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质控护士长总结第1篇
[关键词] 科室; 三级质控; 质量反馈; 护理质量
[中***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261-02
护理质量不仅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也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1]。为强化全员质量管理意识,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充分挖掘护理人员的潜能,我科自2008年1月建立了由质控员-质控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体系, 对本科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反馈、整改,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科室床位37张,护理人员16人,均为女性,年龄21-41岁,平均33岁。学历:中专3名,大专10名,本科3名;职称:初级14名,中级2名;职务:护士长1名,护士15名。
1.2 方法
1.2.1 三级质控体系的建立及其职责
1.2.1.1 一级质控 各质控组成员是质控体系的基础[2]。每组护士2-3名,在质控组长的分管下负责科室的某一项护理质量的管理。根据护理质量检查标准,每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每周对分管的护理项目进行检查、督促当事人进行整改,评价整改效果,并做好记录。护士的分配是采取“补弱”的原则,如护理文书书写方面较差的护士分配在护理文书小组,这样分配的好处,一是护士可以针对个人存在的问题随时请教小组长,二是利用检查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等。
1.2.1.2 二级质控 各质控小组组长是质控体系的重心[3]。质控组长的选拔原则是业务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热心护理管理,有较强的沟通能力;通过个人自荐、业务考核、民主评议三个步骤完成,护士长根据个人业务特长、工作能力等分配所负责的质控小组,如文字水平高的护士负责护理文书小组,专科护理技能好的负责病房管理小组。我们成立了病房管理;护理制度、护理服务;护理文书、护士培训;急诊急救、消毒隔离4个质控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1名,科室其余的11名护士平均分配到各质控小组;病房管理小组护理质量检查的范围包括患者的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质量;急诊急救、消毒隔离小组负责急救药品、物品、毒麻药品、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实施、消毒隔离措施等的检查;护理文书小组负责护理文书书写、护士培训的实施情况;护理制度、护理服务小组负责制度职责落实、护理服务流程、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等检查督导。各小组组长年初制定小组计划,每周质量检查和分析,半年小结,一年总结。
1.2.1.3 三级质控 护士长是质控体系的核心[2]。负责科室护理质量的全面管理工作,根据护理部全年工作计划和目标,结合专科特点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反复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计划并组织实施。护士长每周进行专项质量检查,平时随机抽查,并做好记录。每周一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对上周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强调以预防为主纠正偏差,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3]。
1.2.2 制定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和评价细则 庄文平[4] 在对12所二级医院的检查中发现,二级医院质量检查体系不完善,无统一的护理质量检查标准,造成护士长质量检查扣分随意性较大,不能很好地落实质量控制制度。科室根据护理部质量检查标准,结合科室实际情况,组织护士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质量检查评价标准、护理质量检查制度及质控小组职责,使护理质量检查做到有据可依。
2 质控小组成员的培训 培训质控小组成员的过程并不复杂,因为科室护理质量检查标准是经过大家反复讨论制定的。护士长组织全体护士对护理质量检查评价标准的内容逐一解读,当场解答疑问;质控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掌握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标准评价的方法,以便在工作中正确把握,能不断发现和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 实施
3.1 检查 科室护理质量检查有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两种形式。质控小组长完成本职工作外,带领小组成员实行每周一次的定期检查,是对所负责工作的全面检查;随机检查就是在实际工作中,随时关注护理质量。两种检查方法结合的好处是,定期检查全面、系统,使护理质量检查做到了连续性,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随机检查的方法,可以使护士在实际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一是减轻了“负责检查”带来的工作量和压力;二是能将检查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工作出现偏差的护士,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以便及时修正错误,保证了即使工作出现偏差,也能及时发现,随时整改。
3.2 记录 各质控小组检查存在的问题,采取“不记名”的方法记录在“科室护理质量检查记录本”上,只记录发生的问题,不记录发生问题的责任人,一是可以减轻护士的思想压力,二是可以让记录更真实、完整,三是护士长在科室管理中可以做到“对事不对人”,让护士感觉到护士长管理公平公正,并且做到了经验共享。
3.3 质量反馈 科室规定每周一晨会是反馈本周护理质量检查的时间。参加会议人员包括:全科护理人员、值班医生,并邀请科主任参加。首先是小组长汇总检查情况,内容包括存在的问题、发生的原因、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对因制度、流程等不完善发生的不良事件,还要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然后小组成员可以发表自己对科室质量管理的看法,或是提出疑问;最后护士长总结上周的护理质量检查情况,安排本周工作重点,其中上周质量检查存在的问题是本周护理质量检点,护士长还要对上周检查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科主任从医疗角度对护理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并进行专科理论知识的指导。每周反馈一次检查情况,不但及时解决工作中发生的问题,提高护士参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还能集思广益,更能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也加强了医护之间的沟通,医生增加了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护士长在月底汇总一个月来护理质量检查情况,并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完整地记录在“护士长手册”上。
4 体会
4.1 人人参与,科室工作齐抓共管 直接参与护理质量检查,充分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及参与意识,护理质量管理不是护士长一个人的事,护士也不再对质量检查有敌视情绪,而认为是日常护理工作的一部分;护士在检查他人工作的同时,对自己的工作也更加认真,做到了互相监督,加强了护士之间的协作精神;护士参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改变了传统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护士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接受护士长的管理,而是也参与到管理当中去,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工作成就感;使管理透明度化,尤其“不记名”记录问题的方法,使护士将护理质量检查的重点放在查找护理缺陷的原因和杜绝措施上,做到了经验分享。
4.2 责任到人,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4个质控小组责任明确,医院组织的护理质量检查,查到哪个小组存在问题,由哪个小组负责,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而且4个小组长责任在肩,必须在业务上做到精益求精,才能发现问题,解答疑问,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以前,我们发现低年资护士是护理工作出现偏差的主要人群,其主要原因,就是业务能力不强,工作经验不足,护士参与护理质量检查,给她们很好的学习机会,工作中发现错误带来的经验,比单纯说教更能让她们吸取教训,有利于低年资护士的成长;护士在具体工作中发现问题后提出的整改措施,是护理实践得出来的经验,贴近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各方面能力不断增强,最终促使了护理质量的提高;每周一次反馈护理质量检查结果,本周检查存在问题,就是下周护理质量检点,做到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性改进。2008、2009年与2007年医院对科室护理质量检查对比发现,基础护理质量由2007年的93.05分分别上升到96.88 、98.15分,病房管理工作由2007年的92.17分分别上升到97.40 、98.19分,消毒隔离工作由2007年的92.33分分别上升到97.90 、99.08分,护理文书成绩由2007年的92.79分分别上升到96.80 、98.51分。
4.3 及时纠错,护理安全得到保证 护士参与护理质量检查,人人掌握护理质量检查的标准和评价细则,提高了护士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及参与意识,能更自觉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照标准进行自我检查控制,减少了工作的失误;科室质控小组的成立及运作方式,形成了科室质量控制体系,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薄弱环节,使各项工作更有预见性;随机检查的方法,重在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而不是事后监督,发现的工作偏差及时修正,避免和杜绝护理缺陷和差错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2008、2009年,科室无护理差错事故、纠纷发生,病人满意度也由2007年的92.12%分别上升到2008、2009年的96.30%、 98.47%。
4.4 参与管理,工作能力得到锻炼 质控小组由科室一线护士参加,改变了医院护理质量由护理部、护士长检查,护士被动接受检查、服从管理的现状,使护士对质量管理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应付护理质量检查,而是把质量检查看作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手段之一,这种思想上的转变,让护士有积极的心态接受检查督导;每周反馈质量检查结果,讨论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无形中护士学到了护理质量管理的知识,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拓展了护理管理工作的内涵;护士在质量检查中发现问题,提供了对护理工作思考的机会,有利于护士的个人成长。
4.5 互相体谅,医护关系空前协调 科主任和值班医生参与护理质量反馈,让医生更加理解护理工作的内涵,体谅护理工作的难处,增加了对护士工作的支持度;医生从医疗角度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使护理工作更贴近患者,满足临床需要;医护关系的和谐,促进了科室的发展,促使了医疗护理质量的共同提高。
总之,通过实施护理质控三级体系,基层护士直接参与护理质量检查,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了护士的成就感;转变了传统的护理质量管理理念,使护士从被管理者变成了管理者;增加了管理透明度,强化了护士的质量意识和参与意识,将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操作过程的控制上,而不是事后监督,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2] 王虹,郭健丽,范植蓉,姚平.建立科室三级质控体系 全面提高护理质量[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04,45:47.
科室质控护士长总结第2篇
随着社会对护理服务水平要求的日趋增高,护理质量控制已成为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由护理部领导的护理质量控制办公室定期对全院的护理质量检查评价,是目前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1]。临床科室,是患者护理的第一线,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一位患者的***、护理的效果,单纯依靠护理部的质量控制工作,难以满足患者对护理质量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在临床科室中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控制系统,对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监控。我科于2006年成立了科室质量控制系统,现将我们的实践和体会报告如下。
1 背景介绍
1.1 科室人员配置情况 我科为一综合性三甲医院的神经外科,病区开放床位70张,共有护理人员38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6名、护士25名、助理护士5名。护理人员与床比例为1:0.47,由一名护长及2名护理组长负责具体管理。毕业4年内护士共有22名,占护士总人数57.8%,护理人员结构年轻化,缺乏临床经验,自律能力较差。
1.2 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基本情况 科室病床收治率为100%~110%,特级、Ⅰ级护理患者占患者总数50%~60%,卧床患者占患者总数60%~70%,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但求尽快完成工作任务,对护理细节关注不足,另一方面,护士工作经验不足,只关注一些表面的现象,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到位,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高,患者基础护理质量欠佳,存在护理人员消毒隔离意识薄弱、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欠佳等情况。
2 科室护理质量控制系统的构建
科室建立质量控制系统,旨在加强质量管理,提倡全员参与质量控制[2],提高护理质量。
2.1 质控核心小组组建 挑选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骨干组成质量控制核心小组[3],由科室护士长管理,由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及质控员参与,根据组员的职称、学历、监床经验、工作性质等安排不同的质控任务,建立层级质量控制关系[4],(如***1)由上级对下级质量进行监控,下级对上级负责。
2.2 质量控制系统人员的分工 护士长:负责全面质量控制,负责布局和分配质控的任务,并对各子系统的质量进行定期监控。定期召开质控会议,分析存在问题及制定新措施等。
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主要负责患者护理质量控制、支持系统质量控制及护理教育质量控制。
质控员:负责消毒隔离监测、仪器设备保养、护理操作考核培训、护理教育、护理文件书写等不同环节的质量控制。
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接受质量控制小组成员的监督,保证护理工作按质量完成并及时向上级反馈存在问题(见***2)。
2.3 质量控制的工作流程 根据质量控制工作的需要,制定工作流程,由质控负责人每天(或每周或每月)进行质量检查,夜间质量控制则由夜班组长担任(夜班由当班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夜班组长)。工作流程简介如下(见***3):
2.3.1 高级责任护士质控的工作流程 由高级责任护士每天查房,检查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安全护理、健康教育、告知的落实,听取患者的意见,检查文件书写质量,协助解决疑难,护士长定期检查高级责任护士的工作。
2.3.2 护理组长质控工作流程 护理组长负责支持系统质量控制,护理组长每周对科室消毒隔离、环境卫生、安全、急救物品、药品、毒麻药管理、仪器设备管理、一次性用品、无菌物品、护理用具、被服供应等各环节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新措施,并定期进行评价,针对存在问题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指导。
2.4 科室质量控制的评价。
2.4.1 科室质量控制评价标准 根据医院护理质量控制要求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及患者的需要,确立科室质量控制指标,作为科室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具体见表1。
2.4.2 质量评价流程 科室质量控制评价由护士长负责[5],患者护理质量是质控工作的重点,护士长每天(或隔天)检查患者护理质量的情况,记录质量问题,并对下级(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辅助护士)进行指导。每月按科室质控标准对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评估,每季度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召开核心人员会议,汇报质控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新的质控措施。
3 效果
建立科室质量控制系统后,2006年度及2007年度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持续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与2005年相比,质量指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增加,特级、一级护理、基础护理质量提高,消毒隔离、文件书写等方面质量改善,患者投诉减少,无发生护理差错。护理人员自律能力改善,能主动参与质量控制,见表2。
4 体会
4.1 建立科室质量控制系统,是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工作的延伸
护理部领导的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小组采取定期检查的方式,监控全院护理质量,但是由于受人力资源、及工作方式的影响,只能做到以点带面,难以全面反映护理工作的真实面貌,建立科室质量控制系统,则能达到对科室护理质量的全面监控,是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工作的延伸。
4.2 建立科室质量控制系统,有利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科室质量控制的过程,是一个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持续质量改进是科室质量控制的核心[6],通过质量检查,发现护理工作中的不足,然后不断改进,从而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4.3 建立科室质量控制系统,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自我质量控制意识
通过质控检查,使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处于受监控的状态,通过教育使护理人员清楚质量控制的重要性,由被动接受质控,转变为主动参与自我质量控制[7]。
4.4 建立科室质量控制系统,有利于培养护理人员管理能力
质量控制过程,本身就是管理的过程,通过参与质量控制,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提高,能主动参与科室的管理。
5 小结
护理质量控制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质控的目的,并不是单纯追求质控指标的稳定,更重的是保证每一项护理工作的质量及安全。单纯靠护理部及护士长的力量,难以达到这一目的。参与护理质量控制是每位护理人员的责任。通过建立科室质量控制系统,健全科室质量控制机制,鼓励人人参与质量控制,对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江华容,廖健敏,彭敏.三级甲等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办公室的建立.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923-926.
[2] 张华,朱卉敏.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及效果探讨.护理研究,2006,20(2):541-542.
[3] 宁小玲,谢翠萍,潘彩梅.护理质量控制方法新进展.齐鲁护理杂志,2006,12(4).
[4] 黄英,杨雪平,陈丽珍.分层量化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0):65-66.
[5] 赵美燕,田梓蓉,张杰.护士长护理质量自查效果评价.护理管理杂志,2007,7(7):19-20.
科室质控护士长总结第3篇
【摘要】 目的 调动护士质量管理的参与意识、管理意识,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方法 建立科室三级质控体系,即:质控员-质控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体系,质控员对其分管项目进行自查、自评、自我完善;质控组长每周向护士长汇报本组质控检查情况;护士长每月开展科室护理质量的检查、讨论、分析、总结。结果 完善的质控体系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质量管理的参与意识、管理意识。有利于科室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结论 科室三级质控体系建立能极大的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护理管理,是护理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护理质量;三级质控;成效
质量是医院的生命,质量管理是医院永恒不变的主题,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工作的核心,是护理管理的重点[1]。为强化全员质量管理意识,实行全科质量控制,充分挖掘护理人员凝集力。我科自2006年1月,建立了由质控员-质控组长-护士长组成的三级质控体系,每月完成对全科各项护理质量指标的检查、评价、反馈、整改,对本科护理质量进行全面监控,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科室三级质控体系的组成及运作方法
1.1 组成 建立质控员-质控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体系,即:一级危重基础护理组、护理文书组、急抢救药品管理(急救技术)组、消毒隔离组、病房管理组、护理技术操作组。每个质检小组设质控组长1名,质控员2~3名,全科护理人员均成为质控小组的成员。质控组长需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一定的管理协调能力的护理骨干担任。由科室护理人员讨论决定,护士长再根据各位组长的个人特点和工作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各负其责。
1.2 运作方法
1.2.1 质控理论培训 由护士长组织质控小组全体成员进行质量教育,从基本医疗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质量标准、护理活动中怎样避免差错事故发生等方面进行教育。通过全员培训,使每位护理人员明确质控的内容及运作过程,提高全体成员的质控意识,学会自查、自纠。
1.2.2 检查方法
1.2.2.1 各质控组成员是质控体系的基础 每个质控小组的成员在完成护理工作的同时,每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自己分管的护理项目进行自查、自评、自我完善。
1.2.2.2 各质控小组组长是质控体系的重心 质控组长除需向护士长负责外,还需组织本组质控员进行质控检查,每周将本组质控检查情况记录后,向护士长汇报情况。
1.2.2.3 护士长是质控体系的核心 护士长根据护理部全年工作计划和目标,结合本科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计划并组织实施。护士长每周进行专项质量检查,平时随机抽查,并做好记录。对各质控组遇到的难题或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及时解决,杜绝差错和护理缺陷的发生。每月月末护士长组织各质控组长对本月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并召开护士会进行质量讲评,肯定成绩,对不足之处分析原因,征求护士的建议和意见,提出整改措施,并作为下月工作重点,同时将检查结果和护士的建设性意见与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
2 运作成效
2.1 完善的质控体系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基础
严格的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永恒的主题[2],完善的质控体系是护理质量的基本保证,科室质控小组的成立,不仅完善了科室三级质控体系,同时也完善了原三级质控网络体系,即:护理部-科室护士长-科室质控组长。在护理实践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必须有健全的护理质量监控组织,严格而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各项医疗护理规章制度落实到位,才能确保护理质量的可靠性和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2.2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参与意识、管理意识 护士参与质量控制,改变了以前认为质量控制只是护理部、护士长职责的观念,认识到质量控制是落实在每名护士每时每刻的工作中,护士才是质量控制的基础,使原来那种“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每名护士能从自身做起,她们既是质量标准的执行者,又是质量控制的监督者,平时工作中互相提醒,互为监督,提高了大家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科室形成了人人参与管理,个个尽责工作的良好氛围。
2.3 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全员参与管理的实施为管理者的督导检查、质量改进提供了可靠依据,管理者不仅可以定期检查结果质量,定期总结分析,评估管理环节中的不足,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全科讨论并提出整改措施,扬长避短,促进了护士业务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各项护理环节均得到了广泛重视,实现了护理质量的连续控制,保证了质量的持续提高,护理缺陷明显减少,从而使医疗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和提高,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有提高(见表1)。表1 2006—2007年度各项护理质量指标
2.4 有利于科室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 由于实施三级质控体系,真正实现了管理的层次性,有利于发挥护士的创造性和管理的积极性,护士长对科室进行宏观调控,形成了适合科室特色的管理方法。
3 讨论
保证护理质量的主体是护士,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在于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要把科室护理工作搞好,必须调动全体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我科三级质控体系的建立,极大地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使护士有了“主人翁”的感觉,既要监督检查他人的工作质量,又要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从而注重了挖掘自身潜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护理实践中感受到了充实和满足,增加了工作责任心,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是护理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科室质控护士长总结第4篇
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护理部(青岛市中心医院),山东青岛 266042
[摘要] 目的 探讨科室内部二级护理质控方式,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 在神经外科实行科室二级质控管理,成立科室质控小组。采用护士长一级质控与绩效奖金挂钩,质控小组二级开放式质控不纳入绩效的考核模式对护理质量进行管理。结果 改进后的质控模式极大地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质控成绩较改进前有明显提高。结论 科室内部二级质控模式的实施能够切实促提升护理质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作用显著。
[
关键词 ] 神经外科;护理;质量管理;二级质控管理;护理质量
[中***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a)-0117-02
护理质量管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保证患者护理安全的重要措施。科室护理质控是医院护理质控的基础环节 ,它能够从根本上反应临床护理存在的问题。科室既是医院护理制度的执行者,也是护理问题最早的发现者。科室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1]。如何正确地对科室内部护理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持续提高护理质量,是每位护理管理者首先考虑的问题。我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起改变科室质控形式,采用科室内部二级质控模式,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取得成果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科室拥有开放床位46张,护理人员21人。职称:主管护师4人,护师12人,护士5人;学历:研究生1名,本科8人,专科10人,中专2人。回顾性分析改进前2012年1月~12月及改进后2013年1月~10月科室质控数据,并进行比较。
2方法
2.1成立科室质控小组
护理部统一制定《护理持续改进质控标准》,要求对病区环境、患者安全,医院护理感染,护理文书,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基础护理,优质护理示范病区,护理技术操作,急救物品,特一级护理共9项进行质控。将科室护理人员根据上述质控项目分为九个质量控制小组,每组2~3人。每组设组长一名;小组成员按照白班护士、夜班护士合理搭配,以保证随机抽查项目能够覆盖每个工作时段。减少因护理班次的特殊性而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质控组长由N2级以上的护士担任,由小组会议推举产生。
2.2制定考核标准及考核目标
各项护理质控评价标准依据本院护理部制定的《护理持续改进质控标准》进行。
2.3对全科护士进行质控培训
科室质控小组成立后,根据医院护理质控组制度及职责,结合科室实际情况制定科室护理质控小组职责及制度,并对质控小组成员进行培训[2]。首先制定各级质控组织工作制度及人员的职责,对各级各类护理人员进行逐级的管理和分层培训[3]。其次对本组及其他小组的质控方式及内容进行全面了解培训。对质控小组长进行管理工具及统计学培训。每位护理组长能够熟练掌握数据分析工具,对每月记录的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从中找出重点问题,便于进行重点整改。
2.4科室二级质控实施方法
①护士长履行科室一级质控职责 护士长每天进行“护士长六查房”,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定时检查,发现问题现场提出,现场即时进行整改。护士长将检查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登记记录,检查结果与每月绩效挂钩。
②科室质控小组履行科室二级开放式质控职责 质控小组长及其成员根据所分管的内容,将日常随机检查与每周重点检查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上报,每月总结自查情况,登记在专项质量控制本上[4]。护理质控小组对检查存在的问题及亮点,用相机拍照,实时记录(拍照过程中注意患者隐私的保护)[5]。二级质控小组采取现场督查、持续改进和跟踪检查相结合的方式。采用表格式质控检查单,并且取消了责任人一栏,二级质控成绩不纳入科室绩效考核。该种检查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小组互检过程中存在人情分的现象,也能很大程度暴露科室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质控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督导,现场改进,对上月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追踪跟进检查。对存在的护理质量问题连续两个月质控数据没有提高的项目,纳入下月护士长一级质控重点。
2.5召开科室护理质控会议
每月2日召开科室会议。由护士长主持,全体护士参加,对上月科室质控结果进行纵向对比,采用根因分析方法,查找要因,提出改进措施。并提出下月小组质控重点及护士长一级质控重点。对于各小组在质控过程中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体探讨,制定解决方法。
3效果评价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2月(改善前)及2013年1月~10月(改善后)质控数据。采用Wilcoxon检验。表1为改善前后护理文书合格率数据分析:在α=1.0检验水准下,改善前护理文书合格率不服从正态分布(W检验:P=0.001);采用两***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改善前护理文书合格率组的秩和T1=81.5,样本量n1=12;改善后护理文书合格率组的秩和T2=171.5,样本量n2=10。95%双侧概率界值84~146,故P<0.05。结果表明:在双侧α=0.05检验水准下,改善前后护理文书合格率总体分布不同,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同样方法检验其他8项质控成绩,结果均显示P<0.05(见表2)。
4讨论
护理质量管理是临床护理得以安全开展的有力保证。小组不记名无惩罚性的检查方式能够从根本上查找暴露科室存在的护理问题,对查找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护士长一级质控能够将“护士长六查房”与小组质控重点紧密连接,做到检查有的放矢。实施分层管理,有利于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增强了科室护理管理的力度,锻炼了护士的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了高学历,业务技能和能力强的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骨干作用[6]。全体护士参与的二级质控模式使得每位护士既是质量的管理者也是工作的被检查者。这种全员参与的模式从一定程度上增加护士的职业认同感,调动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改进质控模式后科室各项护理质量均比实施前有显著地提高。由此可见,科室内部二级质控模式适合临床护理工作,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
参考文献]
[1] 张兵,王冀,李红梅.三级护理质控目标管理模式在ICU的实施与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7):47-49.
[2] 许颖. 浅议质控小组在科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8):126-127.
[3] 姜红.二级护理质控体系构建及全面质量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的实践[J].广西医学,2007,29(11):1833-1834.
[4] 姚必凤,杨才萍. 科室三级护理质控网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10(6):37-38.
[5] 兰红霞,莫朝媚.护理质量控制检查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13,28(14):69-71.
科室质控护士长总结第5篇
xx年,我院护理工作在院领导的关心、支持、重视下,在全院护士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年初下达的护理工作计划,同时,积极投身于“创满”建设活动和“医院管理年”活动,对照标准,逐条逐项抓好各项工作,通过两个活动,有效的促进我院护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护理质量稳步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护理人员情况
全院护理人员总数15xxxx,其中正式在编护士14xxxx,合同护士xxxx,护理员xxxx。执业资格结构:执业护士13xxxx,注册护士 13xxxx。归属护理部业务管理的护理人员12xxxx,占全院卫技人员3xxxx。分布在临床一线12xxxx,其他护理岗2xxxx,非护理岗 1xxxx。学历结构:大专3xxxx,占2xxxx,中专11xxxx,无学历xxxx,大专在读1xxxx,本科在读xxxx。职称结构:主管护师 7xxxx,护师5xxxx,护士3xxxx。年龄结构:全院护士平均年龄36.75岁,临床一线护士平均年龄34.06岁。按计划床位数295计算,床位与病房护士比为1:0.32。聘请临时护士1xxxx。×
(二)护理工作量 表1从以上两组数字来看,我院护理队伍结构老龄化现象与去年相比有所缓解,但梯队不够合理,影响护理人力的合理使用。护理人员短缺凸显,护士床位比较低,医护比例明显失调,现有护理人员配置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安全的需要,存在着安全隐患,也制约护理质量的深层次提高。
二、加强了护理管理,努力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一)强化护士长的管理意识,今年二月份,护理部组织举办了一期院内护理管理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是护士长管理理念的更新,管理技巧及护理服务的人本精神的塑造、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同时,安排了半天的讨论,护士长们在回顾上一年工作的同时,展开了新年如何深化人性化服务的讨论,在讨论中进一步理解了”以人为本“护理服务的内涵,达成了共识。
(二)加大了对护士长目标管理的月、年终考评,明确了护士长工作流程及考评标准,确立其在科室质量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建立了护士长日三见面三查房制度,护士长征询意见制度,有效的提高了护士长预测控制改进工作的能力。密切了护患关系,减少了病人的投诉率。
(三)悉心指导新上任护士长工作:今年新增护理单元二个,护理部除积极协助组建护理单元的建设外,对新上任护士长采取跟班、指导与交流等形式,帮助新上任护士长尽快转换角色,在较短的时间内承担起科室的护理管理工作。
(四)加强了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护理安全
1.强化护理安全超前意识,重视危险信息反馈,今年,建立了三级护理安全监控网,即护理部—护士长—安全监控护士,逐级收集护理危险因素,每月组织护理安全讨论会1-xxxx,就现存的及潜在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今年共查摆护理安全隐患63条,提出安全措施12条。制定出制度、流程改进措施3条。有效的防范了严重护理差错的发生。
2.加强了对护理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建立内部如实登记报告制度,对故意隐瞒不报者追究当事人及护士长的责任。护理部对每起护理缺陷及投诉,组织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责任其深刻认识,限期整改。科室护理问题与科室护士长月、年终考核挂钩。
3.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证据意识,强化护理人员遵章守规,今年组织了护理规章制度与相关的考试,并及时向全院护理人员传递有关护理差错事故的案例警示,同时,进一步规范了医嘱查对流程,药物查对流程,制定了重点环节护理管理程序及应急流程,防范住院病人跌倒制度及各类导管防脱落制度。有效的保证了全院护理人员有章可循,确保了护理安全。
三、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一)建立了护理质量检查与考核制度,护理部人员不定期的深入科室检查、督促、考评,每季度组织全院护士长交叉大检查,促进了护士长间及科室间的学习交流,取长补短,有效的促进了全院护理质量的统一和提高。
科室质控护士长总结第6篇
【关键词】 醒目标识; 新任护士长; 护理质量
护士长是护理人才中的佼佼者,伴随着医院和护理专业的发展,涌现出大批具有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护理人才[1]。2009年6月本院通过竞聘的方式选拔了5名年轻、优秀的护理人员走向护士长岗位。护士长的工作在科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护士长的管理方法和能力直接影响着科室的护理质量。通过汇总一年的护理质量,发现5个新任护士长科室的护理质量始终处于落后,甚至不达标。为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实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尽快提高新任护士长科室的护理质量,本院护理部于2010年7月起将“醒目标识”质量控制法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持续改进中,取得一定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每月发放的护理质量反馈表上,用醒目的颜色标注科室连续两个月质量未达标及重点强调后仍未改进的内容,共对5个新任护士长科室实施,其中4个内科科室,1个外科科室。由护理部负责检查、汇总、标识、反馈。
1.2 方法
1.2.1 统一护理质量考评标准 根据内蒙古卫生厅下发的综合性医院评审考评细则,结合本院护理工作实际,统一、完善了护理质量考评标准,制定了消毒隔离、病区管理、基础护理等工作质量标准。
1.2.2 “醒目标识”护理质量控制方法的应用 护理部质控组成员定期与不定期深入科室,依照护理质量标准每月对各护理单元进行日常护理工作检查。在此基础上对节假日、夜间等薄弱时间进行抽查,检查周期不少于3周。检查结果记录在各科室护理质量反馈表上,对新任护士长的科室用醒目颜色标识科室连续两个月存在的护理质量问题与重点强调后仍未改进的护理工作,并提出整改意见,由护理部在全院护士长例会上对护理质量进行质控反馈。新任护士长针对质量反馈表所点出的问题有重点地进行自查,找出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2]。次月,针对存在的问题护理部检查是否落实,落实到何程度。通过此项措施帮助新任护士长的科室提高护理质量,并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2 结果
“醒目标识”护理质量控制方法实施以来,5个科室消毒隔离、病区管理、基础护理工作质量单项考核成绩达标,而且问题发生次数及重复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
3 讨论
3.1 “醒目标识”护理质量控制方法完善了护理质量追溯机制,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质量控制是管理的基础,是管理的生命线[3]。由于护理工作日趋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也随之细化,在每月检查的护理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多,因此新任护士长在护理质量控制时常常停留在检查-反馈-改进环节上,往往忽略了护理质量的追溯机制,整改往往流于形式,“醒目标识”护理质量控制方法的实施增强质量管理效果的循环活动,达到检查-反馈-改进-追溯-再检查-再反馈-再改进-再追溯,不断改善护理质量,减少重复发生率,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与提高。
3.2 “醒目标识”护理质量控制方法是帮助新任护士长提高管理能力、抓住护理质量管理重点的有效方法。本院从事护理管理两年以下的护士长占全院护士长的30%,而且均安排在重点科室从事护理管理工作,这些新任护士长常常对护理管理方法尚不能完全掌握,对日常纷杂的护理工作抓不到重点而困扰,导致护理质量管理停滞不前。“醒目标识”护理质量控制方法对连续两个月出现的护理质量问题与重点强调后仍未改进的护理工作进行重点标注,使护士长在护理质控时,从诸多护理问题中找到切入点,对其进行分析、反馈、督查,提高了护士长的质量管理意识,从而达到了缕清质量管理思路,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总之,“醒目标识”护理质量控制方法进一步完善了护理质量追溯机制,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同时提高了新任护士长的管理意识和能力。但是由于一个护理质量问题的发生往往是多种综合因素造成的结果[4],“醒目标识”护理质量控制方法尚属于新型管理方法,由于统计时的工作量较大,未能将所有护理质量标准列入其中,且未能在全院推广,因此在实施的同时,不断总结改进,结合统计学方法,使其更好地在临床开展,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钮艳芳.新任护士长工作思路[J].中外健康文摘,2010,25(3):35.
[2] 丁淑贞.护士长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7.
[3] 廖雪梅,陈玲.护士长的自律行为与品德修养[J].护理管理杂志,2004,5(4):54-55.
科室质控护士长总结第7篇
【关键词】轮转护士;培训管理;过程控制
笔者所在医院规模不断扩大,专科护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本院每年都要招聘一批护士,且数量逐年增加。2010年本院护理部把“过程控制”运用到新进护理人员轮转科室培训的管理中,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我院2010年开始应用“过程控制”方法培训带教新招聘护理人员,2010年至2012年我院新招聘护理人员共计310名,其中男性15名,女性295名,年龄21-30岁,学历:中专50名、占16.13%,专科及以上260名、占83.87%。平均每年新招聘护理人员百余名,以大专学历为主。进院后前八个月为培养带教期,每月轮转科室一次,称为“轮转护士”。
1.2方法
1.2.1对新招聘护士统一岗前培训,了解各种所需我院实行医院-护理部-科室教管小组三级教学管理模式,科室教学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内护士的教学及培训,还包括进修护士及实习护生的带教等工作,护士长担任教学管理小组组长。护理部在新招聘护士报到前与人事部门就岗前培训内容及时间进行沟通。报到后参加医院为期3天的统一培训,培训结束护理部登记个人一般情况、主要工作及学***历,制定《轮转计划》及《轮转护士登记表》,并集中进行为期2天的护理规范培训,主要学习护理核心制度、护士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护士礼仪。要求轮转期间由于个人原因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等情况,及时向所在科室护士长汇报,并填写书面材料上交护理部,护理部视情节轻重予以是否退回。护理规范培训结束由教学干事将其引领到科室并介绍给护士长。
1.2.2完善带教记录,尤其要做好重点环节的记录
1.2.2.1护理部按照全院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出新护士培训手册,制定教学工作的细则、质量标准及管理制度,制定轮转护士学习反馈表。培训手册内容包括:对转科护士的讲课内容、教学目标、专科知识培训讲座记录、专科技术操作考核成绩及扣分理由、护理查房情况、转科护士工作情况记录、转科小结、组织纪律及表现、综合测评情况、出科试卷粘贴处、护士长座谈记录、各科室特色性教学方式记录及对教学工作的建议。
1.2.2.2科室教学管理小组制定并实施本科室的带教计划,安排本病区具备教学资格的护士对转科护士进行评估并与之交流,共同商定所要实现的目标,完成目标所需要的时间,对没有完成的目标要分析其原因,再做计划并加以实施,直到完成在本科室的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实施“过程控制”需要以下几个阶段:准备阶段、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改进计划、监测及效果评,后四个阶段依据PDCA循环进行,使教学老师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调整,朝着目标呈波浪式前进,最终达到目标[2]。
1.2.2.3轮转护士完成在一个科室的培训目标后,由护理部发放反馈表,了解轮转护士在一个科室的学习情况及体会,还要了解带教老师的带教内容及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依据轮转护士的理论及技术考核成绩、工作态度、临床实践能力、医德医风、护士的沟通能力及应急能力及患者的满意度来进行评价总结,并对科室的教学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1.2.3整理轮转护士的培训资料并归档轮转护士完成一个科室的培训后,由科室将《轮转护理人员登记表》、《新护士培训手册》上交护理部,并与《轮转护士学习反馈表》共同存档,作为新聘护士获得的教学培训的第一手资料,也可以作为下一步进行培训的参考依据,也能为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1.2.4评价方法依据三年来护士在各类竞赛及检查中的成绩,各科室计划性工作的完成率,教学管理小组成员在各类竞赛及活动中考评结果来对“过程控制”进行评价。
2效果
2.1提高了教学效果“过程控制”运用三年来,本院在全市岗位技能竞赛中有4个基础及专科护理技能单项比赛获得了全市总分第二名的成绩。在年终的医疗卫生系统质量评估中,从2010年排列同级医院的第3名提升到2012年的第1名。
2.2计划性工作完成率及护理工作质量得到了提高护理部对培训手册的培训情况进行检查,对各科室上报的计划性工作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每个科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整改方案,并制定了详细的追踪调查表,对每一项未完成或未做好的工作都要监督落实,避免了各科室开展工作的盲目性。统计显示,三年来各科室计划性工作的完成率超过95%,我院护理工作质量也在持续提升。
2.3提高了教学管理小组成员的综合能力培养人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如果缺少组织体系的保证就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成立专门的教学管理小组、规范教学工作内容与职责,避免了工作开展的盲目性和被动局面,管理小组的成员在督促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对各科室的教学工作情况有了全面的掌握,并实现有效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新问题,并不断地解决新问题,总结工作经验,促进了自身管理工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形成了主动探索新方向、新思路的工作局面。2010年以来,先后有5名教员通过竞聘成为护士长,有8名教员在医院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演讲等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讨论
3.1“过程控制”是轮转护士培训带教中有效的管理方法控制是为了更好地管理,也体现的职能,要达到管理的目标,就要对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在过程控制中要分析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对带教护士产生的影响,并做好相应的调控,才能使整个过程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实现管理的目的。过程控制注重对轮转护士整个学习过程、计划执行及发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调控,这改变了过去的终末质量统管的模式,切实为为专业护理人员的培养及护理人员层级使用打下了基础,也为护理人员的成长提供了规划与保证。根据护理人员成长规律,严格控制关键环节培养与考评,使护理人员在刚进入临床各科室轮转时即接受严格的培训,有利于良好职业习惯的形成,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及安全。
3.2实施“过程控制”需要注重持续改进控制是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其目的是在控制中提高质量[2-3]。对轮转护士而言,培训、考核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自我的过程,对护理管理人员而言,坚持严格的培训考核标准体现了其对工作的责任心,在临床工作量大、护士人力紧张的情况下,严格培训显得非常重要。今后,在“过程控制”的不断实践中,还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改正出现的问题,同时还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模式,并结合本院的护理教学工作的实际来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杨建国.护理行业实施ISO9000实践与指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