声乐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正是由于它的这些固有的特点和高度的艺术性使得艺术歌曲这种演唱风格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音乐会上不可缺少的演唱曲目。艺术歌曲不仅使声乐演唱者获得演唱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演唱者的音乐修养。艺术歌曲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使人们能够从中感受到艺术的光彩和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徐剑梅编著.《舒伯特》.第223页.东方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

[2]加拉茨卡娅.《西欧音乐名作》第一册.第125页.音乐出版社,1961年版.

[3][美]保罗·亨利·朗著,顾连理、张洪岛、杨燕迪、汤亚汀译,杨燕迪校.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

浪漫主义诗人篇10

【作者简介】赵光旭,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在站博士后。(上海 200135)

【内容提要】20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批评对浪漫主义文学持否定态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认识到现代主义文学批评对浪漫主义文学思想的批评有过激之处,是现代主义受到浪漫主义影响之后的逆向反应。实际上,在浪漫主义文学中已经孕育了许多现代主义因素。本文通过与现代主义的诗学概念“顿悟”进行对比,认为华兹华斯的诗学观念“瞬间”在其客观机制、叙事手法和感官意象方面都具有现代性特征。

【关 键 词】华兹华斯/瞬间/顿悟/现代性

【正 文】

在文学发展史上,一个文学流派或思潮的发展往往是对前一个文学流派或思潮的强烈反拨。对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研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批评就持强烈的批评态度。例如,浪漫主义诗学认为,诗歌是“宁静回忆起来的感情”[1] (P16),现代主义文学批评则认为,诗不是感情,也不是回忆,也不是宁静,而是许多经验集中后的东西,而且人的创作不是放纵情感,而是逃避情感,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等等。[2] 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人们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对浪漫主义文学的批评观点开始有了新的认识。除了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不同之外,人们所看重的是现代主义怎样成为浪漫主义的继续。科尔默德认为,20世纪现代派的象征主义诗学直接来源于浪漫主义诗人对诗歌的崇拜。[3] 弗莱认为,浪漫主义作为一个思潮并没有在20世纪初结束,而是一直延续到现在。[3] 显然,现代主义文学批评对浪漫主义文学思想的批评有过激之处。布鲁姆将这种对浪漫主义的批评视为受到浪漫主义影响之后的一种逆向反应,即“影响的焦虑”[3]。如何评价浪漫主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能通过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就能做出结论。其实,浪漫主义文学中已经孕育了许多现代主义文学的因素,华兹华斯的“瞬间”诗学概念就具有明显的现代特征。

一、“瞬间”与“顿悟”的客观机制

“瞬间”是华兹华斯在其长篇传记史诗《序曲》中提出的一个诗学概念,用来指因为某种东西引起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回忆,通过这些回忆,作者在不经意的刹那间领悟到更高层面的意义。[4] (卷12,208行)自从华兹华斯提出“瞬间”诗学这一概念以来,许多批评家,特别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批评家提出了一些与之相类似的看法,如斯蒂文斯的“觉醒的时刻”(moment of awakening)、伍尔夫的“敏锐的瞬间”(exquisite moments)、庞德的“魔幻的瞬间”(magic moments)以及乔伊斯的“顿悟”(epiphany)等等。[5] 综合这些概念,笔者认为乔伊斯的“顿悟”思想更有代表性,所以暂且借用这一概念来代表整个现代派文学批评关于精神显现这一现象。“顿悟”本是宗教术语,是指突然的精神感悟。在基督教中它是指初生的耶稣在东方三贤(the three Magi)面前的突然显现。[6] 后来乔伊斯把该术语移植到文学领域。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初稿中他首次对这个术语作了如下界定:“所谓顿悟,指的是突然的精神感悟。不管是通俗的言词,还是平常的手势,或是一种值得记忆的心境,都可以引发顿悟。”[7] (P211)

在对“顿悟”这一文学现象的研究中,现代主义文学批评首先强调的是引起“顿悟”的东西的“卑微性”(trifleness)。莫里斯·贝佳(Morris Beja)在对“顿悟”和“幻想”进行对比时,提出了“顿悟”的“一般性”标准,即“顿悟”是由琐事或微不足道的东西引起的。他说,“但丁在《神曲》最后看到上帝光彩焕发,那是幻想;而现代主义的顿悟与引起顿悟的原因是不成比例的。”[6] 不难看出,对“顿悟”卑微性的强调实际上突出了“顿悟”的具体可感的客观现实性。罗伯特·兰波(Robert Langbaum)曾指出,“17世纪英国诗人沃恩的诗行‘几天前的晚上,我看到永恒/就像一个纯净的,无穷无尽的光环’不是‘顿悟’,而是一个对幻想的陈述,因为我们感觉不到任何东西,永恒也只不过是像一个大光环而已。”[6] 兰波进一步指出“顿悟”是由外在的事物引起的,但同时也离不开对这些事物的观察者。被观察事物的物质性(whatness)的瞬间放射(radiance)引起观察者心灵的发光(luminousness of the mind)。随着放射的不断强化,美的崇高的品质,鲜明的审美意象等便在观察者的脑海中产生了。值得注意的是,物质性的放射和心灵的发光是很难区分的,因为物质性的发光是一个内在化的过程,即观察者对物质性深入体会的过程。当这一过程发展到一定的程度,观察者所观察的事物便成为一个既是客观化也是主观化的意象。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浪漫主义诗人10篇

学习

写秋天的古诗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写秋天的古诗10篇,内容包括描写秋天的古诗10首,写秋天的古诗最经典。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秋夜曲》文/唐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

学习

干部作风大整顿总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干部作风大整顿总结,内容包括干部作风大整顿活动心得,教育系统干部作风整顿阶段总结。坚持开门整顿。我矿为广泛征求和听取职工群众对干部的意见,对照“十条标准”,针对干部作风方面的18个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发放了干部作风大整

学习

科护士长工作计划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科护士长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大科护士长工作计划,妇科护士长工作月计划。(一)按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在职继续教育实施方案抓好护士的“三基”及专科技能训练与考核工作1、重点加强对新入院护士、聘用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

学习

市场营销管理办法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市场营销管理办法10篇,内容包括市场营销管理办法范本,市场营销管理办法培训心得。

学习

街道绿化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街道绿化10篇,内容包括街道人文绿化的发展,社区绿化介绍。1都匀市道路绿化现状1.1道路绿地的限定和分类本文认同我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划》C***75中对城市道路绿地的定义,及道路和广场用地范围内可用于绿化

学习

地产公司采购工作计划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地产公司采购工作计划,内容包括地产公司工作计划模板,地产公司采购年度计划。一、中国石化哥伦比亚公司采办管理的现状1.公司采办的职能与地位哥伦比亚公司采办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按照公司工作计划编制采办计划,依照采办计划对

学习

重阳节的故事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重阳节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重阳节日的故事,重阳节的故事动画片。2021重阳节即将到来,虽然重阳节每一年都过,但是你了解重阳节的传说故事吗?重阳节的历史源远流长,有很多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故事流传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以下是整

学习

国庆日记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国庆日记10篇,内容包括10篇国庆日记,国庆日记100篇。国庆节这天,我们全家还有妈妈的同事一家去黑龙滩游玩。在旅途中,我看见了许多建筑物上五星红旗迎风招展。乘坐了两小时的汽车,来到了黑龙滩的大坝前。大坝长271米,高53米,从底

学习

诚实守信的故事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诚实守信的故事10篇,内容包括十个现代诚实守信的故事,小学课本诚实守信的故事。秦孝公的求贤令,引来了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改革家——公孙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商鞅。商鞅来到秦国后,与秦孝公长谈了三次,最后说得秦孝公龙颜大悦,连连

学习

销售人员工作安排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销售人员工作安排,内容包括销售具体工作安排表,销售人员安排和计划。所谓“饲养员式的推销员”,相对而言,往往在创新、冒险意识方面较为欠缺,不太适宜从事刺激性强或难度大的工作,但人格特征较为真诚、持重,善于与客户建立长久性

学习

商誉会计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商誉会计论文,内容包括商誉会计论文目录,关于商誉的论文方向。企业并购是对经济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财务会计的影响。从美国企业并购历程可以看出,企业并购与现代财务会计形成是相伴而生的。而当我国企业并购

学习

鲜艳的反义词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鲜艳的反义词10篇,内容包括鲜艳的反义词是什么答案,鲜艳古老的反义词。近义词:五彩缤纷。反义词:暗淡无光。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引人注目。例句:海棠花开得鲜艳夺目,每一棵海棠花就是一眼喷花的飞泉,它们给烂漫的春天增添了

学习

房屋买卖合同模板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房屋买卖合同模板10篇,内容包括买卖合同纠纷上诉状范文模板大全,个人房屋买卖合同协议书最新模板。卖方(以下简称甲方):_____注册地址:_____营业执照号码:_____邮***编码: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职务:_____联系电话:_____。委托人:__

学习

社会学专业论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学专业论文,内容包括社会学方向的顶级论文,社会学毕业论文集锦9篇。从总体上描绘了社会学学科发展的来龙去脉以及学科演变的内在逻辑进程,因此无疑是社会学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我们可以把社会学的发展

学习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唐代诗人王维的诗10篇,内容包括唐代诗人王维关于落日的诗,唐代王维辋川诗。溯源山水画史,有将王维作为山水画始祖之说,其实水墨山水画的渊源可推到更早的年代。东汉墓室壁画、初唐敦煌壁画都有水墨山水画的影迹。盛唐时的吴道

学习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10篇,内容包括我国第一位田园山水诗人,中国第一个大量创作田园诗的作家。一、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陶渊明的田园诗充满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如《归园田居》第一首

学习

雨巷诗人是谁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雨巷诗人是谁10篇,内容包括现代雨巷诗人是谁,雨巷是哪位诗人的作品。她静静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目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黑白居,青石巷,柳絮纷飞墨点香;烟花笑,雨朦胧,伊人持伞独自行。是谁撑一把油纸伞

学习

山水田园诗人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山水田园诗人10篇,内容包括山水田园派诗人及诗句,山水田园诗人及代表作。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是孟浩然和王维,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山水田园诗的盛行,有它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这些诗

学习

从《西风颂》看英国积极浪漫主义的特征

阅读(36)

本文为您介绍从《西风颂》看英国积极浪漫主义的特征,内容包括浪漫主义诗歌西风颂的西风寓意,西风颂怎样理解这首诗的浪漫主义。abstracttherearemanydomainsresearchaboutromanticism.whereas,theresearchaboutbritishpositiveromantici

学习

诗人纳兰性德途经归化城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诗人纳兰性德途经归化城,内容包括根据长相思写纳兰性德家乡美景,随园诗话纳兰性德。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天才词人,他的生命虽然像流星一样短暂,却也照亮了诗国的夜空,给后人留下了隽永的词作。一纳兰性德生于1654年,卒于1685年

学习

当桂冠戴在女诗人头上

阅读(39)

341年了,是时候推出第一位桂冠女诗人了。卡罗尔・安・达菲(CarolAnnDuffy)改变了历史。这位出生于苏格兰的女诗人,于今年5月接过了那项自17世纪以来流传至今的“桂冠诗人”(PoetLaureate)荣誉。她的前任们,是包括华兹华斯、丁尼生在内的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