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社会发展10篇

经济与社会发展篇1

英文名称: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主管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672-2728

国内刊号:45-1319/C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200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经济与社会发展篇2

一、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

区分增长和发展并不是单纯的概念之争,而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增长是产出增加即GDP的增长,而发展除了包括增长之外,主要反映了社会经济诸方面的变化,如投入产出结构的变化,收入分配状况的改变,人民生活和卫生保健水平的变化,还应特别强调教育程度的提高、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以及经济效益提高等新内容。

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深刻改变了我国的社会经济面貌。同时,也带来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并对实现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目标构成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第一,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加,重要矿产、能源、水、土地等基本经济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凸现。第二,产业结构重工轻农,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日益突出,投资饥渴症愈演愈烈。第三,在长期发展进程中积累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日趋严重,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继续加剧,城乡失业和贫困问题趋于突出。第四,资源利用的低效和浪费,影响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第五,资源的不经济使用对生态和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我国每年环境生态损失大致相当于GDP的1--7%。高增长的背后是极低的效益水平,甚至带来众多的负效应。

具体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经历了26年的高速度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13%,人均GDP2440美元,尤其是2004年全省经济总量跃上万亿元的新台阶,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位。但从浙江省统计部门出具报告《浙江省GDP增长过程中的代价分析》中,我们得知,35年耕地面积锐减726万亩,相当于2003年末实有耕地面积的30.4%,能源消耗是世界水平的1.7倍,工业废气排放达1万亿标立方米。这份报告第一次全方位展示了浙江GDP高增长所带来的负效应。最突出的问题是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生态环境的退化。

二、负面效应的原因分析

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负效应的根本原因是以GDP为核心的***绩考核影响。现在通行的GDP指标中,对资源的损耗和环境污染的损失是忽略的,这一指标体系为无视资源环境条件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率开了绿灯,正适合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我们对现行的GDP分析一下;大肆砍伐森林导致的木材产出和进一步的产品加工都被计算进了GDP之中,但对植被的破坏,加工工业对空气的污染却没有在GDP中扣除;相反,人们从污染地区出发坐火车或飞机到空气清新地区享受大自然,会再一次被计入GDP之中。工人开采出来的煤算进了GDP中,但引发的疾病***费用和对工人生产力的损伤不但没有从GDP中扣除,相反,这儿的医疗费用还会再一次计入GDP中。破坏自然生产力的过程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值提供了两次机会,巨大、快速的经济增长常常建立在对自然资本的过度开采和耗竭基础之上,即建立在技术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之间的不协调基础上,建立在能源、森林、良田、地下水、渔业以及某些领域劳动者的健康等因素的不可持续性发展之基础上。

粗放型增长方式是产生环境的主要原因。人口多、资源少、环境容量小,生态脆弱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建立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基础上的快速增长,使资源难以为继,环境不堪重负。近年来,土地资源的浪费严重,全国6000多开发区有一半多是违反规定越权审批的。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最近对约500家已建立的污水处理厂进行检查,结果大约一半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和功能。这一轮经济过热中,***府直接投资的比例超过60%,***府通过廉价征用土地促进了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和开发区的过度膨胀。在很多情况下,中央***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不得不采取行***手段,否则很难见效。

三、社会发展的战略取向

社会发展的目的是造福于人民大众,这是一个十分浅显而又特别重要的道理。科学、合理的发展必须引入“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务”、绝不只是经济的范畴,更不能以GDP取代一切。惠及人民大众的发展,必须包含经济发展、民主***治、依法治国、机会平等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等,真正满足人民大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治文明的需要。这种社会发展正适合于和谐社会。我认为,和谐社会发展战略取向上,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建立绿色GDP制度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必须有所权衡,一方面必须适当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一方面必须从经济增长中拿出一定的份额用于环境保护。这样,我国每年GDP的增长应该有1%与环境保护相关。我们可以得出“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平均增长速度的规范预测分析结果为7.2――8.7%。也就是说,为了保证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实现赶照目标并不出现大问题,我国经济必须保持7.2――8.7%的平均增长速度。同时,尽早建立和完善绿色GDP制度。绿色GDP,即在通常的GDP中减去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挽回资源损失和修复生态平衡所需支付的经济投资。因此,绿色GDP是一个反映经济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指标,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模式。建立不同层次的绿色经济核算体系。将绿色核算结果向社会公布,引导企业、社会、***府自觉加强环境保护,避免环境破坏。绿色GDP应成为各级领导***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2、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实质上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第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向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用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朝着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方向发展。第二,实现产业生态化。产业生态化要靠市场理性和生态理性的高度融合才能实现。而实现这一融合的经济形式就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特征。循环经济所倡导的原则是:资源利用减量化,资源回收再用和资源循环再生。其目的就是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它是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达到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表明,在资源循环减量利用的过程中所导致的生产率提高,不仅针对市场需要,而且也可以很好节约成本,使资源、能源、水、森林等发挥出更高的效率。这样,社会、经济和生态就进入了一个和谐统一的良性发展轨道。第三,以产业结构升级为重点,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用高新技术改造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在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同时,同步建设城市环保基础设施,提高污水、垃圾处理率。优化城市生态系统,扩大城市环境容量。***府要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加快***府职能转变,完善公共财***体制,在资源配置上要从产业倾斜转向公共品投入,加强国民教育体系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为城乡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体制条件。第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进入21世纪最初的5年到10年,是西部开发极为重要的关键时期,要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的基础,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开发的根本,把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开发的关键,把发展科技教育和加快人才培养作为开发的重要条件,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开发的强大动力。要加快中部地区的发展,中部地区要发挥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步伐,努力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要提高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继续发挥东部沿海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带头作用,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3、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取代以物为本的发展理念

传统发展观把追求物质需要看做是人的惟一目标,这种以物为本的发展理念一方面破坏了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同时导致了社会、生态危机的产生。可持续发展则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取代以物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发展是包括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生态需求等人的多种价值要求的实现过程和人自身价值的提高过程。以人为本的整合发展观念要求人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追求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自身发展的完整性。人,既是经济社会活动的主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是人的素质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命质量的提高和生存价值的提高。在发展中,一是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公正,自觉防止竭泽而渔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二是注重与他人之间的公正,倡导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自觉抑制种种无节制滥用资源环境影响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三是主张消除贫富差距,实现代内平等,以及当代人的发展为后代人发展提供进一步发展潜力,实现代际公平。

经济与社会发展篇3

关键词:社会经济发展;民商法;变化与发展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经济贸易交往频繁,民商法在经济贸易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引起来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为了适应当前日益激烈的经济贸易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民商法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使其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纵观各项法律法规,可以探寻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的变化和发展。

1 社会发展中民商法在价值体系上的变化与发展

当前经济发展迅速,使得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关系由此变得日益复杂。民商法的意义和价值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也日益突出,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民商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以便更加有效地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商法的价值体系也随之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传统的民商法价值主要体现在安全价值上,由于传统的交易大都是现金交易,所以安全性价值并没有较大的空间来发挥它的作用,仅处于从属地位。但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民商法的安全价值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大都体现在其交付安全、信用安全、信息安全等过程中。在社会经济发展下,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当前大部分交易都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进行。由于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有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导致了网络环境复杂且不安全,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对民商法中的安全价值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商法的价值体系内容主要包括自由、平等、公平、安全、效益等,自由是民商法制定的目标,正是为了人们之间的贸易经济、沟通交往自由才制定了民商法中的相关规定。平等价值传统上主要是体现在其目标意义上,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更大的作用价值是它的工具性,指导着人们之间的各种交易。安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越来越重要,它起着维护交易、交往环境的作用,为经济往来营造了稳定的环境。效益是民商法一直追求的最大价值,不管是传统时期还是当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民商法中的效益价值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从以上来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的价值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发展,其目的是紧跟时代潮流,维护时代环境。

2 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在基本原则上的发展与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商法的基本原则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发展和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意思自治原则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民商法的意思自治原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是意思自治原则的范围得到了扩大,内容也更加充实。当代网络发展迅速,当事人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在意思自由的情况下进行各种民商事行为,不会受到限制与强制,在网络环境中意思自由地与人沟通交流或进行相应的经济贸易。这样的情形完美体现了意思自治原则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二)在平等原则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这样的环境背景对平等原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赋予平等原则的内容是在民商事行为的过程中每一个参与主体的条件是平等的,其地位是平等的,其所受的权利和义务也是平等的。当前,经济贸易交流日益频繁,交易范围逐步扩大,交易方式也多种多样,交易参与的主体也逐渐增多,涉及的内容也日益复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平等原则的内容也扩大了,涉及到技术平等、交易条件平等、实施标准平等、保护平等等。

(三)在安全原则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安全原则是民商法原则之本,它是确保民事行为正常进行的重要原则。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安全原则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对安全原则的理解和范畴上。当前社会,经济贸易竞争日益激烈,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而确保虚拟网络世界的安全是重中之重。虚拟的网络世界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比如在网络设置上就容易引发安全性问题,个体的信息和相关的关键内容很容易被盗、泄露、丢失。网络世界还有另一个弊端就是很容易遭到网络黑客、病毒的攻击,保存的信息或者是正传输的信息都会被破坏或修改。鉴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为了保护社会经济安全,所以对民商法的安全原则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来防止信息的丢失、破坏,避免经济交易风险。

3 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在制度和范畴上的发展与变化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日益复杂,险象叠生,所以民商法仅仅在价值体系与基本原则上发生变化是远远不够的,其民商法范畴和制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一)拓展了民商事权利的范围

传统的民商事法律体系主要包括法律事实和社会生活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民商事法律体系的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首先,在信息库专用权方面,由于当前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各种社会信息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民商事行为,信息成为了民商事活动的主要内容。所以在民商事立法的过程中赋予了信息库投资和开发主体适当的民事权利,能够让他们在权利受到侵犯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样也在无形之中激发了信息库投入者和开发者创造的积极性。另外就是网络用户对信息数据的控制方面,民商事立法赋予用户在自己的作品和网络信息上更多的保护权利,当作品或网络信息受到侵犯时,有相应的民商法来支持自己的诉讼,从而保护个体的利益。

(二)对民商法调整对象进行了有效扩大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当代环境,民商法扩大了其调整对象。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滋生了许多新的信息关系,被纳入到了民商法调整的范围内。网络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各种信息在这个平台上交流,为了维护虚拟网络世界信息交流的安全,民商法将传统没有的信息关系纳入到了民商法的调整范围内,以期改善、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信息交流安全,确保经济效益。当前的网络信息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民商领域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当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因此,民商法扩大了调整的对象,这样就能够使民商法解决更多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保障经济秩序的稳步发展。

4 结语

近几年来,世界各国社会经济都在快速发展,尤其是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之快。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会纠纷随之产生,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如果民商法一直稳定,毫无发展和变化,那么其难以解决新出现的现实题。为了解决出现的民事纠纷,民商法就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变化。当然我国近几年不止一贯的追求社会经济发展,在此过程中也不断追求民商法的变化和发展,其在价值体系、基本原则以及制度和范畴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推进了我国民商法改革和完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巴于茜,任先行.商业信用原则在我国商法中的缺失与补正[J].兰州大学学报,2014(01).

经济与社会发展篇4

受省人民***府委托,现将**省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省***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年,全省上下在中共**省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的*和省第十二次***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外,其它目标均顺利完成。

(一)综合实力继续提高,发展的协调性有所增强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全省生产总值18640亿元,增长14.5%,增幅比上年继续提高;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增长2.8%、15.4%和15.1%。

三大需求增长趋向协调。消费增长快于投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2.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1%。外贸出口较快增长,出口1283亿美元,增长27.2%。三大收入稳步提高。地方财***收入稳定提高,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50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6.3%;工业企业利润继续快速增长,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9%;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分别增长8.4%和8.2%。

(二)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迈出新步伐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产量保持基本稳定,主要经济作物产量继续增加,畜牧业生产增势较好,渔业生产结构改善,“强龙兴农”工程加快实施。工业结构进一步调整,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装备制造业持续快速增长,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落后生产能力淘汰力度加大。服务业加快发展,交通运输、邮***电信、批零贸易、金融保险和旅游等保持较快发展。

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投入不断增加,预计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1.52%。新产品产值增长40.3%;新产品产值率达15.5%,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自主知识产权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增加,专利授权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为42069件和2213件,分别增长36%和55.4%。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供给结构有所优化。建设用地供给结构进一步改善,市场化配置比例显著提升,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全省建设用地供应总量32.5万亩,其中工业用地供应18.6万亩,工业用地中招拍挂出让比例达到42.8%。信贷结构更趋合理,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20.2%,其中工业、农业和欠发达地区贷款增幅均高于贷款平均增幅。创业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得到加强,培养高技能人才9.2万人,一批海内外高技术人才来我省创业。

资源节约和污染减排取得积极成效。循环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全社会能源、水等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预计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工业重复用水率达到58%。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加大,主要污染物排放保持双下降,全省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67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257万千瓦,预计全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4.5%和4.6%。

(三)统筹发展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得到加强

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继续改善。通村公路新改建和河道整治分别完成8215公里和2420公里,解决和改善305万农民饮用水条件,行***村垃圾集中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的覆盖面分别达到66.4%和15%,累计建成示范村1181个,环境整治村10303个,超额完成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建设目标。

区域发展更趋协调。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发展势头良好,衢州、丽水、舟山市工业总产值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下山脱贫工作力度加大,完成下山搬迁2.45万户、9.03万人。“山海协作”工程加快推进,新签协作项目776个,到位资金141.5亿元。

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全省财***支出中,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支出分别增长23.5%、30.2%、27.4%、22.3%。落实提高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策,进一步完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策,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城乡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

民生状况继续改善。全省新增财力的70.3%用于改善民生。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适时增加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全省有70万名困难群众及时领到了物价补贴。就业形势稳定,全省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7%;城镇零就业家庭基本消除,农村5.02万户低保家庭得到就业援助。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企业职工养老、基本医疗、工伤保险人数分别净增112万人、124.4万人和399万人;77个医保统筹地区中已有41个开展了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内容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所有县市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年人均筹资水平都达60元以上;有291万名被征地农民参加了生活保障。廉租房制度建设力度加大,符合“应保尽保”条件的申请家庭廉租住房保障率达到100%;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完成11032户。安全生产事故次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保持“三下降”态势。

(四)“五大百亿”工程圆满完成,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五大百亿”工程投资计划超额完成。2003—20**年,“五大百亿”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965亿元,比五年计划总投资多完成472亿元。其中,“百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投资2192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1**%;“百亿信息化建设工程”完成投资563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113%;“百亿科教文卫体建设工程”完成投资344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155%;“百亿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完成投资401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100.5%;“百亿帮扶致富建设工程”完成投资465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139%。“五大百亿”工程的60个单项或打捆项目均建成投产或完成五年建设目标任务。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57亿元。交通邮电项目完成投资396亿元,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48公里(其中拓宽80公里),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7个;衢常铁路、温州港状元岙港区(8号、9号泊位)、杭长高速公路(一期)、申嘉湖高速公路等建成投入使用。能源项目完成投资204亿元,浙能兰溪电厂二期工程(2×60万千瓦)、华能玉环电厂2号和3号机组(2×100万千瓦)等建成投产;新增重大统调发电装机容量614万千瓦,全省6000千瓦及以上装机容量累计达到4315万千瓦;建成110KV及以上高压输变电线路2699公里。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57亿元,宁波钢铁项目(1号高炉,200万吨炼铁炼钢)建成投产,**德创环保设备公司大型脱硫设备生产线项目、宁波大安化学工业公司二醋酸纤维素及醋酐项目、**万向硅峰公司硅单晶抛光片项目等投入试运行。社会发展项目完成投资61亿元,其中高教园区建设完成投资20亿元;“一校两院”迁建工程已进入室内外装饰阶段,省疾控中心、**美术馆等一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80亿元,列入“811”的27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面建成并通水试运行,我省成为全国首个县县建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省份。

(五)经济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新一轮省属国企改革基本完成。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全面推行。杭州、嘉兴、绍兴等地积极探索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改革。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县级***府扩权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中心镇培育工程全面启动。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展开,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农村风险防范体系不断健全,32个***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大户参保面达72%,***策性能繁母猪保险参保面达53%,***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面达96.1%。嘉兴、慈溪两地居住证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外贸结构不断优化,一般贸易进口增幅快于一般贸易出口增幅7.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3.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外资质量明显提高,新批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合同外资占比达89.5%,其中3000万美元以上重大项目合同外资增长29.6%,一批高技术、环境治理和现代服务业的外资项目加快引进。“走出去”步伐加快,全省新增境外投资中中方投资达6.1亿美元,增长1倍,境外投资项目质量进一步提高。

在充分肯定20**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良好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节能减排工作的压力较大。主要表现在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仍然较快;促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的体制机制和***策仍不完善,企业主动淘汰落后产能的动力还不足;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依然滞后;违法违规排污现象仍然存在。二是保持物价稳定的压力较大。主要表现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攀升,尤其是一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价格,如食品和居住类价格过快上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加快。三是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主要表现在资金、能源原材料、劳动力价格持续上升;出口企业还面临出口退税***策调整、人民币持续升值、国际贸易摩擦频发等方面的压力。四是改善民生的压力较大。主要表现在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教育、医疗、社保、收入分配、住房保障等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仍然较多;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仍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还存在不少隐患。

20**年是本届***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在本届***府的五年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1%;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连上2000、3000、4000美元三个台阶,20**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37130元(折合4880美元)。20**年,地方财***收入1650亿元;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8%;城市化率57.2%;非农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7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7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265元。五年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23万人;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41万人;新增沿海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56个;新增和拓宽高速公路1566公里,建成乡村康庄工程6.58万公里;新增6000千瓦以上发电装机容量2482万千瓦。

二、20**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

根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府工作报告》的总体安排,建议20**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目标如下:

上述主要目标是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发展态势和省内发展环境后提出的,体现了***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二次***代会精神,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与“**”规划主要目标进行了衔接,兼顾了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可能,淡化了一些预期性指标,强化了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社会发展、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指标。现对有关主要目标作重点说明:

(一)关于全省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

全省生产总值预期增长10%以上。近几年,我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策,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效应将逐步显现,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支撑条件明显改善,经济运行的总体环境进一步优化;我省企业更加注重技术、管理创新和品牌经营,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继续提高,这些都有利于我省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的目标是有基础的。同时,为了引导各方面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切实转到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2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不宜安排过高。把20**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安排为10%以上,充分体现了“好字优先、稳中求进”的新的发展要求。

根据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的预期目标,三次产业增长的预期目标分别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2%。

为了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将继续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策,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积极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加大对农业主导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建设一批规模化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继续深入实施三大产业带规划,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重大专项,进一步推进技术改造“双千工程”和“958”行业龙头企业技术赶超计划,加快培育现代产业集群。推动建筑业进一步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大力引进和培育优势服务企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软件外包、创意设计等新兴服务业和生产业,进一步提升金融、保险、旅游、商贸等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制定实施港航强省建设规划;加强港口资源的整合和开发,深入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完善集疏运体系;合理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积极发展临港产业和海洋新兴产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关于地方财***收入预期目标

地方财***收入预期增长12%。近年来我省经济的较快发展为财***收入的平稳增长奠定了基础,改革资源税和耕地占用税制度、加强税收征管等也将促进财***增收。但新企业所得税法、支持节能减排和促进就业等税收***策实施将不同程度地减少财***收入。

为保持地方财***收入的稳定增长,将积极应对各项财税改革,密切关注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增值税转型对财税收入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优化财***收入结构,促进地方可用财力的稳定增长。完善税收收入征管机制,及时掌握新的税源增长点,继续规范税收征管秩序,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重视***府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拓宽***府非税收入的征管范围,切实增强地方***府财***实力。

(三)关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预期目标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预期达1.6%以上。2006年、20**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共提高了0.3个百分点,今年全省在“两创”总战略的推动下,创新环境将不断改善,自主创新投入的力度将继续加大。

为此,将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大***府的扶持力度,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畅通技术、资本、人才等创业创新要素的对接渠道。综合运用财税、金融、***府采购等***策手段,加快建设“六个一批”创新载体、公共科技基础平台、行业和区域创新平台,启动建设科研院所创新基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项目。加大对创业风险投资的支持,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加强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支持企业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品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努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核心技术和标准体系,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四)关于三大需求增长的预期目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0%。今年国家将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稳健的财******策和从紧的货币***策,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我省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的高峰期已过,房地产投资面临新的调整;企业受投资预期的影响,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比较谨慎。综合以上因素,今年我省投资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仍将保持适度平稳增长。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稳步推进,我省投资增长仍有一定空间,而且要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必须保持与全省生产总值增速大致相当的水平。

为此,将进一步精心组织实施“**”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和新一届***府“三个千亿”(“千亿基础网络”、“千亿惠民安康”、“千亿产业提升”)工程建设,着力抓好优化发展环境、调整经济布局、增强发展协调性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项目,加大新农村建设、欠发达地区、海岛地区和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等惠民方面的投资力度,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传统行业改造、临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一批产业提升项目的实施。切实做好项目前期论证、规划协调和要素保障,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前期推进和实施联动机制,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促进投资适度稳定增长,为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协调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期实际增长12%以上。近几年,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困难群众保障水平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消费环境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有所增强,消费需求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农民增收难、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不高、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也将制约消费快速增长。

为促进消费持续较快增长,将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收入,进一步完善大社保体系建设,改善居民支出预期,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在提高传统消费领域服务质量,促使其持续旺盛的同时,加快发展社区综合服务,扩大文化、教育、旅游、体育、健康护理等消费领域。积极推进连锁、配送和电子商务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商业网点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销售服务网络。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依法打击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行为,规范市场秩序。

外贸出口预期增长15%以上。20**年外贸出口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升值、成本上升、贸易壁垒增多以及出口退税***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增速将会有所回落。但我省出口企业应对能力较强,竞争优势仍然比较明显,出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为保持外贸又好又快发展,将着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鼓励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农产品出口,大力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产品出口。进一步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服务贸易。做好国际贸易摩擦预警和应对服务工作。鼓励增加能源、原材料以及先进技术、关键设备的进口。完善“大通关”体系,健全对外开放的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合作。

(五)关于价格总水平的预期目标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2%以内。国家采取促进生猪生产等措施、部分生产资料与消费品产能过剩等因素将抑制价格上涨。但国际有色金属和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府调价项目面临较大上调压力,通胀预期较强等,都将推动今年价格总水平继续上涨。

为实现价格总水平调控的预期目标,将进一步健全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制度和应急机制,增强价格调控手段。加强农资价格监管,规范农村基层组织的价格和收费行为,严肃查处各种涉农价格违法行为,加快建立健全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补偿要求的价格形成机制和配套措施,妥善把握***府调价项目出台的时机和力度。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价格热点难点问题,继续推进医药价格改革,完善教育收费***策,加强房地产价格监管。切实整顿市场价格秩序,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加大查处各种价格违法行为的力度。及时根据市场价格变动情况落实低收入群众的价格补贴。

(六)关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预期目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期均实际增长7%。随着经济较快增长、企业效益继续改善、促进农民增收***策措施的实施、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将持续增加。但要较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仍面临较多困难和制约因素。

为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将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采取综合措施提高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完善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税收、价格、补贴等***策,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各种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注重培养各类实用型专业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七)关于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2‰以内。由于计划生育二胎生育间隔期***策的调整,预计今年全省出生人数将有所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将有所提高。为此,将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推进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建设。进一步重视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工作。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5万人。今年被征地农民、城镇新增劳动力、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仍然较大,但***府将进一步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力做好零就业家庭、农村低保家庭人员的就业工作,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以及服务业在增加就业中的作用,促进就业人数稳定增加。

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0万人,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万人,新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0万人,新增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0万人,新增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00万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继续推行“五费合征”,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健全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稳步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建立面向城镇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全面推进以农民工为重点的工伤保险参保工作。稳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额度,积极推行大病住院统筹为主、兼顾门诊统筹的保障模式,不断扩大受益面。探索构建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认真落实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以及教育、医疗、住房等救助制度和***策,逐步提高救助和保障水平。加快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和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

(八)关于节能降耗和主要污染物减排的目标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3%左右,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左右。我省经济发展仍处于转型升级阶段,节能降耗措施见效需要一个过程,完成上述约束性指标的难度较大。据省有关部门测算,今年污水处理厂有望新增化学需氧量削减4万吨,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等方面也可产生一定的削减量,预计今年化学需氧量将继续保持下降趋势。今年二氧化硫的减排主要依靠电厂和热电厂的脱硫,由于去年开工建设的部分电厂脱硫工程要到今年底才能陆续建成投产,预计今年二氧化硫减排形势比较严峻。

围绕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将继续深入开展“节能降耗年”活动,积极实施“十百千节能行动”。大力发展能耗低、污染少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继续实施循环经济“991”和工业循环经济“4121”示范工程。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实行项目区域限批,坚决控制新的高耗能项目,全面禁止新的高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组织实施重大节能减排技术专项,引导和鼓励用能排污单位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加快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污染治理进度,确保达标排放。全面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加大江河水系源头生态建设力度,大力推进水系的污染控制和整治工作,不断完善流域排污总量控制实施机制,着力推进重点城镇、钱塘江流域临江城镇和太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进一步落实《全省工业项目新增污染控制的若干意见》,加快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和农村节能减排工作。做好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建立和完善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公报和评价考核制度。加强环保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环保***力度。

(九)安全生产目标

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39人。20**年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41人,比上年下降5%,今年全省将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力争将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39人,下降3%,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为此,将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完善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加强对公共安全的监督检查,推动社会应急服务联动机制的建立。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抓好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努力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为实现上述主要目标,我们将全面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围绕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实施,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关键,注重规划引导,突出抓好以“三个千亿”工程为主体的重点项目建设,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力度,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和综合协调,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大力推进“**”规划纲要及各专项规划实施,进一步落实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规划年度实施计划。开展“**”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加快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引导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公共服务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创新规划综合管理和衔接协调的体制机制,推进规划工作法制化,逐步形成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以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经济与社会发展篇5

关键词: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和谐说到底是人的和谐。只有实现人的和谐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我国跨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2009年的世界金融危机,面对严峻挑战,通过创新机制、拉动内需等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拓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只有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才能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构建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和谐社会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富民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经济健康稳步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点,妥善协调好经济社会结构变动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社会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长期稳定和谐的环境;反之,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出现徘徊不前的现象。因此,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只有保持经济和谐发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只有在经济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物质条件。所谓的和谐社会必然是物质财富相对富裕的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物质财富匮乏所造成的贫困,是造成社会发展不和谐的根本原因。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努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为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我国2009年GDP虽然已经突破33万亿,但人均仍排在世界108位。因此,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要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解决好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对经济发展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坚持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统一。经济发展不能只重数量而不顾质量,只要速度而不讲效益。没有质量和效益的保证,再多的数量、再快的速度也不能实现经济和谐与社会和谐。经济发展要实现统筹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国际空间的拓展,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更好地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和谐的社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它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推进经济健康地发展。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社会不和谐,人们就会产生不满情绪,机会出现不安定的因素,和谐社会必然是物质财富相对宽裕,因为物质财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物质财富匮乏是造成社会发展不和谐的根本原因。由于社会生产的剩余产品数量极少,根本满足不了社会所有成员的需求,那些拥有经济特权和***治特权的剥削者就要侵吞被剥削者的生活必需品,相互争夺剩余产品。而被剥削阶级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条件,就要与剩余产品的占有者展开殊死的斗争,于是社会处在严重的对抗和冲突之中。马克思指出: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夺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在总结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时深刻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他反复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因此,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在贫穷的基础上更不会构建和谐社会。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也要防止离开生产力发展抽象谈论和谐社会的历史唯心主义倾向。要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要务,消除经济发展不和谐因素,解决各种矛盾,平衡利益关系,努力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不断提升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二)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支撑

经济是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根本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不能凭空想象,更不能刻意求新,要有强大的经济支撑。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经济基础。

如果没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建设和发展上取得的成果,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没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构建和谐社会既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必然,从经济发展来看,随着经济总量增加,由短缺经济转向相对过剩经济,经济发展从最大限度地增加供给,转向更大程度地满足需求,着力于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发展。从社会基础来看,由于个人财富的增加和私人财产的形成,并且受到法律制度的有效保护,以财产为基础的社会诉求更倾向于经济稳定与社会和谐。要真正实现和谐,必须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生产决定分配与消费,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理。只有不断发展,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构建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对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和拓展,是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执***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我们***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巩固***的执***基础,实现***的执***使命,提高***的执***能力的必然要求。我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抓住经济发展不放松,要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只有相互适应,相互促进,才能确保经济发展健康稳步推进。

(一)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是在价值规律作用的基础上由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国家摆脱自然经济的束缚而走上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在自然经济社会,社会生产最基本的细胞是家庭,这是由血缘关系组成的经济组织,是为消费目的而进行的简单再生产;而在市场经济社会,社会生产最基本的细胞是企业,这是突破血缘关系限制而靠资本、技术、人才等组成的经济组织,是为交换目的而进行的扩大再生产。

目前,我国虽初步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但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不规范,市场经济体制公平、公正的效用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还没能建立起来,地方垄断盛行使市场竞争难以做到公平导致产品供需严重失衡,拉大了地区间、城乡间经济利益差距。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将更加开放,生存和发展空间的扩大,带来经营的机会增多,风险也更多,竞争也更加激烈更加理性。这样的经济环境不仅要求企业要有更加开阔的经营视野,更高的经营智慧以及更加灵活高效的管理系统,同时要求企业实现企业文化的全面创新。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第一,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严厉打击各种地方保护主义,加强商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使各地区的市场主体在公平的环境下充分自由的竞争,以发展本地区经济,缩小区域间的差距。

第二,培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企业文化基因,如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自主经营,敢于竞争和承担经营风险,强化质量、服务、效率意识,积极开拓创新,追求卓越;依法经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从自身做起,不断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严格依法程序,才能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才能确保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中之重的任务。加快经济发展,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原则,以新型农村社区和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产城一体、产城融合,加强农业基础,重视解决好“三农”间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其次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低碳产业为先导、绿色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积极发展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其对经济整体发展的领***作用;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不断提升品牌的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再次是通过资产重组,采取跨行业,跨区域的强强联合,重点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确定合理地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制度保证。为此,十七大提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要求,并明确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第一,“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原则的不断完善,有利于逐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合理的分配格局应该是一个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格局。但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中等收入者数量较少,在全社会比重过小。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关键是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使人们劳动付出的多少、资本配置效率的高低、技术的先进程度、管理的优劣等,能够根据统一市场经济规则,按照对价值形成的贡献大小,获得相应的收益分配。

第二,“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规范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异地转续工作。”要加强监督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最低工资标准,完善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使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得到逐步提高。再者要“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规范灰色收入,严厉打击非法收入。”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公民的合法收入受法律保护,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进行掠夺和侵占。对一些借助于权力、垄断和不平等竞争手段获取高收入的行业,有必要引进并完善竞争机制,对过高收入的人员进行有效调节,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实现税负公平,才能逐步实现收入的合理分配。

(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我国的传统行业大部分是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的“三高一低”型的产业,不是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不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为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是以低排放、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清洁能源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有利于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碳排放、提高生产率,从而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经济结构优化、科技含量增加、质量效益提高的基础上,有利于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努力创造一个安定有序、法制健全、管理规范、秩序良好,人们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济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扬炳忠.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N].广西日报,2008-01-24.

经济与社会发展篇6

关键词: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构建

和谐社会作为多方面、多层次与广范围的系统工程,无疑需要***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和谐与深入发展。要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点,妥善协调好经济社会结构变动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社会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长期稳定和谐的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二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一、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更好的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和谐的社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它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推动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经济是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根本的还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刻意求新,而是有着坚实的经济社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经济基础。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21万亿元人民币,比1952年增长了331倍,是同期世界年均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经过50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告别了短缺经济,基本解决了世界近1/5人口的温饱问题和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

如果没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建设和发展上取得的成果,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命题。构建和谐社会既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从经济发展来看,随着经济总量增加,由短缺经济转向相对过剩经济,经济发展从最大限度地增加供给,转向更大程度地满足需求,着力于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发展。从社会基础来看,由于个人财富的增加和私人财产的形成,并且受到法律制度的有效保护,以财产为基础的社会诉求更倾向于经济稳定与社会和谐。要真正实现和谐,必须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生产决定分配与消费,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理。只有进一步发展,增大生产力总量,才能给解决矛盾留下更大的回旋余地,也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社会和谐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如果社会不和谐,人们就会感到不公平,就会产生不满情绪,社会就不会安定。就会像中国历史上不断上演的通过暴力对抗的形式来实现对存量的重新划分,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破坏。显然,和谐社会是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社会的秩序才可能稳定。也只有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社会的经济、***治、文化才可能得到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至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目标迈进。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快速发展的数字指标掩盖了一些不容小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影响着社会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立。如:局部地区形成的以GDP为中心单方面追求经济增长,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导致大量资源被掠夺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作用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必须实事求是的承认,经济增长和质量的不和谐已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人与自然的不和谐表现在资源消耗与浪费严重,在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火电供电耗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21%,水泥综合能耗高45%,乙烯综合能耗高3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改造自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科学的、有远见的开发利用自然,而不是盲目的、鼠目寸光的将自然视为可以任人宰割的对象。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经济全面、持续、健康发展。人与社会是相辅相成的,和谐社会是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建设的主体,社会的有序、稳定与和谐为人的生活劳动与发展提供有利环境。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违背社会规律,按主观意识办事,必然会受到惩罚。

因此要想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着手解决经济社会不和谐问题,想方设法协调各种社会矛盾,平衡利益关系,使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普遍地享受发展的成果,愉快地创造和生活,共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可以说和谐社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社会的和谐,也谈不上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经济发展的对策

构建和谐社会应从经济发展和谐入手,要协调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使得彼此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经济发展进程要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目前,我国虽初步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但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不规范,市场经济体制公平、公正的效用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还没能建立起来,地方垄断盛行使市场竞争难以做到公平导致产品供需严重失衡,拉大了地区间经济利益差距。市场价格机制的不完善,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的长期存在拉大了城乡间的收入差距,而工业中上下游产业产品间价格的剪刀差拉大了上下游产业间从业人员的收入差距,部分垄断行业的高收入也拉大了与其它行业从业人员间的收入差距。市场法制不健全,有法不依、***不严的情况仍较严重,近年来我国社会中不断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对公有财产的掠夺和侵占,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权力参与分配、血泪工厂对工人的残酷剥削等等,既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扭曲了资源的配置,也加大了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严厉打击各种地方保护主义,加强商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使各地区的市场主体在公平的环境下充分自由的竞争,以发展本地区经济,缩小区域间的差距。其次,必须尽快完善市场价格机制,取消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以缩小城乡差距;促使上下游产业间产品形成合理的交换价格,以缩小上下游产业间的收入差距;对垄断行业征收垄断利润税,并逐步放开竞争,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最后,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严格依法行事,保证市场主体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的起点公平和过程的规则公平。

(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条主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中之重的任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首先,要协调产业发展的关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强农业基础,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间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其次,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它们对经济整体发展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快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提高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再次,要通过资产重组,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增强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制度

和谐社会必须确定按贡献分配的基本原则,在生产劳动领域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既要保证不同性质的劳动投入得到不同的报酬,又要保证同工同酬。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职工的收入分配,应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收入,要确保各地***府制定的最低工资线得到执行。在国民收入再分配环节,调整不同阶层的利益结构,调节好社会成员之间的收人差距,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既要扩大开支,提高满足广大群众共同需要的水平和社会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又要强调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鼓励勤劳致富,保护投资者以及高级人才的合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促进各收入阶层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在收入调节方面,加强和规范国家对企业的税收征管,尽可能减少企业偷税、漏税现象;限制垄断行业过高收入;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公共财***制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和扶助欠发达地区和困难群众;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实现税负公平,对高收入者应实行重点监控。如果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举措使某些群体的利益受到损害,要制定合理的补偿原则,确保每个主体在追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不损害其他主体的利益,特别不能以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来维护强势群体的利益。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往我国的传统工业主要是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率的。三高一低。型产业,不符合资源形势的要求和循环经济理念。在改造。三高一低。产业的时候,要根据循环经济的评价原则,从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发展内部资源循环利用,采用高效率的设备、工艺,从源头上杜绝资源浪费;督促企业使用污染物综合处理设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强制企业尤其是家电、汽车、计算机等电子、机械行业,回收其废弃产品,以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从而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

参考文献

[1]郑升旭、王健.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J].陕西审计,2005(5).

经济与社会发展篇7

关键词: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构建

和谐社会作为多方面、多层次与广范围的系统工程,无疑需要***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和谐与深入发展。要保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点,妥善协调好经济社会结构变动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社会矛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长期稳定和谐的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二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一、和谐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更好的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和谐的社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它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推动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经济是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根本的还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刻意求新,而是有着坚实的经济社会的基础。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物质经济基础。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21万亿元人民币,比1952年增长了331倍,是同期世界年均增长速度的两倍以上。经过50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告别了短缺经济,基本解决了世界近1/5人口的温饱问题和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小康。

如果没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建设和发展上取得的成果,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命题。构建和谐社会既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从经济发展来看,随着经济总量增加,由短缺经济转向相对过剩经济,经济发展从最大限度地增加供给,转向更大程度地满足需求,着力于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和谐发展。从社会基础来看,由于个人财富的增加和私人财产的形成,并且受到法律制度的有效保护,以财产为基础的社会诉求更倾向于经济稳定与社会和谐。要真正实现和谐,必须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生产决定分配与消费,发展是硬道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原理。只有进一步发展,增大生产力总量,才能给解决矛盾留下更大的回旋余地,也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社会和谐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如果社会不和谐,人们就会感到不公平,就会产生不满情绪,社会就不会安定。就会像中国历史上不断上演的通过暴力对抗的形式来实现对存量的重新划分,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的破坏。显然,和谐社会是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社会的秩序才可能稳定。也只有在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社会的经济、***治、文化才可能得到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至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美元的新目标迈进。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快速发展的数字指标掩盖了一些不容小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影响着社会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立。如:局部地区形成的以GDP为中心单方面追求经济增长,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导致大量资源被掠夺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作用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必须实事求是的承认,经济增长和质量的不和谐已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人与自然的不和谐表现在资源消耗与浪费严重,在我国单位产出的能耗和资源消耗水平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火电供电耗高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21%,水泥综合能耗高45%,乙烯综合能耗高3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改造自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要科学的、有远见的开发利用自然,而不是盲目的、鼠目寸光的将自然视为可以任人宰割的对象。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实现经济全面、持续、健康发展。人与社会是相辅相成的,和谐社会是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建设的主体,社会的有序、稳定与和谐为人的生活劳动与发展提供有利环境。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违背社会规律,按主观意识办事,必然会受到惩罚。

因此要想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着手解决经济社会不和谐问题,想方设法协调各种社会矛盾,平衡利益关系,使社会绝大多数成员普遍地享受发展的成果,愉快地创造和生活,共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可以说和谐社会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社会的和谐,也谈不上经济的健康发展。[论-文-网 hi138]

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经济发展的对策

构建和谐社会应从经济发展和谐入手,要协调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使得彼此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经济发展进程要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目前,我国虽初步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但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不规范,市场经济体制公平、公正的效用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全国统一的大市场还没能建立起来,地方垄断盛行使市场竞争难以做到公平导致产品供需严重失衡,拉大了地区间经济利益差距。市场价格机制的不完善,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的长期存在拉大了城乡间的收入差距,而工业中上下游产业产品间价格的剪刀差拉大了上下游产业间从业人员的收入差距,部分垄断行业的高收入也拉大了与其它行业从业人员间的收入差距。市场法制不健全,有法不依、***不严的情况仍较严重,近年来我国社会中不断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对公有财产的掠夺和侵占,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权力参与分配、血泪工厂对工人的残酷剥削等等,既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扭曲了资源的配置,也加大了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严厉打击各种地方保护主义,加强商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使各地区的市场主体在公平的环境下充分自由的竞争,以发展本地区经济,缩小区域间的差距。其次,必须尽快完善市场价格机制,取消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以缩小城乡差距;促使上下游产业间产品形成合理的交换价格,以缩小上下游产业间的收入差距;对垄断行业征收垄断利润税,并逐步放开竞争,以缩小行业收入差距。最后,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严格依法行事,保证市场主体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的起点公平和过程的规则公平。

(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条主线,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中之重的任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首先,要协调产业发展的关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强农业基础,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间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其次,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挥它们对经济整体发展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快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提高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再次,要通过资产重组,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竞争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增强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建立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制度

经济与社会发展篇8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的发展

[中***分类号]F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4 — 0017 — 02

1992年,***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持续繁荣的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现象,如毒奶粉、染色馒头、毒胶囊等事件暴露出来的关于人的道德底线、诚信危机等问题,都引起了人们的深刻思考和反思。当我们在究其原因时,都把市场经济的确立当做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对人的束缚,有利于培养***自主的现代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型的经济,是一种社会化的大生产,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通过合法劳动获取正当利益,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主、自由地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提升了人们的主体意识。市场经济是通过价值规律实现的,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买方和卖方都处于平等地位,双方根据自己的意愿让渡自己的商品,以换取自己的需要。马克思指出“人们只需默默地彼此当作被让渡的物的所有者,从而彼此当作***的人相对立”。〔1〕65市场经济使人摆脱了各种人身依附解关系,经济上具有自主性,成为相对***的人。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有利于增强人的***性和自主性。

其次,市场经济促进了人的平等意识的培育。市场经济遵循价值规律,以等价交换为原则,坚持公平竞争、平等交易。市场主体之间、商品交换者双方都处于完全平等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从制度上得到了保证,从而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平等意识。

再次,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能力。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竞争性的经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自然界,也是人类社会不变的规律。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就必须适应市场的发展,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断完善自身。因此,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客观上要求人不断开发人的潜能,从而使人的主体创造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弘扬。〔2〕可见,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也是个人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最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充分的时间条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以及机器化大生产的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还应用到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去,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

自由时间是人得以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马克思指出“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3〕532人们有了自由时间,才能去不断地发展完善自己。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科技的进步,大大缩短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劳动时间减少了,也就等于增加了人们的自由时间。马克思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此迅速,以致尽管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所有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4〕222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以及科学技术的飞跃为人们带来了更多可支配的自由时间,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条件。

二、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的消解作用

市场经济在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同时,也会给人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近年来,在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比如三聚氰胺牛奶,瘦肉精,染色馒头,毒胶囊等,这些都折射出人们道德的缺陷,诚信的缺失。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产生的消极影响。

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是受利益驱动的,市场主体努力在竞争中获取利益,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谋求利益最大化。这就使得一些市场主体不惜违反法律法规,出卖职业道德,通过不法手段赚取高额利润。从而出现了一些道德沦丧、人情冷漠的不良现象。这对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消极作用。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的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略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导致了重物质、轻文明现象的发生,给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道德建设带来消极影响。

在市场经济下,货币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通过商品、货币等物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化,人们的价值取向日趋功利化。人们逐渐把是否获利、是否赚钱作为评价行为的标准和尺度。人与人的关系变为简单的金钱关系。人成为钱的奴隶,金钱支配人。因此社会上很多人持有“经济至上”、“金钱至上”的错误观点,滋生了拜金主义的倾向,污染了社会风气。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明确、细化。通过社会分工,大大缩短了平均社会劳动,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但是,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化,劳动者个体的工作就固定化、单一化。分工束缚了人们的自由,人的活动空间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人们在有限的空间内,重复着同样的单调的工作,这容易使人丧失劳动的兴趣,把劳动当成了谋生的手段,从而造成人的异化;而且分工使得人们在某一方面专长其它方面相对无知,导致人的能力与个性片面化发展,人成为单向度的人。正如马克思所说,“工人本身变成了这个机构的一个简单的零件。”〔5〕320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

三、建立以人为本的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对社会的发展以及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双重的,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努力克服其负面影响,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传统经济只重视经济的增长,忽略了人的发展,导致人的异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终目标不是***发展生产力,而是在***发展生产力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充分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做到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把人的利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经济、社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立足点和最终归宿。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使人本身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保持人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次,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一些列消极影响,比如恶性竞争、非法营利、道德沦丧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健立健全市场经济的相关***策、法规,以此制约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既要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又要对非法营利、谋取暴利等违法现象进行严厉制裁,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的运行、发展。

第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等不良现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面对市场上一些列严重问题,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还要大力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法制和道德约束人们的行为,双管齐下,避免只重视物质建设,忽略精神建设。通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形成文明、和谐的市场经济环境。

第四,加快***府职能转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传统计划经济体系下,***府起着主导作用。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府应该是服务者,而不是审批者。***府在市场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应当是决策者,因此应当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旧观念,加强***府职能转变,建立公共服务型***府,让***府成为“守夜人”。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维护市场经济的秩序。

最后,把人的发展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新指标。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只重视经济的增长速度,忽略了经济发展的质量,以及人的发展状况。衡量某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为GDP的增长,“以GDP论英雄”,这就导致各个地方***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单纯追求经GDP的增长,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环境问题、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的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要在十六大、十七大基础上实现经济继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可见,我国在重视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以人为本。因此,建立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能把经济增长速度作为唯一的指标,要与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比如可以建立人民的幸福指数、发展指数等标准,建立衡量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发展的多维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参 考 文 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 庄江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发展 〔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 (05).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经济与社会发展篇9

“**五”期间是我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实现区八次***代会确定的“今后五到十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的关键时期。制定好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规划,展望**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编制“**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市、区八次***代会,市、区委八届三次、五次全会精神,紧紧抓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市“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区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全面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紧紧围绕在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促进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二)编制“**五”规划的主要任务

全面总结我区“十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市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我区区位、区情在发展环境上面临的新变化;深入研究事关我区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科学确定未来5至15年的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超前规划一批重大建设项目;明确提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三)编制“**五”规划要重点把握的几个原则

1.做好与**市“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第三步目标的衔接,以及与五大战略举措的衔接。我区“**五”规划主要经济指标的确定要符合区八次***代会确定的“今后五到十年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的要求,并将**区“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方案(草案)的有关内容纳入规划。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发展优势产业、优化服务业结构、加快海河开发**区段的建设、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增强投融资能力等重大战略举措为主要内容。

2.与***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任务相结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改善宏观调控,推进就业和分配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深化行***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思路和对策。

3.突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人口与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

4.突出以人为本。把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完善社会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放到重要位置。

5.结合规划编制,汇总一批重大项目。把规划的制定落实在项目上,落实在经济布局上,落实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上。

6.与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要突出**区区域经济的特点,进一步理清和拓展发展思路,确定发展重点。

二、工作安排

为做好与**市“**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安排相衔接,我区“**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年6月至12月,为重大课题调研、专项规划(草案)编制和总体规划思路制定阶段。

1.**年6月份召开动员会,部署**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规划编制工作。

2.组织开展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调研,牵头单位于**年9月底前提交重大课题调研报告。

3.组织开展区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各牵头单位于**年10月底前提交专项规划(草案)。

4.**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全区“**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工作,分析、预测宏观调控目标和主要领域的发展目标,并提出相关指标体系,**年底向区人民***府、市计委提交“**五”规划基本思路。

(二)**年初至9月底,为修订完善重点专项规划、全区总体规划的起草阶段。

1.**年3月底前完成各重点专项规划(草案)修订完善完工作。

2.**年8月底完成**区“**五”总体规划(草案)的编制工作。

3.**年9月底前组织对我区“**五”规划(草案)的评估、论证工作,并报区人民***府。

(三)**年第四季度至**年初,召开区人民代表大会,为我区“**五”规划(草案)修订完善阶段。

做好与**市“**五”规划纲要衔接工作。报请区委和区人民***府审定后,提交区人代会审议。

(四)**年初,区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后一个月内完成重点专项规划的修改。

三、规划体系

**区“**五”规划分为二级:总体规划,由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制,由区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区人民***府批准实施;专项规划,由区有关部门分别组织编制,由区人民***府批准实施。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五”规划的编制对实现**市“三步走”发展战略与**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区人民***府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全区规划编制工作。各单位、各部门也要切实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并由主要领导挂帅,组织专门班子,明确专人负责,按照工作安排的要求,集中力量开展工作。

(二)深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全面深入分析国内外环境和**市总体发展思路及经济布局,准确把握我区的发展阶段目标和前进方向,深入研究重大问题,理清发展思路。各部门在编制专项规划中要认真总结“十五”期间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关键问题,突出专项规划对发挥区位优势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重大问题的研究要体现针对性、研究规律性、具有前瞻性,要充分考虑今后10年至2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借鉴国内、市内其他城区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切实抓住主要矛盾,分析重点和难点问题,扎扎实实地做好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和准备工作。

(三)统筹协调,搞好规划之间的衔接。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都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明确发展目标,实施计划及重点项目。各专项规划要融入全市、全区的大环境中,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体现本专业的特点,保持与相邻区域规划的错位,要保持与市专业规划的总体与分支关系。相关的重点专项规划之间要进行衔接,城区规划、土地规划也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衔接。

经济与社会发展篇10

关键词:交通运输;社会经济;发展;运输经济

中***分类号:F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2-0016-02

1 交通运输是社会生存的重要基础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大战的重要物质基础。高度发达的交通运输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国防巩固、人民生活富裕繁荣重要前提。所谓交通运输业,就是运输劳动力借助运输资料比如铁路、公路、轮船飞机等等使运输劳动对象发生位移改变的产业。在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发挥的巨大的支撑作用。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交通运输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

2 交通运输和国民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交通运输量是交通运输业产品的产量,它与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存在着一定比例关系,正是这种关系反映出了国民经济发展对运输的需求,以及运输业适应这种需求的程度。这种比例关系同时也为运输业的发展提供着重要的依据。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普遍都认为运输量的增长受各种因素影响,但归根结底还是受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影响。国民经济发展,运输需求增大,运输量也就会随之增加,它们之间是成正比的。我们把运输量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这种关系叫做运输弹性系数,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运输业的发展是否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适应的程度,要想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地发展,就必须要理顺产运关系,使国民经济的发展与交通运输的增长保持恰当的比例关系。这种关系使得两者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增长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整个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仅表现为交通基础设施经营以及交通运输自身的产值方面,即直接效果。还表现为与此相关的加工制造业、进出口贸易与国际金融以及与之有关的其它行业等产值方面,即所谓的波及效果。

交通与经济发展的促进关系还表现为:人口与经济的发展将带来更大的交通需求的增长,从而促进交通的发展;交通业的发展会带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具体体现为交通的发展能够带动产业结构的改善,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人口质量的提高,改善城乡结构,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增加人口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变***府救济式扶贫为投资式扶贫,提高全社会生产质量,能大大缩短经济交流与文化交流,推动人们生活质量进入高层次阶段。由于国民生产总值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总水平的综合性指标,因此通过分析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可以清楚地看出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

区域经济是一个巨大的系统,交通运输是这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复杂而密切,两者在多方位、多层次上相互作用。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区域经济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整体,与一定空间范围相关,并由经济单元相互联系而构成一个具有结构特性和空间特性双重属性的有机整体。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对于大规模的区域开发,区域经济交通条件的好坏常常是重要条件之一,没有良好的交通运输系统作保证,再好的资源,再多的劳动力也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经济效益,最终就会导致大规模的开发很难成功,就更谈不上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光交通运输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对它也有着反作用力。 区域经济是交通运输子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和服务对象,区域内的各经济部门原材料及产品的运输人员的流动等都是由区域交通运输子系统来完成,区域经济水平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平。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与区域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水平是相适应的。在曾青的“区域经济与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中将我国内部区域经济一体化定义为: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地域上较接近或地理特征较相似的省区之间、省内各地区之间、城市之间,为谋求发展而在社会再生产的某些领域,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与共同经济调节,形成一个不受区域限制的产品、要素、劳动力及资本自由流动的统一区域的动态过程,它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实行区域内各地区合理分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促进联合体共同繁荣。区域经济实际上是建立在区域分工和协作基础上的,通过区域内部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的流动,促进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社会发展中,由于地区间的自然资源、地理环境造成了各地的需求的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是运输交换不同的资源成为可能。

在袁长伟,吴群琪老师的 “基于运输需求的运输经济区域研究”中把这种交换的需求称之为“运输的最原始动力”。他们认为:在运输需求源动力的驱动下,各地区间进行着运输交流。随着交流的进行,长期交易带来的好处,如信息费用的节省、交易费用的降低等,使得这种运输交流固定下来,成为地区间固定的运输需求。同时,由于这种运输需求的存在,促进了相关支撑系统的建设、发展,如基础设施的建设、配载中心的修建等。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运输区域。

4 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随着交通运输能力的不断扩大、运输生产效率和运输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运输费用水平的相对降低,交通运输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越来越显得突出。同时,交通运输业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运输规模的扩大、运输方式的改变,还是运输技术的进步等,都始终要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从交通运输业的巨大作用来看,我们称其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但从运输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依赖性方面看,也可将其看作一个依附性很强的部门。因此,既要重视运输业的发展,还需要视运输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研究运输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和数量比例关系,遵循运输业自身发展的规律。交通运输业作为一个产业部门,为需求的满足而存在,在运输需求规模不断扩大中而发展。任何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所生产的对人、物空间位移的需求,正是运输业存在和发展的市场基础。没有运输需求,或者说缺乏运输劳动对象的运输业是难以想象的。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加速时期才相伴而产生了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高潮阶段。因此,社会经济发展对运输业的需求规模适中是运输业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界限。我们众所周知,运输业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力,发达国家先进的运输系统使得发展中国家的运输系统相形见绌。人们往往通过对比,把发达国家的人均道路长度等指标作为追求的目标。但先进的运输系统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需要技术、资金和雄厚的资源,而这都需要经济的发展为其提供条件。交通运输业毕竟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才能发展的产业。它的历史十分悠久,今天,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现代化的管理系统的出现,无不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有关。因此,我们可以说运输使社会经济发展,而社会经济同样也推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经济与社会发展10篇

学习

安全生产发展规划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生产发展规划10篇,内容包括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安全生产五年规划工作方向。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属于我国的支柱性产业。目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从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到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煤化

学习

职业发展调查报告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发展调查报告10篇,内容包括职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职业发展规划调研报告怎么写。中国厨师行业基本数据一览餐饮行业未来XX年职位需求强劲根据XX年餐饮需求与市场规模数据显示,全国餐饮收入同比XX年增长9.7%,达27860亿元,餐

学习

辩论赛新闻稿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辩论赛新闻稿,内容包括有关辩论赛的新闻稿,辩论赛最终决赛新闻稿。比赛共分为六个环节。赛场自***喊下开始的那一刻起就变得紧张又激烈,双方辩手针锋相对,唇***舌剑,你来我往,却又不失风度,侃侃而谈。尤其是在最精彩的自由辩论环

学习

计算机系统安全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系统安全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和对策论文,计算机系统安全学习心得。计算机软硬件的不断发展使得计算机变成一个生活中十分普遍的耐用品,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可以发现计算机的身影,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得社

学习

旅游业发展规划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业发展规划10篇,内容包括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范本,太行山旅游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一)总体目标。经过五年努力,将我县旅游业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休闲度假胜地和省旅游经济强县,形

学习

计算机硬件技术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计算机硬件技术10篇,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最新资料文章。【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computerapplicationtechnology,itputsforwardhigherrequirementsfort

学习

当代社会发展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当代社会发展10篇,内容包括当代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当代的社会发展现状。人类自产生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对人类学和人类文化学的研究也层出不穷。19世纪晚期关于人类学的研究以其直线连续性的历史发展为主导,如文化演进的各个特定

学习

硬件维护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硬件维护10篇,内容包括硬件维护的基本方法,硬件与维护。硬盘是计算机储存数据的设备,我们在使用硬盘时,要注意硬盘的防震。我们不要在震动的环境下使用硬盘。当我们搬动计算机时要重点保护计算机的硬盘,可以用泡沫或者海绵

学习

纺织业发展战略10篇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纺织业发展战略10篇,内容包括纺织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纺织业的发展思路。从中国目前的纺织业集群发展状况来看,以江浙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和以广东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纺织业集群都显示出极大的竞争优势,而山东省内日益兴起的纺

学习

电子商务发展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电子商务发展10篇,内容包括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录,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最新稿。二、电子商务的要点——发现与创造新的盈利模式B2B和B2C是近几年国内学界与商界讨论最多的话题,这两种交易模式从根本上说是电子商务功能

学习

公路防汛工作总结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公路防汛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公路局防汛工作总结,公路养护防汛工作总结。通。二、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根据安排,我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工程建设管理督查相关工作、防汛资料收集汇总上报、填报农村公路建设进度报表以及领导安排的其他

学习

大学迎新晚会策划书模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迎新晚会策划书模板,内容包括外国语学院迎新晚会策划书,迎新晚会策划书通用15篇。三、举办单位:艺术学院团委学生会四、活动时间:2014年10月31日晚7:00-9:30五、活动地点:南昌理工学院南院学术报告厅六.活动形式:综艺性文艺

学习

年级组长工作汇报模板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年级组长工作汇报模板,内容包括年级组长每周工作汇报,年级组长工作总结10篇。二、***小组向***支部汇报请示制度汇报请示的主要内容:贯彻执行***的路线、方针、***策和上级***组织的决议、指示的情况或需要向上级***组织说明

学习

企业安全发展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安全发展10篇,内容包括企业安全发展,企业安全警示教育心得体会十篇。一、安全目标管理是精益化安全管理的精髓企业在分析外部环境以及内部生产条件的基础必须要建立有安全目标管理模式,并且根据企业的整体市场目标来确定

学习

当代社会发展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当代社会发展10篇,内容包括当代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当代的社会发展现状。人类自产生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对人类学和人类文化学的研究也层出不穷。19世纪晚期关于人类学的研究以其直线连续性的历史发展为主导,如文化演进的各个特定

学习

社会发展管理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发展管理10篇,内容包括社会发展管理,社会发展视角案例分析。(一)原始社会的管理原始社会是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低,对自然的认识缺乏,认知能力差,因此管理体系没有有效形成,处于萌芽阶段。管理在这一时期的特点

学习

社会发展战略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发展战略10篇,内容包括发展战略论文十篇,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思路。关于“社会发展”的含义,国内外大致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其划分标准取决于对“社会”一词的理解。广义的“社会”亦称经济社会,泛指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及

学习

社会发展10篇

阅读(24)

社会公平的涵义社会公平理念的产生是区别人类社会与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的重要标准,是人类对社会认识与思想觉悟的必然结果。柏拉***在《理想国》中首先提出了公平正义的问题,强调公平即和谐,正义是个人和国家的“善德”。伊壁***鲁则提

学习

城市经济学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城市经济学10篇,内容包括城市生态能效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十大基本原理。在桂林召开的最近的一届理事会――第五届理事会上,会议的研讨主题围绕“民营经济与商会”展开。讨论认为,会议不久前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完善社

学习

经济发展计划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经济发展计划10篇,内容包括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案例。继续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按照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总体要求,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

学习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10篇,内容包括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例子,城乡经济发展事例。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和分散经营的小农大国,这样的国家在世界上只有中国和印度。前者要求我国***和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农民问题,特别是要实现全面

学习

物流经济发展论文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物流经济发展论文10篇,内容包括物流发展的趋势论文,物流在经济方面的论文题目。我国区域物流的弱点,概括起来就是经营分散,产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低;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现代化程度低等。目前,沿海一些城市开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