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保10篇

生态环保篇1

邢晓红是原衡水市种鸡场负责人,有多年的种鸡饲养经验。面对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他深深地体会到做好鸡舍的环境控制、降低死淘率、减少环境污染、节约生产成本是养殖业成败的关键。2009年初,他经过多方参观考察投资80多万元围绕地下养种鸡、地上种植温室大棚进行了科技攻关。万事开头难,由于缺乏技术支撑,邢晓红结合当地的土质、水层,反复动脑筋,自己进行鸡舍的***纸设计,吃住在建设工地。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建成了66米长、6米宽、2.8米高的地下鸡舍四栋,地上温室大棚一栋。目前存栏种鸡达到了2.2万只。邢晓红开创的生态环保立体种养新模式,经过一年多的运转,证明成功可行。地下建鸡舍饲养种鸡,地上建日光温室种植蔬菜,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种植养殖效益。地下鸡舍与地上蔬菜日光温室相通,鸡舍排出的二氧化碳经气体循环通道给日光温室供气增温,通过日光温室中植物的吸收,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达到废气、废物利用、节能环保的目的。

2创新关键技术,提升生态养殖管理水平

要使鸡群高产、稳产,除了给予优质的饲料外,必须给它们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良好的通风。邢晓红开创的地下养鸡在这些方面与地上养鸡有哪些不同呢?

2.1设置通风消毒道

通风是影响鸡产蛋的重要因素。如果通风不畅,鸡呼出的二氧化碳以及鸡粪分解释放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会在鸡舍内大量聚集,直接影响鸡的生长和产蛋。地下鸡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两边没有窗户,所以邢晓红采用的是纵向负压通风方式。为了不让风直接吹进鸡舍,在两个鸡舍之间设计了一条通风道,风道呈一个倒下的U字型,分上下两层,风从上面的进风口进来,再从下面返回来,然后再进入两边的鸡舍。如果鸡舍的长度是60米,那么整个风道的长度就是120米,120米的狭长风道对外来的空气起到了一个缓冲的作用,减少了对鸡的应激。同时,在通风道内安装了12支紫外线灯管和1台臭氧离子发生器,这样外面的空气进来以后,经过这120米的杀菌消毒,病原微生物得到了一定的净化,安全系数大大地提高。一条U型的通风道,使风过冷、过热、直吹和空气净化消毒的问题全都解决了。据中国农业大学宁中华教授介绍,空气经过风道的过程中,被紫外线进行了杀毒。所以,进入鸡舍的空气是经消毒的新鲜空气,对鸡的健康方面都好,这些是在地上养鸡不容易做到的。另外,夏天的热空气经过地温的冷却,冬天的冷空气经过地温的加热,这样进入鸡舍的空气,既新鲜,温度又比较合适。

2.2安装微电脑温度控制器

鸡舍由于建在了地下,风刮不着,雨淋不到,日晒不到。冬天尽管外面很寒冷,地层的温度加上鸡体自身的散热,可使鸡舍内的温度达到18℃左右。在炎热的夏季,由于避免了太阳的照射,舍内温度一般维持在27℃~28℃左右。即便是室外气温达到40℃以上时,舍内温度最高也就能达到30.5℃。同时,为及时调整鸡舍内的温度,鸡舍内安装了微电脑温度控制器。并在通风口安装了降温水帘,出风口安装了换气扇。这样能够自动调节舍内温度,使鸡舍内温度始终保持在18℃~24℃。

2.3补充人工光照

光照是影响鸡生长、产蛋的一个重要因素。产蛋期的鸡,光照一般维持在16个小时。对于地上开放性鸡舍来讲,自然光达不到16个小时,都要利用灯泡进行人工补光。地下鸡舍其实就相当于一个封闭式鸡舍,完全可以靠人工补光来满足蛋鸡对光照的需求。根据鸡的不同日龄,给予不同的光照时间。既满足了鸡的生长需要,又克服了自然光照过强导致鸡出现啄癖,造成鸡的伤亡。

2.4建设地上蔬菜大棚

在鸡舍上面建设60米×6.5米蔬菜大棚一栋。同时在大棚的墙壁上开设60厘米×60厘米的通气孔一个,直接与鸡舍的通风道连接,在大棚的顶端安装直径为20厘米的排气管6根。这样鸡舍的气体直接排入大棚,然后经排气管进入大气中。经过这样一个循环,鸡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需要;氨气遇到水以后能形成氨水,氨水可以作为氮肥直接供给植物需要。鸡舍内的废气一部分供给大棚内的植物生长,减少了向空气中排放,达到了减排的目的。同时鸡舍内的热量通过土壤的传导作用,使鸡舍上面的土壤温度比周围土壤的温度高,蔬菜就可以提前出苗。再加上二氧化碳、氨气的再利用,可以提高大棚的经济效益,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2.5安装饮用水净化器

为保证鸡只饮水安全,安装了一台饮用水净化器,每小时生产净化水2吨直接供鸡饮用。地下水经过净化器后,可以有效地去除氯、杂质、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减少了疾病经饮水传播的机会。

3实行立体养殖,增加经济效益

地下养鸡、地上种菜的立体养殖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1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适宜的舍内环境,有利于发挥鸡的产蛋性能,提高了饲料转化率,减少了饲料的消耗。和地面上的开放式鸡舍相比,在一个产蛋周期,一只鸡就能省6元钱的饲料成本。据邢晓红介绍,与地上普通鸡舍相比5000只鸡规模地下鸡舍按390平方米计算,每栋每年可节省饲料等总投入5.94万元,产蛋收入可增加2万元,建筑成本可节省1.17万元,投入产出总收益可高出7.94万元。

3.2减少应激,控制疾病发生

地下鸡舍为鸡只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生产环境,减少了温度、湿度、通风、噪音等外界应激因素的影响。空气和饮水经过消毒和净化,有效地排除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同时地下养鸡杜绝了与其他畜禽的接触机会,为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建立起了一道自然屏障。地下养鸡运行以来,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

3.3环保减排,保护生态环境

鸡舍内的二氧化碳、氨气等气体直接排入蔬菜大棚,一部分被植物所利用,其他经排气管进入大气中,降低了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减少有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起到了减排的目的,实现了绿色养殖、生态养殖。

3.4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生态环保篇2

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生态环境及其现状

生态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环境是一个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我们破坏了环境,这等于破坏了我们的生存条件。

目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劣,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水资源。据有关资料报道:排水系统的铺设和清洁剂的使用有增无减,消耗水中的氧,使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污染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的污水排入河中,污染了5.5亿的淡水。

这是多么让人触目惊心的事实啊,保护环境是人人有责的,为什么要破坏呢?

森林面积减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地球上几乎1分钟就有超过20xx0平方米的森林被毁掉,1950-1985年,短短的30多年时间,全球的森林面积减少了1/2。

多年来,为了保护珍贵的森林资源,我国建立了严密的森林资源管理监督机构,组织开展了各类不同程度的打击破坏森林资源和侵占林地专项行动,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我国林***案件的发生仍旧呈上升趋势,违法征占用林地的行为屡禁不止,林地流失状况依然严重,林地保护管理形势严峻。据统计,20xx年上半年,

全国林***案件20.95万起,其中违法运输木材案件占60%;共查处林***案件20.75万起,查处率为99.02%。与20xx年同期增长3.4%,非法收购经营加工木材案件增加21.6%,违法征占用林地案件增加12.3%,违法运输木材案件增加5.5%,盗伐滥伐林木案件基本持平。20xx年上半年,因林***案件造成林木损失21.7万立方米,其中,48.7%因盗伐滥伐林木案件造成。另外,森林火灾对森林造成的破坏尤其严重。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在茫茫的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目前尚未发现其他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长期以来,***和***府十分重视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在这个家园里,人是地球的主人.除了我们人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有生命的物质,如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这些生物与我们生活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组成了这个大家庭.水是生命之源,人的生命离不开水.人体中所含的水分约占体重的65%,如果人体损失10%以上的水分,就会导致死亡.空气,是人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无时无刻不在呼吸空气.氧气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各类植物是氧气的加工厂.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植物,我们人类和其他生命将不复存在.野生动物依赖于植物,也可以保护植物.以鸟类为例,90%的鸟类以昆虫为食,许多益鸟是庄稼,树木的卫士,是害虫的天敌.100条树虫十几天便可以吃光一棵大松树的树叶,而一对大山雀一天可以吃400多条虫子.如果没有这些

益鸟,害虫就会泛滥成灾.在地球上,人类植物和动物,实际上是一个互相依赖的"生物圈"、"朋友圈",谁也离不开谁.人类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生存是因为生态平衡的缘故.地球给我们人类乃至所有生命的形式,提供了一个生命支持系统--空气、水、适当的光和热、以及能源等等.事实上,这种原始的生态平衡从全球范围来看是极其难得的,我们今天或许只能在人类未曾涉足的地方才得以看到.自然环境提供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资源的同时,遭到了人类机大的破坏.只有当自然环境处与一种生态平衡的和谐状况时,人类的前景才是乐观的.

大力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多辟渠道、形成机制;形成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的局面。这既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更是彻底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只要全民动员起来,群策群力,积极行动,持之以恒,就一定能铸起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长城,中华大地就一定会山川秀美、江山如画。

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否认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不论科学技术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是要求我们突破技术决定论的局限,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放在文明转型和价值重铸的大背景中来加以思考。承认大自然的内在价值,把人与自然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美丽和稳定。无论以全球范围,还是以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人类文明都发展到了保护生态环境阶段。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要实现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们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我们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关系。要真正解决环境问题,首先必须改变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和道路。发展不能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不能把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更不应对立起来。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1972年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或为人类环境保护工作的转折点,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境污染问题。从全球来看生态环境破坏此环境污染更严重。冲破了就环境的狭隘观点,把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协调人类与环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才能从整体上解决环境问题。当代人之间能否公平地分配环境保护的成本与利益能否建立一套鼓励人们的环保行为的制度安排,这直接决定着人与自然和谐这一目标的实现;如果当代人之间尚且不能实现某种最低限度的公正,那么,我们就很难指望他们会真正关心遥远后代的利益,因此,当代的集体努力与人人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我们共同的未来》把满足贫困人口的基本需要“放在特别优先的地位来考虑”。这是由于使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这是人作为人所享有的基本权利。贫困是对这种权利的剥夺,它使人作为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同时,贫困与破坏环境往往是互为因果的。因此,消除贫困,减少贫富差距是实现代内平等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综上所述,要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要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保护好环境。

人有权利利用自然,通过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但这种权利必须以不改变自然界的基本秩序为限度;人又有义务尊重自然的存在事实,保持自然规律的稳定性,在开发自然的同时向自然提供相应的补偿。当然,如此确定权利和义务的范围,是以人与自然之间原本存在着和谐为前提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的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已经遭受严重破坏的现实。在这个事实中,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的范围必须相应调整。在达到新的和谐之前,人对自然的开发方式,开发深度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人在改变自然资源的物质形态的同时,应当更多地向自然提供补偿,以恢复其正常状态。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从我做起,爱惜环境

当我们这样一群小孩儿为着环保而无可奈何时,突然发现,只要尽力,任何事情都能办到。

有时,会看见一两个人弯腰拾起垃圾,但这是很少看见的。在那么一大批人中,只有一两个人会自觉地把手中的垃圾扔进垃圾桶。

看着碧绿的山林转眼变成沙土,看着清澈的溪水瞬间变成污流,看着青翠的草原被沙漠吞噬,我们焦急而无奈,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破坏环境的惩罚!斗转星移,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要。看见无限美丽的风光被毁,看见一条千万年形成的生物链就这么断掉,你能无动于衷吗?

我不明白,把垃圾扔进桶里,这个动作就很难吗?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呢,难道我们愿意生活在肮脏的环境里,生活在灰暗的世界里么?

为了我们生长的环境不被污染,为了美丽的山川不被垃圾堆满,我们每个人都要参加环境保护。

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废物,可以在其它的场合被利用而成为资源。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变废为宝,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回收利用,都可以成为宝贵的资源,又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减轻垃圾处理的压力。例如:白色垃圾——泡沫、塑料袋经过处理后可以变成油;废电池可以提炼出贵重的金属;废纸可以制造再生纸;废玻璃可以用来再制造玻璃;果皮、菜渣等可以用来制造很好的有机肥料„„

(一)大力去制止那些公害的发生,大量种植树木,保护原始森林,保护珍惜的动植物,绿化空气绿化我们的地球妈妈;

(二)不让工厂的废水,废气,废渣排放到大海,河流,小溪中去。否则蓝蓝的海洋,清澈的河流及小溪将会变成一片污水,直接会伤害到人类。

银杉是高20米的树木,仅生存在我国。目前只有20xx多株,被称“植物中的大熊猫”。大自然中的水,空气,土壤,植物,动物等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方面遭到破坏,其他方面也会受到影响。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威胁人类。同学们,当年恐龙因为吃光了地球上的食物,吸干了地球妈妈的***汁,而导致死亡。这悲惨的一幕,我不希望在我们人类身上重演!

1、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

(1)节水为荣,随时关上水龙头,防止滴漏。

(2)慎用清洁剂,尽量用肥皂,减少洗涤剂中的化学物质对水的污染。

2、绿色消费 环保选择

(1)用无铅汽油、无镉铅电池、无磷洗涤剂,减少水与空气的污染。

(2)购买低砩家用制冷器具、无砩发用摩丝,减少对臭氧层的污染。

3、重复使用 多次利用

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如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和餐盒,减少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筷子;自备购物口袋或提篮。

4、分类回收 循环再用

不乱丢弃废电池、废塑料等垃圾、废物;将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使资源循环再生,造福人类。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惜周围的环境,只要人人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环境为我们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源和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作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提上了各国***府的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成为***府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对于我们国家,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府面临的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一、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策的***策背景 环境问题不是一个单一的社会问题,它是与人类社会的***治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社会发展尤其是那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必然产物。西方国家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社会,他们已在偿还工业化起步阶段以来对环境欠下的债务。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经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我们决不能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应该提前把环境保护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这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我们面临的必然选择,在环境危机日益深化的情况下一种被动选择。因为环境问题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1、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污染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它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必然产物。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我国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相当严重。据统计,20xx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量2254.9万吨,比20xx年增长了15%。在全国七大水系中,根据413个水质监测断面记录,只有41.6%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三类标准,比20xx年下降16.1%,长江、珠江的水质较好,海河、黄河、淮河、辽河、松花江的水质较差,各大淡水湖泊和城市湖泊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0xx年城市空气质量41.4%达到二级标准,比20xx年的63.5%下降22.1%,*酸雨污染问题严重。城市噪声扰民较为普遍,7.3%的城市处于严重或中度污染水平。重大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我国进入了一个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

2、生态恶化趋势加剧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与之发生联系的自然因素的总和,人类的活动必然对这些因素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土地退化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公里,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全国森林面积174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居世界第130位,人均森林面积列世界第134位,占国土面积32.19%的西北五省(自治区)森林覆盖率仅为5.86%,乱砍滥伐现象仍屡禁不止。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1.35亿公顷,约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并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水生态系统失衡,20xx年,全国有79个城市缺水,有2340万人口,1300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生物多样性锐减,野生动植物丰富区面积不断减少,乱捕滥猎和乱挖滥采现象屡禁不止。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 3、入世给我国环境保护带了新挑战 我国在20xx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即通常所谓的入世。入世后,我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发达国家会要求我们执行与之同样的高环境标准。[1]因此,WTO的一些绿色条款,有可能对我国商品出口造成影响,限制了国内那些不符合环境标准商品的出口贸易。这就要求国内企业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善环境行为,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但是,高环境标准又会导致产品成本增加,降低产品竞争力,阻碍其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如何协调高质量环境保护标准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关系,成为入世后我国环境保护***策面临的新挑战。 4、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举措 二、我国当前环境保护***策的主要内容与分析 建国后相当一个时期里,我们没有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但是环境问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忽视环境保护,人类社会必将为自身的发展而付出代价。

随着环境问题的凸现,***于1973年成立了环保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在全国开始“三废”治理和环保教育,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环境保护***策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具体包括三大***策八项制度,[2]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这三项***策和“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收费”,“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排污申请登记与许可证”,“限期治理”,“集中控制”等八项制度。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策 环境保护***策是把环境污染控制在一定范围,通过各种方式达到有效率的污染水平。[3]因此,预先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率的办法。

中国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的产生和蔓延。其主要措施是:把环境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的中长期及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开发建设项目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 2、谁污染,谁治理***策 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看,环境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又是一种共有资源,为了避免“共有地悲剧”,必须由环境破坏者承担治理成本。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即由污染者承担其污染的责任和费用。其主要措施有:对超过排放标准向大气、水体等排放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征收超标排污费,专门用于防治污染;对严重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限期治理;结合企业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 3、强化环境管理***策 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外部性无法通过私人市场进行协调而得以解决。[4]解决外部性问题需要依靠***府的作用。

污染是一种典型的外部行为,因此,***府必须介入环境保护中来,担当管制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与企业一起进行环境治理。强化环境管理***策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府和企业的环境治理责任,控制和减少因管理不善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其主要措施有: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各级***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国家和地方监测网络;实行地方各级***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对重要城市实行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三、***策科学视角下的 我国环境保护***策分析 我国的环境保护***策不是一项具体的***策,而是形成的一个完善的***策体系。下面笔者将从***策科学的角度对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策做出具体分析。 1、在***策目标取向上,重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策目标是***策所希望取得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策的目标取向决定了在制定***策方案过程中的价值抉择。环境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具体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的环境保护***策不仅考虑环境保护目标的需要,同时也注重环境对经济系统可能造成的负担。一般来说,我国环境***策的总体战略是“环境与经济协调型”的,而不是“环境优先型”的。

这一特征与我国环境***策的***策背景相一致,我国正处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们生活水平不高的国情下,追求“环境优先”的***策取向是不现实的。 2、在***策主体上,***府是***策的制定主体和执行主体。***策主体是指那些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策制定和执行过程的个人或组织。由于各国的社会***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各国的***策制定主体也有所差异。我国在以***府为本位的现实状况下,***府是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主体。我国***府担当着环境治理的重任,一些社会团体和企业虽然也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但由于环境保护***策已把权力基本上都授予***府,他们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缺乏多元参与的治理体系,是我国环境保护***策执行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因为***府理性是有限的,***府在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策方面都有局限性,会面临决策失误和执行不力的困境。正是这些局限性为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环境保护事业提供了空间。 3、在***策作用点上,注重同时从根源上预防和从后果上治理。我国“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策表明环境保护***策既要处理已经出现的后果,更要采取措施预防新的环境问题。预防新的污染源出现,可以把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则是一种补救式措施。所以,在具体的环境保护工作中要坚持把预防与治理二者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环境保护***策的作用,追求理想的***策效果。 4、在***策的实施机制上,管制性手段和诱导性手段相结合。管制性手段是***府直接利用***策干预环境保护,而诱导性手段是***府借助市场机制诱使企业因符合自身利益而保护环境。

目前,管制性手段仍在我国占主导地位,价格、税收等一些起到诱导性作用的经济手段使用得较少。而管制性手段因***府部门和官员的自利行为会呈现“软化”现象,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从长远来看,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是一种必然趋势。 四、我国环境保护***策实施中的问题与***策建议 我国的各项环境保护***策在实际工作中得以落实,取得了巨大成绩。目前,我国环境污染已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也得到一定遏制。这与各项***策的作用是分不开的,这些***策成为国家环境保护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的有效工具。以20xx年为例,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全年共实施环境行***处罚案件数80079件,确定交纳排污费单位73.3万个,共征收排污费94.2亿元,当年办理环境设立项目323264个,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99.3%,“三同时”制度实际执行项目78907个,合格项目76038个,执行合格率95.7%,当年完成限期治理项目数22649项,关停并转企业13338个。*进入20xx年以来,又先后有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河南冶金研究所焦作东方金铝公司电解铝技术改造项目等一批项目因不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法被叫停,并责令限期整改。近期,因松花江污染事故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引咎辞职,掀起了新的“环保风暴”。

由上可以看出,我国的环境保护***策的执行力度是较大的。其中,这与***和***府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环保意识的提高密切相关。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现行***策在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何认识这些问题,并对***策做出相应调整,是环境保护***策作用得以发挥的关键。 首先,有些***策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已经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任何公共***策都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生成和发生作用的。如果***策的环境变化,***策也要随之改变。我国正在经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这个转变就是我国公共***策的客观***策环境,所有的公共***策都要与这一转变相适应,环境保护也是如此。我国从开始实行环境保护以来,制定了大量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它们为我国的环境保护提供了客观法理依据,在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社会经济的运行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原有的环境保护***策已经不能适应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如“三同时”制度原本是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的重要措施。但这些管制性措施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硬的预算约束机制使企业投资于治理污染设施缺乏利益上的激励,加上***府企业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企业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着眼于短期效益最大化,而尽可能减少环境方面的投资,从而使“三同时”制度逐步失去应有的效力。 其次,有些***策未能充分体现价值规律的要求,在执行过程中偏离了原有的目的。如排污收费标准应根据污染物的治理费用和社会损失费用确定,至少不能低于污染治理成本。但目前的排污收费标准偏低,仅为治理设施运转成本的50%左右,某些项目甚至不到污染治理成本的10%,致使许多企业宁愿交纳排污费而不愿进行治理。 最后,***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定位不合理,弱化了其他治理主体的责任。在我国目前的环境保护工作中,***府仍承担着主要治理者的角色。

生态环保篇3

随着城市垃圾向农村转移、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农村生产和生活垃圾治理不力等问题日益突出,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作为农业大省的吉林省,优良的农村生态环境是提高广大农民生活的有力保障,也是吉林省的宝贵财富。但当前,吉林省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研究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吉林省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当前,吉林省农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影响农民身体健康、制约现代农业发展、障碍乡村旅游产业提质升级的主要因素之一。吉林省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水污染。主要分为地表径流污染和地下水污染。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乡镇企业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废水;畜禽养殖所产生的粪便、污水,其中,以畜禽养殖场产生的废物污染为主;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随降水进入农村水体所产生的污染;农村居民随意排放的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垃圾所产生的污染等。这些污染导致农村水体富营养化或有毒物质含量高,不仅污染环境,也对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二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有:农村居民获取生活能源和取暖燃烧秸秆、木柴或燃煤而产生的烟尘;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废水等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进而产生的恶臭气体;生活垃圾长期堆放所产生的腐化气体等,都会污染大气环境。

三是土壤污染。对土壤产生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中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未被吸收的部分残留在土壤中,导致土壤理化性状发生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板结、变硬等问题。此外,在长期采用覆膜种植技术的地区,由于无法降解的地膜大量残留在土壤中,也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四是农村固体生活垃圾污染。农村居民的固体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由于缺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完善的垃圾处理程序,加之农村生活生产缺少规划,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极低,绝大部分都是露天堆放,或遗弃于河道、池塘里。而且生活垃圾是不断产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在堆放中不断产生有毒气体和病菌、释放有毒物质,对农村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

2农村环境保护***策分析

2.1***策体系

当前,我国还没有从国家层面制定专门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因此,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主要依据是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国家层面上,主要有2013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强调了对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的保护,是直接的法律依据;2010年环境保护部的《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策》,作为环境保护部的***策性指导文件,适用于指导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和废气等生活污染防治的规划和设施建设。其他方面,《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等均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对农村环境保护提出了指导意见。

吉林省层面上,《吉林省环境保护条例》对生活环境及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污染治理作出了详细规定,但缺少对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门关注。2014年《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主要实施“六大工程”,重点完成30项整治建设任务。《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吉***发〔2011〕26号)提出到2015年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任务。2015年的《吉林省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指出要加快改善全省水环境质量,切实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保障人民群众用水安全。

从***策体系上分析,不论是国家还是吉林省,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仍不完善,环保法律的缺位也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处理难、污染主体责任落实难的现状。

2.2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策体系的建议

一是国家立法机构应着眼于农村环境保护的紧迫性、重要性,及时出台专门适用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二是国家***、农业部、环保部等部委针对全国农村环境污染普遍存在的问题,制定具有广泛指导作用的法规、规章。 三是吉林省有关部门应针对农村污染物减排,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农村生态保护与治理,农村环境风险防范、环境应急体系建设等关键环节,加快农村环境污染控制相关法规体系构建,明确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同时,应采取引导、激励型***策手段为主,抓好农村环境污染的源头防治,推广生态农业和环境友好型农业。

生态环保篇4

1.从功能结构来看,环保产业是经济生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功能结构来看,一般生态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非生物环境,包括:气候因子,如光、温度、湿度、风、雨雪等;无机物质,如C、H、O、N、CO2及各种无机盐等;有机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腐殖质等。二是生产者: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以及化能合成细菌与光合细菌等自养生物。它们同化无机环境中的能量,进行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初级的能源和营养物质。三是消费者:指以摄取其他生物为生的异养生物。在由动植物共同构成的食物链中,消费者队伍庞大,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动物和部分微生物(主要有真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它们通过捕食和寄生关系传递能量。四是还原者:即分解者,它将生态系统中各种无生命的复杂有机质(如尸体、粪便等)分解成水、二氧化碳、铵盐等,还原到非生物环境中,完成物质的循环。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以这种食物链的方式联结起来,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完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Tammy,1998)(见***1)。生态系统的这种功能结构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是自然界长期生态平衡的基础(戴锦,2004)。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对整个生态系统有着不同的意义。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部分,是连接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在整个生态系统中起基础性作用,维系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还原者是生态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桥梁。分解者的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残体将会堆积成灾,物质将被锁在有机质中不再参与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停止,其直接后果是生态系统的崩溃。相对而言,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较为次要,它只是起着加快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作用,而一个生态系统只需要生产者与分解者就可以维持运作。当然,一个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生产者与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必须保持适当比例,以保证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之间接衡。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可以把经济系统分为相应的几个部分:开采者:与自然生态系统的非生物环境相对应,指从生态环境中获取初级资源产品,并向生产者提供生产原料及能源的资源产业;物质处理者:相当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指对初级资源产品进行多种层次加工的各类制造业(广义);消费者:包括直接或间接消费各类产品或为产品消费提供服务的产业以及作为终端消费者的消费者人群;废料处理者:相当于分解者,其主体是进行资源再生利用、污染防治和生态恢复与保护的环保产业,其主要作用是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与能源,将废弃物还原成无害的,或可再利用的资源,消除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各种不良影响。正如生态系统以食物链的方式在非物质环境、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之间形成物质和能量的循环,经济生态系统也以类似“食物链”的捕食方式,在开采者、物质处理者、消费者以及废料处理者之间形成资源被不断加工、消耗以及废弃物处理回用的循环(见***2)。分解者对生态系统是不可或缺的,同样,作为经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环保产业,也对整个经济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影响随着人类经济活动的规模、强度的不断加大而日益凸显。工业化前,人类经济活动的规模与强度都比较小,对资源的摄取与污染的排放远远小于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与净化能力,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这时,生态系统为经济生态系统提供了还原功能。工业化以后,随着经济活动的规模与强度不断增加,人类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大超出了生态系统的恢复与自净能力,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温室效应、物种锐减、土地沙漠化等生态问题日趋严重,经济增长面临着不可持续性。环保产业作为经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承担起原先经由自然生态系统实现的还原功能已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从整个经济生态系统的运行来讲,环保产业的兴衰不仅仅是其自身作为一个产业的兴衰,而是整个经济生态系统的兴衰,它决定了人类经济活动的可持续性,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全局,决定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

2.从系统演化的角度来看,环保产业是经济生态系统不断演化的结果

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同样具有协同演化趋势。生态系统有着向顶级群落状态持续演化的趋势,而达到顶级状态的生态系统,不仅呈现出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蓄积量方面的最大化,而且在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方面也达到了最佳状态。经济系统的演化趋势与之相似,从原始农业的刀耕火种到传统有机农业的精耕细作,农业系统的生产效率和稳定性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同样,从高消耗、高污染、高增长、低收益,即所谓“三高一低”的传统工业模式,到清洁生产、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等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模式,工业系统也呈现出类似的演化趋势。它表明整个人类经济系统从不稳定状态向相对稳定的经济状态演化的趋势,环保产业的兴起与迅速发展正是这一趋势的重要体现。环保产业已成为世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各个国家争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将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列为未来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出台各种激励性***策,投入大量资金,给予大力的支持,这也从另一方面佐证了环保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战略意义。

二、经济生态理论视角下环保产业的走向

环保产业作为经济生态系统中的产业子系统,也有着与其母系统协同演化的特征。因而,从经济生态系统演化进程来看,环保产业将会呈现由低级向顶级的演化特征。从环保企业个体层次上看,企业向资源、资金、技术、智力资本方向演化,形成处于不同“企业生态位”的企业个体(赵桂慎、吴文良等,2004)。企业的创新能力及竞争力决定了企业的生态位,处于较高生态位的企业具有较强的组织、配置资源和要素的能力,同时也能获取更多的利润。如LED产业,产业上游跟中游约占全行业利润的70%,下游占全行业利润的30%;处于较高生态位的企业往往具有较高的市场集中度。环保行业发展初期会催生大量的处于低生态位的小企业,随着产业逐渐成熟,有技术、资金、管理优势的企业演化到较高的生态位。它们采用并购的手段逐渐提高市场集中度,如美国环保各个细分行业前10位的公司占市场份额的比例约在50%-80%之间。发达国家环保行业内大企业一般占1%左右,而我国仅为0.4%,这反应了我国环保行业发展仍处于初期小而散的阶段,整体处于相对低生态位;随着企业生态位的提高,会出现逐渐从单一设备提供商、工程承包商向综合环境服务商的转变趋势。从环保企业生态系统层次上看,企业个体向企业种群和企业群落方向演化,并逐渐分化出初级企业、次级企业和顶级企业,三者通过产业链或共生网络形成一个结构有序、功能强大的企业生态系统,该系统具有经济效率最大化和零福利损失的特征。如废料的资源化利用很难在单个企业中实现,它需要在企业集团层次上和地区间合作的层次上来完成,以食物链的原理将相关的企业链接在一起,使一个工业部门或一个地区的废弃物成为其它工业部门或地区的生产原料。生态工业园正是通过区内的企业通过建立各种链结、合作关系形成共生网络,整个工业园成为资源(能源、水和原材料)循环流动的封闭回路系统(张艳辉,2005)。在环保产业生态系统层次上,同样具有从第一产业生态系统向第二产业生态系统,再向第三产业生态系统的方向演化的趋势。从污染治理向环境服务业转变是环保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美国环境服务业占整个环保产业47%左右,而且种类繁多,包括能效提升、污染防治、生态修复、技术服务、项目咨询等多个领域,大多为轻资产、高技术的企业。我国环保产业仍然以污染治理企业为主,环境服务业仅占环保产业的15%,说明我国环保产业的生态位依然较低,环境服务类企业与从业人员比例也有待提高,环保产业有待从污染治理向环境服务延伸。在区域经济生态系统层次上,环保产业有从企业生态系统向产业生态系统,再向区域经济生态系统乃至全球经济生态系统方向演化的趋势。环保产业的区域性及国际间的合作已得到广泛的认同。中、韩、日三国已就环境问题、各类信息交流以及促进亚洲各国环保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欧洲目前正在发展最佳信息交流技术(BAT),以解决因经济发展而造成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并针对有毒有害的危险存贮物、粉尘污染源排放以及排放物的测量和监控,制定了一系列交叉行业的BTA参考性文件。这在各国之间担当了协调员的角色(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2011)。

三、发展环保产业的对策措施

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发展迅猛,每年以15%—20%快速增长。但环保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生态位低,产业集中度不足,无论是产值还是规模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目前发达国家环保产值占GDP的比例保守估计已大于2.5%,2012年我国环保产业仅占GDP1.54%,“十二五”末环保产业占GDP的比重有望达到2%,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十分明显。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实现环保产业的跨跃式发展。

1.加大环保科技创新力度

缺乏核心技术是中国环保产业处于世界环保产业链低端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加强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环保产业的生态位。通过设立重大科技专项来推动环保技术的创新能力,加强节能环保、低碳经济、生态建设等方面的科技项目,重点部署具有全局影响的关键技术和技术群,积极研发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之间的链接技术和生态产业园区的优化设计技术,推动建立企业共生网络和生态工业集成系统。关注商业化项目,吸纳更多的企业参与。加大环保科技的R&D投入和***策倾斜力度,发挥信贷、税收、补贴等***策手段的作用,积极促进环保技术和产品的研发、示范、推广。建立官产学研结合及公私合作伙伴关系的技术开发模式,整合相关研究机构、企业及资本市场的力量,采取协调行动,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结合自身的特点,重点开发低成本的节能减排与低碳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并积极实现产业化。

2.创新制度安排

建立严格的环境***策,刺激环保产业的有效需求。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立资源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梳理并完善与之相关的法律***策体系,大力修改《环境保护法》以及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加快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自然保护地法》、《生态补偿法》等,进一步完善《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配套法规及其标准体系。将资源消耗、环境成本、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起相应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并把环境保护与干部***绩评价以及任用结合起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建立和实施最严格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制度,尤其是国土以及水资源的开发、保护。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环境损害赔偿制、环境公益诉讼制等。完善行业准入标准和退出机制。完善经济***策,推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恢复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制定财税鼓励***策,建立绿色税收制度,绿色产权制度和绿色财***制度等。尽快出台流通与消费领域绿色制度,如***府绿色采购制度、绿色消费制度等,引导绿色消费。推行生态补偿制度,逐步开展排污权、水权、碳排放权的交易试点。

3.培育环保服务业

制定环保服务业产业规划。尽快制定出环保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使中国环保服务业尽早走上正轨,消除环保服务业存在的自发、盲目、小规模、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开发、重复引进、重复研究等问题。积极着手环保服务业***策法规的制定。环保服务业是***策引导型产业,法规***策对环保服务业发展极为重要。为了引导环保服务业的有序发展,需要制定相应的***策法规来管理和规范企业的投资和经营行为。精心培育环保产品市场、环保技术市场、环保人才市场、环保资金市场,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尤其要加强环保及相关产业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以此带动环保及相关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的调整。鼓励性质相似的科研机构进入环保科技服务领域;积极培育各种环保技术创新、技术评估、技术推广、竞标、信息咨询以及技术经纪等中介机构,满足环保市场供需双方对于服务的需求。

4.促进环保产业在产业链位置的上移

生态环保篇5

虽然我国的经济与社会都始终保持快速发展的状态,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生态旅游的起步也要比发达国家晚,但是我国极其重视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在国家法律法规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使得人们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也促进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是,正是因为生态旅游发展迅速,逐渐出现了一些滥竽充数的生态旅游给我国生态旅游的法律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1生态旅游法律的不健全

虽然我国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很多,但是相应的却缺少一部专门的生态旅游法,一般的关于我国环境保护的问题,相关的工作人员都是在其他环境保护的法律中寻求依据,而且不是每一部环境保护法中都会涉及到生态旅游方面的法律法规,只有一些小部分会涉及,缺乏法律的完整性,这给后期相关工作人员处理这类问题时没有有效的依据执行,使整个管理过程更加困难,另外我国一直都是以“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为骄傲,所以在相关环境保护法律中没有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模式,缺乏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在相关环境法的制定中,一般是由各部委的,立法水平也因立法部门的不同而高低不同,这给相关法律的执行带来极大的阻碍。

1.2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

不管法律的如何制定,只有法律的有效执行才算做到起到保护环境的真正目的,这就对执行法律的相关管理机构与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跟高的要求,但是近年来,关于法律的执行工作的机构日益混乱,执行人员专业素质低下、管理机制不够健全、责任制体制混乱,另外人们的环保意识也是极其重要的,但是现在公民保护环境的意识极差,只是一味的指望行***管理部门的人员的管理,这些都给生态旅游相关法律的执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1.3对法律的执行不全面

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不管有多门健全的法律法规,没有切实有效的执行法律就等于形同虚设,只有让制定的法律真正起到相应的作用,这样的法律才有意义,但是实际上近年来,在环境保护的问题是法律的执行情况并不乐观,我国的司法部门对法律的执行力度不足,导致法律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其主要的制约作用,阻碍了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2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法律中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完善生态旅游法律的设立

我国建立法律法规的目的就是通过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的手段达到人们预期的目标与结果,一个国家健全的法律与法规是保护环境的基本保障,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除了要达到促进人们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该突出对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环境作为生态旅游的基础,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给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但是自然环境的自我保护能力与再生能力都相对较弱,尤其是近年来人类生产生活的快速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这使得自然环境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国应该为生态旅游行业的管理制定相对比较完善的法律体制,使得人们在对生态旅游的管理方面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循,避免自然环境遭到更大的破坏,促进我国的生态旅游更加快速发展。

2.2提高人们环境保护意识

人们的环保意识对环境保护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在自然环境的保护方面我国应该做到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在环境保护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多种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以自身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开辟出一条既有利于自然生态整体的利益同时有对人类个人精神生活得到满足,真正达到共赢的局面。

2.3加强对环境保护法律的执行

所谓的管理机制就是说相关的工作人员按照一定的方法来实现人民预期的管理效果,但是近年来我国生态旅游业的管理机制相对混乱,人员管理复杂,各个部门之间缺少全面的沟通与交流,对于这种现象国家应该重视起来,按照国家标准建立合理、有序的管理机制,按照相关的法律有序的对工作进行管理,建立合理的责任机制,把一级任务具体到具体的工作人员的身上,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真正做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积极的执行。

3结语

生态环保篇6

论文摘要: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抽。保护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农村生态环垅恶化,加强农村环垅保护迫在尼捷。为此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张管理机构与体系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提倡科学种田、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子。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然而,由于强调不够,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往往被忽视,由此造成了农村环境保护的盲点,这就造成农村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更加严重。

一、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迫切性

近些年来,疯牛病、禽流感、口蹄***、有毒大米等一系列危害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问题一浪接一浪的爆发,城乡居民健康程度下降,医院每年出生的残疾孩子数量不断上涨,其主要原因就是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许多地方只注重经济建设,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建设和环境质量的改善,甚至不惜牺牲生态环境谋求经济发展,导致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迫在眉捷。

1.乡镇企业污染严重。为了发展经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各地区竟相发展乡镇企业。然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给农村带来丰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农村生态环魔带来了严重的压力,小化工厂、电镀厂、造纸厂、钢管厂等废水、废气、废渣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或简单处理后排放,严重地污染了农村周围的土壤、大气和水体。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

2.有机物质污染严重。农村生猪屠宰的废物废水直接排人下水道、水渠、河流,悬浮物和含氮有机物分解使水质变黑、变奥,致使蚊蝇擎生,危害人们健康,水中BDD,COD严重超标,水体营养化,危害水生生物。农民放养家禽、猪、羊、牛牲畜任意在村中排泄粪尿;生物残体固体废物乱堆、乱放,雨水冲刷进人水体,生残体腐烂发酵,有害藻类草生,使小池塘营养化,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3.农用化学物质污染。长期使用化肥会使土坡板结,团粒结构破坏,土壤有机质降低,地力下降,化肥中没有被作物吸收的营养元家大部分通过地表径流和土镶淋失进人水体。在地表水中由于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增加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在地下水中,特别是作为饮用水源的地下水被硝态氮污染后,对人畜健康有潜在的危胁。我国农药品种较少,单一农药品种多年重复使用,导致农业害虫和病原菌抗药性增强,降低了农药使用效果,使农药用量一再增加,不仅污染了农作物还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最终危害人类。

4.生活垃圾污染。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塑料、玻璃、废旧电池、快餐盒等不可降解物正大举“人侵”农村,污染农村环境。伴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是生活垃圾的“飞速壮大”。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2.8亿吨,生活污水约90多亿吨,人粪尿年产生为2.6亿吨,其中绝大多数没有处理而随惫倾倒、随意排放。未收集和未处理的垃圾还会攀生传播疾病的害虫,如苍绳、蚊子、蜂螂及老鼠等。对农村垃圾的处理,我国大多数地区还没有提上日程,处于人管理的状态。“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已成为一些地区的形象写照。

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

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最终受伤害的不仅仅是农民,更是全社会所有成员。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与对策加强农村环境保护:

1.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把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位置来抓。要在环境保护上消除城乡差距、保障荃本的环境公平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此,要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和城市环保同等重要的地位,纳入全国环保和生态建设的总体规划,并作为实施的重点,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策。必须抓紧制订(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并制订和完善无公害农产品及农药、化肥使用规程等相关标准、法规以规范农药、化肥的使用,推广符合生态要求的施肥和施药技术。

2.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管理机构与体系。要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基本体系建设。***府要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管理体系,充实农村环保机构的力t。加大对乡镇企业污染治理力度,制止城市、工矿企业向农村排放“三废”。各级***和***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强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领导,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纳人各级***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贵“的环境保护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人到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任务重,涉及部门广,各部门要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环保部门负责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管:农业部门具体负贵农业污染防治工作,指导农业投人品使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计划、财***、工商等部门要按照各自的分工职责,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支持力度。

3.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人。环境保护是一个纯粹消费金钱的事情,因为它在本质上是要纠正因不合理的发展造成的环境破坏。因此,要实现较好的环境效益就要加大资金的投人。尤其要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人,逐步建立***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人机制。还要研究制定乡镇和村庄两级投人制度。中央集中的排污费等专项资金应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只有使环保资金的来源固定化、制度化,才能确保农村环保的物质基础。

4.大力发展多模式的生态农业。发展多模式的生态农业是保护农村环境的基础。只有使农、林、牧、副、渔生产进入良性循环系统,才能改变资源浪费,废物污染的状况。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决不可盲目追求单一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要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农则农。发展农作物秸秆还田,杂草、人畜粪便制沼气的废物综合利用型生态农业建设,发展养鸡、养鱼等养殖型生态农业建设,发展以牧养农,以牧促农型生态农业,发展农林型,养、种、加一条龙型,以大栩种养型生态农业建设都是具有一定条件的。离开了生态农业模式的发展,必然会使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造成生态系统失衡。

5.科学种田,控制化学物质污染。推广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法,减少化肥损失和污染,提倡土中施肥,改变过去将化肥抛洒在土表,养分释放过快,损失较多的落后习惯。推广测土施肥,根据土坡供肥特性、降水、灌溉、气温和光照以及作物的需肥规律,因土、因作物适时、适量施肥。传授配方施肥技术,把氮肥、磷肥、钾肥、微肥配合使用,加强有机肥与化肥的结合使用,推广叶面肥、液体肥,开发各种专用肥和地域专用肥。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在防病虫害的过程中不仅考虑害虫本身,还要对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组分的调控来控制害虫数量与危害。通过宜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农药使用技术掌握适期用药,剂量标准和喷洒均匀,科学用药的技术。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农药在生态环境和食物链中残留,富积和迁移的监侧,尤其要加强对饮用水源、蔬菜、粮食、畜产品的监测,并以监测为基础,建立预警系统,预防重大农药污染。

6.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在发展乡镇工业中,首先要因地制宜发展少污染和无污染的行业,严禁建设能产生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和在生物体内可蓄积的污染物的项目。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相结合。要加快工业小区建设,使对农业生产具有污染危险的企业尽快进驻工业小区,同时加强对企业污染源的管理,限期安装相应的治理设备,使污染物达标排放。尤其对处在上风向、居民密集区、水源保护区以及其它对农业生态建设有危害的工业企业都要采取关、停、并、转、迁措施。开发矿藏资源首先要制定矿藏开采计划,对于开采量、占地量等事先应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要制定扭土、还田、还林,恢复植被等治理工程计划,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资源开发评价,防止只注重矿藏资源开发效益而偏废农业生产效益和环境效益,对矿藏资源的开发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资源补偿费,实行矿产有偿开采,弥补由于矿藏开发而引发的其它资源损毁。

生态环保篇7

关键词:生态湖南 文明环保 意识

中***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271-02

目前,湖南正着力于推进“生态湖南、文明环保”、其中生态湖南是建设“和谐湖南”的基础和重要标志。用生态经济观念构建“和谐湖南”是湖南省对当今世界现代文明进步主流和国内外环保大势所趋的积极回应,也是吸取国内外生态教训与忧患之后,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明智选择。***的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可见***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我国环境保护依然存在严重危机的现实面前,湖南不能不选择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富有时代新意的“生态湖南”,已不仅仅只是环境保护的层面,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彻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场重大变革。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具有现实可行性和战略必要性。湖南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战略将是一个生态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战略。

一、生态文明环保的意识

意识是指人类为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包括生态伦理意识、生态价值意识、生态科技意识、生态审美意识等。生态文明意识是人们正确对待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1.生态价值意识

呈现在人类面前的自然界原本是一个多样性的价值体系,除了经济价值外,还有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存在价值等,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是生态环境作为生产要素直接进入社会生产过程而被人类经济活动消耗性利用所具有的价值。生态环境的生态价值是由生态系统自身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生态环境的存在价值是生态系统提供给自然界的全部生物的现存的环境资源的价值、及能满足人类精神文化和道德需求的环境资源价值,如美丽的风景,濒危物种等。当今社会,人们过多关注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忽略甚至无视生态污染和资源短缺等严重社会问题,只有建立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使用的代价系统,实行自然有偿使用的***策,才能有效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提高生态环境价值意识。

2.生态科技意识

科学技术的双重性决定了它既要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又要受到社会文化价值观和人的目的的规范。人的文化价值观是规范科学技术的主导力量。要树立从人类征服自然和统治自然,向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根本性转变的生态科技意识。确立生态科技意识,人们才能正确认识科技的双重效应和合理地应用它,使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之间发挥更大的调节作用。不至于科技只有利于人类的需要。而忽视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等负面效应。

3.生态审美意识

生态审美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生态关联。美在于世界的整体联系。整体生态是个完整有机的系统。生态失衡,危及整个生态系统破坏生态美。不论是如画风景,还是美丽生动的生物,它们决不仅仅是一个个自然物,它们能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带给人一种境界的提升,承认生态中每一个生命的价值,树立万物平等的观念,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与自然为友,就是追求生态美。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使在现代科学结构下“祛魅”的自然重新“返魅”,恢复和彰显自然的美丽于神圣。

二、建设“生态湖南、文明环保”见意

生态湖南、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上努力。笔者就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比较详尽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1.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笔者认为,建设“生态湖南”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重物轻人的发展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同时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观念的转变虽然是软性约束,却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大前提。转变了观念,才会想出办法去解决那些影响和制约生态发展的突出问题。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在不同层面应有不同要求,作为普通公民要树立生态环保意识;作为领导干部,则要推动环境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生态文明观念普及要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切实增强“环境是最稀缺资源,生态是最宝贵财富”的意识,有生态建设紧迫感、危机感。

2.加大***策推动力度

要综合运用价格、税收、财***、信贷等经济手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调节和影响市场主体,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与传统行***手段的“外部约束”相比,环境经济***策是一种“内在约束”力量,具有促进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环境治理与行***监控成本等优点,省***府要加大***策推动力度。就目前环保来看,许多企业对发展生态产业积极性不高,表面看是企业经营者认识水平问题,从深层看则是利益驱动不足。由于现行的价格机制扭曲、排污费偏低、环保处罚力度不够,税收、融资优惠不到位等等,致使企业发展生态产业难以获得经济收益,因此也就没有积极性。任何生态经济问题,从根源上分析无不缘于利益关系的支配,是经济利益作用的结果。资源浪费是因为资源是一种共享资源,使用资源无须支付成本;环境污染是因为污染只是行为的结果之一,当所得到的利益远远高于产生污染所失去的利益时。污染就不可避免。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湖南省生态环境问题,必须贯彻经济利益原则,促使人们从物质利益上关心保护生态环境。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要大力发展湖南省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三要全面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切实保护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4.加强生态治理

生态环境治理的范式要转换:一是要从***人手到预防人手,不再仅仅是先污染后治理,而是从一开始就预防污染的发生。二是从局部治理到整体治理。自然生态的一座山脉、一条河流的治理不能被人为地分割开,“分区而治,画地为牢”,那样违背自然生态规律,要统一协调我省地域管理主体行为,共同承担治理责任。三是从省***府管制到多元治理。要扩大环保民间组织和社团组织,建立多元主体良性互动的治理格局,在资源配置上充分发挥***府、企业、非***府组织及社会公民的作用。笔者认为“生态湖南”建设要像我国的计划生育那样来严格控制,实行最严厉的环境保护制度。凡是污染严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生产能力和产品一律淘汰;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允许新建;凡是超标或超总量控制指标排污的工业企业一律停产治理;凡是未完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任务的地区一律实行“区域限批”;凡是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一律受到严惩。绝不允许少数人发财、人民群众受害、全省同胞买单的情况出现。

5.健全法制

建设生态文明涉及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各个方面,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环境治理方式以及相关战略和***策的重大变革,迫切需要在上层建筑的法律领域,也进行一次重大的变革,从全局的高度制定一部能够统揽全局的带有基本法性质的法律。具体来说,一要把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写人宪法,在根本大法上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二要制定一个统一的“自然资源保护法”,使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得到法律上具体而切实的保障;三要在各种经济立法中突出生态环保型经济的内涵,使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在经济法中得到充分体现。

三、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生态文明的世纪,人类文明正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正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成为全球性的时代潮流。人类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文明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

参考文献

生态环保篇8

1.1我国局部地区环境日趋恶化。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年来虽然环境治理和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每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已达到367万km3,我省每年平均输入黄河的泥沙量达3.66亿t。全国沙漠化面积达153.3万km3,严重影响了农林牧业的生产,人口与土地矛盾日益尖锐。

1.2大气污染形势严峻。目前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污染问题仍在加剧,并不断向周边扩展,尤其以人口密集的工业地区最为严重由于我国能源结构主要以煤为主,近期废气中SO2的排放量增长,工业粉尘排放量增长,大气污染形势非常严峻。

1.3自然灾害频繁。据初步统计我国每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000—4000万km2,因灾害减产粮食200多亿,倒塌房屋300多万间。每年灾害受到影响的人口已超过2亿,每年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600亿元。近年来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增多危害加重,已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

2、林业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生态环境呈几何速度恶化,自然生态系统被污染和严重过度索取,大量自然资源都面临着短缺和后续乏力,其中林业资源也是其中之一。按常理来说,作为可再生资源的林业,只要统筹科学、开发合理,是可以持续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但是,我国森林产业的现实状况是: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速度比建设速度快,局部好转,总体恶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缺位、供体错位,载体即林地和林木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林业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了每年数百亿的经济损失,传统的林业经济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改变势在必行。林业主要以森林为主要资源,森林是一种复杂的复合生态体系,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是人类氧气的制造者和二氧化碳的净化器,也是生态链中重要的一环。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主要也是对森林资源而言的,林业的生态建设是指针对人类社会面对的越来越严重的的生态问题和环境危机而提出的一种保护、恢复和建设生态林业系统的规划和措施。而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社会现在面临的环境与发展的困境,实际上是人类长期错误对待大自然的结果,生态问题和环境危机严峻形势迫使人类去思考如何与自然相处,去思考人类的命运和地球的前途。林业是所有生态建设的主体。同时其又可以是规模巨大的生态经济循环系统。林业生产的物质产品绝大部分都是可降解再生的绿色能源,在节能减排目标中具有不可估量、不能替代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林业又是生态文化的源泉。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树立正确的森林经营理念,体现在人与环境、资源与生态、经济与自然的协调和统一的发展,通过科学、***策、技术和不断进步的管理措施,通过不断地适应寻找到适合我国社会自身发展情况的道路。以期达到林业资源的多方面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有效策略

3.1提高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特别应强化森林资源保护意识。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活生存的重要条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也就是保护人类本身。而森林是生态系统的核心和主体,是防灾减灾、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促进人类健康等特殊作用,是其他物种不可代替的。因为森林占地空间大,覆盖层厚,叶面积总和也大,固定太阳能、制造有机物质的数量和功率最高。尤其是天然林,它是在一定自然条件下,经过长时间演替发展而成的其结构稳定,物种繁多,生态效益比人工林强,自然生长力及生长速度也比人工林快。可以说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上功能最完善,结构最复杂,产量最大的生物库、基因库、储存库。人类不能没有森林,森林如果被毁,人类就难以生存。因此,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其最重要的是保护森林资源。

3.2转变经营机制,增加对林业生产资金的投入。当前,我们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林农结合式。应用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采用科学的生产和管理方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逐步建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兼作。如实行林草间作、林药间作、乔灌混交等种植模式,最终使退耕还林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的良机,同时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效果;

(2)造林多样化。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方式,有的以发展苗木养林,有的以发展经济果林养林,林农还可以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提高林地产出和经济效益。当前由于生态林业的发展,自然保护区不断扩展,林业资金更显不足,此资金除各级***府相应的财***拨款外,林业部门可依自然地理位置条件建立各式各样的森林公园及观光旅游胜地,争取资金投入林业,还可以争取各界人士奉献、投资自然资源保护工程。

3.3实施“科技兴林”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应用科学技术促进林业生产高速发展。实践证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林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强化“科技兴林”,加快林业科技成果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其能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各级各部门都应因地制宜认真抓好林木良种丰产栽培技术;名优特经济林良种栽培技术;节水和抗旱造林技术;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特别是应用生物及鸟类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技术,此项技术可以保护原有森林生态环境不受药物的污染。充分应用自然力促进天然林的迅速发展,最有效办法是大量开展封山育林,是短、平、快发展生态林业的最好办法。同时,对现有大量的针叶树低产林、老头林进行技术改造,强度或适度间伐,套种适宜的阔叶树种,改变单一的林分结构,促进生长,促使演化近似天然林。

生态环保篇9

一、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及意义

金融生态环境是金融机构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是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涉及经济环境、信用环境、法治环境、行***环境、中介服务环境、金融运行环境等方面。构建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优化资金配置、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做大做强金融产业的前提条件,更是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的观5念,统一思想、与时俱进,切实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推进包括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失信惩戒机制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县“十二五”规划目标,努力建设稳定的经济环境、良好的信用环境、公正的司法环境、协调的市场环境、规范的制度环境、有力的舆论环境,提升我县综合经济竞争实力,增强金融吸引力,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经济金融资源,提高经济金融运行效率,形成内外环境和谐、经济金融良性互动的局面。

(二)工作目标。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县形成“信用水平良好、内外环境和谐、金融服务优良、支持经济有力、互惠互利双赢”的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使市场竞争公平有序、地方产业***策与货币***策协调配合、信用体系较为健全、司法环境显著改善、银企关系和谐融洽、金融资产质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具体目标如下:

国家经济金融***策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全县产业***策、金融***策、投资***策协调。

金融机构自主经营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得到加强,金融创新能力增强,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推新。

金融债权得到有效保护,处置不良资产的法制环境明显改善,金融安全得到保障。

金融机构贷款投放与经济发展需求基本协调,实现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效融通和流动。

“诚信”建设效果明显,社会诚信程度高,征信体系健全。

企业遵规守信,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吸引和消化资金的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市场中介组织得到规范,市场化服务体系得到完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平稳有序的竞争局面基本形成。

担保体系建设基本完善,银行与担保机构、企业之间实现良性互动。

(三)工作任务。培育***府、企业、金融机构、个人四大信用主体,扎实推进道德、制度、***三大信用体系建设,努力实现金融服务信用、中介组织信用、产品质量信用、全民诚实守信四大突破。逐步失去和形成“四大信用系统”,即以取信于民、服务社会和依法行***为主的***府信用系统;以信用征信、信用评价、信用自律和失信惩戒的为主的企业信用系统;以个人信用信息收集、使用、披露及个人隐私权保护为主的个人信用系统以信用咨询、信用公证、信用担保为主的社会信用服务系统。把企业、个人的信贷、消费、违章、违法、缴费等信用信息记录纳入企业、个人征信数据库,促使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下降到4%以下,人均存贷款、人均利润率、资产利润率等主要业务指标达到全市前列。把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评介纳入各部门的目标考核范围,全面实行奖罚分明的责任制,切实形成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

三、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宣传动员,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各有关部门和各金融机构要加强宣传动员工作,提高社会各界对改善金融生态环境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积极主动参与到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中来。要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方式。采取设点咨询、印发宣传资料、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多种形式进行金融生态环境相关***策、知识的宣传。新闻单位要广泛深入地开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宣传,通过报纸、电视台、网络等媒体,正确把握金融宣传的舆论导向,加强社会舆论监督,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增强信用意识和对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全社会共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各单位要及时总结推广诚信典型,发挥示范和推动作用,逐步推进“诚信”建设,营造一个全社会诚信守法的良好氛围和舆论环境。

(二)加快征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全面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人民银行要充分利用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网络和技术优势,继续加快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设,逐步扩大信用信息采集范围,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保证信息采集的顺利进行,尽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基础信用信息网络,并为社会提供更全更优的信用服务产品。

各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要积极推进资信评级工作,引进资质较高的评级机构开展资信评级,主动提供信息服务和风险提示,有效解决各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不对社会公开、各行业之间互不认可的问题。

(三)加大案件执行力度,营造完善有效的法制环境。针对目前我县存在通过诉讼手段清收不良贷款效果不理想、以银行为债权人的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较多等问题,司法部门要加大***力度,对涉及金融机构的案件,要及时受理、及时审理、及时执行,提高金融案件执结率,严厉打击各类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依法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及其法人曝光,有效维护金融债权;严厉打击、取缔非法金融活动,切实维护有序的金融秩序;严厉打击制贩假币、洗钱等金融违法行为。

(四)完善市场体系,营造公平的中介市场环境。各有关部门要引导和鼓励会计、审计、律师等各类事务所以及动产、不动产和企业价值评估等中介机构发展,积极引进资质等级较高的中介服务机构。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执行中介服务从业标准,加强资格审查,对中介服务市场要进行整顿规范,坚决打击虚假中介行为,建立对涉及金融活动中介机构的业务监测体系,规范中介评估市场。同时,要大力支持担保公司发展,提高担保能力。有关部门要逐步规范现有担保公司,鼓励有资金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入股或成立担保公司,逐步形成中小企业担保网络体系,推动担保公司和金融机构建立相互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信息对称的合作机制,缓解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

各有关部门和保险业金融机构要重视并发挥保险业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我县保险业发展。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和建设“平安”等工作,不断扩大保险服务的覆盖面,大力推进责任保险、健康保险、养老保险和“三农保险”的发展。

(五)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人民银行要加强对经济金融运行形势的分析研究,突出对特色主导产业等重要领域投融资情况的分析,及时研究制定适合我县经济发展特点的信贷工作指引,加强信贷资金结构分析和贷款投向引导,为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各金融机构要紧紧围绕“煤油强县、草畜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推动”发展战略,紧扣城乡统筹发展这一主题,不断创新适合地方经济需求的信贷品种和服务方式,拓宽业务范围,增加信贷投入。同时,要积极向上级行反映县域经济金融发展现状,根据全县经济发展战略,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实现产业***策和金融***策的有机结合,努力争取扩大信贷授权,积极开展金融创新,不断丰富业务品种,缩短业务办理时间,适应中小企业发展对贷款需求额度小、时间紧、期限短的“短、频、快”特点,切实解决企业、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六)加强银行业自身建设,营造合理有序的竞争环境。国有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加强自身建设,健全内控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和资产质量,增强抗御风险和自我发展能力。各金融机构要建立行业自律公约和监督机制,促进依法合规经营和整体协调运作,努力维护商业银行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自身的合法权益,引导国有商业银行和信用社“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实现全县金融机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四、建立健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长效机制

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运用已建立的各种协调机制,建立定期的例会制度、汇报通报制度和检查考核制度;要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进一步健全相关协调机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全县金融安全,促进我县金融业稳健运行,切实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一)建立金融债权维护协调机制。在县金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公、检、法、金融办、人民银行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金融债权的维护工作,加强信息沟通,积极组织开展在打击逃废债、反洗钱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制定对恶意逃废债企业、个人高消费行为的限制措施,指导和监督金融机构提高安全防范技能,预防和打击侵害金融业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金融秩序;定期组织开展集中打击逃废金融债务的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打击财产转移行为,有效维护金融债权。

(二)建立***府、银行、企业沟通协调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搭建***银企交流平台。积极探索新型***银企交流方式,多角度、全方位拓宽***银企沟通渠道,进一步完善***府经济综合部门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交流制度。通过组织开展***府、企业以及各金融机构参加的融资引荐、项目推介、金融新产品介绍和金融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积极疏通银企信息交流渠道,促进银企合作,形成银企互惠共赢的良好局面。定期召开县级各有关部门和各金融机构参加的联席会议,通报全县经济发展状况和重大经济决策,研究分析经济金融运行态势,协调解决金融运行中的有关问题;不定期举办专题洽谈会、推介会,多渠道促进银企合作,有效满足企业、***府重点项目投资及流动资金需求,努力促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

(三)建立金融系统上下联动协调机制。各金融机构要通过建立业务问责制、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等,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不断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要及时向地方***府和上级行反映、汇报当地金融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为上级行信贷授权和发放贷款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四)建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正向激励和责任约束机制。县金融工作领导小组要督促各单位、各部门将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纳入业绩考核范围,不定期地对本辖区的金融生态状况进行监督和通报。对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成绩突出的乡镇和部门进行表彰奖励。对金融生态状况较差的乡镇和配合不力的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破坏金融生态环境的单位、部门和责任人要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五)建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考核机制。研究制定县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县进行金融生态环境评价分析,指导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向深层次发展。同时,积极推进“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创建活动,确保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生态环保篇10

关键词:生态园林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物种多样性

城市是一个规模庞大、关系复杂的动态生态系统,由社会、经济,自然子系统复合而成,具有开放性、依赖性、脆弱性等特点,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变动的干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绿地系统则是其中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一、二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问题的加剧,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走生态园林道路、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性,许多国家已将其作为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一个衡量标准。

一生态园林的概念与科学内涵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如互惠共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竞争,化学互感作用等)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各得其所,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空间、养分、水分等,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它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最高层次的体现,是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剧,给人类带来了生存环境的危机,这一严峻的现实,迫使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仿造自然环境,以谋求优良的生存环境,把园林绿化作为主要手段,因势利导地利用对城市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的有利因素和改造不利的因素,从整治国土,促进生态平衡的高度全面绿化人类的生存环境,将园林绿化事业推向生态园林的新阶段。〔1〕

生态园林的科学内涵在于:①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②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衰减噪声,调节生态平衡;③美化景观、在绿色环境中提高艺术水平,提高游览观赏价值,提高社会公益效益,提高保健休养功能,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需要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二生态园林的主要功能

生态园林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讲,主要体现在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质量和美化景观方面。

(一)调节小气候

L.J.Batten认为:小气候主要是指从地面到10余m至10Om高度空间内的气候,这一层正是人类生活和植物生长的区域和空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都深刻影响着小气候。

植物叶面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温、调节湿度、吸收太阳辐射热,对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积极的作用。研究资料表明,当夏季城市气温为27.5℃时,草坪表面温度为20℃~24.5℃,比地面低6℃~7℃,比柏油路面低8℃~20.5℃,而在冬季,铺有草坪的足球场表面温度则比的球场表面温度提高4℃左右。

由于绿色植物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不断向空气中输送水蒸气,故可提高空气湿度。据观测,绿地的相对湿度比非绿化区高10%~20%,行道树也能提高相对湿度10%~20%。

城市的带状绿地,如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是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减低风速,发挥防风作用。

(二)改善环境质量

1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维持碳氧平衡有关资料表明,每ha绿地每天能吸收900kgCO2,生产600kgO2,每ha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kgCO2,生产750kgO2,供1000人呼吸所需要;生长良好的草坪,每ha每小时可吸收CO215kg,而每人每小时呼出的CO2约为38g,所以在白天如有25m2的草坪或lOm2的树林就基本可以把一个人呼出的CO2吸收。可见,一般城市中每人至少应有25m2的草坪或10m2的树林,才能调节空气中CO2和O2的比例平衡,使空气保持清新。如考虑到城市中工业生产对CO2和O2比例平衡的影响,则绿地的指标应大于以上要求。

2吸收有毒有害气体污染空气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很多,主要有SO2、N0x、Cl2、HF、NH3、Hg、Pb等,在一定浓度下,有许多种类的植物对它们具有吸收和净化能力。有研究表明:当SO2通过树林时,浓度有明显降低,每公顷柳杉林每年吸收720kgSO2。臭椿、夹竹桃、罗汉松、银杏、女贞、广玉兰、龙柏等都有较强的吸收能力。

3吸滞粉尘植物,特别是树木,对粉尘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由于树木有强大的树冠,叶片被毛和分泌粘性的油脂使得树木具有滞尘作用。

4杀菌作用由于绿地上空粉尘少,从而减少了粘附其上的细菌;另外,还由于许多植物本身能分泌一种杀菌素,而具有杀菌能力。据法国测定,在百货商店每m3空气中含菌量高达400万个,林荫道为58万个,公园内为1000个,而林区只有55个,林区与百货商店的空气含菌量差7万倍。

5衰减噪声植物,特别是林带对防治噪声有一定的作用。据测定,4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10~15分贝,30m宽的林带可以减低噪声6~8分贝,4.4m宽的绿篱可减低噪声6分贝。树木能减低噪声,是因为声能投射到枝叶上被反射到各个方向,造成树叶微振而使声能消耗而减弱。

(三)美化景观、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

生态园林是美化市容,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的有效猎施,使建筑“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

三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一)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合理布局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与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的协调以及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大园林道路的探索,如北京、天津、合肥、南京、深圳等。〔2〕

(二)遵从“生态位”原则,搞好植物配置

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生态位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在特定的城市生态环境条件下,应将抗污吸污、抗旱耐寒,耐贫瘠、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等作为植物选择的标准。如在上海地区的园林绿化植物中,槭树、马尾松等生长状况不良,不宜大面积种植;而水杉、池杉、落羽杉、女贞、广玉兰、棕榈等适应性好、长势优良,可以作为绿化的主要种类。

在绿化建设中,可以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如杭州植物园的槭树、杜鹃园就是这样配置的。槭树树干直立高大、根深叶茂,可吸收群落上层较强的直射光和较深层土壤中的矿质养分;杜鹃是林下灌木,只吸收林下较弱的散射光和较浅层土中的矿质养分,较好地利用槭树林下的荫生环境;两类植物在个体大小、根系深浅、养分需求和物候期方面有效差异较大,按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分异进行配置,既可避免种间竞争,又可充分利用光和养分等环境资源,保证了群落和景观的稳定性。春天杜鹃花争妍斗艳,夏天槭树与杜鹃乔灌错落有致、绿色浓郁,组成了一个清凉世界;秋天槭树叶片转红,在不同的季节里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遵从“互惠共生”原理,协调植物之间的关系

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存,双方获利。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豆科、兰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物种的分泌物对另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荚、白蜡与七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但另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胡桃和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森林群落林下蕨类植物狗脊和里白则对大多数其他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这些都是园林绿化工作中必须注意的。(四)保持“物种多样性”,模拟自然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变化程度或均匀度,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生态学家们认为,在一个稳定的群落中,各种群对群落的时空条件、资源利用等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系统愈复杂也就愈稳定。因此,在城市绿化中应尽量多造针阔混交林,少造或不造纯林。

四生态园林建设的类型

不同的城市其地形地貌和河湖水系等自然条件布局形式和环境状况都有不同的特点,也就对生态园林的群落类型及其功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近年来,国内外都出现了对以下几种生态园林建设类型的探索:

(一)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

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是生态园林中植物利用和配置的一个重要类型,它将景观、生态和人的心理、生理感受进行综合研究。

1美学原则的应用运用节奏与韵律,统一与微差,对比与协调等美学原则,采用有障有敞、有透有漏,有疏有密、有张有弛等手法造景,富有季相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如上海外滩南京路-九江路以市花白玉兰花为主调,林下种红杜鹃,红装素裹,相映成趣;北京东路-南京路,用草花、绿篱、草皮组成形似“浪花”和“如意”的大***案,色彩醒目;四平路两侧由广玉兰、银杏、美人蕉组成有节奏变化的绿带,上海九亭绿化示范园中,规划了由广玉兰、红叶李、银杏、红运玉兰和茅白杜鹃,八角金盘组成的绿带,形成“步移景换”的流动画面。

2意与形的统一强调意与形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利用植物寓意联想来创造美的意境,寄托感情。如利用优美的树枝,苍劲的古松,象征坚韧不拔;青翠的竹丛,象征挺拔、虚心劲节;傲霜的梅花,象征不怕困难、无所畏惧;利用植物的芳名:金桂、玉兰、牡丹、海棠组合,象征“金玉满堂”;桃花、李花象征“,桃李满天下”;桂花,杏花象征富贵,幸福;合欢象征合家欢乐;利用丰富的色彩:色叶木引起秋的联想,白花象征宁静柔和,黄花朴素,红花欢快热烈等。〔4〕

(二)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

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是以保护城乡环境,减灾防灾、促进生态平衡为目的的植物群落。

例如宝钢:我国大型钢铁企业环保型生态园林建设的典范,他们以生态园林理论为指导,以提高绿化生态目标和绿化效益质量为目的,根据宝钢的生产情况和环境的污染情况选择配置了360多个具有吸收有害气体或吸附粉尘能力较大的植物,绿地总面积达414.55万m2,其中草坪130万m2,绿地覆盖率28.52%,人均绿地面积达129.54m2,〔5〕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金山石化:在卫生防护林带建设中,选择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按生态学原理进行配置,其结构合理,效益明显。如SO2、NO2通过林带,在生活区的浓度递减60%,乙烯、飘尘及铅递减100%,风速平均递减43%~62%;增加空气负离子;含菌量降低;改良了土壤,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招引来鸟类达94种之多。

(三)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

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是利用植物的配置,形成一定的植物生态结构,从而利用植物的有益分泌物质和挥发物质,达到增强人体健康、防病治病的目的。

例如:枇杷树、丁香+桃树+八仙花-八角金盘,林沿种枸骨-葱兰;

银杏、广玉兰+香樟、桂花、胡颓子-薰衣草;含笑+蜡梅+丁香+桂花-结香+栀子-玫瑰、月季;

其中,枇杷安神明目,丁香止咳平喘,广玉兰散湿风寒,许多香花树种如含笑、桂花、广玉花、栀子等,均能挥发出具有强杀菌能力的芳香油类,银杏叶含有氢氰酸,故保健和净化空气能力较强。

(四)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

指运用植物典型的特征建立起各种不同的科普知识型人工植物群落,在良好的绿化环境中获得知识,激发人们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和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如:上海植物园的进化区,闸北公园内的生态园,规划为市花区、海棠区、进化区、名花区、珍濒区、藤蔓区、水生区等,可使游人在观赏植物的同时学习到有关植物学的不少知识;建议在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园内普遍建立科普知识型生态园。

(五)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

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建设生产型人工植物群落,发展具有经济价值的乔、灌、花、果、草、药和苗圃基地,并与环境协调,既满足市场的需要,又增加社会效益。

(六)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

特定的文化环境如历史遗迹、纪念性园林、风景名胜、宗教寺庙、古典园林等,要求通过各种植物的配置使其具有相应的文化环境氛围,形成不同种类的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从而使人们产生各种主观感情与宏观环境之间的景观意识,引起共鸣和联想。

不同的植物材料,运用其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组合、不同的布局则会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和环境气氛,如常绿的松科和塔型的柏科植物成群种植在一起,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气氛,高低不同的棕榈与凤尾丝兰组合在一起,则给人以热带风光的感受,开阔的疏林草地,给人以开朗舒适、自由的感觉,高大的水杉、广玉兰则给人以蓬勃向上的感觉,银杏则往往把人们带回对历史的回忆之中。因此,了解和掌握植物的不同特性,是搞好文化环境型人工植物群落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上海鲁迅公园(虹口公园)较好地应用了植物进行意境创造〔6〕,如围绕鲁迅先生陵墓、雕像广种常绿花木,借喻先生精神永存;在纪念馆四周广植桃、李、梅,象征先生“桃李满天下”和平易近人的品格;地被植物大量种植既能观赏又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暗示先生早年学医,以医学救国的爱国思想。

黄道婆纪念馆的绿化环境设计上,则利用与纺织有关的桑、竹、棉、麻等有江南农家特色的植物进行配置,以突出这位中国古代科技名人和杰出的中华民族妇女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曲仲湘等《植物生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王祥荣“植物造园与生态设计”城市规划汇刊1992No5

〔3〕江铭“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探”生态园林论文续集1993P.95~99

〔4〕汤章其邵茂才“宝钢的环境优化”百家出版社1992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生态环保10篇

学习

泵站自动化控制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泵站自动化控制,内容包括泵站自动化系统,泵站自动化控制故障处理。引言真空泵站需要24小时连续工作,真空泵站长时间运行,无法进行正常保养好维护,容易造成传动机构故障,如传动皮带损坏、燃烧等,另外真空泵站的运行噪音大,不利于维

学习

生态学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学10篇,内容包括生态学100个基本问题,生态学的热点话题。主办单位:中国生态学学会出版周期:半月出版地址: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16***际刊号:1000-0933国内刊号:11-2031/Q邮发代号:82-7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创刊时间:1981期刊收

学习

原生态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原生态10篇,内容包括原生态有哪些,原生态简介。Keywords:originalecology;ecology;ecologycriticism;originalecologyart一、“原生态”现象的出现关注文化圈的学者和观众不难发现,在我们周围,一个“原生态”现象正在

学习

初中毕业10篇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毕业10篇,内容包括初中毕业美篇题目推荐,初中毕业作文集合十篇。4、学IT技术,现在的网络时代特别的发达,特别是IT行业是非常受欢迎的,但是IT行业从业者是具备较强的专业性的,初中毕业后是可以选择一个好的培训机构来学习,特

学习

摄影展活动总结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摄影展活动总结,内容包括摄影社活动总结范文,摄影展活动总结范文。在本学期的活动中,不仅有社员们的参与,许多非社员却和我们一样热爱摄影的同学们也参与其中,与我们一起感受了摄影的魅力,享受摄影带来的乐趣与成就,共同提高了摄

学习

上半年组织工作总结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上半年组织工作总结,内容包括组织工作半年总结提纲,上半年组织部门工作总结。⒉突出了重点对象和内容。在培训对象上,以科级干部、中青年后备干部为重点,重点举办正科级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学习班、新任副科级干部培

学习

生态农庄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农庄10篇,内容包括最吸引人的生态农庄,生态农庄最新案例。1.研究背景在上个世纪的中期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建设生态农庄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国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生态农庄形成了快速建设的

学习

金融实训报告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实训报告,内容包括金融类实习报告8篇,公司金融课程实践报告范文。为有效发挥反洗钱与反恐融资制度的作用,协调机制建设至关重要。FATF(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最主要的国际反洗钱组织)《40+9建议》第4条指出,“规则和条例应允许

学习

重装系统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重装系统10篇,内容包括电脑系统重装,重装系统介绍大全。相信很>>不要着急重装系统重装系统照样好用警惕重装系统后遗症远程重装系统手记重装系统后修复FlashGet“重装系统”前的备份远程帮MM重装系统重装系统显身手重装系统

学习

生态旅游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旅游10篇,内容包括生态旅游案例国内,生态旅游景点有哪些地方。(一)生态旅游定义及内涵分析正式把生态旅游(ecotourism)作为一个***术语的是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Lascur

学习

反腐倡廉标语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反腐倡廉标语,内容包括发布反腐倡廉宣传短句,反腐倡廉的标语大全。3、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4、民主集中,民族复兴;独断专行,自毁前程;***风正,世风日正;勤***爱民,国运昌盛。5、壬午年马到成功,倡廉***两袖清风。

学习

工程监理总结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监理总结,内容包括工程监理技术总结,工程监理总结100字。二、对现场所有进场材料、人员、机械设备进行记录核查,对质量上不符合要求杜绝用入工程中,针对在工程关键部位的施工时,做到提前到达旁站位置,检查施工准备工作是否

学习

舞蹈培训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舞蹈培训,内容包括舞蹈培训班剧目推荐,舞蹈培训合集多片段。4、波尔卡舞蹈培训班,地址:无锡市滨湖区梁清路阳光嘉园15号。5、舞蹈梦舞蹈培训班,地址:无锡市南长区清扬路128号。(来源:文章屋网)

学习

大学学委工作总结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大学学委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大学学委工作总结1000字,大一学委工作总结范文。(一)“与信仰对话”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校团委利用重大节庆纪念日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如以***活动月和植树节为契机,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以清明节为

学习

生态学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学10篇,内容包括生态学100个基本问题,生态学的热点话题。主办单位:中国生态学学会出版周期:半月出版地址: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16***际刊号:1000-0933国内刊号:11-2031/Q邮发代号:82-7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创刊时间:1981期刊收

学习

原生态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原生态10篇,内容包括原生态有哪些,原生态简介。Keywords:originalecology;ecology;ecologycriticism;originalecologyart一、“原生态”现象的出现关注文化圈的学者和观众不难发现,在我们周围,一个“原生态”现象正在

学习

生态农庄10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农庄10篇,内容包括最吸引人的生态农庄,生态农庄最新案例。1.研究背景在上个世纪的中期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建设生态农庄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国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生态农庄形成了快速建设的

学习

湿地生态系统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湿地生态系统10篇,内容包括湿地生态系统调查报告图文并茂,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例子。2.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PSR概念模型的基础上,依据评价指标选取的整体性、可操作性、敏感性及主导因子等原则和相关评价指标原则(崔保山和杨

学习

生态旅游业发展10篇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旅游业发展10篇,内容包括生态旅游业的特征,生态旅游业的案例。(一)红岩村概况红岩村位于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距恭城县城14.7km,距离桂林市中心122.7km。红岩村属亚热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9.7℃,年

学习

生态室内设计10篇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室内设计10篇,内容包括生态厂区室内设计案例,室内设计中的生态设计。滥伐森林,土地、水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发,土地荒漠化、酸雨、沙尘暴任意肆掠,地球的保护层臭氧层出现空洞,环境、气候变得越来越恶劣。人类财富大量

学习

环保申请书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环保申请书,内容包括环保申请听证书的范文,环保工作者入***申请书。在中国***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在会上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明确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

学习

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科普基地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生态科普基地管理,科普示范基地工作规划。三是常态化便民就近服务。近年来,围绕该乡发展农区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实际,成立了奶牛养殖合作社,建立了科普示范基地(合作社)、2个挤奶站和村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