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专业10篇

特殊教育专业篇1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与普通院校不同,特殊教育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一是相比其他普通院校的学生而言,特殊教育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认为自己有更大的择业空间,如从事特殊教育方面类的英语教育,或者从事与外国友人交流沟通的手语翻译员等。二是此类院校学生包括用人单位认为特殊院校英语专业处于学院的边缘化,择业时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因此,特殊教育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何去何从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将展开调查、分析和研究。

二、关于问题的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近三年来江苏某特殊教育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188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0份。调查问卷共30道题,分为三大板块,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专业的认知和态度、就业现状的认知和态度。

2.行动研究法

凯米斯(Kemmis)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都包括了四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本次行动调查中,通过走访江苏省内的几所特殊教育中小学校,了解了此类特殊学校对英语教师的需求并观察英语教师的工作状况,展开小组讨论,并将调查内容及范围拓展,再次以访谈形式进一步地询问了学校相关的工作人员,根据几次访查结果作出总结和进一步分析。

三、特殊教育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

1.关于就业单位的调查

调查显示,除3.1%的学生继续升学、1.3%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外,其他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不再只是语言类工作岗位,就业岗位各不相同,其中3%就职于***府机关;2%从事特殊教育行业;40%从事普通教育行业;0.6%选择自主创业;50%在三资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工作。

2.关于能力的调查

数据显示,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所开课程不十分认同,认为学校所学知识和社会需要存在一定偏差,学校里学的技能不能适应职场需要,所以希望开设更多实务型课程;80%的学生意识到自身就业竞争力不强,存在知识结构缺陷和实际能力不足,与本科专业学生竞争存在很大的压力;20%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就业形势和未来职业定位不明确的问题。

3.关于未来就业前景的调查

应届毕业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未来就业将受到巨大的挑战,约80%的被调查对象对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缺乏信心,很大程度上对能否顺利就业表示担忧。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逐渐走向国际,需要越来越多的英语人才,而当时精通英语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因此,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英语人才的培养,其中就包括加大对英语类专业学生的招生幅度。这项***策导致近年来各大高校英语专业招生过热,英语类毕业生总体上趋于饱和状态,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大量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

4.关于专业就业状况调查

调查数据显示,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生中只有40%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各学校的英语教师需求量接近饱和,教师编制考试难度逐年增加,对英语教师要求日益严苛。特殊教育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只有2%选择特殊教育行业,90%以上的学生从来没有想过利用身在特殊院校的优势进入特校工作,而且很多学生认为只有不够优秀的师范生才会去特殊学校工作,由此可见,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四、影响特殊教育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1.毕业生缺乏就业能力,专业水平不高

由于受传统办学模式的影响,学校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和课程设置一直偏重语言、文学等理论知识的教授,忽略了市场的需求,不能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也没有真正满足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学生除英语以外的职业技能的需求,最终导致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不够明显,使得在这个急需复合型人才的社会里,特殊教育院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2.毕业生对自我能力的认识不正确,对就业的期待值过高

根据调查,50%的学生对留在大城市工作抱有极大兴趣,7%的学生会选择留在小城市或乡镇工作。很大一部分毕业生被大城市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经济收入、发展机会以及信息资源丰富等优越的条件所吸引,不愿意到英语人才缺乏的落后的中小城市就业。面对各种诱惑和选择时无所适从,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对自身正确的认识和定位,甚至觉得不用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获得待遇不错的工作,却忽视了自己没有能力去胜任一个好的工作岗位,眼高手低,宁愿在家里待业也不愿意从事待遇较低的职业。

3.非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加入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有些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甚至已超过了英语专业的学生。因此,熟练掌握英语,又有自身专业的学生更加受到就业单位的青睐。

五、提高特殊教育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对策

针对特殊教育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应该从多个角度考虑、分析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这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当然,最重要的是毕业生应该正确地进行自我定位,转变传统的就业求职观念,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去适应社会,迎接就业的挑战。

1.社会需要提供一定的***策支持

建立健全就业制度,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中之重。因此,***府要加强相关就业***策及制度的建设,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或去贫困偏远地区就业,***府也应出台相应的扶持奖励***策,引导他们正确就业,拓宽其就业渠道。

2.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

(1)提供就业指导,树立正确就业观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应把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咨询有机结合起来,设立专门的就业咨询机构,定期向毕业生就业信息,做好就业指导,使毕业生在求职期间能够保持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健康心理状态,更好地帮助他们顺利就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一定要鼓励和引导英语专业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合理的就业目标,积极参与竞争,努力抓住机遇,降低职业期望值,珍惜就业机会。

(2)以就业为导向,对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学校应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英语人才,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不断改革课程设置,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进行组合,整个教学过程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一齐抓,夯实基础专业知识。学生在大学初期教育阶段,可以注重培养其基础英语学习能力,进入高年级后,要细分出更适合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专业方向,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学习。

(3)准确定位,发展学校特色特殊教育院校应当发挥其特色,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特殊教育知识的学习,包括手语学习,使自己掌握一技之长。特殊教育学院英语专业的学生接受过特殊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训练,具有专业素养,所以应该利用特殊教育院校的特点,让毕业生更有就业优势。

六、结语

特殊教育专业篇2

关键词:实践教学基地;全纳教育;特殊教育

师范生2014年1月国家出台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G2016年)»提出全面推进全纳教育,并要求高等学校培养师范生的全纳教育理念和指导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能力.全纳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应当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学校必须无条件地接收学区内所有儿童,并为这些儿童发展所需的教育提供必要的保障[1].顺应全纳教育的发展,«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对特殊教育教师概念界定,也不再局限于特殊教育学校的专业人员,而是扩展至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及其他机构中履行残疾学生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未来教师除了要了解全纳教育相关理论知识,还需要尽可能地在真实的全纳环境中去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因而教师教育日益重视实践教学的价值[2].

1当前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实践教学现状

1.1全纳教育实践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我国大部分高等学校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目标单一,特殊教育专业师资培养还是以向特殊学校输送教师为主要目标,全纳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也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3].在相当多的师范院校,全纳教育既没有单独的授课,也没有纳入其他实践课程[4].因而在实践教学方面,以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为主要内容,特殊教育师范生全纳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未列入人才培养目标之中.

1.2特殊教育教师岗位能力未得到充分培养

长期以来,特殊教育师范毕业生以教育系课程体系为知识框架,学量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特殊教育专业课程[5],培养特殊教育师范生的院校未能与普通教育、社会福利、康复、医疗等行业交叉融合,学生的实践机会也都集中在特殊教育学校,缺乏多机构合作实践机会.特殊教育是一项团队事业,合作已经成为特殊教育当中的一种普遍和必要的实践[6],而当前特殊教育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单一,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多领域、多团队合作实施特殊教育的意识与能力较弱,专业发展自主意识也不强,这与当前国家对于特殊教育教师的全纳教育实践能力要求尚有一定差距.

1.3实践教学的教育价值难以实现

大部分师范院校实践教育活动都一次性集中进行,缺乏系统规划,导致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分离、短期实习与长期教学相分离、教师素质培养与专业课教学相分离、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脱离[7].教育实践不只是对理论知识的运用、验证,更是师范生体验教育现实、学习教学的关键路径,拓展了师范生专业学习的空间[8],而缺乏对实践教学的整体规划,将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践教学的教育价值难以实现.

2全纳教育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2.1全纳教育对特殊教育师范生实践教学的影响

一体化教育和社区康复代表了服务于有特殊需要者的互补性和相互支持的方法.大部分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在普通教育系统中获得各种专业支持,而各种外部支持在地区一级调整管理.特殊教育学校还将扩展其功能,为普通学校提供满足学生特殊需要的专业支持.教师作为教育过程的重要管理者,通过使用课堂内和课堂外的各种已有的资源来帮助学生,因而在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应当特别注重培养未来教师自治能力、根据学生需要调整课程与教学及与家长、专家的合作能力[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建议教师职前教育机构把对于教育多样性的理解与回应作为师范生的基本学习目标,教师教育课程重点应向基于实践的学习倾斜[10].我国的«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充分体现了全纳教育的理念,要求特殊教育教师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与普通学校教育工作者合作,指导、实施随班就读工作,协助学校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助关系,促进学生的社区融合;同时要求开展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的院校将«专业标准»作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特殊教育教师的社会实践与教育实习[11].为适应国家特殊教育的发展,培养特殊教育教师的院校应当将全纳教育实践能力列入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目标,系统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机会,激发特殊教育师范生专业发展自主性,进一步实现实践教学的教育价值.

2.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路

为培养适应全纳教育发展需求的特殊教育教师,学校确立了特殊教育行业发展需求、教学资源分析、师范生专业发展意愿的三维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式,以基于全纳教育理念的特殊教育师范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着力点,培养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全纳教育实践能力,突出实践导向的职前特殊教育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构建多机构协作建设职业导向教育与学术课程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现特殊教育专业服务领域、实践教学地位、学生实践学习选择权的突破,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特殊教育优质化、多元化的需求.(1)特殊教育专业服务领域突破.根据浙江省大力普及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发展任务,学校培养的未来特殊教育教师的服务领域从传统的特殊教育学校延伸到普通教育、康复、社会福利、医学等行业领域,并具备参与“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特校康复教师+驻校顾问医生”“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跨领域的特殊教育服务项目的能力.(2)实践教学地位的突破.突出实践导向的特殊教育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构建职业导向教育与学术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不再从属于教育理论课程,回归到教学的中心,成为集聚行业、学校、学生3方教学资源的重要载体.(3)学生实践学习选择权的突破.通过建立贯彻专业学习全过程的三站式轮转实践机制,在实践学习过程中赋予师范生规划实践学习进程、选择自身专业发展方向的权利,师范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积极适应特殊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拓展自身专业能力,能够较顺利地实现从学校到岗位的过渡.

3基于全纳教育理念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3.1扩大实践基地覆盖领域

根据浙江省在“十三五”期间坚持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及“以多模式融合为切入点,实现融合教育全覆盖”的发展任务[12],学校以提升特殊教育师范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能力、与多学科领域专业人员合作实施特殊教育能力为重点来提高未来特殊教育教师全纳教育实践能力.为此学校以拓展特殊教育专业实践基地覆盖领域为路径,将实践教学基地的共建单位从传统的特殊教育学校拓展至普通教育、康复、医疗、社会福利组织等领域,并通过建设“医教结合”“普特融合”2个培养平台整合各领域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多领域合作实践的学习机会,以适应特殊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1)医教结合培养平台.由教育、医疗、康复领域的机构组成,将特殊教育实施多学科、多团队合作的理念引入实践教学,让师范生熟悉学校、医院、康复中心等不同类型机构之间合作实施特殊教育的工作流程,并在此过程中培养未来特殊教育教师适应特殊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能力及与不同专业人士合作实施特殊教育的能力.依托这一平台,可以为传统的特殊教育领域以外的新领域,如康复、医疗、社会福利等机构培养特殊教育教师,并在跨领域、跨学科的特殊教育服务项目中发挥骨干作用.(2)普特融合培养平台.由特殊儿童康复中心、普通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社会教育机构等单位组成,将生涯发展与转衔教育理念引入实践教学,让师范生熟悉特殊教育学校对于普通学校的特殊教育专业支持模式及普通学校实施全纳教育的模式,并在此过程中培养未来特殊教育教师适应特殊教育学校新的功能定位的能力,即具备为普通学校提供特殊教育专业支持的能力,以及根据特殊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在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实施转衔教育的能力.依托这一平台,除了为特殊教育学校培养适应全纳教育发展的教师以外,还可以为普通学校培养具有指导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能力的教师.

3.2建设依托实践基地的实践课程体系

学校与行业单位合作,依托实践基地建设培养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偏好的从“学校到岗位”的实践课程体系,进一步发挥行业单位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咨询、引导、评价作用,以凸显实践教学的职业导向教育价值.根据特殊教育师范生在自我觉察、职业角色试探、职业定向阶段的教育需求,设计双向、开放的模块化、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分阶段实现特殊教育教师生涯发展教育目标.特殊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分为特殊教育基础能力模块、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方向发展模块、专业能力进阶模块3大模块课程,指导特殊教育师范生在特殊教育领域里找到个人能力与专业发展意愿匹配的岗位,更好地适应全纳教育发展需求(见表1)

3.3建立三站式轮转实践机制

学校从以往单一的特殊教育学校实践模式,转向了贯彻特殊教育专业学习全过程、跨领域的三站式轮转实践模式:即大一基于儿童发展的“1+2X”(2X表示在实践自选模块中选择2个实践基地)幼儿教育见习;大二基于特殊儿童多样化需求的“1+X”(X表示在实践自选模块中选择1个实践基地)特殊教育见习;大三基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1+X”(X指提升专业能力的跨机构短期进修)顶岗实习(见***1).3站式轮转实践机制,在培养模式上赋予特殊教育师范生规划实践学习进程、选择自身专业发展方向的权利,推进兼顾学生专业发展意愿的职业导向教育的实施,从而培养专业能力与岗位需求匹配度更高的特殊教育教师;在培养理念上是希望特殊教育师范生在尊重儿童差异的儿童教育观基础上建立特殊教育观,使得未来特殊教育教师能够在普通教育环境中实施多跨专业、多学科协作的特殊教育服务工作,更好地满足特殊教育精细化、多元化发展趋势.由于学校在学生入学之初就给予学生接触特殊教育行业的学习机会,给予他们学习选择权探索适合自己的特殊教育职业岗位,师范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在顶岗实习阶段很快就能进入实习教师角色,并能够适应多团队合作的工作要求.毕业生不局限于在传统的特殊教育学校就业,而且能在康复、医疗、社会福利等机构从事特殊教育工作,并在跨领域、跨学科的特殊教育服务项目中发挥独特作用.

4结语

特殊教育专业篇3

关键词:专业化;特殊教育教师;特教师资培养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在教育发展和改革进程中对师资的培养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当代教育研究中主要的思潮之一就是教师专业化。虽然对于教师专业化的可行性还有很多人持怀疑态度,但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市场需求已经由普及转变成提高质量,所以,为了普及教育而扩招的很多教师,并不具备专业化教师的素质。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制定统一规范的从业标准,实行教师职业专业化以及教师执照上岗。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特殊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在目前特殊教育的起步比较晚,开展师资培养也比较晚,但是在我国落实特殊教育发展规划中,建设一支高质量、高数量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就是一个关键措施。

一、课程分层

应当分出层次来进行特教师资的培养,要根据障碍类型在特殊教育公共课的基础上在分出更加细化的专业课程,这样可以将课程的可操作性及针对性都很好地增强。公共课室所有学生都应该学习的,但是在一段时间以后就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流,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细化的一些专业进行跟深入的学习,从而培养实际工作的重要能力。对于分类问题也是存在争议的,有些人认为分类会造成专业范围狭窄,在学生中出现不了解的情况就会无所适从,即使是了解的多么细致也会在实际教学中遇到很多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所表达的就是希望特殊教育教师能够具有解决所有特殊问题的能力。但是,我们要了解,有很多方面都包含在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范围中,不可能有人能够深入了解所有方面,追求广度的情况下就要牺牲深度。那么教师在没有专长的情况下,可能对所有问题都无所适从。相反教师如果某种障碍类型十分精通就可以负责这方面的教育,在发现其他方面需要时,就可以对别的教师进行求助,通过合作和资源共享的方式来实现全纳教育。试想一下,一个团队才能完成的特殊儿童教育,一个教师怎么可能完成。此外,不论对某方面了解的多么深入还是会遇到问题,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不能因为这一点就认为学习已有知识的意义是不大的。当然,根据传统意义上对儿童的标签来分类并不是我们所强调的分类原则,应该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方面或者障碍类型来进行分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就已经针对某种障碍开设特教师资的培养课程。

二、培养研究能力

行动研究是教育行动实验者在真实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的一些实际问题,行动研究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育活动客观化的重要途径。在某种程度上,特殊教育教师更需要培养能力还有行动研究的意识。第一,教师因为儿童特殊教育各种不同的需要,可能随时遇到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探索、研究的能力就很难正确自如的应对。所以,教会教师在实践中发现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培训课程中最急需进行的工作。特殊教育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对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不断的反思和调整,并且提升教育活动的科学性,最后时限专业知识的持续进步。第二,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的进行,除了个体素质的提升之外,社会的尊重和认同对于特殊教育事业也是非常重要及必要的。所以,俄日了提高这一项崇高事业的声望和地位,就需要社会各界民众,特殊教育教师,特别是特殊儿童的家长一起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实用性的增强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实际的工作能力是通过一定的实地训练形成的,而不是仅仅由理论知识转化而成的。特殊教育教师为什么要冠上特殊这两个字,就是因为所面对的学生都是一些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儿童,这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适当的教育策略就是教师的重要任务,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是专业化的基础和依据。所以,一定要把对实践能力的重视体现在培养特教师资的课程中,要以实用性为原则来安排课程的内容,还要保证实践课的一定比例。总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任务很重,要走的路也很远。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及时对师资的培养,必须要把课程设置进行完善,培养健全的体制,明晰培养的目标,这样才能使教师的素质达到专业化的要求。

作者:刘艳风 单位:永新县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特殊教育专业篇4

课题组根据发展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条件和区域分布等因素,将S市23所特殊教育学校大致划分为三个层次,然后分别在每个层次抽取一定数量的学校,总计选择14所学校的教师作为本次调研的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从学校教师的整体状况、专业素质水平以及影响专业发展的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其中,整体状况主要从教师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及职称等基本情况,以问卷调查为主;专业素质主要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三个维度进行探讨,同时采用问卷调查与开放性访谈。而关于相关问题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以开放性访谈调查为主。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的总体状况

1.性别比例失衡。

调查结果显示,在性别结构上,县级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性别比例很不均衡,男性教师占有效样本的25.2%,女性教师比例达到74.8%,男女教师比率约为1∶2。个别学校的女性教师比例在80%以上。从全国范围来看,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普遍存在。据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数据显示,女性教师占全体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的72.46%。这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一方面,从现有高校专业招收录取情况,男生报考教师教育专业的比例一直偏低,因此进入教育系统包括特教学校的男教师也就不会多。另一方面,与其他职业相比,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要求高,待遇较差,社会认同和接纳程度低,很多男性不愿意从事教师工作。

2.年龄分布基本合理。

调查数据显示,30岁及以下教师比例为8.9%,31-40岁的教师占到43.2%,41-50岁教师比例为35.6%,51岁及以上教师比例为12.3%。总体来看,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年龄结构基本合理,符合老中青互补均衡、共同发展的要求。

3.学历水平逐渐提高,但专业化水平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特教学校专任教师队伍中,本科及以上教师比例达到51.36%,专科教师比例43.64%,中专学历的教师比例仅5%。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尽管在不同县区内,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初始学历略有不同,但整体的初始学历水平偏低,多是中专中师。在国家学历达标的强制要求下,很多教师是通过成人教育、自考等途径获得现有学历。在被调查的教师群体中,初始学历专业是特殊教育的教师仅占教师总数23%,普通师范专业的教师比例64%;一般专业的教师比例为13%。这说明,很多特教学校教师职前并未接受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系统训练就直接进入特殊教育领域。在职后学历提高培训中,多是非特殊教育专业。

4.职称情况。

职称结构反映的是专业技术人员学术和技术、工作能力和工作成就。调查发现,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职称多为中级职称,其比例为78.8%,高级职称的教师数量偏少,仅为12.9%,这说明特教学校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改革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实施适当的倾斜***策。在访谈中,不少老师表示,在职称评审上,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被边缘化,职称评审指标给得太少,很多教师几年都没有机会参加职称评审。现有的高级职称的教师也都是在原来普通学校时获得的。因此,必须让特殊教育事业真正纳入教育管理部门的视野,落实有关***策措施,切实让特殊教育工作从边缘走向中心。

(二)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师资专业素质总体水平一般

1.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专业知识匮乏。

随着特殊儿童的类型从原来的聋哑盲等显性的感官障碍向智力残疾、情绪障碍等隐性的发展转变,特殊教育工作难度不断提高,而现有的特教学校师资多是由原来的聋哑学校、盲校等转调而来,并没有接受系统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培训。调查发现,78%的教师并没有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背景,专业基础知识薄弱。尽管经过多轮全员专业培训,教师们对特教基本理论有了系统了解和认知,但有相当部分教师专业知识匮乏,对智力障碍理解浅表化,对障碍发生的内在机理知识缺乏系统性认知。特别是缺乏有关特殊儿童的教育评估方法和具体技术。特殊儿童的评估是开展特殊教育工作的基础,渗透在特殊教育全过程,从确认特殊儿童发展需求,到个别化计划的制订,再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评估,以及对儿童发展状况的追踪都需要合理的教育评估。对评估方法和技术的缺乏,导致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教学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2.专业技能水平有限。

特殊教育的对象是有着各种障碍的特殊儿童,其工作的复杂程度非普通教师所能比,需要更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更强的专业技能。调查发现,91.6%的教师能够组织好教学活动和有效管理班级,并为特殊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基本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但在特定的专业技能方面,比如相关康复技能,78.8%的教师表示了不确定,这反映了相当部分的教师对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缺乏信心。超过一半的教师缺乏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的能力。对教师制定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内容的研究,发现其质量不高,并不完全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这种状况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一方面,现有的特教学校教师群体中多数是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缺乏职前专业素质培养。即使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在职前培训中也存在重理论传授、轻实践教学的状况。另一方面,在职培训不足,仅有的培训主要以新知识传授为主,缺少专业技能培训。

3.专业态度良好。

与普通中小学教师相比,特殊教育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爱心、具有更强的责任感和耐心。调查发现,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对特殊教育教师职业本身的理解和认同程度较高,教师队伍比较稳定,教师流失率和流动率很低。很多教师在谈及对特殊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感受都提到“热爱特殊儿童”这个词语,他们认为特教师资应该具有爱心、耐心、责任心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尽管工作很辛苦,大多数教师表示愿意奉献,尽可能为特殊儿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整体上看,大部分教师具有良好的专业态度和高尚的专业情操,对工作有较高的认同感和投入感,但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较差,难以承担起教育康复的责任。

(三)职后培训体系不完善

调查发现,在当前教师培训热潮中,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培训项目很少,而且往往多是短期培训。超过九成的教师认为接受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太少。这反映了职后特殊教育专业培训机会不多、覆盖范围有限。近两年,S市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工作显著加强。S市教育局于2013年3月,组织全市230名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在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分三期进行全员培训。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康复专业能力和水平,促进特殊教育康复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切实将“医教结合、综合康复”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特殊教育康复教学中,又委托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特殊教育康复技能骨干教师培训班,对全市46名特殊教育康复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目前,非特教专业毕业特殊教育教师接受特教专业培训比例已达到64%。调研发现,职后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广大特教教师对近两年的培训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许多培训科目和内容针对普通学校转岗教师,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强,通过培训提高了业务水平。仍有不少教师认为,培训整体上还是偏重理论知识。当下教师最迫切的现实需要是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尤其是智力障碍、自闭症、情绪障碍等方面的教学技能和干预技术。多数教师希望采用理论讲授和操作示范并举的形式开展培训工作。

(四)注重科研,但面临不少困难

调查发现,近三年来超过一半的教师参加过教学研究,其中约三成的教师参加过市厅级以上的教育科研项目。如Z县特殊教育学校已经成功获批两项省级课题,课题研究成果在S市其他县区特教学校中推广应用;L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参与本省培智学校地方教材建设的课题研究,并有两项县级科研课题获得立项。从研究内容主题看,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科研带有很强的行动性、实践性,与教学工作实践需要紧密相连。课题研究的成果并不都是以理论性的学术文章呈现,多是以校本课程、特色教学模式等呈现。对参加科研的障碍和困难,教师们意见不一致。近一半的教师认为时间精力不足是阻碍自己参加科研的最大障碍,而三成的教师认为从事科研工作的最大障碍在于缺乏专业的指导。此外,资料有限、经费不足等也是现实困难。

三、基于专业化发展的***策建议

(一)强化能力建设,提高***策执行水平

随着国家一系列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策的出台,特别是***等五部委《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意见》的颁布,特殊教育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有了良好的***策环境。根据这些***策文件精神,S市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强化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和提高待遇等方面对该地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做出了具体安排。怎样把国家***策和S市的有关安排落到实处,不仅需要有关部门认识的提高,还需要强化执行能力,尤其***策执行工具和技术的研发。如该市在上述***策文本中明确规定“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普通学校承担特殊教育任务的教师,除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特教补贴费外,地方***府按其本人岗位和薪级工资之和25%核定发放特教补助”,但调研发现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不少县(市)、区并没有做到。此外,该市规定“县(市)、区财***要从每年的教育培训经费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特殊教育的教师培训工作”,但究竟拿出多少、以什么的形式拿出等这些问题并没有明确下来。因此,对这些***策必须进行操作性研究,制定具体的执行标准和问责机制,以确保***策实施的有效性,提高***策执行水平。

(二)研制完善的专业标准,严格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

欧美发达国家对特殊教育师资的从业标准都有明确规定,如美国特殊儿童委员会制定的《每个特殊教育者必须知道什么———有关特殊教育教师准备和资格的国际标准》明确规定了特殊教育从业者必须掌握特殊教育的一般理论知识、有关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的知识以及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能力等。而在我国教师从业资格制度体系中,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已经有了明确的职业资格标准,但尚无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与普通学校教师相比,特殊教育者既需要掌握一般性的教师教育专业知识和能力,又要掌握特殊的专业知识、伦理规范和专业技能。因此,必须尽快研制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实施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以推动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程。

(三)关注特殊教育教师合法权益,切实提高其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

如前所述,国家有关教育法律和***策都明确规定了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津贴,但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必须深刻认识特殊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专业性和复杂性,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特殊教育教师享有与其劳动相当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一方面,实施荣誉倾斜,在优秀教师表彰、职称评定等工作中加大特殊教育者比例,同时加强优秀感人事迹的宣传,从精神上鼓励和支持特殊教育教师。另一方面,关注特殊教育教师经济收入的提高和工作学习条件的改善,从物质层面鼓励和支持特殊教育教师。

(四)改革特殊教师教育,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培训质量

特殊教育专业篇5

关键词:专业化;特殊教育教师;特教师资培养

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在教育发展和改革进程中对师资的培养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当代教育研究中主要的思潮之一就是教师专业化。虽然对于教师专业化的可行性还有很多人持怀疑态度,但是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市场需求已经由普及转变成提高质量,所以,为了普及教育而扩招的很多教师,并不具备专业化教师的素质。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制定统一规范的从业标准,实行教师职业专业化以及教师执照上岗。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特殊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在目前特殊教育的起步比较晚,开展师资培养也比较晚,但是在我国落实特殊教育发展规划中,建设一支高质量、高数量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就是一个关键措施。

一、课程分层

应当分出层次来进行特教师资的培养,要根据障碍类型在特殊教育公共课的基础上在分出更加细化的专业课程,这样可以将课程的可操作性及针对性都很好地增强。公共课室所有学生都应该学习的,但是在一段时间以后就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分流,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细化的一些专业进行跟深入的学习,从而培养实际工作的重要能力。对于分类问题也是存在争议的,有些人认为分类会造成专业范围狭窄,在学生中出现不了解的情况就会无所适从,即使是了解的多么细致也会在实际教学中遇到很多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所表达的就是希望特殊教育教师能够具有解决所有特殊问题的能力。但是,我们要了解,有很多方面都包含在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范围中,不可能有人能够深入了解所有方面,追求广度的情况下就要牺牲深度。那么教师在没有专长的情况下,可能对所有问题都无所适从。相反教师如果某种障碍类型十分精通就可以负责这方面的教育,在发现其他方面需要时,就可以对别的教师进行求助,通过合作和资源共享的方式来实现全纳教育。试想一下,一个团队才能完成的特殊儿童教育,一个教师怎么可能完成。此外,不论对某方面了解的多么深入还是会遇到问题,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不能因为这一点就认为学习已有知识的意义是不大的。当然,根据传统意义上对儿童的标签来分类并不是我们所强调的分类原则,应该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方面或者障碍类型来进行分类。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美国就已经针对某种障碍开设特教师资的培养课程。

二、培养研究能力

行动研究是教育行动实验者在真实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的研究,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的一些实际问题,行动研究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育活动客观化的重要途径。在某种程度上,特殊教育教师更需要培养能力还有行动研究的意识。第一,教师因为儿童特殊教育各种不同的需要,可能随时遇到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探索、研究的能力就很难正确自如的应对。所以,教会教师在实践中发现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培训课程中最急需进行的工作。特殊教育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对于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不断的反思和调整,并且提升教育活动的科学性,最后时限专业知识的持续进步。第二,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的进行,除了个体素质的提升之外,社会的尊重和认同对于特殊教育事业也是非常重要及必要的。所以,俄日了提高这一项崇高事业的声望和地位,就需要社会各界民众,特殊教育教师,特别是特殊儿童的家长一起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实用性的增强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实际的工作能力是通过一定的实地训练形成的,而不是仅仅由理论知识转化而成的。特殊教育教师为什么要冠上特殊这两个字,就是因为所面对的学生都是一些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儿童,这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适当的教育策略就是教师的重要任务,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是专业化的基础和依据。所以,一定要把对实践能力的重视体现在培养特教师资的课程中,要以实用性为原则来安排课程的内容,还要保证实践课的一定比例。总之,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的任务很重,要走的路也很远。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及时对师资的培养,必须要把课程设置进行完善,培养健全的体制,明晰培养的目标,这样才能使教师的素质达到专业化的要求。

作者:刘艳风 单位:永新县特殊教育学校

参考文献:

特殊教育专业篇6

 

本文从先修课程、课程教学要求、课程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几个方面对中职特殊教育中医康复保健专业英语课程标准进行了探索。

 

旨在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强化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为残疾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先修课程

 

作为中职特殊教育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视障学生,入学时就已经明确了未来所从事行业的岗位设置及相关要求规范,根据这一就业导向及学时设置,对于几乎没有任何英语基础或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视障学生来说,其相关英语教学内容编排可主要针对其未来岗位需求进行,注重教学内容的简单实用,并着意强调学生今后工作过程中经常使用及碰到的英语情境词汇或句型。

 

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学生,为了更好地达到着眼于培养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听说交际能力的教学要求,在学生正式开始英语专业技能学习之前,能够开设先修课程,如《语音学基础知识》,从而使视障学生初步了解和熟悉英语基本语音的发音过程及原理、知晓元辅音的发音规律及发音技巧,并使视障学生掌握26个英文字母的发音及相应盲文书写。

 

能够帮助视障学生辨析中文语音和英文语音的区别,纠正错误口音,正确掌握英语发音。

 

使视障学生认识、学习和模仿英语常用语调,明确英语语言和语调特点在听力、表达、交际交流方面的影响等。

 

让视障学生在不断学习练习的基础逐步提高英语语音语调方面的意识、感觉及技巧,为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交流奠定良好的语音知识储备及语言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

 

视障学生在先修课程的学习基础上,其在中职阶段英语学习的课程内容设置可继而分为三个层次,分别针对和满足不同学习程度和要求的学生。三个层次的英语能力要求如下:

 

一般要求:主要针对入学零基础或英语基础薄弱的全盲或微弱视力学生,着眼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交际能力。

 

1.通过具体的实物、教师的相应表述,可对教师用英语提出的要求做出大体正确的反应。

 

2.可以听懂日常生活情境中简单会话和职业场景中的简单指令。

 

3.能够根据场景,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简单的对话。

 

较高要求:主要针对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微弱视力或有一定盲文基础的学生,在注重英语听说交际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基础上,还培养学生一定的读写能力。

 

1.基本能够听懂课堂用语。能听懂日常生活简单基本会话和行业场景中的简单基本指令。

 

2.能够听懂并基本使用相对规范的语音、语调读出所学单词500个左右(一般词汇+专业词汇),并能够拼读写出所学常用单词300个左右。

 

3.能够用相对规范的语音、语调读出所学的专业词汇、专业的句子和相关的课文。

 

4.能够根据场景情境,用基本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常用的语言交流交际对话。

 

更高要求:主要针对有较好英语基础的微弱视力或有较好盲文基础的学生,更加注重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能具备一定的相应职业资质英语考试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Krashen认为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交际实践,无意识地吸收到该种语言,并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流利、正确地使用该语言,习得的基本原则,是先听,后说,再读写。

 

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专业需求为基础的实用型英语教学模式,与克拉申强调“习得”的观点十分相似,也与中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在特定职业范围内运用英语的技能——基本相同。视障学生由于视觉障碍限制影响了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主要依赖于相应课程教师的传授和指导。

 

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缺陷补偿方法来调动视障学生其它的感官参与学习,让视障学生的触觉、嗅觉、听觉都参与感知,尽可能将实物、真实情境与英语语言交际交流联系起来,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交际交流法、全身反应法、游戏法等多种方式来培养视障学生的英语交际交流能力。

 

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语音教室、计算机室这些优质资源,借助***文并茂、声形兼备的音频效果及多媒体课件来调动视障学生的视听神经,结合学生学习的特征进行最优化整合,实施有效地教学补偿,充分提高特殊教育英语教学的效率和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期末考试考核方式为口试,主要通过情景模拟形式考查学生在未来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英语词汇或交际句型。考核标准为:(1)是否能够听懂,并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说出所学单词(一般词汇+专业词汇),占期末考试成绩的20%;(2)是否能听懂日常生活中简单会话和职业场景中的简单指令。占期末考试成绩的30%;(3)根据场景,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进行的基本的交际对话。占期末考试成绩的50%。

 

2.成绩构成。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其中平时成绩由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听讲态度、积极程度)及作业完成情况三部分平均构成。

特殊教育专业篇7

关键词:师资队伍;特殊教育;专业化;残疾人

中***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6-060-02

一、高等特殊教育院校专任教师专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等特殊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特殊教育发展的历史很短,在学科建设、专业发展、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还有待于完善。对全国16个培养特教教师的师范院校(系、专业)进行的调研分析显示,一些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1 师资来源渠道单一。在高等特殊教育院校近三年新进的教师中,随机抽取45名教师进行统计,学校毕业直接任教的有22人,占总数的48.9%;其他高校调入11人,占24.4%;科研机构调入的有4人,占8.8%;其他单位调入的有8人,占17.7%。由此可见,师资来源渠道过窄。突出的问题是,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从学校到学校,从学生到教师;相当部分新任教师既未经过教育学、心理学培训,也未经过实践训练就承担过多的教学工作量,既不具备师范素养、教育教学技艺,同时更难以胜任高等特殊教育强调技能、突出应用的根本需求,对高等特殊教育教学力不从心,难以保障高等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

2 师资结构不合理。对抽样调查的292位高等特殊教育院校专任教师的学历和专业技术职务进行的统计分析显示(见表1),在职称结构方面,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显著偏少;在学历层次方面,具有高学位(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明显不足。

3 师资培训脱离社会需求。在高等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认可,高等特殊教育招生数量逐年扩大的同时,社会对高等特殊教育学校的期望值逐步增高,对学校的监督力度越来越大,对高等特殊教育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高等特殊教育院校立足学校的长远发展,不仅重视在硬件上大量投资,改善办学条件,而且加强师资培训放,将其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中心工作,在提高教师的数量和素质上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但高等特殊院校师资培训的投入与学生总量的增长及教学质量的要求尚不协调,缺口相当大,教学质量平平,专业特点体现得不充分,特殊专业技能(如唇语、手语等)不够精湛,相当一部分教师还停留在原有的知识传授和教学水平上,无力承担知识更新的任务,缺乏对高等特殊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法的研究。摆正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与师资培训的关系,使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师资培训与社会需求尽快接轨,是目前高等特殊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4 教师专业发展与高等特殊教育发展失衡。在我国原有的教育体制、办学层次和办学定位的影响下,高等特殊教育教师的学科与专业结构很难跟上高等特殊教育发展,导致高等特殊教育教师存在跨课教学、教学与科研分离的现象。一些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是“半路出家”,从普通高等教育转为特殊教育,其专业素养与科班出身的特教教师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高等特殊教育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与高等特殊教育发展的失衡,间接地制约了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据统计,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1.4%,远远低于全国24.2%的平均水平。目前,国内仅有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长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几所院校举办残疾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量仅2000多人,且主要集中在聋人服装设计、盲人推拿按摩、计算机等有限的几个专业上。

二、加强高等特殊教育院校专任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对策

1 统筹规划与分级建设。高等特殊教育院校根据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对全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实行统筹规划,师资队伍建设紧密结合特殊教育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制定人才引进、教师聘用、教师培训与培养的总体计划与目标,科学地建设和调整师资队伍。同时各二级学院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建设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符合本学科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使师资队伍在学历学位、职称、年龄、学缘等方面不断趋于合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使学校与高等特殊教育同步协调。

2 突出重点与合理平衡。根据学校的总体规划,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重点支持优先发展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和特色学科。例如,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把特殊教育、社区康复、学前教育、聋人服装等四个专业重点作为学院的重点规划和发展学科;注重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学术团队;并注意将相同、相近学科的师资进行整合,形成合力,以形成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和优势,增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学院将全面考虑各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与需要,兼顾文理工各学科的平衡发展,使学院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取得建设的协同效应。

3 内培外引,重在培养。坚持“引进和稳定并重,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引进与专业建设相协调”的原则,重视新增学科、专业和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扩大师资队伍数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例如,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采取措施,促进人才引进、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有效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学院自2008年以来共引进各类人才9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博士3人,硕士61人,改善了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4 专兼结合,重在管理。高等特殊教育院校教师结构应该多样化。专任教师是基础和骨干,但要以社会为依托,根据需要广泛聘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有很多优势:一是兼职教师有广泛的选择空间,有利于保证较高的专业水平,特别是实践技能有特殊要求时,能提供先进的实践教学;二是在社会需要和学校教师不足韵情况下,有利于解决教学急需;三是有利于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打破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小而全的封闭的办学体系;四是有利于专业的变换和提高办学效益;五是改善对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师资培养和管理的模式;六是有利于形成以社会需要为中心的高等特殊教育办学机制,根据社会对职业的预测来调整学校的发展规划。同时兼职教师的引入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兼职教师的管理有的由系部负责,有的归口到教务处,相比专职教师,对兼职教师的教学管理、业务学习、教学工作考核等比较放松;来自企业、科研院所、康复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必要的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平衡点。因此,加强管理是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协调发展的师资队伍的必要保障。

特殊教育专业篇8

[关键词]高等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多模块层次化

一、我国高师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等特殊教育学校开设的传统课程均以理论教学为主,培养的学生虽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实践操作能力明显欠缺,不能完全适应特殊教育教学和康复训练工作的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越发高度重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明确地指出了要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这些表现在高等特殊教育领域,就是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针对实践教学,201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不少于一个学期。为了保障实践教学质量,2012年《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别指出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需通过增加实践教学比重、配齐配强实验室人员、组织编写优秀实验教材、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共享平台建设等措施来提升实验教学水平。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高等特殊教育学校在实践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与特殊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对实践教学重要作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相适应的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建立;实践教学体系运行的保障措施有待完善。要切实提高高等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特殊教育知识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出的学生能够熟悉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熟练与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相关的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够胜任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需要,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本文结合N校的特点,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构建思路以及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对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希望为国内其他的高等特殊教育学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一点启示。

二、我国高师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一定要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划进行,这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出发点[2]。该校一直秉承“博爱塑魂、质量为本、特色立业”的办学理念;围绕培养具有特殊教育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目标;输送为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此该校坚持的指导思想为:注重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完善人格的养成和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

(二)构建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四个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3-4]

作为教学型高校,其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为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不仅是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首要出发点,也是评价实践教学体系是否科学合理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2.系统化原则

体系是若干有关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需要遵循特殊教育的发展规律和认识规律,结合当前特殊教育和康复***所涉及的各个专业特点,按照组成实践教学活动的各环节的地位、作用和内在联系,来形成互相衔接、彼此连续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5]。

3.行业导向性原则

为了构成一个科学合理且具有操作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紧跟当前行业的发展形势及人才需求,即以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需求为导向。(1)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探索复合型和应用型特殊教育师资人才的培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规格以及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在保持传统特殊教育课程优势的基础上,对课程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改革。巩固和完善各专业复合型和应用型的“弹性化模块”课程结构,在课程设置上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紧跟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步伐,进一步转化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学科型课程体系。(2)以个性化培养为主线。紧跟行业发展,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优化实验实训模块和完善实验课程体系。探索出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建设,以发展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建立一套标准的实践教学体系。4.特色原则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为此,确立以具有博爱精神和现代特殊教育理念为核心,以特殊教育和残疾人需求为导向,以教育康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关键,以教学研结合为途径的、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该校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始终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三)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1.更新实践教学理念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遵循认识能力的发展规律,设置不同的实验模块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构建具有不同功能效果的实验模块,构成一个由浅入深和具有内在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体系的目标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由于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同等重要,应做到相对***和相互促进,不能厚此薄彼甚至顾此失彼。

2.构建“多模块”的实验内容体系和实验课程体系

[6-7]为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习的需要,将实验内容体系和实验课程体系分成若干个模块。在内容上特殊教育实验分成认识实践、特殊儿童诊断、特殊儿童评估、辅助技术应用和特殊儿童康复训练5个模块,前3个模块为特殊教育基本模块,后2个模块则为扩展模块。各模块包含不同的实验内容,分别针对学生基础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设计。认识实践模块主要包括相关课程的现场参观和特殊教育基础认识实践(包括视障、听障、言语障碍、智力障碍和肢体障碍相关的仪器设备)。特殊儿童诊断模块主要包括视功能检查、听觉功能检查、丹佛儿童智力筛查、50项智能筛查、儿童智力筛查量表、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检查和生长发育及生理功能检查等。特殊儿童评估模块主要包括语言、社交、生活自理、运动等功能发展评估。这3个基本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辅助技术应用模块主要包括盲文打字机的使用、盲文点显器的使用、定向行走、低视力康复训练、耳印模制取、听力检测和助听器验配分析等。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模块主要包括言语***、游戏***、音乐***、手法***、多感官训练、感统训练、运动***和作业***等。这2个扩展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通过基本技能和应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做到针对不同特殊儿童所表现的行为和症状设计出不同的方案并对其进行较有针对性的康复***。培养学生能够真正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上述5个模块,一个针对特殊教育多模块的实验课程体系就构建完成(见***2)。该课程体系相互衔接,彼此连续,形成一个从诊断到评估,从评估到训练的融会贯通的实践教学体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得实践教学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3.构建“层次化”的实验项目体系

该校目前依托特殊教育、学前教育以及康复***学等学科,按照实验的类型和要求进一步优化了实验项目,将实验项目分为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3个层次[8-11]。这3个层次既***于理论教学又与其密切结合,形成了从基础知识能力到应用能力,再到创新能力培养的梯状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1)基础型实验。主要包括演示和验证性实验。该实验项目是以培养学生对基础认知能力和基本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实验课程。指导学生掌握通用或专业基本技能,以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如对和特殊教育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熟悉和了解;手语技能训练;盲文技能训练;语言技能训练;书面技能训练。此类实验主要面向一到二年级学生。(2)综合型实验。主要包括课程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和跨专业综合实验。该实验项目是将相关专业知识联系起来,对多门专业知识内容的整合,实现知识的延伸与拓宽,形成专业的系统框架。要求学生在全面掌握专业相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如特殊儿童的诊断、评估和训练。这里的特殊儿童有可能是单一的残疾,也有可能是多重残疾,所以在开展诊断、评估和训练实验时要将多门专业知识综合起来融会贯通,然后应用于实践。此类实验主要面向二到三年级学生。(3)研究创新型实验。主要包括校内(外)毕业论文设计、开放实验项目、自主实验项目、科研课题项目、个案研究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该实验项目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项目的设计、安排和完成全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则从旁加以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科研自主性和学术积极性,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加深学生对学科的认识和理解,调动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此类实验主要面向三到四年级学生。

(四)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运行的保障措施

1.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1)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该校制定了《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管理办法》、《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和《实验室设置办法》等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办法,目的就是进一步强化校、院和实验室三级管理体系,层层落实管理职责,形成一个更为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2)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完善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室队伍建设与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和《仪器设备管理》等四大类规章制度。

2.统筹规划,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

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主战场,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保证。要制定完善的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和年度执行计划目标,大力整合现有资源,加大实验室的建设力度。(1)建设学生受益面大的校级、省级和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有计划地建设一定数量的综合实验室和实训基地。(3)逐步建设部分开放实验室。制定切实可行的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12],为学生自主、***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

3.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是特殊教育院校的核心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教学步骤,而高等特殊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与质量,包括实践操作能力,则直接关系着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质量[13]。因此,特殊教育院校有需要也非常有必要建立起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结构合理、业务水准高、奉献意识强、与学校建设和发展相适应和富有团结协作精神的、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为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和全民素质的提高做出贡献[14]。

4.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质量监控管理

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质量监控管理机制,针对实践教学各环节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评估指标。学校应如考核和评估校内理论教学质量一样,严格要求教师按实践教学计划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精心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训。建立师生反馈机制[15],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对教师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采用百分制指标进行量化考核,注重实践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学校应成立教学督导组、听课评课队伍和教学信息员队伍。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对实践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程质量监控与管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三、关于我国高师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

(一)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实践导向的特殊教育教师课程内容改革的重要途径

特殊教育与医学相似,具有很强的临床性,要求教师在大量教育个案的基础上形成“临床”经验。因此,未来的特殊教育教师除了具备一般教师的基础专业能力以外,还应掌握关于残疾儿童身体、心理、医学、康复和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对多重残疾儿童身心缺陷进行诊断、评估、教育和康复等更为综合化、个性化和精细化的特殊教育能力。该校经过多年的努力,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有助于贯彻落实以实践教学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和培养具有创造性的特殊教育人才。

(二)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满足特教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的需求

该校设有江苏省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是全国唯一的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特殊教育培训专业机构,负责全省特殊教育教师及管理干部的培训工作。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可以使该校目前拥有的优良实验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康复机构康复***师的培训提供一流的实验场所、一流的实验师资队伍、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项目体系;为在职教师的知识更新和教学反思提供学术支撑。同时,学校通过与基层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联系,使得学生能够下基层去实习,了解基层的真正需要。学校与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形成一种“合作、互利、共赢”的局面,从而实现教师职前职后培养的一体化。

(三)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的建立

特殊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积极推动校内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按照专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和教学大纲要求,积极由参与共建的行业主导部门、基层特殊教育学校等共同制订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实践教育培养计划以及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实现校内校外培养、技能训练和岗位训练的高度融合。

[参考文献]

[1]时伟.高师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生产与运行[J].教师教育研究,2012(5):1-6.

[2]王志芳,周锦燕.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3):206-208.

[3]聂丽,赵江东,祝家贵.高等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4):126-128.

[4]刘咏梅,祝钧,戴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创新实践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12-14.

[5]陶雷,何斌,莫赞.高校经济管理本科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3):119-121.

[6]叶秉良,戴文战,杨蔚琪.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目标的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6):131-134.

[7]刘文雅.特殊教育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9(4):68-71.

[8]付庆玖,韩振.高等教育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6):14-16.

[9]彭新一.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9):1-3.

[10]许家强,周勤,陈步云.构建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5):1-4

[11]潘宏利,卢超.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6):254-257.

[12]何燕春.特殊教育实验(训)室仪器设备利用率的探索和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2):225-227.

[13]吕淑惠,曲学利,朴永馨.高等特殊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J].中国特殊教育,2006(11):54-57.

[14]何燕春.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12):260-263.

特殊教育专业篇9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特殊教育;融合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从1994年在萨拉曼卡宣言的提出至今,追求教育的平等,接纳全体学生,满足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的需求的相关教育理念深入人心。2014年1月***办公厅下发《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将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学前教育列为未来三年的重要任务之一,并提出给第将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学前教育纳入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学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重视。因此,加强融合教育教师教育,提高融合师资质量势在必行。我国师范院校目前采用的普通教育师资和特殊教育师资分别***培养的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融合教育的需要,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师资一体化培养是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实现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师资一体化培养的阵地主要为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可是目前特殊教育专业的师范院校较少,许多特殊教育的学生在未来就业中选择学前教育相关领域的少之又少,因此,学前专业学生是实施早期融合教育的主要生力***。对于学前专业学生特殊教育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全能型人才的关键因素,完善早期融合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二、学前专业学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中的存在的问题

随着融合教育的深入,结合国家的相关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将特殊教育课程融入到学前教育的课程体系中,以便培养新时代,新要求之下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但是学前专业学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在实践过程中,还是存在种种的问题。现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罗列。

(一)正确的融合教育的观念未树立

正确的教学观是教学活动、实践活动的指路明灯,影响着学前教育教师的教育能力,学前融合教育的推进不仅仅要求学生建立正确平等、尊重、有爱、多元的教育理念,还要求学生要具备树立关爱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信念,充分认识到融合教育对于特殊需要儿童的意义,并能够用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去帮助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接纳和转播接纳特殊儿童的素养,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认识较少,普遍认为学前特殊幼儿不是其主要的教育对象,未来工作中,遇到特殊教学的学生概率较小。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对于特殊教育的相关知识不愿深入学习,学习态度较不端正,花费时间较少。其次,学前专业学生课程设置过程中,有关学前特殊教育的教育观念的讲授过程所占比重较小[1],教学过程中特殊教育理念的铺垫内容较少,学生学习中,对于应有的平等、尊重、多元化的教育观念,理解不深入。最后,学生学习过程中,未能将理论学习的认知观念与实际言行相结合[1],学生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普遍认同融合教育观念,是还是存在对于从事相关工作存在疑虑,对于未来工作规划中不涉及特殊教育事业,导致教育观念的学习流于表面。所以树立正确的融合教育挂念,深化融合教育理念是学前专业学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二)完善的融合教育的知识未具备

实施学前融合教育的要求学前专业的学生要具备基础的特殊教育知识。这些知识包括融合教育的发展历程,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各种类型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针对其身心发展特点所涉及的教育活动设计和教学策略。这些知识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实施特殊教育服务的重要保障。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完整的特殊教育知识体系的相关课程的设置主要包括特殊教育概论,融合教育概论、特殊教育需要儿童诊断与评估,个别化教育与教学,学前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心理与教育等。在多数的高校校课程设置中,并达不到完整的课程设计,并且开设课时较少,至今尚未开設特殊教育相关课程的师范类院校所占比重较大[2],学前专业学生对于特殊教育的学习仍处于初级状态,不能做到专业化素养的建立。其次,在学习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相关知识之前还要同时具备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生理学、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相关知识。学生学习过程中前期知识的储备量要求较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利用,专业知识的学习较薄弱,知识的转化能力较差,为后期学习特殊融合教育的知识不能提供有效的知识的支撑。

(三)专业的融合教育的技能未掌握

拥有专业融合教育技能的学生,应该具备学前特殊教育的环境创设,差异性教学课程设计、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班级管理,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教学方案设计,特殊教育需要儿童及家长沟通技巧等等实践能力。但在学习过程中,过多课程的设置难度较大,专业性要求较高,且与学前教育专业的多项专业必须课内容重复,故开展的可能性较低。可是,学生所具备的特殊教育专业技能知识其他课程中又未体现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特殊要求,在有限课时的课程设置规划中,往往陷入困境。其次,学生在课程的课程中过程中,对于相关特殊教育的实际操作课时较少[3]。多数院校在进行特殊教育类的课程时,普遍使用讲授法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从理论层面认识特殊教育学生,可是特殊教育儿童的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训练形式在有先的实际操作课时难以得到全面的练习。在操作过程中的学生教育技能整体掌握水平不高[4]。最在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真实遇到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是,只能做到态度上的支持,能力上还存在怀疑。最后,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的认证更多是教师资格证的评定,可是,现有的教师资格证的评定体系中缺少特殊教育知识的评定,学生对于所需要特殊教育技能没有权威的考核标准和具体要求。

三、学前专业学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的建议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殊教育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集家庭、社会、学校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并不只是需要学校教育一方面的能够完成,而且需要***策、财***、人员过方面的支持。也就是说学前专业学生的特殊教育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方面的通力配合,共同实施和完善。结合我国学前教育现状及学前专业学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的现状,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的特殊教育能力培养提出以下及点的建议:

(一)转变教育观念,创设积极环境

实践融合教育,态度和观念对于成功开展融合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要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殊教育能力的发展,首先要从学校层门的融合教育观念的建立做起。学校重视对于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新的发展规划。在提供就业工作引进、实习、见习时,可给予特殊教育机构,学前融合教育幼儿园、康复***机构等相关学前特殊教育行业创造就业环境,以就业为导向,提升专业知识能力,根据市场和企业为导向进项宣传,提供新型就业思路,引导学生加强特殊教育意识。其次,改变高校教师传统教学模式。转变高校教师特殊教育教育理念。针对学前融合教育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特殊教育相关课程老师的任务,在相关课程的特殊教育课程中,可结合特殊教育儿童观的特点进行相关知识的铺垫,为学生从不同领域,不同的课程视角对特殊教育进行初步的学习。也可以将特殊教育的融合理念更加深入到学前教育学生的方方面面,为学生创设更加积极有支持性的就业和学习环境。

(二)培育专业教师,促进多方合作

培养就有特殊教育能力的学前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就是具有既有特殊教育知识又有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这样才能将特殊教育和学前专业的知识进行良好的结合。优质的学前融合教育的教师是传授学前融合课程知识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类教师的专业化是目前培养特殊教育能力的学前专业人才的主要任务。专业人才的配备及课程组的建设能够让专业课程建设的设置更有保障。但在专业教师的培养上,也就需要多的财***、***策的支持,让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免除后顾之忧。不仅是对师资的培养,还要注重多个领域之间的研究,使其能打破行业界限和科研知识的预留,为学前特殊教育能力的学前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同时社会文化领域的传播和发展,促进当今社会人员的新观念和新理念,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殊教育能力培养提供舆论导向支持,加强普通高校之间、普通高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机构、福利院、残联等相关机构之间的联系,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學生提供大量的见习、实习,实践技能培训的机会和实施平台,让学生学习过程中更深入认识和了解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群。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殊教育实践理论和资源的贡献,以便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殊教育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同时也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更有保障、更专业的服务支持,让双方建立良好的互动。

(三)提升教育技能,改革学习模式

特殊教育专业篇10

关键词:特殊教育;教育质量;课程设置

【中***分类号】G642

现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一些高校教育专业要充分体现出外适性特点,基于社会需求与导向为教育与学习的根本立足点。当下高校特殊教育专业中,一些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这就很难适应特殊教育专业有关市场的人才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1 当前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1.1 课程设置缺乏明确的指向性

当前特殊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并没有对课程组织目的进行清晰的明确,也没有清晰地指出专业人才的培养类型,课程设置涉及的内容包括医学、康复学、心理学以及特殊儿童教育学等等[1]。但是@种课程设置过于广泛,没有对某一特殊类型来组合课程,无法有针对性地培养从事某种特殊类型教育或者训练事业的人才。而且学科课程没有被列入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之中,则难以培养某一学科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若缺乏足够明确的特殊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会很容易由于专业口径太宽、任务过于全面而迷失方向。

1.2 课程设置缺乏足够的实用性

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在高校特殊教育课程中,其教学实践成果不明显。比如专业外语有54个课时与3个学分,人体解剖生理学也同样有相同的课时与学分,但是很多学生却认为这些课程并不重要。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并没有从特殊教育的实际需求出发,过于注重学科体系在课程设置中的完整性。对于一些课程与特殊儿童教育教学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就会使其教学实践成果不甚理想。

1.3 课程设置中的实践课程比重过小

特校教师的实践能力与其他知识技能相比,其重要性更高。在培养特殊教育教师的核心素质时,不能忽略其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特别是对学科教学能力方面。实践能力能够在实际情景的不断训练中得以强化,教育实习的实践课程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特校实践课程所占比重并不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实践与其所学理论相脱节,很难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灵活运用实践能力。而且特校的实践课程实习模式也有缺陷,实践课程实习与理论学习之间的间隔太长而使得学生无法在理论学习时效性期间进行实践,难以有效提高实践技能。

2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完善建议

2.1 实现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有效调整

如今国家正在加大特殊义务教育的推广力度,特殊教育师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要求特殊教育高校能够培养出具备学科教学能力、拥有特殊儿童心理及训练等知识技能的师资队伍。所以,高校特殊教育应该缩小其专业口径,根据切实需求而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为社会特殊事业提供优秀的复合型与应用型人才。因此,高校可以在明确的培养目标基础上,对课程设置进行合理的设计与组织,形成指向性明确的特殊教育专业课程体系[2]。

2.2 改良课程设置以提高课程的实用效果

高校可以将一些重复度比较高的课程进行合并,并且开设特殊教育综合课程,让特殊教育专业课程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帮助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灵活的转化与运用,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避免冗余的内容降低课程的实用成效。例如,高校可以设置特殊儿童病理和康复的综合化课程,其内容可以合并特殊儿童病理学、康复学以及人体解剖生理学。另外,可以设置一些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比如特殊儿童家庭教育课程(即家庭教育学与特殊儿童教育实践的结合),在缩减课时的同时,也能提升课程实效性。

2.3 建立科学和完善的特殊课程实践体系

特殊教育高校应该在实践教育理念的科学指导下,对特殊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进行有效改革[3]。高校可以采用四年一贯制的实践模式来保证理论学习与实践实习的同步,所以要让实践实习的集中模式向着全程模式转变,保证理论学习的时效性,让学生能够将理论运用到相关实践过程中。另外,高校要丰富特殊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内容。在多样化的实践教育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行动以及游戏的灵巧性等进行考验,在观察与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提高有效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要在实践课程中推广实验课与讨论课,也要在课外增加一些实践性强的科研活动,明确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所需要形成的素质与技能,合理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实践课程的课时比重,构建科学、合理而完善的特殊教育实践课程体系。

3 结束语

总的来说,新时期社会对特殊教育专业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但是高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必须对其予以有效的解决,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队伍满足新时代的人才需求。因此,特殊教育高等学校应该迎合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来保证特殊教育教学的质量,培养出更多的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人才,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鲁晓泉.高校本科层次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建议[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108-11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特殊教育专业10篇

学习

生物医学工程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生物医学工程10篇,内容包括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核心期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异氰酸酯法在聚氨酯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王琴梅,潘仕荣,WangQinmei,PanShirong药用表面活性剂木糖醇酯的动物试验及初步临床应用李玲新型药物载

学习

虚拟仿真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虚拟仿真10篇,内容包括我们这10年虚拟仿真,虚拟仿真技术。虚拟仿真技术是对虚拟现实技术和系统仿真技术的合称。2.1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就是利用三维建模技术,构建一个与现实世界的物体和环境相同或相似的虚拟三维场景,并

学习

供配电技术实训总结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供配电技术实训总结,内容包括供配电实训总结心得体会,供配电设计实训总结。一、廊坊城市配电网概况截至2010年底,配电中心管辖10kV开闭站25座;电缆分接箱245座;柱上开关397台;10千伏出线261条,线路总长度2743km(架空裸导线1297km,

学习

学前儿童教育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学前儿童教育10篇,内容包括学前儿童教育内容分析整理,学前儿童教育的内容。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是通过与环境中人和事物相互作用获得知识和形成概念的。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不断地动手操作、

学习

财务档案管理制度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档案管理制度,内容包括财务档案管理制度怎么写,学校财务档案管理制度。公司所属会计人员必须对本单位的各种会计凭证、帐簿、报表、计划、预算合同等会计资料定期收集,审查核对,整理立卷,编制目录,装订成册,并指定专人保管,防

学习

企业培训课程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企业培训课程,内容包括企业培训课程目录及方法,企业管理咨询培训课程。企业培训课程开发除具有一般课程开发的特点外,还应有符合企业培训自身的特点,主要是针对性强、专题性强、案例教学多、学生参与程度高。关于培训课程开发

学习

小学对口扶贫工作总结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对口扶贫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小学扶贫工作总结,2020小学学校扶贫总结。水利定点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水利部对三峡库区进行对口支援,在*6县和*房县开展定点

学习

污水处理工艺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污水处理工艺10篇,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工艺管道,污水处理工艺。一、污水处理厂的简单介绍污水处理厂主要是从污染源排出的污(废)水,因含污染物总量或浓度较高,达不到排放标准要求或不适应环境容量要求,从而降低水环境质量和功能目标

学习

光电子技术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光电子技术10篇,内容包括光电子技术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光电子技术就业前景。碳纤维表面金属化及其场发射特性研究杨兰叶芸林志贤郭太良(168)晶化多晶硅氢等离子钝化处理的优化研究罗翀李娟李鹤孟志国熊绍珍郭海成张志林(172)

学习

高考励志演讲材料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高考励志演讲材料,内容包括高考励志演讲稿范文,高考励志演讲短片震撼。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程门立雪》讲述的是杨时拜访老师刻苦学习的一段小故事。北宋时期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欢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

学习

财务专业实习自我总结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财务专业实习自我总结,内容包括财务实习自我鉴定怎么写,财务自我总结范文。通过调查发现,2011级财务管理专业同学见习单位的与专业对口的所占比率为75.68%,对见习单位的了解程度为64.68%,有83.21%的同学认为财务管理的专业能力

学习

生物信息学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生物信息学10篇,内容包括生物信息学如何发个高分文章,生物信息学知识点大全。基于GO与基因表达谱挖掘特征基因功能类喻辉,郭***,李霞VLDL-受体的配体结合结构域结构分析刘志国,江会峰,屈伸基于Cygwin实现生物信息学软件从Unix/L

学习

生物安全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生物安全10篇,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等级,生物安全总结大全11篇。1生物安全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生物安全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生物安全是指防范由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主要指转基因技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即对生物

学习

规划设计论文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规划设计论文10篇,内容包括规划与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怎么写规划建设的论文。1园林规划设计的艺术性园林规划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出发,以实用功能为目的再创造。艺术形式层出不穷,纯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艺术家

学习

特殊教育学校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特殊教育学校10篇,内容包括关于特殊教育学校的感悟,特殊教育故事案例十篇。一、改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教育观念,给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以特殊关怀在具体实践中,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要与时俱进,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工作方法不

学习

本科专业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本科专业10篇,内容包括本科专业合集,本科专业目录。(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影视动画专业论文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影视动画专业论文10篇,内容包括影视动画毕业论文创作过程摘要,影视专业毕业论文范例6篇。调研的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调研的对象:本专业相关企业、毕业生、实习生和在校生。三调研过程与分析1.企业调研全

学习

特殊教育教师10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特殊教育教师10篇,内容包括特殊教育教师座右铭,特殊教育教师寄语简短。学历影响着教师的专业素质的发展。比如,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必须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而且要学习必备的特殊教育知识并取得特殊教育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特殊

学习

道理与桥梁专业技术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道理与桥梁专业技术,内容包括道路桥梁专业知识汇报,道路与桥梁专业认识1500字。一、教学课程改革面对新一轮的教育改革,高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的过程中,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以“课程对准技术、技术

学习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模板参照,工商管理毕业论文哪个选题好写。1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问题分析1.1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态度不端正目前,一些高校对毕业论文的审核和答辩走过场,要求过松,强调通过

学习

专业护理论文

阅读(12)

本文为您介绍专业护理论文,内容包括护理学论文范文完整版,护理专业论文范文大全模板。1.2.1调查工具护生职业态度量表:根据吴雅文等研制的护生职业态度量表修改而成,包括20项内容,每项设两个选项,正向问题“是”为1分,“否”为0分,反向问题反向

学习

影视动画专业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影视动画专业10篇,内容包括影视动画专业专科生就业前景,影视动画专业好找工作吗。调研的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调研的对象:本专业相关企业、毕业生、实习生和在校生。三调研过程与分析1.企业调研全体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