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专业篇1
应用化学专业是培养具备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且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分析化学专业具有宽广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分析化学专业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娴熟的实验技能,较高的外语水平,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分析化学专业人才。
化工专业篇2
以往的分析教学,而实验教学只局限于验证性,这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从业能力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为此,我们尝试从教学内容入手进行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讲义上。依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编写出符合现代中职教学要求的分析化学教学讲义。教学讲义的编写以理论教学内容“必需、够用”、深浅适度为原则,就打破了原有学科体系,解决了某些教学内容与其他专业课程重复的问题,达到了各专业所需要的内容要求。如,教学内容突出定量分析、仪器分析的知识。实验教学内容改变过去实验课只是为了验证理论上的知识,去掉验证性的实验,大幅度增加应用方面的实验。再如,定量分析实验内容增多,定性分析实验内容减少。改革后,理论知识大大减少,而实验课有所加强,现如今,教师“包”得太多的现象普验原理遍存在,从实,步骤,注意事项,结果处理都有教师深刻细致地讲述给学生,学生只要按照教师讲述的步骤和方法按部就班就能完成实验。这样的结果是: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因该主动把“包”得过多的那部分交给学生自己处理。具体做法:在做某个实验前,给出指定参考书和思考题,学生通过查,看,思考来完成,教师通过对预习结果的检查和把关后,对实验应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重点讲述后,学生就可进行实验,这样,讲课时间减少了,学生实验时间增加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再如:缓冲溶液,标准溶液,指示剂等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配制。在教学中,在基本操作和训练的同时要经常穿插设计性实验,使能力的分解培养和综合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以依次按基础训练,综合实验,研究试实验推进教学进程。
二、改革教学方法——从单一到多样
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就教学方法而言,在遵循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必须因学生的基础,因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由于当代中职院校学生基础薄弱,而自主学习的习惯尚未形成,因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学生的需求。为此,我们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方法传授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其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学,学会查阅所需的分析化学知识,将所学的分析化学知识运用在专业上,解决一些问题,解释一些现象。其次,我们将引进一体化教学,就是在课堂上除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外还要求学生边学理论边进行实验操作,尤其是在仪器分析教学过程中,打破了过去一块黑板、一张挂***、一支粉笔的课堂教学形式,而是通过课堂上教师对仪器的现场操作来完成教学内容。第三,着眼于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在教学中注重采用启发式、课上讲重点、难点,随时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或留一定量的课后思考题,下一节课由同学讲解,鼓励同学们展开讨论。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情况了解他们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且通过讨论还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突出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接轨
化工专业篇3
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专业化的社会分工让各种创新形式层出不穷,勘探、开采和服务的专业化不仅让全球的油气储量和产量稳定增长,而且拓展了油气开采的新领域。近几年以来,美国在非常规油气方面取得的突破就是最现实的例子。
专业化分工与页岩气***
美国的页岩气***或许是21世纪石油天然气领域最重大的突破。2011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已经超过1800亿立方米,这场***一举改变了美国将大规模进口天然气的预期。美国不仅可以实现天然气自给,不久的将来它还有可能成为重要的天然气出口国,继而使世界天然气供求格局发生重大的变化。
页岩气***还大大扩展了天然气蕴藏的资源量,使一些原来能源缺乏的国家,例如中国,也有可能发现巨额的页岩气储量,初步的估算,全球天然气储采比可以成倍增长,有专家估计,按目前的产量,天然气资源足以使用200年以上。
页岩气***还让美国气价大大下跌,目前美国的天然气价格仅相当于石油价格的1/6, 天然气发电和天然气化工重获低成本的优势。不到十年,页岩气为美国创造了60万个就业岗位,给美国经济注入了巨大的动力。
而低气价迫使页岩气生产商把投资和注意力转向页岩油领域,从而促进了页岩油产量的快速增加,进而增加了美国本土石油产量的增长,2010年美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在过去十年首度降至50%以下。而页岩气***还引发了全球页岩气勘探投资的热潮,石油工业将可能进入非常规油气新的历史阶段。现阶段,天然气是最现实可行的洁净能源,IEA预期世界能源将进入天然气黄金时代。
美国页岩气***的成功证明,页岩气的分布是广泛的,而开采页岩气的主要技术也不是全新的。为什么页岩气***只发生在美国,而不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呢?
欧洲一家能源研究机构分地下和地面以上两组因素对比了欧洲与美国的异同。地下因素主要指储层条件和技术可能和可行,地面因素主要是指,区块获得的难易、平均单位面积的人口密度、企业家精神、专业社会分工和石油服务人才力量是否充分和完备等。对比的结果显示,美国胜出的主要原因是其地面上的因素比欧洲更优越。
事实上,专业化的社会分工大大促进了美国页岩气的开采。美国石油工业是个完全充分竞争的行业,全美至少有7-8千家石油公司(没有人认真统计过),85%的天然气产量是中小公司生产的,除了几家著名的跨国石油服务公司外,更没有人能说清楚,美国到底有多少石油服务公司。企业家精神、明细充分的专业分工均源于自由充分的市场竞争。技术、人才、资本都可以通过竞争在市场获得。充分市场竞争是美国创新的根本动力,也是页岩气***成功的原动力。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他著名的《国富论》,这本奠定古典经济学基础的著作的第一章,讲的就是分工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推动社会进步的。以分工合作生产为例,他分析了分工合作是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的,并将这一原则推广到整个工业社会。自那以后,“社会分工促进社会进步”就成为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社会生产效率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完善,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全球化的新阶段。
分工细化推动石油工业
150多年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石油工业专业分工不断细化和完善的过程,是技术创新进步,效率不断提升的历程。1859年德雷克成功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开启了全新的石油时代。德雷克的成功就是完成了一口69.5英尺的油井,并获得了大量的原油。为表达对德雷克的崇高敬意,宾斯法尼亚州***府在泰特尔斯维尔镇修建了“德雷克油井公园”和“德雷克油井博物馆”,每年都有大批游客到此参观游览,了解历史表达敬意。
当年,石油公司很大程度就是钻井公司,石油公司成功的标志就是钻出了大量的石油。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和技术要求的日益复杂,专业分工迅速细化、社会分工随之形成。当今世界四大油田服务公司:斯伦贝谢、哈里伯顿、贝克休斯和威德福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油田服务公司,从来就不是某个石油公司的下属或“存续”。
石油公司处于石油工业价值链的上方,它最重要的投资在于获得地下资源,开采资源,把石油天然气资源变成石油产品,在市场上作为商品卖给顾客,收回投资,获得利润。石油服务公司最重要的投资在于人力资源、技术和专业装备,为石油公司提供专业的服务获得回报和利润。设备制造公司则是为石油公司或服务公司制造专业设备、成套设备而得以生存和发展。在石油工业价值链上还有各种各样的专业公司,为不同的客户和需求提供专业的产品和服务,例如直升机服务、通讯IT服务等等。
石油工业既是社会的一部分,本身也是个小社会,有着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规律。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实事求是发现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还是从意识形态出发,自以为发现了极终真理而扭曲客观规律。百年社会实践,百年石油工业都告诉我们,前者是可持续的,而后者是不可持续的。
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一个规律,也是工业***以来人们发现的一个普遍规律,就是“社会分工是促进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今天中国石油工业的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国内从来就不存在一个石油服务市场。“有需求,无市场”的现状有历史的原因,有近些年国企改革滞后的原因,更深刻的原因是,我们不相信社会分工,不相信市场。
化工专业篇4
1教学内容全程渗透环保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搜集环保方面的知识、案例,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灵活穿插,对环保知识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从根本上了解化学污染的原因。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兴趣提高,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环保方面的知识。例如,化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化工生产或与化工有关的工作,有可能接触到重金属,针对近几年频频出现的河流、湖泊水质污染事件,在学习铅、铬、镉、汞等金属时,联系其性质向学生介绍其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危害:重金属离子可使生物体内蛋白质凝固,一旦饮用了被重金属离子污染的水,就会使生物体中运输血液的血红蛋白凝固,从而导致缺氧,甚至窒息而死。水的污染源主要是化工生产中含有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药的使用等等。再如,近年来我国某些地区出现的酸雨,在学习硫、氮等非金属时,根据其性质穿插介绍含氮、含硫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二气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这些物质主要是由于工业上大量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气造成的,每年全世界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约有一亿五千万吨。酸雨可以使工业机械锈蚀,寿命缩短,可以使河流、湖泊中沉积的某些重金属元素化合物溶出,从而进入鱼、贝类体中,这些有毒的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而危害人类的健康;可以使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每年损失达15亿元;可以使一些价值很高的古文物腐蚀;可以造成水质酸化,毒害水生生物等。让学生意识到废气污染的严重性,学生感到环境保护离不开化学知识的学习,起到了一石数鸟的作用。
2结合实训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素质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要课堂。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经常接触到有毒、有害的物质,还有可能向环境排放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废液等。因此,结合实训内容渗透环保教育,也是学生获取环保知识的重要途径。现在的实训教材涉及到实训后的“三废”处理问题较少,因此在实训教学中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至关重要。比如实训中教育学生怎样减少化学污染,怎样正确处理有毒、有害物质,怎样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怎样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等等。实训活动中一是要求学生实训方案设计中一定要有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如实训中产生有害酸性气体(Cl2、HCl、SO2、NO2等)要用碱性溶液吸收、有害碱性气体(NH3等)要用酸性溶液吸收,避免其排入大气污染环境;实验中的苯系有机物(萃取后的苯、实验中残余的溴苯等)不能直接排入下水道,根据其性质进行无毒处理(苯可以燃烧、溴苯可以碱解);废液中的重金属离子镉、汞等可用化学沉淀等方法除去,然后才能排放。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实验方法改革,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基础上,减少药品用量,减少环境污染。如对于一些重金属离子如银离子、镍离子、铜离子、镉离子等的鉴别,可把试管实验改为微型点滴•43•第5卷第4期潍坊高等职业教育Vo.l5No.42009年12月Weifang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Dec.2009板实验,试剂用量从原来的1—2mL减小到几滴,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了废液、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在一块点滴板上实验,还有助于现象的比较。
3利用校园宣传栏、校报、校园网站等宣传阵地普及环保知识
校园是学生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环保知识重要场所。要挖掘校园环保教育的潜力,一是在校园宣传栏或校报上开辟专门的“环保知识”小栏目,及时登载环保知识,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例如,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意丢弃塑料袋的现象,登载“白色污染的危害”小知识,让学生了解长期食用用塑料袋或发泡塑料餐具盛装的食物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严重的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状,随意丢弃会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由于塑料难于降解,目前有效的防治办法是尽量少用或不用,对废弃的塑料袋要回收后再处理。对于随意丢弃废旧电池现象,登载“废旧电池污染的危害”,介绍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镉、铅、汞,是对环境危害较大的物质,一节一号电池在地里腐烂,它的有毒物质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使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丢进水里,它其中所含的有毒物质会造成60万升水体的污染等等。这些知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随意丢弃有毒物质的危害,学生们就会自觉行动起来,对废品分类放置、集中处理,使校园环境大大改善。二是在校园网站上,开辟环保教育专页。在专页上设立化学污染新闻、环保动态、环保知识问答、师生论坛等栏目,如环保知识问答栏目,可以以问卷的形式出现:你知道世界著名的公害吗?你知道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是什么吗?重金属离子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哪些危害?2004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消防人员为什么采用消防用水与碱液对泄漏氯气进行处理?如果氨气发生泄露事故,应如何处理?学生通过这个栏目,可以了解到很多环保方面知识,同时也把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实际联系了起来,既巩固了化学知识,又进行了环保教育。
4举办专题讲座,宣传环保理念
专题讲座也是学生获取环保知识的重要途径。讲座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老师讲,也可以是学生讲,还可以请校外专家讲,可以在化工系举行,也可以面向全校,专题以发生的化学污染案例形式进行,如“伦敦烟雾事件与光化学烟雾”,介绍1952年12月5日至8日在英国伦敦发生的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预防光化学烟雾主要是控制污染源,减少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的排放。“日本水俣病事件与重金属污染”,介绍在日本由于工厂任意排放含汞废水,汞通过鱼虾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在体内累积,侵害脑部和身体其他部分,出现患口齿不清、面部发呆、手脚发抖、神经失常等症状,最终全身弯曲,悲惨死去。而且水俣病的遗传性也很强,要解除水俣病的影响并非易事,其它一些重金属如镉、钴、铜、锌、铬等,以及非金属砷,它们的许多化学性质都与汞相近,因此,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要杜绝含重金属的废液、废渣的排放。学生听后都深受触动,感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化工专业篇5
简单地说,社区教育工作者,就是指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人员,它主要由三种群体构成: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社区教育兼职工作者及志愿者。其中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是这支队伍的核心和骨干,它与兼职工作者及志愿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他是专门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人员,社区教育工作是其固定的专门的职业。从其活动属性来看,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有其专门的、不同于其他职业的职业属性。因而这一职业对其从业者有着不同于其他职业的特定的专业要求。从这一层面来说,既然有着特定职业的专业要求,其专业化发展就是其本身应有之义。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兼具社会工作者和教师这两种职业的双重属性,而社会工作者和教师是被公认的专业性的职业,由此,社区教育工作者也理应成为一个专业性的职业,而这种专业要求更高和更为广泛。
二、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研究现状综述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有关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研究还较为薄弱。经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检索和甄别,以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为研究对象的文章仅有10余篇。虽然数量不多,但也产出了一批有价值的学术成果,这些成果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刘雪莲是较早研究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问题的学者,她从实践层面探讨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问题和需求,并针对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提出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发展的对策建议。马定计、应一也以2007年上海市组织的一次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现状,论述了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和必要性,并从***策制度支持和加强教育培训两个维度,探讨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路径。南红伟以专业化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素养的要求为切入点,分析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的构成,指出了专业化现状与理想之间差距的具体表现,提出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应注重***府、社区、个人和理论研究四个方面的结合。黄健借鉴社会学领域的成果,对“专业”和“专业化”的内涵作出了界定,探讨了影响一个职业专业化的各种主要力量,深入分析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现实起点,认为应从***府、学术共同体、专业人员自我及其所在机构四个方面,来促进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熊菲以比较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探讨了中美城市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的现状和差异。基于比较分析的结果,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我国社区教育工作专业化发展的相关建议。乔维德以无锡市为例,通过调查访谈,分析了社区教育工作者在思想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上存在的问题,并从***府、社区和工作者自身三个方面论述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素养的提升策略。赵彦斌、花月阐述了美国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特色,分析了其在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方面的经验,并从专业保障制度、专业组织、专业培训、专业资格和专业道德方面探讨了对我国的启示。黄静芝撰文指出,当前的社区教育队伍存在着专业知识体系缺乏、学历层次偏低、高龄化现象严重、道德观念淡薄、自制力不足和专业发展意识欠缺等问题,分析了社区教育队伍专业化建设在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提出了社区教育队伍专业化程度的提升策略。王秋芳探讨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从“职业”到“专业”转型的发展策略,从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论述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目标,构建了社区教育工作者职前和职后一体化的培养培训模式。以上这些研究成果,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回答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专业化、什么是专业化、专业化的现状以及怎样专业化等基本问题,在理论上指明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方向。然而,从实践层面上来看,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现实却不容乐观,实然于应然之间差距还较为明显。为此,分析探讨影响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现实症结,就十分必要和迫切,这也正是本文成文的原因。
三、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现实症结
1.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
和紧迫性还未得到相关部门充分地认识我国的社区教育,一直以来主要是靠***门在推动。实际上,***门对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早有认识,这从其颁布的一系列文件中就可以看出来。早在2000年,《***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2000〕14号)就指出,要健全管理队伍,加强师资建设,注重对管理人员和教师的培训。2004年,***印发了《***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6号),进一步对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各地要加强社区教育队伍的建设,制定岗位规范,开发培训课程,建立培训中心。2013年3月,***职成教司又印发了《社区教育工作者岗位基本要求》(教职成司函〔2013〕35号),明确了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分类及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根据***这一系列文件的要求,全国各地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细则,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这些文件的出台,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配备、教育培训和进修等提供了依据,奠定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基础。然而,社区教育毕竟是个大教育的观念,它超出了***门的范畴,涉及劳动、民***等多个部门,仅靠***门孤***奋战,必然陷入难以推动的困境。***门制定的***策由于缺乏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而未能在实践层面有效地展开,使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陷入困境。
2.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缺少法律法规和***策制度保障
国外实践经验证明,加强立法和建立***策制度保障,是社区教育取得发展成功的经验之一。以美国为例,美国有着相对完备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发展保障制度,主要通过一系列***策和法律法规保障和鼓励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专业提升。这些***策和法律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从业资格和专业培训等内容作出了规定,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再比如韩国,韩国于1999年制定了《终身教育法》,并专章对终身教育士的资格获取、工作任务、教育培训、工作分配等作了明确的规定,极大地促进了韩国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反观我国,社区教育的实践已经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发展过程中的***策体制障碍早已暴露出来且日益加剧,而有关终身教育方面的立法工作虽经多次提起,却迟迟没有得到解决,这已成为制约我国社区教育深入发展的瓶颈,并殃及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专业化进程。《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条例》是我国大陆第一部关于终身教育的成文立法,开创了地方终身教育立法的先河。该法的颁布对推动地方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由于该法内容与原则方面的不够完善,不少与终身教育密切相关的事项,如对作为终身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社区教育工作者等,没有做出具体规定,从而导致在实践层面困难重重。在现行法律法规缺失的情况下,由于缺乏强制措施和相关部门认识不足,我国有关促进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策制度缺位严重。只有***门在唱独角戏,难以统筹协调其他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来共同推动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的发展。笔者在与社区教育工作者日常工作交流中发现,大部分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对于在更高层面出台社区教育工作者岗位认定、专业职务晋升等方面的***策制度表现出强烈的关注和需求。社区教育机构的领导也对此表示出强烈的关注,希望尽快出台相关***策制度,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聘任、考核、晋升等方面的重要依据。然而,现实层面***策制度的缺失却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严重阻碍了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进程。
3.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队伍基础十分薄弱
当前的这支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队伍基础十分薄弱,这也是制约其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从数量上来看,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的配备在总数上明显不足,但其由于工作职责广、服务对象众、工作任务繁杂,每天都要疲于应对各种工作事务,无暇参与各种专业化的培训和研究社区教育的规律,不利于其专业发展;其次,从来源上来看,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主要是从其他部门转行而来,绝大部分人员缺乏与工作相关的学科基础和专业背景,加大了其专业化发展的难度;第三,从年龄上来看,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的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年龄的老化,导致这支队伍总体自我专业发展的意愿不强烈;第四,从学历上来看,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队伍的学历水平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教师队伍明显偏低,导致了这支队伍自我专业化发展的能力欠缺;第五,从流动性上来看,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队伍流动率较高,从业年限较短,队伍的稳定性不足,不利于专业化队伍的形成。总之,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队伍基础之薄弱,对其专业化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四、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策略
从以上论述来看,整体而言,阻碍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现实症结,既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内部的因素。因此,针对这些症结,须内外结合、双管齐下。
1.制定法律法规,是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前提
制定法律法规,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并对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的职业身份和社会地位予以确认,是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否则,在各部门职责不明、社区教育工作者职业身份模糊的情况下,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必然会遭遇合法性危机。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几乎所有研究者都提出应建立法律保障体系。可见,关于立法工作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国外的实践经验也证明,立法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因此,我国应尽快出台社区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在其中明确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的职业身份、入职要求、职责权利等内容,使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获得合法性的角色定位。在法律法规出台的过程中,各级各类社区教育的研究机构、业务指导机构、办学机构应强化自身的***策咨询职能,积极主动配合***府部门做好立法的各项筹备工作,促成社区教育法律法规的早日出台。国家层面出台法律法规,由于涉及面较广,须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因此酝酿周期难免较长。为了应对社区教育实践的迫切需求,各省可以根据本省社区教育的实际,先行制定省级层面的法律法规。一来可以解燃眉之急,二来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方面,可以学习上海的经验。《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于2011年5月正式实施,条例对从事终身教育的专职教师的入职资格、职务评聘、业务进修、专业技术考核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该条例的出台,解决了专职人员的岗位晋升、专业发展与公平待遇问题,为专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建立健全***策制度,是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关键
建立健全***策制度,是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法律法规由于其普适性和高度凝练性,它只能从宏观上作出概括性的规定。因而,实践层面,还需制定相关的***策制度,形成可操作的规范性文件,明确社区教育工作者在数量配备、岗位要求、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培养培训等方面的问题。***策制度的出台要站在更高的层面,超越***门的范畴,方具有实践上的执行力。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市县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办法,在省级层面成立由省领导挂帅,***门、劳动部门、文化部门等相关部门参与的终身(社区)教育委员会,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任务,整合协调各部门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出台促进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方针***策。具体说来,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策制度应主要涵盖:(1)岗位资格制度。建立岗位资格制度,是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从职业走向专业的重要标志。(2)职业准入制度。聘用专业对口或相近的人员从事社区教育工作。(3)专业职务晋升制度。明确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的职称评审系列,提供明晰畅通的渠道,是稳定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队伍的关键。(4)进修培训制度。强化队伍的培训,明确培训的时长和要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系统性、常规性和实效性。
3.加强培养和培训,是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重点
由于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大部分是从民***、中小学和职业学校等部门转行而来,因而普遍缺乏学科知识和专业背景,学历层次也普遍偏低,知识和能力素养远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大队伍的培养力度,提升培养的层次。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国外各发达国家普遍实现了依托大学开设学科专业来培养社区教育工作者。而我国大学尚未开设社区教育方面的专业,仅少数大学在其他学科门类下设立了社区教育的研究方向。我们应该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广泛依托有条件的高校,设立终身教育或社区教育方面的本科专业,同时在研究生的培养上也设立该方向,并科学地设置相关学科课程,寻求积极的培养方案,从源头上解决社区教育工作者学科知识缺乏、专业素养薄弱的问题。在高校开设专业培养社区教育工作者,虽然解决了源头上的问题,但毕竟周期较长、见效较慢。眼下,加强对当前在职人员的专业培训是首要选择。从目前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现状来看,虽然各地都不同程度地组织了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理论和业务培训,但由于专业伦理和专业标准同一性的缺失,和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培训往往流于表面,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因此,加强队伍的培训,首先是要建立同一性的专业标准,明确专业知能要求,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其次,培训要有系统性,根据培训需求,制定完整的培训计划,开展系统完整的培训;第三,培训工作要常态化,要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开展,明确培训的时长和频率;第四,培训形式要多样化,可采用交流研讨、学术报告、实地考察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第五,培训要有层次性,针对不同年龄阶层、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岗位性质,开展分类分层培训;第六,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建立培训评价考核机制,提升培训实效。
4.加强自我学习,是社区教育专职工作者专业化发展的基础
化工专业篇6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从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必要性着眼,探讨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途径。分别从分段式培养、阶梯式培养、课岗课证融合、赛教相长、文化氛围熏陶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其培养途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专业技能
中***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8-0069-03
随着现代化工新技术的发展,各用人单位对化工从业人员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掌握岗位操作所需的工艺知识,还要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与常规维护知识、各类仪器仪表的使用和维护知识。另外,作为高危行业,高职化工专业学生还要掌握必备的安全知识,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要求化工专业学生具备环保意识,树立节能减排的理念。
本文拟以专业技能培养为切入点,尝试探讨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途径。
一、“入校—入门—入行—入岗”的四段式培养路线
学生第一学期刚入校时对化工生产一无所知,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化工知识讲座让学生认识专业、了解专业,引导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如举办“打开化工门,放眼望世界”专业知识讲座,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实训室参观,让高年级的学生给新入校的学生讲解实训装置,增强学生的信心。以后,再结合基础课程的教学,可以尽快让学生对专业有个基本的了解。
进入第二、三学期,随着专业基础课的开设,尤其是通过对“三传一反”①内容的学习,学生逐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化工理论,结合实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训装置,学生可对相关的设备、仪表有进一步的认识。在精馏装置实操中,一般都是五人一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逐步学会了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意识到个体行为会直接关系到全组的成绩,在遇到超温超压等不正常工况时,全组学生通力配合,在排除故障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也树立了“化工生产,安全第一”的理念。
第四学期开设专业课,主要是工艺课。应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上,可尽量选取与学生就业岗位相近的工艺课程,再聘请相关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来给学生做讲座,可以让学生更快地入行,有利于与企业行业的接轨,尽快转变角色,激发学生热爱专业的热情。
到第五、六学期,大部分高职院校会安排学生到相应化工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通过师傅的传帮带,可逐步适应岗位操作,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在这个阶段也不能放松对学生的关心和培养,应开通相应的渠道及时解决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顺利过渡。
二、贯穿“单元—工段—工艺”阶梯式的培养主线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按照职业发展规律,注重“三传一反”核心能力的培养,按照“单元—工段—工艺”的培养路线,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先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化工理论,同步穿插一些单元仿真实训,使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的过程中提高对化工生产过程各种故障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安全理念和安全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装置实操,如在精馏实操中,主要考核学生如何用最少的原料消耗、最少的水耗、最少的电耗生产出产量更高的合格产品。通过实操训练,锻炼学生化工生产的实际操控能力,培养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树立学生节能减排的理念,养成学生遵章守纪的作业习惯。
结合当地化工项目的用人情况,针对企业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建立良好的教学内容动态调整机制。在实操上以仿真软件为主,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利用仿真工厂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强化训练效果。
三、“课证融通”与“课岗融合”
目前,大部分高职化工专业都是要求学生“双证”毕业,即毕业时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化工总控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化工总控工的考证分为理论和实操两大部分。考证内容几乎涉及所有专业课,为了满足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三传一反”内容为核心课程,同时开设相关专业课,将考证的知识点融入整个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通过课证融通,提高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的通过率。通过考证,也提高了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在实操训练时,结合仿真的冷态实训和实操装置的热态实训,严把训练关,把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入整个考证过程中,使学生切实掌握岗位操作必须的专业知识。另外,鼓励程度较好的学生直接考取化工总控工高级技能证书,营造竞相学习专业的氛围,以高级带动中级,形成良好的良性竞争机制。通过实施课岗融合教学改革,将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融合,把岗位所需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熟悉相应的工作岗位,学生能更直观、真实的了解和熟悉岗位操作过程,真正实现“课中融岗,岗中有课”,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高职院校很多学生缺乏自信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参加大赛,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积极组织学生参加部级、区级、校级等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同时将竞赛内容融入教学中,可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参加实训的兴趣浓厚,能在实训中反思理论知识。
化工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中,团队沟通合作能力排在前列。在化工总控工职业技能竞赛过程中,要想取得好成绩,不但自己要努力,团队配合还要好,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通过技能大赛,以点带面,在学生中掀起勤练技能、学好技能的良好氛围,既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也促进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切实加强了技能教学,夯实了理论基础,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营造安全文化、创业文化、学习文化、感恩文化等四种文化氛围
第一,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化工生产涉及的物料大部分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等危险特性,又经常处于高温、高压、低温、低压甚至深冷的生产条件。很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误操作或违规操作造成的,所以,强化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工作习惯至关重要。为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学生在校期间,可在教室醒目处张贴化工生产四十一条禁令,在仿真机房、实训室等处张贴安全标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安全为主题的班会,将安全意识的培养渗透到整个在校期间。在日常管理中,约束学生的不规范行为,使学生养成遵章守纪的学习工作习惯。在化工安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注重案例教学,通过惨痛的事故激发学生珍惜生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
第二,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化工企业一般都远离市区,在项目建设期招工量大,部分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可能处于基建期,工作、生活条件差,这就需要学生必须具备创业精神,对学生要注重创业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在校期间鼓励学生勤工俭学,珍惜就业机会,平时多给学生剖析到新上项目企业顶岗实习的益处,如学习机会多,发展空间大,让学生懂得企业的发展与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密不可分,鼓励学生优先到这类有发展前景的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
第三,营造学习文化氛围。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到企业以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现在很多化工企业的技术和设备都是引进国外先进国家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对新知识、新经验、新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创新使用能力。这就要求在校期间就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提供合适的学习场所和丰富的学习工具,创造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加强***书馆建设力度,丰富的***书资源和网络电子资源,可以为在校学生提供各类学习资料和良好的学习场所;设立奖学金,建立一种人人学习、共同进步的文化氛围,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思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每学期组织专业教师作前沿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及时更新的机会,营造浓厚的终身学习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明白:学习是生命的源泉,学习是创新应变的根本,学习是竞争取胜的法宝,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阶梯。
第四,营造感恩文化氛围。化工企业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人才招聘岗前培训。尤其是很多新上项目的企业,送大量的新员工外出培训,用于每个员工的培训成本很高。而这些员工一旦掌握技能就觉得有了跳槽的资本,产生跳槽的想法,导致离职率高。这不仅加大了企业人力资源重置的成本,有时还会使相关岗位的核心技术泄密,降低企业的竞争力。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企业要建立良好的薪酬制度,通过待遇留人外,关键还要培养员工的感恩之心,以发自内心的实际行动回报企业,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而感恩之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加强感恩文化的熏陶。从学生入校之日起,首先就要教会他们感恩父母。其次,要教会学生感恩老师、感恩学校。再次,还要使学生学会感恩社会,部分大学生把国家、社会以及他人的帮助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另外,借助校园广播、校报、校园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等宣传阵地把一些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故事宣传出来,营造感恩氛围。平时多组织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文艺活动,如让学生排练感恩为主题的小品,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体会、去反思。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当地经济的需求,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行业现状,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其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注释:
?譹?訛“三传一反”概括了化工生产过程的全部特征。“三传”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一反”为化学反应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平辉,隆平,黄铃.化工类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2):27-28.
[2]马江燕.高职化工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究与实践[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8,4(3):31-38.
[3]施福新.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理论、现实与价值取向[J].职教论坛,2011(34):12-15.
[4]朱平,唐世辉,李秀花.浅析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认证的有效衔接[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24-125.
[5]刘雪梅.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2(27):56-58.
化工专业篇7
【关键词】产业集群演进;专业化;分工理论;交易费用
引言
产业集群是某一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和机构大量聚集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而形成的稳定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集合体,其形成与发展源于分工经济和交易成本的矛盾运动。从世界范围看, 集群化已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国际上有竞争业集群化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 产业集群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本文对专业化分工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并从分工视角考察产业集群形成的诱因。
1.专业化分工理论的演进
1.1 以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分工思想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开篇就指出“分工是国民财富增进的源泉”。他不仅论述了采取分工生产的方式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分析了产生分工效率的原因。他将分工分为三种:企业内分工;企业间分工,即企业间劳动和生产的专业化;产业分工或社会分工。第二种分工形式实质是产业集群形成的理论依据所在。正因为这种分工,产业集群才会具有无论是单个企业还是整个市场都无法具备的效率优势,过细分工和市场分工都有一系列弊端,而产业集群保证了分工与专业化的效率,还能将分工与专业化进一步深化,反过来又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另外,分工会受到市场规模的限制,即“市场决定分工”。市场的扩大是分工深化的必要条件,交易费用是影响市场扩大的关键因素,产业集群的产生正是由于采取这种组织模式可以降低交易费用。这样,产业集聚就是一个以交易成本下降为核心的循环积累和自我演进的过程。
总之,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是,分工带来的专业化导致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产生报酬递增,而进一步的分工依赖于市场范围的扩大;分工既是经济进步的原因又是其结果,这个因果累积的过程所体现出的就是报酬递增机制。因此,专业化和分工应该成为研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出发点。
1.2 马歇尔的分工理论
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在继承了斯密关于劳动分工的开创性理论之后,用规模经济的概念替代了专业化经济,使经济学研究的焦点从生产率与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 (分工问题)变成了要素、产品数量与价格的相互影响 (资源配置)。 他提出了早期的产业集群概念,系统研究了产业集聚现象,指出工业在一个地方集聚的优势在于能够产生知识和生产技能的外溢效应,促进专业化、高效率机器的使用并形成熟练劳动力集中的市场,企业也正是为追了求外部规模经济而集聚。
1.3 阿林・杨格的分工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杨格在《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一文中深化了斯密关于分工受市场规模限制的观点,提出了杨格定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市场的大小不仅受人口规模的影响,也受购买力的影响,购买力受制于生产率,生产率又依赖于分工水平。这样一个动态机制产生了某种良性的循环,使分工得到深化,市场规模得到扩张。他把经济增长过程理解为分工深化,生产迂回环节增加,生产迂回方式改进,技术不断进步,产品价格持续下降,需求和市场不断扩展并导致分工进一步深化的循环动态过程,使斯密定理动态化,从而超越了斯密关于分工受市场规模限制的思想。
1.4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工理论
20世纪80年代,杨小凯等学者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将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思想变成决策和均衡的数学模型,建立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他们认为,分工的核心问题是分工所带来的好处与分工所增加的交易费用之间的权衡,产业集群形成后,交易费用不断下降,小规模市场趋于融合,厂商和劳动力在更大规模的市场区域集聚。市场的扩大和厂商的集聚导致加工、原料供应及产品销售环节形成专业化的分工体系,又降低了交易费用,并带来新一轮的市场扩张,从而形成“市场扩张-生产专业化-厂商集聚-市场扩张”的循环积累,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群。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使分工演进越来越快。
新古典经济学派将专业化分工理论与交易费用、交易效率概念及一般均衡分析工具引入产业集聚的研究,提出了专业化分工模型,使得专业化分工理论更具有解释力。
2.专业化分工视角下当代产业集群的演进
2.1 分工深化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机理
从分工角度考察,产业集群的形成正是专业化分工的产物,是人们为降低专业化分工产生的交易费用和获取由分工产生的报酬递增的一种经济空间表现形式。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累积和自我增强的系统演化过程,其自我增强的动力机制来源于由专业化分工而产生的报酬递增。以少数大企业为主导,以大量中小企业为基础,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细密的分工协作的企业组织网络是一种“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大企业可以把价值链中增值部分最大、最核心的环节保留下来,把其他环节外包给中小企业。这样,既能实现企业生产成本的最低化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又能控制大批中小企业的生产和供应商,通过获取群聚效益形成最大竞争优势;众多中小企业为大企业协作配套,专注于某一生产环节的生产,也有助于实现某项生产技艺的专门化,提高资产的专用性,同样能够实现企业内部的规模经济,并分享集群外部的群聚效益,强化竞争优势。所以,在产业集群区域内部,单个企业一般只从事某个产业环节的生产和研发,它必须与上下游的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因此,产业集群中的分工不是单个企业的分工,也不是两个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而是由多个企业构成的分工合作网络。
产业集群形成以后,又可以通过其集群效应促进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一个必然的结论是,随着分工的发展,产业集群也会逐渐演进,这体现了产业集群和分工专业化之间的动态辨证关系。分工与专业化的内生演进促进了产业集群分工网络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系统,其演化是一个由量变积累到质变飞跃的过程。分工和专业化水平的不断上升,平均交易费用水平的不断下降,交易产品种类的增多,迂回市场链条的加长,会促使市场范围逐渐扩大,使集群扩张。
2.2 产业集群促进分工的机制分析
从动态角度分析,产业集群又可以促进分工的演进。产业集群具有分工专业化的特征。产业集群之所以能促进分工的演进,是由于产业集群具有如下三大功能:
第一,降低交易费用。由于产业集群实现了资源的共享、知识的快速扩散和价值链上的相互需求,从而减少了企业的搜寻成本,并降低了交易费用,提高了交易效率。这些都将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的分工和发展。
第二,利于创新。产业集群内部通常具备良好的发展环境,可以促使由分工产生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知识向周围扩散,促进各种创新的产生和分工的不断深化。
第三,便于孵化。在集群网络里,分工产生的递增收益会带来企业收入和***府财***收入的增加。前者能改善企业的小环境,增加研发投入;后者能通过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来提高集群整体的交易效率。这样,人们有更多从事专业化工作的机会,能在短时间内积累到非专业化状态下要花数倍时间才能积累的经验,创造出显著的熟能生巧的动态效果,从而促进分工持续发展。
2.3 产业集群的边界
按照威廉姆森的说法,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市场和纯粹科层组织之间的“准市场组织”,其稳定性比市场和企业要差,存在很强的转换可能性。虽然产业集群有利于交易效率的提高和交易费用的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集群越大越好。在正常状态下,集群扩张有一个边界问题。当集群扩张引致的边际分工收益等于边际交易费用时,这一点就是扩张的边界,此时分工不再演进,集群停止扩张,否则就是非效率的。因而,从理论上可以认为,产业集群中分工演化停止的时刻,也就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最优边界,即分工的演进与产业集群的发展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边界。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是如何提高产业集群内部的交易效率,从而使分工具有继续演进的动力。
3.结语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介于市场组织与科层组织的中间形式,其形成与发展的经济动因来源于分工经济和交易成本的矛盾运动。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等经济学流派的以专业化分工理论为源泉的报酬递增思想对产业集群成长具有解释力。分工深化通过组织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产业集群的发展反过来又会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促进分工演进,由此产生一个正反馈的良性循环过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集群既保证了分工与专业化的效率机制,同时,分工的深化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而企业为了减少交易成本,增加报酬递增,就越来越多地集聚在一个地区,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朱志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杨小凯.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化工专业篇8
(1)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从优化课程内容入手,对无机化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2];
(2)钦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从无机化学的重要地位出发,结合无机化学的教学目的,对无机化学多媒体课件进行了构建和探讨[3]。菏泽学院是一个应用型的地方性教学型本科院校,于2012年成功申请了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密切相关的能源化工专业。我系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方面对无机化学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1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
根据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结合无机化学课程特点,菏泽学院化学化工系于2012年制定了能源化工无机化学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理论基础及实验实践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培养成高素质劳动者和化工专业技能人才做好准备;同时,也为今后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此目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1.1知识目标
主要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方面目标。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气体的扩散定律,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能量分布;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反应速率理论;强电解质解离、离子氛、活度系数的概念;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路易斯结构式,等电子体原理,分子轨道理论;化学电源与电解;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金属卤化物、拟卤素和拟卤化物、互卤化物和多卤化物;硫和硫化物、单质硫、硫化氢和氢硫酸的物理性质;硅的单质、硅烷、硅的卤化物、硅的含氧化合物。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气体的状态方程及混合气体的分压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热化学方程式、盖斯定律、生成热的概念及应用,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断方法;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缓冲溶液的原理及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及移动;核外电子运动的描述,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及基本性质的周期性;价键理论,价层电子互斥理论及杂化轨道理论;基本概念:原电池、电极电势和电动势及能斯特方程;卤素单质的化学性质,卤化氢和氢卤酸的化学性质;氧、氧化物、臭氧、过氧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硫的含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掌握氮的氢化物、氮的含氧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2专业能力与素质目标
能力目标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谦虚的品格、勤奋好学的习惯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创作、做事严谨的良好作风;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唯物主义辨证的思维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工程质量意识和规范意识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专业能力目标方面使学生能够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结构、存在、制法、用途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进行化学计算和利用参考资料等方面的能力;具有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绘制出特性曲线,能够写出规范实验报告并加以总结概括的能力。素质目标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勤苦奋斗、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2丰富合理的教学内容
2.1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保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
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在教学过程,教师能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带入教学内容之中。这就要求教师教学的同时展开科研,而科研课题也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展开,这样会更能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并能深入把握,有利于增强教学的深度、广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4]。另外教师将科研成果带入课堂分析中,将科研成果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最新知识与信息传递给学生,科研推动教学,教学促进科研。二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科发展情况,充分利用别人的研究成果,及时补充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建设。另外,在教学实践中可采用“案例教学”,对具体科研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比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及产生原因,选择合理方案。在项目设计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可以自主查阅资料并开展项目的研究性学习。
2.2建设开放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环境,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充分利用我系基础实验室和化学工程实验中心的仪器设备和师资力量,结合我系化学能源工程专业及无机化学教学内容的特点,试***探索出一套完善的开放式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实验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开展系内实验技能竞赛及无机化学创新实验设计竞赛等项目,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培养今后创新实践的能力。开展大学生创新研究计划,引导学生在大三下学期进入教师的科研室进行锻炼,参与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大二学生参加无机化学实验技能竞赛,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另外聘请国内外无机化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我系作学术报告,增加学生的科研兴趣及全面了解无机化学的前沿动态,为今后的科研之路做好准备。
3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针对目前无机化学课时缩减而传递信息量大的情况,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因此多媒体技术已广泛使用在课堂教学中。这样一方面将节省下的板书的时间能够用于重点难点的讲解,另一方面多媒体中引入一些无机化学演示实验、实物***像,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表现的更加生动直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仅利用多媒体也有一定的缺陷,如对一些公式的推导,仅利用多媒体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多媒体跟板书结合会更加有利于公式的推导。另外,还会避免仅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进度过快,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的缺点。总之,鼓励学生课前预习,采用板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既能考虑教师的教学进度与学生的掌握程度,又能兼顾教学的广度与深度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化工专业篇9
模块化教育模式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包括模块式技能培训模式与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在工业设计教学改革中,融合运用模块化教育模式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中的模块化和课程教学中的模块化两个方面,打破了以往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规范化、单一化的局面,增加了知行能力及实训技能的培养。
一、课程设置中的模块化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推进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和实用型技术人才,已成为当前专业课程设置面临的主要问题。工业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运用了模块化的研究方法,从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门类的划分、课程设置、学时学分分配、教学进程的安排、课程标准的制定等方面都做了统一的构建。对专业课程进行重新组合,彻底打破原有的学科型课程内容与结构,遵循从简单到复杂、单一到复合、初级到高级螺旋上升的认识规律,将全部课程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解与整合,使其成为多个相对***的教学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就业取向对不同模块进行选择和搭配,从而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要求。
课程设置中的模块化分为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实践性教学模块四个模块。
1.通识教育课程模块。通识教育课程模块主要涉及大学生所必须学习的大学英语、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策等课程,主要加强学生的人格塑造,道德理想、情商的培养以及促使学生的公共实践能力和基础实践能力和谐发展。
2.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包括涉及专业课程的相关基础课程,如专业导论、造型基础(包括素描、色彩)、构成原理(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设计表现、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等课程,其目的是为培养学生具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为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3.专业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分为专业主干课模块、专业选修课模块。
(1)专业主干课模块主要指相应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包括工业设计史、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制***、材料与工艺、设计程序与分析、设计方法学、人机工程学等课程。教授学生学会从专业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并逐渐学会应用专业理论进行实践的项目设计。
(2)专业选修课模块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主要包括产品造型、交通工具、雕塑设计、玩具设计等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水平、能力及就业取向进行相应课程方向的选择,从而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深度,以更好适应社会的职业需求。
4.实践性教学模块。实践性教学模块主要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情景教学为特色的技能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提高实际技能操作能力。实践性教学增加了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实践中检验学习的效果,在实践中发展,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教学中的模块化研究
在课程教学中运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开发创造创新能力。在工业设计的课程教学中,模块化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项目教学模块、案例教学模块、产品设计模块三个方面。
在项目教学模块中,其项目来源有教师指定设计项目、网络参赛项目及合作公司的研究开发项目。在教学中结合项目进行设计实践,使学生从收集信息、市场调研、设计定位、草***设计、方案选择、方案实施与评价一系列的设计程序出发,亲身了解设计过程,培养他们理论知识和设计实践的结合能力。以校企合作为途径的模块化实训基地建设增加了学生参与实践项目的机会。例如,学院与广东工业设计城签约实习基地,聘请具有多年实践工作经验的企业负责人和设计师担任客座教授,开展全面人才培养的合作模式。学生从大二开始与广东工业设计城内设计公司开展一对一跟踪培养模式,由设计城的知名设计师亲自指导和跟踪培养学生,直到完成毕业设计,经考核合格后直接加入所在公司就业,这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职业定向培养,还补充了校内实践师资力量。校企合作模式是现代高教改革和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产、学、研优势互补及结合。
在具体的产品设计中运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标准化、通用化设计。根据模块的定义,“为便于扩展功能及更换而按标准化设计并组装起来的硬件积木块”。①1907年,德国建筑师、设计师贝伦斯为AEG公司设计的电水壶,共有两种壶体模块、两种壶嘴模块、两种提手模块、两种底座模块,再配合黄铜、镀镍、镀铜三种材料,光滑、锻打、波纹的三种表面处理形式,可以灵活地装配成80余种水壶。这种运用有限的标准零件灵活组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同时可以大批量生产满足巨大市场需求。② 德国是最早使用模块化设计方法的国家,甚至产生了产品中的系统设计方法,将产品标准化生产与多样性的选择结合起来,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系统设计不仅具有功能上的系统性,在造型上也多以简便、可组合的形态为主,因此产品的造型中几何化、直角化的趋势较为严重。例如,古洛特与拉姆斯设计的袖珍型电唱机收音机组合采用方形体的造型、标准化的部件,可分开使用,可组合使用,这是模块化使用的雏形。直到1960年,西德Hafele公司推出一批命名为 Varianat32系统的五金件,采用了一个共同的模数系列,使得“32mm”系统模数化家具在全球内使用及推广。③模块化产品设计方法有利于大批量生产加工及节约加工成本,保持产品造型风格统一性以及造型符号的完整性,但同时却不利于市场的个性化需求。
工业设计专业模块化的教学改革从课程设置、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开发创造创新能力,促进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注:本文为2010年武汉工程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X201035)
注释:
①郑家亨.统计大辞典[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
②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化工专业篇10
关键词:高职教育;化工专业;职业素养
1化工职业相关素质要求概述
对于化工专业的高职学生而言,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公共素质与专业素质。公共素质是指各行各业都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如诚实敬业、遵纪守法、宽容奉献等。专业素质则涵盖了以下两个方面[1]。
(1)行业素质行业素质是从事化工行业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要求具备行业认同感,并具备安全意识、协作能力及沟通能力等。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行业认同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关系到学生能否以正确的观念去对待化工专业学习。从学生入校学习开始,就需要采取有效的引导方式,让其能够对化工专业具备合理、科学的认知,并能够了解化工,对化工学习抱有兴趣。沟通协作能力是化工行业素质的核心内容。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各部门人员相互协调合作,才能顺利完成生产任务。具备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是保证化工生产正常运行的基本前提之一。另外,要注重安全意识培养。作为高危行业,化工生产与安全意识密不可分。将安全教育与职业行为关联起来,才能保证生产安全与人员安全。
(2)岗位素质不同岗位所具备的技能需求必然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也就导致了岗位素质的不同。但无论任何岗位,职业人员都应该具备敬业精神、服从意识及熟练的技术,使自身能够顺利完成岗位任务。
2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职教育明确了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学研结合的方式,培养一线岗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这种方针下,高职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无论是实践课程教学还是技能实习环节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学生整体专业技能水平有所提升。然而,当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依然暴露了一定的问题,如关系协调能力不足、合作能力较差、缺乏创新思维等,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当前高职核心能力培养存在的缺陷。多数高职学校过于重视学生专业技能教学,对综合素养培育却不够重视。从大环境来看,化工生产技术水平正在不断提升,使得岗位技能要求愈来愈高,并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职业岗位。因此,要求学生除具备动手能力之外,还应当具备问题分析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2]。这些能力培养在高职学生培育过程中并未受到关注。总体上来看,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培养,还包含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应当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发散性思维及自主学习能力,让职业培养与行业发展动态紧密贴合。
3促进职业素养培育的相关策略
3.1完善教学体系
对当前教学体系进行完善,将职业素养培育纳入到日常教学计划当中。例如,学校可开设专门的思想***治课程及职业导向课程,让学生对职业、择业持有更为理性的态度;通过开设心理教育课程,让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通过开设劳技课程,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及劳动积极性。利用这些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公共素质。专业课程方面,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融合,让学生能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逐渐提升学生的行业素质与岗位素质。构建层次化教学体系,遵循“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循序渐进的过程[3],让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具体如下。
(1)基础技能培训包括实验仪器的基本应用、实验室操作规范、实验安全应急处理等。基础技能培训过程中,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学科专业特点有所领悟,并适应这种特征化学习。在增进行业认同的同时,使其具备熟练的基本技能与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基础实验培训可为学生提供小组协作或团队实验的机会,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2)专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包括化工制***、仪表操作、自动控制操作、化工单元设备等内容。在此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及团队协作意识等。通过培训,让学生逐渐了解并掌握化工单元设备的特征及使用要点,使其具备基础操作能力。
(3)综合技能培训综合技能培训主要以项目实践为主,通过项目实践让学生充分掌握整个化工工艺流程,并学会DCS控制[4],认识到不同单元设备之间的相互联系。综合技能培训是基础技能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的升华,可进一步提升学生技能水平,并使其养成岗位素质,认识到岗位职责的重要性。
3.2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
学校可定期组织职业技能大赛或与兄弟学校共同组织,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大赛,以此让学生坚定职业远景。职业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实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一方面,利用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并在比赛过程中不断升华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职业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性的交流平台,不同的选手经过交流心得,可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实现了相互之间的取长补短。学校还应该加强专业社团建设,鼓励学生组建社团、参与社团项目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指导老师可筛选出优秀者作为助手,并给予针对性指导,培养其成为技能大赛“种子选手”。另外,学校应该加强校内知识网络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汲取环境,鼓励其多阅读、多思考,不断升华自我。
3.3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与优秀企业之间需加强合作。企业可为学校提供实践平台,而学校可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最终达成共赢。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教学工作与市场动态应当紧密结合起来,只有深入企业,才能把握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校企合作,可让教学配置更贴合市场需求特点,这与实践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谋而合[5]。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当注重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企业经历。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通过企业项目实践来提升自我职业素养,丰富自身的企业经历,并将这些经历与学生分享,这对于学生岗位工作适应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学生评价需要企业参与进来,企业对学生的评价客观性更强,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学生在实习期间,由企业相关负责人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保证学生实习质量。学生实习期间将逐渐适应角色转变,由“学生”向“员工”转变,这将为学生日后岗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产生交织,可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
4结语
高职化工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除了要重视知识培养、技能培养外,还应当注重职业素养培育。通过职业素养培育,使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成为企业及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为其就业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计建洪.基于苏南化工类企业需求的高职人才职业素养培养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4,(17):117.
[2]梁建***,江洁,肖陆飞,孟飞,周玲玲.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2010,(32):86-87.
[3]梁建***,江洁,肖陆飞,孟飞,周玲玲.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5-6+25.
[4]王林.如何塑造化工类高职学生实验实训中良好的职业素养[J].现代企业教育,2013,(2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