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专业篇1
软件技术专升本需要考试的科目有公共课:计算机、英语,专业课的考试是根据报考的学校不同而不用的。
可供选择的专业有:软件技术专业,信息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主要课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软件测试、.NET/Java Web程序开发、.NET/Java企业级开发、3G手机软件开发等、计算机网络与通讯、网络操作系统、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大型数据库处理技术。
主要开设课程:软件工程,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专业英语,JSP,ASP等专业课,以及高等数学,英语等公共课程。
(来源:文章屋网 )
软件技术专业篇2
关键词:互联网+;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软件行业的飞速发展,软件在各行各业的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已达20万,并且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因此,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被认为是最好就业的群体,但事实上我们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仍然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不少用人单位找不到满意的人才。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培养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为适应市场需求,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从教学改革入手,全面提升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2015年***在十二届人大会议的***府工作报告上提出“互联网+”理念,要求我们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新形态[1]。同样,也适用我们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将互联网深度融合到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实现“互联网+课程教学”,将会对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起着重要作用。
1软件技术专业“互联网+课程教学”特点
软件技术专业较其他专业的“互联网+课程教学”有如下特点:(1)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方式信息化。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与其他专业相比较,专业性难度更大,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在课程教学方式上基于“互联网+”利用信息化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专业知识点和提升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课程教学借助教学平台以***形***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组织起来的,使学生通过全方位的感官接受信息,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2)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内容非线性。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往往是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教学,而课程内容是打散和重组的,因此软件技术专业课程非常适合进行非线性处理,即教学内容不是以线性的从易到难或从前到后的组织方式,而是以有机结合的方式呈现信息。(3)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形式采用“线上+线下”模式。软件技术专业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下碰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学生学习不够主动、学习兴趣需要调动等,而“线上+线下”的模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较好办法,即在互联网的强大支撑下,课程教学可以尽可能的体现开放和交互,学生的专业学生积极性显著提升。(4)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资源共享。经调查,软件技术专业课程资源在网上是最为丰富的,包括教师自己制作的教学资源,如何让资源利用最大化,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这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事情。即教师可以将课程教学资源完全置于线上,包括微课、多媒体课件和其他线上资源等,处于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学生都可以参考、学习和共享。
2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2.1学生生源质量不高
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方式主要有统招和单招两种,统招是通过全国高考录取划线的形式,但高职院校录取到的生源往往是高考分数较低的学生;而单招由学校自己组织考试录取,往往生源质量比统招还低,这部分学生既有应届高中毕生,还有职高对口学生,甚至还有报名高考的社会生源,因此总体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不高。软件技术专业是典型的职业技术类专业,而学生和家长普遍存在对职业类专业不看好,以致填报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生源质量一差再差,这给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2.2教师专业胜任能力不够
高职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师的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高校毕业,二是企业引进。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软件教师直接来自学校,很多年轻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就业,这部分教师具有理论知识丰富而项目实践经验不足的特点,在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很难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也有部分老师是从企业引进的,这部分教师刚进校时确实有优势,技术也比较前沿,但这部分教师具有时效性,由于软件技术的更新,这些老师缺乏企业进修,技术过时和断层的现象也接踵出现,这些造成了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师专业胜任能力整体不够。
2.3课堂实验实训条件有待加强
高职院校的职业技术类专业显著特点就是需要具有完备的实习实训条件,而软件技术专业尤其如此,软件开发专业的大部分课程都需要大量的动手实操,学生专业技能也是在不断的技能训练中积累和提升。而当前大多高职院校的软件技术专业只有勉强满足上机的计算机机房,有的学校甚至连机房的配置都不能完全达到软件开发的要求,其他专业课程课堂的实验实训平台更无从谈起。
2.4校本实训教材开发没有及时跟进
实训是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培养环节,实训的成效很大程度取决于实训教材。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对实训教材的要求很高,一般市面上的出版教材很难符合教学实际,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学时数和教材质量上。开发自编校本教材能较好符合教学的实训要求,但教师精力有限,不能做到专业所有实训教材全覆盖。选择出版社开发的实训教材则往往满足不了教师和学生实际,这部分实训教材主要体现在质量上达不到要求,教学时数也缺乏必要的支持。因此,校本实训教材开发没有及时跟进使学生在专业实训中没有统一的指导,导致学生实训环节操作性不强、效果不好。
2.5校外实习基地没有落实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生强化技能进行综合实训的主要场所,但相比较而言,学校更看重校内的实训环节,因此,校外实实习基地的建设往往流于形式,缺乏重视,导致校外实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毕业前顶岗实习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最佳预演场,但就业岗位安排往往带有随意性,学生也很少能选择得到选择完全对口的软件开发岗位[2]。
2.6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高职软件开发专业课程考核形式主要以技能考核为主,即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学生作业、考勤、课堂表现,期末成绩即笔试或上机考试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并不能真正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进行有效评价,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基于“互联网+”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3.1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加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
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师资培养”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主流模式,既有国家层面的也有省级层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这在某种程度上给软件技术专业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一般教学任务都比较重,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有效地解决软件技术专业教师教学任务重、自主学习时间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能随时随地的接受网上教育的机会,教师既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学习内容,也可以在网上和专家进行交流和互动,利用线上平台加强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将成为今后软件技术专业师资培训的主要形式。3.2开发或引入***实训平台,解决专业实训条件不足问题软件开发专业实训条件不仅仅指机房硬件环境的建设,更重要的是在于软件实验实训条件的支撑,尤其是实验实训平台的开发或引入。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一直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要想做好专业建设就得解决人才培养问题,什么样的人才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关键在于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否契合岗位,这就要求我们的日常教学要有真实的企业案例和项目贯穿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软件开发专业在这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软件技术专业教师大都有企业开发经验,有能力开发出更符合高职软件设计专业教学的实验实训平台(如教师精力不够,也可以考虑引入),用其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实战环境,以真实的产业案例和岗位需求为人才培养导向,可以有效地支撑软件技术专业开展课程教学[3]。
3.3以“双轮驱动”为主线,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型教学模式
所谓双轮驱动是指知识体系驱动和项目需求驱动。软件技术专业既需要知识体系来支撑,更需要项目来引领,两者缺一不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多以“知识模块”为主,是将课程内容的各个知识点、技能点按照一定逻辑顺序,由简至繁、从未知到已知、从具体到抽象进行排列,保持其整体的连贯性,一般使用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教学。而“项目需求驱动”模式是以应用为出发点,以项目需求为轨迹,将各个技术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是一种打破技术界限和传统知识体系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更多的是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以“双轮驱动”为主线,不仅兼顾了理论课程教学,更适用于操作性强的实践课程教学。笔者在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优势,以“双轮驱动”为主线,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型教学模式,结合使用了“蓝墨云”“超星泛雅”等线上辅助教学平台,初步构建了“线上+线下”混合型教学模式。在“蓝墨云班课”上把“课前、课中、课后”与学生的专业学***密联系,使学生在课前完成理论学习,在课中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后教师答疑解惑学生自主探索,经过近一学期的实践运用,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升[4]。
3.4建设网络精品课程,打造专业学习第二课堂
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可以推动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及共享,推动在互联网技术下的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使学生能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创造学习的机会。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非常适合建设成为网络精品课程,如《H5网页设计》《JAVA编程基础》和《数据库基础》等,这些课程非常适合网上授课。同时,软件技术专业教师在建设网络精品课程上具有先天的优势,教师们既精通互联网技术又擅长教育教学,教师将自己主打的1-2门课程制作出成网络精品课程,既有利于学生专业学习,又利于教师的专业教学,从而打造出软件技术专业学习的第二课堂。
3.5转变传统考核方式,实现专业课程***过程考核评价
传统考核方法通常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及综合能力的评测,与社会对软件开发者的需求脱节。软件技术专业在课程教学一般是团队完成任务,每个团队要求学生以3-4个人组成团队进行课程项目实践,在对课程项目团队的考核中往往也只记录了考核结果,而没有具体和详实的过程考核,这就导致团队成员的成绩过于平均化,一些同学甚至混水摸鱼。因此,在结合本专业课程特点的基础上,笔者在课程考核中采用了线上的过程评价考核系统,该系统可以清晰地记录下每个团队成员所做的每一步工作和完成的每一个任务点,整个任务过程权责分明,这既可以合理公平的给予学生进行考核评价,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给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加客观的评判依据[5]。
4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一个学校提升内涵建设的重要抓手,基于“互联网+”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既顺应教学改革的要求,也体现了软件技术专业的特点。为适应市场需求,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可以更好地依托互联网,在软件技术专业的师资队伍培养、实验实训、课堂教学、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新的改革,从而全面提升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质量,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为高职院校“双一流”专业群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Z].国发〔2015〕40号.
[2]刘元君.高职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校外实习教学实践的改革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4,28(2):133-134.
[3]孙冬,徐立新.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4(2):74-77.
软件技术专业篇3
关键词:能力培养;软件技术专业;教育改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市场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培养一批具有高能力的软件技术人才,软件技术的教学必须从市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进行软件技术专业的改革。
一、进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软件技术教改的现实意义
学校作为培养高技术人才的地方,承担了为社会输送人才的责任,如果学校的教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那么这将对我国现代化的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尤其是软件领域,软件专业的专业化水平很高,而且对学生的运用操作能力的要求也很高。因此,软件教学必须坚持结合市场需求,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针,使学生能够通过软件教学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并能够使软件技能得到提升,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能够应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挑战。如果现阶段的软件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那么就会造成教育资源和教育人才极大的浪费,严重的话还会影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因此,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软件技术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软件技术教改的具体方法
(一)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首先就需要进行软件技术教学的教师,要及时把握软件市场的技术需求变化,当然,进行教改的前提是,软件技术教学老师必须要确保学生具有专业、扎实的软件技术,在此基础上,老师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保证学生既要有专业的知识能力,也可以接受来自市场的挑战。例如,在Net和Java教学中,既要照顾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考虑到市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1]。
(二)学校在校内建立专门的集训基地
课堂上的学习对于软件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限的,为了巩固学生学到的软件知识,必须要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反复练习,然而一般的校外企业为了公司的工作效率,都会要求学生进行全勤工作,这对于有学习任务的学生来说,很显然,是无法达到要求的。因此,为了让学生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实践操作,这就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进行专门化实践操作的校内实训基地。值得注意的是,校内的实训基地必须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实训基地的培训项目进行明细化设置,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地使专业技能得到提高[2]。
(三)实现学生和企业的对接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社会的需求,以确保学生能够及时做到学以致用,学校应该和软件公司签订合同,保证学生能够拥有去企业进行实习锻炼的机会。通过在企业里面进行实习,学生可以对软件项目的真实案例有一个真实而又贴切的感受,除此之外,通过在企业里面的锻炼,学生可以增添实践操作的经验,改善了自己实践工作能力不足的现象,为学生以后进入企业能够尽快适应工作打下了基础。此外,学生们可以提前感受到企业的工作氛围,提前养成职业习惯。这些都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保障方法
(一)教师队伍素质过硬
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在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中,老师扮演了关键的角色,然而,目前我国软件技术的老师大多来自高校毕业生,因此,老师的基础理论知识比较牢固,但是专业技能却略显不足,所以,为了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需要对老师进行专业培训。为了达到对老师进行培训的目的,首先就需要学校为老师提供一个进行专门培训的基地,让老师通过基地的培训能够掌握专门的技术能力[3]。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与企业达成协议,允许老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工作,以便保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培训。
(二)保证教材的高质量
对于教学来说,教材不仅是老师进行教学的依据,而且还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依托。因此,教材的质量不仅会关系到老师教学的质量,还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在选取教材时一定要保持慎重的态度。一般情况下,学校在选取教材的时候,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针,分析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结合软件市场的需求,使学生在学习中也能了解到市场前沿需求。其次,学校还要坚持精选教材,学校在选取教材的时候,要选取当前软件领域最先进,最精华的教材,保证教材质量。除此之外,老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编写一些题库、练习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建立完备的评价机制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学校应该针对社会的需求,建立一套有关教师的绩效评价机制,使老师的教学积极性得到提高,此外,学校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针对于学生的成绩评价机制,使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标准更加注重于能力的评价。
四、结语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掌握软件技术的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而且软件技术的更新换代比较快,因此,进行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软件技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4]。
【参考文献】
[1]刘小宝,申时全.基于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嵌入式技术高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及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2,20.
[2]李景龙,陈国林.高职高专计算机实训室教学改革[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11.
[3]邓宾.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整体教改初探[J].当代职业教育,2014,03.
软件技术专业篇4
2.实践教学体系构成的要素分析本文探讨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基于系统论视角并从宏观层面来构建与设计,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管理和保障等要素构成。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在整个体系中发挥驱动的作用,教学内容体系是教学目标体系的受动对象,是其具体体现,实践教学管理和保障体系在系统中起到调控和反馈作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环节。***1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素构成***
3.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以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基本单元,系统的涵盖能力体系培养这一主线,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在整个体系中,它起着驱动和引导的作用。通过对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的分析,软件技术专业按照“一心两力”的原则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其中“一心”指以培养专业能力为核心,“两力”指以培养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两个支撑点。在专业能力上重点培养学生的编码能力,熟练使用软件开发工具的能力,了解主流企业级应用软件的基本架构,会使用数据库软件,在.NET和JAVA平台上熟练地完成程序编码和测试等工作的能力;在方法能力上,重点培养学生***完成岗位工作的设计建构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资料文献的检索与运用的能力,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良好的英语读写能力;在社会能力上,重点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队协作、踏实勤奋等精神。
4.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内容是实现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正确的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软件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编排按照从“基础—进阶—提高”的认知规律,设计为客户端技术、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工程管理四大模块,构建“模块化、段段清”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在内容体系中,课程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它控制着专业教学的基本进程。能力实训是面向工作过程的综合技术实践,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融合的途径,它强调特定意义上的技术系统性,项目案例通常为其载体的表现形式。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应用性,在教学中通常可采用项目案例教学,将工程实践项目和虚拟开发项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用“项目”开启新知识;在“项目”设计的基础上,按照项目实施过程,将项目设计成一个个具体又容易掌握的任务,将知识点穿插于每个任务中,以完成每个具体的“务”为主线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
5.实践教学管理体系高职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手段,而高职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是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软件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包括管理制度和管理组织机构两部分。其中的管理制度是根据国家***策、教学实践条件与需求组织制定的,不同的职业院校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设计。高职实践教学通常由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教学构成,因此,其实践教学管理机构也应由校内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和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组成。校内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由教学指导委员会、实践教学行***管理机构(教务处或校级实训中心)、教学系部(系级实训中心)组成完整的实践教学管理工作体系。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由校企合作委员会、员工培训中心等构成。
软件技术专业篇5
互联网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与公路、港口、水、电、煤等一样,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互联网的普及,使数据成为生产资料,人类从IT时代进入DT时代。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文本、***片、音视频等海量的大数据,通过有效计算分析和开发,产生新的价值。计算就是公共服务。云计算改变了用户对计算资源的获取方式,从购买计算机产品独自构建计算设施转为寻求社会化公共服务,人们获取信息及其服务能够像用电一样,用多少,付多少。
互联网(及其基于之上分布式协同共享的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和100年前的电力技术,200年前的蒸汽机技术一样,对人类社会将产生广泛、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美国当代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分析了以零边际成本电联网(如分布于各家房顶的太阳能等绿色可再生能源的集成)、信息互联网、物流网组成的智能物联网为中心的第三次工业***,认为未来几十年内全球经济将进入商品与服务免费时代,人类社会将发生颠覆性变化,逐步进入协同共享社会[1]。
自2014年起,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进行了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软件技术”
的研究。
拟通过3年建设成为主动对接和服务四川省区域经济重点发展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的,高水平、有特色,省内领先的软件技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基地。
1 软件技术岗位职业分析、培养目标及定位
软件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早已不只是当年的编程项目易失败的“软件危机”,而是若不重视“线上”(互联网)编程、运作就会带来的生存危机;同时,云计算[4]使计算能力不再封装于具体的软硬件产品中,而是以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呈现,创新了商业模式,因而小公司可以与大公司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去创新。
调查研究发现:制造业、移动互联行业、电信行业、消费电子行业等工业、农业、***府、交通、科研、教育、***事等企事业单位和其他行业需要大量技能型的从事移动端软件开发(IOS、Android[6]等APP程序开发)、公众平台开发,以及企业级系统开发(Java EE、ASP.NET[7]等)程序员、软件测试等助理工程师;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应用及云端二次开发程序员、助理工程师;软件销售服务、售后技术支持等助理工程师。软件技术专业除了面向这些主要岗位外,次要岗位是:从事局域网、移动互联网应用维护、计算机设备维修等的助理工程师。其他职业面向:企事业、服务业单位的计算机应用助理工程师等。
岗位对职业能力的需求(以云计算应用和云端二次开发程序员、助理工程师为例):1)思想品德素质:热爱祖国,思想品德好,法制观念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2)专业素质:掌握云计算和大数据基本概念,能够进行IaaS、PaaS、SaaS[5]等云计算的初步应用和云端二次开发;了解IOS、Android等移动端操作系统,能使用Java、Object C(或Swift)进行程序设计;掌握企业级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流程和软件测试的基本知识;能够应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等信息系统。3)身心素质:具有吃苦耐劳、能承受挫折的身体和心理素质。4)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人文底蕴。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软件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与企业级系统开发(Java EE、ASP.NET)、基于移动端操作系统(如IOS或Android[6]等)的应用,进行程序设计、测试、维护和售后服务,进行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等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初步应用及云端二次开发相适应的文化知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工作在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等技术应用型复合人才)。
毕业生需要获“双证书”,即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前,学生需要参加相关考试并获取初、中级程序员认证,信息产业部颁发的计算机高级操作员认证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企业信息管理师(中级)中的一种。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1 在项目推进上,既传承学院的优良传统,又力求有创新发展、易于落地
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1234”人才培养理念以及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如***1所示。
“1234”人才培养理念,即:1个目标(综合素质高的知识技能型人才),2种办法(因材施教、特色人才培养),3条主线(知识、技能、素质),4个平台(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实训、创业孵化)。
进而把“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实训创业孵化”称为“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为传承“1234”人才培养理念中的“2”,建立了软件技术专业“特色班”进行“特色人才培养”,实施能力本位模块化课程体系;其他“普通班”对应“因材施教”,实施“就业导向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VOCSCUM-CDIO体系”(以纵向为主、横向为辅的宏观VOCSCUM链式课程与微观上课程内容结构狭义CDIO模式结合)[2]和“1.0(基本能力)+1.0(职业能力与素质)+0.5(岗位技能)+0.5(顶岗实习与就业)”人才培养模式[3]。基于 “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软件技术专业的“四段式+五层次”人才培养模式。
2.2 建立分级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测评体系
以企业个性化人才需求为目标,通过引入合作企业理念,创新和探索建立了能力层次分级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测评体系。人才培养分为4个阶段(Level:L): L0-L50(技能储备);L50-L100(仿真实训);L100-L200(岗位实训);L200-L300(实习就业以及创业孵化),如***2所示。
2.2.1 技能储备阶段(L0-L50)
周期:前3个学期。培养目标:具备完整的工程知识体系、掌握项目开发常用知识点的基本应用、具备一定的工程开发的规范度和熟练度。设计思路:本阶段即基础教学阶段,根据产业技术发展方向,制定相应的合格人才标准,分解成所需要具备的知识点,封装成本阶段的6个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操作系统、Java 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网络技术、Web编程技术、系统分析与设计UML)。培养方式:进行基础授课教学。
2.2.2 仿真实训阶段(L50-L100)
周期:第四学期。培养目标:具备项目工程思想、能够根据项目分工完成工作任务,具备企业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设计思路:专业教学阶段,采用案例驱动教学思想。根据校企合作企业积累的产业项目经验,将相关的产业技术和业务流程开发成仿真实训案例,并在实训基地搭建产业环境,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进入到仿真案例中,进行专业课的学习。遵循教学规律,对应相应的专业课程。培养方式:重在遵循学生个性化发展,制定适合自身的职业目标与规划。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目标,选择相应专业方向依照专业案例要求扮演对应角色, 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进行仿真实训学习。还可以根据学习效果,调整职业发展方向及所扮演角色。例如,可以仿真实训程序员,软件测试助理工程师,云端云计算系统应用和二次开发程序员、助理工程师,软件销售、售后技术支持服务等助理工程师岗位的项目,分别涉及Java EE、ASP.NET、IOS、Android、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
2.2.3 岗位实训阶段(L100-L200)
周期:第五学期,通过L100后到达到L200前。培养目标:胜任项目开发相关岗位的综合要求、具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创新能力。设计思路:岗位实习阶段采用还原企业岗前培训与试用期锻炼的教学思想。根据校企合作企业的基础和经验,引入适合学生职业发展的国际化产业项目,采用500强企业的管理规范和制度,并配以经验丰富的高级项目经理作为职业导师进行实时指导。培养方式:根据合作企业所承接的产业项目,吸收相对应的老师和学生进入。在融入过程中,让学生不仅可以掌握项目所需技能和业务经验,更能够体验500强企业的工作氛围与规范。在良好氛围和项目经理的影响下,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完成社会人向职业人角色的彻底转变。
2.2.4 实习就业阶段(L200-L300)
前面3个阶段各对应1个层次,本实习就业阶段则分为2个层次,即:第4层次实习就业,第5层次创业孵化(共5个层次)。周期:第六学期,通过L200后到毕业。培养目标:成为知名软件产业公司所需人才,突出者可从事创业孵化工作。设计思路:通过安排适合学生发展的优秀企业实习岗位,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双向选择,最终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和舞台。培养方式:依托合作企业众多国际厂商的合作伙伴和供应商资质,为学生提供实习派遣机会,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和能力特点,安排适合个人发展的环境和岗位,做出正确的职业生涯发展选择,优秀学生甚至可孵化自己的产品,进行创业。
3 构建“模块化”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
根据软件人才需求调研和岗位能力分析,基于生产性的职业角色定位,进行职业能力的分解,将其划分为社会能力(沟通交流、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等)、方法能力(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专业能力(计算机基本能力、专业核心技能、岗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四个能力层次),如***3(上部分)所示。在专业核心能力中,以某一能力的形成为主线,按照每种岗位的工作过程将整个软件专业的课程体系划分为:Web设计、数据库管理能力、软件测试能力、Java SE开发能力、Java EE开发能力、软件工程能力、云计算开发能力、大数据应用能力8个能力模块,每一个能力模块安排2~3门技术课程或应用课程为之服务,以就业岗位为着眼点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以胜任职业岗位为目标、以用人单位需求为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原则,以“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岗位适应性训练+创新能力训练+岗位实习”为主要环节,构建以“专业基本能力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岗位实践能力培养+软件开发能力培养”为层次框架的“模块化、层次化、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如***3所示。
“实践教学条件体系”中的“训练基地”部分,软件技术省级重点专业生产性实训工厂——移动互联网创新实训基地建设已完成。
4 专业建设成效
建立了“校企双专业带头人 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5人)校企双教研室主任 企业兼职教师教学师生到企业实践并服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制定了“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等制度。创新了“四段式+五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在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普通班)与能力本位模块化课程体系(特色班)相辅相成建设上突破;将传统软件开发上升到企业级。
教师多批次到中科院计算所等处参加云计算与大数据等高级培训并取得职业技术水平证书,骨干教师赴德国参加了“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培训,逐步形成专兼结合、梯度合理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了生产性实训工厂——移动互联网创新实训基地(包括云计算和大数据实验室等);进行了5+1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及资源包的建设;“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及相关教材已经出版。探索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搭建了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成绩显著,获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和省级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各1名,完成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法院“掌上诉服通”等App应用软件产业项目;在有40多所高职院校系主任(院长)和9个企业的专家200多人参加的四川省计算机学会高职高专分会2015年年会上介绍该专业建设经验,引起极大的反响。软件技术专业在校生1 200多人,人才培养效果明显。在2015年“甲骨文杯”全国Java程序设计大赛B组中荣获西南赛区一等奖第一名等。第三方用人单位调查评价高,广受社会欢迎。
5 结语
校企深度合作的软件技术专业“四段式+五层次”人才培养模式、针对特色人才培养的基于软件技术核心职业能力构建的“模块化”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以及将传统软件开发上升到企业级,与针对普通班学生的因材施教的“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VOCSCUM-CDIO)”相辅相成,解决了老三段学科系统化后的课程系统结构、体系化和内容的先进性等问题。基于此,明确并实践当前“软件技术专业”的定位、培养规格、教学团队、实训基地、课程开发、信息化教学等规范,为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软件技术专业篇6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院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对专业基础课所进行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对专业基础课的内容和开设模式提出了新的观点。
关键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基础课;教学设计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国家近几年出台的有关大力发展软件产业的***策,决定了我国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旺盛。国家***门根据市场需求提出了进一步扩大软件人才培养规模,依托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加快软件“蓝领”人才的培养。当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正处在一个起步发展阶段,有很多急需我们解决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软件技术专业的教育模式问题,这是我们办学成败最为关键的环节。软件技术专业中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设计是许多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我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软件技术专业中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设计,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专业基础课内容的选择
传统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包括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电路、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网络等。这些课程都是重视理论,而且内容繁琐、重复,课时多。(见表1)
但在高职专业中,要求是“理论够用,技能要强”的原则。根据软件技术专业的特点和我们的实际,学校制定了五门课程作为软件技术专业基础课。即计算机基础、软件技术基础、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网页编程基础和数据库基础等。五门课程主要体现“理论实用、够用”的原则,把与软件技术有关的内容挑选出来,把与之无关的内容删除,这样既保证了知识的够用,也保证了学生以后的发展,见表2。
通过这两个表格对比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在专业基础课的内容和学时方面均进行了改进。
(1) 精选教学内容
传统专业基础课中存在着知识重复现象。像“进制”问题,在几门课程中都出现。我们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对其进行了整合,相同的知识只在一门课程中出现,这样既避免了知识的重复又减少了课时。另外,传统专业基础课中的一些理论知识,对于软件技术专业学生来说,内容复杂、繁琐,因此,我们对其进行了增删。除去一些与软件技术无关的知识,像组成原理中的指令系统,数据结构中的广义表,操作系统中的各种类型的操作系统介绍等。
(2) 减少教学学时
内容改变,相应的学时也减少。原来的每门课基本上是72学时,现在我们缩减差不多一半。学时的减少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大幅度减少,除了部分与软件技术无关的知识我们进行了删除外,其他与专业相关的内容,我们进行了融合。同时,学时减少,使教师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备课、充电,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3专业基础课的课程开设模式
针对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我们在教学、实践、课程设计和测验方面采取了集中教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和多种测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1) 集中教学与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相结合
针对软件技术专业课的特点,我们对课程进行集中开设。例如计算机基础,这个课程是基础之基础,共30个学时,在三周内开设完毕,然后再开设其他课程。因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网页制作基础,两门课程没有很大联系,我们一块开设,课时不变,授课时间相应变长。
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强的内容,加强实验过程的管理和考核。实验采取开放式教学的模式,即学生除了正常的上机课外,其他课外活动或自习时间,我们给他们提供机房,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选择地去上机。有教师参与的实践课和开放式的实践课比例为1:1。在开放实践课时间,学生可自主进行学习。发现问题,可在有教师辅导的上机课上进行解答。这样,既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也可帮助学生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抓好课程设计,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课程设计是学完一门课后应用本门课程知识及以前的知识积累而进行的综合性、开放性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例如C语言程序设计,在开设完这一门课程后,我们要给学生一个综合性的题目要求,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一个较大的项目,这个项目能综合运用所学C语言基础知识,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充,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课程设计教学中,我们结合实际及时更新课程设计题目,调整设计内容。另外,我们还强调设计的方法与过程,强调设计的完整性和实用性,强调动手、加强实践,强调设计说明书书写规范等。
(3) 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检验教学效果
针对软件技术专业课的特点,我们实行了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课程的考试成绩将试卷考试、实验考核、平时考核、课程设计的考核相结合。在课程考核过程中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平时与期末相结合,一改传统的终结性考试模式。试卷考试采用闭卷、开卷、一页开卷等方式。平时考核请学生上讲台,进行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堂的表现和课堂课下作业、小测验、实验等都记入平时成绩。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将平时的学习态度、***工作能力、协作能力、设计的正确性、合理性、完整性、说明书的规范性,是否有自己的发挥和创意等因素综合考虑。经过这样的考试改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避免了学生为盲目追求高分而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应付考试等情况,激励学生追求知识的真正掌握及运用能力。
4结束语
软件技术专业基础课是软件技术专业学好后续课程的基础,只有这些课程掌握牢固,才能进一步学好其他后续专业课。经过这些教学设计,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做到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全面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出现厌学、逃课等现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不再是为考试而学习。经过我院2005、2006级学生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2005级、2006新生参加山东省齐鲁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所完成的项目均取得了团体三等奖的好成绩。
参考文献
[1] 张杨. 从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调查分析入手探求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思路[J]. 计算机教育,2006,(07).
[2] 王秀平. 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 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1).
软件技术专业篇7
(一)国内IT行业情况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大量海外人员回流,从而使高端竞争出现重心下移,加之本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要在明年才会浮现,这将导致大批实力不够强大的企业倒闭、迁移或收缩,人才需求较之08年必然大幅萎缩。!一缩一增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将有大批就业者被企业拒之门外!
IT行业是否也会受到影响呢? 从国际角度来看,是的,任何行业都无法避免的受到波及。然而,IT行业裁员的高潮主要在美国,对我们国内的IT行业而言,影响并不大,事实上,非但IT行业职位数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戴尔公司自去年以来已在全球范围裁减了约8900名员工,占员工总数的约10%,但戴尔中国区CEO闵易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区并没有裁员,“我们在中国还在招人呢,还在增长呢!所以如果有网民想加入戴尔家庭,到我们网站上去,把履历寄给我们***咨询。”再看看软件工程师 一职,在某招聘网站数据库中,9月比8月增加了6%。事实证明,IT行业,或许正是你逆水行舟、稳获高薪 的“桃花源”。
(二)河北省IT业发展情况
河北省信息产业厅有关人士介绍说,目前,我省IT行业处于加速发展时期,一批外地公司落户省内,省内新公司的建设也日新月异,每年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利税都以35%的速度增长,相应的,人才需求也在大量增加。省人才市场工作人员秦彦雷表示,近年来,我省IT行业发展很快,需要大量从业者,而京津地区又吸引了我省大量人才,更加剧了我省IT业人才缺口。
但是,人才需求的错位却越来越突出,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有关专家表示,目前的形势是,人才需求大,毕业生多,但双方并没有一拍即合,原因是IT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而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相对陈旧,更新速度赶不上行业需求,今年学的东西,可能明年就用不上了。供需双方之间的需求严重错位,已经阻碍了行业的发展。许多业内人士感叹,我省的IT业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是比较大的。
二、目前软件人才市场供需情况
目前大多数软件企业急需“即插即用”型员工,强调软件开发的“实战经验”。 从2008年开始,各大公司将越来越倾向于聘用“多元化IT人才,此类人才不仅具备IT方面的专业知识,而且还掌握了多种业务技能,可以处理各种工作任务。”可见,具有相当能力和丰富经验的“一专多能”型的高级软件人才仍将引领IT人才市场的需求潮流。
从职能分布来看,网页设计/制作/美工和网站编辑职位异***突起。根据computerworld和河北人才网 2008年的调查,以下技术在2008年相当走俏。(见下表)
2009年1月16-17号省会举行了首届IT人才招聘会。近200家企业齐集省会, 3000个岗位虚位以待,7000名应聘者进场寻找机会, 高投档率,低成功率的现实,却令招聘和应聘双方深感无奈。很容易看出,不是缺岗位,也不是没人干,而是两者之间存在着需求错位。那么,这个问题能否破解呢?省人才交流中心的秦彦雷认为,学生在校期间,应多接触社会,多到企业实践,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主动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河北省人才交流中心有关人士认为,IT人才有两大方向,一是高层次的,从事研发工作。二是IT蓝领,从事一些普通的编程等工作。现在的就业形势是,两头热中间冷,重点大学的学生从事研发工作有优势;而一些职校生以及社会上的培训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学习的针对性很强,动手能力也强,应聘IT蓝领的工作更具优势。
三、评估未来几年的供需趋向
从就业角度来说,未来几年内软件程师依然是中国软件产业崛起中的黑马式工程。未来几年,国内外高层次软件人才将供不应求。高职毕业生主要在各中小软件公司、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软件设计、开发、应用与研究工作。在中国IT职场人气职位中,软件工程人才的就业前景十分乐观
软件技术专业篇8
关键词:分层分向;教学研究;高职教育;软件技术
一、分层分向教学改革的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此项要求同适用于现如今的职业教育改革,尤其是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个体差异大,对知识的诉求不一致,对知识的学习能力不一致,导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差异性大的工科类教学实施,经常出现学生一旦进入大二阶段后,只有10%的同学仍然能够紧跟教师的步伐继续前进,剩余90%的同学已处于自我放飞的状态。因此,亟需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水平和知识程度的不同,为其定制人才培养方案,即分层分向教学方法应运而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同时为兴趣有差异的同学提供不同的方向,针对不同方向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分层分向教学以学生为基础,这种教学方法会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训质量[1]。
二、我校软件技术专业的现状及实施分层分向教学的必要性
我校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基数较大,且生源多样,主要包括了:普通高中考入的普高生、通过技能高考从职教中心、技工学校和普通中专等学校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以及“退下农”、复转***人、企业优秀青年等类型的生源。虽然生源渠道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更过的受教育机会,但高职院校的学情也因此进一步复杂,并呈现出了不平衡,差异性大的特点,每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面对当前的生源现状,高职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以及进入到高职院校学习的动机进行分类分向教学[2]。同时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类似软件技术专业的工科类专业,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难度都很大,且实践性强,这些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就业也至关重要,如果对此类工科专业的所有学生都采用统一的授课内容和课程标准,并沿用传统的老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教学方式肯定难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综上所述,在新工科背景下,为了更好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就必须将差异化教学纳入教学改革中,而分层分向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此问题。
三、我校软件技术专业分层分向教学实践
(一)构建适合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分层分向实践教学模式分层实践教学模式:(1)以让一部分学生成为专业能力突出、能在行业内独挡一面的技术骨干为目标的第一个层次;(2)以让另一部分学生成为现场实施、系统集成、软/硬件测试、销售与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业务人员为目标的第二个层次,每年秋季学期将大一的新生按照个人的意愿,并通过考核面试,分为普通班和创新实验班,做到因材施教、分层培养。分向实践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了Web前端开发(1+X证书)、软件测试、系统集成、UI设计、广告与平面设计、物联网应用技术等多个职业方向,让学生可以在上完专业群平台公共课程后进行重定向。在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后,学生能够更加清晰自己的专业方向和职业规划,更有目标地投入学习和实习就业。
(二)构建课证融合、课项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1)课程融合:以程序员软考和1+X证书Web前端开发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为目标实施教学,以备考知识点为教学内容,以分层工作室全体学生通过为考核目标,让工作室的学生具备软件开发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2)课项融合: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开展教学,以项目需求重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保证既能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必备知识做到全覆盖,甚至有所拓展,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浅入深的将知识通过项目实践的方式传授给学生[3]。相对于传统的老师传授,学生练习的课堂教学,这种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工作室模式把基础内容和实际项目相结合,融合多门课程内容于某一个项目中进行实践交付,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和消化,训练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并在团队协作开发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学生不仅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四、结语
我校软件专业在分层分向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参与完成《XX市智慧农业》、《XX县委***校智慧校园教务管理系统》、《XX公司垃圾智能分类平台》等11个创新项目的开发工作。分层培养的22个学生参加2019年程序员软考,有50%的通过率,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在首次1+X证书Web前端开发职业资格考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教师业务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由此可见分层分向教学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针对性,达到了因材施教的境界,发挥了分层分向教学模式的价值与作用,促进了高职学生综合性的发展[4]。
参考文献
[1]孙雪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分类教学研究[C].2019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年会论文集,2019.
[2]王文芳,郭玉敏.试论高职院校实施分类分层教学的必要性[J].普洱学院学报,2019(6):12.
软件技术专业篇9
【关键词】案例;资源;实践;整合;岗位能力
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建设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项目实训案例
软件技术专业实训类型大致可以划分为语法验证性实训、知识点巩固性实训与综合项目性训等几种形式。其中验证性实训内容主要是小案例,验证理论课讲的知识点,以便理解这些基础知识。巩固性实训通常是相对大一点的案例,涉及多个知识点,多个知识点综合运用起来。目的是对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巩固、深化。实训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应具有代表性,难度中等,符合教学要求。综合设计性实训培养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编程综合能力。无论哪种类型的实训, 都需要设计一定的合理的科学的实训内容。实训内容的选择与设置将影响学习效果,为保证实训案例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实训案例建设应遵循以下步骤:
1)案例建设人员必须是本课程的专业人员,熟悉本课程当前使用的教材、课程标准,对本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有较高的研究水平。
2)分析项目案例的面向对象,即最终使用者。
3)确定案例建设主题内容。
4)按主题收集、编写案例,案例力求丰富、多样化,收集的非原创性案例应不存在版权争议问题。
5)组织本专业专家审核项目案例的有效性。
2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营造企业运作氛围的核心专业课技能考核方式
理论为实践服务,学生能做项目理论自然也就消化了。借助于校企合作办学优势,将公司中的真实项目引入教学,进行适当修改抽取简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真实项目的不断拓展和和层层推进来带动课程的学习,在每一章的课堂教学中,以项目的一个模块不断推进驱动课堂教学的开展。同时在每一章布置单元实训,在学生分组实训环节中,选择类似的项目让学生进行项目实战。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教学以外的知识,利用这个机会锻炼学生查询资料、整理资料获取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阶段,教师的职责不再是给学生讲解问题的解决方案,而是告诉学生到哪里能查找到帮助解决问题的资料。
综合项目开发过程模仿企业开景,将学生分成若干项目研发小组,学生变为公司职员。根据学生个人能力选择“项目经理”、“系统分析师”、“设计师”、“程序员”、“测试员”由项目经理给组内其他成员分配相应的工作任务,按照软件工程分阶段完成项目开发。
课程考核用分小组答辩的方式取代传统考试,每个项目小组把此次项目的代码和文档交上来,同时做出答辩的PPT,PPT上体现项目的设计思路、采用的技术选型、用到的知识点、项目功能、创新点、解决方案、尚存在的问题等。由其他小组的同学和老师提问,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开发心得、经验、教训。这样的考核形式显著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开拓知识视野取长补短,为广大学生形成一个“积极”、“热烈”、“和谐”的学习氛围。
3与企业合作建设软件技术专业真实项目案例
由于在软件核心课程中,引入的案例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对项目实施的能力,授课教师从企业得到项目资料引入企业最新的真实的案例,这样的案例能够真实反应企业软件开发的最新状态和最新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课程中学到的分析能力更接近企业的需求。
项目案例的来源与教学实施过程的可行性非常重要,从项目来源上要保证是真实企业案例,从数据真实性上要保证不能让真实案例过于抽象化。真实项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能够像真实企业一样,在现有的学院软件环境能够满足项目的开发,要反应企业所处环境的真实“复杂度”,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新鲜”、“同步”。
同时源自企业的项目案例应基本涵盖课程的绝大部分知识点,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和熟悉的;项目案例的难易程度要适中,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难度太大,学生容易丧失信心,但难度太小,学生会没兴趣;选择的项目应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以消除学生心中的无用论。
【参考文献】
[1]薛鸿民.刘炜.刘春娟. “Java程序设计”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09-28
[2]刘冰,刘美玲. 高职院校《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的探索[J].科技信息, 2009-01-05
[3]张刚强,谢宁新,汤卫东. 程序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模式探讨[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11-30
软件技术专业篇10
经典的软件工程思想将软件开发分成5个阶段:需求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实现、测试及维护五个阶段,UML所处在需求分析或系统分析与设计这个阶段中。早期的软件开发没有系统的方法可以遵循,开发者只是在大脑中构思一个大体的流程,除了源代码外没有任何文档。随着软件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程序设计方法的弊端逐渐显现,出现了所谓的“软件危机”。随着面向对象技术的提出,诞生了各种各样的建模语言,而其中的UML博采众长,建立了一个标准的,统一的建语言。本文主要论述UML在软件技术专业中的如何进行实践教学的。
UML(UnifiedModelingLanguage)的主要作用是帮助用户对软件系统进行面向对象的描述和建模,它可以描述这个软件开发过程从需求分析直到实现和测试的全过程。UML不是过程和方法,但是允许任何一种过程和方法使用它。UML最常用的是建立软件系统的模型。但它同样可以用于描述非软件领域的系统,如企业机构、业务过程、机械系统等。比如想建造一幢高档的写字楼,那么刚开始便将一切材料和工具全准备好显然是无比愚蠢的行为,因为有可能你正在使用他人的钱,而这些人将是建筑大小、开状和样式的决定者,通常这种情况下,投资方会在开工时改变想法,这样你必须有额外的计划。而对于整个工程,你也许只是其中的某一个工作组,因此你需要有各种各样的***纸和模型同其他小组沟通,达到联合工作。很显然,在客户的需求与实际的建筑技术之间找好一个契合点,是做好工程的关键。许多软件工开发过程也如同上面例子一样,软件问题不仅仅是代码的问题,而成为了一个怎么样将整个过程转变成一个结构,过程和工具相结合的问题。
建模的目的和作用在于提供系统蓝***,包含细节设计,也含有对系统的总体设计,同时模型可以帮助开发小组更好地规划系统设计,更快的开发。
在软件技术专业的教学中,能够运用UML的这种整体建模方式进行教学,对每一种开发语言的讲解都是很好的借签。比如在讲解JAVA语言程序设计时,如果单纯的从语法知识开始讲(当然这也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或教师会感觉到知识的枯燥,有时还会感到缺乏连贯性,如若先从一个整体的JAVA小项目入手,搭建出每一个模块间知识点的关系,再给学生们逐步讲解这些知识点,最后再整合为一个可运行的JAVA项目,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再比如在网络系统教学中,需要学生和教师的参与。学生可以浏览课程简介、教学计划、学习方法等教师的文章,并可以根据关键字查询文章。此外,学生还可以从网站上***课件。教师可以学习方法、课程重点等和教学相关的文件,以及和课程相关的通知等,还可以上传课件。这些教学内容都可以采用UML整体建模方式进行讲解,先设计好整体教学效果,再让学生会操用,最后让学生学习设计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易懂、易学、易练。
UML融合当前一些流行的面向对象开发方法的主要概念和技术,成为一种面向对象的标准的建模语言,为用户和开发人员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它的一些形式和方法不但对建模有用,对软件技术的教学方式也具有很好的借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