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管理论文第1篇
[关键词]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化管理;构建途径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朝着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一场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人类正步入信息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一个企业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将成为企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企业只有迅速掌握好网络技术、利用好网络技术,按现代管理方法管理企业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才能全面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当今大势所趋,国内外许多企业集团都纷纷争相上马,极力把这种先进的管理思想融入企业为其谋利。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也是时代所需、企业发展所需,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没有企业信息化,就没有企业现代化,也就没有企业对市场的敏捷应变能力。但企业管理网络信息化的实施对中小型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它本身是一项企业管理的全身运动,是一项向传统管理模式挑战的变革,需要决策层、管理层、技术层、应用层等各个层次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其次,它要以一定的经济实力、技术水平、管理基础、人员素质为基础,要求企业要具有很强的内部控制能力,能准确地将企业决策实施到位。笔者通过参加本公司信息化管理的实施过程,借鉴其他一些成功实施信息化管理企业的经验,认为中小型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构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统一思想,领导重视、决策与参与,明明白白建设信息化
企业管理信息化不仅是个技术问题,更是一项向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挑战的管理***,是对企业原有旧的经营方式、管理机制、组织形式、业务流程的大变革。要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首先要解决的是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问题,特别是领导层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问题。企业一把手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对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公司组织形式的重组、管理方式的变革、业务流程的再造、部门职能及利益的再分配等等,势必要与一些习惯势力产生摩擦,如果没有领导坚定的支持,并身体力行,这些变革是很难推动的。同时,信息化在初始化阶段,要把许多基础数据录入电脑,并要随时应对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工作量是巨大的,过程是枯燥的,成绩却不是怎么明显,人们持观望的态度用疑惑的眼光审视着每一个关系到自已的各个细节,这时领导的支持和鼓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选择了信息化,就是选择了变革,各级领导应做好充分准备:(1)首先应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化是一场“***”,要做好与一切旧的管理恶习作“斗争”的准备;(2)要加强对信息化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要从心灵深处认识到信息化是时代所需,是加强企业管理、适应社会发展所需,不能盲从,同时也应看到实施信息化的困难和阻力;(3)直接参与关键环节和重大事项的讨论和计划制订工作,只是给予人力、物力的支持还远远不够,要身体力行,亲自决策;(4)给予技术人员和实施人员以强大的支持,在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及时给予激励。所以,许多已成功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企业都说,信息化的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把手工程”,没有各级领导的支持,实施信息化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发动群众,全员参与,增强全员信息化意识,使全体员工自觉成为信息化实施的推动者而不是“绊脚石”
管理信息化是企业一项综合性的全身运动,几乎涉及企业所有业务领域,需要企业各层次人员共同参与才能明确现有的和潜在的信息需求,从而设计出科学、实用、符合企业战略发展要求的信息化方案;况且信息化的应用,使用得最多的是各流程和各终端的各个用户,用户对业务流程最熟悉,系统的使用效果直接与他们利益密切相关,他们提出的建议也最具有针对性,所以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部门或是几个少数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员工的素质、应用水平、参与程度直接影响着系统运行的好坏。因此,在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做好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1)有计划、分层次地对职工进行信息化管理理念、计算机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使职工逐步了解和熟悉信息化,明白信息化能给自已、给企业带来的实惠,使广大员工自觉参与信息化管理的实施;(2)强化系统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将培训贯穿于系统运行全过程;(3)有计划地组织各流程业务骨干到信息化管理优秀企业参观学习“洗脑”,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建章建制,完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为信息化管理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信息化的基础是标准化和规范化,基础管理工作完备与否是信息化管理能否可靠运行的基石,基础工作没做好,将极大地影响信息化运行,而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和惨重的。因为信息化的实施,简单地说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处理系统,将一张张单据、一个个信息输入电脑,用人脑来控制电脑,用电脑来控制流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流程控制、客户关系、供应链衔接等环节的科学管理,就必须夯实企业基础管理,做到数据标准化、流程规范化,否则,计算机将拒绝执行操作指令。因此,在决定信息化之时,应完善各项基础管理:(1)建立、健全各项适应信息化管理要求的规章制度,实行标准的定额、计量、统计、物料及产品编码、名称的规范统一。因为一样货物的名称、一种产品的规格型号或许只是一字之差,在手工处理条件下并不产生什么问题,但一旦进入系统,要不就是被拒绝,要不就是录入后给今后工作带来一系列的麻烦。因此标准化和规范化,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的基础。(2)建立票据即日录入制度,做到业务日清日结,以保证数据录入的及时性。(3)建立严密的内部审核制度,以保证初始数据录入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减少数据录入的差错率,因为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必定是垃圾,这样不但不会给管理带来效益,同时还会误导企业的经营决策,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4)健全科学的分工和各流程相互牵制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保证整个系统的规范透明运行。
四、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把握整体思路,找准信息化实施的切入点,稳步扎实地推进管理信息化
管理信息化不只是在企业内建设一个局域网,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在电脑上查查资料、看看文件等,这些只是最基础、最简单的电脑应用,根本还谈不上是什么管理,充其量只是手工劳动在电脑上的翻版,这并不是管理信息化的目的和本质。管理信息化的目的是要把企业的管理思想融入到系统中,使企业完全掌控企业的人、财、物情况,实现物畅其流、财尽其利、人尽其用,所以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企业高层高度关注的投资项目,不能急于求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制订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实施方案,并找准信息化实施的突破口,一步一步扎实地向前推进。
在实施信息化之前,企业首先应清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思路,把握住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思想,摸清企业现有管理模式下企业管理的瓶颈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今后企业管理转变的方向,并对预期的新的管理体系要有清晰的认识。在把握企业信息化整体思路之后,就可以按照效益与实务互利、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结合企业实际,走勤俭信息化之路。具体可分以下几步走:第一步,建立以财务为核心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把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公司信息化管理的切入点,一步一步地引导和推动其他管理环节逐步实现管理信息化。之所以把财务作为信息化的突破口,主要是因为财务是全公司的数据中心,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最后各部门都需归集到财务;先中心,后局部,有利于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不会因为一个分支系统的失败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推进和运行。只要第一步走好了,以后各步就有经验和信心了。第二步,建立以存货管理为中心的供、销、存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第三步,建立以生产控制为核心的生产、成本管理系统。第四步,建立以工艺技术为中心的科研开发系统。第五步,建立电子商务网络系统,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全面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
五、选好信息化系统软件,找准系统实施咨询队伍
现行市场流行的软件很多,关键是要找准适合本企业管理发展需要的软件。软件选择适当,不但可以节约大量资金,而且可以防止以后的各种后遗症;同时软件的选择还要注意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各业务部门的专业需求。所以软件的选择一定要慎重,要经过仔细的斟酌和考虑,它是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许多企业信息化不成功,就是在软件的选择上走了许多弯路。软件选好后,另一个因素也不能忽视,那就是软件实施的技术咨询服务队伍。因为一个具有极强能力的技术咨询服务队伍,哪怕是实施一个并不怎么好的软件,他们也能运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让这个软件发挥到极致,并产生巨大的管理能量。所以,系统软件和技术服务队伍的选择都不能有半点马虎,否则会事倍功半,甚至会劳民伤财,无功而返。
企业信息化管理论文第2篇
1.在我国许多企业当中,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作用的缺失
在我国企业当中能够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作用的企业并不多见,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预算管理水平低下常表现为:
(1)缺乏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以及体制不健全:许多企业没有专门和机构人员规划、制定、实施、控制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2)预算管理的覆盖范围还不全面:如企业中有的项目投资就没有编预算,仅凭简单的估算就确定投资金额,缺乏科学合理的投资预算方案。(3)预算考核工作做的不全面:如有的企业收入预算和项目投资预算,都没有进行预算考核。(4)预算考核不严格:即使在有预算考核的项目中普遍也存在不严格,不精确的情况,考核过程中人为干扰考核的情况时有发生,最终使许多考核工作流于形式。(5)预算指标制定的准确性有时难以保证:企业制定预算指标时,往往依据的是历史的数据和资料,由于企业的情况是经常变化的,而且历史的数据和资料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也难以保证,这导致预算指标制定不准,而对新的项目的预算指标,又人为主观臆断的成分较多,这也会使预算指标不准。而预算指标的不准确,又使企业在考核部门业绩时,对部门的积极性带来负面影响,对企业生产造成不利因素。
2.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个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生产经营范围广,操作人员众多,生产岗位的情况复杂,企业的外部环境经常变化,国内外原材料市场和产品市场更是每天都在波动。如果没有全面预算管理这一战略性举措,企业就不能在正确预测的基础上,通过优化配置企业资源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高效持续发展。
但企业中全面预算管理往往效果不理想,如上所述企业中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其关键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对信息资源的管理滞后,导致大量预算管理信息不能及时处理,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也无法对预算项目的资金进行及时跟踪、控制,对预算的分析无法全面及时地进行,预算偏差不能及时发现、调节和纠正。企业在实施ERP项目中,及时推行信息化的全面预算管理,为解决全面预算管理中的这些“瓶颈”问题创造了客观条件,在ERP系统平台上,企业可以构建新的信息化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并制定新的全面预算管理战略,对预算业务中的各个环节和监控点,重新进行规划、管理、控制。从而极大地发挥信息化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作用。
3.构建信息化的全面预管理体系的条件
(1)实现信息化全面预算管理,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坚持正确的战略导向,这是构建信息化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和依据。(2)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如ERP项目的实施,是企业能够实现信息化全面预算管理的技术保障和基础,只有实现了信息流对资金流、物流的协调控制,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的全面预算管理。(3)基础数据要准确、全面,历史资料应尽可能齐全。(4)要建立一个专门的高效的预算管理组织职能机构和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制度。(5)企业领导必须带头遵守预算管理的各项制度,不搞特殊,不乱开口子,减少人为干扰,使各项预算处在可控状态,保证企业的各项预算的落实。
4.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之下,制定企业的信息化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战略目标
推行信息化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战略,首先要转变那种认为企业过去没有信息化全面预算管理,企业也照样发展的错误观念。许多企业正是因为没有信息化的全面预算管理,使预算预测不准,控制不严,导致企业存在着固定资产投资超资、流动资产超储、损失浪费严重的现象,错过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在我国企业中,信息化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一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科学正确的发展观指导下,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有效控制经营活动的各项支出,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2)建立信息化的科学合理的确实可行的预算规划、编制,控制、分析、考核体系。
(3)为各生产经营环节设定科学、合理、先进的业绩标准,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通过全面标准的提高和完善,优化公司目标管理,提高全公司的生产经营效益,强化企业竞争力。
(4)建立和完善以流程和预算为基础的绩效考核体系,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5)通过公司预算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系统化、提高员工素质,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形象。
5.在ERP系统平台上,构建信息化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1)构建和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型。全面预算管理是由一系列预算构成的体系,各项预算之间相互联系,关系比较复杂,构建信息化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首先是要规划好建立在跚系统平台上的预算管理模型。预算管理模型必须与企业的财务系统、计划系统、销售系统、采购系统、生产系统等和预算管理体系密切相关的子系统相匹配,并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在对预算管理流程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业务流程重组等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来设计信息化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型。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全面预算管理编制系统,重在期初预算的编制及定期预算数据的动态调整;第二部分是全面预算管理控制系统,重在预算指标体系的考核、预算数据的监控、经理查询等内容,目的是配合预算管理委员会,对预算管理中的具体工作进行计算机管理和控制。
(2)构建信息化的全面预算编制系统。企业ERP中的预算编制系统是建立在预算管理模型基础之上的,是一个相对静态的系统,企业主要在每年期末编制第二年预算时使用。可分为经营预算、投资预算和财务预算。经营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生产成本预算、生产单位成本预算、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等;投资预算包括固定资产购置、扩建、改造及修理等;财务预算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等。
(3)构建信息化的全面预算管理控制系统。用计算机进行全面预算管理,不单单体现在预算的编制中,更重要的是对预算进行控制和管理,它包括:责任中心考核体系的建立与管理、预算指标体系的控制与调整、预算对比与分析、经理查询等几个部分,在ERP中构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要特别突出ERP对信息处理量大,处理速度快和数据集中处理的特点,强调面向企业运作流程,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取消手工单据和手工报表的编制和传递,在业务处理同时自动产生会计信息,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工作重点由简单的记录、统计转向预测、监控、分析等管理方面,真正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程的集成统
(4)建立对信息化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负责的专职部门。在ERP系统中要使预算管理体系能发挥其作用,还要对组织机构的职能部门进行结构重组,建立新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负责的专职部门,赋予相应权力并实施新的预算管理制度。其步骤如下:
①增设预算管理委员会,由各法人代表、各部主要负责人及财务负责人组成,由总裁担任主任。②实行与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相适应的“集中预算”的企业预算管理模式,并由指定的财务系统某一职能部门具体统一管理。
6.建设信息化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实践经验总结
在建设信息化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时,要达到既定的效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
(1)全面预算管理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要服从于企业战略目标,并且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保障体系。
(2)全面预算管理要突出重点:全面预算管理强调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全过程管理,但不能不分主次,要对影响企业利润目标和战略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过程实行重点管理。
(3)遵循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许多企业由于员工和管理者的观念和素质有待改变和提高,基础资料不全,生产经营过程复杂,信息量大,因此,信息化的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实施必须先从容易做的开始,循序渐进不断完善。
(4)坚持全过程控制的原则:对在企业实施了ERP以后,为进行全过程控制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要加强事前和事中控制的力度,将控制的重点前移,以达到更加主动控制预算资金的效果。
(5)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做到责任明晰,权、责对等,并与经济利益挂钩,奖罚分明。
(6)坚持客观真实的原则:对预算指标定得不准,或者因外部原因造成原来预定的指标无法完成时,应及时调整纠正,使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企业信息化管理论文第3篇
当前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企业管理模式的问题,原因就在于无论是油田企业内部的管理还是企业对原油的开发都离不开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而管理模式的落后往往影响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和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无法投入到生产的第一线上,就无法提高企业的资源开采能力和资源的利用能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间相互联系,只有将信息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管理中来才能更有效的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也只有科学的完善企业管理模式,才能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科学结合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巨大助力。信息化建设对于油田企业的意义重大,然而我国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推进步伐依然十分缓慢。
相比其他高新技术类制造业大型企业,许多油田企业在经营管理理念、运作能力和条件、员工综合素质、资金周转及储备、信息流通、销售渠道上,发展不太均衡。不少油田企业在信息化推进工作上缺乏人才,技术水平不高,工作环境达不到标准,造成不少企业虽然思想上比较重视信息化的工作,但迫于条件,推进水平有限,相当一部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随着社会对信息化建设的逐步了解,不少企业已经实施了信息化,但成功率和利用率不太理想,事实上,我国中小企业在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不少不足。
在***策上,我国用于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配套***策还不完善,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发展相对滞后,更重要的是企业在认识上也仍然存在盲点,这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型油田企业信息化推进的步伐。面对这样的现状,我国油田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的结合上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人力资源方面。企业要高度重视内部员工的发展,尤其注重加强信息化人才的专业培训。管理人员信息知识及技能情况都会直接关系着企业内部的发展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企业管理部门要比一线的技术更加有积极效果,企业要想彻底转变工作和管理方式,就需要从自身的组织结构考虑分析,利用科学的管理策略和有效的业务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打造一套完整、有效、积极、实用的服务方式。
企业信息化管理论文第4篇
关键词:工业制造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技术
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市场中的重要支柱产业。先进的制造技术是制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的核心要素,利用信息化技术来推动企业的发展,将数字技术与产品设计、制造、生产和管理相结合,是现代工业制造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但是就我国目前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来看,仍存在着许多问题,限制了信息化管理的应用。因此,文章主要针对工业制造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展开研究与探讨,报道如下。
一、我国工业制造企业的现状
(一)缺乏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策的推动,许多制造企业为了符合市场需求,生产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产品,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多元化生产中,导致企业经营复杂,也导致企业管理的难度进一步提升,企业无法通过专业经营和合作来提升经济效益,存在缺乏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二)制造企业缺乏信息应用能力
随着经济市场不断变化,许多制造企业由于缺乏信息资源,加之信息获取渠道狭窄,在信息时展中,没有注重开发信息渠道,也没有重视信息的利用价值,只注重企业的短期效益,错过了发展的最佳时机。
(三)管理方式单一
在我国制造业企业中,企业在成立初期快速的发展会使得经营者忽略了企业管理活动,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问题,对企业的管理能力造成了影响,同时增加了企业的运营风险。此外,管理模式的单一,也导致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下降,管理问题更加明显。
二、工业制造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一)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制造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容易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落于他人,而许多大型企业则注重产品创新和自主技术的研发。因此,制造企业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形成企业自主知识产前,并不断创新出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1]。
(二)优化内部管理
制造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会对其市场竞争的优劣有直接影响。许多国外制造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满足市场对不同型号产品的需求,同时具有降低生产成本、大批量生产的优势。因此,通过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制造企业管理的进步,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提高生产效率
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人力资源、财务、材料、生产、客户等数据库,在完善企业信息管理的同时,也要注重外部信息资源的收集,充分利用互联网,为企业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企业也可以利用局域网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助于提升管理效率。
三、工业制造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管理者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水平
在目前制造企业中,许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组织管理和业务流程的影响,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2]。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与领导,导致各部门在信息化管理中缺乏科学的衔接渠道,导致资源浪费现象的出现。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制度,从而消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由此可见需要加强管理者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从而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水平和应用效果。利用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外部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收集外部组员,实现对企业采购、生产的合理调节。因此,管理者要重视转变自身的管理意识,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企业需要增加信息化管理的投入
许多企业由于没有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从而也没有重视信息设备的购入,对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投入较少,这也是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原因。因此,企业要增加信息化管理的投入,增加计算机、打印机、服务器等设备的购入,同时也要重视设备的养护和维修,从而保障设备的使用年限。企业应当确定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可以通过检查管理流程是否实现信息化来考量。例如生产、供应、销售业务是否连贯,财务处理是否符合流程。尤其要注重电算化与信息化的区分,仅通过用计算机来取代手工作业都只能被成为电算化,而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的基础,实现传统业务流程的改变,有助于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企业利益,这也是信息化管理的主要目的。信息化管理的任务在于加速工作处理的效率,若不对传统的工作流程、规范和标准进行更新与改变,则无法与信息化管理相适应。
(三)健全配套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信息化不仅仅在于引入信息技术,而是在于实际应用,尽量将企业各种资源数字化。部分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导致统一产品在不同部门的命名不一致,从而引发了问题。信息化管理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等企业活动进行信息化改变,实际上也是一种创新过程。在信息化管理推行的过程中,管理者对于信息化管理的战略目标、人才资源配置、实施过程是其能否取得应有效果的重要前提。在企业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管理者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减少建设成本,从而推动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一套于是相匹配的管理模式,从而制约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四、结束语
制造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管理时,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来思考,保持步调统一、逐步实现的方针***策,才能够获得信息化管理带来的积极影响。
作者:*** 单位: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管理论文第5篇
1.1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在企业的发展和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企业过去或者企业现在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的管理制度不仅与资产的获得和合理的使用决策有关,与企业的生产、销售、物流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不是简单地建立一个计算机网络,而是整合计算机的各种功能,将计算机本身较为科学、先进的手段运用到财务管理中。在信息化过程中主要运用企业信息化理论、企业财务信息化理论和企业资源规划理论。我国在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中发展迅速,而且在为企业提供财务信息决策上也取得显著的成效,财务信息化也经历了会计电算化、计算机财务一体化软件、和财务信息管理信息化三个阶段。在财务信息化的发张的三个阶段中财务信息管理化成为财务当今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准确地反应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和风险控制,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在随着网络快速的发展和各种软件的使用,以目标管理和预算控制为核心的现代财务管理也在财务中得到快速的发展。
1.2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财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对信息的认识局限在计算机的使用水平上,认为财务信息实现了电算化就解决了财务信息化,对财务信息的认识只停留在IT替换手工的过程中,对实现现代财务管理的信息资源需求了解不够,不能够正确认识现代财务信息化的中心,对实现现代化财务管理的信息资源需求不够了解。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原料采购、产品的生产、需求与销售、银行汇兑、保险货物托运及申报过程中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完成,无需人干预,但是由于各企业部门之间不能进行相互的信息交流难以交换,企业资源也无法达到同步,难以进行信息的协调,不能达到资源配置的优化。企业在财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始终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在我国的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存在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中的现象,不能将财务信息进行充分的利用,对数据的分析由于利益原因不能统一,不能够将企业涉及到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共享,形成一个个***的结构,每个结构将信息进行纵向或者横向的分割,形成过多的信息孤岛,从而影响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而且在财务中也涉及到网络安全的问题,互联网是使用开放的TCP/IP协议,这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无形增加了网络的使用安全,在当今的电子商务过程中电子操作、分布式操作受到网络非法攻击的频率在增加,所以在使用中要加大交易的安全性保障和使用数字签名的确认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
2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设计
2.1财务信息化协调模式的设计在我国的财务信息协调化的过程中企业内部之间除了财务中经常使用的ERP管理系统之外,在企业会计核算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之外我们还增加了财务系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和财务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功能,在以上的各种系统中相关利益的主体系统主要通过Internet进行连接。在企业的ERP系统中通过XBBL转换各种文档转换成XBBL文件然后将XBBL中的数据财务信息进行传递和共享。
2.2财务管理信息化协调模式特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模式主要通过Intranet/Extranet/Internet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组合,使整个财务信息在企业中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可以加大信息的传递效率和使用频率。可以及时将发生的财务关系传递在财务报告上,企业其他部门可以及时有效地分析财务问题,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作出判断和决策,这种实时化的财务信息有效打破时间间隔给企业带来的损害,在信息的传递上使用XBBL可以实现语言和财务信息的标准化,实现不同系统的资料共享。企业根据成本效益原则进行财务信息共享与收集,就会有更多的企业相关利益共享信息,企业就会从相关的利益主体之间获得最大化的收益,财务信息的来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由企业在自身经营中的财务信息,第二是由企业***府部门涉及到的财务信息,第三是由企业利益相关主题之间的财务信息。
3结论
企业信息化管理论文第6篇
1.1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在企业的发展和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企业过去或者企业现在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的管理制度不仅与资产的获得和合理的使用决策有关,与企业的生产、销售、物流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不是简单地建立一个计算机网络,而是整合计算机的各种功能,将计算机本身较为科学、先进的手段运用到财务管理中。在信息化过程中主要运用企业信息化理论、企业财务信息化理论和企业资源规划(ERP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理论。我国在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中发展迅速,而且在为企业提供财务信息决策上也取得显著的成效,财务信息化也经历了会计电算化、计算机财务一体化软件、和财务信息管理信息化三个阶段。在财务信息化的发张的三个阶段中财务信息管理化成为财务当今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准确地反应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和风险控制,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在随着网络快速的发展和各种软件的使用,以目标管理和预算控制为核心的现代财务管理也在财务中得到快速的发展。
1.2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财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财务人员对信息的认识局限在计算机的使用水平上,认为财务信息实现了电算化就解决了财务信息化,对财务信息的认识只停留在IT替换手工的过程中,对实现现代财务管理的信息资源需求了解不够,不能够正确认识现代财务信息化的中心,对实现现代化财务管理的信息资源需求不够了解。在网络环境下企业的原料采购、产品的生产、需求与销售、银行汇兑、保险货物托运及申报过程中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完成,无需人干预,但是由于各企业部门之间不能进行相互的信息交流难以交换,企业资源也无法达到同步,难以进行信息的协调,不能达到资源配置的优化。企业在财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始终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在我国的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存在信息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中的现象,不能将财务信息进行充分的利用,对数据的分析由于利益原因不能统一,不能够将企业涉及到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共享,形成一个个***的结构,每个结构将信息进行纵向或者横向的分割,形成过多的信息孤岛,从而影响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而且在财务中也涉及到网络安全的问题,互联网是使用开放的TCP/IP协议,这在网络传输的过程中无形增加了网络的使用安全,在当今的电子商务过程中电子操作、分布式操作受到网络非法攻击的频率在增加,所以在使用中要加大交易的安全性保障和使用数字签名的确认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
2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设计
2.1财务信息化协调模式的设计
在我国的财务信息协调化的过程中企业内部之间除了财务中经常使用的ERP管理系统之外,在企业会计核算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之外我们还增加了财务系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和财务信息的传递与共享功能,在以上的各种系统中相关利益的主体系统主要通过Internet进行连接。在企业的ERP系统中通过XBBL转换各种文档转换成XBBL文件然后将XBBL中的数据财务信息进行传递和共享。
2.2财务管理信息化协调模式特点
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模式主要通过Intranet/Extranet/Internet的各种信息进行有效的组合,使整个财务信息在企业中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可以加大信息的传递效率和使用频率。可以及时将发生的财务关系传递在财务报告上,企业其他部门可以及时有效地分析财务问题,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作出判断和决策,这种实时化的财务信息有效打破时间间隔给企业带来的损害,在信息的传递上使用XBBL可以实现语言和财务信息的标准化,实现不同系统的资料共享。企业根据成本效益原则进行财务信息共享与收集,就会有更多的企业相关利益共享信息,企业就会从相关的利益主体之间获得最大化的收益,财务信息的来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由企业在自身经营中的财务信息,第二是由企业***府部门涉及到的财务信息,第三是由企业利益相关主题之间的财务信息。
3结论
企业信息化管理论文第7篇
企业文化与信息管理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如人性、知识、创新等。信息管理与企业文化不可分割,信息管理是企业文化的时代坐标和准则,信息管理建设还要文化的支撑,也正是为了高效益地进行信息管理。
一、企业信息和企业文化同属于企业的软资源
企业的资源可以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企业信息和企业文化都属于企业的软资源。企业信息和企业文化具有如下特征:
(一)可再生性
硬资源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而企业信息和企业文化相对来讲是无限的,是可再生的。知识、文化、思想、理念等,不是越用越少而是越用越多。在使用中会不断得到增长。知识、技术、文化、理念等都是可以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增加的。信息资源是有寿命的,随着时间的延长,信息的使用价值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但是信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目的又会具有不同的意义。从而显示出新的使用价值。
(二)共享性
硬资源一般具有独占性和排它性,是有明显边界的。但是企业信息和企业文化却不同,具有共享性。知识、技术、文化、理念等都是可以进行学习和掌握的,是无边界的,靠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而能力又是软资源,也是可以通过培养、训练而造就的。企业信息也可以为多方所利用。
(三)边际成本递减,而边际效益却是递增的
硬资源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而企业信息和企业文化则不同,并不会随着使用量的增加而使成本递增,相反随着使用者的增多、使用量的增加而使其成本递减。知识、技术、文化等是越学越多的,积累得越多,再学习的成本就越低,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就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知识、技术、文化等是可以不断得到提升,其边际效益是递增的。
(四)具有高附加值、强竞争力
以硬资源为主的产品,容易被学习和模仿,随着产出的增加,卖得越多则利润越低,形成“薄利多销”。而信息产品却不同,由于技术含量多、文化品味高、社会效应大,难以被学习和模仿,具有一定的垄断性等。在企业服务与管理中,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现在良好的营销关系、市场效应中。
二、企业文化作用于企业的信息管理
(一)企业环境因素
企业环境是塑造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生产经营所处的社会和业务环境,包括市场、***府、技术环境等的状况。这些因素都是影响信息管理实施的直接原因。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唤出了知识经济的出现,而世界范围内对于知识经济的不断唱响促进了企业对于信息资源的高度整合和提炼,并达到充分共享,这实际上就是信息管理。
(二)价值观念因素
价值观在企业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企业文化能否对企业经营发挥正面作用的关键。企业的价值观实际就是企业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也是企业的精神、信念、动力和追求。比如很多国内外企业都有着自我的核心价值观,而且,这些价值观都在引导着本企业的文化和发展,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施信息管理的企业,坚持知识为核心的价值观实际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因为知识主要存在人的大脑中。这种跟传统工业时代不同的价值观会促使企业形成一种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且把这种指导精神和具体的信息管理思想及方法转化为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员工行为,使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积极性并愿意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最终从主观上促进信息管理的顺利实施。
(三)激励文化因素
在信息管理中,知识型员工在重视物质激励的同时更加注重声誉等精神方面的东西。企业应针对这些新特点新需求,尝试增加更具效力的新的激励内容。
(四)企业文化网络因素
文化网络是指企业文化信息传递的主要渠道和路径,是企业价值观和英雄轶事的“载体”,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通道。企业管理者往往通过正式性和非正式性的文化网络渠道,传播有利于信息管理开展的相关信息,对企业的发展使命、战略、价值观、企业精神等文化进行宣传和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企业顺利实施信息管理必须进行相应的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要顺利实施信息管理,必须认真研究信息管理下企业文化的特点,通过不断创新,积极构建促进信息管理的企业文化体系,最终促进企业经营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创造价值能力。
(一)强调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重要特点是重视人的价值,正确认识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员工的整体意识,从根本上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知识型员工自我发挥、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环境中才能获得满足。
(二)激励创新的企业文化
鼓励创新,支持变革,是促进信息管理的企业文化的鲜明特点,信息管理背景下企业除了通过创新活动把知识资源转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的组织管理当中去之外,还要设法将创新之成果迅速生产并推向市场,这就必须借由企业文化创新之协助,以促使企业内部达成求新求变的共识。企业在创新途中还会遇到种种挫折,要想做到百折不挠,必须建立鼓励不断学习与容忍失败的企业文化。
(三)创建学习型的企业文化
企业必须提高获取知识和有效应用知识的能力,而学习、研究与开发正是获取这种能力的基本途径。企业应为所有员工营造学习的环境,提供共同学习的机会,鼓励员工善于学习,掌握最新知识,提升学习能力和执行能力,把学习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并有所创造。
(四)构建和谐与信任的共享型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