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计划篇1
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进一步处理好自身发展与服务全国的关系,进一步处理好提升城区功能与增强郊区实力的关系,进一步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进一步处理好人口、产业、基础设施、资源和环境的关系,进一步处理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注重全面统筹协调,全力推进十二项重点任务,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第五章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继续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按照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总体要求,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中心环节,以信息化为基础提升产业能级,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一)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信息化为基础,以金融、物流、文化等为重点,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突破口,以大型服务企业集团为载体,集聚高端人才,加强综合集成,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提升服务业的规模与能级。
重点发展金融业。围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完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服务和金融监管体系。按照稳步推进的原则,积极探索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有效方式,优化整合地方金融机构,引进和组建新兴金融机构,进一步集聚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积极促进金融衍生品、保险和再保险、离岸金融、债券等市场和业务发展,推动金融产品创新中心建设;支持和完善资本、货币、外汇、期货、黄金和产权市场建设。加强托管、交易、清算结算等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金融市场之间的连通互动。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信用征信体系建设,强化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继续建设金融安全区。积极发展金融辅助产业,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重点发展金融业
重点发展物流业。围绕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依托*、航空港及铁路、公路网络,促进国际中转物流发展,拓展航运服务产业链。积极培育现代物流服务市场,构建口岸物流、制造业物流和城市配送物流相结合的现代物流体系。完善*、*、*和*等物流基地的服务功能。促进物流技术的标准化和物流信息化应用。
重点发展物流业
重点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建设相对完善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体系,大力促进科技、创意与文化融合发展,加大开放和创新力度,着力促进文化休闲娱乐业、创意和时尚、印刷包装等产业发展。以网络动漫、影视传媒等为突破口,建设一批各有特色的数字文化内容产业基地和园区,加快文化功能区域和核心产业基地建设。推进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竞技表演等行业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左右。
积极发展会展旅游、专业服务、社区服务等产业。培育国际会展品牌,发展都市特色旅游产品,建设若干大型旅游基础设施,推动会展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会计、审计、法律、咨询、广告、经纪等专业和中介服务业。拓宽社区服务业发展渠道,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扩大就业。
稳定发展商贸、房地产等产业。大力发展批发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新型商贸业态,调整和优化商业布局结构,加快推动郊区、社区、交通枢纽型商业发展,推进内外贸一体化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稳妥发展房地产业,完善房地产市场体系,优化供给结构,保持适度规模,加强交易秩序监管,保持房地产价格基本稳定,延伸发展房地产服务,推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
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依托大产业、大项目和大基地建设,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提升制造业水平,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实现从发展中调整向发展中提高的转变。
着力提升汽车、装备等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汽车产业,以形成自主品牌汽车生产能力为突破口,推进新能源汽车开发和生产,发展以汽车电子为核心的关键零部件产业,促进汽车金融、租赁、体育和文化等相关产业发展。装备制造业,重点攻关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核电成套设备、F级燃气轮机等电站设备,进一步提升数控机床、微电子装备、轨道交通设备、煤液化制油装备的国产化水平。
先进制造业发展重点
超大型装备。形成核电、水电等大型电力设备、超大型装备及零部件的极端加工能力,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和轨道交通车辆的制造能力。
大型船舶。*形成年产800万载重吨以上,拥有多品种、系列化、标准化船型,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
航空航天。推进支线飞机研发、制造,开展干线飞机国际合作,加快通用直升机的规模制造。在应用卫星、运载火箭等领域形成若干产业群。
汽车研发。建设*汽车工程研究院。逐步形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车身、整车和发动机自主开发能力。
集成电路与数字显示。建设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研发中心、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和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生产线。
生物技术与医药。推进人源化单抗、***性***苗等创新药物产业化;重点支持血液筛查系统、新型诊断试剂、组织工程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制。
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船舶制造、航空航天等战略产业。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重点推进基于中药先导物的创新药物、诊断试剂与基因工程***苗的自主创新,在介入***器械和数字影像设备方面实现自主设计能力的突破,加快生物技术在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重点攻关光伏产业和风能等装备和材料,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半导体照明材料、节能建筑材料等新材料产业。船舶制造业,重点突破LNG(液化天然气)船舶和海上浮式储油装置的技术瓶颈,实现船舶大型曲轴等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开发。航空航天产业,大力推进新支线飞机研制,积极发展航空维修业和民用飞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航天产业发展。支持发展***民兼容产品。
优化发展钢铁、石化等基础工业。要按照完善规划、调整结构、集约发展的要求,钢铁产业重点发展汽车造船用钢、不锈钢、碳钢、特种钢等领域的精品钢材;石化产业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延长产业链。
(三)以信息化为基础提升产业能级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中的引领带动作用,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发展信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全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渗透和融合发展。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提升产业和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围绕金融、物流、文化等服务业发展方向,以信息技术支撑服务手段多样化、服务产品个性化,以及服务范围拓展和服务效率提升。围绕汽车、装备、造船等制造业的能级提升要求,以提高装备智能化水平和优化工艺流程为重点,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发展。推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生产、管理、营销等环节的创新应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做大做强信息产业。根据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总体趋势,以研发设计、自主品牌建设为重点,加快集成电路、软件、新型元器件等关键技术研发及核心产业发展,建设和完善软件开发测试、无线通信等公共开发平台,大力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汽车电子、数字音视频、互联网内容服务等产业发展,尽快形成产业集聚优势。
(四)加强产业***策引导
促进产业优胜劣汰。按照国家鼓励、允许、限制和淘汰的产业结构调整***策要求,结合*实际,积极壮大优势产业、稳定发展均势产业、加快淘汰劣势产业。支持符合城市发展方向、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参与和发起制定行业标准。促进均势产业保持和创造就业岗位,在稳定发展中优化调整。制定和实施严格的技术、用地、能耗、排放、效益等标准,严格市场准入,主要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依法淘汰高耗能、高耗水、占地多、低效率、污染重和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生产工艺和产品。
大力实施自主品牌战略。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大力发展一批拥有知名品牌、核心技术、主业突出、综合集成能力较强的大型企业集团。推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分工协作,提高专业化水平,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跨地区、跨行业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海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要振兴、引进、培育和保护知名品牌,努力将*建成品牌孵化培育中心、品牌集聚辐射中心和品牌交易运作中心。增强“老字号”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连锁经营能力和品牌营销能力。
(五)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布局
着力打造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心城区要进一步吸引国内外各类服务机构,完善高端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和工业建筑,规划建设一批知识密集、多元文化、充满活力的创意产业集聚区。郊区要推进建设若干各具特色的生产业集聚区。
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基本建成国际汽车城、精品钢铁基地;加快*化学工业区、部级微电子产业基地和生物医药基地建设;着力推进临港新城装备产业基地和*船舶工业基地建设。继续推进中心城区“退二进三”,加快*等传统工业集中地区的改造、调整和转型。加快工业向部级、市级工业园区集中。到2010年,市级以上工业区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5%以上。
六大产业基地
第六章着力构建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城市创新体系
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逐步形成以知识创新为基础、技术创新为重点、制度创新为保障、科技中介服务为纽带的城市创新体系,知识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聚焦自主创新关键领域
着眼国家战略,立足*优势,围绕构建健康*、生态*、精品*、数字*等战略需求,实现有限领域重大科技创新的突破。
努力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紧密结合国家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加强“部市合作”和“院地合作”,在生物与医学、物理与信息、材料与化学、海洋与环境、航空航天等领域,攀登科技制高点。建设和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强部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力争到2010年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总量达到50个,市级重点实验室达到90个。
加快提高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着眼于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现代装备、交通运输、新能源等领域启动一批重大专项。坚持开放式创新,把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更好地结合起来。组织开展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电子标签、平板显示、创新药物、半导体照明、氢能和太阳能光伏关键技术、民用航空航天等战略产品的研发,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速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
自主创新关键领域示意***
优化创新基地布局。深化“聚焦张江”战略,推动*、*知识创新区和松江大学园区建设,实现园区、校区和社区联动发展。建设一批综合性、示范性的重大科技示范工程,推进科技世博园、智能新港城、崇明生态岛建设。探索新的研发机制,整合科技资源,建设生命健康等创新基地。
(二)构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按照市抓实力、区抓活力、企业抓动力的要求,形成全市创新创业的强大合力机制。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府采购***策,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到2010年企业研发投入占全市研发投入比例达到65%以上。完善国有企业考核机制,考核重心从资产保值增值向自主创新能力和资产长期收益能力转变,重点产业集团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要逐步达到5%以上。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地方科技攻关项目申报和实施。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鼓励外资研发机构技术创新成果实施本地化和产业化。
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鼓励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盟。完善科教兴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运作机制,建立市场化的筛选、投入、评估和退出机制。以企业为主体,组织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进一步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加快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加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逐步建立开放式学科发展体系。
(三)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施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专利、商标、技术秘密等管理制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快发展知识产权交易、专利等中介服务机构,加强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工作。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发挥好***府各类科技攻关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重点向关键领域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倾斜。完善创新载体公开招标制度。继续做好研发、人才、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多种形式技术中介服务模式,形成社会化科技中介服务网络。加快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发展,促进科技成果流动扩散和转化。
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切实加强科普工作。完善科普教育基地网络和功能,到2010年全市专业科普场馆达到40个,科普教育基地达到200个
主要专业科普场馆布局
(四)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加强人才培养、开发和使用。着力优化人才结构,加快******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加强对领***人才的教育、培养和使用,加快培养一批具有战略开拓能力的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大力推进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实施各类人才培训工程,造就一支规模大、素质高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队伍。到2010年每万人中研发人员达到45人,全市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25万人左右,常驻*的境外专家达到15万人,各类归国留学人员达到8万人。
完善激励人才发展的制度。健全人才选拔、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形成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社会化人才评价标准。完善人才服务体系,规范人才市场管理,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营造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
第七章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
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按照建设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要求,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节约优先,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策引导和法制建设,明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
物排放,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围绕重治本、重机制、重实效,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滚动实施环保三年行动计划。
(一)加强节地节能节水节材
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加强土地资源需求调控和管理,实施和完善批项目、核土地制度,严格限制不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用地,稳步推进农民宅基地置换。合理规划重大基础设施,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以轨道交通站点和公共交通换乘枢纽为重点,加快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推进节能降耗。采取强有力措施,严格限制耗能高、效益低、污染重的项目发展,分阶段强制淘汰明显高于同行业能耗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强制进行用能设备节能改造;新建建筑要严格实施国家规定的节能50%的设计标准,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大型公共建筑使用分布式供能系统和太阳能利用设施;推进交通节能。加强节水管理。对高耗水行业实行计划用水管理,推广节水型设备和器具,进一步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失率,推进中水回用和雨水收集利用,到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较“十五”期末下降16%。推进节约原材料。加强重点行业的原材料消耗管理,逐年提高新建住宅全装修的比例,推进包装减量化,逐步减少或取消一次性用品。
(二)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
市级以上工业区和六大产业基地内企业基本实现清洁生产,化工、冶金、纺织、医药等重点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试点。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重点推进汽车、家电、轮胎等大件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进一步提高高钙粉煤灰、电厂脱硫灰渣和废弃混凝土的综合利用能力。发展循环型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地膜的使用,推进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扩大商品有机肥使用面积。
(三)形成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机制和技术支撑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修订地方性法规和***府规章。加快建立反映供求和稀缺程度的资源性产品的价格形成机制。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制定资源消耗评价标准,建立建设项目的土地占用、能耗、水耗、污染排放综合评价制度。制定和落实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财税***策。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创建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循环经济园区和企业。各类教材要增加资源节约的教育内容,继续组织好各类宣传活动,倡导理性消费,形成节约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
着力提高水环境质量。加快完善中心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升级改造竹园、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基本完成污水西干线改造工程,建成污水三期工程和竹园第二污水处理厂,初步建立污水处理设施与收集管网相配套的郊区污水处理体系。以截污治污为重点加快推进河道整治工作,完成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三期工程,巩固和提高中心城河道整治的成果,加快推进郊区河道治理,进一步改善郊区河道水质。
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按照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比“十五”期末减少35%的目标,以燃煤电厂烟气脱硫为重点,有效控制煤烟型污染。建设基本无燃煤区和烟尘控制区。强化对各类扬尘污染源的规范化管理。实施更严格的青浦等一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开展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及资源化利用工作。。
环境保护和治理主要目标
全面加强市容环境综合建设和管理。强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创建市容环境示范区域、规范区域和达标区域,加强市容环境管理难点和顽症治理,继续推进中心城架空线入地工程,确保以良好的市容环境迎接世博会的召开。
继续推进吴泾等工业区环境整治。加快建设和完善工业区污染治理设施,在有条件的工业区实行集中供热。开展环保重点监管企业达标治理,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完善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体制机制。加强环保***和监管,完善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加强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和重点污染源***监控网络。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五)加强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
完善城乡一体的绿化系统。加快生态绿化建设,推进绿化布局的系统性、均衡性,建设世博园区配套绿化项目,中心城以完善***“一纵两横”生态走廊建设为重点,继续推进公共绿地建设,推进郊区试点城镇绿化建设,重点建设辰山国家植物园、东滩国家湿地公园、海湾国家森林公园等,有序推进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等林业建设。到2010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
加强自然生态和海洋生态保护。以*自然保护区为重点,继续强化生态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金山三岛、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和水源地等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强郊区自然村风貌保护。加强外来物种的安全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监测管理,发展海洋经济。
第八章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郊区建设
按照规划布局合理、经济实力增强、人居环境良好、人文素质提高、民主法制加强的要求,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郊区。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加快推进“*”,加快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初步形成城镇体系框架。到2010年郊区城市化率达到75%。
(一)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为目标,以发展种源农业、装备农业、数字农业为重点,运用工业化手段和规模经营方式,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大力推进科技强农。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100万亩设施粮田和30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农业发展布局
提高农业组织化和市场化水平。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培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拓展农业服务领域,建设多功能的农产品交易和物流平台,增强服务全国“*”的能力。
完善支持农村和农业发展的***策。根据农业发展布局、重点和产品结构,确定不同的农业投资扶持***策,重点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科技进步和农产品安全监管等领域的投入,创新投融资手段,吸引各类资金参与郊区建设。
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非农创业与就业能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扩大非农就业,稳步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完善郊区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完善农民宅基地置换试点***策,拓展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征地留用地制度,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
(二)稳步推进城镇体系建设
按照“*”城镇体系规划目标,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建设一批与*国际大都市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城、新市镇,促进中心城区人口疏解,吸引农民进入城镇,逐步归并自然村,提高郊区的城镇化和集约化水平,构建和谐村镇。
“*”城镇体系框架
加快推进以*、*和*为重点的新城建设。按照逐步建设成为服务功能完善、人口集聚功能较强的现代化综合性城市的要求,依托产业基地、开发区和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和*新城建设,加快其它新城的规划与建设。
*新城主城区规划效果***
大力推进新市镇的开发建设。按照建设成为形态和功能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市镇的要求,依托工业园区、高速公路节点和综合交通站点,继续推进试点城镇开发建设。选择具备良好条件的新市镇,因地制宜地推广试点城镇的做法和经验。
积极推进中心村的规划建设。按照建设成为居住功能和观赏功能有机统一的新型农村集中居住社区的要求,依托郊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心村建设和农村人口集聚,提高基层社会管理能力。
(三)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发展水平
加快郊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市、区(县)两级财***对郊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建设重点新城与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联系,完善郊区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城郊停车换乘枢纽系统。与城镇建设相配套,加快郊区电力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覆盖郊区城镇的集约化供水和雨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框架,建设郊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系统。
提高郊区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公共教育经费投入,提高郊区义务教育水平。加强郊区镇、村基层卫生机构、公共文化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不断完善郊区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四)推进崇明三岛联动发展
有序推进综合开发和生态保护。按照*三岛功能定位和建成崇明生态岛群的总体目标,分步实施发展规划。“*”期间重点进行基础性开发,以长江隧桥工程和*造船基地建设为契机,统筹三岛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城桥、陈家镇(东滩)试点城镇和一批重要项目。按照环境优先、生态优先的要求,根据永久保护区、开发控制区、战略储备区和适度建设区的功能区划分,保护好湿地、河湖等自然生态,合理利用岛域土地资源,重点发展循环农业和环境友好型产业。
*三岛发展规划
加大***策支持力度。统筹协调崇明生态岛建设,落实生态专项支持资金,加大财***投入和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崇明三岛公共支出的保障水平,加强崇明发展的人力资源积累。
第九章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坚持建管并举、重在管理,加强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城郊一体、内外衔接、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强化城市资源供应保障,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以城市管理现代化为目标,网格化为抓手,信息化为手段,管理资源整合为保障,运用多种手段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完善对外综合交通体系
继续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基本确立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建成洋山*区二期及后续工程,完善洋山、*、罗泾港区总体布局。加快调整港口结构,优化黄浦江两岸功能,推进重点地区开发,加快发展北外滩等地区航运交易服务。加强以*机场为主、虹桥机场为辅的*航空枢纽港建设,初步确立亚太地区航空枢纽港地位。完成*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基本完成虹桥机场改造扩建工程,到2010年货邮吞吐能力达到500万吨。构建枢纽航线网络,积极推进基地航空公司向枢纽运营模式战略转型。加快航空货运物流业发展,初步建成空港物流园区。
建设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初步形成磁悬浮、高速铁路、普通铁路、轨道交通、公交出租、长途客运、航空港等多种交通方式紧密衔接、便捷换乘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完善高速公路网和内河航道网。建成*长江隧桥工程、崇启高速公路(A14)、沪苏高速公路(A16)、*机场高速公路(A15)和沿江高速公路(二期)(A13),建成沪青平高速公路(A9)、莘奉金高速公路(A4)出境段,拓宽沪宁高速公路*段(A11),与江、浙高速公路出口增加到10个,车道数增加到60个,市域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约880公里)。建成赵家沟、大芦、杭申、苏申外港线等多条Ⅲ级航道,初步形成高等级内河航运框架。
高速公路网
进一步提升*铁路客运枢纽功能。优化调整铁路布局,建成沪宁城际、沪乍嘉铁路*段,建设沪杭城际快速轨道交通项目,适时开工建设沪通铁路。形成*站、*南站、虹桥站三个主客站布局,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二)提高城市交通便捷化水平基本建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把加快发展轨道交通作为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的重点,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400公里,提高轨道交通运营服务水平。
轨道交通基本网络
提升公交服务水平。优化和完善地面公交线网,建设中心城100公里以上公交专用道,加强多种交通方式相互衔接。以轨道交通多线换乘站和中环交通枢纽等为重点,推进公交枢纽和停车换乘系统建设,公共交通出行占市民出行比重逐步提高。
完善中心城路网和越江通道布局。全面建成中环线,完善高架系统,拓宽河南路、瑞金路等骨干道路,形成包括200公里以上快速路和400公里以上主干路,以及次干路、支路等组成的中心城道路网络。建成上中路、路等7处越江设施和打浦路隧道复线,中心城越江通道达到17处、94车道。完成中心城苏州河桥梁新建或改造。
着力提升城市交通综合管理水平。加强城市交通的规划和建设管理,逐步建立交通影响评价机制。综合运用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改善交通方式结构。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增强市民交通法规意识。加快发展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三)强化重要资源供应保障
加快建设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以LNG项目建设为重点,形成西气、东海气、LNG三气源互补供应格局,建设气源应急储备站。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城乡一体的天然气主干管网系统。提高电力供应能力,建成华能*燃机电厂、*电厂三期工程。加快市内外电力输电通道和市外电力基地建设,市外建成500千伏第三通道、三峡-*直流、皖沪特高压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市内建设500千伏、220千伏电网和变电站,全市接受外电能力超过1000万千瓦。建设崇明等三岛电力电源和联网工程。提高煤炭、石油等供应和储备能力,建设罗泾煤炭储备中转基地,扩建*海滨油库、建设航空燃油码头和油库。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型建筑和公共性项目积极发展利用光伏发电和光热工程,在崇明、南汇、奉贤等建设风电场,建设沼气回收发电示范工程。建设世博能源中心。
可再生能源
提高供水保障服务水平。扩大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青草沙水源地,建成长江陈行引水三期工程。建设金海等水厂,全市日供水能力提高到1260万立方米。中心城注重提高水质,郊区推进集约化供水。
加强土地等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复垦,确保现有基本农田面积。建立城乡土地储备和保障体系。加强岸线、滩涂和海洋空间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四)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促进城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人口、法人基础设施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提升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公共信息服务能力,完善全市统一的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平台,加快推进规划、房地、环保、市***、绿化、水务、气象等城市管理信息深度开发和共享交换,着力推进防灾应急、交通管理、人口管理等重要信息系统建设。
进一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加快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软交换、智能光网络等技术的试验和应用。继续推进“三网融合”,扩大宽带接入网和数字电视网的规模和服务能力。提升高性能计算平台服务能级。全面增强信息基础设施的综合服务能力,基本建成亚太地区信息枢纽之一。
保障城市信息安全。加快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创新工程,完善信息安全长效机制与管理体制,提高信息安全防护、监控与应急处理、打击网络犯罪的能力。
完善信息化应用环境。加强法制、***策、标准的建设和衔接配套,推动信息化知识普及,完善以信息化服务外包为重点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积极推进城市旧区改造
继续保持旧区改造力度。坚持***府主导,统筹规划,完善***策,创新机制,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的居住环境,到2010年累计完成市区400万平方米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继续推进旧住房综合改造。
完成市区400万平方米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
发挥基础设施的布局引导作用。统筹人口、产业、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运用多种手段使基础设施达到合理水平,促进城市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
(六)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
进一步理顺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市与区(县)基本衔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权责对应、调控有力的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推动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区县、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加强和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加强城市基础测绘和管理工作。
城市管理网格化
城市管理网格化是以信息化为核心,以管理对象、管理过程和管理决策数字化为特征的城市现代化管理模式。其主要内容是以街道、社区为基础,按照1万平方米网格为单元,建立城市管理信息综合管理数据库,实现市、区、街道三级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建立城市管理网格监督员队伍,由区统一指挥,街道负责日常管理,配备专用信息化工具,对各类事件处置情况进行责任到人式的监督,提高城市管理处置能力。
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继续提高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治能力,强化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有效控制地面沉降。提高水安全防御能力,加强海塘江堤、城市防洪、区域除涝和城镇排水系统建设。提高地震、灾害天气等自然灾害监测、预报和应对能力,加强物资储备、减灾队伍和民防工程等建设。
第十章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
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立足于本市不同区域的发展基础和区位特点,发挥优势,强化功能,形成特色,逐步形成区县错位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依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服务长江三角洲、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
(一)明确城市区域功能定位
明确四大功能片区定位。*南汇地区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先行先试的作用,建成以金融、物流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中心城区是体现*繁荣繁华内涵与历史文脉特色的地区,要着力完善国际大都市的现代服务功能,建成服务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区域。郊区是提升*经济实力水平的重心所在,要统筹城乡发展,打造现代农业基地、先进制造业高地和新兴城镇体系。崇明三岛地区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要建成环境和谐优美、资源集约利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生态岛区。
加强区县分类指导。区县发展要立足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和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区县发展特点,依托大学、大院所、大企业,逐步完善区县功能定位,实施差别化***策,加强分类考核,促进区县协调发展。
(二)促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整体竞争力提升
加强区域交通、能源、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的合作。按照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规划的要求,积极推动公路、铁路、港口、航空、内河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相互配套和协调发展,共同构筑各种运输方式布局合理、衔接顺畅、优势互补、智能化、信息化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增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对外辐射能力。共同构筑安全、清洁、高效的区域能源体系,进一步提高区域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和灾害防治,建设跨区域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大项目,逐步建立区域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完善区域环境管理和协调机制,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
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加强在信息、港口、产权交易、科教、文化和人才资源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联手推进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推进长江三角洲通关一体化改革,加强区域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知识产权联合保护机制。
完善区域合作交流机制。坚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确立企业在区域合作中的主体地位,以企业合作带动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内资源的流动,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社会研究机构的积极作用,努力形成***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区域合作机制。
(三)加强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互动发展
服务于中西部发展和东北振兴。积极贯彻中央关于西部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的战略部署,鼓励本市优势行业和企业走向全国,加强地区间能源、原材料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等多样化合作。加强地区间沟通和协调。
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按照国家统一规划,与沿江省市共同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以集装箱船型标准化为核心,逐步推进长江航运设施和航运服务标准化,提高长江沿岸航运业发展水平,推动长江流域发展。
(四)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工作
落实中央要求,全力做好*、、***、三峡库区等重点地区的对口支援,把帮扶与资源开发、产业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帮扶协作的长效机制。对口支援要围绕发展边疆经济,向农牧区和农牧民倾斜,援建一批安康工程、健康工程和希望工程。对口支援***要以促进地区发展稳定和提高贫困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为重点,全方位开展帮扶协作。对口帮扶*要实施以整村推进为主要模式的开发式扶贫项目,加大教育、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的援助力度。对口支援三峡库区要围绕帮助库区发展经济,推进移民就业基地建设,促进移民就业和增收。
对口支援重点地区
第十一章全力办好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
中国2010年*世界博览会
中央“*”规划《建议》明确,要办好*世博会。世界博览会是各国展示和交流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成果的盛会。经过激烈竞争,中国赢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中国2010年*世博会会期从2010年5月1日到10月31日,展期184天,预计有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参观人数将达到7000万人次。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五个副主题分别是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和乡村的互动。为办好这次世博会,国家专门成立了世博会组织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市专门成立了*世博会事务协调局。
要把举办好中国2010年*世博会作为实施国家战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依托全国支持,举全市之力办好世博会,全面带动*城市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互动,共抓办博机遇,为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提供平台支撑。
(一)有序推进世博会各项建设和筹办任务
按照国家和国际展览局对*世博会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和管理世博会,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世博会筹备工作,重点推进园区内企业和居民搬迁、世博园区主体工程以及配套项目的建设任务,统筹世博动迁基地和试点城镇建设,带动全市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科学合理规划世博园区功能布局,形成“园、区、片、组、团”的规划布局。高效组织世博会交通体系,带动全市服务功能配套。坚持节约办博,充分利用或改造现有建筑及相关配套、市***公用设施,实现场馆、土地、新增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综合利用。加强组织管理和统筹协调,做好安全和应急处置预案,确保世博会成功举办。
中国2010年*世博会规划平面***
(二)创造性地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
紧紧依靠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以举办好世博会为契机,全面展示中华文明魅力和悠久历史文化。把办博与提升*国际大都市精神面貌相结合,充分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和谐城市为理念,充分演绎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的*世博会理念。加强主题宣传和推介,充分展示好世博会主题和副主题,组织开展相关主题深化活动。
(三)积极营造人人参与办博的氛围
鼓励和发挥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扬主人翁精神,以各种方式参与到世博会的各项活动中来,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办博的良好氛围。加强办博的专职队伍、基本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展现良好的文明风貌。深入实施《迎世博文明行动计划》,整体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精神文明程度。创新世博招展机制,吸引世界各国、跨国企业和各省市到*来展现最精彩的项目、科技、文化与设计等未来城市发展理念。动员各方力量,广泛吸引全国各地的关注和参与。
(四)统筹规划好世博会后续发展
着眼于为“十二五”开局平稳较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加强世博会举办之后世博园区内外布局调整和建设,逐步建成具有会展旅游、商务贸易等综合功能的新的多功能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使世博园区成为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开发和再造的典范,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放大世博品牌效应。
中国2010年*世博会规划效果***
第十二章继续发挥好*新区的示范带动作用
*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中央“*”规划《建议》*,要继续发挥**新区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2005年6月,***第96次常务会议正式批准**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是***中央、***对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重要机遇。*综合配套改革要按照着力转变***府职能、着力转变经济运行方式、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的要求,推进试点总体方案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滚动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力争经过不懈努力,率先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惯例相衔接的经济运行规范和体制环境,为全面推进改革积累有益经验。
在***中央、***作出开发开放*重大决策十五周年、*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新起点上,要继续高举*开发开放旗帜,全面贯彻国家关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战略部署,聚焦*、东西联动、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把*建设成为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现代服务业核心集聚区。
(一)*新区改革开放再上新台阶
全面提升外向型经济层次。注重引资与引技、引智相结合,着力吸引和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带动产业结构能级提升。进一步加快在金融、物流、电信、专业服务等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开放的先行先试。改善海关监管模式,进行综合贸易通关模式改革试点。
率先建成公共服务型***府。赋予*新区更大的自主发展权,建立条块互补、职能整合的行***管理体制和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财***体制。探索实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体制。深化行***审批制度改革,重点探索功能区域一体化管理模式和相对集中许可权及综合***模式。
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保障。推进土地处置、社会保障和户籍管理“三联动”,率先试行农村人口户籍改革,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资源,着力改变城乡二元经济与社会结构。
(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再塑新功能
*金融贸易区要成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载体。强化以金融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要素集散、资源配置和综合服务功能,推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成为国家金融创新试验区。
加快形成以金融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集群。实施金融集聚战略,巩固和完善证券、期货等部级交易市场,培育新兴市场,大力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和金融高级人才,尤其是总部、业务中心等机构集聚。积极配合人民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推动金融产品、技术、市场、机构与机制创新。以金融业为核心,加快形成以金融贸易、会展商务和专业服务等为主导功能的现代服务业集群。
进一步优化金融集聚区发展环境。支持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拓展发展空间,形成“一道三区”的发展布局。加强***策支持。大力完善交通、通信、文化、生活等基础设施。
(三)实施“聚焦张江”战略再有新突破
*高科技园区要成为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重要载体。大力提升研发创新、孵化创业和转化辐射功能,推动张江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产业化重要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
进一步放大张江品牌效应。按照综合平衡、分期推进的原则,加快形成以张江为核心、覆盖全市的高新技术园区布局。支持张江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软件开发和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形成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产业链,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集群。支持国家重大产业化基地、部级或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落户张江。继续深化和扩大张江***策。
(四)区域联动发展再拓新空间
支持*新区探索区镇联动体制。通过资源整合,深化区镇联动,高起点规划和建设若干个新市镇。加快区域功能一体化发展,形成功能特色明显、布局合理、配套完善、重点突出的“一轴三带六个功能区域”的空间布局。
*新区发展布局
注重区域联动发展。依托洋山*、航空枢纽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部级开发区,进一步增强航空、航运、物流功能,带动南汇等地区加快发展。结合世博动迁基地和长江隧桥工程建设,加强*与*、*等区县的联动发展。
第十三章实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新突破
按照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保障的要求,以*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重点,加快***府职能转变,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市场体系,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高外向型经济层次,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
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
“*”规划《建议》*,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要加强改革开放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注重把行之有效的改革开放措施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一)深化行***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企、***资、***事、***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实行管办分离,理顺***府与行******类、社会公益类和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的关系,将一部分专业行***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转为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
加快公共财***体系建设。深化财***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各级***府的财权和事权,促进经济社会管理重心下移。突出财***支出的公共性、合理性和均衡性,优化财***支出结构,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财***供给方式,建立健全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科技进步和能源资源节约的财税***策机制。加强财税行******的监督效能,严格会计诚信监管,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建立规范高效的财税运行秩序。
推进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企业投资核准和备案制度,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促进公共领域的社会投资,加快实施特许经营权制度。规范***府投资行为,建立健全***府投资管理制度,加强对***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
(二)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推进国有资本向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企业集中,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有序流动的机制,增强国有资本的流动性。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和国有控股公司改革重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多种形式全面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健全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完善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和监管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国有资产产权代表授权制度,完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清理和废止有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部门***策及规章,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资本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改制,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以及法律未限制的一切领域,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
(三)进一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完善产权、技术、人才、航运物流等全国性、区域性大市场。进一步打破垄断,完善商品和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市场竞争和要素自由流动。
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府市场监管职能,加大***力度,坚决打击制假贩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等违法行为,加强对交易标准、规则的管理。保护消费者权益。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以制度建设和有效应用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社会信用信息采集、加工和信用产品使用等环节的法规规章以及失信惩戒、信用监督等制度,健全个人和企业联合征信平台。
(四)加快推进社会领域改革
探索建立***府与社会合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运作模式。完善公共服务行业管理和***府购买服务制度。通过公办民助、合作经营、股份制等多种形式,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培育和发展各类社会组织。加快培育能够承担事务性工作、提供公益、调节民间纠纷、发展慈善事业的社区民间组织。继续推进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发展改革,支持行业企业组建行业协会并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开放中介服务领域。
(五)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
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贸易结构,大力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比重。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扩大服务贸易出口。依托口岸综合优势,发挥洋山保税港功能,加快发展转口贸易。积极做好进口工作。
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与水平。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拓宽利用外资渠道,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创新利用外资方式,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重点引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项目。加大力度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
加大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力度。引导和推进有条件、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开发重要资源能源,购并拥有先进技术、品牌和营销网络的海外企业,承接海外工程和输出劳务()。加快培育本土跨国企业。积极防范境外投资风险。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不断扩大与*经济合作与交流。推进与**、*在金融、物流、贸易、旅游等各个领域的深层次合作,加强与台湾的经济贸易技术合作,做好台商的服务工作。
(六)营造良好的对外开放环境
积极拓展各种国际大型活动载体,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往来,扩大国际交流。积极吸引国际性组织入驻*。创造国际化的生活和服务条件,提高教育、医疗、居住、语言和出入境等服务的便利化程度。进一步完善口岸管理体制和贸易便利措施,加快电子口岸建设,提高通关效率。完善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完善法规保障、***策引导、统计监测、信息制度。建立健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和跨部门综合应对机制。切实维护经济安全。
第十四章积极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确保公益、促进均衡、注重内涵、激发活力的要求,加强公共财***对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的保障作用,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全面提升和优化社会事业的结构和质量,逐步实现均衡协调发展。
(一)加快建设现代教育体系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均衡化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巩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强化***府义务教育保障责任,逐步扩大义务教育的免费范围,在对城乡困难家庭学生继续实施免杂费和课本费、提供寄宿生活费补助***策的基础上,对农村学生全部免收学杂费,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差距,鼓励优秀教师到郊区任教。继续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扩展优质高中资源。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鼓励多元办学,重点改善郊区和新建住宅区的幼儿园及托儿所条件。加强对来沪从业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服务和管理。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既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要,也是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的需要。贯彻落实《***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期间,*将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形成***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多元办学格局,力争到2010年,重点建设好100所左右示范性职业学校或学院,建成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若干开放式实训平台。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层次结构,促进各级各类高校协调发展。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重点建设若干所高水平大学和一批特色学科,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完善困难家庭学生教育资助***策。积极鼓励高水平的中外合作办学,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扩大就业为导向,以提高技能为核心,加大投入,推动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整合,建设一批与产业发展和促进就业紧密结合、实效明显、具有品牌优势的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以及开放式实训基地。加大职业教育资助力度,建立困难家庭职校学生助学制度。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推进教育管理创新,促进***事分开、管办分离。稳步推进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落实高校依法办学的自。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继续保持各级***府对教育投入的持续增长,“*”期间,***府财***性教育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新增部分重点向郊区倾斜。鼓励社会投资教育和捐资办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投融资体制改革,落实和完善社会力量参与非义务教育阶段办学的相关***策。强化对教育经费使用和绩效的科学评估。
(二)建立有效便利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功能建设。健全包括应急处置、信息、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和人才建设等系统在内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预防控制疾病的能力。加强艾滋病预防和源头控制,加强新老传染病,以及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疾病、慢性病、职业病和精神疾病等疾病防治。继续推进健康城市建设,进一步拓宽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的渠道,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参与模式。
提高基本医疗的均衡化和可及性。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把***府投入重点转向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和郊区基层服务,大力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使部分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推进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改善郊区基本卫生条件,促进三级医院与郊区医院的合作,提高郊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和运行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级医疗机构纵向整合,推进双向转诊,促进基本医疗服务重心下移。加强全科医师培养,全科医师总量比“十五”期末增加一倍。围绕建设亚洲医疗中心城市的目标,建设30个左右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临床医学中心和若干所现代化综合性、特色专科医院,推进国际医学园建设。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中药产业全面发展。健全医疗质量控制网络。完善医疗救助帮困和慈善助医体系。
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按照保障医疗、减少浪费、促进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各级***府保障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责任。建立卫生全行业管理和医保契约化管理的联动机制,加强医疗费用的总量控制和医保费用的总额预算管理,继续整顿和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的市场秩序,加强监督管理,制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逐步缓“三医联动”改革
根据国家提出的推进医疗保险制度、医疗卫生体制和医药生产流通体制改革的要求,结合本市实际,*提出要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即“三医联动”改革,其基本目标是:充分发挥***府调控的导向作用和市场机制的促进作用,建立医疗、医保、医药互相支撑配套的运作体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促进卫生事业、医疗保险和医药产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三)建立基本覆盖全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扩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加大对公共文化领域的投入力度。增强文化原创力,推进文艺创作“精品、优品、新品”工程,***书出版“专、精、特”工程和电影品牌崛起工程。按照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要求,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换运行机制,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提高公共文化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对学生、老人和低收入人群开设公益场的范围。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推动档案事业发展。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作用,新建一批特色博物馆(纪念馆)和剧场;完成区县级***书馆标准化建设。完成基本覆盖全市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一批社区信息苑建设,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0.18平方米。推进世博会文化场馆群、文化广场、****书馆二期(含少儿***书馆)等重大文化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加强城市雕塑建设。完善“一轴、两河、多圈、特色文化街区以及文化服务网点”的文化形态布局。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目标
加强国内外文化交流。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提升各类文化节庆活动的内涵和水平,充分发挥好世博会的文化交流功能,积极打造新型文化交流品牌,注重加强与国内外的文化交流合作。加强对历史风貌保护区、历史文化名镇(街区)、优秀历史建筑以及优秀民间和民俗艺术等的保护。
(四)提高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水平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公共体育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和管理,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学校等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基本实现每个社区和村镇都有公共体育活动场地,使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全市总人口的50%。继续建设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力争*年奥运会取得更好成绩;加强体育与教育结合;每年举办一批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体育赛事活动。
体育活动场所建设目标
(五)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以海纳百川而服务全国、在艰苦奋斗中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进一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诚信教育,坚持不懈实施文明工程和“七不规范”,大力推进“七建”工作,提高市民道德素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工作,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密切地联系各方面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
深入持久地推动创建学习型城市。整合各类资源,建设城市开放大学,积极发展社会化、多元化、国际化的继续教育。按照建设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城市目标,坚持***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终身教育体系与国民教育体系相结合,动员全社会力量,分阶段、分人群、按需求、有重点地推进学习型城市创建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学习,使广大市民掌握真才实学,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本领和综合素质。
第十五章努力形成有序有效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加强***府社会管理职能,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领导、***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增强企业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民间组织、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公益组织等的积极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坚持城区社区建设与郊区村镇建设协调推进,全面加强平安建设,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环境。
(一)着力构建和谐社区与和谐村镇
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发挥社区和村镇等基层组织服务群众、便民利民的综合功能,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促进就业、帮困救助、社会福利、人口管理等职能。整合社区行***事务受理服务机构,设立综合性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并逐步覆盖到全市所有镇(乡),到2010年受理项目一次办结率达到80%。完善“一门式”服务方式,推进电子社区建设。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有序推进村镇体系建设。
社区服务基本网络
健全基层管理机制。扩大基层民主,探索建立由社区居民、驻区单位、民间组织、群众团队和社区******组织代表等共同参与的民主组织形式和社区利益协调机制。进一步推进居委会直选工作,到2010年实行直选的居委会占总数的85%。完善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和居务村务公开等制度。推进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公共管理和社会援助等活动,推进社区专业社工和义工制度建设,新增社工3万人、义工30万人。
(二)全面加强人口工作做好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按照国家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建立适合*特大型城市特点的人口管理新模式,保持人口规模与城市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到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规模预计为1900万人左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进一步优化人口布局,中心城区坚持“双增双减”,积极引导人口向郊区转移,推动郊区农村人口向新城、新市镇和中心村集中。加强市级综合协调、强化区级综合管理、落实社区具体实施,加强对来沪从业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完善居住证制度和房屋租赁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居住证制度全覆盖,健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人口属地化管理格局。
加强对老年人的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大力发展居家养老,逐步扩大***府购买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对象范围。健全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10万张。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多层次的养老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加强老年护理床位建设。继续完善老年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积极做好对独居老人的结对关爱和紧急援助服务。推动老年文化、体育、教育等事业和产业发展,倡导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尊敬和精神关爱。
改善养老服务
保障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合法权益。加强妇幼卫生保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依法保护妇女、青少年和儿童的各项权益。有效治理常住人口出生性别比尤其是来沪人员出生性别比升高问题。
加强对困难人群的服务和保障。办好2007年*世界特殊奥运会,建成特奥中心。进一步做好残疾人、精神病人的服务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三)积极推进平安建设
保障市民食品药品安全。继续加强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控网建设,全面推进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强化对食品、餐饮卫生等的检测和监管,重点食品抽检平均合格率较“十五”期末进一步提高。加强对药品生产和使用的监管。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强化综合交通安全管理,减少交通事故。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防、应急指挥、应急救援三位一体架构,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以中小企业、危险化学品、建筑、火灾、燃气等为重点,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职业危害监管,保障职工健康。
健全治安防控网络。适应社会治安面临新形势的需要,完善*现代警务机制建设,实施社会治安评估。健全防控网络和应急联动中心运作机制,整体提高治安防控的科技含量,建立健全专业部门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及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严格依法打击各类犯罪活动,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种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渗透破坏活动。
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和应急联动体系,完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处置能力。建立预防和减少问题的长效工作机制,畅通、拓展群众诉求渠道,改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完善预防和处理各类群体性矛盾的工作机制,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国防教育和双拥共建工作,加强民兵防空、民兵预备役力量建设。提高国防动员和国民经济保障能力。
第十六章进一步完善就业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体系
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落实***府责任,动员社会力量,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策,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社会保障水平;逐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努力缓解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一)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扩大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新增就业岗位计划。建立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调整以及人力资源开发有机结合的促进就业机制,大力支持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对吸纳市民就业量大的均势产业进行必要的扶持。
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对创业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力度,优化创业环境。发挥好***府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市、区两级促进就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和资助创业,进一步营造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
完善就业援助制度。运用公共财力创造或购买的就业项目和岗位,重点用于安置生活困难和就业困难的“双困”人员就业。巩固***府补贴的公益性就业岗位,提高困难人员的就业稳定率。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扶持力度。加强就业***策与保障***策联动,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员积极就业。
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和促进就业责任体系。完善***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实施第二轮“三年技能振兴计划”,完成100万人次职业培训,注重加强面向郊区农民、青年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进一步完善***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进一步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依法强化劳动监察和***力度,逐步推行特殊岗位就业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企业裁员机制,鼓励国有企业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措施安置富余人员。加快推进就业立法。
努力扩大就业
(二)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扩大基本社会保障覆盖面。按照要分类、有梯次、保基本、广覆盖的要求,合理确定保障水平和方式,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到2010年本市市民各类基本社会保障覆盖面达到98%左右。逐步落实解决城镇职工老年遗属、70岁以上无劳动保障关系的城镇老年人员等的医疗保障和生活保障,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到2010年参加城保、镇保、农保等基本社会保险的总人数达到1050万人。
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统账分理”,逐步做实个人账户。进一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增强统筹调剂能力。重组少年儿童住院基金为未成年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强化小城镇社会保险的个人缴费机制,适度提高门急诊医疗的保障程度,以离土农民为重点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农村养老保险以区县为主统筹,形成农民养老金合理增长机制。完善郊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逐年递增的筹资机制,逐步提高本市农民的医疗保障水平。规范企业参保,逐步提高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的覆盖面,到2010年,参保人数争取达到350万人。探索建立城保、镇保、农保等不同社会保险制度相互衔接的基础平台。大力发展补充保险,鼓励发展商业保险。增加财***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完善社会保障监管机制。
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慈善事业。继续实施“分类施保”,完善医疗、教育、住房等单项救助***策,并加强对困难群众的综合帮扶。完善最低工资、最低生活保障和养老金年度增长的调整机制。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举办公益利设施。进一步做好拥***优抚安置工作。继续发挥慈善基金会、红十字会等组织的示范作用,通过税收等***策引导和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慈善和公益事业。
改善困难家庭和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通过扩大廉租住房、实行公有住房低租金和旧公房改造等措施,逐步解决生活和居住困难家庭的安居问题;通过适当放宽购房贴息条件、建立租售并举新机制等途径,逐步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
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
(三)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经济发展计划篇2
1、保持投资持续增长。以“项目建设年”为契机,把握资金压力逐步缓解的机遇,挖掘自身较高的融资能力和条件,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策措施,有效扩大投资需求。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完成滨江大道三期半幅桥建设,动工建设四期,启动万虹公路万安至河市段拓改工程项目,完成双阳阳新街、西环路部分路段及罗溪东环路建设,动工建设双阳经五路、新南至洛阳江道路;继续推进河市新镇区建设,完成泰源东路及滨水路等建设,抓紧实施马甲、罗溪镇区改造项目,扩大镇区规模;完成*污水管网配套工程部分工程,动工建设双阳、河市片区供水管网工程,配合供电部门完成220KV*和110KV马甲变电站建设。要精心谋划生成项目。探讨建立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提出、论证、筹划、包装、评估等规范机制,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对关键审批环节,定人、定责、定期跟踪,促进项目尽快成熟、加快实施。要积极争取多方支持。主动提出一批较为成熟的项目,做好与上级沟通衔接,争取在规划、审批、资金等方面的更大支持;通过***府投资引导,带动社会资金进一步活跃,提高社会投资比重。要努力提高投资成效。建立和完善***府投资项目的投资和监管机制,坚持分步实施、分类指导、滚动推进,加强项目建设过程跟踪,强化资金的统筹使用和管理,提高项目和资金运作成效。
2、提升工业综合竞争力。确保加快工业发展的激励***策和奖励资金落实到位,强化服务意识,创造有利条件,鼓励企业转型应对,增强企业投资经营的信心和能力。要加强运行监测和跟踪服务。建立统一对外服务窗口,落实重点企业区领导挂钩制度,建立两证办理统一协调机制,加大对企业存在具体问题的协调解决力度,尤其是水电、办证、公共服务配套等突出问题,进行定期跟踪,及时解决,强化督促落实;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主动做好与企业互动交流,及时将国家***策变化及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的有关信息与企业共享,切实为企业出谋划策。要引导企业主动转型应对。在做好工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支持企业转型和转让嫁接,促进资源加快整合重组;鼓励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扩大国内市场,继续实施扶持企业上市、技术改造、贯标认证、自主创新、创建名牌等一系列措施,全年投入技改3亿元,争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市级行业技术研发中心5个,5家企业通过贯标认证,创建5项名牌商标。要扩大企业有效的生产能力。在做好双阳朝阳片区及前洋片区、河市官洋片区及霞溪片区、万安华大科技创业园、宏益电子产业园等工业载体建设的基础上,要注意总结提高、分类引导,确保促建促产工作落到实处,迅速形成新的有效生产能力。
3、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化***策和项目对服务业发展的带动引导作用,切实落实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加强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新兴行业的扶持,增强发展后劲。要积极引导房地产业发展。强化指导、服务作用,形成与业主定期沟通联系的机制,加快公共服务配套,塑造区域良好的居住环境,引导项目合理定价、主动让利,确保资金回笼,促进项目稳步开发建设。要着重推进一批项目建设。积极跟踪落实*汽车北站项目,加快双阳物流园区征迁等各项前期工作,争取项目有实质性进展,完成华祥建材物流中心建设,促进项目合作企业红星美凯龙加快营运;做好豪生酒店促建及服务工作,督促项目按要求按进度推进,推进企业家联谊大楼和企业集团总部等项目实施;完成仙公山生态旅游项目招商及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支持河市绿野生态山庄、泉州盆景园尽快形成规模,鼓励乡村游、农家乐等休闲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发展。
(二)统筹兼顾,加大投入,保稳定促和谐
1、推进新农村建设。落实兑现各项惠农支农***策,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推进蔬菜、禽畜、水果、水产、药材、花卉等基地建设,积极创建无公害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动工建设福建东南中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全力推进示范村建设,逐步健全完善领导及部门挂钩协作工作制度。引导农村加工业集约规模发展,完成马甲、罗溪加工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实施防洪排涝、溪堤整治、小山围塘除险加固、沿海防护林等工程。继续做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完善垃圾清运体系建设,扩大农村卫生保洁面。
经济发展计划篇3
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的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总基调,高度重视新常态下工业发展的产能制约、需求制约、技术制约和竞争力制约,从工业发展的规律出发,以农产品深加工、机械加工制造、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导,深入实施“两大计划”,力促园区、商贸物流中心整体提升,紧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招商引资新增长点,走新型工业发展之路,集全区之力完成“百亿工业计划”,推动工业再上新台阶。
二、百亿工业发展计划
(一)目标任务分析
按区“百亿工业”计划,2020年我区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要突破百亿大关,在充分考虑市属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困难的情况下(原定于市区工业增加值为11.7%,考虑市属企业规模大增长困难,暂定于市属工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区属工业增加值2017——2020年需年增长17%, 2018年区属工业总产值要增加6.7亿元。
在全力确保现有工业存量不下滑,深入分析我区工业经济发展规律,结合区实际,下一步我区着重要以深入推进发展优势茶叶企业,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提升园区整体形象,招商引资为切入点,具体将2017年区属工业总产值增加6.7亿元的任务分解到:1.在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上,培育茶厂工业总产值2.4亿元以上,众友机械工业总产值3.5亿元以上,弘利展工业总产值3.5亿元以上,泛华电器工业总产值8亿元以上,为全区工业经济增加3.6亿元总产值;2.在实施重点产业提升计划上,提升规上藏茶、绿茶加工企业5家,增加工业产值1.3亿元;3.在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上,新发展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确保2018年新增4家规上企业产值达1.8亿元。同时重点培育10家中小企业充实培育库,为2018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做准备。
(二)具体措施
1.全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大品牌。一是鼓励企业规模效益上台阶。按企业营业收入每增加1亿元标准,给予20万元奖励,或企业当年每增加税金 100万元,奖励20万元。对营业收入达到10亿元标准的企业,另行给予30万元奖励,营业收入达到20亿元标准的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二是支持企业拓展市场。定期编制区工业产品目录,组织全区有关部门、单位与辖区内企业进行产需对接。三是帮助企业对上争取支持。指导企业加强项目管理,定期储备、筛选一批投资额大、带动性强的优质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省各类专项资金及***策支持。
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一是帮助企业对上争取支持。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以技术创新专利争取省、市工业发展等资金。二是实施“抓大扶小”工程。以泛华电器、小航电器、众友机械、青江机械等企业为重点,协调、梳理可以配套的小企业向几家大企业配套供货来带动小企业发展。三是建立企业台账,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实施帮扶。四是积极与市级部门对接,鼓励企业争取参加省、市各部门组织的各类培训。
3.促进茶叶企业产品升级,产值提升发展。
一是按“一产接二连三”的互动型、融合型发展模式,持续的塑造、培育、营销、打造一些优势产品。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做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利用区农产品资源丰富,品种众多,且一批农产品已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如:藏茶、绿茶、雅鱼)的独特优势,依托川农大等科研院校及科研基地,试点性的选择5家藏茶、绿茶企业帮助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升级,促进茶产品向茶饮品转化。组织企业参展,开拓市场。二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地茶业和农产品展销会”、“万企出国门”等活动。
三、百亿商贸物流发展计划
(一)目标任务分析:按区2020年商贸物流突破“百亿”,经统计测算2017年我区商贸物流年增加额为9.12亿元,同比2016年增长11.5%,围绕此目标2018年我区商贸物流重点发展川滇藏商贸物流园区和藏茶文化产业园区,以此发挥对我区服务业的整体带动作用。
(二)具体措施
一是加快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做好服务工作,力争博娟实业、亨通汽贸、路易商贸、生态农业电商总部经济园等项目尽快投用;加快完善藏茶文化产业园区,完善服务景区配套功能,形成旅游产业聚集效应。二是优化服务环境,搭建发展平台。开通服务业发展绿色通道,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实行并联审批制度等方式简化程序。全面落实“五个一”项目跟踪推进机制,坚持把清单制、责任制作为推进项目的重要方法。全力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帮助企业融集建设发展资金,确保企业引得来、建得快、发展得好。三是狠抓招商引资,增强发展驱动力。通过多渠道、多措施招商引资,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储备,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四是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商贸物流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高电子商务水平。
四、加快“三园一区”整体提升
(一)不断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一是改造大兴农业园区主干道长约1.5KM的主干道两侧的绿化及围墙。二是完成园中园水电气等配套设施。三是启动草坝镇做好污水***的建设。四是对岩物流园区大道工程,以及水电气的建设。五是争取草坝污水处理厂投入正式运营。
(二)建立与经开区的合作机制。积极与经开区衔接,力争建立、经开区共建合作机制,在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招商引资、税收、经济发展指标等方面进行明确。
(三)提升园区整体形象。一是开展园中园一期厂房和办公用房的绿化、办公室的布置、氛围的营造等;二是完善大兴农业园区、草坝工业园区和川滇藏物流园区的园区绿化,加强日常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二是加大对园中园、大兴农业园区、川滇藏物流园区等的宣传力度,提升园区知名度。三是加强企业厂区形象包装。对园区内弘利展、凯安琳、太时生物进行厂区提升打造,全面提升厂区整体形象。
(四)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一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办事环节。对进入园区的所有企业,园区管委会提供审批“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实施服务时限承诺制,并免收相关费用。二是今后各项发展优惠***策要优先支持园区内企业,项目用地、优质服务和优惠***策、贷款贴息和资金补贴、融资担保等各方面***策,要全方位对园区内企业优先予以支持。三是区区属企业搬迁改造原则上全部向园区集中,建立区企业管理台账,定期收集企业的困难问题,及时跟进解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部门责任。一是成立由区级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新型工业化推进的领导小组,加强部门的组织协调,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二是落实责任。把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各部门、乡镇和人头,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抓好工业经济发展。三是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考核,研究制定加快新型工业经济发展的考核及管理办法。
(二)强化要素保障。加强土地保障,每年在数量和结构上确保工业用地的科学合理供应。搭建银企沟通平台,加强银、***、企三方合作, 搭建银企沟通平台,加强银、***、企三方合作,为园区及企业提供融资途径和通道,解决企业和项目融资困难问题。坚持利用电价杠杆调整产业结构,对落后产能企业执行差别电价,补贴优势企业电价。继续做好大宗工业用电排序,确保重点优势企业用电。用好用足富余电量***策,支持优势企业发展。
(三)引导创新驱动。坚持企业主体、***府引导,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坚持市场主导、技术支撑,不断拓宽产品领域;坚持人才优先、环境保障,大力引进高科技人才和技术,着力强化创新驱动能力;协调配合、扩大开放,打造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三)做优服务机制。研究制定服务企业的好方法、好举措。继续组织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坚持领导联系重点企业、低效企业、未开工企业制度,以及联系重点招商、工业项目制度,将服务企业、破解难题常态化,切实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要主动开展***策宣讲,帮助企业用好、用足现有扶持***策。继续深化行***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缩短审评时限,推行“一站式”、“并联式”审批,提高行***服务效能。组织开展涉企评议,着力提升***府部门服务质量和水平,提振企业家信心。
六、工作建议
(一)整合区级管理服务部门的职能职责。目前经商局负责全区各企业的管理和服务,而园区管委会负责全区各大园区的日常管理和园区内企业的协调服务,而全区的重点生产企业,园区内只占少部分,在园区内的企业,经商局和管委会都在重点关注、服务,力量稍显过剩。园区外企业主要由经商局协调管理,企业数量较大,且分布分散,管理协调服务力量明显不足。因此建议整合力量,实行单位合并,共同为全区经济建设服务,有效解决力量不均衡,单位职责重复的问题。
经济发展计划篇4
━━经济工作方面,重点抓了招商引资、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深化企业改革、依托大化工联合发展、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村级经济等工作。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亭林工业区、朱行工业区已初具规模。*嘴工业区、枫泾工业区和一批镇级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已进入实质性启动。以私营企业为主的经济小区发展较快,企业户数和税收增幅较大。加强了国有、集体资产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建区三年来,共盘活存量资产8.4亿元,企业改制面近95%。通过改制,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依托*石化和*化学工业区发展*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步伐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迈出了新步子,粮经比例从19*年的65:35调整为20*的47:53。以扶贫帮困为重点积极发展村级经济,19*年认定的58个经济薄弱村基本脱贫。20*与19*年相比,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7.5%;工业总产值增长44.2%;农业总产值增长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2.5%;地方财***收入增长109.1%;合同利用外资增长18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9%。
━━城乡建设和管理方面,全面开展了新一轮规划的编制。完成了基础设施规划、新城区总体规划、工业发展规划、中心城区商业规划、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等的编制。加大了道路和绿化建设力度。新建和改造公路47.8公里,全区公路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0.94公里;新建和改造乡村道路116公里。新增绿地面积164万平方米,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区”和“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以枫泾为试点的小城镇建设和城镇住宅建设的加快,提高了城镇化水平,城市化率达到35.78%。顺利完成了*西部低洼地区防洪除涝配套工程和海塘达标工程。
━━社会事业发展方面,全面推进科教文卫体和民***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被评为全国先进;在全市率先启动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石化工业学校被评为*市现代化标志性职业技术学校;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农民画联展;农村合作医疗投保率位居市郊前列,卫生后勤改革进展较快;成功地承办了第八届亚洲轮滑锦标赛;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三级社会救助网络。
20*是完成“*”计划的关键之年。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在区委领导下,认清形势知难而上、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埋头苦干排难而上,抢抓机遇,自加压力,加快发展,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在“*”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20**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国民经济平稳增长,综合实力有所提高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1.3亿元,同比增长9.1%;工业总产值152.7亿元,同比增长20.1%;农业总产值9.7亿元,同比增长5.6%;财***收入13.59亿元,同比增长42.3%,其中地方财***收入8.12亿元,同比增长44.6%,增幅列全市前列。
工业经济增速加快,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企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工业总产值增幅为建区以来最好年份。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32.6亿元,同比增长18.7%;实现利润5.3亿元,同比增长50.5%。全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7,同比提高了5.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保持良好运行态势。消费品市场购销两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1亿元,同比增长13.7%。商业招商引资工作进展明显。一批连锁店、便民店和超市等相继开业。房地产业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旅游业有所发展。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以“家家富工程”为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瓜果、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面积逐步扩大,同比增加了10.9%。其中蔬菜面积已达到6.52万亩,同比增加34%。加快了特色养殖业的调整,特种珍禽、食草性畜禽、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出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二)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多元化投资格局正在形成。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制订了《*区招商项目审批实施办法》,进一步简化了项目办理手续。建立了招商项目审批服务监督小组,加强了对服务质量的监督。加大了对落户企业的跟踪服务和对成长型、科技型和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成立了*区高新技术、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服务中心,全年共有47家企业获得了贷款,贷款额为5590万元。加大了对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对市级和区级工业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予以财***贴息。成功举办了20*招商新闻会,达到了广交朋友、宣传*、推进合作的目的。全年合同利用外资1.2亿美元;内资项目计划总投资38.4亿元,其中吸引区外资金34.6亿元,到位资金已超过12亿元,超额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
(三)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经济小区继续快速发展
按照“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工作思路,加大了工作力度。全面建立了镇级个体私营经济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了为个体私营经济服务的网络。
年初,***2号文件颁布后,我们一方面旗帜鲜明地坚决贯彻***的文件精神,及时调整有关做法;另一方面,重申扶持个体私营经济和经济小区发展的力度不变,采取积极措施,稳妥处理了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在工作中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立足抓规范,规范促发展;坚持一手抓商贸型,一手抓实业型,注重引进科技型、规模型、实业型、实地型,促进了个体私营经济和经济小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新发展***核算私营企业4604户,完成年初计划的117%。其中,实业型企业户数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个体工商户总数为11*1户,同比增长9.5%。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收5.54亿元,同比增长71.5%。经济小区全年共实现税收6.58亿元,同比增长78.4%。
(四)实施依托大化工战略,联合发展道路进一步拓宽
认真贯彻“服务、配合、参与、延伸”八字方针,积极推进联合发展工作。与*石化方面:通过双方领导的经常沟通,使双方关系进一步加强。共确立了联合发展的12个专题,并就具体落实形成了一致意见;联合招商有新突破。通过参与*石化产品用户座谈会等活动,与40多家石化产品用户签订了来*开办企业的意向书;建区时明确列入区财***预算的5000万元问题已得到妥善解决;积极推进了与*石化共建社会事业和文明社区工作。与*化学工业区方面:按照市***府关于做好*化学工业区前10平方公里建设期间的社会事业管理的要求,正在积极制订有关管理方案。我区的建筑公司先后承接了化工区中央河道等基础建设工程;临海公司、漕泾镇等分别与*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天原化工厂等联营或合作开办了水厂、物流公司、三渣搅拌站、包装材料厂等配套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已引入新加坡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有机所等国内外企业和科研单位前来创办精细化工、运输、包装、结构件等实业型企业,投资总额2亿元。同时,与化工区领导就化工区全面启动后的工程参与和延伸产品加工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与*华谊集团签订了长期合作的协议。
(五)继续推进城乡形象建设,实事、重大项目顺利实施
以规划为龙头,以道路建设、小城镇建设和环境建设为重点,加大了城乡建设和管理的力度。经过全区共同努力,获得了*市卫生城区的称号。至年底,新增绿地30.6万平方米。石化街道、朱泾镇、枫泾镇等地区通过抓“亮灯”工程,加快了形象建设的步伐;加大规划管理力度,大力推进拆违工作,超额完成了市***府下达的拆违任务。积极开展“一控双达标”活动,完成了对工业污染企业的整治工作,并通过了市级验收;加快了对河道和畜禽牧场的环境治理。
市***府实事分解项目和区***府实事项目已圆满完成。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在全国率先建立了IP宽带多媒体通信网,全区FTTB用户超过4000户。
区***府十分重视人大代表议案、书面意见和***协提案的办理工作。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件,书面意见117件,***协提案132件,同时还办理了人大代表提出的口头意见100件,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问题。
(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方针,积极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向前发展,保持社会秩序稳定。全年被批准为市级科技产业化计划项目11个,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9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中小学生减负和教育行风评议工作;中小学校五、四分段工作已经完成;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在软件建设方面名列*市前茅;中小学达标工程进展顺利。大力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继续探索*农民画创作的产业化发展新路子;加强了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继续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立了卫生后勤服务中心;对北部各镇的医疗机构进行了合并、重组,区域医疗卫生规划进一步完善;继续实施合作医疗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合作医疗投保率达到78.43%,列市郊前茅。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实现负增长,外来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巩固提高。圆满完成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努力发展体育事业,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稳步探索体育产业化道路,全面完成了市***府实事项目健身苑(点)的建设工程。
积极推进再就业工程,完成了市***府下达的年内净增3650个就业岗位的任务;在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加快了“中心”人员的分流;对符合协议保留社会保险关系条件的下岗人员,实行了“协保”***策。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妥善处理各类人民内部矛盾,认真做好征地劳动力等各类***策性人员的安置工作;落实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维护了社会稳定。
民***、福利、残疾人事业取得新发展。成立了社团管理局,加强了对民间社会团体的管理;开展了一系列的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老龄工作继续得到加强;区殡仪馆已通过国家一级殡仪馆标准的检评;积极参加全国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并获得较好成绩。
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府各部门积极开展了“六项注意”和“双思”教育活动,认真开展了“三讲”教育。加强了新闻单位建设。全面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文明镇、文明窗口和安全文明小区活动。努力建立为民服务的工作机制。
此外,对台、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统计、审计、物价、史志、档案、武装、民兵预备役、民防等方面的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以来,广大干部群众克服困难、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府和区委正确领导、区人大与区***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在原*县和中石化**实业公司历任领导打下的基础上取得的成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府,向全区55万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原*县和中石化**实业公司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关心和支持我们工作的区人大代表、区***协委员,以及各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支持和帮助我区建设和发展的*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工业区发展有限公司、各市属单位和驻金部队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20*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们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不快,与兄弟区县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二是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速度不快,市级和区级工业区形象变化不够明显。三是财***收入虽然增幅较大,但绝对额依然偏小,区实得财力增量并不大,达到收支平衡尚有一定的难度。四是在妥善解决好农村征、使用土地农民安置和城镇人口就业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时期,是围绕*实现“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战略目标,把我区建成*南翼滨海新城雏型的关键时期。进入新世纪之时,*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积极贯彻“稳中求进、有所突破,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工作方针,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干不动摇,在“自加压力、开拓创新、重点突破”上下功夫。全面实施放手发展战略、依托大化工战略、城镇扩张战略、商旅兴市战略和人才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期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市委、市***府和区委的领导下,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坚持***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按照*同志“*”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的*大、*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进一步***思想、实事求是,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依法治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奋斗目标
“*”期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综合经济实力增强,进入跨越式发展轨道。具体要努力实现六个突破:(1)实现工业区开发建设的突破。多元化投入,多种所有制并举,基本形成“1+2+3”重点工业区与其他镇级工业园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实现形成“一业特强、多业发展”产业格局的突破。同大化工相关产业的产值和税收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我区现有的优势工业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3)实现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粮经比例达到新水平。初步形成都市型农业的基本框架。(4)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突破。基本形成“两横三纵”高速公路网架;初步建立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框架;给水、污水治理工程和电力、水利建设取得明显进展。(5)实现新城区和现代化小城镇建设的突破。基本形成由新城区——中心镇——一般集镇组成的城镇体系;新城区和市重点发展中心镇枫泾镇的建设要出形象。全面建成绿化达标区。(6)实现社会事业发展的突破。教育、人口和计划生育、残疾人、档案等事业的整体工作达到*同类地区先进水平;科技、卫生、文化、体育、民***、社区建设和管理等事业的部分工作达到*同类地区先进水平。
(三)主要经济计划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2005年达到114-125亿元,年均增长10-12%。人均达到20000-23000元。
三次产业结构:2005年调整到7:50:43。
工业总产值:2005年达到282亿元,年均增长13%。
农业总产值:2005年达到12亿元左右,年均增长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5年达到62亿元,年均增长8%。
出口创汇:2005年达到5.4亿美元,年均增长8%。
合同利用外资:2005年达到1.6亿美元。
固定资产投资额:2005年达到42亿元,年均增长12%。
工业性投资:每年10-12亿元。
地方财***收入:2005年达到16亿元,年均增长15%。
人口规模:2005年常住人口达到56万人左右,其中新城18万人。
(四)主要任务
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综合经济实力
要突出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坚持“二、三、一”产业发展方针,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大力发展支柱产业,优化发展基础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引导项目向工业园区集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按照市委提出的“一业特强、多业发展”的要求,逐步形成石化产品延伸加工业和石化工业配套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机械电子、汽车配件、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努力发展商贸业、房地产业、仓储和运输业,继续做大、做强市***建筑业。按照“调活、调优、调高”的方针,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家家富工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要努力做好依托大化工联合发展工作,加大联合招商力度,使我区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升级。要抓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加快出口产品的结构调整,努力开拓对外贸易市场,探索多层次的合作方式、合作内容的新路子,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
2、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善*发展环境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是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的主要任务。要重点建设好新城区中心城区,有序推进中心镇和一般集镇建设。城市化率要达到50%。要加大规划力度,高起点编制和实施好城镇体系规划。要抓住市重大工程建设的良机,加快高速公路及区间配套道路的建设,形成快速、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同时要抓好东海港新建工程、龙泉港拓宽及出海闸工程、排污工程、农村电网改造及水利建设等工程。要以IP宽带网为基础,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要综合推进水、气、固体废弃物处置和重点工业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工业污染源的治理要在“一控双达标”的基础上,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按“点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环上绿化成带”和“农田林网化”的要求,加强绿化建设,积极争创部级园林城区。要加强对耕地、滩涂和水资源的保护,努力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要形成城乡基础设施多元化投资体系,推进城乡建设的市场化、社会化;贯彻“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方针,强化城乡管理的综合***,切实提高依法管理的水平。
3、坚持科教兴区战略,提高综合创新能力
坚持“科教兴区”战略,重视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筑人才资源高地,提高综合创新能力。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充分利用和借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力量,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转化。加强推进“星火、火炬、新产品、科技兴农”等项目的工作力度。完善对技术创新的激励***策,加大高新技术企业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创业资本,促进高新技术型企业发展壮大。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形成人才“柔性流动”的***策机制,吸引国内外创新人才来*工作。努力调动和发挥本区现有各类人才的积极性,积极培育创新人才、鼓励多途径成才。
4、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市民素质
努力培育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加快文化队伍、文化设施和文化产业建设,开展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繁荣文化创作,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文化事业运行和管理机制。加快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充分挖掘、培育和发展*农民画的民间艺术特色。大力推进群众体育运动,促进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共同发展。加快医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保健水平。加强人口管理,提高人口素质。重视和关心老龄化问题,健全老龄人口服务网络。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探索社区建设发展新路子,培育各类自我管理的社区服务组织,鼓励多元化投资建设社区各种配套设施,促进社区福利、公益事业的发展。
5、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是提高我区综合竞争能力的强大动力。要通过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和组织结构,深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全面推进***府机构改革。以行***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加快***府职能转变,不断健全中介服务体系。按照***企分开和分级管理原则,加强***府管理职能,改善和强化***府对市场经济的调控,进一步提高***府综合经济管理能力和水平。以***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养分开为重点,从引入竞争机制入手,改革事业体制,促进公用事业和卫生、教育等行业的机制转换和资源优化配置。要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形成良性循环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使增量资产重点投向新兴产业,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6、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新风貌
按照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的要求,深入开展理想和信念教育,大力加强***治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努力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树立“团结、进取、创新、开放、求实”的*人新形象。要在***的领导下有序推进民主与法制建设。全面落实依法治区的各项任务,不断提高民主化、法治化水平。继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领导的多***合作和***治协商制度,推进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进一步加强基层***权建设。要维护宪法、法律的权威,继续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要着力形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依法强化公共安全管理,完善以“110”为中枢的救助网络,建立快速反应的控制体系,构筑群防群治网络,全面加强社会稳定。
20*年主要工作
20*年,是跨入新世纪和实施“*”计划的起步年,是保持经济发展良好态势,乘势而上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之年。因此,20*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市委、市***府和区委的领导下,以*理论和*同志“*”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的*大、*届五中全会精神,市委七届七次、七届八次全会精神和区委一届六次、一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进一步***思想、实事求是,实行“稳中求进,有所突破,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团结一致,真抓实干,力争在两个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取得新成绩,为*新世纪的发展迈好第一步。
为此,建议20*年我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
(2)工业总产值增长15~18%;
(3)农业总产值增长4%;
(4)地方财***收入增长20%;
(5)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15~20%;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15%;
(7)出口创汇增长10%;
(8)合同利用外资1.5~2亿美元;
(9)引进内资12~15亿元;
(10)经济小区税收增长30~40%;
(11)工业经济综合指数达到110。
20*年,区***府将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进一步***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紧抓不放。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的考核机制,制订和实施招商人员酬利挂钩的激励措施;坚持内外资并举、集约型与劳动密集型项目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招商引资不仅要面向一、二、三产业,而且要涵盖社会事业、城镇建设等各个领域。吸引外资要注重向欧美地区发展。吸引内资要面向十四个开放城市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要抓住*中心区实行“退二进三”的机遇,主动加强与市属各大工业集团的联系,结合*的产业特色,积极吸引相关企业落户*。要在传统招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拓展招商引资的新途径。招商引资重在实效,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对项目的跟踪服务,不断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资金到位率。
以“***策最优惠、服务最到位、投资者最实惠”为总体要求,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要以***策、服务和基础设施三个要素为基础,继续化大力气优化投资环境。在硬件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要加大对工业园区的投入力度。工业园区建设必须确立基础设施先行的观念,必须坚持多元化投入和实行财***扶持相结合的策略。在软件方面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追求尽善尽美的服务。要以“两档一卡”为抓手,以转变作风为重点,努力做到依法管理和提高办事效率相结合,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有效、到位的服务。区招商中心要从招商和审批服务两方面入手,充分挖掘和发挥其功能效应。各职能部门要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加强配合,善于换位思考,努力营造热情、便捷、规范的服务氛围。要加强对各镇招商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我区招商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二)积极扶持重点企业,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发展
办好现有企业是最有说服力的招商广告。全区上下必须坚持一手抓招商,一手抓现有企业,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要采取相应措施,保持***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体制性和机制。要搞活、搞大、搞强区属企业。在继续深化区属企业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加强企业管理,搞活经营体制;要通过招商引资促进区属企业的转制和调整。努力促进三资企业健康发展,提高三资企业在我区经济中的比重。要充分发挥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的作用,大力支持小企业发展。要强化科技进步对传统产业改造和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发展。要继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加强对民营和私营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实施安全生产的长效管理机制。
加大技改力度,加强质量管理和开拓市场,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做好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企业与国际接轨的准备工作。要组织区、镇两级有关部门和企业干部学习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知识,分析利弊、研究对策。
(三)积极实施中心城区商业发展规划,不断拓展第三产业
以“三街二场”(金一东路、卫零路、万安街、枫泾商城、*卫综合市场)的建设为重点,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按照建设*南翼滨海新城的要求,对城区内主要商业街金一东路和卫零路南段实施整体性改造,整个工程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要积极引进内、外资参与商业竞争,继续搞好商业业态调整。并认真做好海鲜城的规划和招商工作。
切实加快市场建设。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朱泾万安街农贸市场改扩建任务。加快枫泾商城专业产品交易市场的建设。加快*卫综合市场建设。在现有的规模和基础上,进一步组建区域性的生活、生产资料市场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使市场逐步向特色化、系列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要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生活需要,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
要根据*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手编制*三岛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旅游发展规划。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我区的滨海旅游资源,积极推进以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为特色的旅游事业。努力办好以*农民画为主题的第四届旅游节。要结合*农民画、东林寺、华严塔、枫泾古镇等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乡村休闲旅游景点,为把*建成具有滨海特色、城乡结合的旅游新城打好基础。充分发挥*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的积极作用,促进*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
(四)抓好农业结构调整,认真实施“家家富工程”,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要以中央、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发展都市型农业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我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推进我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20*年,要争取实现农业总产值10.1亿元,比上年增长4%,其中种植业5.3亿元,比上年增长6%,养殖业4.8亿元,比上年增长2.1%。
以“调活茬口、调优品种、调高效益、发展林业和多种经济作物”为指导方针,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使粮经比例调整为40:60。以“引导农户调,指导农户种,帮助农户销,带着农民富”为指导方针,继续稳步推进“家家富工程”。
要发展设施农业。在干巷、新农等镇着手建设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要进一步加强水利建设。
(五)以发展化学工业产业为导向,推进联合发展工作向纵深发展
按照“服务、配合、参与、延伸”的八字方针,我们要努力抓住*化学工业区和*石化加快开发建设的良机,组织力量,做好我区有关大化工延伸产品的论证、规划工作,做好精细化工、化学建材、化学合成材料等基地建设的准备工作。
在*化学工业区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府有关指示精神,缜密制订由我区代管的*化学工业区前10平方公里社会管理事务的实施方案,确保*化学工业区建设的顺利进行。随着*化学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启动和部分项目的开工,我区要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和产品项目的合作与延伸工作,争取早出效益。
在*石化方面,要抓住*石化深化改革和做强、做大的新机遇,在招商引资、新办企业、搞好服务和社区共建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双方合作的新领域,争取有更大的突破。
(六)优化服务、规范管理,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我区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紧紧把握住***的*大给个体私营经济带来大发展的机遇,坚持在发展中提高,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私营经济的招商引资工作,特别要重视抓好科技型、规模型、实业型、实地型私营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在服务方面,要在各镇建立个体私营经济服务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区、镇两级服务中心的各项职能,为已落户*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要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制定新***策,以适应日趋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的需要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需要。
(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实施城镇扩张战略,加快新城区建设。要***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探索城市发展新路子。新城区管委会要统一运作中心城区的开发建设,要学习国内外的成功经验,以争创一流为目标,高起点编制规划,力争使中心城区的建设达到一流水平。
以道路建设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实施莘奉金高速公路*段、申甬北路、同三国道等重大项目的同时,还要通过多元化投资的办法,加快新城区市***道路建设,初步形成区行***中心周边地区道路框架,为加快新城区开发建设创造条件。此外,还要抓紧实施乡村公路上等级和农村水网改造的工作。
要通过发展房地产业带动新城区及城镇建设。中心城区和各镇要结合实际,认真搞好小区规划,形成特色,并积极招商,实现多元开发,有序发展。全年要完成住宅新开工面积40万平方米,竣工40万平方米。其中,东港示范居住小区要基本建成,亭林镇金亭花苑建设要全面启动。要通过以创建完整街坊为抓手,建设示范居住小区为导向,狠抓质量管理为重点,提高住宅建设的档次,建成一批精品住宅商品房。加快灯光工程建设。
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努力抓好环境建设。要进一步提高绿化建设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意义的认识,全面推进我区绿化建设工作。绿化工作重点是主要道路两侧及城区(镇)3000平方米以上集中绿地,以及新村内的绿化。要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和***力度,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保监察和监督管理水平,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继续做好以保护水资源质量为重点的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搞好圩区达标工程建设,配合实施好龙泉港拓宽疏浚及出海闸工程,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南部地区的水质和排涝能力。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工作,加大农村畜禽粪便治理力度,切实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加强防汛抗台工作。
坚持建管并举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城镇管理。要狠抓市容市貌,制止“三乱”。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继续完善事企分开、管理和作业分离工作,运用市场机制来提高城镇管理水平。要通过积极探索,实现分头、分散管理向综合治理转变,突击管理向长效管理转变,单纯经验型管理向法治管理转变,使*区的环境面貌有较为明显的改观。
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展思路,认真总结用BT形式建设廊漕公路的经验,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探索城市建设的新路子。
(八)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继续实施“科教兴区”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立、健全以重点企业为主体的工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农业科技示范区为主体的农业适用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制订科技招商的有关***策,加强对工业园区的科技指导。加大高科技园区的招商力度,高新技术产值率要达到10%。努力承办好20*年*(*)科技节。
继续创建*教育的新格局,基本形成城乡一体的*“有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框架;继续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跨世纪园丁工程”、“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及“教育技术现代化工程”,进一步完善五、四分段教育体制。争创1-2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抓紧做好*农民画院分院(培训中心)的规划工作,加强各镇老年活动中心的建设,积极推进各镇绿地文化广场的建设,发挥文化稽查队伍的作用,加大“扫黄打非”的力度。
认真实施第二轮区域卫生规划。全面建立医疗中心,推行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实现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建设好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药品招标采购中心,实行医药分流,分开核算,分别管理。全面推进医保改革工作。继续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社区生殖保健综合服务的建设。继续采用同创共建的办法,巩固市卫生城区的创建成果,通过三年的努力,争创国家卫生城区。
认真完成20*年全民健身苑(点)的建设任务。举办好区首届体育运动会。
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网点建设,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水平。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保质保量地做好接收安置三峡库区移民工作。要争创*市双拥模范区。
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的开业指导,以创业带动就业。确保完成市府下达的净增就业岗位的任务。做好再就业服务中心职能转换过程中的有关工作,加大对下岗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就业竞争能力。继续做好残疾人分散安排就业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缴工作。
妥善处理各类人民内部矛盾,认真做好人民群众工作。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揭批“”,坚决打击各类犯罪活动,确保社会稳定。
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我区两个文明建设。
(九)加强自身建设,做好服务工作,提高***府工作效率
经济发展计划篇5
**期间,地委、行署团结带领地区各族人民,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主要发展目标如期实现。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年全地区生产总值236.78亿元(含农一师和石油开采区),年均增长15.8%,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0元,其中地方生产总值130.69亿元,年均增长14.9%;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由“九五”末的43.6:21.6:34.8调整为33.1:28.5:38.4(此结构比例为常规统计数据所比);地方财***一般预算收入13.38亿元,年均增长26.7%;城镇化率达到27%,比“九五”末提高4个百分点;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3.45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3.16倍;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8.9%,比“九五”末提高10.5个百分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总产量由“九五”末的116.07万吨提高到127.59万吨,棉花总产量由23.07万吨提高到30.05万吨,肉类总产量由7.67万吨提高到12.01万吨,林果面积由56.98万亩提高到249.6万亩,果品产量由20.4万吨提高到40.46万吨;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重要步伐,各类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22万户。工业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33.95亿元,年均增长29.3%,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51.3亿元,年均增长15.8%,石油产量达到800万吨,煤炭年产量达500万吨,年发电量达到15亿KWh,棉纺织业生产规模达到36万锭,石油化工基地已具雏形,煤电、煤焦化和轻纺基地建设有了良好起步。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五年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3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7倍;新增公路里程1040公里、发电装机容量5.1万千瓦、城市供热1458万平方米。改革开放取得重要突破,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建立,乌什口岸开放取得进展,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事业发展迅速,教育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两基”攻坚迈出新步伐,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基本确立,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2.5万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096元,年均增长12.3%。全地区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治稳定、民族团结、边防巩固、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五”、**的发展,为今后五年地区的发展奠定了较好基础;地区农业资源得天独厚,有宜垦荒地4000多万亩、森林资源1000多万亩、草场5000多万亩。水资源极为丰富,共有冰川1298条,储水量2154亿立方米,大小河流16条,地表水年径流量129亿立方米,地下水的年储量51.26亿立方米。工业资源潜力巨大,已探明石油储量8.45亿吨,天然气储量7485.62亿立方米,分别占塔里木盆地油气总量的88%和93%。煤炭总储量109.6亿吨,已发现矿产79种,探明储量46种,上矿产储量表的17种。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既有奇特罕见的自然景观,还有众多古文化遗址和佛洞石窟,以“龟兹”、“多浪”为代表的民间文化异彩纷呈,是有名的歌舞之乡。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将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处于南北疆的结合部位和东西贯通的关节点上,且与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接壤,区位优势明显。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推进,特别是中央11号文件的下发,为我们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策保障;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对各类资源特别是能源需求大幅增加,为我们加快优势资源转换步伐,发展石油化工、煤电、矿业开发等支柱产业,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机遇;随着内地沿海产业升级,一些资源依赖性企业逐步向西部资源地转移,为我们大力招商,吸引资金、技术、人才提供了有利条件;自治区把关系**发展的一些重大项目列入了**规划,高度关注**的发展,对地区寄予厚望。总体上说,**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特征和条件。
同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经济总量较小,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发展后劲不强;刚刚迈入工业化初期,发展起点低,财***自给率不高,制约着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远离内地、沿海大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短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发展活力不够强大;处在***斗争的前沿阵地,维护稳定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综观全局,**时期地区面临的将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发展的有利条件,更要认清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第一章指导思想、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指导方针和总体思路
坚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各项部署,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兴国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深入推进“6122”工程,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推动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努力实现由农业大区向工业强区的历史性跨越,实现在南疆区域崛起。
——以又快又好发展作为主题。在推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以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发展服务业,推动三次产业协调联动发展。
——以改革开放作为动力。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改善投资环境,构建诚信社会,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以科技进步作为先导。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注重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鼓励采取先进工艺和技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加关注民生、努力改善民生;更加重视维护困难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更加重视培养人、发展人;注重营造全体人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不断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总体发展思路:围绕“一个中心”,重点发展“两个经济隆起带”,实施“四大战略”,深入推进“6122”工程,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带一产促三产,努力实现由农业大区向工业强区的历史性跨越,经过**或更长时间的努力,把地区建设成为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
――围绕“一个中心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地跨越式发展,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走富民强阿之路。
――重点发展“两个经济隆起带”:在经济发展总体布局上,推动“库(车)-拜(城)”和“阿(克苏)-温(宿)”经济隆起带形成。在东部以库车为中心,库-拜为主线,集中发展石油化工、重化工和能源电力等项目,形成东部经济隆起带,带动新和、沙雅等县的发展;西部以**市为中心,阿-温为主线,建立“阿-温联盟、合作发展”格局,集中发展轻纺、重化工、电力、农副产品加工、建材和石化等项目,形成西部经济隆起带,带动阿瓦提、乌什、柯坪等县的发展。
――实施“四大发展战略”: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以石油天然气、煤炭、棉花等为重点的优势资源开发利用;实施工业强阿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由农业大区向工业强区的历史性跨越;实施科教兴阿和人才强区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培养、吸引、使用好各类人才,有效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实施“龙头城市”带动战略,重点培育库车县、**市东、西两个龙头城市,带动东、西两片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深入推进“6122”工程:努力把**建成***的重要石油化工、电力、煤产业、棉产业基地,以红枣、核桃为主的优质果品基地和优质商品粮基地,提升地区产业化、工业化水平;打造**“龟兹故地、西域精萃”的旅游品牌,使地区成为***乃至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重点抓好**市和库车县两座“龙头城市”建设,使之成为地区东、西两大区域经济辐射中心;打造“龟兹文化”、“多浪文化”两大地方特色品牌,提升地区文化品位。
第二节主要发展目标
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0亿元(含农一师及石油开采区),年均增长14%。其中:地方生产总值达到246亿元,年均增长13.8%。工业增加值达到59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7%以上。到2010年,地方一般财***收入达到2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6%以上。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58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2%以上。“六大产业群”形成体系,“六大基地”初具规模,实现在南疆区域崛起。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合理。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59亿元,年均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90亿元,年均增长27%以上;其中:工业增加值59亿元,年均增长27%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97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三次产业结构比由**末的34.8:25.9:39.3调整为24:37:39。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628公里,其中,农村5390公里;两个机场完成4C级改造;发电机组容量达到167万千瓦左右。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达到10000元左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200元以上,达到4000元左右。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全面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任务,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升学率力争达到45%。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100%。文化、卫生、体育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体系进一步完善,精神文明和***治文明建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形成良性循环,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总人口246万人左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9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
第二章加快优势资源转换,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布局,集聚发展,积极引进大企业集团,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特色工业,全面提高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加快实施品牌战略步伐,打造知名品牌,走出一条符合区情的产业优势明显、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第一节做大做强石化产业,发挥南疆石化工业带主体作用
按照“支持上游、介入中游、发展下游”的原则,加快勘探开发步伐,不断提高资源在区内加工数量,最大限度延伸产业链,做大做强下游产品的精深加工。全力支持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加大地区境内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力度。依靠两大集团的支持,积极争取国家***策倾斜、资源留用总量和价格上的优惠。结合库尔勒—库车—**一线现有的产业基础,以原油为龙头,以天然气化工、轻烃和凝析油综合利用为重点,以石化工业园区、大工业项目为依托,推动南疆石油天然气化工带建设,最大限度的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用新型工业化的理念推动石化工业跨越发展。把**地区建设成为自治区乃至国家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以点串线、以线带面,促进和带动南疆经济发展。
东部在库车集中建设好化工园区,以原油、天然气、轻烃为原料,着重发展原油炼制、氮肥生产、大甲醇及其下游、芳烃及其下游产品,加快催生一批石化项目。争取使原油加工能力由目前的250万吨扩建到750--1000万吨,建成南疆重要的炼油基地;在现有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项目的基础上,再上二--三套“3052”尿素项目,在库车形成160--200万吨以上规模的生产能力;引进建设80万吨乙烯、100万吨甲醇、156万吨天然气合成油、60万吨轻烃芳构化、4万吨聚甲醛等项目,围绕石油和天然气的深度开发利用,延长石化产业链,迅速发展成为自治区乃至国内较大规模的石化产业基地。同时,促进沙雅、新和、拜城三县石油、天然气化工项目建设。
西部规划启动“阿-温石化重工业园区”,以凝析油等为原料,发展60-80万吨乙烯、60-80万吨聚氯乙烯、醋酸纤维素烟用丝束、重油催化裂解制丙烯、二醋片及深加工和配套产品项目等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精细化工,建成一个新型化工材料基地。
第二节加快能源建设,大力发展电力工业
坚持电力统一规划、电源电网协调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优先发展火电,大力开发水电,适度发展天然气、秸杆等清洁能源发电。电源建设要以发展大型发电机组为主,到2010年,火电实现装机总容量145万kW,重点抓好在建的装机2×13.5万kW的库车火电厂一期建设和二期2×30万kW项目、西部火电厂一期2×15万kW机组(二期容量4×30万kW)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发展自备电源;水电实现装机总容量22万kW,加快装机容量2.4万kW的骆驼脖子电站和装机容量4.6万kW、2万kW、3万kW的塔尕克一级、二级、三级电站建设。抓紧做好大石峡、小石峡水电站的建设工作。
提高输变电能力。增容改造现有110kV、35kV变电所,同时加快电网建设,保持与电源同步、协调发展。提高输变电线路等级,220KV输变电线路向喀什、克州电网延伸,新建第二回库车至**220kV输变电线路。提高城市110kV供电能力,强化城市环网,构筑局部双向的城市电网;农村35kV变电站建设坚持“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向户外式、小型式、低造价、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
第三节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加快煤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东部库车矿区,稳定提高中部拜城矿区,扩大西部温宿矿区。适度发展煤焦化,大力发展煤化工。2010年原煤产量达到1300万吨左右。
依托地区“南疆煤城”优势,以库车、拜城、温宿县为重点,**期间形成年产300万吨以上的焦炭生产能力,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焦炭、盐岩和石灰岩资源,发展电石、烧碱、聚氯乙烯等化工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发展下游精细化工。
进一步做好煤炭资源的勘查,尽快探明煤种分布和储量。整合煤炭资源,“建大、关小”实施规模化经营,坚决关闭落后的生产能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采煤方法,使矿井回采率达到65%以上。增加投入,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
重点建设库车俄霍布拉克、库车河、拜城音西铁热克、温宿博孜墩四个动力煤矿区,拜城铁力克民用燃料煤区,拜城库尔阿肯、铁热克河、梅斯布拉克、库车伯勒博克孜四个焦煤矿区。形成库车区以动力煤为主、焦煤为辅,拜城区以焦煤为主、民用燃料和动力煤为辅,温宿区以动力煤、化工煤为主的九大煤矿区的生产格局。
第四节尽快做大纺织业,推进棉产业优化升级
抓住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转移的有利时机,依托棉花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以棉纺为主的棉产业。按照“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放手发展”的原则,重点发展**市纺织工业园区,加快沙雅、阿瓦提、库车、新和等县棉纺织加工区建设,形成棉纺产业集群带。鼓励发展织布(针织)、印染、服装制造以及装饰纺织品,建设上规模、上档次的棉副产品深加工项目,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棉花产业链。2010年,纺锭规模达到250万锭(含农一师100万锭),气流纺10万头,精梳比例要求达到70%以上。
第五节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培育新的支柱产业
坚持实施谁勘探、谁开发、谁投资、谁受益、谁保护、谁治理和有偿出让的***策。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投入,加大基础地质工作力度。吸引有勘探能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进行商业性矿产资源的勘查,尤其是重要战略区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和重点矿种的勘查工作,摸清资源家底,对重要成矿远景区资源作出评价,发现一批找矿远景区和一批战略性矿产地,实现矿产资源勘查的重大突破。
引进有实力的企业集团,加快拜城花岗岩、麦饭石、霞石正长岩、锰矿、滴水铜矿,库车锰矿、铜矿、石膏矿、盐矿、石灰石,温宿铀矿、黑耀岩、花岗岩、盐岩、东陵玉,乌什金矿、铝土矿、铅锌矿、磷矿,**市磷、钒、石灰石等金属和非金属优势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尽快形成一批矿产勘探、开发、冶炼、加工的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矿业开发的整体水平。到2010年,固体矿产矿业产值达到12亿元,固体矿产矿业产值占地区工业总产值的10%~12%,使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上规模,形成新的产业系列和一批骨干企业。
第六节着力推进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市场化运作、高效率开发、高效能管理、滚动式发展,以园区带动项目、以项目拉动投资、以投资带动增长,促进产业集聚,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起飞平台。**期间,力争重点工业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0%以上,主导产业比重不低于60%。
按照产业项目链接、公用辅助设施、物流传输、环境保护和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模式,重点规划、建设好库车化工园区、拜城重化工工业园区和**纺织及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区,使之成为地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支柱;依托上海、河南对口支援,规划建设上海、河南特色工业园区;根据资源勘探开况,规划建设“**-温宿”石化重工业园区;各县因地制宜,依产业发展和财力情况规划建设规模适度的工业区,或并入地区总体规划的重点园区,以园中园的形式发展。强化园区内外诸要素的相互组合,促进产业链密切相关的企业向园区聚集,引导产业集约化发展。力争**期间,争取形成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园区,各园区培育出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企业,30亿元以上的企业4户、10亿元以上的企业3户、1亿元以上的企业10户以上,形成一批支柱型骨干企业,充分发挥其对地区工业增长的支撑作用。
第三章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自治区举足轻重的农业大区。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方略,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围绕构建8000-10000元的新的更高水平的农民收入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加大“三农”投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施基地化战略,建设四大支柱产业,调优种植业,做强畜牧业,优化林果业,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升级转型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一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调优种植业,保持棉粮优势地位。建设完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继续抓好沙雅、**市、阿瓦提、温宿、库车、新和县等县优质高产棉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单产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棉花面积达到270万亩左右,产量达到700万担以上,单产130公斤以上。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棉花内部结构,大力推广棉花优良品种,全面推广高密度、规范化、标准化植棉技术和高标准滴灌节水技术,实施品牌战略,稳步发展壮大棉花产业;以保护粮食安全的资源基础为原则,将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40万亩左右(其中复播玉米90万亩),建设好优质商品粮基地,提高优质小麦、水稻等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80%以上的粮食播种面积达到国家优质粮食生产标准。抓好产粮大县的良种扩繁能力、产出能力、技术集成能力、综合防控能力、粮食加工转化和市场竞争能力,培育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粮食产业的发展;发展无公害和有机绿色优质特色产品,抓好拜城、乌什县油料、甜菜生产,根据市场需求种植豆类、小杂粮等特色农副产品,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10万亩,实现产值10亿元,形成新的特色产业。
做强畜牧业,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坚持“牲畜品种优良化、畜群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产品营销市场化和动物***病防治网络化”的方针,大力建设现代化优质畜产品基地和饲草料基地,建立和完善无公害畜产品标准体系,实施重大动物***病防治工程,大力推进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发展养牛业和肉羊生产,大力发展生猪业和家禽业,稳步发展绒山羊,提高可繁母畜比例,力争**末可繁母畜比例达到60%以上。重点抓好优质牛羊肉、奶、细羊毛、山羊绒四大主导产业,培育壮大一批现代畜牧业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山区畜牧业要控制数量、优化结构、以草定畜、保持生态;农区畜牧业以***策驱动、科技推动、示范带动、项目拉动、机制促动并举,加快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强化牛羊育肥,提高商品率;依托石油开发和城镇化建设,加快城郊畜牧业发展。**末,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良种繁育体系、动物***病防治体系、饲料安全监测体系、草原生态保护体系和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全地区产肉17万吨,产蛋4万吨,细羊毛6000吨,山羊绒250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
优化林果业,突出发展以红枣、核桃为主的特色果品。以建设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抓好五大工程,增加森林资源,使森林覆盖率达到6.98%。优化林果业,继续扩大红枣、核桃面积,基本稳定杏、苹果、香梨、葡萄面积,到2010年林果总面积达到35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120万吨以上,果品贮藏保鲜率达到35%以上,加工率达到20%以上,林果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20%以上,完成绿色果品基地认证面积达到15%左右。红枣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核桃100万亩,把**建成“中国枣园”“中国红枣之乡”。
第二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引进、培育和发展“专业化、有特色、有实力”的加工企业,千方百计引进区内外大企业参与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到**末,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全地区销售收入超1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0家,超5亿元的达到3家,主要农产品加工率达到70%以上,产业化经营组织对农户的带动面达到60%以上,创建部级驰名商标1件,自治区级3件。
依托基地建“龙头”,围绕“龙头”建基地,建成12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10万亩玉米制种基地、15万亩优质水稻基地、250万亩优质棉花基地、350万亩优质林果基地和养牛、细毛羊、绒山羊、奶源、肉羊、家禽六大畜牧业生产基地。形成以轻纺为主,包括上规模、上档次的棉籽高级烹调油、脱酚棉籽蛋白、棉短绒深加工在内的棉产业体系;以红枣、核桃为主的优质特色果品生产、加工、科研、营销产业体系;以小麦、水稻为主的粮食系列加工产品体系;以肉、奶、皮、毛为主的畜产品加工体系,形成一批新的骨干企业。
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中介组织,全力培育地区级产业协会15个,带动农户开展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解决好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
实施品牌战略,申报注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以上,打响**红枣、核桃、苹果、香梨、棉花、大米、肉、奶、毛、绒等优质特色产品品牌。
第三节加快科技兴农步伐
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按照服务产业化、实体化和社会化的要求,逐步配套完善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监测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七大配套体系,建立健全地、县、乡三级服务网络,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综合配套服务。加大金融、农业保险、教育、卫生、交通、邮电、电力等行业服务力度,建立多层次、多环节、多元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步伐。重点抓好测土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棉粮果高产优质、温室大棚高效种植、间作套种、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果品、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重大动物***病综合防治、节水灌溉等实用技术;强化良种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地、县、乡三级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积极培育、引进、推广优质、专用、高产品种,在东西两片形成种子龙头加工企业2个,建成50万亩棉花良种生产繁育基地,年制种10万吨,形成主要覆盖南疆及中原棉区的种子供应格局。建成10万亩玉米制种基地,年制种2万吨。建立从新品种选育到大田应用的完整良种“育、繁、推”一体化格局,到2010年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以肉羊养殖基地为重点,建成全疆最大的优质肉用种羊良繁基地,扩大南疆型绒山羊种羊的生产规模,以拜城、温宿县局部地区为重点,加快细毛羊种羊的发展,以库车、沙雅及塔河沿岸地区为重点,做好卡拉库尔羊的保种和提纯复壮工作。**末牲畜良种率达到85%以上。加快以实验林场、红旗坡农场、木本粮油林场重点苗圃为主的红枣、核桃、苹果等优质经济林苗木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地、县、乡三级林木种苗质量监管检验体系,种苗基地供苗率达到80%以上,良种使用率达到90%以上,一级苗供应率达到80%以上,种子受检率达到100%。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到2010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36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比、小型拖拉机配套比分别达到1:2.4和1:1.8。耕地机械化水平达99%,播种机械化水平达96%,收获机械化水平达40%,种植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以上,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20%以上。
强化农民素质教育,培养新型农民。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按照分类培训、服务产业、注重实效、创新机制的原则,以农民素质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大力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末完成农民技术员培训12万人,其中林果技术培训7万人、畜牧技术培训4万人、设施农业培训1万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
第四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按照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带动农业的要求,强化***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扩大公共财***覆盖农村的范围,加大***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力度,按照“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的总体要求,努力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划分区域、分类扶持、整村推进、巩固提高、完善机制”的原则,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帮困工作的良好格局,到**末,全地区实现16.13万低收入贫困人口脱贫,16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逐年实现整村脱贫的目标。抓好**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暨**飞机人工增水基地建设工程、**河上游流域人工增水作业工程、渭干河流域人工防雹体系建设工程,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布局,重点建设中心村,引导农村住宅建设适当集中,抓好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大力改善农民住房条件;抓好乡村道路建设,提高全地区行***村油路通村率;加大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力争解决65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提高农村供电能力,鼓励支持农村发展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提高农民用电覆盖面;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高广播、电视、电话的普及率;实行对贫困家庭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收课本费、学杂费的***策;全面开展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改善农民看病就医条件;开展农牧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民族团结,搞好干群关系;加强农牧民诚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落实农村计划生育***策,努力提高人口质量。
第四章大力发展服务业
坚持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优化结构、扩大供给、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着力点,加快发展现代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
第一节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
进一步支持各类金融业发展,改善资产质量,扩大信贷规模。鼓励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筹措资金,力争**期间培育出1-2个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加快保险业发展,提高保险信誉和服务质量。培育壮大法律、会计、信息、咨询等社会中介服务业,实现规范化运作。积极发展信息技术服务业,全面推进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整合网络资源,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数字化、宽带化、光纤化及接入的无线化,所有乡镇通光缆,通信网络实现无缝覆盖。稳步发展房地产业和物业管理业,合理规划布局,优化供应结构,规范土地市场,健全房屋交易管理,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经营型房地产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和设施,拓展服务领域和功能,建立新型社区管理机制,运用市场机制发展社区各项服务业。加强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建设和管理,规范运输服务行为,创新服务品种,提高运输服务质量。加强商品流通设施、商业网点和特色农副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建设,全面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立城乡双向流通的市场体系。
第二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构建南疆重要商品集散中心
依托地区在南疆的地缘优势,以**市和库车县为中心,以乌什口岸为支撑,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构建以公路、铁路、航空等综合运输网络体系为骨架,特色园区和一批专业中心、批发市场为载体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形成以批发市场为龙头、专业市场为骨干、零售市场为基础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大力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专业配送、制、电子商务等新兴商业发展。引进和培育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批发零售企业和知名品牌以提升地区整体商贸水平。搞好粮食、棉花、煤炭、石油等重点行业物流。尽早规划,建设以乌什口岸为平台的“边贸”和“出口”加工项目。把地区建设成为立足南疆、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带动周边、面向中亚的重要商品集散中心和进***中亚市场的前沿阵地。
第三节全力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旅游业
加大旅游景区开发力度,挖掘浓厚历史文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类旅游资源,提高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充分利用国家将“丝绸之路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契机,加大龟兹古文化区建设,强化**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地位,做好库车县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和库车老街申报“历史文化街区”工作,全力打造地区“龟兹故地•西域精萃”旅游品牌,将以龟兹文化名胜区为代表的旅游业打造成***乃至国家重要旅游目的地。
重点开发托木尔峰自然保护区、天山大小龙池、塔河源流、国道217线和沙漠公路沿线景区等旅游资源;做好林基路纪念馆、柯柯牙绿色生态区以及三五九旅英雄业绩为主的红色旅游线路开发;充分挖掘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内涵,加大民风民俗旅游资源项目开发;全力抓好包括天山神秘大峡谷、托木尔峰神奇大峡谷、克孜利亚大峡谷、红山石林、库车河风景河段等天山系列、雅丹地貌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工作,整体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旅游品牌;结合乌什口岸开放,适时开发出入境游。
进一步完善旅游综合产业体系,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加强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促进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相关产业发展。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宣传推介,改善旅游服务质量,扩大入境游客规模。**末,力争年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实现成倍增长。
第五章加快城镇化进程
第一节实施“龙头”城市带动战略
按照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实施“龙头”城市带动战略,树立现代城市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快构建布局合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城市体系,推进城镇化进程。重点加强**市、库车县两座中心城市建设,其他各县结合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集中力量抓好县城建设。到**末,城镇化水平达到40%以上。按照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进一步增强产业支撑,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构筑经济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居环境优美、发展协调有序、辐射能力强的现代城镇体系。努力把**市打造成以“五纵四横十一湖”为特色的“水韵之城、人居最佳”的西部明珠和“森林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加大库车县撤县设市工作力度,适时完成撤县改市工作,把库车打造成为“龟兹故地、石化新城”,争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部级旅游城市”。分别成为**河流域、渭干河流域人口50万以上、带动辐射100万人口以上的两个拉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
第二节加强城市功能建设
加强交通、通讯、能源供应、供排水系统、生态环保系统和城市防灾减灾系统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居住环境,增强基础设施对城市发展的承载能力。积极推进供水、燃气、供热、供电、垃圾与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改革,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企业化经营。加强城市环境管理,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推行社区管理模式。改革现行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以及与户籍挂钩的就业、工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制度,稳步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第六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节全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加快推进以粮食主产区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项目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进程,巩固和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坚持开源节流并举、防洪抗旱并重、兴利除害结合,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切实搞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以节水增效为重点,抓好重点河流综合治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盐碱地综合治理项目和滴灌工程、洪水控制工程和骨干河道治理,加强水源地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增强水资源服务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
加快实施塔河综合治理项目以及木扎提河、渭干河、台兰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抓好**河流域、渭干河流域防洪应急工程以及**市、温宿、库车、拜城、乌什县等城市防洪和山洪灾害防治应急工程建设;完成库车县跃进水库、新和县五一水库、沙雅县帕满水库除险加固;采取节水、防渗等综合措施治理和改良盐碱地;搞好**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河两条支流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程、渭干河上游五条支流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程建设。搞好**河流域规划修编和渭干河流域规划编制,推进库玛拉克河大石峡水库、小石峡水库、库车河铜场水库、温宿台兰水库前期工作进程。
第二节加快交通运输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交通先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巩固提高**交通运输大通道,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交通区位新优势,实现**综合交通的协调发展。
公路建设以国、省道等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农村公路为连接,形成布局合理、配套完善、通畅安全的公路网络体系。加快国道314线库尔勒-**高等级公路、国道217线库车段一级路面改造和阿拉尔-和田沙漠公路、阿拉尔-沙雅-库车公路建设步伐,搞好省道209线**市-温宿县公路、乌什县-别迭里口岸边防公路以及**地区县乡道路建设等项目,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基本建成贯通天山南北的公路干线网。以**主枢纽建设为重点,建设一批乡级客运站,完善全区公路客运网络服务系统。到2010年,全地区1125个行***村100%通公路。
铁路建设积极争取做好中吉跨国铁路乌什别迭里-吉国巴雷克奇铁路、库车-拜城铁路支线前期有关工作;争取扩建**、库车铁路客运站,增开**至内地直达快车;争取扩大南疆铁路货运能力,改造**、库车铁路货运站,新建库车和“阿-温石化重工业园区”货场铁路专用线。
民航建设以完成**、库车4C级机场建设为重点,合理调整和扩大机场配置,积极争取增加航线及航班密度,开通**至内地大中城市航线,逐步发展为国内重要的干线机场。
管道运输以提高石油天然气输送能力和效率为目的,加快石油天然气进城入户工程建设,争取库车-库尔勒-鄯善成品油管线建设项目有所突破。
口岸建设以完成乌什口岸公路基本贯通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实现口岸开放。加强边境地区管控防卫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
第七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第一节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体制机制转变
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力争在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逐步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设服务型***府。逐步建立起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管理体制,把***府职能真正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进一步改善经济管理方式,更多地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调控经济运行。深化***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府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加快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落实企业投资自,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规范***府投资范围和行为,完善***府投资决策机制。加强对社会投资活动的宏观调控,提高投资效益。
搞好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积极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体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国有农林牧场体制改革,建立防治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完善粮食市场准入制度,支持多种所有制购销企业发展;探索发展新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支农服务能力。
深化价格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形成机制,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健全价格调整听证制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第二节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策,落实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策措施,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性规定,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策体系。放宽市场准入,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市***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领域建设和经营。**期间,个体工商户年均增长3%以上,私营企业户数年均增长20%,非公有制经济上交税收年均增长2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生产总值占全地区生产总值的50%以上。
第三节强力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
坚持迎商、亲商、惠商、安商,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充分发挥豫、沪和国电、海运、国投集团公司对口援助的有利条件,围绕“6122”工程,重点引进上规模、上档次、有实力的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进驻**,积极引导区外资金投向石油化工、电力、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城镇化建设、旅游业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扎实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前期工作,做到不断投产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力争**期间,引进区外资金和利用外资有大的突破。到2010年,力争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占地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30%以上。
消除地区封锁、部门和行业垄断、行***壁垒,取消对外地企业、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地市场的歧视性***策和规定,禁止通过资质要求、评审标准等方式变相排斥外地企业,实现公平竞争。积极推进市场全方位对内对外开放,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完善行******、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高效优质的服务环境、稳定安全的治安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建立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覆盖***府、企业、中介组织和个人的社会信用体系,引导企业走诚信经营之路。广泛开展创建文明诚信活动,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打造诚信**。
第四节落实中央***策,做好对口援助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以干部支援为龙头,实行经济、科技、文化等全方位支援与合作。形成全社会关心爱护援疆干部的良好氛围,***治上重视、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充分发挥他们的个人才智和桥梁纽带作用。按照“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共同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对口援助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积极搞好干部、项目、资金、技术等无偿援助和互惠互利项目的规划与对接。
第五节壮大融合经济,实现共同发展
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兵地融合经济。积极支持推进农一师的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生态环境、和谐社会建设步伐,不断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和戍边实力。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加深了解、扩大交流、加强兵地共建。支持阿拉尔市的建设,做精做强一批中心团场城镇。依托兵地大融合,实现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共享,发挥双方优势,变局部优势为整体优势,推动地区区域经济强势发展。
大力支持中石油、中石化等中央企业实现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重大突破,鼓励两大集团公司加大就地加工转化力度,为资源所在地下游化工提供必要原材料,加快发展地区石油天然气下游产业。积极为他们在**建立生产生活基地提供便利条件。
第八章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积极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节约使用水资源,以农业节水灌溉为重点,大幅度降低灌溉定额。广泛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逐步建立***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建设节水型社会。推广应用节能降耗技术,重点加强石化、煤炭、电力、矿产、建材等行业以及工业园区对能源、原材料、水资源的消耗管理。淘汰小煤矿,建设大型化、规模化煤矿,提高煤矿回采率。加快煤田灭火进度。建设大容量发电机组,提高电厂热效率,节约燃料。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鼓励采用无废、少废、节能、节材、节水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打造“节约型***府”。大力推行节能省地型建筑,坚持合理利用土地,严格控制耕地非农占用,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鼓励使用戈壁、荒滩等非耕地开展各类工程建设。
加强资源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促进废弃物的资源化。统筹规划矿产资源开发,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采矿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大力推进尾矿、废石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有效提高矿产资源附加值。加强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废弃物的再利用。积极推进城市中水回用和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促进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加快循环型国民经济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和***策体系,制定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再利用产品标识、节能建筑标识和环境标志制度。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性产品供求关系的价格机制。在矿产资源和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再生利用、绿色再制造等重点领域,大力推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技术;开展循环经济试点,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
第二节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积极发展绿洲人工生态,加强保护自然生态。改善绿洲内部生态环境。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护和建设好绿色生态屏障,对生态环境严重退化区域进行生态修复,继续实施“三北”重点防护林、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天然林和天然草场保护工程建设,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积极推进柯柯牙绿化工程。完成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一期工程,适时启动二期工程。实施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新和县百万亩生态林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加大荒漠植被的封育保护,实施草地生态置换工程,保护天然草地。**—2010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250万亩,引洪封育50万亩。影响城市的主要沙尘源地得到初步治理,主要风沙危害区生态状况得到有效治理,绿洲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
注重生态功能区可持续发展。对于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区域以及重要水源保护地、重要湿地和自然灾害频发等区域,以生态防护与修复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整治。逐步建立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荒漠交错带生态防护功能区。到2010年,重要生态功能区、主要河流、水域达到相应的功能和标准。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坚持预防为主,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污染排放强度,变被动末端治理为主动源头控制。强化环境监管和综合治理,着力抓好重点污染源的达标排放,稳步提高环境质量。加强环境污染突发性事件处置能力建设,完善紧急处理预案。重点抓好城市的大气污染防治,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建设。着力提高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以及危险和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的能力。到201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分别大于90%、95%,废水达标率95%以上,环境质量达到各环境功能区的相应指标。
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策生育水平。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社会救助制度,建立完善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总体水平,强化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和乡镇中心服务站计划生育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增强开展***节育、生殖健康的服务能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到2010年地区人口246万人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20‰。
第九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第一节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兴阿步伐
坚持优先发展面向优势资源转换的科学技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培育技术市场,重点推进科技兴农、科技兴工和科技兴贸,努力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优势。到201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科技整体实力达到自治区中上等水平。逐年提高全社会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和科技拨款占当年财***支出的比重。
大力推广各种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加强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高效种养、农业节水、食品保鲜储藏、农产品加工等科技攻关,积极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加强对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持。把中药民族药研发、***病防治、资源综合利用、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作为突破口,促进重大科技项目的开发和成果转化。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依托重点工程和引资项目,提高地区企业技术水平。办好各类园区,争取形成若干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基地和科技成果“孵化器”,为园区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扩大科技合作与交流。吸引国内外研究机构在我地区设立研发机构或分支结构,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工作,传播科技知识、宣传科学思想、推广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使现代科技文明成果更好地造福于各族人民群众。
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
切实把教育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最优先的位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强化***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加大各方面的投入,促进教育经费的稳定增长。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体制,尽快形成体系完善、定位准确、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机会均等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继续抓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完成“两基”计划,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加快教育资源整合,深入开展“双语”教育,积极推进民汉合校,不断提高各族学生的整体素质。积极发展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残疾人特殊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幼儿“双语”教育。继续把发展和提升民族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上,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
积极发展各类高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发展与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密切相关的应用型学科专业,建成一批规范化、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实行灵活多样、开放的办学模式和弹性学制,培养更多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到**末,建成一批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主线的思想教育活动,加强对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业务培训,建设一支***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扎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到2010年,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提高到80%,并培养一批具有研究生或双学历的教师,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全面达标,中小学教师中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达到70%以上。
第三节实施人才强阿战略,增强地区竞争力
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阿之路,培养、吸引、使用好各类人才。强化继续教育,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地开展人才培训,着力建设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重视培养青年人才、妇女人才、少数民族人才和***外人才,抓紧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放宽人才落户、接收、待遇和奖励***策,积极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为来阿创业人员创造条件。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加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工作力度,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推行经理人聘任制。深化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以知识、技术、成果、专利、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配套制度,激发各类人才创业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第四节发展医疗卫生和体育事业,提高人民身体健康水平
加大公共卫生事业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突发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应急救治能力。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条件,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严格控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有效预防和控制地方病和职业病,综合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整合城乡公共医疗资源,扩大农村和基层公共卫生资源的比重。构建城市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工协作、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础地位。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到2010年全地区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全面提升妇女儿童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完善采供血机构,规范采供血行为。重视和扶持中医、民族医药发展。深化以***事分离、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为方向的医疗体制改革,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广泛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实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工程,提高全民健康保健水平。推进农村改水改厕进程,使农村改水入户普及率达到80%以上,卫生厕所入户普及率达到55%。
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面向群众开放体育场馆,促进体育设施共享。强化民族体育,稳步发展竞技体育。加快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用品开发等体育产业的发展。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建设1-2座综合性体育场馆,加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
第五节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积极发展文化事业
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运营高效”的要求,构建覆盖全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地区文化品位。重点挖掘整理、宣传打造“龟兹文化”、“多浪文化”两大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大力发展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演出、文化旅游业等为代表的主导文化产业,以网络服务、广告会展、文化创意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以文化娱乐、体育休闲、艺术培训、艺术品业等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产业,尽快形成地域特色鲜明、产业优势明显、发展重点突出、总体实力不断增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博物馆、群艺馆、文化馆、***书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在库车县、阿瓦提县分别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加强对本地区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依法加强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化管理。发展档案事业,做好地方志修编工作。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和新闻出版管理。加大县乡(镇)、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文化资源信息化和传播网络化。继续巩固和扩大广播电视覆盖率,继续推进地区“大喇叭进村”工程。到2010年,地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全面实现数字化,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8.7%和96.6%。
第十章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建设
第一节积极扩大就业,搞好收入分配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实施积极的就业***策,建立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大共进的发展模式,增加就业人数,控制失业率。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努力缓解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大力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扩大就业方面的作用。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就业。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策,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特别是农牧民的就业能力。完成30万人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培训后的就业再就业率达到80%以上。支持并规范发展劳务市场、职业介绍和职业技能鉴定等社会就业中介服务。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加快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劳动就业监测预警体系。
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深化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和规范公务员的收入分配制度。加强劳动工资监察,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加财***转移支付、减轻农牧民负担,改革农村土地征用补偿***策,保持农牧民收入较快增长。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
有效调节过高收入,以控制和调节垄断性收入为重点,完善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坚决取缔各种非法收入,防止公共权益流失和被不法侵占,加大反腐败力度,打击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
第二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加快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形成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到2010年,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到100%,其中,社区管理人员比例达90%以上。健全失业保险制度,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对促进再就业的作用。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切实降低医疗费用,减轻医疗负担。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特困救助制度。加强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权益。加强老年福利设施建设,营造尊老敬老养老的社会环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构建***府救助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的“生活、医疗、住房、教育、法律救助”五位一体的社会化救助体系。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贫困人口和五保供养对象纳入救助范围,做好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特别是流浪儿童的救助。积极发展慈善事业,鼓励和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加强自然灾害安全网和救灾设施建设,提高抗震防灾减灾能力,健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社会动员机制。完善社会福利体系。
第三节加强社会主义***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合作和***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治局面。推进***务公开,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
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法制建设。建设法治***府,进一步提高依法执***、依法行***能力和法制化管理能力。积极推进司法改革,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积极开展法律援助,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和保障人权。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治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体公民文明素质。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创造力。
全面贯彻落实***的民族***策、***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把民族团结工作融入到***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认真做好防范和处理工作,坚持***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第四节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健全***领导、***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强化***府履行社会管理的职能,不断完善社会管理***策和法规,依法管理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化***府公共服务职责,按照广覆盖、均等化原则,扩大公共服务范围,促进公共服务公平分配,提高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逐步缩小城乡间公共服务的差距。
建立和完善***府决策机制,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应对公共危机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各种自然灾害预测预报和工程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强化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安全监管,发挥标准化、计量技术基础作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改进社会纠纷调处和社会利益沟通与协调方式,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诉求,完善工作,畅通渠道,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和完善矛盾排查机制,信息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依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坚持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统筹、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立足防范、强化监管、深化整治、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监管体系、教育培训体系、信息网络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和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中心及动态监管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安全文化”、“平安建设”工程,加强“以人为本”安全理念,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和素质。
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坚持标本兼治,增强公民的***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坚决反对民族***和非法宗教活动。有效遏制民族***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破坏活动。坚持“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的方针,牢牢把握对敌斗争的主动权,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加强国家安全工作,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敌对势力的各种暴力恐怖犯罪和渗透、颠覆、***破坏活动。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认真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提高***法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加强监狱、劳教安全管理,预防、发现、控制、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争创平安**。
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积极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和发展*********民团结。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做好国民经济动员、交通战备、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工作,巩固边防,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计划篇6
*年是***的*大召开后的第一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一年。*年经济发展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的*大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经贸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年度发展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经济运行协调服务,强化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保障;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大技改研发支持力度,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推进工业集中区和工业投资建设;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提升产业竞争力;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发展;深化国内经济合作交流,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监管,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推进全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中心城市和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与任务
(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10亿元,增长15.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145亿元,增长16.5%;工业品产销率98.5%以上。
(二)地产工业品出口1352亿元,机电产品出口140亿美元。
(三)完成工业投资230亿元,增长11%。
(四)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力争全市企业技术中心达57家以上。
(五)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保持在165以上。
(六)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到0.60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到0.50吨标准煤/万元,继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七)实际利用内资实现236亿元。
(八)强化服务,支持、引导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九)加强国内经济合作与交流,推进对口支援、帮扶和区域经济合作。
(十)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及时查处安全隐患。全市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省下达的控制指标261人以下,其中道路交通199人,消防火灾7人,工矿商贸53人,非煤矿山5人,渔业船舶1人,农业机械1人;较大事故起数控制在5起以内;全市生产安全事故查处结案率达到100%。
(十一)继续协调全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全面推进保护知识产权工作,优化市场环境。
(十二)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加强经发系统***组织、***风廉***、精神文明和人才队伍建设。
三、工作措施
(一)做强做大工业经济
1.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协调服务
(1)研究制定*年度阶段性工业发展目标措施。根据全市年度规模工业增加值710亿元、规模工业产值3145亿元的目标,编制工业经济各季度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抓好跟踪监测分析,每个月形成一份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动态分析材料,针对问题采取措施,确保完成工业增加值和工业产值年度目标。
(2)加强对各区工业经济指标的考核。在充分调研和各区上报年度规模工业产值目标的基础上,编制提出各区年度规模工业产值考核指标方案,报市***府审批下达;*年,按照工业产值指标属地统计规定,将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所属企业的工业产值分别划入湖里区和翔安区统计。协调做好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分析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研究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阶段工业经济工作重点。2009年初,对各区*年度工业发展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估以及奖励。
(3)重新调整重点工业企业名单。根据*年我市工业企业产值、税收、用工等情况,同时兼顾行业的代表性,调整确定*年150家重点工业企业名单,力争重点工业企业的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70%以上。
(4)加强对重点工业企业的跟踪服务。对年产值20亿元以上的重点企业由市领导跟踪服务;年产值10-20亿元重点企业由局领导跟踪服务;其余重点企业由运行处会同各区经贸局、火炬高新区管委会等单位跟踪服务。
(5)跟踪服务新投产工业项目。跟踪*年预计新投产并且当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的43家企业,每季度汇总各区经贸局和火炬高新区管委会报送项目的进展及产出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同时,推动*年已投产但未达产企业尽快提高产能。
(6)强化工业企业专项协调服务。通过现场协调会、定期走访企业、专题调研等方式,对企业反映的电力、交通、口岸、规划、建设、土地、环保、信贷、用工等问题,进行专项协调,及时会同相关部门予以妥善解决。
(7)提高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和预测预警质量。从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多角度把握经济运行态势的发展变化,增强分析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分析监测,分析国内外市场(特别是能源、原材料市场)、上下游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及时提出预测预警意见。
(8)加强行业分析统计和运行监测。按国家各行业统计工作的要求,做好行业统计工作。强化行业经济运行监测,及时就国家出台新的产业***策提出促进我市行业发展的相关***策。
(9)积极应对国家新***策的影响。高度关注国家货币、税收、土地、汇率等宏观***策调整对我市外贸、工业影响的情况,引导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推动工业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10)加大银企合作力度。与银行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各专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互惠合作,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缓解融资困难。
(11)促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支持古龙、绿泉、如意、涌泉、同茂、惠尔康、银祥、中盛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农产品基地建设;创造条件,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在***策、融资、研发和争创名牌等方面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
(12)继续完善"*工业能力数据库"。及时产品供需信息,构建专业化协作配套网上交易平台,为企业协作配套提供网络服务。
(13)加强工业企业信息引导。依托"*工业经济网"、"*技术创新网"、"*中小***"和"*贸易救济网"等网络平台,及时经济运行动态、产业导向、产业***策、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供应信息。
(14)建立工业经济发展研究咨询机构。聘请专业咨询机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工业企业专家,组建工业经济发展和产业安全专家库,提高工业经济发展决策水平。
(15)认真做好企业减负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省、市企业减负的各项规定,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继续聘请企业减负兼职监督员,健全企业减负监督网络,加强减负工作业务培训,提高企业自我保护能力。
(16)大力加强技能培训。鼓励发展订单式专业培训,引导大专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建立符合产业需求的专业设置体系,通过举办校企供需对接、校企共建实习基地等活动,大力培养与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相匹配、相适应、所需求的人才。
(17)积极引导优势企业上市。落实国家、省、市有关企业上市的***策,注重选好有上市概念的企业,做好上市辅导,并帮助其解决上市过程中的问题。同时,对具备较好再发展条件的上市公司,促其提高资本市场运作能力,实现上市公司做大做强。
2.确保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供应
(18)加快电力设施建设。加强与省、市电力部门沟通,争取省电力公司加大对*电力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工业集中区等重点区域的新增用电需要。积极推进我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和*市城网建设工作,确保我市电网建设工作的有序顺利开展。
(19)保障电网安全平稳运行。加强电力需求变化分析,重点把握电力供需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协调解决好电网运行中出现的供需矛盾。会同*电业局等单位完善有序用电方案。
(20)继续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将工作重点逐步由有序用电、优化负荷转向提高电能利用效率。推广综合节电、绿色照明、地源热泵等需求侧管理示范项目,并争取财***给予一定的配套资金支持。
(21)加强对电力企业的管理。根据《福建省热电联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运行管理办法》以及国家有关电力企业管理的文件精神,加强电力企业的管理。
(22)提高电力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继续组织开展*市处置重特大突发电力事故暨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处置同步联合演练,进一步完善电力应急预案,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的供电需要。
(23)建立电力***体系。学习其他省市电力行******监察大队建设情况,力争促成我市电力***体系的建立,依法实施电力***监察、电力设施保护、反窃电工作及行***处罚工作,保障我市电力行业的安全和健康发展。
(24)整顿规范我市供电营业区。严格贯彻落实《福建省清理违规供电、整顿规范供电营业区工作方案》,会同物价、电力、发改、地税等部门,依法监督电量交换、电力调度,制止供电违规行为,推进我市供电营业区整顿规范工作。
(25)加强电力设施保护。严格执行《电力法》及我市《关于加强电力设施保护防止外力破坏事故的通知》要求,会同电业局、公安局等部门严厉打击窃电行为。密切配合***门帮助电力企业做好供电设施的防盗、反盗工作。
(26)做好成品油市场监测分析。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及时掌握成品油市场运行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我市成品油市场供应和平稳运行。继续实行成品油市场监测分析月报制度,定期对成品油市场供应、销售、库存等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市场动态情况,在非常时期实行日报制度。在供需矛盾突出或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向省经贸委、市委、市***府上报油品运行情况,同时,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及时解决问题。
(27)建立健全成品油市场应急预案。明确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任务和应急状态下的保供重点,确保在第一时间启动预案。
(28)努力开拓油源渠道。从进口油源、集中仓储、销售渠道等方面做好从国外进口成品油的准备工作,充分利用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成品油的需求。
(29)建立多元化的成品油供应市场。在新建加油加气站的中,调整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的市场布局及区域布局,积极吸纳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资本进入成品油市场。
(30)增强成品油储备能力。按照相对集中、节约用地的原则,引导、鼓励各类石油经营公司新建一批储油库,满足我市成品油的正常库存。
(31)简化加油加气站"招拍挂"手续。研究出台相应的***策,重点支持一批有资源和实力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参与加油加气站建设。
(32)加快新建加油加气站项目的建设。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推进新建加油加气站的建设。
(33)努力保证成品油管道建设的顺利完成。协调有关部门,确保福炼一体化工程配套成品油管道工程的建设,力争在*年底建成并入使用,缓解*地区因运输瓶颈而存在的成品油供应紧张局面。
(34)争取建立我市成品油储备保障体系。积极争取国家或省***府在我市建立成品油储备库,争取市财***增设成品油市场供应保证基金,用于建立市级成品油储备。
(35)加强煤炭经营规划协调。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2010年*市煤炭经营批发企业的分布规划方案,通过统一规划,优化结构,努力构建供给保障可靠、市场流通有序、资源配置高效、交易成本低廉、环境保护良好的煤炭经营流通体系。
3.努力提高我市工业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36)完善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的服务机制。关注市场运行态势,加强与有关部门、各区经贸局及相关行业协会的沟通和联系,进一步形成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工作合力;加强调研,做好市场分析,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拓展新兴市场。
(37)积极参与福建营销联盟的工作。参与营销联盟第二批地产优质品牌目录推荐工作,争取我市更多优质品牌地产品列入目录,为我市企业扩大省内市场销售额提供平台;组织我市企业参加福建省营销联盟博览会,更好地展示、宣传我市优秀工业企业形象和知名品牌产品。
(38)借助我市驻外机构力量及有关展会,拓展*地产品省外市场。鼓励企业在重点省市设立*地产品市场营销推广网点,开展*地产品的推广、销售活动。要依托在外地主办或参与办的展会上,针对当地消费热点及需求特性,有效开展*地产品专场销售活动。
(39)办好第三届中国(*)品牌产品国际采购交易会。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细化各项工作,使采购会的层次更高,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对接更便捷,形式更活跃,成果更显著,促进采购交易会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40)继续抓好地产工业品与重点工程对接及市场推广。在总结重点工程采购我市知名品牌产品经验的基础上,举办我市优质品牌产品会并组织有关企业与重点工程项目对接活动,引导重点工程优先采购地产优质品牌产品。
(41)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主要展会有:第五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第五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第二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第43届全国工艺旅游纪念品暨家居用品交易会、*年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第五届中国福建商品交易会、第哈尔滨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届***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第六届福建省网上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及中国o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经济贸易洽谈会、世界客车博览亚洲展览会、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拉斯维加斯国际照明展览会、***际光电大展等各种国内外综合展会和专业展会。
(42)引导企业积极应对国外技术壁垒。密切关注"欧盟两指令"及新出台的"耗能产品生态设计指令"实施进展情况,引导企业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强节能环保产品的研发、有毒有害物质替代材料的研发和生产、产品可回收性的研究等,鼓励相关企业做到从出口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到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利用等各个环节都符合环保要求;引导产品出口欧盟的企业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并通过认证,确保出口产品在符合两个体系的环境下生产制造,顺利进入欧盟市场。
(43)强化对重点出口企业的协调服务。建立和完善与重点行业以及机电产品出口重点企业的联系制度,密切了解和掌握企业运行动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联合商检、海关等部门开展我市节能灯、健身器材、汽车及零部件、新型电子元器件4个重点行业出口情况的调研,规范强化企业的出口管理。
(44)进一步加强*汽车出口基地建设。按照《*市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的部署,落实国家对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的扶持***策,对我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出口潜力比较大的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给予全方位的***策支持;重点搞好汽车出口基地二期的招商引资工作和研发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我市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的健康发展,争取全市汽车及零部件年出口总额达到10亿美元。
(45)继续争取商务部"优化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结构资金"的支持。组织机电产品出口企业积极申报*年度汽车出口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和机电产品研发项目,争取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资助计划。
(46)逐步扩大中国进出口银行对我市进出口企业的信贷额度。协助进出口银行在*地区扩大业务,力争*地区的信贷额达到35亿元,为中国进出口银行在*设立分行创造有利条件。
(47)加大国家出口信用保险***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出口企业了解国家出口信用保险这一***策性手段,增强出口企业的风险意识,引导出口企业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规避出口风险,拓展出口市场。
(48)规范自动进口许可证签发申领程序。根据国家进口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自动进口许可管理办事程序,遵循透明、平等、效率、简明的原则,为企业提供规范、简便和周到的自动进口许可证签发申领服务。
(49)依法做好招投标监管。贯彻《招标投标法》和《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实施办法》,按照"依法行***、公开行***"的要求提高依法行***和监管能力,主动为招投标各方服务,协调解决招投标活动出现的争端,提高质疑处理的公证性和实效性,维护招投标双方的合法权益。
(50)鼓励企业扩大进口。根据国家***、***、商务部《关于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的通知》精神,引导企业积极扩大国内短缺的资源类产品、技术类产品的进口,并按照目录标准,积极组织企业向商务部、***申请进口贴息资金,提高企业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51)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专题调研。学习兄弟省市拓展市场和提升营销能力的有效做法,有计划地组织相关单位赴国内部分省市考察和交流,借鉴先进市场营销经验。组织媒体、中介机构、学者专家开展市场营销专题研讨,针对我市工业品开拓市场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建议。
(52)引导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积极参与市场***策研究及市场拓展工作。密切联系、协调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有效规范会员企业的自律行为,促进行业内的有序竞争。同时,积极支持行业协会或商会组织会员企业应对国外各类技术和贸易壁垒,提高国外市场占有率。
4.稳步推进工业投资建设
(53)加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强与各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各区经贸局的联系,及时掌握工业项目投资动态,协调处理重点项目建设中的问题,力争完成年度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的目标。
(54)跟踪重点工业投资项目进展。按照行业、投资额等提出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名单;积极跟踪汽车出口基地及配套项目、通士达节能光源制造基地、厦华(翔安)工业园、友达光电、太古五期B机库、金桥生产线易地搬迁、厦船三期等项目建设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企业顺利开工、加快建设、早日投产。
(55)加强重点技改项目协调。重点抓好中烟金桥生产线技改项目、机电集团桥箱、银华液压油缸、轻工集团T5项目等进口设备免税问题的跟踪协调。
(56)继续推进岛内企业易地技改。推进环东海域和湖边水库综合整治建设工程中企业的搬迁工作,促使企业向工业集中区、产业专业园区聚集,确保中药厂、民兴、法拉、金桥卷烟等易地技改项目的顺利建设投产;完善易地技改***策,推动岛内企业易地技改进程。
(57)加强对社会资金投向的引导。引导社会、金融机构资金投向"两高两低"工业,指导工业招商引资、企业增资扩产、技术改造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业投资总体规模。
(58)完善工业投资在谈项目库。收集各区、各部门工业在谈项目信息,及时掌握项目谈判进展情况,促进项目尽快签约、尽快落地、尽快动建。
(59)完善工业投资在建项目库。进一步收集在建工业项目信息,确定年度工业重点项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建成投产。
(60)做好工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和备案工作。严格执行《***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认真做好工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和备案工作,完善项目核准和备案程序,加强工业投资项目管理,对不符合有关规定和条件、未按要求提供相应材料和文件的投资项目,不予办理核准和备案手续。
(61)研究建立工业投资项目管理档案。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在建立部门之间信息互通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总投资5000万以上拟建项目的管理档案,包括项目基本情况、有关手续办理情况等,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更新、动态掌握,定期向国家***、省经贸委报送相关信息。
(62)切实做好工业投资项目公告工作。根据国家***关于建立投资项目公告制度的要求,在工业投资项目完成各项核准和备案手续,达到国家规定的新开工条件后,将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名称、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各项核准和备案文件的名称和文号等信息,通过"*工业经济网"及其他方式,按月向社会公告。
(63)加强对工业投资项目的监督检查。会同有关部门,强化对工业投资项目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确保国家的法律法规能够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得到贯彻执行。对于通过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核准或备案文件的项目,依法予以撤销核准或备案文件,并责令其停止建设。
(64)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推动工程机械与车辆检测中心、机动车服务中心、电子配套市场等加快建设,提高产业综合配套能力。
(65)提高工业投资分析评估水平。按月通报工业投资进展,做好投资预警分析,加强对热点行业投资的预警。
5.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
(66)完善区域产业布局规划。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我市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区、石化产业集中区、机械产业集中区、轻工食品产业集中区、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区等五大功能区的产业布局规划,积极开展工业集中区产业布局和项目投资引导工作。
(67)研究建立工业集中区建设的统计制度。动态跟踪全市工业集中区的园区建设、厂房租售、项目入驻和投产等情况,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工业集中区建设奠定基础。
(68)建立完善工业集中区管理制度。对同安工业集中区、火炬(翔安)产业区、机械工业集中区、软件产业基地、环东海域工业集中区等工业集中区的产业集聚、开发机制、服务体系等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对属飞地工业区的,要明确各区管理职责。
(69)引导企业分类入驻工业集中区。严格按照集中区产业功能定位,引导有关企业根据产业配套特点进入相应的集中区,以形成高标准、专业化、配套合理的工业集中格局,促进入区项目尽早投产、达产、扩产。
(70)推进工业集中区配套建设。力促建设一批外口公寓及配套商业、交通等服务设施,为员工用餐、出行等提供便利条件,降低企业入驻成本。
(71)推动生产业发展。引导为工业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第三产业,如通用设备、标准件、原辅材料经销商等到工业集中区设立经营网点。
6.进一步提高工业招商引资水平
(72)增强工业园区利用内外资的集聚效应和带动作用。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完善工业集中区的配套建设,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为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创造条件,增强工业集中区的吸附效应。
(73)推动招商引资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紧密结合。鼓励内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环保节能产业、高端制造和研发环节以及现代生产服务业,优化利用内外资的结构和质量,提高工业招商引资的实效和水平。
(74)促进台资企业增资扩产和以商引商。充分发挥重点台商和台资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的台湾大财团、大企业和上市公司落户*,力促*成为新一轮台商投资的聚集地。
7.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水平
(75)加大国家鼓励企业技术进步优惠***策的宣传力度。继续开展***策下区宣讲活动,引导企业用好用足国家鼓励企业技术进步的优惠***策,做好高新技术新产品财***返还和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工作。
(76)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及省经贸委对我市企业的资金支持。做好列入国家***产业技术升级项目、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等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的跟踪管理,加强建设项目督查,确保国家资金使用的安全有效;组织申报*年度的国家和省各类专项;跟踪列入*年福建省重点工业项目,落实省技改贴息资金对*项目的支持。
(77)集中力量扶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集中有限资金重点扶持自主技术创新项目、三大支柱产业以及其配套项目、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引导银行、企业、社会资金投入到企业技术创新、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78)推动产学研合作。积极支持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联合技术攻关和开发,征集行业重大技术需求进行科技攻关招标,收集院校科研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举办院校企对接会,推动产学研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组织企业走访国内工科强校,促进企业和国内工科强校建立稳定的联系渠道。
(79)建立*市技术创新、技术改造项目咨询评审专家库。规范我市重点技术创新、产学研、企业技术中心、技术改造计划项目立项、咨询评估、评审、技术鉴定验收等行为,提高项目咨询评审工作质量。加强项目的跟踪督查和竣工验收工作,做好财***资金支持项目的绩效评估工作,保证资金投入与使用的安全有效。
(80)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研发机构,积极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研发机构。鼓励外地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在厦设立分支机构,为我市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81)建立健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策。贯彻落实国家***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策和《中共*市委市***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学技术创新型城市的实施意见》,完善《*市优秀新产品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市鼓励支持产学研合作实施细则》等鼓励企业自主技术进步***策。
(82)支持企业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引导、扶持企业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修订,对参与以上标准修订的我市企业采取各种方式予以支持。
(83)加大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力度。继续引导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推进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广泛利用社会科技资源,建立面向市场、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企业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考核认定一批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推荐一批企业技术中心申请国家、省级技术中心认定,争取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7家,形成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行业开发基地和区域创新中心相配套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三个层次。
(84)支持创新型企业建设。选择一批骨干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使之成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集团),努力实现省委、省***府提出的8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7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80%以上的职务申请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的目标。
(85)促进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围绕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对技术装备的需求,开展引进技术装备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汽车、船舶、工程机械等重点产业中建设若干个产业技术开发基地和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快装备制造业共性关键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
(86)做好第三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的参展组织和项目对接工作。依托"6.18"平台,开展我市项目成果和技术需求的双向推介,实现成果需求的对接、技术转移和人才聚集。
8.加强行业规划管理工作
(87)研究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策。重点制定出台促进软件业与制造业结合的***策,促进新型元器件制造业发展的***策,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策,以及促进食品工业发展的***策。
(88)促进机械冶金工业发展。落实《*市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09年)》,及时协调解决***策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向国家***产业***策司争取汽车产业监管的计划单列。争取我市企业参加国家重大技术装备专项,通过与成套设备制造企业的合作,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与有关部门研究建立输配电设备工业园、船舶工业园的可能性。促进钨产业发展深加工产品,积极向全国机械工业推荐我市"金鹭"牌硬质合金产品,督促厦顺铝箔按国家产业准入条件实施铝板项目。
(89)加快电子工业发展。继续争取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对我市企业的支持,做好已完成项目的验收工作,组织有条件的企业参加国家电子信息产品产业化专项。继续做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三、四级资质和信息工程监理资质的评审备案工作,重点争取亿力科技升为一级资质、东晟信息监理部为临时资质,向有关部门推荐节能降耗电子产品及电子信息技术。积极组织申报"国家(*)信息产业基地",研究制定有利于提升我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值率的***策。
(90)推动化学医药工业发展。通过市化工医药协会,组织全行业"责任关怀"行动,向社会做出节能减排、安全生产、卫生健康的公开承诺,树立化学工业的良好形象。建立与中国石油和化工协会的工作联系,争取获得支持与指导。
(91)提升轻纺工业产业竞争力。整合市食品协会、印刷协会、包装技术协会、家具协会、橡塑同业商会等轻工业行业协会,建立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工作联系。落实国家产业***策,促进纺织服装制造产业链整体水平的提高。推动促进轻纺产品培育自主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按照国家市场准入条件,严格对造纸、酒类、味精等生产企业的审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研究扶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和培养工艺美术拔尖人才的***策措施。
(92)大力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认真落实《*市人民***府促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策文件,会同财***局、科技局、信息产业局等部门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依托市机械行业协会,组织行业专家,以发展协作配套和基础工艺、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新的整机产品门类为重点,编制我市机械装备工业招商引资指南。支持企业跟踪国际装备制造业技术发展趋势,大力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强化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
(93)积极发展集成电路产业。贯彻省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相关***策,修订完善《关于加快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意见》。推动我市集成电路企业的认定工作,争取国家集成电路研发资金的支持。
(94)促进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制定《*市贯彻落实省促进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策的实施细则》。
(95)推进模具行业发展。指导市模具行业协会协助***府加强行业管理和服务工作,推动在机械工业集中区中建立模具工业集中区。
(96)指导协调散装水泥工作。指导市散装水泥办开展工作,协调与省有关部门的关系,下达年度指导性计划。按国家产业准入的条件,严格审查新建水泥项目。
(97)做好医药储备管理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对市级医药储备品种目录进行论证修订,使之更加适应灾情、***情的需要。加强市药品储备专项资金的管理,督促市医药站按要求做好应急药品的更新和储备。
(98)认真开展禁止化学武器工作。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做好禁化武数据的报表审核工作。组织相关企业参加省禁化武办举办的年度数据宣布审核和培训会。
9.延伸配套产业链
(99)进一步梳理我市产业链。切实掌握我市龙头企业与本市企业协作配套情况,明确今后产业配套发展重点,研究制定鼓励产业配套的***策措施。
(100)编制完善支柱行业产业链项目表。提出电子、机械、化工等主要行业产业链招商的重点,编制产业链项目需求表,指导各区及相关部门开展招商活动。
(101)加大产业链配套招商力度。按照"一个产业、一组人员、一套***策"的思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围绕做粗做长产业链,组织整机企业、招商中心、工业区开发建设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活动,以就近配套为目标,加快引进外地配套企业到*设厂。
(102)建立和完善地产零部件采购推荐制度。研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积极向行业龙头企业推荐符合协作配套要求的地产零部件。
(103)密切厦台产业合作。继续办好"海峡两岸LED产业及汽车电子产业项目对接会"等涉台专业展会,组织赴台招商推介,加大与台湾的电子、机械、石化等重点领域以及光电、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对接的力度。
(104)深入研究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规律,努力营造综合成本低、产业协作配套条件好的发展环境,力争更多的跨国公司来厦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
10.实施品牌发展战略
(105)加强品牌工作组织领导和品牌推进体系。调整充实*市品牌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同相关部门,尽快完善*优质品牌、福建名牌、中国名牌、中国世界名牌4级梯队的品牌推进体系。
(106)争取更多的产品获得国家名牌和驰名商标称号。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的支持,推进我市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产品及驰名商标步伐,争取*年新增一批"中国名牌产品"和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107)落实《中共*市委市***府关于实施品牌带动的若干意见》。对本地优质品牌企业和单位,在人才引进、用地审批、***府采购、科技研究立项、公共资源配置、进出口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
(108)加大品牌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用好实施品牌带动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品牌的策划、培育、创建、宣传、保护、奖励和带动等方面工作。鼓励金融机构和投资银行对有前景的本地品牌进行投资。
(109)完善品牌建设奖励机制。争取设立"*市品牌建设贡献奖",用于表彰实施品牌带动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110)完善并规范优质品牌评价认定活动。建立品牌审查复核机制,探索构建品牌价值社会评价体系,促进品牌的长期培育和可持续发展。
(111)推进品牌中介机构发展。加快建立和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知识化的品牌市场中介机构,加强对已有品牌服务中介机构的扶持、管理。鼓励和吸引国际著名品牌咨询服务机构来厦设立分支机构。
(112)加大对我市品牌产品的宣传力度。重点要抓好***府网站品牌专栏建设,采集并公布我市品牌产品和企业信息;依托协会等中介组织,及时为企业发展品牌提供信息和指导服务;设置*品牌产品大型广告,提高企业和品牌产品知名度。
(113)继续推出优质品牌采购目录。向全省各地重点工程、***府采购、集团采购推介*产大中型客车、开关柜、彩电等优质品牌产品,争取扩大订单。
(114)加快品牌保护的法制化进程。推进品牌保护立法工作,建立较完善的品牌保护机制和本地法律体系,协助品牌企业异地维权,依法维护各类品牌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和行业协会、自律组织的积极性,形成单位自我保护、***府依法保护和司法维权保护三位一体、相互结合的品牌保护体系,提高企业品牌的自我保护水平。
(115)促进企业质量管理进步。帮助市质量协会办好"第五次全国''''6σ''''大会暨全国质量技术奖颁奖大会、质量学术论坛",推动我市质量事业进步。组织企业申报*年度全国质量奖、推进卓越绩效模式先进奖等奖项。组织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培训和全国统考,以及全市QC小组活动和成果交流、。
(116)建立工业产品标准质量管理联席会议制度。针对工业经济运行过程中涉及标准、质量、品牌、出口等方面存在或面临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不定期召集相关单位研究对策,指导企业做好各种应对工作。
11.加强产业损害预警工作
(117)完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以商务部产业安全数据库扩容为契机,抓好我市的产业损害预警工作。在吸取产业安全数据库第一批监测企业好经验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做好第二批监测企业的数据报送工作。在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加强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编制产业损害预警监测报告,及时向监测企业通报。
(118)拓展服务产业的手段和途径。建立*产业安全信息网,为产业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维护产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重点企业沟通与协作,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维护产业安全工作中的协调、组织、服务、代表作用。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在维护贸易秩序、化解贸易争端、建立预警机制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119)密切跟踪贸易救济措施的实施效果和对产业的影响。及时评估各国实施贸易救济措施对我市产业的影响,以及我国贸易救济措施案件对我市涉案产业、上下游产业和公共利益带来的积极效果和不利影响,出具评估报告,指导产业采取相应措施加快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
(120)加强贸易救济措施的宣传和培训。继续通过多种形式,向企业宣传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壁垒等知识;及时提供涉案信息,充分发挥顾问专家委员会的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反倾销应诉或申诉,为企业提供多层次的培训服务。
12.加大工业经济宣传力度
(121)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沟通。定期宣传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国内合作交流、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安全生产等工作情况,力求及时、准确宣传报道我市经济发展工作的各项重要活动和所取得的成果。
(122)做好工业经济发展信息采编。继续办好《工业经济统计月报》、《*工业经济导刊》和《经济发展信息》等刊物,认真采集重要会议及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国家有关部门新出台的***策法规、经济运行的态势分析、行业发展动态、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难点、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效等信息,扩大信息量和影响面。
(123)定期总结阶段性工作。做好工业经济、国内合作交流等工作回顾总结,及时上报市委、市***府;做好《*年鉴》、《工业经济年报》中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区域合作等部份内容的撰写工作。
(124)修订完善*市地方志第二轮志书"工业志"部分。根据地方志办的要求,修订完善1996年-2005年十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的总结及回顾工作;继续配合市有关单位做好"改革开放志"中"区域经济协作"篇章的编纂工作。
(二)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推进我市节能工作与循环经济发展
1.积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125)全面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根据国家、省颁布实施的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结合我市实际,建立节能考核制度,将*年度节能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区、部门、行业,明确责任,严格检查。
(126)建立固定资产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有关建设项目节能管理的规定,争取尽快建立相应的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从源头上控制能耗增长,确保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
(127)抓好重点行业节能。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商业和民用、农村、***府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工作。以电力、化工、轻纺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推动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大节能科研和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加强节能管理,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工艺和设备,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积极推动零售企业开展零售业节能降耗工作,实施照明、空调、电梯、冷冻冷藏及其他耗能设备的节能技术改造。
(128)开展能效对标活动。根据国家***下发的《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实施方案》及《*市重点耗能企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开展组织、推动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充分挖掘我市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潜力,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129)建立合同能源管理制度。根据省经贸委*年节能资金安排会议精神,争取我市参照省相关规定制定相应管理制度,每年安排2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合同能源管理。
(130)继续推动节能立法工作。力争《*市节约能源条例》年内出台,进一步明确***主体,严格能耗标准,强化***策激励,加大惩戒力度。
(131)做好节能***策宣传贯彻培训工作。组织对新修订的国家《节能法》和即将出台的《*市节能条例》的宣贯工作,聘请专家做专题报告。开展"节能宣传周"和"节能减排全民行动",深入持久地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推动全社会树立节能意识。开展节能专项免费培训,重点宣讲节能***策法规、先进节能技术和示范工程、节能管理经验、能源审计等。
(132)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节能责任制,组织重点耗能企业做好能源审计,编制节能规划,支持重点耗能企业做好节能工程技术改造。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能耗管理,建立月报制度,及时公告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利用状况,加强监管控制。建立节能义务监督员制度,鼓励重点耗能企业聘用能源管理师。
(133)积极争取节能专项资金。组织企业向国家、省申报节能专项资金;推动市财***加大节能资金的投入,重点支持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节能技术改造及节能监测等。
(134)积极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策法规。配合《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落实好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策。认真实行鼓励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进口的税收优惠***策。推动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融资服务。落实国家对高效照明产品中标企业的补贴优惠***策。
(135)开展节能示范项目评估。对具有典型意义和推广价值的项目进行重点评估和总结,把试点示范项目的成功经验提炼为可供借鉴和操作的较完善的技术性资料和典型案例,通过典型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全社会节能工作。
(136)做好能源监察工作。检查企业贯彻落实国家节能法律法规的情况、节能考核指标的落实情况、能源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综合能耗情况、主要用能设备装备情况及节能技改的情况等;监测企业的主要耗能设备运行情况;特别要强化检查《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贯彻落实情况。
(137)继续做好节能技术、产品的征集与认定工作。指导全市节能技术、产品的推广,为相关***府主管部门、行业管理机构、企事业等单位的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与交流渠道,促进节能降耗工作的深入开展。
(138)做好***府机构节能工作。加强***府机构节能目标分解,建立能耗统计分析、监测考核制度,推进***府机构建筑物及空调、照明系统的节能改造,推广使用高效节能产品,将节能产品纳入***府采购目录并优先采购。
(139)做好商贸企业能耗总量和耗能设备情况的调查。制订推动商贸企业节能的实施方案,从企业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指标入手,与相关行业对比、与其他城市对比,加强对商贸企业的节能指导,强化节能技术改造,以降低我市第三产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
(140)加强能源管理员队伍建设。抓好企业能源管理员及技术人员的培训、技术交流工作,提高能源管理员素质。
(141)加大对商场耗能商品能效标识的检查力度。重点检查我市各商场电器专柜能效标识的执行情况,对未加贴能效标识的产品均不得进场销售,防止伪造、冒用能源效率标识或者利用能源效率标识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
(142)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支持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发,推动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平台。在电力等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技术和管理经验。
(143)加强节能***监督。加强节能监察***队伍建设,依法查处违反《节约能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对全市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监测,对不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提出限期整改意见。组织对执行能效标识标准和能效标识制度情况的专项监督检查,强化社会监督、举报和投诉处理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行***处罚力度。
(144)鼓励争创节能先进组织及个人。组织开展节能先进单位和优秀能管员的评选,每年分行业评选市节能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给予表彰奖励。
2.深入开展循环经济工作
(145)细化我市循环经济规划并积极推进实施。深化宣传,营造舆论支持环境;强化引导,完善***策扶持环境;量化考核,形成执行监督环境。
(146)做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全面总结我市首批循环经济项目示范性评估经验,筛选推广典型项目。积极推进鼓浪屿等重点区域,电镀、印染、造纸等重点行业和*钨业等重点企业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通过示范试点,总结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和经验,引导、促进全市循环经济发展。
(147)确保循环经济计划指标完成。围绕我市*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计划指标,配合市环保局、市***园林局等有关部门加大减排工作力度,切实做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各项工作。
(148)加大工业节水工作力度。加强工业废水综合治理,促进水循环利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确保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防止水质污染。支持节水技术和节水工艺改造,积极推广中水回用。
3.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149)积极开发综合利用新产品。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为核心,重点围绕我市资源消耗大、综合利用潜力显著的重点行业,合理地对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开发高附加值的综合利用产品,防止二次污染和低水平利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多赢格局。
(150)加大力度开发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继续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相结合,大力推进先进适用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151)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选择大宗、短缺、稀有的矿产资源以及量大、对环境影响大的废弃资源进行再利用,培育和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152)创造良好***策环境。落实现有***策,建立健全相关鼓励措施,从***策环境、市场环境和管理机制方面鼓励各行各业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153)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发挥***府引导作用,企业及有关单位承担责任和义务,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节约资源、提高使用效率的良好氛围。普遍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154)加强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的认定和审核工作。继续抓好现有***策的落实,特别是减免税优惠***策的落实,进一步完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程序。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工艺)的认定工作,运用优惠***策,调动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4.做好清洁生产工作
(155)鼓励和指导企业有效开展清洁生产。研究建立清洁生产审核专家库和清洁生产咨询制度,加大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和应用。
(156)做好清洁生产审核验收。规范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程序,依法依规实施监督检查。会同市环保局组织相关单位及专家对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进行验收。
(157)开展清洁生产先进企业评选。对在清洁生产审核中取得良好成效的企业授予"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称号。
(三)完善服务,提升民营、中小企业竞争力
1.努力健全我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策法规体系
(158)积极推进我市民营经济***策的完善和贯彻落实。以召开第二次全市民营经济工作大会为契机,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意见》,形成我市民营经济工作的抓手,进一步营造我市良好的民营经济发展***策环境;通过***策宣讲、考察走访、沟通协调等方式,努力推动各项民营经济***策的贯彻落实。
(159)继续完善相关的***策配套措施。根据我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工作的实际需要,进一步研究制定财税、融资、自主创新、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策法规,切实维护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权益。
2.着力推进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
(160)扩大企业信用评定范围。在*年企业信用评级的基础上,以成长型中小企业、重点民营企业评选工作为契机,采取评级费用补助的办法,继续大力推进企业信用评级工作,不断扩大参加信用评级工作的企业范围,形成由点及面、有效带动的企业信用评级的良好局面,为全社会提倡诚信经营创造坚实的基础条件。
(161)加强企业信用数据库建设。在已经完成全市所有企业基本信用信息收集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完善企业B类信息的征集,将参与信用评级企业的相关信息录入数据库。加大与人行*中心支行、邮***局的合作力度,实现企业信用数据资源的共享,避免信用数据重复征集。
(162)加大企业信用服务支持力度。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服务支持资金规模,对开展中小企业诚信活动、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企业购买信用评级和信用管理咨询等中介服务给予资金支持。
(163)继续大力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服务工作。依托*市企业信用促进会,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维护自身信誉的自觉性,从而带动全社会信用观念的形成,促进我市企业信用体系的完善和企业信用服务工作的不断推进。
3.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市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支持体系
(164)努力推动***策性银行贷款项目的落实。加快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项目的相关准备工作,争取早日推出面向我市中小、民营企业的优惠贷款项目;继续跟进国家开发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项目,争取贷款项目的逐批落实。
(165)鼓励商业性银行加大中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通过不断推进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评级工作,努力提升企业的诚信经营水平,在贷款担保风险资金的引导下,鼓励各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放贷支持;继续依托*中小***的网上融资超市,加强商业性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品种的宣传与推广。
(166)充分发挥担保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推动作用。增强担保机构资本实力,积极推动综合运用参股、委托运作、软贷款、鼓励各类资本进入的方式,帮助担保机构做强做大。进一步完善***府对中小企业担保的风险补偿机制,形成担保机构、***府、银行多方风险共担机制。完善担保放大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根据双方的风险控制能力综合确定放大倍数。
(167)注重担保业务的规范与发展。做好注册资本超亿元和跨省区经营的担保机构行***许可审核推荐和备案管理工作,完善担保业务统计报告制度,研究开展担保风险补助项目的网络申报和***管理。
(168)继续发挥典当行的融资作用。在加强典当行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努力推动典当行的健康、规范发展,支持和指导典当行增资扩股、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挥典当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积极作用。
(169)推动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创业风险投资力度。筹备建立*市创业投资及上市促进会,依托该平台大力开展中小企业创业风险投资,帮助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实现二次创业的腾飞。举办风险投资项目对接会,促进社会资本与优质项目的成功对接,实现金融市场和企业发展环境的良性共赢发展。
4.继续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170)认定管理咨询示范机构。在首批认定12家管理咨询示范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认定范围,并向社会进行公布推荐,让广大企业可选择更多资质良好、服务质量高、收费价格相对优惠的管理咨询机构。
(171)加大企业管理咨询支持力度。通过设立管理诊断补助资金,引导获认证机构大力开展面向我市企业的管理诊断工作,努力帮助民营、中小企业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
(172)举办中小企业管理高峰论坛暨管理咨询项目对接会。根据企业需求,组织中介机构与企业对接,确定管理咨询诊断内容和项目实施计划,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
(173)建立企业、咨询机构与经济部门的有效互动机制。鼓励咨询机构面向我市企业提供管理诊断服务,对实施确有成效的管理诊断案例,给予大力宣传和适当补助。
(174)建立咨询诊断项目专家评审制度。进一步规范项目申报与评审工作,组织专家编写优秀企业管理案例,宣传推广企业管理经验,供广大民营、中小企业学习、借鉴。
(175)开展企业基础管理试点工作。按照省经贸委的统一部署,在成长型民营企业中选择3-5家进行规范基础管理工作试点,提供企业管理培训、诊断、引入创业投资等配套服务。
(176)举办企业管理现场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在工业集中区选择具有学习借鉴和推广价值的典型企业,组织若干场企业管理现场会,向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推广规范管理、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的经验做法,推动企业管理创新。
5.大力开展创业扶持工作
(177)建设小企业创业服务基地。继续积极争取国家"小企业创业基地"项目的资金支持,完善创业服务,提高创业质量,充分利用各类闲置场地为创办小企业提供经营场地支持,利用创业园区建立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发挥创业孵化和示范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岗位和技术创新,增强竞争力。
(178)配合做好省经贸委举办的*年福建省(*)创业投资推介会。组织100家投融资企业高管人员参会,协助创业投资企业的***策宣讲,引进创业投资企业,介绍创业投资经验,开展创业投资企业与成长型中小企业对接互动。
(179)创新创业培训形式和内容。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具体的承担单位,在现有的企业公共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市场化培训品种,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市企业创业培训体系,加强对我市企业创业发展的培训工作。
(180)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和跟踪服务。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分析企业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开展贴近实际的培训;建立授课情况反馈机制,对授课满意度进行测评,保证培训质量;建立学员信息库,开展对受训人员的调查,了解受训人员使用管理知识和方法的能力,跟踪调查创业情况。
(181)扩大创业培训的社会影响。通过在媒体刊登培训信息,在工商、税务、金融、劳动等部门办事窗口发放培训信息服务宣传单,深入工业园区和企业进行宣传等形式,组织发动有关人员参加创业培训,扩大社会影响。
(182)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指导。通过"*中小***"等平台及时培训信息,跟踪培训动态,对年度培训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加强培训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183)加强创业辅导。依托*市创业者协会,聘请一批优秀的创业辅导师,成立创业辅导专家委员会,并以此为载体,制定创业辅导规划和实施计划,重点对有创业愿望并掌握一定技术、技能和资金的留学人员、大学毕业生、高新技术人员等进行创业辅导培训。
(184)加强*中小***网络课堂的建设。进一步健全创业辅导服务网络,形成创业辅导的长效机制。
6.继续做好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信息服务工作
(185)加大*中小***网站的建设工作力度。加强对网站硬、软件建设投入,提高网站的安全性、***务公开度以及服务便捷性等,加强中小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延伸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网络。
(186)努力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结合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积极寻求有效的网络商务切入点,从满足中小企业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市场开拓、技术提升、管理提升等发展目标出发,努力推进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187)支持办好《*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期刊。在有效整合《*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两份简报的基础上,发挥*中小***网站信息资源优势,融入更多与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相关的行业动态、市场资讯、专家视点、***服务等内容,进一步扩大期刊的派送范围,努力做好我市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宣传服务与信息服务工作。
7.加强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工作
(188)努力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支持服务工作的开展。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按照本市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发展规划要求,充分发挥具有研发实力的机构、拥有企业技术中心的实体的力量,本着"***府引导、社会参与、信息共享、市场运营"的原则,建立我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重点开展共性技术研发与产品设计、信息化技术运用、技术人才培训、质量检测与管理等服务工作。
(189)不断拓宽技术服务领域。在有效巩固现有技术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加大技术人才引进,探索开展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企业所得税减免等各个领域的技术服务工作,增强技术创新服务功能。
(191)推进技术创新网上交流平台建设。利用*技术创新网、*工业经济网、*中小***及相关协会网站构建技术创新交流平台,多方位为中小企业提供新产品、新技术信息,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网上技术需求信息。
(192)创新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保障机制。支持有条件的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规划、评估和咨询等科技服务,充分发挥其在行业技术创新中的组织协调作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组织在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以技术推广、设备共用、产品检测、管理咨询、人员培训等多方面服务。推动技术资源向社会开放,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向社会开放,开展技术服务。
8.健全我市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93)继续做好***务工作。从项目筹划、技术材料审核、专家评审、组织实施、进度监督、验收反馈等环节,提供及时、优质的服务,帮助广大中小企业用好用足各级***府的优惠***策。
(194)充分发挥*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各区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建立健全与正常运营,根据我市近几年中小企业工作实际情况以及广大中小企业的服务需求,继续大力开展面向全市中小企业的创业培训、技术创新、融资支持、人事、法律援助、***务等一系列服务工作,为有效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领域和提高服务质量打下坚实的工作基础。
(195)建立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联盟。有效整合各类社会服务资源,引导社会服务机构面向中小企业开展规范化、专业化、低收费、高成效的服务工作;真正建立起***府主管部门、市区两级服务中心和社会化服务机构等三层主体的全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架构。
(196)加强对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逐步完善财税支持体系和稳定的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支持额度:精心准备,积极申报国家相关部门、省经贸委等财***专项资金项目,争取得到更多项目资金支持;加强对本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通过项目补助、贴息等方式,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源加入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之中。
(197)积极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鼓励中小企业加强与大型企业特别是支柱产业的协作配套关系,帮助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的产业链;继续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利用国内外友城、各类专业展览会、每年一届的中国(*)品牌产品国际采购交易会等平台,不断拓宽市场发展空间;鼓励各类社会营销咨询服务机构帮助中小企业建立适应现代市场环境的营销理论和营销模式。
9.继续做好成长型中小企业、重点民营企业的评选工作
(198)全力做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评选工作。从企业信用评级、现场调研、专家评审、公示宣传、总结跟踪等环节,加强指导,进一步提升成长型中小企业评选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并积极引入各类社会服务资源,加强对受评企业的服务倾斜,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199)努力做好全市重点民营企业的评选工作。加强与市委统战部、市总商会、市工商局等民营办成员单位的合作与协调,充分发动各类社会组织参与,积极扩大评选活动的覆盖面,提高评选效率,争取将全市各行业民营经济成份的优秀、优质企业纳入重点民企行列,通过推动各项***策的惠及,发挥其龙头带动示范效应,有效引导全市民营经济积极融入海西建设和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10.加强企业统计监测、运行分析、理论研究工作
(200)积极推进全市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统计监测工作。依托*中小***网站,开发建设符合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统计要求的网上申报系统,实现与统计部门的数据对接与共享;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统计分析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在健全信息沟通渠道、培养专业分析人员的基础上,做好以成长型中小企业、重点民营企业为主要模板的统计监测和生产经营分析工作,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定期编写《*市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情况报告》、《*市乡镇企业统计报告》;按照国家乡镇企业局的统一部署,继续做好乡镇企业的统计分析工作。
(201)探索研究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战略。成立专门的课题调研小组,通过对江浙沪粤及省内泉州市等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的考察及本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摸底,总结近几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特性,提出发展思路,研究制订发展战略,为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四)加强国内合作交流,促进对口支援和帮扶,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1.加强国内合作交流
(202)加大国内招商工作力度。继续完善国内招商引资的基础性工作,制定下达*年度国内招商引资责任目标,健全国内引资统计制度和联络员队伍,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继续开展国内引资表彰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商引商"和"网上招商"等多种方式组织招商引资活动。
(203)加强城市间的经济合作交流工作。利用外地驻厦办事机构、国内友好城市、闽粤赣十三市区域合作、对口支援和帮扶地区、全国外地闽商会,以及"9·8"投洽会等平台,做好招商考察、内宾接待工作,加强沟通联系,引进内资,开展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城市间的经济合作交流工作。
(204)加强与外地驻厦机构联系。充分发挥驻厦办主任联谊会、内联企业协会在经济合作中的作用,安排"两会"开展对我市经济发展有影响的活动,做好先进单位评选工作,努力为外地驻厦机构和内联企业服务,通过外地驻厦机构推进***府、企业之间的紧密型实质性联系。
(205)推动国内友好城市合作。进一步发挥与国内友好城市的紧密关系,促进我市与友城开展经贸活动,增进友谊和经济合作交流。对现有31个国内友城进行分类梳理,组织友城互访,促进双方经济合作互动发展。
(206)加强异地在厦促进会、商会的管理和指导。加强对异地在厦促进会、商会的管理服务,充分发挥异地促进会、商会在国内经济合作交流中的作用。建立联络机制,组织促进会、商会开展经济合作活动,推进促进会、商会、协会之间的联系和有效合作。完善《*市异地社团组织管理暂行规定》,检查《关于加强*市异地社团组织***建工作的若干意见》执行情况,进一步规范管理与服务。
(207)密切同全国闽商商会联络。巩固发展"闽商聚*"活动成果,建立健全闽商档案,宣传*、推介*,鼓励更多的我省在外企业回馈家乡,投资*。
2.促进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
(208)加大扶贫开发、对口支援和帮扶力度。按照***三峡办、扶贫办和省委、省***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和东西扶贫协作工作,把我市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上升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层面;上升到区域协作、促进经济合作交流的层面;上升到***府主导、鼓励社会和企业积极广泛参与的层面;上升到拓宽领域,开展多部门、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促进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209)精心组织,做好对口支援和帮扶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传播先进的理念,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帮助对口支援和帮扶地区提高人口的素质和劳动技能,促进对口支援和帮扶地区经济的发展。在继续抓好西部人才培训工作的同时,利用我市对口帮扶资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训一批市场急需的职业技术劳动力。
(210)做好新一期项目建设的全面推进工作。抓紧新一期项目的研究论证,力争年初完成上报市***府审批工作。制定*年具体工作措施,明确工作责任,确保新一期项目建设顺利开展。
(211)进一步推动对口支援***阜康市的工作。认真细致做好我市本期(2005年8月-*年8月)对口支援***阜康市项目的收尾工作。认真制定新一期援疆工作计划,做好新一期援疆项目的建设工作。继续做好两市教育、卫生界的交流与合作。
(212)继续做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和对口帮扶重庆的工作。根据***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关于调整万州区对口支援省市的批复精神,继续做好对口支援万州区工作。工作重点为:提高重庆市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推进整村扶贫开发等,切实搞好黔江区和武隆县的扶贫项目建设。同时,加强沟通和联系,及时了解掌握我市各区、各部门与重庆对口区县的对口帮扶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213)大力开展闽宁协作。认真贯彻落实闽宁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协作第十一次联席会议精神,突出"整村推进、劳动力转移培训、产业扶贫"3个重点,抓好项目落实,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拓宽协作领域,深入推进,务求取得实效。
3.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214)加强闽粤赣十三市区域经济合作。继续贯彻落实《推进闽粤赣十三市区域经济合作行动纲领》,推进交通、工业、商贸、旅游、物流及资源环境等多领域深层次的合作,重点促进民营经济的合作,督促汕头市开好民营经济合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加大信息交流量,增进沟通与了解。以加强合作为主题,组织各市协作办负责人走访闽粤赣三省汇报工作,协调合作事项。做好******领导第十三次联席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开好会议,推进合作。
(215)推进闽西南五市区域经济合作。认真做好闽西南五市******领导第十二次联席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继续贯彻《推进闽西南五市区域经济合作行动宣言》,推进宣传、交通、规划、旅游、工业、商贸、科技、环保、教育、卫生、物流、劳动与社会保障等12个部门落实合作协议。开展闽西南五市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理论研讨征文评比活动。组织闽西南五市区域办主任、联络员到区域合作开展较为成功的地区调研。
(216)深化山海协作与对口帮扶工作。按照与龙岩新一轮协作协议以及厦漳协作协议,落实山海协作帮扶资金和项目,做好山海协作培训工作。加强与责任单位联系,及时掌握部门、区县(市)协作对子帮扶情况。做好*与漳州、龙岩两市******领导联席会议筹备工作。做好*与赣州合作协议的落实工作。
(五)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1.深入贯彻安全生产工作方针
(217)坚持安全发展。充分认识安全发展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慎言成绩,居安思危。研究新矛盾新问题,全面认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安全生产新形势新任务,加快推动我市安全发展。
(218)完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加强安全生产法制规章建设,深化法制宣传教育,落实***策措施,改进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考核,把"*"时期和年度控制指标纳入工作责任目标考核。
(219)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深层问题。把安全发展纳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系统工程,纳入建设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和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战略,纳入全市各行业、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实现。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许可,提升重点行业安全生产水平。
(220)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基层建设,推进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稳定、好转,推进安全生产源头治本、***策治本。
2.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221)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正面宣传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成效突出的先进企业。运用事故隐患点评机制,开展惩罚警示宣传,曝光存在事故隐患、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不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忽视安全生产、导致事故频发的企业,使不法企业和企业的不法行为无藏身之处。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常识宣传和典型案例的剖析,加强对城乡居民、企业职工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的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22)开展*年度安全生产月活动。以"治理隐患,防范事故"为主题,组织开展*年度安全生产月活动,把"安全生产月"活动与"安康杯"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宣传"安全奥运"。研究安全生产隐患的内涵外延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的规律特点,及时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
(223)宣传安全法律、法规。结合日常安全检查,向从业人员宣传安全法律、法规,提高从业人员的遵章守法意识。
(224)加大专项安全工作宣传力度。⑴继续深入开展"保护生命、平安出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程和交通安全宣传"五进"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通过召开隐患讲评会、事故现场会以及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全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制观念。⑵加大消防宣传力度,提高市民消防意识,促进消防工作社会化。⑶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各种形式,深入开展隧道行车安全宣传,做到人人皆知,自觉遵守,共同维护,相互监督。
(225)抓好各类安全生产培训。加强对培训中介机构的监管,强化对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培训教育。落实强制性安全生产培训,健全安全培训网络体系,落实培训责任、任务,完善培训教材,确保培训考核质量。加强对任职资格、持证上岗的检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安全生产培训,督促企业落实"三级"(厂级、车间级、班组级)培训教育制度。
3.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226)继续加大隐患整改力度。加大已排查出尚未整改的重大隐患整改力度,确保所有重大隐患逐条做到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五落实";对未能及时整改到位的隐患,落实监控责任;重点加大农村水塘、水坑以及建筑工地水坑、临时土坑隐患整改的力度。
(227)建立健全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和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指导督促各类企业建立健全岗位、车间、工厂、公司四级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建立危险源分级监控制度。发挥工程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作用,实现层级管理和监控。建立健全重大隐患分级挂牌督办制度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制度,对可能引发事故的重大隐患限期治理销号。加快危险源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实现重大危险源监管监控科学化。
(228)认真排查治理自然灾害方面的隐患。把防范严重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作为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完善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
(229)开展重点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开展打三非(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设)、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防三超(生产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运输企业超载、超限、超负荷运营)活动,铲除滋生事故的土壤,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230)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把重大基础设施隐患排查与重点行业和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紧密结合起来,纳入专项行动总体部署,统筹协调,提高效率。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参与隐患排查治理。
4.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
(231)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根据不同时期和阶段道路交通安全的特点和事故发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领导小组牵头组织成员单位,抓重点,抓薄弱环节,特别是对引发事故的主要环节要进行集中整治,研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232)与交警、交通等相关部门建立协作机制,联合***。对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进行责任倒查;加强危险化学品等客货运输企业、车辆监督检查,加强驾驶人员和农村客运的安全管理。
(233)抓好危险路段尤其是农村道路危险路段排查整改。结合开展创"平安畅通县区"和改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等活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快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标志、标线,整改事故隐患"黑点",消除隐患。
(234)强化道路货运企业安全整治。准确掌握货运企业的经营规模、机构设置、人员素质和安全管理等基本情况,制定符合我市特点的货运企业安全管理规定,组织企业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培训,加大***监控力度。加强对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和非法营运车辆的监督查处。
5.突出消防安全综合整治
(235)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活动。认真分析、研判消防安全形势,切实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坚决将火灾隐患解决在火灾发生之前。
(236)消除重点火灾危险源。以关系国计民生和人身安全的大型企业、易燃易爆单位、人员密集场所和"城中村"、"多合一"建筑为重点,采取坚决措施,及时消除火灾危险源。
(237)强化消防产品质量监管。综合运用法律、行***、宣传、技术等手段,切实加大对生产、流通和使用领域消防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消防产品。
6.狠抓非煤矿山安全整治
(238)进一步落实各级监管主体责任。按照分级监督、属地管理的原则,完善市、区、镇(街道)、企业四级监管体系。建立企业日常检查、镇(街)***府每月巡查、区***府季度抽查、市***府半年度督查的工作机制。定期检查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状况,分析安全生产形势,针对突出问题和隐患,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239)加大动态监管力度。深入研究非煤矿山安全监管新情况和新问题,摸索新措施、创造新办法、积累新经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检查登记制度,开展综合性大检查。每月分析非煤矿山安全监督管理情况,提出指导意见,落实专项整治工作。对已经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加强监督管理,督促企业保持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对现有规模小、资源浪费严重的非煤矿山,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对非法开采的采矿点依法坚决给予取缔,建立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240)加大联合***力度。每半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联合督查,并对督查情况做出通报,组织相关部门依法监督检查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核实群众举报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对隐患的整改进行督查和复查。
7.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整治
(241)进一步规范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继续做好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审批或初审工作。严格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要求,限制在居民住宅楼店面经营危险化学品。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8号令的要求,严格新、改、扩建危险化学品项目的审批,对涉及危险化学品使用和储存的新建设项目按要求和程序督促有关单位报审。加大***检查与处罚的力度,依法查处违反国家安全监管总局8号令的单位。
(242)全面推广试点经验。认真贯彻福建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召开的安全标准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工作步伐。进一步推广安全标准化工作,提高和巩固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争取危险化学品仓库、油库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年内全部达标。
(243)加快重大危险源数据库的建库进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和福建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重大危险源辨识及评估分级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完善有关管理制度,组织专家对重大危险源逐个进行评价分级,对重大危险源点的危险因素、周边环境、居住居民、安全距离、疏散距离等数据进行全面的采集计算、录入登记,建立全市的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平台。委托专业机构,建立*市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应急系统。
(244)降低流通领域安全风险。推动危险化学品中心仓库、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区和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建设,逐步实现危险化学品集中交易、统一管理,指定储存、专业配送。
(245)规范烟花爆竹经营活动。加快我市烟花爆竹经营许可证审核、发放工作,加大日常巡查力度,规范烟花爆竹经营行为。
8.加大工伤事故预防工作力度
(246)加强对工伤事故多发行业和领域的监督管理。重点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监管,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严格从业人员专业培训和持证上岗检查。开展重点工程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重点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加大对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施工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针对建筑工地高空坠落、坍塌等事故多发的情况,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安全生产责任,督促施工企业增强安全意识,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完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设施、设备、生产环境安全。
(247)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按照《福建省"平安企业"创建工作实施办法(试行)》,积极开展创建平安企业活动,结合创"安全合格乡镇"活动,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生产经营单位业绩考核,督促企业建立健全以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责任体系,把安全责任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岗位,落实到人。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确保从业人员掌握必要的岗位安全技术和知识,并督促、教育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9.强化防汛防台风和水利安全工作
(248)切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按照"不死人,少损失"的目标和"预警到镇,预案到村,责任到人"的要求,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从组织、工程、预案、物质、队伍等方面落实各项防汛防台风和抗旱措施。汛前扎实开展防汛安全检查,针对问题抓好整改;汛期加强值班带班,随时掌握汛情动态,妥善处置突发事件。
(249)抓好在建水利工程安全。执行水利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对水利项目的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参建单位资质进行监督检查,禁止超越资质范围或越级承包工程建设;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监管,杜绝在建水利工程亡人事故。
10.加强隧道施工、通行安全管理
(250)抓紧制定隧道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出台《*市机动车通行隧道安全管理办法》、《*市隧道工程建设规范》、《*市隧道灾情应急救援预案》等3部***府规范文件,使我市隧道安全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251)完善管理体制。针对现行隧道管理体制多种模式并存而造成的人员受培训教育机会不均等、维修经费不足、设施设备得不到有效维护、故障得不到及时排除、设备老化得不到及时更换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改革。加强隧道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提高隧道的管理效力和通行能力,确保隧道安全管理。强化隧道日常管理工作,切实保障通行安全。突出工程质量安全责任主体,确保在建隧道的质量安全。
11.加大各类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力度
(252)加强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严格执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进一步抓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开展较大以上生产安全责任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督促事故单位落实整改措施,举一反三、吸取教训,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用事故教训推动工作,一段时间里集中力量解决一两个突出问题,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持续好转。
(253)强化责任追究问责制。贯彻落实中纪委《处分条例》以及市***府《行***过错责任追究办法》,采取法律、行***、经济、纪律等手段开展事故责任追究,特别是要落实刑事责任追究,对责任追究不力的工作部门实行问责制
12.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
(254)充分发挥安监部门综合监管作用。积极探讨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科学方式和有效途径,健全完善协调配合机制,充分发挥安监部门作为市、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的作用,主动协调、积极配合生产经营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做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255)加强安监队伍自身建设。加强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队伍的思想***治建设、作风建设和业务建设,提高理论素养和履职能力。强化忧患、实干、执行、自律意识,养成勤勉敬业、求真务实、雷厉风行、廉洁奉献的好作风。规范***行为,坚持职权法定,严格***主体、***程序、***文书制度,严格处罚备案审查制度,加强***档案管理。加强对安全监管监察人员的***教育和激励约束,做到严格、公正、廉洁***,推广学习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树立良好的队伍形象。
(256)加强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队伍的机构建设。建立健全支队、大队二级***监察队伍,加大***检查和处罚力度,加强部门联合机制和事故查处力度。健全市、区、镇(街)三级安全生产监管行***机构,确保镇(街)安监工作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和装备"五到位"。深入探讨镇(街)安全监管职责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
(六)继续推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
(257)继续加强食品整治和监管。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市"*"食品安全规划》,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监管机制;加快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社会监督体系建设;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做好*年市委、市***府"推广生鲜超市,实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为民办实事项目。进一步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增强社会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意识。
(258)推进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协调有关部门加大对违法广告的整治力度;建立健全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完善药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和信息制度;加强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提高药品安全保障能力,促进药品市场秩序的规范化。
(259)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继续实施《*市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深入开展商标、专利权、进出口环节和展会市场等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整治工作。制定完善相关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市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特别审查机制、知识产权产业化基地协调领导机制和知识产权法律援助中心。积极扩展"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深入开展"五进"活动,加强对知识产权重点区域的服务。以"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为主体,继续深入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教育,营造自主创新和对外开放的良好社会环境,推动我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城市。
(260)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关于信用体系建设相关要求,加强对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快推进我市公共信用体系、企业及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继续推进食品安全和进出口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健全企业信用网络建设。深入开展"共铸诚信"活动,营造好共铸诚信的社会氛围。
(261)坚决打击商业欺诈。继续贯彻落实***办公厅《关于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行动的通知》,遏制虚假违法广告、非法行医和商贸领域欺诈行为泛滥的势头。进一步发挥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大对各种商业欺诈和商业贿赂行为的打击力度。
(262)坚持不懈地查禁传销。继续认真贯彻"两个条例",广泛开展社会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认清传销的违法犯罪性质和欺诈本质。加强直销监管,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传销及变相传销行为。
(263)深入开展文化市场整治工作。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开展查堵非法出版物专项行动、印刷复制企业专项整治行动、清理出版物市场为重点的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治性非法出版物要坚决封堵和查缴;二是***等文化垃圾要坚决扫除;三是侵权盗版活动要坚决打击;四是非法报刊要坚决查处和取缔;五是网上有害信息和侵权盗版行为要坚决查处。文化、工商、公安、版权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大对网吧的整治和管理力度,坚决打击黑网吧。
(264)继续抓好各类专项整治工作。继续抓好农资市场、建材市场、房地产市场、安全生产、价格秩序、劳动力市场等方面的专项整治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以打击物流涉烟违法犯罪行为为重点,深入开展卷烟市场专项整治,遏制制售假烟违法犯罪活动猖獗势头;按照全国整规办的统一部署,把其他各项专项整治作为经常性工作抓紧抓好。
(265)做好行******与刑事司法的衔接。进一步完善***衔接体系建设,落实高检院、全国整规办、***、***《关于在行******中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意见》,工作重心下移,落实到各区,做好***衔接。推动行******机关与公安司法机关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确保涉嫌犯罪案件及时移送;坚决杜绝对涉嫌犯罪案件该移送不移送、以罚代刑的现象,切实防止和纠正打击不力的问题,及时解决办理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案件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266)加强整规(保知)宣传工作。继续运用报纸、电视、广播、广告、网络等各种宣传手段,加大整规(保知)宣传力度,营造整规工作的浓厚社会气氛。一是重点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和共铸诚信活动,引导社会各行各业树立诚信为本、诚信兴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二是继续开展法制宣传,普及经济法律知识,提高公务人员、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守法自觉性;三是对重点案例和严重失信企业给予公开曝光,警示社会,威慑犯罪,教育群众,增强整规信心。
(267)落实整规工作责任制和追究制。加强各级整规办建设,做到机构、人员、经费、场所四落实。落实整规工作责任制,加强督查,强化目标管理。各专项整治工作要根据实施方案和目标分解要求,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度。
(七)不断提高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1.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268)推动经济发展立法工作。重点推进《*市节约能源条例》等法规的立法工作,争取尽早通过市人大立法。
(269)加强行***审批配套制度建设。对市***府公布的新的行***审批事项,按照《行***许可法》、《*市实施行***许可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和***策的规定,分别制定行***审批实施办法,进一步予以规范,提高依法行***水平和能力。积极开展网上审批工作,根据市***府的统一部署,做好网上审批(备案)工作,增强***策透明度,做到***务公开。
(270)做好***务公开工作。全面贯彻《***府信息公开条例》,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要求,做好我局文件、***策法规等向社会公开的相关工作。
(271)认真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健全机关干部的学法用法长效机制,提高普法宣传教育的综合效果;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突出与依法行***、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善于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法律进机关、进企业等"法律六进"活动,扩大法制宣传的覆盖面和渗透力。针对我市工业经济在跨越式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及问题,联合有关部门组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专题研讨会、报告会。
(272)争取国家、省、市各项资金支持。加强与国家***、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等有关部委、省经贸委和市财***局的联系与沟通,积极开源,争取专项经费,为我局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有力保障。
(273)做好局属行业协会管理服务。开展对局属行业协会的调查摸底工作,全面掌握协会发展情况,指导部分协会开展换届选举工作,吸收懂业务、会管理的人才进入协会工作班子,推动协会工作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
(274)推进行业协会自身建设。规范协会内部治理结构,建立会务公开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协会民主管理和决策水平,促进会员关心、响应、参与、支持协会工作,强化***府、会员、社会公众对协会的监督。
(275)做好职称评审工作。完善高级工程师评审管理办法,推动评审全员面试工作。继续充实工程系列评委库,力争4月份报市、省职改办审批。继续做好我市工程、经济、工艺美术三大系列职称评审确认服务与管理工作。
(276)关心困难职工群体。认真抓好困难劳动模范和困难职工等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向市有关部门提出工作建议,充分发挥系统企业互助基金的作用,切实帮助解决这部分职工遇到的困难。
2.做好机关信息及网络建设
(277)继续办好"*工业经济网"。做好信息收集工作,整合充实相关栏目,将经济发展信息等工业经济刊物内容及时充实到相关栏目,及时更新、信息,宣传工业发展成就,推动***务公开,把"工业经济网"建设成为"工业企业"之家的重要载体。
(278)加强局机关办公自动化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局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先进成熟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实现机关内部各处室之间以及机关内外部之间办公信息的收集、处理、交换、流动和共享,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务信息网络,为领导决策和机关办公提供服务,实现机关办公现代化、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和决策科学化。
(279)加强局机关办公自动化设备管理和维护。结合局机关职能和部分处室调整,重新对办公设备进行造册登记;建立计算机等设备维护制度,定期检查维护,确保畅通;及时更新电脑杀毒软件,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工作。继续做好省经贸系统纵向网建设,确保网络视频正常运行。
3.进一步做好议案、提案和工作
(280)加大承办、督办力度。根据***条例,完善我局机制及预警预报机制,认真做好件回复工作。
(281)进一步做好我局承办人大议案、建议和***协提案工作。提高认识,认真办理,及时答复,努力提高办理质量和水平。
(八)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升局机关工作人员素质
1.加强作风建设
(282)重视局机关作风建设。深入调研,求真务实,切实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精简会议和文件,提高效能;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提高综合协调能力。
(283)强化督查督办工作。加强目标责任制管理和工作完成情况的督查督办,重点督查落实上级决策、领导交办事项和办公会议纪要等工作情况,对紧急事项跟踪督察,重要事项重点督查,一般事项定期督查,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结果。
(284)继续强化机关制度建设。修订完善局机关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推进机关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强化制度意识,形成"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靠制度抓建设"的局面。
(285)做好市长专线电话轮值工作。各处室定期提出企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我局的工作重点和重要宣传的内容,提出市长专线电话轮值意见,做好市长专线电话轮值准备。
(286)加强局机关保密工作。按照《保密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完善各种文件、资料的阅文、办文等管理制度;加强对和接入金宏网的计算机管理,严禁计算机接入互联网;加强对各种移动存储介质、废旧纸张处理等环节的管理。
2.加强能力建设
(287)进一步健全依法行***决策机制。贯彻《行***许可法》和《*市实施行***许可若干规定》,全面推行依法行***。建立和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和评估制度。严格落实重大项目论证、重大改革措施听证等制度,促进民主科学决策。健全各类***府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
(288)做好规范性文件和对外签订合同的法律把关。按照《行***许可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认真审查局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按规定事前报送市法制局审查,确保规范、合法;对我局对外签订的合同认真把关,切实维护我局的合法权益。
(289)制定并实施行******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明确行******过错责任追究的范围、责任、承担的主体、追究的形式、追究的程序等。
(290)推进应急体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继续完善市经发系统职能所涉及到的各种突发事件预警和应急预案,重点完善《*市成品油供储市场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指挥处置体系建设;加强应急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参与和自救能力。
(291)提高公文办理质量和运行效率。高度重视公文办理工作,严格拟稿、审核,做到文稿观点明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文字简练、用词规范、标点正确,篇幅简短;加强对普发性、涉及法律法规规范的文件以及重要文件会稿方面工作;认真对是否确需行文、行文方式是否妥当、是否符合行文规则和拟制公文的有关要求、公文格式是否符合国家公文的规定等进行审核,提高公文办理质量和运行效率。
(292)加强档案管理。依法做好本机关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以迎接全市档案工作联合检查为契机,提高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推动文件材料归档和保管期限划分工作、档案整理和利用工作、档案移交进管工作跨上新台阶。
3.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293)严格执行财经制度。认真执行我局《加强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等制度,严格经费审批程序,严把经费申请、审批、报销关。
(294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做好经费预算管理和支出控制,确保机关日常办公经费支出,严格控制接待费、差旅费,节约开支。
(295)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对职称评审等项目收费,按规定及时上缴财***。
(296)加强对局直属单位的财务监督管理。指导局所属单位和行业协会财务工作,严格执行财经制度。
(297)严格固定资产管理。严格执行局机关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固定资产使用管理情况,做到固定资产合理有效使用,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4.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298)加强干部管理工作。坚持***管干部的原则,进一步扩大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把实绩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加强机关干部的管理,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管理办法,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为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把贯彻实施《行***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作为今年干部人事工作一项重要工作,组织好机关干部学习该法和一系列配套文件,进一步完善经发局机关绩效考评实施办法,以局机关工作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对机关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的考评,充分发挥奖勤罚懒的积极作用,提高工作效率,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
(299)加强人才管理工作。坚持***管人才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人才资源开发。协调有关部门、企业通过项目带动、研发,加大高层次人才、专业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培育和造就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结合重点项目、支柱产业的发展,引导鼓励企业做好引智工作,以多种形式吸引国际、国内优秀科研人才,提高研发效率,提升我市工业技术研发、工业设计的整体水平。
(300)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规范科学的管理办法,及时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后备干部队伍,加强后备干部的实践锻炼。落实干部培训任务,不断拓展干部培训的阵地和渠道,逐步建立干部学习培训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把干部学习情况特别是运用所学理论创新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
(301)抓好业务培训。组织好机关干部参加业务培训和***治理论学习,不断强化机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开拓创新和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
(302)抓好***治理论学习。做好全局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的*大精神集中轮训的组织实施工作。围绕*市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实际,在全系统开展学习宣传贯彻***的*大精神系列活动,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两会"精神活动。加强对所属各单位***组织中心组学习的督促、检查和指导,组织学***验交流,促进学习质量提高。
(303)完善事业单位领导责任制考评办法。抓好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考核,研究制定系统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稳步推进系统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导集体工业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集体资产的监管,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完善事业单位领导责任制考评办法,抓好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期考核,研究制定系统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稳步推进系统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通过多种途径,选拔系统事业单位领导,不断探索事业单位市场化的人才配置机制,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领导人的考核激励机制。
5.认真做好因公因私出国(境)***审
(304)加强因公出国(境)***审工作。重新梳理经发系统因公出国(境)登记备案单位,明确工作对象、工作职责,适时组织经办人员的业务培训。
(305)加强因私出国(境)备案管理。加强因私出国(境)备案管理,根据职能调整,会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重新界定经发系统登记备案人员。指导督促系统各单位加强对登记备案人员因私护照的管理。
6.做好统战和老干部工作
(306)加强统战工作。认真落实统战***策,加强与派、无***派人士的沟通,定期与民建市委座谈通报情况。通过邀请参加会议、通报情况、征求意见、课题调研合作等形式,充分发挥派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参***议***作用。
(307)做好老干部服务。做到***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老干部;认真研究和解决老干部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落实老干部的***治待遇、生活待遇;加强对离退休干部***支部建设和思想***治工作;采取多种形式组织老干部参加读书班、宣讲会、报告会以及参观活动,发挥离退休干部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认真受理老干部的来信来访,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
(九)加强***的建设、***风廉***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1.加强***的建设
(308)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委关于开展机关***建"三级联创"活动精神。增强"三级联创"的自觉性,营造创建活动的良好氛围。明确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任务以及"六个好"具体目标要求,建立健全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活动方案。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治建设,夯实基层***组织和***员干部队伍建设基础、树好机关作风形象,强化责任机制,做好考评表彰,力争"三级联创"取得实效。
(309)抓好第六轮***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加强落实***建责任制的督促检查工作,健全***建工作激励机制和失职责任追究制度,及时调整基层***组织联系点,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在全系统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工作网络,适时掌握基层***组织开展***建工作的情况。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务干部队伍,建立企业***务干部储备和输送机制,定期对***员、干部、入***积极分子进行系统的***治理论培训。举办2-3期理论骨干培训和入***积极分子培训班;结合***在各时期的中心工作,举办各种理论学习的专题辅导讲座。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做好各类先进典型的评选推荐工作。
(310)继续落实***建责任制。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继续做好保持***员先进性教育的各项工作。按照创建"五好支部"的要求,积极抓好基层***支部建设,进一步健全支部***内生活制度,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员先锋模范作用和领导干部表率作用。
(311)坚持和完善各项***建工作制度。围绕发展抓***建,抓好***建促发展。严格***内生活、***内监督和***员管理,加强***建工作典型培育和宣传,不断提高***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提高***建成效。加强对***务干部工作培训,每年举办一期***务干部培训班,提高基层***务干部的业务素质。
(312)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组织系统***组织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激发***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表彰一批先进基层***组织、优秀***员和优秀***务工作者,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
(313)认真做好发展新***员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加强对写了入***申请书同志的培养,指定专人负责,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及时把优秀分子吸收到***内来,不断增加***的新鲜血液。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314)积极开展有特色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在系统中开展"为*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贡献"系列活动,组织全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全市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扩大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覆盖面,重点加强各单位外来员工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和文明道德教育工作。
(315)继续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各项工作的落实。巩固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系统、文明单位成果,以实际行动接受市文明办对文明系统、文明单位的检查考核验收。培植、发展一批系统级文明单位,发动各单位积极参与区域共建、***民共建、社区共建精神文明工作。继续组织扶贫助学、扶贫济困、万人献爱心等活动。以有效的形式和新颖的载体开展禁毒宣传、禁毒挂钩协作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316)深入推动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对机关***员干部的思想状态的分析研究,做好***治思想工作,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预见性和时效性,主动关心***员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做好机关干部思想疏导、释疑解惑、排忧解难的工作,保证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积极开展"创文明机关,做人民公仆"活动,组织机关***员干部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活动,开展"扶贫济困,情暖*"、"畅通工程"、"诚实守信"活动,发挥机关的带头示范作用。
3.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317)严格落实综治责任制。积极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平安*创建活动;科学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结合点,在充分考虑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上,稳步提出各项改革举措。
(318)切实做好内部防范。教育干部职工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纪***规,严格落实***颁发的《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完善内部治安和安全防范措施,确保不发生失泄密事件、被盗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做好隐蔽战线工作,严防敌对势力渗透,策反。
(319)积极履行部门综治责任。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履行综治成员单位应尽义务和责任,做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的综合协调工作,树立齐抓共管意识,积极配合***法综治部门做好各项工作;督促所属单位和部门落实综治和平安建设各项措施;及时分析、研究和妥善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
4.加强***风廉***建设
(320)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坚持和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贯彻执行***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全面落实***风廉***建设责任制。把经济教育和专题教育、正面教育和警示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反腐倡廉教育与艰苦奋斗精神教育结合起来,把反腐倡廉教育与艰苦奋斗教育结合起来,把德治与法治、治标与治本、教育与管理、自律与监督、预防与纠正、惩处与保护紧密结合起来,筑牢***员干部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使***员干部自觉地反对腐败、抵制腐败。
(321)加强廉***勤***情况督查。根据《》和《廉***准则》等有关规定,加强***内监督,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切实加强对***员干部作风建设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所属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健全并落实对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谈话诫勉等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廉***勤***情况开展监督检查;把***内监督与各方面监督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等监督主体的积极作用,形成监督合力。
(322)完善惩防腐败体系。坚持把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作为主线贯穿工作始终,进一步完善***风廉***责任制;开展经常性反腐倡廉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性***风***纪教育,把学习、遵守、贯彻、维护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大力宣传勤廉兼优的正面典型,营造廉洁从***、勤勉尽责氛围,增强反腐倡廉意识,提高抵御防范各种腐败思潮侵蚀的能力;加大***员领导干部教育管理力度,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五个不准"规定;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的各种制度,坚持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来规范***员干部的行为。
(323)加大举报件和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认真受理所管辖部门***组织、***员和行***监察对象的检举、控告,着重查办建设工程、物资采购领域的案件、领导干部伙同或支持其亲友非法敛财、严重腐化堕落的案件等;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促进***和***府与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方面关系的和谐;坚决查处严重损害群众利益、肆意欺压群众的行为,失职渎职、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作风粗暴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认真治理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钱送钱和买官卖官、参加以及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非法利益等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324)继续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廉***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把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作为年度反腐倡廉的重点,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严格工作纪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重点治理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府采购以及资源开发和经销等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坚决纠正企事业单位及中介机构在经营活动中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的不正当交易行为;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加快建立防治商业贿赂的有效机制。
经济发展计划篇7
1、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确保东环路建成通车、发展大道路基工程完工,推进中岳路建设,启动车城西路改造和林荫大道建设工程;建成东部垃圾处理厂和西部污水处理厂,完成天然气支干线及城网配套工程;抓好城市综合改造和专项整治,加大城区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违章建筑;加快推进山地开发整理,力争整理开发土地1万亩以上。加快市县对接步伐,确保公路基本建成,城际公交开通营运,“”开工建设,城区与长岭新区供水、供电、天然气、通讯管网等设施对接到位。深入推进“三城联创”,力争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能进入申报程序、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评估。
2、加快竹房城镇带城乡一体化实验区建设。按照3年取得明显变化、5年基本建成的目标,坚持规划先行,坚持区域统筹,坚持产业主导,坚持改善民生,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群众主体,尽快启动一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村庄整治项目,力争竹房城镇带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3、加快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成立领导机构,组建工作专班,编制发展规划,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力争上半年全面启动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工作,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决策层面。
二、全力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大力优化工业结构,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和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工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增加值达到400亿元。
1、全面提升主导产业。围绕建设百万量级汽车城目标,全力支持东风公司实施“61行动计划”,坚持整车与总成同步、生产与研发并举,放大商用车比较优势,力争汽车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力发展整车和专用车,支持东风商用车联合工厂一期4万辆、三环专汽3万辆扩能项目建成投产,启动三期10万辆整车项目建设;力争东风征梦3万辆、安远2万辆、驰田2万辆、东风特汽1万辆、神河1万辆等专用车项目建成投产,实现整车产销60万辆以上、专用车产销10万辆以上。全面发展5大总成、做专做精零部件和装备产业,支持东风18万台发动机、18万套变速箱动力总成项目建设,确保东风特种车身15万辆、正和车身10万辆扩能项目开工,力争双星东风千万套级轮胎扩能项目建成投产,支持先锋模具、佳恒液压、华昌达等装备企业快速发展。增强中国()汽配城辐射能力。
2、立足汽车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通过技术结构调整推动产品结构调整,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企业结构调整,通过企业结构调整推动整个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延伸产业链条,千方百计开拓汽车产业以外的配套领域。
3、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和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壮大水电开发、绿色食品和生物医药等产业,继续抓好汉江、堵河流域水电开发,支持站等项目建设;推进山野菜、食用菌、茶叶、黄酒、薯类等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业;深度开发中药材,支持开发科技含量高的原料药和中西药新品种。积极培育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经济增长点。
4、全力支持地方企业创新发展。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双亿工程”,实施20个重点项目和100个重大项目,完善各类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力争新增规模企业100家以上。加快推进地方专用车生产企业与东风商用车公司合作发展,加速推进国家汽车质检中心零部件分中心建设,积极申报国家数字化装备重大专项应用示范工程。
5、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坚持集中、集约、集聚“三集中”原则,强力推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着力建设千亿级工业园区,积极创建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突破性发展旅游服务业
1、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以武当山为龙头,以太极湖为引擎,全力打造旅游核心区,确保太极湖新区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基本完成武当新区、水上游览区、休闲区三大板块的主体工程;加快建设玉虚宫、五龙宫、遇真宫修复等项目,建成武当山旅游码头。创意发展一批道教养生、道教音乐、古建筑鉴赏等体验式项目,对接发展一批乡村游、生态游、养生游联动项目,配套发展一批餐饮、住宿、娱乐、购物服务项目,提高旅游产业综合效益。不断壮大市场主体,培育引进一批有竞争实力的旅游骨干企业。全力破解融资难题,加快旅游投资公司建设,创造条件推进企业直接向资本市场融资。强化旅游行业管理,积极培育和引进旅游高端人才。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让“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主题形象世人皆知。力争接待游客18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突破110亿元。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制定推进服务业发展的相关***策措施,制定完善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和城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汽车服务、社区服务、电子商务等生产性和生活业,加快白浪汽配城等物流园区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工程,进一步健全城乡市场体系,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业态。
四、强力助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城镇化理念建设农村,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策,扎实抓好“三农”工作,力争各县市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中的位次都有新的提升。
1、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基地,新建基地10万亩,改造升级15万亩,新建畜牧养殖小区120个。大力推进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加工、商品化包装、品牌化推介、市场化营销,重点支持一批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力争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65亿元以上。加强“武当道茶”、鲌鱼等品牌建设,确保新认证“三品”品牌、地理标志产品和知名商标20个,力争“武当道茶”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大力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建、改造蔬菜基地各1.5万亩,地产菜供给率达到60%以上。大力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种植烟叶30万担,建设基本烟田3.9万亩,积极探索乡镇烟叶合作社模式,在30个乡镇整体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
2、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坚持做大主导产业、做强骨干企业、引进实力企业、提升本土企业,突出“一县一品”,壮大水电能源、机械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力争各县市新增规模企业10家以上。
3、着力构建发展平台。按照“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错位竞争、差异发展”的原则,坚持***策向园区倾斜、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集约节约利用土地,高质高效发展园区。加快县市融资平台建设,将融资平台建设纳入各县市目标考核,并通过以奖代补方式予以支持。
4、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南水北调库区移土培肥工程列入国家项目,实施南水北调汉江沿线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5.7万亩,解决农村饮水安全10万人,新建农村“一建三改”户用沼气3万户、大型沼气工程3处,完成小Ⅰ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1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35平方公里,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5、引导农民就业创业。加大劳务经济开发力度,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外出务工技能培训,加强农产品经纪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流通从业人员培训,新增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以上。大力实施“回归创业”工程。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切实维护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6、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继续加快7个省级、1个市级新农村示范乡镇建设和市整市推进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全面完成已启动的350个重点村整村推进任务,启动新一轮重点村建设。完成扶贫培训2.7万人,实施扶贫搬迁2750户11000人,基本解决6万贫困人口脱贫。高标准建设农村示范新社区20个。扎实做好城区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五、加速推进固定资产投资
1、千方百计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全年投资净增100亿元,突破500亿元,增长25%,力争增长30%以上,使全市投资再上新台阶。2011年安排重点项目120个,总投资92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0亿元。
2、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武当山机场、宜铁路、三铁路、热电联产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武当山机场上半年完成立项工作、下半年开工建设。加快谷竹、白、房和郧高速公路建设。积极争取国省干线公路调整项目,续建316国道西部复线、至土关垭一级公路。
六、切实做好财税金融工作
1、进一步提高科学理财水平。贯彻落实积极的财******策,有效运用财***杠杆,落实各项产业发展优惠***策,积极引导各类要素向重点行业、企业、项目集中,大力培植财源。强化收入征管,提高组织收入能力。健全公共财***体系,大力推进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府采购、收支两条线为主要内容的财***支出管理制度改革。注重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民生和重点工作支出。严肃财经纪律,加强预算管理,从严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努力降低行***运行成本。
2、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加大对“三农”、重点企业、民生工程的金融服务力度。支持骨干企业开展直接融资,拓宽融资渠道。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推动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发展。做大信托融资、创业(风险)投资等投融资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短期、中期票据和集合债券。
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1、继续深化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完善农村公益“以钱养事”机制。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推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支持、引导其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
2、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制定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实施意见,精心组织参与重大招商活动,加大重点项目宣传推介力度,大力开展全民招商、专业招商、大员招商,着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3、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加强通关建设,建成公(铁)路二类口岸和检验检***局。积极实施农产品“1515”工程和机电、高新技术产品“2112”工程,进一步扩大优势产品和特色农副产品出口,加快建设10大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争创省级商用车出口基地和部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
八、扎实抓好生态环境建设
1、加强生态保护。认真落实《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加快河流、湿地生态修复和石漠化治理,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自然保护区、低产林改造等生态绿化工程建设,完成造林30万亩,新封山育林60万亩。以国家启动实施天然林二期保护工程、各县市区全部纳入保护范围为契机,积极向国家争取生态建设保护项目。研究相关措施和办法,启动向国家争取在我市设立“生态文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
2、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农业面源和工业点源污染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强化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危险废物集中处理,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确保完成省定节能减排任务。
九、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1、优先发展科教实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建设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计划,着力建设西北商用车零部件产业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特色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各项***策,加快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支持职业技术学院创办国家骨干职业院校,支持郧阳师专创建省学前教育示范学校,支持武当山国际武术学院秋季建成招生。
2、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巩固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试点成果,抓好扩大试点工作,力争***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确保红字医院改革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推行就医“一卡通”,确保参合农民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支持26个乡镇建设医疗急救站,实现所有建制乡镇全覆盖;稳定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3、加快发展文体事业。深入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农家书屋”、“村村通”广播电视、农村电影放映数字化等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体生活;进一步完善城乡文体设施,大力推进日报传媒大厦、广电传媒大厦、山地体育公园、西北***书文化城等建设。
4、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优先目标,扎实推进创业就业,积极开展全省创业型城市试点工作,确保新增城镇就业3.6万人、再就业1.7万人。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扩面新增6万人;积极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试点;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工作;加强福利院、光荣院和老年公寓建设。
5、认真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基本完成南水北调10万移民内安迁建任务,全面完成潘口水电站移民安置任务,稳妥推进龙背湾移民安置工作,妥善解决移民内安及搬迁复建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继续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的后期扶持工作。
6、切实做好物价和房价稳控工作。坚持自我生产和外部调运两手抓,保障市场供给,强化市场监管,保持市场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认真贯彻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策,实行保障性住房与商品性住房双管齐下、双线运行,加快以公租房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
7、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强化社区维稳功能,明确社区事权,进一步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三项重点工作,创建全省平安市、优秀平安县(市、区)。进一步完善工作责任制,深化领导干部“四访促和谐”活动,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和严密防范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坚决防止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在市委正确领导下,牢记宗旨,以人为本,依法行***、以德施***、科学理***、廉洁从***,全力打造法治***府、效能***府和阳光***府。
1、推进依法行***。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严格实施依法治市。广泛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狠抓普法教育和岗位培训,切实提高依法办事的操作能力和依法行***的服务水平。加强行***决策制度建设,逐步建成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改进***方式,积极接受监督,依法规范***府行为。
经济发展计划篇8
一、*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是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不平凡的一年。全省上下在省委、省***府领导下,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落实国家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围绕"建设和谐平安江西,共创富民兴赣大业"的主题,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省经济保持又快又好发展势头,全面和超额完成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和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五"计划。全年生产总值4070亿元,增长12.8%,比*年计划目标高1.8个百分点,超过"十五"计划目标1070亿元。财***总收入425.7亿元,增长21.4%,比"十五"计划目标多150.7亿元。
(一)"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全面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出台30条惠农支农***策,免征农业税,启动粮食最低收购价预案,并对36个粮食主产县和31个困难县实行"三奖一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建立重大项目用地协调制度,严格执行农用地转用计划,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建成南昌市"双低"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宜春市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等项目。全省粮食播种面积5419万亩,增加158万亩;粮食总产370.8亿斤,增产10亿斤,创历史新高。高效经济作物和养殖业持续快速发展,肉类总产245.6万吨,增长11.6%;水产品产量168.2万吨,增长7.6%;经济作物面积2126万亩,增加107万亩。农业产业化进一步推进,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82家,总数已达206家,新增畜牧小区300多个、畜禽养殖户3.68万户。农民技能培训"阳光工程"进展顺利,培训农村劳动力17万人。赣州、宜春等地还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以发展新产业、形成新机制、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创建好班子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农村面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二)工业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以工业的崛起带动全省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8.5亿元,增长23.6%,江铜年销售收入超200亿元,新钢、江西电力公司、九江石化、江铃、萍钢5家企业销售收入均超百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47.3%,上升17.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275.6亿元,增加72.7亿元,综合能耗降低8%。工业园区和支柱产业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省园区实现销售收入1520亿元,年销售收入超30亿元的园区达到9个,其中南昌高新区突破200亿元;六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497.2亿元、利税189.8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0%和68.9%。九江昌河10万辆轿车和15万台K系列发动机、新钢3500毫米中厚板轧机、江铜-耶兹高档电解铜箔、九江3T光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江铃30万辆汽车及6万台VM柴油发动机、江铜翁福40万吨硫酸及铜杆漆包线、广丰10万吨氟化工等项目进展顺利。三次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工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3.7%。积极主动配合国家对我省工业园区进行设立审核,配合国家审计署武汉特派办对工业园区财税***策进行审计调查,取得较好效果,全省93家工业园区初步通过国家审核。城镇建设扎实推进,开工新建宜春、新余等一批设区市污水处理厂,加快城市供水、道路、电网等建设步伐,城市对人口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市集聚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增强,南昌城区人口超过200万人,九江城区人口超过50万人。全省城镇化率达到37%,提高1.4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以南昌为核心,以九江、赣州等中心城市为支撑,其他城市和县城为骨架的城镇体系框架。
(三)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重点领域建设得到加强。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策,在抑制房地产投资过快增长和高耗能行业低水平建设的同时,加大对交通、电力、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建设的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93亿元,增长26%。省重点工程投资总额和规模再创新佳绩,当年实施项目72项,完成投资246.9亿元,增长16.3%。其中,建成投产28个,完成投资72.62亿元;续建16个,完成投资130.16亿元;新开工28个,完成投资44.12亿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大加强,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580公里,硬化农村公路1万公里。建成乐温高速公路、赣龙铁路、南昌国际集装箱码头、井冈山机场等工程,续建景婺黄(常)高速公路,加快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开工建设景德镇至鹰潭高速公路,迁建赣州黄金机场。电力建设步伐加快,在建电力装机容量286万千瓦,贵溪电厂扩建两台机组顺利投产,黄金埠电厂、丰城电厂二期工程正在抓紧建设;经过反复争取,国家同意在江西等省开展核电站站址比选工作。文化卫生体育设施得到改善,省疾控中心、省传染病医院、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等一批项目投入使用,省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等项目进展顺利,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省艺术中心、省档案馆开工建设。
(四)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消费市场繁荣活跃。与长珠闽的对接正在深入,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加快融入国际经济。先后在韩国、日本、法国、荷兰等国家和香港地区开展九次重大招商活动,成功举办第三届赣台经贸合作研讨会、第二届中国"五会"经贸恳谈会、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和实施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吸引日本九州电力株式会社、意大利OMP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来赣投资。全省直接利用外资24.2亿美元,增长18%,总量连续保持中部六省首位。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吸收省外资金472.4亿元,增长23.2%。外贸出口24.4亿美元,增长22.3%。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2.1亿美元,增长26%。开放平台进一步完善,九江出口加工区获准设立,景德镇海关、南昌海关驻龙南和南昌高新区办事处顺利开关,南昌至厦门、南昌至深圳"五定"班列正式运行。高度注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抓住消费结构升级的有利时机,着力改善消费环境,努力开拓城乡消费市场,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6亿元,增长15%。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058万人,增长23.7%,接待入境旅游人数37.25万人,增长29.5%;实现旅游总收入320亿元,增长32.9%,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04亿美元,增长30.3%。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积极疏导价格矛盾,市场物价稳中趋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7%,比上年回落1.8个百分点。
(五)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日益增强。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铺开。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江信公司资产重组、江中集团重组江纸公司顺利完成,省投资集团公司、省外贸资产经营公司和省盐业集团公司相继成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11个设区市相继成立市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财***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在省级行***事业单位全面推开,"省直管县"和"乡财县代管"试点有序进行。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全民创业激情与活力竞相迸发。投资体制改革已按新规定实施,***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成效明显,重大项目稽察工作有序展开。价格改革不断深化,成功出台煤电联动方案。
(六)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把发展社会事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促进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研成果产业化步伐继续加快。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增加到3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增加到105个;省部共建景德镇国家陶瓷科技城正式启动。成功举办*年科研成果与企业见面推介会,签约项目142项,总投资32.32亿元。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完成232万平方米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南昌高校新区三期建成并投入使用。高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校生人数达到64.6万人。卫生事业得到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启动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由7个县扩大到11个县,202万农民获得就医补助。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小康文化工程和文化精品工程全面实施。体育事业再创佳绩,我省体育健儿在十运会上夺得12枚金牌,实现历史性突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人口自然增长率7.8‰,控制在计划目标之内。生态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东江源保护工程正式启动,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省森林覆盖率60.05%,主要河流断面Ⅰ-Ⅲ类水质占76.4%。
(七)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社会和谐稳定。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2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3266元,增长10.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52.89亿元,增加405.17亿元。就业再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3万个,下岗人员再就业20.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低于计划目标1个百分点。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为105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64.6亿元,为10.6万失业人员发放保险金1.8亿元,为100万城镇低保对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3亿元,为105万农村救助对象发放救助金1.6亿元。提高农村23万"五保户"供养标准,分散供养的由500元提高到800元,集中供养的由800元提高到1200元。医疗救助有序展开,在23个县(市、区)开展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救助特困居民6000多人,发放救助金1400多万元。扶贫工作进展顺利,完成5万库区、深山区移民扶贫搬迁和12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解决5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九江地震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救治伤员624人,转移灾民25万人,并对受损房屋等进行修整。目前灾后重建工作正在有序展开,灾民情绪稳定,社会秩序安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经济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和体制不完善的问题比较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不少。
二、*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江西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前进的一年。根据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部署,今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4600亿元,增长11%,其中一产增长4%,二产增长15%,三产增长9%;财***总收入481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50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5亿元,增长13%;出口29.3亿美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00元,增加780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3566元,增加300元,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幅度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8‰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
实现以上预期目标,需要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夯实"三农"工作基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粮食直补资金,并相应提高补助标准;继续安排良种补贴;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建立省级淡季化肥储备制度;继续实行稻谷最低收购价***策,力争粮食总产稳定在370亿斤。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世行贷款综合农业现代化项目、鄱阳湖二期防洪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滨湖地区排灌设施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上饶优质稻米生产基地、赣抚大堤加固配套工程、龙潭水库、廖坊水利枢纽,开工建设抚州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伦潭和山口岩水利枢纽。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和农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努力形成区域特色。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做强做大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力争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达75家以上,建设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6400个,带动农户300万户。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切实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规划指导,尊重农民意愿,通过旧村改造、整体搬迁、折旧建新等方式搞好新村镇建设。完善农村电网,改造农村道路1万公里,新增沼气池16万个,解决8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好以工代赈工程,搞好深山区、库区农民易地扶贫搬迁,力争搬迁人口5万人。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围绕优化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继续实施支柱产业带动战略,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建成昌河7万辆新一代微型汽车、星火10万吨有机硅、九江石化100万吨焦化和120万吨加氢装置、上高裕盛840万双运动鞋等32个项目,加快建设江铜10万吨高性能铜板带和30万吨铜冶炼、洪都钢厂异地搬迁、亚东水泥三期扩建、鑫新公司2万吨特种漆包线、东元电机60万台空调、方大新材料生产基地、美国科勒(南昌)卫浴、蓝恒达化工10万吨离子膜烧碱及10万吨PVC、富达公司50万吨制盐和10万吨离子膜烧碱等54个续建项目,开工建设新钢300万吨薄板、南钢高炉改造及1.2万千瓦热电联产、景德镇TCL60万台冰箱和240万台洗衣机、新时代2000吨高纯度净化硅、台湾远东集团纺织城等25个项目。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加速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成联创光电LED外延片产业化工程、鸿源数显LCOS产业化、浙大中凯MENS轮胎压力监测系统产业化等11个高技术项目,加快建设华春新型高强度三防幕栅材料、晶湛70万片8寸晶元片、江铜闪速冶炼综合自动化系统、晶安高科1000吨海绵锆等11个高技术项目,开工建设省科学院科技研发与产业化基地、诚志公司D-核糖结晶、LCOS产业升级等6个高技术项目。依托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软件产业,以金庐软件园为核心,加快建设国家软件基地。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重点抓好江铜30万吨铜冶炼余热利用等一批示范项目。优化工业园区发展环境,鼓励和引导关联企业、配套企业向重点园区集聚,着力培植30个特色园区,力争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园区达4个,超50亿元的达8个以上。加强运行调度,改善企业融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预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增长20%。注重节约土地,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内涵,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支持南昌做大做强,加快九江、赣州、上饶等中心城市发展,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在新余、萍乡等地建成4个垃圾处理场和7个污水处理厂,续建九江医疗危险废物处置场,开工建设南昌医疗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和赣州、景德镇污水处理厂。预期今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38.6%。
(三)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全面启动重点城市电网和县城网建设与改造项目,确保500千伏"三站四线"建成投产;新建和扩建220千伏变电站15座,线路1002公里;新建和扩建110千伏变电站31座,线路556公里。加快建设黄金埠电厂、丰城电厂二期,开工建设瑞金电厂2台30万千瓦机组,力争开工建设井冈山电厂二期工程、萍乡电厂和分宜电厂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项目,做好核电一期和天然气入赣前期工作。建成景婺黄(常)高速公路、南昌绕城公路乐化至生米段,续建景德镇至鹰潭、南康至大余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武宁至吉安、九江至瑞昌、上栗至萍乡、隘岭至瑞金、瑞金至赣州高速公路,改造国省道1000公里,建成农村公路10000公里。完成浙赣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加快建设井冈山铁路、铜九铁路,力争开工建设向莆铁路控制性工程、昌九城际轨道交通、南昌铁路枢纽西环线、赣韶铁路和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做好九景衢铁路前期工作。加快赣州机场建设,抓紧实施昌北机场扩建工程,启动宜春机场、赣东机场前期工作。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活跃城乡市场。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试点地区建设与改造8000家日用消费品和农资"农家店"。完善和落实促进消费的各项***策,减轻居民住房、汽车消费税费负担,规范发展消费信贷。积极培育壮大教育培训、文化娱乐、卫生保健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加快发展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开拓旅游市场,力争接待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0%以上。围绕促进消费增长,加快建设上饶商品大市场,开工建设南昌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昌南物流中心,做好赣州江信农产品配送中心、鹰潭物流中心、省供销社综合仓储物流中心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四)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坚持"对接长珠闽,联结港澳台,融入全球化"的方针,更加务实推进区域合作,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分工,进一步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空间。认真组织好各项招商活动,着力谋划重大利用外资项目,力争全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26.6亿美元,增长10%,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利用省外资金543亿元,增长15%。积极参加区域性、国际性重要出口商品博览会,支持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出口,着力挖掘重点生产企业、外资企业出口潜力,力争全年出口29.3亿美元,增长20%。加快江西电子口岸建设,建立"大通关"协调服务机制,推进铁公水联运,进一步提高通关能力。做好出口加工区工作,确保九江出口加工区3月底封关运行,力争申报设立南昌、赣州出口加工区和南昌保税物流中心。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和产业延伸。积极稳妥地引导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海外建立资源原材料供应基地。推进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带动技术和成套设备出口。
(五)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加速经济市场化进程。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保持农村社会稳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省属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稳妥地推进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改造。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完善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加强对***府投资项目的监管,逐步扩大代建制试点范围。深化财***体制改革,扩大"省直管县"和"乡财县代管"改革试点范围,加大对基层财***转移支付力度。深化金融改革,逐步推开农村信用联社向农村合作银行改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中小金融机构重组改造,争取新的国内外股份制银行来赣落户。完善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优质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群体,做好债券发行申报工作。继续推进价格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认真抓好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招投标改革,确保减轻群众教育负担。进一步加快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增强国有粮食企业活力。
(六)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繁荣。围绕建设创新创业江西,加大科技投入,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研成果与企业见面推介,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集中力量在冶金、陶瓷等行业建设2~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更多高端人才进入江西提供有效平台。积极开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工作,严肃认真搞好推荐申报,力争有更多的人员入选。巩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对农村学生和城市困难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稳步发展高等教育,重点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计划高校招收本专科生22.8万人、研究生4741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力争全年完成各类职业培训60万人。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抓好省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省妇幼保健院住院部综合大楼建设,提高中心城市医疗保障水平。建成疾病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完成300个乡镇卫生院改造任务,力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80%以上城市街道和居民。做好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建设井冈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档案馆、省艺术中心、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景德镇陶瓷博物馆,开工建设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陈列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实施好鄱阳湖、赣江源、东江源等生态保护工程。
经济发展计划篇9
*年区***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的*大、*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省委第九次***代会和市委第九次***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区委第五次***代会以来的各项工作部署,以“富民强区”为目标,继续实施区、镇(办)、村工作的“三级部署”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城区经济、旅游经济的“四轮驱动”发展策略,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化招商引资,加快结构调整,全面推动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三年初见成效”发展目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文化素质;坚持依法治区、依法行***,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健全和完善***府的操作机制和管理制度,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和办事效率的提高;注重协调发展,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工业总产值增长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农业总产值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0%,外贸出口总值增长7%,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6%,地方财***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市下达的考核指标以内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必须做好以下十项工作
一、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扩大经济总量
招商引资工作始终是我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倾注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更有效的工作措施抓招商引资。继续按照“稳固一批、促建一批、引进一批”的思路,增加引资总量,提高招商质量。重点抓好“四促”:一是“促产”,大力扶持、促进现有企业满负荷生产或增资扩产,尤其要重点抓好纳税大户的帮扶工作;二是“促建”,抓好已引进项目的建设,多采用现场办公的形式,解决项目建设中碰到的问题,促进项目投入建设;三是“促引”,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思路、手段和方式方法,以***府引导和市场调控相结合,策划包装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项目,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四是“促谈”,要了解客商的意***、目的和策略,力促项目早日落实。对外招商要结合我区发展需求实际、环境实际、人文实际和规划发展实际开展,注重节约招商成本,提高在谈项目成功率。今年要争取引进资金20亿元以上
完善产业布局,发展和做强支柱产业。在区域布局上,以莲花、永安两镇作为全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作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加快形成产业链条;坑口、桂城重点引进无污染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工业、旅游业和房地产业,以增加城区人气,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推动城市经济繁荣。加大对行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力度,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开拓产业招商、配套招商、以商引商的路子。要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的跟踪落实,抓好项目的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率,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
落实招商引资领导责任制。继续把招商引资任务和项目跟踪落实工作列为区四套班子领导成员和各镇(办)、经济口部门主要负责人考核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责任制,年底考核
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莲花、永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园、纺织工业园和陶瓷工业城的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是加快园区的路网、水网、电网、排污管网以及集中治污设施等配套设施建设。实施以项目带配套、基础设施投入多元化、以商引商自行配套等形式,成片开发。要注重塑造工业园区的特色和差异性,培育特色产业群,打造区域经济板块
二、坚持工业立区,发展壮大工业经济
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立区”战略,更加突出地把工业放在最主要、最基础、最关键的战略地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解决我区工业经济总量不大、效益不高的问题。全力抓好三个工作重点:一是扶强扶大优势产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利用国家产业***策,引导我区基础较好、实力较强的重点骨干企业加快增资扩产步伐,进一步做大做强。在继续扶持现有五大优势工业产业的基础上,今年要重点扶持和加快永安陶瓷项目的建设进度,使陶瓷产业成为我区新的优势产业。二是着力引进大工业项目。积极与珠三角发达地区联手共建产业转移基地,争取珠三角更多的产业配套和扩张项目落户我区。三是努力发展壮大民营经济。进一步落实各级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策,加强扶持引导,改进***府服务,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要在积极引进外地资本、外地企业的同时,重视本地资本的投入和本地民营企业的发展,认真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区民营局要明确职责,强化职能,在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指导服务的同时,还要研究建立民营经济的统计和考核指标体系,为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指导提供依据
三、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继续抓好“三农”工作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科学规划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选准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重点产品,整合农业项目。培育发展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主导产业发展,集中力量抓好水果、蔬菜、禽畜和特种水产、园艺花卉等主导产业。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进龙头企业与农户、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订单农业9000亩以上。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实施科技富民工程,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经营权的流转,进一步制定和落实好优惠***策及帮扶措施,通过租地经营、股份制等形式,引导种养大户、生产能手、工商企业和外来投资者连片承包土地、山林,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
全面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永安、莲花中心镇建设,加强规划、建设与管理,完善和加快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置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促进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增强城镇吸纳就业和发展第三产业能力,改善人居环境。注重培育特色城镇,把永安、莲花建设成为我区工业重镇,凤凰镇要大力发展山水生态旅游业,沙浦镇要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充分发挥城镇的辐射作用,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推进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重点加快景丰联围加固工程和沙浦围三十年一遇达标加固工程建设。加大凤凰山区行***村道路硬底化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活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扎实推进“富民”进程,加强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今年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切实从***策、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向“三农”工作倾斜,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区全面落实免征农业税***策,区分农村税费改革前后不同情况,妥善处理税费尾欠问题。认真执行区委关于“富民”工作的部署,区农村富民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富民工作的各项措施,深入推进农村致富、固本强基、文明创建等三大工程建设。大力推行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三个机制”,即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增长机制、农村劳动力战略转移机制和“部门扶村、干部扶户”的扶贫脱贫机制。抓好农村通路、通水工程以及农村科教文化室、公共体育场所、农户改厕等工程建设,引导农户加入“公司+农户”的种养经营,加强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培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农村面貌的大改观和农民的共同富裕。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认真查处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和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在凤凰镇、沙浦镇进行会计制试点工作。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形式,规范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继续清理整顿涉农行***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项目收费,完善涉农收费公示制
四、抓好各项改革,为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继续以产权改革为核心,抓好国企改革的各项扫尾工作,对还没有进行产权改革的企业,采取一企一策,争取时间,全面完成国企改革的各项工作
规范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组建区***,由区***代表区***府行使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与监督职能。逐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方式,落实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
着力构建公共财***管理体制。规范部门的收入和支出管理,逐步过渡到全区机关单位统收统支,并设立区级结算中心,统管各机关单位的帐务,逐步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财***管理体制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要按照省的统一部署,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统筹做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试点工作
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发展资本、技术、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大力培育发展各类社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文化市场建设,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偷逃骗税、走私贩私、传销和变相传销。继续整治教育、医疗、药品等热点价费问题,保持物价稳定,维护群众利益
五、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
抓好土地开发整理。要确立城市经营理念,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抓好土地资本的经营。要加大对闲置土地的清理力度,整合挖潜,使城区的闲置土地得以重新利用。进一步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积极筹措资金,回收部分土地,扩大***府土地储备规模。加大已出让土地的催建、促建力度,扩大城市建设规模,限期不建者依法收回土地,纳入土地储备库。加强与金融机构沟通,协商抵押土地的处置办法,盘活土地,加快发展
抓好全区道路建设。完善永莲公路、进港公路、永贝公路的建设,继续争取上级支持,推进凤凰山区道路建设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大城建资金投入,吸引外资、民资参与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争取金融系统加大信贷投入,彻底改变***府单一投资的状况。今年计划投入市***配套建设资金4000万元,用于城区市***基础设施建设。筹建*文化公园。完善和加快城区路网配套工程,促进闲置土地开发建设。抓好城区的绿化、亮化、美化和硬底化。抓好城区各类管线网建设,逐步完善城区中心小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力争年内完成首期处理能力1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方案及完善征地等相关手续。加快民乐大道两旁土地开发建设。加快城区房地产建设,加大对在建大型房地产项目建设的扶持力度,引进和促进新的房地产项目投入建设,建设一批绿色生态居住示范小区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继续完善好区、办事处、居委会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责任制,落实点、片、面包干责任制。完善城市管理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巩固“创卫”工作成果。抓好“创模”各项工作
六、加快旅游业发展,推进第三产业
加快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作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龙头来抓,坚持***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以强化管理和整合资源为重点,以加大对外招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为主要措施,促进全区旅游业大发展,今年全区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要分别增长15%和18%以上。对全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细化完善,抓好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抓好景区的安全生产和管理。全面放开旅游开发市场,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投资旅游业,在符合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鼓励民资、外资积极参与旅游业的发展,推动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打造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以整合资源和挖掘内涵为手段,积极融入市“千里旅游走廊”产业圈,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打好历史文化旅游和自然生态旅游两张牌。加快凤凰山区旅游业的整体规划开发。继续做好旅游景点景区推介及项目招商工作,重点推出砚洲包公文化景区、羚羊峡景区、九龙湖景区、烂柯山景区等四大项目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房地产业,扩大住房信贷。大力发展饮食、娱乐业,加快第三产业配套设施建设,策划包装一批重点项目对外招商,千方百计盘活*度假村、平湖度假村和富都大酒店等资产。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扶持和发展社区服务业,推进企业和单位服务业社会化进程,逐步形成适应发展要求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七、强化财税管理工作,不断增强***府财***运作能力
强化收入管理。继续推行见税分成的财税激励机制,把税收收入与各镇(办)和有关部门的岗位考核挂钩。积极培育税源,完善税源管理及监控体系。逐步推进公共财***框架的建立,扩大“收支两条线”覆盖面。依法加强税收收入征管,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打击偷逃骗税行为,堵塞漏洞,切实做到应收尽收,确保实现财税增长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继续把财税工作纳入各级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
加强支出管理。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推行部门预算。严格按照预算范围和内容执行支出预算,严格控制各项预算追加。按照保重点、压一般的原则,调整支出结构,确保人员工资发放、机关正常运作,确保重点支出资金需要,保障教育、“三农”、科技、卫生、环保等重点支出需要。新增财力主要用于保障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建设,保障社会稳定和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扩大***府采购的领域和规模。提高财***资金使用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八、推进“十项民心工程”建设,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
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通过加快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扎实推进“十项民心工程”,进一步强化层级分项工作责任制。突出抓好农村住房特困户的危房改造、城乡防灾减灾水利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工程。坚持城乡统筹的就业方针,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强化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引导农民和下岗失业人员到工商企业就业。建立和健全覆盖城乡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加强农民工外出务工的信息引导、管理和服务。加强农民工培训,积极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劳动管理,加大劳动***力度,切实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督促企业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社会保险参保率。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强化基金征缴和管理,增强保障能力。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符合保障标准的城乡居民应保尽保。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建立和健全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下大力气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子女入学难、看病难、打官司难、住房难等“四难”问题。妥善解决农村“五保户”和特困户的生活困难。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完善和加快各镇(办)敬老院建设步伐。关心残疾人生活,发展残疾人事业
九、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建设和谐*
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坚持用***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群众。创新载体,引导全社会形成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知书达礼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传播科学知识,反对封建迷信,丰富和发展新时期*人精神
加快科技事业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扶持发展面向广大中小企业和农户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科技中介和技术服务平台。继续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联系。积极做好科技项目的申报、成果鉴定和专利申请工作。大力推进全区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化步伐,建设数字*,做好电子***务公开。组织实施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
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突出抓好农村基础教育,继续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大力发展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继续抓好*中学的扩建,争取一期扩建工程在9月份投入使用。引进高等教育办学。推进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等各层次、各类型教育协调发展,扶持和鼓励民办教育发展。规范各类教育办学行为
坚持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和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建设,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强化环保法规和环保责任制落实。树立新的城市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加强森林保护和水资源管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快污染源治理,制止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建设,改善城乡环境质量
提高公共卫生保障水平。完善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落实应急预案的各项措施,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要达80%以上。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继续抓好预防保健工作,加强对***、禽流感、艾滋病的预防控制。深入开展创建卫生城市、卫生村镇工作,提高城乡公共卫生水平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层级责任制。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黑恶势力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严厉打击“”、“非法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取缔各类组织。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不断优化和完善社会治安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法队伍建设,加大对***法工作的投入,不断提高***法、公安队伍的战斗力,确保我区社会治安持续稳定
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依靠各方力量维护社会稳定。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增强维护稳定和国家安全意识,严格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调解和司法调解的综合作用,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建立和完善的预警机制、化解矛盾的排查调处机制和运转高效的处置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化解不稳定因素。认真重视和做好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好集资款解债等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化解矛盾,确保稳定
全面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大力繁荣文化艺术。大力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体制、***队伍和安全生产法制建设,建立各项预案制度,加强检查,认真排查各种安全隐患,防止发生重大、特大安全事故。加强电力管理,确保全区生产、生活用电的稳定和安全。加强国防教育,做好征兵和人民防空工作,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扎实做好拥***优属和优抚安置工作。认真组织经济普查工作,做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强化工商、物价、技术监督、金融管理。进一步做好统计、广播电视、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档案、地方志等工作
十、切实加强***府自身建设,提高***府依法行使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能力
全面加强行***能力建设,提高行***效能。一是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加快***府职能转变,改进管理经济的方式方法,把优化投资环境、提供优质服务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建立服务型***府,区***府领导班子和各部门班子要坚持定期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摸实情、办实事、解难题。严格执行三级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确保社会经济发展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提高依法处置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三是进一步提高依法行***能力。深入贯彻《行***许可法》,深化行***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和规范行***许可程序,强化许可行为的监督,严格规范***府行为,推行行***问责制。强化行******监督,提高***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四是进一步抓好公务员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完善公务员选人用人机制和考核指标体系。推行公务员轮岗交流
加强廉***建设。进一步落实廉***建设责任制。依法严肃查处违纪违法大案要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建立和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府行***监察,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经济发展计划篇10
我受区人民***府委托,向本次大会报告全区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年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的*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市***府的总体部署,狠抓“重大项目落实年”推进工作,全面落实区委工作思路和年初区人大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扎实工作,积极进取,努力打造“活力新区、实力强区、魅力美区”,着力构建和谐平安*区,实现了全区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全区实现生产总值7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完成计划101.1%,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为3.1:52.8:44.1。财***总收入达26099万元,增长30.4%,完成计划109.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亿元,增长51%,完成计划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6亿元,增长18.5%,完成计划10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0亿元,增长54.9%,完成计划119.4%。
1、全力推进平台建设,着力提升工业经济总量。2*年以来,区委、区***府举全区之力加快沿江开发,编制了总体规划和7个专项规划,推进了“一城三基地”建设。全年投入资金2.9亿元,完成土石方357万方,修路3759米,铺设管线15000米。生态工业城总规划面积2495亩的征地、拆迁、项目落户工作全面完成,循环经济项目征迁和土地平整工作基本完成,科茵格改性沥青项目正在建设,大唐氟化工项目按进度平整场地,一批重大项目正在洽谈落户,一城三基地已成为全区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家,比上年净增1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亿元,增长51%,完成计划112%。区级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趋好,经济总量进一步壮大。
2、狠抓重大项目落实,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区委、区***府确定2*年为“重大项目落实年”,对重大项目实行一对一跟踪服务。建立“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制度,专门成立机构,对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督促责任单位落实。每季度进行考核评比,发放流动红旗和黄牌警告,强化单位责任意识,有力推进了项目实施进程。年初确定的87个重大项目中,工业燃烧助燃器、九江精密仪器等52个项目开工建设,鑫星玻纤、东海造船等21个项目建成投产,啄木鸟服饰、万户纸业等2家企业有效盘活。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铜九铁路、成品油管道和杭瑞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对7条城市边街巷道实施了硬化,完成了6座小(二)型以上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进行改水、改厕、改路。2*年,我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亿元,增长54.9%,完成计划119.4%。
3、大力招商引资,壮大民营经济。全区上下进一步转变招商引资思路,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一是编制产业招商指南,包装推介一批项目,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关于新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若干优惠***策》,为大项目投资提供优惠支持。二是转变招商工作思路。变全民招商为全民安商,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三是转变招商工作方式。变全民招商为专业招商,派遣小分队驻外招商,配合区领导重点招商,努力营造招商氛围。发挥网络作用,开展网上招商。四是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做好后勤保障工作。2*年,全区共引进5000万元项目2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个,5亿元以上项目3个。实际到位市外资金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47.7%。推进全民创业,工商在册民营企业发展到429家,个体工商业主4481户,民营经济对财***贡献率达到71%。
4、加快商贸物流市场建设,旅游等第三产业稳步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市***府提出的打造区域商贸中心战略,大力推进商贸物流业发展。积极推进浔南大道物流中心建设,积极对接华凌商贸城、华孚﹒九江纺织城、九江国际商贸城、华南医药物流和华东义乌小商品市场等项目。大力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正在建设的华东市场三期、失地农民物流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派拉蒙十里购物中心如期开业,全区商品市场呈现购销两旺局面。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96亿元,增长18.5%,完成计划103.1%。我区外贸出口连创新高,全年外贸出口达3070万美元,净增521万美元,完成计划102.3%。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合作,采取“捆绑销售”和对外整体营销等方式,积极参与各类旅游推介会,并利用各种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进行宣传,积极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加快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启动了威家旅游商贸中心规划招商,推进石牛山盆景休闲观光园、碧龙潭景区的深度开发。2*年,全区接待游客140.2万人次,增长11.0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56亿元,增长11.*%。
5、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继续稳定农业生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帮助农民实现农业增收,农民增效。继续扩大云雾茶、蔬菜、高产油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改变“四大家鱼”养殖格局,支持青虾、翘嘴白、黄颡鱼、回鱼等特种水产养殖,落实生猪补贴***策,大力鼓励农民进行规模化养殖。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美庐***业、天洋公司、创大牧业、万家嗑食品、龙丹食品等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过500万元。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势头良好,有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8754万元,增长4%。油菜播种面积43247亩,增长7.3%。生猪出栏77450头,增长9.1%。2*年,我区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开展74个自然村整治试点,认真落实“三清六改五普及”,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1871.5万元,改水2214户、改厕1480户、改路57.8公里。各试点村庄面貌明显改观,基本达到“四化”、“四无”标准,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6、财***收入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财税部门紧紧围绕财***目标,坚持依法征税,做到应收尽收,坚决杜绝收“过头税”和有税不收行为。稳步推进财***改革,执行激励型乡镇街道财***管理体制,切实提高财***运行质量,确保重点项目支出,圆满完成财***各项任务。2*年,全区财***总收入26099万元,增长30.4%,完成计划109.8%,其中一般地方财***收入17792万元,增长32.0%,完成计划113.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330元,净增601元,增长12.7%,完成计划104.5%。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7、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实施“科技兴区”战略,积极组织省、市科技项目申报,开展防震减灾“三网一员”建设和产学研活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招录了15名优秀青年教师充实到教学一线。区医院住院大楼、新港卫生院门诊大楼建成使用,虞家河卫生院改造扩建,大大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社区卫生工作全面推进,6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城工作,对“两河”进行了全面清理。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周活动。继续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力度,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6.09‰。正式实施城乡低保一体化,补助水平较上年增加一倍,共发放保障金751.66万元。认真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共救助困难对象8014人,救助金额236.81万元。实施关爱老人工程,对全区农村7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年发放100元固定生活补助。发放个人小额贷款452万元,帮助443人实现创业愿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2*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年。但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支柱产业地位不突出;市场物流业建设步伐不快;乡镇经济实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土地和用工矛盾制约着一些项目的推进等。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年是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主攻沿江开发,壮大特色产业,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民生工程,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区内生产总值增长15%。
——财***总收入增长14.9%,地方财***收入增长8.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9‰以内。
实现年度主要预期目标,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以沿江开发为契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坚定不移地推进沿江开发战略。围绕九江市“一核两轴六板块”的空间布局,做好我区各大板块的整体开发。扎实做好生态工业城落户项目的服务工作,三大基地要完善基础设施,加快循环经济、大唐氟化工、改性沥青、诺贝尔陶瓷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依托生态工业城,大力发展汽车配件、机械加工产业;依托东城玻纤基地,大力发展玻纤产业;依托新港沿江石化基地,大力发展油化加工、船舶制造产业;依托姑塘化纤基地,大力发展化纤产业,努力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力争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8亿元,产品产销率达97%以上。
2、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激活乡镇经济发展潜力。
努力营造良好的对外开放氛围,扎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优先发展产业链延伸项目和低消耗、占地少、产出高、衍生能力强的龙头项目。进一步优化环境,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办事周期,提高工作效率,坚决杜绝各种乱收费等不当行为。深入落实我区为加快乡镇经济发展出台的若干工作意见,要把发展乡镇经济摆在重要置位,从巩固农村***权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高度,发展乡镇经济。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全面提升基层干部的素质和村民的致富能力。区直各部门要为乡镇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坚强的动力支撑,加快乡镇经济发展步伐。
3、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和“五新一好”的要求,全面完成村庄整治建设任务。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搞好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做好圩堤灌区血防水利工程。推进农村改水改厕,继续推进沼气能源利用,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扩大新港、五里、莲花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充分利用“*云雾茶”的知名度,争创名优品牌。为循环经济项目配套,发展红薯种植。以赛阳苗木和香港年丰百果园建设为龙头,引领村民和资金投入水果、苗木等特色种植。扶持特种养殖,壮大养殖规模。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60元。
4、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紧紧围绕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全球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加快、以及国家宏观投资***策来谋划项目,提高项目工作层次和工作力度,认真开展与项目对接、与发达地区对接、与院校所对接和与大企业对接。通过对接引进项目、资金、人才和技术。抓好项目库建设,加强项目调度,落实项目推进责任,强化项目服务意识,切实帮助解决项目落实过程中资金、土地、环境等方面突出问题。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做好铜九铁路、杭瑞高速、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项目协调服务工作;积极推进长岭风电和川气东送、西气东输等项目的实施。狠抓重大产业项目,着力推进循环经济、大唐氟化工、诺内尔陶瓷等项目工程建设,不断提升产业延伸能力。促进东海造船规模化生产,形成长江中下游造船基地。支持波兰直升机试飞场项目建设,加快赛得利二期实施进度。
5、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对经济拉动作用。
围绕浔南大道物流园区,积极构建物流发展平台,初步建成功能完善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进一步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促进商品营销和流通方式现代化。合理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推动金融、保险、法律服务等配套服务业发展。按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景区投入,扩大对外宣传,推出特色旅游线路,发展休闲旅游,提升旅游档次,扎实推进我区旅游业发展。
6、关注民生,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