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10篇

生态学篇1

英文名称:Acta Ecologica Sinica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生态学学会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0-0933

国内刊号:11-2031/Q

邮发代号:82-7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第三届(2005)国家期刊提名奖期刊

联系方式

生态学篇2

从南京副市长陈刚的倡议中不难发现慢生活的理念在长江三角洲已经基本形成共识,长江三角洲已然成为中国式慢生活的起源地与引领地。在长江三角洲经济急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倡慢生活的理念实质是对生态学规律的一种正确认识。基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规律,长江三角洲地区主动降速发展是传统发展模式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遭遇瓶颈之后做出的战略抉择。这种选择最终将导致长江三角洲生态系统的发育和进化。

二、慢旅游是生态旅游的延续

生态旅游是慢旅游发展的基础,绿色的生态、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溪水、宁静的乡野气息是慢旅游的王牌。[3]同时,慢旅游是一种深度旅游,是一个文化的浸入过程。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主张扎进一个陌生地方沉淀自我,融入当地的生活,充分了解当地文化;

(2)主张在旅游地居住一段时间,像居家生活一样,亲自到市场买菜、做饭,在城市或乡村随意游逛,而没有特定的目的地;

(3)不以留念为目的,而是为了体验另一种生活;

(4)而作为全国旅游经济最为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无疑是开展慢旅游活动最为理想的场所,因为该地区拥有超前的旅游发展理念并具有建设慢行系统,开展慢旅游及社区旅游的良好条件,而依托这些优势条件开展慢旅游活动将掀开生态旅游发展的新篇章。

三、长江三角洲构建慢旅游目的地的生态路径

正确把握长江三角洲慢旅游发展的瓶颈与问题是构建慢旅游目的地的前提条件。就目前长江三角洲开展慢旅游的实践来看,存在如下问题:

(1)慢旅游依托的旅游基础与接待设施严重不足;

(2)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慢城建设失去基础;

(3)文化旅游资源破坏严重,文化旅游消费快餐化,难以为旅游者提供深度旅游体验的文化环境;

(4)依托慢城发展慢旅游目的地比较困难,很难找到符合国际慢城标准的城镇建设慢城。在诸多瓶颈与问题的制约下,盲目地开发慢旅游将是一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行为,不是一种符合生态学规律的行为。因此在理顺长江三角洲慢旅游发展的瓶颈与问题后,长江三角洲应结合区域特点和区位优势,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构建慢旅游目的地。

(一)生活休闲化的旅游城市是开展深度体验旅游的理想场所

慢旅游是一种在旅游目的地的慢生活体验,需要融入当地社区,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生活休闲化城市旅游经济发达,休闲娱乐设施齐备,城市生态环境优美,如杭州、苏州等城市。这些城市可以结合国际慢城构建的部分标准,如在公共设施和尽可能多的私人设施上张贴“蜗牛”标识,以直观形式倡导“慢生活”及“慢旅游”的理念,并通过“慢生活”及“慢旅游”理念的宣传将旅游与社区融为一体,为旅游者提供深度文化体验旅游、社区体验旅游及休闲度假旅游等生态旅游活动,把自身打造成具备深度体验价值的慢旅游目的地。

(二)生态环境优美的山区城镇是构建慢旅游目的地的

最佳载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山区城镇,生态环境极其良好,并具有建设慢行系统,开展慢旅游及乡村社区旅游的良好条件,如南京高淳县、绍兴南部山区、杭州淳安与桐庐县、常州溧阳、宁波奉化等地区的乡镇,具有开发慢旅游的良好条件。这类山区城镇可以按照慢城相关标准、公约与准则积极构建国际“慢城”。此外,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些生态环境良好、现代工业不发达、乡村民俗文化保存完好、乡村性非常强的山区城镇则具备构建国际“慢城”的基础条件。国际“慢城”是开展生态旅游,发展慢旅游目的地的最佳载体。目前,长江三角洲已有高淳桠溪国际“慢城”,而生态环境优美的山区城镇完全可以借鉴桠溪成功申报国际“慢城”的经验,再次构建1-2处国际“慢城”,并立足于长远发展,在区域内部形成国际“慢城”的聚集地。

(三)具有乡村腹地的部级风景名胜区及乡村旅游地具有发展慢旅游的良好条件

就长江三角洲目前的旅游资源现状来看,其区域内有多处具有乡村腹地的部级风景名胜区,如仙居风景名胜区、绍兴浣江———五泄风景名胜区、绍兴新昌天姥山风景名胜、杭州千岛湖部级风景名胜区、宁波奉化雪窦山风景名胜区等,这些风景名胜区位居乡村腹地之中,并于社区融为一体,具有发展以慢生活、慢旅游、慢体验为特征的旅游目的地条件。此外,长江三角洲不仅城市旅游、城镇旅游发达,乡村旅游也极其发达,因此可以依托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旅游特色村、现代旅游乡村等载体构建国际“慢城”体系,并加快建设符合生态规律的慢旅游基础与接待设施,发展慢旅游业态。

(四)具有线性特征的旅游目的地地带是构建慢旅游带的理想地带

长江三角洲的空间架构主要是由一些江河、海洋与交通干线组成。已经申遗成功的京杭大运河贯穿长江三角洲16市,其中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嘉兴、杭州7市具有构建京杭大运河慢行绿道的得天独厚条件;环太湖岸线连接无锡、常州、苏州、湖州4市,太湖环湖慢行系统的建设也将使该区域成为慢旅游、慢体验、慢生活的慢旅游目的地地带;长江三角洲滨海岸线具有建设滨海慢行绿道的条件,也适合开发慢旅游;而长江把南京、扬州、镇江、泰州、常州、无锡、苏州、上海等8市连为一体,具有开发沿长江慢行系统的良好条件。因此,长江三角洲只要慢旅游发展理念正确,积极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借助滨海、沿江、环太湖、京杭大运河、钱塘江和新安江等具有线性特征的水系资源构建滨水慢旅游目的地地带或慢旅游带及一体化旅游慢行系统,将来必定成为具有国际重要地位的慢旅游一体化发展区域。

(五)江南水乡古镇是开发慢旅游的试验场

江南水乡古镇具有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居民安居乐业、社区和谐、旅游业发达,以特色旅游交通工具为主,并且人口条件也符合国际“慢城”要求,具备构建国际“慢城”的良好条件。若直接把水乡古镇按照国际“慢城”体系开发建设,则不失为提升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品位的一种最佳路径。因此,江南水乡古镇完全可以依托社区旅游和文化旅游来构建生态旅游目的地系统,就其慢旅游开发路径而言主要包括:

(1)深度挖掘江南水乡古镇特色文化,构建能深度体验江南水乡古镇特色文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2)在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中,注重当地居民的生存权利与正当诉求,保护古镇所依托的居民文脉,开展极具特色的古镇社区旅游以吸引社区体验旅游者;

(3)保护水乡古镇所依托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域安全及提升居民用水质量;

(4)积极拓展水乡古镇开发领域,构建水乡古镇旅游圈;

生态学篇3

一、强化生态危机的生活感官

在生态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引进学生身边的案例,对案例逐一深度分析并予以情景再现,让学生成为危机中的“主人公”,让学生对生态危机有更深刻的体验与带入感,对生态危机意识有更强的生活感官。让学生通过生态学的课程学习,切实感受到生态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实实在在的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态学老师可以巧妙地设置课程内容来强化大学生的生态危机意识,并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强化学生的认识。

二、分析生态危机的背后机理

在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在通过案例强化学生对生态危机的生活感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学科角度和理性思维去分析和掌握生态危机发生与防治的背后机理。学生只有对生态危机有了科学认知,才能形成科学的生态意识,才能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生态危机的发生,从科学的角度去构建合理的生态运行机制,从而思考生态危机防治的具体措施。生态学课程老师通过分析生态危机背后的机理,来让学生从理性上对生态危机有深层次的认知,进而通过生态学课程的理论来帮助其形成生态意识。

三、注重生态行为的日常“落地”

在生态学课程教学中,生态学课程老师应更加注重将学生所形成的生态学意识转为日常行为。强化大学生生态意识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大学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尤其是在生活中能够将生态意识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将其内化为一种生态素质。如不乱丢垃圾、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注意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都是生活中随处可以践行生态文明的载体与路径,我们可以做的、可以结合的还有很多。在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育路径中,要注重将所学知识予以“落地”,要更多地注重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进一步提升生态理念,把生态意识运用到生活、社会的各个领域。

四、加强生态意识的立体宣传

生态危机已经到了无法躲避的阶段,但是学生对生态危机的理解普遍不深刻。学校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对生态危机的立体宣传,将生态文明意识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举办系列讲座、知识竞答、辩论、社会实践等主题活动,作为课程教学之外的重要补充,使学生生态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叠加效应,深化对生态意识的认知与落实。

五、整合各方资源合力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过程复杂而曲折,涉及到不同的领域。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培育仅仅凭借某一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不仅仅是课堂、学校的事,还是整个社会的事,需要形成合力。一是课程教学要注重与社会资源之间的结合,要不断拓展社会资源,开辟更多的社会实践基地,促进理论与实际相融合,同时社会实践基地等社会资源与平台,要更多地利用教育载体承担社会责任,相互促进。二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及实施路径尚未健全,高校应加强制定与有效引导,给大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与引导。三是强化多媒体运用于社会监督,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捷优势与监督作用。四是及时抓取和把握社会主流思想与生态意识之间的结合,如在慈善、植树等活动中开创具有鲜明特征的生态主题活动,协同发展形成强大合力,借此强化大学生的生态意识。

六、结语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意识的培育是必经之路,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培育尤为关键。本文对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育路径进行思考和分析,对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与认知升级、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雪菲.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3.

[2]孙丹丹.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

[3]崔晓芳.我国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及其哲学思考[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1.

[4]杨淑萍,马玉香,奚秀梅.生态学视角下大学生环保教育课堂教学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5):123,160.

生态学篇4

关键词:生态学课程;课程教学;生态意识;大学生

当前生态问题日益突显,已经成为急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方向。在***的十,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明确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是重大的社会发展趋势,教育要顺应并推动这一趋势。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其生态文明观直接影响了国家未来的生态文明,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培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化生态危机的生活感官

在生态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引进学生身边的案例,对案例逐一深度分析并予以情景再现,让学生成为危机中的“主人公”,让学生对生态危机有更深刻的体验与带入感,对生态危机意识有更强的生活感官。让学生通过生态学的课程学习,切实感受到生态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实实在在的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态学老师可以巧妙地设置课程内容来强化大学生的生态危机意识,并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强化学生的认识。

二、分析生态危机的背后机理

在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在通过案例强化学生对生态危机的生活感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学科角度和理性思维去分析和掌握生态危机发生与防治的背后机理。学生只有对生态危机有了科学认知,才能形成科学的生态意识,才能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生态危机的发生,从科学的角度去构建合理的生态运行机制,从而思考生态危机防治的具体措施。生态学课程老师通过分析生态危机背后的机理,来让学生从理性上对生态危机有深层次的认知,进而通过生态学课程的理论来帮助其形成生态意识。

三、注重生态行为的日常

“落地”在生态学课程教学中,生态学课程老师应更加注重将学生所形成的生态学意识转为日常行为。强化大学生生态意识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大学生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尤其是在生活中能够将生态意识有效地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将其内化为一种生态素质。如不乱丢垃圾、不使用一次性筷子、注意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都是生活中随处可以践行生态文明的载体与路径,我们可以做的、可以结合的还有很多。在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育路径中,要注重将所学知识予以“落地”,要更多地注重学生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进一步提升生态理念,把生态意识运用到生活、社会的各个领域。

四、加强生态意识的立体宣传

生态危机已经到了无法躲避的阶段,但是学生对生态危机的理解普遍不深刻。学校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对生态危机的立体宣传,将生态文明意识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举办系列讲座、知识竞答、辩论、社会实践等主题活动,作为课程教学之外的重要补充,使学生生态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叠加效应,深化对生态意识的认知与落实。

五、整合各方资源合力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过程复杂而曲折,涉及到不同的领域。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培育仅仅凭借某一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不仅仅是课堂、学校的事,还是整个社会的事,需要形成合力。一是课程教学要注重与社会资源之间的结合,要不断拓展社会资源,开辟更多的社会实践基地,促进理论与实际相融合,同时社会实践基地等社会资源与平台,要更多地利用教育载体承担社会责任,相互促进。二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及实施路径尚未健全,高校应加强制定与有效引导,给大学生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与引导。三是强化多媒体运用于社会监督,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便捷优势与监督作用。四是及时抓取和把握社会主流思想与生态意识之间的结合,如在慈善、植树等活动中开创具有鲜明特征的生态主题活动,协同发展形成强大合力,借此强化大学生的生态意识。

六、结语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意识的培育是必经之路,大学生的生态意识培育尤为关键。本文对生态学课程教学中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育路径进行思考和分析,对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与认知升级、生态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雪菲.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3.

[2]孙丹丹.生态文明建设下的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

[3]崔晓芳.我国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及其哲学思考[D].太原:太原科技大学,2011.

[4]杨淑萍,马玉香,奚秀梅.生态学视角下大学生环保教育课堂教学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5):123,160.

生态学篇5

    【摘 要 题】出版业

    【关 键 词】出版生态/出版种群/出版群落/出版生态系统/出版生态学

    【正 文】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后,我国出版业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各种形式的出版物的品种、数量增长迅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出版界喊出了“狼来了”。“做大做强”似乎成了迎接挑战的必然选择,出版集团、报业集团、传媒集团纷纷组建起来,各出版媒介也纷纷扩大规模。由于出版业的高利润的诱惑,各路资金也对介入出版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2003年我国出版***书190391种,总印数66.7亿册;期刊9074种,总印数4287万册;报纸2119种,总印数383.12亿份;录音制品1333种,出版数量2.2亿盒(张);录像制品14891种,出版数量3.54亿盒(张);电子出版物4961种,9320.89万张。[1](P1-9)我国已成为出版大国。

    但出版大国并不意味着出版强国。在繁荣之下,我国出版界也还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1)体制和机制的问题。新闻出版的审批制和出版资源的配置仍然是计划体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不少出版媒介内部机制僵化,压制了人才的创造性和活力。2)粗放型掠夺式经营,使得出版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低层次、低水平重复出版严重地浪费了出版资源。3)品种结构不合理,出版规模扩张过快,致使品种增加,印数下降,效益低下。4)市场不规范。出版物市场的区域割据和地区垄断现象仍然存在;行业内诚信意识薄弱,回款难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出版媒介;假冒伪劣泛滥、盗版猖獗。5)出版媒介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如严重违***和国家的方针***策、法律法规和宣传纪律,有的出版媒介甚至出卖书号、刊号。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破坏了出版生态,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本出版的“大崩溃”[2]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我们不能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那么我国出版的“大崩溃”恐怕就为时不远了。

    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用生态学的原理来研究出版,也许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生态学所强调的整体观、层次观、系统观和协同进化观,对出版业的发展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生态学的方法与社会科学结合,已产生了许多边缘学科,如文化生态学、知识生态学、信息生态学、媒介生态学等。[3-6]曾有人对出版生态问题作过一些讨论[7-11],但尚未见对出版生态学做系统的、深层次的探讨。本文试***对出版生态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及其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作粗浅的探讨。

    一 出版生态学的概念

    生态学研究的是生命体即生物与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出版媒介具有生命体的特征:出版媒介具有新陈代谢的功能,它不断地进行着人员的更替,不断地从外界获得物质和能量,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伴随着新陈代谢的过程,出版媒介有诞生、成长、壮大、衰老、死亡或再生的过程。出版媒介在发展过程中,也在继承(遗传)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变异),从而使出版媒介的组织形式、出版物形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版媒介对外界刺激能做出一定的反应,即根据社会和读者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来确定自己的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否则就会被淘汰。出版媒介也是在不断进化的,从最初的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再到胶印;从单一的纸质出版物,到现在的包括纸质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出版物;从过去的手工作坊,到现在的跨国出版集团,这些都是出版媒介进化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把出版媒介看作生命体,从生态学的视角考察出版现象。

    所谓出版生态就是出版媒介与影响出版媒介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总和。它是出版媒介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出版生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媒介环境,即互为环境的出版媒介之间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社会***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都影响着出版媒介的生存和发展。***治制度决定了出版***策和出版法律、法规,也决定着出版工作的性质。经济的发展对出版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出版无不打着其文化的烙印,而文化的积累和传播也离不开出版载体。教育的发展为出版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为教育服务也是出版的一大职能。科技与出版更是密不可分,没有文字、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就不可能有出版,出版也承担着和传播科技成果的责任。

    出版生态学就是研究出版媒介与出版媒介之间,以及出版媒介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的科学。出版生态学是将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出版学研究的结果。出版生态学是出版学的拓展,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开展出版生态学研究可以弄清出版媒介与影响出版媒介生存和发展的因素的相互关系,明确出版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及其进化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进而探索调节以至优化出版生态系统、保护出版生态平衡、保证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二 出版生态学的相关学科和分支学科

    出版生态学既不同于编辑出版应用学科,也不属于生物学意义上的生态学。它所研究的既不是具体的编辑出版业务知识,也不是自然界的生态关系,而是出版媒介与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因素之间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生态关系。它研究的出版生态规律既不同于传统出版学中一般的编辑出版工作规律,也不同于自然界的生态规律。因此出版生态学是出版学与生态学交叉而产生的一门边缘学科,是对出版学研究领域的拓展。

    作为出版学的拓展,它与传统的出版学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所创新。“出版学是研究出版物、出版工作的性质、功能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书和期刊。[12](P14)出版学的研究成果为出版生态学研究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出版生态学不去研究具体的出版业务知识,而是以整体的、发展的、系统的眼光研究出版媒介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生态关系。它所研究的媒介涉及***书、期刊、报纸、音像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但并不去研究某一具体形态的出版物的性质和功能,而是研究同种媒介之间与不同媒介之间的生态关系,及其在出版生态系统进化中的作用。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13]出版生态学运用生态学的原理来研究出版学,因此出版生态学与生态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出版生态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中的出版现象,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生态学作为一种方***,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广泛地向经济、技术、***治、法律、社会、历史、美学、伦理、哲学等众多领域渗透,推动了许多新兴学科的发展。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观点和方法,为出版生态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行为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14]传播是出版的重要功能之一,因此出版学与传播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出版生态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传播学研究的媒介范围很广,但侧重于研究广播、电视、报纸、网络这样的新闻媒介,与出版生态学中研究的媒介各有侧重,研究角度也不完全相同。

    此外,出版生态学与管理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学科也有密切的关系。

    出版生态学研究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的特点,因此它有许多分支学科。按照出版媒介的层次性划分,可分为个体出版生态学、种群出版生态学、群落出版生态学和出版生态系统生态学。按照出版媒介的分类来划分,可分为***书出版生态学、期刊出版生态学、音像出版生态学、电子出版生态学和网络出版生态学。按照出版媒介的组织环节划分,可分为编辑生态学、发行生态学、出版管理生态学等。按照出版生态演替的过程,又可分为古代出版生态学和现代出版生态学。

    三 出版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只有在正确的方***指导下,科学研究才能取得预期的成果。出版学的一些传统研究方法如调查研究法、古今中外法、分析综合法在出版学研究中曾经是主要的研究手段,[15](P27-29)但这些方法远远不能满足出版生态学研究的需要。作为新兴边缘学科的出版生态学,应当在借鉴这些传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方法,并积极吸取和借鉴其他学科的成果和方法,加强多学科、多方法的研究,发展自己的研究方法体系。总的趋势是,由定性研究趋向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由静态描述趋向动态分析,从局部研究到整体研究。

    (1)调查研究的方法。出版生态研究离不开出版活动的各种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资料不能凭空得来,必须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才能取得。随着数学方法的引入,调查研究的方法也日趋完善。进行出版生态调查研究,必须首先明确研究目的,然后制订研究方案,包括确定调查对象、抽样范围、抽样方法、测量方式、问题设计,并实施调查。取得数据、资料后,还要进行整理和归类,再根据需要,分析各类数据,抽出其中带规律性的东西,上升为理论,总结出观点,最后形成研究成果。这里就用到了概率与统计的方法,对大量复杂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也离不开计算机技术。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法。定性分析的目的在于识别研究单位的属性,分析它的组成要素,并根据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定量分析则是对事物量的方面的揭示。在出版生态学研究中,我们可以利用定性研究来定义问题,寻找处理问题的途径。定量分析则可以用以验证定性研究中的假设。定量分析之前通常要以适当的定性研究开路。有时定性研究也用于解释由定量分析所得的结果。因此,尽管定量分析能够得到精确的结果,但定量分析不能取代定性分析,而必须以定性分析为前提。只有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才更有利于得出正确的结论。

    (3)出版系统分析与综合研究法。系统分析是指在研究中把研究对象视为一个系统,通过对系统内各要素、结构和关系的考察,研究如何优化系统的结构以发挥系统的最佳功能的方法。通过系统分析,可以对系统的发展作出预测、决策和实行控制,可以找出系统从一种状态突然转化为另一种具有新功能的状态的条件、机制。而系统综合则是按照系统的诸要素、结构层次、发展过程的内在联系,在思维中复制和设计系统整体的综合方法。在把部分综合为整体时,能够揭示各部分所不具有的新质态、新规律;它着眼于系统的最优效应,通过对系统各部分的创造性组合,实现系统设计的最优方案。

    (4)宏观出版生态与微观出版生态相结合研究法。出版生态也可分为宏观出版生态与微观出版生态,宏观出版生态指整个出版业与社会***治、经济、文化、教育及科技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不同媒介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微观出版生态则指出版媒介与作者、读者、经销商、印刷商,以及出版媒介内部各环节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宏观分析是指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对宏观出版生态进行的研究。微观分析则是指从构成出版业生产与流通整体的各环节、各部门、各工序、各层次、各方面,对微观出版生态进行研究。把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既可以全面地揭示出版生态规律,又可以通过科学分析找到维护出版生态平衡,保证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应当指出的是,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日益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许多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研究方法相互移植与借用的结果。因为一种方法就是一种视角,从新的视角就可以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可以大大扩大思维空间,促使新思想、新学科的产生,出版生态学的产生就是如此。随着出版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将会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研究方法,其研究方法体系也会逐步得到完善。

    四 出版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出版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把出版与生态联系起来,并以其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作为研究对象,并从系统整体上去研究其结构、功能和动态,以至优化和调控。

    出版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在微观生态方面,应当着重研究编、印、发、管等各个环节在整个出版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宏观生态方面,则应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层次研究出版的生态规律,这也是出版生态学研究的中心。

    1.个体层次出版生态学研究

    个体生态学也称生理生态学,它研究生物对环境适应性的生理机制。生理适应使生物在不良或极端环境中得以生存,提高存活力。同样出版媒介也必须适应社会环境才能够在各种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个体层次出版生态学研究出版媒介(个体)与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以及组成这些个体的部门如编辑部、发行部(器官),以至编辑人员、发行人员(细胞),甚至可以小到稿件(基因),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出版媒介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灵活的适应机制,使自己保持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出版媒介内部的各个环节的联系,及其人员的素质是关键。那么,它需要建立怎样的联系,其人员需要怎样的素质?影响媒介的限制性因子是什么?出版媒介适应社会环境,同时也会反作用于社会环境,这种反作用有正面的,也可能有负面的。如何提高出版媒介的耐度,以增强出版媒介在极端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如何使出版媒介对社会环境产生正面的影响,抑制其负面的影响?这都是个体层次出版生态学需要研究的课题。

    2.种群层次出版生态学研究

    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全部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各种方式彼此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整体,即为种群。[13]在自然界,种群和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同一地区的个体共享同一资源,因而在对待资源的关系上又表现出种内竞争或合作关系。在信息化社会,严格地说不存在相互隔离的出版种群,但是为了研究方便,在目前我国出版物市场被人为分割的情况下[16],我们姑且给出版种群下如下的定义: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通过一定的条件联系起来的相同类型出版媒介的群体,称为出版种群。种群层次的出版生态学就是要研究在这种分割条件下的出版媒介个体之间,以及其群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出版种群的数量、分布密度及其数量变动规律;研究出版种群的组成及出版种群的结构。各种形式的出版集团、报刊集团、传媒集团可看作是出版种群。目前我国的这些集团大多是靠行***手段组建的,并不完全是自发的市场行为的产物。如何合理地配置出版资源,规范竞争,加强合作,而不是各自为战,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仍是有待研究的课题。研究种群层次的出版生态,将为此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研究出版种群时,我们不应该忘记书商。有些书商已不满足于仅仅做书刊流通的中介,而是通过买书号、刊号、版号进入出版媒介的行列中,可以称之为隐性媒介。这样的隐性媒介有多少?可能难以统计。在我国出版审批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国有出版媒介不能积极有效地应对市场挑战,市场就会来配置出版资源,买卖书号、刊号和版号的现象就难以杜绝。理解了这一点,才能够合理地解释出版种群的变动。由于买卖书号的不合法性,书商在资源分配上处于先天的劣势,但由于他们更加了解市场,畅通的销售渠道弥补了他们的劣势。但作为隐性媒介的书商也是不稳定的,其规模和数量均变动频繁。

    3.群落层次出版生态学研究

    所谓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生境中的全部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各种方式彼此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整体。例如一片由多种不同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的森林,和生活在森林里面的许多动物和大量的微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只相当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群落生态学主要研究生物群落的组成及其结构、性质与功能、群落内的种间关系、群落的发展与演替、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与稳定性,群落的分类和排序等。[17](P4-5)我们可以把一定区域内的***书媒介、期刊媒介、报纸媒介、音像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介等出版种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组成的整体看作出版群落。不同的出版种群构成了出版群落的出版媒介多样性;不同的出版媒介具有不同的形态,或具有不同的载体,它们既有竞争,又有协作,各自占有相应的生态位,表现出出版群落的层次性;出版群落中各种出版媒介的数量不同,由此可计算出各种出版媒介之间的比例,即相对数量。出版群落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演替。在不同的空间位置上的出版媒介有不同的生态位。

    由哪些出版媒介种群构成了出版群落?在出版群落中,其结构关系如何?出版群落的功能是什么?出版群落怎样由最初的***书媒介演替到现代的多种出版媒介种群构成的复杂群落?不同出版媒介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其演替的规律是什么?出版群落的演替趋势是怎样的?等等。这些都是群落层次的出版生态学需要研究的课题。

    4.生态系统层次的出版生态学研究

    一定空间中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组成的系统,其中各成员借助能流和物质循环形成一个有组织的功能复合体,这就是生态系统。[13]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研究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及生态系统的发育和进化。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的重点。我们可以尝试为出版生态系统下一个定义:一定地域内的出版群落与其生存的社会环境组成的系统即为出版生态系统,其中的出版媒介与其环境,以及出版媒介与出版媒介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有特定功能的整体。出版生态系统也是出版生态学重点研究的内容。出版媒介与其生存环境通过怎样的联系组成了出版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有怎样的结构?出版生态系统的功能是什么?出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通过什么方式流动?物质通过什么方式循环?信息通过什么途径传递?出版生态系统进化的规律是怎样的?如何使出版生态系统达到最优化,并保持出版生态的平衡,以保证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这都是生态系统出版生态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上探讨了出版生态学的概念、出版生态学的分支学科及相关学科、出版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出版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由于出版生态学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对其中许多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其不完善是不可避免的。对此还需要不断地深化研究,逐渐明确和完善出版生态学的学科体系。

    【参考文献】

    [1]新闻出版署计划财务司.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2][日]小林一博着.出版大崩溃[M].甄西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3]方李莉.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提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8(3):105-113.

    [4]陇菲,张一凯.知识生态学:对人类与知识实体关系的新探索[J].兰州大学学报,1990,(1):13-17.

    [5]张福学.信息生态学的初步研究[J].情报科学,2002,(1):31-34.

    [6]崔保国.媒介是条鱼——关于媒介生态学的若干思考[EB/OL].http://academic.mediachina/lw-view.jsp?id=810,2003-11-03/2004-07-12.

    [7]张辉冠.改善中国出版文化的生态环境[J].编辑之友,2000,(5):2-5.

    [8]吕瑞荣.编辑生态浅探——编辑生态理论构想之一[J].广西社会科学,2003,(7):153-155.

    [9]吕瑞荣.论编辑生态和编辑活动——编辑生态理论构想之二[J].广西社会科学,2003,(8):164-166.

    [10]范卫平.出版生态平衡与出版业治散治滥[J].中国出版,2000,(4):11-12.

    [11]王坤.出版资源的开发与出版生态平衡[J].出版发行研究,1999,(1):14-16.

    [12]袁亮主编.出版学概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13]贝时璋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卷[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14]许力以等.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EB/OL].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15]袁亮主编.出版学概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生态学篇6

关键词:生态***,系统科学

和所有的生态系统一样,人体是一个开放的自我调控的复杂生态系统(小宇宙),即一个耗散结构,与外界环境有着持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正常情况下,系统的随机涨落在反馈机制下很快回复到定态;但当环境变化超过一定阈值(巨涨落),系统将失去稳定。由于非线性动力学机制作用,系统可在更高层次上形成时空或功能上的新的定态,即达到新的有序。这就是自组织过程。换而言之,当外界环境不良信号(如风、寒、暑、湿、燥、喜、怒、忧、惊,以及环境污染物的毒害,不平衡饮食等)影响机体,打破了人体正常的生命稳态,超过人体正常调节机能,就导致疾病。由此,***的过程同样是一个复杂的调控过程。生态***就是根据生态学理论,调节机体内外复杂关系,恢复机体平衡——这就是指导人体医学科学活动的思想路线。

传统的中医着重研究人体的整体性、自发性、系统性、协同各要素的作用,以发挥最大能力。这也是东方传统的学术思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完善的耗散结构论、协调论、控制论、系统论为生态***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生态***的观点,一方面强调从人体生态系统考虑人与疾病的多元关系,以及器官组织之间和人体内外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认识系统的总体变化,找出有序和平衡稳态一即健康状态。另一方面,从有序度的变化来认识把握病机。有序度的提高或降低都是由机体内外条件所推动的“自己运动”造成的,着重维护机体自组织,自维持的能力。生态***的思想能全面反映人与疾病相互运动的过程中,生命与非生命、整体与部分,高级运动与低级运动之间种种复杂的辨证关系。

就现在而言,生态***包括:中草药方剂、气功、针灸和各种物理、心理疗法,以及最近发展起来的微生态制剂等。

首先谈谈中草药方剂。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都是从人体整体出发,对疾病诸多信息加以整理综合。中草药方剂中的众多复杂成分具有复杂的生理效应,协调作用于机体,首重调节机体机能来保证机体健康。这就是中医用药特色。

其次,气功、针灸、理疗同样是生态***的具体方法,人体经络系统中包含有许多腧穴,每一个腧穴都是反映人体组织器官生理和病理状态的信息点,人体的信息至少有一部分是通过经络系统传递的。所以,以上几种疗法都是以物理方法综合处理信息,调节经络气血运行,达到平衡有序的目的。因而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另外,心理***通过清除喜、怒、忧、惊等心理障碍,调节心理平衡。

生态学篇7

英文名称: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5-264X

国内刊号:11-3397/Q

邮发代号:82-5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55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中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生态学篇8

[关键词]思想***治课 有效性 关注 学生状态

1读懂学生的目光

在课堂中,师生间的目光交流是最重要的非言语交流方式。学生的眼神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微妙的信息,在解读学生眼神的表情语言中,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行为,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会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学生不同的眼神表情会传递不同的信息:举头仰视,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感兴趣,学习很投入;平视或视角向下,则可能其正在***思考或对教学内容略有些不感兴趣。有些学生听课或回答问题时,能够不断与教师目光接触,师生关系较融洽,学生喜欢老师的课,对教学内容很感兴趣,对回答老师的问题较自信。有些学生与教师的耳光若即若离,师生间有一定的心理距离,教师需要进一步接触学生。有的学生对回答问题不够自信,需要教师进一步鼓励与引导。有些学生上课时低头做事,不愿与教师目光交流,较内向,也有可能对教师的课不感兴趣或与教师有心理隔阂。

2判断学生的应答

学生对提问的应答是衡量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思想***治课上的师生互动主要通过问题对话完成。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问题,更要用好这些问题,其中,特别要关注叫答、候答、理答等环节,其核心就是要关注学生的应答。一般而言,教师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主动举手回答,学生主动参与的频率与学习的能力是成正比的,学生主动参与越多,学习的效果会越好。一节课中,如果问题设计太浅显,学生集体齐声回答的次数就越多,未经思考脱口而出的应答,实效性不言自明。一人多次回答与一个问题多人次回答也反映了学生在参与机会方面的差异。教师不应该只关注个别学生,而应该关注全体。学生应答质量可以反映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针对学生应答质量的差异,教师应该采取相应的反馈、矫正策略。

3观察学生的活动

思想***治课的特点决定了活动教学应该成为常态的课堂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相比,活动教学使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讨论、辩论、演示、演讲、角色模拟”等已成为思想***治课活动教学的主要形式,每一种形式既有优点,也有不足,教师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问题特点及学生认知水平等选择恰当的活动方式,更要密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对活动过程及时调控,以保证活动教学的效率。学生的活动状态主要通过其外显行为仪态、肢体语言等表现出来。可以从对活动主题的关注度(注意力是否集中),集体活动时的活跃程度(交流、演示等),活动程序、规范的遵守情况等方面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随机调控,对学生进行观点引导,帮助学生从活动中悟出道理。

4关注学习的常规行为

学生在课堂中的“听、看、思、写、说”等行为,是思想***治课的常规学习行为,也是呈现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主要外显行为。关注学生的常规学习行为,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规范用书”情况,包括:是否带教材?带了是否打开教材?是否按教师的要求研读教材、查阅教材、标注教材等。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做笔记”情况。主要看学生是否在认真做笔记,包括笔记记什么、记在什么地方等都要关注,并对学生提出规范化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是教师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学习离不开注意,随着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教师也有越来越多的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需要反思的是:学生真注意了吗?学习是否单靠注意就能够维持?对学生课堂学习状态不仅要找到观察的视角,还要探寻有效的路径。教师一定要将注意力集中于学生,从学生的坐姿、体态、表情,尤其是学生眼神的细微变化中,从学生的语言表达中洞察学生的心理活动,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5依据新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

生态学篇9

关键词:生态型教师;人文精神;数学文化;对话;关爱

新的课程标准将教学的目标定义为三个有机的方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数学教育对象的学生,很显然最终应让他们在情感态度上热爱所学的数学科目、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成为生态型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建立一种生态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人文、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社会多元化多方向多层次的互动,以取得教学目标和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一、生态型教师需要人文精神

数学生态课堂,就是指教师、学生、环境三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关系。存在于数学生态课堂中的生态因素包括人的因素、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这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呈多元互动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人的因素。因此,数学教师自己要有人文精神,要特别关注数学课堂的人文精神。数学生态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是关注人性的课堂,是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是学生快乐成长的课堂。

教师的人文精神表现在对学生未来负责的精神,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而且要帮助学生树立人文精神,要培养学生人文的胸怀。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唯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的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例如在学习数的认识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幸运数字,然后问学生:“这些数字真的给你带来了幸运吗?”再结合身边或社会上挑选“6、8”等所谓吉祥数字的迷信活动的事例,让学生对数字本身的意义有科学正确的认识。

二、生态型教师的课堂是对话的课堂

与过去的数学课堂相比,数学生态课堂是对话的课堂。这里教师不再是权威,学生成了生态课堂的主体。在数学生态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关系、是相互信任的关系、是合作共赢的关系,他们属于同一生态系统,他们在这里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在平等自由的课堂环境中平等对话。学生用自己的生命力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在宽松而又扎实的学习过程中收获着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对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精神的习得,感受自己的人格得到尊重,生命价值得到肯定;教师用真诚的心灵去倾听,用欣赏的目光去发现,用宽容的态度去评价,让课堂始终洋溢着生命活力。在师生的共同激发砥砺下,课堂始终处在生机勃勃中,师生情绪始终处在亢奋乐观之中。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数学课堂由教师、学生、教材知识等生态元素构成了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充满生机的生态系统,每一生态元素都会按自身固有的规律自由地生存、发展,而每个生态元素之间又相互影响和制约。因此,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维的平等的对话就显得非常重要。生态型教师要努力建构出“原生态、生成态、生命态”的三维数学生态课堂,通过平等的对话,让学生自然生态化地学习、健康活泼地成长,最终获得积极、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在对话中师生共同学习、共同享受、共同进步,从而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不断提升和超越。在对话中发现数学的奥秘,在对话中疑难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对话中获得生命的真谛。生态型教师要注重构建自由对话的平台,要建立平等和信任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千方百计的呵护;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精选对话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把能够进入学生视野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对话的资源,使学生能够广泛地参与探究和对话。

三、生态型教师的课堂是有文化的课堂

数学生态课不仅要关注数学生活,更要关注数学文化,要在科学与文化的坐标系中找准自己的切人点。因为将数学文化引入课堂,不仅能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与数学结下不解之缘,而且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享受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文化的熏陶。 从我国古代的《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到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推定,再到陈景润摘取哥德巴赫猜想这颗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明中有不少熠熠生辉的数学的文明在闪耀,这些数学文化,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而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从小就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数学是一种文化现在已成为定论。数学文化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然,了解世界,适应生活;它可以促进我们有条理的思考,有效的表达与交流,运用数学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它还可以培养我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数学生态课不仅仅是数字、符号、公式、定义、公理等看似冷冰冰的东西的简单组合,透过它们,我们要领会数学的丰富内涵,追求尽善尽美的数学精神,要让学生在领略数学文化发展进程的足迹中感受人类的智慧和文明的光芒。

四、生态型教师的课堂是关爱的课堂

有的数学生态课,学生在课堂上到处乱窜,想说啥就说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教师也不敢管理,怕一管就担上压制学生创造力的“罪名”。这其实是对数学生态课的误读!

在数学生态课上,教师对学生的是关爱而不是溺爱,是包容而不是纵容,是调控而不是控制,是打动而不是打扰。教师当然要预先设计教学环节,但课堂上更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机智,灵活机动开展教学活动,注重知识的现场生成。

在数学生态课上,教师的关爱表现在主动帮助学生制定确切的学习目标,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耐心辅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当学生学习陷入困境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通过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学习的沼泽地,驶入自主学习的康庄大道;当学生学习偏离正轨时,教师要及时制止和调控,通过主动干预和积极引导,让学生迅速回归学习目标,在和谐的生态课堂中茁壮成长。

在数学生态课堂上,教师的关爱表现在善于倾听,并适时进行引导,给予真诚的肯定评价,使学生学习思考的过程、交流展示的过程成为学生体验、分享、感悟的过程。教师的关爱表现在充分的尊重学生的数学学习现实,也充分尊重作为每个生命体的客观存在。

生态学篇10

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新学派 生态危机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20 世纪7 0 年代初以来形成的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分支学派,是战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根据变化了的社会现实而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新的理论表达,他们从生态危机及由此而引发的“生态***”中找到与马克思主义的新的结合点,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威廉·莱易斯和加拿大的本·阿格尔。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派别较多,但就其基本观点来说,还是比较一致的。他们认为,首先,生态问题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世界最为突出的问题,应强调生态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和当时的社会现实,使他强调内部社会关系而不是强调人与外部自然的关系来论述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在当今生态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应当在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社会理论的两个基本范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外,补充第三个同样重要的范畴——生产条件。

其次,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消费”是人性的扭曲,是生态危机的根源,他们主张应予批判,进而提出“劳动闲暇一元论”。当代资本主义为克服经济危机,力***歪曲满足人们需要的本质。这种“异化消费”导致刺激“异化生产”。因此,他们认为首先消灭“异化消费”才能消灭“异化劳动”,进而有效地制止生态危机。

再次,摆脱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是建立一种“稳态”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所谓“稳态”,就是维护生态平衡,维持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的状态。这样既可防止不合理的过度生产和消费,又能防止异化和***人的存在的社会状态,克服“异化消费”。

第四,提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争取社会主义道路的设想。他们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走向社会主义,不能像过去那样依靠“暴力***”,应当运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他们的生态危机理论去发动人民批判资本主义的那种集中化、官僚化的违反自然和人性的倾向,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创造条件,解决所有制问题,最终把生产过程的分散化、民主化、工人管理这三者结合起来,以建立实行“稳态”经济的社会主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由于高生产、高消费所导致的生态危机、人的异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透过生态环境问题,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对人和自然的严重损害,揭示了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府状态,倡导生态保护,主张人类和平,着眼人类的未来,把人类的希望寄托于社会主义,在诸如维护和平,提倡男女平等和***治民主,建立国际新秩序等方面的国际活动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绿色***治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西方思潮一样,在理论上也存在着复杂的成分,既有科学的一面,又有其局限性。

(一)在基本理论的构建方面: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贯穿其理论的始终,存在不少理论自相矛盾的地方。它把生态问题作为理论构建的核心,通过人与自然不可分离的关系来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这样必然造成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用“生态危机”代替“经济危机”,其结果是必然导致否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集中体现,进而取消社会变革,转移了人们反对资本主义的视线和方向。

(二)在一些具体问题的理解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暴露出片面性和局限性。他们批判资本主义的集中化、官僚化和技术统治论本来是正确的,但是把这些都归结于工业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增长,进而将批判的矛头指向构成整个工业文明基础的现在科技体系是有失公允的。又如,它主张的稳态经济是以企***追求产品质量和经济的零增长为前提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的。这在当今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对经济总量形成严重压力的情况下是不切实际的,必然导致新的供应不足。***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代会报告,并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对生态文明建设再次做了强调。这为解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与自然的突出矛盾指明了方向,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生态文明意识,科学选择发展路径,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方法。

(一)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依托和道德基础。只有大力宣传生态文化,培育全民的生态道德意识,使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行动,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运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普知识,将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亲和型产业发展模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其一、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完善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及农业品质量标准体系,规范农产品管理和市场准入体系。其二、加快发展生态工业。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控制污染物的总量。其三、大力发展生态服务业,加快生态旅游开发,积极发展绿色商贸、绿色物流,发展金融保险、科技咨询、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二)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抓好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污染防治工作。建设完善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严格控制并逐渐减少各个领域的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总量。

(三) 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策体系和法律体系。第一、建立综合决策制度,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用行***手段维护好生态环境。第二、出台相关***策,综合利用价格、税收、信贷、保险等环境经济***策,调动各地各个行业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第三、把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写入相应的法律法规,使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得到法律上具体而切实的保障,从而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生态学10篇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生态学10篇

学习

原生态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原生态10篇,内容包括原生态有哪些,原生态简介。Keywords:originalecology;ecology;ecologycriticism;originalecologyart一、“原生态”现象的出现关注文化圈的学者和观众不难发现,在我们周围,一个“原生态”现象正在

学习

初中毕业10篇

阅读(38)

本文为您介绍初中毕业10篇,内容包括初中毕业美篇题目推荐,初中毕业作文集合十篇。4、学IT技术,现在的网络时代特别的发达,特别是IT行业是非常受欢迎的,但是IT行业从业者是具备较强的专业性的,初中毕业后是可以选择一个好的培训机构来学习,特

学习

摄影展活动总结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摄影展活动总结,内容包括摄影社活动总结范文,摄影展活动总结范文。在本学期的活动中,不仅有社员们的参与,许多非社员却和我们一样热爱摄影的同学们也参与其中,与我们一起感受了摄影的魅力,享受摄影带来的乐趣与成就,共同提高了摄

学习

上半年组织工作总结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上半年组织工作总结,内容包括组织工作半年总结提纲,上半年组织部门工作总结。⒉突出了重点对象和内容。在培训对象上,以科级干部、中青年后备干部为重点,重点举办正科级干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学习班、新任副科级干部培

学习

生态农庄10篇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农庄10篇,内容包括最吸引人的生态农庄,生态农庄最新案例。1.研究背景在上个世纪的中期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建设生态农庄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我国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生态农庄形成了快速建设的

学习

毕业答辩10篇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毕业答辩10篇,内容包括毕业答辩100个记录,毕业答辩内容范文。记得当初只身一人到学校,我是班里最后一个报到的。虽然对这个陌生的城市感到茫然,但学校毕竟像个保护伞,我们不至于被雨淋透。拿到通知书时,我从未想过要让家人送,就

学习

小学生作业辅导总结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生作业辅导总结,内容包括小学生作业辅导记录过程怎么写,假期小学生作业辅导总结。我们认为对学业不良医学生进行小组辅导有几点好处:其一,宽松、温暖、支持的小组氛围有助于释放压力,彼此相互支持;其二,小组为学业不良医学生

学习

泵站自动化控制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泵站自动化控制,内容包括泵站自动化系统,泵站自动化控制故障处理。引言真空泵站需要24小时连续工作,真空泵站长时间运行,无法进行正常保养好维护,容易造成传动机构故障,如传动皮带损坏、燃烧等,另外真空泵站的运行噪音大,不利于维

学习

生态环保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环保10篇,内容包括生态环保论文十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个人总结100篇。要使鸡群高产、稳产,除了给予优质的饲料外,必须给它们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和良好的通风。邢晓红开创的地下养鸡在这些方面

学习

金融实训报告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金融实训报告,内容包括金融类实习报告8篇,公司金融课程实践报告范文。为有效发挥反洗钱与反恐融资制度的作用,协调机制建设至关重要。FATF(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最主要的国际反洗钱组织)《40+9建议》第4条指出,“规则和条例应允许

学习

重装系统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重装系统10篇,内容包括电脑系统重装,重装系统介绍大全。相信很>>不要着急重装系统重装系统照样好用警惕重装系统后遗症远程重装系统手记重装系统后修复FlashGet“重装系统”前的备份远程帮MM重装系统重装系统显身手重装系统

学习

生态旅游10篇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旅游10篇,内容包括生态旅游案例国内,生态旅游景点有哪些地方。(一)生态旅游定义及内涵分析正式把生态旅游(ecotourism)作为一个***术语的是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生态旅游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Lascur

学习

反腐倡廉标语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反腐倡廉标语,内容包括发布反腐倡廉宣传短句,反腐倡廉的标语大全。3、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4、民主集中,民族复兴;独断专行,自毁前程;***风正,世风日正;勤***爱民,国运昌盛。5、壬午年马到成功,倡廉***两袖清风。

学习

工程监理总结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工程监理总结,内容包括工程监理技术总结,工程监理总结100字。二、对现场所有进场材料、人员、机械设备进行记录核查,对质量上不符合要求杜绝用入工程中,针对在工程关键部位的施工时,做到提前到达旁站位置,检查施工准备工作是否

学习

生态学基础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学基础10篇,内容包括生态学基础知识点汇总,生态学基础的资料。2.植物群落特征调查在确定最小取样面积的基础上,调查不同林带的植被特征。具体如下:调查农林过渡区植被结构特征、组成(海拔500m~800m);调查栎类林带植被结构特征

学习

生态学原理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

阅读(34)

对利用生态学原理布局生态园林进行了介绍,对建设生态园林和保护五种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进行生态园林建设的建设。关键词:生态园林生态学协调多样性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化得到了长足进步,但城市绿化绿地形势单调、功能单一

学习

浅析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阅读(46)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景观生态学原理在城市绿地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内容包括城市绿地生态学和园林关系,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绿地规划结构。本文通过对景观生态学思想的起源、发展及基本原理的研究,从总体规划特征及规划模式方面介绍了景观生态学

学习

传播生态学视野中的反智主义与反智论

阅读(26)

【摘要】反智主义是上世纪在对大众文化研究中发现的一种思想倾向,但却很少在大众传播中作为对受众情态的考察而被研究。二者在研究范畴上,随着大众传播媒介权威的建立而在外延上趋向重合。本文从对反智主义的认识入手,探讨中国传播生态中反

学习

生态学报

阅读(56)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学报,内容包括生态学报编辑部,中国农业生态学报。烧失量数值波动对北京地区过去气候和环境的特征响应张佳华,孔昭宸,杜乃秋棉田生态系统氮营养元素循环的研究陈金湘,刘海荷叶色草蛉幼虫个体生长率模型苏建伟,盛承发白杨派新

学习

水生态学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水生态学,内容包括水生态学导论,水生态学是什么。1.瑞丽江流域鱼类组成、区系及生活史特点研究蒋万胜,杜丽娜,江艳娥,杨君兴,陈小勇,JIANGWan-sheng,DULi-na,JIANGYan-e,YANGJun-xing,CHENXiao-yong2.斑马鱼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的表达分

学习

城市园林建设中植物生态学的应用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城市园林建设中植物生态学的应用,内容包括城市生态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城市规划中景观生态学的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生态园林建设越来越重视,生态园林成为城市园林建设的目标模式。本文对城市

学习

生态学英语教育改革路径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生态学英语教育改革路径,内容包括现代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之路。【摘要】伴随着国际化交往程度的加深,英语学习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现代化英语教育主要强调跨国文化交际能力以及综合性的语言应用能力,需要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