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考察报告第1篇
360推广,跨界出击,剑指汽车行业细分市场
在移动互联时代,和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时代,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大数据,基于大数据的洞察、营销乃至预测才是企业抓准消费者核心、在行业之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在竞争愈演激烈的汽车行业,很多车企还在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营销,如何利用互联网的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是车企需要解决的问题。
面对新的营销现状,先行者给出了答案:2015年,360推广强强联合荣威360,上演了一场线上线下立体营销的经典大戏。通过智能分析荣威目标用户的行为链大数据,360推广让荣威360深入的了解目标人群的消费习惯和决策关键信息,从“安全感——幸福感”这一情绪出发,凭借其极具故事性的叙事,和紧扣核心创意的互动营销模式,助力荣威360新车,使荣威360还未上市便火爆全网。
360推广因此一战成名,震动汽车营销行业。据悉,2016年,360推广将大力发展垂直行业,携手品牌主,上演品牌营销大戏。汽车行业作为主战场之一,将是360推广发力的重中之重。此次360推广携手易车网,在车展期间推出《2016年Q1汽车行业搜索报告》,以深刻的行业洞察和强大的数据能力震惊业界。
360推广的两位代表,360数字营销部行业总监岳鹏飞,以及本次报告的操刀者360营销研究院营销研究经理杨平,现身北京车展直播间,在《1039交通服务热线》中,大谈汽车行业的现状、趋势和互联网营销,不仅在直播现场奉上一场精彩的访谈,更可见360推广为发力垂类市场做足了准备。
360推广杨平和易车网姜叶分享汽车行业大数据那些事儿
360推广,深耕细作,持续为品牌营销赋能
正是这种不俗的洞见和实力,为360推广带来易车网这样的深度合作伙伴,和北京交通广播电台的高度重视,在这样一个风起云涌的车企年度盛会,为广大车企和汽车爱好者奉上一场跨界品牌合作大戏。
此次《2016年Q1汽车行业搜索报告》的全部数据,均来自360点睛平台的数据模块:商易,易车网的易车指数又对数据进行了细节上和维度上的丰富。这种数据上的深刻洞察,源自360推广十余年来对用户数据的细致积累和精细分析,不仅展现了360推广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更展现了公司的远见和对大数据战略性地位的重视。360推广独有的用户行为链大数据及大数据智能分析平台,持续不断的为品牌营销赋能。
直播现场精彩不断,360推广,玩转汽车业互联网新营销
在车展直播现场, 360营销研究院的代表岳鹏飞和杨平,分别从营销角度和数据角度,为广大听众奉上精彩的分享。有趣的观点频出,主持人和现场观众纷纷赞叹:大数据真的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360推广岳鹏飞和东风日产朱筱竹大谈汽车行业互联网营销
以下摘录现场的精彩访谈,给没有机会到现场的大家分享:
Q:人分类型,车分系列,欧系、日韩系、美系,喜欢不同系列的车的,都是什么样的人呢?
A:这个数据很有趣。关注不同的车的人,在其他信息上是有明显偏好的。比如:关注美系车的人喜欢歌曲类综艺,日欧系喜欢对抗类综艺,中韩系的人则喜欢爱情类综艺。想一想,这些信息的偏好,也代表了对品牌产地文化特点的认同吧。
Q:在硅谷,有一些有趣的现象,不知道在国内有没有类似的。听说硅谷新贵,都喜欢开豪车,老板们反而开一些低调的车。在我国,老板和职员,谁的车更好?天生高富帅和土豪谁更爱豪车?
A:在咱们国家,随着职位的提升,关注车级别升高是比较明显的一个线索。有趣的是,豪车的用户两极分化特别严重,两种人爱豪车——一种是赚钱不容易,但赚到钱的人。他们的态度多是希望提升自己的用车体验,性能上和情感上的体验都会看重。一种是爆发的人,就是我们说的土豪。这里面体现出来的消费心态也是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
Q:我个人比较关注新能源车。在路上偶尔可以看见一些新能源的车,但数量比较少。新能源车离我们还有多远?
新能源汽车考察报告第2篇
“夸父亲是‘活鲁班’”
谢安怎么想到要造电动汽车呢?这个梦想可能来自于他超越父亲的冲动。他的父亲是***队的技术专家,一生有64项重大发明,获得过18枚勋章,两次被接见,还被称为“活鲁班”。谢安把他父亲挂满勋章的照片放在办公室,夹在随身的钱包里,他表示,“父亲的成就对我是一种鞭策。”
上世纪90年代中,刚刚大学毕业的谢安去了深圳―― 一个梦想家和冒险家的乐园。到深圳后,他进入了著名的***华集团,并在这里赚得了第一桶金。此后,谢安辗转各地,直到1999年,他终于选定自己毕生努力的方向,那就是要发展超级电容技术,造电动汽车。为了这个梦想,谢安至今单身,和员工合租房子,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而且还背负债务。
据说,李书福当初决定造车,在靠手工敲出第一辆车后,大摆宴席,请大家来看,但没有一个人来,还被人称为“汽车疯子”。谢安常常拿李书福的故事来激励自己,因为他提出要造汽车时,同样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包括自己亲戚。
作为一个三十出头积蓄有限的年轻人,一个毫无背景的民营小企业,谢安和一群草根科技人员却为了自己的梦想,力***撬动庞大的汽车产业,并坚持至今,确属不易。
从上海“跑”到烟台
2001年,谢安在上海网罗相关技术人才,决定开发超级电容车。当时上海市科委主持的“国家863重点攻关项目”也有这项技术的研究,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个项目几年来一直没有进展。
因为谢安事先得知“上海通用中小型轿车项目”将落户烟台,当地***府准备大力扶持汽车产业,也能给予谢安的电车项目更多重视,再加上姐姐在烟台,他对这里颇有好感。于是,在2002年底,谢安带着自己的技术和梦想从上海“跑”到了烟台。
经过一年多的协商谈判,2004年底,中上汽车正式落户烟台市福山区,当地***府给予了很多优惠条件,包括500亩产业园的使用权,并承诺帮助建立一条示范线进行运营。很快,中上就造出了他们的第一代电车。2005年9月29日,示范线通车,谢安的汽车梦终于着地了。
示范线在福山区内,双向24公里、48个乘客站点,并有配套的充电设施,首期投入两辆车,之后又投入了四辆中上第二代车。三年多来,中上的电动公交车经历了暴雨、大雪、风暴、高温、严寒各种天气的考验,检验了中上电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这条示范线的意义不仅仅是试验,更是最具说服力的证据。许多人坐过其示范线车辆后才开始相信中上,相信谢安的电动公交车,包括当地的老百姓和国内外的各届领导、专家、有识之士。现在看来,谢安从上海“跑”到烟台,颇为明智。在上海,中上可能获得比在烟台更多的资金支持,但却难以如此快获得进行示范运营的机会,迄今已三年半的成功运营的历史性纪录,是中上电车独具说服力的地方。
被同行“挖墙脚”
从上海来到烟台,获得大力支持,谢安似乎走得很顺。示范线的成功似乎预示着大发展的到来,但“人怕出名”,中上很快就被很多同行盯上了。
大家以为谢安找到了一座“金矿”,都想分一杯羹。一家大型客车企业派人在早上5点混进生产车间、爬上车顶、拍照,试***窃取技术。也有企业内部的工程技术人员与外部利益团体勾结,试***窃取技术和资金;还有国内一家大型客车企业,用高薪挖走了中上数名工程技术人员。
除了国内同行“挖墙脚”之外,国外汽车专家也纷纷前来参观、考察,有的还试***获取相关技术。据谢安介绍,2006初,12名日本电车专家前来考察,其中一位年轻人特别敬业,不顾西装革履伏在地上拍照。
其实,这些都是一个企业发展中必然会遇到的事情,谢安对此表示理解。
尽管有人选择了离开,但大部分人员还是坚持同谢安站在一起,在2007年企业最困难的时候,连续五个月没发工资,技术人员却没有离开。大家信服他的人格魅力和对电车事业执著追求,中上人都认为电动汽车是代表未来、利国利民,值得毕生奋斗的事业,只要坚持,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痛失奥运商机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北京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中上的电动车无疑是符合“绿色、科技”理念的。中上若是能成为奥运用车,对企业的发展无疑是有极大帮助的。中上确实去努力了,而且他们一度离北京奥运如此之近:2007年初,全国***协副秘书长赵喜明到烟台考察后,向全国***协******作了报告,随后,***批示给时任北京市领导刘淇、,希望让中上的环保节能电车为奥运服务。3月,北京市交通委、科委、市运输局以及北京公交集团、祥龙公交开会讨论,希望让中上为奥运造车。4月,北京市相关部门赴烟台考察,并着手解决中上电车进京问题。但在那时,中上汽车还没有生产准入资格。经国家***撮合,中上准备与北京某客车生产企业进行合作,这样就能很快投入生产,进入北京公交市场。
一些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并称“谈判进行得十分顺利且已经接近尾声,如果不出意外,一俟与北京方面的谈判成功……”但意外还是出现了,谈判最终未能成功,加上时间太紧,中上与北京奥运擦肩而过,憾别奥运。用谢安的话说,“我们离北京奥运是很近很近”。但是,“我们走完了99步,最后关键的一步却没有走过来,这是一个很可惜的事情。“我们的电车充电几十秒钟,成本一百来万,也经过了几年的示范运行,安全可靠。这相对于德国奔驰造价200万美元,的车相比,我们无疑是有巨大的成本和技术优势的。我们没能够在北京奥运展示中国自主品牌、具有节能、环保、经济突出优势的中上电车,非常非常遗憾。”
在国家***,山东省、烟台市及福山区***府的帮助、支持下,2008年,中上终于获得了生产准入资格,并通过了***的公告车型检测。
这一天虽然来得太迟了,与奥运失之交臂。但***府不久前出台的汽车振兴计划,包括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补贴***策,中上人知道他们终于迎来了崛起的机会,实现他们的电动汽车梦,不再有遗憾。
各国支持新能源汽车***策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英国在4月16日公布了对购买电动汽车的补贴计划,购买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者将获得2000~5000英镑的***府补贴,同时,英国***府还将对充电站建设提供资助。英国首相戈登・布朗近日就表示,要使英国成为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生产的“世界引领者”。
在日本,***府也对电动汽车给予补贴,一辆价值400万日元的三菱iMiEV电动汽车将获得***府100完日元的补贴,厂家销售时直接降价,***府将这100万元补贴给生产厂家。
中国也大力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2月,***、科技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策,对公共服务领域购买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最高可获60万元,而纯电动车则能获得50万元的补贴。同时,***府首批圈定了北京、重庆、武汉等13个城市作为试点。
新能源汽车考察报告第3篇
影响在高端
2008年8月1日,铁道部正式批示,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报纸《青年时讯》在包含动车组在内的铁路各站车发行,由鼎程传媒全面负责动车报纸《青年时讯》的发行与经营。作为第一份动车报,《青年时讯》开启了中国动车报纸的新时代。
动车因其快速舒适的乘坐环境以及合理的票价,一经开行便迅速被中高端商旅人群广泛接纳,尤其是中短途的商旅人群,越来越多地弃飞机转而选择动车作为出行工具。相关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动车的乘客属于典型的“三高人群”,高学历、高收入和高消费,而这一人群恰恰与汽车消费者高度吻合。这类人平均月收入过4200元,半数拥有房产。从事商务、IT等领域的工作,在企业中担任中高层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对汽车等高端消费品有较高的关注度。
动车类报纸拥有与客户沟通的理想环境。安静、舒适、封闭的车厢,使得乘客在接触广告的过程中,处于轻松、休闲的状态,排斥度较低,能够对广告的内容保持长时间记忆。相关调研机构的结果显示,动车的乘客对于资讯的获取欲望比普通乘客强烈,主动阅读乘客行为单一,60%以上主动且重复阅读报纸,30%以上选择随身带走。
作为以北上广为核心、覆盖全国的动车报。《青年时讯》包含微评、故事、汽车、房产、旅游、时尚、健康、娱乐等13大板块,能全面满足动车商旅精英的资讯需求。据悉,《青年时讯》每年覆盖和影响近2亿人次,真正做到了都市日晚报很难实现的精准而广泛的传播,都市类DM报刊、航空报刊很难企及的受众规模。
汽车品牌“动营销”的机遇
汽车的品牌传播手段已经无所不用其极,其中媒体资源的争夺是重头戏。《青年时讯》依托中国青年报社的采编资源和鼎程传媒的运营实力,成为众多汽车客户新媒体投放的必选媒之一。某汽车营销的观察家称,汽车营销在选择营销载体和营销方式时必须考虑到品牌的诉求点,寻找适合企业产品特色的营销载体和方式。动车报纸对汽车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巨大的推动力。它作为精准投放的重要平台,应该成为汽车广告投放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能源汽车考察报告第4篇
15岁开始进入股票市场让他已经处事不惊,2008年10月全球经济出现危机,一些热钱涌入新能源板块,面对几个涨停,吴英奇的下属开始坐不住了,“这就是一场表演,只不过是资本市场的炒作。”吴英奇淡定地说,“只是看最后世纪大鼎的接力棒被谁接住了,那他就真的中了。”话语中还带着几分调侃。
最近比亚迪的上市已经成为圈内热议的话题,“目前的股价已经风险大于机会,理性的投资者已经没有必要再参与。”即便吴英奇周围还有其同事成为这盘棋中接力者,显然他的兴趣是不大的,在他看来,他所崇拜的巴菲特也只不过是比亚迪作秀的宣传品,当然互惠也互利。到目前为止,他并未见到一份让他满意的产业分析报告,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对新能源的发展***策依然不明朗。
这个极具话题性的公司,素以新能源汽车领头羊示人,但三年来新能源汽车迟迟不见效益,传统汽车业务却连续下滑,不禁让人质疑:比亚迪是真心做电动车?还是以此为噱头,在资本市场狠捞一笔?
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最近没事儿一定偷着乐,其持有比亚迪57064.26万股,在A股市场被追捧的比亚迪也带动了王传福的身家在短短四个交易日内暴涨86亿元。
6月30日,比亚迪A股上市首日,股价开盘即钉在22元基准上一路上扬,终盘收于25.45元,当日收涨超过4成;远超在港上市的比亚迪股份当日上涨5.67%后25.15港元的收盘价,涨幅达41.39%,全天换手率高达 87.96%。
此后连续两个涨停板,仍意犹未尽,继续连拉阳线,7月6日的最高价达到35.55元,按此计算,该股5个交易日的最大涨幅达到了97.5%,接近于翻倍。比亚迪无疑成了市场的幸运儿,强劲的走势激活了近期上市新股,掀起了新一轮的新股炒作狂潮。
王传福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了,在上市前,几乎没有人看好比亚迪,连续下跌的比亚迪股份还在6月创下两年来新低。这直接导致了比亚迪首次发行A股的招股说明书被一种悲观情绪左右。
招股书称:“由于2010年公司汽车业务增速放缓,导致公司H股股价下跌67.78%。本次发行的A股股票上市后,股票价格的走势可能受H股价格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波动风险。随着国内汽车产品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及消费者需求的持续变化,集团汽车业务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各大机构纷纷认为很可能上市即遭遇破发,这在当时成为市场的一种共识。
比亚迪内部也很紧张,王传福在上市前临时决定下调原定的22元发行价,向市场让利,发行价定为18元。暴涨后,王传福会不会患得患失呢?
比亚迪这家极具话题性的公司从不缺乏新闻,相较于销量作假、电动车难量产、贱卖存货、轰走伙计等负面新闻,王传福对外的态度是不回应、不搭理,王传福也曾坦言:“我们平时对媒体不太开放。”某种程度比亚迪有些过度封闭,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旦媒体内容波及到其资本市场时,王传福就坐不住了。
曾放出豪言畅谈起自己的“汽车梦”时,王传福给比亚迪的定位是“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反讽的是,2010年,在经销商退网,下调汽车销量,由年初的80万减至60万,国土资源部通报违法用地,第三季度利润暴跌,同比下降99%,电动车市场化放缓等一系列冲击后,外界有足够的理由怀疑:比亚迪是真心在造车吗?电动车是不是王传福制造的噱头,而他的目的仅仅是在资本市场上狠捞一笔?
现金流趋紧
在盘面利好下,有人预测比亚迪要涨到60元后才会下跌。就在其A股市场无限风光时,比亚迪7月5日晚间公告称,公司股票将于7月6日上午9:30~10:30停牌一小时,于10:30复牌。
公告称,公司就公司股票异常波动情况进行了核查,未发现近期公共传媒报道了未公开的重大信息,近期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王传福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也不存在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王传福在公司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期间未买卖公司股票。
这位“前首富”在玩转资本的同时,也密切关注外界的言论,他的每根神经还是紧绷,王传福自己心里最清楚,目前他正煎熬在创业来最严峻的挑战中。
来自比亚迪A股招募书的数据显示,2010年,比亚迪现金流净额约为31.39亿元,相较于2009年的119.81亿元,同比降幅为73.8%。而进入2011年一季度,公司缺乏现金的趋势并未得到缓解。
比亚迪2011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整个集团一季度末的资产负债率约62.55%,相对于2009年底的52.96%、2010年底的 60.06%,进一步上升。公司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约为-10.3亿元、-20.9亿元、13.48亿元,缺钱成了制约比亚迪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
过去三年,比亚迪H股股价经历了一波过山车。2008年9月,巴菲特旗下公司以2.3亿美元买入10%的比亚迪股份,一年内比亚迪股价从8港元一路飙升至88港元,继而一路下行,比亚迪股份(01211.HK)公布的年报显示,2010年公司总借贷为140.52亿元,其中须于一年期内偿还的为113.63亿元。
与此同时,截至2010年底,比亚迪存货较2009年底同比增加了21.71亿元。这也就是说,在银行加息背景下,极其缺乏现金流的比亚迪公司,一方面要应对不断大量到期的一年期内短期银行贷款,另一方面还必须加大力度处理因销售不畅造成的库存积压。
对比亚迪来说,回归A股是一场输不起的战役。2008年、2009年,比亚迪曾两度提起A股发行,均因A股市况疲弱未能成行;而此时,A股市况也并不比彼时景气,但比亚迪不能再等待了。
“融资的急迫性,凸显比亚迪面临的发展困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对《汽车观察》说。
主承销商瑞银证券最初给出的询价区间是21.08元至30.81元,路演结束之后,瑞银证券提出的定价建议是22元,“但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要让价,而且不是让1元、2元。”瑞银证券一位人士透露,比亚迪希望通过让利,吸引更多的投资机构参与认购。
由此看来,与股价遭遇爆炒、利润剧降相比,比亚迪公司的现金流趋紧是更让人担忧的隐性问题。与其说比亚迪回A是“希望实现产品市场和股票市场的统一”,不如说是为了筹措公司发展所最需要的现金流。但对于上述的挑战,显然6月30***亚迪A股上市发行实际募集的13.5亿元,多少有点“不解渴”。
概念炒作
与比亚迪事先预计的21.92亿元募集规模相比,实际募集资金减少了约7亿元。对于此次在A股市场上发行的新股规模缩水,王传福解释称,当初写筹备计划是在两三年前,现在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因此规模会有所下降,不过这并不影响公司回归A股市场的决心,而这一点也恰恰证明现在是最好的买入机会。
王传福认为,新能源业务3年内便会有可观利润。对于今年下半年的业绩展望,王传福认为有两个支撑点:一是下半年公交电动化的推动,新能源车(包括一部分公交电动大巴)大规模交货,对公司的新能源业务增长形成强大的支撑;二是今年下半年将面向私家车市场销售E6新车,深圳目前启用的电动出租车就是 E6,这款车经过一年的出租车运营测试,性能更趋完善,这也将对公司的新能源业务形成较强支撑。
事实真是如此?
早在2008年底,比亚迪便推出了其第一款电动汽车F3DM,但迄今为止,加上深圳市示范运行的50辆纯电动车E6,以及即将为大运会提供的500辆电动车(其中200辆电动大巴,300辆电动出租车),销售总量不超过千辆。
比亚迪已很难为其备受质疑的电动车故事背书。真正的问题并不在这里,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均处起步阶段,注定是个遥远的画饼。
长江证券在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即使考虑到***府对电动汽车的补贴,在深圳购买比亚迪F3DM需要五年以上时间才可以收回购买时支付的溢价,考虑到配套问题和消费观念的问题,电动车的吸引力还略显不足。而比较比亚迪F6 车型,对纯电动车E6做类似的测算,则回收时间在十年以上。这和《汽车观察》做出的预测不谋而合。
而王传福又鼓吹:“电动车时代已经到来,电动车的瓶颈技术——电池问题已经解决,下一步将准备大规模生产。”
比亚迪称其铁电池具有“高容量要求”、“高安全要求”及“低成本要求”三个核心指标。“可是直到现在比亚迪却并未对外公布其运用的实际效果。” 西杰优盛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咨询总监吴冬寒对《汽车观察》说。
除了成本,安全性也是新能源汽车遭遇的一大瓶颈。今年4月,在杭州城区示范运行的一辆众泰电动出租车发生自燃,根据***6月8日的事故鉴定报告,本次事故是电池成组后不能完全满足车辆使用环境所致。
对于电池技术的核心——能量密度还未过关,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荣惠康支持比亚迪多年,据他了解的情况,美国的技术目前最好,可达到12~14安/时,而比亚迪只有6安/时。
即便目前新能源汽车成为业界炙手可热的话题,电动车也必然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真心实意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企业太少,也就是说,大家难以看到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产业化的前景。”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宋健说。宋健对于新能源的现状充满着担忧,在他看来,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大幅落后于发达国家很多了。且不论电池,第一位要解决的电机都还是难题。从长远来讲,还有制造新能源汽车的资源,因为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增多的同时,所耗费的生产资源也在随之增多。“无论是从技术领域还是从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考虑,新能源汽车发展将是充满艰辛的过程。”宋健说。
就在比亚迪股票持续上涨的同时,外电报道,比亚迪将与英特尔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有合作,这也刺激了比亚迪股份升逾一成,作为一个传统的芯片制造商要进***新能源汽车,我们无法看到英特尔在这个领域以往的成绩和积累。
新能源汽车考察报告第5篇
5月11日,《中国客车产业发展报告(2014~2015)》(客车蓝皮书)新书会暨“第二届中国客车高峰论坛”于国家会议中心盛大举行。此次活动是由方得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
本次活动人气爆棚,除了众多汽车、客车行业大佬集聚一堂外,现场各类精彩演讲也不断把各大客车企业代表吸引进会场,以至于整个会议室人满为患,不得不采取了“限流”措施。
如此一场现场沸腾的论坛,到底讲了点什么?此次活动的蓝皮书,又有什么看点?
再推蓝皮书 行业再增一参考案头书
本次论坛首先进行了《中国客车产业发展报告(2014~2015)》(客车蓝皮书)的新书仪式。仪式上,客车蓝皮书的顾问李庆文、主编姚蔚及主要撰稿人姚明德为蓝皮书揭开了红盖头。
接着,姚蔚介绍了最新客车蓝皮书的主要内容。
中国客车蓝皮书全书(2014~
2015)对当前中国客车行业、客车企业、各个客车细分市场进行了翔实分析,重点聚焦于节能与新能源客车领域,站在经济学和消费者需求理论的高度,以丰富的数据、真实全面的调查、全面的分析以及深刻的思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新能源汽车(客车)行业的全新视野。最重要的是,本书对困扰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难题,给出了一个明确答案!
新能源汽车(客车)行业是当前我国正在重点发展和培育的一个新兴产业,该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能源安全战略和汽车工业转型升级有重大影响。由于现行的国家新能源汽车扶持***策未能以市场为导向,也没有以消费者愿意购买为最终目标,因此,***策实际执行结果与规划目标之间始终相差甚远。
本书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策的制定与执行结果的对比分析以及对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管理***策的比较,说明了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策出发点、“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改革方针对于培养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是何等重要!
可以说,2014~2015的中国客车蓝皮书,既总结了2014年中国客车的总体发展情况,同时又聚焦新能源客车,为***府、企业及行业人士了解客车产业提供了便捷的方式和权威的解读。
众专家诊断客车行业“大趋势”
接下来的客车高峰论坛,则给了现场观众一次思想和观点的盛宴。这一场论坛的关键词,是“把脉”,也就是在面对客车行业转型的迷茫中,亮出了一盈盈智慧之光,照亮了未来之路。
首先,中国汽车报报社社长李庆了“中国汽车处于新的战略抉择关键时刻”主题演讲。李庆文指出,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必将使汽车生产、管理、使用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然而,中国汽车“由大变强”仍然属于工业制造思维,考虑问题的起点仍然是“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但第四次工业***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中国工业***大潮中必须树立起“变革”思维。
产业发展的好坏,必然离不开宏观经济大环境,客车产业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就更强了。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数量所副所长李雪松,带来了“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分析”,指出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新常态”,同时,从4个经济侧面分析当前经济“新常态”的形成原因及后趋势发展。
作为客车行业的两位专家级领袖,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名誉会长姚明德分享了,“中国推广天然气客车的现状和前景”;厦门理工学院中国未来巴士系统研究中心教授王健则探讨了“中国未来巴士系统――新能源客车与行车路试标准”。
新能源汽车考察报告第6篇
宏泰新能源致力于研发新型能源,开发出一系列成本低廉、高效节能的燃料产品,产品通过国家质检部门检测,合格安全,并获国家专利。产品用途广阔,适用于工业制造、交通运输、家庭烹饪、锅炉取暖等各种能耗方式,公司主打产品如下:甲醇汽油添加剂:目前市场上93号汽油的价格是每升7.3元,而甲醇燃料每升不足2.6元,仅为汽油的二分之一,据统计,出租车每年使用甲醇汽油,可比使用传统汽油节省2万多元。宏泰公司运用纳米技术、裂解催化燃烧的原理,研制出甲醇汽油添加剂,该添加剂在在甲醇中添加量仅为0.8%―1%。经国家检测,完全达到97#汽油的标准,节省50%以上的费用,无需改装发动机和现有设备(电喷和化油气汽车)。相溶性强,不分层不***化,既可单独使用,又能与汽油混合使用,具有耗量低、马力大、易启动、无积碳等优点。 山东聊城学员张忠***在本刊看到宏泰的甲醇汽油添加剂项目后,本着小心谨慎的态度,带着自备的甲醇来到公司,用公司提供的添加剂,并在公司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亲自操作,进行合成试验,又将制成的甲醇汽油注入汽车试用,发现其燃烧速度、气化热值、爆发力加速等性能十分优越,远比传统汽油。张忠***赞不绝口,当即决定留下学习该项配方技术。 该项目是2010年山东省科技发明特等奖获得者,公司提供专利证书、质检报告、国家三部委推广文件。面授2800元,函授2000元。 合成高效液化气:该项目推广多年,口碑良好。制作十分便捷,由三种化工原料配制而成,各地化工商店、化工厂均可购置,每瓶造价仅需30元左右。这种合成液化气在普通的钢瓶灶具上都可通用,燃烧过程火力强、热值高,热值高达48000kj/kg,比普通石油液化气高20%左右。既节能又环保,无黑烟、无残液,无后顾无忧。该产品适用性极广。广东佛山的朱玉文办有一家工艺品加工厂,长年制作玻璃花工艺品,他过去一直使用石油液化气进行热熔玻璃工序,但由于传统液气燃烧不稳定,有黑烟,生产过程中,出现次品的概率非常高,令他十分烦恼。后来他得知宏泰公司研发出一种合成液化气,很受人称道,他通过宏泰总公司联系到当地的接产商,先购买了几瓶投入试用,一试效果非常好,不但次品率大大降低,而且热熔速度也大幅度提升,节省了液化气的费用。朱玉文欣喜万分,与当地接产商确立了长期供货关系。投资合成高效液化气所需资金少,上马快,生产效率高,两人即可日产150瓶,低门槛高回报,适合下岗工人及中小投资者建站办厂。免费销售点考察,免费现场配制,免费试烧效果。面授2800元,函授2000元。宏泰水燃:该产品是以普通化工原料和水调配而成的水燃料,又称液体液化气。已通过国家检测,被国家专利局受理新发明专利,又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为“宏泰水燃”。该能源成本低,售价低,人们易接受,市场用量大,既干净又环保。具有热值高、安全环保、运输方便等优点,并从根本上消除了黑烟、残液、臭味、高压泄漏、中毒、结碳、爆炸等隐患。面授2600元,函授1800元。
敬告:近期有多家单位转让我部专利配方技术,经过包装高价对外转让,请考察者擦亮眼睛,谨防上当。学技术找源头,不要贪***便宜学手水货技术。凡接产客户,均再赠送8个汽油、柴油的专利配方光盘资料和5个液体液化气专利配方光盘资料。
记者点评:该技术已由《大众创业》杂志、专家、记者现场考察、反复论证,读者可放心学习。培训总部:山东枣庄,欢迎读者前往考察验证,考察者如发现和宣传内容不符,公司包赔来回车费,及每天200元的误工费。公司承诺,全国各地都可买到原料。
特大惊喜:凡携带《大众创业》读者前往学习,均可优惠一次性优惠300元,优惠期过后立刻恢复原价,机会难得,不容错过。(不带本杂志,不予优惠)
电话:15319997680
新能源汽车考察报告第7篇
眼界还需提升
在网络媒体定制资讯服务未成主流之前,在E-Paper未成大众消费品之前,也许纸媒还有10至20年的景气期,专业纸媒市场还算金矿。但并非金矿上的每户人家,都能有金子般的营生。全球经济危机正在凸显专业纸媒定位的高下,凸显其生存技能的高下。目前国内专业纸媒,基本可以下四类区分:
第一类:是“”看世界。这类专业纸媒多是机关刊物,或半机关刊物。大部分视线只盯在权力的交椅上,眼界走不出机关的办公室,多是屁股决定脑袋,尾随在权利后面,用观察行业。结果常常把纸媒做成一坨连自己不愿接近的屎,或是厕所里的精美手纸。死不了,也活不好。
第二类:是“脐眼”看世界。比第一类向上进化了许多,开始用肚脐眼看行业中抓眼球的东西。这类纸媒多属半机关类刊物,寄居半***协会组织等屋檐下。他们能把视线从位置向高处位移,看看养眼的事相;但因为依然受权力部门遥控,所以视线又不能太高远。如果眼界太高瞻远瞩,就会因和权威步调不一致,从而招殃。
第三类:是“双眼”看世界。这类专业纸媒比第二类走得更远:他们走出权力的铁屋,走出机关的大院,视光更高一些,能用双眼观察世相,赢得眼球经济。但他们缺乏成熟的采编队伍,做报道还多是看热闹而非看门道。像围观国王的那个小孩,他们有时高喊一声皇帝没穿衣服,语惊四座。但冒天下之大不韪,并非因为他们有系统的观察,有深刻的思考而艺高人胆大,只是年少天真,脱口而出,并无特深刻的内涵。这类媒体活好活歹,更多靠资本奶爸说话。
第四类:是“心眼”看世界。这类专业纸媒远远离开了机关大院,不再靠向谁献媚谋生,走进了思想车间。他们有自己的研究队伍,能对行业深入观察,***思考,能给行业高屋建瓴的指引。这类媒体生存靠资本驾驭的产业链,靠价值观驾驭的服务链。
三流的媒体做新闻,二流的媒体做话题,一流的媒体做观点。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纸媒体的主要使命不再是传播新闻资讯。因为电视,及网站、视频等电子媒体速度制胜,纸媒越来越像个新闻二道贩子而被冷落。2009年1月6日,我国网民突破3亿人。随着3G技术普及,手机上网看新闻及视频更快捷,平面纸媒再对新闻恋恋不舍,无疑走死胡同。2007年1月1日,号称世界最早的现代报纸,瑞典《民主邮报》(1645年创立),宣布停印刷,只保留网络版了。而今,越来越多的纸媒在转身冲浪网络报,否则只能死在沙滩上。
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许没有独家的新闻,只有独家的观点(有时连独家观点都会被山寨)。但如何用“心眼”看行业,看市界?部分专业纸媒已经不愿做新闻二传手,主攻话题报道(封面报道)。但他们把诸多关联资讯糅一块的操作,不像嫁接一千个花枝,倒像捆绑一千个干树杈。没用思想注入活灵魂,干材堆式的大文章,不能读,只能烧。
聚合多元表达,挖掘思考价值,这是专业纸媒立足之本。但谁用“”看世界,谁用“肚脐眼”看世界,到目前为止,大多还不由传媒人自己定,而由中国特殊***治环境,中国媒体发展阶段,媒体市场成熟度等因素先天生成。我国媒体资源长期属于国家资源,很多专业纸媒还是机关刊物、半机关刊物。能“心眼”观市的专业纸媒少之又少,媒体人需要在维新中前进。
新的生存之道
作为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发源地的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报纸的国家,最早有专业报纸的国家。西汉初期,我国就有***报《邸报》,到了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纸印《邸报》得到广泛发行,但读者只是各级官员。汉朝至清朝,每个朝代都有这样一份***治专业报。但《邸报》不过是一份“”看世的报纸,最终也随清朝覆灭而消失。
如今报纸已非***专享,各类期刊报纸令人眼花。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2009年7月21日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549种,共出版报纸1943种,平均期印数21154.79万份,折合用纸量444.03万吨。
而在报纸类中的专业报纸有1137种,占报纸总品种58.52%,平均期印数12177.73万份。尽管受金融危机冲击,专业报纸种数还是比上年增长0.71%。和2005年前后的专业纸媒投资热相比,该增幅已算退烧。而专业纸媒的生存窘境正在凸显。
第一,来自网络、电视等媒体的市场挤压。在资讯传播上,网络已成为事实上的主渠道。据悉,新浪网每年约和国内4000多家媒体签约,花费4000万元人民币。这其中也包括大量专业纸媒。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四大门户网站,不甘心只做新闻二传手,而是积极整合各类媒体资源,把***文,视频、音频结合,做成有纵深的大专题。
纸媒与网媒比较来看:一是在速度上,反应迟钝的纸媒渐成为读者的弃儿,作为小众平台的专业纸媒更是倍受冲击;二是在价位上,纸媒越来越像奢侈品,一份杂志也10元左右,一份报纸是3元左右,这种消费远不如看电子期刊(多是免费);三是在质量上,网站用视频等形式传播资讯,声音、***像和文字三管齐下,来的更加凶猛;四是在环保上,随着环保等意识的增强,一张报纸或一份杂志无论印刷多精美,都是一次性消费品,却耗费大量纸浆,而E-Paper如能普及,将是让读者终身受用的电子报。
2004年底,我国有条件地开放了国内传媒市场,传媒业骤然升温,专业纸媒市场也一派热闹。以汽车类纸媒为例,国内目前已有:《车》、《座驾》、《车王》、《车迷》、《车友报》、《汽车族》、《名车志》、等几十种期刊,基本主打时尚汽车类的。还有更加细分的《中国轮胎》、《汽车电器》、《汽车零部件》、《汽车维修技师》、《车用发动机》、《汽车测试报告》、《汽车与驾驶维修》、《商用车与发动机》……
仅仅读完刊名,就让你眼花。但2008年,百度中国新闻传媒大奖评出的中国最具影响力汽车媒体,竟然是新京报、深圳特区报、新闻晨报、华西都市报、京华时报。获奖者都是大众媒体,内容基本是资讯,并无高超处。再看部分汽车专业纸媒,内容不是大量资讯,就是大量美妹。专业汽车纸媒聚焦小众,如果还与大众纸媒、门户网比资讯,比美***等,纯属烧钱!
第二,来自专业纸媒的自身运营模式。环球咨询信息部统计显示,中国报纸媒体的收入目前多数来自于广告收入,其份额一般占其收入总额的85%以上。甚至有的媒体广告收入的总量中竟有超过60%的收入来自于某一行业。单一性的收入来源,造成了极高风险。因此有说法,“想让他破产吗?那就让他来办报吧!”
而这种风险已在中国纸媒的最大合作伙伴――新浪网身上发病。据资料显示:在2008年第四季度,我国互联网市场拥有季度收入过1亿美元的公司与七家。七大豪门座次依次是腾讯/盛大/百度/阿里巴巴(都是2004年后上市的新秀)、搜狐/网易/新浪(都是2000年上市的先驱)。
但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七大豪门中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却在2009年第一季度跌出七大豪门,收入仅有7300万。在标志公司市场价值指标上也猛跌,新浪仅有870万美金运营利润。是腾讯的1/20,网易的1/10,搜狐的1/6。何以如此?四大门户的品牌广告都有下跌,为何作为老大的新浪反而抗跌性最弱?
因为新浪网是目前中国互联网行业唯一一家以门户为主业,以品牌广告为主要收入的公司。而广告规模居第二的搜狐和居第三的腾讯、居第四的网易,都能以游戏或SP为主要收入,抗击全球经济危机。
新浪网依赖品牌广告的生存模式,无疑是沿袭传统纸媒的生存模式。所以当广告断粮,其他门户网饿不着。新浪的下一步也许是在新闻资源优势上做文章,开发定制资讯服务等。定制资讯等服务也可能是专业纸媒的发展必然。
专业纸媒的生存之道应该来自对上述问题的反思,和新经济环境下的探索。
其一,调整心态,转变姿态,以服务胜天下。中国纸媒市场正在朝市场化、产业化发展。但中国媒体市场放开时间不长,很多媒体单位服务意识滞后。专业纸媒普遍在做传声筒,服务意识差。目前,国内媒体市场正处于转型期,专业纸媒也一定要调整观念上,以服务谋生存。
只要专业纸媒公司有充裕资源,有创新服务,网媒再盛行也不可能把它们完全冲击掉。在细分传媒市场里,将来变的是资讯传播的介质,是用纸张介质,还是电子介质,不变的是专业的服务能力和价值。
2008年,新京报(日报)就把一周七天的内容,打出一系列品牌周刊,实际是细分市场,向专业纸媒冲击连大众类都市报都在细分市场,谋求服务变革,专业纸媒更需积极创新服务。
其二,完善资讯产业链,注重服务协同。纸媒企业要从信息平台向咨询、研究、印刷、出版、物流(发行)等关联领域延展产业链,完善服务链,这是现代传媒业的发展趋势。当然,这有个前提――“有多大的脚,就穿多大的鞋”。专业纸媒没发展到一定程度,勿急于扩展链条。不然穿上大鞋,拖跨自己。
2004年,《经济观察报》成立了经济观察研究院,这种积淀使他在2008年创办专业投资类报纸《投资者报》时,相应也建立了数据研究部。经观设立研究院意在延伸产业链上游,推出了中国公司信任度指数;而《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也重在研究市场数据。
完善纸媒产业链工作也在被***重视。2009年7月13日,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上提出,报纸期刊等传统介质出版业,要延伸现有产品和品牌的价值链。他还提出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物流产业。事实上,领先报业企业早已在物流上竞跑:2001年,北青传媒股份公司成立了北京青年报现代物流有限公司,服务于印刷、仓储、配送、耗材经销等领域。2007年,国内最大的民营报业集团华商报集团已拥有13000万人“黄马甲”物流员工……
其三,善借资本推手,保证基业长青。专业纸媒要好好成长,离不开理念新思这个奶妈,更离不开产业资本这个奶爸。市场经济下的营生,台前是客户说话,台后是资本说话。
台湾盛名的《大成报》一直坚持***新闻价值观,但曾亏损长达10年,亏损26亿新台币。如果没有充裕资本的持续支持,再好的新闻价值观也只是白日梦。在《环球企业家》、《21世纪经济报道》、《福布斯》(中文版)等期刊风光背后,是复星国际郭广昌和他的传媒投资***团的腾挪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