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手术篇1
分析一、鼻窦炎选择什么样的***方法也是要根据患者病情来定夺的,通常选择做手术的目的是为鼻窦黏膜形态和功能的改善与恢复创造一个结构合理、通气良好、引流通畅的局部环境,其本身并不能直接***慢性鼻窦炎。
分析二、单纯鼻窦炎并不一定需要手术***,但是如果鼻腔可见鼻息肉,影响鼻腔通气或鼻窦引流,是需要手术的。一些合并鼻腔结构畸形和息肉的慢性鼻窦炎,手术“早做比晚做要好的多”。
分析三、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病是很复杂的,手术后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药物,目前只能说通过手术及合理的围手术期药物***,尽可能减少复发。
(来源:文章屋网 )
鼻窦炎手术篇2
[关键词] 鼻内窥镜;鼻窦炎;鼻息肉;护理
[中***分类号] R473.7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0)04(a)-075-02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临床上常见病及多发病,我国城市人口鼻窦炎的发病率在5%~15%,鼻息肉的发病率大约在1%~4%,传统术式常难以将其病变彻底切除干净,病情易复发,随着鼻窦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鼻窦炎、鼻息肉的***效果有了显著提高。通过对126例在本科住院接受此手术***患者的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26例,男76例,女50例,年龄13~65岁,病史1.5~30.0年。126例患者中合并鼻中隔偏曲46例,合并下鼻甲极度肥大或鼻息肉样变63例。术前所有患者均经鼻窦CT扫描及临床检查,并按相应疾病及手术适应证确诊。
1.2 手术方法
基于患者体质、手术种类、病变范围,采用全麻或局麻,以上患者均在内镜下切除钩突,摘除息肉,根据不同病情开放前、后筛窦和上颌窦、额窦及蝶窦,矫正解剖变异,如部分切除泡状之中、下鼻甲,矫正鼻中隔偏曲,恢复或重建鼻窦引流通道,保留黏膜与结构重建。
2 结果
术后随访8~12个月,95例患者痊愈,31例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治愈率为75.40%。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
3 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患者因长期患病,希望尽早手术,但同时又有恐惧心理,担心手术效果不佳和发生并发症,术前患者心理状态主要有紧张、焦虑、恐惧、无助等不良心理因素。护士应该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文化层次、病程长短等情况,说明该手术对提高生活质量的必要性,介绍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的优越性,术前要做的准备及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及解决办法,以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同时介绍病区手术成功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使患者积极配合***[1]。
3.1.2术前准备 ①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术前检查。②术前1 d清洁鼻腔,剪鼻毛。男患者剃须。全麻者术前6 h禁食。③示范教育,教会患者滴鼻药及鼻腔冲洗的方法,避免打喷嚏的减压措施。④既往有糖尿病史或高血压史且长期服用降糖药或降压药者,应注意监测血糖和血压,使之控制在正常范围。⑤术晨执行术前医嘱。
3.2术后护理
3.2.1 疼痛的护理疼痛是术后常见症状,主要原因是手术损伤引起局部疼痛和鼻腔填塞通气不畅引起的放射性头胀痛,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主动给予生活帮助和心理安慰,局麻患者半卧位,全麻患者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禁食6 h,清醒后待生命体征平稳改半卧位,减轻头部充血及鼻部压力,减少组织液渗出,减少出血,有利于血液或分泌物排出,根据疼痛的程度,遵医嘱给予镇痛剂。
3.2.2 出血的护理与观察 因鼻腔血管丰富,术后难免有不同程度的术后出血,可用冰袋或冷毛巾进行鼻部冷敷,术后前鼻孔内可有少量血液渗出,及时用卫生纸擦干。如患者欲咳嗽或打喷嚏,教其张口深呼吸或舌尖抵上鄂,防止鼻腔填塞被强烈的气流冲出而引起出血。如有血液流入口中,要嘱其吐出不要咽下,以免引起胃部不适,并准确估计出血量,做好出血的应急处理[2]。
3.2.3 术腔护理严格规范的术腔处理是提高内镜鼻窦手术疗效的保障。术后鼻腔换药与清洁处理与手术同等重要,它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与失败,应指导患者配合医生进行鼻腔换药,在术后48~72 h,填塞纱条取出后,每天对术腔进行彻底的清理。首先用麻黄碱收缩鼻腔黏膜,然后用吸引器清除凝血块、分泌物和脱落的小结痂,再用加入抗生素的0.9%NaCl溶液反复冲洗术腔,直至术腔基本清洁、创面黏膜光滑为止,以防止伤口感染、黏膜及窦口的闭塞。同时指导患者正确的滴鼻、喷鼻、鼻腔冲洗的方法。
3.2.4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并发症种类有纸样板损伤、脑脊液鼻漏、眶内血肿、视神经损伤、颅内感染等。因此,术后要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如发现有持续不断水样分泌物流出,低头时加重,应警惕是否有脑脊液鼻漏的可能。并密切观察有无眶周淤血、肿胀、球结膜充血、眼球突出、视力下降、复视等眶纸板损伤症状。发现问题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理[3-4]。
3.2.5 饮食护理术后饮食温度不宜过热,以免出血,进温凉饮食。全麻患者清醒6 h后可给予半流食,第2天进清淡易消化软食,第3天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软食[5-6]。禁食刺激性食物及粗硬食物,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以增进食欲。
4 出院指导
出院前应教会患者正确的滴鼻和自我护理方法,指导患者注意鼻腔卫生,鼻部避免碰撞,忌用力擤鼻,参加力所能及的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避免打喷嚏,防止鼻腔出血。患者出院后,仍需进行多次鼻腔冲洗和定期换药。因此,要提醒患者按时复诊,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综合***及长期随访与手术本身比较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指导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每周接受随访检查,以后酌情2~3周1次,直至术腔黏膜上皮化。
5 小结
鼻内镜手术***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手术效果好,这使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对126例行该手术患者的护理,笔者体会: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术后严密的观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广泛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特别是加强术后的随访对提高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韩德民.鼻内窥镜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89-208.
[2]姜泗长,闫承先.现代耳咽喉科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10-111.
[3]周惠芬,李杰,邓玉萍.内窥镜鼻窦手术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7,9(7):115.
[4]李庆华,赵枫林,邹秋平.鼻内窥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0):792.
[5]陈春光.鼻内窥镜在鼻窦内翻性状瘤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6):42.
鼻窦炎手术篇3
【关键词】 鼻窦内窥镜手术;鼻窦炎;鼻息肉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目的是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黏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以达到其自身生理功能的恢复。现将我科2002年6月至2008年5 月,采用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65例患者作一回顾性临床疗效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2~2008年施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慢性鼻窦炎300例,男218例、女82例,年龄20~68 岁,病程3~36 年,首次接受手术者216例,有前期手术史者78例。
入院主诉为反复鼻阻、流脓涕或伴有头痛等。术前鼻内窥镜检查鼻腔见荔枝肉样组织或中鼻甲水肿,中下鼻道有脓性分泌物。术前常规行鼻窦***位CT 扫描,发现或怀疑后组鼻窦炎者加横断轴位扫描。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进行分型分期:Ⅰ型1 期17例,2 期34例,3 期15 例;Ⅱ型1 期32例,2 期95例,3 期33例;Ⅲ型35 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表麻或全身麻醉,表麻者使用2 %地卡因加适量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浓度为1∶40) 棉片充分麻醉收敛鼻腔黏膜;全麻者采用经口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术中使用生理盐水肾上腺素(浓度为1∶40) 棉片止血。手术采用Messerklinger 基本术式,有鼻息肉者先予清除,用棉片止血后,取钩突前缘作纵形切口,分离中鼻道黏膜,暴露筛泡骨壁并切除钩突,开放筛泡后清理中组筛房至筛顶,然后清理前组筛房和眶上筛房,扩大上颌窦自然口。对I型1 期仅作钩突切除;对Ⅱ型2期、3 期及Ⅲ型的病例,则根据术中具体情况,继续清理后组筛窦,开放额窦底壁,根据病变开放并探查蝶窦。对有中鼻甲息肉样变或肥大者,切除其外侧部及下缘黏膜,保留中鼻甲骨及内侧黏膜。
筛窦炎的患者均应常规开放上颌窦自然开口,根据病变的程度可采取: ①单纯开放上颌窦的开口,使用70°或110°内镜,配合反向咬骨钳扩大上颌窦的开口,开放范围直径应在1 cm以上;如窦内仅为黏膜肥厚可不必处理,如有息肉、囊肿及占位性病变应予以摘除; ②联合造孔法,即在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的同时,于下鼻道鼻腔外侧壁钻孔,使中鼻道和下鼻道均与上颌窦相通,这种方法适合于病情较重者。对于术前明确后组筛窦、蝶窦有炎症者,则予以切除中鼻甲基板,清理后组筛窦。
1.3 术后处理
术腔处理:术后24~48 h取出纱条,给予1%麻黄素收敛鼻腔黏膜,3次/d;复方薄荷油滴鼻润湿鼻腔,3次/d,防止鼻腔分泌物干燥结痂。次日利用直弯吸引器吸除鼻腔鼻窦分泌物、血痂,2~3次/d。出院前1 d,给予庆大霉素生理盐水灌洗术腔。
术后综合***和随访:综合***:术后3个月内1次/周在内镜下术腔冲洗,清理所有粘连及肉芽组织,以防已建立的引流重新阻塞。合理的全身应用抗生素,并给予黏液稀化剂,局部应用类固醇药物,这对减轻黏膜水肿,促进黏膜纤毛功能的恢复,减少粘连和延缓息肉的生长及复发有一定作用。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97年海口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标准。
2 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1 年以上,治愈217 例,好转62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93.2 %。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鼻腔粘连。Ⅰ型到Ⅲ型的疗效呈递减趋势,其中以Ⅰ型3 期,Ⅱ型2、3 期和Ⅲ型的疗效较差。说明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病变广泛和复发性病变的手术疗效差于单发性鼻窦炎,病变局限和初次手术者。
3 讨论
鼻窦CT扫描是术前准确诊断,制定手术方案,减少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复查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鼻内镜手术安全性和彻底性的可靠保证。能够明确非可逆性病变的部位,程度和正常解剖及解剖变异。通过CT扫描可以观察到鼻腔变异和鼻中隔偏曲,中鼻甲气化,中鼻甲反向弯曲,大筛泡,钩突偏位等。重点识别筛泡大小,筛窦各部尤其是后组筛窦与眶后的情况及蝶窦的情况,额窦底位置,纸样板位置,上颌窦内侧壁的位置,筛板和筛顶的位置和厚度。
窦口鼻道复合体部位易受鼻及鼻窦炎性病变的侵犯,而其本身的通气和引流障碍又是引起和加重各鼻窦慢性炎症的主要原因,因而解除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阻塞后,引流改善,炎症也能自然消退,此乃鼻内镜手术的理论根据。切除钩突是开放上颌窦自然口的重要环节,钩突长约2 cm ,术中应完全切除,否则开放的上颌窦口易再次发生闭锁。上端残留,术后额隐窝阻塞,影响额窦炎的痊愈。鼻丘气房过大或有炎症时,可妨碍额窦引流,易引起额窦炎,故去除鼻丘气房是开放上颌窦口的关键步骤[2]。
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术后转归时间约为10~14周,成功的手术只是***的第1步,术后处理为***的第2步,术后随访情况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治愈率。本组病例术后并发症主要为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筛窦腔粘连封闭,通常发生于第4~10周。在该段时期内术腔水肿,囊泡形成,肉芽及小息肉生长,结缔组织再生,分泌物增多,保留的中鼻甲黏膜肿胀,易与鼻腔外侧壁及鼻中隔接近,粘稠的分泌物积聚其中,如不能及时清除分泌物,收敛黏膜,导致瘢痕粘连。也有部分病例为术中开放后筛时中甲基板被切除,术后中鼻甲不稳,随访换药后中鼻甲不能居中,往往偏于一侧,也易导致粘连。术后术腔上皮的再生有一段较长的过程,所以我们强调术后定期随访换药的重要性,在具体操作中应耐心、仔细,及时吸除分泌物,清除囊泡及肉芽;操作时忌用撕扯动作,钳除范围不可过大,尽量减少损伤已经上皮化的黏膜。
参 考 文 献
[1] 张革化,刘贤,许庚,等.内窥镜鼻窦手术保留中鼻甲的可能性及其临床意义.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 ,34(1) :30 - 32.
鼻窦炎手术篇4
霉菌性鼻窦炎是一种不常见的疾病,近年来有明显的增加趋势。其发病机制为各种原因导致鼻窦口狭窄或阻塞,造成窦腔内环境异常,包括分泌物的潴留,低氧状态,PH值下降,糖含量上升和粘稠度增加等,为病原微生物创造了适应的生长环境,在一定诱因下致人发病。鼻内镜下窦内病变清除术(ESS)是***霉菌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1]。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是在传统鼻窦手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比传统鼻窦手术更科学、更精细、更微创、更具有恢复功能的特点[2],保证术后鼻腔鼻窦的通气和引流,消除霉菌赖以生存的环境。与以往根治性或破坏性的手术方式相比,它是一种符合鼻腔鼻窦生理功能的手术方法。自2004年6月~2006年6月,我院采用鼻内镜手术***霉菌性鼻窦炎26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6例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21~54岁。表现为头痛、鼻塞11例,单纯表现为头痛3例,涕中带血4例,头痛、面部上牙疼痛8例。26例均有抗生素***史。其中上颌窦18例,筛窦2例,蝶窦6例,病程3个月~10年。
1.2 辅助检查:所有病例均行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检查。鼻内镜检查示:6例蝶筛隐窝处有豆腐渣样物质,18例可见钩突内外中鼻道有干酪样物质,2例中鼻道仅有少许黄色脓性分泌物。CT检查示:鼻窦腔内大部或全部呈密度不均匀的不透光影,病变向鼻腔膨出。23例软组织窗位显示窦腔有钙化斑。
1.3 手术方法:使用0°、30°硬性鼻内镜。26例均采用局麻,其中单纯上颌窦开放15例,蝶窦开放6例,上颌窦、筛窦开放2例,鼻内镜联合上颌窦根治术3例。术中见窦腔内病变为褐色、灰白色、淡绿色、豆腐渣样或干酪样物,窦腔粘膜增厚,易出血。
1.4 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为霉菌感染。26例患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无1例并发症。随访1~2年,无1例复发,疗效满意。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鼻科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是焦虑、恐惧,表现为食欲减退、失眠等,有的甚至血压增高。这种紧张的精神状态可使神经、体液调节处于紊乱状态,导致机体免***力降低[3]。我们在日常护理操作中,通过个人访谈、集体教育及书面材料等方式向患者讲解鼻内镜手术的先进性、科学性;介绍术前注意事项、麻醉方式、术中配合要点、术后饮食、可能的不适及对策等,使患者消除焦虑、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 术前准备:为避免鼻毛遮挡手术视野及污染手术器械,术前1天为患者清洁鼻腔剪除鼻毛。剪鼻毛时使光源准确地反射到鼻前庭,充分暴露鼻毛,避免拉拽鼻毛及扎伤鼻黏膜,增加感染机会。术前晚和术日晨嘱患者禁食水,并用洗必泰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给予半卧位。其作用是:减少头部血流对鼻腔伤口的压力,减轻疼痛及出血;利于鼻腔伤口渗血从口内流出,便于观察术后渗血量;使膈肌下降利于呼吸。
2.2.2 疼痛的特点及护理:鼻内镜手术后的疼痛主要是头部胀痛,其次是创面疼痛,在术后24小时内最为严重,一般患者可忍受,必要时可给予***75~100mg肌注,给予止痛剂后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以免发生呼吸抑制。
2.2.3 并发症的观察:手术并发症有鼻出血、眶内并发症和颅内并发症[4],较常见的是鼻出血。多由于手术中止血不彻底,手术后精神紧张及疼痛致血压升高使术中已关闭的血管再度开放。因此,我们要经常巡视病房,认真观察患者血压及精神状态,告诉患者鼻腔有少量出血是正常现象,若出血较多或自口中吐出血块时应检查鼻腔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必要时在鼻内镜下重新检查处理。手术当日前额及鼻部给予凉毛巾冷敷,可刺激血管收缩,减少渗血和疼痛。
2.2.4 饮食护理:患者术后进温热半流食,1~2天后改为普食。术后很多患者没有食欲,拒绝进食,这与术后吞咽时前额和鼻腔胀痛有关。应鼓励患者进清淡易消化抗水肿、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少食多餐,饭前饭后洗必泰漱口。
2.2.5 鼻腔护理:随着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发展和技术的逐渐成熟,临床注意力开始向手术后术腔护理及综合性***倾斜[5]。***霉菌性鼻窦炎的关键是彻底清除病变,保持窦腔的通气引流[6]。术后第3天在鼻内镜下用10%浓度洁尔阴洗液冲洗鼻腔,隔日1次。目的是清除术腔分泌物,清洁窦腔,彻底改变霉菌生长的环境,有效降低复发率。术后1个月内每周鼻内镜下清理鼻腔1次,术后1~3个月每2周清理鼻腔1次,术后3~6个月每1个月清理鼻腔1次。
3 小结
在开展内镜鼻窦手术以前,霉菌性鼻窦炎的***未引起足够重视。传统的手术方式如上颌窦根治术,虽然也能清除病变,但其破坏性大,对黏膜损伤较重,不符合鼻窦正常引流的生理功能,且术后不进行冲洗和随诊,病变易复发。目前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和处理技术的进步,霉菌性鼻窦炎都能得到明确诊断。***上,内镜鼻窦手术这一先进技术能彻底清除窦腔内的病变,保证术后窦腔的通气引流。另外,规范化的鼻内镜手术后护理工作对手术最终成功起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对此应有足够认识。
参考文献
[1] 刘收厚.上颌窦曲霉菌病的内窥镜手术***.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2003;17(3):150~151
[2] XU G.The re-recognition of some concepts in endonasal endoscopic surgery.Chinese J Otorhinolaryngol,1998;33:76~78
[3] 阎莉,药晋红,朱丽.鼻内窥镜手术的规范化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5;21(4):44~45
[4] 孔维佳.耳鼻咽喉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
[5] 许庚,李源,谢民强,等.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后术腔黏膜转归阶段的划分及处理原则.中华耳鼻咽喉杂志,1999.34:302~305
鼻窦炎手术篇5
[关键词] 鼻内窥镜;鼻息肉;鼻窦炎;***
[中***分类号] R7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7(c)-0065-02
鼻窦炎伴鼻息肉是目前临床耳鼻喉科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手术是对该疾病进行***的有效手段。传统手术***所导致出现的并发症较多,而鼻内窥镜手术操作产生的创伤小,***有效率高,已被临床广泛用于对鼻窦炎伴鼻息肉疾病的***过程中[1]。为探讨应用鼻内窥镜技术对合并患有鼻息肉的鼻窦炎患者实施***的临床效果,该次研究对该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间收治的合并患有鼻息肉的鼻窦炎患者采用鼻内窥镜技术***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中资料来源于该院收治的78例合并患有鼻息肉的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女16例;龄33~72岁,平均(51.6±1.2)岁;病程1~14年,平均(4.1±1.6)年;***组中有男22例和女17例;年龄31~73岁,平均(51.8±1.1)岁;病程1~16年,平均(4.3±1.5)年。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方法 采用常规手术方式实施***。
1.2.2 ***组***方法 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部分患者由于上颌窦腔内鼻息肉及干酪样分泌物较多,故在该术式基础上,加经上颌窦前壁钻孔放入鼻窦内窥镜对窦腔内息肉及干酪样物质进行清除,使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窦腔内黏膜得以保留,下鼻道不需开对孔。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鼻窦炎、鼻息肉消失时间、住院***总时间、鼻窦炎伴鼻息肉病情***效果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 ***效果评价方法
治愈: 经上述***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无脓涕症状,检查发现窦口的开放效果良好,窦腔粘膜非常光滑;有效:症状表现明显好转,仍然有少量的脓涕存在,检查发现窦腔的粘膜部分区域出现水肿、肥厚现象;无效: 症状表现没有任何好转,存在明显的脓性分泌物,检查发现术腔粘连程度明显,窦口发生狭窄或闭锁[2]。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鼻窦炎、鼻息肉消失时间和住院***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经(6.29±1.04)d***后鼻窦炎和鼻息肉症状消失,***组患者经(3.16±0.85)d***后鼻窦炎和鼻息肉症状消失,两组症状消失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鼻窦炎、鼻息肉消失时间和住院***总时间比较(d)
2.2 鼻窦炎伴鼻息肉病情***效果
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手术***后,治愈10例,***效果为有效者18例,无效者11例,总有效率为71.8%;***组患者经鼻内窥镜手术***后,治愈14例,***效果为有效者22例,无效者3例,***总有效率为92.3%。显然***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鼻窦炎伴鼻息肉病情***效果比较[n(%)]
3 讨论
随着临床***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已经医疗卫生条件的进一步改善,鼻内窥镜技术在临床***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践方面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实际效果。该项手术***技术的出现使得临床对鼻息肉鼻窦炎进行***的方法又向前迈了一大步[3]。采用常规手术方式对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进行***,产生的创伤相对加大,术后恢复速度较慢,患者需要承受较大的痛苦,术后患者的鼻腔内出现的分泌物较多,需经常进行清理,不仅仅会使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加大,而且会使感染的发生率升高,可能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4-5]。而从鼻内窥镜手术对鼻息肉鼻窦炎进行***的过程进行分析,该技术的优点主要包括: 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患者所承受的痛苦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较相对较轻,同时手术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创伤也较小,术后恢复速度快,手术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梁维红.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28例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0):84-85.
[2] 曹先友,程振安,朱平.鼻内镜***鼻窦炎伴鼻息肉167例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1,19(2):100-101.
[3] 谭亚莉,张东***.经鼻内镜手术***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体会[J].吉林医学,2012,33(24):5258.
[4] Wilson JP,Burgess G,Winfield RD,et al.L.Sturgeons versus surgeons: leaping fish injuries at a level I trauma center[J].American Surgeon,2009,75(3):220-222.
鼻窦炎手术篇6
【关键词】 内窥镜 鼻窦炎 复发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kill and relapse in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Method: Relapse induced by improper operative procedures from 2001 to 2005 in our hospital was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 Factors of relapse were as follows: the exalted 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was not remedied; the focus between the egger nasi and the frontal recess was not completely operated on; the ethmoid sinus was not completely opened; the middle turbinate was improperly operated on; the uncinate process was hung over; the ostium maxillary was narrow; polyp in the maxillary sinus was not completely removed; the nasal mucosa stuck together; hypertrophy of the inferior turbinate was not operated on. Conclusion: Great knowledge of anatomy and operative skill and proper treatment of the easily recurrent focus are important to avoid relapse.
[KEY WORDS] Endoscopy; Sinusitis; Relapse
内镜鼻窦手术***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已得到了广泛开展,效果较好,然而术后仍有一些患者复发。现就我院2001 2005年因手术操作不当造成复发的32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此类手术操作不当引起复发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2例中男20例,女12例,16 61岁,按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标准(1997年海口会议):Ⅰ型6例,其中2期2例,3期4例;Ⅱ型17例,其中1期1例,2期6例,3期10例;Ⅲ型9例。术前常规行鼻窦***位CT检查及鼻内窥镜检查,以确定病变的程度及范围;术前应用0.9%氯化钠250?ml+青霉素800万U+地塞米松10?mg,静滴3?d。
1.2 方法 手术采用局部麻醉,开始时肌注***50?mg,非那根25?mg。按鼻窦炎病变范围分别选择窦口鼻道复合体手术,上颌窦口及额隐窝开放术,筛窦、蝶窦开放等术式,按需要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及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出院1个月内每周来院1次,2个月时每2周1次,3 6个月每月复查1次,半年至1年可不定期复查。其中10例复查CT。
2 结 果
术后鼻内镜随访观察,因手术操作引起的复发表现和所占比例见表1,其中25例行二次手术及处理后痊愈。
n%1031.3中鼻甲息肉样变12.5中鼻甲外粘连25.0上颌窦口狭窄闭锁高位鼻中隔偏曲未矫正上颌窦内息肉复发下鼻甲肥大3 讨 论
内镜鼻窦手术***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复发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与变态反应、鼻窦解剖异常、病变范围、前期手术的次数、手术的熟练程度、手术技巧及术后处理等因素有关,手术操作的正确及顺利与否,对疗效的影响最大。我们着重就手术操作因素进行讨论。
鼻腔上部主要是鼻丘气房及额隐窝部,此处位置最高,且与鼻中隔间隙狭小,如果对此解剖不熟悉,害怕损伤筛板及眼眶纸板而对此处病灶不敢大胆清除,会导致鼻丘气房筛窦切除不全,额隐窝附近的病变组织没有彻底清除。术后鼻窦引流障碍得不到根本的解除,潴留必然引起炎症,炎症刺激组织水肿和增生,促成了鼻腔上部息肉复发。
转贴于
鼻中隔高位偏曲与鼻窦炎的发病密切相关[1]。鼻中隔偏曲造成鼻腔气流动力学的改变在鼻窦炎、鼻息肉的形成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不做矫正,增加术中和术后对鼻腔清理的难度,而且是发生鼻腔粘连和术后引流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科对原未矫正的偏曲中隔行矫正后症状消失,因此,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对鼻中隔高位偏曲应予以矫正。
内镜鼻窦手术对中鼻甲的处理一直存在不同意见,一部分学者认为中鼻甲有重要的生理和解剖功能,保留中鼻甲是功能性鼻窦手术的重要内容;中鼻甲是保护中鼻道和各窦口的天然屏障,保留中鼻甲较切除后的窦口开放好。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中鼻甲是窦口闭锁、引流不畅和鼻腔粘连的重要原因[2]。李源等[3]认为,粘连部位主要见于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中鼻甲息肉样变或肥大的中鼻甲术中未行处理或切除不够,容易引起鼻窦炎、鼻息肉复发和中鼻甲粘连。我们认为中鼻甲的处理应考虑具体情况,切除中鼻甲的指征要以围绕手术目的、防止粘连发生、保障术腔良好的通气引流、达到尽快上皮化的情况而定。对正常的中鼻甲应予以保留,但术中应保护其表面,防止操作过程中器械的损伤。对于肥厚中鼻甲、中鼻甲发生息肉样变或泡性中鼻甲阻塞中鼻道患者,应做中鼻甲外侧面部分切除,保留中鼻甲内侧面部分,但切除中要注意保留中鼻甲主体的完整,特别是中鼻甲基板,以避免发生“漂移”。下鼻甲明显肥厚影响鼻腔通气,术中未同期进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后鼻塞症状改善不理想,因此对于肥厚的下鼻甲应同期进行手术。
扩大窦口、重建鼻窦的通气和引流非常重要的。钩突是位于中鼻道前端的突起,切除钩突是内镜鼻窦手术的第一步,如果钩突未完整切除,上端残留,术后额隐窝阻塞,引流不畅,影响额窦炎痊愈;下端残留,使得上颌窦口暴露不充分,影响上颌窦口的开放。各种原因引起自然孔寻找困难,加之手术操作不当,导致窦口黏膜内翻或/和窦口周围黏膜撕脱,而使窦口开放不良。另外过多损伤窦口黏膜和进行骨性扩大,不但术后窦口再生黏膜由纤维结缔组织再生恢复,容易发生再狭窄,甚至闭塞,导致手术失败。故术中在保证清除阻塞窦口引流通畅的前提下,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黏膜损伤和骨性扩大。对上颌窦腔多发性息肉,单用内镜从上颌窦自然口无法彻底清除干净,这时应进行柯-陆氏手术和内镜的联合手术。
【参考文献】
[1] 马有祥,于德林.鼻中隔高位偏曲与鼻窦炎[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6,3:218219.
鼻窦炎手术篇7
[关键词] 鼻内镜;鼻窦手术;鼻息肉;慢性鼻窦炎
[中***分类号] R7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a)-0238-02
对慢性鼻窦炎病患实施鼻内镜检查并将临床鼻内鼻窦手术与之结合,可以使手术视野变得更加清晰,利于病灶清除,对鼻内和鼻窦的形态结构和黏膜起到保护作用,以确保术后的通气引流效果,利于恢复生理功能。因为其可靠安全,故在医院广泛应用。本文选择2009年2月~2011年10月进行鼻内镜鼻内鼻窦手术的患者103例,术后对其进行为时不等的随访以分析其临床远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1年10月进行鼻内镜鼻内鼻窦手术的患者103例,其中,女性51例(49.5%),男性52例(50.5%);年龄16~64岁,平均(35.4±7.3)岁;病程1.5~27.0年。临床主诉以流涕、鼻塞、头痛为主,经鼻内镜检查发现分泌物呈脓性状态,组织呈荔枝样状态。行CT扫描,根据中华医学会提出的分型、分期标准[1]给予分型、分期,详见表1。
1.2 方法
手术中使用的器械和鼻内镜系统均为德国进口。麻醉方式视患者的病变情况和手术史进行选择,若患者上述指标复杂则为全麻,否则选择局麻与表面麻醉结合的方法。表面麻醉使用的药品为肾上腺素(0.1%),用棉片沾取1 mL即可。局麻使用的药品为肾上腺素(0.1%)和利多卡因(2%),鼻内注射。术式选择常用的Messerklinger法,先清除患者鼻内的鼻息肉,给予棉片充分止血,作手术切口时选用钩突前缘,切口选择纵形,将黏膜钝性分离后切除钩突,使筛泡处于开放状态,然后将中组筛房彻底清理,并使筛顶、前组筛房为清洁状态,使上颌窦扩张。切除范围视分型、分期情况决定,Ⅰ型仅将钩突切除,Ⅱ型和Ⅲ型除将钩突切除外还需开放全筛,将后组筛窦暴露清理,将额窦底壁充分暴露,开放式探查蝶窦及额窦。同期处理其他部位的病变。对于中鼻甲异常情况较严重的患者实施成形术,并对病变范围较广或情况严重处实施部分切除。术后服用抗生素,对肉芽组织和产生的痂皮进行彻底清理,并行鼻内镜复查,配制冲洗剂(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定量的抗生素),每日对鼻腔进行冲洗,直至复查结果符合恢复标准停止冲洗。严重患者可同时选择使用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对所有病患进行为时不等(2~27个月)的随访。
1.3 疗效判定标准
各型的***效果参照中华医学会提出的疗效评定标准[1]。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百分率数据行χ2检验,以P < 0.05以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有82例痊愈,总痊愈率达到79.6%,Ⅰ型痊愈29例,痊愈率为93.5%(29/31);Ⅱ型痊愈48例,痊愈率为76.2%(48/63);Ⅲ型痊愈5例,痊愈率为55.6%(5/9)。各型痊愈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详见表2。
3 讨论
3.1 CT扫描意义及麻醉方式的选择
行CT扫描可以提高确诊率,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可以确保手术在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利于掌握变异情况,准确锁定变异部位,准确的划定手术范围[2],利于全筛宽度的观察,便于识别扩展情况。术中以局麻与表面麻醉相结合的方法为主要麻醉方式,尤其是针对Ⅰ型和Ⅱ型患者。利于操作,同时利于患者主诉,可降低并发症风险[3]。Ⅲ型则以全麻方式为主。
3.2 术中操作注意事项及操作意义
手术中需要处理的区域结构相对复杂,尤其是窦口鼻道复合体。此处相对狭小,是发生阻塞的主要位置,影响引流效果[4],此处出现阻塞是患者产生鼻窦炎的因素之一。所以,手术以解除阻塞为主要目的,进而改善引流状况,使炎症表征逐渐减轻直至消退。术中选择将钩突切除,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使颌窦开放,所以在操作时应切除完全,以至于彻底开放,避免出现自然闭锁的现象[5]。若术中有上端残留则会阻碍痊愈。手术中应观察鼻丘气房的状态,位于额窦低、泪囊窝与额隐窝之间。若出现炎症表征或大小不适宜会影响引流,诱发额窦炎[5]。所以为了确保额窦处于完全开放的状态应将鼻丘气房除去。本文手术中使用上述操作使总痊愈率达到79.6%,其中以Ⅰ型的痊愈率最高(痊愈29例,占93.5%),因此在确诊后应尽快给予手术***,以促进痊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J].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2):134.
[2] 周兵,韩德民,刘华超,等.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前CT检查与术中所见的比较研究[J].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7,12(8):328-330.
[3] 覃文格,李玉,覃启才,等. 反复表面麻醉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附104例报告)[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24(4):501.
[4] Biedlingmaier JF.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with middle turbinate resection:results and complications[J]. Ear Nose Throat J,1993,72(11):351-355.
[5] Kennedy DW. Prognstic factors,outcomes and staging in ethmoid sinus surgery[J]. Laryngoscpe,1992,102(57):1-18.
鼻窦炎手术篇8
关键词:内镜术;鼻窦炎;鼻息肉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传统手术难以根治,我科从2004年8月至2006年10月以来经鼻内镜手术***12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2例(232侧)患者中,男80例,女42例;年龄17~71岁,平均37岁。病程9个月至12年,平均5年。均有反复发作的鼻塞、流涕、嗅觉减退及头痛等症状,保守***无效。检查:中下鼻道有脓性分泌物,鼻腔有荔枝样增生组织。鼻窦CT扫描示上颌窦、筛窦密度增高,部分病例全组鼻窦密度增高。按照1997海口会议标准进行分型分期[1],Ⅰ型34例(1期5例,2期18例,3期11例);Ⅱ型82例(1期28例,2期36例,3期18例);Ⅲ型6例。
1.2 手术方法
用的卡因加肾上腺素棉片(1%的卡因20ml加肾上腺素3支)作鼻腔粘膜表面麻3次,2%利多卡因10ml和0.75%布比卡因10ml加少许肾上腺素作眶下神经、筛前神经、蝶腭神经阻滞麻醉,使用鼻内镜和手术器械(杭州好克光电仪器有限公司产)及电动切割吸引器(杭州桐庐医疗光学仪器总厂产)。采用Messerklinger手术方式,对伴有较大鼻息肉者先清除鼻息肉,然后切除钩突,开放筛泡;根据病情及CT片所见由前向后行筛窦开放术,扩大上颌窦自然口,根据病情扩大额窦口及蝶窦口;伴有中鼻甲肥大者行中鼻甲前外侧缘及下缘部分切除术;中鼻甲水肿或息肉样变者作中鼻甲成形术。伴有下鼻甲肥大者行下鼻甲微波热凝术,伴有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手术。术后术腔用高分子止血海绵填塞,术后24~48h取出鼻腔内填塞物,清洁术腔,清除鼻腔鼻窦内积血、血痂,生理盐水冲洗鼻腔,1次/d。鼻腔局部使用1%麻黄素地塞米松混合液滴鼻减轻症状,全身使用抗生素和激素1月左右。严重者延长用药时间。术后1月内每周在鼻内窥镜下处理术腔,以后酌情2~3周1次,根据病情进行收缩鼻腔粘膜、吸引分泌物、清除囊泡和肉芽,分离粘连及冲洗术腔,直至术腔粘膜完全上皮化。
2 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根据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治愈88例(72.1%),好转25例(20.5%),无效9例(7.4%),总有效率92.6%。
并发症:术中出血多大于500ml 3例,眶周瘀紫3例,鼻腔粘连3例,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3.1 手术操作
手术操作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术前进行鼻内镜和CT检查,仔细了解病变部位、深度和范围,熟悉解剖结构、毗邻关系及其异常情况。术中内镜视野局限、操作不慎易损伤邻近组织。故要求术者既要有传统手术的基本功,又要能在内镜下辨别细微结构,准确清除病变组织,开放引流。内镜手术实质就是筛窦手术,在此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较大,操作时应以中鼻甲为标志。在中鼻甲与眶板之间操作,用吸引器管头作探针,尤其注意辨别眶纸板,筛板、泪骨等重要结构,明确标志,控制好手术的深度和方向从而达到彻底清除病变、恢复鼻腔生理功能的目的。病变处理不彻底,特别是鼻丘气房、额隐窝或上颌窦口引流不畅均容易导致炎症迁延不愈,本组有3例系初做该手术时害怕并发症未敢彻底清除病灶,术后按时行术腔清理仍未上皮化。
3.2 中鼻甲的处理
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与窦口鼻窦复合体的病变相关。复合体中鼻甲异常、炎症、息肉或解剖变异等会影响相邻鼻窦的通气,妨碍前组鼻窦的引流及鼻内镜的操作引起术后鼻腔粘连。对于中鼻甲的处理与否,国内外的研究报道不一。韩德民[2]主张在***中鼻甲病变的基础上,按中鼻甲的自然解剖特征和发挥功能的需要对中鼻甲进行矫正。笔者认为中鼻甲息肉样变、水肿、肥大者,常需中鼻甲部分切除或中鼻甲成形术。对中鼻甲的适当处理有以下优点:①术野开阔,便于手术;②病变切除彻底,特别是中鼻甲发生息肉样变者;③减少中鼻甲与鼻中隔或鼻腔外侧壁粘连;④增加鼻腔宽度增加鼻通气。但处理中鼻甲时要用鼻甲剪或吸引切割器切除,切忌使用撕脱、圈套的方法;并要防止中鼻甲“漂移”,前1/3根部垂直部骨质尽量保留,打开中鼻甲基板范围不要过大,中鼻甲后端附着部要保留。本组病例合并有中鼻甲肥大、水肿、息肉样变者,经过中鼻甲部分切除或中鼻甲成形术,在随访中及时处理出现的粘连、肉芽组织增生等,随访6个月至1年,中鼻甲基本恢复正常形态,原有鼻窦炎、鼻息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总之,对肥大、病变的中鼻甲做相应的处理对提高鼻内镜手术效果有重要意义。 转贴于
3.3 术后随访
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术后转归时间约为10~14周,成功的手术只是***的第一步,术后处理为***的第二步,术后随访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治愈率[3],本组病例术后要求患者按时随访6个月。术后两周内,及时清理清洁鼻腔,去除位于通气和引流关键部位的干痂,清除术腔分泌物。术后3~10周,此阶段术腔出现囊泡、息肉和肉芽增生,以及窦口周围粘膜水肿,保留的中鼻甲粘膜肿胀,易与中隔接近,发生粘连,本资料3例中鼻甲与中隔粘连的并发症,即发生此阶段,这个时期是术后护理的重要阶段,应积极清除术腔内的增生组织,保持开放鼻窦的引流通畅,分离粘连的粘膜。随着囊泡、息肉和肉芽以及粘连不断被清除,粘膜再生和上皮化扩展病变范围减少,术后11~16周左右,术腔轮廓清晰,逐步覆盖正常的粘膜上皮,最终完成上皮化。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手术***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疗效,彻底清除病变是关键,术中正确处理中鼻甲、术后定期随访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S].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
鼻窦炎手术篇9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我科自1996年3月~2005年12月***慢性鼻窦炎、鼻息肉182例,男104例,女78例。年龄16~78岁,平均54岁。按海口标准[1],Ⅰ型1期6例,Ⅰ型2期16例,Ⅰ型3期22例;Ⅱ型1期28例,Ⅱ型2期38例,Ⅱ型3期34例;Ⅲ型38例。
麻醉方法:采用局麻+强化麻醉共154例,全麻插管28例。必要的病人给予心电、血压监护。所有病人均以含有肾上腺素1%地卡因棉片(1%地卡因20ml加入0.1%肾上腺素2~3ml)分2次做鼻腔黏膜表面麻醉。麻醉的主要部位:中鼻道、嗅裂、鼻顶、下鼻甲后端,使鼻腔黏膜充分收缩。于中鼻甲前缘相对应的鼻腔侧壁(即钩突切开处)黏膜下,用1%利多卡因(1%利多卡因10ml加入0.1%肾上腺素1~2滴)做浸润麻醉以阻滞筛前神经。
手术方法: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2],于中鼻甲前端的鼻腔外侧壁自前上向后下呈弧形切开黏骨膜,暴露并切除钩突,用鼻中隔剥离子沿切口分离中鼻道黏膜暴露筛泡,用直钳轻压或咬开筛泡,手术应于中鼻甲附着处外侧进行,清理筛顶时应格外仔细、小心,避免筛顶操作引起脑脊液鼻漏。彻底清除前组筛房的病变,清理范围:上达额窦底与中筛房顶相联系,外达纸样板与中筛房区纸样板相连续,前达额突内侧面。清理后组筛房,清理时可用吸引器吸除术腔中的血液,边吸边轻轻触叩,如为筛房间隔即会被触破,筛房清除彻底,纸样板和筛顶光滑,出血停止。开放并探查额窦,于额隐窝与前筛顶之间寻找骨隆突,在前方探查扩大额窦开口,清理其内脓性分泌物,开放探查上颌窦,有筛窦炎的病人常常合并有上颌窦自然开口不同程度的狭窄或梗阻,应给予充分的扩大、清理。
结 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患者鼻塞、头痛、鼻腔分泌物、嗅觉的改善等临床症状,内镜观察术腔上皮化情况和是否有病变组织存在。按照1997年海口标准[1]评价手术效果:治愈161例(88.4%),好转15例(8.2%),无效6例(3.2%)。鼻内镜术后,术腔内多种不良因素因缺乏合理有效和及时***,不仅影响和延缓鼻窦疾病的治愈过程,而且易发生术后并发症,严重者可致手术失败。术后处理对于鼻内镜手术的整体疗效极为重要[3]。上述无效病例均因未能及时复诊清理术腔,导致粘连、瘢痕狭窄、窦口开放不良、引流不畅所致。
讨 论
术前准备:常规做***位与轴位鼻窦CT扫描以明确诊断,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麻醉选择:多数病人取局麻加度冷丁、非那根各半量强化麻醉,而对于老年体弱者及心理负担过重者,宜采用全麻插管。采用局部麻醉可有以下优点:①整个手术过程中,病人始终清醒,能及时做出反映,当接触纸样板、硬脑膜时,病人能够做出相应的表现,提醒进一步操作时格外仔细,避免重要器官损伤;②能够及时吐出积血,准确估计失血量,及时准确采取止血措施;③减少病人经济负担。
术中处理:①上颌窦口处理:功能性鼻窦内镜的***原则是最大限度的扩大窦口,保留可逆的窦腔黏膜,重建窦腔的通气和引流,最终达到恢复鼻窦功能的目的。在处理上颌窦口时,应重点清理阻塞窦口引流的肥厚性黏膜、肉芽组织、息肉、变性的中鼻甲等做膜性扩大。骨性扩大应向下向后扩大,避免损伤鼻泪管,充分解决窦口的引流不畅。②矫正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偏曲特别是高位偏曲与鼻窦炎的发病密切相关,应给予矫正。③中鼻甲气化或息肉样变的处理:用环形钳将其钳夹后,使体积缩小,充分暴露中鼻道和嗅裂,游离缘处下垂多余的黏膜可剪除。以扩大鼻腔通气量,防止术后鼻腔粘连。完整保留中鼻甲黏膜,对于鼻腔生理功能的保护,术腔创面的恢复,防止鼻腔干燥,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保护黏膜是手术中最重要的手段[4]。
术后处理: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的术后转归时间约为10~14周,手术为***的第1步,术后处理为***的第2步,二者的紧密结合构成了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鼻窦炎、鼻息肉的整体。只重视手术,忽视术后处理的结果必然是降低治愈率[4]。我们体会到:①术后根据病人出血情况,24~48小时取出鼻腔填塞物。之后1周内每日清理鼻腔1次,用吸引器清吸分泌物及凝血块,开放各窦口;第2~3周每周清理2次;第4周后每周清理1次;2个月后每月复查1次。以后根据个人情况随时来诊。②鼻腔填塞物取出后,给予1%麻黄素滴鼻液和1∶4000庆大霉素滴鼻液每日3次滴鼻。第5天冲洗鼻窦腔,并向内注入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的混合溶液。之后将负压冲洗球交给病人,每日自行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以保证鼻腔清洁通畅。尽量减少分泌物及结痂的形成。出院前再同前冲洗1次。③全身给予足量的抗生素***7~10天。易出血的病人术后3日内给予止血药物。术前病变重,术后反应重者酌情给予激素***3~7天。根据病情给予伯克钠鼻雾剂***。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33-241
2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学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中华耳鼻咽喉科学杂志,1998,33:134
鼻窦炎手术篇10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2-0243-02 中***分类号:R 754.406.10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2.073
随着鼻内窥镜手术(ESS)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方面基本上代替了传统的柯陆氏手术,疗效明显提高。鼻内窥镜手术是耳鼻喉科近年来开展的新型微创手术,其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重建鼻腔、鼻窦的通气和引流,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黏膜形态及生理功能的基本条件来治愈鼻窦炎,并依靠鼻腔鼻窦黏膜自身生理功能的恢复来抵御外界致病菌的侵袭,以防止疾病复发[1]。2008年1月到2009年12月通过对63例鼻息肉、鼻窦炎患者行ESS术后加强护理,使其治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患者63例,男43例,女20例,年龄18~65岁。所有患者均有鼻塞、流脓涕,部分患者有头痛及嗅觉减退等症状。
2.手术方法 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施行手术,经鼻内窥镜行鼻息肉摘除及功能性鼻窦开放术。
3.疗效判断标准及***结果 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内窥镜手术疗效评定标准[2]。治愈:症状消失,内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窦腔内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明显改善,内镜检查见窦内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组织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改善,内镜检查见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息肉形成,有脓性分泌物。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治愈48例(76%),好转13例(21%),无效2例(3%),总有效率为97%。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心理舒适护理:鼻内窥镜手术比以往传统的柯陆氏手术操作更精细、准确,手术涉及区域更广,清除病变更彻底,操作时间也会更长。局部麻醉时,患者整个手术过程是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的,如果患者缺少对该手术的了解,会产生焦虑、恐惧,表现为食欲减退、失眠等心理状态,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术前做好解释工作尤为重要。在护理中,每天由主管护士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各个病人的不同心理状况,针对所表现的问题做细致的工作,稳定患者的情绪,对惧怕手术或担心手术能否成功、担心并发症发生的患者,详细介绍手术原理、方法、手术的可靠性、各种安全措施及术中患者需要如何配合,并向患者介绍术者精湛技术和成功病例[3],从而使患者消除紧张和顾虑,增强其对手术***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2)术前检查及准备:CT是鼻内窥镜手术必做的检查之一,目的是了解鼻息肉的范围及程度,为手术提供参考,其他检查包括心电***、血常规、生化等判断患者的全身情况,眼部检查包括眼睑、球结膜、眼肌、眼压、视力、视野、眼球突出度等。要求患者术前1~2 d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局麻患者术前禁食2 h,全麻患者术前禁食12 h,以预防术中呕吐引起窒息。接台手术的患者,尽量安排婴幼儿优先,以防禁食时间过长而哭闹,消耗体力。术前2周开始戒烟,防呼吸系统并发症。术前2d指导患者捏紧鼻腔用嘴呼吸,向患者解释原因,以适应手术后鼻腔填塞引起的不适。术前1 d协助患者进一步卫生处置,并为患者剪除鼻毛,剪鼻毛时避免损伤鼻黏膜,以免增加感染的机会,用凡士林棉签将鼻毛粘出,以防随着吸气进入呼吸道。协助进行眼球运动,术晨清洗鼻腔。
2.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病情:局部麻醉患者采取半坐卧位,全身麻醉患者采取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禁食6 h,清醒6 h后改半坐卧位,以利于呼吸、引流和减轻疼痛及额部胀痛。卧床休息,观察生命体征及鼻腔渗血情况。渗血常在术后4h达高峰,告知患者此时严禁剧烈改变,以减少伤口渗血。嘱患者勿过度低头,勿自行拔除鼻腔纱条,如有打喷嚏的先兆可张大嘴,用舌尖顶住上腭以减轻冲击力,避免活动性鼻出血。
(2)术后不适护理:患者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及鼻腔填塞可能出现头痛、头昏、口干、流泪等不适反应,疼痛是术后常见的症状,主要原因是手术损伤引起的局部疼痛和鼻腔填塞通气不畅引起的放射性头胀痛。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了解患者的需求,向患者解释以上症状随着术后鼻腔填塞物的取出可逐渐消除;口干者可用油涂口唇,或用湿纱布擦拭,疼痛患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药物处理,或通过听音乐等方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3)术后鼻腔冲洗:患者于术后24 h取出鼻腔填塞的纱条,进行鼻腔清理后,除按传统护理方法外,还配合鼻腔冲洗。术后第3天开始行鼻腔冲洗,每天2次。冲洗液为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加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如冬天气温较低,冲洗液(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先放在热水中加温至35℃~40℃左右再用。
(4)常见并发症护理:
①出血及感染: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鼻腔渗血及分泌物情况,告诉患者不可随意将填塞纱条取出,如发现患者有频繁吞咽动作或反复吐鲜血或血凝块等症状,应立即汇报医生及时处理。
②术后术腔粘连:术后坚持不懈的术腔清理是防止术后粘连的措施,指导患者冲洗鼻腔的方法。
(5)饮食护理:术后正常饮食有利于伤口愈合。患者因术后鼻腔填塞纱条堵满鼻孔,致使吞咽时前额和鼻腔胀痛,伤口渗血,所以患者无食欲,拒绝进食。应鼓励患者进清淡、易消化、富含热量的饮食,少量多餐,逐步过渡到普食,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3.出院指导
护士向出院患者介绍术后随访及综合***的重要性,提醒按时复诊。术后连续鼻腔冲洗4~8周,出院后如有鼻塞、头痛、鼻出血、流脓涕等症状应随时就诊。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对鼻腔的自我护理方法,包括正确的擤鼻和使用滴鼻剂,保持鼻腔清洁,勿用力挖鼻孔及搓鼻部,加强体质锻炼,预防受凉感冒,合理营养饮食。
体会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开展,使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有了显著的提高,总体疗效从既往传统手术的40%~50%提高到85%~90%[4]。通过对63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鼻内镜手术的护理,笔者认为对患者术前要做好心理舒适护理,充分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和采取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避免出血、感染、粘连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做好出院指导,特别是加强术后鼻腔冲洗及术后随访,是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痊愈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顾有守.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在皮肤科的应用[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35):190-191.
[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有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03):134,2.
[3]范 红,伊海芳,陈 茹,等.食管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微创医学,2008,3(3):28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