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管理学篇1
1.1、管理模式非常不合理
我国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都是从管理者的角度上来制定的,不但非常死板,而且也很僵硬,这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发挥出作用,更不能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体育项目,最终学生失去了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信心。
1.2、没有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高校的体育教学管理中,评价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学校都没有重视评价,也没有制定评价机制。因为教学内容量大,所以教师仅仅只能挑选重点来进行授课,使得教学目标很难实现。此外,学校也没有监控学生的考核成绩,使得学生的实际成绩和真实情况不符,因为缺乏有力的监督,学生不但缺乏锻炼的积极性,同时达不到体育锻炼的根本目的。
1.3、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如今,管理人员的素质已经成为了体育教育管理的最大影响因素。如果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不重视这项工作,那么就会教学工作滞后,同时也会产生各种教学矛盾。此外,因为管理人员自身没有对教育管理进行研究,所以很多的工作都仅仅只是停留在表面,甚至流于形式。同时,这也是大学体育教育管理最大的瓶颈。
1.4、教学的现代化程度不够
在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当中,普遍存在教学媒介方面的问题。比如有一些难度高、技术性非常强的动作,因为受到条件的限制,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生动而形象的讲解,更不能对其进行示范。因此,这不但加大了教学的难度,更浪费了人力资源。此外,还有一些学校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机械式的体育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枯燥乏味,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教学的目标不切实际
高校的体育教学目标是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同时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其不但包含了学校体育教学管理范围的内容,同时也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战略提出了发展的主要方向。但是从目前来看,大部分高校所制定的体育教学计划并没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不符合时展的需要。因为目标不具有针对性,所以教学起不到应该有的作用。
2、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2.1、活泼、好动
因为大学体育专业的学生长期进行激烈的体育竞技活动,所以他们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而且有非常强的集体注意精神、荣誉感。很多的体育项目都是集体性的项目,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运动员互相之间会形成一种默契感情,所以运动员特别重情义,但是这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如果把握不当,就会引发不良事故,造成不好的影响。
2.2、容易冲动
体育运动需要激情和爆发力才能获得胜利,所以运动员的情绪很容易被调动。在日常生活当中,当运动员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不理智的行为。一般情况下,体育类专业的学生体能非常好,而且很强壮,其他的学生体能相对较弱,当发生了冲突时,体育专业学生可能会试***通过暴力来解决问题。因此,这也是教师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2.3、竞争心强
体育是一项竞技性的活动,需要运动员经过奋力拼搏才能获胜。在平常训练的时候,运动员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和汗水,这样才能够在比赛或者竞技当中取得成功。同时,这也在潜移默化当中提高了运动员的竞争心,使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处处都有拼搏的心态。教师必须要指导他们,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竞争观念。
3、如何解决大学体育教学管理中的瓶颈问题
在解决大学体育教学管理中的瓶颈问题时,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个是体育本身的功能特点,第二个是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多样化需求。对体育功能进行考察便可得知,体育不但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管理的时候,必须充分挥发出体育的功能和作用,并且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根本目的。
3.1、教学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
要真正的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管理水平,就必须使管理人员转变观念,摆脱传统的思想束缚。首先,要明确对学生的培养不仅仅只是在书本和课堂上,更是在课外。学生除了要丰富课堂知识,同时也要强化体格,提高心理素质。同时加强对大学体育教学管理的重视,为教学提供各种帮助。其次,要从物质资源当中给予扶持,比如适当的购置一些体育器材,修建体育场所,定期维护体育器材等等。不仅如此,也要为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物质方面的保障。
3.2、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给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提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此外还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治教育,使他们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在管理的时候,将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极大的提高大学体育教育管理的效率。此外,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解决体育教育资金的问题,比如对方案进行优化,吸收社会资金,和企业或者其他高校进行合作等等。总之,高校必须不断的整合教育方面的资源,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3.3、完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
在制定管理制度的时候,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要求的制度。其中必须要完整的包括对体育教学的日常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以及教学建设管理、教学档案管理等等。此外还必须要求教师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操作,这样才能够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的质量。另外,学校还要建立关于教师的考评机制,加强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教学能力等方面的考核以及评价,使教师的考核与薪资奖励挂钩。这样才能促使教师积极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并且提高教学的质量。
3.4、创新管理模式
管理者必须汲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对管理的成功进行借鉴。根据“以人为本”的观念和思想,使体育教育管理朝着人性化、科学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同时,还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使用先进的软件和技术,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这样才能使教育管理更加的高效,并且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4、总结与体会
体育管理学篇2
(一)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概念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是高校体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要了解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首先要了解高校体育管理。所谓高校体育管理是指学校体育的管理者通过一定方式整合资源,以实现高校体育目标的活动[1]。高校体育管理的内容按范围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大部分,前者主要是反映学校外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而后者则是指学校内部的体育管理工作。本文主要探讨学校内部的体育管理,它属于微观层面的高校体育管理。微观层面的体育管理一般分为业务管理和行***管理两类,高校体育业务管理主要包括高校体育课程管理、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管理、早操和课间操管理、余暇体育管理等;高校体育行***管理包括体育教师与组织管理、体育场地设施管理、体育经费管理、体育科研和体育情报管理等。综上,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概念的界定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是指高校体育管理者对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科学的管理,使其达到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它是为了稳定高校体育教学秩序、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完成高校体育教学任务,进而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管理活动。
(二)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特点
1.管理内容的综合性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内容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它是对体育教师、大学生、教学进度、教学场地、器材设施、教学文件及教学评价等进行一系列综合管理的活动。如果这些管理内容中有一项管理不到位,就会影响整个教学管理流程的顺利进行,也毫无疑问地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所以,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内容具有综合性。
2.管理过程的连续性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具有连续性,是因为高校体育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其管理自然也要遵循这一常规,即:也要保持循序渐进,不能脱节与中断。从时间序列上看,虽然可以把它分为不同教学阶段与环节的管理,但是如果管理缺乏连续性,就不能形成和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也就不能确保顺利地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所以,教学管理人员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与环节,提出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措施,以确保整个教学管理过程的连续性。
3.管理反馈的及时性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动态管理系统,在其运转过程中,要根据反馈原理,及时获取各个方面的反馈信息,并对其进行及时的调整,以便能保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转,进而提高对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场地、器材等的利用率和效能[2]。
(三)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内容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是高校体育管理的中心环节,它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保证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高校体育教学过程管理、高校体育课成绩考核管理和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
1.高校体育教学过程管理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是指高校师生为共同实现体育教学任务而进行的双边活动。其内容主要包括教务管理、课堂教学管理和意外伤害事故管理。(1)教务管理教务管理是课堂教学管理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工作的前期保障。它的具体内容包括制定课堂常规、编班、安排课表、分配教师任务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课堂常规是保持良好课堂教学秩序的前提,也是保障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编班、安排课表、分配教师任务等工作对能否顺利开展课堂教学工作起着重要作用。(2)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管理包括备课管理、上课管理和课堂结束管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学习过程。备课管理就是管理者对教师提出具体的备课要求,并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与评比,确保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为顺利完成课堂教学做好准备。上课管理是指管理者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对课堂教学提出一定的要求,并经常深入到课堂听课,加强对课堂的检查和督导。课堂结束管理,是指要求教师做到按时下课,并对本次课进行小结、安排课后作业、组织学生整理场地、收交器材,同时提出下次课的任务。(3)意外伤害事故管理学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是指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期间发生的学生人身伤害或者死亡事故。由于体育教学多数是在户外进行,尤其是同场对抗类和格斗类项目更易造成意外伤害事故。对此,首要的是要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学校应当根据国家和地方***府等的有关规定,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确保体育教学设施符合安全标准,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修缮。其次,要做好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场处理及管理,一是要正确判断伤害事故的性质并做好现场急救或者送医院诊治;二是重大意外伤害事故应及时通知学生家长、班主任、学校领导和当地派出所等有关部门,并填写发生伤害事故报告,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后果与处理措施等,必要时应提供人证和物证,如果发生意外死亡等重大伤害事故,最好请当地法医做鉴定报告。
2.高校体育课成绩考核管理
体育课成绩的考核是体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考核工作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优劣,故高校体育课成绩考核管理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分为高校体育教学部对成绩考核的管理和体育教师对成绩考核的管理两部分。(1)高校体育教学部对成绩考核的管理主要是根据高校体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体育课考核的内容,制定考核标准与评价方法。审核各个班级体育课成绩,及时上报学校教务部门,建立学生体育课成绩档案,安排不及格学生的补考事宜。(2)体育教师对成绩考核的管理按照学校和体育教学部的有关要求,认真组织落实体育课成绩考核工作。熟练掌握考核办法与标准,做到准确、公正、客观的测评,按照规定程序及时做好体育课成绩的登记、录入和上报工作,组织落实不及格学生的补考工作。
3.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
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估,是指根据一定的质量标准,去测评和判定体育教学质量状况及其优劣程度[3],它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校内评估和校外评估。校内评估是指学校的自我评估,其目的是通过评估,客观地了解本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反馈信息,也为学校管理者在改进和提高体育教学管理水平决策时提供依据,这类评估可以一年进行一次。校外评估是指由上级部门或兄弟院校组成的评估组的评估,它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各校的体育教学状况,发现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进而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推进各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二、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一)管理理念滞后,目标定位不准确
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对于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指导和统帅作用。教学管理的目的就是要为学生、教师和教学服务,教学管理的各个部门只有为学生、教师和教学提供最佳的服务,才能稳定教学秩序和保障教学质量。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理念还存在管理理念滞后,目标定位不准确的弊端,导致教学质量管理的效率偏低,影响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进而阻碍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分数既是考察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又是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可是,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中,分数管理的弊端盛行,在这里分数被绝对化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管理的价值取向被分数管理观念严重扭曲了,致使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被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造成教学质量管理的低效。
(二)管理体系不健全,评价和监控体系运转不畅
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普遍不够健全,尤其缺少行之有效、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评价和监控体系,难以充分发挥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的作用。评价和监控对体育教学工作具有诊断、促进、规范、导向和反馈等作用,它对于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另外,由于许多体育教学工作具有较大的伸缩性,仅凭数量是无法客观反映出工作质量的,如体育教学的社会效益、协作精神和服务质量都是很难量化的。所以,在不够健全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体系的指导下,只以定量的标准来评价体育教师的绩效就会有失公平与公正,这无疑会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三)管理队伍不稳定,管理水平待提高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对于高校的发展要求而言,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还存在较多的问题。管理队伍不稳定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4],因为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队伍中,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不是专职管理者,他们还承担有教学任务,他们的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显然不足,同时也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管理工作,这势必会影响到管理的质量。另外,由于有些决策层的管理者对于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加上经费有限,从而使得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于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从而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选项课的教学模式,加大了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
按照***2002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目前我国的高校普遍采用三自主的体育课程模式。该模式按照学生选报项目重新编排了教学班级,打破了原有的行***教学班授课形式,使得体育选项课教学班的组成情况变得复杂,一个教学班里的30个学生,往往来自多个不同专业的行***班,少则来自6~9个行***班,有的多达10~15个行***班甚至更多,这对教学班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良好班风的形成等都造成了很大影响,也加大了课堂教学管理的难度,由于学生之间的平时交往较少,致使冷漠与不合作的课堂现象时有发生,进而影响课堂分组教学的有效实施。另外,由于学业要求,这些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每学期都要进行不同时段、不同持续时间的集中实训,使得班级里同学之间实际参加体育教学的学时不均等,教学设计也难以从整体把握,致使学生运动技术、技能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而一个行***班的学生被分到了不同的体育专项班之后,由于不同专项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评分标准的差异,对选择不同项目学习的学生的学习考核评价就会有失公平,而最后的体育课成绩又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全面发展以及评优评先和获得奖学金的重要依据,这也增加了体育教学管理的难度[5]。
(五)课外活动管理机制不完善,不利于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
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缺乏有序的课外活动管理机制。具体表现在,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没有严密的组织和明确的目标,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要与学科发展的需要,致使许多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同虚设,多数处于一种无序的、随意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养成及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也不利于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6]。
三、加强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的对策
(一)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管理理念对管理工作起着导向作用,只有合理的管理理念才能取得有价值的管理效果。发达国家已提出“生命第一,健康第二,教学第三”的教育理念,应引起我们的深思,管理工作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得从根本上转变固有的思维定势,实现管理理念的突破与创新。一流的教学质量靠的是一流的教学管理,而一流的教学管理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来实施。在教学管理的诸要素中,人是核心要素,而人的积极性则是科学管理的动力之源,只有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充分保证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7]。所以,要加强高校体育管理工作,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就要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鼓励、支持他们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并使之由经验管理上升到科学管理的高度。
(二)结合教学实际,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进行管理
对高校体育教学实行管理,既要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也要遵循高校教学管理的原则。对高校体育选项课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等,既要考虑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发展水平、体育基础知识技能等特点,又要考虑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专长、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器材以及当地季节气候特点等实际情况,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便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实施课内外全学分制管理
为改变高校体育课外活动流于形式的现状,完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机制,建议考虑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实施课内外全学分制体育教学管理。具体做法是,取得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对学生的体育课内、课外(俱乐部、协会、课余锻炼)全部实行学分制管理,规定学生在完成体育必修课学分外,还必须获得若干体育类的选修学分,上不封顶,鼓励学生多拿体育学分。为了加强竞争机制,对课外俱乐部和教学俱乐部采用“末位淘汰制”。为改变学生课外锻炼的无序状态,也必须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可以借鉴北航的“体能锻炼走廊”,对学生每一学期必须锻炼的次数提出具体要求,并由专人负责考勤,完成者获相应学分,体现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兴趣与强制相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能与健康水平。
(四)引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体育管理学篇3
体育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可以理解为依据***和国家的体育教育方针和***策,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科学组织体育教学过程,完成体育教学计划和目标。科学的组织体育教学过程,可以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稳定的教学秩序是完成教学计划和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需要注意2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运用教学最优化原理,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因素;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职能。制定与实施体育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有效的教学指挥系统和稳定的体育教学秩序,体育教学的指挥系统是在学校校长或分管副校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长或教导主任、体育教研室(组)主任组成。体育教学的规章制度分为行***管理和课堂教学2个方面,体育教学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要有科学性、可行性、稳定性,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学
二、体育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依据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结合我国体育教学实践,体育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体育教学工作的计划管理、体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和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查管理。体育教学工作的计划管理主要是全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和体育教研组的计划管理。全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是分析体育教学的基本情况,实事求是地肯定成绩,查找不足,提出工作的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全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全校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应该包括课堂教学、校内竞赛、校外竞赛、课外活动。体育教研组的计划管理主要是在学校体育教学计划管理的前提下,具体完成学校体育教学计划。体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主要是指体育教师的备课、上课、考试及成绩评定、课外辅导。备课主要有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2种形式。集体备课要为老师们提供良好的环境、向老师们提出备课要求,要从备课中鼓励老师们体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管理在为教师与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前提下,主要是组织好课堂听课工作,课堂听课的形式多样,可以组织同行听课、专家听课、公开课等。听完课后要组织形式多样的讨论研究,肯定授课教师的优点,分析不足并提出进一步提高的建议。重视和检查学生的学习过程是现代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和内容。现代教学理念下的体育教学中的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查更加重视发展性评价和过程中评价,以往的体育教学重视学生的成绩,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使得我们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获得的运动技能,重视学生的体质,采用的评价方法更加科学。
三、体育教学管理的基本措施
3.1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
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是协调体育教学管理者与学生之间、与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之间关系的约束机制。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管理制度能够保证稳定的教学秩序,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制定体育教学管理制度时要充分***思想,摒弃传统的观念,切实保障教与学的自由,完善体育教师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
3.2引进现代科技成果,加强教学档案管理
规范、严格、科学的体育教学档案管理,能有效地推动体育教学的规范化,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体育教学管理要高度重视体育教学档案的管理,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引进现代科技成果(包括计算机、网络等),加快体育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建立体育信息管理网络。
3.3以人为本,提升现代教学管理理念
人是体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对象,体育教学管理主要围绕着人展开,体育教学管理主要的对象就是对教师的管理和对学生的管理。构建人本理念为核心的管理制度,管理者必须在管理活动中确立以调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以管理效率的最大化为目标。管理制度应该为师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以使师生在这种保障下得到个人的最优化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加重视教师的需要,关注教师的成长,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激发出教师实现自我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3.4建立一支稳定的体育教学管理队伍
加强体育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充分挖掘体育教学管理人员的创造力和能动性,是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不断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高校应充分重视体育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从而保证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重视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培养和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
四、结束语
体育管理学篇4
第一,明确并加强省级***府对省域内学前教育的统筹领导责任。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省级行***区承担着省域内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主要职责。但目前我国不仅省际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均衡,而且在许多省份,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现象也十分突出,且呈逐步扩大的趋势,江苏、广东、青海、***、内蒙古、黑龙江、陕西、宁夏等部分省区的省内差异甚至还要大于全国视角下的省际差异。省级***府是我国最高级别的地方行***区域单元,在我国***府层级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中坚地位和作用。它既在***治结构中要分担中央***府的部分功能,同时在辖域内担负公共服务“中观”***策制定和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责任;尤其是分税制后,县、乡财力被严重削弱,无法满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因此,省级***府无疑要担当更多的统筹、保障省域内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均衡、健康发展的重要责任。为推进学前教育发展,各省级***府应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教育、财***、发展改革、编制、人事社保、国土资源、城乡建设等相关部门领导为主要成员的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省学前教育事业的领导、组织、保障、督导和推动工作;省级***府及其教育行***部门负责根据中央相关法律法规、***策和宏观规划,制定全省(自治区、直辖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及相关***策并指导实施;明确本省学前教育财***投入、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并保障落实,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省域均衡;整体规划并加强幼儿师范教育,制定全省在职教师和园长培训规划与考核办法;建立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教育质量督导机构,加强对省域内学前教育发展的全面督察和指导。第二,明确并进一步加大县级***府对县域内学前教育的管理指导责任。县级***府是我国基本行***区域单元,处于行***管理和***策落实的前沿,在行***体制中处于承上启下、沟通协调的重要枢纽地位。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供需矛盾突出,县级***府作为基层行***枢纽,与中央和省级***府相比,更了解基层群众对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实施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正在实施中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也是“以县为单位”进行编制的,因此,把县级***府作为学前教育管理基本单元,“以县为主”推进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大势所趋。同时,借鉴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关照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均衡和许多中西部地区县级财***薄弱的客观现实。在此需明确指出的是:“以县为主”指的是管理上的以县为主,而不是经费保障上的以县为主,县级***府主要在省市县共同努力、保障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基本投入的基础上,切实落实直接管理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县(区)及县级市***府,作为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基本单位,要切实承担起管理指导县域内学前教育发展的主体责任,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学前教育发展的方针、法律法规、***策、规划及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县域内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并统筹管理本辖区的学前教育;规范幼儿园教师人事聘任、考核制度,依据县级财力优先保证编制内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津贴与福利待遇,督促并支持各类性质幼儿园落实非在编教师的基本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及福利等;保障县域内幼儿园的合理布局、规范运转。
(二)明确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于管理主体重心和财***保障重心的“双上移”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管理的责任实际主要落在乡镇一级。由于我国乡镇***府管理层级低、行***权力有限,行***管理职能和行***管理机构不完善,再加上分税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府可支配财力更是大幅下降,难以充分承担起学前教育管理的主要责任。因此,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应该在管理主体重心和财***保障重心上“双上移”:行***管理的重心从乡镇提升到县级***府,统筹管理的重心进一步提升到省级***府;财***投入保障的重心则以中央支持下的地方***府为主,且应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而有所区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落后的地区,财***保障的主体重心应越高。同时,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需要适应国情和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实际,综合考虑城乡、东中西部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差异,结合本地区行***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进程及其管理实际,稳步、循序地推进。例如,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地方财力较强的城市和东部地区,可以将学前教育管理权限直接下放到县;而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差的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则需大大加强省级统筹的力度,以通过***策倾斜、专项支持、转移支付等手段促进区域内学前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三)明确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抓住中央、省、县三级***府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及其调整
我国目前实行五级***府行***管理体制,从上到下依次是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区县、乡镇(街道)。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省以下财***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省直管县财***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县级***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保障。”因此,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应紧紧抓住中央、省、县三级***权之间的权责利关系调整这一重点,加强中央、省和县的职责,同时注意发挥地市和乡镇的职能,以适应教育事业未来改革发展的需要。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明确各级***府责任,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权责划分,做到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省级***府对区域内学前教育的统筹权和县级***府对区域内学前教育的管理权。同时,在中西部辖区较大或区县较多的省份,地级市***府仍要充分发挥其承上启下的功能,减轻省级***府的管理压力,积极依据中央和省的相关法律***策和规划等,制定本地市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组织所辖县市具体实施,并对其进行督导评估;在部分东部省份如浙江,则可以建立试点,逐步弱化地级市职能,减少管理层级,提高管理效率。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提升学前教育管理责任主体重心后,乡镇***府的职责不能弱化。乡镇***府在贯彻和执行县级***府管理指导的基础上,具体负责乡镇中心园的基础建设、房屋设施维修和本乡镇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安全监管、场所设施提供、业务指导等工作,并不断改善办园条件和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幼儿园的规范运行。
(四)全面理顺中央与地方,以及省、地市、县和乡镇之间的权责及其关系,是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体育管理学篇5
统计显示,与同龄学校学生普通相比,体校中96.2%的学生学习成绩处于及格线以下,文化教育的低水平以及专业运动员出路狭窄是体校生源不佳的主要原因。体校目前仍然采取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方式进行管理与教学,初中学生第一到六节课在教室内进行文化课学习,第六节课之后到晚餐之前组织专项技能训练。体校生学习地点较为分散,文化课学习在教室进行,专项技能训练则分散在各个训练场馆。班级管理的效能性是指班级管理的有效率,高效能性的班级管理能帮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本研究对长沙市体校的初中班级进行了调查,比较、分析了各初中班级管理的效能水平及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体校班级管理效能水平的建议与措施。
二、评价过程
1.测量工具选择
本研究自编了《长沙市体育运动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该量表有24道题目,是笔者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编制的,主要用于学生对班级科任教师进行评价。问卷分为4个维度,24个项目。维度构成有:师德、教学内容、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研究者从长沙体校抽取了初中385名学生作为被试,测验回收问卷376份。笔者同时也对36名在校教师进行了评价,其中,男教师11名、女教师25名。本研究还采用了笔者自编的《长沙市体育运动学校班级管理状况、学校效能状况的调查问卷》,调查家长对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学校效能等内容的了解情况。该量表有21道题目。问卷分为两个维度,22个项目。维度构成分别为:家校联系、校风评价、学校发展、师生关系、教学质量、亲子沟通。本研究抽取260位体校初中家长作为研究对象,收回调查问卷250份,回收率96%,剔除无效问卷13份(信息不全)后,保留有效被试237名,有效率95%。
2.数据统计
研究者对《长沙市体育运动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表》和《体校班级管理状况、学校效能状况的调查问卷》中提取到的有效数据进行输入,使用SPSS11.5软件包将原始数据转换为等级,并将回收的所有问卷数据利用软件进行处理。本研究还通过走访与面谈来了解科任教师、教练、学校行***领导对被试初中班级管理的看法和评价。
三、体育运动学校初中班级管理效能性评价
(一)多维度评价展示初中班级管理现状
1.学生对班级管理者工作的评价
从表2的分值情况来看,体校初中学生对教师评价整体水平较高,其中,初中一年级学生评价又稍高于其他年级,这与学生的向师性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判断事物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有所增强,对教师的依赖性慢慢减退,且开始关注和评论教师的言行举止以及授课方法。就班级分布来看,表现较好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比较高,这些学生与教师之间互评的结果较一致,说明师生之间的认可度是相互的。学生如果认同班级管理者,对他们的评价高,一般来说,是愿意听从班级管理者的指挥的,因而班级集体力量比较大。但67班、68班学生对科任教师的评价不一,原因在于这两个班级在初一、初二年级时因为其他原因较为频繁地换动过班主任,师生缺乏有效的沟通,这为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阻力。由此可知,班级管理者在接班初期需要了解、熟悉学生,与此同时,学生也需要时间适应班主任的管理方法。
2.各科任教师、带队教练对班级管理的评价
体校学生在文化课之外还以队为单位进行专项训练,比如,射击、举重、跆拳道、柔道、摔跤、足球、篮球、田径、健美操、武术、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13个项目。其中,射击、举重、跆拳道、柔道、摔跤属于五大项目,承担长沙市***府竞赛金牌任务,其他项目属于术科,承担专项教学任务。五大项目常常有竞赛任务,队员训练任务相对较重,因此,较长的训练时间与文化课学习常常发生很大的冲突。体校班级在分班之初基本以队进行划分,例如,初中68班的学生基本上是跆拳道队学员;初71班基本上是健美操学员;初70班基本上是举重学员等。五大项目队训练任务重、竞赛多,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学生更愿意听从教练指挥,与班主任冲突颇多,这为班级管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其他项目队因为竞赛任务较少,学习时间相对要稍微多一点。此外,男女生比例不同的班级在管理难度上也有所不同。以健美操队为例,女生较多,男生较少,班级管理就相对轻松,加之健美操队经常在校级活动中承担演出项目,班级的组织性、纪律性相对较好,学生的班级归属感也比较强。在调查研究中笔者发现,五大项目队伍的体育教练与科任教师均认为班级管理难度大,效果不理想;其他项目队的教练与科任教师的班级管与评价理评价则并不一致。
3.学生家长对班级管理及学校效能的评价
从学校组织家长统一填写的对学校效能进行评估的问卷来看(数据见表3),初中一年级学生家长对班主任的认可度相对高于其他年级,说明该年级学生与家长对班级管理的评价较为一致,班主任的满意度与家长对班级管理的满意度也呈正比例关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67班的量表总分远低于其他班级,这个班级管理难度较大,其校风评价、教师评估、亲子沟通量表分数也比较低。原因在于,67班是篮球专项训练班,学生大多数是个子高、个性强的男同学,自由散漫、不爱学习,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常常遇到学生的阻力与反抗。调查发现,该班学生与家长对班级管理的评估值均比较低,对学校的发展也不甚满意。68班也存在类似的难题,该班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是五大训练项目之一的跆拳道,比赛任务重,经常需要高强度的训练,较多的比赛占用的大量的学习时间,经常只留有十个左右的学生在校学习,学生统一接受课堂学习的时间很有限。
4.学校行***管理人员对班级管理者的评价
在访谈中,研究者从学生科处了解到学校对相关班级管理者工作的评价情况。学校行***管理人员纷纷表示,有相关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一般更强。因此,在分配班级工作时,学校常有意识地选择部分文化教师与术科教练一同担任班级管理工作,两类教师带班风格迥然不同。文化教师柔性管理班级居多,术科教练刚性管理班级居多。
(二)体校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训冲突
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文化学习,以队为单位组织专项训练,班级管理者不仅要对班级各项工作进行管理,还要处理班级学生的学、训之间的冲突,处理科任教师与教练员之间的关系。体校的五大项目队伍承担了繁重的比赛任务,学生训练时间相对较长且强度较大,常常与文化课上课时间相冲突。学习与训练的矛盾十分冲突,上课极难协调,极大地影响了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的管理和教学。
2.班级管理有效性低
与普通中学生相比,绝大多数体校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差,文化学习兴趣不浓,不良行为习惯比较突出。体校学生往往体格强壮,个性突出,容易冲动,也容易与同学、队友、教师、教练等发生纠纷、争执。管理对象的复杂性给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德育难以具体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些偏差行为习惯难以矫正,且容易反弹。体校作为寄宿制学校,学生之间人际关系复杂,教师同时需要处理同学、室友、队友各类人际关系,这都影响了班级管理的效率。课堂教学有效性比较低的原因在于,学生课堂纪律差,教师有效教学时间不多。体校生专项技能训练地点分散在各个训练场馆,一个班级中往往有几种技能训练学习者,因此在专项训练时,学生也就分散在各个场馆中,这给学生的考勤、考察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有一些术科教师、专业教练在担任班级管理者的同时,也带队进行专项技能训练。这一类教师一般毕业于专业体院或者由专业运动员转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接受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不够系统,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方法较为简单、粗暴。
3.教育后备支持力量不足
学生质量得不到保证,这使得体校难以在社会竞争中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从而导致体育后备人才队伍生源匮乏。体校学生归属感不强,家长的满意度不高,大多数家长不愿将孩子送入体校学习,加之真正能输送到上一级运动队伍中的人数相对较少,多数生源学习与身体素质一般不高,从而在招生生源上难以形成良性循环。在针对家长的调查中研究者发现,体校学生的很多家长没有固定工作,在管教孩子方面观念也比较淡薄,方式较为简单、粗暴甚者放弃管教,将教养责任寄托于学校,当孩子与教师发生冲突时,又责怪学校的管理不当,在支持学校管理上助力不足。
四、提升体育运动学校班级管理效能的措施
体校班级管理效能的提升对培养体育人才、完善教育管理方面有现实意义。本研究希望可以弥补国内体校研究领域的不足,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做些前期的探索性工作。提高体校班级管理效能可从如下五点着手。
1.采用柔性管理,多一份耐心、细心、爱心、恒心体校学生
性格外向、直爽、讲义气,性子却急躁,一般不惧怕打骂教育,也容易与班级管理者发生冲突,因此,教师应该避免采用刚性的教训,宜采用不温不火的柔性管理方法。班级管理者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任课教师和教练的教学状况,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仔细分析学生行为,并且协助科任教师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体育生由于上课地点较为分散,在管理上,班主任需要与科任教师、教练之间加强联系。班级管理工作应该为学生德育教养、术科练习服务,在综合文化、专项训练两个方面,平衡科任师、教练的意见。体校采用的寄宿制封闭式管理方法,加强学生宿舍也应该成为班级管理的重点,班主任应该深入学生宿舍,了解他们的生活起居状况和基本需求,及时发现和化解学生群体之间存在的矛盾与纠纷。
2.纠正偏差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针对体校学生行为习惯差的普遍特点,我们可以采用“代币奖励法”进行纠正。代币奖励法是根据操作条件反射的强化法而设计的一种行为***方法,它以一种对被试对象有价值或有兴趣的“货币”来强化他们正常的行为,而使不良行为逐渐消退。这是一种表征性奖励制,用奖励强化所期望的行为,以惩罚消除不良行为而达到目的。具体操作可以分为:班级管理者设计代币奖励量表;教师、学生使用量表,操作“代币奖励法量表”以及设定积分兑换表。以鼓励替代惩罚,加强、巩固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领袖,形成正确舆论
培养一批得力、优秀的班干部也是提高班级管理效能的必要措施之一。教师可以选择并邀请那些有号召力的学生加入班级小集体管理团队,树立班干部威信,放手让班级小干部管理班级。体校学生大多学习兴趣不浓,针对体校学生文、体偏差大的具体情况,教师可有意识地形成文武双全的观念,多组织开展有意义的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
4.从学校层面加强对班级宏观管理的效能
班级管理工作可以从行***、教学、常规、人际四个方面着手,在这一过程中,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教练、家长都是重要的参与者。学校可以开展优秀文明班级、优秀班级管理者、优秀教师等评比活动,对体校生的学习能力和运动训练表现及品德情况进行形成性、综合性的评价。学校还应该组织班级管理教师参与专业性培训,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体校教师、教练应转变教育观念,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风气与理念,提高教师、教练真正有效的教学行为。真正在原有的班级管理成绩上有所突破,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
5.发挥家长的助力作用
体育管理学篇6
体育课中学生违纪的表现形式:
在体育课教学进行过程中,有时学生会出现一些违反纪律的现象,或称越轨行为,这些行为从现象上分有两种的形式:(1)是做一些明文禁止的事情;如在教师讲解示范时,有些学生不听不看,谈论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事情;有些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两眼出神地观望其他的事情;穿皮鞋,牛仔裤上体育课;教师吹哨要求停止练习而学生我行我愫等。(2)是不能完成教师所规定的任务或练习:如进行投掷教学练习时要求学生完成推铅球练习时将铅球放在锁骨窝处,学生未执行;在跑的练习时,要求学生跑50米,学生仅跑30米;在力量练习时,要求学生完成多少组次,学生也没执行等等。
以上的两种违纪现象从性质上来划分可以分成中与消极行为。中即既不进行也不干扰体育教学的行为;消极行为即直接干扰体育教学的行为,如故意干扰教师的指导或其他学生的练习。
学生中出现违纪现象的主要原因:
(1)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不感兴趣,甚至是反感;教学内容进度欠妥偏难,学生无法完成;或偏易,学生觉得无收获,没意思。
(2)教师的讲解声音偏低,不清晰,学生听不懂;教师的示范不规范,不成功;教师教学不负责,情绪低落,处理问题不当,不公正。
(3)教学的场地不平整,风沙大,场地器材布局不合理;学生练习互相干扰;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4)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动机不端正;对学校或教师有成见,偏见;好表现与炫耀自己;害怕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怕脏,怕累;学生之间存在矛盾等。
三、维持纪律与课堂管理的要求:
(1)建立和一贯执行必要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
为了使学生能较好地配合体育教师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在教学之初,教师就要向学生明确宣布要求学生做的和不允许做的行为要求,为了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体育教师要防患于未然,尤其是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一定要狠抓常规的执行,待学生逐渐适应并形成习惯后,再使学生具有更多的灵活性。
(2)注意认真观察与分析学生的行为:
体育课中师生的空间活动范围都比较大,要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师必须及时全面了解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的情况,关注他们参与体育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当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要作出正确分析与判断,才能采取相应的,合适的措施。
(3)及时妥善地处理违纪行为: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并及时处理。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学生只是消极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必立即公开处理,可采用沉默,皱眉,走近等方法处理。如果一个学生的违纪行为已明显干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立即处理,并按情况采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惩罚的方法。如果学生了为吸引教师的注意而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可以用不予理睬来处理。总之,在处理违纪行为时,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尤其是不要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违纪行为。
(4)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奖励与惩罚是维持纪律,进行课堂管理的重要手段。奖励积极性的行为是维持纪律的课堂管理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俗话说:“罚其十,不如奖其一”。当学生的积极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体育课中的奖励方式通常是非物质性的,如口头赞扬,口头表扬“你终于成功了”,“真不简单”“大家看,××同学做得真好”,或给一个满意的,赞许的目光和微笑。为了维持纪律,一定的惩罚是必要的。惩罚是体育教师有意识通过使学生经受不愉快的体验,以影响和改变学生行为的一种手段。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阻止违纪行为的产生和重现。在体育教学中,惩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挫折型:即暂时中止违纪学生参加体育学习活动的权利;二是否定型:即当众批评,教训,课后留下来,罚做俯卧撑,跑步等。在运用惩罚时,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惩罚的是违纪行为而不是人,一般情况下不搞集体惩罚。
(5)严密课的组织,提高练习密度:
体育课中学生的违纪行为大多出现在学生互相干扰或等待练习时间过长的时候。因此体育教师要注意严密课的组织,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合理分组,增加学生实际从事练习时间,减少违纪行为现象的发生。
体育管理学篇7
第一条为加强对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的领导和管理,提高学生体育竞赛的水平和效益,使竞赛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全国学生体育竞赛是指全国范围的综合性或单项体育竞赛。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由国家教委和有关部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或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及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授权的单项分会主办。
第三条举办全国学生体育竞赛要以育人为宗旨,突出教育特色,讲求综合效益,体现“团结、奋进、文明、育人”的精神。通过竞赛活跃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水平,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人才,检验和提高学校课余训练水平,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第四条全国大学生、中学生运动会由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联合主办,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或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协办。
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每三年举办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可提前或顺延举行。
第五条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以及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授权的各单项分会,每年可主办一至二次全国性大学生单项体育竞赛。
第六条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可根据情况每年举办二至三个项目的单项比赛。
第七条在举办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的当年,凡已列入运动会比赛的项目,不再安排该项目的单项比赛。
第二章竞赛项目和竞赛的申办
第八条全国大、中学生运动会所设项目应按基础性强、普及面广具有一定传统的原则选择确定,每届运动会所设项目不宜过多。
根据现阶段实际情况,全国大学生综合运动会可设置6-*个项目,其中必设项目有:田径、游泳、篮球、足球、乒乓球。另外,可选设1-2项易于普及的群众体育项目,如武术、健美操、羽毛球、网球等。
全国中学生综合运动会一般可设5-7个项目,其中必设项目有: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另外,可选设1-2项易于普及的群众体育项目,如乒乓球、武术等。
第九条凡承办全国大、中学生综合性运动会的单位和地区,应当提出运动会设项方案,报主办单位审定后正式列入该项比赛的竞赛规程。
第十条具备以下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可申请承办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或全国中学生运动会:
1、承办地是经济、文化、教育水平较为发达的大、中型城市;
2、运动会承办城市及学校,必须有较好的体育场馆及设施,符合比赛项目的技术要求和其它条件;
3、除国家财***拨款外,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以保证运动会顺利运行;
4、承办单位必须遵循主办单位制定的各项规定,保证完成运动会筹备、召开、总结等各阶段的工作。
第十一条申请承办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应当在上一届运动会举办前,向主办单位递交申请承办报告,并需附下列文件:
1、当地人民***府批复意见书;
2、承办工作实施意向书;
3、经费预算及经费保证。
第十二条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授权的各单项分会主办年度单项比赛,应当上报年度竞赛计划,并向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提供以下材料:
1、承办单位名称;
2、比赛名称;
3、比赛日期、地点;
4、参赛队数;
5、竞赛规程;
6、经费条件。
第十三条凡有条件承办全国大学生单项体育竞赛的大专院校,在征得当地教育行***部门同意后,均可向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单项分会提出书面申请。经大学生体育协会单项分会审核后,在比赛前一年的11月底以前,以书面形式上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审批,经批准后方可举行。
申请承办全国中学生单项比赛,应经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批准。
第三章竞赛组织
第十四条承办单位应在主办单位的指导下,成立筹备委员会或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各项筹备工作,并制定竞赛规程,报主办单位审定。
第十五条竞赛规程应包括下列内容:竞赛名称、承办单位、协办单位、参赛单位、竞赛日期和地点、运动队及运动员的参赛条件、竞赛办法、录取名次、奖励办法、资格审查、体育道德风尚奖评比、裁判员、经费条件等。
第十六条承办单位应在比赛开始前向主办单位报送组织委员会成立方案,经主办单位批准,正式成立组织委员会。
组委会全面负责比赛期间的领导及善后工作,处理重大或紧急事项,保证比赛公正、有序地顺利进行。在全部比赛结束后一个月内,向主办单位递交书面总结。
第十七条竞赛筹备委员会、组织委员会下设各机构工作职责如下:
1、办公室:根据比赛安排,排定活动日程表,拟定、印刷有关文件和材料,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协助有关机构组织各种会议,组织实施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队、运动员、裁判员的评选工作。
2、竞赛机构:执行竞赛规程,确保比赛符合各该项目的竞赛规则并按竞赛规程的规定进行。负责比赛轮次和日程的编排;接受参赛队报名,按照竞赛规则的要求,保证比赛场地、器材、设施的正常使用;安排赛前的训练,组织安排裁判员学习和实习,以及赛前的技术会议;编辑竞赛秩序册,定时发送竞赛公报。
3、接待机构:负责参赛队、裁判员以及参加赛会工作人员的迎送、食宿、市内交通等生活安排;负责返程交通票的订购。
4、纪律与资格审查机构:依照竞赛规程有关规定,负责审查参赛运动队、运动员的资格;听取受理意见和材料,并作出处理决定;负责处理赛会和比赛期间的一切违纪事件。
5、财务机构:根据竞赛规模制订经费预算及开支原则;提出经费筹集方案,负责经费筹集和资金管理;合理支付各种费用;在比赛结束后一个月内,向主办单位提交结算报告。
6、宣传机构:以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和报道,扩大影响;负责与新闻单位的联系,组织必要的新闻会;编印宣传手册;配合集资部门做好广告设置。
7、安全机构:负责赛会期间的食宿、交通、赛场安全保卫工作,负责维持赛场观众秩序。
组织委员会机构除下设以上机构外,要加设体育道德风尚评选等与竞赛活动有关的其他机构。
第十八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可设***团。
第四章竞赛管理
第十九条参加全国学生体育竞赛的运动员必须取得学籍的在校大学生、中学生、并符合参赛项目竞赛规程中有关“运动员条件”的各项规定。
如有违反上述规定者,除取消运动员参赛资格或比赛成绩外,主办单位有权进一步追究派出单位或直接有关人员的责任,视其情节给予相应处理。
第二十条对学生运动员应建立统一的档案登记,并实行统一的计算机储存管理。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试点校每年对招收的运动员要进行统计,并向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招收的学生不得参加当年举办的各种竞赛活动。
第二十一条比赛报名办法必须按所参加比赛的竞赛规程中有关报名规定进行。
第二十二条全国学生体育竞赛原则上不收取报名费,如确需收取报名费的,必须报请比赛主办单位批准。
第二十三条参赛队应按竞赛规程所规定的人数和日期报到,同时交验学生身份证或其他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
第二十四条比赛场地、器材、设施要符合竞赛规则的要求和标准,保证比赛顺利进行。大型比赛应有必要的摄录像设备。比赛一般应安排在学校的场地或体育馆进行。
第二十五条运动队应安排在条件较好的学校食宿。宿舍、餐厅及周围环境应清洁、卫生,能提供保证运动员赛后的热淋浴条件。必须有食品卫生检验制度,保证运动员营养的需要,杜绝食物中毒现象的发生。裁判员、运动员应分离住宿和就餐。
第二十六条赛会期间任何人员不允许将家属、亲友及无关人员带住赛会。情节严重者,将取消其参赛或工作资格。
第二十七条运动队成员、裁判员、大会工作人员都必须遵守大会制定的制度和纪律规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八条承办单位应确保比赛驻地、赛场的安全。参加比赛的各队必须按要求办理全队人员比赛期间阶段性人身保险,否则不得参加比赛。
第二十九条比赛场、馆内一律禁止吸烟。
第五章裁判员的选派和管理
第三十条在比赛中担任副裁判长以上的裁判员由主办单位选聘。其他裁判员按竞赛规程中有关规定选聘。
第三十一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所有裁判员均由主办单位选聘。
第三十二条凡由主办单位选派的裁判员差旅费由赛区负担。裁判员在比赛期间所有的食宿费、裁判员酬金均由赛区负担。
第三十三条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各单项分会主办的大学生单项体育比赛,裁判员的选聘方案及主要裁判人员名单,要在比赛前一个月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审批备案。
第三十四条裁判员在执行裁判工作时要认真执行裁判员守则,不得以任何形式介入裁判工作以外的事情。对违反此规定者将视其情节给予警告、停止工作等相应处理。
第三十五条如无特殊安排,裁判员到赛区参加工作,应自备裁判服装和裁判工作用品,裁判员临场工作时必须佩带级别标志。
第三十六条每次竞赛活动结束后24小时内,裁判长负责组织全体裁判员进行总结,并写出书面材料连同填好的裁判员工作报告表送交主办单位。
第六章资格审查、竞赛纪律及申诉
第三十七条为端正赛风,对比赛中出现的运动队、裁判员、工作人员弄虚作假、及其他违纪行为,比赛组委会的纪律与资格审查机构,应及时调查核实,并依据竞赛规程、竞赛规则、资格审查办法的规定,分别情况作出警告、停赛、通报或取消运动队、运动员、裁判员及工作人员资格的处理决定。比赛组委会的纪律与资格审查机构的处理决定为最终决定。
第三十八条参赛各队均有举报和申诉权。举报和申诉时要注重证据,要出据经团(队)领导核准签字后的书面材料及一定数额的举报、申诉费,否则不予受理。
第三十九条对参赛运动员服用违禁药物的检测和处理,应当严格按照国家体委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竞赛财务管理及经费支配
第四十条举办学生体育竞赛应贯彻勤俭办赛的方针。比赛预算要符合比赛基本需要,并有可靠的资金或财源保证。
第四十一条凡与比赛有关的一切经费来源要***设帐,由专人管理,并健全财务收支制度和监督、审计制度。要做到专款专用,严格执行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二条比赛主办单位有权决定对其所主办的比赛进行财务监督、检查和审计。
第四十三条以赞助单位产品名称、标志命名的比赛,必须征得主办单位的同意,否则不得冠名。
第四十四条凡承办大、中学生运动会的单位、地区以及承办规模较大的全国大、中学生体育单项比赛的单位,以运动会或比赛的名义所征集的赞助款,广告、售销体育的费用等行***拨款以外的收入,应按总收入5%的比例上缴大、中学生体育协会。
体育管理学篇8
整理和编辑,建立“体育档案”用时则取之,不用则存之。
关键词:体育档案管理运用
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建立健全的体育档案,既是学校规范体育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又是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程度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有利于体育教师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扩大知识领域,阅读收集教学参考资料,并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材料用于体育教学中,更有利于全面开展学校的体育工作。
一.体育档案的内容
学校体育档案的内容非常之多、之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上级部门及学校有关体育的文件。
2.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体育课本、及相应的体育教学参考书。
3.体育专业用书,如体育理论、运动生理、运动心理等教学理论书籍;体育词典、运动竞赛规则等工具书。
4.学校有关体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体育工作计划。体育法规包括《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5.各年级常年体育教学计划、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教师教学教案和教学笔记,体育课成绩质量分析汇总表等。
6.学生身体素质和达标档案册。
7.学生参加早操、眼保健操、课外活动等考勤登记表。
8.学生体检表及病免、请假证明材料。
9.体育课教案及器材出借、成绩考核和出勤情况资料等。、
10学校运动队训练档案,包括:运动员档案、训练计划、考勤、竞赛成绩等。
11学校每年举办的各类竞赛资料,如田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球类比赛、长跑比赛、跳绳等。
12教师自编的教育教材内容。如体育理论试题、大课间操资料等。
13教师各类获奖情况档案,如论文、基本功比赛、培训证书等。
14学校体育组的科研档案。
作者简介:邱海龙(1976-),男,浙江鄞州李关弟中学教师,现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15体育教学相关报刊、杂志及摘抄、复印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
16学校体育领导小组、体育组及其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17其它,如学校对体育场地改善和维修、学校器材配置、学期体育经费的开支、体育教师的待遇等。
二.体育档案的整理和分类
由于学校体育所收集的材料内容广、教材大、数量大,加上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学校与教学的实际需要加以整理、分类、汇集成册或加工成资料库,并编排年月、次序和目录,以便在体育教育工作中提供查阅和上级领导各部门的检查、参观。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教学需要,我校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理和分类的。
1.按材料内容分,如校内同一运动竞赛类(学校运动会、各种小型竞赛)、活动类(早操、课外活动)等。
2.按时间顺序,对不同类型材料进行整理,一般学校以一学期或学年为一单元进行材料整理。这类档案可参加《两个条例》的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建档。
3.按实际情况需要整理。除上述两种或在上述两种整理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对经常要使用或较有参考价值、可重复使用的资料进行单独组卷。如达标、合格表的成绩册、教师的教案及教学记录、摘抄的***片资料或剪辑的网络资料、照片等。
4.按上级部门的要求来分,如:按两个《条例》的备查目录分类建档。
三.建立体育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牵涉的内容广、影响的面大,因此,做好体育档案工作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在收集、整理建档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长期性、整体性、有序性、创造性的原则。
2.档案建立后,需加强管理,最好建立档案厨,将资料分类放置档案盒子
内,记录所存档案的类别、目录及时间。
3.合理使用并及时更新或充实内容。对有时限的或不再适合当前教学形式的内容应及时装订成册,归案入档案(加编号),以便日后检查或其他用途备用。而对那些理论性知识或***策法规、计划要注意当前教育动态和形式变化结合本校、本教研组的工作特点及时调整,以便能更好的指导学校体育工作,以适应新的体育教学要求。
4.保存档案要规范,材料要完成。通常学校体育档案的目录等要依照“档案法”要求,规范、清晰、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也有利于查找和收集,整理。
四.建立学校体育档案的意义
1.使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正常化、规范地开展,有利于宏观调空学校体育工作。
2.体育档案的建立把学校领导的办学思想、体育教师的工作情况以书面形式体现出来了,同时也推动了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体育教师能力。
3.有利于体育教师将零散的材料系统化、将实践的经验理论化,同时随着档案内容的增加,也丰富了体育教师的知识,为开展体育教科研活动指明方向,并提供大量的经验资料。
4.有利于促进学校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档案的建立可促使各项体育活动长期、规范地开展下去,从而一方面不断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体育教师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五.运用体育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要及时、经常性地把收集、整理的材料进行科学分析,并建成档案,运用时要结合教学、训练等,以参考为主,以推动为目标。
2.要以档案为准绳,规范学校体育工作,全面深入地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3.要把学校体育工作档案作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督促体育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的指挥,不要把它做一种摆设或作为应负上级部门检查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赵云林《怎样建立体育档案》第五届中国学校体育论文报告会汇编
体育管理学篇9
[论文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河北省城市女中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行为与动机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的抽样采取随机抽样法,在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的市区中,每市随机抽取1所中学(沧州、廊坊、唐山各2所),共14所学校,每个市抽取200名女生(初、高中各100份),共2200名在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女生中随机抽样。
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共发放调查问卷2200份,收回2084份,占94.73%。其中有效问卷2060份,有效率为98.85%;初级中学为1061人,高级中学为999人;对所获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1.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体育消费水平总体现状与分析。“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可用价值(货币)单位来表示。”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城市中学生在体育消费金额方面的调查,从货币单位上体现出其目前的体育消费水平。在所有2060份有效问卷中,中学女生每年平均体育消费水平为287.78元,(经区间估计,95%置信区间)其中年度体育消费金额在801元~1000元以上者为42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8.89%~22.27%;601元~800元者为17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45%~9.81%;401元~600元者为28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2.45%~15.35%;201元~400元者为47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1.08%~24.56%;200元以下者为70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2.09%~36.05%。近几年我国人均消费有了较大发展,但总体消费水平相对还很低,最新的《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的数据显示,我国2003年的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8472.20元。当今美国社会在消费观念中认为体育消费应占全部生活支出消费总额的20%左右,如果把河北省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与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可以说,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总体上还是相对较低的。
2.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体育消费基本情况比较分析。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行为和过程,消费也是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人从出现在地球舞台上的第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费,不管他在开始生产以前和生产期间都是一样。”这句话充分说明,消费行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不能脱离开消费行为而***存在。体育消费是指人们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活动,它包括有形的实物消费和无形的劳务消费两种。根据有形的实物消费和无形的劳务消费的内涵,运动服、运动饮料、体育健身器材(球、球拍等)、体育书报(音像制品)等属于有形的实物消费;观看体育比赛(门票)、参加体育健身培训、体育、医疗康复、体育旅游等属于无形的劳务消费。从发放回收调查的情况看,初级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购买运动服装、健身器材和运动饮料等有形的实物消费上,而高级中学女生也基本以实物性消费为主,但用于劳务消费的女生比例略高于初级中学女生(见表)。
由表可知,初级中学女生选择的消费对象依次为运动服装、体育健身器材、运动饮料、体育书刊、参加体育健身培训、观看比赛、体育医疗、体育和体育旅游。高级中学女生选择的消费对象依次为运动服装、体育健身器材、运动饮料、体育书刊、参加体育健身培训、观看比赛、体育医疗、体育旅游和体育。经过卡方检验p>0.05可以认为河北省城市初、高级中学女生之间体育消费结构没有显著性差异,大部分女生主要倾向于有形的实物消费,消费结构比较单一。
通过表可以看出用于运动服购买的学生初级中女学占50.24%,高级中学占42.54%说明运动服装、鞋帽不仅可用于上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而且还可以用于日常生活,比较实惠,因此体育服装(鞋帽)占了较大的女生体育消费比例;用于购买身器材初级中学女生占25.07%,高级中学女生占21.92%,购买运动饮料的初、高级中学女生都在10%以上,说明价廉物美的体育健身器材(球、球拍等)和时尚的运动休闲型饮料是中学女生普遍追求的体育消费形式,这可能与中学女生追求时尚有直接关系。购买体育书刊杂志和体育音像制品作为消费对象的高级中学女生(6.61%)略高于初级中学女生(5.18%),说明她们为了获取一些合理的健身及减肥方法以满足爱美的心理需求。另外,可能是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无论初级中学还是高级中学的女生用于体育健身培训、观看比赛、体育医疗、体育旅游和体育的支出比例相对较低。说明初级中学女生对无形的劳务消费的重视程度不够,相信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师们的正确引导,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3.河北省城市初、高级中学女生消费动机的比较与分析。体育消费动机是指激起一个人在体育方面进行消费的一种内在的原因,也就是直接促使一个人去进行体育消费的直接动力。本研究在问卷调查时,把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分为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健美减肥、校园交际、提高运动水平、攀比炫耀6类。在对城市中学女生体育消费动机的调查中,要求每位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最直接、最强烈的动机。在该调查中,要求每位同学选择一种最直接、最强烈的动机,调查显示,无论初级中学还是高级中学的女生排在首位的都是“健美减肥”分别占38.08%和31.13%,通过访谈发现中学女生乐意花钱在体育方面主要是为使自己拥有健美、匀称的身材,高雅、大方的气质,这可能跟女美的天性有关;初级中学女生消费动机排在第二位的是“陶冶情操”占总人数24.22%,高级中学女生消费动机排在第二位的是“增强体质”占27.33%,说明高级中学学生面临高考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体育活动作为一种增进健康、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独特有效的方法,自然会成为高级中学女生的选择,通过访谈得知,把提高运动水平作为体育消费动机的学生主要是几个学校运动队成员,他们在体育某一方面较有天赋,希望自己在这一方面有所成绩;把攀比炫耀作为体育消费动机的学生,主要分布在初级中学的个别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女生占总数的2.45%,他们追求名牌运动服饰、出入校外的高档健身场所,并以此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
三、结论
1.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仍处于低消费阶段。
2.河北省城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消费的结构仍比较单一实物性消费占了其消费比例绝大多数,对于体育健身培训、观看比赛、体育医疗、体育旅游和体育的支出比例相对较低。
3.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上河北省城市高级中学女生比初级中学女生逐渐全面并趋于合理。
四、建议
1.要求中学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中认真向学生灌输体育课的目的和任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同时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体育消费观念得到进一步的转变。
2.教师们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城市中学女生认识到哪些消费更有益于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激发其体育意识的内在动力,切实保障和促使她们投入到中学生实质性体育人口的队伍当中,不断增加无形的劳务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钟天朗:体育经济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
[2]罗建英张辉:浙江省部分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调查[J].体育学刊,2001,8(6):47~50
[3]丛湖平:体育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
[4]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
[5]顾文钧:顾客消费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9
[6]杨铁黎张建华等:启动体育消费对扩大内需增长作用的经济学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9(1):4-6
[7]王颖:我国城市居民不同职业人群体育消费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21(4):6-8
[8]张明飞蔡陵江:影响福建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2,32(2):53-56
[9]于振峰王庆伟等:我国现阶段大众体育消费与体育产业关系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28(4):6-10
[10]李雷张再宁:体育消费与体育产业间关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1(5):19-21
[11]张建渝祝莉:体育消费、体育市场与体育产业[J].财经科学,2001,21(4):99-101
[12]马渝欧阳柳青等:我国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函授通讯,2002,25(8):7-8
[13]周晓刚:从国外体育产业看我国体育产业的前景[J].经济师,2002,34(5):264
[14]孔文清陈卓源: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结构的调查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4(13):6-9
体育管理学篇10
现在,很多的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都只是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教学环节上,而对于教育结果的考察力度投入不足,而且考察缺乏一个客观工作的考核标准。另外,学校一般会要求老师在多少个课时之内把教学内容讲完,一般这些课时数都会很少,这就导致很多老师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断的将教学内容进行压缩,所以可能会导致教学内容上下不能连贯起来,然而又不能通过一定的手段对于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所以好多老师难免会只是把几个重点内容讲一讲,敷衍了事[3]。同时,对于学生的成绩判定也没有科学合理的依据,体育教学不想其他教学可以设置一定的试题量,而且这些试题基本上也能反应出学生是否很好的掌握了相关知识点,而体育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实际的锻炼能力以及体力,而在实际的管理中,由于缺少一个统一的评定标准,导致许多学生出现成绩作假的情况,而学校对此也没有一个严格的监督管理体系,或者只是通过很多不懂体育的管理者来进行管理,难免会导致最终的效果很差,同时也会降低老师的教学主动性[4]。
2.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现在,大学当中的体育教育管理中缺少合理的管理制度,而且管理形式太过于死板,缺少一定的变动性,管理中的官本位现象非常明显,这可能和我国自古以来的国情有很大的关系。这就使得老师不能按照自己的思路来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以及创新能力等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学生也不能自由的进行学习,他们的体育爱好以及学习主动性等都很大打折扣,长此以往下去,不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于老师而言,都是极其不利的。像学生在进行体育课选修时,学习会规定如果某一门课的上课人数不超过多少人的话就不能开课,同时一旦选了某门课,中间就不能再换课了,这些规章制度都定得很死,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兴趣爱好培养都是非常不利的[5]。
3.大学体育教育管理瓶颈的主要解决措施
3.1转变教学管理人员的教育观念针对各大高校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问题,***应该加大对于体育教学的投入力度,同时高校的体育管理单位也要对于体育教学加以重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因为这会决定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管理能否再上一个新台阶,教学环境能否得到很好的提高。这就要求学校的管理人员要对于先前的理念进行改变,把体育教学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同时学校也要弘扬这样的一种观念:体育不但可以强身健体,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的智力提高,而且学生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以及后来的工作等。同时,学校还要保证体育教学的各种规章制度能够很好的贯彻落实下去,保证体育教学能够健康有序的进行。3.2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在高校中严格贯彻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其重要性也十分突出,而要想使得体育教育管理工作能够进行下去,首先就要求教育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要高,所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是首当其冲的工作。为了做好这一工作,需要做到以下的要求:3.2.1强化对于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能力以及对于业务的熟悉程度。3.2.2要转变管理人员落后的“官本位”思想观念,不能因为自己是管理者而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而应该意识到自己是在为高校学生进行服务,要时刻都有一种服务理念。3.2.3要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教育管理工作中去,对于各种规定都要严格的贯彻下去,同时对于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要认真的进行反思并改正。3.2.4要学习先进的办公软件,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进行管理,同时加强管理者的办公水平。3.3逐渐完善各种大学体育教育管理制度各大高校在对于体育教学中进行制度订立的时候,一定要从学校自身的情况出发,同时结合广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切记不能盲目跟风,模范其他高校的管理制度,因为某一管理制度对于其他高校来说是科学合理的,但是并一定会适合所有学校,所以学校一定要因地制宜。同时还要强化老师对于各种制度的执行情况,保证科学合理的制度在制定出来,能够落实下去。同时,高校还需要有相关的对于老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判定的手段,将判定结果好坏与老师的工资高低联系起来,从而真正使得老师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教学水平[6]。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