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10篇

现代建筑篇1

一、建筑的环境现状分析

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在自然的土地上创造了很多文明和灿烂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特别是建筑的出现,为人类居住环境提供一个休息生活的场所,贡献是巨大的,建筑的发展从山洞到现代建筑从未停止过,但是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也有消极的一面,对自然的破坏也是不可估量的,这就要求我们如何看待社会的发展与建筑环境的关系协调的问题。

1.从社会发展方面来分析。随着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和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出现了很多的房地产和居住别墅区等等,这些都在无意识地破坏生态环境和土地,消耗了大量的资源,特别是建筑污染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因为以前对环保建筑材料运用特别是低碳建筑应用不够,特别是现在国内大力开发旅游业、城乡规划,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传统建筑和乡土建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暴露出国人对生态观念的严重滞后思想,再加上国土树木乱砍滥伐,造成了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现在人们开始意识到以破坏生态环境利益来换取经济利益的严重后果。因此,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人类居住环境的变化相适应,如何处理好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越来越显得重要。

2.从外来文化影响来分析。我国自古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这单纯的小农经济影响下延续着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发扬,不管是建筑、服装、交通工具等等并有中国特有的文化、文明,延续着几千年的灿烂的传统文化,但是从清朝中后期,国内的很多文化受外来影响较多,有建筑、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等,这种影响带来了新的形式和变化,特别是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活的变化也有时体现在对事物的需求方面,当然对事物审美意识也随着变化了。这里我们谈建筑的变化和影响,中国传统建筑很多,比如硬山、悬山、歇山等等,但是由于外来的文化影响,我国局部地区建筑开始了新的形式,即使不是完全照搬也是整体建筑形式和建筑元素在来回运用,这些都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特别是审美意识、衣食住行被间接的殖民化。而我国传统文化对现在的人和后代越显得如此陌生。但是也有建筑在中国融入比较有地方特色的就是岭南的骑楼,它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可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其商业实用性更为突出。所以说,中国的现代建筑环境是寻求一条符合和适应展示中国本土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建筑作品。

二、乡土建筑形式特点与环境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乡土建筑主要是说乡村建筑,主要包括民居、寺庙、学堂、书院、祠堂、戏楼、桥、亭等类型建筑,因为有了这些建筑所以组成了一个***的建筑群,即民居的生活聚落。在这里人们解决有衣食住行和劳动休息地,同时这些建筑的布局与人们的生产方式以及生活习性相适应,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的时代、不同自然环境创造了不同的建筑形式和反映不同的时代特征,由于他们处在落后的地区和交通不便的地方,所以受到技术和经济限制,就迫使人们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发挥和挖掘当地材料,因而积累和发展了各地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例如:具有大家风范的徽派古村落群、朴实无华的西北古村落群、小巧精致的水乡古村落群、富贵的北方大院建筑、个性鲜明的岭南古村落建筑群、清秀灵逸的湘黔古村落群等等。以西南少数民族的花溪镇山村为例,石板房、山、水、田、园、林、路、舍、船,鱼、鸭、鹅、鸡、鸟,这是花溪镇山的自然本色。石板之乡———花溪镇山村地处花溪水库中段,坐落于三面环水的半岛之上,风景秀丽。

1.建筑形式和建筑材料运用。镇山村石板房是贵州山地民族独创的一种民居建筑艺术文化,这里的石板房大多居住的是布依族,把岩石板变为千姿百态的石瓦、石墙、石径、石板房。“贵州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远古人类化石和远古遗存发现颇多,中国南方主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很多都在贵州境内发现。这说明贵州各族人民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在劳动生活中创造了贵州远古文化。贵州不仅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而且还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史迹。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已经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石板房以一块块极其普通的石板,好像是随随便便地堆叠起来,石板与石板之间,没有泥土的胶着,钢材的固定。这些石板,无须打磨,更不用上色,完全保持一种原生状态。从外面看是石材,建筑里面的构架其实是木材。石地、石墙、石瓦、石院、石柱、石窗、石门、石径、石板屋,还有露天的石桌和石凳,都充分显现出贵州山地建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地域风格和山地特色,采用当地的石灰岩进行修建。因为这里的山石就是石灰岩,容易加工与开采,为修建这样的石头建筑提供了原始材料。

2.建筑环境与布局。因为依山而建,从山顶到山脚形成了无数阶梯型的院落,每个院落又多为一正两厢的布局。“文化的形成与特定的地理有密切的联系,不同的地理环境会促成不同的建筑文化。”贵州石板房建筑基本为三开间,中间开间为堂屋,堂屋大门为双扇对开木质门,凡面对合院的房屋均为木雕刻花窗,三吊格或万字塔***案,建筑只有一层,而两端的房间各为一楼一底形式。院落接着院落,地面连着屋顶,全是石板缀成的鳞甲,纵向看,层层叠叠,横向看,鳞次栉比。每一条石径,连接着座座院落,而院落的石墙,又将每一条石径封闭成一条条悠长的石巷,隐现着诸葛亮布局的八阵***。花溪镇山的乡土建筑体现了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发掘了地方材料,这些建筑的布局和建筑形式,也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与布依族生活有关,山地文化和气候决定了这种特有的建筑结构和乡村面貌。

三、乡土建筑的保护意义

目前国内比较有特色的建筑基本都是在比较偏僻的乡村,中国乡土建筑遗留着那种自给自足、封闭的空间结构,与“天人合一”的人和环境和谐共处的态势。在现代化的浪潮中,能保存一些传统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的乡土建筑,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去保护它、利用它。特别是在我国目前正在创造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以在规划建设中,涉及到具有古村落的建筑群,我们要加以保护,为创造新的建筑形式提供依据,可以有新旧建筑对比,为以后传统建筑设计思维不受到隔离,让当代以至今后后代人了解前人民居的形式,它反映的是地方文化、民族习性、生活习惯、气候特征以及时代特点,同时可以开发旅游业,对于地方经济有促进作用。另外,乡土建筑常常成为大量艺术家的写生基地,并为艺术创作保留下来创作的灵感源泉,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民居建筑设计提供参考的依据,在新旧民居的建筑风格上不会出现冲突,体现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特征。综上所述,要完成中国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上的建构,最重要的是要发掘中国乡土建筑环境所展示的当代价值,做到本质思想与工程技术的密切结合。

四、乡土建筑对现代居住建筑的影响

1.乡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文化的结合运用。在乡土建筑中,我们将由风水学说产生的中国乡土建筑称之为中国乡土生态建筑。这种由风水学说产生的乡土建筑文化注重人与自然各种关系的整体把握。其中“水”、“风”、“土”、“气”的论述类同于当代科学中注重地球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和大气循环、土壤岩石圈及动物植被等生态关系与资源的处理、运用。也正是当下我们所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乡土建筑中风水学说深深植根于对建筑环境的选址规划中,极为重视自然景观的审美,以及讲究建筑人文美与环境自然美能达到和谐有机的统一,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表现出很强的美学特质。例如,客家土楼徽州民居、陕北窑洞北方四合院等,都是在各类功能与周边生态环境共存共生的条件下,利用自然环境达到完备效果的典范。并且它们各自拥有***的形态样式,可以成为当代建筑环境的借用范式,实现其形式上的再造。因此,在现代居住建筑环境设计中,我们需要借鉴其精华部分。这有利于在当代运用传统文化的景观创造出具有现代审美情趣,又不失本土文化韵味的环境。

2.乡土建筑环境与现代建筑环境的结合运用。乡土建筑与城市建筑相比,更为自由,在建筑的选址和布局上能够紧密结合自然地势,在建筑形象和装饰结构上吸收地方文化与民间艺术养分,所以很多城市居民向往这美好的田园风光,特别是有特点的乡村中的乡土建筑形式,感觉更为亲切。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新技术和新材料有了更好的掌握和认识,因此,新的建筑形式有了新的材料出现,不再是单一的木或是石为主的建筑形式,色彩上也更为丰富和富有情趣。以广西崇左明仕山庄为例,中越边境山水风情大新明仕山庄于风光如画的明仕河边,中国最美的乡村度假营地,建筑形式和风格融入壮族民族特色,风格独特。壮族民居特色的建筑点缀在清淡雅的山水之间,宛如世外桃源境地。明仕山庄的周围村寨的乡土建筑保留不变,与之相呼应。首先,大新明仕山庄建筑空间融入壮族民居的建筑风格,两层骑楼式依山而建。屋顶依然采用悬山式,房间装修融入壮族风情特色风格,设计新颖。在这桂南喀斯特地貌中,营造了具有着“不是桂林,胜似桂林”之村。由于本地方靠近越南,因此,明仕山庄的靠水长廊在造型上吸收了东南亚的建筑形式,造型优美,与山的形式相吻合。因地制宜的建筑风格和建筑环境得到了体现。其次,明仕山庄的建筑材料是选用本地的山石进行营建,基本是仿木结构,墙体主要采用砖混,色彩纯朴和厚重,把乡土建筑的形运用到了新的建筑上。这些建筑材料没有污染,均为低碳建筑材料,有益身体健康,明仕山庄与周围的建筑对比,风格具有一致性,相互呼应。

3.乡土建筑形态和功能与当代生活方式的结合运用。乡土建筑多以自然为本,它根据当地地理气候,在实现采光、通风、御寒等方面都力求利用自然条件。我国北方气候寒冷,人们在房屋建造时为了抵御寒冷保暖,把阳光作为主要考虑的因素。因此乡土建筑的平面布局多为向阳且比较封闭,是为了避免相互遮挡阳光,而且建筑间距也较大,北京的四合院可以看作这类住宅的典范,它的显著特点是严格的封建宗法制度,以及成熟的尺度与空间。安排住宅严格区别内外,且尊卑有序,讲究对称、对外隔绝。南方则不同,由于四季温差变化不大,夏季酷热多雨,故对防潮、通风、散热、遮阳、挡雨等措施分外讲究。如徽州明清住宅,它通过设置天井、巷道、高大墙垣来达到通风、散热、遮阳,平面布局较为开敞,一字形L形、工字形外廊式居多。

现代建筑篇2

关键词:建筑文化 古代建筑 现代建筑 影响创新

Abstract: the modern buildings are in a number of ways to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ncient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and art through the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to show its unique style of successful combination. Culture, as the people in long-term social life of the formation of a relatively stable power, are rooted in the deep heart, according to this article for example;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performance inherited innovation architectural masterpiece, the design concept, architectural form from and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and so on various aspects perfectly reflect the cultural tradition and our country ancient architecture culture and technology, become a modern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typical examples.

Key words: the ancient building modern architectural culture building affects innovation

中***分类号:K87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管是古代建筑还是现代建筑它们在建筑的历史长河中存在并发展,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的灼灼光华。而中国古代建筑对现代建筑从建筑文化思想到建筑实践都有极其深远的的影响。现代建筑继承传统建筑的结构优点,吸收西方建筑的可取之处,并且运用现代建筑技术予以表现。传统建筑赋予了现代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现代建筑在秉承传统建筑文化、建筑工艺的同时,又向其中融入时代气息,使其发展变化。即中国现代建筑对古代建筑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1 我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征

建筑的文化特征,也就是既成的建筑物以其形象表现出人类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宋代以后,虽然又历经数代,但建筑的结构却一直不变,这也就是使我们得以从元、明、清的各类遗存建筑中窥得数千年延续下来的中国古代整体建筑文化特征。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以思想作为根基,形成了内涵丰富、独具一格的建筑体系。

1.1 儒家思想之“中庸”

“中庸”由孔子提出,作为中国人的基本精神之一,将其演绎为不偏不倚、允当适度之意。而“中庸”的观念体现在古代建筑上时,大致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建筑的平面在布局上必须有一条南北中轴主线,使整个平面呈对称均齐布置。这一格局在各类中国古代建筑中均能找到,如宫殿王府、庙宇祠堂、会馆书院等,现在北京一般的四合院民居也体现了这种关于中轴线的建筑空间意识。

第二,中庸之道讲究万事万物皆可共存,无需走极端,即以最大的宽容性包容一切。中西合璧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就是包容性的产物,凡是能被称之为美的建筑,无论是否来自异国,都能揉入中华民族建筑文化之中,收为己用。

第三,不追求建筑物的过高、过大,总体上呈平面发展。也就是说从单体构成庭院,从庭院再构成建筑群,以此表现出一种绵延于大地之上的感觉,并且在单间内通过出眺深远的大屋顶与门窗来构架出内部空间延续至外部之感,达到模糊内外界线以将两个空间结合之用。

1.2 儒家思想之“礼制”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因此能“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 曲礼上》)。可见儒家把“礼制”看作是维系天地人伦、 上下尊卑的秩序准则,也是治国的根本之道。 封建统治者们兴建了大规模的礼制建筑,在 《礼记》有关建筑功能的论述中也提到了其“以降上神与先祖,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齐上下,夫妇有别” 的具体作用。这种自觉以建筑形式区分人的等级之做法,使古人按远近、长幼、亲疏,继而按高下、尊卑、贵贱来处理社会人际关系,以做到维护阶级社会的秩序。拿北京故宫建筑群为例,从宫殿的平面布置上能体现出其严格的主次之分、 内外等级,中轴线上的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不同的屋顶规模也显示了等级的不同。 另外,一般的四合院中,长辈居于上房,兄东弟西,女眷居于后院等等皆是礼制上的等级之分。即便是人死之后的墓园占地、坟丘高度、墓碑形制等等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1.3 儒道结合,内儒外道

前文已提及儒家的“礼制”之说在建筑上的强硬体现,但值得一提的是,“礼制”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性,不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因此,中国的古代建筑在显示伦理制度的同

时,也不忘适时的诗情画意,形成了前宫后苑之局。这种内外的两重之感即是内儒外道的表现。道家思想提倡修身养性,宫殿王府之内的后花园正是其修养之所。并且,中国古代建筑的飘逸之感、流动之姿,也符合了道家的气韵生动一说。

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是榫卯联接,这种木构形式从河姆渡遗址沿用至近代。这种结构形式的建筑很容易按人的空间需求来改建、加建或是迁建,这就有利于“变”,而其中不变的则是文化的发展性和连续性。再者,中国古代建筑的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是地上立柱,柱上架梁枋,梁枋上建屋顶,顶部重量就由梁枋到柱,再由柱到地面,而墙壁只是起到隔断作用而不承重。因此,由于木结构各个构件之间榫卯联接富有韧性,往往“墙倒屋不塌”,也就是依靠柔之内力的调整来与刚之外力进行个协调。 这些建筑观与 《周易•系辞》 中的 “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思想不谋而合,皆强调了不可为固定的格式所拘束,并且刚柔相易。

2 现代建筑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正如前文所述,古今如何结合成为了现代建筑师的课题。只要略微观察,就能发现中国的建筑师们为此付出了众多努力,也有了许多令人欣喜的成绩,其中尤以 2010 年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的亮相为最。

中国馆的整体造型似斗拱,实际上却又并非斗拱。所谓斗拱,是典型的榫卯结合构件,由斗与拱组合而成,从柱顶探出的弓形肘木叫拱,拱与拱之间的方形垫木叫斗,两者合称斗拱。作为力传递的中介,斗拱能把屋檐重量均匀地托住,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刚柔相易”,起到了平衡稳定的作用。何镜堂院士曾说“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结构功能与艺术形态结合的一个突出亮点,堪称中国传统建筑的‘钥匙’ 或符号――兼具力学与美学功能。”而中国馆这个建筑只是一个由四根粗大的方柱托起的斗状建筑,并没有相互穿插依托的梁、拱、契等部件,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国馆并非斗拱。但是中国馆的造型构想的确也源于斗拱,层层叠加的斗拱,秩序井然,

看似零碎的部件,却有难以估量的承重能力,可以托起千钧重量。数千年来,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依靠的正是这样一种超常的凝聚力。

因此,斗拱作为古代建筑中一个极具象征性的物件,它承载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历史。中国馆这个净高 21 m 的巨型斗拱空间,传递出了中国的凝聚力、营造出了中国的和谐氛围。 诚如何镜堂院士所言,“如果离开传统、断绝血脉,就会迷失方向、丧失根本。而离开创新,就会缺乏继承的道理,就会使我们陷入保守和复古。努力创作有地域特色和中国文化精髓的现代建筑,是当代建筑师的历史责任”。

结语:每个民族才有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的发展每时每刻地体现在各自社会生活之中。 传统建筑的文化特征与现代建筑的结合不仅能使现代建筑有更长久的生命力,并且这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宝丰.地区主义建筑理论探析[D].天津大学, 2002

[2]张紫晨.中国民俗与民俗学[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3]沈福煦.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4]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0.

现代建筑篇3

关键词:江南水乡;地域特点;现代;全球化

关键词:夏热冬冷; 建筑节能;规划设计

Abstract: 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al cultural heritage is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facing the issues, the thesis explores how in the new building to retrieve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road.

Key words:South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Geographical features ModernPlanning and design

中***分类号:TU-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嘉善总面积506.6平方公里,下辖11个镇,人口38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邻上海80公里、西距杭州95公里、北靠苏州90公里。嘉善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传统江南民居群落本身就是在自然生长、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此过程中传统群落环境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在历史的长河中传统群落的社会组织、生活模式及经济体系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群落环境就是在这种社会生活的变化下渐进发展、不断修正的产物。江南水乡建筑群落的特点主要是建筑布局随意、精炼、造型轻巧简洁,色彩淡雅宜人。建筑间巷街宽窄不一,建筑体量小而密度高,巷街在转弯处有较大的开放空间,作为人们交流、集散场所。江南乡村的村庄群落由于土地生产、生活紧密结合的特点,决定了村庄的亲自

然性。它不是纯自然的,而是一种“人性”的自然,人与自然有着一种精神的

对话和沟通,从而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的生态境界。

受江南地区传统建筑群落的启发,在嘉善文化艺术中心项目设计中我们希望能设计出一个化整为零、散点布置,提供景观与建筑之间多种可能性和灵活性的建筑群。因此从一开始我们就抛弃了集中大体量的设计。而一直研究如何使建筑体量减小、亲切,建筑间空间变化丰富适合江南气质的建筑群。

基于场地的文化艺术中心总体布置

嘉善文化艺术中心建设用地处于嘉善县城区的南边,在嘉善大道西侧、人

民大道的南侧。建设用地的北边紧邻嘉善县***府办公大楼,东为新建成的县广播电视中心,西为县国土局办公楼。

整个项目基本形成了四大区域以针对四大功能,四大功能区间用廊连楼,以方便游客可贯穿全部功能建筑,四大功能建筑不是以简单的四个单体建筑出现,而是经过功能归类、分离形成若干个面积小的单体建筑,层数控制在3层以下,打散的建筑单体沿河呈线性布置,这已在前面作了论述。把传统观念中应该在一栋建筑中集中解决功能的观念打破,而是把各功能分离形成自己的***建筑。

嘉善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总体由四大各自***的功能块组成,即孙道临电影艺术馆、嘉善县文化馆、嘉善县青少年宫、嘉善县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21000 m2。孙道临电影艺术馆的主要功能为一个大电影院、3个小电影院、一个反映孙道临先生生平艺术道路的陈列展览馆及与电影有关系的音像商店。休闲休息中心及为游人服务的商店,总面积约7700m2。嘉善县文化馆的主要功能艺术创作室(工作室)、排练中心、综合文化展览馆、对大众的健身娱乐中心,总面积为4200m2左右。嘉善县青少年宫的主要功能为儿童溜冰场、教室、排练厅、科技活动室、读书室、展厅等面积约4500m2。博物馆的功能相对单一主要为展览空间、库房及一个大的学术报告厅面积约4600m2,除上述功能外还有一些整体的动力设备用房。

在嘉善文化艺术中心的建筑设计中,我们希望建筑与院子同时产生,互相依存,房子和院互相形成追逐的关系,是一对一、大对大、小对小互相成对的关系。我们把大地(基地)理解成一张铺开的纸,中间留着做公园,在纸的某一位置撕开,翻其某一宽度的纸带,进过折叠形成一几何体,建筑就形成了,而纸翻起的地方就成了建筑的院。对应关系产生。由于建筑的功能各异,故折叠方法各异,青砖白墙充满了江南气息。我们设想是该项目是作为一个城市的现代和传统结合的文化综合体镶嵌在城市里,“嵌”是一种有机的可持续的融合。

文化艺术中心的鸟瞰效果***

在全球化的状况下,各种地区文化由于相似的发展模式和单一的价值取向所逐渐形成的全球文明,正在逐渐消失。建筑同其他文化一样也面临着由此而来的一系列问题。现代城市和社区丧失了以往各个历史时期沉淀下来的人们的场所感和认同感。

“江南水乡”曾经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正在逐渐在我们眼前变得越来越稀有,取而代之的是大马路,大广场时,作为一个建筑师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需要怎样的一个城市,需要怎样的一个环境。

通过嘉善文化艺术中心的设计,我发现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尽管许多我们没有实现,但通过我们的思考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我们此次的设计研究只是中国许多建筑师在做的其中之一。我们的探讨和研究有时还停留在表面面并未进入很深。但设计和实践下来我们觉得取得了一些宝贵的设计经验。

传统和创新一直是建筑界所关注的事,而传统的经验无疑是我们探索新建筑的基础。通过嘉善文化艺术中心的设计研究,传统有着多方面的内涵,它不仅仅指的是一个具体的形式问题,而是一种深层的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我们在设计中的一种思考方法。在全球化的情况下,原来互相冲突的文化,现在变得客气起来,互相学习、借鉴。我认为优秀的成果和积累的优秀设计经验可以借用,应该主动的吸纳国际的技术和经验。但具体到某一建筑,它有它的环境、它的根。建筑与特定地点环境的融合、体现这是建筑的基本,也是创造特色的基本点,这是一个思维层面的问题,基于这一思维层面,我们可以运用国际的经验和技术来达到我们思维要去的地方。社会在进步,技术在发展,只有把先进的技术和传统结合起来就有了创新和生命力。根植地域特点,与先进的技术、经验结合,是中国现阶段建筑设计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现代建筑篇4

1.1哲学性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强调自然、思想、人生的集中和统一,在具体的中国传统建筑上这一文化特点得到集中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成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诞生和发展的基础,体现了人与自然交融一体、和谐发展的理想,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1.2生态性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要点“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和生态的独特阐释,风水学说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深远,中国传统建筑十分重视建筑物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倡导气候、景观、水文、地质一系列生态的的综合,并可以形成评价和选择的基础,在朴素唯物主义、实用思想和原始生态理念的综合下,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最具有特征和代表性的要点。

2现代建筑设计工作中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要点

2.1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形式现代建筑设计应该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形式作为传承的主要内容,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为平台,进行进一步的概括、总结、结构和变形。在丰富建筑设计结构形式,丰富建筑设计审美取向的基础上,给建筑物一个功能性、艺术性、符号性的标志,使建筑物具备更多的艺术内涵和更深的艺术层次,做到对建筑设计水平的提升与保障。

2.2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神现代建筑设计工作中要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用富有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神的符号来表达自己对现代建筑和建筑文化的理解,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以形会意,既达到现代建筑设计蕴涵传统建筑的某些特质,又可以平衡和保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是建筑设计体现出独特的创造性和传统的延续性。

2.3延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技艺现代建筑设计应该借鉴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技术、艺术处理的手法,取得建筑物、环境、材料的平衡关系。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还应该延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技艺,对粗糙落后的部分予以剔除,对于净化传统的部位予以保留,使建筑设计达到最佳的效果,营造出符合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建筑意境与风格。

2.4开拓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方法中国传统建筑设计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因势利导,因材施艺,适可而止。现代建筑设计应该在其基础上进行拓展,采取更先进的材料和技术,使现代化的建筑更好地融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2.5关联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意识应该在追求高效、简洁节奏的基础上应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意识,满足人们潜意识中亲近传统文化的心态,在设计工作中可以选取传统生存经验中对应的元素加入设计之中,使人们在不失时尚感的同时追溯回忆,完成精神的释放与安逸。2.6建立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共存联系要完成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国现代建筑设计,需要发掘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所蕴涵的现代价值,使本质思想与具体技术相契合,从而设计出更多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的现代建筑作品。

3结语

现代建筑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物不仅要外表美观,内部也要安全、舒适、便捷,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在全球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传统意义上的现代建筑早已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因此,绿色建筑的概念应运而生,它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绿色、环保、节约型”的需求。

现代建筑的概述

现代建筑是指上世纪形成的多种风格的建筑。随着工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出现了一大批现代建筑,如铁路建筑、办公建筑、厂房、仓库、商业服务建筑等。现代建筑更强调生产性与实用性,先后将铁、钢材、水泥用于房屋建筑。

绿色建筑的概述

1.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根据规划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确保施工时将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小,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居住空间的建筑。简单来讲,就是在建筑的整个使用期限内,尽量减少对各种能源的消耗,并避免废弃物的产生,从而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

2.绿色建筑发展史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提出了生态建筑这一新理念。1969年,美国建筑师伊安·麦克哈格创作了《设计结合自然》一书,这标志着生态建筑学的正式诞生。到了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的逐步恶化,促使了各种新型建筑节能技术的产生,使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重要趋势。随后,在世界自然保护组织与联合国环境署的提倡下,节能建筑的概念得到进一步普及。1990年,英国推出了世界上首个绿色建筑标准。之后,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等不同国家、地区均制定了各自的绿色建筑标准。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上世纪80年代,便很重视建筑节能问题。自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我国更是花大力气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如今“鸟巢”、“上海生态建筑示范楼”及“清华超低能耗示范楼”等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正成为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平台。

绿色建筑与现代建筑理念分析

1.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1)节约能源资源

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各种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同时,要求建筑围护结构与采暖空调采用更先进的节能材料与技术。这样,不仅能尽量避免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还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建筑师还应利用自然通风原理,结合建筑的具体情况设计科学、有效的风冷系统,进一步提高建筑的节能水平。

(2)回归自然

注重建筑外部和四周环境的和谐统一,动静互补,起到保护自然环境的作用。

(3)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建筑内部要使用对人体无害的建材及装修材料,并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空气通畅,让住户感到舒适、健康。

2.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

(1)功能主义

相对于绿色建筑,现代建筑更注重功能效用,在设计时不是以绿色、环保为主,而是以人的需求为主。

(2)注重空间设计

从整体出发进行设计,强调设计规划以模型为中心,而非只停留在***纸上设计。

3.两种建筑理念的对比

现代建筑更注重实用性,而绿色建筑是现代建筑的继承与发展。它不仅注重实用性,更注重绿色、环保、节能。因此,它更符合当前世界主流思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也正是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绿色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启示

人类进入21世纪后,各种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成为困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成为世界的共识。这也给我国现代建筑业带来了重要启示。尤其是在近年来建筑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能源供需矛盾持续加剧。高能耗的现代建筑虽然能让人们享受到便捷、舒适的生活,但却是以巨大的经济代价与能耗代价为前提,并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拉大了自然环境与居住者的距离。因此,必须走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现代建筑篇6

关键词:中式建筑;设计;工艺

中式建筑是我国传统的建筑习俗的重要代表,而我国的建筑发展史也有着很长的经历,在建筑设计上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建筑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如何有效的加以继承和改进和是目前建筑设计中必须要重视的内容。

1中式建筑是我国建筑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国建筑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式建筑是我国建筑文化的基础,在提起中式建筑时,人们往往会想到四合院式的建筑群体,在人们的心里也是古老建筑的代表,这也说明老式建筑在人们的心里也有着非常深刻的印象。而在中式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会首先考虑到对建筑细节的把握,特别是在建筑的整体风格的设计也有着很高的要求。人们对于建筑的门窗等内容的设计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这些内容也都构成了我国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相比西方的现代化建筑设计,中式建筑更加注重建筑文化的表现,很多人认为建筑文化只是让人们居住的更加舒适,然而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建筑群体的设计也更加偏重西方的现代化建筑设计,这与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理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中式建筑在设计上需要更多的考虑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如果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理解,那么也就无法适应时展的潮流,并且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我国当前的建筑设计中,针对中式建筑的设计要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代表性,并且融入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这样也才能够更好的体现出我国建筑文化的内涵。

2现代中式建筑设计中较为常见的设计方法分析

现代中式建筑设计中大多会融入传统的建筑设计元素,这样也可以更好的体现出现代中式建筑的设计风格,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传承我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人们通过对建筑的理解也可以更好的认识到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式建筑发展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也难以突破传统建筑设计的影响,在融入传统建筑文化上依然缺乏足够的理解,很多人只是将传统的中式建筑风格加入到现代建筑中,而没有真正的理解到现代建筑设计的精华,这样中式建筑设计出的结构都没有明显的差别,这样人们对于中式建筑的设计风格也难以真正的认可。而同时对于现代中式建筑设计的发展也必须要突破这一瓶颈,在未来建筑设计中需要更加合理的融入传统中式建筑设计元素,并且也要将更多的现代建筑特点加入到建筑设计中,从而发展成为既具有现代建筑特点又有传统建筑风格的兼具东西方文化的新的建筑风格,这样也才能够更好的让人们所接受和认可。

第一,在现代设计中融入传统的符号,主要是将传统符号进行抽象化的描绘,取其中的精华所在,再将这种抽象化的表现形式设计在现代中式建筑中,这样建筑在外观上就不会显得过于枯燥,同时也兼具了现代化的艺术风格。

第二,将传统的建筑空间进行变革,与现代化生活相互融合。随着时代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深入到家家户户,集中体现在现代化的家用电器成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我们充分考虑到了这点,将现代化的中式建筑设计中融入了现代的生活机能,这样一来,虽然我们在外在表现形式上属于传统的建筑结构,但是在内部则更偏向于现代化的空间构造,实现了一种传统意境的再现。我们在对现代中式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将传统的文化进行继承与发扬,更重要的是要做到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最终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才是我们的根本目标。

第三,现代中式建筑在建造时保留了原有的建造方式,也就是建构,通过建构这种形式,我们能够将建筑的文化内涵完美的展现出来,秉承着实用性、艺术观赏性的中式建筑,能够最大化的满足人们生活的要求,尤其是对空间布局的展现,突出体现了现代人文性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信这一建筑风格将会继续发扬光大。

第四,传统生活习惯和思想意识与当代现实的结合这种方式更注重人本关怀而非建筑本体,关注于新建筑类型本身如何使传统的一些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得以延续,同时,重视住宅的当代性与中国国情,百姓实际生活相结合。城中村提倡用有机整改的方法,来解决在高密度的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问题,创造一种生动的混合街区。提倡一种全新的“中国式”居住形态。而“土楼计划”则利用土楼的单元式平面布局与当代的集体宿舍或单身公寓都极其相近的特点,突出其向心性,易于形成社区感和领域感的特征,使这个传统形式更好地适应现时的城市居住要求。其策略是提取土楼在居住模式和建筑形式上的精华之处,尝试创造一种新型的住宅类型,以保留南方城市低收入社区中所特有的街区生活、社区感和邻里关系。

3现代中式住宅设计策略分析

3.1建筑形式是仿古但不复古。在建筑单体、围墙、门坊、景观小品等设计中,着力提取一些典型的又易于拿捏的民居建筑元素进行一定的简化使整个设计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晰的历史文脉,如分户马头墙、局部菱形景窗、镂空精致的窗权、窗媚小披檐、斗拱、周佳花、门头、包鼓石、花窗、灯饰、木作、屋檐、制式围墙等,都充分表现古色古香的原生风貌。此外设计中还加入玻璃、钢构架等线条明朗的构件来加强细部的线脚,以现代建筑制料画龙点睛,使建筑颇感清爽。建筑在色彩上以灰、白、黑为主,不用重彩浓色,并且尽可能保持制料的自然质感。青瓦白墙的色彩,在山水之间及绿树丛中显得特别古朴文雅。

3.2使用功能是传统与现代的材料构造共存。设计中保留了大量传统民居中出现的建造制料与工艺,如选用石制、陶质面砖、瓦面、粉墙等传统材料,以及沿用了悬山坡式屋顶、马头墙、花窗、窗嵋小披檐等传统做法,以满足建筑在排水、遮阳、通风、防潮等功能上的需要。这种做法虽然在形式上保持传统民居的原貌,但并没有带来使用功能上的进步,同时也使建造施工更加繁琐。表层优化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从建筑学的角度来考虑,这种做法还是有待完善和提高的,使传统文化内涵被忽略和缺失。

4结论

在当代的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对中式建筑设计进行总结和创新,丰富中式建筑的风格和形式,满足人们的审美和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百进.发展中的中式传统风格建筑[J].建设科技,2010.

[2]王立成.试论北京四合院的建筑特色[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2.

现代建筑篇7

关键字:建筑设备;现代建筑;重要性;影响

Abstract: This paper put ou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equipment on modern architecture, from 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on equipment for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modern architecture.Key words: construction equipment; modern architecture; importance; impact

中***分类号:X50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建筑设备的重要性和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建筑设备是为建筑物的使用者提供生活、生产和工作服务的各种设施和设备系统的总称,是现代建筑功能得以实现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它包括建筑中的给水、排水、消防、供暖、通风、空调、供电、照明等系统。是建筑学、建筑装饰、土木工程、建筑管理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是一门综合性工程学科,也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专业课程。为了满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建筑设备在建筑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发重要

1.1建筑设备在民用建筑的作用

1.1.1民用建筑包含两大部分,公共聚集区和住宅。公共聚集区是指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影剧院、体育场馆、舞厅等场所,在为人们提供舒适的购物、住宿、娱乐环境的同时也会因为要使用大量的电气设备、设施,增大了电气火灾发生的危险性;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也必然用到更多更新的家庭电器产品,与这些电器产品直接接触的绝大多数是仅有使用常识而不具备电气专业知识的普通人群,不规范的用电习惯和移动延长插座的滥用等也使家庭电气火灾的发生率在逐年提高。

1.1.2近代房屋建筑为了满足生活上的需要,以及提供卫生,安全而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要求在建筑物内设置完善的给水,排水,供热,通风,空气调节,燃气,供电等设备系统。设置在建筑物内的设备系统,必然要求与建筑,结构及生活需求相互协调,才能发挥建筑物应有的功能,并提高建筑物的使用质量,避免环境污染,高效的发挥建筑物生活服务的作用,因此建筑设备是房屋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建筑设备与建筑工程具有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尤其是随着人们对建筑质量,生活方面的要求的提高,以及要求智能建筑的方面。因此紧密结合建筑设备和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越来越发重要.

2.建筑设备在工业建筑的作用

工业建筑:指供人民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工业厂房:可分为通用工业厂房和特殊工业厂房。按工业类别分类包括。化工厂房、医药厂房、纺织厂房、冶金厂房等

2.1现代工业厂房的要求

2.1.1有良好的采光和照明。一般厂房多为自然采光(见工业建筑采光),但采光均匀度较差。如纺织厂的精纺和织布车间多为自然采光,但应解决日光直射问题。如果自然采光不能满足工艺要求,则采用人工照明(见工业建筑照明)。

2.1.2有良好的通风。如采用自然通风,要了解厂房内部状况(散热量、热源状况等)和当地气象条件,设计好排风通道。某些散发大量余热的热加工和有粉尘的车间(如铸造车间)应重点解决好自然通风问题。

2.1.3控制噪声。除采取一般降噪措施外,还可设置隔声间。

2.1.4对于某些在温度、湿度、洁净度、无菌、防微振、电磁屏蔽、防辐射等方面有特殊工艺要求的车间,则要在建筑平面、结构以及空气调节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⑤要注意厂房内外整体环境的设计,包括色彩和绿化等

2.2工业区配套设施建筑:城市规划行***主管部门确定须在工业区内配套设置的建筑物,包括宿舍、食堂、管理楼、垃圾站、变配电所、雨水泵房等。

由此可知工业建筑不是仅仅可以生产就行了,还要可以高效的生产。保证室内的各项指标合格,节能高效的完成生生产任务。现代建筑设备的发展为现代工业厂房向“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3.现代建筑设备对现代建筑影响的表现

3.1现代建筑的智能化

现代科技发展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功能性要求已越来越高,住宅不再仅仅是向居住者提供吃住的场所,而是朝着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社交、工作以及享受全方位服务的方向发展.在西方发达国家,各种现代化装备和最新的高科技成果都已被运用到智能化的住宅中,信息社会的所有特征都能在这样的住宅中找到。

我国已经明确要求21世纪商品住宅的建筑都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信息社会要求建筑物应具备信息通信、办公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控制和管理等功能,由此,现代建筑的重要标志是建筑的智能化水平。

智能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建筑,近几年在我国得到迅猛的发展,其速度之快超出了建筑专家的预料。目前的建筑市场,无论是写字楼、各类公共建筑、住宅小区,建设单位一律在设计委托中冠以“智能”二字。建筑之所以能够智能化,其根本的原因是建筑设备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可能。现代科技发展使新技术、新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设备中,如供热、通风和空调设备的自动控制,并将建筑所有附属设备进行联网使建筑室内外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

因此,一般建筑到智能建筑的转化主要是建筑设备的智能化。我国是以大厦内所配置的自动化设备来衡量智能建筑 。我国智能化建筑的具体内容如下:社区安全智能管理系统室内综合安全报警系统、智能小区卡通系统、物业综合管理系统和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等等。

智能建筑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在建筑设备中的综合体现,它是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智能建筑的发展是现代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而逐步发展和充实的。智能建筑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信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的发展与建筑设备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建筑设备和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智能建筑成为当代世界建筑的主流,促进并推动现代建筑的***。

3.2绿色建筑― 现代建筑发展的方向

建筑是人类文明和科技进步的一种基本体现。随着人类由荒蛮走向文明,由落后走向现代,人类的建筑也经历着由被动地适应大自然到主动地寻求舒适的进程。然而,在人类不断地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现代工业的弊端也逐渐地显现,如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大自然遭到了难以弥补的破坏,人类已经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全球的共识。而建筑作为人类的基本生存工具和文化体现,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绿色建筑就随之而生。

绿色建筑是指具备了“绿色形态” ,即是适应大自然的一类建筑。它在能源消耗上,尽可能地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而少消耗常规能源如石油、煤等;在设计上,尽可能地利用构造处理技术来达到舒适的内部环境,而少利用设备力量满足人类需要;在土地利用上,尽可能地少占用土地。

绿色建筑的真正实现需要大量的建筑设备支持,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开发了大量人性化的建筑设备,使建筑实现真正的舒适。绿色建筑技术将成为人类改造环境的重要成果,成为21世纪的建筑设备、现代建筑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

总之,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建筑设备面临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是如何协调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第二是室内空气品质方面,如何开发新型的建筑装饰材料和设备来消除所谓的病态建筑综合症和建筑并发症问题。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需要现代科技强有力的支持。只有开发出新一代建筑设备才能使现代建筑真正成为可持续生态建筑。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建筑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为建筑设备工程的智能化、人性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而现代科技所带来的高速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大大地促进了这种发展过程的速度。因此我们必须高瞻远瞩预见社会需求的发展,并十分关注相关学科和技术的最新发展,才能使建筑设备的发展适应现代建筑发展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王众献,王文英.建筑设备的发展对现代建筑的影响[J].森林工程,2002,18(4)

[2] 李小华,周晓峰,谷丽.浅谈建筑设计与建筑设备设计的配合[J].煤炭技术,2003,22(2)

[3] 陈章兵.节能建筑技术[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l(4):70―72.

[4] 田书成.现代建筑与节能门窗[J].山西建筑,2003,29(2):lO―l1.

[5] 李蔚.关于智能建筑的思考[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2(4):28―30.

现代建筑篇8

所谓“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主要是指兴起于二十世纪60年代,形成于80年代早期的反叛现代主义的一种文化思潮、倾向及设计风格。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体系庞杂,是以反传统哲学为特征的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和态度,包含女权主义、解构主义等等;而作为一种设计倾向或风格,它反对现代主义设计过分强调的逻辑性、简洁性和秩序性,它关注形式内容提倡美术与大众文化、高雅品位与平民艺术融合,整体表现为一种“文化上自由放任的设计风格”。

后现代建筑的滥觞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开端则是针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发起的。现代主义建筑建立在“理性”、“纯净”的基础上,提出了“少就是多”、“装饰就是罪恶”、“机械美”、“房屋是居住的机器”等原则,一味地简单、超脱。后现代建筑更倾向于海德格尔的要求“诗意的栖居”,即居住是世界存在的一种前定方式,是一种处境,这种处境在于天、地、人、神这四重性的统一和有序的排列。后现代主义对建筑的定义与现代主义设计中的技术决定论背道而驰。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师们批评现代建筑忽视了大众通俗的、地区性的要求和愿望,希望发展、构建出一种新的建筑形式――反理性的,强调形式的,注重人的感情和习俗的。如同罗伯特.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一书中宣扬的建筑应该兼收并蓄,要含混、丰富、杂乱而有活力,而不是直率、简洁和统一。

1972年7月15日,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的“普鲁蒂・伊戈”大楼被拆毁,被后现代建筑理论家詹克斯称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死亡”。这幢大楼是按照现代建筑国际协会最时髦的理想,由日裔美国建筑师山崎石于1954年设计的,1951年曾获美国建筑师协会奖,它曾经是以理性、实用准则体现“阳光、空气、绿化”都市生活三大基本享受来设计的,刻意暗示医院般的健康、洁净的环境气氛,希望引导当地居民晋身于宁静的秩序。但由于分离住家和街车建立空中街道(***的长廊)以免人与车相撞,却增加了暴力、盗窃的犯罪机会。这幢九层高的建筑以简单的工业材料、预制构件、混泥土、玻璃和钢材为中心,只强调功能,否定装饰,完全忽视人性的欲求因而冷漠的如同监狱一样,其命运是不断被“黑色居民”破坏、肢解和糟践,最后不得不给予慈悲的临终一击。“普鲁蒂・伊戈”大楼被拆毁意味着现代主义建筑的死亡,取而代之的则是表示全新时代的“后现代主义”。这时的查尔斯.詹克斯为后现代建筑提出的定义是“至少同时在两个层面上表达自己,一层是对其他建筑师以及一批对特定建筑艺术语言很关心的人。另一层是对广大公众,当地居民……它有点像混血儿”。这表明了后现代建筑于诞生的基本意义:从大众的、建筑历史的角度去反抗现代建筑的形式语言。

后现代建筑的理论与实践

60年代后现代主义建筑主要停留在理论的提出和研究上,70年代后现代建筑实践陆续出现,到80年代后现代主义以人文主义哲学和新的审美倾向为引导,以历史主义、多元折衷为主要手段,***自由地发展和完善着自身。在形成过程中展现出了以下三方面特征:第一,强调建筑的精神功能,注重设计形式的变化,主张建筑应该而且必须有装饰。在建筑的细节上,将古典建筑的传统形式和装饰手法加以提炼,运用变形、***、删节、夸张、矛盾等方式使建筑充满趣味性和象征性。第二,强调历史文化,即所谓“文脉主义”。强调主张建筑应成为建筑史的注释,使建筑能显示出它与周围环境发展的一致性,体现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发展的连续性,强调个体建筑是群体的一部分。第三,后现代主义建筑语言具备“隐喻”、“象征”和“多义”的特点,表现在建筑造型与装饰上的娱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

1.罗伯特・文丘里:装饰和象征的建筑语言

美国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是后现代建筑的先行者,他提出了“少则厌烦”的口号与现代主义密斯“少就是多”针锋相对。他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核桃山设计修建了第一座后现代主义建筑“母亲之家”。文丘里在谈到这栋建筑时说“这是我的母亲住宅,它有很多层面,运用了必要的符号来表达信息,体现了对建筑作为一种遮蔽物的理解。”整栋建筑采用坡顶,它是传统概念中可以遮风挡雨的符号;在主立面的设计上文丘里运用了古罗马山花墙和拱券符号,具有一种历史感和文化意义;在山花墙的正中央留了一道缺口似乎将建筑物一分为二却又使用类似于拱券的户型装饰将其连接起来,在对称中又有细节变化,传统被一种非传统的方式表现出来,显得即矛盾又协调。后现代主义讲求的隐喻、文脉和装饰的特征在这里都得到了实现。

1966年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写道:“我喜欢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我不喜欢那些不够格的支离破碎和专横武断的建筑,也不喜欢那些别致如画或表现的昂贵的语无伦次的建筑。相反,我说的丰富性和矛盾性的建筑是基于现代建筑经验的丰富性和含混性之上的,当然包括建筑以外的艺术经验。”1972年文丘里在《向拉斯维加斯学习》中宣传建筑话语资源既需来自大众文化,也应来自高雅艺术,应该把象征性价值与使用者想要的装饰结合起来,并且吸收那些过去的建筑师从未看到和意识到的地方性语言。此后,装饰、通俗、波普艺术和回归古典,都成为了“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关键词。因而后现代建筑设计常常参考装饰主义、构成主义、风格派、波普艺术等历史上艺术流派的颜色、装饰、肌理等。1974年美国建筑家查尔斯.摩尔设计的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1989年亚历山大.蒙蒂尼设计的荷兰罗宁根博物馆充分体现了这种借鉴与影响。

2.里卡多・波菲尔:历史主义的建筑语言

被称作为“后现代的古典主义者的”西班牙建筑师里卡多・波菲尔的建筑设计则展现出一种引人瞩目的纪念碑式的历史主义形式。埃切雷斯办公楼和奥辛塔尼之门的设计以预制构件的混泥土为主要材料,却分别以巴比伦七阶塔庙宇和古代拱门为设计灵感,在古典与现代的结合中寻找一种亲切感和表达对历史的尊重与继承是波菲尔开始以最实在的方法重新创造古典主义里程碑式的作品。

巴黎市外的拉瓦雷新城区住宅城是波菲尔践行其设计历史主义理念的作品。拉瓦雷坐落马恩河谷新区,小镇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地貌和自然景观,波菲尔在设计这个卫星城中的建筑时考虑到建筑与生态环境以及原有建筑的和谐统一,重视城市历史、文化、经济的延续性,从而做出了一个一种个感性的设计――“宫殿、剧场、凯旋门”的住宅城:其形状类似于古罗马的圆形大剧场,巨大的圆柱用于建筑结构的外部,它被一系列不朽的“凯旋门”式的拱项所穿插。这一浮华夸张的外表之内,是注重实用的公寓,它的布局从属于一个包括了巨大的半分离圆柱――它们每两个组成一个窗户的开间――的设计规划。这种尝试以西方古希腊罗马建筑、中世纪文艺复兴建筑及巴洛克建筑的建筑语言和装饰细节来改变现代主义建筑面貌,以新的方式重释历史的探索的方式是后现代建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波菲尔在一次采访中称:“我试着去恢复一种建筑语言,虽然这些年它们似乎被人们所忘记。我也试着去再次开启建筑的历史之门,并把它带回今天。尽管我不是一个古典主义者,但是我正在为之而奋斗,为之不停的探索和研究着。”

3.米歇尔・格雷夫斯:高度装饰性的、隐喻性的建筑语言

格雷夫斯在60年代曾以一种来自勒・科布西耶的“纯粹主义”的设计语言进行工作,之后果断的转向高度装饰性的、隐喻性的建筑语言的方向,其建筑充满空间的复杂性和诗意与历史的参照。在《当代建筑》一书中,他曾写道,不再对建筑的抽象性着迷,他把这称之为一种“对历史前辈们所热衷机器技术及其象征兴趣的自觉拒绝。”现代主义建筑被看作一种技术的人工制品,它的抽象几何形的设计,通常是无装饰性的、看上去光秃秃的。这种表现性因素的缺乏,被认为是由古典主义的人与自然的相似性而导致的一种不协调感,或缺乏与建筑的一致性。相反,格雷夫斯提出,“如果我们增加建筑中的参与,并通过现有的文化与建筑相联系,我们必须开始重建这种文化,也就是某些古典的思维模式,它是这种文化能以物理形式来表现的象征与神话的渴望。”

格雷夫斯最早以这种模式建造的主要作品是波特兰市的市***大楼。这幢建筑一直被称作“隐喻的建筑”,蕴涵着比拟和隐喻的文化连续性。这栋15层高的楼房,象是孩子用积木搭成的建筑,立方体的造型体现出古典的单纯,格子状的小窗与建筑物的庞大规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并使建筑富有一种夸张的膨胀感。中间竖条和横条的大窗又把建筑物分开,一对巨大的褐红色壁柱与两边小窗的白色墙面形成对照,为感觉虚幻的建筑物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的视觉效果。这一在古典模式下的变形和自由创作的杰作,成为一幢囊括人类过去的尊严与现在的活力的真正意义上的公共建筑。格雷夫斯在他的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休玛那大厦中继续发展了类似的主题,他对纯粹的“现代主义”的拒绝使其成为一个时髦的公众人物,在建筑界之外受到热烈欢迎。

小 结

现代建筑篇9

现代化建筑的智能化标准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现如今的高科技水平。据相关数据预测,21世纪以后中国的智能化建筑将达到世界的一半以上。现如今,我国建筑电气经过电气化阶段、自动化阶段两个阶段后,以迈进智能化阶段。智能化建筑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现代化建筑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体现、文化表现,也是一个国家先进科技的表达。

关键词:智能建筑、建筑施工、建筑电气

中***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1.智能建筑的含义

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上个世纪70年代末,在美国,首先产生了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的概念。它的兴起和发展主要是适应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需要。1997年6月,清华大学张瑞武教授就智能建筑给出了如下定义: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这一定义对于我们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智能建筑,有很大帮助。而在国外,关于智能建筑的记载是:“智能建筑”就是高功能大楼,是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与通信设备,采用楼宇自动化技术高度综合管理的大楼(日本)。美国智能建筑学会(A IB I)是关于智能建筑的相关描述是:智能建筑就是通过建筑的四个基本要求,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进行最优化的组合,为用户提供一个高经济性、高效率、高舒适性的建筑物。以上是国外提供的智能建筑的定义。

2.与传统建筑相比,智能建筑具有的优点

智能建筑通常具有三大主要特征,即建筑物自动化即BA),通信自动化OA)、布线综合化。称为3A智能化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智能建筑是更有优势的。

2.1智能控制的研究对象是存在模型严重的不确定性,即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动模型未知或知之甚少者模型的结构和参数,而传统的自动控制是建立在确定的模型基础上的。

2.2传统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入或输出设备与人及外界环境的信息交换很不方便。传统的自动控制系统具有控制任务单一性的特点,对控制任务的要求要么使输出量为定值(调节系统),要么使输出量跟随期望的运动轨迹(跟随系统)。

2.3与传统自动控制系统相比,智能控制系统具有足够的关于人的控制策略、被控对象及环境的有关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变结构特点,可以总体自寻优,具有自适应、自组织、自学习和自协调的能力:智能控制系统能以知识表示的非数学广义模型和以数学表示的混合控制过程,采用开闭环控制和定性及定量控制结合的多模态控制方式;智能控制系统有补偿及自修复能力和判断决策能力。总而言之,与传统的控制理论相比,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智能机自动地完成其目标的控制过程,其可以在熟悉或不熟悉的环境中自动地或人一机交互地完成拟人任务,对高度非线性的控制对象处理比较完美。

3.建筑电气系统

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重要作用智能建筑是在建筑平台上实现的,脱离了建筑这个平台,那么智能建筑也就无法实施。建筑电气系统是现代建筑实行智能化的核心,它对整个建筑物功能的发挥、建筑布局和结构的选择、建筑艺术的体现、建筑的灵活性以及建筑安全的保证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筑电气信号系统是建筑电气系统中专门用于传输各类信号的弱电系统。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的设备、缆线安全必须依靠电气技术如:电源技术、防雷与接地技术、防谐波技术、抗干扰技术、屏蔽技术、防静电技术、布线技术、等电位技术等众多的电气技术来支持方可奏效。建筑电气信号系统主要有:消防监测系统、闭路监视系统、电脑管理系统、共用电视天线系统、广播系统和无线呼叫系统等。‘

4.智能化建筑的发展现状

智能建筑是八十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1984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建成世界第一幢智能大厦――城市广场,仅仅二十年里,美国现已有上万座智能建筑。目前,日本新建的大型建筑,大概60%都是属于智能型建筑;在我国,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智能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已建和在建几十座高楼大厦都采用了建筑智能化系统。人们已经认识到并开始享受到智能建筑带来的方便、安全、便捷和效益。中国智能建筑是逐步发展起来的,据不完全统计,至2001年底,国内已建成的智能建筑约有2300幢,按国际标准设计、施工与管理。目前在建的智能建筑大厦已转向大型公共建筑,如会展中心、***书馆、体育场馆、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等。据相关数据预测,21世纪以后中国的智能化建筑将达到世界的一半以上。在我国步入信息社会的今天,现代建筑作为城市的信息单元,是信息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因此,它的高速发展是必然趋势。

现代建筑篇10

关键词:日本;现代建筑;设计创新

建筑设计创新是指“建筑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设计活动在具有价值效果的基础上,富有构思方面的首创性。”其不仅仅体现在建筑的平面及空间领域,还凸显在建筑的设计手法和设计理念等方面。通常来说,作为一个建筑师或者是一个建筑评价者,都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审视现代建筑的实用性、功能性以及创新性,即建筑的形态、建筑的技术、建筑的功能。从这三个方面,日本现代建筑也向人们诠释了其整体形象、发展历程,并从中表现日本现代建筑的创新精神。所以,在相关的教学活动中,就这些需要突出这些内容。

一、侧重形态的创新设计

(1)形态的创新日本现代建筑的实体创新主要表现在建筑的几何特征组合方面、象征元素的运用方面以及建筑结构的优化方面。就几个特征组合方面而言,其将立方体与圆柱体这类基本几何学形态引入并还原到建筑形态当中,抑或让几何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在系统中形成简单的组合,进而构建一个简约极致的建筑大体结构或者动态***。追求立体组合形态的创新主要源于日本传统民族文化的演变与拓展。在现代建筑体系中,日本建筑设计师们喜欢将简约、抽象的设计理念运用于建筑体系中,他们认为这是现代建筑的设计原则或者准则。金泽21世纪美术馆为业界所熟知,设计方案在2004年斩获了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其组成体是多个长方体和一个圆柱体,如***1。据估计,这个圆柱的直径大约为113m。采用这种几何组合***形形态,可以将内部复杂的建筑结构简单化、形象化,正好与简约、极致的建筑理念相融合,这正是日本现代建筑的魅力所在。就象征元素的运用而言,具体表现为将象征元素与工业文明相融合,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的有机结合。建筑固有价值包含其艺术之美、价值之美及实用性。很多建筑设计师们在谈到如何设计一栋具体建筑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认为建筑的功能并不能涵盖建筑的全部意义,如果在设计过程中强行把两者相融合,就会失去建筑本身的固有价值。故应该顺其自然地将建筑设计元素、建筑设计理念、建筑设计方法合理铺展开来,而在具体完成设计的时候,需注重强调并遵循建筑设计的原则。无论是地域要素还是自然要素,对场所的感受不应随着形体出现而发生任何改变。于1981年设计修建完成的名护市厅舍,以当地的地域条件和自然条件作为设计创新的前提条件,将屋脊和柱子托架用以对整个建筑进行支撑,放置了56只当地传统民居常置于屋脊上作辟邪之用的陶制“唐狮”。针对建筑结构的优化问题,建筑形态和建筑内部结构的优化应该是其要突出的重点,运行创新元素促使现代建筑形态更加鲜明化。譬如由渡边诚设计的都营地铁大江户线饭田桥站就可以称为这一方面的典型实例。该建筑在设计与构造过程中,在建筑蓝***设计过程中加强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地下空间的设置和车站的通风装置形态都类似于“网状”,“网状”结构的建筑形态更加自由化,其特点更加鲜明化。很多设计师自身认为这是建筑物体的本性,是在全面系统了解与掌握建筑物体的发展规律基础上对建筑本身形态和结构的探索。“非设计的设计”(Design一lessDesign)是业界赋予这种设计手法的称谓。(2)空间形态的创新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在讲求天人合一上是一脉相承的,这也体现在其建筑理念中,其在注重建筑结构和谐之美的同时更注重人与社会及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之美。日本现代建筑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空间结构进行了创新与延展。具体表现在三方面:其一,理论创新。在上世纪70年代,“间”空间和“灰”空间理论分别由矶崎新和黑川纪章先后各自提出,这两种建筑理念皆以传统建筑设计理念作为基础,且在生活中数次被验证及运用。他们分别设计的东京螺旋体大厦和福冈银行本馆就是很好的典例,不仅完美诠释了建筑空间的层次化,还让各自的理论得到了恰当的应用。其二,创新自然要素。传统的建筑设计体系中,建筑的空间意识形态受到设计师们极大程度的关注。而现代建筑体系中,建筑的自然之美更为设计师们所强调。由空间要素向自然要素进行过渡,可以被看作是日本建筑设计手法与设计理念创新性的具体体现。其三,空间体验的才创新。日本传统建筑体系里面,日本建筑结构的个性特点之一就是流动性。其中的空间关系是建筑设计师们一直以来探讨的热门话题。这就为现代设计师们对建筑空间结构进行创新提供了可能,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以鬼石多功能设施为例,该建筑由妹岛和世设计,3个曲线形态的玻璃体构成了其主体结构。具有流动性的水滴与多种立体形态的交织编织成了一个蜿蜒的“港湾”。

二、侧重功能的设计创新

(1)使用功能的创新在日本传统建筑体系中,设计师们关注大多数人群的需求。而在现代建筑体系中,设计师们将关注的目光转移到特殊人群方面。比如近年,日本的老龄化现象特别严重,设计师们针对老年人的具体情况,站在空间角度和建筑设备角度创新老年公寓,尤其注重室内高差和安全系统对老年人群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为老年人这个群体提供居住便利的目的。站在建筑人体工程学角度,无论是家具还是建筑卫生设备,都需要明确固定其设备的几何尺寸,使设备与老年人的身体特征适应性得到保障。又如安藤忠雄在丰荣***书馆设计中,都是以儿童身高作为设计依据,以便所有的桌椅板凳符合儿童的身体特征。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凸显现代建筑的实用性,还符合特殊人群的具体需求。(2)精神功能的创新日本大和民族注重精神文化的追求,这一点我们在其武士道精神中就可以看出。而建筑精神功能的创新则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窥视:其一,环境空间与意义的协调性。现代建筑设计师们希望自己设计的建筑能够让使用者明显感受它的实用性以及建筑的协调之美。这里的协调之美是指将现代建筑的自然之美与环境要素以及其他艺术设计要素进行有机融合,从真正意义上落实现代建筑的意义。比如藤忠雄设计的光之教堂(***2),光线从墙面上洒下来,在地面上拖出长长的光影,让祈祷教徒能够感受教堂的光辉。一般光的照明对于建筑具有非凡的意义,但是在教堂中,光的照明意义就被弱化了,而是指代光所营造的一种象征意义,一种照耀人们心里的美丽梦想。其二,对天人境界的追求,建筑习惯保持“未完成”状态。譬如追求建筑系统尽可能地对社会和自然环境开放。这种还没有完成的建筑是对建筑设计本源的拓展。比如伊东丰雄设计的风之塔,其灯光效果主要视风的方向而定。这可以称得上是日本现代建筑对建筑形式进行的创新,空气与光在这种创新之下实现了灵活转变。对此,伊东谈到:“建筑的设计理念会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改变,因为建筑本身就是作为社会的一员,其完成还是未完成时都要以实物的本源为基准点和切入点。”这就是“瞬间等同于永恒”的建筑哲学思想的由来。

三、侧重技术的设计创新

(1)结构技术的创新结构技术的创新在日本建筑的抗震能力方面的体现最为突出。日本国土陷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位置,板块间的碰撞挤压,使日本常常爆发地震灾害。因此日本建筑尤其注重建筑的抗震能力,且规定建筑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抗震标准,无论是在耐震技术领域还是隔振技术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绩。在2005年落成的相模原市营上九泽住宅群,就开创了将隔震结构物从单体扩展到群体,以一整个街区来作为隔震结构物的先河,除了建筑抗震方面,日本建筑设计们现在愈加关注建筑“柱”的概念创新。最为典型的建筑是伊东丰雄设计的仙台媒体中心(***3)。采用无缝钢管制作双曲线状的戳条柱构成透明度很高的管子作为主体结构,其楼板是用钢材制作而成。这种由平板与管子构成的水平空间赋予了现代建筑的有机形态。(2)材料技术的创新在日本现代建筑队材料的创新当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对清水混凝土的改造。日本的创新使得这种材料去掉了以往的粗野,赋予了混凝土在建筑中一种精致而洗练的表现。此外,日本还对一些传统的建筑材料如木材、日本纸、灰浆、瓦进行了创新使用,如在松崎町立伊豆矗立的长八美术馆,其由石山修武设计,对灰泥的使用完全不羁传统。再譬如清木淳在渴博物馆中对于木材运用的创新,黑川纪章在东京新国立美术馆之于玻璃运用的开拓,都独具匠心,赋予了传统建筑材料以崭新的生命力。

四、结束语

现代建筑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现代建筑10篇

学习

装修设计论文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装修设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装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样本,室内装修方案设计论文。混合型风格:在空间结构上既讲求现代实用,又吸取传统的特征,在装饰与陈设中融中西为一体。如传统的屏风、茶几,现代风格的墙画及门窗装修,新型的沙发,使

学习

车站装修设计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车站装修设计10篇,内容包括贵阳地铁二号线车站装修设计图,车站装修风格效果。前言:地铁车站的装修设计涉及的范围很广,一个优秀的地铁车站设计,能够反映出建筑艺术的新成就和对乘客的极大关怀。时至今日,人们越来越重视地铁车站

学习

中医人才培养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中医人才培养10篇,内容包括中医人才培养的特点,中医人才培养怎么进行。2拜名师获得捷径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有众多的学派、模糊的定性定量、独特的诊治方法。每一位老中医,通过几十年的实践积累,都各有独到的经验,

学习

外事工作总结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外事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外事总结,外事工作总结金句。⒈***策理论水平:外事工作***策性特强,必须吃透***策。今年我不仅今年积极参加了校学习班、十六大精神学习班和机关中心组的学习,而且就有关问题专门为本支部上了一次***课;认

学习

石油化工行业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石油化工行业10篇,内容包括中国石油化工行业排行,国内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在成本管理上,在施工前认真做好成本预测,在施工中对成本管理实施动态监控管理,使工程成本始终在有序可控的管理体系下运行。实际施工中禁止现场出现大面

学习

关于元宵节的佳句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关于元宵节的佳句,内容包括关于元宵节的句子或名言名句,元宵节的佳句10个字。处处城乡庆上元,烟花灯火表心欢。天寒难锁新春意,炉暖宜烹白玉丸。《鹧鸪天·庆元宵》作者:东方骏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游

学习

工学结合10篇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工学结合10篇,内容包括工学结合教学,工学结合实训。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专业性较强,任务繁琐,需要维护人员及时安装调试软件,并及时恢复被损坏的系统及硬盘数据。在传统计算机实验室维护管理模式中,计算机设备软硬件日常维护均

学习

可持续发展战略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可持续发展战略10篇,内容包括可持续发展战略新提法,可持续发展战略文章怎么写。作为一种崭新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统一,努力做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使

学习

乡村经济发展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乡村经济发展10篇,内容包括乡村经济发展有什么做法,农村经济发展的空间维度。目前,绝大多数的偏远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仍处于滞后状况。在经济决定一切的情况下,这种状况制约了民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为此,进一步推

学习

教师专业化发展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教师专业化发展10篇,内容包括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一种职业要被认可为一种专业,应该具备如下基本特征:(1)专业的社会功能属性。一种专门职业要具有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它决定了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

学习

考试申请书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考试申请书,内容包括考试申请书七十字,精选考试通知范文9篇。尊敬的公司领导:我于20xx年7月15日成为公司的试用员工,到今天试用已满3个月,另外,自20xx年3月27日以来,我就一直在公司实习,至今已有7个月的时间,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现

学习

答谢宴主持词开场白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答谢宴主持词开场白,内容包括客户答谢宴主持词开场白,答谢宴主持人开场白。在这鸟语花香、绿意盎然的盛夏时节,我们欢聚在宾馆,共同祝贺夫妇的爱子同学金榜题名!今天中午,夫妇在这里准备了丰盛的酒宴,以此答谢各位的光临捧场和

学习

装配式建筑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装配式建筑10篇,内容包括装配式建筑的劣势案例,装配式建筑实例大全。与传统的建筑施工方法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质量好、效率高、施工快等优点,克服了传统建筑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材料消耗多等缺

学习

机械加工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机械加工10篇,内容包括机械加工词汇大全,机械加工行业经典学习资料。1.2操作者技能不足很多企业现在招聘的是技术学院刚毕业的学生,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开始上岗,虽然大部分学生在学校期间接触过类似的机械设备,但由于经验及技能不

学习

现代建筑论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建筑论文,内容包括浅谈现代建筑企业管理论文4000字,现代建筑理论论文参考文献。2.1建筑设计体现人性化当前的社会是体现人文关怀的社会,由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们的心理需求,指导和牵引着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建筑物所传达出

学习

贝聿铭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贝聿铭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内容包括纪念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一代建筑大师贝聿铭。1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在世界建筑史上扬名立万的大师。他与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

学习

现代建筑中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的影响与应用

阅读(52)

本文为您介绍现代建筑中中国古代建筑风水学的影响与应用,内容包括建筑风水学在现代建筑的影响,简述风水学对我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中国建筑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早在六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生产实

学习

论闽南传统建筑特点及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阅读(180)

本文为您介绍论闽南传统建筑特点及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内容包括对闽南建筑的异同的总结,闽南建筑与现代建筑。本文归纳总结了闽南建筑的几个主要特点,并发掘这些特点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为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提供有利依据。在建筑

学习

谈传统窗饰在现代建筑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谈传统窗饰在现代建筑室内装饰中的应用,内容包括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外檐装饰,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窗。中国古代建筑形象地记录了我国灿烂的古文化,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也是举世瞩目世界文化遗产。传统窗,作为中国

学习

浅谈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阅读(131)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内容包括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的作用,从古建筑到现代建筑的设计说明。从城市整体规划来看,传统文化因素的融入渗透增加了城市整体规划的协调性,突出了城市的特色,对于城市文化的发扬乃至

学习

楼宇智能化技术在现代建筑的应用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楼宇智能化技术在现代建筑的应用,内容包括楼宇智能化和建筑智能化区别,楼宇自动化智能建筑是什么。摘要: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带给人们便捷、安全、舒适的居住体验,而且降低了建筑的能源损耗。文章通过研究楼宇智能化技术

学习

浪漫主义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关系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浪漫主义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关系,内容包括浪漫的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人物,西方浪漫主义建筑的东方式建筑。中文摘要:浪漫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它首先出现在文学领域,主张反对理性,提倡主观。之后体现在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