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职业发展篇1
关键词:汽车职业院校;丰田技术培训计划;合作办学;汽车行业;教育体制
中***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9-0070-02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在近30年中取得的令世界瞩目的巨大成就,我国职业教育也经历着曲折的发展历程,结合经济发展的同时逐步成为培训中国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换代迫切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力***,为经济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我国汽车职业院校的发展背景及现状
(一)汽车行业发展及职业教育发展体制
自2001年以来我国汽车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至2007年汽车销量水平比2003年翻了一番,2007年我国汽车产量888.25万辆,比2006年净增160.27万辆,同比增长22.02%。2007年我国汽车总销量大致为2003年的一倍,短短的4年间翻了一番。我国汽车工业已连续九年增幅保持两位数增长。中国汽车行业前景广阔,预计2009年汽车产量将达到1,273.7万辆,2010、2011年将持续保持增长,预计增长率在19%至20%之间。2009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同时中国汽车消费量占全球总消费量比例已达12%,在2015年左右国内汽车销售也有望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到2020年,中国本土汽车产量将达到2000万辆左右,其中两成产品将进入国际市场。
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对汽车服务行业后备人员的需求也突飞猛涨。回顾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自1977年中国高考制度恢复,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工作为中心,我国经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改革开发和经济的深入发展,为适应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缓解经济快速发展与人才紧缺的矛盾,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提出创办职业大学的设想,一种新型高等院校――职业大学诞生。1978 年,天津、无锡等中心城市开始试办为地方服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汽车职业院校基本上最初是由行业办学为起点,在各省市建立由行业为主导的汽车专业学校。凡附属于交通行业的学校,***门将行业行***收费的部分作为汽车院校发展的基础用于支持汽车院校的发展,在短短十几年间,各类汽车职业院校也得到飞速的发展。汽车职业院校发展为本科、高职、中职、技校及其他民办学校。仅高职院校数目就达到1100多家。
(二)职业教育人员配备
随着汽车行业及汽车院校的发展,作为师资的发展是汽车院校发展的主要原动力。国内汽车职业院校基本以省市为主要,此类学校基本上是隶属于国家***府部门,由各省市***或***进行主管,其教师等人员享受国家公务员待遇。其院校的领导则由***府部门直接任命形式。
(三)学校授课方式
汽车职业院校,以高职类为例,其教学形式基本上是以理论授课为主进行,结合汽车教学设备基本采用口授模式。
二、汽车行业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资金缺乏,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脱离
汽车行业的急速发展,对汽车职业院校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汽车职业教学不同于经济类、医药类等职业的教学,其行业技术发展快、技术更新也较快。就师资、教学设备等也非一次型投入,需结合技术更新进行有序的投入。继而对汽车职业院校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原有教学设施基础较薄弱,虽在2004年国家加大对职业院校的投入,但基本用于学校因适应市场需求而扩大招生的基础设备投入上,资金缺口较大;二是对在师资队伍及教材的改进上投入不足,缺乏资金保证,而其跟不上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的要求,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导致学生所学知识落后;三是对汽车专业教学设备上投入不足,汽车技术作为汽车职业院校在对教学整体环境进行基础设施改善的同时,相对于专业建设上,对后者的投入过少。从而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基本不知道该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而需要企业安排专人进行指导。
(二)学校教学管理及教师授课理论与实际结合不足
各省市汽车职业院校的教师凡属于公办的院校,基本按照国家公务员编制,其基本为终身制,学校教师每年招收名额有指标限制,一经录用后除教师个人辞职外,基本为终身录用。汽车职业院校中老一批的教师需要不断培训接受新的汽车技术培训,而职业院校新招教师资格现基本要求为研究生毕业。在原有教学体系下,因汽车专业技术发展的更新快的特点,则其新的教学教师实践水平严重不足,新老教师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的现象尤为严重。
三、汽车行业职业院校的发展
(一)结合自身需求,以国家***策为导向,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随着行业的发展,国家也日益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早在2005年11月7日,在北京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治局***、******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当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两个大的变化,社会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高级技工,因此,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满足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实行***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机制;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合理调整教育结构,重点加强职业教育。二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三是以就业为导向,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以致用,搞好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职业教育要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四是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已决定,“十一五”期间中央财***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充实教学设备,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要进一步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要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改变劳动用工、人才选拔中片面追求学历而轻视技能的做法,形成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型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中央和地方财***都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师资培养和培训,建立贫困学生助学制度。
汽车职业院校应紧密的结合国家***策,积极响应的同时努力分析自身学校教学与实际汽车行业人才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在获得***策支持的同时,有效和持续性地对汽车专业进行针对性的投入。
(二)与企业联合,加强合作办学,不等不靠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知名汽车厂商也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纷纷与国内汽车企业进行合作,在产品投入的同时,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逐步加强对企业所需服务技术人员的培训。在近五年内,在建立厂商自己的培训中心的同时,也加强了与国内汽车职业院校的合作,加大了对其设备、师资培训的投入,从而促进职业院校培训水平的提高。较为突出的是现在世界汽车销量排名第一的丰田汽车公司开展的丰田技术培训计划(TOYOTA TECHINICAL EDUCATION PROGRAM,简称T-TEP),该项目通过与中国***、***,与国内有实力的汽车职业院校进行合作,为其丰田经销店售后服务持续的提供高质量的后备服务技术人员,自1994年导入中国,至2003年,在全国建立了5所合作院校;2003年,丰田汽车公司与一汽集团进行合作成立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该公司与丰田在华独资公司丰田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主导该项目,当时一汽丰田的经销店由最初的几十家到2008年底发展为350多家;而在2004年至2008年期间,两公司合作发展的T-TEP合作院校在短短4年期间数目达到26家合作院校,合计共达到了31家T-TEP合作院校。进行合作办学,其对汽车教学设备进行针对性投入,并在2005年将其企业的技术等级认证体系导入到学校中,在学生毕业前进行企业的认定考核,其丰田班获得认证资格人数也从最初的20多人达到目前每年1000多人。
汽车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良好的结合和不断地改善教学体制,为企业培养所需人员的同时,汲取企业的先进技术水平,形成有效地教学体制,不断促进培训水平的提高。
(三)改善用人引进机制,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交流,形成多元化教学,促进学校发展
我国汽车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行业发展的契机,与有实力的汽车厂商进行合作,促进自身师资水平的快速提高。在与企业合作开展培训项目的同时,应加大对学院汽车培训整体水平的促进。如在丰田T-TEP项目中,能够去企业培训中心进行培训的教师为少数(1~2名/年),受培训的教师往往培训后给领导递交工作报告,未对所培训的内容进行展开;类似的还有教师参加的其他培训,往往接受培训后是对学校领导的工作汇报,汇报完后就转入正常教学,相关资料也只有领导知道。学校应当形成有效的机制,在教师参加培训后,组织汽车教师的研讨和交流,对企业培训的特点、如何借鉴以促进学院建设等进行充分研讨,从而形成良好的机制促进学校的发展。
同时,汽车职业院校应改善用人机制,对教学教师的录用应能够面对企业中具备良好实践水平并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人,从而解决教师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足的问题。对在职的教师能够建立良好的下企业实践的机制,加强与企业的交流,真正促进学校教学的发展。
在教师培训加强的同时,对学生培训施行多媒体教学,利用学校建立的实训中心进行多元化教学,对汽车行业新技术进行有效地结合,改善单一理论教学,增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真正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岩,***颖.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篇,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经验专题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09-06-10.
[2]杨***平.汽车维修专业人才的培养探讨.中国论文***中心,2009-01-14.
汽车行业职业发展篇2
关键词:专业教学 职业指导 渗透
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为相关产业培养各类技能人才的重任。在技工院校,职业指导是提高学生职业成熟度和促进学生有效就业的教学和辅助过程。汽车类专业作为技工院校的主体专业之一,如何促使学生在掌握精湛技艺的同时,认同本专业,并且乐于从事本专业,成为摆在汽车类专业职业教育的重大课题。因此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汽车类专业教学渗透职业指导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汽车行业的认同感和学习能力
由于职业指导教育的不足,当前汽车类专业在校生面临着对专业认识不清,不愿意从事相关职业的困惑。特别是在低年级阶段,他们对未来真实的企业工作情景和工作内容较少认知,因此很难建立起对汽车类专业的认同感,学习积极性从而受到削弱。因此,若能在汽车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一定的职业指导知识,将能很好地解决这个疑难问题,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汽车行业的就业能力
作为汽车类专业的学生,现有的就业形势较为乐观,因此很多同学就显得危机感不足而产生一些就业懈怠情绪。如何引导汽车类学生,掌握充足的知识与技能,立志技能成才,踏踏实实从基层做起,方能在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些领域的意识培养,不是单靠专业学习本身多能解决的,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力配合。因此,职业指导在汽车类专业教学渗透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
3.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让学生了解自己未来从事的汽车行业,更好地树立职业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平时的学习各个阶段,并不断修正完善,从而协调整个汽车类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这种能力的获取光靠汽车类专业教学本身是无法达成的,必须借助职业指导教育等相关课程优势。而常规职业指导教学,由于其教师无法很好深入专业,因此很难有效促成此能力达成。因此,须在汽车类专业教学中融入职业指导内容,这对学生生涯发展颇有帮助。
二、汽车类专业教学渗透职业指导的主要内容
1.汽车类产业的心理认同
作为低年级初级阶段的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进行职业认同的渗透,通过对汽车产业的介绍与引导,使学生对汽车相关行业企业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在中级阶段,要不断加强汽车类行业的认同渗透,通过日常教学,使得学生掌握汽车专业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获得较深的职业认同。在专业学习高级职业阶段,要引导其通过综合汽车类技能作业,热爱并愿意投身本行业内工作,从而产生较强的从业意愿。
2.汽车类行业的文化价值
汽车类行业的文化价值主要有主动服务、优质维护、合作团队精神、效率优先、低碳环保等。因此在专业教学中,汽车类专业学生必须学习并养成这些职业意识。这种培养必须借助专业课程来完成,而不是单靠***的课程所能完成。由于技工院校与企业的关系比较密切,许多教师也具备企业经验。因此,更应该让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将行业企业文化传递给学生,增强其职业素养,从而增强其就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3.汽车类企业的运行机制
在专业教学中,要通过职业指导的一些方法将汽车类企业的运行机制渗透其中,促使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组织、材料、财务、质验等相关业务的内在关系。例如,在维修专业常规的维修项目教学中,可以融入材料配件部门运作;在进行维修质量检验过程可以融入质量检验部门、财务规划部门及人力资源运行管理。而且在不同阶段,对于企业运作要求不同,在初级阶段是了解如何运作,在中高级阶段,就是要实践运作过程,在技师阶段要综合考虑企业运作,除了完成本岗位工作外,还能根据其他部门的运作情况进行优化本岗位工作或者提出改进意见。
4.汽车类职业的生涯发展
汽车类的职业生涯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必须步步为营,通过踏实工作,谋求到高端职位方能在业内站住脚跟。技工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必须制定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从两种类型选择,一种类型是:从汽车类行业基础工作做起,不断积累汽车行业所需的技能与处理各类事务的能力,技能水平依照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技能发展规律,从学徒到主修工,再到领班等职务逐级晋升,不断完善自身技能水平,为企业生产提供技能资源。另外一种类型是:同样要从汽车类行业基础工作做起,积累汽车类行业所需技能及处理各类事务能力,达到较高水平后,依据自身经济实力、技能实力及管理实力,独自或者与他人合作开展汽车类企业的创业活动,为自身价值全面展示创造平台。第一种类型是汽车类一贯培养的方式,第二种类型是对第一类的一种提升,对个人的成长及行业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是今后职业指导教育在汽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更需要职业指导发挥重要引导作用。
三、汽车类专业教学渗透职业指导的途径与措施
职业指导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有多种方式,可以通过日常的理论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可以通过专题讲座进行汽车类职业所需相关素质的渗透,还可以通过汽车类企业的参观和定岗实习进行渗透,这些形式可以在不同专业教学时候使用,达到职业指导和专业教学的有机渗透。
1.职业指导在汽车类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要将职业指导纳入汽车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根据职业所需,通过大量企业调查及一线工作实践专家访谈,得出合适的汽车类职业指导教学内容,将其纳入汽车专业教学文件之中,在日常的专业教学中渗透。以汽车维修专业为例: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通过训练汽车维修不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运用“5S”要求,落实工具、零件及油污的“三不落地”文明生产制度,执行汽车维修质量的自检、互检及专职检验的“三检”制度,注重汽车维修职业工作情景的模拟或再现,体现学习过程就是汽车维修工作的过程,通过汽车维修工作过程帮助掌握汽车维修所需的技能和素养,缩短学生职业适应期。
同时,要将职业指导内容纳入汽车类专业实习或者一体化教学场所建设。专业实习实训场所是汽车类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主要场所,在建设专业实习室时,以汽车名人、名车、汽车职业道德规范、技术文件、设备操作规范等内容作为静态***片张贴,以汽车类作业工艺内容、重大汽车赛事、国际汽车展览、名车制作过程、服务礼仪规范作为视频播放内容,以汽车生产模式布置实训室内工具设备零件摆放、各个服务区域的划分、信息化设备配备,以宣传***片、多媒体设备和场地布置为载体,要根据各类岗位所需,进行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企业文化渗透,让学生在训练各种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汽车类职业生涯发展的相关内容。
2.职业指导在汽车类专业课外活动中的渗透
在不同年级,可以选取不同类型的汽车专家来学校讲座。例如在初级或者中级阶段,可以邀请一些汽车行业成功人士向学生渗透汽车职业的成长经历及职业的成就感。在高级工及技师阶段,可以邀请汽车行业一线实践专家来和学生研讨汽车实践中的综合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者邀请相关的专家(如汽车保险、汽车美容)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通过参观比较正规的汽车维修企业,让学生了解汽车维修企业的现状及基本运作情况,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也可以通过学生组织或者参与一系列汽车技能文化推荐活动,例如通过汽车类知识技能竞赛、汽车类创新设计大赛作品展览,汽车文化沙龙体验,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深入渗透职业所需。
3.汽车专业职业指导渗透的实践案例
笔者曾在一线的汽车维修企业从事过普通维修工、维修质量检验员、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因此在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过程中,运用本校本专业优秀毕业生成长经历来鼓励学生热爱汽车维修职业,汽车维修技能训练过程中注重优质服务,沟通协调,团队精神,将专业课程教学由原来汽车维修技能简单拆装,转换成汽车零配件管理、汽车维修工艺技能训练、汽车维修作业任务组织过程,丰富课堂内容,尝试将专业技能与职业指导相关内容的融合运用。通过实践,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就业导向明确,获得就业单位青睐,个别学生在实习期间由于能够适应企业生产活动,被升为部门管理人员,得到企业和同事的认可,证实了职业指导在专业教学中渗透效果,下表为该07级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情况汇总表。
总之,职业指导在汽车专业的渗透是结合汽车类企业对员工的职业能力所需。只有在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各个时期,开展各种形式内容不同的职业指导渗透,提升学生对汽车类职业的认同感及积极投身职业活动的事业心,而这一方面还需要结合各类汽车类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技能所需,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增强学生职业认同感,降低学生在企业的适应期,能得到企业认同。
参考文献:
[1]赵海娟,王浩.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职业指导初探[J].广西轻工业,2009(10).
[2]崔选盟.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职业指导初探[J].交通职业教育,2007(04).
[3]陈庆,李艳萍.渗透职业生涯意识,培养药学高职生持续发展能力[J].临床合理用药,2011(01).
[4]戴景林.专业课项目教学渗透职业指导[J].职业, 2007(07).
汽车行业职业发展篇3
汽车维修赛项为团体竞赛,每支参赛队由2名选手组成,中高职组共有51支参赛队参加预赛。预赛设两个项目: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测试、汽车总成的拆装和测量(中职组为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测量,高职组为汽车手动变速器的拆装和测量)。两项成绩加权汇总后得出各队的预赛成绩。预赛成绩排名前4的参赛队进入决赛。决赛的内容为“汽车发动机故障设置与排除”,分为设置故障并提交说明文件、排除故障并准备陈述稿、陈述思路并互辩三个环节。
汽车营销赛项为团体竞赛,每支参赛队由2名选手组成,中高职组共有44支参赛队参加预赛。预赛设两个项目:汽车营销基本能力测试、服务接待综合能力模拟(中职组)或新车销售综合能力模拟(高职组)。两项成绩加权汇总后得出各队的预赛成绩。预赛成绩排名前4的参赛队进入决赛。决赛的内容是“汽车营销策划”,分为提交策划方案、陈述策划方案和双方互辩三个环节。
维修涂装赛项为团体竞赛,每支参赛队由1名选手组成,共有37支参赛队参加预赛。预赛设两个项目:汽车维修涂装基础知识测试、汽车板件表面预处理至中涂底漆喷涂。两项成绩加权汇总后得出各队的预赛成绩。预赛成绩排名前8的参赛队进入决赛。决赛设两个项目:汽车板件中涂底漆打磨至面漆喷涂、汽车维修涂装颜色微调。
最终株洲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山东交通职业学校分获中职与高职汽车维修赛第一;广西交通技师学院、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分获中职与高职汽车营销赛第一;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获得“北汽鹦鹉杯”维修涂装赛第一。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应用与服务分会秘书长 赵丽丽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世界潮流所向,大势所趋。在欧美发达国家,重视和扶持职业教育,已成为其人才战略、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部分。当前,新一轮科技***蓄势待发,世界各国的科技竞争愈演愈烈。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职业工人、高技能人才的作用越来越大,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015汽车教师大赛作为“2015年汽车产业与职业教育对话活动暨第十二届全国汽车职业教育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了***2015年重点支持的产教对话活动计划。“汽车产教对话活动”自2014年纳入***年度计划以来,在原有“汽车职教年会”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提升,巩固了其在汽车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针对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教师举办的“汽车教师大赛”,旨在检阅职业院校参赛队教师汽车相关技术和教学基本功;展示职业院校汽车相关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教学风采及教研成果;以教师大赛引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加强对汽车相关专业教师的培养,使教师懂“行业”、懂“技术”、懂“职业”、懂“教育”、打造高素质的汽车相关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
北京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苏飞
汽车行业职业发展篇4
关键词:汽车营销汽车知识创新探究职业活动
中职汽车营销专业是最近几年为了适应社会市场对汽车营销人才的需求而创办的新型营销专业。汽车产业的发展为汽车营销专业发展带来非常大的空间,中职汽车营销专业要想在汽车销售行业中有立足之处,必须抓住专业方面的建设,不断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汽车企业需要的汽车营销人才。
一、汽车营销专业知识的创新探究方式与原则
当前中职学校的根本教学任务就是为经济建设和我国社会发展培养出初级和中级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中职汽车营销专业对专业知识的教学和技能培训,应当依照企业具体的用人需求,针对企业当中各种不同岗位紧缺人才的需求,开展针对性专业课程,并且不断更新、拓展及补充教学内容,在创新和探究过程中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一)以能力为根本的人才培养原则。
随着社会发展,职业人员在长期工作过程中可能有多种职业转变,职业劳动从单一工种慢慢转向复合型工种,由简单型职业慢慢转型为综合型职业。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市场对职业人的工作能力的要求不断上升,因此,当前职业人需要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以充分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同时,要求职业教育培养具备足够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树立能力本位的良好教育观念,即为学生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和创新设计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专业能力及社会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行动过程中实现综合性职业能力大幅度提升。
(二)遵循社会岗位需求与职业活动为向导的重要原则。
在中职汽车营销专业教学当中,学校老师要充分了解汽车销售岗位,充分了解此岗位在工作过程中及职业能力上的要求,并且以此为主要依据,实施课程教学创新和改革,最大限度体现职业转换功能,充分满足职业活动最基本的需求,帮助学生真正实现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触。
二、汽车营销课程体系的开发及创新思路
当前中职汽车营销专业主要销售的产品是汽车,掌握相关汽车方面的专业知识是学生的学习目的之一,其中汽车课程设置和汽车维修专业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通过对汽车销售服务岗位的社会实践调查和分析,消费者在车辆展示过程当中决定购买的意向人群占总人数的75%以上,而车辆在静态展示过程中要想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则考验汽车销售人员的基本功,同时对销售汽车的基本参数、性能、配置及整体品质和所有保修条款有充分了解和掌握,这也是汽车销售过程当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参考依据。在汽车试乘和试驾过程当中,需要和客户积极地交流和沟通,有效处理客户的异议及涉及汽车全新性能、全新技术、汽车使用、评测及维护和保养方面的专业知识。当前人们的汽车消费观念越来越强,因此,消费者的选车眼光要求越来越苛刻,更需要汽车销售人员懂车,更灵活使用汽车方面的专业知识,引导客户积极地体验,将和客户的交流话题引导到车辆优势之上,最终使客户接受车辆具备的优势,充分展现销售人员的汽车销售水平。这些研究成果充分表明在汽车营销课程体系开发中,一方面要加强汽车知识学习,让学生成为汽车性能讲解专家,另一方面注重消费者的心理研究与学习,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培训与指导。
三、汽车销售教学实施方案创新探究
在中职汽车营销专业教学中,汽车营销知识教学的每一模块都应当坚持以行动为导向、能力为根本的教学观念,这样才可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通过“咨询-计划-实施-检查-评估”的过程进行教学。
每一模块教学过程中,首先提出问题,接着进入咨询阶段,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积极收集相关资料信息;然后是实施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收集和其竞争较为激烈车型的相关信息,讨论和决策销售过程中的主导话题、销售策略及销售内容;最后模拟相应情景检查和考核学习成果。
(二)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主要载体,针对性展开教学。
依照职业活动的导向原则,结合汽车销售实际工作任务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两方面进行教学:第一是和客户交流过程中,通过典型问题作为工作任务的主要载体,开展学习活动,充分激发出学生的销售好奇心和兴趣。第二通过对车辆各方面的介绍,在试乘和试驾及对客户的异议处理过程中,解决汽车销售的典型问题作为主要载体,将汽车专业知识及技能训练充分融入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对中职汽车营销专业教学创新路径分析和探讨,不难发现为了充分适应社会市场对汽车营销人才的需求创办的新型营销专业,要想在市场上有立足之地,就必须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在营销知识创新探究、课程体系建设、销售教学实施方案等方面不断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汽车企业需要的汽车营销人才,推动我国汽车行业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红.中职汽车营销专业知识教学创新探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3,09.
[2]冯艳妮,刘静.精益营销和全程营销:对中职开设汽车营销专业的调研与分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07.
[3]廖宁,戴蕾.中职汽车营销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07.
汽车行业职业发展篇5
关键词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高职 教学改革
中***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3.046
随着近年来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汽车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一方面,汽车产量的剧增,使得相关企业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多;另一方面,汽车运用与维修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这对该专业人才的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针对社会的实际需要,培养并输送高素质的汽车制造与装配人才,已经成为当前各类高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的需求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专业,对其专业建设的研究还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要使本专业更好地发展,就必须不断对其进行教学改革,这是作为教学者与研究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1 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根据对现阶段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相关现状进行调查,不难发现,当前受到种种因素影响,本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而目前有关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在教育界并不多见,可以说还没有引起学界的足够重视。因此,对本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是刻不容缓的,其必要性包括以下三点:
(1)丰富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理论。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育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关于该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的教学理论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模式。对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可以挖掘本专业的理论深度,为其在将来的发展提供新观念和新思路。
(2)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目前我国只有为数不多的高职院校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发展成熟,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完全适应汽车行业的发展。面对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对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有利于探索出一种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培养模式,培养并向社会输送出合格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应用型、复合型汽车运用与维修人才。
(3)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国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设起步晚,专业建设水平还处在摸索阶段,尚有很大的发展和前进空间。对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也是为本专业的发展理清思路,带动和促进学科朝着精品化、品牌化、战略化的目标发展,从而进一步完善本专业建设。
2 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涌现,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在此社会背景下,传统汽车工业也必然会被迅速影响,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变革。这些生产实际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对汽车运用和维修行业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只有不断更新自己所掌握的汽车理论及其应用知识,才能在当前的工作中挑起大任并出类拔萃。面向新时期,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育者们,也更应当密切关注和积极探索新一代的汽车应用和维修人才的培养和造就问题。不难预计,我国的汽车工业在未来几十年内仍会有较大的发展,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也会有相当大的需求。
综合考虑上述原因后,将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概括为:
(1)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特点定位。本专业以现代汽车理论及汽车构造为主,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通过对学生进行现代汽车理论、汽车构造、现代汽车维护、保养及修理等方面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生产一线能够从事现代汽车的维护、保养及修理,汽车运输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宽口径应用型人才。
(2)坚持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应当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相关教育者必须转变高职人才教育观念,强调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培养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落实在具体的改革实施中,就是要求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要注重诸如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市场把握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把知识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
(3)创新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体制。应当从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主”的模式,逐渐向贯彻“以学为主”的思想转变。把教育过程转变为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此外,通过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并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3 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
目前,学界一般倾向于从某个单独的角度研究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多环境的问题,单一地从某个角度出发而提出的对策往往是片面的,应当从多角度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相互支撑,共同合力。
(1)加强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制改革,优化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高职院校打造优势专业、提升教学质量、体现自身特色的关键性环节。科学合理地调整课程结构,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但由于传统课程体系在我国教育体制中根深蒂固,很多高职院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都一定程度上存在有课程内容陈旧、课程衔接程度低、课程无法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等问题。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当建立在岗位能力体系的基础上,因而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事先必须深入汽车行业,展开广泛的调研,准确把握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进行课程调整和优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应当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实践训练课程的数量。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工作生活中去,以解决实际问题,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多开设实践训练课程对于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更是有着重要作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原有的众多理论课程的开设,可以传授并巩固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而与此相比,实践训练课程则是教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调动学生参加实践、探索科学规律的热情,使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能够通过在校课程学习得到极大的提升。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高职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发挥着直接的影响。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当下刚刚新兴起来的一门新学科,所以针对这方面的专业高技能高学历的人才还是特别缺乏的。其中缺陷最明显的就是在高职院校中,很多都是应届的研究生,虽然学历很高,但却没有实践经验。这些刚进入教师队伍的青年们尚还在适应转型的阶段,还不能系统合理地整理教学体系,没有强大的师资团队。所以我们应该指定合适优良的对策来适应新阶段的发展。要制定明确的师资队伍发展的现实计划,根据专业的实际发展需要去整合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保持现有的统筹制度,还要明确保障机制使计划有效率地正常运行起来,这样综合的方式才能有助于师资队伍建设的优秀平稳发展。
(3)加强与相关汽车运用与维修企业的联合办学。我国高职人才培养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的专业技术与专业技能过于肤浅和单薄,以至于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缺乏可持续性。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的基本途径,这种模式也是被世界各国高职教育所普遍采用的。高职院校与相关汽车运用与维修企业相互协作的方式,能够紧跟市场的发展,利用好各自的优势与资源,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形成互补互利的合作方式,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综合应用型人才。
4 结语
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改革要从多方面入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只有不断推进和深化教学改革,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提高就业率,从而就会引导更多的高素质学生报考本专业。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引领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不断向更高的高度发展。
参考文献
[1] 祖国建.深化专业建设改革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有效途径[J].文学教育,2014(3):51-52.
[2] 杨秀英等.高等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16):10-14.
[3] 张庆东.浅谈高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及措施[J].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22):118.
汽车行业职业发展篇6
关键词:中职;汽修专业;职业技能
中***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61-02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高科技在汽车上的应用日新月异,现代汽车已是集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于一体的高科技载体,其各项性能已步入智能化高级控制阶段。面对越来越多的现代汽车,职业院校势必应培养与之相适应的汽修专业技能型人才。为培养适合现代汽车维修和汽车服务行业的技能型人才,近几年来,广西经贸高级技工学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
中职汽修专业主要面向汽车制造业、汽车维修业、汽车营销业等相关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汽车制造装配、维修、检测、养护、美容装潢和汽车整车及零配件销售等工作的技能型人才。结合中职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用人单位对现代汽修专业人才的要求,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以下方面的职业技能。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汽修专业是一个综合型的技术性专业,其知识涵盖机械、电子、电工、化工、计算机等领域,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以下方面的专业知识: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与电子、机械识***、汽车材料、液压传动、计算机控制技术、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气设备、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汽车空调技术、汽车涂装技术、汽车二级维护与保养技术等。
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 根据中职“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现代汽车行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以下方面的专业技能:(1)具备汽车零部件拆装能力。汽车零部件的拆装是汽修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专业核心技能,主要应掌握发动机各机构各系统的拆装、底盘各总成的拆装、电气设备各零部件的拆装以及各专用拆装工具的正确使用等。(2)具备汽车二级维护与保养能力。主要应掌握汽车二级维护保养项目(发动机二级维护项目、底盘二级维护项目、电器二级维护项目、车身检查、轮胎拆装换位等)、四轮定位检测与调整、汽车常规保养等技能。(3)具备汽车故障诊断及维修能力。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维修模式已由传统的机械维修向性能检测、故障诊断、换件维修转变,“七分诊断、三分修理”已成为现代汽车维修业的新特征。为此,学生必须具备以下方面的能力:分析汽车故障能力、检测汽车故障能力、解决处理故障能力、鉴别零部件性能能力、提出维修方法能力、对整车及零部件维修能力、组织维修生产能力、汽车驾驶能力等。
中职汽修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途径和措施
根据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我校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和措施来培养、提升、强化和拓展学生的职业技能。
构建“模块式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 为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近几年我校汽修专业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了“模块式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即将专业课程设置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控技术检测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原理与维修、汽车保养与维护等五大专业模块,各专业模块再按机构、系统分成子模块,有的子模块可以继续细分为小模块,如将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子模块再细分为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等小模块,在子模块或小模块中进行“一体化”教学设计,实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实践证明,“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能有效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反复对照、理解,实现了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技能水平得到了同步提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把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技能 培养实践技能的专业课程,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难以达到理想教学效果的。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和技能培养目标,我们根据汽修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以任务驱动为载体,按照“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原则,在课堂上通过“任务引入告知目标自主学习分组完成各组互评点评矫正强化提升评价考核”等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完成过程的参与性学习”活动中,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有效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主阵地。
开展技能竞赛,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近几年来,我校每年都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月活动,内容涵盖文艺表演、体育竞技、专业技能竞赛等方面,现已制度化、规范化。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要求每名学生必须参加专业技能竞赛项目,我们通过项目过关考核方式从各班学生中挑选出优秀选手参加校级比赛,校级优秀选手通过强化训练后选送参加自治区级技能比赛。汽修专业设置有汽车二级维护作业和车轮定位、汽车维修基本技能、车身修复(钣金)、车身涂装(涂漆)、汽车空调维修、摩托车拆装与电气排故等校级技能比赛项目,通过培训辅导、过关考核、强化训练、技能竞赛、表彰奖励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了学生竞争力。通过多层次的技能比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得到了有效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学生职业技能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企业一线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技能人才培养过程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重视实践教学,突出技能训练。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和关键。要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一要不断地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二要不断地增加教学设施、设备和拓展实训基地,但是,要完全达到以上要求,单靠学校的实力是行不通的。目前,我校汽修专业虽然拥有整车实训室、电控发动机实训室、发动机拆装检修实训室、底盘拆装检修实训室、汽车车身修复美容实验室、汽车电器实训室、汽车空调实训室、摩托车维修实训室、汽车模拟仿真实训室、电子电工实训室、钳工实训室等功能特点鲜明的实训场所,但是,近两年来,随着我校汽修专业学生人数的不断攀升以及推行“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专任教师、校内实训场地、设备设施已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为此,我们通过产学结合、深化校企合作的途径,解决了学生实践教学的难题。自2006年我校开设汽修专业起,先后与梧州市奔宝汽车维修公司、梧州市电工海进口汽车修理行、苍梧县长恒汽车修理厂、贺州市立达国产进口汽修厂、南海博誉汽车维修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博誉汽车维修有限公司、上海欧维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并付出实施。同时,经过多年的深化合作,双方已完全在市场、资金、教学、培训、研发、产业等领域塔建了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在梧州市内的合作企业与学校距离皆在15公里以内,为我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了便利。不在本市内的合作企业也为学生提供了顶岗实习场所和就业岗位。在校企合作中,我们实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平时安排较多的时间要学生到这些企业学习、跟班工作,由企业师傅领班执教。学生通过参与实际工作,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和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体验真实环境的企业文化,形成遵章守法、爱岗敬业、协作奉献的企业意识,感受到企业岗位的竞争力,有效强化了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成立汽车俱乐部兴趣小组,拓展学生职业技能 近两年来,我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已成为我校实施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成为学生拓展职业技能的主阵地。自2009年9月成立汽车俱乐部以来,共举办了6期兴趣班,每期根据活动内容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开设的内容主要是专业限选课程中的项目,如汽车驾驶、摩托车拆装及故障排除、自动变速器拆装、电控车身检修等项目,各项目有指定指导教师和活动时间,俱乐部已实现了常规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活动的开展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职业技能,收到了良好效果。
建立立体、多元的考核体系,评价学生职业技能 考核评价在学生技能训练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我们建立了立体、多元的技能考核评价体系,坚持过程评价与技能鉴定标准相统一,采用完成任务过程性考核、过关性考核等方式,保证学生基本技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立体、多元的技能考核评价体系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考评内容、考评主体、考评目标等。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建立项目化考核标准,制定项目模块的考核内容、具体要求、评分标准、考核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考评内容是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具体从学习态度、职业精神、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协作能力、技能掌握程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旨在促进学生综合技能培养。考评主体采用任课教师、企业实训指导教师综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确保考评公开、公正、公平,使考核评价真正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学习竞争力提高。考评以职业资格等级考证为目标,提高学生学***迫性。建立立体、多元的技能考核评价体系,可有效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设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所,实行学生上岗“双证”制度 我校实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制度,实施对证施教、因岗施教。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我校设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鉴定所具备汽车维修工、汽车检测工、汽车电器维修工等工种(初、中、高级)培训鉴定资质,每年开展各工种各等级技能鉴定工作,按毕业生必须取得一项工种中级技能等级证书以上的要求,学生“双证”获取率均达100%,有效保证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王嘉毅.课程与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肖兴宇,杨柏青.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应用型人才——实施模块一体化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3]张玉臣.职教教学改革的技术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4]包华林,刘良华.“校企深度融合,全程职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7).
[5]刘照辉.高职汽车专业教学评价系统优化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35).
汽车行业职业发展篇7
关键词:职业学校;汽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培养人才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快,这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机械技术、液压传动技术等的发展有效促进了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从而对相关汽车维修及运用方面的人才的需求量大增。为了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职业学校对汽车专业的教学做出了积极的改革,力求培养出大批符合汽车发展需求的人才。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针对汽车专业教学的优化改革,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充分完善各项设施
鉴于许多职业学校汽车专业的各项软硬件设施仍很落后,无法满足培养相关人才的状况,职业学校必须充分完善各项相关设施。如汽车检测诊断设备是许多职业学校缺少的,而由于电控技术的积极应用,汽车检测诊断设备也需要不断更新,相关的解码器、发动机综合诊断仪等先进设备应尽快“入住”职业学校汽车专业,以此来改善汽车专业的教学条件,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这样,通过各种设施的不断完善,学生能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从而让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二、改革培养人才的模式
职业学校的汽车专业属于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单靠教师课堂教学中的理论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对此,职业学校要严格按照我国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相关精神,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加强与汽车维修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理论应用的机会,切实培养出汽车行业的专业性人才。当然,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最有效的培养人才的模式就是积极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然后到合作企业去进行实践。这样,能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有效改革教学及课程体系
职业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已经严重阻碍了其人才的培养,因而,教学模式及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就教学模式而言,汽车专业教学必须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也要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教师可采用任务教学法、现场实践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教、学、做进行有机的统一,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具来辅助教学,比如合理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将那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画面来理解实践操作的详细程序。就课程体系而言,教师可根据专业及学生实际,设计自己的工作页。在学校和企业充分合作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并构建出符合专业要求和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有效地培养出符合要求的高素质汽车专业人才。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既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的欠缺是各个职业学校汽车专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对此,职业学校一定要加强此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切实通过雄厚的师资力量来培养汽车专业的优秀人才。一方面要积极鼓励现有教师接受理论知识的深造,并定期培训他们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聘请相关的专业人才,扩大优秀的师资队伍,在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基础上有效地培养汽车专业人才。
总之,为了真正培养符合汽车行业发展的优秀汽车专业人才,职业学校应该加强汽车专业的教学改革,通过各项改革加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最终发展为技能型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缪静梅.试析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0(34).
汽车行业职业发展篇8
关键词:京津冀;中等业学校;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
中***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6-0024-05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2013年汽车产业统计数据来看,京津冀三地汽车行业的产量、产值、增加值、营业利润在全国汽车产业发展中均占有重要地位(详见表1)。
从以上数据发现,京津冀三地中汽车的产量和产值最高的是北京地区,但增加值、营业利润最高的是天津地区。可见,京津冀汽车产业的发展存在差异性,并各具优势。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京津冀地区汽车的产销量迅猛增长,汽车消费后市场的维修、美容等服务业将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汽车维修业为例,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汽车维修业从车源、车型、服务对象到维修作业形式等诸多方面都在发生新的变化,这些对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数量、质量均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因此,面对当前汽车市场的现实情况,探索京津冀三地中等职业学校概况、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实训设施、师资配备是否能够满足汽车行业市场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很有必要。笔者力***探讨目前京津冀地区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一、京津冀中等职业学校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
(一)京津冀地区培养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中职学校整体概况
截止目前,北京、天津、河北开设汽车相关专业的中职学校分别有17所、30所、30所,其中,北京市有4所部级示范校(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北京市密云县职业学校、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北京市延庆县第一职业学校),河北省有7所部级示范校(廊坊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衡水科技工程学校、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承德工业学校、赵县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邢台市农业学校、涿州市劳动技工学校),天津市有10所部级示范校(第一轻工业学校、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劳动经济学校、信息工程学校、南洋工业学校、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静海县成人职业教育中心、红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武清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南校区)、滨海新区塘沽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6所部级重点校,5所部级技工学校。从学校数量及部级示范校的分布来看,天津市在京津冀三地中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状况相对较好。但在收集相关资料过程中发现,虽然有些部级示范校开设了汽车相关专业,但并不作为本校的重点发展专业。从办学历史来看,绝大部分的中职学校成立时间较短,如北京市密云县职业学校2004年5月才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汽车工程系成立于2013年初;但也有办学历史较长的中职学校,如武清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始创于1995年,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汽车系始建于1987年,天津市东丽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汽车相关专业成立于1985年,天津市信息工程学校创办于1983年。综合学校整体情况来看,天津中职学校对于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京津冀三地中较为完善。
(二)京津冀中职学校培养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的专业设置
京津冀三地中职学校在开设汽车行业相关专业方面存在差异。北京地区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主要是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车身修复、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汽车制造与检修、汽车美容与装潢,各个学校专业设置侧重不同,但94.1%的学校都设置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然而并非每个学校这五个专业都有涉及,仅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同时开设了五个专业。天津地区可以概括为两类,普通中专和职业高中学校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而技工学校开设汽车维修专业,仅有天津市开放技工学校开设有汽车装饰与美容专业。河北省专业设置和北京地区相似,除以上提到的五个专业外,另有6所学校开设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1所学校开设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综上所述,京津冀地区中职学校汽车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上,仅有少数学校开设其他相关专业。
(三)京津冀中职学校培养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课程体系
职业学校的特点就是围绕区域经济和支柱产业确定专业并开设相关课程[1]。京津冀地区中职学校主要面向本地区培养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如北京市延庆县第一职业学校明确提出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为了适应北京市乃至延庆地区汽车行业发展的需求。而在课程设置方面,总体来看各个学校均由通用能力课程(公共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实训、定岗实习五个方面组成。但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见***1、***2、下页***3)
综上所述,在课程设置方面,北京市的中职学校更为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在公共基础课中开设了哲学与人生、***治经济与社会、公共艺术等课程;另外还增加了专业拓展课程。天津地区的中职学校则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更为详尽,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方向课程。而河北省中职学校则只开设了必要的公共基础课。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方面较为宽泛而笼统。
各学校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同时,也逐渐重视开发校本课程,尤以各部级示范校为主。如武清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及一线汽修专业教师等组成校本教材编写组,共同开发《发动机原理与维修模块》《底盘拆装与维修模块》《汽车电气原理与维修模块》三门适合学生实际、适合社会需求、适合校企资源的“三适合”校本教材。
(四)京津冀中职学校培养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实训设施
自2011年起,京津冀三地中职学校以部级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大力完善学校的人才培养培训服务模式,综合企业反馈和市场调研的同时,调整培训项目,使之适应市场需求,使培训实用有效,力争为企业多培养各类人才,为本地区发展及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1]。
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区域发展不均衡,北京市与天津市整体发展水平较好。以北京市延庆县第一职业学校为例。该校具有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气、汽车美容、汽车钣金、喷漆和商务等专门化实习实训室,建有3 000平方米汽修实训楼和2 600平方米汽修实践场,设备总价值1 300多万[2];而河北省发展较好的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仅拥有800平方米的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三个,工学结合实体实训基地面积达650平方米,实训设备总价值达300多万元。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教育资源不均等。
实训学时方面,从收集的培养方案来看,各学校均可保证实践性教学占总学时的50%左右。如涿州市技工学校在前两年的课程安排中训练课时占到总学时的59.2%,并采用“2+1模式”在第三学年安排顶岗实习;天津机电工艺学院在保证实践性实训的同时也确保生产性实训学时占实践技能训练总学时的50%以上,第五学期在校内实训场完成综合技能训练,第六学期在日立楼宇开展生产性实习,确保实习时间。
(五)京津冀中职学校培养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师资配备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确保教学质量的保障之一。根据2013年国家统计年鉴,京津冀三地中职学校生师比分别是25.65、13.82、19.84,天津地区中职学校生师比最低,在京津冀三地中师资力量相对较强,配备较为合理;但与普通中学相比,中职学校生师比明显偏高。另一方面,各校高学历、“双师型”教师所占比重较低。京津冀中职学校都在致力于建设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组成的结构合理、学术造诣深、专业技能突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3]。同时,职业院校也采取了相应措施,如统筹规划专业教师轮流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锻炼;加强校本培训,不断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京津冀地区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在我国,绝大部分的中职学校成立时间较短,课程设置较为单一,教学沿袭老套的教学方式,师资力量较单薄,种种困难导致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市场需求。通过以上调查,发现京津冀中职学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不匹配
当前,汽车后市场行业主要包括汽车维修、汽车商务、汽车美容与护理、汽车检测、汽车物流等。汽车维修行业的工种包括机修工、电工、}管人员等;汽车商务则可划分为新车销售、二手车销售、配件管理与销售、汽保设备销售、汽车保险与理赔等;而汽车美容护理通常与汽车音响设备、汽车空调相结合[4]。但从京津冀三地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定位在汽车运用与维修方面,仅有个别学校开设汽车美容与护理、汽车商务(销售)专业并培养相应人才。汽车后市场不仅仅需要高技能的汽车维修人才,同时也需要汽车商务、美容、护理、检修等方面的人才。
(二)课程设置、教材不能与时俱进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汽车设备、技术、工艺也日新月异。同时,在发展过程中汽车行业不断推出新的行业标准,但各学校长年沿用同样的课程设置、相同的教材,并没有随着行业技术的改革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教学中存在大量已淘汰的维修工艺,涉及新型汽车的教学内容较少。这样,可能造成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不能适应企业、市场的需求,从而降低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学习,职业道德培养形式化
从课程设置来看,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是通用课程、专业基础、专业核心课程,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涉及较少。京津冀三地中,北京市中职学校更为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但课程设置较形式化。从学生的企业实习反馈来看,中职学校培养的汽车行业人才对于职业缺少认同感。
(四)校企合作不紧密
从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来看,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但汽车企业的积极性不高,造成了“一头热”现象。校企合作难以开展,导致学校难以了解企业前沿先进的技术以及人才需求,因而造成学校在汽车行业人才培养中存在滞后的问题,学校在培养方案确定、课程开发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上存在盲目性。这使得中职学校培养出的人才难以适应企业的用人标准,从而造成 “低就业率”和“用工难”现象并存。
(五)师资配备不合理,缺乏“双师型”师资
中职学校学生年龄相对较小,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因而不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业(包括理论学习与实训)上都需要教师的指导。汽车行业对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但中职学校教师绝大部分专注于课堂教学,缺乏一定的实际操作和从业经验,理论型教师偏多,而能教授实操技能的教师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操技能的发展。京津冀三地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所占比重整体较少,同时也很少聘请企业中实际操作技能较强的行业专家到校授课。
三、京津冀中职学校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对策
对于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中职学校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如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确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共同评价学生等等,但具体实施却困难重重。这是目前应着重解决的问题。
(一)开展市场调研,合理设置专业方向,优化课程设置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京津冀三地的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的改变,从而合理设置本校专业方向以及根据当前行业技术发展状况合理调整专业模块设置,培养适应市场发展的汽车行业人才。在市场调研过程中,学校可以切实了解目前企业的用人需求,并听取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对学校教学形式、内容的合理化建议,从而优化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不仅关注学生的“硬”实力,即良好的理论基础及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关注学生的“软”实力,即具备基本的职业操守与职业道德,使其毕业生符合企业要求,从而优化京津冀地区汽车行业人才队伍结构,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二)加大***府支持力度,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加强校企合作
***府一方面可以出台相应的***策约束和支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如***府可以针对切实参与人才培养的企业出台税收优惠***策,从而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加大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一批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合理利用资源,既可以使学校的学生获得工作实践经验,又可以使企业获得优秀的人才储备,从而使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这样,不仅加强了校企合作,而且使两者在合作处于良性循环,既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又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
(三)建立教师互通机制,完善师资队伍结构
目前,“双师型”教师数量较少,各校难以实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学校在“走出去、引进来”的***策引导下,不断壮大中职学校的师资队伍,一方面鼓励本校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了解汽车行业动态及前沿知识,前往企业实地考察、亲身实践,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与企业紧密结合,定期邀请经验丰富、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企业高级人员到学校授课,传授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技巧,逐渐提高整体师资水平,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另外,各学校之间可以就某一专业建立教师互通机制,精通某一专业课程的“专家型”教师可以作为其他学校该专业课程的外聘专家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双师型”教师紧缺的问题,同时可以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为学校注入优秀的外聘师资力量。在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之外,展开较大规模的“专家型”教师优势互补、教育资源隐形整合,形成“校校联合”培养优秀的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优化教育资源使用,提高教学质量。
(四)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互享教育资源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京津冀三地可以统筹各地教育优势,建立教育园区,如2013年12月天津市启动了海河教育园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设试点工作。各学校在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上有各自的特色,学校间可以针对汽车专业采取互享优秀核心课程,组建思想道德、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团队,统一授课俗肌⑹诳谓度,同时尝试“专家型”教师互派、互聘,从而互享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利用率,培养出适合汽车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天津市机电工业学校.立足区域经济发展 发挥学校服务功能[EB/OL].[2016-11-28].http:///BM_Cata_Single.asp?b=31&fid=.
[2]汽修专业组.不断改革和锐意创新的汽修专业简介―延庆县第一职业学校[EB/OL].(2012-01-02)[2016-11-28].http:///shtml/13/news/201511/3879.s.
[3]宋天一.中职学校汽车维修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信息,2009(25):203,278.
[4]郑玉英.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机电技术,2011(4):176-177.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Automobile Talents Training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LIU Juan-juan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China)
汽车行业职业发展篇9
关键词:汽车专业;技能竞赛;教学生态实践体系;构建
中***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C-0007-05
教学生态指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课程内容、教学行为、环境资源等因素及其关系和谐共生形成的作用链。具有整体性、动态平衡性和可持续发展性。[1]
汽车专业技能竞赛是由***、交通运输部、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以及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等组织,面向全国职业院校开展的国家、省市和校级职业技能竞赛。要求紧密结合社会生产实际,并以突出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水平和教师的专业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为了将技能竞赛的成果应用于汽车专业教学,让技能竞赛助推教学生态整体性平衡发展,有必要研究汽车专业技能竞赛与教学生态诸因素的关系,构建基于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教学生态实践体系,提升汽车专业技能教学综合水平。
一、教学生态实践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教学生态观认为,各生态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整体性。如果生态系统内各部分都能获得均衡发展,则整个生态系统就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汽车专业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学生、课程和基地等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教学效果则是这些因素共同交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简单叠加。
(二)平衡性原则
在生态平衡的状态下,所有生态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都能得到最好发挥。学生是最核心的生态因素,应积极竞争,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共同发展;要避免消极竞争,相互排斥,导致生态失衡。另外,为了教W生态的平衡性,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生态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平等对话,协同合作,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
(三)发展性原则
按照后现代主义教育观,汽车专业教学生态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因此,汽车专业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需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选择教学行为,调整预定的教学步骤;根据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实时信息,及时修改教学方案。如此,处于鲜活情境中的学生才会生机勃勃,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实现对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全新建构。
二、技能竞赛与教学生态的关系
汽车专业技能竞赛不能脱离职业教育教学生态环境,就竞赛论竞赛就会失去举办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初衷。教学生态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心,它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石,而汽车专业技能竞赛影响整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职业教育的教学生态基本建设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构建基于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教学生态实践体系,首先要厘清技能竞赛与教学生态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汽车专业技能竞赛方案和教学生态系统的对比如表1所示。
(一)竞赛目标与培养目标
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汽车维修行业发展需要的专门技能人才,检验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成果,促进校企结合,引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提升学生对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中等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现代汽车服务业发展需要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
由此可见,举办技能竞赛目的在于通过校企合作的竞赛途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为行业企业培养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这与整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
(二)技能竞赛与专业建设
学校的内涵建设之一体现在专业建设方面,专业建设的具体节点就是专业方向,竞赛项目的确定以专业方向为基础,在环境资源因素中,项目设置是发挥技能竞赛导向功能的关键环节,因此技能竞赛的项目设置和学校的专业建设密切相关。
(三)竞赛内容与课程内容
汽车专业技能竞赛内容对课程内容等起到风向标的作用。技能竞赛以完成职业岗位的任务来确定竞赛规则和内容,竞赛评判标准兼顾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尤其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课程内容可以引进竞赛内容,开发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内容包括实践操作、安全、节能、环保、理论知识和企业文化等。
(四)竞赛方法与教学方法
汽车专业技能竞赛采用先上机考核专业理论,再进行实际操作竞赛的方法,突出理论够用、实用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实际操作要求参赛选手达到熟练、准确和高质量。职业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因此,竞赛方法与教学方法实际是同质同向的。
(五)竞赛选手与教学团队
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内容涵盖了职业资格要求的全部内容,也是选手未来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要求选手技能娴熟、配合默契和职业素养等达到企业标准。因此,技能竞赛促进教学团队转变教育观念,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熟悉相关职业标准。团队成员通过指导学生参赛或亲自参加竞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加快“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六)技能竞赛与校企合作
汽车专业技能竞赛依托行业协会制定竞赛方案,聘请行业企业一线的专家、技术能手设计竞赛项目、制定评价标准,把企业对员工的岗位需求融入比赛,在竞赛过程中使用了当前先进的新型设备,充分体现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要求;聘请行业企业相关人员和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参与技能竞赛评价,因此推进了学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强了实训基地建设。
可见,汽车专业技能竞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非常大,举办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一致且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技能竞赛,必将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团队建设等教学生态各个因素上切实发挥了导向作用。
三、汽车专业教学生态实践体系的构建
(一)教学生态系统
要研究汽车专业教学生态实践体系,应该了解教学生态系统的层次性结构,即教学生态与社会生态、教育生态及学校生态的关系。结合本课题研究范围可知,汽车专业教学生态中,社会生态定位为汽车行业企业,教育生态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生态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实训基地,教学生态为教师、学生、课程模式及教学行为等。职业技能竞赛是教学生态系统中连接各个层次生态的立交桥,具体根植于教学生态,又是检验教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二)职业岗位要求
根据企业不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依托汽车专业技能竞赛项目,针对三年制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该专业的专门化方向所对应的职业岗位及能力要求如表2所示。
(三)课程模式
构建基于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学生态实践体系,关键要解决课程模式,需要与企业合作开发,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2]本研究采用的课程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任务中隐含着知识运用,融入技能竞赛内容。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均与技能竞赛融合,设置了衔接技能竞赛又具备普遍性专业学习的项目课程:汽车维修基本技能、汽车维护及汽车空调维修等。
(四)教学生态实践体系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将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分为三类技能模块,即基础技能模块、综合技能模块和开放技能模块,可构建凸显“三个方向、三类模块、三种能力”的基于技能竞赛的汽车专业教学生态实践体系,如***1所示。实践体系中“三个方向”指乘用车维修、大客车维修及汽车车身修复三个专门化方向;“三类模块”指上述技能模块;“三种能力”指通用能力、特定能力及跨行业职业能力,体现了国家汽车类职业资格应用能力。通过基础技能模块和开放技能模块,培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通用能力和特定能力;又可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素质和兴趣选择学习。通过综合技能模块,获得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及跨行业职业能力,从而达到适应不同层次要求的培养目标,能够从事乘用车C电维修、大客车机电维修及汽车车身修复专门化工作,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
(五)教学行为
根据教学生态的整体性,把握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的适切性,以及情感态度的协调性,因材施教,将汽车专业学习的内容、学生智能基础、教师专业素质等多种因素整合,选择最合适的教学行为,强调教师和学生生态因素共同参与、相互激发、探究反思,从而使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发展有机融合,促进汽车专业教学生态实践体系的整体和谐发展。
本研究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行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选用开放式、实践式的教学情境,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及情景教学等,“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强调学生为主体的计划、实施和控制,提高汽车专业教学效果。[3]结合汽车专业技能竞赛中各个赛项特点及规则,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行为,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给予最有效的教学。如***2所示。
四、实践体系的成效
学生是教学生态中核心因素,教学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衡量标准就是学生是否全面发展,是否具备适应动态变化的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这依赖于教学生态实践体系的实施效果。为了检验基于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教学生态实践体系的效果,以笔者所在学校2012级和2013级实验班学生为调查对象,涉及汽车维修、钣金和涂装专业方向的学生,发放汽车专业教学生态实践体系实施调查问卷250份,收回250份,回收率100%。调查结果如下:
(一)课程资源
实践体系中所使用的专业教材满足技能教学及技能竞赛要求程度如下:均能满足,占77.1%;技能教学能满足,但没有涉及技能竞赛内容,占20.6%;部分技能教学内容落后,与实际授课内容严重脱节,占2.3%;完全不符合课堂技能教学,占0%,如***3所示。
在教学中,课程内容与技能竞赛内容结合程度如下:二级维护作业,占23.6%;汽车车轮定位,占12.4%;发动机拆装与检测,占3.8%;发动机故障诊断,占11.4%;汽车空调维修,占10.6%;汽车涂装,占29.7%;汽车钣金,占27.7%。
通过对学生调查分析得知,构建的教学生态实践体系既能满足常规教学的要求,又能较紧密地结合汽车专业技能竞赛,主要体现在课程资源方面,尤其突出的是由课题组主持开发的2部教材《汽车构造与拆装(发动机部分)》和《汽车构造与拆装(底盘部分)》经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4门课程资源库被评为无锡市精品课程资源库。
(二)技能教学
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形式与学习需求符合情况如下:按照课本顺序,按部就班教学,占1.2%;按照项目任务进行教学和训练,占34.2%;按照企业模式,创设模拟情境教学,占24.3%;校企合作,真实企业环境下教学,占40.3%。如***4所示。
通过技能教学,能力提高情况如下:沟通能力,占42.8%;个人素质,占49.2%;心理素质,占50.3%;知识阅历,占64.9%;技能水平,占85.6%,居最高。如***5所示。
调查表明,基于技能竞赛的教学生态实践体系不是针对优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符合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初衷。
(三)学业水平
无锡市职业学校首次专业综合课程学业水平测试于2015年举行,三年制中职汽车专业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构造与维修三门课程综合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统一考纲、同一试卷、同一时间进行。课题实验班2013级汽车专业汽车维修专业方向的学生均分为83.5,车身修复专业方向的学生均分为91.9,市级均分为70.36。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测试。先后于2014年、2015年举行,抽测项目为汽车二级维护,抽测内容为操作技能,统一公布抽测方案,抽测基地学校分区域、同一时间进行。课题实验班2012级被测学生成绩均分为75.29,市级均分为68.36。
课题组成员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汽车运用与维修项目获得全国一等奖4项。
实践证明,构建凸显“三个方向、三类模块、三种能力”,基于汽车专业技能竞赛的教学生态实践体系是切实可行的。通过灵动性教学行为,在模拟情境中结合课程资源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发展。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教学内容所联系的教学情境有牵强附会的现象,技能竞赛融合专业课程的适切性不够等,这些问题必将引起重视,并作进一步研究,以推进汽车专业教学生态整体性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辉.构建技能生态系统: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的新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10(11).
汽车行业职业发展篇10
【关键词】校企合作;汽车教育;办学优势;汽车人才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汽车制造业有了高速的增长,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显示,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增加,中国城乡居民的汽车消费快速进入家庭。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由2002年底的0.9辆,增加到2011年底的18.6辆。2011年底比2002年提高了96%。我国随着家庭拥有汽车量的增加,相关的汽车的工程技术学校数目逐年增加,在校生也得到大幅度增加。在城乡各地,汽车维修行业更与雨后春笋得到蓬勃发展,所以每年工程技术学校输出的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数量也在增加,但工程技术学校传统的教学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又远远不能满足汽车维修企业的用人要求,尤其是汽车售后维修的技能型岗位,因此汽车行业对技术人才的招人也显的越发挑剔。这与进一步加大发展我国汽车工程技术职业教育,培养汽车维修技术性的应用人才,为我国汽车维修市场输送高技术人才,这样才能适合我国汽车维修市场的需求。因此,我国汽车工程技术学校要加速改革办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这是我国汽车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汽车职业教育中通过“产教结合、校企合作”,这样才是充分发挥汽车工程技术学校和汽车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汽车人才的有效途径。对汽车维修人才的培养,通过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我国汽车维修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培养汽车维修人才提供有力的保证。
1 我国汽车职业的教育现状
在我国高等教育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职业教育也得到重视,希望通过工程技术学校培养大批的技术工人,尤其是汽车行业,它对我国的制造业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批的汽车维修技术人才,这也使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学校投身于汽车的教育事业之中,但是当前大多数的汽车工程技术学校受学院模式的形象,在实践的应用人才方面,不能满足我国当前汽车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汽车各厂家的营销方法不断地创新,尤其是汽车服务理念的多样化,汽车技术的更新,更使工程技术学校单方面的传统教学难以满足需要,从而导致培养出的大批学生,在急需维修汽车人才的市场中,汽车维修的毕业生却处于就业的困境。
2 汽车维修业与汽车技工的能力
随着我国汽车拥有量的大幅提高,我国城乡汽车的维修业务也大幅提高。但分析我国汽车推修行业的现状,却跟不上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因为汽车制造业是引进技术,使汽车维修业无法比拟,汽车维修业无论是从技术手段、人员素质,还是人才储备,都难以与汽车制造业相比。尤其是世界能源危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的高科技时代,在21世纪的新时期,世界各国的汽车品牌公司和国内各大科研机构在积极开发节能的汽车,为汽车能源提供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大趋势。这就更给原本来就滞后的汽车职业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汽车维修技术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技术。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除了技术之外,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汽车维修的理论基础知识要求越来越高。同时要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机电一体化有机结合;计算机一般软件的使用与掌握和对汽车的性能了如指掌,同时也要对汽车的发展历史要了如指掌。
按照国家劳动保障部《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因此,目前工程技术学校与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上岗前都必须经过考核,取得汽车维修技术职业资格证书,并达到相应的能力标准。
3 工程技术学校“校企合作”的办学优势
3.1 从学校看“校企合作”的办学优势
随着汽车类工程技术学校的不多增加,工程技术学校的生源也感到压力,如何为社会需要培养人才,使工程技术学校提高生源,招进更多的学生,满足工程技术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汽车工程技术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由于工程技术学校生源的减少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在校生的生源在日益缩减,另一方面是由于工程技术学校的设备不足,教学设施和条件有限,还不能满足现代汽车维修业的快速发展。因此,通过“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由企业为工程技术学校提供教学所需要的设备,仪器以及教学资料,这些教学用品都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进行更新,既能满足汽车企业的需求,又能满足工程技术学校,实验教学的需要,这样一来,在招生方面工程技术学校就会占到一定的优势,有利于工程技术学校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更顺应了未来工程技术教育的办学趋势。
3.2 从学生角度看“校企合作”的办学优势
学生上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学到一门能够实用的本领,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目前部分工程技术学校的教学还只是停留在理论教学上,这样一来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就相对较弱,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使学生在就业时感到困难。即使有的工程技术学校有实践课程,但是由于实践课程的学时比较少,或者是实训设备落后,导致学生所掌握的技术,到了企业仍然不能适应企业工作,还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培训,加大了企业的培训成本,致使部分学生频繁跳槽,甚至转行。“校企合作”可以将企业的理念及最新的技术引进实验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校的学习更接近于企业的要求,在工作岗位上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专业所学,缩短了学生适应企业的时间,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在岗位中体现。减少了学生换工作的频率,使更多的学生可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增加了学生的就业信心。
3.3 从企业看“校企合作”的办学优势
当今我国汽车维修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而大部分汽车工程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对于实践操作都相对较弱,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另一方面造成了资源浪费。“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就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将企业的理念、先进技术,管理等引进学校,使学生在学校即可以学到企业的先进理念,技术及岗位职责要求等,学生毕业后,就可以减少企业的培训成本,给企业增加效益。学生也能更快的适应岗位需求,减少企业新入职员工的人员流失,使企业的人员稳固,员工团结。
4 结语
“校企合作”不但可以使汽车类的教学设施更加完善,增加工程技术学校的生源,提高毕业学生的就业率,使学生学有所用,而且可以为企业节省更多的培训成本,增加企业的收益。因此,通过“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是我国汽车教育的发展趋势,而且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汽车行业职业发展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