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规划篇1
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积极探索中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出职教特色,满足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推动全县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特制订《竹溪县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全县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现状
长期以来,县委、***府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府发展职业教育工作精神,推进全县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取得了发展:职业教育在初中、高中阶段进行了渗透,初三后分流职业教育得到了落实,全县使用了县教育局统一编写的专门教材,建立了统一的考试考核制度,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全县职业教育专业类别也由单一的农业扩展到农林、医学、信息技术等多类并存;县应用科技学校(县职教中心)被省教育厅明确为省“512工程”合格学校和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一技之长的实用性人才。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产业结构的调整,县域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下岗再就业,对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迅速改变全县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业设置单一,跟不上经济建设发展步伐的局面,已是中等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学校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科学性、适应性、效益性、发展性和适度超前的原则。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合格学生为根本。以适应市场、做大做强、创造特色、创造精品为重心。遵循教育规律,体现“职教”特色,促进中职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的紧密结合,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能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人成才愿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三、专业建设的目标
紧密结合竹溪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瞄准职业岗位和技术领域,面对现实,准确把握市场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情况,适度拓宽专业布局,从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改造、重组、开发,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根据教育年报统计,2007年至2015年,我县初中毕业生逐年分别为5479、6014、5737、4575、3760、3155、2862、2784、3290人,数量逐步从5000多人回落到3000人左右。2016年以后初中毕业生逐步稳定在2000人左右。“十一五”期间,我县高中年招生数在3000人左右,以后大概在2500人左右,按照普职1:1测算,职业教育每年常规班招生规模约在1000人左右。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规模总体达3000人;每年进行劳动力转移、劳动技能等短期培训5000人左右。按照市场需求,专业建设逐步覆盖餐饮服务类、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农林类、土木水利工程类、医药卫生类等六大类行业。
四、专业结构的基本框架
专业大类已设专业拟增设专业方向
2008年2009年2010年
餐饮服务类烹饪工艺与营养
加工制造类电子电工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
信息技术类计算机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
农林类种植农艺园艺园林
土木水利
工程类焊接技术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装饰
医药卫生类护理中西医结合
五、专业建设的内容和要求
(一)专业设置、专业方向和专业特色。专业设置要适时满足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及时调整专业。专业口径可宽可窄,宽窄并存,同时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可变性与学校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关系。要根据现有专业及条件确定专业的发展,拓宽复合方向,努力形成以龙头专业带动相关专业,拓展边缘专业,形成独特的专业体系及专业特色。
从2007年开始,要对原有专业进行深入整合,同时着手开辟中职新专业。新开辟的专业,要从“别具一格,与众不同”的专业建设战略出发,考虑专业建设的着力点和切入点,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专业建设新格局。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高等特点。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每年定期召开用人单位、企业行业专家参与制定新专业培养计划和老专业的调整方案。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设计培养方案,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用性,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贯穿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根据生源多样化制定不同生源实际状况的弹性学制培养方案。
制订教学计划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将素质教育贯穿与整个课程建设的始终,构建以能力为主线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应设置文化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模块、专业拓展模块、技能实验实训模块、人文综合知识模块。教学过程向课堂以外开放,考核方式由单纯的书面考核向过程和结果开放,学习方法上由单向传授向双向交流互动方式开放。
(三)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课程改革的有关要求,根据学校专业的布局,大类专业统一规划,构建与劳动就业市场紧密结合,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基础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开发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基础课程应该把真正属于基础性的东西精选出来,专业课程要把专业有关的现代高新技术知识及时充实进去,把最必需的知识教给学生。
(四)加强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重点提高实验实训基地的教学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必须达到技能培养要求为标准,内外并举,优势互补,增强实验实训基地的配套性、规范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共享性,按照生产现场的要求,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学生进行真实训练的需要,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需要。改变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建立相对***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更新实验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五)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治思想工作,注重教师理想信念和师德教育。加强教学改革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努力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制定建设高质量师资队伍的目标,实现教师高品位、高学历、高水平的素质结构。在积极引进高素质教师的同时,创造条件,让现有的教师队伍通过“上挂、横联、内提、外引”等途径,提高素质,迅速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思想观念更新、工作作风扎实、整体素质过硬的“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上挂”即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挂钩,选送教师进修或接受培训:“横联”即与企业、行业联合,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内提”即对现任教师进行校内培训提高:“外引”即其他先进学校、企业引进优秀人才、先进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到2010年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要达到35%以上。争取在未来五年时间内,培养和造就5名左右在其专业领域,市内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15名左右在其专业领域,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科或技术骨干。
(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建立试题库,逐步推广考教分离制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制度:一是相关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制度,包括学生考试资格确定的制度、学生留级制度、课程重修制度等;二要根据加强文化基础课程、精简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修订专业的教学计划;三要修订所有专业的教学大纲;四要制定学分制的执行制度。
加大科研工作的力度,加大对科研经费投入,提高科研工作水平。提倡人人参与科学研究、教改研究、技术应用服务等工作。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在教学时,深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七)教材建设。教材使用“选”与“编”并举,体现职业理论、职业技能、职业能力要求,体现“必需、够用”的原则,体现理论知识为技能培养服务的原则,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体现培养目标的规格及要求,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引入与开发。基础课理论教材要根据专业理论需求,降低对传统理论推证及验证性试验理论的要求,以选为主(选取适用于本专业的正式出版的教材,既要够用,又要兼顾学生多方向发展需要)。公共课教材按照省教育厅的规定,采用***推荐教材或省教育厅组织的统编教材。地方自编教材的原则是在内容上突出应用性、先进性和动态性,体现所设专业的特点。
六、规划的实施
(一)借助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东风,集中全力,努力建设好实习实训基地。增大办学载体,改善实际操作训练条件。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以达到技能培养要求为标准,突出实用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共享性,按照生产现场的要求,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满足学生进行真实训练的需要,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需要。
(二)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领导。要贯彻立足骨干专业,发展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开拓新兴交叉专业的原则,实施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推进专业建设、教学建设的总体发展战略。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统筹专业建设实施计划。职业学校加强对专业建设的经费投入,强化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建设。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的专业带头人。建立专业建设检查评估制度。定期检查各专业建设的进展情况,并配套相应的激励措施,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
专业建设规划篇2
关键词:专业市场,规划,文献综述
Abstract: this paper through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academic circles to professional market theory research and the practice of the results of literature review,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relevant foreign business circle theory, comparison of the domestic research, the professional market to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aper,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time, summarized marketing professional market demand for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the influence, and professional market for the future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words: professional market, planning, literature review
中***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国外专业市场经济理论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引用了英国皇家营销权利和税收委员会《最终报告》(1891)中的集贸市场定义,即“得到当局批准的、商品买家和卖家在某个特定时间相聚、或多或少受到严格限制或规定的公共场所”,经济学界习惯于把专业市场视为集贸市场中的一种。
关于商业的研究,国外比较早也比较多,有关理论的研究集中在国外,商圈分析模型及理论:主要有雷利法则、哈佛模型等。商圈研究专业市场规划的重要因素,商圈的确定无论在微观经济还是在宏观经济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理论对于商品市场划定商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市场选址的重要依据,被大多数国家所运用。
欧美、日本等等地的批发市场发展比较发达,日本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非常健全,包括市场建设的法律法规、布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主体培育、管理和交易方式等各方面的发展程度都很高,对我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二、国外规划和建筑设计理论对专业市场的影响
国外城市规划理论有著名的《雅典》和《马丘比》。其中,《雅黄》是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在希腊雅典召开会议时提出的。该大纲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城市的四大功能,提出“居住、工作、游息与交通四大活动是研究及分析现代城市设计时最基本的分类”。大纲认为,“每个城市都应该有一个城市规划方案,与区域计划、国家计划整个地配合起来”,并且“必须制定必要的法律以保证其实现”。《马丘比》是1977年12月,以《雅典》为出发点进行了讨论。这个涵盖了《雅典》所包含的各项概念,又增加了对诸如城市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工业技术、设计与实践等问题的分析与论述。在城市与区域方面,认为规划过程应包括经济计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还提出了“区域与城市规划是个动态过程”的观念,并在城市与建筑设计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雅典》和《马丘比》并没有直接表达专业市场的规划,但专业市场作为城市空间规划的一部分,研究城市规划是其适应于城市的规划,专业市场自身的发展也从一个侧面推动着城市规划的发展。特别是专业市场对城市环境、交通的影响。
二次世界大战巴克等人建立的行为场所理论的兴起,是行为科学在环境设计中取得的重要进展。认为建筑环境的物质形态是由一组不同性质的界面构成,而由界面围合而成的空间则是包含了行为流线的活动系统,行为场所就是活动和环境的稳定结合,常常需要进行各种分隔来限定和保障正常的活动进行。十九世纪后期欧美形成的功能主义建筑理论,突出强调建筑的功能作用,对建筑界有深远的影响,作为商业建筑的分支,专业市场的设计也受到了这些理论的影响。
日本从1889年开始研究建筑策划,代表性文献是下田菊太朗发表的的《建筑计划论》。1941年西山卯三发表《建筑策划的方***》,书中提出住宅水准依据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人类生活等确定。吉武泰水在继续了西山卯三的基础上,其调查方法更细致更科学化,在分析手法、预测手法上更客观化,更现代化。其研究对象从住宅逐渐扩展到了公共建筑。美国对建筑策划的研究较早,其中David Canter的《设计方***》蕴涵建筑策划的基本思想。美国卡内基.梅龙大学建筑系与工程设计研究中心从1996年开始联合开发了支持建筑规划的计算机软件,它支持各种建筑规划模式。专业市场建筑策划是商业建筑策划的重要应用领域,与其它商业建筑或住宅建筑相比,专业市场建筑投资规模大、风险大,经营成功回报也大。商业建筑策划,对专业市场项目的成功起到很大的支持作用。
由此可见,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对大型专业市场的选址、规划、建筑设计理论都比较成熟和完善,这对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国内经济理论和***策理论对专业市场影响
专业市场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策推动下而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此后的二十余年在我独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正是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地方***府在改革实践中对专业市场作用的高度概括。
在我国,不同领域学者从各自研究的角度出发给予专业市场不同的定义。孙家贤结合我国专业市场的成长历史,提出了专业市场的定义:“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以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为主要经营者以一种(类)或几种(类)有连带性的商品为主要文易对象以批发为主要经营方式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的商品交易场所。”罗卫东认为“专业市场是由多个主要以批发为主经营单一种类商品的主体(摊位、店铺)聚集在一块相对固定的场地内而形成的大型市场” 。以上研究从不同角度对专业市场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但是随着专业市场的发展,其内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发展的观点对专业市场的合理定义可以是:专业市场是在一定区域内由众多经营者交易某一类或若干类具有某种逻辑关系的商品,以批发为主或批零兼营,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的有形或有形无形相结合的现货商品交易场所。
在社会专业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策的出台和更新对专业市场起到推动、保护、规范其发展的作用。1992年***南巡谈话,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指出:“改革现有的商品流通体系,进一步发展商品市场,在重要的产地、销地或集散地、建立大宗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批发市场。” 至此,培育市场体系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核心内容,我国批发市场进入一个数量型扩张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我国批发市场的法律建设也开始起步,先后制订了《批发市场管理办法》、《全国商品市场规划纲要》等法规。现阶段专业市场在我国的商品流通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各地***府对其极为重视,纷纷进行研究和规范管理,广州市***府就出台了《广州市大中型批发市场规划》,对专业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持。
四、国内专业市场规划和建筑设计研究和实践应用
梁之坚、周国平的《大型市场建筑设计浅论》认为市场建筑是一种特殊的商业建筑,除去商业建筑的一般特点之外,市场建筑有其自身规律。通过一些工程实例,对该类建筑的平面布置方式,消防设计难点进行探索与研究。何鹏的《南方专业市场建筑功能布局的探索性研究》认为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的极大繁荣,我国的专业市场在各地掀起了新一轮的建设高潮。由于目前国内规划建筑界对这类商业建筑的关注与研究极为有限,理论研究与现实建设的错位导致了专业市场的建设存在自发、盲目、无序等不合理现象,严重影响了专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并给城市的长远发展留下了隐患。文娟的《中国南方专业批发市场选址及建筑空间形态研究》表示专业市场已成为我国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通过总结了近几年专业批发市场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实践经验,探讨了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我国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趋势作出大胆的预测。以上学者从不同的层面对专业市场的规划、选址、建筑布局、空间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建设性研究成果,对于当今相当多数的专业市场规划设计启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纵观以上国内专家外学者从经济、建筑设计等不同角度对专业市场有影响的的文献,并结合专业市场经营模式和其特有商业建筑规划设计特点进行了深入研,不难发展,限于各种原因,能将两者结合的专业市场规划建筑设计研究却不多。专业市场的发展和建设不是静止的,而是世界和国家经济变化和建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如何在贸易自由化、国际化背景下规划建设我国专业市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前人所从事的研究,无疑会拓展后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视野,并且在许多方面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西山卯三.すまい考今學現代日本住宅史.東京:彰国社,1989:12-63
[2]徐柏园,李蓉著.农产品批发市场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01-06
[3]何鹏.南方专业市场建筑功能布局的探索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 湖南:湖南大学,2008
专业建设规划篇3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队伍 专业化 人才培养
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高教厅[2007]7号)中,要求“从2008年起全国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在高校扩招、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培养。目前各高校的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但是高校的辅导员并非所带学生所学的专业出身,这种非专业化、无专业引导的现状,不能为大学生进行更好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培训。大力加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队伍的建设,让学生所学相关专业的教师以及该专业社会领域的人士参与到其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队伍的完善,不仅是现实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一、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意义
职业生涯教育起源于20世纪初,产生于欧美国家的就业指导,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职业生涯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将知识与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相结合,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
目前,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校扩招等多种原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突出。[1]最近几年,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人难的尴尬局面,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出现盲目就业、较高的违约率、较高的流失率等现象。学生在读大学期间正处在职业探索的时期,对未来职业的定向意识还不是很清晰。为了使大学生尽早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意识,以及就业主体意识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大众化市场就业观,[2]因此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至关重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职业心理测试、信息提供、职业咨询和职业训练等形式帮助大学生客观的认识自己,了解职业机会好社会环境,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是自身在毕业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个体人力资本、兴趣和职业的匹配。在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压力日趋增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薄弱的今天,国家大力强调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并文件规定每个高校必须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来提高学生的职业定位意识、加强学生正确的择业观。
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队伍的工作现状
目前我们国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几乎全部由各学院的辅导员负责。辅导员除了专业教学之外包揽了学生的全部工作,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治工作的主要力量。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对学生和辅导员来说优点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发展现状有大体的了解,有一些对未来职业失去信心或对未来职业没有明确定位的学生,通过学习也会较过去有很大改观。对于辅导员来说,通过进行“职业生也规划”课程的的教学,摆脱了单一的纯行***工作参与到了教学过程中来,也锻炼了自己的教学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无疑对辅导员是一种锻炼和挑战。
在职业生涯规划开展的过程当中,同样也显示出了一些弊端。在该课程的实施中,培养质量究竟达到怎样的一个水平?各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未来发展的前景、职业的定向是否有了非常清晰的认识?这些问题通过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是否真的能够解决?想必任何人都不会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是的,这就是当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的一个弊端,未能达到一个理想的培养质量。归根结底,就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师队伍单一,单凭辅导员不能给该课程带来理想的效果。例如:某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辅导员本科所学专业是思想***治教育,在工作中对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讲解的有声有色,学生通过学习从心理上对未来的就业也不是那么惧怕,但是对未来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自己的可发展空间依然是不清晰的。由于辅导员不是非常了解学生四年所学的专业课程,对社会上该专业领域也不了解,才造成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培养的不理想。
在各高校有声有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今天,我们看得到了国家和学校对该课程的高度重视,但是真正予以高度重视的是该课程开展的质量。师资力量薄弱是高等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较严重的问题,教师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执行者、开发者和建设者,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是最重要的主体。什么样的教师队伍能够真正解决学生对职业生涯的困惑、更好的完成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三、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以辅导员为主的单一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师队伍,是不能给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带来理想效果的。隔行如隔山,内行人指导内行人才会得到质的飞跃,因此对该课程教师队伍的重建是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师队伍主要以下几个方面的主干力量组成:
(一)辅导员:学生工作的主要管理者
我们一直强调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专业性,但是辅导员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学的辅导员可以说是学生的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情况是最了解的人。辅导员承担着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生活辅导、思想辅导、职业辅导的重任,在某种程度上辅导员是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的象征。入学教育、学生工作、就业指导是辅导员必须干好的工作,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中,辅导员承担着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和对不同性格、家庭背景学生的关心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基础课程的讲解没有人比辅导员更适合。
(二)专业师资队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主干力量
从古至今我们都强调内行人指导内行人,让一个学地理出身的辅导员为文学院的学生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可能会很胜任理论知识的指导,但专业发展的指导想必会不尽理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的是高素质、高学历的专业师资队伍,但是现在大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队伍普遍存在专业化程度低、缺少教学经验等问题,不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就业现状及发展趋势,苍白的讲解就业理论知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依旧迷茫。要使该课程能更好地实施达到理想的培养效果,高校必须采用既有本学科学术素养,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水平、高学历的师资队伍。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所学专业的未来发展、专业的从业现状等专业性问题的培养。因此,加强作为为骨干力量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对更好的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重要的意义。
(三)心理学、人力资源学领域的师资队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必不可少力量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缺乏相关的锻炼和必须的求职技巧。大学生对用人单位的要求所知甚少,实践经验不足,且缺乏对社会的了解。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的支持,面对职业发展会产生忧郁、焦虑、不自信等心理问题。大学生再择业中出现的矛盾心理以及心理误区,如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宣泄,则可能发展成为影响择业的心理障碍。[3]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的个别学生因为就业压力而轻生或采取过激行为,这种现象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过程中对于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对于加强学生招聘面试技巧等方面的培训,需要通过教育学、心理学、人力资源学等这些专业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职业规划。
(四)相关专业领域校外职场的成功人士: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营养添加剂”
高等学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场所,不应该与社会相脱节,学校教给学生的专业知识不能很好的应用到社会实际工作中去,那么高校的培养将毫无意义。而学生如何更顺利的走向社会,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呢?学生所学相关专业的校外职场人士最了解该专业领域的职业发展和从事该领域所需的工作能力,了解社会用人需要、员工发展趋势和市场人才的供求关系。[4]也最清楚怎样从一个学生成为一名职场的成功人士,因此将他们引进到校园,引进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来,无疑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培养起到“营养添加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亚静,谷世海.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探索,2008(2).
[2]尹玉斌,董利.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10).
[3]边慧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2
专业建设规划篇4
[关键词]CDIO 城乡规划专业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特色专业
[中***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3-0156-0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学科的作用日益突显,“规划”对城市和乡村的发展起到了前瞻性的作用,全国各地每年都编制大量的规划方案,有多少能够得到实施?实施效果如何?多少方案促进了城乡建设?有多少阻碍了城乡发展?有多少毁坏了历史的遗迹?有多少打破了生态平衡?此类问题逐渐呈现在广大城乡规划工作者的面前。这些问题同样引发了对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模式的思考。城乡规划专业是集理论、技术和实践于一体的学科,涵盖城乡发展的各个领域,是经济、文化发展的支柱,担负了创造历史、承载历史、继承传统、弘扬文化等多重使命,原有填鸭式和纸上谈兵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引入将有助于创建有特色的城乡规划专业,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CDIO模式概述
CDIO是一组英文缩写,是针对有实践需求的工程类学科开发的一种全新工程教育理念、实施措施和检测标准(C-Conceive,D-Design,I-Implement,O-Operate,构思、设计、实施、运作),2000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大学、林克平大学以及瑞典皇家技术学院成立了CDIO国际合作组织,以MIT为首的几十所大学采用了该种教育模式并获得一定的成功。CDIO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和工程和实践融为一体,以产品设计从研发到生产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动手实践,以主动的方式学习工程类学科。CDIO理念继承和发展了欧美多年来的工程教育理念,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措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
二、基于CDIO模式的特色专业建设
(一)专业建设现状
1.逐步更新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
从2005年至今,逐年对培养计划进行完善,已将生态学基本理论作为专业必修课程融入培养计划,修改了专业基础课课程设置,取消了部分重复课程。
2.已经初步形成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北航北海学院可利用的各种专业实验室面积1891 平方米,全校设备总价值295.92万元,能基本满足学生实验、实训、实习是实践教学的三个关键环节的需求。
3.已将职业资格认证培训纳入实践教学体系
开设建筑师实务、规划实务等课程,且聘请一级注册建筑师和注册规划师授课,引导学生参加资格考试的培训,聘请有经验的专家进行讲座。
(二)特色专业建设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
确立以培养适应城乡规划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为目标。完善专业培养计划,采用CDIO的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科交叉的背景下,引入生态学专业基础课程,制订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既掌握生态学理论,又具备实际操作经验的新型规划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
2.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学生考核和评估体系,以学科基础课、学科专业课为主线确定课程设置,同时融入生态学基础课程,组织多种实践实习课程教学,让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推动课堂教学方式改革,完善生态课程体系和老村庄调查与研究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3.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按照300-350个在校生的规模完善设计室和实验室建设,到2015年实现学院专业实验室面积2500平方米,全校设备价值350万元;实现实践基地数量:20个。这些实习基地包括甲级设计单位、国内外设计公司、高等学校和企业等。推进学校与企业的进一步合作,结合市场需求,充分利用企业的人才、设备和情景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特色专业建设成果
本专业于2006年3月经***批准开设,同年开始招生。专业自开设之初就开设了生态学原理、普通生态学等生态学课程,目前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规划生态学、建筑生态学两门课程作为专业主干课程,编写了两本专业教材,并已经列入培养计划,且正在执行。这两门课程所有的自编教材已经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计划项目》。精简了重复的专业基础课程,创建了造型基础课课程体系,2012年根据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村目录增加了老村庄调查等课程,结合毕业设计进行老村庄系列调研工作。申报创建特色专业后,完善了规划生态学、建筑生态学两门特色课程教学。新建老村庄规划调研和实践的系列课程体系,组织完成编著《老村庄历史与文化》《老村庄调查与研究》专业基础课教材,《老村庄的规划布局》专业课教材等。
1.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的制订
依照***和国家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规定,结合广西区和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制订有特色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发挥生态学专业特色,深化跨学科、专业培养学生的理念,进行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较强动手职业能力、适应性强、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通过3-5年的建设,形成鲜明的专业培养特色。
2.CDIO模式下的课程设置
为创办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我院从基础课到专业课的建设重点放在形成几个板块的课程体系上。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专业基础课程群、规划生态基础课程群、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群、老村庄调研与实践课程群,这些课程都是设计表达、设计工程和设计理论的综合体现。课程体系设置见表1。
(1)专业基础课程介绍――以造型基础为例
造型能力是一个综合素质,对于建筑、规划、园林等工科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基础造型能力是关键。因此针对学科特点对原有的素描、色彩、构成等课程进行精简改革,创立造型基础课程,融入素描、速写、平面构成、***形设计、色彩原理、色彩写生等课程的内容,通过5年的试行,证明其适合城市规划、城市建筑、园林景观设计等非美术专业的零绘画基础的学生使用;同时编写了针对性较强的配套教材《造型基础――形态篇》和《造型基础――色彩篇》,被列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向全国同类院校和专业进行推广。创建了合理的评分体系(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设计,实践课程设计,标准化评分体系,学生作业及教学成果展览等),建立相对统一、完整的教学课件,并将课后作业展览融入教学计划,作为课程评价体系的一个因素。
(2)生态规划课程介绍――以规划生态学为例
经过6年的实践和探索,生态规划课程体系取得了一些成果,规划生态学课程建设效果最为显著。主要成果如下:
A.引入生态规划课程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有所提高,绝大多数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授课方法比较认可,对教学整体评价很高。
B.课程设置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和自主科研能力,具有生态规划知识的毕业生获得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学生的就业率能够达到90%,有部分学生因为有了生态学基础被香港和国外院校录取攻读硕士学位。
C.生态类课程自成体系后,促进教师的自我提高和师资队伍建设。青年教师继续学习和深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已派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院校进行交流访问和学习。
D.课程特色同时提升了本院城乡规划专业的影响力。课程组的教师从事城乡规划项目编制或评审工作增多,在区域业内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3)老村庄调研课程介绍――以老村庄历史文化保护为例
中国传统村落(也叫传统村落或老村庄)是农耕文明的精髓、中华文化和民族历史的体现,虽经历久远的年代,但至今仍然留存和发展着;其村落选址、村落空间格局、建筑环境、建筑风貌都未有过大的改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景观资源,是人类的自然遗产,是活化石,是生态的博物馆。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势在必行,老村庄调研课程体系的创建,意在引导学生自主研究问题,继承中华传统,挖掘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在开设老村庄历史文化、老村庄调查与研究、老村庄规划布局等课程后,为了更好地实施老村庄调研课程体系,学院将专业认知实践课和毕业设计统一命题为“老村庄系列专题”。
(4)其他实践课程介绍
结合***院校学校和工科设计类专业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专业课程中60.6%的课程均设有课程设计的实践课来配合理论教学,分学期安排实践类型的课程,使专业实践性课程共占总学分15.28%,除通过多门课程的教学实习外,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实习、项目和竞赛等活动。例如: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名称:北海市“老街”的保护性规划,项目编号:CX201307),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竞赛等,确保学生更多地接受到动手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使毕业生能掌握从事城乡规划、设计、管理和研究工作,具有能参加小城镇规划、交通和市***工程规划、城市设计等专业规划工作的基本能力。
3.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
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服务社会、服务地区”为己任,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技术+技能型”的培养规格为准则,加快实践教学的改革。注重校企合作基础,创建无缝对接的实训基地。实验室建设规范管理,责任到人,改革管理方法与手段,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设备为学生提供校内实践场所,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实践类型的课程注重课程体系各课程内容之间的协调与统一,理论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实践课大纲、实践教学进度表、考试大纲、考试评分标准等教学文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规范统一,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即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指定专人负责,由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全面负责该课程的教学安排与建设。注重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使用,课堂讲授与课外实践结合,训练、讲解与展开讨论结合,为增加直观感受,拓展知识视野,将课后进行的作业展览写入教学大纲,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为学生提供教学成果的展示平台,也弥补了精简课时情况下大容量教学内容的要求。规范的过程管理和责任制,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保证了高质量日常教学的正常开展。校外实践合作单位包括:北海市城乡规划院、摩德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等。
(四)目标完成情况
三、结语和展望
依照***和国家城乡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规定,结合广西区和北部湾经济区人才需求,制订和完善了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在开设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规定的核心、主干课程的基础上,跨学科整合城乡规划专业课程:强化生态学课程,加强规划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注重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方案设计;课外联合企业和设计院提供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社会责任及专业素质。
今后将在发挥生态学专业特色,深化跨学科、专业培养学生的理念的基础上,完善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核心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结合CDIO理论,创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较强动手能力、适应性强、有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再通过3-5年的学科建设,形成鲜明的专业培养特色,并建成系列校级和区级精品课程,也为以后广西区和国家精品课程的申请打下基础。最终实现以生态学为背景的跨专业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董杰,马曙晓.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城市规划专业改革的思考[J].山西建筑,2012(35):264-265.
[2] 李曼丽.用历史解读CDIO及其应用前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10).
[3] 庞然,吴彪.基于CDIO培养模式的交通运输系统规划课程改革与探索[J].林区教学,2013(10):88-89.
[4] 孙明,刘维彬,王玉芬.融入CDIO理念的高校城市规划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研究[J].森林工程,2012(5):113-117.
[5] 孙明,闫建新,朱天宇.基于CDIO模式的城乡规划学毕业设计教学体系探索[J].山西建筑,2013(35):251-253.
[6] 夏宏嘉,李冬梅,张卓.基于CDIO模式的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山西建筑,2012(5):270-271.
[7] 于学斗.CDIO理念在高校实验室规划管理及实验教学中的借鉴和探索[J].电脑学习,2010(2):55,56,62.
[8] 张洪祥.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21,23,20.
专业建设规划篇5
论文关键词:初等教育系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初等教育系成立于2000年,原名小学教育系。2004年首次招收本科生,分小学教育文科方向和小学教育理科方向。2006年7月从教科系划入学前教育专业,现共有两个专业。目前初等教育系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10人,高级实验师1人,辅导员2人。
作为新建系,做好科学发展规划,对初等教育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1.教学建设工作上所做的工作
过去的几年,我们严格按照本科教学计划开设课程,制定了本科教学大纲,大纲规范、科学合理、实用,指导性强;从06年开始我们全面要求教案都按照教务处规定的格式撰写,其中还通过开学、期中、期末三次检查来强调它的规范性和实用性;今年,我们对期末试卷的检查加强了力度,使得这次试卷的质量大为提高;在课程建设方面,我系4门学院重点建设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儿童文学和学前教育学,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中;在抓教学质量上教育管理论文,我系按照学院的有关教育教学质量要求的文件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注意常规工作的管理环节;学生管理组织机构运转正常,***建工作井然有序,学生活动丰富多彩,特别是我系一年一度的“12.9”师生手工作品展已成为遵义师院学生时间活动和课程应用的一个亮点。
整体上看,我系整体水平和实力在学院十八个系部中还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与省内师范类院校中举办小教专业系部相比,从招收本科生时间来看,我系在全省招生比本科生较早;从管理模式上看,我们是***建系,***管理,这在全省市少有的,管理优势明显;我系与西南地区师范类院校中举办同类专业本科的系部相比,我们升本时间较早,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同时,我们属于***管理的“主流”式的管理模式,管理相对成熟。
2.存在问题
(1)教师队伍中高职比偏低,仅有25%,高职数缺少2人。同时,还存在理科方向高职教师缺乏的严重困难。
(2)教师学缘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一是到目前为止,全系教师中还没有一位毕业于全国著名师范类院校(如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的,仅有一位教师来自重点大学,其余教师均集中在省内高校;二是教师来源低学历化程度仍然较重—有些教师还只有本科学历。
(3)教师队伍中硕士比虽然勉强达到评估要求(包括在职硕士达50%),但是,存在学科专业分布不均、大多集中在教育学方向的不利现实。
(4)专业方向建设仍显单一,只有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两个专业。还没有新的专业方向,这与当前小学教育教学和幼教工作发展的需求现状不相适应论文的格式。
(5)在教育研究和课题申报上,尽管现在2个国家课题,但是在科研论文与著述上,整体水平偏低,整体实力不够。
(6)理科方向教师队伍和文科方向教师队伍比较,职称、学历、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等方面的整体实力悬殊大,急需补充有经验、有能力的高职称学历的教师。
(7)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方面仍显得办法不多,经验和能力不足。
(8)在部分专业课程上,我们还缺乏专业的师资(如写字训练是书法教师、简笔画训练的美术教师、儿童手工训练的手工教师等)。
(9)小学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必须的实验室建设还未进行,这对来年各个专业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二、“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管理论文,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2)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根据学院面向基层、服务基础教育及地方经济发展的教学型本科院校的定位,扬师范教育之长,构架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机制,培养适应现代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合格本科应用型人才。
2.基本原则
(1)立足于社会发展需要。
根据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关于大学应注重质量发展的要求,根据贵州省“十一五”规划关于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根据遵义市“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在基本完成“普九”基础上农村急需大量合格教师的需求,并根据学院“十一五”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确立的“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办学思路和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要求,确立初等教育系以质量求生存的办学理念。
(2)立足于学科专业自身条件的发展潜力。
充分考虑初等教育系在遵义师范学院所处的地位,并结合全省、全西南本科专业的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到我们现有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充分考虑本专业学生的来源情况和思想状况,以学院定位为基本办学方针。
(3)突出 “小教性”、“幼教性”,坚守学科专业特点,立足自身,办出特色。
根据国家***“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关于大学生基本素质要求和学院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十一五”期间,我们将立足实际,先“强本”,再“争硕”。突出“小教本科”和“学前本科”的特点,坚持应用于学术基础一起抓的办学思路,突出应用能力,努力培养应用型的本科高质量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
专业建设规划篇6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规划;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杨小琨(1973-),男,河南林州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动力工程系,副教授;李献忠(1971-),男,河南荥阳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动力工程系,副教授。(河南 郑州 450004)
中***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3-0131-03
培养具备熟练动手能力、解决工程典型问题综合职业能力、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术应用性和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是训练学生职业核心技能、培养良好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真实模拟职业环境的实习实训,才会使学生真正掌握本专业要求的职业技能,提高技术水平,快速地走向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适应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需求。完善的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前期条件,是高技术应用性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养成的重要环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如何建设好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其应有功能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发电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愈加重视,以中央及省级示范校、骨干校以及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各电力类高职专院校的实训基地硬件条件得到极大的提升,大量新建及扩建的实训基地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在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方面,许多高校也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1,2]为发电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在实训基地使用和实践教学的实施中,仍存在诸多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
1.实训基地利用率不高
当前高职专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普遍存在院校、专业条块分割,加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时间紧、任务重,各院系或专业仅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的完整性需求提出建设规划,缺什么补什么,导致相当一部分实训基地重复建设。或实训基地建设完成后,却因为课程体系设置、课时安排、实训师资、运行费用等问题出现严重闲置,没有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应有作用。
2.实训项目设置耦合性差,教学组织严重滞后
首先,由于受到已有课程体系开发模式影响,实训项目的设置往往为满足某个单项职业技能的训练或某门课程的需要,而没有从职业典型工作完整流程的层面进行总体设计。这就导致实训项目凌乱、散落,不同实训项目之间缺乏有机的耦合联系,在核心职业技能及能力培养中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次,在项目具体实施中,受到师资、工位不足及传统教学组织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很多院校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简化为在实验室、实训室中进行的理论教学,并没有脱离传统现场教学、参观的禁锢。这种方式没有充分发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精髓——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忽视软件环境的支撑作用
切实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水平,硬件设施是基础,教学资料、质量监控、师资等软件环境是主干,两者缺一不可。但在目前的实训基地建设中,硬件建设容易实施,而软件环境的建设成为目前制约实训教学质量提高的短板。
第一,教材作为实训教学资料的重要一环,严重滞后于技术发展和设备应用。目前,各出版社、学校很重视理论课程教材的建设工作,近年来出版大批基于新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教材,为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实施提供坚实保障。但实践教学具体实施中所必备的实训教材、指导书等,则由于各学校实训设备、专业人数的差异,导致其针对性强、用量小,很难通过常规途径正式出版。而教学组织时直接使用工程标准、规程、手册,则由于面向对象的不同,学生在使用和学习中出现很多困惑甚至抵触,因此高职专院校实训教材多采用自编校内教材或讲义的方式。但由于缺少资金、人力的支持,加之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对此类教材均不认可,导致教师对实训教材编写兴趣不高,不能根据行业技术发展状况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多数实训教材内容陈旧、脱离现实。
第二,实训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不完善或缺少落实。目前各高职专院校理论教学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经过多年建设已基本健全,教学督导、说课等各类活动开展频繁,对教学效果提升明显。但在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方面,由于其个体差异大、实效性强,并没有形成一套通用的、广为认可的指标体系。虽有一些院校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及相关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还不够成熟,局限性明显,不具备普遍的指导意义。[3,4]这导致实训教学组织实施中,授课质量要考较教师的责任心,教学效果则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
第三,发挥实训基地功能,保证实训教学质量,还需要一支数量充足、操作技能高超的“双师型”实训指导教师队伍。但目前各高职专院校的实训教师队伍普遍存在数量少、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的共性问题;实训教师待遇低,人员不稳定,重理论轻实训的用人机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这些问题究其根本在于实训基地的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上层设计。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是完成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这需要实训基地应具备与职业典型工作任务流程匹配的实训项目和满足真实职业环境要求的条件,因此,各专业实训基地的构建形式并不是单一的平面扩展型,而是应包含校内、外不同层次和环节的立体式构建。因此,学校的整体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发电技术类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的基本原则
在实训基地建设中,要注重对专业培养对象职业技能特征的深入研究,明确把握目标定位。在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重点:
1.注重实训基地的整体规划、上层设计、分层推进
在发电技术类实训基地建设中要依据专业岗位群及职业技能特性的深入分析,定期由学院(系)提出实训基地的中长期建设规矩。学校层面则应组织校内、外专家,从技术性、生产性、教学性和服务性四个方面综合评价方案的优劣,并根据专业需要和学校统筹要求对建设项目进行汇总和归并,形成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实训基地总体建设方案。此外,应适时结合行业、企业的技术发展状况对规划方案进行修订,分层推进,保证实训基地建设的科学性和延续性。
2.科学论证实训项目设置,注重项目立体化和实景化的构建
以职业核心技能培养为目标,典型工作流程为主线,从单项技能训练到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立体化地构建发电技术类各专业的实训项目。实训项目应尽可能与实际生产过程相一致,使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里完成综合技能训练的同时感受职业氛围,养成优良的劳动纪律、职业习惯。
3.注重实训基地软、硬件建设的同步规划和实施
实训基地的使用效果要靠软件来保障,因此在实训基地的规划中,要注重软件建设的同步设计,即在规划实训室时即应制订出项目设置、教学资料准备、师资配置及培训、质量监控和保障等相关内容的建设计划,在实训室建设的同时按计划完成上述软件环境的建设,保证在实训室正式投入使用时软件环境的完善。
三、发电技术类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的具体措施
1.准确定位专业培养对象的职业技能特性,科学规划实训基地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可分为三类,即技术技能型人才、复合技能型人才和知识技能型人才。发电技术类专业所面向工作对象均为高度复杂化的,涉及机、炉、电、控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其工作流程常常涉及若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并行推进,而并非某一项或多项典型工作任务的串行简单重复。发电企业更加重视毕业生是否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能解决并行工作任务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的能力,因此发电技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定位到知识技能型人才。[5,6]对于知识技能型人才采用简单地分散训练模式会导致效率低下,甚至无法实现多学科复合型技能的培养。因此发电技术类实训基地建设中要充分考虑专业的特点,以综合型实训基地建设为主干,辅之生产主要环节重点技能实训场所。
2.实训基地的建设内容要科学论证,综合评价
首先实训基地建设要尽能体现发电技术最新的设备与生产技术、工艺,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就能学到并掌握发电技术领域的新技术、新设备及新工艺的应用,有效地推动课程建设,同时有力促进和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
其次,由于发电厂生产设备体积庞大,系统复杂,完全真实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应突出其仿真性特点,即以各类型仿真机、缩小或简化的生产系统为平台,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尽量贴近现场实际生产过程的实训环境。
再次,要体现教学性的特点。实训基地的设备配置、环境布置、组织实施等方面在满足生产功能的前提下,也要有利于教学的组织实施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
最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不仅要为校内学生提供专业技能训练,也必须考虑对外承担企业职业技能鉴定或培训的功能,能为社会提供多方位服务,并通过这种开放性与企业保持良好的联系。
3.精心设置实训课程和实践项目,构建出立体化的核心职业技能培养框架,并保证能力培养的层次递进性和连续性
如何基于行动体系,在教学做一体的框架下完成职业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对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树立正确的认识,即将所有实践环节都分散在理实一体的学习领域课程中进行并非对所有职业领域都是适用的。对诸如发电技术类专业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培养而言,这种职业技能训练模式人为割裂实际若干并行工作任务间的有机联系,并不利于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发电技术类专业实训课程的设置中,单项技能训练为主的实践环节可以归并到相应的理实一体学习领域课程中。但对于涉及多学科交叉的复合性操作技能训练,如火电机组运行等,则更宜以***实训课程方式开设。在实训项目的设置中还应注重不同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关联性和综合性,围绕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主线,立体化构建实训项目,按工程通用技能专业单项技能专业综合技能的层次递进、连续训练,切实培养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复合职业能力。
4.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实训基地的软件建设水平
采取必要的鼓励措施,在实训基地规划的同步制订出教学资料完善、师资培训等软件建设方案,并与实训基地建设同步实施,同步投入使用。
(1)完善实训教学的资料建设。考虑到发电类专业实训设备的针对性和专业面向范围,应重点依托各类校企合作的平台,与设备供应商、发电企业共同开发编写实训教材、讲义,使教材符合行业企业标准、工作流程,符合高职学生教学需要。此外,针对实训基地设备状况和课程实践教学开展需要,完善课程标准、学习指南、工作页、操作票等教学资料,为实施“教、学、做”—体化教学奠定必要基础。
(2)以企业的工作标准为考核基础,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从职业技能熟练程度、专业知识应用水平、团队协作等多方面考核学生综合素质。实现考核的过程化、标准化,督促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全方位推进实训师资建设。发电类技术实训课程的最大特点在于其综合性,这就要求实训指导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应具备丰富的工程现场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要通过引进和现场培训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实训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工程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由于目前各高职院校的用人机制短期内难以扭转,因此在实践教学中组建教师团队是一种现实可行的方法,即一门实训课程由2名或以上教师承担。
四、结论
高职专院校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应改变以往条块分割、缺乏总体设计和忽视软件建设的做法,从学校甚至区域层面对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结合专业特点基于行动体系和核心职业能力培养进行实训项目的设置,落实硬件和软件建设的两同步,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童卫***.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2):86-87.
[2]王晓江,罗怀晓, 梁熠保,等.高职工科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7):180-186.
[3]周文锦.试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运行绩效管理[J].教育与职业,2009,(11):10-12.
[4]鲍敏,郑立平, 黄雨鑫,等.高职院校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导向的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7):225-227.
专业建设规划篇7
收稿日期:2013-09-0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278205);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资助项目(2013)
作者简介:叶昌东(1983-),男,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系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E-mail)。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中国城乡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对城乡规划建设有三方面的新要求:城乡统筹的规划体系,多规融合的规划管理以及对生态、绿地等要素的重视。文章针对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城乡规划专业的需求变化,结合农林院校在风景园林、国土研究、乡村研究等方面的学科优势,提出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的特色化教育应重点放在三个方面:生态景观设计、土地利用、乡村规划。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农林院校;城乡规划;教育特色化;专业建设
中***分类号:G642.0;TU9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18-04
城乡规划专业与社会经济建设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全国城市数量从193个增加到655个,城市化率从18%上升到52.5%,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3-4倍[1]。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建设带来对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全国许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城市规划专业,从20世纪末的不足30所迅速增加到约140余所,学科背景由单一的以建筑学为主向地理学、风景园林、测量学等多学科发展。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主要有三种类型[2-4]:一是有传统建筑学背景的院校;二是以区域分析、宏观分析为主的有地理学背景的院校;三是以风景园林学科为依托的农林院校。第一种类型的院校以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为代表,其重视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训练,培养的学生擅长物质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设计,设计思维能力强;第二种类型的院校以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为代表,其重视区域分析及宏观社会、经济分析,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第三种类型的院校以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为代表,其注重城市规划中的生态规划、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等领域的研究[5]。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的不同,不同的城市对城市规划人才的需求会有所差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大体来说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发展以物质性大规模的土木建造为主,对擅长物质城市空间形态建筑的院校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的需求较迫切。第二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发展的主要任务逐渐过渡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人居环境、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等,为擅长社会调查、宏观经济分析、区域规划的地理学研究的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提供了发挥空间。第三阶段,即目前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话题,中国30多年来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012年***的十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与经济建设、***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生态文明建设时期的到来为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
一、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城乡规划社会需求的特点
生态建设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产生开始,霍华德在其田园城市理论中就表达了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强调农田、绿地等要素在城市总体布局中的重要性;此后在有机疏散、生态城市、绿带控制、生态可持续发展等规划理念中,均突出强调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内容;目前全社会对生态环境建设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最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包括新城市主义、精明增长、紧凑城市、低碳城市等从不同的侧面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中国经历了30余年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时期,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是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目前,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围绕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来展开。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加大,也必将使城市规划专业的社会需求发生重大转变,其转变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乡统筹的规划体系
城乡统筹规划体系的内涵是将城市和乡村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规划。城市和乡村密不可分,城市是城乡区域的中心,为城乡区域提供现代化工商业服务设施;乡村是城市的发展腹地,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劳动力资源和空间(特别是生态环境空间)。2008年《城乡规划法》取代原来的《城市规划法》,标志着城乡统筹规划体系的正式建立和实施,城乡统筹规划体系有三个方面的变化:首先是将村庄规划纳入到统一的规划编制管理体系中;其次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更加突出城乡一体的布局模式;第三是建立并完善乡村层面的规划。近年来新农村建设规划、美丽乡村规划、村庄整治规划等一系列乡村层面的重要规划在全国铺开,是城乡统筹规划体系实践的体现,它为城市规划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多规融合的规划管理
生态文明建设时期的规划管理强调多规融合。负责城乡空间规划布局的主要有建设部门的城市(乡)规划系统,国土部门的土地利用规划系统,以及发改部门的产业发展布局规划系统。多规融合的规划管理模式要求多部门的通力合作、协调一致,要求多学科、多层次人员的参与。目前广泛开展的“两规衔接”〔包括城市(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包括城市(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多规融合”〔包括城市(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旅游规划等〕模式正是顺应了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要求。
(三)重视生态、绿地等空间要素
生态文明建设时期的城市规划重视生态、绿地等空间要素的布局,生态、绿地空间要素是城市空间布局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居住、工作、游憩、交通等城市四大基本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作为游憩功能的重要空间载体,可以提高居住功能的环境质量等。当前在城市(乡)规划工作中开展的一些生态、绿地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如绿地系统规划、绿道网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评选等,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时期人们对生态、绿地等空间要素的重视。
(四)构建节约型城乡空间布局模式
生态文明建设时期的城乡空间布局模式强调节约理念,节约型城乡空间布局主要是针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长期粗放式增长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构建节约型内涵式的城乡空间布局模式;节约型城乡空间布局主要从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四个方面对新时期城乡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的优势
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有了用武之地,其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可以在相关领域发挥更加深远的影响和作用。从学科发展来看,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农林院校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风景园林为主要依托的生态学优势
风景园林专业是农林院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农林院校开设的城乡规划专业大多依托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科优势,如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与城乡规划联系紧密的风景园林专业的传统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此外,农林院校在植物、园艺、农业、林业等生态学研究领域的优势也有了展示的空间,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城乡规划实践中也将大显身手。
(二)以土地为核心要素的国土研究优势
土地利用布局是城乡规划的核心内容,在这方面农林院校有较强的优势。负责土地管理工作的部门主要有规划建设部门和国土部门,其中国土部门与农业部门有密切联系。1986年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之前农村土地和城镇土地分属农业部和建设部主管,因此农业院校在土地管理方面有较强的优势,全国开设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中农业院校占多数。
然而由于国土部门和建设部门在土地规划和管理方面往往难以保持协调一致,因此,在学科建设上土地资源管理和城乡规划专业的整合与联系一直不太紧密。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多规融合管理模式下,国土部门和建设部门在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规划方面的协调将得到加强,这也为密切两个专业的联系提供了机遇,为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
(三)以乡村为重点的地域空间研究优势
乡村是农林院校在地域空间上的重点研究领域,有长期从事乡村区域研究的深厚基础,是农林院校突出的学科优势。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城乡规划重点是城乡统筹,而乡村区域规划研究是城乡规划的薄弱环节,这就更需要农林院校在乡村研究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城乡统筹的规划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特色化方向
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需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坚持特色化发展的方向。结合学科优势,农林院校特色化教育改革应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生态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是农林院校城市规划最具特色的专业,其专业教育的重点主要包括:
1.绿地系统规划
随着生态文明在城乡建设实践中日益凸显的重要性,绿地系统规划已由过去仅作为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上升到单独的规划类型;空间上也突破城市内部公园绿地的局限,向区域性生态绿化网络系统的方向发展。城乡建设对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视带来对相关领域人才的大量需求,因此绿地系统规划应当进一步作为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优势和特色进行培育。
2.园林景观设计
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将带来对园林景观设计人才需求的上升,因此,园林景观设计是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特色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3.生态环境规划
宏观生态环境规划是城乡统筹规划体系新的内容,农林院校在生态环境相关研究领域具备较强优势,可以作为城市规划专业特色化人才培养的重点方向之一。
(二)土地利用布局
土地利用布局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内容,农林院校在土地资源管理方面具备较强优势,应当加强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整合,开拓新的发展方向,主要整合方向有:(1)国土空间布局。国土空间布局的优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多规融合”的背景下,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相关专业与城乡规划专业的整合十分必要。(2)地理信息系统。由于具备地理空间信息的存储、查询、分析、展示等综合功能优势,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在城乡规划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态文明建设中,随着规划空间的不断扩大,地理信息系统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乡村规划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乡村规划是城乡规划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层规划,规划实践工作量大,社会需求多,将成为促进城乡规划专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农林院校在乡村规划领域具备较强的优势,应当在乡村规划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乡村规划同样应当作为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四、结语
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城乡规划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农林院校的城乡规划专业在其中应当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农林院校应认清新时期城乡规划要求的变化,发挥自身的优势,明确专业发展定位,找准学科发展方向。本文从社会实践需求角度出发,分析生态文明建设时期城乡规划的新特征,立足农林院校的学科优势,提出了农林院校城乡规划专业特色化教育的重点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工作人员以启示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单赛卖,韩立云.“ 建设热”时代背景下城市规划教育的理性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2009(12):17-19.
[2]李翅.风景园林类高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特色研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3):16-19.
[3]冯维波,裴雯,巫昊燕,等.城市规划专业课程设置构想——融合建筑学与地理学的城市规划教育模式[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3):52-56.
[4]千庆兰,邓清华,宋建阳.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区域与城市规划模拟实验课程改革构想[J].高等理科教育,2007(5):122-124.
[5]郑玮锋.农林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6):32-35.
[6]卓健.城市规划高等教育是否应该更加专业化——法国城市规划教育体系及相关争论[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6):87-91.
Feature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education i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 i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period
YE Changdong1, ZHANG Yuanyuan2
(1. Depart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P. R. China;
2. XinHua Colleg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20, P. R. China)
专业建设规划篇8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中国 北京 101149)
【摘 要】知识型和技能型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需的两类人才。因此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除了技术理论的提升,不能忽视职业发展路径和规划设计的意识培养。然而如何有针对性的设计出符合个性化特点的生涯发展路径,是每个教育者不断探索的。以一个护生为调访对象,通过对该生的个人信息、环境因素、区际因素以及护理专业行业因素分析,依托于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设计出一条适合于该生的有特色的行业发展通路。为护理及相关行业学生生涯设计提供参考,为其他专业学生生涯设计提供思路和帮助。
关键词 信息采集;规划设计;反思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2-2013年度课题项目“护理专业高职学生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的探究”(GZYLX1213055)。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历时20年的追踪调查,在被哈佛录取的新生中发放问卷,问卷的内容涉及职业目标。其中87%的学生处于没有目标或目标模糊的状况,而只有13%有短期清晰目标或10年以上长期目标。20年之后,87%的学生生活状况并不如人意,有些生活在社会底层,有些有稳定工作。而13%的学生生活在社会中上层甚至是成为行业精英。这个调查揭示了职业目标与生存状况之间的基本关系,由此也衍生出各类型生涯设计理论以及将理论运用于不同专业的职业规划设计教育实践。
1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采集
在笔者参与的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模式的探究课题中偶然结识了D学生,通过访谈了解到该生为北京市生源,现为我院护理专业高中起点大专在读生。家庭成员四人,一个妹妹初二在读,选择本专业受家庭成员影响较大,婶婶目前在一所二甲医院工作。本人以250多分成绩考入我校三年制护理专业,入学成绩一般。现就读专业各科目成绩及格或良好,英语成绩一般,当前缺乏学习动力。性格自认为中间型。职业方向上想在市区找一份编制内工作,不要太辛苦,先就业再继续考学历,没有出国留学和工作的计划。对于医院有一定了解,主要渠道是其家长介绍及影视作品影响而形成的感性认识。
通过对该生进行的一系列测试量表、问卷调查,更准确真实的了解研究对象以便做出更科学的分析和更具针对性的建议。
从表1的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结果看,该生属于RSA或RAS型,说明她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适合于从事技术类、实物性的工作,同时又比较擅长人际沟通,与护理专业方向比较吻合。“E”为零,说明该生不适合从事管理类、领导类工作,“I”的分值较低,说明她对科研类、研究型工作不感兴趣。综合以上测试结果,推荐她从事护理助教类、初中级护理、临床护理技术类科室等岗位,不推荐护理教学类、护理科研类、护理管理类岗位。
从学生的价值观测试结果看,她的价值取向前三项是健康、爱、家庭。与护士价值观基本符合。这是她从事该工作的优势。她的价值观中最不满意的是有能力。
从她的能力管理测试结果看,该生擅长的能力有有效利用空间、分类、使用工具这些护士需要的基本能力。从能力测试结果看,该生具有护理能力的基本要素。在服务、细节、接待、理财、幽默和乐趣方面能力存在提升空间。
此外还对她进行了《护理专业高职学生职业规划问卷调查》,两次职业规划专题讲座,包括:护士发展横纵职业群及学历提升路径设计;出国护士前景与市场需求。
2 研究对象情况分析
通过访谈和对其问卷测试等资料分析后对研究对象形成了几个问题:
2.1 该生有职业大方向,但缺少细致、针对性强的专科定向、区际选择
例如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工作还是从事护理相关工作?在大城市三甲级医院工作还是在城郊区县级三级、二级、社区医院工作?在医院的哪个医技科室工作等?
2.2 该生在价值观尤其是职业价值观方面存在认识偏差
渴望稳定高收入又轻松的工作,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讲,该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生理需求、爱与归属需求,即较低的前四层,也叫匮乏性需求,这与其成长环境不无关系。只有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才会向高一层次发展。然而仅仅依靠低层次需求去设计职业发展路径,难免会过于感性和冲动,迷失在求职的市场浪潮中。
2.3 专业方向选择稍显被动,缺乏学习和探究积极性
在专业选择上外因的作用更明显,缺乏内化的过程。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说:“你一定要找到你所挚爱的工作,因为工作将会占据你生命中大部分的时间,唯一真正能让你自己满意的,是做你认为伟大的工作,而从事伟大的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热爱你的事业。因此要潜心钻研业务和成为这个行业的骨干,调整心态,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适应和探索。
2.4 对自我认识不足,集中体现在性格方面,外向型方面较内向型特征表现缺失。另外对于护理职业所需性格特征,变化、***、协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2.5 该生对将要进入的行业认识不足
对行业认识不足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例如学生年龄层次低、所处地域整体医疗条件有限、缺少系统性医学护理学学习等。对行业认识不足,无法做出客观有效的职业规划。
2.6 对于今后职业缺少合理务实的规划设计,对于规划未来认识不足
与绝大多数中国学生一样,该生的规划设计仅仅停留在学业阶段,对于学业与就业缺乏综合考虑,对职业发展缺少前瞻性设计。
2.7 自信心不足
自信是人的基本素质,自信而不盲目自负,自信的源泉在于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天赋。每个人都不完美,也不可能一无是处,关键看我们如何发掘自己。每个人的能力都各有侧重,因此才会有多元智能理论和各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现实案例。余秋雨先生说:“你永远在海边,虽然不知道哪一艘船会把你带向何方,但你知道你是一个勇敢的水手,能够随时出发,敢于面对任何困难和恶浪。这才是一个合格的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素质。”尽快认清自己的天赋需要勇于尝试和探索,没有尝试过,就不能说自己不能。找到自己自信的支点,是迈向成功的重要一步。
3 个性化职业规划方案设计建议
3.1 针对D生基本情况给予的建议
1)坚定专业选择的决心,走出从众的职业困境。来自家庭、亲戚、朋友的建议终不能替代自己的选择,自己没有目标或目标模糊就只能跟着貌似有目标的人前进,结果常常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从要我选到我要选,变被动为主动,才能增加信心,增强学习动力。
2)建议从校园阶段的细节中锻炼个人的决策力、***性和灵活性,从对家庭的关注中转移到其他社会成员或事件上来,克服对家庭的过度依恋,尽快成熟起来。
3)建议从某一门专业课程入手,培养专业兴趣,将某一门课程钻研透,为今后进一步的专业方向选择打基础。
4)建议多参与不同层次医疗机构及相关机构的临床见习学习,多观摩临床工作,进一步提升个人动手能力,丰富对专业和不同科室工作性质的了解。
3.2 D生职业路径设计
护理专业常见通路包括几类:白路即直接就业成为临床护士;黑路即直接考学获得本科学历;黄路即直接创业下海;蓝路即直接出国去深造或工作;红路即卫生行***类机关就业。D生性格沉稳内敛,较单纯,社会经历不足,性格中缺少冒险因素,初期不建议其走创业之路。同时学习成绩一般,基础稍薄弱,不建议其直接考取本科;英语成绩中等,没有出国意愿,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当前也不建议其出国。考取公务员动力不足,卫生行***类机关招聘人数有限,竞争激烈,不建议其机关就业。推荐其凭借大专学历实现先就业。建议选择竞争较小的城镇区级二级或三级医院,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轮转科室后选择一个专业方向,建议D生侧重于动手类协作类临床工作,例如:临终关怀护理、老年护理、门诊护士、消毒室护士、供应室护士等。在就业一年对工作适应熟悉后,建议成人类本科学习,提升学历的同时也为职称论文写作提供更多理论素材。不建议难度较大的自学考试模式。争取三年内拿下本科学历。考虑到该生能力和性格特点,建议选择相对稳定的技术岗位,避免行***管理岗位,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技术类业务钻研,考取更高一级职称。
4 不足与反思
再好的规划设计师也只能为职业者设计出3~5年的通路,再好的规划设计也是要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变化调整。作者在几轮的授课中渐渐摸索出一些职业设计的模式,对于指导学生大方向的选择不无裨益。然而也正是这种模式化了的思维方式,缺少了随机的精彩和灵动的创意。因为每个人都是有无限可能性的,路径既是预设出来的,也是摸索着走出来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的同时,不应该将学生僵化的钉在板子上。不去预设的人生,也许是另一番光景。
参考文献
[1]余秋雨.善良、快乐、健康比成绩优秀更重要[N].中国教育报,2015,4,22.
[2]洪向阳.10天谋定好前程[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
专业建设规划篇9
关键词: 化工装备技术专业 生产性实训基地 建设
引言
***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为此,湖南省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将以“对接产业、校企共建、文化互补、资源共享、多方共赢”的原则,实现职业教育与石化产业的“动”、“走”、“转”、“变”,完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企校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化工装备专业群+基地”的建设模式,以“企业情境教学、化工单元操作仿真、典型设备制造、典型化工装备安装维护检修、典型产品防腐、化工检修钳工鉴定、顶岗实习、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实训模块内涵提升及功能拓展为基础,建设一个体系先进、师资雄厚、设备先进、设施完善、资源丰富、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良好、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化工装备技术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服务于学校、企业、教师与学生,集教学、培训、生产、研发于一体,为湖南省乃至全国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体制机制建设
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形成以学院为主导校企“双主体”基地建设机制。争取企业、***府与社会等多方投入,建立经费共筹、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体制机制。完善化工装备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共管委员会,实现基地建设与专业产业(行业)联动,实现基地建设与化工装备人才培养目标对接。依托职教集团,校企联盟共建天华节能设备公司等“校中厂”,建设巴陵石化、中盐株化、湘东化机等“厂中校”。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职业文化引入基地,系统地建立和完善基地管理制度,对生产性实训基地按企业的6S模式管理,实现基地“管理模式企业化、育人主体多元化”。
2.硬件环境建设
按照企业生产设置真实的职业环境,遵照化工装备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实训项目,以专业核心能力训练购置设施设备;将化工检修钳工、焊工等职业资格证的技能鉴定与基地硬件环境建设有机融合;建设功能齐全的培训楼以满足对外培训服务的需求。改扩建现代机加工中心、焊接加工实训中心、化工装备检测中心和化工产品生产实训车间,新建化工装备防腐实训中心,动、静设备安装检修中心等。实习实训场地及设备按照企业生产经营要求设置,形成真实的职业环境。力求80%以上的实训场地能组织理实一体化教学,40%以上的场地能进行生产性实训,同一项目能够同时满足100人以上实习实训和师资认证培训。将天华节能设备公司等建成“校中厂”,将巴陵石化、中盐株化、湘东化机等校外实习基地建成“厂中校”。
3.师资队伍建设
紧密围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全面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中心,完善“培养、提升、引进”为主要内容的建设机制。以“校企融合”为建设渠道,以改善师资结构为抓手,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从企业聘请8—10名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比例不低于20%。培养1名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教授,8—1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比例达100%,生师比在16∶1以内。通过三年建设,提高师资质量、优化师资结构,形成一支数量足够、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与培训师队伍。实训指导教师均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高级职业资格。
4.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形成“面向市场、行业主导、主动适应”的实习实训与师资培训体系;校企共同制订“企业情境教学、化工单元操作仿真、典型设备制造、典型化工装备安装维护检修、典型产品防腐、化工检修钳工鉴定、顶岗实习、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模块化实习实训与教师培训实施方案。完善各模块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形成各模块的训练与考核标准;确保毕业生获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比例为100%。以分组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为主要手段,实施以“典型设备安装、维护、制造、设计”等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全程实现“做中教、做中学”;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实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以职教新干线平台为基础,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突出软件建设”的原则,建立一个“教材+网络课程+工程素材库”立体化教学资源平台。在网络平台上中能进行视频教学,教案、讲稿、PPT等***浏览与***,学生作业上传与批阅,师生***答疑与交流等功能。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向社会开放,能被高职院校师生、企业和社会学习者广泛应用,实现校校、校企共享。
按照“强化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校企合作建设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实训体系教学资源。企业专家提供职业工种标准、企业标准、企业生产案例等技术资源素材,教师进行教学资源设计、制作和整合,开发职业资格标准、实训教材、实训课件、实训软件、考核题库等,完善培训包建设。与软件公司共同开发化工装备技术专业典型设备拆装维护仿真教学软件。
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充分利用化工装备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及学院的区位优势,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服务区域内相关社会职业培训,与相关企业联系,并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为其做好新职工岗前的车工、化工检修钳工、机修钳工、装配钳工、冷作钣金工等工种的技能鉴定和技术培训;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城市劳动力再就业培训。通过培训,并且技能鉴定合格可颁发相应技能鉴定证书,有助于相关社会人员持证上岗,增加就业机会;充分利用学院开放型教育教学资源,现代教育的手段,向相关企业组织开展化工装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服务区域内相关社会职业培训每年1000人次以上。积极承担中、高职骨干教师培训,接受兄弟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的教师、实验员等来校交流、学习;面向全省乃至全国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学生开放,吸收他们来我院短期或中期实习。年接纳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与师资培训500人次以上。
组建技术服务团队。每年有计划地选派“双师型”教师到化工及相关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争取省级或部级科研课题,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不断论证研究结论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可行性,进而带动企业研发水平的整体提升;参与企业技术攻关或技术开发工。加强与区域内重点化工企业的技术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共建化工装备研发技术中心,为湖南化工企业提供装备设计、制造、维护、改造等方面的技术咨询与服务。与相关企业合作,进行化工设备、压力容器等的加工与制造及设计等工作,基地生产经营收入每年不低于200万元。
结语
通过化工装备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大大提高,教研教改、技术应用、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为省内外职业院校同类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为“双师型”教师培训提供训练平台;为学校、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力争承办全国化工钳工技能大赛。
参考文献:
[1]***高教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文件),2006:3.
专业建设规划篇10
关键词:城乡规划;地方高校;学科发展;特色办学;安徽建筑大学
中***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3001104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同济大学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城市规划本科专业[1]。到2015年5月,我国设有城市(乡)规划本科专业的学校有207所,其中通过评估的高校有42所①。可以看出,我国城乡规划专业发展迅速,但水平差异较大,大城市、办学历史悠久的高校发展良好,地方性、新办专业的高校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2]。为此,2013年高等学校城市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颁布了《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对城乡规划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安排、师资队伍和硬件条件等进行了要求,提出地方院校可根据本校专业特色和定位增加有关教学内容,制定专业培养方案[3]。近年来,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了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等要求。综上所述,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如何凝练特色,将是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办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一、 城乡规划专业面临的新形势
(一)地方高校办学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开办城乡规划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以安徽省为例,目前有8所高校开办城乡规划专业,除合肥工业大学属于部属院校,其他7所高校均为省属地方高校(表1)。从办学时间看,除了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开办时间较早外,其他高校城乡规划或相关专业开办时间均小于15年。从办学背景看,5所高校是依托建筑学的工学专业,1所高校是依托地理学的工学专业,2所高校是依托农林学的工学专业。从招生数量看,年招生数量普遍在50~70人。这些高校的城乡规划专业大部分依托原有相近专业开设,不同背景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建立自身特色,已成为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表1安徽省高校城乡规划及相关专业简表高校名称专业名称开办时间学制专业类型招生数量/年是否通过评估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19835工学60是合肥工业大学城乡规划20005工学50否安徽农业大学城乡规划20025工学60否安徽科技学院城乡规划20085工学70否黄山学院城乡规划20114工学70否安徽师范大学城乡规划20124工学30否安徽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城乡规划20075工学60否安徽农业大学经济技术学院城乡规划20045工学100否高等建筑教育2016年第25卷第3期
顾康康,等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特色办学路径探索――以安徽建筑大学为例
(二)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近年来,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快速,城乡规划行业市场需求火热,毕业生就业面不断拓宽。但是随着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数量快速增长,部分城乡规划设计企业需求日趋饱和,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就业也面临了许多的困难。由***1可以看出数据由安徽建筑大学就业办公室统计。,2011―2015年,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就业率整体高于90%,但2015年降到70%。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城市就业市场日趋饱和,另一方面毕业生就业面较窄,中小城市及乡镇选择较少。从就业方向来看(***2),35%的毕业生进入设计公司,25%的毕业生读研,这2个方向的毕业生占总数的60%。进入建设单位、考取公务员以及出国的毕业生分别占21%、7%和9%。就业方向以大中型规划设计企业为主导,就业区域以省内大城市和省外大中城市为主,就业选择仍相对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就业率的提升。
二、 国内地方高校特色办学案例探讨
(一)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是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中唯一一所土建类高等学校。其城乡规划专业在办学过程中一向注重实践,实践教学共计6分(课内实验120学时,折合实践教学7.5学分),占总学分33.5%,加之所在地域为经济发达地区,其将专业实践与城市发展互动,形成了共赢局面。该校的课程设置以设计课为核心,从本科低年级到毕业设计各个环节以学生创造力培养为侧重点,围绕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下的六个研究方向,在学校的大平台课程基础上,设置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设计课、专业核心理论课,同时辅以宽基础、宽知识面的基础课与选修课程,构成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实践性强,学生除理论与设计类课程学习外,还应参加多项专业实践环节。围绕“立足首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行业,服务城乡建设”的办学定位,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毕业生。毕业生就业范围广、就业率高。良好的就业前景带来了良好的声誉,良好的声誉又吸引了良好的生源,形成了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 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办学历史长,是改革开放后国内第三所开办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的学校。学科基于地方院校的特点,立足地域城乡发展,在山东半岛城镇群可持续发展研究、山东省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半岛蓝色经济区村庄建设研究、浅水层城市有轨交通研究、城市洪水防治研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其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特色是土地使用,在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和评价体系、城市核心功能要素配置和布局、城市建设用地变化测度和分析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山东省区域类型多样,城市发展各异,为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更丰富的空间与样本。山东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对外技术服务方面,为地方城市建设做出较大贡献,业已成为山东省城市规划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基地,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
三、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特色办学路径
(一)特色凝练
1.依托学校大土建学科优势,创造交叉方向
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唯一一所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的多科性本科高校,现有6个一级学科,在节能环保、城镇化与徽派建筑、地下工程、公共安全、先进建筑材料等重点领域,形成了多个具有影响力、特色鲜明的科研方向和学术团队。因此,依托学校优势学科,积极寻找城乡规划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方向,构建相关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是学科特色凝练的途径之一。
2.依托地方合作资源优势,创新实践教学
落实产学研合作,是提高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保障[4]。“产、学、研”相结合是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办学传统,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应把面向市场培养实际动手能力放在第一位。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同时,需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锻炼学生。由城市规划系、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及研究所(教授工作室)等单位共同形成了城乡规划专业教学、科研、生产互相支持的体系,在省内外建立长期、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为城乡规划专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3.依托地域文化特色,创新研究领域
徽派建筑在中国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体现了徽州工匠的建筑设计理念和艺术风格。徽州古村落是我国保存最完整,数量最丰富的古村落群之一,其代表黟县西递、宏村是至今为止我国唯一的古村落型世界文化遗产[5]。近年来,城乡规划专业依托学院下设的徽派建筑研究所,以及学校和世界遗产地宏村同时设立的徽派建筑陈列馆,在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与课程设计中,设置了地方建筑或古村落及古建筑保护规划、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等课程作业,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徽派建筑,为弘扬徽派建筑文化、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夯实基础。我国新型城镇化***策更加重视乡村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提出通过振兴乡村和农业来解决城乡发展差距的社会矛盾[6]。安徽省农村人口多,乡村规划是城乡规划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安徽建筑大学开展大量乡村规划与研究(表2),乡村规划课程在本科生课程体系的比重日益增大,乡村规划教学与实践已成为我校城乡规划专业的一大特色。表2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乡村规划实践项目时间地点人员成果委托单位萧县新农村规划2011年7月至8月萧县20个村庄教师2人,本科生20人编制《萧县新农村规划》萧县人民***府皖北美好乡村调研2012年8月皖北6市12村教师3人,本科生6人编写《皖北美好乡村调研报告》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皖北农民及企业员工城镇化意愿与影响机制调研2013年3月皖北地区教师6人
本科生28人编写《皖北农民及企业员工城镇化意愿与影响机制调研报告》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岳西县水畈村美好乡村规划2013年11月岳西县
水畈村教师2人,本科生4人编制《岳西县水畈村美好乡村规划》,水畈村荣膺“2014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称号岳西县人民***府岳西县美好乡村规划2014年4月岳西县6村教师6人,本科生12人编制《岳西县美好乡村规划》岳西县人民***府宁国市美好乡村规划调研2014年7月宁国市2村教师3人,本科生12人美好乡村调研报告宁国市人民***府安徽省农民流动与宜居性调研2015年7月安徽省5县30村教师5人,本科生10人编写《安徽省农民流动与宜居性调研报告》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金寨县村庄布点规划2015年8月金寨县教师2人,研究生5名村庄布点规划(文本、***纸、说明书)金寨县人民***府海门市海州乡美丽乡村规划方案竞赛2015年8月至12月海门市
海州乡教师4人,本科生8人美丽乡村规划方案同济大学(二)课程优化
专业理论课程体系设置既注重高等教育“宽口径、厚基础”,工程教育理念的落实,同时又要适应城乡规划学科综合性、社会性与***策性发展趋势,与我国注册规划师执业制度接轨,注重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7-9]。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以城乡规划设计与城乡规划管理两大方向为核心构筑系列课程群,其中规划设计类课程以我国现行规划体系及城镇化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进行区域规划设计、总体规划设计、详细规划设计及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设计能力,城乡规划管理类人才培养在设计表达类课程设置基础上增设规划***策、规划管理及规划实务类课程。实践类课程体系设置围绕规划专业“双主线、三阶段”教育过程,按专业认知规律要求分阶段设置城市认识与体验实习、建筑测绘实习、城市建设史实习、系列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三)就业导向
据统计,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就业以规划设计单位为主,且集中于大城市,中小城市较少。但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面向二、三线城市以及乡镇的规划人才需求将大大增加。因此,中小城市及乡镇将成为未来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就业市场。此外,除了规划设计单位,拓宽就业方向将成为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例如,安徽建筑大学近年来组织的“创业之星”活动,多名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走上了创业之路,扩宽了城乡规划专业就业方向,促进了城乡规划学科发展。
四、结语
新型城镇化对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提出了新要求,地方高校由于种种限制因素不可能延续985、211高校的发展模式,只有凝练特色、错位发展才能在竞争中保有一席之地。安徽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积极创造特色化发展道路,依靠学科和地域特色凝练教学、实践和研究内容,学科建设逐步发展创新力、提升竞争力、扩大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侯丽, 赵民. 中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回溯与思考[J]. 城市规划, 2013, 37(10):60-70.
[2]方程.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城市规划专业发展道路探索[J]. 规划师, 2013, 11(29):101-104.
[3]杨贵庆. 城乡规划学基本概念辨析及学科建设的思考[J]. 城市规划, 2013, 37(10):53-59.
[4]唐春媛. 地方院校城市规划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10, 19(4): 15-18.
[5]陆林, 凌善金, 焦华富, 等. 徽州古村落的演化过程及其机理 [J]. 地理研究, 2004, 23(5): 686-694.
[6]周岚, 于春. 乡村规划建设的国际经验和江苏实践的专业思考[J].国际城市规划, 2014, 29(6):1-7.
[7]徐岚, 段德罡. 城市规划专业基础教学中的公共***策素质培养[J]. 城市规划, 2010, 34(9):28-31.
[8]吕飞, 戴锏, 路郑冉. 城市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12, 21(4): 85-89.
[9]白淑***, 许峰. 城乡规划专业城市调研类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15, 24(2): 129-133.
Exploration on the path of schoolrunning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in local university under new situation:
taking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GU Kangkanga, CHU Jinlonga, ZHANG Hongyab
( a.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Planning; b. Graduate Faculty,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Hefei 230022, P. R.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