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管理制度论文篇1
【关键词】部门预算;公共财***体系;财***管理
在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正在推行以部门预算、***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为核心的公共预算改革,在构建新预算模式的三项核心制度中,部门预算是关键。这是继“分税制”、财***体制、新税制改革之后的又一重大改革决策。部门预算就是财***按照规范的程序和方法,将每个部门的所有收入、支出通过一本预算详细地反映出来,经过国家权力机关审查批准后严格执行的预算编制管理办法。部门预算改革使我国的财***预算管理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有利于规范***府理财行为,转变财***职能,提高***府总体管理水平,实现民主理财、依法理财,加快公共财***体系建设。但在实践中这一制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一、现行部门预算改革暴露的问题和弊端
(一)对部门预算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部分预算单位认为操作复杂,费用指标不多,比较麻烦;部门观念转变滞后,预算编制质量低。一些部门对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把改革看成是财***揽权,工作中存在不理解、不配合、不负责等现象。预算编制不负责,随意性大,加之部门预算要求提前进行编制,收支计划和专项支出目标任务不具体,预计不准,导致预算执行中追加追减的现象频繁发生。还有的过于强调既得利益或收入、争多讲少,未能从观念上根本转变认识。部分财***干部认为,实行部门预算就是要满足单位需求,现实财源财力不允许,搞部门预算只是做做样子,走走形式。
(二)机构改革滞后对部门预算改革产生消极影响
我国现存的行***机构和事业单位设置或多或少地带有计划经济色彩,随着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日益显出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同时,目前行***机构与事业单位改革尚未全面完成,对部门预算改革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机构改革滞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预算内外“两张皮”问题。如何结合单位经费自给状况,实现预算内外资金的统筹使用,实行直接调控,尚需进一步探索。
(三)综合预算未能真正实现
编制部门预算以来,虽然预算内外资金的结合有了一定进步,但还不彻底。财***对预算内外资金的有机结合缺乏有效手段,管理相对粗放。“收支两条线”管理没有完全到位,流于形式。部分单位预算外资金仍有较大比例未进入专户,有的虽然进入专户管理,但留用比例过高。随收随支、以收定支问题普遍存在,未能真正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部门综合预算。
(四)科学的定额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一些地方的预算安排方法至今采取的仍然是粗略估算、简均、硬性包干的方式,方法手段十分简单,虽然易于操作,但往往导致部门间苦乐不均的情况发生,合理性差。编制低标准或无标准,如业务招待类预算编制标准偏低,实际支出普遍存在超标准现象。目前,对此类费用主要是按单位单项核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且造成部门间差距较大及资金效益不高,同时,加大了资金控制与管理的难度。
(五)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部门预算还是处在试点阶段,改革是渐进式的,编制软件根据各地实际而修改,预算编制的系统软件尚不成熟、不规范。如没有设立表内、表间逻辑关系,查询功能、审核功能、统计功能的操作性不强。由于有关系统及各系统内部软件互不衔接,数字化程度不够高,无法与国库集中支付软件、统发工资软件和非税收入管理等已使用软件衔接配套,不能达到数据共享,给现实财***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六)预算管理行***化,考核改革绩效难
如预算资金中项目资金安排,没有经专家审定和招标投标,由行***领导首先直接拍板,有些专项资金安排凭领导爱好。还有的支出标准(定额)也没经可行性论证,行***行为色彩较浓。
目前,虽然对大型项目派遣了专管员,但也只是监管财务运行,由于缺乏专业技术,无法把财务运行与项目实施进行严密监管。对项目预算绩效监管基本上是个空白,导致部门争着上项目。多立项、多要钱、多挥霍的现象愈演愈烈。
(七)改革不协调、不配套
作为财***支出领域的三项改革,部门预算、***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是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晚于部门预算改革,而起步较早的***府采购也存在诸多问题,改革没有到位。由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滞后,财***资金滞留在部门较多,造成财***资金使用效益低下、资金调度成本增加、监督弱化等。同时,银行体制改革后,仍有相当一部分国库资金通过商业银行进行划转,受利益驱动,各商业银行对不计息不收费的财***资金不同程度地存在截留和占压的情况,各预算单位根据资金性质的不同也在银行多头开户。
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建议和措施
(一)充分认识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意义
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公共财***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因此必须充分认识预算管理改革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摆脱狭隘的部门利益,树立全局的观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理财工作。树立财***效益观念,提高财***资金的效益。编制预算既要统筹顾及到各部门的主要职能、任务,又要通过准确合理的***府预算给予这些部门实现职能、完成任务的财力保障。
(二)深化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坚持用绩效预算来优化基本支出预算,减少财***供养对象。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行***人员和经费的膨胀,财***对各类行***单位行***经费总量限额、行***人员编制及人均行***支出综合定额提出控制指标,进行动态考核,辅之以一定的奖罚措施。同时清理和规范事业单位的财***经费供给范围。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事业单位并不都具有公共需要性质,财***不可能也不应该对其经费开支进行统包统揽,要将市场机制引入事业单位,重新明确和界定财***支出范围,加强***府的社会职能,扩大***府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逐步规范事业单位的财***供给范围,减轻财***的经费供给压力。对事业单位进行归类梳理,按公益性、半公益性和经营性三种类型分别采取不同的财******策。同时,制定科学的支出预算编制方法。加强支出的量化管理,建立一套与零基预算要求相适应的指标体系和支出评定机制。
(三)加强综合预算管理,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
实践证明,预算外资金收支挂钩管理方式已经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议***应及时引导各地清理整顿行***事业性收费、基金项目,取消现行收费、基金中不合理、不合法的项目,将保留项目逐步纳入预算内管理;对于确需实行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费,也要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逐步建立起性质合理、管理严格的收费、基金体系。***门应加强收缴监管工作,加大处罚力度,对不履行职责,应收不收,应罚不罚的有关责任人予以严肃查处,确保预算外资金应收尽收。将所有财***性资金置于***门统一监管之下,各项收入(包括财***预算资金、财***核拨批准留用的预算外资金以及依法组织的其他收入)全部纳入部门预算。同时加大部门预算编制的深度,在进一步加强经济状况分析及预测的基础上,建立预算收入经济预测模型,推行标准收入预算法;支出预算编制要完善、细化。人员经费按***策,日常公用经费按定额,项目预算应进行科学论证,视财力状况安排,并建立支出项目库,逐步实现项目滚动预算管理。
(四)进一步完善定额标准体系,深化基本支出预算改革转根据单位承担的职权和专项工作的不同,认真进行基本支出分析调研,逐步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加强公用经费实物定额管理,对***府非经营性资产统筹管理,实现共建、共享、共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继续组织定额调研工作,重点是实物定额的测算和确定,建立公共资源配置标准,以及分行业的事业单位定额工作,提高基本支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逐步建立***府资产实物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专项预算的编制必须贯彻统筹预算内外财力,实行综合预算;调整支出结构,体现公共支出需求;量力而行,合理排序;严格管理,追踪问效等四个原则和前期准备、申报审核、组织实施、监督检查、项目库建设等措施。要从全局出发,科学论证,合理排序,按照轻重缓急排序,优先安排急需和可行的项目,建立严格的专项预算审核程序。部门的专项预算必须符合公共财***支出的方向和范围,支出科目要反映资金的最终用途,有明确的项目目标、组织实施计划和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
(五)健全预算信息管理系统
统筹管理预算基础信息、专项支出项目库、预算编制审查、预算指标管理、预算执行监测分析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人员资料数据库和***策资料数据库,健全市级人员支出预算编制系统,达到通过基础信息库的相关资料,自动生成各部门人员支出预算的目标。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预算指标管理系统。严格规范拨款程序,有效杜绝超指标下达单位预算、待分配指标随意调整及超预算拨款等问题。及时反映预算指标的变动情况,预算处和各业务处室都能及时了解预算的追加及下达情况,提高资金的调拨效率。
(六)硬化预算约束,增强部门预算的透明度
实行部门预算后,预算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调整和追加,确实需要调整的必须按规定程序报批,要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纪检监督、审计监督的作用,增强部门依法行***、依法理财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完善《预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策规定。包括:修订和增补《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条款;修订与财***预算直接相冲突的法律和规章;对现有的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要进行调整,与部门预算编制口径保持一致。***门内部要本着分权制约的原则,设置内部监督机制,形成预算编制与执行相分离、寓监督于预算管理全过程的运行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内部监督的经常性、规范性,促进财***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增强部门预算的透明度,首先要在部门预算决策中引入听证制度。其次,强化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最后,建立和健全部门预算公告制度。财***预算报告必须符合完整性、公正性和及时性这三项基本规范,以便报告的使用者能全面、准确、及时地了解***府公共预算收支的状况,使***府的公共管理行为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
(七)健全绩效机制
要运用科学、规范、细致的绩效评价方法,使预算资金与部门工作绩效直接挂钩,推行绩效预算模式。建立起“以成本效益分析为核心,推行年度滚动预算”的考核机制,确保部门预算和财***资金的效益不断提高。通过开展科学的项目可行性论证,合理编制项目概算,确保有限的预算资金用于最有价值的项目和用途上;同时制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将部门经费与绩效评估直接挂钩,把部门应达到的绩效指标与实现这一指标所需要支付的货币量联系起来,变纯粹的财***拨款关系的条件成为完成任务与提供相应资金关系,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在这种预算模式下,通过绩效评价实现了对资金的到位情况、使用情况、项目效益情况的跟踪检查,并为最终实现预算资金的有效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八)抓好配套改革
一是加快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步伐,实行财***资金集中支付。所有财***预算都纳入***府预算统一管理。清理预算单位银行存款账户,一个预算单位只能开设一个存款账户,防止资金体外循环,保证预算执行的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二是要改进预算会计核算工作,经费支出的明细核算要与细化部门预算的要求相一致,以正确反映部门预算的执行情况,为制定合理可行的定额标准和编制部门预算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三是要加强和改进部门内部财务管理,部门的财会人员要把工作重心转移到部门预算的编制以及执行上来。要注意资产管理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部门预算编制提供基础依据。要对本部门单位工作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在此基础上预测下年度部门预算收支,为编制滚动预算提供基础。四是延长预算编制时间。我国应借鉴国外编制预算的经验,实行标准预算周期制,建议将预算编制时间提前到预算年度开始前十个月左右为宜,即从每年二、三月份编制下年度预算。这样不仅延长了预算编审时间,细化了预算,同时也能避免出现预算先期执行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蔡定剑.公共预算改革的路径和技术[J].中国改革,2007.06.
[2]曹艳杰.***府收支分类改革与重构***府预算监督体系[J].学术交流,2007.06.
[3]赵合云.以提升财***透明度为导向完善***府会计体系[J].财会月刊,2007.13.
[4]袁白薇.关于深化预算会计改革的几点思考[J].上海会计,2004.05.
预算管理制度论文篇2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是解决我国分散支付制度中存在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后,高校的预算管理功能、资金的监督制约机制等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门对预算资金的监控对象从预算支出总额转变成预算明细支出。预算管理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全面监管取代了原有的事后监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高校预算管理在对财***资金管理方面的目标上是一致的,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资金集中于国库单一账户,以部门预算为基础,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支付,***门对高校预算资金收入和支出进行全面及时的监控,从而使预算的执行随意性得到了有效约束,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得到了大幅提高,财***资金支付的安全和高效得到了极大保障,有力地促进了高校的预算管理活动的规范化。
二、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校的部门预算的轻视长期以来,高校决策层未能理解预算管理的实质内涵,缺乏预算全局观念,在编制预算方案时,未能根据单位实际对预算项目及金额进行认真估算和分析论证,缺乏责任心,不重视预算编制。且高校在预算编制中普遍存在部门预算和校内预算,各编各的,相互之间缺乏联系。两个预算编制目的也存在很大的差异,部门预算是***门要求编制的,是高校向***门争取经费拨款和进行资金分配的工具,而校内预算是把预算资金细分到校内具体各部门和项目,因此校内预算更能得到高校决策层的重视,基本上忽略了对部门预算的管控。而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资金指标下达的依据则正是高校的部门预算。
(二)预算编制难度加大因此在编制预算时,必须根据高校预算年度可能的业务情况,认真分析历年财务数据,全面、科学、合理地预测一年所能发生的经费情况并编入预算中,使高校正常教学、科研秩序等事业发展不受资金问题的影响。由于高校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不可预见因素,极大提高了预算编制的难度。
(三)预算控制模式变化对预算执行的影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高校不得随意改变预算支出的渠道,只能在额度范围内使用预算资金,强化了预算的严肃性,明确了有预算才能支出,不能随意变更预算支出范围和用途等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如果高校所需的支出未纳入预算,则该项支出的经费就得不到保障。尽管***门允许调整预算,但调整预算限制条件较多,调整程序繁琐,批复时间滞后。当高校面对特殊状况而新增资金需要时,就会因预算的限制而缺乏可调用的资金,给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此外,某些高校不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将已批复的款项随意支出、自行调剂,项目资金混用,造成了名义上的支出与实际用途不一致,回避了国库集中支付的控制,造成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不一致。
(四)高校预算缺乏相适应的监督和考核体系,信息化系统有待完善财***、审计部门及高校内部审计等内外监管机构都没有对高校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也没有对高校预算执行进行恰当的评价和奖罚措施,使外部及内部监管流于形式,预算制度形同虚设。另由于计算机网络平台技术限制,高校资金支付系统与国库、银行信息系统数据交换不通畅,相关数据不同步,这都不利于高校预算管理和***门的有效监督。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预算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一)更新思想观念,强化预算管理意识高校领导应更新观念,充分认识预算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的核心地位。国库集中支付下的预算管理涉及高校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决策层要强化预算管理理念,以身作则维护预算的严肃性,采取措施向各部门及全体教职工宣传预算管理的重要性、预算编制程序及明确预算收支范围,使所有部门都建立起“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观念和意识,按预算规定的项目和用途使用资金,不能突破预算。在高校内部营造重视预算、维护预算严肃性的氛围。高校财务人员要通过加强继续教育学习,深刻领会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多方式、多渠道宣传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必要性。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仅是财***资金管理方式和高校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而且涉及高校预算、采购、付款等各方面的协调与配合。
(二)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实现高校科学发展目标的基础。高校应拟订符合自身战略规划的预算目标,建立一个预算执行的监管机构,推动责任落实与实施,及时进行业绩报告与偏差诊治。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应当尽快的构建科学合理的预算支出和预算定额标准,提高编制部门预算的质量,并且逐步细化每个预算编制环节,做到严格把关。高校财务主管部门应与各管理部门共同参与、沟通建立一套预算编制体系。***门应针对高校行业特点突出、核算较为复杂的特点,制定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适应的预算管理制度、会计核算方法等,构建科学、全面、系统的预算管理体制,将高校收支包括偿还性资金全部纳入预算,防止高校的财力分散流失。
(三)结合网络信息建设,建立预算管理监督和绩效考核机制高校的部门预算应当充分利用办公现代化、信息网络化等环境,充分利用现有的财务软件以及其他相关软件的优势和作用,促进部门预算管理的高效。***门也应结合高校发展特点的财务管理结构及模式,完善现行支付软件,通过信息网络实现高校与***门财务信息的互联互通,既加强了对财***资金的监管,又可减少财***审核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应建立健全预算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合理的考评标准和严格的奖惩制度,通过绩效评价对预算执行的综合情况地分析,评价预算执行的偏离程度及原因,资金使用效益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等。
预算管理制度论文篇3
【关键词】 博弈理论;财务授权;公司治理;结算控制
一、关于指导思想――“博弈论”理念运用的讨论
(一)“博弈理论”内涵分析
博弈论“是指某个个人或是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从各自选择的行为或是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并从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在经济学上博弈论是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概念。”基于上述博弈论原理,本文提出以下假设:第一,以财务授权主体、企业管理层以及结算中心会计人员等主体作为博弈中的个体,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第二,博弈规则是指定的、公开的和透明的,个体的策略及其在不同策略下的博弈行为属于公共知识,双方行为选择是一个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二)与预算管理相关的“博弈论范式”分析
1.“囚徒困境”存在度分析。囚徒困境:这个简单的例子,几乎是博弈论的代名词。两个基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审讯的囚徒,从理性的角度出发,会产生怎样的结局?他们将采取何种占优策略(如***1所示)。
***1囚徒困境模型
就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这一经济现象而言,管理资金流与业务流过程中,同样存在与“囚徒困境”相似的管理问题。企业集体利益与预算参与个体利益最大化之间存在矛盾,打破这一“困境”的根本途径类似于解决“囚徒困境”的方法:打破信息孤立,财务预算公开化、透明化。
2.“智猪博弈”存在度分析。张维迎(2004)对“智猪博弈”解释如下:“小猪和大猪住在猪圈的一边(食槽在这里),开启食物的开关在另一头,谁去踩,谁丧失先机。结果怎样?是小猪选择“搭便车”,大猪勤跑。小猪无论跑还是停,大猪的最优策略都是策略都是去踩机关。“搭便车”同样存在于企业治理结构框架中,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等治理结构涉及多方决策主体,采取财务预算安排策略时,部分决策者采用“搭便车”这一类型的决策方式,不提出实质意见。
3.“协和谬误理论”存在度分析。这一理论主要是指面临投入成本回收度不高的困境,应及时停止投资计划及投资行为。在对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的过程中,策略选择Top Down还是 Bottom Up,对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分析、内部经营环境分析、企业的 SWOT分析、确立公司年度经营目标和策略等层面所涉及成本是否合理,将很大程度上影响预算的整体效益。
4.“信息均衡理论”存在度分析。“信息不对称,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信息的不对称会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前者事前,后者事后。信息不对称短期内对某一方会有利,但最终会破坏整个市场。于是有两个解决策略:信息传递 ;信息甄别”。就企业预算管理而言,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保障之一,也是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原则之一,这一过程涉及广大投资者、债权人、中介机构、监管机构等管理主体的利益。
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现状评述
(一)票据、资金、信息传递流程(表1)
表1票据、资金、信息传递流程
(二)全面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表2)
表2全面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表1,表2重点阐述了全面预算管理管控体系,各环节紧密联系,各链条息息相关,下节将结合部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案例,深入探讨企业预算管理细节部分。
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的“博弈论”解释
1.公司财务授权制度的“博弈论”解释――仪征化纤的理财之道。仪征化纤注重资金集中制度,以现金流量为中心对资金流入流出实行全过程管理控制:(1)组织机构方面,成立内部结算中心对资金实行全过程的监控。(2)人员管理方面,对相关财务人员集中管理,对资金集中和全面监控起保证作用;(3)财务制度方面,实施全面预算制度完善公司授权制度。仪征化纤上述预算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规避“囚徒困境”的发生,财务制度约束组织机构、财务人员,力求达到各利益主体与企业整体利益的有效均衡。
2.董事会公司治理的“博弈论”解释――山东新华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是公司治理结构下的有效调控手段之一,是企业管理层、决策层的一个战略安排。山东新华集团全面预算组织机构方面的关键点是,在董事会下面设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目的在于体现预算的权威性和预算的决策性。该集团在预算组织方面有三个部分: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部;预算责任网络。山东新华集团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这一公司治理策略,对“协和谬误”、“信息均衡”等博弈理论产生效应,具有一定预防作用。
3.结算中心控制制度的“博弈论”解释――东亚石化集团内部结算中心。东亚石化集团内部结算主要基于以下视角(表3所示)。
表3
上述内部结算控制手段,主要基于一定委托关系下各管理主体的委托关系,财务的事前、事中、事后涉及管理者与监控者之间的博弈,涉及对风险控制、结算纪律要求、参与双方的责任界定。
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完善之***策建议
1.公司组织框架角度。治理结构就是要权责明确、授权清晰、监管严格。根据资金流转各环节安排和经营环境特点,由各部门按月归口分析各项指标:供应部门负责机物料储备和消耗的分析;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计划完成、能源消耗、原料储备分析;动力部门负责设备利用率、完好率分析;销售部负责产品、合同履行率分析;财务部负责各项经济指标的综合分析。所有分析都要写成书面研究报告。同时重点探讨现金流量运作情况。纵向角度,重点分析各分(子)公司的收入指数总完成额;横向角度,分析收支结构:支出结构包括材料采购、投资、归还借款、工资性支出、其他各类经营管理费用等;收入结构包括营业收入、劳务收入、应收款回收、短期借款额度、投资收益等方面分析。
2.财务制度约束角度。重点管控以下预算体系:目标利润总额;销售预算总额度;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预算;生产成本预算;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存货总预算金额;产成品成本预算;现金总预算额度;资本预算;预计损益表;预计资产负债表。
参考文献
[1]吴增***.高校就业统计中的非合作博弈问题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9(3)
[2]张湛彬.行为从非合作博弈到合作博弈的***府选择偏好[J].经济管理.2002(16)
[3]何继新,刘莹.不完全合作、非合作博弈的逻辑:企业与行业协会价格串谋行为分析[J].经济经纬.2008(1)
预算管理制度论文篇4
[摘 要] 预算是配置组织资源的重要机制之一,它通过对资源的事前配置影响组织的成本和绩效。而预算松弛作为预算管理的非预期行为,对组织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本文通过对以往文献的研究总结,简要介绍了预算松弛行为的定义、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以期有助于提高现代管理会计的预算绩效。
[关键词] 预算松弛;理论;权变理论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12
[中***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024- 04
1 前 言
预算,即企业规划未来资源配置,控制和协调内部经济活动的正式安排。从计划的角度看,预算应该反映实际情况、反映最恰当的资源需求和安排,是客观的技术过程;从控制的角度看,预算传递组织的鹇砸馔迹具有利益分配的经济后果,受到上下级主观因素的影响。由于存在两个相互联系但也显然有冲突的目标,评价预算管理的效果就成为比较困难的任务。为此,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预算管理的绩效考核进行研究,其中一方面即是从行为影响的角度进行,并且有很多研究针对是否出现预算管理的非预期行为作逆向观察和研究。本文要讨论的“预算松弛(budget slack)”行为即属于预算管理的非预期行为之一。
所谓“预算松弛”,是与“预算计划真实”直接相悖的一种预算现象。而关于预算松弛的具体定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定义:Merchant (1985a)将“预算松弛”定义为某项预算的预算额超出其实际需要额的部分。实际上,这个定义只适用于诸如“管理费用”等费用性预算。Lukka (1988)则认为所谓“存在松弛的预算”是相对于“诚实的预算估计值(honest budget estimate)”而言的一种预算现象。Young(1985)对“预算松弛”的解释是从业绩评价角度提出的。他的定义是:当员工有机会选择其业绩评价标准时,员工低估其产能的部分。Waller(1988)则认为,“松弛”是指完成某项任务时比需要值多耗用的资源。Dunk和Nouri(1998) 综合以上的定义,将“预算松弛”定义为:完成某项预算任务时,有意低估的收入或产能、高估的成本或资源。这一定义对预算松弛的内容做出了比较全面的概括,并且明确是在“完成某项预算任务时”所发生的,使管理者能够更准确的界定预算松弛行为。
2 预算松弛的影响因素研究
众多经验证据已经表明,组织中预算松弛是十分普遍的(Merchant,1985;Merchant和Manzoni,1989)。最早明确提出“预算松弛”可操作性概念的Schif和Lewin(1970)提到:“我们观察到管理者具有在松弛的环境中运作的需求。管理者通过在制定预算中低估收益高估成本而建立松弛。”Chow等(1991)认为,预算松弛是预算目标低于期望水平的故意干扰,可能产生负的效果。而另外一些学者(Cyert和March,1963;Merchant,1989)则认为,预算松弛有时对企业经营也可能是有益的,因为它可以成为企业对抗不确定性的一种缓冲。
由于预算松弛的上述似乎矛盾的性质,多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虽然很多,但是内容和结果比较分散。比较经典的研究依据组织行为学和理论,探寻影响预算松弛的因素和控制方法,但是结论各不相同。近年来的研究基础进一步扩展,依据心理学、社会学和战略管理等方面理论,探讨预算松弛的来龙去脉,同时研究范围也扩展到更多国家和更多领域。
关于“预算松弛”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早期多建立在经济学理论基础上,较具代表性的是理论和权变理论。在遭遇某种理论解释困难之后,许多实验研究引入了社会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作为其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以理论为基础的研究
理论模型证明,经理人拥有的私有信息是影响预算松弛的重要因素(Young,1985;Merchant,1985;Dunk,1993;等)。Weitzman运用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在不确定条件下以预算为基础的报酬计算的一种新模型,减轻下级隐瞒或低报业绩能力的动机,引导下级选择一个等于他对未来预期的业绩标准或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后,Weitzman模型融入理论框架,被称为真实导向(truth inducing)的激励计划,而传统的仅考虑预算完成情况的固定工资加奖金的模型被称为松弛导向型的(slack Inducing)的激励计划。
当企业采用预算作为经理人业绩评价的主要方式时,预算目标就成为业绩评价和经理人薪酬的重要决定标准,因而经理人有动力干扰预算制定。在预算制定过程中,如果企业所有者允许经理人有较高的参与程度,那么经理人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私有信息影响预算制定(Chow,等,1991;Young,1985;等)。Young(1985)设计了一个实验,直接观察Weitzman的“真实导向”报酬计划对人建立预算松弛行为的影响,但没有得到支持经济激励理论的证据,故而认为信息不对称对预算行为的影响的是关键性的。此后,Waller(1988)通过实验说明,当真实导向的报酬计划被应用时,风险中性的参与者降低了预算松弛,但是厌恶风险者没有。而Chou 等人(1988)的研究结果表示,如果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那么真实导向和松弛导向两种报酬方案之间的松弛不存在差异;当存在信息不对称时,真实导向报酬方案下的松弛明显降。这说明,报酬方案和信息不对称交互影响业绩。
预算参与是最早与预算松弛联系在一起的影响因素。然而下级对预算过程的实质性参与程度的增加究竟会加强还是抑制预算松弛行为,看法和证据各有不同,目前仍未得到较为统一的结论。
2.2 以权变理论为基础的研究
根据权变理论,Stede(2000)总结了企业战略选择对预算松弛的影响。他认为,采用差异化或进攻型战略的企业更有可能建立松弛的预算。Kren和Liao(1988)则发现,当外部环境不确定性较高的时候,企业的信息系统往往难以区分“无意的预测偏差”与“有意的预算松弛”,导致预算松弛成为一种必然。此外,任务不确定性也是导致预算松弛的重要原因,预算松弛程度与任务不确定性呈显著的正相关(Hirst和Yetton,1999;等)。
而潘飞、程明(2007)的研究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和***府的行***干预是解释我国上市公司预算松弛的重要因素,但没有发现企业战略和成长性对预算松弛有显著影响,并进一步得出结论认为理论比权变理论更适合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预算松弛行为。张朝宓 等(2004)的实验研究发现,信息对称和真实导向的薪酬计划对预算松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信息对称性对预算松弛的影响更为显著: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越强,企业下级部门的预算松弛倾向越明显。此外,他们的研究还发现,来自实际管理部门的财会工作者比学生表现出较低的预算松弛倾向,揭示出加强预算管理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尤其是提高员工对预算管理的意义。
2.3 引入组织行为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Covaleski等人(2003)在其预算研究综述中讨论了预算研究以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三种研究视角的差异,并认为这三个流派有“渐行渐远”的趋势。但实际上,进来许多研究者采用多种理论视角来弥补单纯经济学观察的不足时,社会学、心理学的引入起到了兼收并蓄的效果。
2.3.1 预算的计划和控制作用对抑制预算松弛的协同效果
Fisher等人(2002)在美国《会计评论》上发表的文章通过实验检验了预算的配置资源功能机制和组织内部信息系统机制对预算松弛的影响。该文指出,二三十年来尽管学者们提倡“真实导向的报酬方案”但是实践中很少有公司使用真实导向的报酬方案。显然,其中原因可能是使用传统的基于预算的报酬方案的好处大于预算松弛的成本,或者预算过程中的其他机制阻碍了上述负面作用。
2.3.2 声誉和差异调查对建立预算松弛的影响
声誉是通过其他人的看法、态度所体现的某人的特征或品质,并且是建立在超过一个期间的业绩或行为的基础之上的。当管理者具有预算责任时,他们的声誉会因为他们如何实施预算而受到影响。以前的问卷调查和实地研究指出,在预算和实际的比较中会出现朗格与声誉有关的因素:其一,一贯超预算(或完不成)的管理者会产生一种有利(不利)的业绩声誉,管理者会更喜欢实际业绩比预算更好一些,以培养一种正面的运行声誉;其二,一贯以巨大差额超预算(或完不成)的管理者会产生一种提交不可靠预算的声誉,这同样会约束管理者的行为。
因素差异调查的重要性在于,如果没有差异调查将实际结果与预算比较,从而得到事后的预算可靠性推断,那么上级对下级的评价可能会遭遇两方面困难:第一,由于预算差异可能由许多因素产生,包括外生因素(如需求变化)、估计误差以及有意的偏差(即松弛),上级管理者将很难在某个特定环境中区分这些因素,尤其是在不确定的、多变的环境中;第二,在高度综合预算报告的情况下,上级管理者很难识别缺少详细资料的不可靠预算,下级可以用某些项目大的不利差异抵消另一些项目大的有利差异。
Webb(2002)用实验方法检验了问卷调查研究关注的组织背景的两个特点,即对誉的关注和差异调查,对预算松弛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显示,两个因素对预算松弛的影响都是显著的,且存在交互作用。
2.3.3 声誉与道德认识对预算松弛的影响
Douglas E. Stevens(2002)用实验研究检验了对机会主义自利行为的两个可能的控制因素――声誉和道德――对预算松弛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下级在松弛导向的报酬方案下仍限制其预算松弛大大低于最高值,甚至在经过五个实验期间仍然如此。检验结果表明,当有关生产能力的信息不对称增加时,下级表达了较低的声誉认识,因而降低了上级监控其预算松弛的能力。不过道德认识并不随增加信息不对称而减少。这些结果提示,对机会主义的自利行为而言,声誉是一种社会性的冲突协调控制机制,而道德是内在的协调控制机制。
3 预算松弛的经济后果研究
西方学术界对“预算松弛”现象形成了两派观点:有害论和有益论。
“有害论”者认为,预算松弛会增加企业的内部成本、侵蚀企业的资源、降低企业经营效率。这意味着,预算松弛与科斯(1937)所说的“企业替代市场关键是节约交易成本”的宗旨背道而驰,按照松弛的预算开展企业的经营活动,可能导致“看不见的手”(市场交易)比“看得见的手”(企业管理协调内部交易)更有效率,所以 Haywood(1996)指出许多企业为了有效控制成本所采取的方法之一就是外包作业,Esquenazi Shaio(1996)也发现许多公司将财务部的部分作业外包,以缩减成本和提高竞争力。有害论者还认为,最糟糕的是,大量的预算松弛还会使员工滋生不诚实的行为习惯。比如,许多企业按照传统预算的习惯,将预算目标的实现程度与员工个人的业绩报酬挂钩,那么越是偏好预算松弛者,提出越虚假的预算目标,反而越容易实现预算任务和受到奖赏;越是诚实者,付出的努力更多,反而越难以体现业绩。诺贝尔奖获得者 Michael Jensen 把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戏称为“为撒谎者买单”(Jensen,2001、2003),他认为不诚实的行为习惯会直接破坏组织内部的诚信基础,威胁企业长远发展。
但“有益论”则认为,预算松弛有存在的必要。比如 Bourageois(1981)指出预算松弛可以提供一种资源保障,有利于缓解员工心理上的紧张情绪,使他们能够从容应对风险。Locke等(1981)采取心理学理论研究发现,相对难以完成的预算目标将对企业业绩有显著的正向作用。Merchant(1985a)也认为,预算松弛可缓解风险所产生的压力,给员工一定的自由度应对不可预见的情况。Lukka(1988)认为,风险很高时,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在事前难以确定,预算松弛可以满足不时之需。Merchant和Manzoni(1989)通过案例研究发现,80%-90%的部门经理能达到事前设定的预算目标。他们普遍表示,相对有难度的预算目标是令人满意的,因为这能提高公司报告质量、资源计划与控制水平,也能刺激经理人将预算目标与其他控制系统因素相联系。
Fatseas和Hirst(1992)对预算目标和报酬契约类型进行分类,并采用实验研究发现,当预算目标为中度或较高时,预算目标对业绩有正向作用,而无论报酬契约是何种类型。而当预算目标较低时,报酬契约类型对业绩有附加作用。但预算目标难度过高时,报酬契约对业绩反而有消极作用。
4 结 语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预算松弛问题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学术界对预算松弛行为的研究开始时间较晚,实验研究也相对较少。国内的研究更是如此,由于实验方法的设计以及实验的实施过程的困难,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预算松弛行为的影响因素方面,如前文提到的两份研究成果。多数研究偏重于理论阐述,然而由于缺乏稳固的理论支持,各方观点并不十分一致,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往往出现分歧,或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种观点。对于这些问题,一方面促进学术界继续深入进行该领域的理论、实验研究,一方面也提醒管理层重视对预算松弛行为的关注和利用、控制,以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潘飞,程明.预算松弛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7(6):55-66.
[2]张朝宓,卓毅,董伟,等.预算松弛行为的实验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4(3):46-53.
[3]于增彪,袁光华,刘桂英,等.关于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系统的框架研究[J].计研究,2004(8):21-28.
[4]万良勇.关于预算松弛问题的若干思考[J].现代会计,2004(1):25-27.
[5]于增彪,卓毅,胡春香.当代西方预算管理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12):18-22.
[6]张朝宓,熊焰韧.当代管理会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K A Merchant.Budgeting and the Propensity to Create Budgetary Slack[J]. Accounting Organization and Society,1985,10(2):201-210.
[8]K A Merchant & J F Manzoni. The Achievability of Budget Targets in Profit Centers:A Field Study[J].The Accounting Review,1989,64(3): 539-558.
[9]C W Chow,J Cooper & W S Waller.Participative Budgeting:Effects of a Truth-Inducing Pay Scheme and Information Asymmetry on Slack and Performance[J].The Accounting Review,1988,63(1):111-122.
预算管理制度论文篇5
关键词:预算;管理控制;激励
中***分类号:F81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015-03
管理控制是管理者影响组织中其他成员以实现组织战略的过程(Anthony)。管理控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涉及到以下方面:战略计划、预算编制、报告分析、业绩评价和管理报酬。可见预算在管理控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是预算作用的发挥必然和管理控制环境相关。管理控制环境包括理解战略、组织结构、责任中心、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五个方面。本文将基于控制环境的要素对预算研究文献进行梳理。
一、预算与组织战略
Koninklijke(1968)从预算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进行研究。认为预算和管理控制平衡密切相关。其中投入要素中的基层管理人员参与度和预算控制执行的标准影响作用最大。而预算通过减少浪费、加强协作、改善管理、资本预算等方式来帮助企业实现管理目标。
在管理会计研究中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是预算参与通过一种正方向的激励将提高管理业绩(如Argyris(1952),Becker和Green(1962),Shillinglaw 和Meyer(1983),Moriarty和Allen(1984)Peter Brownell and Morris McInnes(1986))。Peter Brownell and Morris McInnes(1986)力***通过实证来验证前人的研究结论,通过预期模型检验预算参与度和激励之间的关系,把预算参与度作为激励的一个变量进行考核,但是却没有与理论相一致的结论。理论认为,预算参与会带来正的激励效果,而实证分析结论并没有发现预算参与与激励之间存在正的效应。尽管预算和管理业绩高度正相关。对此作者用Schiff和Lewin(1970)的理论来给予解释。Schiff和Lewin(1970)认为,如果管理者相信奖励取决于预算的执行是否达到预期,则管理者在制定预算时会最大考虑自身利益,从而制定一种宽松的预算。这种说法也通过了一些实证检验(Lowe和Shaw(1968),Onsi(1973)和Collins(1978))。
William Earle Klay(1987)则分析了预算激励和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分析是基于理论的因果假设,即业绩好―得到激励―业绩更好的这种思路。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关注公平和业绩考核的计量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预算的有效性取决于信息的真实性,因此较少成本中的信息不对称对改善预算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最终他分析得出预算能够通过减少问题达到加强企业管理的作用。
Ronen和Livingstone在1975年提出了预算行为的预期理论。 Howard O. Rockness(1977)对预算行为的预期理论①进行了修正,把多目标、多个产出水平都包括在模型的变量之内,使模型更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研究发现通过减少不确定性使正式反馈(formal feedback)有效,从而使预算发挥激励作用。
Mark K. Hirs(1987)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的预算目标和任务不确定下的业绩实现问题。他在文中假设具体的预算目标取决于任务的不确定性程度。在确定性的任务条件下,设计预算目标的效果要好(即不确定性越高,预算目标对于业绩实现发挥的作用越小)。从更加广泛地意义上讲,Mark K. Hirs其实研究了预算控制系统对于企业业绩实现的影响。只不过是更加强调任务的确定性程度对预算约束发挥作用大小的影响。
Gloria A. Grizzle and Carole D. Pettijohn(2002)提出在清晰的沟通条件、便利的预算和会计惯例下,采用System-dynamics模型将增加改革成功的可能性。模型也关注了预算制定和执行之间的差异以及预算资源的分配对是否达到绩效标准的奖惩。
二、预算与组织结构
Simons(1995)指出当代公司面临的一个共同的困境是如何协调组织战略和预算目标之间的关系?William J, Bruns,Jr.andJohnH.waterhouse(1975)年通过研究得出与行为相关的预算与组织结构的集权、分权和组织结构相关,作者着眼于研究预算控制和组织结构特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正式组织重视预算控制而非正式组织更加注重领导的灵活性,非正式组织只是在需要的时候把预算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但是随着组织规模等因素的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预算控制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对预算和组织结构之间关系的关注,人们开始把目光放到组织内部要素与预算之间的关系的探讨上。Peter Brownell(1985)就在文章中考虑了组织中的研发支出和市场营销与预算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某电子公司研发部门和营销部门的实证分析,得出预算在研发支出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第二大假设市场营销相比研发支出而言更加依赖于会计信息质量却没有得到验证。
Kenneth A. Merchant(1981)分析了公司规模、多样性和非集权化对预算控制系统设计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预算设计与组织绩效和管理层激励的关系。研究发现,规模大的、正式的公司有更加正式的管理制度。在所有样本公司中,尽管预算过程都被管理者接受,但是只有在规模大的公司中预算才与业绩正相关。
Dilip Mookherjee and Stefan Reichelstein(1992)研究了预算和等级结构之间的关系。如何在这种复杂的等级结构中发挥预算的作用呢?如果采用责任会计系统来运行,等级结构能够起到激励作用,Dilip Mookherjee and Stefan Reichelstein在理论的基础上修改了前人的模型,在模型中,下级预算由上级决定而不是由下级参与预算从而制定自己的预算目标。并且假定预算和业绩衡量之间是线性相关的。人通过报告其部门的成本来参与到预算过程中,如果成本超过预算,该部门将被淘汰。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实现“不合理的”预算目标。最终他们证明了在等级结构中,如果下级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则为下级预算能够实施。Simon(1991,1994,1995)则提出高层管理者通过信任系统(beliefs systems)和相互控制系统(interactive control and support managers)来影响和支持管理层的战略行为。同时预算控制职能的发挥通过责任会计得以实施。因此中层管理者必须权衡传统的预算控制和变化的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组织结构发挥什么样的作用?Natalie Frow(2005)发现,组织结构对预算控制有很大的作用,不同的组织结构在实现预算目标时的控制不同。而这又依赖于企业内部的员工自控能力。而在现代的环境下,合作和互相依赖变得很重要,因此,这就要求要在组织中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必须在组织结构上有足够的创新和灵活性。
Michael S.H.Shih(1998)对预算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他认为,企业业绩的实现依赖于其下面的部门业绩的实现程度,在保障下级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公司的业绩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因此推行一种预算制度能够解决企业层层目标的实现。
Zilla Sinuany-Stern(1993)分析了多目标下的网络最优预算模型。作者认为,在预算中存在两类,一类是资本预算,一类是经营预算。而大多数的预算模型都是与资本预算相关而忽视了经营预算的作用。经营预算具体又可以分为盈利领域和非盈利领域的预算。本文改进了以前仅仅关注资本预算的缺陷,转而考虑存在多层级系统中采用网络最优模型(NOM:network optimization model)来分配预算。这种模型具有足够的灵活性,既适用于盈利组织又适用于非盈利组织,也适用于多层级系统下的预算分配。
Divesh S. Sharma(2002)以106家宾馆为例研究了影响预算控制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是环境的不确定性、规模和组织结构。
三、预算与企业文化
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Peter Brownell and Kenneth A. Merchant(1990)研究了产品标准化和制造过程自动化对预算和绩效的影响。他们从预算参与(budgetary participation)、预算目标和部门绩效考察了这两个方面的影响,最终发现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时通过预算能够提高部门绩效,反之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时,预算对提升部门绩效的作用不明显。
Susumu Ueno and Uma Sekaran(1992)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文化对于预算控制的影响。经分析美国和日本的调查问卷发现,从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角度能够解释美国和日本预算方面的差异。相对于日本公司而言,美国企业更广泛的使用交流和合作,预算更加松弛,更喜欢长期业绩评价。
Peter Brownell(1983)在文章中回顾了预算控制的相关文献。Argyris(1952)指出控制系统的失效是由于信息造成的而不是控制系统的技术原因。随后学者开始关注这个研究领域,并出现了例外管理制度。只有例外因素(包括有利和不利的因素)才引起管理者注意,因此例外管理是影响管理层的精力分配。但是Bittel(1964)指出:“只有不利因素才值得管理层注意,有利因素的出现证明一切良好,无须管理”。Ronen和Livingstone(1975)则指出,在例外管理下“相对于不利偏差而言,在出现有利偏差时纠错行为往往不会实施。”Birnberg和Nath(1967)则指出,例外报告制度强调惩罚而非奖励。这种说法加强了下级的紧张程度。Porter和Zannetos(1978)称此种现象为“失败时担任全部责任,而成功时享受部分信用”(full blame for failures and less than full credit for successes)Itami(1975),则为管理层的这种差别提供了证据。指出管理层故意利用奖惩之间的不同比率来使下级服从企业目标。同时他指出,“在许多预算控制系统中,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做法。”Baiman和Demski(1980)研究得出相似的结论。即不利因素的变化在实践中经常被关注。基于以上理论Peter Brownell假设MBE会导致不利的个人行为。起到负的激励作用,但是通过预算的实施能够约束个人行为,从而减轻MBE产生的负的激励作用。Peter Brownell通过预期模型进行假设验证,遗憾的是他的实证结果并不支持他的假设。
四、预算与人力资源
Argyris(1952),Becker和Green(1962)研究发现预算参与对实现预算目标有正的作用。之后人们开始了这方面的实证验证研究。De Coster and Fertakis(1968),Foran and DeCoster(1974),Hopwood(1974),Swieringa and Moncur(1972 and 1975)做了预算控制和人相互关系变量之间的研究。Murray(1990)总结了以往的预算参与和激励之间的研究,但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Merchant(1981)发现激励和参与之间是正相关的,而Brownell和Mclnnes(1986)却没有发现这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因此Brownell和Mclnnes提议应该研究由预算参与带来的业绩利益而不是集中在预算参与的激励作用上。之后人们逐渐转移研究的视角,更多的开始关注预算参与的认知影响因素(cognitive factors)。通过提供适当的激励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而预算参与能够改变人的行为。Chenhall和Brownell(1988)发现预算参与能够降低角色的模糊定位,从而改善业绩。Mia(1988)发现预算参与能够降低工作难度从而改善业绩。Veronique Frucot and Winston T. Shearon (1991)研究了不同文化差异下预算参与对管理业绩的影响,认为不同的文化差异和认知差异会带来预算参与不同的激励影响。高水平的管理者往往能够通过预算参与提高绩效,进而带来更多的工作满意度。Leslie Kren(1992)研究发现预算参与并不直接影响业绩。而是通过工作信息相关(JRI)来影响业绩。此外宽松的工作环境也有利于发挥预算参与与业绩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D. Gerald Searfoss and Robert M. Monczka (1973)认为,假设预算目标代表了企业的目标,则预算执行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的计划职能。在多变量环境下既定的预算就发挥调节实际业绩和预期业绩之间的差异的作用。同时为管理层进行业绩评价提供依据。由于预算目标和企业目标一致,因此管理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会尽量减少偏差达到预算目标。如何减少执行偏差呢?作者通过研究发现预算参与和努力实现预算目标能够导向企业目标,研究表明预算参与度也和组织水平相关。Peter Brownell(1982)则研究了预算参与程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自控能力较好(internal)的人在高度参与预算过程后会带来高度的工作满意度,而自控能力较差(exteral)的人在低参与度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很高的工作满意度。因此应该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设计不同的管理控制方法。Antle和Eppen(1985)发现预算参与会导致预算松弛,而在这之前的1964年Williamson得出结论下级经理层会努力影响预算过程从而获得预算松弛。Merchant(1985)、Lukka(1988)和Young(1985)把预算松弛都描述为容易达成的预算目标。Schiff和Lewin(1970)则把预算松弛描述为通过低估收入高估成本构建宽松的预算目标。究竟预算参与会不会导致预算松弛呢?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Lukka(1988)认为,高度的预算参与程度会直接导致宽松的预算。而Cammann(1976),Merchant(1985a)和Onsi(1973)则提供了证据证明预算参与有可能会减轻预算松弛。预算参与是如何影响预算松弛的呢?Alan S. Dunk (1993)认为,预算参与通过两个变量来影响预算松弛。一是预算在评估下级业绩中的作用,二是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而参与度高、信息不对称、预算评价标准高时,预算松弛通常认为也是比较高的。但在高度信息不对称和强调预算时,高的预算松弛并不能说明是由于高预算参与度引起的。相反,高的预算参与往往会降低预算松弛度。Michael P. Licata, Robert H. Strawser and Robert B. Welker(1986)在Brownell的研究基础上,检验了预算参与度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假设内部管理者比外部管理者更偏好让下级参与预算的前提下,预算参与不仅仅影响下级,在接受下级的投入时(inputs of subordinates)也会对上级有所影响。Joseph G. Fisher等(2002)研究了实施两种不同的措施是否会降低预算松弛或者说当组织运用预算作为业绩评估标准时是否会增加下级的业绩(措施一:依据预算分配稀缺资源;措施二:为同级的工作人员提供信息)。研究表明,在资源分配和业绩评估中使用预算不仅可以消除预算松弛,而且可以增加下级的努力水平和提高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提供下级预算和业绩信息的企业内部报告系统能够减轻预算松弛。但是前提是上级不把预算作为分配资源的标准。这就强调了预算的控制作用。可见,在预算与企业员工关系中更多的强调预算制定和执行中员工的参与度的问题,而预算参与度的研究对改进实务中的预算流程会有很大帮助。今后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预算制定和执行的问题,以期能够实现预算目标。
五、总结
本文对预算从管理控制环境要素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回顾和分类,通过回顾现有文献发现人们把研究的视角主要集中在预算的制定和执行上,这表现在研究预算参与和预算的激励作用。而如何把预算的激励作用和业绩评价相结合的研究还没有大量出现。因此,我认为,应该把预算的激励考核和企业管理层业绩评价系统相结合,以减少成本,实现企业目标。
文章在回顾文献时存在很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参考文献绝大部分为JSTOR数据库中的资料。在搜集文献时以“预算”作为检索,这样肯定遗漏了以预算作为研究内容但是标题中并未出现预算的文章。二是在阅读参考文献的过程中对文章主要内容和观点不能细致把握,所以有时会在表述上有所偏差。三是文章没有对资本预算和预算方法的内容给予阐述。
参考文献:
[1]Koninklijke Wan Gorcum & Comp. N. V. Assen. The game of the budget control,1968.
[2]Hofstede,1978,Hofstede provided an early survey of the behavioural approach to budgetary control,later also noting (1978)””the poverty of (the then) management controlphilosophy.
[3]William J, Bruns,Jr.andJohnH.waterhouse. budgetary control and organization structure,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 13, No.2 (Autumn, 1975), pp. 177-203.
[4]William Earle Klay, Management through Budgetary Incentives, Public Productivity Review, Vol. 10, No. 3 (Spring, 1987), pp. 59-71.
[5]Peter Brownell, A Field Study Examination of Budgetary Participation and Locus of Control, 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 57, No. 4 (Oct.,1982), pp. 766-777.
[6]Howard O. Rockness,Expectancy Theory in a Budgetary Setting: An Experimental Examination,The Accounting Review, Vol. 52, No.4 (Oct., 1977), pp. 893-903.
[7]Peter Brownell,Budgetary Systems and the Control of Functionally DifferentiatedOrganizational Activitie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Vol. 23, No. 2 (Autumn, 1985), pp. 502-512.
预算管理制度论文篇6
[关键词]科研经费;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
[DOI]10.13939/ki.zgsc.2017.08.043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力度不断扩大,农业科研水平有所提升,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但是由于农业科研人员对资金使用和管理要求认识不足及预算管理不当等问题,导致、滥用浪费科研经费等现象层出不穷。并且随着财***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预算法》的贯彻实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经费来源越来越广,类型多样化,以及规模在不断扩大。我国预算管理体系起步较晚,重立项、轻绩效是目前我国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最普遍的问题。同时,农业机构科研经费还受到科研实力、区域布局、学科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结合农业科研机构自身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国内不少学者对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都有所研究[1],但是目前针对农业科研机构经费预算管理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从委托理论和激励相容理论两大理论视角出发,解释目前农业科研经费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一套适用于预算管理全过程的绩效评价体系。
2文献综述
国外开展科研项目的评估工作时间较早,早在1860年左右,美法德等国就开始尝试评估***府支持的科研活动,包括投入、产出及影响力等方面。并且于1980年左右,欧盟部分国家也相继实施绩效考评,采用多种指标进行评价。Martin和Irvine(1983)最早提出绩效考评的四个维度,分别是科学维度、教育维度、技术维度和文化维度。随着研究的深入,评估指标也在不断扩展,Godindore等学者(2003)从科学、文化、***策、经济、环境、人才等多个角度,对指标体系的建立进行探讨。
我国最早是在1950年左右开始研究绩效评估,但此时只是简单的定性评估。随后在国家***策的大力支持下,人们对科技创新及研发经费越来越重视,绩效评估体系的建设也迫在眉睫。袁海霞等学者(2008)从科研投入和科研产出两个角度,建立典型的三级科研绩效指标体系。顾雪松等人(2010)利用聚类与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进行筛选。[2]这些学者都为今后在各个领域研究科研绩效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朱云学者(2010)指出,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问题,内控制度设计不合理,管理意识薄弱,应该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宋歆炜(2010)则针对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的激励制度进行调查问卷,实证研究影响科研人员工作绩效的激励因素。
自2014年8月公布的《预算法》提出了绩效预算的思想,从法律层面上支持预算管理、预算监督、预算执行等方面,关于预算绩效的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任红艳(2014)学者基于绩效预算的角度,提出自己关于规范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的思考。[3]张钰等学者(2016)人则针对基础科研项目的预算绩效评价进行案例研究。[4]但是目前我国对农科院绩效评估的研究仍然较少,将绩效评估应用于预算全过程的只是定性分析,并没有进行指标体系构建。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率先构建较为完整,且符合农科院特点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3理论模型与研究方法
3.1委托理论
在20世纪30年代,因发现企业所有者兼经营者的做法存在很大弊端,于是美国伯利和米恩斯学者提出委托理论。委托理论是制度经济学契约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基础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即笔者常说的信息不对称性。在委托理论中,委托人作为授权者,指定雇用人也就是被授权者为其服务,授予其一定权力,并根据人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对其支付相应的报酬。但是由于双方都在追求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和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存在,委托人并不能观测到人的行为,双方会存在利益冲突。在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经费的预算管理中,就存在这样的委托关系。首先是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方面,***府是委托人,农业科学院所是人,由于委托关系的信息不对称性,农科院可能隐藏一定的信息,夸大或虚报预算额度,以获取更多的科研经费,使实际需要支出的金额与预算编制的金额并不相符,可能会造成浪费。其次是预算执行及监管方面,在这里,具体进行科研活动的是科研人员,可以看作人,而农科院执行预算监管和控制的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可以视为委托人。科研人员为了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能得到更多的收入和休息时间,可能并不会认真对待科研,而是应付了事,企***蒙混过关。同时,基于信息不对称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可能不会掌握科研进度及经费使用情况的一手资料,甚至基于追求自身效用,而对一些、浪费经费的现象视而不见,从而导致管理不恰当,监督不到位,控制不及时。不仅使科研成果的质量降低,违背了***府鼓励科学创新的本质意***,而且还降低了预算管理的职能,使预算流于形式。[5]
3.2激励相容理论
经过长时间论证,学者们认为,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理性经济人的个人行为都会受利益的驱使。但是如果能有一种制度安排,使个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企业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契合,也就是说,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一致。这一制度安排,就是哈维兹创立的机制设计理论中的“激励相容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企业单位包括本文所讨论的农业科研机构都存在激励不相容问题,即缺失激励机制。对科研人员的考核根据资历、学历、职称来确定的现象时有发生,并且经常能听见“论资排辈”等说法。在这种情况下,科研人员只会片面地追求高学历、高职称,而忽视科研成果的重要性。同时长时间的劳动贡献与劳动报酬不对等,会导致科研人员过于看重个人得失,或多或少产生心理不平衡,然后消极怠工或是不作为,最终使得科研效率低下。[6]
通过上述委托理论和激励相容理论对农业科研机构中存在的项目预算编制不当、违规支出经费、经费监管不严等问题的分析,得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主要是下面几条:一是要减少地方***府、农科院相关部门、科研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农科院的角度来看,需要树立科研人员诚信的价值观,让科研人员充分认识到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后果及危害。同时在农科院内部,通过建立一套快速公开传递信息的信息体系,从而使农科院各个部门及科研人员能够共享关于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执行、控制等所有相关信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要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及手段,要将科研人员的劳动贡献与报酬直接挂钩,在做科研经费预算时,可以将一部分经费用于科研人员激励,根据科研成果质量高低实施奖励。解决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淡化资历、学历、职称等对收入的影响,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最终实现“双赢”。
3.3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先将影响评价对象的各因素按属性分类,不同类别的因素分属不同层次。再对较低层次的各因素进行单级模糊综合评判。然后在单级模糊综合评判的基础上再进行上一层次各个因素的综合评判,依次得到二级、三级等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4实证研究
4.1农业科研经费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
4.1.1指标体系的确定
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研究农科院科研经费绩效评估体系和预算管理系统构建的相关文献[7],认为应把绩效评估应用到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即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科研经费的投入(经费投入A1)、科研经费的使用(经费管理A2)、科研结果评价(科研产出与效益A3)。本文结合文献法和实地访谈法,在听取相关专家意见后,依据指标的选取原则确定了农业科研经费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三级指标体系,包括三个一级指标,所对应的七个二级指标和二十个三级指标。
4.1.2指标权重的确定
本文通过征询高校及农业科研院所的15位专家,对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进行打分,同时借助AHP层次分析软件,通过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分层次确定矩阵里各个指标因素的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进行层次总排序,进行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得出CI=0.009,RI=0.532,CR=0.017,CR
综合以上内容,所得的具体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如下表所示。
5结论与建议
本文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一套适用于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经费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简单易行,实用性强。从科研经费的投入、使用、成果三个角度出发,将绩效评价运用到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对今后科研经费预算绩效管理在农科院的推广提供借鉴意义。并以某农科院的科研项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虽然最终得出的预算绩效管理评价等级为良好,但还是发现目前我国的农业科研机构在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少漏洞。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5.1做好预算绩效理念培训工作
目前在基层农业科研机构中,科研经费的管理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预算,对预算绩效的应用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因此,应大力做好预算绩效理念的宣传,多次开展关于预算管理专题培训会,增强科研人员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素养,加强科研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评价体系的认识。
5.2大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5.2.1提升预算编制质量
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策法规,不能存在侥幸逃避心理,产生预算松弛。同时,科研经费应按需合理分配到各个阶段,进行分阶段编制预算。由于科研项目周期一般较长,一次性的预算编制往往不贴合实际,所以持续动态地进行预算编制,可以使科研经费与每个阶段的科研目标更加契合。并且,可以令财务部门加入预算编制工作中,让预算编制更加合规,提升预算编制质量。
5.2.2做好预算执行工作
在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首先关注重点支出,如劳务费、仪器设备等,对这些重要且金额较大的经费支出应该谨慎处理;其次可以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及时公布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在接受大众舆论监督的同时,提升科研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最后不能忽视结题的重要性,不能做“半吊子工程”,可以设立奖惩机制,对提前结题的科研项目进行激励,对未按要求完成的科研项目根据情况进行项目延期或是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5.2.3加强预算监管控制
加强预算监管控制是目前预算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农科院可以模仿企业设置内控审计,对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专项资金的使用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细致的审计。同时可以建立风险管理体系,进行科研项目的风险评价,做到“防患于未然”。并且利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加强农科院管理制度的建设,也能对科研经费科学有效地使用起到促进作用。
5.2.4注重科研成果产出效益
农科院应加强科研成果的绩效评价,不能单单只依靠论文专著发表数或是专利数量,应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质量,如科研成果的获奖情况,论文被同行引用的次数,专利技术的转化即实际应用的情况等。
参考文献:
[1]李建芳,郭宇,张艳新.高校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4):38-40.
[2]顾雪松,迟国泰,程鹤.基于聚类―因子分析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学学研究,2010,28(4):508-514.
[3]任红艳.从绩效预算角度对规范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4(4):11-14.
[4]张钰.基础科研项目预算绩效评价研究――以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管理为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4.
[5]张岚.关于完善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体系的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2014(1):40-45.
预算管理制度论文篇7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研究综述;内部控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011
[中***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021- 03
0 前 言
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进入到21世纪后,全世界迎来前所未有的好的发展空间,社会劳动结构从以前的劳动力为主发展为知识技术型结构。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和现代计算机的不断更新,促使企I发展的格局需要不断改变。全球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竞争机制与结构也在悄然变化。企业在迎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对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要想继续发展不断壮大,就需要完善管理方式与方法。而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与时俱进地适应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国际上的最新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保持成长与活力。所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多元财务架构体系的客观要求。
预算是以货币及其他数量形式反映公司未来一段时期内全部经营流动所涉及的项目目标及相应措施的价值说明。企业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有相应的目标,预算管理也是。要想实现管理的最终目标,预算的执行与控制非常重要。因为各种因素的变化影响,实际的执行结果和目标的设定会出现差异,这就要进行调整,并为以后的业绩评价及预算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从企业的角度而言,预算是完成目标的保障,也是公司制度建立的基础。
1.1 研究意义
我国企业全面预算起步较晚,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初刚发展,虽然在不断地进步改善,但由于起步晚,大部分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仍存在很多的漏洞。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进行探讨和研究,具有积极地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有助于企业了解其整体经营状况。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从大局出发,在充分地了解企业各个部门的作用和地位的基础上,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在企业进行决策时,使用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浪费,同时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价值最大化。因此,全面预算管理是能够使企业及时为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而调整战略目标和加强企业内控的重要手段。预算管理关系到企业各个部门的经营活动,在编制预算时也需要每个部门积极参与,相互了解彼此在企业中的位置,有利于以后更加默契的配合。由于预算可以使每个部门职责明确,有效的避免了相互推诿责任的事情发生,也促进了任务更加高效的完成。因此,编制预算不仅有利于企业发展也对各部门员工起到激励与控制的作用。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控制工具,20世纪20年代后,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探讨研究,并在企业中进行了广泛的运用。
(1)传统预算研究。1992年麦西金出版《预算控制》,书中从内控的角度描述了预算控制理论,这本书中的观点标志着企业预算管理观点的出现。格伦・A・威尔(Glenm A.Welsh)在其文章中提出,企业预算工作是指对今后一个时间段里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动态的预测,客观的表现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经营的计划和目标[1]。
(2)现代预算管理的研究。20世纪末,预算管理发展趋势也慢慢开始多元化。罗伯特・S・卡普兰(Robert S. Kaplan)和戴维・P・诺顿(David P. Norton)合作推出平衡计分卡的概念。之后,卡普兰与罗宾・库伯(Robin Cooper)研究出了作业成本法(ABC)。这些新概念促进了企业预算管理的发展。学者R. Alan Webb在他文献里提出,管理者对预算控制的程度和其企业的声誉有着紧密的联系,预算控制实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声誉有着极大地关系。另外,企业管理层对声誉的重视程度,会对其内控监管的松紧程度产生较大的影响[2]。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2010)在《如何加强集团企业全面预算》文中提出我国全面预算管理中仍然存在着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不够完善,预算管理中缺少事前、事中控制等较多问题。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3]。龚巧莉(2011)在《全面预算管理:案例与实务指引》中表明预算编制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预算基本表,这些预算表单是财务部门根据企业各部门的合理管理需求来设置的,这些表从部门预算表到财务预算汇总表都要在预算编制前提供[4]。黄锦亮(2012)在其文献里提出目前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预算管理问题基本是由于企业无法明确的定位未来发展目标所致[5]。学者宋良荣(2014)在其文章中提出,我国企业要想实施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就必须将EVA指标纳入到预算管理考核中,为企业管理的实际操作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6]。
2 相关概念界定
从含义和功能两点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理论概述。
2.1 全面预算管理含义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以全面预算为基础的综合性企业管理系统,主要是对企业经营预测各种管理活动并且进行规划,并且对其实施的效果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反馈,并及时进行修正,控制。这种管理方法可以解决企业内部诸多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整体目标最优化方案。该管理方法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长远的影响。全面预算管理本质是预算控制,核心是关注企业的内控,对于完善企业内控有着重要作用。在预算的编制、实施、控制以及评价中对企业整个管理活动起到监管作用。
2.2 全面预算管理功能
(1)战略规划功能。企业经营的总目标是企业发展的大方向,具体实施时则要分解成细微的小目标,保证各部门见的衔接。
(2)部门协调功能。全面预算可以将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纳入统一而有序的预算体系中,企业在实现总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各部门的协调,目标明确权责分明,可以使企业的局部与整体相互配合好,达成最有目标。
(3)过程控制功能。控制是全面预算的中心要点,是以后预算目标的基础。
(4)信息沟通功能。编制预算管理时,管理者与执行者在共同目标的促进下需要进行不断的沟通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
(5)监控奖惩功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明确员工职责,激发积极性,做到让员工和企业双赢。
3 结 论
全面预算既是一种管理模式,又是一种战略实施的过程。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全面的经济管理系统,是公司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高度融合的一种绝佳方式,也是公司内控的一种有效手段。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生产管理方法,对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具有中重要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郭颖.我国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2]宁萍.D集团全面预算管理改进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4.
[3]李晓鹏.如何加强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22).
[4]袭巧莉.全面预算管理:案例与实务指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预算管理制度论文篇8
一、地方***府制定中长期预算的基本原则
地方***府制定中长期预算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与国民经济计划协调原则。中长期预算要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规模、结构相一致,同时财***措施和***策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项目支出滚动预算的编制应符合***府的方针***策,符合部门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符合公共财***改革方向。
2.财***收支合理增长原则。编制中长期预算时,财***收支要有一个合理的增长比例。财***收入要与GDP增长相适应,财***支出控制在合理的增长区间。
3.动态管理原则。中长期预算的编制应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对已经完成和根据***策变化、形势发展需要调整的项目,在编制下一个滚动计划时进行调整。
4.绩效导向原则。要考虑财***资金的使用及使用结果的效率与效能,形成预算前、中、后进行评价和评估的机制。
5.透明度原则。财******策公开,财***预算和财***支出项目与金融公开,以利于社会的监督。
二、地方***府中长期预算的基本内容
省级***府中长期财***预算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下十一个方面:地方***府在预算年度(3—5年)内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分析;财***经济形势分析预测;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分析;中长期预算编制指导思想、原则及***策说明;预算年度收支安排及预算收支平衡;预算年度重点项目、法定支出安排及预测;本级生产建设和事业发展支出的项目预算;***府性基金收支中长期预算;全省3—5年度总预算;中长期预算中其他需重点说明的事项;财***改革与发展的***策建议。
三、地方***府中长期财***预算的编制程序
(一)编制机构。
1.鉴于中长期预算与年度预算、财***发展的密切关系,中长期预算的编制应由***门主司完成,由税务部门、***、改革与发展委员会、统计局及行业主管部门等配合完成。各部门之间职责分工清楚,程序严格,并与年度预算的编制相结合,与年度预算编制周期一致。
2.***门是统一管理中长期预算的行***部门,根据法定的预算管理职权,具体负责审核编制地方***府中长期预算草案、批复中长期预算和决算、组织和监督中长期预算的执行。***门内部各有关职能机构对中长期预算管理分工如下:
——预算处统一负责具体编写中长期预算草案,根据财力和平衡情况提出各项目专项支出限额,起草行文批复中长期预算,审核并起草行文批复中长期预算调整事项,管理中长期预算总指标,对财***主管处提交的项目进行总的排序,并制定中长期预算的有关滚动安排。
——预算编审中心具体负责中长期预算编制的基础工作,负责管理中长期预算基础信息采集及数据库,制定正常公用经费滚动系数标准的方案,审核个人经费和公用经费预算建议计划,审核专项资金项目预算及管理财***预算项目库,审核整理中长期预算,编制中长期预算文本。
——财***主管处:***门预算处、经济建设处、行******法处、教科文处、社会保障处、农业处、涉外经济处等按照各部门职能分工,对相关部门预算实行对口管理。审核中长期预算专项公用经费及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专项支出建议计划,并对项目进行排序;指导、参与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专项项目的审核论证,审查编制项目预算;审核部门后二年的预算计划。
3.税务部门、***、改革与发展委员会、统计局等部门对***门预算编审中心提供地方***府税收、经济增长、经济形势预测分析材料。
4.预算部门负责整理编报本部门的滚动预算。
5.专家论证会,机构设在财***厅,由主管财***的省长主持。财***、税务、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二)编制方法。
地方***府中长期财***滚动预算可以考虑采用以下方法:
1.规划一项目预算法(PPBS)。这一预算编制法打破了部门界限,是针对支出项目而设计的预算方式。规划一般着眼于***府长期的目标,项目建立在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各部门长远规划和管理的实际需要,设立若干年度支出项目,建立最优和次优目标,并制定各项目所要达到的目标和项目成本(预算)。规划一项目预算制度突出了***府的长期目标,通过投入一产出分析来确定最优和次优目标,然后分解这些目标,并将***府各职能部门有机组合起来,提出各年度的实施计划,并根据行动计划来规划多年预算。
2.趋势外推法。根据地方***府财***经济***策发展趋势,依据财***收入预测、财***运行评价、财***风险预警的分析预测,结合上一年度的财***运行情况,对下一年度财***收支进行调整和修正,并编制后2—4年的财***预算。
3.比例限制法。对财***收支进行预算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收入、支出总额限定为GDP的一部分,另一种是规定本年收入和支出相对于上年或基准水平的变动幅度。
4.零基预算法。按照影响项目支出的所有因素和事项的轻重缓急程度重新测算支出需求。
5.项目库法。对专项公用经费及经济建设和事业发展支出实行项目管理,编制项目预算。项目预算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三年滚动项目发展规划,建立项目库。项目要按省财***厅统一要求编制项目预算建议书,达不到规范要求的,不予安排。项目预算安排要建立科学、规范、民主、透明的论证和决策机制。
6.专家会议法。组织专家对各项目进行论证、排序,按排序来确定项目预算的优先顺序。
7.绩效预算法。在对项目按照***府职能如经济、国防、教育等进行业绩分类的基础上,并考虑各职能部门的方案或计划,从最终产品成本及目的来衡量和评估其业绩,以确定所需资金。
(三)编制程序。
中长期预算编制按照自下而上的程度,从基层预算单位编起,逐级审核汇总。整个预算编制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并遵循“三上二下”和“一采集,二论证,一形成”的程序。八个阶段是:采集信息、布置预算编制、编制预算建议计划、财***审核、征求意见和编制部门预算文本、专家论证、编制并上报预算草案、批复预算。“三上二下”和“一采集,二论证”程序是:
一采集:***门布置编制工作,采集信息。于上一年12月1日***门协同税务部门、***、改革与发展委员会、统计局及行业主管部门,收集多年度经济形势发展预测分析、财***收支预测分析和财***计划安排基本原则等信息。
一上:预算部门于3月上旬向***门报送中长期预算收支建议计划和单位基本情况(预测分析材料)。
一下:***门根据财***发展规划、上一度财***运行情况和预算部门中长期预算收支计划,编制年度预算草案和中期财***计划框架,于8月份向各部门下达编制财***三年滚动计划指南、预算建议计划初步审核意见。
二上:预算部门根据***门下达的编制指南和本部门发展规划,编制本部门的三年预算,修改预算建议计划,报本级***门,并逐级汇总上报。
二下:财***厅预算审核中心将部门上报的三年预算,根据测算的财***收支情况,编制中期财***计划框架,于10月上旬下达部门和下级***门征求意见。
三上:省预算部门和市***门于10月15日前向省财***厅反馈预算文本意见;财***厅将反馈的预算文本意见提交给专家论证会。
一论证:财***厅与专家论证机构讨论阶段。财***厅就下一年度的预算草案和中期财***计划框架召集各部门进行讨论协调,修改后,由论证机构讨论协调。
一形成:编制中期财***计划草案阶段。由财***厅根据各部门的意见和论证机构结果,在分析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对项目加总排序,形成最优组合、最大社会效益的项目库,完成中长期预算草案。
二论证:专家论证会对中长期预算草案进一步论证,对项目库的组合、项目规模进行讨论,由财***厅进一步调整修改,形成地方***府中长期财***滚动预算(讨论稿)。
四、地方***府中长期财***预算的决策程序
1.法律效力。中长期预算具有法定的约束力,是规范***府收支的法律条文。中长期预算中当年的预算就是年度预算,与现行的年度预算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2.决策程序。第一步,财***厅将形成的“地方***府中长期财***滚动预算(讨论稿)”提交省级***府,由省级***府。决策,并提出决策修改意见。第二步,财***厅根据省级***府的决策修改意见,对中长期财***滚动预算进行修改或调整,再提交省级***府。第三步,省级***府将《地方***府中长期财***滚动预算草案》提交省级人大。第四步,人大讨论和审批预算阶段。人大在讨论年度预算时,要同时讨论省***府提交的中长期财***预算,并以此作为审议年度预算的必要参考材料。
3.预算审查和批准。各级预算部门审核并汇总编制本级本部门3—5年预算建议计划。各级***门审核本级3—5年预算建议计划,并逐级汇总上报编制中长期预算草案。省级***府审核省级财***厅报送的中长期预算草案,并向省级人大提交中长期预算草案。
中长期预算的当年预算按年度预算的法定要求报省级人大审查和批准。后2—4年预算按要求报省级人大审查、备案。省财***厅根据省级人大批准的中长期预算审查决议,当年预算依照年度预算,批复部门预算,并向组织征收预算收入的部门下达收入计划。后2—4年预算作为法律文件,约束指导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工作。
五、地方***府中长期预算的执行和监督程序
1.地方***府中长期预算执行。中长期预算由省级***府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门负责。当年预算执行依照相关预算管理办法执行。后2—4年预算的执行在于指导年度预算的编制,约束***府行为的运作,保持财***措施及财******策的持续发展。同时,后2—4年的预算有些可以调整,有一定的灵活性。
2.预算变更。预算执行中确需进行的预算变更,属于预算调整的,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经省级人大***会批准后调整预算;其他不属于预算调整的预算变更事项,要按规定权限和程序予以变更。
当年预算变更遵照相关预算管理办法变更。
中长期预算调整是指经省级人大批准的预算,在执行中因出现下列情况引起预算的部分变更:年度预算需要变更的,相应地后两年也需调整;上一年预算执行发现重大问题的,在后两年进行调整;项目库需要调整。对于以上规定的情形必须进行的预算调整,省财***厅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列明调整预算的原因、项目、数额及有关说明,提交省级***府审定后,提请省级人大***会会议审查批准。
3.预算评价。当年预算评价要遵照相关预算管理办法进行评价。建立预算前、预算中、预算后的评价体系。预算评价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定量评价体系。
4.预算监督。中长期预算的当年预算监督要依照相关预算管理办法实施监督。省级***府财***厅应当依法接受省级人大及其***会对预算编制、执行的监督。
预算管理制度论文篇9
论文关键词:经费 预算管理 效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做人做事要有预见,经费管理则更应该有计划,有预算。所谓预算,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就定义而言,预算是以数量化方式表述的对某一主体或项目的一个未来时期的计划或预测,是设定目标、促进对后续业绩评价的活动。财务预算管理是单位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通过编制预算、内部控制、考核业绩所进行的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它贯穿于单位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全过程,预算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单位总体目标的实现。全面而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既可以使有限财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又有助于单位及责任人的业绩评价,促进单位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落实及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经费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最基本、最有效,也是最有权威性的管理方法,是财务管理的中心工作,是实施经费供应,保障各项任务完成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监督进行论述,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发挥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益,保障预算单位各项建设任务。
一、加强预算管理,科学编制预算是基础
1.确定具有权威性的预算编制主体。首先,建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这点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流于形式,未发挥其真正作用,造成了以往只强调财会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忽视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作用。这个机构的建立,就是让各业务职能部门参与到预算的制定中来,促进信息最大范围的流动,使预算编制的沟通更为细致,增加预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次,单位最高领导参与制定预算。过去往往只是由财务部门完成预算并进行实施,降低了预算的权威性,造成预算约束力不强,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让单位最高领导参与制定预算并拥有最后决策权,并且一定要做到逐项推敲、研究、确定,唯此才能从整个单位大局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算方案。第三,预算编制“人性化”。对参与编制预算的主体提高要求,在制定预算工作中应该尊重人性,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营造“这是我们的预算”的氛围。参与编制预算人员必须实事求是地掌握人员情况、业务发展需求,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人员、业务经费水平,综合考虑内外部因素、历史和未来因素的影响,科学预测经济发展变化,并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编制具前瞻性的预算。
2.把握预算编制原则。(1)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小家过日子,花钱先摸摸口袋,大家更是如此。在安排事业任务时,要根据财力可能,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把建设规模和速度放在一个稳妥可靠的基础上,不花过头钱,也就是说要根据收入总量确定支出规模,做到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2)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原则。单位各项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编制预算时,要有系统论的思想,搞好综合平衡,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做到统筹兼顾,一是要加强经费的宏观调控,保证科学地确定和及时地调整相关事业费的分配比例,保证相关事业按比例协调发展;二是要防止和克服经费分配的随意性,科学地制定各项经费供应标准,避免苦乐不均;三是要将预算外经费纳入预算管理,防止与克服只重视预算经费而忽视预算外经费,造成预算经费失控。突出重点,就是要确保单位建设事业中主要的、急需的、对全局有影响的事业任务。这就是要根据年初单位工作中心任务,确定全年工作重点,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切实做到保障有力。(3)坚持严格计划,依法办事原则。通过审批的预算将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制定严格的编制计划,按照预算编制办法的要求,按时保质完成。(4)坚持勤俭节约,讲求效益原则。我国预算法第三十条规定:“各级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坚持厉行节约,不仅可以发挥有限财力的最大效能,缓解供需矛盾,而且有利于发扬我们国家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有利于单位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实行预算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力求以最小的耗费获取最大的经济效果,讲求预算的效益,就是要认真寻求最优化的方案和目标。
3.运用科学系统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的制定应当是各参与方之间重复博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流动是多向的,也是反复的,直至达到最后的一致。在近几年的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总结一些好的经验。比如在编制预算时,由预算编制机构组织各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举行研讨会,由各部门根据各自全年工作主要任务,提出部门预算,对于所报项目逐一进行研究、讨论,按照“二上二下”程序,最终完成预算编制,主要方法如下:(1)建立项目库。预算单位应根据财力可能、区分轻重缓急,建立项目库。首先将保障工作急需及日常工作运转的项目列入项目库,其次对可列可不列的项目进行调研,在经费允许情况下,考虑单位工作实际所需,有必要的列入项目库,无必要的一律去除掉。(2)对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对于基本支出,比如水电费用、取暖费用等开支相对确定的公务性支出,直接列入预算内;对于一些不能确定的项目,由预算委员会提出关键性指标,将这些指标交由各职能部门充分讨论,直至形成一致意见,委员会需对讨论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对于专项支出,比如基建项目、大型物资采购,要由业务部门提出项目建立依据、工程概算、批准立项文件、货物采购询价单等相关信息,论证其可执行性,经预算委员会上报单位领导批准后执行。(3)以零基预算为基础,科学编制预算。单位经费预算编制已由过去的基数预算转变为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法是一种比较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
它是指将基期的各项经费开支情况视为“零”来编制预算的一种方法,就是在预算安排时只考虑预算期内各项经费支出的必要性及其规模,不以上年预算指标为基数,而是围绕单位确定的年度中心工作,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对所有预算项目排队,统筹安排经费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从预算编制方法来看,零基预算法逐步替代“基数+因素”法,预算编制趋于合理。支出预算由也过去宽打宽用变为精打细算,控制的目标更具体。从预算控制上看,各级财务活动由不重视预算到月、季、年对照预算分析进度。财务预算管理方式方法的改进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预算编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编制方法简单,“零基预算”流于形式。尽管运用零基预算法编制预算已推行多年,“零基预算”仍难以落到实处,预算编制中往往不以部门或单位的具体人员状况,实际业务发展为基础来确定预算收支总体水平,调整支出结构;还有单位习惯于“上年基数+本年因素”的老办法,编制的预算比较笼统,不切实际,并且难以将预算分解到各部门执行。
二、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是关键
有了预算,并不等于有了预算管理,预算的有效实施和过程控制,才是预算管理的主要环节。执行预算的过程,是组织与实施经费保障,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只有切实抓好预算执行工作,才能有力地实施计划管理,获得最佳的经费使用效益。
1.转变观念,提高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许多单位的预算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完全成为应付检查的手段,做的只是表面文章。因此,转变观念,广泛宣传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具有深远意义。正因为所有人有了这种预算意识,这种大局观念,才能避免支出随意,拍脑门花钱现象。
2.增强预算法制观念,强化预算约束。预算管理是一种权力控制管理,是一种机制安排。预算不等于预测或计划,预算制定后如同一部内部的“宪法”,各责任单位必须执行。预算本身不是目的,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控制。预算使各责任单位的权力得以用表格化的形式体现,这种分权,是以不去控制为最低限度。预算是权力控制者采用的合理方式,即在为实现整体利益的目标下,明确各预算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各尽其责。
3.严格把关,确保预算的执行。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控制,严格执行预算。财务预算一经批复下达,各预算执行机构就必须认真组织实施,将预算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各单位、各部门、各环节以及各岗位,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严格把关,对财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所谓严格,即严格票据审核,严格按照既定预算执行,严格拒绝随意性支出。改变过得去就行,当老好人的思想,把好预算支出的第一关口。
4.及时调整预算,做到灵活性与严肃性并存,加强预算科学性。预算一经确定,预算执行者应当对预算进行管理,促进预算的实施,必要时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修订和调整。尽管我们在制定预算时预见了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变措施,但预算管理不能一成不变,要对预算进行定期检查。这里要兼顾预算灵活性与严肃性,预算如不能灵活性进行调整,就可能造成偏离实际,失去了其指导作用,但如果随意进行调整,又势必失去其严肃性。因此,在执行预算时,要随时追踪预算执情情况,灵活性与严肃性并用。
三、加强预算管理,注重预算分析考核是必要延伸
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主要是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考核。虽然预算执行完了,并不代表预算执行任务就完成了,还需要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评价,这是预算执行的必要延伸,也是不可忽略的关键环节。通过分析考核,可以及时了解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发展变化情况,发现和研究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和各种不利因素,从而总结经验教训,及时采取措施,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充分发挥预算管理作用。如何对预算进行深入分析,以达到对预算执行的促进,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1.挖掘不同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在进行年度分析时,根据管理层需要,应挖掘不同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比如,全面分析与专题分析相结合,即在进行全面分析时对一些管理层关注的项目进行专题分析。全面分析时,要分析整个资金流向,重点保证的事业任务,达到的事业成果,总结经验,提出存在问题。对于全年工作重点方面,可进行专题分析,对项目进行专题论证、分析,总结项目开展得失。再如,可将定期分析与不定期分析相结合,在按年、季的基础上,可进行不定期分析,为管理层及时提供数据,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2.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全面分析。运用多种方法,如对比分析、因素分析等专业技术方法,结合有关财务、业务、技术、***策等信息资料,分析预算与实际完成数之差异,找出差异存在的主客观原因,并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分析预算执行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潜力以及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下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依据。在运用这些方法时,可变静态分析为动态分析,比如预算年度结束,我们只是将本年的预算与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使得分析存在局限性。我们可以向前延伸比较,使几年的数据滚动起来,这样使得数据更准确,更可靠。再如,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预算以外事项,比如价格调整、突发事件的发生,我们可以利用概率来进行预测,预计在不确定性环境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或降低经费支出,以提高预算编制的可靠性和预算值的准确性,降低预算指标的风险。
预算管理制度论文篇10
1.1应编制上报工程项目分项预算方案
在编制工程项目分项预算方案前,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应当认真组织对预算项目的前期论证,合理确定各项经费需求。具体来讲,就是各级预算机构应会同事业部门及财务部门,根据批准的规划、计划,提出预算项目并逐项进行可行性论证,进而再根据相应的测算依据和测算办法计算出所需经费。分项预算建议方案在上报时还应附上以下文件资料:一是批准的项目立项文件复印件;二是装备、物资采购计划批准文件复印件;三是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任务和项目经费概算。
1.2下达工程项目预算控制指标
上级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部门收到工程项目分项预算建议方案后,应根据批准的分项预算控制指标,将控制指标连同对分项预算建议方案的审核意见,通知相关财务部门以及下达工程项目预算规划的预算管理委员会。
1.3编报工程项目预算方案
各工程项目单位和部门收到上一级预算部门下达的工程项目经费分项预算控制指标和对分项预算建议方案的审核意见后,在限定的工作日内,对分项预算建议方案进行调整,拟制经费分项预算方案,经本部门领导批准后,并报上级管理部门审批。
2实行严格的工程项目预算咨询制度
在工程项目预算管理过程中,需要许多与工程项目预算有关的专家、学者的参与,他们是工程项目预算管理成功与否的智力保证。因此,为提高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也应鼓励专家和优秀技术人员积极参与,集思广益。具体办法是:建立工程项目预算咨询机构,实行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咨询制度,给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制定提供必要的参谋与咨询。可将工程项目预算管理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知识的人组成咨询班子如咨询委员会,采取下任务、定课题的方式,促进工程项目咨询人员深入调查研究,收集信息,为加强工程项目预算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服务。一方面在制度上明确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咨询机构的责任,要求其定期向有关职能部门提交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的研究报告,并对如何加强工程项目预算管理提出建议,供职能部门和决策机构参考;另一方面,在制度上确立工程项目预算管理咨询机构在管理体系中的地位,规定无论是工程项目预算管理目标的确定、管理制度的确定,还是各项工程项目预算经费的审批和执行中的调整,职能部门和决策机构都必须主动征求咨询机构的意见。
3结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预算管理制度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