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人才培养10篇

计算机人才培养篇1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快速发展,知识组织结构和核心基础知识变得越来越庞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专业分委员会组织的我国信息化社会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成熟的企业并不回避再培养的问题,但迫切希望有效地降低再培养成本。IT项目主管认为,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人力资源主管则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机专业人才最欠缺的能力为:对工具和方法应用不熟、经验不足;价值取向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外语能力欠缺;缺乏基本的抽象分析问题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不足。因此,根据社会需要制定不同的培养规格,是解决目前计算机人才培养专业特征不明显的可行途径;从长远看,有必要考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适当的分解,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快、应用范围广、社会需求差异大的特点,必须全面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行分层次教学计划,才能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要充分认识到本科专业教学内容比较灵活、学术水平要求一般、重视能力培养要求的特点,明确的培养目标,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制订有效的实施方案,立足社会需要,加强专业建设,才能保证较高的本科教学质量。因此,从中国的国情和社会需要出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突破原有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实行分层次培养格局,才能有利于发展,有利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发展。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背景和现状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背景

国际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到60年代专业教育逐步进入了科学研究的轨道,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则采用学术团体提出的参考方案。从20世纪中期开始,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国家采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基本上都是参考美国的体系,1985年以后,面对学科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组织结构的日渐庞大,美国的学术团体开始寻求学科人才培养的内涵发展模式,1990年基本完成第一阶段的研究报告,并推出“91教学计划”。但“91教学计划”及其相关研究报告对学科方***内容的研究不够深入,从而使人们产生“91教学计划”难以实施的印象。中国高等教育参照美国的“91教学计划”制定了“93教学计划”,并延续至今。1995年***启动了高等理科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计划,并批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由复旦大学等九所学校组成项目组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分类、分层次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思路。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又启动了35所重点大学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建设工程,力***探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方式。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

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人才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按照过去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认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关于算法的学问,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开展算法研究与应用的能力;是在数学与电子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科,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数学与电子科学的基础;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培养的人才须有较强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而言,存在着既不能让学生掌握扎实、完整的专业理论基础,又不能培养学生熟练的应用能力的问题,由此出现了顾此失彼、实际效果差的局面,从而导致了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的供需矛盾,甚至使人们造成了计算机应用能力本科生不如专科生、专科生不如中专生的假象,充分反映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无论是按照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还是在实际办学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基本的实验方式、方法与应用技能,对专业学生应要求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技术开发、应用能力。

三、扎实的研究与设计实践、多样化专业竞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计算机学科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为了增强人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将实践环节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提高实践的效果,从不断的学习中不断地给他们提供学以致用的实践机会,注重自我设计软件/硬件的以致用的实践机会,注重自我设计软件/硬件的创新能力训练。在学习中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并将实验从理论课中分离出来,自成系列,***开设综合性课程设计;自这些课题研究、设计与开发实践,不仅培养了大家自主学习与理解能力、以及对新知识的驾驭能力,而且经历了计算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应用创新的能力训练;还可以通过参与基金课题与国家课题的论证与申请,强化了创新的动力观和主体观教育,培养敢于创新的意识,而且作为主要成员经历课题总体设计,关键技术研究、系统验证与性能评测等研究过程,培养了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能力。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需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实施和贯彻。我们认为多样化专业竞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软件设计、机器人、模拟联合国团队等专业化竞赛,尽管竞赛内容与形式不同,但其共同之处是不仅能够培养人们敢于创新的意识、激发创新的思维,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理解与应变等创新能力,还能够引导大家在自学进取中培养自信,在战胜挫折中培养意志和在对待名利中树立正确人生观,塑造创新人格。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人才。创新人格是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方***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等众多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是创新型人才表现出的整体精神面貌。没有创新人格,人的创新潜能很难充分发挥。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注重知识、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创新人格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赵致琢,刘椿年,许满武,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育与教学改革研究进展通报[J].计算机科学.

[2]李晓明,陈平,张铭,等.关于计算机人才需求的调研报告[J].计算机教育.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计算机本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计算机人才培养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人才;培养方案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8-0147-01

1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的现状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进入全民信息化时代,计算机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企事业单位都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计算机专业人才成为社会热门,这给高职院校针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我国传统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而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专业性极强,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技术实践能力,这颠覆了传统教育理论。导致高职院校在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方面出现很多问题,没有结合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要,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重理论,轻实践,内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这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培养计算机网络人才的质量。

2如何培养高职计算机网络人才

2.1高职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要符合区域经济的发展

***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环境下,计算机人才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特点,培养创新型计算机人才。高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时要及时掌握区域经济的发展,制定合理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应“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就业市场要求”。

2.2按照岗位需求,合理设置计算机教学重点

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为企事业单位岗位需要服务的,所以在进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时,不能脱离岗位需要盲目培养。高职院校应和企业联系,深入了解企业讯息,掌握企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到有的放矢。由于企事业性质的区别,不同的企事业单位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肯定存在一定的差异化,所以各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要合理安排课程设置,明确教学重点,使学生不仅能学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同时能学习到适应岗位需求的重点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2.3紧跟社会发展,完善和更新教学内容

人类进入21世纪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变化,社会日新月异,一天一个样,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所以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紧跟社会发展,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带到课堂,完善教学内容。新知识、新技术代表当前社会网络技术的最前沿,及时引入可以让学生及时掌握社会发展变化对网络技术的需求和变化,促进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自己专业培训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2.4创新教育,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高职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以“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就业市场要求”思想为指导,培养出来的人才必须要符合企业需要。所以高职院校在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创新教育,深化实践,与企业联系将正在企业中工作的专家请到课堂上来,为学生介绍企业的一线知识和技术,因为正在企业工作的专家是最了解企业需要的,有丰富的经验。同时,高职院校可以考虑联合企业建立一个学生、教师、企业相互沟通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学生可以随时和老师、企业沟通,解决自己在学习中的难题,也可以向企业学习计算机的实际应用知识。企业专家也可以定期在这个平台上举行一些专业知识讲授,将自己在企业中的工作经验、工作技术贡献出来,提供给广大的学生借鉴学习。在这个平台之上也为老师提供了与企业专家交流的机会,对增强教师的教育水平有相当大的作用。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联合企业开展一些课堂之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边学习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5制定合理的计算机教学计划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日益严格。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科学合理才能培养出适应企业需要的专业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制定专业的教学计划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当重要,专业的教学计划要体现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制订教学计划之前,高职院校要做到心中有数,结合社会实际掌握本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从而制定出一个包括培养方向、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考核制度在内的教学计划。高职院校制定计算机教学计划要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实事求是、反复研究,要使制定出的教学计划能够真正实用,能够真正培养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要,避免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跟不上企业需要的尴尬。

计算机人才培养篇3

当前,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全国1000多所高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几乎是千校一面,都是按“学术型”人才培养,培养的人才普遍是理论略强,实践能力偏弱,很难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由于学生毕业应用能力都差不多,在就业中很多企业只能优中选优,更愿意接收重点院校学生,因此,造成普通高校出现所谓就业难,出现IT市场高技能人才短缺、低端技能人才过剩局面。基于目前我国高校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职业技术师院校要抓住这一良好发展契机,率先实现转型,完成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型定位。发挥学校的办学特色,不断探索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为IT市场培养亟需并有一技之长的计算机应用型技术人才,努力实现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

二、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新途径

(一)创新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计算机技术应用范围较广,这就要求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上要根据自己的办学水平,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紧紧围绕“应用型”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探索构建有利于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新模式。

1.构建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要创造条件与国内外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开创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校外实训机会。(1)“3+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3年计算机专业课程,然后去企业实习1年之后就业。(2)将企业生产基地引进校园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只负责提供场地,企业负责投资设备和派遣计算机项目工程师来校免费对学生进行教学培训。进行实际应用项目研发,根据校企双方协议,学生毕业后可到培训企业就业。学生不用走出校门,就能得到岗位能力提高,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共赢目的。

2.“项目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在教学中,聘请校内外有实际项目开发经验的工程师为学生开展授课、培训指导。

3.“导师制、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将计算机专业分成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工程等方向,从大二开始对学生进行分方向教学。同时,为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后三年的学习任务。

4.学科竞赛与考取证书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ACM竞赛、思科认证等各类计算机学科竞赛和技能认证考试,通过这些学习活动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5.构建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组织教师设计、开发网络精品课,综合性实验项目等建设计算机课程教学资源库,开放网络教学平台,满足学生课下自主学习。

6.加大计算机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技术应用无处不在,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性较强,因此,学校要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通信、电子、建筑、财经类等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和为国家培养复合型人才。我校在过去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上,曾尝试过以上模式的教学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了学生就业,但还有待学校更加高度重视和不断完善。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

计算机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要加大教师队伍建设资金投入,通过高薪引进或培养培训“双师型”计算机专业课教师。

(三)完善构建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

监控和考核体系建立学校教师教学督导队和学生意见反馈平台,实施对教学过程全程监控,同时建立期末考试和过程考核相结合多元考核方法。

(四)重视对学生开展人生观、学习观、就业观

计算机人才培养篇4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专业人才;培养

计算机硬件类专业人才是计算机行业所需的专业人才类型之一,其主要是培养熟悉计算机内部结构、计算机内部工作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具有***承担计算机硬件的设计、应用的应用型人才,但是长期以来各高校中计算机硬件类专业发展明显落后于软件类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师教学等各个环节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当前计算机硬件类专业人才现状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中人才培养。

1当前各高校计算机硬件类人才培养现状

计算机硬件类人才培养是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2_--,也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但是当前各个高校在硬件类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普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较为严重地影响了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于以下几点。

1.1培养目标模糊,缺乏特色

高校中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一般分为2类:一类是软件方面的专业人才,主要从事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维护、程序编写等偏软件人才,如各类软件工程师等。另一类是偏硬件方面的专业人员,主要从事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结构、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方面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当前我国高校在计算机硬件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制定上人才定位模糊,专业特色不明显,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广而不精”,学生在硬件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足,尤其是实际动手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胜任计算机硬件方面的专业工作。

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培养目标的不明确直接导致硬件类专业的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计算机相关专业是一门发展较快的专业门类,其课程体系的设置应时刻紧跟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技术而不断更新和发展,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当前各高校中的计算机硬件类课程体系更多地面向计算机类的相关专业,如软件开发、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等计算机专业中的各个相关专业,而缺乏专门针对硬件类人才的计算机硬件课程体系的设置,使得硬件类专业的课程体系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同时不少高校的硬件类课程内容较为陈旧庞杂,课程与课程之间在知识结构、内容等方面缺乏联系和衔接,没有及时更新现有的硬件类课程内容,课程脉络较为模糊,影响了硬件类人才培养质量。

1.2学生硬件动手能力不足

计算机硬件类专业所学的知识理论性较强,应用范围广,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因而对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求极高,硬件类专业要培养的就是有较强的硬件设计、开发等方面的实际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硬件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决定了其需要在相关实训设备、人员配备、资金等方面有较大的投入,为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奠定基础,然而当前高校在硬件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表现在实验室设备不足、相关的人员不到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协调性缺失等情况,较为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硬件方面实际动手能力的提高。

1.3师资不足,尤以“双师型”教师紧缺

制约高校计算机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另一因素是师资因素,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素质的学生。硬件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高要求需要有一支既精通理论又拥有硬件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师队伍,然而当前高校中硬件类专业的教师大多来自各高校毕业的硕博人员,其特点是理论知识丰富却缺乏相关的实践动手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指导,长期的理论灌输也使得学生的专业热情降低,影响了培养质量。虽然不少高校也注意到了应培养和招聘更多的计算机类“双师型”教师,但是受制于工资待遇、教师编制等现实性因素,高校硬件类专业教师师资建设依然任重而道远。

2改进高校计算机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面对当前计算机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改进当前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提高培养质量,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作为高校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不仅深刻地影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个人,而且也影响到整个高校和社会的发展,对课程设置、教学活动等方面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和统筹作用,因此改进高校计算机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应首先从培养目标入手,应对当前高校中计算机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不清、缺乏特色的问题予以清理,明确硬件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熟悉计算机内部工作原理,专业从事计算机硬件类的设计、技术开发、维护等方面的实际工作的人才,要和软件类人才区别开来,明确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使得学生毕业之后可以***从事硬件类方面的专业工作,拥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

2.2根据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和改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作为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的重要载体,其科学性、针对性如何,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面对当前计算机硬件类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针对性不足、结构冗余、内容落后的现状,应根据计算机硬件类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硬件类人才培养目标来重构硬件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覆盖硬件类专业内容从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到创新课程的纵向分层体系,明确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创新课程各自的功能和内容,形成3类课程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方面,依据计算机硬件方面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总要求,合理充实现有的硬件类课程体系的内容,促使课程内容紧跟时展,夯实硬件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基础。完善后的计算机硬件类课程体系大致如表1所示。

2.3完善现有的硬件类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应成为今后硬件类人才培养改进的重点,因其在硬件类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中有着核心和基础性的作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创新素养等协调发展的理念,以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为核心,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实践教学在硬件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被降低甚至有所忽略,因此在今后应着力于推进硬件类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进,培养具有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的硬件类专业人才。高校应积极采取措施,推进硬件类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外实训计划、顶岗实习等,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校内和校外2个方面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校内方面,加大对学生硬件类实验硬件建设的投入、师资配备,在课时分配、课程评价等方面向实践教学倾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硬件类的竞赛活动等;校外方面,积极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拓展校外学生实训基地,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等时间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等,因地制宜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4加强师资建设,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在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中的比例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教师素质的高低对学生素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高校应重视加强硬件类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方面,针对现有的教师,应鼓励他们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实践技能,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鼓励相关教师进入相关企业,参与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等工作,鼓励有条件的教师积极申报相关课题、研究项目等,提高自身实践技能;另一方面,完善现有的教师招聘标准和教师评价办法,通过提高待遇等措施吸引拥有计算机硬件方面学科背景和专业背景的“双师型”人才进入高校任教,充实高校计算机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群体整体专业素养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计算机人才培养篇5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改革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转向了对专业型、技术型、实践型的全方面人才的需求。如何在信息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满足培养目标要求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培养模式是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1信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信息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从计算机专业工作的性质上可分为三个主要类型:第一种是从事计算机理论及升级开发的研究型专业人才,主要进行计算机软件的核心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工作。第二种是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开发的工程性专业人才。第三种是应用型的信息化专业人才,主要从事系统的建设、管理和维护,也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工程的构建工作。社会中IT行业企业的招聘对应聘者的技能要求根据其职位的不同而不同。

2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2.1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从目前我国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来看,课程体系的安排和人才需求之间有诸多矛盾存在,其中以教学培养跟不上社会实际需要的矛盾表现最为突出。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仍然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轻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实验操作多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自主创新的能力严重缺乏。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较差,无法将理论真正应用到实处,导致了知识和实践的脱节。

2.2培养手段单一化,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

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按照统一的教学培养规划,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价值被忽略。虽然计算机教学已经开始应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但是它们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随着高校招生范围的扩大,计算机专业学生整体素质降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3职业素质培养缺乏

计算机专业人才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基本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而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多注重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而对于真正参加工作后需要的团队合作精神、工作责任感、人际沟通协调等职业素质的培养严重缺乏,即使有,通常也是一带而过,重视度不够。这就使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在投入到社会工作中以后不能尽快地适应工作岗位,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融入到企业中去。

3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3.1改革教育模式,建立新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抓住根源问题,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全新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现有的计算机课程体系以学科建设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模式,这已经与现今社会的发展严重脱节。要建立一种与社会岗位需求相对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就要对社会中各个企业的计算机岗位技能进行分析,了解各个岗位对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各个方面的需求。根据岗位的需求可将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分阶段进行。首先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如计算机的基本操做、OFFICE软件的使用、程序设计等,建立扎实稳固的理论基础。其次是根据不同的技术岗位要求,按岗教学,即对应岗位来设置技术技能的课程,设置多元化的课程模块。如软件设计模块可包括软件工程、Java、网络程序设计等课程,多媒体应用模块可包括平面设计、三维设计等课程。这样以满足企业需要来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人才培养,并根据企业的发展来决定专业培养的深度调整,可以使人才的培养更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实现教学的真正价值。

3.2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和实际相结合,真正发挥知识的作用,也真正使学生具有实际操作的专业能力。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以完成课程任务;可设立适当的考核奖惩制度,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验任务,提高实践能力;可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以拓宽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高校来说,可加强校企间的合作,让学生深入企业中实习、实践,为以后在工作中充分运用专业知识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3.3改革考核方法和评价体系

计算机专业考核仍然以理论课考试为主要手段,考核模式单一,评价体系不合理。要改革考核方法和评价体系,要以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考核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考核学生能否做到学以致用。这种模式使学生的教学兴趣得到提高,达到了考核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计算机人才培养篇6

摘 要:面对中职计算机类毕业生新的就业形势,学校要从社会人才需求多元化、应用性出发,结合职校生自身特点和学习需求,改革现行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规格、多方向、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人才培养 课程设置

学生的就业情况直接影响到专业的生存与发展。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中等职业学校要直面问题所在,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和学生实情,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子,改革现行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一、分析需求,研究对策

地域经济发展直接影响到人才需求。笔者学校地处山区县,电子类、机械类毕业生多数输送到大城市的经济开发区就业。可是计算机类毕业生去大城市就业机会不多也不适应,一方面跟高学历求职者竞争不是对手,另一方面自身能力与专业技术欠缺。因此,异地就业市场不大。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缙云县大多数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城市居民家庭都用上了计算机和网络。通过调查了解到,本地的很多个人与企业还是比较喜欢录用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因此,中职计算机类毕业生只要是“物美”,立足本地寻找发展平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还是有较大的施展空间。

笔者通过收集就业学生的反馈信息和对缙云县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调查了解到,比较适合中职计算机类毕业生的职业岗位主要有:办公室文员、仓库管理员及车间统计员、计算机营销及售后服务人员、网站建设及维护人员、***形***像处理师等。从这些需求情况可以看出,随着计算机应用功能的开发和应用领域的拓展,计算机类毕业生的就业具有面宽而需求规格多样的特点。

因此,学校计算机人才培养必须与社会需求互动,结合职校生自身特点和学习需求,改革现行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多规格、多方向、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定位目标,明确规格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和技术型人才。在此大目标指导下,中职学校在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时,一方面,可以依据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多规格、多方向的特点,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基于“全体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校应正视职校生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允许每位学生“学习起点不同,专攻方向不同,成才目标不同”,将专业人才培养分多个层次。

从需求信息收集可知,中职计算机类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开展工作,即计算机操作员,这类工种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低,只需掌握计算机应用的一些基本操作技能。第二类是依靠计算机知识和技术进行工作,如售后服务人员、网管、网站建设人员、***形***像处理师等。这类工种就要求学生除了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外,还应具备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方向技能。因此,学校可以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分两个层面,即计算机操作员和技术服务人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未来从业的意向,自主选择一个层面的某个方向进行专攻发展。

为此,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可以根据国家计算机教育指导委员会提出的以“培养规格分类”为核心思想的计算机专业发展的建议,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和中职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学习需求,实施“大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战略,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三、制订方案,落实措施

中职学校在制定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坚持就业导向原则,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从学校实际出发,对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选择和能力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合理设计,突出专业培养特色,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1.优化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

课程设置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学校的课程设置要集中、合理、实用,体现专业培养方向,突出专业特色。

课程设置要与学生能力要求相结合。计算机应用领域广,知识更新快,可学内容多。但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应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切忌过大过多。例如,把《电工基础》和《电子线路》缩为一门《电路基础》,《C语言》和《QBASIC语言》选学一门,同时针对岗位培养需要,把网络与三维设计分为两个专业方向,增加一些实用性的专业方向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专业方向发展,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专业方向课程进行精雕细琢,从而掌握更专业化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形成特长优势。

课程设置要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为适应社会多元化人才需求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学校应按“大专业多方向”方法设置课程,突出专业培养特色。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可分为三个模块,即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课模块细化为多个专业方向,如文字数据处理、微机安装维护、网页设计制作、网站建设管理、***形***像处理等。各专业方向根据职业岗位知识和能力培养需要开设相应课程,并渗透行业知识。如网站建设管理模块开设网络技术基础、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网络安全与维护等专业课程。课程管理坚持“基础统一,选修放开”原则,对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实行统一教学、统一考试,使每位学生都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专业方向课程实行“活模块”选学,分方向选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职业意向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方向,进行专业特长精修。此外,学校的教学计划编制要便于课程管理和适合学生的学习规律,避免“统一”与“放开”的冲突,尽量将专业基础课放在前三个学期开设,从第四个学期开始集中开设专业课,实行分专业方向教学。

2.加强能力培养,提升就业优势

对于面向就业的职业教育来说,学生技能优势不强、实践能力薄弱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因此,学校要努力搭建适合学生专业技能成长的教学平台,突出技能优势,进而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实行“操作+应用+实训”的技能教学模式,提高实践能力。“操作”是指学生对计算机操作要熟练。首先,在教学计划上,增加上机操作的课时比例,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在带有大屏幕投影的计算机房上课,让学生边学习边操作。再次,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定时开放计算机实验室。比如在课外活动或周末开放机房,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计算机,增加操作机会。

“应用”是指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过程。首先,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强调以应用为主,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其次,理论学到一定程度,教师要给学生布置综合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学习网络技术课,可以布置校园网方案设计、网络安全技术等习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或查资料等途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次,开展各种与计算机应用相关的科技活动和竞赛。如组织网页设计大赛,参加校园网设计与维护等,让学生有机会检验和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

“实训”是指接触实际工作岗位参与实习训练。学校可以把技能训练场所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拓展到校外,让学生面向职业岗位参与实践。例如,学习Photoshop时,让学生去摄影楼,学习婚纱照的处理、颜色搭配、色相饱和度的调整、色阶的应用等。如此一来,可以学以致用,从而提升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对行业知识的了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劳动态度、服务意识、合作精神等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施“自助式”专业技能分向培养策略,突出技能特长。“自助式”专业技能分向培养策略是指将计算机技能进行优化组合,分层次、分方向,归类为基础技能和专业方向技能两个模块,专业方向技能模块依据岗位需求细化为多个方向模块,然后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特点及未来从业需求,自主选择一个方向模块的技能精修,开展“自助餐”式技能分向培训,从而形成专业技能特长的个性化技能培养模式。分向培养策略的实施可采用“课内打基础,课外练特长;理论统一学,技能分向练”的教学形式。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技能兴趣小组和实行专业教师负责制的形式来实现,利用课外活动、晚自修或双休日等时间段有计划地开展技能辅导教学,强化特长训练。例如,想成为网管的学生就参加网络技术兴趣小组,跟随学校网管员,学习局域网组建、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技术,在解决校园网维护维修问题过程中学习、锻炼、提升,从而初步具备网管员应有的专项能力。

四、关注市场,注重实效

学校的市场就是用人单位,若不了解企业的需求,在办公室中闭门造车,是对学生极不负责任的行为。计算机技术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一门科学技术,其软、硬件平均一年甚至更短就要更新一次。这种发展使得学校人才培养总是滞后市场需求。因此,学校要经常性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市场调研,根据市场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变化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优化课程设置,修改教学计划,补充教学内容,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同时,学校要及时收集用人单位对就业学生的信息反馈,检查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专业培养方案,改进培养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未来的中职在许多专业领域都将被高职取代,适合中职生的岗位将减少很多。面对这种形势,中等职业教育在有危机感的同时,要看到自身优势,正视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努力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它,争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沈才梁等,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社会调查及培养方案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5(10).

[2]王万森,计算机专业还有几分天下?[J].计算机教育, 2006(2).

计算机人才培养篇7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评价体系 创新型人才

中***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随着社会发展,对计算机人才素质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但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以知识传播为根本任务的高等教育体系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必须充分发挥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大学生培养成适应未来社会激烈竞争并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1 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高校作为社会人才的培养基地,在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教育的普及,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却越来越难。首先,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其次,学生个人专业知识不牢,创新水平与实践能力严重不足;另外高校教学方面,部分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较为滞后,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脱节,不能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但从当前高校计算机教育的现状看,现行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仍在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尤其是服务于应试教育的传统教学评价体系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因此,我国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该跟随社会的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的调整,尤其是在教育理念、评价体系等关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2 新教学评价体系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计算机学科作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对于培养大批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计算机人才,加快信息产业发展、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有着重大意义。

当前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远大于研究型人才的需求量。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应以创新型应用人才为培养目标,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计算机人才金字塔的中、下层,努力培养大批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应用型和职业型人才。

2.1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阶段性的评价考核基础上,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评价纳入综合评价结果中,改变学生在评价体系中的被动地位。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从考试压力中***出来,还能主动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入探索,不断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现评价体系多元化、全面化。首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实现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其次注重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评价,将理论测试、实践水平、

创新能力、学习态度等内容进行均衡分配,对学生进行科学、全面地评价。最后建立师生互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丰富教学评价内容。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性,让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改进。

2.2发挥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主导地位

一是重视职业发展教育。结合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和最新动态,增加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发展指导,使学生始终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方向保持同步,帮助他们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职业发展方向,有目标的投入学习。

二是调整课程体系设置。根据计算机学科的发展趋势和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现行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做出调整。重视基础课程教学,为学生进行深入的专业研究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拓展专业课程内容,依据市场对计算机行业的人才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拓展专业知识广度。

三是重视实践教学。将实践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环节在学业评价中的比例,以提高学生参加实践的积极性。同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强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2.3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学习能力

首先,提高学习自主性。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学生应准确定位,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转变学习理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

计算机人才培养篇8

关键词:***学院;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中***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13-3448-02

近些年来***学院迅速发展,它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与创新,也是今后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学校超常规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其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人才的培养方案问题。***学院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为何定位在应用型,如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目前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这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1 ***学院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依据

1.1 ***学院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定位是对学生因材施教的需要

***学院虽然明确定位为普通本科教育,但是***学院的招生属于第三批本科,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弱,学习习惯性较差,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够,培养研究型人才缺乏生源基础。他们选择计算机作为专业大多出自于平时使用计算机的兴趣爱好,然而计算机专业实际学习起来远不是他们当初认为的那样简单有趣。计算机专业设置的课程也要比其他专业的课程更难掌握一些。以我校来说,计算机学院学生拿学位证书的比例要远低于其他学院。目前***学院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是遵照普通高校的规定,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在接受按照这种标准进行的教学时,感觉比较困难,学习的信心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导致学习兴趣逐渐减弱。所以,***学院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扬长避短,形成实际的,符合本身实际特点的培养目标。

1.2 ***学院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定位是社会市场的需要

据介绍,目前我国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就我国软件业来说,随着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显得突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也缺少大量的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人员,面向工程实践的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很大。所以***学院培养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大有可为。

再者,***学院的人才其知识水平、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多不及母体高校,实践动手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不如某些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特色及品牌专业培养出的高技能性毕业生,出校后他们不能马上适应企、事业工作的实际需要。***学院的毕业生要摆脱这种两难的困境,瞄准市场需求,培养应用型创新性人才,在掌握一定理论基础上增强应用能力,那么在市场竞争中应该是更具竞争力的。

1.3 ***学院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定位是***学院自身发展的需要

***学院由于办学历史短,经验积累少,招收的学生是三本学生,***学院的师资和教学条件都比不上重点高校。***学院是受教育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而产生,必然要为市场经济服务,作为一个以民营机制运作的***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就更应该适应市场的需求,具有市场意识,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学院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学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如果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特色,缺乏就业竞争力,就会逐渐被市场淘汰。***学院办得好不好,就看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情况。因此,要想***学院能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在办学思路和办学定位上就要呈现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科学合理地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创造品牌,突出特色,提高知名度,构建市场竞争力。以此形成良性互动,从而推动着***学院持续、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2 ***学院应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的几个要点

2.1 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专业培养方案

通过到就业市场以及网络信息资源了解到,关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已经出现了一种互相矛盾的奇怪现象:一方面,计算机类人才需求很大,但是另一方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却有很多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满意度都明显偏低,原因在于计算机类本科毕业生在学校学的知识大多偏向理论,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的问题。正是因为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才会出现用人单位缺人才但毕业生就不了业的矛盾现象。

***学院跟公立高校相比最大的优势是有更多的办学自,可以灵活地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既有本科人才培养的一般要求,又有强化岗位能力的内涵,它是在本科基础之上的以“工程师”层次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吸取一般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长处,兼蓄并顾。对计算机专业来说,重点高校培养的是系统分析员,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一般程序员,而***学院应该培养介于二者之间的软件工程师。

所以,***学院应明确就业方向、精简专业课程、删减可学可不学的普适性课程,使得每个方向开设的课程更具有针对性,避免学生所学的知识杂而不精。

2.2 建设适合于***学院的教材

目前市面上计算机本科和高职高专的教材都不少,但是计算机本科经典教材对于***学院学生来说偏难,高职高专教材又偏向操作技术,没有适合***学院教学的教材。目前***学院大多采用普通本科的教材,这对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需要在全国***学院教材编写委员会的组织下,在理论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需求和***学院学生实际情况,尽快编写出适合于***学院的教材。教材内容要能突出应用性、技能性、实践性。再者,实践性教学配套教材也是关键。目前学生计算机上机内容基本上都是教师零时制定,没有实验指导教材学生不知道做什么,实验指导书、配套习题、案例教材等多样化的实验教材也成为***学院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2.3 在教学中加大实验力度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最能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特色,理应受到重视。***学院的教学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去掉理论性太强的东西,在教学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尽可能创造实践教学条件,培养学生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所培养的学生才会受社会、受用人单位欢迎,才会相应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以此形成***学院发展的良性循环。

2.4 引入职业技能培训

将职业技能培养引入大学课程的教育理念已成为现在流行的趋势,毕业生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能在就业前受到正规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锻炼。这样学生一出去就能适应社会需求,这将大大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校计算机科学学院也已与武汉软帝培训公司建立了多年的联系,学生可以在培训公司学到目前最流行、市场需求较多的Java、.Net编程等课程,方便毕业生找到工作。但是去职业培训公司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学生需要缴纳一笔不小的费用,而且在校外路途又远,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各种资源,引进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建设校内就业指导培训实践基地,或者将职业技能培养引入大学课程,突出层次性、先进性和综合性,由校内教师担当部分职业技能培训任务。这样使学生能在大学期间就受到正规的职业技能培训,缩短了学生适应工作要求的时间,促进就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负担,方便了学生。教师在教学上也能联系就业实际,使学生在学校能有针对性地学习。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学院的生源特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上比较合适。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岗位技能和全面素质为主要特色,加强综合性的教学,把基础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陈汉英,冯建力.强化建设凝练特色倾心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46-47.

[2] 李惠.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学院学生的就业前景[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4):35-37.

[3] 张志刚.关于***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0(5):86-88

[4] 周敏.***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定位研究[J].引进与咨询,2006(7):94-97.

[5] 胡智喜,唐学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产学研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3(26):1751-1752.

计算机人才培养篇9

1.1 深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

为考试服务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深受传统的理论化知识影响研究,忽视了学生对计算机技能的实际掌握和应用能力,导致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并不能达到企业需要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毕业后的就业存在一定难度,对我国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数量上也十分有限。

1.2 教材内容有待考量

时展、科技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如果一味使用长时间的计算机教材,就缺少了时展特点。高校计算机教材大多数存在我国多年的知识和理论架构,很难满足新时代的计算机发展技术。高校在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上也没有使用最新的教学版本,导致学生掌握的计算机能力过于基础和落后,没有办法达到企业需要的人员具备的能力。

另外,纵观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多数属于90后,其更加注重个性化的发展,过于陈旧的教材,使得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很难提起兴趣,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很难达到我国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1.3 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总的来说,不仅仅是计算机教学方法有很多,其他学科也有很多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正和我们上文说到的问题一样,我国在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上过于传统,教学方法过于陈旧,都是导致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基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计算机作为一门应用学科为主的课程,更应该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掌握符合学生发展特色的教学方法。目前看,我国多数高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中就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采用统一口述的传统化教学,同时因为缺少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双方很难达成情感教学效应,最终的教学目标很难达到。

二、针对高校计算机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建议

2.1 制定计算机人才培养战略

高校存在的意义和初中、高中明显不同,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是要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就业、社会需要相契合的。因此,对于计算机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来说,其在课程制定上也应该保持今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求其在进行计算机人才培养和相关战略制定上始终保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机构。从计算机对应用型培养上看,主要应该是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基础的实际结合,保证学生学有所成,通过理论基础完善具体的实践,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成为给社会中需要人才做准备[2]。

2.2 加强对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

对于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是对高校计算机教材的改革,目前高校中计算机专业教材很难符合时展需求,理论和实践都过于陈旧,严重影响学生在计算机学习方面知识的准备和应用能力的天赋,改革首先要从教材抓起,通过严密、高效、符合社会计算机人才需求的教材是首要方面。其次,教学改革自然和高校在制定教学目标上相结合。在计算机教学中,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理,避免学生的应用技能不足。

2.3 提高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团队建立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尤其对于计算机这类高精尖的课程来说,教师水平高低决定了教学的质量高低。因此,建议高校要加快建立内部的计算机教师专业团队,向学生传授最新的教学思想和计算机应用的成功案例,重视对高校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保证为学生今后的毕业工作服务[3]。

三、结论

计算机人才培养篇10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1-0000-01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计算机专业的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大中专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缺乏实际应用开发设计能力,只是停留在书面文章和理论层次上,不能很好地将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人才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体现在:学校对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的传授比较重视,无论师资还是硬件设施投入都比较大,而对学生应用技能的锻炼提高不太重视,培养后的人才往往偏重于学科型、学术型,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计算机开发、管理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悉、实战经验不足、缺乏对现实事物的抽象能力,因此,在离校面临择业时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不能做到学以致用。为促进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为挖掘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潜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题进行探讨浅析。

一、注重培养专业基础和提高实践能力

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发展初期时,计算机技术尚处于理论研究与推广阶段,发展趋势缓慢。在此背景下,理论研究有助于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需要。因此,在当时我国多数院校的教学理念以培养理论型、研究型的计算机人才为主。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企事业单位、组织都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员具有广泛的需求。但这些组织一般需要的是具备一定实践经验,能够很快投入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正所谓学以致用,专业理论知识非常重要,在学习任何计算机课程都有相应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大部分都是老师先讲解,理论知识对许多前期缺乏认知的学生来说听起来比较枯燥乏味、难理解,有的会比较排斥,甚至不听不学,这对以后的专业技能操作产生影响。而学生在课堂上的短时间应用操作练习也远远达不到标准要求,时间的局限性,动手能力缺乏,没有过硬的实践经验,很难适应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要。因此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提高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建造实习基地,构建一个小的学习范围,给学学生更多些增强实际操作经验的机会,锻炼他们的操作能力,以便将来能更快融入社会。

二、注重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

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紧跟企业应用的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应用能力的同时主要提高基本操作能力。老师的教学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在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也要积极配合,需要自己投入更多的学习热情和时间,锻炼自我约束自我开发的能力。老师在课堂上主要是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该软件,更多以全体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来设计简单有吸引力的实例来进行教学。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有的学生在操作方面已经达到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后自主性的学习。在课后查阅相关书籍资料,注重观察生活中与此相关的信息,拓宽知识面,学会运用来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同时,也应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所采用教学方式和实例都是按照既定的模式和步骤进行,操作的最终效果是给定的,学生在学习后需要充分地利用课上课下时间来循序渐进地吸收课程和实例教学中的方法和效果,然后再进行探讨创新,挖掘自己的潜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学校也可对此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招聘一些相关开发设计人员到院校教学。双师资教师具备相关实际应用开发经验,在教授理论课程中,能够将计算机课程的要点与应用实例结合起来进行讲解。在教授实践实习课程时,能将应用项目问题分析的很透彻,能在学生专业技术上给与帮助。

三、拓展学生的就业范围,为就业夯实良好的基础

学生学习以就业为目标,以能够为自身和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为远大理想,要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为了让毕业生能够今后在社会上得到好的定位,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学校就需要花大力气,努力培养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学生,在学生就业前进行就业强化培训,在心理、身理等各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有就业前的了解和心理上的准备。对此学校可以和相关企业签订协议,让学生在学校学好技能后有更好的发挥。在学生就业前去企业实习,让学生切身体会一下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了解一下企业中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之间是如何做到有效沟通的。通过实习,有助于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习,企业可以进行考评,如果符合单位要求,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这不仅给学生创造了就业几率,也为企业挖掘了应用型人才,上岗后已经熟悉业务知识便能更快的适应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总的来说,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针对目前市场的发展,企业的竞争激烈,压力过大,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性强的应用型人才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使学生毕业后更快融入社会,很快进入工作岗位,学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在教育教学中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更多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人才,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毕业后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就业岗位,为社会提供优秀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学勇,王鑫,谭义红.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长沙大学学报,2009

[2]王法玉,肖迎元,张颖.数据库系统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计算机学报,2010

[3]隋志纯,谷岩.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人力源,2010

计算机人才培养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计算机人才培养10篇

学习

机械加工行业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机械加工行业10篇,内容包括机械加工行业现状心得,机械加工行业经典学习资料。2.1精密度不断提高20世纪后期开始,精密和超精密加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投入到机械加工事业中,对整个社会的工业和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学习

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内容包括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2000范文。现在的家长都很注重素质教育和艺术培养,起码有百分之六十的家长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而有的孩子的技巧水平几乎都超过了老师!而我们作为幼儿教师

学习

安全文化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安全文化10篇,内容包括安全文化心得体会,安全文化知识汇总。安全和文化是一块儿长大的伙伴。他俩一起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一起走过了学生生涯;又一同应聘到了液化气公司。安全性格内向,为人忠厚,他对拿到液化气公司充气的每个

学习

生产线管理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生产线管理10篇,内容包括生产线管理流程怎样的,生产线特色管理方案。一、前言镀锡薄钢板俗称马口铁,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喷雾剂、化工和油漆等的包装以及各种器具的制造。弗洛斯坦工艺180m/min电镀锡生产线整线设备长度11

学习

学期个人英语总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学期个人英语总结,内容包括英语学期总结1500字,学期个人总结英语作文。1、备课方面在教学中,我认真备课,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学习情况,认真写教案。“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

学习

大一年度个人总结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大一年度个人总结,内容包括最新大一年度个人总结范文,大一年度个人小结。回首过往,我们骑着单车穿越青春岁月的记忆,即使遍体鳞伤盲目摸索,但只要仰望苍穹,总有一番晴空。我期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然境界,或许成功的那一天

学习

医药人才培养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医药人才培养10篇,内容包括医疗人才培养计划,医学人才培养计划怎么写。一、目前的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我国高等医药教育几十年来在规模、结构、效益、质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进展。但面对时代和医药产业发展对创新的要求,如

学习

食品加工设备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食品加工设备10篇,内容包括食品加工设备哪种好用,品牌食品加工设备哪里有。一、食品加工设备管理的意义随着食品加工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食品加工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食品加工设备在现代食品加工的作用已尤为突出,食品加工设

学习

旅游人才培养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旅游人才培养10篇,内容包括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怎么培养旅游规划人才能力。立足市场,优化培养目标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是为了满足旅游市场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创新中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时,必须立足于旅游市场,对

学习

读护理专业自我总结模板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读护理专业自我总结模板,内容包括护理专业自我评定1000字,个人总结护理专业。护士应当养成读书的习惯,对本职需掌握的知识应有计划地安排阅读,要自己每月、每季、每年都有读书的重点和完成的学习内容,保证每天都能坚持读书不少

学习

村基层扶贫干部工作

阅读(39)

本文为您介绍村基层扶贫干部工作,内容包括扶贫干部乡村振兴纪实簿内容,村干部扶贫工作经验做法。组织市、县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

学习

专业建设规划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专业建设规划10篇,内容包括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发展五年规划保障措施。一、全县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现状长期以来,县委、***府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府发展职业教育工作精神,推进全县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取得了发展:职业

学习

服务员每周工作计划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服务员每周工作计划,内容包括服务员每周工作计划表,服务员工作计划模板汇总7篇。(二)考核频次:1、月度考核,每月评分一次。2、年度考核,公司于次年元月核算每一位销售员年度考核得分,即销售员年度考核得分=(销售人员该年度12个月度

学习

医药代表试用期总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医药代表试用期总结,内容包括医药代表工作感悟及心得简短版,医药代表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勇闯美国FDA临床试验现代中药复方丹参滴丸于1997年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IND临床试验认可后,通过在国内进行大量的深入

学习

医药人才培养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医药人才培养10篇,内容包括医疗人才培养计划,医学人才培养计划怎么写。一、目前的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我国高等医药教育几十年来在规模、结构、效益、质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进展。但面对时代和医药产业发展对创新的要求,如

学习

物流人才培养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物流人才培养10篇,内容包括物流服务人才培养策略,物流人才培养的方面。发展物流业需要复合型物流人才物流人才类别宏观管理层次的人才。包括教学、科研、人才培训、***府机构制定物流***策、规划等方面人才。各类企业的物流

学习

金融人才培养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人才培养10篇,内容包括金融高端人才培养做法,注重金融人才培养。3、忽视职业道德教育和服务意识的培养。我国教育机构实行行***化管理模式,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也就缺乏人本理念和服务理念,学生被当做单纯的被教育者来对待,在

学习

营销人才培养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营销人才培养10篇,内容包括营销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营销人才怎么说。教学模式与学生、市场的适应对人才培养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不断优化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模式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营销人才,才能真正解决营销人员需求过大

学习

医院人才培养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人才培养10篇,内容包括医院青年人才培养提案,医院人才培养计划总结。1医院面临的形势与医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1)新时期医院面临的形势:一方面就是医疗卫生工作服务观念的强化。医疗机构改革要“以病人为中心”,医院的

学习

人才培养教育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人才培养教育10篇,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人才培养靠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模式,而培养同一类型的人才,其培养模式不是惟一的,而是可变和多样的;但对于某种类型的教育模式,为实现其特定的培养目标,其风格或特

学习

电商人才培养模式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电商人才培养模式10篇,内容包括电商人才培养方案,电商的人才如何培养得好。电子商务专业在课程体系的建设时,应以就业为导向,充分掌握并顺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加强能力型课程体系建设,着重培养学生的市场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学习

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总结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培养骨干教师工作总结,教育局骨干教师培养工作总结。二、逐步形成规范,树立新的目标省级骨干教师有周慧梅、刘永杰,市级骨干教师有门立红、曹馨予、姜万林、张越4人。对这些教师平时工作就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