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规划篇1
乡20__-20__年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培植地方财源,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工业化进程,加快建立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现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20__-20__年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1、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1.1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培育特色产业,建设产业基地,兴办龙头企业,完善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生猪、水果二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薯类、蚕桑、家禽三个特色产业,努力抓好劳务输出增收项目,在做大、做强、做活、做优上做文章,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
1.2规划原则
一是坚持面向市场,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三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效益的原则;四是坚持标准化生产的原则;五是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加财***收入为根本目的的原则。
2、乡情概况、现状潜力
2.1乡情概况
__乡位于__县东南部,幅员面积32平方公里,属浅丘山区,四季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22度,年降雨量1350毫米。全乡辖14个村,45个村民小组,3635户,总耕地面积11944亩(其中水田6461亩、旱地5483亩),总人口12262人,农业人口12224人,农村劳动力6044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2564人。20__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4356万元,农业产值3429万元(其中农业收入2044万元;畜禽业收入1200万元),占全乡工农业总产值78.7;外出劳务收入927万元,占全乡工农业总产值的21.3,人均年纯收入2370元。
2.2现状潜力
20__年以来,我乡本着因地制宜、分村指导的原则,以生猪、水果两大支柱产业和蔬菜、家禽、蚕桑等开发为重点,通过培育基地、建立专业协会、完善服务体系,使农业产业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全乡种植日本优质丰水梨1500亩、锦橙100号1500亩、蔬菜达3000亩;年出栏肥猪1.8万头、小家禽50万只、山羊1500余头;建立果业、猪业专业合作协会4个,初步形成了“服务中心 专业协会 农户”的服务体系。利用我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在产业化实践中积累了成功经验,探索出了适合乡情发展的路子,为全乡农业产业化向深层次发展奠定了基础。
3、规划目标、规划任务
3.1规划目标
总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小康社会;
5年目标:农民从产业中人均增收20__元。
3.2规划任务
生猪产业:抓住我县优质生猪基地建设的机遇,以LY母猪、DLY肉猪为主,全面推行生猪改良,推进生猪结构向优质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以碧海路、仪北路沿线村为重点,确定基地村专重户,重点抓好4、5、6、7、9、13、14村专重大户的发展。20__年发展饲养LY母猪50头以上专重户10户、100头以上专重户3户,DLY肉猪500头以上专重户10户、1000头以上专重户5户,全乡存栏LY母猪800头、出栏DLY肉猪1.6万头以上;到20__年全乡存栏LY母猪2500头、出来DLY肉猪2.2万头以上。
水果产业:继续抓好以锦橙100号为主的水果基地建设,在现有的栽植面积上,再新栽1000亩15万株,至20__年全乡锦橙100号、日本丰水梨等优质水果面积达6000亩。同时加强对现有果树的高接优换和果园管理。
4、主要措施
4.1抓主抓重,培育产业开发典型。围绕生猪、水果产业开发,每年选择1-2个村,按照一村一品、户均70以上的纯收入来源于一业的经营格局,发展专业村,培养产业开发的典型村。建立1-2处产业开发示范区,带着群众干,干给群众看,带动群众富。
4.2转变***府职能,强化市场服务。一是建立营销队伍,常年为农民提供种植信息和销售服务,解决“种什么能够多赚钱”和“往哪里卖能够多赚钱”两大难题。二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在外争取签订一批订单和销售合同,让农民放心种植。三是结合小城镇建设,有步骤地建设生猪、水果、畜禽专业市场。四是引导有专长、懂技术的种植大户、贩运大户组建生猪、水果、畜禽养殖、蔬菜等专业协会,帮助和引导农民建基地、搞开发、创市场。
农业发展规划篇2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服务体系为保障、创新机制为动力、增效增收为目标,应对市场调结构、立足生态建基地、依靠科技兴产业、发挥优势创品牌、夯实基础增动力,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二)总体目标。至2010年,人均占有粮食稳定在400公斤,森林覆盖率达%,农产品商品率达%以上,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农业总产值达亿元,其中畜禽、蔬菜、水果、红薯产值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元以上。
二、规划布局及发展重点
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的要求,因地制宜编制我区农村产业发展区域规划:以凤垭山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建设为龙头,以城郊产业园区为示范,带动畜禽产业示范片、果蔬产业示范带、李蟠线干果产业带、高速路特色产业线迅速发展。
(一)凤垭山农业产业化示范园。以***视察为契机,加快争取凤垭山开发专项资金,聚合业主资本、民间资本、土地资本和商业资本,按照“规模适度、功能配套、注重效益、创新机制、快速繁荣”的原则和“前山公园化,后山产业化”的要求,实施“凤木联姻”,把凤木路(凤垭山至木老乡)沿线建成长15公里、面积达4万亩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和小康示范园区;积极探索农业企业化之路,努力将凤垭山“开发成为南充的旅游胜地”。
(二)畜禽产业示范片。发展壮大国道318线礼乐、八角、集凤等乡镇的优质山羊和小家禽示范基地,带动安平、盐溪、桥龙等13个乡镇的优质山羊和小家禽养殖,以及曲水、羊口、临江等10个乡镇的优质肉猪生产;大力引进天生集团等畜禽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在河西大力实施中农合创项目;努力促使大树桂花园养殖园区扩规上档。
(三)果蔬产业示范带。改良国道212线曲水、河西、羊口等5个乡镇的中华寿桃基地,带动李渡、新场、临江等26个乡镇的优质脐橙基地建设。加快建设河西胡萝卜蔬菜基地,带动嘉陵江沿线乡镇利用河滩地大力种植胡萝卜,推进212线文峰、曲水、李渡等7个乡镇发展优质蔬菜基地,带动吉安、临江、羊口等15个乡镇的冬菜基地建设,以及移山、双店、华兴等26个乡镇的优质红薯基地建设。
(四)李蟠线干果产业带。抓好李蟠公路沿线金凤、盐溪、龙池、蟠龙等12个乡镇的万亩美国薄壳香核桃基地建设,带动集凤、里坝、三会等11个乡镇发展以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基地建设。
(五)成南高速公路特色产业线。以绿化、美化为基本要求,在成南高速公路沿线大树、西兴发展伏季水果,木老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新庙、大观、大通、大兴发展干果种植,龙池发展南良三号脐橙,一立发展“三瓜”(冬瓜、西瓜、南瓜)生产。
三、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
(一)强化市场营销。大力发展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引导乡(镇)、村干部把服务的重点放在找市场抓营销上来,以销定产,为卖而产;积极发展营销组织和营销队伍,培育营销专业户、运销大户和营销经纪人;引进知名营销企业,进行农产品加工、包装,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建立一批畜禽、水产、水果、粮油等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开设一批农产品外销窗口;积极参与农产品期货交易,拓展新的销售领域。
(二)抓好科技兴农。强力推行“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一个科研院所”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坚持面向市场搞科研、立足需求搞开发、着眼发展搞推广,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实施种子工程,引进、培育、推广优质畜禽、水果、粮油等优良品种;建立一支专业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切实搞好农技服务;利用广播、电视、职中等各种载体,加大农村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把农业的发展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三)培育带动主体。积极探索“基地+业主+农户”、“公司+农户”等多种规模经营模式,逐步建立起产业龙头连市场网络、连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新型农业公司,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一项产业、一个龙头、一根链条”的思路,立足嘉陵实际,培育一批有市场、成规模、上档次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产业经营链条,实行规模化生产、企业化经营、一体化服务。一是扶持壮大蔬菜加工企业。加大对天冠冬菜的技改力度和加工规模扩张,搞好市场营销,冲进“快餐市场”,力保冬菜作为四川“四大名菜”之一的地位,带动全区冬菜种植的发展。二是扶持壮大粮油加工企业。在***亲自视察国基公司上做文章,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做大做强国基实业公司,带动全区25万亩红薯种植的发展,创新无公害粮油系列品牌,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扶持壮大畜禽加工企业。积极引进天生集团等实力雄厚的畜禽加工企业,提高畜禽产品加工率,带动全区肉猪、肉羊和小家禽的养殖。四是引进并培育1—2家绿色果品加工企业,带动全区经果业的发展。五是扶持壮大丝纺企业。借助美亚集团、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带动蚕桑产业的超常规发展,加大对蚕桑产业科技更新的力度。
(四)加强基础建设。一是抓住项目开发机遇,加强提灌、喷灌、滴溉工程的改造与建设力度,狠抓升钟水库配套工程、小微水利工程和旱山村集雨灌溉工程,新建和整治一批山坪塘、石河堰和蓄水池。到2010年,全区实现保灌面达60%以上。二是大力实施文明新村建设和户办工程,不断改变农村人居环境。三是加快中低产田土的改造,不断提高农产品单产量和复种指数。四是抓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自然资源保护工程。五是加快耕作、栽播、植保、施肥、收割、脱粒、烘干、加工机械化进程。六是加速乡村公路油化及标准化建设,保证畅通率达95%以上。
(五)完善配套***策。一是资金投入***策。认真贯彻中共中央2004年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双向目标、竞争入围、以奖代补的办法,坚持“择优扶持、重点投入、确保效益”的原则,将涉农资金捆绑使用,重点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和产业基地建设。加大财***资金投入,保持投入的资金比例稳步上升;密切银企关系,鼓励金融部门加强对农业尤其是对龙头企业的信贷力度,推行农业动产抵押;大力实施农业招商,吸引更多的从事二、三产业开发的业主投身农业开发;聚集农民闲散资金,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技术、劳力及其它农业生产资料入股,使农民成为土地开发的投资主体。二是土地流转***策。认真落实***在农村的基本***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从放活土地要素入手,深化和推广凤垭山经验,走“业主+基地+农户”的路子,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在农户之间进行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的转包费、转让费和租金等,应由农户与受让方或承租方协商确定,流转的收益应归农户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在不改变农林生产性质的前提下,鼓励和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到农村采取租赁、承包、联营、入股等形式,经营“四荒”资源以及集体厂、场、园、院等。对需要征用土地的业主,原则上优先安排用地指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固定设施建设用地,一律按农业用地对待,不办转用手续;在保证集体土地资产保值增值、农民生活安置和业主有利可***的前提下,分等定级,合理作价;对参与土地流转、农业开发的业主和企业,按照有关***策,在税费征缴等方面给予扶持。
(六)强化保障措施。一是区内外企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农业开发、流通或兴办农业加工企业,在申办各种证照和有关手续时,各级各部门按“优先、优惠”的原则及时办理。二是对城乡专业流通组织和个体运销大户,全面实行“绿色通道”***策,减轻规费负担。三是对联接农户多、产品销量大的流通组织和个人,在经济上给实惠、***治上给地位,鼓励他们为搞活农产品流通做出更大贡献。四是积极兑现农村粮食直补、退耕还林、降低税率等***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广大农民的种、养植积极性,坚决制止各种坑农、害农事件发生,为农业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附:行业及项目规划
行业及项目规划
(一)畜禽产业
1、奋斗目标
2010年,生猪出栏万头,其中三杂率达%,加工率达%;肉羊出栏万只;肉牛出栏千头,牛奶总产量吨;家禽出栏万羽。
2、区域规划
沿国道318线乡镇建设优质肉羊和小家禽产示范业带;在曲水、羊口、临江、吉安、龙岭、金凤、和平、白家、大同、七宝寺发展优质肉猪生产;在城郊及西河、吉安河等溪河流域发展小家禽养殖;在大树桂花园村建设畜牧科技园区,带动城郊乡镇火花、文峰、木老畜牧产业的发展;积极引进重庆天生集团落户;加快河西等地中农合创项目的实施。
3、技术措施
一是加快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大中农合创良繁母猪场的建设和LY优质母猪的推广,进一步加快畜禽改良站、良种场建设,引进各种优良品种,做到及时优胜劣汰。二是加快畜牧科技推广。推广生猪三元杂交技术,发展DLY优质肉猪,推广山羊“四改一防”技术,配套家禽笼(圈)养、科学育雏、***病综合防治技术和肉兔“一选二推三改四防”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家庭牧场建设,促进草饲牲畜发展;大力开展对养殖户的科技培训活动,建立科技示范园。三是加大***情监测力度。加强对禽流感等***病的监测,严防急性、恶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四是加强牧******,确保畜牧产品安全。五是引进、培育天生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快畜牧产业化进程。
(二)蔬菜产业
1、奋斗目标
2010年,全区蔬菜基地面积达万亩,总产量万吨,产值亿元,全区精细菜比重达%,外销菜达%。
2、区域规划
将文峰、曲水、李渡、河西、吉安、一立、安福列为区级蔬菜基地乡镇,每个基地发展1--2个名优品种。在河西建成胡萝卜生产基地6000亩;文峰建成侧耳根、大蒜、恋秋椒生产基地3000亩;曲水建成藕、芋子、豌豆尖生产基地3500亩;李渡建成茄果、莲白菜类基地4000亩;吉安建成特色蔬菜基地4000亩;一立建成南瓜、西瓜、冬瓜生产基地5000亩。在李渡、吉安、临江、河西、羊口等15个乡镇建成冬菜基地6万亩。
3、技术措施
大力引进、培育、推广优良品种,保证良种率、杂交品种率达到92%以上。重点抓好专业大户、工厂化育苗为主的种苗供应。普及双膜加拱棚、大棚、遮阳网等新技术的推广,提高综合利用率。推广蔬菜间套技术、光能利用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狠抓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
(三)水果产业
1、奋斗目标
2010年,全区经果林达6万亩、1080万株,总产3.8万吨,实施果树劣改良150万株。
2、区域布局
一是建设凤垭山、大树、木老、西兴为中心的伏季水果基地片,发展伏季水果10000亩;二是改良212线曲水、河西、羊口、大树、木老等地的中华寿桃树苗,发展寿桃1.3万亩;三是建设以李渡工委和大通工委为中心的优质脐橙基地片,发展优质脐橙2万亩。
3、技术措施
建立良种引种观察圃、母本园、育苗圃。加强果树苗木的引进和管理,严把果苗质量关。进一步改革果树的常规栽植为加密定植。禁止果树行间套种小麦、玉米、油菜等高杆作物,可套种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确保稳产高产。
(四)红薯产业
1、奋斗目标
2010年,引进红薯加工龙头企业2户以上,建成薯类产品专业市场2个以上,薯业经济产值突破5亿元、税金达到1000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00元。
2、区域规划
按照“规模发展、集中成片”的要求,将龙蟠、集凤、金凤、白家等乡镇作为优质红薯基地建设中心乡镇。在龙蟠、集凤、里坝、金凤、白家、和平、安福、华兴等26镇,建成优质、高产红薯基地20万亩。
3、技术措施
一是加强同全国甘薯改良中心南充分中心的联系与合作,引进南薯99、BB30—244、豫薯王等优良品种,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农业部门、各乡镇农技站(机改后的农业服务中心)要加强对基地乡镇农户红薯种植的培训、指导,每个基地乡镇要抓好一个优质红薯高产示范片区建设。
(五)粮油产业
1、奋斗目标
稳定粮油播种面积,2010年粮油播面控制在万亩左右,粮油作物的优质率达85%,油料达万吨左右,人均占有粮食稳定在400公斤。
2、区域布局
以318线的龙蟠、集凤、里坝一带,212线的河西、李渡、吉安一带,高速公路沿线的大通、一立、大兴一带为重点,逐步推广优质水稻、小麦、玉米新品种。
3、技术措施
一是推广优质粮油作物品种,重点发展优质水稻、专用玉米、专用小麦,积极发展各种优质杂粮。2010年优质稻达到万亩,占%,产量达到万吨。旱地粮食作物仍以玉米为主,选育高蛋白、高淀粉含量的良种,各类优质专用玉米2010年达到万亩,油料作物以优质花生和油菜为主,同时扩大高梁、大豆等杂粮播面。二是推广农业实用技术。重点抓好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地膜覆盖、秸秆还田、规范栽培、统防病虫、旱地改制、旱育秧等技术的推广运用。加强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区农业部门重点抓好集试验、示范、培训、推广于一体的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建设;乡镇、村要建设有队伍、有基地、有配套设备、有培训手段、有经济实力的“五有”农技服务组织。三是逐步改造劳动工具,积极与家庭经营相适应的小型农机具,努力提高劳动机具的技术装备程度。
(六)蚕桑产业
1、奋斗目标
2010年,全区桑园面积达6.2万亩,良桑率达93%,产茧520万公斤,基地乡镇蚕茧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34%,专业村占48%。
2、区域规划
文峰、世阳、双店、吉安、太和五个市级基地乡镇2007年桑园面积达1.8万亩,发种量6万张左右;土门、临江、龙岭、一立、大通五个区级基地乡镇桑园面积达2万亩,发种量4万张左右;李渡、金凤、白家、巨石、金宝、积善、三会、七宝寺、里坝9个区级重点乡镇桑园面积达1.1万亩,发种量达2.6万张。这19个乡镇共产茧440万公斤,占全区的84%。基地乡镇养蚕1000张以上的专业村达到50个。
3、技术措施
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全面实施桑树品种优良化、小蚕共育、省力化饲养、方格簇上簇、统防统消等配套技术。同时,走集中育苗、一步成园、规模发展的路子,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成片桑园。大力修建共育室、标准蚕室、贮桑室、蚕沙坑、消毒池等养蚕配套设施,实现专业化生产。
(七)林业产业版权所有
1、奋斗目标
2010年,在15个乡镇新建核桃等干果林1.4万亩,实施低效林改造万亩,森林覆盖率达%。
2、区域布局
在李渡、龙岭、金凤、巨石、盐溪、桥龙、安平、天星、大通、龙池、蟠龙、金宝等乡镇建设美国薄壳香核桃基地0.6万亩;在火花、文峰、西兴、木老、大树、曲水、积善、大兴、八角、大观、里坝、集凤、三会、礼乐、世阳、移山、一立建成以核桃为主的干果林0.8万亩。
3、技术措施
一是健全林业资源保护体系。建成完善的护林指挥、林******、资源管理、病虫害防治检***、森林防火体系,在火花、曲水、和平、巨石、西兴、临江、安福、八角以外的40个乡镇建立森林防火隔离带36公里。设立虫情预测预报站6座,五年内全区柏毛虫防治面积达12万亩。二是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站,加强林业新品种的选育,建成林木苗圃基地0.1万亩,加强对林业新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全面形成区、乡镇林业科技推广网络。
(八)水产业
1、奋斗目标
2010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72243亩,产量10178吨,产值9256万元。
2、区域布局
一是工程养殖。充分利用全区现有的水库、石河堰的有效水面,发展集约化特种养殖。二是江河养殖。利用嘉陵江水面,大力发展集约化网箱养鱼,实现精养夺高产。三是稻田、山湾塘养殖。要在土法养殖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高产高效。
农业发展规划篇3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以农业为传承的农业大国。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的国家和农村劳动者对农业生产的态度是一致的;在那时,农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当然农业也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所以,那时我们的国家非常重视农业。同样是那时,农业生产的收入也是我们农村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他们也非常重视农业。回看历史,我们会惊人地发现,国家和农村劳动者都重视农业的这种状况持续了数千多年。
可现在,改革开放短短三十年,随着国家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已急剧下降到了百分之十五以下。如果单独讲GDP,那么我们国家对农业这个产业是完全可以忽视的,可是社会再怎么发展。人们还是要吃饭,如果没有农业,这饭从哪里来?所以在今天,农业作为国家和社会稳定基石的作用依然存在。因此我们的国家也仍不得不重视农业。而在农村和农村劳动者方面情况却大有变化;也正是由于国家工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原故,我们农村劳动者有了大量外出打工,经商等机会。也就是在这打工和经商的过程中,我们农村以前的所谓副业收入,已大大超过了主业——农业生产的收入,另外,我们的工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还促进了我国城市的急剧扩张,而这扩张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征地,那么,这时我们的许多沿海开发区农村和城市周边农村也就有了转让土地得以分享工业成果的机会,在这丰厚的土地转让收入面前,农民的农业收入那更是少得可怜。所以自温饱以后,我们的农村劳动者就普遍不再重视农业,这在农村的具体表现就是。今天,我们的农村出现大量的土地抛荒的现象。
那现在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在当前农业生产这个问题上,国家和农村劳动者的态度已不再一致。而为了实现一致,所以国家不仅取消了农业税,而且还制订了农业补贴***策,而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国家的农业补贴支出还会大量增加。
在当前,我们国家仍然重视农业,而农村劳动者却普遍不再重视农业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来谈新农村的农业发展规划,那当然我们既要保证国家农业的发展目标,同时也要考虑到农村社会情况的实际变化。那我们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现在我们还是先回到普通农村(庄)的系统改革方案中来。当普通农村初步完成村居点的建设任务后,村集体就必须马上重新划分承包地(方案应早定,早公布),同时也要根据情况进行新的农业发展规划。其具体举措是:
第一.原则上全村土地,集体所有;在集体面前,人人平等。但对多年土地承包过程中遗留并产生的某些个人既得利益,集体仍保证村民十年以内收益。
第二.在土地重新承包之前,集体将每家每户的宅基地,自留地,现有承包地全部丈量登记,同时还要将各生产队的水库,山林等公共用地重新丈量登记并折算到户。在这里,宅基地,自留地是当作承包地来丈量,而重新土地承包时,这些地仍会优先承包给该村民(除非自己不想要,如自留地就可能会这样;另外是水库,水库应按水面积丈量,但在折算到村民时,就可变成承包田。至于山林,除了有石头,有树木的山林外,山林其它未垦的土地做为承包土地折算到个人(折算标准应可协商)。
第三.集体将村民的所有承包地收回,然后,根据当前绝大多数农户的承包能力和承包意味,同时也考虑到村农业市场化,现代化的需要,集体在重新分包土地时,并按村民承包权的百分之七十的标准返包给村民。余下的百分之三十,由集体在距离村居民点较远的地方一次划出,经集中整治,并改造成若干个集体农场,然后再公平发包给部份村民,目的就是;集体要在村内建设农场,把小数村民培养成农场主,然后在他们的带领下,实现全村农业的市场化,现代化(这个话题我们需要另外讨论).莲山课件
第四.集体重新分包土地时,集体可将村内土地分近地(即离村距民点较近),远地和村农场用地这三类,而在远地方面又分远地,远田。经协商后,距村居民点较近村近地,所有村民承包量一致,且不论田与地,一律当田来承包(因为土地分包后,近田也大部份会被村民当地种菜)。至于远地,远田,则大家也是一样多。对于多交地给集体的农户,在集体承包村农场,山林时可多按比例多分承包费(至于多收年限,侧应在十年左右加以讨论)。
第五.需要注意的是;1.短期不打算入住村居民点的农户,集体可视情况,将该农户应有的承包地,尽量全部划到该农户的房前屋后。2.有村民土地抛荒时,集体除通过土地调整将抛荒地转给村农场承包外,集体也可考虑将村承包地让给其它村民承包3.村水库以及一些水塘周围水田,一律应当村农场用地优先一下性划出来,以便建设村的水库农场,这对水库的立体开发,水库的扩容,水库堤坝加固都有好处,另外这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全村的农田水利工作。4..每个农户承包地按面积,尽量只分四块地。5.这些年有的农家人口增加,有的农家人口减少,集体应一并清算,但前提是,这些数目应按原规矩先在各自的生产队算好,摊匀。6.非本村居民入住村居民点,在有村民抛荒的前提下,也有机会承包村的近地,但必须交纳相应的承包费(农民自己承包却有补贴)。7.在村居民点外,村集体应划出若干土地供村老人协会使用。8.村民在村居民点的建房面积和公摊面积都按水田面积来冲抵村民的承包权。但这些面积可完全市场化,私有化。9.村民土地抛荒一律交集体处置。
农业发展规划篇4
一、山药产业发展规划
1、发展现状
山药是一种药菜兼用价值较高的薯芋类经济作物,富含淀粉、蛋白质及钙、磷、铁等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具有强身健体和补虚壮阳之功效,人称“江南人参”。受气候、土壤环境的影响,栽培山药历史悠久,品质好,是的特色农业。全镇种植山药每年一般在1000亩左右,种植面积不大,大户种植不多,主要集中在严坪、太平头,其他村有零星种植。
2、发展规划
一是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以严坪、太平头和村穴岗岭一带为核心区,克服山药不宜连作的影响,既要依靠耕地进行种植,又要开辟适宜种植山药的荒山荒地,坚持能种则种。年种植面积力争达到2000亩,其中1500亩,村300亩,年3000亩,年发展到3500亩。
二是进一步提高亩产量。目前我镇种植山药一般亩产量在2000斤左右。要进一步提高种植技术,通过开办培训班、送技术下村等形式,向农户广泛宣传种植山药的经验,力争年亩产量达到3000斤。
三是发展一批种植大户。目前我镇种植山药一般以农户零星种植为主,山药作为商品出售的也不多。要组织一些有经验、有技术、有兴趣的农户发展规模,力争年种植10亩以上的大户达到20户,年达到40户,年达到80户。
四是发挥山药协会作用。要把市山药协会山药分会建设成为群众产前提供种苗、产中技术指导和产后解决销售的机构。
三、效益分析
近二年来山药市场行情非常好,按每亩2500斤、每斤平均5元计算,预计年全镇山药产出达2500万元,纯收入达1500万元,人均增收802元。
二、吊瓜产业发展规划
1、发展现状
种植吊瓜始于2007年底,在全市开创了种植吊瓜之先河。今年初王友臣承包1200亩土地发展农业种植,其中种植吊瓜600亩。另外有小源村周宇升种植了100亩。
2、发展规划
一是扩大种植面积。以畈为核心区,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在高乐畈、砂圳畈等立肇公路沿线大规模种植吊瓜。年种植面积力争达到2500亩,年发展到5000亩。
二是提高种植技术。通过外出考察学习、向武宁、浙江的师傅请教等形式,进一步提高种植技术,力争吊瓜亩产量稳定在250斤以上。
三是发展种植大户。以加强土地流转为切入点,把农户闲置土地利用起来,鼓励一批农户发展吊瓜规模种植。
四是成立吊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挥合作社作用,为群众产前提供种苗、产中技术指导和产后解决销售服务。
3、效益分析
按每亩产出瓜籽250斤(种植条件好的亩产量可达300斤--350斤)、每斤市场价15元计算,预计年全镇吊瓜产出达940万元,纯收入达650万元,人均增收370元。年产出达1880万元,纯收入达1300万元。
三、獭兔产业发展规划
1、发展现状
獭兔养殖基地落户于村(敬老院旁),基地建有獭兔良种繁育养殖基地、精饲料加工供应基地和兔用青饲料种植基地。拥有养殖车间15栋总笼位10000个。每年可繁育优良獭兔种兔5万只。
2、发展规划
一是扩大养殖规模,以獭兔养殖基地为龙头带动全镇獭兔养殖业的发展,计划年獭兔养殖数为5万只,年达到8万只,年发展到15万只。
二是发挥獭兔专业合作社作用,为獭兔养殖农户提前、产中、产后一站式全程服务,与农户签订“四包”养殖合同,确保农户无风险养殖。
三是到年养殖达到一定规模后,建设颗粒饲料加工厂与兔宰杀加工厂及冷藏库,兴建兔肉加工生产线,加工腊兔、板兔、熏兔、兔肉松、麻辣兔等群众喜爱的小吃兔产品,兴建獭兔皮产品生产线。
农业发展规划篇5
一、基本情况
寨英镇位于松桃县城西南部,国土面积200.75平方公里,辖24个村,2个居委员会,276个村民组,7887户,35082人,2005年末国民生产总值11283万元,人均收入1810元。全镇有耕地17542亩,基本分部在邓堡、寨英等几个坝子,是全县主要产粮区之一。有林地面积17万亩,森林覆盖率为56%,除阳雀国有林场外,还有邓堡、落满乡有林场以及其它村有、个体户林场,林业资源丰富。全镇2005年底大牲畜存栏3415头,猪存栏19089头,羊1823头,家禽存栏32085只,现有养牛10头以的农民17户,有养猪场26个,猪存栏50头以上的有36户,专业繁殖二元母猪和三元仔猪的“富源种猪场”,具备年出栏千头二元母猪的生产规模,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已具雏形。寨英河和邓堡河流经全镇19个村,在稻田养鱼和冷水鱼、特种水产品养殖等方面结累了一定的经验。
全镇的地形以高山和坝子为主,地区差异明显,在平坝地区年平均气温较高,无霜期长,适合农作物生长。在高山地区昼夜温差大,立体气候明显,森林覆盖率较高,相对湿度大,野生资源丰富。
镇***府所在地距松桃县城58公里,距铜仁70公里,“松—江”油路横穿全境,“愉—怀”铁路过境寨英,2006年8月底,全镇已实现公路、电力、电话“村村通”。
二、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潜力
(一)、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我镇目前农业产业十分薄弱,没有龙头企业,专业化经营组织(个体)规模小,实力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农民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产品质量和档次不高,市场拓展能力弱;专业协会、专业市场等中介组织发育不良,农户与相关企业联结缺乏有效载体等。
1、与产业化经营相适应的专业生产基地建设现状。几年来,镇***、镇***府按照生产专业化的思路,建立了奖励扶助机制,培育和发展了一批专业种、养殖大户,兑现了奖励扶助***策,使养殖业特别是养猪业得到较快发展,成立了养猪业协会,产生了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但从总体上看,与产业化经营相适应的生产基地尚未完善,同时还面临启动发展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提高拓展农产品市场能力等一系列工作,发展农业产业任重而道远。
2、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体措施和组织保障系统急需完善和加强。在出台了以鼓励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奖励扶助措施的基础上,还需从各个方面出台一些有利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加强农业服务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各种专业组织,培育龙头企业,为我镇发展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3、资金投入仍是发展农业产业的瓶颈。在我镇,广大群众用于发展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由于承贷主体(农民)的贷款担保等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农户利用信贷资金的能力十分有限,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
(二)、农业产业发展的潜力和有利条件
自然条件优越,我镇是全县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人口、耕地大部分集中在邓堡、寨英两个坝子,非耕地29万亩,其中荒山13万亩,林地16万亩,相对集中在高海拔地区,有利于农业产业形成规模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技术含量、提高产品质量。自然资源丰富,众多的特色产业等待开发。
地理条件优越,我县地处湘、鄂、愉、黔边界,我镇与江口县交界,镇***府所在地距松桃县城58公里,江口县城55公里,铜仁市区70公里,“松—江”油路横穿全境,“愉—怀”铁路过境,距孟溪火车站20公里。有利于与周边相关企业的联结和拓展农产品市场。
农村基础设施较完善,公路、电力、电话实现了“村村通”,各村委会都有综合服务室,由于加大了对农田基础建设的投入,在近年内,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农业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基地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这一主线,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整合力量,突出重点,逐步建立起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增强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
(二)、遵循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走外延扩展与内涵提高相结合的路子,通过市场营销、资产重组和产品研发拓展发展空间和开发领域。
2、重点突破原则。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核心,重点扶持优势企业,壮大带动力强的产业化经营组织。
3、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原则。坚定不移地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探索组织千家万户农民联结社会化大市场的有效形式,加大土地流转工作力度,稳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提高规模效益。
4、科技创新原则。提高企业和农民的科技素质,用先进实用技术武装农业产业化经营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不断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科技含量和最终产品档次。
5、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把保护资源和环境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条基本方针,贯穿到产业化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使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田基本建设、耕地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农业产业重点项目规划和预期目标
规划期内着重培育畜牧、粮油、果品、蔬菜4大主导产业,突出发展猪肉、土鸡、肉牛、优质稻米、标准马玲薯、名优新特果品、有机绿色蔬菜7个骨干农产品,初步培育出一批与4大主导产业相适应的品牌农产品和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1、畜牧产业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和预期目标
大力发展猪、鸡、牛等大宗畜禽生产,适当发展鸭、羊、鹅、兔等畜禽。一是重点发展以寨转生态养殖小区和现有养猪大户为基础,以寨转、上寨、水源头三个村为中心,覆盖全镇所有村寨的5万头瘦肉型生猪基地,扶持以富源种猪场为重点的优良仔猪繁育单位或专业户,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逐步达到出口的要求。二是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发展以野溪村为中心,覆盖李家庄、大水沟、水源头、阳雀、王家坪、凯牌、岑鼓坡、大塘坡、落满、茶子湾、兴家庄11个村大部分村寨的10万只土鸡养殖基地,并在野溪村发展优质土鸡繁育专业户,打造优质土鸡品牌。三是发展以茶子湾村为中心,覆盖举贤、大塘坡、兴家庄3个村的1000头肉用牛养殖基地,首先在茶子湾村发展和培育优质肉牛。适当发展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和生态建设,培育壮大饲草产业,探索发展肉类加工、皮革羽绒综合利用等配套产业,提高畜禽产品加工能力。到2010年,全镇肉类总产量力争达到达5000吨。
2、粮油产业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和预期目标
一是发展以邓堡村为中心,覆盖黎堡、蕉溪、大水沟、寨转、上寨、吴家寨、罗家寨7个村的2000亩具有出口潜力的高产优质稻面积,首先在邓堡、吴家寨两个村示范种植,安排得力农技人员负责指导和帮助。到2010年优质稻面积达到2000亩。推行有利于大米整精米率提高的稻谷收获、干燥、储存技术和大米、油脂精深加工技术。
二是建设以大水沟为中心,以上寨、寨转、邓堡、吴家寨、罗家寨等村为重点、覆盖全镇的马玲薯生产基地,争取在大水沟村建立100亩的脱毒种薯培育基地,努力提高优良品种的覆盖率,依靠科学技术,瞄准国内、国际市场,实行标准化生产,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马玲薯的商品利用率,搞好采收后的分类、精选和包装,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扶持一批淀粉、薯片等马玲薯加工企业,提高产品的付加值和副产品的利用率。争取在2010年商品用马玲薯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进入市场的马玲薯产品达到2000吨,产值超过200万元。
3、果品产业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和预期目标
适当发展适合地方气候、土壤特点的柑桔、柚子、梨子、桃子、李子等类水果,发展以寨英村重点,覆盖黑冲、王家坪、凯牌、岑鼓坡4个村的果品产业,大力培育种植大户,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力争到2010年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水果采后清洗、分级、预冷、杀菌、打蜡、包装等商品化处理水平,提高水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带动水果产业化经营。适当发展八月瓜、黄腊瓜等野生水果的研发生产,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果品。
4、蔬菜产业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和预期目标
发展以黑冲为中心,幅射上寨、水源头、王家坪3个村面向市场的商品蔬菜产业,大力推进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名特优新蔬菜品种比重,突出秋冬菜和反季节蔬菜两大特色,提高市场占有率。逐步实现产地蔬菜分级、包装、保鲜、储藏、速冻、脱水、萃取、罐头制作等深加工,蔬菜产加销一体化。到2010年蔬菜产业化种植面积发展到1000亩。
四、投资概算、资金来源和效益分析
(一)、投资概算
到2010年,总投资4000万元,其中畜牧产业3000万元,优质稻米产业100万元,马玲薯产业100万元,果品产业100万元,蔬菜产业100万元,拓展市场200万元,龙头企业400万元。
(二)、资金来源
农民自筹3000万元,(我镇信用社2005年末存款余额4622万元,邮***储蓄存款1100万元)。
财***投入1000万元(主要用于兑现奖励、科技投入、拓展市场、扶持企业、综合服务等)。
(三)、经济效益分析
1、到2010年,在规划范围内,各产业的年产值可达到5800万元,其中:畜牧产业5000万元,优质稻米200万元,商品薯200万元,果品200万元,蔬菜200万元。
2、农民人均增加收入1900元。其中畜牧业增收入1600元,其它4项共增收300元,分别增收75元。
3、2010年,财***收入增加约300万元。
五、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镇***、镇***府要将农业产业化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协调及其办事机构,使各职能部门同心协力、各尽所能。使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思想,改变作风,围绕《规划》,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提供主动、热情、周到、高效的服务。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适当运用经济的、***策的手段,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二)、建立激励机制。每年表彰奖励一批带动面广、带动增收幅度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和龙头企业。抓好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带动和集聚生产要素,带动投资的增长和经营的发展,按照一家企业、一个产品、一个品牌、一个协会和一批基地的要求,突出重点给予扶持。
(三)、完善农业产业化市场体系。市场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依托。为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需要,必须完善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流通服务体系,构筑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与市场的有机联系平台,加强对农产品营销人员培育,争取在2010年建立一支100人的营销队伍,帮助生产经营者成功进入市场。
(四)、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改造传统农户,鼓励农民自愿依法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以资金、技术、实物等入股,依法兴办各类企业,帮助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按照法律、行***法规成立各种行业协会。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产品行业协会为主的中介组织,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是提高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发展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工作。坚持积极扶持、稳定发展,不断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推向新水平。
(五)、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循序渐进的发展信誉联结,推行合同联结,引导产权联结,完善组织机制;从价格、服务、银行贷款等方面完善利益机制。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由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作为承贷主体,从银行贷款,然后由龙头企业给农户提供生产资料、技术等有偿支持,解决因资金短缺对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制约。从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保险、建立风险基金保障制度等入手,完善风险保障机制。
(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如何推进产业经营,选择何种组织形式和利益机制,都要充分尊重农民和企业的意愿和经营决策权。教育企业和农民增强法制观念和契约意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事,规范和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七)、全面实施标准化建设,突出骨干产品。***府有关部门要为产业化经营组织基地农产品标准化认证提供咨询和申报服务。
(八)、制订和落实有关优惠***策。在土地、税收、投资等方面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要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促成更多项目的生成落地。如农户新办畜禽饲养场、农产品收购、加工场所用地视同农业生产用地。直接为农业服务的非农业建设项目用地,可按土地最低出让价出让土地使用权。允许农户依法有偿转让承包土地使用权,或入股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十分注意处理农业产业化建设与农民承包土地的利益关系,确保农民增收。
农业发展规划篇6
《规划》与“十二五”规划最明显的差别,是粮、棉、油产量到产能的变化: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2650万吨,棉花产能30万吨,油菜籽产能260万吨。也就是说,不一定追求产量这个硬指标,但仍然要保证具备达到一定产量的生产能力。
到2020年,我省城镇化率要达到61%,意味着4000万人口将住在城镇,这也意味着食物消费刚性增加。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端在自己手里。基于此,《规划》提出,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物质基础。围绕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新增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150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0万亩。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旱涝保收、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3570万亩。全面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规划》要求深度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实现提质增效。加强科技创新与推广,增强科技与人才支撑力,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
搭“互联网+”快车重点实施五大行动计划
《规划》提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重点实施“互联网+”生产、市场、服务、管理、创业等五大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智慧农业(000816,股吧)、精准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促进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推动农业大数据创新发展。依托“12316”三农综合信息平台,加强农业智能服务及行***管理指挥系统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全面、业务协同、上下互通、众筹共享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格局。
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将农村电商龙头企业培育发展作为主要抓手,大力推进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区)建设,加强农村电商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
三大产业融合打造10条优势产业链
“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把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和绿色发展理念引入农业,积极探索“一产接二连三”的互动型、融合型发展模式,构建多业态、多功能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规划》提出,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推进一产向二、三产业延伸。以地理标志农产品(000061,股吧)为重点,发展“一村一品”,将其作为农村“强基础、兴产业、促脱贫”的重头戏。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与价值链。在全省打造粮棉油、食用菌、柑橘、茶叶、生猪、肉禽、禽蛋、淡水鱼和小龙虾10条优势产业链。
发展农业第三产业,拓展农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打造全省融合发展样板。
实施绿色兴农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规划》提出,大力实施“绿色兴农”发展战略,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强化耕地资源和野生植物(药材)、畜禽、水生物等农业资源保护,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初步形成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做到“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抓两手硬,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控,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全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切实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全力帮困扶贫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规划》提出,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现资金、项目、技术、要素覆盖,提高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
农业发展规划篇7
《规划》明确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对未来一个时期农业可持续发展做了整体的宏观设计,描绘了农业可持续发展蓝***。到2020年,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初步成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结构更加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农业资源保护水平与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森林、草原、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和增强,生物多样性衰减速度逐步减缓。到2030年,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供给保障有力、资源利用高效、产地环境良好、生态系统稳定、农民生活富裕、田园风光优美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基本确定。
《规划》根据各地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综合考虑各地农业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生态类型和发展基础等因素,将全国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等三大区域,因地制宜、梯次推进、分类施策。优化发展区包括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和华南区,是我国大宗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生产条件好、潜力大,应坚持生产优先、兼顾生态、种养结合,在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的前提下,实现生产稳定发展、资源永续利用、生态环境友好。适度发展区包括西北及长城沿线区和西南区,农业生产特色鲜明,但水土配置错位、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应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适度挖掘潜力、集约节约、有序利用。保护发展区包括青藏区和海洋渔业区,在生态保护与建设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应坚持保护优先、限制开发,适度发展生态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规划》强调,要围绕重点建设任务,以最急需、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和领域为重点,统筹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财***资金,调整盘活财***支农存量资金,安排增量资金,积极引导带动地方和社会投入,组织实施包括水土资源保护工程、农业农村环境治理工程、农业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验示范工程等在内的一批重大工程,全面夯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五项重点建设任务
一是优化发展布局,稳定提升农业产能。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以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粮食主产县基本实现区域内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到2030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废弃物趋零排放。
二是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农田永续利用。确保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到2020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8亿亩高标准农田。防治耕地重金属污染,建立农产品产地土壤分级管理利用制度。依据***批准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三是节约高效用水,保障农业用水安全。实施水资源红线管理、推广节水灌溉、发展雨养农业,到2020年全国农业灌溉用水量保持在3720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88亿亩。
农业发展规划篇8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紧紧围绕县委县***府提出的“由传统农业小县向特色农业大县跨越”的工作思路,积极培育我场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加强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培植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狠抓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打造“一村一品”示范分场,努力实现特色规模化,有机农业标准化,高效农业产业化,营销市场信息化目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在稳定和提升粮棉油等传统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以果业、蛋鸡、花卉苗木为主的三大特色产业,全场今年建立“一村一品”果业示范分场一个,新增蛋鸡5万羽,九江水梨1000亩,花卉苗木400亩,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个,力争无公害柑桔基地1个,全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92元,达到5100元,增长13%。
三、工作重点
1、大力培育优质农产品基地。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建设具有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比较好,对农民增收贡献大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建立以一分场岑家、缪家、燕家等组为重点的无公害柑桔基地2000亩,建立以垅里为重点的九江水梨基地1000亩,建立以二分场新村、上王为主的规模为5万羽的蛋鸡养殖基地,建立以农业科技园为主的花卉苗木基地400亩。
2、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围绕优势产业积极鼓励和引导有能力,具备条件的组织和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优势产业的产业化水平和基地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的引导、管理、培训长效机制。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围绕主导产业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确保培育组建柑桔病虫害综合防治专业合作社,着力加强组织协调,规范经营管理。
3、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申报与争创国家、省、市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商标,扩大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力争申报认证无公害柑桔品牌。
四、对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建设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场里将成立以场长付卯生为组长,场总支书记袁先锋为常务副组长,分管领导熊开明为副组长,相关分场和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二个分场也应成立相应的机构,负责日常的组织协调工作。
农业发展规划篇9
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特色经济,近期,我办就全区特色农业现状与发展规划进行了专题调研。我区特色农业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已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存在问题也很突出。针对这一现状,我办在充分研究探讨基础上,大胆谋化,多措并举,努力推动全区特色农业向纵深发展。
一、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现状
**年全区共有耕地4.7万亩,总播面8.92万亩,其中粮田8.2万亩,菜田0.71万亩,其他济作物0.1万亩。设施播面0.25万亩,主要集中在方村镇方村和西京北两村。**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689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94元。
全区确立了优质专用粮、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三大主导产业。一是无公害蔬菜产业。主要分布在方村镇方村、西京北两村。其中集体规模生产面积0.25万亩,建有温室580栋,涉及农户23户。主要生产品种有黄瓜、西红柿、等普通蔬菜品种和名、特、优、新品种。二是粮饲兼用粮产业。经过近几年来的种植结构调整,粮饲兼用玉米所占比重不断增大。全区特色粮饲兼用生产面积达2.1万亩。主要分布在宋营、方村两镇,生产品种邯郑单958、蠡玉14、农大108等。
(二)基本特点
1、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特色农业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农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区农业工作的重心。近两年来,在频繁征占耕地的情况下,我区种植结构调整坚持以“压缩普通粮食作物,稳步发展优质专用粮、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产业,增加特色品种”为原则,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实现了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引进名、特、优蔬菜、花卉苗木品种,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档次。
2、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
引进名、特、优蔬菜花木品种,并有计划地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搞好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聘请专家,技术能手进行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印发各类技术资料,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信息网络收集、整理农业信息,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并通过网络向外推介我区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知名度。
(三)存在问题
一是对农业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群众认为我区已成为主城区了,农业工作已经不重要了,在领导力量、资金、技术等方面对农业工作的支持有所松懈。二是传统农业比重大。粮田占总耕地面积的85%,结构不合理,缺乏有特色拳头产品。四是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缓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
二、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一)工作思路:
立足本区特色,按照农业资源比较优势,压缩和淘汰低效粮食作物,发展蔬菜、花卉苗木劳动密集型或资本密集型优势特色产业,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增加农民收入。
(二)工作重点:
1、全面改造提高种植业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的转变,使种植业的发展切实转变到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压缩粮食面积,增加优质蔬菜、花卉苗木种植面积,将传统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二元结构逐步调整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加大蔬菜产业发展力度。扩大保护地生产面积,扩大名优新特蔬菜品种的引进。减少大路货品种的种植面积。
2、培育开发特色农业园
在方村建立特色农业园区,将自由采摘、休闲娱乐、农事体验、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园区,带动周边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三)办法和对策
1、研究制定扶持***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特色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而推进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是搞好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市场、科技园区带动等龙头建设。因此,我区要加大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前途的龙头扶持力度,不断增加龙头牵动能力。
2、增加特色农业科技含量,加快科技兴农步伐
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健全完善农技推广网络,加快优质新品种,节本增效新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增强竞争力,实现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技术培训,把特色农业生产真正纳入依靠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科技兴农工作的新突破。
农业发展规划篇10
(三)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
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思路,拓宽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加快大中型灌区、排灌泵站配套改造,新建一批灌区,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加强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的田间工程建设,开展农田整治,完善机耕道、农田防护林等设施,推广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等培肥地力技术。完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支持***策和制度,延长各类设施使用年限,确保农田综合生产能力长期持续稳定提升。
改善养殖业生产条件。加速培育一大批设施完备、技术先进、质量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养殖场。加快实施畜禽良种工程,支持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开展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加大内蒙古、青海、甘肃、***、和川西北等牧区草原畜牧业生产建设投入,加快草原围栏、棚圈和牧区水利建设,配套发展节水高效灌溉饲草基地。健全水产原良种体系,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加强渔港和渔******能力建设。
加快农业机械化。全面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加强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减排、生产急需的农业机械研发推广,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推进水稻栽插收获和玉米收获机械化,重点突破棉花、油菜、甘蔗收获机械化瓶颈,大力发展高效植保机械,积极推进养殖业、园艺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农用航空。加快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支持农用工业发展,提高大型农机具和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生产水平。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快构建监测预警、应变防灾、灾后恢复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防洪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开展应对与适应气候变化、气候资源高效利用等重大技术研发应用,强化气象灾害、草原火灾监测预警预报和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国家人工影响天气综合基地和重点地区人工增雨抗旱防雹工程建设。加强种子、饲草料等应急救灾物资储备调运条件建设,推广相应的生产技术和防灾减灾措施,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能力。
(四)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以农兽药残留标准为重点,加快健全农业标准体系。以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为重点,推行统一的标准、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集中创建一批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加强部级农业标准化整建制推进示范县(场)建设。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国家、省、市(地)、县(场)四级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善投入品登记、生产、经营、使用和市场监督等管理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退市销毁等监管制度,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协调配合、检打联动、联防联控、应急处置机制。实行农产品产地安全分级管理。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建立诚信制度。
(五)提高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制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综合性***策,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发展行动。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选择一批经营水平好、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依托农产品加工、物流等各类农业园区,选建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参股、收购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提升产品研发、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参股、合作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
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能力。广泛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强规范化管理,开展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化经营。加大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培养力度,加强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与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以及学校、酒店、大企业等直接对接,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在自愿基础上组建联合社,提高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能力。扶持合作社建设农产品仓储、冷藏、初加工等设施。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大力培育和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严格规范管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
(六)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增强农业公益能力。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工作经费,创新运行机制,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建设,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力争在粮食主产区、农作物病虫害重灾区和源头区实现全覆盖。加强动物防***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动物***病防控网络和应急处理机制,强化***能力建设,切实控制重大动物***情,努力减轻人畜共患病危害。
大力发展农业经营。培育壮大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提升农机作业、技术培训、农资配送、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管理,规范服务行为,维护服务组织和农户的合法权益。
(七)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确保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增效农业,继续建设部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坚持基本草原保护制度,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实施草原保护重大工程。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扩大增殖放流规模,强化水生生态修复和建设。加强畜禽遗传资源和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鼓励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有机肥料,回收再利用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加快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治理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开发以农作物秸秆等为主要原料的肥料、饲料、工业原料和生物质燃料,培育门类丰富、层次齐全的综合利用产业,建立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清洁水源、田园和家园。
大力推进农业节能减排。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能和循环农业技术,淘汰报废高耗能老旧农业机械,加快老旧渔船更新改造,推进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方式,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八)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加大示范区建设力度。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创建300个左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粮棉油糖、畜禽、水产、蔬菜等大宗农产品及部分地区特色农产品生产为重点,加大示范项目建设投入力度,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强化物质装备,培养新型农民,推广良种良法,加快农机农艺融合,大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
发挥示范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建设模式。通过产业拉动、技术辐射和人员培训等,带动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引导各地借鉴示范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好做法和 好经验,推动创建不同层次、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扩大示范带动范围,形成各级各类示范区互为借鉴、互相补充、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四、重点区域
综合考虑各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基础等因素,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的思路,以"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为核心,着力建设重点推进、率先实现和稳步发展三类区域,引领全国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一)重点推进区域。包括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甘肃***等"七区二十三带"的主要区域。该区域地势平坦,水土资源匹配,农业生产技术较为成熟,农业生产条件具有良好基础,是我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和棉油糖、畜禽、水产、蔬菜、水果、蚕茧等其他农产品主产区,承担着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的主体功能。加快推进该区域现代农业建设,事关全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国家粮食安全大局。
――粮食生产核心区。主要指《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24个省(区、市)800个粮食生产大县(市、区、场)。"十二五"期间,继续发挥该区域粮食安全基础保障作用,调动各方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以建设小麦、玉米、水稻、大豆优势产业带为重点,深入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大力开展高产创建和科技指导服务,推广防灾减灾增产关键技术,加快选育应用优良品种,大幅度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生产水平。大力发展粮深加工及仓储物流业,完善粮食仓储运输设施,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聚,促进就地加工转化,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
――其他主要农产品优势区。主要指《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确定的棉花、油菜、甘蔗、天然橡胶、苹果、柑橘、马铃薯、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出口水产品等12种农产品优势区,以及蔬菜、蚕茧等农产品生产的主体区域。"十二五"期间,以建设区域内各类农产品优势产业带为重点,推动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加工转化率。继续巩固棉油糖、水果和蔬菜等产品供给保障地位,着力强化技术装备支撑,突破瓶颈制约,提高现代化生产水平。继续巩固生猪、牛奶等大宗畜产品供给保障区的主体地位,强化出口水产品生产基地功能,加快现代养殖业发展。
(二)率先实现区域。包括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发达地区,以及沿海地区以外的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大城市郊区和大型集团化垦区。该区域交通、区位、市场和人力资源优势明显,资本、技术等现代化生产要素集约化程度高,是我国集约化农业、规模化农业和多功能农业发展较好地区。加快该区域现代农业建设,对于引领全国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东部沿海先导农业区。主要指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发达地区。"十二五"期间,大力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保持耕地面积不减少,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发展以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为重点的高效农业、精品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生态休闲农业,探索企业化、集团化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提高信息化、优质化和品牌化水平,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大城市郊区多功能农业区。主要指沿海地区以外的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大城市郊区。"十二五"期间,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合理确定大城市郊区"菜篮子"产品生产用地保有数量,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等高效园艺产业和畜禽水产业,提高大城市"菜篮子"产品的自给率。在稳定城市副食品供应保障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农业的生态涵养、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