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论文10篇

网络文学论文篇1

难能可贵的是,陈定家能够对其中的个别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他的《比特之境: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研究》研究的是网络文学生产问题,他的新作《文之舞》则集中探讨了网络文学的文本问题。作者没有面面俱到地论述网络文学,而是从网络文学的生产研究转向文本研究,涉及的都是网络文学研究中一些较中观或微观的问题。作者苦思冥想,把书名定为“文之舞”,“文之舞”即“屏文之舞”或文本之舞,是“互文性理论支撑下超文本的系统关联与普通贯通”,较好地概括了网络文学文本的特征。在作者看来,“超文本”和“互文性”是理解网络文学的核心关键词,它们是“当代文学世纪大转折的根本性标志”,改写了“我们关于文学与审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是“理解网络文学的媒介化、***像化、游戏化、快餐化、肉身化、博客化等时代大趋势的核心内容与逻辑前提”。对于“超文本”与“互文性”两者之间的关系,作者更凸显“互文性”的意义和作用,他说:“从文论视角而言,如果说‘超文本’研究是理解网络文学的关键词,那么互文性作为体现超文本本质特征的核心要素,可以说是研究网络文学的关键词中的关键词。”作者不仅指出了“互文性”之于网络文学的重要性,而且在互文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将“互文”“互视”和“互介”集于“文之舞”一身:“……网络写读者,常常无意于品鉴文本韵味的深浅和浓淡,他们更关心的往往是信息的新旧与多寡。网络写读,是声音与画面交相并作的文本舞蹈,是视觉与听觉回归本性的复合与狂欢。这就是我们所谓集‘互文’‘互视’‘互介’于一身的‘文之舞’,……”从“超文本”到“互文性”,从“互文”到“互视”“互介”,可见作者的研究是步步深入,体现了他的独到思考和创新,值得网络文学理论研究者的肯定与学习。

二网络文学的跨学科研究

网络文学文本,不仅仅是单一的语言文本,还有声音、***像等文本超链接在一起,并与历史上其他各种类型的文本“互文”。所以,研究网络文学,单凭传统的文学研究方式是不可能的,它必然涉及到***像学、技术美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式。从事网络文学研究多年的陈定家对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说:“近几十年来,文学研究从学科化封闭走向跨学科开放、从技术性‘区隔’日益走向人文性融合的趋势已经形成了一种大的时代潮流,从一定意义上讲,互文顺应了这种潮流,为文学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需要指出的是,网络文学理论研究不仅顺应了当前的跨学科研究潮流,而且其也是出于网络文学文本自身特点的需要。这一点,作者也有清醒的认识。在看到赖泽民将耗散结构理论与马克思的历史观结合起来写出《人类历史科学原理》后,他不免有这样的感慨:“虽然某些观点还处于探索阶段,但以耗散结构理论研究历史与哲学,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认真试探一番的学术路径。事实上,网络文化就是一个标准的耗散结构系统,值得好好总结和反思。”这种跨学科研究,必然要依据并突破传统的“互文性”研究,“通常意义上的互文性研究,着重考察文学与文学自身的关系,即文学作品与文学遗产、文学史、文类传统的关系,以及作品自身所携带的文学记忆和读者文学‘阅’历之间的关系”。对于传统的互文性研究,陈定家也非常重视。在他看来,互文现象在传统文学中也存在,但是互文性不是传统的文学特征,“互文性,从根本上讲,它只是传统文本的一种尚未完全开发的潜能,在‘绝对联系’的意义上说,超文本只不过是互联网成功地开发了传统这种‘互文性’潜能的副产品而已”。可以说,“互文性”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联系在一起,而“超文本”又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分别开来,正如作者所言:“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化最大的不同是基于载体变化造成的‘文本转向’,在传统文学的线性文本向网络文学超文本的转化过程中,有许多值得密切关注的学理问题被我们忽略了。”

由此可见,考察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是网络文学互文研究或网络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内容。基于网络文学的超文本和互文性的特点,网络文学理论研究必然要涉及技术、传媒和影视等内容,这些内容在《文之舞》中都有体现。互文性***是建立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所以研究网络文学必须要了解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技术。在当代的艺术生产过程中,“赛博文化利用技术手段、技术材料、技术方式,从艺术生产的操作层面不可抗拒地渗透到艺术生产的观念层面”,作者宣称“科学技术已成为一种‘本体性’的存在支配着当代艺术生产”。可以看出,技术是了解和研究网络文学的重要维度。离开了技术维度,许多网络文学新现象是无法解读的,比如上海中学生梁建章的“计算机诗词创作”,这些诗作跟传统诗人作品之间的差异在哪里?以写出《背叛》的“布鲁***斯一号”为代表的写作软件,能否颠覆传统文论有关知人论世的论述?人工智能能否“诞生一种全新诗学或文论的可能性”?这些问题,可以说是网络文学理论研究的难点所在,也是研究的新方向所在。在网络文学中,技术往往是与传媒联系在一起的,作者往往把“互文性”“超文本”“互联网”三个概念不加区分地用在相近似的语境中,“实在是因为它们在许多场合具有几乎相同的特征和秉性,专就文本而言,三者的相似性或同一性是如此显而易见,以致在许多情况下它们相互替换而不会出现任何问题。”所以,作者在著作中由“互文性”到“互介性”的论述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超文本和超媒体的结合,极大地促进了文学***形化与声像化的步伐”,所以文学与影视之间的互文现象非常普遍。作者以“百家讲坛”节目为例,详细分析了两者之间的互文,认为该节目成功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以雅俗共赏的方式发挥文学的特长,运用设置悬念等说故事手法让文学经典大众化;另一方面利用强势媒体的***像化优势,运用视听元素做到讲解、形象、画面和音乐的结合,取得良好的观看效果,以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4]203。不仅有文学与影视之间的互文,还有影视与影视之间的互文,比如张艺谋的《十面埋伏》与李安的电影,《武林外传》与金庸影视剧等。根据这些艺术现象,作者进行了理论提升,认为米尔佐夫创造的“互视性”是“互文性在影像世界的翻版”。既然文学与影视之间存在互文现象,那么可以说从影视的角度看网络文学,是研究网络文学的一个新视角。但如果缺乏***像学知识,我们是难以达到预期的研究效果的。

三理论写作的限度与互文性

看完陈定家《文之舞》一书,我们可能有这样的感觉,书中涉及到的网络文学的具体作品并不多。如“互文性语境中的文学经典”一章,分析的作品有不少是传统文学经典。当然,研究文学经典不可能绕开传统文学经典,但是读者还是希望看到更多的网络文学经典,以及网络文学经典的包括影视化在内的互文现象研究。还有“身体写作的互文性阐释”一章,所涉及的例子不少是诸如秦巴子的《身体课》、卫慧的《上海宝贝》和绵绵的《糖》此类的传统形式文学作品,也让读者有看完“互文性语境中的文学经典”一章的遗憾。造成此种遗憾,有多方面的原因,如目前对网络文学是否有经典有较大的争议,也有作者刻意为之的选择,作者在“后记”中就说:“本书有意回避具体的网络文学作品,是因为笔者下一本《中华网络文学史》将会大量分析和评介网上的名作名家。”不可否认,作者这样处理肯定有一定的风险,容易引起读者的批评和诟病。但换一个角度看,作者这样的选择正是彰显了理论写作的限度与互文性之间的关系。对于互文性概念,它的提出者克里斯蒂娃在《词语、对话与小说》中是这样阐释的:“一切文本都是互文性文本”,“任何作品的文本都是像许多引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可以说,作者***完成的文本是不常见的。学界注重运用“互文性”概念去分析文学文本、***像文本以及包括服饰、饮食在内的文化文本,而较少去分析理论著作的文本。实际上,许多学术著作不仅与其他作者的著作有一定的互文性,而且与自己的著作也存在互文性。互文性理论,不仅能够指导人们去阅读各类作品,也同样引领着学者们有效地去进行理论写作。在陈定家看来,《文之舞》可以看作是《比特之境》的演绎和补充,《文之舞》与《比特之境》之间存在一定的互文关系。如《比特之境》的“网络时代文学生产与消费的技术文化背景”与《文之舞》的“后现代症候:从‘互文性’到‘互介性’”,《比特之境》的“文学生产的网络化问题”与《文之舞》的“网络文学关键词:超文本与互文性”,《比特之境》的“数字化语境中的文学经典”与“互文性语境中的文学经典”,等等。当然,这两者之间的互文性并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后者是对前者的补充、演绎和深化。

网络文学论文篇2

(一)给大学生思想带来冲击,造成其思想的复杂化,给高校学生***建工作带来挑战,传统的工作方式难以解决现实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各种文化通过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其中一些消极、不健康的思想弱化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对思想观念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造成了严重影响。大学生是接受新鲜事物最快的群体,但他们的辨别能力还稍显不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都还不稳定,极易受到不健康网络文化的冲击,造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多样化、复杂化的局面,高校的思想工作者和传统的教育方式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其产生的问题,给高校学生***建工作带来困难。探究一种新型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其具备甄别网络优劣文化的能力是当务之急。

(二)部分高校专门从事学生***建工作的师资力量不足,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亟须高校建立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

随着我国对高等教育的不断重视,高校的招生人数越来越多,学生***员人数也相应增加,需要学校投入的***建工作力量也在加大,高校学生***建工作越来越繁重,而部分高校并没有因此而加强***建师资队伍建设。仅有的师资队伍中,了解和熟悉网络技术的师资更是少之又少,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学生***建工作的开展。

(三)网络发展的虚拟性限制了部分学生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

网络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虚拟性,在网络上可以通过各种聊天软件跟原本陌生的人随意交流,并且在网络环境中交往双方完全是隐蔽的、平等的,很多学生因此通过网络找到了“倾诉”的对象,长此以往,对网络有了极大的依赖性,导致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冷漠和疏远,整天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除此以外,有的学生还沉醉于网络游戏而荒废了学业。

二、网络文化发展给高校学生***建工作带来的机遇

网络文化的发展是柄双刃剑,合理利用网络文化发展的优势可以促进高校学生***建工作的新发展,为提高学生***员的思想先进性提供帮助。网络文化的发展为高校学生***建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利用网络文化进行***建工作是信息化时展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一)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生***建工作搭建了新的学习平台,高校学生***建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员进行思想教育。

传统的***建工作大多是通过会议学习、课堂讨论等方式进行,方法比较单一枯燥,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网络发展的开放性与自由性,可以改变传统的学生***建工作开展方式,打破传统***建教育的时空限制,为***建工作者和学生***员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使学生***建工作的开展更加方便、高效。

(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学生***建工作构建了新的管理平台。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生***员的人数也呈递增的趋势。加之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较多,学生***员在管理上面临着一盘散沙的困境。网络的发展可以将在不同地点的学生***员联系在一起,高校***建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科学管理,实行远程遥控。例如,通过建立网络***支部对***员学生进行管理,定期在网络上进行***员思想汇报交流、开展网络***支部会议等,这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员尤其是流动***员在管理和教育方面的空白,为他们接受***的理论和教育创造环境。

(三)网络的资源共享性有利于促进高校校园德育文化环境的形成。

网络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高校学生***建工作者可以在网络上有针对性地***员教育内容,营造网络德育环境,及时将***的先进思想和理念通过网络共享让学生学习、吸收,用正确的理论和信息来引导学生,使其树立良好的思想作风和道德观念,提高青年学生***员的道德素质和道德觉悟。

三、利用网络文化发展促进高校学生***建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校园网络监管,营造健康的校园网络教育环境。

对高校校园网络进行有力的监管,杜绝不良信息,如黄、***势力宣传、思想等在网络上的传播,避免学生***员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干扰,是营造健康校园网络教育环境的基础。加强校园网络监督,首先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网络恶势力进行严厉打击。学校也要定期对网络运行环境进行排查,排除网络文化中存在的隐性污染。

(二)建立一支高水平、熟悉网络技术的高校学生***建管理团队。

网络文化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一些高校工作者来说却是陌生的,难以跟上网络发展的脚步,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也不关注学生在网上干什么。这在无形之中就给***建工作带来了障碍,要适应网络信息化时展的需要,高校必须要建立熟悉网络技术的专业队伍,与学生可以进行“平等沟通”。“通过对思想***治队伍的网络培训、技术讲座和研究讨论,使德育教师了解网络发展动态、软件最新版本、网上交流技巧和教育经验,提高教育工作者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发挥出网络的优势。

(三)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建工作的时效性。

辅导员是与学生***员接触最多、最直接的人,对学生***建工作的帮助是最大的。辅导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建工作的成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主要是要提高辅导员对学生***建工作的重视,切实为提高学生***员素质服务。同时,辅导员也要加强学习,注重自身***性觉悟的提高,注重***的理论的学习和完善,做到与时俱进。

四、结语

网络文学论文篇3

网络教学带来了教学模式上的重大突破。在网络环境下出现了诸如个性化语文学习、交互式语文学习等教学模式。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汇集大量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学生通过网络可以了解、学习语文教学领域的最新知识,并能得到专家提供的“个性化”的教学指导;语文教学的内容、教材、教学手段及考试等,都可以因人因需而异,充分实现语文的个性化学习。同时,网络把文字、***形、影像、声音、动画及其它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先进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可以模拟现实环境;甚至师生无须见面,就可以利用网络讲座、E—mail、BBS等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那是否意味着语文教学已经可以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走向全面网络教学呢?

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语文教育是科学,是艺术,是人文熏陶。它更多的注重学习中人文精神的熏陶与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读者,以形象唤起美感,以意境领悟主旨,以培养语言意识和语文习惯为目标。只有在教学中把握好这些因素,才能叩击学生的心弦,点燃智慧的火花,使其产生求知的欲望,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特别是古诗词的学习,那“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婉,这其中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是网络难以演绎的。我们不能因为有了多媒体,有了网络,便抛弃以前所有的教育手段、教学措施,千万不能在倒掉澡盆里脏水的同时,把澡盆里的孩子也一起倒掉。

如果我们细细研究,不难发现,大多数网络时代所谓新的教学模式,都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这个发展平台的。从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到个性化、交互式等语文学习,乃至一些激进的理论家所认为的:“学校教育将会消失,教师的地位不复存在,因为互联网可以实现最大规模的远程教育,互联网就是一位全知全能的教师。”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无数次的实践的检验。在我们未能确定网络教育的“巨大价值”之前,匆忙之间去否定业已成熟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明智,更不现实!君不见:网络多了,大师却少了。热闹多了,读书却少了。真不知苏轼是怎么学成的!

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应该会有这样的体会:真正能吸引学生的,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多媒体课件如何漂亮,如何让他们上网,而是教师对文章鞭辟入里地分析,高屋建瓴的讲解,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关公战秦琼的奥妙。因此我们在教育手段、教学措施的“推陈出新”上,否定什么,肯定什么,应该少一点盲目,多一点理智。

二、语文网络教学中如何避免不良内容的影响?

互联网以其无所不容的气度包含了所有你能想到的信息,可以说,在互联网中,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互联网上没有的。当然,这一方面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对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培养与发挥,可以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拓宽了“大语文”教育的天地。但同时,信息的丰富对教学来说又不是好事。巨量的信息旁逸斜出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使学生养成浮躁的心态。而且大量不健康信息的存在不仅要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些让很多教师无所适从。

另一方面的影响来源于网络用语。据一晚报刊载,一位语文教师在学生的作文中看到这样的句子:“7456,TMD!大虾、菜鸟一块儿到偶的烘焙鸡上乱灌水,这些水桶真是BT!哥们儿用不着PMP,到底谁是好汉,光棍节过招。”看到这样的话你会有什么感想?你一定会大吃一惊:这是什么话?他想说什么?这就是网络用语,一种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逐渐在网络空间中形成的一种自成体系的语言,它被越来越多的中国网民所使用着,并大有广泛普及之势头。它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化表达形成冲击,对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的养成造成极大的影响。

可以说这两点是在语文网络教学尤为突出的方面,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无法真正地实施语文网络教学。

我认为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哪些语言表达方式才是自己应该掌握的。另外可以辅助一些技术手段,如可以利网站***工具WEBZIP将网站***到校园网上,利用Dreamweaver或FrontPage删除网站上可能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的材料,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或者关闭校园网的对外出口,不让学生有浏览与课堂教学无关内容的机会。

三、语文网络教学中网络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目前,我们可以大胆地说:网络教学将流行于教坛。不管你眼下承不承认,接不接受;再过一段时间(二三年甚至更短),你就要不得不承认.不得不接受。这是社会所需,也是形势所趋。于是,很多地方都大手笔投入到网络教学中,不管是否具备外在条件,也不问是否承在内在可能性;反正“命令满天飞”:“你要计算机过关”“你要xx年过x级”;更有甚者,直接把网络教学的能力作为评优的重要条件,或干脆写进相关“标准”,简直到了“网络教学才是教学”“无网络就无教学”的地步,象是要把网络教学推上神坛——可我要泼冷水:千万别把网络教学推上神坛!先借用人教社周正逵先生的一个意思,周先生在谈课程改革时说:“心要热,头要冷。”我想大意是指:我们要有热情参与课程改革,但不可狂热;而要客观.冷静地看待。对课程改革如此,对网络教学不应如此吗?

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首先明确,语文网络教学是语文教学而不是网络教学。因此我们在设计网络教学课时首先要问一下自己:这节课还是语文课吗?如果这节课不用网络,一样能达到我的预期效果,为什么还要用网络呢?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曾说:“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中媒体。”也就是说,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

我认为好的语文课是一桌丰美的大餐,不光要好看,更要能填饱肚子。教学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网络教学只是辅助手段,网络只是辅助语文教学的工

具,它和粉笔、黑板本质上并没有区别。所以我们要合理的使用网络教学,注重实效,联系学生的实际。

四、语文网络教学如何解决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不仅是字、词、句、章的学习,更要通过内容、思想、人物形象、社会意义等,对青少年进行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教育。小到文明习惯举止,遵守社会公德,大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最终使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文明的行为与习惯、良好的思想品德,这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重任之一。

这种教育应当是面对面的,不一定要长篇大论,有时三言两语,有时一个动作,甚至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能使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建立彼此的信任与关爱,进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尽管这种教育方法看起来有点象灌输,但就思想教育而言,“给学生进行必要的‘灌输’还是必要的”。而一旦将语文教学放到网络中去,德育教育无疑将会显得“无能为力”:首先,失去了德育教育所必须的合适的课文,有些网络文学本身就带有明显的封建思想和错误意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其次,没有老师的点拨与指导,学生一时又缺乏甄别能力,无疑使得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地积累和实践才能起作用。而网络中,聊天室的混乱,的泛滥,以及大量的信息垃圾却时时刻刻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报载“成都××中学高2003届1班同学在网站校园录留言簿上相互攻讦的主要内容竟是一些‘黄色攻略’、荤段子、性描写……其言词龌龊不堪、令人瞠目结舌”。甚至有些学生长期沉溺于五光十色的数字化***空间,不能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环境的角色转换,最终造成人格障碍和认知惰怠。这样的事情虽不代表全部,但有一起就足以为我们敲响警钟了!

网络文学论文篇4

信息化时代,博客、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形形的自媒体平台,将碎片化的信息,推到世人眼前。目前的大学生多为95后,是在网络时代中成长的第一代,信息来源非常广泛,他们拥有庞杂的信息碎片,而且储存量正在与“秒”俱增。大学语文,以母语为语言,文学为内容,大学生已历经小、初、高十二年的语文教育,如单一介绍专人、专书的基本信息,间或穿插逸闻轶事,定然与同学已有的信息储备重复。如此,学生听大学语文课程(单就内容)的动力与兴趣将与“秒”俱减。笔者经过教学观摩,认为就内容而言,需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一方面,可从内容广度上专注于“人无我有”。如辞赋类作品,初高中一般涉猎《离骚》、《橘颂》,如不刻意搜索某篇文章,网络上对古文的介绍亦多浅尝辄止。大学语文可讲《天问》、《登徒子好色赋》等。《登徒子好色赋》极尽夸张之能事,对比东家之子与登徒子妻,将古语浅译后,令人捧腹。不过这样求广的挖掘,未必一定收效良好,如上述的《天问》佶屈聱牙,在教学中若不能深入浅出,会令学生望而生厌。内容的广度毕竟有“尽头”,更多时候,可在内容深度上追求“人有我优”。同样一个故事,普通人讲和相声演员讲,效果迥异。同样的题材,大学语文老师站在文化高点,用博证的方式解读,收效不同。比如讲授《颜氏家训•兄弟篇》,可结合儒家伦理中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五伦来讲,告诉学生五伦之中最脆弱的一环非君臣非朋友非夫妇而是兄弟。结合文学史上著名的兄弟阋墙事件———周氏兄弟,介绍二人不和经过。联系鲁迅先生逝世次日,在北大授课的周作人给学生讲《颜氏家训•兄弟篇》,依据周作人学生的日记,回溯当日情景。经此解读,学生通过颇具现场感的周氏兄弟,加深了对《颜氏家训•兄弟篇》的理解,而这些知识与收获,也不同于学生已习得的碎片化信息。再如讲授钱谦益时,可加入贰臣文化讨论。“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是当年元老吴稚晖为所撰挽联,亦是所有贰臣文化人的真实写照。民国时期才子黄浚著有《花随人圣庵摭忆》,文笔极佳,被南京大学著名教授程千帆钟爱(为其晚年把玩在手的两本书之一),联系其不亚于谍战片的通日寇事件,不单是有趣的解读,更能增进学生对文艺理论“文品不等于人品”的理解。学生主动回忆文学史上著名的贰臣文学,也是一种贯古通今的融会。

二、中外比较拓宽思辨的维度

《论语》云:“德不孤,必有邻。”基于相似的生命历程生老病死及其他普适情感,人们的思考与情感体验也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故中外文学不论主题抑或写作手法均有相通,所谓“东海西海,心理攸同”(钱钟书《七缀集》)。辩证角度看,世界尚无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种族、时代、环境等因素,中外文学的不同也是显然的。大学语文以中外文学为授课内容,在学生已习得基本的中外经典基础上,从中外比较处建瓴,可拓宽学生的思辨,凸显大学语文独特价值。如讲授余秋雨散文时,必然涉及余秋雨其人其文的纷争,著名者有余杰《余秋雨,你为何不忏悔?》。在介绍争论经过后,请学生思考余秋雨是否需要忏悔,结合西方汉学界认为“中国无忏悔文学”请学生主动思考,中国有无忏悔文学,如果没有,为何缺失?补充说明西方文化中,最具忏悔意识的俄罗斯民族,其宗教为东正教,东正教教义的著名特征之一就是忏悔,并以列夫•托尔斯泰《复活》、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为佐证。中国文化以乐感为特质,从孔夫子始即以乐感文化为主导,以顾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来寻找光明”等为佐证。经此番思辨,学生可感知中华民族特性,对外国文化也有进一步认识,让学生重审已知内容,遂有洞天之慨,而辨析本身也迥异于网络碎片化信息。再如,讲授《赵氏孤儿》片段时,除却让大家体味其中蕴涵的宗宋之思,还可以参读伏尔泰《中国孤儿》,比较二者的似与不似。相似处在故事情节的建构,不似之处在于对生命的珍重。《赵氏孤儿》中任何人,为了襁褓中的赵氏孤儿,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惜。《中国孤儿》中则有了不同,程婴夫人发话“:为什么要用我的孩子换回赵氏孤儿的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有独特的价值。”联系著名戏剧《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被称为延宕的王子,而延宕的背后,是对生命的珍重。还可引发大家对死刑的思考,到底是否应该有死刑,我们是否真的具备处决他人宝贵生命的权利,借助中外文学的比较,学生亲身参与讨论,思辨力得到提升。

三、以精神引领为最终导向

大学语文面对的授课对象,是已具备基本文学知识与文化史识的青年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不如授之以欲。在知识唾手可得的网络时代,一个人的精力与专注度毕竟有限,“鱼”无法满足受众(尽管客观上教师有此意愿),教授学生以方法,促之以学习的愿力,是为教学应努力的终极方向。

1.教授学生以方法。

不同的书,版本之间有巨大差异。比如古籍需看是否依据好的底本,外文书籍,需选卓荦的翻译者。这些知识,教师烂熟于心,对于蹒跚于辨别的学生而言,必须加以提点。再详细些,法文书籍,若有傅雷翻译,首选傅雷版;《论语》可看学界公认杨伯峻、钱穆等人的注译本。授课讲坡时,可介绍其“八面受敌”的读书法,让学生在点滴中习得受益的阅读方式与习惯。

2.可通过书目介绍,促进学生学习的愿力。

网络文学论文篇5

本书就是在这种心态的激励下完成的。确实,在网络文学还处于“命名焦虑”时就试***对其做学理阐释,无论是在知识谱系还是在意义范式上,都有太多悬置话语期待解答。譬如:网络只求即时性消费此刻,文学却要指向永恒,“读屏”是欲望的象征形式,人类却渴望在此“诗意的栖居”,文学艺术的数字化生存会不会改变人类心灵对美感的建构?网络把文学拉下神坛,创造着“人人都能当作家”的新民间童话,但网络在降低文学门槛的同时,如何保证网上的文学不失去价值承担和审美逻辑的支撑?网络用没有重量的“比特”洞穿文学生产,从而使所有的文学成规失去重量,它对印刷文学的格式化,已经在媒介学的疆域轻松置换了文学的存在模式,却为何在精神现象学的意义上破绽百出,不堪质疑?……

看来,原本轻松的计算机网络带给文学理论的却是如此沉重的思考。思考这些问题首先碰到两个难题:一是阐释框架的非预设性――没有约定的理论范式可供效仿;二是研究对象的非预成性――小荷初露的网络文学前景如何,尚难以定格其文化表情。用伊格尔顿的话说,理论本来是“只在黄昏时才飞翔的密涅瓦的猫头鹰”,我们却不得不在晨曦初露时便让它登台亮相。这样做无疑会给阐释的有效性带来风险,但探索未知要付出“未知”的代价,也会有“已知”的补偿。尽管时下的网络文学还未赢得理性主义的普遍认同,可互联网所代表的文化转型无疑将引领文学的未来,因而对网络文学的文化命名和意义阐释应该大踏步走进研究者的思想视野,并力求让理论阐释的有效性在网络文学确证自身的历史过程中生效。

我从1999年涉足网络文学研究,有幸在这一领域获得过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和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先后在《文艺研究》等国内10余家学术期刊发表这方面的系列论文,本书算是对前一段研究成果的一个总结。我以网络文学研究为选题的博士学位论文和正在主编的一套“网络文学研究丛书”,将是对这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网络文学论文篇6

1.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中引入国外研究性学习教学理念,精简广告学理论课程学时根据广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在广告学理论课授课过程中不应注重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是重点讲授学生进行广告实践时必备的核心理论知识,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及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编写适合应用型广告学专业

学生的广告学理论与实务教材在编写广告学教材时,应打破以往广告学教材的知识体系,要以广告活动的发生顺序安排章节内容,以广告调查、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文案写作、广告媒体策略为重点章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与广告活动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内容。

3.建设广告学网络课程

改革广告学课堂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理念与方法,以广告学课程为试点,改革广告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广告学网络课程建设推进广告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使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相互配合、互为补充,在网络课程与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国外的优秀获奖广告作品,开拓学生视野,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质。第一,建设广告学网络课程,在网上相关教学资源。将广告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课件、案例、习题等教学资源在广告学网络课程上进行,供学生阅读及学习使用。第二,向学生讲明广告学课程学习与广告学网络课程使用方法。在每学期开学之初即通过网络课程向学生通知,告知学生使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的方法,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课程中课前预习、课件与案例、课后延伸三个文件夹进行学习,要求学生在上课前阅读相关资料,带着想法走入课堂,多讨论、多发言、多动手、多实践,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对网络课程中已经展示过的案例不做重复的播放与讲解,直接请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与点评,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课后要求学生利用案例延伸文件夹进行课后复习,进一步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第三,完善并充实广告学网络课程内容,引入大量中外优秀的广告案例。根据广告学课程的特点与教学需要,运用微信媒体建设广告Style订阅号,并开设微博与之进行绑定,即使将中外广告行业经典与行业前沿最新案例通过订阅号向同学展示,使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用手机或是电脑收看广告案例,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及时掌握国外广告行业最新的创意理念与专业技术,提高学生的创意水平,使学生更加热爱广告专业。第四,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与讨论,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效果。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学生讨论及教师答疑模块进行互动与交流,将自己收集的案例与作品进行展示与点评,使学生在讨论中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水平,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案例分析、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五,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并掌握学生使用网络课程的情况,针对网络课程与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为了进一步加强广告学网络课程建设,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广告学专业定期通过调查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广告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广告学网络课程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及时聆听学生对广告学课堂教学与网络课程的相关看法及使用体会,撰写调研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进一步建设网络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供参考与依据。

二广告学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的作用

通过广告学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有效地解决了课堂授课时间的局限性,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及能力,充分开发及利用了广告学网络课程的功能,提高了学生对网络课程的认识,使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网络课程学习的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的优势,及时将中外广告行业前沿最新案例引入广告学教学中,开拓学生视野,使网络课程真正成为课堂的延伸,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思考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同时将表面看似不同的案例与所学理论知识相互关联,找出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共同方法,使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并且通过网络课程培养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更好地理解及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依然能够运用这种学习方法不断学习中外广告行业最新的知识,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及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广告学网络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

网络文学论文篇7

【关键词】课程观;网络课程;教学策略

一、引言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拉开了帷幕。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构建学科网络课程,突破传统文本课程知识的陈旧、文化的保守等局限性,是构建个性化学科课程的一种新模式。而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因此,在学科网络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求教师应具有新的课程规和教学策略。

二、新高中化学教材的特点与局限性

1.新高中化学教材的新特点

(1)新思想:在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注意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教育。

(2)新结构:注意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顺序以及认知规律的关系。对习题总量和难度、适度问题进行了控制,并注意了题目的梯度和知识的衔接与跨跃问题,在加强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迁移方面给予了重视。

(3)新措施:注意反映化学的发展和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把有些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以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改进实验方法和手段,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新课的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知识的深入(引导、研讨)等,以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综合效益;注意实验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新教材还编入了一定量的家庭小实验,以增加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新版面:新教材语言生动活泼,采用比喻等手法,注意层层引导,使教材具有启发性,以吸引学生自觉地阅读教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视***画的作用,编入了一定数量的彩***、章头***、插***以及实物照片等,使学生见***知意,印象深刻。

2.新高中化学文本课程的局限性

新高中化学文本课程注重将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但是,由于文本教材出版周期较长以及文本课程内容的单一媒体和线性结构,决定了课程知识更新缓慢和文化相对封闭保守等缺陷,新课程的目标价值难以真正实现。

三、新高中化学网络课程的设计与构建

1.网络课程及其特征

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网络课程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基础性。满足每个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最基础的人类文化知识,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二是多元化。课程内容适应不同教学模式的需要,具有差别性和选择性,以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学生和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三是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等新的教育技术;主动适应社会需求,根据现代科学及学科发展的新变化,组合、选择和增加新内容。四是开放性。强调学习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的联系;课程实施过程要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提倡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评价标准的差异性。五是综合化。重视课程的综合化,体现课程的整体性,提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注重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又注重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

2.新高中化学网络课程设计的课程目标框架***

新课程目标价值指向(如***1所示):

(1)基础性目标:使全体学生具备国家规定的化学学科基础学力,具备能适应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应有的化学素养。

(2)拓展性目标: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展知识体系和容量,发展思维能力,具备深入学习所必须的学科基础。

(3)发展性目标: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形成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3.学科网络课程结构

按新课程目标价值指向构建的新高中化学网络课程结构***如***2所示。

(1)横向结构

课堂教学网:主要适用于同步讲授式的课堂教学,相关页面中内嵌表单,供师生的提问和回答。此外,通过链接相关站点解决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与学习过程时间的有限性的矛盾、教师个体拥有的教学资源的有限性与社会性知识迅速更新和增加的矛盾,并通过多媒体演示使教学更直观、更高效。由于在中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并没有在时间和空间上完全分离,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媒体将同时作用于学生,课堂教学仍然是中学教学的主要环节,课堂教学网为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提供强大支持。

课程学习网:解决传统课堂教学的弱点。知识的习得和运用都不直接接触客观实际,缺乏直接经验的过程及其方法的教育;缺少知识发展过程的历史叙述;忽视具体知识结论的相对性和条件性。课程学习网提供全新的学习内容呈现方式,不但形成对学生自主性学习、协作学习掌握学科知识的方法和体验的支持,而且通过网络的链接与多媒体演示以及讲座,突破学科课程的封闭性,形成对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的信息资源支持。

研究性学习网:主要是对研究性学习过程实施动态管理,使研究性学习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网络平台。高中阶段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和经验的总结需要教师进行个案的启发和理性知识的指导,开设学科知识讲座对指导学生选择课题、开展研究活动是必要的。综合课程讲座使学生获得选题上思维的发散性。通过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化学与其他学科的渗透等讲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使命感。

综合资源网:传统学科课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结构性,但传统的学科课程也同样受到传统的教育价值观、方***的局限,表现出知识陈旧、文化保守等缺陷。综合资源网对学科设置及内容进行选择与组合,提供综合化课程资源,体现课程的整体性和发展性。

(2)纵向结构

教学管理区: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管理,支持同步的班级教学和适应个体差异的异步教学。

资源管理区:学习资源、链接和多媒体演示,合理配置学科资源,突破传统学科课程知识和思维的封闭性。

讨论交流区:BBS课程论坛、网上答疑、E-mail、OICQ等。支持实时和非实时交流,拓展学科课程教学时空。

练习测试区:作业及反馈系统,支持学习者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并为学生提供学习成绩网络管理服务。

四、学科网络课程开发和实施中的课程观及教学策略

1.教师和学生要具有新的课程观

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育封闭的教学理念。学科网络课程的构建和实施,突破了传统学科课程知识陈旧、封闭保守等局限性,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开放的环境;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和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目标,使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2.教师要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的课程观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即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交往过程。学科网络课程的开放性、超文本和多媒体、非线性结构及整体性,要求学生必须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教师应当成为这种变革的促进者,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表现,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和指导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即兴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3.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肖川博士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所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其特征为: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中获得有情感的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新高中化学网络课程超越了传统的教学时空,具有支持同步的班级教学和异步的个体学习的教学平台,具有支持实时通讯和非实时通讯的强大交互功能,同时还具有教学行为管理的功能,教师要学习和研究利用以数字化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4.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包括情感体验、构建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教师精心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和主动探究和谐统一的过程式、情境化的教学。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和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如下(***3所示):

(1)提出问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本着创造性、实用性、新颖性的原则,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特定的情境,向学生提出要研究的领域,引导其发现并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

(2)探索研讨。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通过在网络上建立相关的课程信息资源库,运用相关链接、E-mail、BBS课程论坛、OICQ实时答疑等手段,引导学生将搜集、整理得到的有关资料,结合亲身实践,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得出初步的结论。

(3)总结提高。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应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初步结论开展相互交流、补充和完善,进而总结出较为严谨、正确的专题报告。

5.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人的创造性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教师应当传授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的知识技能、策略方法。学科网络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和非线性结构为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和“以项目为中心学习”提供了可操作的平台。“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强调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教师可利用学科网络课程的综合性为学生提供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帮助学生运用计算机网络等媒体整合不同学科领域的内容,使学习更有针对性和使用性,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

6.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

在现行技术条件下,学科网络课程的最大缺陷是难以表现学科行为性的内容和情感性的内容。因此,在学科网络课程的实施中,既要体现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利用网络课程的开放性创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交流、沟通。尊重和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学校教育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在智力、情感、个性、精神和人格等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是任何机器所不能代替的。因此,在学科网络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育人的责任显得更加紧迫、更加重要。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五、结束语

在学科网络课程的构建和实施中,课程与教学过程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关系,课程不再是一种指令和规定,教学也不再是被控制、被支配的一方。由于教师和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教学过程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课程不再是孤立、封闭的知识体系,而是一种体验的、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新的课程观要求每个教师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让课程和教学能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l]余胜泉.网上教学、学习与课程设计[OD/OL].教育技术通讯,

[2]肖川.论学习方式的变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3]余文森.树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J].教育研究,2002,(4).

[4]李建平.教师为何踩不上点儿[N].中国教育报,2002-5-12.

网络文学论文篇8

药物化学实验网络课程开发的关键首先要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如果没有正确的设计思想作,再好的技术也难以发挥其最佳效用。因此对药物化学网络课程的开发首先要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学习目标的确立、教学策略的制定、确定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反馈六项进行有机整合,如下***所示:

2药物化学实验网络课程建设内容

药物化学实验网络课程平台是由如下几部分组成: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教学材料(教案、讲稿、实验视频、实验教学的PPT)、答疑讨论、课程问卷、课程作业组成。在药物化学的实验网络平台建设中推行课程介绍,使学生对本课程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在给平台中推行电子教案、讲稿、大纲、教学日历、教学材料(教案、讲稿、实验视频、实验教学的PPT),提高授课时效。例如,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过程,把学生从形象思维引导到逻辑思维,使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生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药物化学实验网络课程不再是理论课教学的重复,而是知识的延伸、拓展和能力的训练过程。师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存储的教学资源,根据需要迅速、任意地选择和调用***文视频资料获取学习资源,便于学生根据教学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任意反复接触较多的实验教学资料,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还可以根据网络平台的课程作业进行网上自测,巩固所学知识,如有问题,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教师进行网上答疑讨论。网上答疑讨论,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药物化学实验学习的有关问题进行***双向讨论。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便于学生和教师进行良好沟通,教师根据学生的普遍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学生的疑惑得以解答后促使学生能够对药物化学实验更好的学习,起到教学相长的双重效果。学生***填写课程问卷,课程问卷是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师根据教学效果的反馈意见,对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提高效果。

3结束语

网络文学论文篇9

网络资源虽然极其丰富,但网上的虚假信息、不健康的文化垃圾也很多,学生的身心还处于不完全成熟阶段,不良的网络环境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后果。虚拟网络中,会出现一些不负责任的人发表的一些恶意中伤,破坏社会和谐,恶意诽谤的文字,学生不辩真伪,容易跟着瞎起哄,他们的单纯被坏人利用,最终导致人品及道德水平滑坡,丧失自己远大的理想及抱负,终日沉迷于追求金钱,追求物质享受中,用金钱来衡量一切。有些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牟取暴利,宣传***,暴力,沉沦等刺激学生眼球的文化垃圾,使学生从中难以自拔,荒废学业,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这一切对涉世不深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

网络游戏成瘾,学生缺乏集体主义感,人际关系不会处理,整天夸夸其谈,以自我为中心,总想超越他人,而网络游戏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种追求心理,他们认为在网游中获得的成功的机会远远高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对于那些在现实中受挫或不如意的人。他们在网络中寻求快乐,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在这种虚幻环境中,使学生们越来越依赖于网络,上网成瘾已不再是不可思议。他们每天花大量时间泡在网上,长此以往,不仅花费大量金钱,时间,还荒废了学业,摧残了精神,甚至造成心理畸形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对此种情况引起高度重视。

与人相处是门艺术,需要时间的投入,而学生陷入网络,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减弱与他人交往的愿望,慢慢就会形成自我封闭,导致脱离现实,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就会紧张,产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逃避和恐惧,学不会与人共处,就会影响学生的集体主义感,从而影响校园班级的建设。学生们现在学习压力很大,需要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减压。如果上网成瘾,学生就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甚至不可利用的时间上网。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长此以往,他们就会对课外有益身心的活动不感兴趣,网络已成为能够代替一切活动的一种新的嗜好。作为学生管理者,许多人对网络领域还不甚了解,不具备较高的网络水平,导致学生管理者缺乏与学生沟通的人格魅力及亲和力。在这种形势下,必定要求学生管理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能够采取更为民主,更为自由,更为生动的方式进行,做到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

针对以上情况,由于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辨识能力弱,故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控制文化主题是当务之急,多对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交流,讨论等活动,使学生们树立起民族自豪感。加强学校网络中心建设,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去伪存真。对已有网瘾的学生也不能粗暴对待,通过聊天室进行心理咨询,让部分治愈者成为志愿者,互相促进,帮助解决,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断探索更有效的解决办法与途径。学校的班主任,辅导员要对学生进行了解沟通,提高自身的网络心理问题的咨询技能,对网络问题学生专门进行跟踪心理辅导,有效防止不良事件发生。现代社会的学生管理者,要改变观念,调整策略,讲究实效,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完了教育中的问题,拓展新的教育领域。一方面要具备较高的***治素质,另一方面要具备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引导学生趋利避害,合理利用网络,为培养新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郭华单位:西安市卫生学校

网络文学论文篇10

首先,以网络引导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一方面可借助导学案的引导、阅读课本,大概了解基本知识概念;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浏览更多与知识点相关的资料,以增加对新知识的感性认识。其次,利用网络选择学习资料。教师可以事先将整理好的***片、视频等引导性资料上传到学校网站或其他学习网站。学生通过打开网站,就能找到学习资源,再根据导学案预设的引导问题,实现自学和***思考。例如,教学“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笔者给学生展示网络上搜集的课件资料:1912年秋天,远洋巨轮“奥林匹克”号与铁甲巡洋舰“豪克”号相撞的模拟动画。然后提出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次的意外?这样引入,调动起了学生高涨的探究热情。之后用课件展示两张纸中间吹气的情形,让学生猜测:这两张纸会怎样运动呢?这样,学生根据屏幕的引导,用两张纸独自做实验。之后让学生根据课件的提示先后完成用漏斗吹乒乓球实验、吹硬币实验、用吸管向两支点燃蜡烛的火焰中间吹气实验。随着每个实验的成功完成,学生强烈地想知道为什么,此时学习“压强与流速关系”已成了学生的内在需求。

二、利用网络引导学生探究展示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网上互动平台,把自己或本小组的探究成果直接展示到网络平台上。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探究情况、知识掌握程度,还可以知道学生对哪些知识的理解还存在问题,需要自己点拨,从而实现探究效率的提升。例如,教学“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学生小组讨论之后,各小组在网络互动平台上交流实验现象以及得到结论的规律。教师从中引导学生补充、归纳、总结后,课件出示:列车安全线、汽车高速驶过后尘土飞扬、诗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句、非洲草原犬鼠洞穴分布***、飞机起飞、跑车的尾翼、足球的“香蕉”球等。让各小组讨论分析、逐一讲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网络文学论文10篇

学习

职业道德修养10篇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道德修养10篇,内容包括具备职业道德品质最基本的方法,职业道德素养大全。俗话说:“艺大根深。”教学的质量好与坏来自教师的刻苦努力和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一方面,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稳固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具有

学习

医院岗位聘任书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医院岗位聘任书,内容包括医院任命书范本,医院岗位聘用备案表填写范文。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12.049为了深化我院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制度,实现我院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国

学习

思想道德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思想道德10篇,内容包括思想道德100条,思想道德小报。在人类的蒙昧时代,那种公有制的社会关系固然使道德在表现形式上突显出优越性,但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是基于人类的当时落后、低下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上形成的社会道德,它注定

学习

伤痕文学10篇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伤痕文学10篇,内容包括伤痕文学,十大伤痕文学。

学习

外国文学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外国文学10篇,内容包括经典外国文学作品,中篇外国文学作品推荐。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出版周期:季刊出版地址:北京市语种:中文开本:16***际刊号:11-1562/I国内刊号:18-44邮发代号:发行范围:创刊时间:1981期刊收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

学习

模具合同模板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模具合同模板,内容包括模具开发合同范本大全,模具设计合同样本大全。二、甲方委托乙方制造_____模具_____付。模具为一模_____腔。(***纸号:__________模具号:__________)三、甲方提供使用该模具的设备型号和安装参数。(见附件__

学习

乡土文学10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乡土文学10篇,内容包括乡土文学阅读,中国乡土文学。一、乡土文学的起源中国是一个负荷了沉重的乡土精神的国度,五千年的文明实际上就是乡土精神不断完善的文明。二十世纪乡土文学以一种富有现代意识的眼光,立足现实,反思历史,洞

学习

道德的力量10篇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道德的力量10篇,内容包括道德力量的演讲,道德的力量。今天我学了《钓鱼的启示》一课,使我受益匪浅。本文讲述了父子俩去钓鱼,这是捕鱼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突然,鱼竿剧烈的抖动了起来,这是一条又大又漂亮的大鲈鱼。儿子费了九牛

学习

摄影比赛活动总结

阅读(37)

本文为您介绍摄影比赛活动总结,内容包括摄影大赛活动总结万能模板,摄影课程总结心得体会。根据笔者多年的摄影教学经验,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摄影课程开始阶段对摄影充满好奇,并有较强的学习欲望,可随着课程的深入展开,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渐退

学习

社会道德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社会道德10篇,内容包括会计道德论文十篇,社会道德状况的感悟。一、道德社会化及其理论取向(一)道德社会化的涵义自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方针***策以后,道德教育逐步被提上社会主义建设的议程之上。各级***府及其广大民众越发

学习

教育整顿活动总结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教育整顿活动总结,内容包括教育整顿总结的心得体会,学习教育整顿活动总结。通过学校召开了全校教师动员大会,组织教师学习深入开展优作风抓落实工作实施方案的相关文件,作为个人我及时对照标准,认真进行自查自摆,找准存在的问题

学习

职业道德培训10篇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职业道德培训10篇,内容包括职业道德培训内容,职业道德的培训通知。就必须以安保人员的职业道德作为从事安保人员提高职业素质的内在要求。要从内心地自觉地树立安保人员职业道德观念和规范自身的职业道德行为。我们既然选择

学习

保密工作责任书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保密工作责任书,内容包括怎样写安全保密工作责任书,学校试卷保密工作责任书。三、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本单位保密工作组织机构,要结合实际认真执行中心的相关保密管理规章制度,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真正把谁主管、谁负

学习

公司债申报材料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公司债申报材料,内容包括一般债项目申报流程,企业债操作流程指南。一、发行公司债的背景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不健全,我国的上市公司在进行外部融资时严重依赖股权融资及银行贷款,只有极少数大型国有公司能够通过发行公司的方式

学习

特殊教育语文论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特殊教育语文论文,内容包括特殊教育论文100篇,特殊学生教育论文范例6篇。教育源自于生活,教育和生活是无法分开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出,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所以,特殊教育语文教学要在新理念的引导下让教学活动回到现

学习

微积分论文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微积分论文,内容包括微积分论文1500字,微积分论文50字。1.1边际分析在经济分析中的的应用1.1.1边际需求与边际供给设需求函数Q=f(p)在点p处可导(其中Q为需求量,P为商品价格),则其边际函数Q’=f’(p)称为边际需求函数,简称

学习

水利规划论文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水利规划论文,内容包括水利规划论文与设计,水利工程规划论文。"十五"是我国水利事业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水利规划计划工作的一个重要时期。概括地讲,这一时期的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可以用两句话表述,一是工作环境好,二是

学习

中学历史教育论文模板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中学历史教育论文模板,内容包括历史小论文高中,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十篇。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习、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知识体系和结构特点,对学生

学习

公开论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公开论文,内容包括期刊论文通用六篇,学术论文100篇。2.作为善治的治理,强调效率、法治、责任的公共服务体系。但是由于我国***府刚刚开始由管理型***府向服务型***府转变,法律、规则和各种***策还都不够完善,也没有一套完整的

学习

航海文化论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航海文化论文,内容包括航海论文题库及答案,航海文化论文800字。1.航海文化与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内在联系一个没有自己独特的航海文化的民族或许可以在海上称雄于一时,但绝对难以称雄于一世。只有我们社会各界人士携起手来,

学习

小学估算教学论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小学估算教学论文,内容包括小学教学论文8篇,小学估算教学硕士论文。一、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困惑(一)教师缺乏估算教学意识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其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在于教师没有意识到估算教学对学生的重

学习

会计文化建设论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会计文化建设论文,内容包括会计文化论文范文大全,会计文化建设探讨论文。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所谓会计文化是指人类从会计动机出发,以会计人员、会计活动为主要对象,以会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