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发展篇1
在“十五”期间,重庆市农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农业发展依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基础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耕地资源量少质差。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人地矛盾突出。耕地以山地、丘陵为主,耕地单位产出水平较低。二是农村生态环境形势严峻。资源开发不合理,一些地方农村水源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三是农业经营风险大。重庆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区域间气候差异十分明显。受季风气候的影响,自然灾害几乎年年发生,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
2.农业投入不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长期以来在水利、道路、生态等方面***府投入增长缓慢,金融支持乏力,社会资金投入积极性不高,农业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农业生产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缓慢,规模小,服务单一,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带动力弱。农业新型现代营销体系不尽完善,农副产品市场体系辐射力不强。
3.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不高。重庆市农业科技创新和储备能力严重不足,高层次农业创新人才匮乏,科技基础条件薄弱。农业科技投资主体少,农业科研和推广经费不足,农业新技术研发推广缓慢。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主体素质不高,推广手段陈旧,技术到位率低,导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4.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重庆市农村人口多,大量农村劳动力处于失业和隐性失业状态,农民文化程度较低,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增收致富的有效技能。
基于以上原因,重庆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较为低下。因此,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努力实现本市农业现代化迫在眉睫。
二、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及特征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综合性和历史性的概念,它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文化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变为既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又能保持和提高环境质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1.生产过程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者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2.生产技术科学化。是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到农业中,从而达到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证食用安全的效果。
3.增长方式集约化。是指将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摒弃传统的粗耕简作,推广现代的精耕细作。把增产的切入点转到挖掘内部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档次,提高综合效益,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4.经营循环市场化。是指现代农业应以市场作为农业经济运行的载体,面向市场来组织生产,投入—产出一消费的经营循环都要在市场上得以实现。
5.生产组织社会化。是指农业生产与流通活动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要与社会上的有关部门、市场主体有机地联系起来,以达到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6.劳动者智能化。是指从事农业生产或经营的人要具备现代化水平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水平。农业现代化意味着要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应具备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重庆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1.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建立现代化农业发展产业体系。由于重庆山地、丘陵面积比重大,这些地方的农民居住过于分散,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针对山地、丘陵地区的农村,首先必须进行集居建设。要有针对性地转移农村居民,加强农村人口集中,实现村民集居、集体迁移。其次,通过各种途径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加快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全市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病险水利工程除险加固、重点堤防建设等水利方面的重大问题,新建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提高农田旱涝保收能力。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路等级和通行能力,实现农村公路“村村通”目标。最后,根据各区县不同地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设立产业发展规划,促进地方产业体系的形成。在产业体系中重点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在整个重庆市范围内形成农业产业经济链,促使重庆农业经济得到高速发展。
2.加强农业组织机制创新,积极发展规模经营。加快探索有利于农村土地流转、有利于规模经营、有利于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的农村土地经营管理制度,寻求以农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推动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促进小农经济走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道路。主要做法有:一是采取集中承包、业主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实行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加快土地在社区内重组和社区外的合理流转,实现农业产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根本改变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二是探索与农民利益相联的多种经营模式。推进农户股份合作,推进紧密型的“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的合作经济组织,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坚实的规模化经营基础。三是借鉴日本的做法,建立组织严密的农协,成为***府、市场、农户之间强有力的中介组织,将农业经济从整体上与外部经济和市场联系起来,推动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市场化,减轻小农经营的盲目性和风险性,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3.推广科学技术,提升农业竞争力。科技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素,高技术含量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在“科技兴农”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日本、荷兰、比利时等国的经验,这些国家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主要依靠生物技术的突破,发展资本技术密集的精致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结合重庆市农业基础条件现状,重庆的农业现代化应当走自然资源节约、技术优先发展、生产集约化经营、保护生态环境的持续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因此,应把生物技术和机械技术相结合,把精耕细作的传统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一是要大力推广已有的先进适用技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二是要组织科技攻关,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大力研发适应本市农业生产特点的节水抗旱、生态安全、省力节本、优质高产等新品种新技术,开发适应山地、丘陵地貌特点的小型适用农业机械。三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深入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大力培育专业化农机服务组织和大户,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强化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完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4.提高农民素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培养科技人才。
摘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针对重庆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对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路径进行探讨,为重庆市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相关的***策建议。
现代农业发展篇2
关键词:现代农业基地,现代农业
农业是安民心、安天下的产业,而发展现代农业则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和农业结构调整,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基地,为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个历史趋势,也是一个世界潮流。从各国的实践看,发展现代农业的模式也不相同,如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资源丰富,劳动力短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走的是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而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如日本、韩国、以色列,走的是以资本和技术替代土地、水等稀缺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这启示我们,由于我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发展现代农业应该选择用资本和技术替代土地、水等资源,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
二、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及总体思路
由于我国农业发展长期滞后,发展现代农业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是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不足,资金分散。近年来,中央在增加农业投入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农业投入不足的矛盾得到很大缓解。但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看,农业投入仍严重不足,这既表现在国家公共财***资金投入不足,也表现在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分散在1 0多个部门,增加了管理成本,也降低了农业投入的使用效率。其次是科技水平落后,人力资本水平不高。比如,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许多农民不会应用科学种田技术,不会操作配方施肥,不懂科学养殖,盲目使用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各种添加剂等。科技论文。第三是农业基础设施欠账较多,许多农业设施陈旧、老化。第四是农业管理体制不健全,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第五是要素市场特别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市场发育不足,影响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土地、金融等要素市场化程度低,劳动力流动市场不完备。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条件下,城乡差距扩大,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劳动力转移缓慢,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总的思路是:必须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三、茌平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发展对策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和国家一系列方针***策和农业、农村工作思路,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稳定粮棉生产,全面推进枣乡建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培植壮大乡镇特色产业,促进了全县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菌菜、畜牧、林果、水产、桑蚕等五大主导产业,先后被林业部确定为“大枣生产基地县”、被省***府命名为“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园铃大枣之乡”。
我县的农业经济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目前仍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起步阶段,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科技论文。我县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许多有利条件:一是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我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宜、雨热共期、无霜期长,农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二是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为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提供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三是农业经济具有较好基础,我县广大干部群众长期以来积累了发展农业生产的丰富经验,经济结构逐步优化;五是工业经济发展迅猛,目前,全县形成铝加工、密度板、味精、纺织、制药等五大支柱产业,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六是区位条件和外部环境优越。我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国道105、省道804、济聊馆高速公路、济邯铁路纵通中部,区位优势明显;东接济南,西靠聊城,外部发展环境优越。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单元,区域经济要强大,首先是县域经济要强壮。而现代农业是县域经济的产业基础,是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条件。按照县委、县***府到2011年“跨入全国百强县”的奋斗目标和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我县发展现代农业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构筑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现代农业基地建设
我县在致力“工业强县”的同时,农业工作重点首先是打造传统产业园铃大枣。科技论文。其次应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以农户经营为基础,有一定规模、有各乡镇特色的农业产业基地上。第三需要***府在农业基地开发、技术培训、标准化指导、无公害认证的方面加大投入。第四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地方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建设开发特色基地、品牌基地。
(二)构筑农产品加工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重视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继续制定和落实一系列扶持优惠***策,设立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项资金,促其健康持续发展。二是加快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切实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三是建立健全动物防***体系和农产品质检体系,大力培育农产品名优品牌。
(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加大投入,保障农业基础地位。针对我县农业基础脆弱、比较效益低的现状,对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实施倾斜***策,加强对农业的投资和支持,确保拨出一定比例的财***资金用于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农村户用沼气、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设,引导促成多元化的农业投资格局。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重视农村教育,保证农村正常的教育经费,保证适龄儿童的正常入学。二是继续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培育新型农民。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3、向上积极争取项目、资金。重点引进产业关联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项目,多争取国家、省部级资金。
4、发挥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带动作用。
现代农业基地的要求是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基地,培植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是夯实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建立农业生产基地,可以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叶利民.浅谈现代农业基地的规划与实施[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02):29,106
2.张国秀,张秋玲,林俊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构建山东农业产业新体系[J].吉林农业,2010,(06).
现代农业发展篇3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
中***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16-1
农业机械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肩负着重大历史使命。当前,农业已开始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入了全面建设现代农业的新的发展阶段。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农业机械作为先进的生产手段,在抢农时、抗灾害、保丰收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农业机械是大面积、规范化实施农业技术的载体,是农业节本增效的重要措施,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1 发展现代农机是实现我区农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在过去的八九十年代,我区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几乎是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农机队,机械深翻,整地作业等机械可以说是非常完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当前原来的管理模式和机械设备陈旧等一系列问题,就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减缓了农业发展的速度,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的投入,降低了农民的种植效益,这就要求我们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农业机械引入到农业生产中来,用先进的机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达到增产的目的,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 发展现代农机,提升作业水平,实现以农作物高产为目标
当今我区农业要求的种植模式和以往传统的种植模式截然不同,现在要求机械精量播种,机械深施肥,改变以前那种小型机械灭茬作业方式,运用现代大型机械旋耕,起垄,重镇压复式作业方式,改变土壤板块,提高土壤的含水量,促进植物根系的吸收,提高抗倒伏,抗病害能力,实现品种的产量的提升,运用精量播种降低生产成本,引入先进的田间管理施药,喷灌机械,保障农作物高产丰收,在当今世界粮食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保障我们的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以缓解供应压力。
3 提高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发展现代农机的有利保障
一台先进的机械设备,首先由懂得运用和驾驭它的技术人员操作,才会发挥机械最大的效率,如果不懂得如何运用,再先进的设备也只是一堆废铁而已,这就要求我们作业人员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只有不断的提高作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改善农业机械的作业结构,促进农业机械向其他方面发展。只有不断的提升现代农机的水平,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把生产成本降低,使农业研发成果转化到现代农业中来。
4 发展现代农机,实现农业发展的绿色环保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农产品的营养水平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过去传统机械种植的农产品,蔬菜,瓜果等农药残留就会对百姓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由于果型不规则和颜色等因素也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益。也就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不断的引进具有高技术含量的机械设备,运用先进的 管理方法,创建生态农业,环保农业,观光农业,这即保障了老百姓的食品安全,让百姓吃上放心菜,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新品种的不断更新,给其他产业也注入了活力,发展了农业的同时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实现了互补优势,建立了良性的循环发展模式。
5 合理摆正农机化进程与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是***和国家针对三农问题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针,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无疑是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的重要保障,它的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直接影响“生产发展”进程。所以当前要积极抓好农机培训、农机补贴、农机安全等项工作,实现农机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生产发展物质保障。同时,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也一定要为农机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保障措施,比如,在村庄和田间道路修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农机运行所需要的道路宽幅、道路承重、道路转弯角度等指标,做到既使农机通畅自如,又不破坏基础设施;在新民居建设以及村民中心建设中,也要考虑到农机的停放、维护等问题,使农机化与农民生活、生产相和谐。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在国家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同时积极推行以农机财***补贴为推手的农机化发展战略后,我国农机化发展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伴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农村经济不断的向前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运用更先进,适用的现代农业机械来装备农业,改变农业的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实现现代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佩***.中国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
[2] 宗晓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贡献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0.
[3] 王德成.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经济效应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4] 孙福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发展的贡献及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
现代农业发展篇4
一、全县农业发展现状
在“xxx”之初,新一届县委、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针对农业生产信息闭塞、区位无优势、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等因素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的“三低”局面,组织全县广大干部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组织各级干部外出农业发达的省、市进行了多次考察,结合**典型农业县实际,提出了“种蔬菜、兴畜牧、扩林果、输劳务、建沼气、强加工、抓中介、树品牌”的农业发展24字方针,随后在北京、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后,针对**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提出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也逐步得到提高,农业主导产业以笨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以核桃、酥梨为主的林果产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农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从XX年的1840元提高到了XX年的2296元,年均递增5.69%。但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农业生产正处在由传统农业艰难的向都市型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的转型、崛起、跨越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县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几方面突出的问题。
(一)全县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确立
从指导农业生产情况看,指导农业生产的各级领导的思路不断更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正在逐步确立,并在指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念传输给了农民,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实践和丰富的理论经验。从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发展产业化农业的经营主体看,广大农民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产业化经营和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也正在确立,发展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在建设现代市场农业的大潮中形成了一种敢闯、敢干、敢拼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正在逐步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的方向转变。
2、产业发展的规模不断壮大
全县农民依托传统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围绕蔬菜、畜牧、林果、小杂粮四大产业,扩大基地生产规模,推动了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在蔬菜基地的生产上,按照“中增绿”产业发展的规划,稳定发展箕城、西马、社城、北寨、郝北、云竹6个中部乡镇的早春、延秋蔬菜和以芦笋、朝天椒为特色的露地蔬菜1万亩,以发展温室大棚,移动拱棚为主的食用菌和西红柿、西葫芦等品种的设施蔬菜620亩,在南王村还建起了库容量200吨的蔬菜保鲜储藏库。在林果业基地建设上,全面落实封山禁牧办法,巩固了18万亩的退耕还林成果,以改善生态、人居环境的造林绿化,每年增加2-3万亩左右。在改造红枣、核桃、酥梨、苹果的基础上,近两年来,每年又新发展核桃5000余亩,近年来干鲜果累计发展了3.5万亩。在畜牧基地建设上,在稳定猪、牛、羊生产的同时,重点推动笨鸡产业的发展,以创新养殖模式、规范生产规程、加强品牌认证,地理保护等为着力点,推动了笨鸡产业迅速壮大,笨鸡饲养量达到了120万只。在小杂粮基地建设上,在巩固以前老品种的基础上,以引进绿油谷、药用大黑豆、红扁豆、水果玉米、五彩玉米等各种特色杂粮品种来推进小杂粮种植规模的扩张。截至现在,全县杂粮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万亩。
3、农产品不断丰富
围绕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和从事加工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府各部门的扶持引导下不断壮大,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相继开发出了箕城牌白酱油、北寨小麻油、河峪小米、杂粮面、赵国陈醋、西马酸菜、主力阿胶系列食品、然晶蜂蜜系列产品、野狼山庄肉羊加工等优质农产品。所有农产品的标准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同时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都设计了较为精致的包装。优势产品的开发,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扩大了市场占有量。
4、市场销售能力不断增强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提高了产业化经营主体的组织化、市场化能力,推动了农业生产与市场销售的有效对接。同时,新发展的优势农产品“一品三证”建设力度加大,提高了品牌效应,增加了市场的占有份额,产品的市场销售半径也在逐渐向省内外延升,部分农产品在省内外市场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销售网络,销量也在逐年增长。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思路的指导下,农业生产取得了质的飞跃,但横向与周边兄弟县市比,**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产业发展受地域条件的制约,规模小、产品少,品牌效应不突出,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层次低。农业生产尚未摆脱靠天吃饭和小农生产方式,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商品化、品牌化程度低,农业生产和产品研发的技术含量低,产业规模不大,大部分农产品的加工以传统工艺为主,特别是产业链条短,大部分农产品仍是初级产品,没有打造出知名品牌,品牌效益差,市场占有量小。
规模小。四大主导产业虽然基本培育形成,但由于受立地条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约,难以形成成千上万亩的特色产业园区,直接影响到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共122户,从业人员达438人,百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仅有5户,各种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率低,据初步统计仅为10%左右,低于全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26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个百分点。
产量低。全县粮食产量在正常年份可稳定保持在5000万公斤左右,蔬菜、水果、畜禽肉蛋、小杂粮特色产业产量偏低,特别是像笨鸡蛋、河峪小米、社城黑小米、然晶蜂蜜等取得绿色、有机认证、地理标志认证或登记的省优产品、名牌产品产量低,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增收慢。对于农民增收来讲,虽然每年都保持增长趋势,但由于农民增收渠道狭窄,主要靠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且大部分农业生产只为农民提供基本生活资料,产品的市场化、商品化程度低,导致人均增收幅度小,增收缓慢,这仍将是“十二五”期间重点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主要成因
1、自然资源条件的劣势所致。县域内的立地条件、资源条件相对差、产业发展难以突破自然资源制约,只能以小规模、特色化的发展方向前进。
2、扶持农业发展的***策、资金制约。县财***极度紧张,用于支持农业发展的资金严重不足;农民缺乏原始积累,投入农业发展的资金有限;金融部门扶持农业发展,受金融风险、产业规模、***策导向等门槛的制约,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上级***策优惠难以打破县级资金配套体制的束缚,特别优惠的***策和项目又难以落户**。
3、服务体制不健全。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不能很好地适应推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转型发展,服务农业的质量和水平低,尤其是现行的体制下,条块分割、部门掣肘,导致人才、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浪费。
4、市场体制不完善。市场主体、农民主体培育不充分,企业和农民对***府的依赖性强,不能很好地根据市场需求寻找发展空间,市场销售还未真正形成固定的网络。
二、加快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及重点
在“十二五”期间,加快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大幅增收,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客观审视**的优势和劣势,努力将优势变为强势,将劣势变为优势,突出发展方式和方向的转变,实现赶超式发展。为此,“十二五”时期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是: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统筹全县自然资源、产业基础、产品优势、地理区位、生产技术等各种要素,推进融生产、生活、生态、示范、旅游、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大系统,促进农业与二产、三产之间的渗透融合,形成产业融合、功能多样、生产精细、开放广阔的都市型现代农业特色。
根据总体思路定位“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到2015年,减少大田作物种植面积,给特色杂粮和蔬菜发展留足空间,全县粮食总产量要保持在4000万公斤左右;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引导,努力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5%,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努力引导农民实现多元渠道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26元,年均递增15%。
实现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具体目标是:要保护优良生态环境,营造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围绕推进畜牧、林果、蔬菜、小杂粮四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在规划区域范围内,按照高效、集约、精准、生态的要求,大力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及产后加工业,使农业发展走从生产、加工到销售实现标准化作业、无害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特色化开发的路子,最终实现优良生态、优美景观、优势产业、优质产品的目标,以“四优”目标拓宽农民增收领域。
(一)优良生态目标
要通过整合土地、水、森林、草地等资源,构筑生态良性循环系统,维护生态平衡。在巩固好18万亩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实施好交通沿线、环城、村庄绿化以及云竹湖周边绿化工程;结合封山禁牧工作,大力实施种养畜工程;加强水资源的涵养保护工作,做好小泉小水治理,建设天蓝、水清、山绿的生态**,满足都市人乡村生态游的需求。
(二)优美景观目标
要在维护好优良生态的基础上,结合交通沿线绿化、新农村建设,实施好新农村试点村、重点推进村的干水果经济林工程,建设一批人居环境优美整洁的新农村和生态经济景观林。同时,按照全县“中增绿”产业布局规划,在浊漳河、泉水河、武源河、云竹湖下游沿线发展绿色生态景观农业走廊,开发农业的生态、美学价值,满足都市人农村旅途景观游的需求。
(三)优势产业目标
围绕四大农业主导产业,抓好畜牧、林果、蔬菜、小杂粮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突出基地建设的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特色化特点,建设一批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观光休闲、旅游度假、了解农业知识、体验农耕文化为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形成每村一特色的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的格局,满足都市人乡村综合游的需求。围绕此目标,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重点为:建设好“三区、四带、四基地”。
三区:在以河峪、云竹、兰峪、讲堂、郝北、箕城、北寨部分地区为主的山地丘陵生态区,重点建设好以谷子为主的原生态小杂粮区8万亩;以箕城、西马、社城、郝北、北寨、河峪、云竹部分地区为主的川地建设高效果菜区10万亩;要以河峪、云竹的云竹湖周边村庄、北寨乡泉水河沿线村庄为主,结合文化、旅游产业的开发,重点建设休闲、观光、采摘为主的旅游度假型综合农业园区。
四带:在浊漳河、云竹河、泉水河两岸建设专用玉米、蔬菜产业带;在云竹湖周边、武源河、泉水河两岸建设水果产业带;在以河峪、云竹、兰峪、讲堂为主的东西部山区建设谷子杂粮带;在西马乡新村——白北沟一箕城镇银郊片、东汇片、浊漳河沿岸和云竹、兰峪、讲堂、河峪、北寨等自然植被丰富的山庄窝铺分别建设以肉牛,肉羊繁育,蜂蜜产业发展,生猪生产和笨鸡养殖为主的生态畜牧养殖产业带。
四基地:主要围绕全县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合理引导,人力、科技、文化等人文资源向四大主导产业合理流动、集聚,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现代化、特色化的畜牧、林果、蔬菜、小杂粮规模生产基地,并做好地理标志性品牌的保护。
(四)优质产品目标
以农业生产基地为依托,围绕现代都市人生活需求和消费导向,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拉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创意农业,突出品牌建设,做好优质农产品的文化注入,完成农产品的工艺化过程,提高农产品的观赏性和附加值,生产满足都市人生活需求的一系列绿色、营养、质量安全的优质农产品,满足都市人饮食需求。
为此,今后农产品建设的重点是:要引导农业主体、市场主体,以市场对无污染、无公害、绿色时尚、营养健康、质量安全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发挥我县无污染、无公害、独特自然资源禀赋的优势,将产业规模小、产量低、产品技术传统等劣势转变为打造兼具地方特色、地域保护、文化美学价值内涵丰富的精致产业、产品优势,迎合当前城市人需求心理。特别是要针对特色农产品的节日消费高潮和消费旺季,细划消费群体,实行分级包装、加工,打造农产品价格与价值背离的高附加值精品、名品,促进农民大幅度增收。具体从产品的开发上要引导农业主体包装开发青、草、莲、鲤、鲫、银独具云竹湖淡水生态品牌的云湖水产品系列;打造笨鸡蛋、蜂蜜、笨鸡肉、羊肉等具有地域保护的特色畜禽产品等;提升**白灵菇、芦笋、西红柿、黄瓜、酸菜等取得无公害认证的绿色生态蔬菜的知名度,扩大销售量;策划**核桃、酥梨的精美包装,发展核桃、酥梨系列深加工饮品;提升具有认证层次不同河峪小米、黑小米、荞麦、苦荞麦等系列杂粮产品的包装档次,发展具有**品牌的陈醋、酱油、食用油、白酒等小杂粮深加工产品系列。以此来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利润空间和农民的增收幅度。
在打造优质安全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同时,更要注重解决市场销售难题,才能实现农民大幅度增收目标。为此,要围绕全县特色农产品的开发与打造,采取多元化的现代营销手段,开拓市场,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量,形成稳定完善的市场网络。具体要引导农业主体,建设以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类产地批发市场和外地鲜活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建设农产品绿色通道,建立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从事加工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目前的外地销售网络,优化整合资源,创立具有**纯天然、绿色品质和品牌特色的名优特农产品专营销售网络;借鉴岚峪笨鸡蛋、河峪小米直供省直相关的经验、引导农业主体探索发展与省内外、企事业单位直供的市场销售模式;吸收知名企业利用**农产品原料的生态品质、定制特色农产品,走从包装设计、产品研发、宣传推介到市场包销全过程由企业负责的定制模式(如社城黑小米);发展由科研单位、客商、企业提供优良品种、技术服务、市场包销的订单销售模式(如今年河北客商推行芦笋种植模式)。此外,还要继续引导农业主体发展节假日展销、会展销售、网络销售等模式,最终以多元化的现代营销体系,促进农产品的通畅销售。
三、构建完善推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和措施
为快速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实施进程,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实现农民快速增收致富。要按照***策集成、部门联动、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机制,重点开发农业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和科技示范功能,发展精致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模式。具体从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完善七大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素质和建设新农村四个方面保障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夯实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努力争取上级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制订出台夯实农业基础建设的***策,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开发利用好云竹湖、双峰水库、小型水库等水利工程资源,抓好水土保持、土地整理等项目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能力,激活水、土地、森林等生产要素潜力,促进农业生产要素向服务都市人生活需求方面转变,为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实施打好物质基础。
(二)建设完善七大保障体系
1、建立现代都市型农业的规划保障体系。各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要把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纳入本乡镇、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全县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布局的框架内,结合本地资源、市场、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因地制宜制定种植业、养殖业和休闲观光旅游业等具体规划,尽可能提高规划的合理性、实用性。
2、建立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组织保障体系。为促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要成立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各涉农部门、县直各有关部门和各乡镇乡镇长为成员的领导组,使各部门切实履行自身职责,支持、参与、服务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同时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形成县乡促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组织保障体系。
3、建设好产业体系。在建设好农业产业和加强农产品开发的同时,更要开发农业生态服务功能、美学功能和文化内涵等。具体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历史文化、自然文化等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开发,形成农业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渗透融合体系。特别要聚合旅游业发展的“吃住行、游玩购”六大要素,打造功能完善而且独具特色的集农业产业开发、文化产业开发和休闲观光为主的旅游产业相统一的农业观光体验园区。
4、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各部门要结合各自的科技、示范、服务、引导等职能,联动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充分利用远程教育、信息网络等农业信息技术,整合现有农业科技队伍,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等办法强化科技、信息的服务功能。同时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畜禽防***、综合***等方面建设,以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
5、完善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要完善公司+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牵动农户型(如核桃产业)等生产组织模式;创新利用外援、招商开发、包装农产品模式(如黑小米);创新定制、包销、直供等市场营销模式,以各种创新模式保障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
6、建设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资金投入体系。重点通过资金集聚的办法,壮大农业投入。***府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主要用于扶优、扶强、教育培训、包装策划、宣传推介等方面;县直有关部门要将各种投入农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项目整合实施,以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要强化与金融部门的交流沟通,建立担保中介服务公司,争取更多的资金直接投入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要逐步建立***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财***对投保农户给予保费补贴;以招商引资的办法,集聚资金,发展农业项目,建设新农村。
7、建立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要根据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规划制定完善考核办法,把推进现代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建设作为考核各乡镇、各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同时加强督查,打分排队,确保全县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抓好农民综合素质的提升
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要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上下功夫,培育新时期兼业化、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在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增加农民科技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农民的法制、市场等知识的培训,同时加强对农民的诚实、守信、淳朴、善良等民德民风的教育,逐步培育一批既有文化、又懂经营管理,既敢闯敢干,又淳朴善良的新型农民。
(四)建设好都市郊区型新农村
现代农业发展篇5
关键词:现代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宣恩县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1]这对于国家重点扶贫县,“八七”扶贫攻坚县,国家农业部、湖北省农业厅定点扶贫县的宣恩山区,既是一项全新的课题,也是一个伟大的实践。地处鄂西南边陲的宣恩县,集老、少、边、穷于一体,山水资源丰富,生态农业特征突出,但生产条件恶劣,农业基础十分脆弱。在认真贯彻落实***的强农惠农***策,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增收为核心的大前提下,应突出生态经济特色,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发展山区现代农业作为繁荣农业、农村经济的一项战略措施。
一、突出山区特色,发展生态农业
宣恩山区,生态环境优美,物产资源丰富,素有“中国贡品之乡”之美誉,是天然的绿色有机农业生产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山青水秀民富的科学有机统一,在于突出山区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围绕“兴致富产业,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积极发展山地现代生态有机农业。
(一)以生态经济为核心,培植现代生态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包含农业农村经济一、二、三产业,这是与传统农业本质的区别。谋划山地现代农业,必须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思维定势,要以高效生态经济为抓手,培植现代生态有机农业产业。
1.做大生态有机农业板块,优化第一产业。坚持以特兴山、以林蓄水,依托山地生态经济资源,加速推进板块经济的基地、企业、设施、品种、品牌、标准、服务等要素的连接和整合。坚持科学规划,联片开发,提升素质,扎实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区域开发,规模经营。在产业发展的布局上,应重点建设万寨—椒园—晓关“贡茶经济带”,沿209国道初步形成的“贡水白柚经济走廊”,特色中药材产业和畜牧业等生态有机板块。力争“十一五”期末,茶叶总面积发展到66667hm2;年发展商品猪35万头、商品羊8万只,家禽100万只,畜牧业总产值达4.43亿元;特色水果总面积达到8000hm2;建立2667hm2中药材GAP规范基地;蔬菜种植总面积达到8667hm2,其色商品蔬菜生产面积达到4667hm2,总产值达到1.5亿元。
2.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第二产业。凡是优势资源都可做成支柱产业,凡是支柱产业都要培植龙头企业,凡是龙头企业都应建设订单基地。通过“招商引资引龙头、***策支持扶龙头、联合重组强龙头、创造环境壮龙头”等方式,培植一批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围绕特色主导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宣桃公司、锦合公司、万盛茶厂等茶叶加工企业;永丰食品、宏伟牧业等畜产品养殖加工企业;武陵中药材、民丰药业、汤木瓜等药材种植加工企业;松乐公司、沙坪白酒、西部食品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壮大龙头企业,带动烟、茶、畜、果、菜和中药材等六大主导产业体系的良好快速发展。
3.积极发展现代农村物流,搞活第三产业。以城镇化建设为载体,用第三产业的大发展,拓展农民就业创业空间,丰富现代农业内涵。积极发展农业中介、专业服务、农村超市、连锁经营等现代农村物流新产业,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充分利用宣恩山区丰富独特的人文、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流域漂流、天然氧吧、乡村度假观光等现代旅游观光农业。
(二)以有机农业为旗帜,打造现代山地农业品牌
围绕发展山地有机农业,适应消费市场由营养型向健康型转变的潮流,实施绿色有机品牌战略,把高效生态经济开发与宣恩土家族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嫁接,整合绿色有机品牌,把山地现代农业品牌叫响做强。坚持对获绿色有机品牌认证企业的奖励制度,引导企业积极开发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大力发展伍家台贡茶,“宣恩早”蜜柑,宣恩富硒火腿、贡水白柚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将其做大做强,树品牌、创名优,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三)以质量标准为抓手,创建绿色有机产业生产示范区
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产品质量标准化。积极引导企业带基地、联农户,用质量标准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特色产业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的研发制定。在已制定的黄金梨、木瓜、竹节参等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加速研发实施绿色白柚、有机贡茶、中药材等特色产品标准。建立绿色有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示范企业、示范市场,用示范促推广,带农民。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组织引导企业和农民,严格执行标准,推进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的实施,把宣恩建成绿色有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二、明确发展任务,强力有序推进
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宣恩山区“三农”变革的新趋势,集中反映了建设山区现代农业的新走势。准确把握山区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现代农业内涵,必须坚持突出山区特色,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紧扣着力点。
(一)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
现代农业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转型,在转型中升级。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业求专、同品求精、同类求特”的原则,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的特色农业板块经济,以特色争市场,以规模增效益,切实解决市场狭路碰撞和效益偏低的矛盾。进一步***思想,拓宽思路,因地制宜,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广大农民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坚持差别化竞争、特色化取胜策略,着力挖掘和发挥本地农业的比较优势,增强农产品的国际国内竞争力。
(二)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设施支撑。
1.抓好生态家园建设。以沼气池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五改三建”(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建沼气池、垃圾池,建致富园,建生态家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
2.抓好乡村道路建设。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着力抓好通村公路、通村油路和乡村客运站、候车棚及渡口建设,提高乡村公路及渡口的通畅率。同时,加大乡村公路的管护力度。实现80%的村通油路和90%的村通公路的目标。
3.抓好农田水利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州支持,搞好全县各类小型病险水库整治和小流域治理,积极改善耕地灌溉条件;着力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烟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大饮水安全项目实施力度,解决好全县农村人畜饮水和乡集镇的饮水安全问题。
4.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实施好天保工程。积极争取退耕还林***策,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管理,建设生态良好、环境适宜的“生态宣恩”。
(三)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人才支撑。要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
1.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巩固“普九”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落实好“两免一补”***策。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农民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本领。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建好“农村科技书屋”,实施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科技、文化、医疗”三下乡活动,繁荣农村文化、体育事业。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2.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重点实施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星火计划”和“温暖工程”,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务农、打工技能,努力把广大农民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
3.充分发挥农村“乡土人才”的作用。在农村,有一批拥有一技之长、实际收入较高、思想观念较新、适应市场能力较强的能工巧匠,他们在农民中认同度较高,对农民的影响更直接,引导更实在,示范更有效。因此,应充分发挥他们增收致富的带动作用、科技应用的示范作用。对农村这一批人才要从***策上给予扶持、服务上给予便利、技术资格上给予确认,舆论上给予鼓励,促进他们壮大规模,增强实力,进而在广大农民中形成学技能、闯市场、做实业的良好导向,带动更多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学会经营本领。
4.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守法的自觉性和维权能力。大力倡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引导农民树立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见义勇为、扶贫济困的文明新风,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三、创新推进机制,发展现代农业
(一)构建宣恩现代农业建设投入机制
1.发挥财***投入的主体作用,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投入。[3]要充分贯彻落实2008年4月6日副***在宣恩考察时的讲话精神,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策和项目支持,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将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农业生产转变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机制上根本解决农业生产发展的投入问题。
2.加强对农业投入资金的整合。对不同渠道的资金,实行“统一规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最大限度的发挥项目资金整体效应,形成“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局面。从根本上杜绝分散使用、重复建设等现象的发生,以提高投资效益。
3.抓好招商引资。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出台优惠***策,大力引进资本、技术和经营人才,做强做大优势产业。
4.建立信用支农金融机制。加大对龙头产业的扶持力度,同时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和农业信用担保,提高金融支农的***策效果。
5.创新投入机制。在国家***策性投入以外,本着“谁经营谁投资、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企业投资,引导农户投资,广泛聚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增加农业投入。
(二)构建宣恩现代农业建设的支持和保护机制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全面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1.建立完善统筹协调的农业产业发展机制。按照大力推进“一主三化”战略,促进现代农业与工业化、城镇化统筹互动发展。
2.建立完善现代农民培育创业服务机制。加强劳务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民工免费提供***策咨询、就业信息。加强农民工维权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机耕、机收、机防队伍等农村第三产业。
3.建立完善以城带乡的现代农业帮扶机制。鼓励和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建设。建立对口帮扶以规划和发展农村产业、支持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推广农业技术为重点,形成上下联动,齐心协力,以点带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技术承包等形式开展科技帮扶服务。
4.建立完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管理机制。适应现代农业标准化、商品化、集约化的发展要求,在坚持基本经营制度和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推进经营机制创新。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平台,采取股份制、租赁制等多种形式,推进土地向龙头企业、农业大户集中,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和集约经营。鼓励企业采用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办法,把生产第一车间建在农村,引导企业采取“公司+协会+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形式与农户结成生产、加工、销售利益共同体,形成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格局。
(三)构建龙头企业带动的农业发展机制
1.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发展。[4]目前,全县已发展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州级重点龙头企业9家,带动基地8000hm2。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成果,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用市场化的手段提升农业,促进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2.发展完善合作组织,组织农民发展。目前,宣恩县已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44个,入会会员达3万余户。按照“***府引导协会、协会引导农民”的思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围绕茶、果、烟、菜、畜、药等主导产业,采取***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进一步大力发展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以合作组织为纽带,组织千家万户的农民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分享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利润。
3.加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拓宽销售渠道
。积极培育和完善各种形式的中介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依托龙头企业、运销大户和其他中介组织大力实施订单农业,形成产销链条。
(四)构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1.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互衔接的农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大力发展农业远程教育。强化用人单位建立和规范带薪学习制度。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农业人才教育培训。加强农业人才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农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改革教育培训内容,创新教育培训方法,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确保教育培训质量。
2.增加农业人才开发的投入。建立健全***府主导、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农业人才开发投入力度。调整财***支出结构和方向,大幅度增加对农业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农民培训的投入。要把人才开发经费列入年度财***预算。广泛动员社会资金,建立各种农业人才培养和奖励基金。农业企业要根据自身需要和可能逐步增加职工岗位培训的投入。
3.健全农业人才服务体系。整合各类人才信息资源,构建农业人才信息服务平台,为农业行业各类机构、各类人才提供信息服务。加大***策倾斜和优惠力度,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条件,引导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开发、技术推广、试验示范等有偿技术服务,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和经营所得。
4.营造有利于农业人才成长的环境。加强***策引导,进一步破除体制障碍,为农业人才健康成长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定期开展农村优秀人才表彰,继续做好享受***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推荐选拔工作,大力宣传优秀农业人才典型事迹,在农业系统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向优秀人才学习的良好氛围。
5.建立农业人才的评价机制。积极推进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农业人才的培养。建立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有效衔接的机制,鼓励、引导和促进技能型人才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积极建立技能人才凭业绩贡献确定收入的分配机制。加快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农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文中平,陈耀明,徐国祥.用新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
[2]刘昌勇.宣恩县绿色家园创建工作思考[J].湖北林业科技,2008,(10).
现代农业发展篇6
2007年一号文件的七个新内容
首先,最大的“新”是把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重要内容。其次,今年,在增加“三农”投入方面,文件提出“三个继续高于”和一个“主要用于”,即2007年财***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建设用地税费提高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第三,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农村义务教育实施“两免一补”,相对于2006年只在西部地区实施是一个突破。第四,继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今年要覆盖80%的农村人口,明年在农村地区全部实现。第五,在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方面,文件提出要扩大农业***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各级财***对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第六,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方面,文件提出中央和省级财***要安排一定资金,对地方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给予奖励补助。第七,文件提出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发展现代农业正当时
中央为什么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呢?马晓河认为,目前我国农业正处在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农业提出了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资源环境对农业发展又提出了双重约束。在这种条件下,要满足社会对农业的需要,利用现有的生产方式显然不行,只有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经营理念的现代化,才能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才能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以及资源的利用效率,保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且,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对农业的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农业不但要为老百姓提供健康的食品,而且还要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面对这种要求,中国必须发展现代农业。
同时,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首先,我国工业化已进入中期阶段,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从经济规模上具备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支持发展现代农业的能力。其次,我国财***收入近年来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递增,国家财***实力大大增强,可以更好地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第三,目前全社会资金充裕,居民储蓄、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社会也有能力来支撑现代农业建设。第四,工业、服务业发展较快,农业发展相对较慢,比重较小。一般来说,当经济结构中农业比重低于20%时,现代农业的建设步伐就应该加快。
培育现代农民是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发展篇7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山区农业
中***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1 目前山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设施差,***府资金投入有限
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山区的农业发展较为落后,无论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还是交通基础设施,都不及其他地区的农业发展,而且农业的抗灾能力也较低,农业收入很不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府的财力有限,在农业方面投入的资金较少,加上投入的资金都较为分散,缺乏有效整合,从而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山区农业的发展脚步。
1.2 龙头企业规模小
就我国目前山区农业发展的现状来看,龙头企业少,规模较小已经成为了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龙头企业的规模较小,从而导致其自身的带头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加上经济实力有限,导致组织化程度不高,市场份额占有率低,对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影响。
2 如何实现山区现代化农业发展
2.1 走绿色农业之路
近几年来,随着农用化学物质源源不断的向农田输入,有害化学物质通过土壤和水体在生物体内富集,导致了大量农产品被污染且流入市场,从而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绿色食品备受人们的青睐,因此,走绿色食品已经成为了农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不仅符合人们对食品的消费要求,而且也能够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
2.2 走科学发展之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使中国的农业逐渐走上了高产、节能、低耗、安全的发展道路。但是,由于山区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较为落后,在农业发展中采取的科学技术也较少,因此,仍然存在着农民科技素质差、农业开展手段落后等问题,以山区的玉米生产为例,目前,部分山区对于玉米的种植方式,采取的仍然是传统的扣种、埯种等方式,玉米除草采用的大多都是人工除草,采用畜力拉犁趟地。这种耕种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玉米的产量也不高。
由此可见,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相关部门想要实现山区农业现展,走科学发展之路是不容忽视的。首先,相关部门要注重对农业新技术的宣传与推广,根据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推广适合土地耕种的高效新品种和新技术,以此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其次,要不断改变农村的生产观念,让农民接受新产品和新技术。对于农民来说,农作物的生产是非常重要的,是他们养家糊口的物质基础,由于很多农民的知识水平有限,在他们眼中,那么新产品和新技术是否能够增加农作物产量,都是未知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这些未知的生产技术和新产品,总会有些抵触心理,宁可守着原有的产品和技术,也不愿意接受新鲜的可能会给自己带来益处的东西。这时,就要求重视对农民思想的引导,采取有效的方法让农民尝试接受新产品和新技术,比如说,建设一个农业科技示范园,以此来做给农民看,实际的效益摆在农民面前时,农民心里的顾虑也就自然而然会消除;最后,要注重倒灶优质的农产品品牌,全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多形式多渠道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取得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全力举办农产品推介展销活动,积极组织农产品参加各种农业博览会,提高农产品含金量和附加值。
2.3 以工业的理论发展农业
经过多年对农业现展的研究来看,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工业的支撑。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转变传统的以农业抓农业的思想理念,大力开展以工业的理论发展农业。由于我国山区的经济水平相对来说较低,相应的农业结构也并没有得到有效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发展农业,就必须先提高工业发展水平,以此来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现行的农业结构进行有效调整。首先,企业要根据市场的根本需求与农户的生产情况,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将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联系到一起,将农民的经济收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企业的加工增值,可以将更好的流入市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农产品生产,增加了农村的经济收入;其次,要充分认识农业龙头企业在实现山区农业现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根据当地农业资源的优势,选择最最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加大对该项目的发展力度,比如说,东北三省的土地资源肥沃,土地形式大多较为平坦,非常适合玉米和土豆的生产,在这种条件下,相关部门如果想要带动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就要重视玉米和土豆的生产,将玉米和土豆产业作为农业龙头企业,以此为核心,开展其他附属的农业项目。最后,要注重农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实现山区农业现展离不开机械设备的支持,但是由于山区的经济水平较低,农民每年的收入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来引进机械化设备,因此,为农业项目招商引资也是不容忽视的。相关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同时要在土地、税***、财***、技术以及服务等方面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聘请综合素质较高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发展进行指导,切实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调动企业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此来将农业龙头企业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对山区农业现展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根据山区农业的发展现状,采取科学合理的现代农业发展措施是不容忽视的。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实现山区农业现代化,那么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就应该走绿色农业之路,走科学发展之路,以工业的理论发展农业。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山区农业的发符合现代化农业的要求,从而促进山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脚步,提高国家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胡贤女,金英燕.创建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经济[J].现代农业,2011(07).
现代农业发展篇8
1月29日,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使“新农村建设”再一次成为舆论关注热点。在此之前的1月16日,本刊“特别策划”栏目推出 “新农村建设一周年考”系列文章,被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媒体纷纷转载,引起了专家学者、******干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读者来函来电从不同角度询问、探讨新农村建设有关问题,根据读者的提问,本期约请全国人大农委副主任委员,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组副书记万宝瑞等进行了解答。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并贯穿始终。
发展现代农业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处理好东中西部的关系。总的来说,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适宜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丰富、资源优势明显,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产业。
处理好现代农业与现代农民的关系。发展现代农业,一方面要靠国家***策提高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培训提升农民的发展能力。当前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是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处理好发展现代农业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农民增收与农业发展,并不一定是同步的。有的地方农民增收了,农业却萎缩了。非农收入比重越来越大。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使农民通过农业产业本身增加收入,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才能对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处理好外部支持和挖掘农村内部潜力的关系。在基础设施投入和公共服务建设上,国家是投入的主体。在这方面,必须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主要依靠国家和地方财***扶持,以及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在产业发展上,***府应对资源配置、建设规划、制定***策等起着主导作用。建设现代农业的主体是农民,任何外部的力量,归根到底都是通过农业自身的吸收能力和转化能力,使输血变成造血,形成发展农村经济的资本。即通过挖掘农村内部潜力,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把***府财***援助和补贴集中用在发展农业生产力上,把重点放在发展本地的支柱产业与特色产品上。
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关键是落实好两部法律,推进三项改革。
落实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两部法律。它们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基本上可以回答多年来社会上对“三农”问题提出的主要疑虑,如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家庭承包经营与规模经营的矛盾、农民是市场主体等问题。
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改革。农业科研单位应作为科技创新主体,国家在投入上应将其作为创新主体对待。近年来,农业科研突破性成果、大成果少,根本原因是基础性研究不够,“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的现象比较普遍。另外,农业科研机构划为非公益性的比例过多。
现代农业发展篇9
一、*现代农业发展概况
*地区早期的农业发展思路是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基础,依靠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这一发展思路的有益实践,得到了有关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并逐步在全国广泛传播,影响广泛。
近年来,*地区积极响应***中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号召,总结成功经验,改进发展思路,逐渐形成了以培育现代农民为基础和核心,以科技创新为手段,积极落实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大力发展有机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依靠农业积累支持工业发展,带动其他产业腾飞。
(一)地方***府高度重视
*市从1993年开始提出“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的农业发展新方略,加快发展的目标和思路清晰,落实超常规发展的工作思路,制定并实施超常规发展措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为超常规发展提供***策机遇。
(二)坚持以培训现代农民为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基础和核心
为了实现培养新型农民的目标,当地***府给予公共财***支持农民进行职业教育,推广“阳光”工程、科普惠农兴农工程等,努力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基本素质,着力打造农民群众的现代经营思想,用现代的经营方式来发展农业生产。
(三)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手段
20*年,中共中央***在参观*寿光菜博会后,指出“农业的希望在科技”,既肯定了寿光的成绩和做法,又为寿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寿光市决定从20*年起投资1.25亿元,用5年时间打造全国的设施良种基地,实现国外品种国产化、国产品种国际化的目标。
目前,寿光市先后同全国216所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实施了“名优蔬菜种苗组培快速繁育技术体系研究与开发”等17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引进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430项,涌现出180名“农民科技专家”,从农家院里培育出独根红韭菜、气煞风大葱等100多个蔬菜新品种。
20*年,中国农业大学与寿光市合作成立了蔬菜研究院,吹响了向我国蔬菜育种瓶颈进攻的号角。
菜博会为寿光农产品搭起了走向国际市场的“高速路”,成为寿光农业接轨世界、与国际资本融合及品牌渗透的桥梁,世界先进的蔬菜培育、种植、园艺等前沿技术在这里越来越集中,瑞士先正达、以色列海泽拉、荷兰瑞克斯旺等10多个世界知名种子公司纷纷入驻,在这里建立研发基地,并以此为窗口辐射全国。他们带来的400多项新技术、1000多个新品种先后在寿光落地生根,使得寿光成为农业高新技术角逐的舞台。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品种、技术,而且让农民直接触摸到现代农业的最新理念,感受到世界农业跳动的强劲脉搏。
(四)积极落实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
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是我国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国内外经济***治形式和生产实践,先后提出的振兴农村经济的三大战略。
*市***府因势利导,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合作社连接、专业农协服务、批发市场辐射等手段,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载体,以技术、信息交流和服务为纽带,深化农副产品加工,实现农户与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扩大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经营。
(五)大力发展有机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
为了保证无公害生产,寿光出台了若干***策,除不定期的抽检外,还从根本上实行农药销售登记制度,卖给了谁、作何用途,一律登记备案。现在全市逐步形成了以5大“无农药残留放心菜生产基地”为依托,建起16处镇、街道无公害蔬菜生产网络。目前,寿光市被认定的优质蔬菜基地达80万亩,年产优质蔬菜40亿公斤,有215种农产品获得国家优质农产品标志,寿光市成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先进单位。“乐义”蔬菜、“燎原”蔬菜、欧亚特菜等30多个蔬菜品牌走红市场,畅销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海外。
二、我镇现代农业建设成果
xx镇位于xx区xx部,四面环水,全年通航的xx由此汇入xx,坐拥xx公里黄金水道岸线,境内“井”字型河道纵横全镇,居民傍水而居,整齐划一,素有“水乡福地、江畔明珠”之称。镇域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xx公顷,辖x个村民委员会和x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人口xx人,拥有xx个劳动力,其中二、三产业劳动力占xx%。
全镇地区年生产总值xx亿元,实现财***收入xx万元,二三产业产值占xx%。工业企业主要以电子、针织、服装为龙头。三产以餐饮为主,xx“xx”美名远扬,目前拥有一定规模的饭店近xx家,可同时容纳xx多人就餐。全年来自全国各地食客达xx万人。农业产值xx亿元占xx%。
xxxx节带动全镇农业产业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水产养殖、蔬菜种植规范不断扩大,家禽养殖品种数量不断增多,餐饮业日趋火爆,乡村旅游逐步形成,《xx镇农业生态旅游规划》修编完成。全镇水产养殖规模近xxx公顷,蔬菜种植xxx公顷,家禽养殖超过xxx万只。建成万亩水产养殖基地和xxx专业旅游村。传统农业丰产丰收,全年实现粮食总产xxxx吨,棉花xxx吨,油料xxx吨,水产品xxx吨,绿化造林xx公顷。全年新增农民工资性收入xx万元,发放水稻直补等四项补贴xx万元。秋季学生入学免收学费xx万元,全镇农民人均收入xx元,在全区排位前列。
在农业基础建设方面,我镇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健全农业支持补贴制度,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今年上半年累计发放水稻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xx万元,农业保险面达xx%。
现代农业发展篇10
***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成就显著。粮食连续9年增产,农民连续9年较快增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新农合、低保、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这10年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快、农村面貌变化最大、农民得实惠最多的又一个黄金时期。但是,农业底子薄、农民收入低、城乡差距大的矛盾是由自然、历史等诸多因素长期累积形成的,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彻底改变。
从当前情况看,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国部分农产品供给增幅赶不上需求增长速度的矛盾已经显现。近年来,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发生了重要变化。一是城镇居民人均直接消费的农产品数量开始基本稳定,但对加工食品、绿色食品的消费数量开始明显增加。二是农民表现出对农产品自给性消费减少而商品性消费增加的趋势,同时又呈现出人均消费的口粮下降而对食用植物油、肉禽蛋奶和水产品消费数量增长的趋势。三是城镇化使农业转移人口直接消费的农产品数量有较大幅度增长,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鲜菜和食用植物油分别比农民多28%和24%,猪牛羊肉、家禽和禽蛋多51%、136%和87%,水产品多出近2倍。显然,我国当前的农产品供求已呈现“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局面。
为了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近年来我国对部分农产品的进口数量明显增加。我国是一个人均农业自然资源稀缺的国家,需要合理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以减轻国内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但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牢记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出的警示:“我国有13亿人口,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从我国的国情看,再靠增加自然资源的投入来发展农业已没有多少余地,再靠增施化肥农药来增加农产品产量不仅提高成本更会破坏环境。因此,要端牢我们自己的饭碗,就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舍此别无他途。
建设现代农业,离不开大兴农田水利、加强科技服务、不断提升农业的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更离不开深化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激发农业生产要素本身的活力。加快农业经营体系创新、提高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化、社会化程度,已成为建设我国现代农业必须突破的一大瓶颈。
二、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制度保障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既是我国农村改革已经取得的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也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现实起点。我国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包含着三重内容:一是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二是集体土地承包到户实行家庭经营;三是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经济的事情通过多种形式的统一经营去解决。只有把握住这三者内在的紧密联系,才能准确理解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深刻内涵。
当前,农业农村领域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家庭经营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发挥统一经营的作用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农业要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主要是由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农业是一个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的特殊产业,需要人类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利用和控制动植物的生命过程来从事生产活动,在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复杂条件下要保证农产品的顺利成长,就必须依靠农业生产者对它们及时和精心的照料。而要做到这一点,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使农业生产者成为他所生产的农产品的主人,不需要别人监督,不需要计算劳动付出,他们会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竭尽全力。正是由于农业的这些特点,人们才普遍选择了家庭经营的方式。即使在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中,农业仍普遍实行家庭经营。因此所谓“家庭经营已没有前途”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在工业化手段的推动下,一些农产品实现了工厂化的生产,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可以控制,雇员付出的劳动能够计量和监督,对每个生产环节是否符合标准也可以及时检测。但这样的农业毕竟只占很小的部分。在大多数情况下,农业的发展一要靠农业人口的减少而逐步扩大经营规模,二要靠现代物质技术的投入而提高效率,三要靠通过合作和社会化服务来弥补家庭的不足,但家庭经营本身始终是难以被替代的。
随着农业人口的逐步转移,我国农业家庭经营的规模也将逐步扩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逐步形成。要因地制宜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但家庭经营只靠自身的力量毕竟难以应对生产经营各环节中的所有问题,因此,还要从实际出发推动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间的联合与合作,向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社会化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在推动这“两个转变”的基础上,逐步构***的十报告所提出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三、维护农户合法财产权益,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前提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户间的合作与联合,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社会化经营服务体系,都离不开农业生产要素的必要流动和优化组合。因此,必须建立严格的制度,切实维护好农户的合法财产权益,才能为农业生产要素的顺畅流动和优化组合创造适宜的环境。
我国农业发展经历过曲折的道路,其中值得牢记的一大教训,就是如何正确对待农户的合法财产权益。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运动虽然奠定了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但“谈合色变”的余悸却至今影响着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农村改革以来,为了使农民“定心”,***和国家对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一再强调要长期稳定,把承包期限从开始的15年再延长30年。2007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物权法》,明确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宅基地使用权等界定为“用益物权”。2008年***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又进一步明确“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十报告更是明确要求“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但要切实维护农民的这些权益,首先就需要进行“确权”。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已逾30年,但对承包关系的管理方式,大多还停留在类似租赁关系的合同管理上。《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关于“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和“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的规定,在不少地方实际上并未得到切实执行。不少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性仍缺乏信心,自然就不敢放心流转土地的经营权。
《物权法》的颁布实施,为增强农民对承包土地稳定性的信心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的关键是要把法律赋予农户的权利真正落到实处,这就必须对农村土地实行普遍的“确权、登记、颁证”。目前,国土资源和林业部门已经对大部分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包括林地)的所有权进行了确权和登记,颁证的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农业部门已经在部分县市开展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并将逐步扩大试点的范围。这些基础性的工作都将有助于维护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法权益,也为法律有效保障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后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农户的合法财产权利得到法律有效保障,到农业生产要素真正进入流转,其间还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信息对称与服务。有些农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外出打工了,家里的承包地可以流转出去,但有谁愿意转入土地却不清楚;同样,有愿意扩大经营面积、希望转入土地的,却不了解有谁愿意转出土地。这就需要有中介来建立平台以提供相应的信息。信息畅通了,真正要实现流转,还需要有一系列服务,如法律法规和***策的咨询,提供土地租金的参考,关于合同的签订以及纠纷的调解等等。其次必须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农业生产要素流转的主体是农户,必须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切不可不顾农户的意愿强制推行。在进城农村人口不稳定、家庭迁徙不完整的背景下,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实际上还受着多重因素的制约。据第二次农业普查的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尚有农村住户2.22亿户,其中农业生产经营户1.98亿户,这其中纯农户有1.67亿户,其余为农业或非农业兼业户。可见在农村住户中,真正脱离农业经营的仅占10.81%,而纯农户的占比却高达75.23%。这说明,尽管有些地方农村生产要素(主要是耕地)流转和集中的条件确已具备,但这并不能代表当前整个农村的基本状况。据农业部门的统计,目前农村流转的耕地已占到农户承包耕地总面积的20%左右,应当说,相对于农业生产经营户占农村住户89.19%的比重,这已经是一个不低的份额。因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集中和规模经营必须与农业人口的转移程度相适应。同时,规模经营可以有多种形式,并非一搞规模经营就非要让大多数农民放弃对承包地的经营权。采取什么样的土地流转、集中和规模经营的具体形式,应当尊重农民的意愿。发展农民自愿组成的合作组织,既可以发展规模经营,又能维护农户经营主体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