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案例篇1
1.1双语课案例教学法与教师认知上的误区
案例教学法是国贸专业双语课程授课过程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法起源于美国,首先由哈佛法学院倡导,之后哈佛商学院也开始应用,采用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所以,应用这种方法必须基于真实可信和知识相关性的信息,否则就会和教师讲授背道而驰。但是研究和编制一个好的案例,至少需要2-3个月的时间,一个有效的案例需要有技能和经验,而且要随时更新,否则就会老化。目前许多高校教师针对国贸专业双语授课所利用的案例,主要来源有两种:一种是书本上提供;一种是教师网络查找中文案例的,并翻译成英文案例。第一种来源很可能存在时间的滞后性,可能与我们需要的新知识脱节。第二种来源存在问题真实性的质疑,教师希望通过案例说明知识的可信,可是案例本身可能具有挑选时的主观性、个例性等特点,存在偏颇。
1.2教师岗前培训不足导致双语课案例教学方法的生搬硬套
我国高校扩招,从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到2013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699.8万人,增幅达547.96%。学生供给旺盛,促使高校教师招聘快速跟进,各类高校根据需要吸纳人才,途径包括行业企业、刚毕业的本硕博毕业生、海归派等,而从最初面试到教师走上讲台,岗前培训时间仅仅不到2个月。在我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中都没有对高职教师的任职资格作明确规定,而是按照普通高校教师的相关标准执行,即具备研究生或本科学历即可。很明显,岗前培训不足,使得教师掌握的教学方法也乏善可陈,使得生搬硬套的案例存在水土不服现象,同时旧知识与新案例、新知识与老案例的格格不入,都可能出现,矛盾处处存在,教师驾驭案例功力不足。与此相反,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都对上岗教师及执教教师实践很重视。在美国,要想成为一名应用型院校教师,必须具有学士以上学位,并对所授技术课程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及最新经验,或者在合适的技术领域有5年以上的实际经验,还要求有当顾问和单独判断与研究的能力。在德国,博士生毕业后必须在企业工作五年,方可应聘为应用科学大学的教师。在加拿大,每3年教师必须返回到业界实践,或定期为业界解决技术问题,或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等,以防技术知识老化。
1.3教师素养结构失衡导致双语课案例教学方法的目标失真
教师素养结构失衡,体现在教学方法上什么案例都可以拿来用,任何知识都可以用同一则案例来套,这显然违背了教学的严谨性。2011年4-9月笔者向海南工商职业学院、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海口经济学院、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海南省旅游学校等五所学校投放调查问卷,通过对海南五所高校教师从事科研活动主要动因情况统计发现,教师从事科研活动中由大到小排列分别是,晋升职称比例是46%,总结经验比例是19.3%,完成工作任务比例是18%,学术追求比例是16.7%,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我国教师晋升体制以及对年轻教师主持科研项目缺乏扶持、教师自己买版面的国情有关。教师的科研追求不是让课堂案例变得更加丰富,而是为了职称晋升,显然动机不纯净了。
2教育生态学下媒介素养的双语课案例教学法应用对策
2.1利用媒介素养建立教师正确的双语课案例教学法应用观
教育的生态环境是以教育为中心,对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制约和调控作用的多元环境体系,这种生态镶嵌性加大了个体在接受媒介信息的困难。媒介素养则提出了一条路径,即让教师面对媒介各种信息的时候,在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制作-思辩过程中,突出案例教学的实际应用,从简单的知识传授到应用方向的指导。从教师认识层面来看,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各种媒体传播给我们繁杂的真假信息,有效辨别信息并合理利用信息最为重要。教师需要学会辨别真实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自我反省的模式,建立正确观,增加授课知识与双语案例切合度。从教师应用层面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把理论知识模块化,把一则则信息拆分成一组组的双语课案例,对应每组理论知识。每一组案例既是一则典型知识汇总,也是一则实际操作示范。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案例设计课程时候,考虑到选取哪些是合适的、哪些是多余的、哪些是未来需要现在不需要的、哪些是关联课程需要的等。
2.2利用媒介素养构建教师双语课协作式的案例教学法
教育生态系统的引导使得个体间协作有序,那么教师在教课过程中,也可能存在这样一种介质能推动个体间的合作。所以,媒介素养的养成需要利用正确的介质达到有效的目的。在构建案例教学法真实性时,我们可以利用组织本身传导性构建课程间的互联网,比如领导-教师-学生、教务处-系部-教研室、企业-教师-学生-企业,等等。每个团队的案例集有不同方向的扩散,形成知识-案例树。这种构建不是短时期能够完成的,同时没有一定的时间、方向都无法完成,对于很多经过短暂培训的教师那更需要用时间去堆砌才能成熟。所以,组织内部传导机制的完善以及组织与外部联系紧密决定着一个教师是否能真正纯熟运用此方法。第一,建立协作式的双语课案例教学方法需要大量的师资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年初年末培训、省级培训、出国访问等,让教师有机会接触好的案例。第二,鼓励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参编教材,多给新人机会,改变申报课题等职称上的限制,建立科研奖惩机制。第三,推荐更多的年轻教师去企业带薪实习,要做到百分之百实现教师有实***历,并把这种经历写进教师资质中,保证上讲台的教师都是高质量的、有能力的。
2.3利用媒介素养教育提高教师双语课应用案例教学的严谨性
语文教学案例篇2
本诗以牛郎织女为话题,叙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织女因不得与牛郎相聚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他们含情相视而不得互诉衷肠。以下是和大家分享的语文教学教师案例借鉴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语文教学教师案例借鉴一
教学目标:
1、体会《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风格特点。
2、学习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思想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牛郎织女相思之苦及委婉动人的别离之感。
2、鉴赏叠字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
3、联系法:以题为纲,联系课内课外拓展延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资料:
一、导入:
同学们明白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吗?关于七夕节有什么传说呢谁给大家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补充资料: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感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感情传说之一。(牛郎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与范喜良、白素贞与许仙)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它又被称为乞巧节,相传七夕的夜晚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陈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针,向织女乞求智巧。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看,我们的祖先多浪漫啊,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就能创造出这么一段凄美的感情故事,其实,牛郎织女星起初只是自然界的星星,随着岁月的演变才有了一些情节,而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迢迢牵牛星》,对这个感情故事的情节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二、介绍《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男子从征服役,家庭破裂、夫妻分别,那些有抱负的文人也因混乱的时世不能实现自我的梦想。所以《古诗十九首》主要资料就是抒写仕途碰壁后产生的人生苦闷和厌世情绪(游子诗)以及离别相思之情(思妇诗),主题主要是感叹生命短促、坎坷和向往感情的忠贞,期望夫妻团聚,怨恨虚度青春。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无言之冠”,钟嵘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到底这首诗有什么特色,为什么能赢得如此高的评价,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三、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1、请学生朗诵诗歌,感受诗歌音节之美。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详见课文下注)
诗歌翻译参考:
一边是遥远的牛郎,一边是隔着银河的灿烂织女。
轻巧地摆动着柔美洁白的双手,札札地穿梭纺织。
整天都织不出布来,眼泪零落就像下雨。
清清的银河水浅浅,相隔距离又有多远?
隔着一条清清的银河,只能含情注视默默不语。
四、层层深入,鉴赏分析
(一)基本资料
明确:本诗以牛郎织女为话题,叙写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织女因不得与牛郎相聚而终日以泪洗面,织布不成,他们含情相视而不得互诉衷肠。
(二)写作思路
明确:一二句描述环境,中间四句描述织女,最终四句点明离别的根源和哀怨。诗中充满浓厚的浪漫气息,将神话和现实和谐地结合起来。
板书:两星的形状(景)——织女的相思(人)——分离的痛苦(情)
(三)诗句鉴赏
1、鉴赏诗歌叠词之美
这首诗在十句中有六句用了叠音形容词开头。
板书:迢迢——距离之美
皎皎——星光之明亮
纤纤——手之修美
札札——织布之声
盈盈——河水清浅之貌
脉脉——相视之态
叠词的作用是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加上句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使诗歌更具浓郁的抒情性,也使感情表达得更缠绵悱恻。无论谁,其实一向都需要完美的感情。诗人用织女的意象来表现自我追求完美感情而不得的痛苦,我们因为有完美的感情,所以读了之后会深深的理解并同情。叠字是我们汉语独有的语言现象,它有着重重叠叠,曲曲折折,平平仄仄的美丽,一波三折而又回肠荡气,唐诗宋词元曲哪一页都有它的美丽。谁能背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篇几句?
答: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七组叠字写尽了易安居士国破家亡之恨。
哪位同学能模仿这句话给《迢迢牵牛星》的叠字作结。
答:《迢迢牵牛星》六组叠字写尽了“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
2、鉴赏诗歌无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的艺术效果
同学们觉得此诗表达了相思之苦,全文哪里写相思了?我没有看到“相思”二字啊!
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中能够看出,这两句诗不仅仅写出了织女织布时动作的娴熟,织女的姿态之美,更写出了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擢”举起,“弄”是摆弄。因为思念而不能认真工作,以工作来排遣心中的苦闷。从“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句也能够看出,她因为思念,一整天也织不出一匹布来,而“泣涕零如雨”更是直接写出了她相思的神态,后面“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说,他们两人一水之隔,却不能互诉衷肠,表达了那种相思之情。“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件”也是!诗中揭示了现实与梦想的矛盾,河汉“清”且“浅”,人近在咫尺却不得相见,更让人觉得悲怜。“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也能够看出,“迢迢”,遥远的样貌。牛郎织女相隔天涯,那里正是以织女的口吻表达对牛郎的思念。“迢迢、皎皎”就是从环境上渲染了星空广阔、相爱之人远隔天涯的悲凉气氛,让人联想起男女相思之情。
这首诗,没有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写相思!这就到达了无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的效果。(板书:环境渲染,情感刻画,动作描摹——无一句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
那么,诗中写得这种思念仅仅是天上才有得吗?
不,是人间离情的写照。“一曲天上悲歌,一绪人间离愁”(板书:天上悲歌,人间写照)
五、拓展迁移:
(一)
宋朝的苏门四学子之一,秦观也写了一首“鹊桥仙”来描述牛郎织女的生活: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诗也是以牛郎织女为题材的,那里写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意思就是说忠贞的感情又何必在乎是否日夜的厮守呢?虽然他们只能在七夕相会,但只要他们忠贞不二、心心相印就足够了,同学们怎样认为呢?
语文教学教师案例借鉴二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资料分析,结合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并能熟读成诵后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理解诗歌资料,感受诗歌画面美。
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意美。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意境,掌握鉴赏此类诗歌的技巧。
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懂得古情今懂,古为今用。
确立重点和难点的依据:理解诗歌,感受到音韵美和画面美,这是第一层次的学习,真正能让诗歌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到达诗歌文化的传承,这才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背景
1.出示***片,重温牛郎织女民间故事。
星空广阔而神秘,关于星空也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奶奶和外婆都讲过的这个神话故事。(学生简述)
今日我们将以诗歌的形式重温这动人的传说,学习古诗《迢迢牵牛星》。
2.了解来源《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都是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
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治混乱。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评价为“五言之冠冕",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下头就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读后点拨字音。
2.学生自读,读通顺,读准确,读出节奏;指名读,同学互评。
3.师生配合读。(教师读上句,注重强调出叠词和节奏,让学生在接读时,自然读出诗歌的音韵美。)
三、结合注释,疏通诗意
1.借助注释和结合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理解诗意。
2.交流诗歌大意。
课件出示:牵牛星在遥远的银河对岸,织女星明亮而皎洁。织女摆动着纤细雪白的手,“札札"地穿梭织布。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帛,哭得泪如雨下。银河既清且浅,他俩相距也没有多远,仅有银河相隔,却只能含情脉脉相望,而不能互诉衷肠。
3.再读诗歌,要求学生想象画面,感受美感。
四、理解诗歌,评析感悟
1.这首诗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织女对勤劳善良的牛郎的相思之苦。)
2.全文没有一个“思"字,诗歌借助哪些诗句传递了这份相思的哀怨与痛苦呢?
(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是遥远的地方,这与诗中的哪句诗矛盾?“河汉清且浅,先去复几许。”仅仅是一水之隔,何谈遥远一说呢?有王母娘娘这样强大的势力阻隔,它们很难相见,相望而不能相见更能让人感觉遥远,心生思念。
(2)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织女是织布最好的神仙,所以,取名“织女”,为什么会“不成章“呢?一个“弄"字是玩、戏的意思。织女虽伸出素手,但无心织布,只是抚弄着机杼。这动态的描述,写出人物内心悲苦。“零如雨",思念的泪水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呢?这夸张和比喻的修辞,直接写出了织女的相思之苦。
(3)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河水盈盈,泪水也盈盈,只是深情的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出话来,近在咫尺,若隔天涯。这句诗含蓄而深沉地表达出相思之苦。
3.诗中的字里行间都体现了织女对牛郎的思念,让我们用朗读表达出这离别的哀怨,相思的痛苦吧!
4.小结:这首诗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感情杯具,而实则是人间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荡时期,男子从征服役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的局面,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妻久别是他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他们的心声,夫妻团聚成了他们的向往。
五、诗文迁移,领会技巧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织女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主要从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节描述,这样生动细腻的描述,把织女这样一个寂寥愁闷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纤纤"“素手”一一外貌描述。
“擢"“弄"“一一动作描述。
“泣涕"“脉脉"一一神态描述。
运用描述方法把人物形象写传神,这在我们平时作文中也能够用。
六、诗词拓展,品味语言。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天上人间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这样的浪漫不仅仅在资料,还有他的语言形式上。
1.找叠词,谈感受
诗歌中用了很多的叠词“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让我们把他们找出来,读一读,你有怎样的感受?
(叠词的加入使诗歌准确而生动,也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2.诗词拓展,品味叠词。
你还读过哪些使用叠词的诗歌?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一《诗经》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一《诗经》青青的是他的衣领,日日萦绕在我心里。
七、课堂练习,背诵古诗,吟唱古诗。
1.课堂练习
填空。
诗中写出了织女因感情思念而受到折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2.练习背诵古诗,吟唱古诗。
板书:
两星的现状
迢迢牵牛星织女的相思离别之思
语文教学案例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
第一课时
1、故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们呀?(播放录音故事)
(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内容,了解了课文大意。)
2、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条谜语,看看你能猜到谜底吗?"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板题)
对话平台
1、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自由读课文。同时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读书情况。强调标出的生字、词语,注意难点的字音。如:"躁、灾"是平舌音;"稼"是第四声,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等。
3、读书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良好习惯。教师有效地收集学生读文后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走向。)
识字
1、利用生字卡片,出示"我会认"中的11个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认,交流识字的方法。
2、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生字和词语。(参见"我会读")。
3、分组开火车读字词比赛,评出优秀小组,读得不准的,请组内的同学帮助纠正。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冲、晒、池、浮"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重点。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以及"两点水"和"三点水"在写法上的异同。
3、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教师巡视,师生共同评议。
谈话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已经学到了什么或会干什么,接下来你们想做些什么呀?(学生自己说想干什么,学生可能说出以下的活动意向。)
1、用学会的词语说说话,给生字找朋友。
2、和伙伴一起合作读课文,读最喜欢的段落。
3、一边表演动作,一边朗读。小组合作。等等其他方法也可以。
(要学生读文识字以后,充分尊重学生意愿,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扎实有效地学习。)
汇报
学生根据自主的学习活动,汇报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感受。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用自己喜欢的记生字词。听写生字词,然后说出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巩固识字。同桌检查写字情况。
2、指读课文,师生评议。
启思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会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水除了变化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呀?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些问题弄懂呢?
2、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交流方法。(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组读书,边读边记"、"画表格填写"、"故事表演"、"绘画表现"等方法。)
(这样的设计应该建立在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以问启思,讨论探究阅读理解的方法,充分发挥了阅读主体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可能会找出一些方法,但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注意方法的可行性,以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地学习。)
探究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及时关注各组学习情况,因材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地运用自主选择的阅读方法,以确保学习质量。
展示
1、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小组学习),汇报学习情况。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以下的问题。
(1)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
(2)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第3自然节)
(3)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
2、教师可利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认识和理解。组织评价各组的学习情况,特别注重对学生合作情况,创新方法及学习态度的评价。
(充分相信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学习。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合作学习及主动探究的意识。)
谈话
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与危害?
演读
1、引导学生结合对文中重点语句的体会和理解,练习感情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如: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读出"落、打、飘";用愉快、轻柔的语气读出白云与红霞的美丽、可爱;用沉闷的语气读出云的"沉甸甸";用轻而慢的语调读出水的"平静、温和";用稍强的语气读出水"汹涌澎湃"等。
2、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水的变化"及"水的不同性格"。
语文教学案例篇4
(一)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维度
在个人主义为中心的社会中,公民的个人权利与需求高于集体的权利与需求,人们比较倾向于个人责任感与自主性,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社会里,公民比较强调集体内部的和谐与依赖,强调集体的需求与权利。
(二)权力距离维度
权力距离维度体现在公民对社会权力分配不公的接受程度,调研得出,国家的富裕程度、现代科技的先进程度、城市生活的多样程度越高,人口数量越少,传统文化越少,权利距离数值就越低,反之,权力距离数值就高。
(三)不确定性规避维度
不确定性规避维度即公民对不可知事情的规避程度。在规避程度高的社会中,人们对不可知的情况担忧程度比较高,所以倾向于用清晰的准则指导自己的言行。而规避程度低的社会中,人们乐于冒险去探索未知。如在教育中,规避程度高的教育制度倾向于告诉学生应该如何言行,而规避程度低的教育制度乐于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与探索,发掘出自我价值。
(四)男性/女性维度
以男性为主流的社会中,男女在角色上有差别,男性形象健壮刚毅,追求物质的富有与事业的成功,而女性形象则温文尔雅,是贤妻良母的角色。在以女性为主的社会中,男女没有很大性别差异,他们对家庭子女的照顾和财富贡献方面都有各自的义务。Hofstede认为,东方员工倾向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数值较高,对未知的不确定规避程度高,倾向于以男性主义为主。而西方人相反,他们倾向于个人主义,权力距离数值较低,对未知的不确定规避程度低,倾向于男女平等。
二、文化负面影响
既然东西方人们的文化有根本差异,那案例教学法对中国学生是否适用?
(一)学生集体主义与自主想法之间的矛盾
由案例教学法的简介可知,此法需要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活动,学生需要有自己的判断与想法,且必须有创新精神才能解决教师分配的问题。中国的学生很多倾向于集体主义,以集体的想法为主,在个人思考问题与集体讨论中,相对于自己的思考更多倾向于考虑别人的想法。比如在小组讨论阶段,中国学生倾向于倾听优秀生的回答,常作为被动的接受者。优秀生的回答常代表了班集体的正确答案,个人另类的想法会有偏离主流的嫌疑。但案例教学法提倡让学生有自己的想法,能创新地解决问题,这更适合于个人主义较强的氛围。
(二)学生权力距离高与教师旁观身份的矛盾
东方人权力距离数值相对高,教师有史以来代表了权力的一方,自古就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思想,教师和家长的地位是几乎平等的。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真正能做到旁观,不去插手学生的讨论与分析。中国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很重视教师的反馈,肯定的反馈意见能鼓励学生,而否定的意见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作为权力象征的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如何调节学生更少地关注教师的反馈而放手大胆去做呢?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学生不确定性规避程度高与迎难而上的矛盾
东方人对不确定因素的规避程度较高,很多人遇到问题倾向于规避,且规避程度随着难度的增加而加强。但案例教学本身就是解决真实工作问题的教学方法,如果心里倾向于拒绝挑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将不能有预期的发挥,这势必将影响教学的效果。
(四)男性/女性维度方面无大矛盾
在男性和女性维度方面,中国人男性维度较高,而西方人女性维度较高,注重男女平等。但中国商务英语专业班级内以女生为多数,男生占很少数额,这也从数量上决定了班级中的表现不会有中国社会中男强女弱的境况。所以案例教学中,要求男女平等参与问题的解决还是可行的。这方面的文化影响即可忽略。由上可见,文化四个维度中的三个维度都在案例教学中有负面的影响。虽然文化维度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为基础,但如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还是存在的,所以在中国应用案例教学法,还是应该考虑到中国的文化因素。由于案例教学法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商务英语知识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所以教师们应考虑相关对策以便辩证地应用此法。
三、结语
语文教学案例篇5
一、引言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大学英语教学越来越精细和深化,从原来的只注重基础知识如语法、词汇的讲解,语篇理解,了解文化背景知识,到目前的跨文化交际应用。高校英语改革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现在,国内很多高校已经陆续开设中西文化比较或跨文化交际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英语学习离不开学习西方的文化和习俗,在国际***治、经济、文化交流过程只有充分尊重和了解他国文化,详细掌握本国文化,避免发生矛盾和冲突,以求同存异的思维理念为指导,才能成功交际和交易。在教学中,教师以案例教学法为教学理论,运用生动的案例,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和学习,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具有优秀素质和综合能力的21世纪人才。
二、建构主义和案例教学法
(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教学理论是目前被广泛认可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它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同时,个体学习也是在一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进行的。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大量记笔记,课后还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巩固复习,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累,自制力强的学生会按照教师的要求做,成绩较好;而对于自制力差的学生,学习简直就是个“苦差事”。建构主义教学与传统教学相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知识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构建所学知识的意义。由于参与度很高,学生要动手动脑完成任务,所以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同时能深度认知所学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建构主义理论越来越被广大教师应用和实践。
(二)案例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而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正是根据课程内容所设定的案例“情境”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搜集资料、以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组内和小组之间的讨论和“会话”,然后整合所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学内容构建出相关知识的意义。因此,案例教学法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具体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案例教学法存在的理论基础。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采用真实的商界案例和事件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收效颇佳。后来它被逐渐应用到教师培训当中,直到最近,案例教学法已经是各科老师们屡试不爽的教学方法了。案例教学法的重点在于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大脑运转起来,分析和思考问题,用“真实可信、客观生动、案例的多样化、相关性”的案例,以培养学生批判反思意识、团结合作意识,以及多向的、发散的思维能力。
笔者不再赘述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会在接下来的案例中体现其精华部分。
三、中西文化比较案例
当问及留学生在国外的经历或外教在中国的经历时,他们会说:每天在交流和生活中都会发生各种各样因中西文化差异而尴尬或误解的情况,每天他们的头脑都会感受到这种文化的不同,也在不断反观自己的文化,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断纠正自己的思想,以更客观的心态来思考和应对这些情况。下面举几个热点例子:
案例1、教育教学
有一天,外教来上课,课堂气氛开始活跃起来,由于外国人在本地很少见,加之课程内容设定的轻松有趣,学生更愿意参与,此时,班级所有的学生都在认真听讲,被动学习的学生和玩手机睡觉的学生也都在竖着耳朵听外教讲的内容。那么,外教到底给学生讲了什么这么具有吸引力呢?很简单,先是讲了几个特殊疑问词:who, what, which, when, where, why, how,外教激情洋溢的领读了几遍,然后让学生造句,没有在?定时间内造出句子就要挨罚,当然惩罚也是简单愉快的,有的学生听不懂外教讲话弄出百般笑话,引得其他学生捧腹大笑,很快一节课就过去了,紧接着第二节课外教先简单导入了一下,然后给学生播放视频,之后给学生展示了几个有关视频的问题,给大家时间开始思考书写个人观点。视频的播放大约占了半节课的时间,写作用了半节课的时间。外教这节课几乎没说什么话,但是学生全部参与,并在下课时全部交上了写作内容。同样是英语课,中国的教师往往采用的是讲授的方法,信息量比较大,知识点多,学生需要做大量的笔记,课后还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课堂上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积极主动的,认真听讲并做笔记,三分之一的学生虽然在听,但是很明显是在被动接受知识,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干脆置身事外,要么玩手机,要么睡觉,完全处于消极的学习状态。学生对两位来自中西文化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对比:
有学生说:“中国老师的课还是最适合中国学生的,虽然枯燥些,但是讲的内容多,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有的学生说:“这一堂课好像没学到什么。”
有的学生说:“我更喜欢外教上课,不累,有意思。”
还有的学生说:“外教的课能让我***思考,这样大脑和思维得到了锻炼。”
显然,前两个观点是第一个三分之一的学生的,后两个观点是第二个和第三个三分之一的学生的,学生感受到了中西方教学模式的不同,有的认可,有的排斥。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在教学方面,中西方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目前很多高校英语教师仍旧在沿用这种传统的教学讲授的方法,口干舌燥的讲授辛苦备课的内容,可很多学生不买账,真正能学习的学生只有三分之一。而来自加拿大的外教老师轻松搞定两节课堂,问题是所有的学生都从中有所收获,尤其是对视频内容发表个人看法并以写作的方式呈现出来。每个学生下课都很开心,有的学生甚至依依不舍,还和外教合影留念。外教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学生似乎什么都没有学到,但是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得到了很多锻炼,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从中建构自己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批判思维能力。而从长远来看,外教的教育理念和模式?^中国教师更为先进,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甚至是工作效率,这是中国教师应该努力学习的。
案例2、表达方式
一位中国人和美国的朋友吃饭,他们在讨论开公司问题的时候产生了分歧。
The American said, ”There are many business opportunities in China. My idea is very good. We can do our own business and make big money.”
The Chinese said, “It’s easier said than done. We should consider every aspect. Your idea is great and ahead of time, but it’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such a big business. We can’t invest casually. What if we lose it?”
The American was angry and said, “Life is short. If we are always concerned about losing money, we can’t realize our life value. I have all the resources except money, I need investors.”
The Chinese smiled and told him, “Right, money is important. But who would invest you if you don’t have a good planning research in paper. It’s just an idea. Everything is just in your mind. But others don’t know what you are doing or what you want to do. So, let’s start with just a little thing, such as preparing a planning research.”
在上面的例子中,美国人执意要用个人的想法开一家公司,他觉得自己的观点很超前,而且一定能获利,他从来没有考虑到在中国会遇到的困难,一旦中国人反对时他就有些不高兴,大谈什么人生短暂,不能过度考虑后果,否则一事无成。相比较而言,中国人谨慎,考虑细致,他告诫美国人多思考一些现实问题,建议先从做企划案开始。于是学生开始发言:
“中国人比较内敛、谦虚,美国人比较直接、具有攻击性,而我更喜欢中国人的做事方式,考虑周到,做事谨慎,这样才能得到最佳的收效。”
“做生意可不同于做买卖,如果就是做个小摊贩,我们可以不假思索,但是,巨额投资一定要策划周密,有合理的体系和理论,否则亏损谁来负责?”
“美国人太异想天开了,真是无法理解。”
……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和美国人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美国人在思想和表达上更为直接和具有进攻性。他们遵从先个人后社会的观念,从小就被教育要***、自信、实现自我价值,只有实现了自身价值,社会价值和国家价值才能得以实现。西方社会注重发扬个性,个人观点会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他们说话做事更直接,果断,有野心,有想法就付诸行动。缺乏自信心和进攻性的人是很难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的。而在中国,社会提倡先集体而后个人的观念,只有集体利益得到保证,个人利益才能得到实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以此标准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府与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所以人们注重委婉、谦逊、低调,做事“三思而后行”,必须考虑事情的各个方面。“满招损、谦受益”成了人们的人生信条。如果中国人像美国人那样自信满满,似乎要干一帆大事业而又没有什么周密的计划,人们会认为这人有问题、不靠谱,即使有了良好计划,人们也会认为这人操之过急,野心太大。在中国,有野心是被视为不良行为的,意味着别人的利益甚至生命会受到威胁,被中国历代社会所否定和排斥。可见,如果对中西文化了解不够透彻,很容易在异域受到冷遇。为了避免本国学生走出国门遭遇类似的尴尬,在大学英语课上或开设中西文化差异选修课程,不断渗透并让学生了解这种差异是非常有必要的。
案例3、思维方式
中西文化的不同从世界地***上也可见一斑。我们一直以为从小就了解和熟悉的世界地***就应该是下面这样的,而且全世界都在使用这种类型的世界地***。但是,当给学生们展示英美版的世界地***时,学生们一脸惊愕,原来世界地***还可以这样。他们马上发现,这两个不同版本的地***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论中国还是英美国家,都把自己的国家放在中心或者偏中心的位置。最近美国已经使用了另外一个版本的世界地***,把自己国家放在更为中心的位置。
当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版的世界地***展示给学生时,下面一片哗然,因为这张地***更为离谱,至少英美版世界地***是上北下南的摆放位置,可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版的地***是上南下北,完全颠倒,目的就是为了把自己的国家摆放在比较中心的位置。于是,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发言,学生说:
“我从来没想过世界地***会有这么多不同的版本!这些地***让我耳目一新,长知识了!”
“这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我们所认为的世界其实未必就是那样的,它也许还有许多其他的存在方式,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西方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丰富自身对世界的认知,这样做出的评价或结论才是比较准确的。”
“其实这更是一种哲学,从这几张地***中我感受到了他国文化的与众不同,也许还有更多值得我们了解和学习的地方。作为一个大国的子民,我们不能夜郎自大,盲目自信,而应该从思想意识上走出去,或干脆出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认识世界,同时也更了解自己和自己的民族。”
……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冲击,很显然,他们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中西方对待同一个问题体现出了不同的认识和解决办法,更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中西方文化由于其地理环境、经济制度和哲学传统的差异而造成了思维方式的不同,而思维方式又反过来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不同理解,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每种方法都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思考。为了使地***更直观,便于人们从本国的角度了解世界,都将自己国家放在较为偏中心的位置,于是世界地***就出现了几个不同的版本。从不同的角度看世界会让人有不同的感受,产生不同的想法,进而会让人联想到其他事物,从另的角度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也许会得到更理想的效果。这种结论激发了学生们的强烈好奇心,有的想把自己的兴趣爱好继续下去,发现更多事物之美;有的想去解决一直在疑惑的问题,期望得到理想的答案;有的想走出去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然后将所见所闻所学所感分析整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得出自己的结论和观点,为社会和国家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无论学生们是怎么想的,这种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无疑启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好似一把钥匙,开启了通往新奇世界的大门,这会让他们付诸行动,创造出新观点、新发明……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和国家可持续性进步会起到良性促进的作用。
语文教学案例篇6
案例教学法(Case-StudyMethod),亦称个案教学法,是指运用来自于实际和具有仿真性的案例,使学生进入商务案例和管理事件的情境中,通过对事件的诸方面因素的关系及发展过程的研究,提高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苏格拉底的“启发式问答法”和柏拉***的教育思想均提出,通过列举较多的实例,能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好地锻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成为了案例教学思想的萌芽。20世纪20年代,“案例教学法”由哈佛大学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Doham)推广,成为了哈佛大学的教学特色。这一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商务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了比较显著的教学成效,后来被广泛用于应用性学科专业。时至今日,哈佛商学院里已有超过80%的课程是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的。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商务英语由于与管理学、市场营销、国际商务等领域的专业共性和亲缘关系,也逐渐接受案例教学法在其教学中的应用。王青梅,赵革(2009)对案例教学法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及未来研究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1];王鲁男、段靖(2010)分析了商务英语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2];但系统深入的专题研究还不多见,本文拟结合我院商务英语本科生的培养,探索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2、商务英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流程
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具体过程包括:(1)精选案例,创设情境;(2)案例自主学习;(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4)案例学习多元评估。
(一)精选案例,创设情境
案例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准备案例。作者认为,在准备案例过程中,应烙守下列原则:(l)案例材料必须是真实的,描述真实的商务情境或问题。(2)案例要能提供学生分析和解答问题的多种途径和空间而不能用所谓标准化的唯一答案来束缚学习者的思维。(3)案例材料应该符合学习者语言水平与学习需求。所选编的案例首先应该生动有趣,但内容不能过于专业。这样既能激起学习者的兴趣,又不至于使他们无所适从。提供较好商务英语案例的书籍包括:高教出版社的《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第二版)》系列,巴黎Ellipses出版社的《商务英语互动案例》,剑桥出版社的《商务角色》,牛津出版社的《商务任务》等。(4)案例资源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文本、视频、音频、***片等,结合社会热点,具有时代感。(5)读写结合。案例最好能派生出与之相关的写作任务供学生课后完成,可以是信函、报告或建议书,以写来促进阅读,提高学生英语表达的准确性。因此,案例选编是有效进行案例分析的前提,好的案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二)案例自主学习
教师应该在课堂案例分析之前根据该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案例。学生不仅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还要查阅一些必要的参考资料,对相应的讨论任务进行准备。考虑到当代青年求知探索和网络搜索技术运用都已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他们有一种表现自我、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研究的强烈愿望,教师有必要借助网络环境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3]。只有让学生在课前对案例进行预习,初步形成自己的想法,他们在课堂上讨论的时候才会有话讲,发表自己的观点。当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学生消极懈怠、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因此,老师有必要采取检查学生案例预习情况的手段,督促他们按时完成。
(三)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理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学生应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应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4]。Johnson(1999)等的研究结果表明,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推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5]。在这种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通常把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教师指定组长。教师应督促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用英语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在自己发言结束后,要善于听取别人的见解,汲取他人的新观点。然后,各小组可指派代表向全班对案例做小结发言。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讨论中不宜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免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若学生的意见不一致,可使其展开讨论;若学生分析判断有误,教师可采用间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自觉加以修正。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本次讨论,指出本次案例讨论的思路、讨论的难点、重点、主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并评述本次讨论不足之处与成功之处等。不容忽视的是,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作出评价,指出他们常犯的语法和语用错误,这对提高他们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很有帮助。
(四)案例学习多元评估
案例学习多元评估是案例教学的重要一环。在案例学习多元评估过程,教师首先在课堂上要求所有学生认真对待每个案例,积极参与案例讨论的各个环节。此后,要求学生完成案例派生的商务应用文写作任务,如:信函、报告或建议书。评分项目主要有三个:(1)学生在案例讨论活动中的参与度,以发言的次数为依据;(2)学生发言的质量,表达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论据是否充分;(3)应用文写作的质量。案例学习多元评估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学生都不能忽视。
3、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商务英语阅读》为例
现在,以作者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大三学生所上的《商务英语阅读》课为例,来探讨一下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商务英语阅读》课采用的教材是高教出版社的《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4》,这本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与该单元主题相关的案例学习(casestudy)环节,为我们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便利。这些案例均源自真实的商务情境或商业问题,案例学习使学生能运用在该单元里学到的背景知识、语言点和交际技能来和同伴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以教材第二单元《国际营销》为例,这一单元案例学习部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西班牙功能饮料———ZUMO的例子。案例包括两个部分:(1)品牌背景介绍,介绍了这个品牌的起源、产品特点、盈利情况和国际化战略。(2)关于ZUMO的国际营销战略,布置了分组讨论、头脑风暴的问题,涉及到ZUMO的营销组合“4P”,如何提升产品的竞争优势以及是否要为产品的国际营销专门设立一个部门。每个小组应该就这些问题达成共识,并与其他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有了案例以后,教师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案例,思考提出的问题,并上网查阅资料,寻找答案,还可以通过小组QQ群初步交流意见。接下来,课堂合作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因为事先有所准备,同学们都讨论得很热烈,甚至拿出自己掌握的资料说话,每一个组都有一位同学负责把大家的意见记录下来,最后形成一个总结。然后,小组会派代表上台做案例总结发言。对于上述问题,大家集思广益,产生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比如,同学们设计了ZUMO的新广告词,新包装,新广告方案,并提出要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它的国际营销。案例讨论结束后,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点评,并进一步布置学生给公司的董事写一封ZUMO国际营销建议书,既是对案例讨论的总结,也训练了学生商务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4、结束语
语文教学案例篇7
此次教学实验的对象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贸易经济专业2013级学生,学生共计51人。学生具备如下特点:一是英语水平较好。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学生14名,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学生14名,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学生8名,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14名,这四类学生总计50名,占总学生数的98%,其中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以上的学生比重达到了70.6%。二是已经学习过微观经济学,且正在学习宏观经济学,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而且经济学基础比较扎实,比如微观经济学期末总评成绩在80分以上的同学共26人,达到51%。根据本文第一部分提到的案例法应用设计原则,教师的案例课堂组织模式如下:案例教学的模式主要是由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题目来分组查找资料,形成案例报告。具体说来,案例教学分如下几个步骤进行:一是教师说明;二是学生分组;三是学生汇报及教师点评。案例汇报选题的原则有三个:一是与课程讲授的理论知识相关;二是当前国际贸易领域比较关注的问题;三是教师对相关内容比较熟悉,能够提供较有价值的点评。根据这三个原则,教师选择的四个案例题目分别为:①重商主义与国际贸易谈判;②要素禀赋理论与中国国际贸易结构;③外部规模经济理论与中国的产业园区;④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下岗”问题。在交代案例题目中,教师明确指出每则案例所对应的理论知识点,并对如何查找并引用文献进行了一定的指导。同时要求学生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要求小组中所有同学都参与,对小组汇报做出贡献。
二、问卷调查及教学效果分析
在已经完成三次案例汇报之后,教师向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此次调查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调查学生对案例汇报的态度及感受;二是对案例汇报如何影响双语教学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调查问卷的对象是所有参与听课的在册学生,共51人。运用问卷星进行问卷的设计与发放,所有题目为必答题,问卷发出51份,回收51份,有效问卷数51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达到100%。
1.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态度与感受。
首先,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案例教学法对提高其学习效果有所帮助,13.73%的同学认为“帮助很大”,72.55%的同学认为“有所帮助”,两者相加总比重为86.28%;而回答“不知道”和“帮助很小”的同学比重只有7.84%和5.88%。与尚未做过案例汇报的同学相比,已经做过案例分析的同学更倾向于认为“有帮助”。仔细分析发现,在已经做过案例汇报的共计39名同学当中,认为“帮助很大”和“有所帮助”的分别为6名和30名,两项加起来占总体比重为92.3%,而在尚未参加案例汇报的同学中,这一比重为66.7%。可见,有过案例汇报体验的同学更能够体会到这种方法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在被问到“案例教学法为什么对国际贸易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帮助作用”时,回答从被选率最高到最低的是“增加了我的主动学习投入”(72.73%),“案例中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加深了我对理论知识的理解”(65.91%),“督促了我对课堂内容的预习或复习”(50%),“增强了我的学习兴趣”(31.82%)和“增加了我与同学及老师的互动机会”(29.55%)(见第3题)。在认为案例教学法对教学效果不明显当中,认为“案例题目与课内知识相关度不强”以及“学生兴趣不足,积极性不高”的均占57.14%;认为“团队合作意愿和效果不明显,大家基本各做各”的占42.86%,另外认为“题目太难”、“占用太多时间和精力”以及“教师和学生互动太少”的分别占42.86%,28.57%,14.29%。可见,虽然回答这两项的学生数量很小,但是仍然可看出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在选题及互动性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2.案例教学法对于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评估。
为了评估案例教学法对知识转移效果的评估,调查问卷中针对已经做过的三个案例汇报题目分别出了3道专业知识选择题(共计9道),让所有同学对所有问题都加以回答。将同学们分为四组:小组1为参与案例1的同学;小组2为参与案例2的同学;小组3为参与案例3的同学;小组4是到目前为止仍未参与案例的同学。接着分别统计各小组对所有问题回答的正确率,然后观察每个题目的答题情况。我们的假说是“小组N的同学在回答与案例N相关的问题时,正确率高于其他小组”。并用实际数据来验证这一假说。统计结果如下:小组1在回答与案例1相关的3个问题时,平均的正确率为76.9%;而其他三组在回答案例1相关问题时,平均正确率分别为56.7%,43.75%和69.4%。而且在这三个问题当中,除了问题7,小组1的同学的回答正确率低于小组2和小组4之外,其他两个问题的正确率均高于其他所有小组。所以总体上来说,“小组1在回答案例1相关问题的正确率高于其他小组”是成立的。小组2在回答案例2的相关问题时,平均的正确率为53.3%,而其他三组在回答案例2相关问题时,平均正确率为56.41%,54.2%和72.22%。而且除了问题10,小组2的正确率高于其他所有小组外,另外两道题的正确率均低于其他小组。因此“小组2回答案例2相关问题的正确率高于其他组”的说法不成立。小组3在回答案例问题3的相关问题时,平均的正确率为68.4%,而其他三组在回答案例3相关问题时,平均正确率分别为64.1%,66.7%和52.7%,所以小组3在回答案例3相关问题时,平均正确率高于其他小组。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在三个组别中,“小组N在回答与案例N相关的问题时,正确率较高”的假说的验证情况分别是“成立”、“不成立”和“成立”,虽然有两组同学的结果都是“成立”,但是由于样本量较小,因此仍不能明确地认为案例教学法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得到了证实。
三、结论
语文教学案例篇8
《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它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诗境之美。一直吸引着无数的读者,让人感慨,引人沉思。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条件下的诗歌教学应该让学生得到什么?如何得到?
2.教师在学生学习体悟过程中起什么作用?运用教学策略的基本途径有哪些?教学策略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具有何种意义?
3.如何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
【案例背景】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运用诗歌的意象和象征这一鉴赏诗歌的入门方法,研究、探讨现代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本课学习目标则定为: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B通过教师的指导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优秀文学作品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宝贵结晶。文学欣赏活动是欣赏主客体相互呼唤、适应、契合的结果,一方面欣赏主体有某种精神需求,另一方面欣赏客体对主体具有吸引力。教学条件下的文学欣赏活动有其特殊性,首先是要认识学习者已有的学习基础及知识背景。高二学生已具备相当的鉴赏能力。读解文本的“语表层”几无困难。但正是由于对内容的“粗知”,而容易使他们产生满足感,失去进一步鉴赏的兴趣与动力。因此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强化并保持学生对鉴赏活动的需求。教学策略之一是使教学内容“陌生化”,即拉开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产生少知感甚至未知感,生疑生惑,让距离去调动学生。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不断探究并发现文本的魅力。
据此,本案例设计以学生的自我鉴赏为起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组织教学内容。以诵读为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文本意义,建构知识,最终实现提高鉴赏能力并获得整体发展的目的。课时目标、内容如下:
一课时,以诵读领起,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教会学生诗歌鉴赏方法,通过对意象、意境的具体分析来帮助学生解读作品。
【案例实录】
导入新课后,欣赏配乐朗读《再别康桥》,在此基础上提问:《再别康桥》在你的心里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它美在哪里?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鉴赏诗歌的情感美、意境美、语言美。
片段一:
师: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
生:徐志摩笔下的离别像暮春里牧童的笛声,既让人欣喜又让人伤感。
师:能结合诗歌具体谈谈么?
生:诗歌的感情从惆怅到热烈,在第五节达到高潮,在第六节陡然低落,沉浸于寂然,只能带着无限的怅惘离去。这种感情的变化正是基于对康桥的不可遏制的爱,这种爱让人欢喜让人忧。
片段二:
师:这种感情是直接表达出来的吗?
生(1): 不是。
生(2):感情是蕴含在景物描写之中的。
师: 对,这些景物就是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生(3):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的恋情。他甚至想永远留在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全诗通过这些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
师:意象的组合就是意境,请大家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情感。
气氛非常活跃,想象异常丰富,大家沉浸在创造的欢乐和对意境的描述所产生的愉悦中。
【案例后记】
《再别康桥》是说不尽的,尽管在短短的一节课中,学生领略了这一艺术精品的风采,但认识的只是冰山一角。案例的操作必须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主线,努力“删繁就简,避熟就新”,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使学生学得乐,学得深。要激发、调动学生思考,关键是要将一定的学习目标转化为问题,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将主体鉴赏活动始终置于“最近发展区”,以最终实现有所发现的预期结果。在动态的多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行为的引导、点拨,进行有效的课堂调控,使鉴赏活动始终围绕一定的目标展开,通过“追问”实现“有效学习”是十分关键的。案例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具有全新的理念,得当的方法和机敏的应变能力。
【案例分析】
本案例力***体现“重在自主,重在发现,重在探究”的教学理念。
首先,学生的鉴赏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无论是对文本意义的读解,还是对意境的感悟,都不是(或很少是)由教师传递、告知的,而是由主体通过探究而发现的。在课堂上,鉴赏主体拥有比较充分的鉴赏权、思考权、发言权,这就为主体“发现“提供了保证,学生不再是名义上的、形式上的主体,而是实质性主体――成为学习过程的真正主人。
其次,教学条件下的鉴赏活动,教师的作用主要是策动并促成主体鉴赏。案例中教师始终做到:既不将知识和盘托出、全盘授予,也没有简单地设置学习目标或用指令性任务去驱动学生鉴赏,而是努力将一定的教学内容问题化,用问题驱动学生进行鉴赏实践。以对问题的探究――展开问题或解决问题为途径,从而实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
本案例中“意象与意境”这一文学知识,教师不是用定论的方式传授,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感悟自己去发现知识。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某一知识结论,同时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切合了“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这一时代要求。与单向且被动参与教学过程相比,这种知识获取过程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它决不是一知半解的,更无需死记硬背,因而是一种“优质”的知识;学习者亲历知识的发生、创造过程,由此形成并拥有的知识具有极高的迁移价值,因而是一种“活化”的知识。
语文教学案例篇9
【关键词】《背影》初中语文课堂反思性教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整个初中教学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适时的对语文课堂进行反思和总结,看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的将其解决,下面通过《背影》的课堂教学案例来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初中语文《背影》的教学案例
在要讲授《背影》之前,作为初中班主任的我有点犹豫,我们班有一个很特别的学生,他的爸爸因为精神问题进了精神病院,而我现在不得不讲述跟父亲有关的课文,怕会伤害到那个孩子幼小的心灵。我认真的准备好了课件,准时的走进了教室。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是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名篇《背影》,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体会到父母对你们的爱,可以好好的跟父母相处。”说完,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背影”两个大字。我偷偷的观察了那个学生,他平时是一个很活泼的学生,也很热爱学习,今天果然不出所料的沉默了。我讲到朱自清和他父亲之间的关系时邀请学生来说说自己跟父母之间发生的故事。学生都很配合,有的讲妈妈每天早上起来为自己做早餐的事情,有的则讲了自己做错事爸爸对自己的教育,不论他们讲的什么都体现出了他们和父母之间浓浓的爱,但是那个学生仍旧沉默着。当这个环节进行到尾声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一直沉默的学生突然举起手来,我犹豫了一下,害怕他讲出什么不好的观念,但是看着他沉默但是坚定的眼神,我还是要他来讲讲。这个决定我到现在都觉得自己做的很正确。
“从小到现在,我跟爸爸相处的时间很少,因为他要治病,但是我从来不觉得我没有爱我的爸爸,小时候,大家总是会嘲笑他是疯子,他总是不回答傻呵呵的笑着,我总是因为这个事情和小朋友打架,有一次,我又跟他们打架了,爸爸在外面玩看见了,就捡了一根棍子跑过来,一边叫着我的小名一边用棍子打他们,后来,因为这个事情,我爸爸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他从来不记得我的名字,但是那个时候,他却叫出了我的小名。虽然,我们之间没有太多感人的事情,也没有平凡的日常生活,但是,我爱我的爸爸,我也知道他爱我。”他很平静的讲完了,学生们都沉默了,我也很受感动,于是顺着他的话题给学生上了重要的一堂语文课。我也明白了,很多学生不是老师看起来的那么脆弱,他们也有自己的观点和意识。
二、初中课堂案例教学反思
初中的语文课堂上所教授的不仅是语文基础知识,更是对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上的一种塑造,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及时的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反思总结。
(一)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导
教学课堂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也必须让学生学到东西,这样的课堂才算是有效的课堂。想要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给每个人一样的表现机会。在上课时,联合实际的提出问题,教师只是一个引导的人并不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者,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获得知识并参与课堂,让学生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朱自清和他父亲的事情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这是一个推己及人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和家人朋友相处。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角,会让课堂更加的精彩和活泼。
(二)不要急于否定学生,认真听学生把话讲完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成人的观点来对待学生,初中学生的人格和性格正在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培养,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需要人倾听和理解。对那个学生,我一开始也是觉得他爸爸不太好的情况可能会给他留下不好的印象,让他对他的爸爸有不好的态度。但是,认真的听他讲完心里话,我就知道我过于担心了,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的灌输书本上的死知识,要由书本散开去。
(三)适时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学生正是一个反叛的时间段,教师越是想要强行给他们灌输知识,他们就会越是反抗,教师应当综合各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增加一些必要的环节,比如自由讨论、小组发言或者是上台表演之类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能够自主的进行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比填鸭式要好得多。
(四)应该避免的问题
教师也不能完全放任学生乱来,需要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合适的指导,不能让学生盲目没有目的的学习。这一点是必须要注意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
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学是极其重要的教学,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及时的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进行反思和总结,在每一次反思和总结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既可以积累经验又可以跟学生良好沟通,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刘瑞芹.反思教学试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J].金色年华(下),2011(2)
语文教学案例篇10
新课程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能过对一些看起来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物进行新的审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能过对那些似是而非的说话予以纠正,不能人云亦云,要张扬自己的个性,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教学《称象》一文时,同学们正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还有什么更好的称象办法?”我巡视指导,发现有一组的一个女同学没有加入小组讨论,当全班交流时,大家议论纷纷,兴致勃勃。唯独她置身事外似的坐在那里。我强压心里的火气,尽量放柔声音对她说:“许媚媚同学,说说你的想法好吗?”她不情愿地站起来说:“为什么一定要称出大象的体重呢?有什么关系?(注:有什么必要)。一语警醒梦中人,同学们也都感觉刚刚的问题是没必要的。
听着同学们天真但合情合理的质疑,作为老师的我首先给与尊重、支持,同时又要给予正确的指导。
案例二:
指导《四个太阳一课》的朗读--- 首先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请同学说一说, 夏天的天气是怎么样的呢?嗯,很热!(有些同学表演热的样子,还有个同学学小狗热得吐舌头的样子,惹得大家直笑)这么热的天,我们想不想清凉一些呢?怎么办呢?有的同学说喜欢吃刨冰、那你就把刨冰送给大家吧,叫大家也清凉一下。 大家一块读一读,让每一个都清凉一下。有人喜欢去游泳,那么你说说游泳时我们人会怎么样?很凉快!!那么你快点儿带着大家去游泳池里畅游吧!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有很多香甜的水果。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想不想送给老师尝尝呢?有个同学说送我一个大西瓜,我叫她把西瓜的香甜读出来,可是她读得小声,同学们说:“哎呀,你这个西瓜太小了。老师,我送你个大大的西瓜吧!”~可是这个同学读得虽然大声,可是又没感情,有一个同学说:“你这个西瓜还没熟呢!我送给老师一个有大又甜的西瓜吧!”这个同学声音响亮,感情丰富的读给大家听,读完还问我:“老师,好吃吗?”我舔舔嘴巴,连连点头:“嗯,真是又香又甜啊!谢谢你!”
冬天是个寒冷的季节,手脚冻僵了。可是老师还是想出去玩一下,又怕冷,唉,怎么办啊?有的同学说:“老师你穿十件衣服啊。”我说:“我才不要呢,多笨重啊!”有个小家伙说:“你带着火把不就热了。”我说:“你想我出丑阿,还是想我被警察抓阿。”他抓抓头说:“噢,对了,不能玩火。我还是送给您一个红红的太阳吧。”他神气得读了一遍,我说:“嗯,真温暖,谢谢你哦。”
春天是什么什么样子呢?对,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多美的春天啊。谁想和我去春 游?这么多人啊,那你们先说服我,说说春天到底有多美,我才会带你去玩一玩。
(学生一个个激动万分,每个人积极表现自己。)把这一段读得感情饱满,我恨不得马上实现我的诺言,带她们冲出教室,去春天的世界疯一疯。
案例三:
语文园地五 《我们身边的垃圾》--口语交际课
课前准备:和其他学科老师先沟通交流(如美术老师、科技老师),帮助同学们用废旧垃圾制成工艺品。
创设情景:
一、导入----同学们请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出示:用废旧的布制成的“比伽丘”,动画片里的卡通造型)。
同学们兴奋得大叫:“比伽丘!欢迎比伽丘!”
“谢谢1(2)班的小朋友,你们真热情,想不想和我玩一玩呢?”同学们听着老师模仿比伽丘的声音,开心的大笑:“想玩,想玩啊!”
“那我可是最喜欢和聪明的孩子做朋友的,还要有礼貌,认真听别人讲话,多动脑。你们能做到吗?”
“当然可以啦!”
二、直奔主题
1、出示课件(垃圾成群)提问:“我们身边的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呢?”
(2、)小组讨论(现说说你们小组打算怎么学习)
例一:我们小组要认真学习。
例二:我们小组要认真合作。
。。。。。。。
(3、)小组交流开始。
(4、)全班交流。老师在黑板相机板书----我的发现
(一)、我代表我们小组发言,这些垃圾都是人们把自己家的垃圾丢出来的。
(二)、我们小组的意见是这些垃圾时不讲卫生的人随便丢的。
(三)、我们小组同意别的小组的看法,可是有了垃圾比丢掉,留着还有什么用呢?
(四)、垃圾当然还可以有用的。我们小组也是觉得这些垃圾是我们人类的垃圾,但是还可以用。
(注:这一环节的设计是第一个问题的完成1、垃圾是哪里来的?跟同学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在这样子的交流中要学生对身边的垃圾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成生了不同的意见。教学目的达到。
2、怎么处理生活垃圾呢?说说自己的看法?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一)、这些垃圾可以卖掉
(二、)这些垃圾可以丢进大海里去。
一个同学说:“我反对,不可以把垃圾丢到大海里去的。”
同学问:“请你说一下你的理由好吗?你要把我说服气,我就不把垃圾丢到海里去。”
回答:“因为大海的水会被垃圾搞脏了,这样子的话大海里的鱼就喝脏水,会死掉的。我们人类喝了不干净的水,就会得***
死掉的。”
“你说得好像很有道理,我要问问比伽丘对不对?”这个同学转头问我“比伽丘,他说得多吗?”
我说“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正确。爱护我们身边的环境就要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
“谢谢,比伽丘!谢谢苏宏博同学对我的提醒。”
“不用谢。”
(三)“我觉得有些垃圾可以再利用,有些垃圾就要把它烧掉,用它来发电。大家有不同意见吗?有问题可以向我提问。”
一位同学问:“请问,垃圾烧了会有火灾的呀!”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我会派工人守在那里值班,就不会找火了。你同意吗?”
“谢谢你的回答,我同意!”
“我有个问题不懂!”又有一位同学发问。
“请你问吧!”
“你说垃圾烧掉了可以发电,我怎么不知道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位同学神气的说“是真的可以的。我和我爸爸上网查资料时知道的,你也可以去上网查一下。”
“谢谢你,我一定叫我爸爸带我去上网,上网可以看到比伽丘和蓝猫吗?
“当然可以看到的”。
听这两位神乎其神的神侃,我觉得这时候是我做老师最大的幸福,不单纯是为了他们知道如何与人交流,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交流中学到了知识。
3、展示台(这本来是语文园地的另一板块,我把它移到了口语交际里来了)
(1、)展示自己用垃圾制作的工艺品。
(2、)去和你喜欢的小朋友交流也可以和比伽丘来交流
(3、)放音乐----全班交流大会
(4、)到台上去展示自己的作品。
(一)“小朋友,你们看我这是什么呢?”一个同学拿着用矿泉水瓶制作成的花篮在问。
“我知道,你这是个花篮,请问是怎么做成的呢?”
“我先找一个没用的瓶子,拿一把剪刀把上边剪去,再剪出一条条的花边,把花边圈起来就是漂亮的花篮了。你听懂了吗?”
“听懂了,我回家也要做一个。”
(二)“同学们,我
这是一条***舰,你们知道我是用什么制作的吗?”
“用泡沫。”
“用牙签。”
“大家回答得很对。我把没用的泡沫和牙签还有一些纸片,制作成了这艘***舰。”
“请问你制作这个有什么用呢?”
“嗯!我制作这个。。。。。”开始不知道如何回答,想了想说:“我把它放在我的桌子上,总比当成垃圾丢在外边好吧?”
“对!”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表示支持。
最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放到展示台上------请其它班级的老师是和同学来参观。 三、扩展(这是语文园地的另一板块---加油站)
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比伽丘对你们非常满意。请大家把你们收集的商标拿出来,展示给大家看。读一读上边的汉字,一齐动手制作成喜欢的工艺品。
有用商标制成的彩带、门帘等等。
作文教学案例一
让孩子诗意的栖居
每每想起海德格尔的一句话“人,诗意的栖居”,心中便荡漾着,!一种幸福感。我喜欢诗,偶尔也会写上几首。后来当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慢慢的感到了诗意的稀薄,看着学生们的命题作文,是我最郁闷的时候,永远的捡钱包,为孩子们稚嫩的世故感到寒心,又为他们的贫瘠的想象力感到忧虑。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孩子没有了童心、没有了诗意?
王尚文先生说过:“作文要让孩子体验到做人的***感、成就感、幸福感”。先生的话说得多好啊,习作的题目要***他们的手,***他们的心,说自己的话,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让孩子的笔尖流淌诗意与真情!
我希望我为孩子们找到诗意的美感而做点什么。我试着给孩子们出了一道题“写一段话,长短不限,请用上下面四个字:绿、舟、浮、影,注意不要落下一个字,要努力写出诗情画意,比一比谁写得美,谁写得妙,本题最多可得20分。”收上了考卷,开始批改,一股清新之气夹杂着久违的诗意扑面而来,让我欣喜不已,破例给孩子都多加了分,最少的加了60分,最多的加了95分(本想加100分,但是想到留5分可以让他继续努力),来看看这些答卷:
碧绿的小河,一条小舟浮在水面上,那美丽倒影随着水波轻轻飘去……
——
我坐小舟上,小舟下面是碧绿的湖水,不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大青山,它的影子浮在水面上,仿佛大青山也浮在水面上了。
——
有一片湖,周围是绿色的大树。有一艘无人看管的小舟浮在岸边。一群鸭子推着小舟前进,把美丽的倒影打乱了。
——
一个宁静的夜晚,在水平如镜的绿色湖面上,一叶小舟从这儿漂浮而去,在湖面上徐徐回荡,这阵阵的水波使原来水平如镜的湖面泛起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星星的倒影突然散开来,就仿佛在湖面上抹上了一层薄薄的星辉。
——
在那绿色的草地上,放着一条又破又旧的小舟,它说:“想当年,我在月光之下漂浮,是多么的自在,而且我的影子是多么的纯净。可是现在人们把我扔到了这里。我多想再游一次啊!”
——
我在轮船上,远远望去,看见茫茫的绿海上,一条孤零零的小舟浮在水面上,它的倒影好象一弯月亮挂在无际的青天上。
——
好美的山,多绿的水!我驾着一叶小舟轻悠悠的飘荡在青山绿水之间。山上青松翠竹,重重叠叠。在柔和的阳光下显得秀美多姿。山影树影倒映水中,水下仿佛是座绿色的公园。水被染青了,舟被映绿了。风儿慢慢地吹,舟儿轻轻地飘,让人似乎进入了“船在水中游,人在画中走。”的绝妙佳境。
绿舟浮影,美哉!妙哉!
——
孩子笔下的美妙世界让我深深地陶醉了,连平时一个对作文感到最困难的学生也努力写下了“东方绿舟(绿洲)真好玩,湖边有一棵大树,树的影子浮在湖面上”。
我希望我能为我孩子们做点什么,等他们长大了体会到我的苦心
百感滋味
---《小伙伴》教后感
今天学习《小伙伴》这一课,主要是描写了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事情,按理说学生应该感兴趣,但是,不知道是天气炎热没心情,还是我的教学设计、甚至是我自己的心情的问题,总之,整个课堂叫我郁闷。
很快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了,我也在心里喘了一口气。
最后讨论:你在平时有没有对小伙伴有过帮助?只时候好像气氛有所高涨。
交流:
“我帮住过陈芳芳,她有一次没有本子了,我借给了她。昨天我上美术课没带彩色笔,她也借给了我。”
类似的例子很多。。。。。。。
这时小胖子韦樯兴奋的举手要求发言,我说:“韦樯,你说说你是怎么帮助小朋友的
他神气得说:“前天班长被1(3)的人打了,我去帮他打人,我上去哈的一声,给了那个人一拳,他被我打哭了,哈哈~~”
他连说再比划,同学们哈哈大笑。
我猛地想起来了,前几天的一个课间,我在教师准备上连堂的语文课。突然一个满头大汗、气势汹汹的男孩子冲进来,用手指着我鼻子说:“你!!管好你班的肥仔。”我当时被气死了,我教书十几年了,还是第一次被学生子着鼻子指责。我很生气,把他扣在我班,请班主任领人。闹得很不愉快,这小子还敢在这时旧话重提,竟然把一件打架事件,渲染成“英雄在世“!!
我的火气又冲上来了:“你还真不错啊,作了一件这么惊天动地的事情,看来是要表扬你了,对吧?”
这时同学们炸开了锅,有的大喊“不能表扬。”他的狐朋狗友都在叫“不表扬也不能批评,我们1(2)班不能挨人家打!”
看着不解风情的孩子们,我委屈的鼻子发酸,不争气的眼泪在打转。我在心里告诉自己“要坚强,不能哭给他们看。”我转过身子,把眼泪擦去,说:“请安静!”
“我安静”。
“同学们,韦樯帮班长去打假这件事到底对不对?,说出理由,先小组讨论。”
“我觉得不对,打架是不对的。”
“我也觉得不对,班长也不对,应该报告老师才对。”
还有个学生说:“韦樯,你知道你帮人打架可以说一个词语吗?我告诉你,就是叫做借刀杀人。”
韦樯不服:“什么借刀杀人阿,我就是用手打了他,根本没拿刀阿。”
“哈哈,你连借刀杀人都不懂,你还当什么英雄好汉?我的意思是说你本来和那个同学不好,你有机会报仇的。”
韦樯反驳“不可能,我原来根本不认识他,抱什么仇嘛。”
又开
始神侃了,我说:“行了,韦樯,我不想说你了,你自己说说吧。”
他说“我知道我不对,可是我就是想去帮忙的。我知道我不用打他,我可以讲道理给他听,要不告诉老师。我就不会给老师找麻烦了,对不起,老师!”
忍了好久的眼泪就这样轻易决堤,百感滋味涌在心头。
案例五
教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请同学们表演:
小壁虎“小鱼姐姐,借我一条尾巴好不好啊?”
“不好啊,我还要用尾巴游泳呢!”
“你就借给我吧?我好可怜啊~~~~我都没脸回家了。呜呜~~~~
小鱼没想到碰到这么执著的小壁虎,很为难,转过身对我说:“老师,,,我该怎么办呢?”----我耸耸肩,摇摇头,表示无能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