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教案第1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教学分析
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
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导课。
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加法法则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从今天起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有理数的加法。
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为此,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悉的实际问题:
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比如,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
(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那么全场共赢了5球.也就是
(+3)+(+2)=+5.①
(2)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就是
(-2)+(-1)=-3.②
现在,请同学们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
答: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全场赢了1球,也就是
(+3)+(-2)=+1;③
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
(-3)+(+2)=-1;④
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3球,也就是
(+3)+0=+3;⑤
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两队都没有进球,全场仍输2球,也就是
(-2)+0=-2;
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全场仍是平局,也就是
0+0=0.⑥
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我们大家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看能不能从这些算式中得到启发,想办法归纳出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
这里,先让学生思考2~3分钟,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新授
应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1)(+4)+(+7);(2)(-4)+(-7);
(3)(+4)+(-7);(4)(+9)+(-4);
(5)(+4)+(-4);(6)(+9)+(-2);
(7)(-9)+(+2);(8)(-9)+0;
(9)0+(+2);(10)0+0.
学生逐题口答后,教师小结:
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解:(1)(-3)+(-9)(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
=-(3+9)(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
=-12.
三、练习
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
(1)(-0.9)+(+1.5);(2)(+2.7)+(-3);(3)(-1.1)+(-2.9);
全班学生书面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对学生板演进行讲评.
P73练习:……
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从实例出发,经过比较、归纳,得出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今后我们经常要用类似的思想方法研究其他问题。
2、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要同时注意确定“和”的符号,计算“和”的绝对值两件事。
五、作业
1.计算:
(1)(-10)+(+6);(2)(+12)+(-4);(3)(-5)+(-7);
(4)(+6)+(+9);(5)67+(-73);(6)(-84)+(-59);
(7)33+48;(8)(-56)+37.
2.计算:
(1)(-0.9)+(-2.7);(2)3.8+(-8.4);
(3)(-0.5)+3;(4)3.29+1.78;
(5)7+(-3.04);(6)(-2.9)+(-0.31);
(7)(-9.18)+6.18;(8)4.23+(-6.77);(9)(-0.78)+0.
3.计算:
4*.用“>”或“<”号填空:
(1)如果a>0,b>0,那么a+b______0;
(2)如果a<0,b<0,那么a+b______0;
(3)如果a>0,b<0,|a|>|b|,那么a+b______0;
(4)如果a<0,b>0,|a|>|b|,那么a+b______0.
5*.分别根据下列条件,利用|a|与|b|表示a与b的和:
(1)a>0,b>0;(2)a<0,b<0;
(3)a>0,b<0,|a|>|b|;(4)a>0,b<0,|a|<|b|.1、另:基础训练:同步练习。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30分钟以上)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法则;另一类是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地适当压缩应用法则的练习,如本教学设计.
现在,试比较这两类教学设计的得失利弊.
第一种方案,教学的重点偏重于让学生通过练习,熟悉法则的应用,这种教法近期效果较好.
加法教案第2篇
为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贯彻落实局系统“五五”普法规划所确定的各项任务,根据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做好“法律六进”示范单位工作的通知》(莆法治办[20*]17号)精神,并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全面开展“法律六进”(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重点推进“法律进机关”活动,教育全局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自觉学法、讲法、用法,进一步增强局机关及下属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推进全局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不断提高依法治建水平,为保障和促进我市经济、***治、文化、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建设“平安莆田”,实现“经济翻番、港城崛起”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成立领导班子
为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各项任务的落实,成立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的具体工作。由林天耀局长为组长,徐益珊副局长为副组长,局各科室科长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徐益珊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挂靠法制科,负责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的具体事宜。
三、任务内容
一是要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努力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二是要深入学习规范***府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权力、行为的国家基本法律,进一步加强《行***许可法》、《行***处罚法》、《行***复议法》、《行***诉讼法》、《公务员法》等基本法律的学习宣传,努力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意识、责任意识和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意识;三是要深入学习宣传《物权法》及建设领域专业法律法规,努力提高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能力。
四、方法措施
(一)坚持和完善局中心组学法、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中心组及机关工作人员学法要有年度计划、有记录、有学习笔记。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每年学法时间不少于40小时。
(二)积极推行领导干部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法律进机关”活动期间,组织局机关和局属各单位的领导干部参加学法用法统一考试。
(三)在机关内部广泛宣传法律法规,营造学法氛围。在市建设局大门口和机关局域网上开辟了“法律宣传专栏”,公布相关***策法规及典型案例,以案说法,增强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服务大局、忠实执行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理念。
加法教案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加减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与减号,能够将加法与减法算式正确读出来,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二、设计意***
主要让小学生对加减法有比较准确、清醒的认识,掌握加减法的表达形式与运算方法,而且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准确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与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与减法算式。
四、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小棒、卡片、***片以及其他各种学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复习5以内的数字,从1数到5,然后再从5数到1;其次,将带有数字的卡片展现在学生面前,带领学生正确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按顺序填数字:()3()5,()3()1。
2.探究新知
(1)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观察,了解加法与减法的含义。①学生表演:让1名学生走到2名学生身边,再将2个气球与其他2个气球放到一起。②学生看视频说出其含义。学生1:有3名同学,走了1名同学,还剩下2名同学……老师总结: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还有1个气球与2个气球放一块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原来的3名同学走了1名,还有2名同学。同样,原来的3个气球,拿走1个气球,还剩下2个气球。③让全班学生进行交流与体会。④让学生自行总结,对学生的表演进行完整的叙述。
(2)学习加法算式。①将同学或者气球的数量抽象理解成数字1或2。②老师:将1和2放到一起,就代表加起来的意义,数学中用符号“+”来表示。③原来的1个气球,放在符号“+”的前面,后来的2个气球,放在符号“+”的后面。④指导学生数一数,回答用数字几来表示。学生回答,老师在板书写下“=”,然后在等号后面写下数字3。
(3)学习减法算式。老师:原来有3名同学,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3。板书:3。老师:走了1名同学,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1。板书:1。老师:原来的3名同学走了1名,就是在3名同学中拿走1名同学。(边讲解边用手势表示)那么在数学中应该用符号减号“-”来表示。板书:减号(-)。老师:原来有3名同学,走了1名,还剩下几名同学?学生:2名。老师板书“=”,在等号后写下2。这种问题就应该运用减法算式进行计算,读作:3减1等于2,用算式表示为:3-1=2。老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4)发散联想。老师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1+2=3的加法事例。
学生1:我有2个橡皮,妈妈又给我买了1个,现在我有3个橡皮。
学生2:我有1个香蕉和2个苹果,所以我有3个水果。
……
老师再引导学生,(指着气球***问):这幅***还可以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2+1=3。
(5)减法的计算方法。老师:你是如何计算出4-2=2的?学生1:通过分解方式想出的,4可以分为两个2,所以4-2=2……让学生讨论。
(6)巩固练习。进行动手操作,对加法的含义进行体验。将桌子上的小木棒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学生进行操作,老师加以指导,最后学生进行交流与总结。
(7)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了加法与减法的含义,让学生了解加减法运算的表示方式,掌握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8)课后作业。①让学生在课后找到生活中的加法与减法现象,并进行解决。②课后,让爸爸妈妈提出几个加法与减法算式,自己运用当天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参考文献:
加法教案第4篇
我们已得出了每个小组的最后分数,那么哪个小组是优胜小组?(第一小组),回去以后,老师就把小奖品发给他们,相信他们一定会很高兴。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愿不愿意也分成几个小组,看一看那个小组的同学表现得最出色?(原意)那么老师就按座次给同学们分组,每一竖排为一组。老师把组号写在黑板上,以便记分。
希望各组同学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得到老师的小奖品?(有)同学们加油!
我们已得到了这7个小组的最后得分,那位同学能试着用算式表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列算式)
以上这些算是都是什么运算?(加法),两个加数都是什么数?(有理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有理数的加法(板书课题)。
刚才老师说要给七年级三班的优胜组发奖品,老师手里有12本作业本,优胜组共6人,老师将送出的作业本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分之一)分数最低的一组共7人,他们每人交给老师一个作业本,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十二分之七)如果,老师得到的作业本记为正数,送出的作业本记为负数,则老师手里的作业本增加或减少几分之几?同学们能列出算式吗?(学生列式)对于这个算式,同学们还能轻易的感知出结果吗?(不能)
对于有理数的加法,有的同学们能直接感知得到结果,有的靠感知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共同探索规律!(出示投影),观察这7个算式,每一个算式都是怎样的两个有理数相加?(引导学生回答)你们还能举出不同以上情况的算式吗?(不能),这说明这几个算式概括了有理数加法的不同情况。
前两个算式的加数在符号上有什么共同点?(相同),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什么样的两数相加?(同号两数相加)同学们还能观察出那几个算式可归为一类吗?(3、4、5、异号两数相加,6、7一个数同0相加)
同学们已把这7个算式分成了三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探讨规律。
(1)同号两数相加,其和有何规律可循呢?大家观察这两个式子,回答两个问题。(师引导观察,得出答案),那位同学能填好这个空?
(2)异号两数相加,其和有何规律呢?大家观察这三个式子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分成两类,容易得到绝对值相同情况的结论。再引导学生观察绝对值不相同的情况,回答问题)哪位同学能概括一下这个规律?(引导学生得出)
(3)一个数同0相加,其和有什么规律呢?(易得出结论)
同学们经过积极思考,探索出了解决有理数加法的规律,顾一下(出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共同回顾一下?(出示投影,学生大声朗读)我们把这个规律称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同学们都很聪明,积极参与探索规律,每个组都有不错的成绩。个别落后的组不要气馁,继续努力,下面老师就给大家一个得分的机会,看哪一组能[出题制胜]!(出示)
(活动过程1后评价、加分;教师以其中一题为例,讲解题格式及过程;活动过程2后:让每组第三排同学评价加分)
同学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会运用它,但七年级三班有几位同学对这一内容掌握的不是太好,以致在作业中出了毛病,他们为此很苦恼。希望咱们同学能帮帮他们,看哪位同学能像妙手回春的神医华佗一样“药”到“病”除!(师生共同治“病”)
看来同学们对有理数的加法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大家还记得前面那个难倒我们的有理数的加法题呢?那位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口述师板书)。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终于攻破了这个难关。
加法教案第5篇
1.明确相反向量的意义,掌握向量的减法,会作两个向量的差向量;
2.能利用向量减法的运算法则解决有关问题;
3.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
4.过阐述向量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向量加法运算及多个向量的加法运算可以转化成两个向量的加法运算,可以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使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相互联系的辨证思想,同时由于向量的运算能反映出一些物理规律,从而加强了数学学科与物理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向量的减法的定义,作两个向量的差向量;
教学难点:对向量减法定义的理解.
三.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上节课,我们定义了向量的加法概念,并给出了求作和向量的两种方法.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向量加法的逆运算:减法(板书课题:向量的减法)
2.探索研究
(1)向量减法
①相反向量:与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相反向量。记作
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
注意:1°与互为相反向量。即
2°任意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即
3°如果、是互为相反向量,那么
②与的差:向量加上的相反向量,叫做与的差
即
③向量的减法:求两个向量的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
④的作法:已知向量、,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作,则。即可以表示为从向量的终点指向向量的终点的向量
⑤思考:为从向量的终点指向向量的终点的向量是什么?()
师:还可以从加法的逆运算来定义,如下***所示,因为,所以就是,因而只要作出了,也就作出了.
要作出,可以在平面内任取一点,作,,则.
师:若两向量平行,如何作它们的差向量?两个向量的差仍是一个向量吗?它们的大小如何(的几何意义)?方向怎样?
生:两个向量的差还是一个向量,的大小是,是连接、的终点的线段,方向指向被减向量.
练习:(投影)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
(2)相反向量就是方向相反的向量.()
(3)()
(4)()
参考答案:√、×、×、×
(2)例题分析
【例1】已知向量、、、,求作向量,
师:已知的四个向量的起点不同,要作向量与,首先要做什么?
生:首先在平面内任取一点,作,,,
作、,则,
【例2】如***所示,中,,用、表示向量、.
师: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得
由作向量差的方法
得
练习:(投影)
对例2进行变式训练
变式一,本例中,当、满足什么条件时,与互相垂直?
变式二,本例中,当、满足什么条件时,?
变式三,本例中,与有可能相等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变式一:当为菱形时,即时,与垂直.
变式二:当为长方形时,即.
变式三:不可能,因为的对角线总是方向不同的.
3.演练反馈(投影)
(1)中,,,则等于()
A.B.C.D.
(2)下列等式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②;③;④;⑤.
A.5B.4C.3D.2
(3)已知,,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2)B;(3)[3,13]
4.总结提炼
加法教案第6篇
一、开展爱国主义和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
开展爱国主义和法制宣传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制意识,促进峨山团结稳定的重要手段。当前,我镇各项事业进入关键时期,开展爱国主义和法制宣传教育对于保障我镇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宗教活动场所开展爱国主义和法制宣传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是构建和谐宗教,保障宗教领域长期安定团结的内在要求,是实施依法治镇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开展此项活动,有利于增强宗教界人士的祖国意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有利于推进“五五”普法进程,有利于形成宗教界和信徒群众学法、知法、用法、守法良好氛围和自觉维护法律尊严。
二、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和对象
(一)指导思想。以***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结合我镇实际,从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高度,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和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徒群众的爱国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其自觉遵守法律,维护国家安全,抵御宗教渗透,自觉接受宗教事务管理,依法开展宗教活动,维护宗教领域和谐稳定,为构建和谐*服务。
(二)总体目标。紧紧围绕爱国主义和法制宣传教育这个主题,掌握情况,摸清底数,加强教育引导,培养爱国爱教人才;增强宗教界和信教群众权利观念和法律意识以及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推进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宗教界的和谐稳定,维护我镇长治久安。
(三)主要任务
1、紧紧抓住宗教活动场所开展爱国主义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契机,开展对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教职人员的普查工作,摸清底数,掌握情况,造册登记,加强管理。
2、对全镇宗教活动场所教职人员宣传普及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宣传***的民族宗教***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3、进一步健全宗教活动场所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制度,形成长效机制,积极构建和谐宗教活动场所。
(四)宣传学习教育内容。围绕宗教界人士生活中的重点涉及法律法规及相关***策,突出抓好***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刑法》、《物权法》、《宗教事务条例》、《集会游行示威法》等法律、法规和***的民族***策的宣传教育。
(五)宣传教育对象。宣传教育活动做到宗教活动场所全覆盖,对象是我镇基督教的全体教职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时间安排、方法和步骤
此次开展法律宣传教育的时间自2009年2月起至12月底结束,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调查摸低阶段(2009年2月至5月底)。对我镇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教职人员进行普查,摸清底数,掌握情况。通过摸底调查,真正撑握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教职人员的真实情况,登记造册,形成数据资料库报县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中要注意讲究策略,防止造成不必要的猜疑和产生对立情绪。要与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组织负责人沟通思想,形成共识,防止引起误解。
(二)、开展宣传教育,学习法律法规阶段。(2009年6月至9月)。组织广大宗教教职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和***策,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增强法制意识。要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为依据,制定和细化教育具体方案。
一是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二是与广大宗教教职人员的思想实际相结合。
三是与宣传介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培训工作相结合。
四是与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管委会班子建设相结合。
五是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
六是与创建和谐宗教活动场所相结合。
加法教案第7篇
1注重案例的搜集
从古到今,由国外到国内,关于民法的案例浩如繁星,数不胜数。然而,在这众多的案例中,选择一个合适的、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案例是不容易的。首先,教师要会搜集案例材料。因为,教师课堂上要面对学生展开教学,有了丰富的案例材料,学生对教学内容可以很掌握,理解起来不再枯燥。其次,教师要增强学生对搜集资料的认识,并培养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民法制度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因为民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购物、遗产继承,企业间的合同、借贷等都是民法调整的对象,与之相应的案例比比皆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地从生活中寻找案例进行学习。另外,从电视媒体和网络中寻找案例也是案例搜集的一条重要途径。例如,现在各种法律类电视节目纷纷亮相荧幕,这些节目都有案例的出现,而且有专家点评讲解,这种搜集案例会使学生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对相应的法律法规会有全面的理解认识,豁然开朗。再如,网络中也有大量的法院判决书、法律案件新闻报道、案例故事等资料传播,由于网络传播信息量大、更新及时,学生对相应课程学习内容的相关案例资料很容易获取。通过案例搜集,学生可以较好地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并丰富自己将来从事法律相关职业的视野。
2注重案例的取舍
我国属于大陆法系国家,民法总则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基本理论抽象,不易理解,这对民法课程的教与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只有选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参与其中讨论,才能保证案例的说服力,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只有选取具有综合性和疑难性的案例,让学生自主分析案件,自主选用恰当的法律条文,自主进行总结,才能有利于学生深入思考案件,锻炼学生***分析案件的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缜密性。
3丰富案例教学开展的形式
案例教学开展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其常见的开展形式有以下几种。
(1)课堂案例讨论。课堂讨论的案例不易过于复杂,但必须典型。课堂案例讨论可以分三部分进行:①让学生熟悉案例,了解案例的具体细节,然后教师要提出合理的探讨问题。案例问题的设计应当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利用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②要驾驭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计划进行讨论,不能让课堂成为聊家常的场所。③善于总结,准确点评。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要总结学生讨论的不足之处,点评学生案例分析不全面的原因,最后再归纳问题所涉及的具体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善意取得制度时,可以让学生讨论所举案例是否符合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所有权是否可以转让、合同是否有效等问题。善意取得是民法课程中重要且抽象的问题之一,通过案例讨论后,学生的思想认识很快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模拟法庭。法学教学要鼓励学生多参与模拟法庭活动,因为模拟法庭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模拟法庭的公开性、应用性。课堂上,教师应让学生担当法官、原告、被告等不同的角色,鼓励学生就案件展开激烈的辩论。课后,教师应就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法庭辩论是否有利有据、运用法律是否准确、诉讼程序是否规范等进行点评。模拟法庭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最好的方式。
(3)观摩审判。观摩审判教学实践性很强,感染力也很大。对于有条件的院系,可组织学生到法庭进行旁听。通过观摩审判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法官审理案件的程序,学习双方人根据法律实行的辩论方式,学习法官如何做出正确的判决。
(4)结合实际自编案例。通过平时的课堂讨论和观摩审判,学生实际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案例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具体法律条款,鼓励学生自编案例。案例需要学生主动采用具体的法律条文进行设计,可让学生充分熟悉和记忆法条。
4加强案例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虽然案例教学方法重视问题情境与师生互动的本质,但我国目前的法学案例教学却往往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这使得我国的案例教学陷入了一种颇为尴尬的境地。因此,在案例教学师生互动中,教师要注意区分以下几点问题。
(1)案例教学与举案例的区别。案例教学强调,教师起引导作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起主导作用。举案例则是以教师为主导,是为了讲解法律理论的需要,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实践中很多教师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的影响,仍处于课堂的中心地位,在讲台上陈述案件事实及案件涉及的法律知识,总结案件的意义,其中当然会插入学生对于问题的看法,而学生在课堂上只是单纯地听课、记笔记,没有师生互动。这种模式实际上并不是案例教学,只是将系统知识换成案例。
(2)案例教学不是讲故事,不是看电影。在现实案例教学中,有些教师在整节课上都是放案例教学视频,把教室变成了电影院。教学中没有辩论、没有思考,有的只是学生由案例情节发出的笑声,这实际是视频教学而不是案例教学,根本没有起到真正案例教学的作用。它只能一时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但由于没有学习互动,使学生缺乏学习主见性,影响学习的实际效果。
(3)案例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美国大学法学院的学生学习法学知识时,往往年龄偏大、思想成熟、社会经历丰富,这有助于美国大学法学院采用案例教学,培养精英人才。而在我国大学法学院(或系),大学生参加高考后就直接进行法学知识学习,他们往往年龄偏小、思想不成熟、社会阅历少,这使得我国法学专业开展案例教学时,不能完全照搬美国案例教学方式。面对这种现实情况,我国法学专业案例教学应在大学本科高年级阶段开展较为合适,因为此时学生思想认识逐渐成熟,社会经历也有所丰富,便于开展互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