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的作文篇1
我们家乡每年五月初五都会举行赛龙舟比赛,是我们家乡的传统习俗 。
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很期盼,我们盼了好久,终于盼来了赛龙舟的那一天。水面上有两条龙,分别是红胡子的龙和绿胡子的龙,两条龙上有年轻力壮的青壮年组成的队员。比赛开始了,两条龙互相追赶,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青龙的队员们齐心协力、动作整齐,好像信心十足。青龙遥遥领先,红龙远远落后,红龙的队员们立刻团结一致,奋力追上了青龙。两条龙不相上下,最终,两条龙一同冲过龙门!观众们很过瘾,兴高采烈地欢呼着,在叫着:“好!好!”久久不愿散开。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传统习俗——赛龙舟。我们欢迎你来我们家乡做客。
赛龙舟的作文篇2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对我国高校龙舟运动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我国高校龙舟运动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普及率不高、目的不明确、经费不足、教练员水平不高、课程设置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策略,旨在保证我国高校龙舟运动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我国;高校;龙舟运动;可持续发展
作为中华民族龙文化的代表之一,龙舟运动从春秋战国时期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龙舟运动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运动魅力深受大众所喜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龙舟逐渐走向世界,不断与世界文化交融,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1]。随着龙舟运动的规范化、竞技化的不断发展,龙舟运动逐渐受到高校的青睐。高校龙舟运动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经济、社会、自然条件等各种因素的制约,龙运动在高校中的发展仍然面临一定的困境。本文从分析龙舟运动在高校的发展现状着手,针对高校龙舟运动发展存在的问题,探寻我国高校龙舟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中华龙舟大赛为中国水平最高,最有影响力的龙舟赛事,国家体育总局和大学生体育协会为推动高校龙舟运动的发展,自2014年开始在中华龙舟大赛上设置大学生组比赛。本文选择2012年至今参加历站中华龙舟大赛的3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在***书馆、中国龙舟协会资料库以及中国知网等进行文献资料检索和收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2专家访谈法
对32所高校部分教练、运动员、学校领导进行电话访谈,对运动员参与动机、教练员训练方法、发展经费、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全面了解。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收集和调查所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和梳理。
1.2.4逻辑分析法
结合文献资料对所得的数据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和对比分析,论证相关结论和分析相应对策。
2.结果与分析
2.1我国高校龙舟运动发展现状
2.1.1高校龙舟运动南北分布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断增强,龙舟竞渡这一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得到进一步发展。由于历史和地理因素影响,龙舟运动一度在南方盛行,随着中华龙舟大赛的举办,尤其是大学生组比赛的加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其中,这其中北方高校龙舟队的参与为我国北方龙舟运动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对2011年中华龙舟大赛举办至今的15场比赛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如表1),共有32支不同的高校参加中华龙舟大赛,其中北方高校龙舟队7支,占21.9%,南方高校龙舟队25支,占总数的78.1%,从中可以看出,在高校龙舟队伍数量上,南方高校明显多于北方高校。龙舟队伍上的悬殊差距并不能全面代表南北高校龙舟运动的开展状况,表2中对历年来高校参加中华龙舟大赛的场次进行了统计,2012年到2015年,南方高校共参加中华龙舟大赛53次,占总次数的56.4%,平均每支队伍参加2.12场比赛;北方高校共参加41次,占总次数的43.6%,平均妹纸队伍参加5.86场,这表明虽然南方高校龙舟队伍较多,但南北高校参加中华龙舟大赛次数已十分接近,且北方高校龙舟队队均参加龙舟赛场次更是接近南方队伍的三倍之多。从表2中还可以看出,高校参加中华龙舟大赛场次从2014年急剧增加,这是由于2014年中华龙舟大赛专设了大学生组比赛,***府***策的支持和赛事的举办极大的吸引了高校参与到传统的龙舟竞渡中来。经常参加比赛对于增长比赛经验,提高竞赛水平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南方高校龙舟队数量是北方高校的3倍之多,但参加比赛频次却成截然相反的状况,这就造成了南方高校龙舟整体竞技水平较低,如表3,在13场有高校参加的中华龙舟大赛中,北方高校队伍获得最优成绩次数为13次,占92.3%,南方高校队伍仅取得一次最优成绩,而且这次最优成绩还是在北方高校队伍寒假刚开学,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多数队伍没有参加的情况下取得的,在龙舟队竞技水平的对比上来看,北方高校优势十分明显。综上所述,在龙舟运动飞速发展的今天,龙舟赛事的组织、竞赛的管理、赛事的宣传等方面越来越成熟、越来越系统,特别是在***府和社会支持下中华龙舟大赛大学生组比赛的设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到龙舟竞赛中来。在开展龙舟运动的高校数量上来看,南方高校数量增长迅速,特别是2014年大学生组比赛设置以来;而北方高校增长缓慢,仍然以几所传统开展龙舟运动的高校为主,说明南方高校龙舟运动开展更加普及,而北方高校由于社会和自然等因素造成整体发展缓慢。从参加比赛场次来看,北方高校龙舟队队均参与次数优势明显,这也造成了南方高校整体龙舟竞技水平偏低,北方高校龙舟队由于系统科学的训练和学校的重视,龙舟竞技水平明显高于南方高校龙舟队。
2.1.2高校开展龙舟运动的目的
我国高校开展龙舟运动由于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开展背景的不同,在开展龙舟运动的目的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一方面,龙舟赛事的举办在全国遍地开花,从海南省到黑龙江省,处处都在争相举办龙舟赛事,许多高校响应的号召就近参加各种形式的龙舟赛事,被动的或者以完成任务的形式开展了龙舟运动,这种形式的开展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和长远、科学的规划,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龙舟运动的开展,但不利于高校龙舟运动持续、系统的发展。另一方面,一些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对于开展龙舟运动产生了自己的想法,具有明确的目标。通过对32所参加历年中华龙舟大赛的高校主管体育的校领导对开展龙舟运动的动机和目的进行调查(如表4),根据调查显示,46.8%的学校领导将通过参加龙舟赛事和其他龙舟活动,加强学校宣传,提高影响力作为开展龙舟运动的首要目的;21.9%的学校领导将提高体育学院在学校的地位作为首要目的;15.6%的学校领导将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作为首要目的;3.1%的学校领导将丰富大学体育课堂,开展校本课程作为首要目的;9.5%的学校领导将为国家和各俱乐部培养优秀龙舟运动员作为首要目的;3.1%的学校领导将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作为开展龙舟运动的首要目的。由此可见,各高校开展龙舟运动的目的并不明确,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龙舟运动的发展。高校在从自身的利益考虑的同时,还应该做到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为推动龙舟运动发展做出贡献[2]。
2.1.3我国高校龙舟运动经费状况
体育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3]。龙舟运动是参与人数最多、经费投入较高的运动项目。随着龙舟运动的不断发展,龙舟运动所需要的经费投入也越来越多,目前一支职业龙舟队每年的运营经费大约需要500万到1000万,对于高校来完全可以用天文数字来形容,高投入对于绝大多数高校来说非常困难。经费状况主要由经费来源和经费数额两方面构成。根据调查显示(如表5),我国高校龙舟运动的经费来源中,有30所高校完全来源与学校财***拨款,占比高达93.8%,只有两所高校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赞助的,仅占6.2%,依靠社会企业赞助的高校更是还没有。由此可见高校开展龙舟运动经费来源单一,基本上仅仅依靠学校财***拨款,高校龙舟运作的市场化几乎为零,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高校开展龙舟运动的经费来源具有相当大的潜力。表6是我国高校对龙舟运动经费投入数额的统计,在调查的32所高校中,每年经费投入在20万的高校有3所,占总数的9.3%;投入15—20万的高校有2所,占总数的6.3%;每年投入10—15万的高校有6所,占总数的18.8%;投入在10万以内的高校有21所,占总数的65.6%,此项调查看出,高校龙舟运动经费投入状况很不乐观,经费的不足影响到日常的训练以及无法参加更多的比赛。
2.1.4我国高校龙舟运动教练员状况
教练员在现代竞技体育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的策划者与组织者,对高校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起着核心作用[4]。根据调查显示(如表7),我国高校龙舟教练大多数由本校普通教师通过看视频、看书以及现场观看比赛等方式自学龙舟技术并担任教练,这部分占总数的46.9%;又其他水上项目教练兼任龙舟教练的排在第二位,有9人,占总数的28.1%;校内教师经过一定培训后担任教练的有5人,占总数的15.6%;聘请专业龙舟教练的高校仅有3人,占总数的9.4%。高校缺乏专业的龙舟教练已成为制约高校龙舟水平的重要因素,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龙舟运动由松散的、传统的体育运动发展成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技术与训练方面缺乏科学的理论著作和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缺少专业的龙舟教练培训机构以及其他培训途径。
2.1.5我国高校龙舟课程开展状况
***颁布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以来,全国高校都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其中一些新的运动项目也融入在教育课程学习当中,高校龙舟运动也成为新增加的课程内容之一[5]。根据调查显示(如表8),在调查的32所开展龙舟运动的高校中,开设龙舟专业课程的高校有3所,占总数的9.4%,开设龙舟选修课的高校有7所,占21.9%,而其他22所高校并未开设任何龙舟课程。由此可见,绝大多数高校仅仅是为了比赛和活动而开展龙舟运动,即使是开设龙舟课程的10所高校中也仅有3所高校将龙舟设置成专业课,更多的高校仅将其作为选修课,学生凭兴趣进行选择,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学校在开展龙舟运动过程中,功利性较强,仅关注与龙舟赛事而忽略了龙舟运动本身的教育意义,缺少龙舟课程的设置,将龙舟运动局限到少数人的活动中,这对于龙舟运动在高校中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
2.2高校龙舟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是保持社会具有长远的、持续发展的能力,其核心是整个社会的发展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需要,还要顾及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6]。高校的主要功能与任务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因此实现高校龙舟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将龙舟融入到高等教育中来,并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2.2.1加强北方高校龙舟建设,普及高校龙舟运动
目前我国开展龙舟运动的高校虽然有增多趋势,但整体数量上并不算多,特别是北方地区,发展较为缓慢,除了吉林、山东、天津等几支传统高校龙舟队伍之外,很少有新的队伍参与到全国性赛事中来。全面推动高校龙舟运动的开展,扩大龙舟运动在高校中的影响力,让更多的高校以及大学生参与到龙舟运动中来,以此加强大学生龙舟运动的竞争性,太高竞赛水平,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提高龙舟认同感,建立良好的高校龙舟氛围,为高校龙舟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环境和人才基础。
2.2.2在建队确目上统一认识,协调发展
在开展龙舟运动的目的上,要引起高校的重视。首先要对开展目的具有明确的认识,高校是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摇篮,学校的任何行为首先都要以教育为根本,龙舟运动具有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团队精神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利用龙舟运动的教育功能,普及龙舟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在明确教书育人的目的前提下,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充分发挥龙舟运动的宣传作用,凸显高校特色,将龙舟打造成对外宣传的活名片,为高校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2.2.3创新办队、办赛模式,多渠道筹措经费
龙舟运动的高投入是阻碍龙舟运动在高校开展的首要因素,解决这一困境的方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控制经费,节省开支。如通过举办校内院系之间的比赛、院校间的交流赛等形式的龙舟赛事,加强交流,增加比赛经验,就近参加龙舟比赛,发展参与人数较少的小龙舟运动,这些方式有利于节省高校龙舟队伍日常支出;二是创新办队模式,多渠道筹措经费。通过发展学校与地方***府共建、学校与企业合作等多种合作方式,为高校龙舟运动发展提供充足稳定的经费来源。
2.2.4科学训练,切实提高教练员水平
随着龙舟运动的竞技化发展,龙舟技术不断完善,想要培养出优秀的龙舟运动员和高水平的龙舟队伍,就需要科学的训练手段和专业的高水平龙舟教练。针对高校缺乏专业龙舟教练的现实情况,一方面着手聘请一些专业退役龙舟运动员作为高校龙舟队专职教练员,这些运动员不但掌握高超的运动技术,同时具有丰富的比赛经验和了解先进的训练方法,可以极大的弥补高校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的弱点;另一方面,教育系统应该积极与专业俱乐部、国家体育总局进行合作,建立龙舟教练培训体系,加强针对业余龙舟教练的培训,尽快建立一支高校自己的高水平龙舟教练队伍,自给自足,从根本上提高龙舟教练员整体水平。
2.2.5完善课程设置,实现“教学—科研—竞赛”三位一体
高校发展龙舟运动不应将目光局限在队伍的建设和参与竞赛这一环节,更应将龙舟运动融入到教学中来,运用龙舟运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普及和传承龙舟传统。
3.结论
在龙舟运动迅速发展的今天,高校龙舟运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大学生龙舟赛事的举办吸引了全国各个高校的积极参与,在这种良好形势下,我们仍然看到高校龙舟运动发展存在各种隐患。实现我国高校龙舟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要正视这些困难,推动龙舟运动在高校的普及,提高龙舟认同感,吸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到龙舟运动中来;同时控制龙舟运动经费支出,开发学校与***府、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建队模式,改善高校龙舟运动经费条件;吸引专业龙舟教练,不断加强高校业余教练员培训,切实提高龙舟教练员执教水平,为高校龙舟运动可持续发展提供师资保障;合理的设置龙舟课程,将龙舟融入教学之中,以教学带动科研,科研带动竞赛,实现高校龙舟“教学—科研—竞赛”三位一体的良性发展,真正实现高校龙舟运动的“高知识、强竞技”的发展目标,逐步改造高校龙舟运动的内在和外在环境,实现高校龙舟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五广津.高校龙舟竞技运动发展趋势探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2]谭继业.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李兵,陈刚.影响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5)
[4]马志洋.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研究综述[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5]孔德志.我国高校男子龙舟运动现状与发展策略[D].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赛龙舟的作文篇3
一、中华龙舟大赛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核心特性
(一)中华龙舟大赛的文化性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其不管文学,音乐,舞蹈,体育,还是种民间艺术,都在世界范围内享有非常高知名度。中华龙舟大赛作为一项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龙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赛事,其本身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性。当今社会,人类物质生活的充裕给人带来更高一层衣食住行的同时,也让越来愈多的人忽视了文化层面的发展,尤其是身为一个中国人甚至连龙舟是什么,它起源于哪里都不知道。基于此,中华龙舟大赛凭借蕴含的文化性弥补了人们对龙舟知识的欠缺。为此,若一个城市有中华龙舟大赛举办,人们便不约而同地前去观看,由此与大赛相关的旅游产业得到发展。这充分印证了那句话――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
(二)中华龙舟大赛的观赏性
中华龙舟大赛是一项极富观赏性的体育赛事。在比赛过程中,色彩鲜艳、造型各异的龙舟让人眼花缭乱;热情的参赛选手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口号声让人心潮澎湃……另外,比赛前的紧张、比赛中的拼搏、比赛后的喜悦,无一不让观赏者大饱眼福。为了能够观赏一场中华龙舟大赛,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可以说,相比西方竞技体育,龙舟赛――这种中国味道浓厚的体育运动,更能够激发我们的每一个细胞,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旅游的快乐。当然,这不仅仅局限于中国游客,很多外国游客在观赏完中华龙舟大赛后都感叹中国人的智慧以及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异彩纷呈。因此,从中华龙舟大赛的观赏性来讲,它能有效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龙舟大赛的人文性
与文化相比,人文更加强调人的地位与作用。关于中华龙舟大赛的人文性,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第一方面,大赛举办地拥有非常丰富的人文特征。纵观历赛季大赛,它的举办地不断延伸,其几乎覆盖了我国东部沿海及中西部地区所有省份。从人文性角度来讲,这些地区在历史上一直以来都是各朝各代的发展重地,且很多省份少数民族居多,因此具有很强的人文性。第二方面,大赛的组织与举办体现了***府与地区之间的协调配合。这也就是说,大赛的成功举办,能够反映我国和***府,以及举办地对龙舟运动的重视程度,这也是一种人文性。结合到本文所讲的旅游产业发展,人文性起到的作用是一种'人力',它与文化
(四)中华龙舟大赛的经济性
经济性,是中华龙舟大赛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最直观特性。概括而言,它的这种竞技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大赛可以促进与其相关的制造业发展,如龙舟制造、龙舟配套器材制造、龙舟大赛参赛选手服饰制造、龙舟大赛奖品与纪念品制造等;其次,大赛可以促进举办地的交通旅游交通运输、旅游住宿、旅游服务等都得到快速发展;最后,大赛还会催生出一些龙舟赛选手培训、龙舟运动刊物印发、龙舟赛活动组织、龙舟河流开发与治理等多种经济活动。需要说明的是,中华龙舟大赛作为我国最大、最顶端的龙舟赛事,其经济性远不止上面提到的这三个方面。若想全面地研究它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还需要不断开阔思路,进行大量的挖掘与整理工作。
二、如何借助中华龙舟大赛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对于中华龙舟大赛而言,其本身具有的文化性、观赏性、人文性与经济性能够极大刺激游客的感官,让他们同一时间获得文化的传承、心情的放松、价值观的提升以及快乐的旅游体验。与那些以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为核心的旅游点或旅游项目来说,中华龙舟大赛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途径更多样,且更有效益。那么,我们如何借助中华龙舟大赛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呢?下面从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三方面阐述一下中华龙舟大赛如何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借助中华龙舟大赛促进旅游资源发展的途径
截止目前,中华龙舟大赛举办地已经涵盖了我国东部、中东部、西部很多省份与地区,如江苏、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甚至还有南部的海南与香港。我国地大物博,各个省份与地区都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山川、湖泊、民间建筑与各种民族艺术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璀璨艺术海洋中的明珠,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细心品味、欣赏,传承与保护。对于举办地而言,举办中华龙舟大赛,能够刺激一系列旅游资源的发展,如山川与湖泊的开发与治理,民间建筑的修葺与保护,民间艺术的挖掘与整理等。对于游客而言中华龙舟大赛,游客不仅可以观赏到激烈的龙舟比赛,而且能够同时享受到举办地多丽的自然风光、历史古迹、自然风光、历史古迹、建筑遗址、民族习俗等。
(二)如何借助中华龙舟大赛促进旅游设施的发展
从内容上来看,旅游设施主要包括旅游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餐饮设施、旅游游乐设施四类。借助中华龙舟大赛,举办地可以促进上述四类旅游设施发展的途径如下。对于旅游交通设施而言,举办龙舟大赛需要便利的龙舟运输能力。龙舟体积大、比较重,且配饰易在运输中受到碰撞出现损坏。因此,举办地必须安排指定的运输车辆对其进行运输。另外,中华龙舟大赛的参赛队伍以及参观游客众多,举办地还必须安排车辆对他们的交通出行进行安排。对于旅游住宿设施而言,举办地要建设可供参赛选手与游客休息的旅店、宾馆或星际酒店。对于旅游餐饮设施而言,举办地不仅要给参赛选手与游客安排天南海北味道多样的饮食,而且要体现当地饮食特色。对于旅游游客设施而言,举办地除了向游客开放既有的旅游设施外,还可以建造一批具有中华民族龙文化、中华民族龙舟文化已经旅游当地传统文化的旅游设施。值得说明的是,上述旅游设施在发展时都要科学规划、合理组织,要安全、卫生、价格合理。
(三)如何借助中华龙舟大赛促进旅游服务的发展
旅游服务是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它的质量高低(好坏)直接影响到旅游产业能否持续、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从发展观角度来讲,中华龙舟大赛举办的核心目的就是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龙舟运动的精神――团结、奋进、拼搏进取鼓励我们每一个人为建设社会注意现代化贡献力量。为此,结合到旅游服务中,在接待、管理中华龙舟大游客的过程中,举办地能否具有龙舟运动蕴含的团结、奋进、拼搏进取精神至关重要。例如,旅游接待与管理人员对待游客是否彬彬有礼、平易近人,是否将游客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放在重要的位置,是否能正确管理与处理游客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等。
三、中华龙舟大赛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注意问题
(一)一定要注重各机构、各单位之间的工作协调
中华龙舟大赛在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府旅游规划部门、龙舟相关制造企业、旅游社、社会媒体、龙舟民间组织等都会在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由于各机构、各单位的职能不同,且工作方式有很大差异,若无法做到相互配合,势必很难保证大赛的顺利进行,也就无法发挥大赛对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
(二)注意保持“龙舟大赛”的本体性
无论是借助中华龙舟大赛发展旅游资源、旅游设施还是旅游服务,都不能脱离“龙舟大赛”固有的本体性。通俗来说,就是我们在发展旅游产业的时候,不能将中华龙舟大赛摆在一个辅助为主,只将它看作一个发展旅游产业的“跳板”。正确的做法是:将中华龙舟大赛放在一个“圆心”位置,让旅游产业各项具体内容围绕这个圆心不断向外延拓展。
(三)注意促进过程的阶段性
借助中华龙舟大赛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情,而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在每个阶段,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例如,在初期阶段,大赛可能只对举办地的旅游资源发展有推动作用,而对举办地的旅游服务没有明显的提升,而在中后期阶段,大赛就会对举办地额旅游资源、旅游设施与旅游服务的发展都会产生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大赛对旅游产业的促进作用时,要具有发展的眼光。
四、结语
赛龙舟的作文篇4
一、开发龙舟文化地域民俗旅游产品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地区的重要特征,民俗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特别强,龙舟文化民俗涉及到各个层面,可谓包罗万象。
端午节里,汨罗民间有喝雄黄酒、挂香袋、悬艾叶和菖蒲、吃棕子等习俗,龙舟竞渡前有“祭龙头”、“龙舟游乡”,竞渡结束后有“谢江”、“谢龙头”、“龙头会”等风情,这些都是现有的独特的吸引物,能满足广大旅游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可将祭龙头、拜龙舟等祭祀仪式规范化,让游客来祭祀、朝拜,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旅游活动。
此外要根据市场需求充分挖掘节日文化内涵,不断更新、丰富民俗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增强节庆的影响力,有目的地开发龙舟旅游新项目。可设立地下龙宫,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展示龙舟文化中丰富的民俗风采;还可建立游乐场,让游客参与具有汨罗民俗特色的舞狮、玩龙、踩高跷、耍龙灯等活动;修建龙舟美食宫,开发设立龙舟宴饮,体现湖湘风味名吃的特色,并请游客包粽子、吃粽子、喝雄黄酒、举行包粽子大赛等;在街道上设置仿屈原时代的马车,提供给游人乘坐,提高参与性;屈子祠古镇的街道、广场、商店、宾馆等的装潢、服务人员着装等,都应体现龙舟文化特色。可举办元宵灯会、踩高跷等活动,进行有湖湘特色的杂技、舞乐、皮影戏、渔鼓演出等民俗民风表演,以“古”、“惊”、“奇”、“险”“美”吸引游客,同时进行楚国宫廷式编钟乐舞表演,设计游客可以参与的乐舞娱乐项目,还在固定时段安排《屈原》大型话剧表演,丰富游客的晚间娱乐活动,打造龙舟文化“夜长城”的美景。
二、开发龙舟文化体育旅游产品
龙舟竞渡这一传统的民间纪念性娱乐活动,经过千百年的发展,逐渐被人们以一种体育比赛项目来体现“团结、拼搏、爱国、求索”的精神风貌。国家体委于1984年将龙舟竞渡列为一项正式的体育比赛,并把全国的比赛定名为“屈原杯”龙舟赛。在争取龙舟竞技作为亚洲甚至全球体育活动项目的同时,可以利用龙舟文化来进行体育旅游开发。继续举办一年一度的大型龙舟竞赛活动,并经常开展龙舟竞赛训练水手,使游客也能经常看到龙舟训练的热闹场面。还可适当拓宽比赛项目,如增加“龙舟杯”摩托艇比赛、水上赛艇比赛、帆板滑水比赛、水上跳伞比赛、龙城国际钓鱼赛等。同时,可在平时开设一定范围的娱乐性竞渡活动,让游客在龙舟之乡亲自体验龙舟竞渡的乐趣。把花色各异、品种多样的龙舟摆在江面,让有兴趣的游客能亲自参加划龙舟,游客可自由组成临时运动队,队员可多可少,规模可大可小,由有经验的人指挥、裁判,对获胜的旅游者发给一定的龙舟纪念品作奖品。此外,可修建龙舟运动村,配置相应的体育设施和活动场所,并提供相应的服装、专用食品、饮料、医疗、急救设备等。同时,还在屈子祠的名山湖上开设水上乐园,吸引游客前来休闲度假。
赛龙舟的作文篇5
[关键词]龙舟文化 传承机制
[中***分类号]G129;K8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076-02
多年来,多数学者从文化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龙舟竞渡在中国的发展做了微观方面的探讨,认为无论龙舟文化如何发展变化,它始终继承了鲜明的民族品格,以及纪念屈原并使之成为组织社会生活的凝聚力的特点。而从宏观层面着手进行整体性的龙舟文化传承与机制研究则不是很多,此文力求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把浙江温州区域龙舟竞渡作为现实考证,着重对温州龙舟竞渡文化的历史沿革、受制约的深层动因和现代化的发展以及传承的机制进行梳理、分析与论述。
一、龙舟文化的传承
(一)关于不同历史阶段的龙舟文化内涵
学者任国瑞认为:龙舟竞渡的起源是汨罗,同时此为中轴逐渐向周边辐射。而江立中认为:龙舟竞渡的发源时期是在原始萌生,形成传统,逐渐划入时代,大致的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龙舟运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商品性质的龙舟竞渡的氛围日渐浓厚。
(二)关于浙江温州区域文化研究
浙江温州处于沿海领域,龙舟也是当地的传统文化。以温州区域文化研究来辐射龙舟在民族文化的整体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可操作性。从区域的性质,即在一般文化研究的基础上来研究,也就是把普遍的、民俗的、民族的有关文化的原则、观点、规律与理论应用到区域文化中来。区域文化行***地理与自然、文化地理的关系,与地方文化、地方情感有关。其中,有学者对温州区域文化现实***景进行过剖析,呈现出温州的基本特征为:稀薄的人文精神和厚重的实利主义、飞奔的运作方式和滞后的思维模式、膨胀的自恋情结和匮乏的吸纳意识”等,相对这一区域的龙舟研究的记载则占少数。
二、龙舟文化传承机制探讨
(一)龙舟竞渡发展状况
1.***府高度重视。温州根据《浙江省人民***府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所确立的发展体育产业的有关***策措施,温州市***府予以积极贯彻和落实,为发展温州体育产业营造了良好的***策环境。2009年11月9日,浙江省体育局起草了《浙江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征求意见),其中谈到工作任务中的运动休闲业指标时明确表示,要充分利用各省各地丰富的自然资源,重点在杭嘉湖、宁温舟沿海地区打造以游舰、帆船、高尔夫、海钓、山地户外运动等项目为片区特色的运动休闲基地,带动地市级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再次为温州发展体育产业创造了***策环境。同时,温州市委市***府在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以发展运动休闲、体育健身服务、竞技表演为重点,努力打造一项品牌赛事、两个知名品牌、三个特色产业圈”。这充分表明温州市委领导在文化强市建设中对体育赛事的重视程度。
温州市***府在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中也明确要大力发展龙舟运动,即具有温州地域特色的主体赛事;努力申办中华龙舟大赛温州站比赛,举办端午节温瑞塘河龙舟拉力赛等,足以流露出温州市委对温州举办主体赛事的支持与决心,为后期温州主体赛事的运作创造了具有保障性的***策环境。
2.参与主体人员情况。温州龙舟运动的参与者主体主要为其附近县市的居民,其次才是邀请赛,还有省外、境外参赛队;从年龄结构分析,参与龙舟竞渡的人群主要为青壮年;从职业划分上分析,主要是以私人老板为主体,学生、个体经营者、离退休人员、公务员为辅助。温州几乎每个村都有龙舟队,龙舟队中的成员都是本村村民,但是有些请外援去参加龙舟比赛。
3.经费消费与来源情况。龙舟运动相对于其他集体运动项目来说投入成本较多。经济的来源成为阻碍龙舟竞渡长效发展的内在原因。实际的调查显示,龙舟竞渡的开展除了***府短暂的支持外,基本上靠的是爱好者的接济,经济收入的渠道较多,种类繁杂。
龙舟竞渡筹运的资金较多,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造龙舟,在竞渡中,组委会会提供相对应比赛的龙舟,但是参赛者平时还要训练等,也得有几艘自己的龙舟,况且一些沿海地带还有一些延传的龙舟习俗,一些地区还有游船等习俗,这些费用基本上需要龙舟队自理。(2)修龙舟,赛前、赛中、赛后都要对龙舟进行翻修。(3)比赛消耗,包括无形的与有形的实质性的消耗等,这一开销主要包括队员的队服、食品以及比赛中锣鼓的消耗等。
(二)2012中华龙舟大赛(温州站)
2012中华龙舟赛(温州站)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中心、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中国龙舟协会、浙江省体育局、温州市人民***府主办,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温州市体育局、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温州市龙舟协会承办。本次中华龙舟大赛温州站的比赛中央五套进行了全程的直播,这也是温州在近些年举行的比较大的赛事。
温州站比赛为2012中华龙舟大赛的第五站赛事。有来自广东、湖南、贵州、福建、江苏、吉林、香港、浙江的16支龙舟队参加比赛,其中12支男队,4支女队,共计432名运动员。我市参赛的有温州港澳世界华人龙舟俱乐部队、瓯海飞龙龙舟队和瓯海女子龙舟队3支队伍。
(三)温州龙舟竞渡发展的制约因素
1.“斗”的问题。最初体现出来的是在龙舟竞渡前、竞渡中以及竞渡后的一些管理问题。
2.迷信的原因。龙舟,从我国的伟大诗人屈原殉国为起,龙舟就在百姓生活中作为一种爱国主义精神来相传与学习,相传至今的百姓生活中如摆香案、请“香官神”等代代相传,不时沾染了一些迷信的色彩,龙舟竞渡前的祭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从安全的角度分析,这种祭祀也存在着一种不可避免的安全隐患。
3.强制摊派、事主牟利。沿海区域,较多地方借着造龙舟之名来大搞摊派,摊派的金额不定,给当地百姓与企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还有的地方甚至用武力威逼村民交造船费、摊派费等。现实生活中,***府的相关管理机构也经常接到举报去调查,但出于安全考虑往往是没有人敢出来作证,因此这种事屡屡发生,也因群众敢怒而不敢言而不了了之。一艘龙舟一般造价在1.6万元左右,加上其他的费用总计要8万元左右。这些都是要靠当地企业、村民集资以及摊派得来的,如平阳郑楼有一家企业就曾经被迫出资6000多元“赞助”过4艘龙舟。
三、研究结论
龙舟竞渡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逐渐向着我国体育产业群中一种朝阳产业的形式发展。龙舟竞渡是龙舟文化深入百姓生活中一种形态,而赋予龙舟文化的灵魂应该是龙舟文化所体现出来的龙舟精神。这个赛项在沿海地带拥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每年端午来临前,当地的百姓都会把龙舟竞渡作为一项重要的事情来做,可见,龙舟文化的传承需要在***府正确的指领下,当地***府职责的遵守下,企业、私人爱好者以及一些民间力量的支持下,才能在群众生活中有效、长效、见效地发展。以龙舟为品牌,以龙舟为载体,以龙舟为产业,综合文化、旅游、体育、产业为一体,做温州的山水文章,那么温州的龙舟文化将会前程似锦,更好地得到传承。
【参考文献】
[1]倪依克.当代中国“龙舟现象”的社会文化学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6).
[2]温州自治区博物馆 [M].北京:北京文化出版社,1988:28.
[3]卢元镇.希望在于东方体育文化的复兴——兼论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向东方运动会转型[J].体育文化导刊,2003(10):16-19.
[4]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5]王国强.岭南龙舟文化[D].广州:暨南大学,2006.
[6]张建世.中国的龙舟与竞渡[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7]李瑞歧,杨培春.中国龙舟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
[8]陈丽珠.中国龙舟活动的发展及“龙”文化特征[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1).
赛龙舟的作文篇6
关键词: 民俗体育赛事;龙舟赛;社会效应;海峡两岸
中***分类号: G 808.2 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5044604 文献标志码: A
民俗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文化的“风俗”,是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普遍模式的生活化、仪式化的传统文化,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1]。民俗文化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体,民俗体育依附于一定的民俗文化母体中,并是这个民俗文化母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如元宵节开展的舞龙、舞狮、划旱船、闹花灯、踩高跷等,清明节开展的踏青、放风筝、荡秋千、插柳等,端午节开展的划龙舟,重阳节的登高等都归属于民俗体育的范畴。在现今社会变迁,时代转型的背景下,民俗体育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社会的转型引导民俗体育由简单向复杂、由原始的低层向高层次发展,向着体现人的精神世界与本质力量的娱乐、健身、审美的现代化方向演变,其演变的一种方式是民俗体育以有组织有规模的竞赛形式呈现。笔者将这种依托民俗节假日、民俗文化有组织有规模开展的民俗体育竞赛活动称为民俗体育赛事。“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是典型的依托端午节开展的民俗体育赛事。民俗体育赛事使民俗体育拥有了属于自己更广大的生存发展空间,为中国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2006—2012年我国举办的7届“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为研究对象,具体涉及到赛事的组织者、教练员、运动员、民众、龙舟艺人、民俗学者等。利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的基本情况及社会效应进行详细研究。
2 “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拟以“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为契机探讨民俗体育赛事,用龙舟运动这一研究视觉来论证是因为龙舟竞渡是典型的民俗体育活动项目,更是由于这一历史悠久,影响较大的民俗体育活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了所谓的现代化转型[3]。另外,“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对于充分发挥龙舟运动的桥梁作用,促进海峡两岸同胞统一共荣美好心愿的早日实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1 “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的由来
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于1950年在厦门集美海滩上筑堤围垦外、中、内三池。外池俗称“龙舟池”,宽300 m,长800 m,总面积24万m2,龙舟池专为端午节举办龙舟赛而建。龙舟池建成后便开始了厦门龙舟赛的传统赛事。一是由于厦门传统龙舟赛的影响力之大,二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推动海峡两岸海内外文化交流,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同时为了纪念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和其弟弟陈敬贤先生,表达对他们的敬仰,弘扬爱国爱乡的嘉庚精神。2006年厦门传统龙舟赛更名为“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其中,直道竞速男子组别称为“嘉庚杯”,直道竞速女子组别称为“敬贤杯”。至今,“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已成功举办7届。
2.2 “嘉庚杯”“敬贤杯” 海峡两岸龙舟赛的特色
由于福建与台湾的五缘优势,2006年“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被国***确定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赛事场面和规模称国内之最,影响力波及海内外,2008年赛事升格为部级体育赛事,被纳入国家体育总局赛历和中国龙舟协会的年度赛事计划,是国家体育总局赛历的龙舟项目中唯一体现对台特色的项目,力在打造海峡两岸体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以其‘对台”特色,一枝独秀,成为全国众多龙舟赛中最具特色的赛事。”每年来参赛的台湾队伍多,首届有6支队伍参赛,2012年更是多达十几支,且还特邀台湾裁判助阵,力争打造两岸人民共同的民俗体育文化盛宴。厦门作为著名侨乡和嘉庚故里,又有着海外侨胞多、校友多的优势,“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定会在新时期不断发展壮大,显示更加独特的特色和优势。
2.3 “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现状
2.3.1 参赛队伍情况及举办规模
2006年首届“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吸引了来自台湾,广东顺德和浙江强队等国内外的51支队伍。以后参赛队伍数以逐年递增的趋势发展,至2012年多达82支。参赛队伍地域扩大至台湾、香港、澳门、东南亚及欧洲等。首届的竞赛项目共设置了600 m直道竞速社会公开男子、女子组,高校学生男子、女子组,中学中专男子、女子组,教工男子、女子组8个组别。自2008年以后在原来项目的基础上增设了极具观赏性的社会公开组及高校组3 500 m环绕赛。“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在走过了7年的历程之后,在赛事规模上已经逐步扩大,在赛事比赛项目的设置上逐步增加,参赛队伍与运动员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赛事规模的扩大化、成熟化、多样化不断促进了赛事的社会化传播,吸引了更多的人群参与到赛事中来,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向往和对民俗体育的热爱。
2.3.2 赛事级别、运作模式、媒体宣传方式等组织化程度
由表1可以看出,赛事级别和档次在逐渐升级,由首届的市级上升到第2届的省级,到第3届以后的部级。运作模式在不断创新与成熟,经历了由***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府扶持、市场化运作—***府扶持、社会主导、市场化运作—***府扶持、社会主导、市场化运作—***府扶持、社会主导、市场化运作、民间自发历程的不断成熟与完善历程。媒体的宣传力度与范围不断增强,CCTV5、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电视体育频道、厦门广电集团广播电视等频道均进行了现场直播。中央、省、市和台湾地区有关媒体都给予以极大的关注和报道。主办及承办和协办单位包括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龙舟协会、厦门市体育局、厦门市集美区人民***府等多达十几家。
表 1 海峡两岸龙舟赛组织化程度统计
由此可见,“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的组织化程度是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体育体制改革的进程而逐步发展的。赛事经历了由***府主导向社会化、市场化、民间化的逐步转变过程。由***府办赛事转变到全民办赛事,赛事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国家性大型体育赛事,真正落实了全民性的运动会,全民共建共参与。
2.4 民众观看“嘉庚杯”“敬贤杯” 海峡两岸龙舟赛的意愿
对民众观看比赛的意愿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88份,有效问卷288份,受众意愿统计见表2。由此可见,将近90%的民众有意愿去观看“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只有极少部分无意愿观看。自从西方现代体育传入中国以来就占据着中国市场,致使一些本土项目逐渐边缘化、弱化,甚至一些极具文化健身价值的项目很遗憾地消失了,这不得不引起人们深思。值得欣慰的是,在倡导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今天,相关职能部门及时采取了措施,对一些三民体育(民间体有、民族体育、民俗体育)进行了保护、发展、传承。国人已清醒得认识到外国的月亮并不比中国圆,中国的民俗体育、民俗体育赛事同样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具有本土特色的民俗体育定会在新时期焕发出更加绚丽的色彩,普照着人们强身健体,增强本民族体育文化自觉与自信。
表 2 民众观看赛事意愿
2.5 受众对“嘉庚杯”“敬贤杯” 海峡两岸龙舟赛的价值取向
就“嘉庚杯”“敬贤杯” 海峡两岸龙舟赛的价值取向对受众进行问卷调查结合随机实地采访,受众分别来自赛事观众、赛事教练员及运动员、赛事组织者及民间龙舟艺人等。其中向观众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23份,统计见表3。访谈教练员12人,访谈运动员50人,访谈赛事组织者及龙舟艺人9人。在受众中,大家主体认同赛事可以促进两岸体育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增强民族凝聚力,助推祖国统一;纪念屈原及爱国华侨,发扬爱国爱乡精神,增强中国体育文化自觉自信;强身健体,促进全民健身;传承与推广民间民俗体育文化,带动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增强厦门知名度,为厦门提供各种商业机会等。在对教练员及运动员的访谈中,他们还普遍认为“嘉庚杯”“敬贤杯” 海峡两岸龙舟赛对促进全民健身的更好实施,促进社会、学校、社区三维一体化体育的融合与发展等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一些龙舟艺人认为赛事能够促进龙舟运动的发展、热闹节假日气氛、引领民俗文化的发展等。可见,具有本土特色民俗体育赛事的作用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了物质、文化、精神甚至***治等,其作用和影响力甚至超过现代西方体育赛事,特别是在文化精神层面。
表 3 受众对赛事的价值取向
3 “嘉庚杯”“敬贤杯” 海峡两岸龙舟赛社会效应分析
3.1 展示海西五缘优势,体现对台特色,助推祖国统一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平潭岛距台湾新竹仅133.344 km,是大陆与台湾距离最近的省份,福建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台湾现有人口80%的祖籍在福建。闽台语言相通,习俗相近,血脉相连,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1)借助福建与台湾的五缘优势即为: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两岸民众对 “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有天然的亲和力,他们同台竞技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助推祖国大统一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2)赛事能够缩小两岸体育发展的差距,继承与发扬中华体育文化,推进两岸体育的发展与交流合作。3)借助赛事,两岸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取长补短,求同存异。4)以赛事为平台扩大了两岸民间往来,促进了经济发展。台湾方面表示,只要海峡两岸龙舟赛一直举办下去,他们将每年都会参加。2012年还特派2名国际级龙舟裁判加入赛事。此外,台湾还带来了“夜光龙”“宋江阵”等传统的民俗表演项目。在和平发展的新时期,“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无疑将两岸的交流合作向更广泛、更大规模、更高层次推进,其对台特色将更加明显,在进一步高举嘉庚旗帜,弘扬嘉庚精神,凝聚海内外同胞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发挥海西在服务和平统一中起到积极的促进和纽带作用。
3.2 带动全民健身,快速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自西方竞技体育传入我国以来,带动了我国竞技体育的腾飞,快速实现了体育大国之梦,但我们的体育强国之路任重而道远。体育强国是指在国民体质、运动竞技、科学教育、产业经营、竞技文化等方面显示出强劲综合实力,整体发展水平位于世界前列的国家。体育强国的内涵主要涉及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科教、体育产业、体育文化这5个领域[4]。就我国民众而言,要实现体育强国之梦,更多的则要体现在全民健身上,国民的整体身体素质提高了,强国之梦才可以得以快速实现。在体育强国进程中丰富多彩的民俗体育及衍生的一系列赛事以其特有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情感认同、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成为一个民族的综合外在体现与身份标志,它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我们在顺应“世界一体化”体育文化发展的同时应有选择地吸收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精髓,倡导本民族体育文化,大力发展增强民族自增与自尊的民俗体育文化。民俗体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较强的经济性和实效性、独特的区域性和较强的适应性[5]。它成为我们发展本民族体育文化的排头兵当之无愧。参加“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的运动员有社会公开男女组、教育系统学生男女组、教工男女组。涉及的职业有工人、农民、教师、学生、商人、自由工作者、***府部门人员等。各行各业各层面的龙舟运动爱好者汇聚于优美的厦门龙舟池畔,展开龙舟竞渡。赛事不但引领民俗体育向更真更美更高层次发展,而且鞭策了群众体育的广泛遍地开花,使国民在实惠中得以强身健体,提升身体素质,快速实现强国之梦。
3.3 促进福建体育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
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它是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具有极大的文化传播效应和经济效益,在世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下,文化产业却异***突起,保持着持续的增长势头[6]。体育产业是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它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更是新兴产业。“嘉庚杯”“敬贤杯” 海峡两岸龙舟赛综合性强,有着强大的配套服务要求,不仅需要大量参与赛事组织和管理的人员,还需要餐饮、交通、配套服务等岗位。它是“绿色产业”,和房地产等其他行业相比,赛事不仅能带来参与者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而且它是没有污染、低消耗的环保产业。再者,它还能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所有和赛事相关的从业者,形成了以体育消费者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一个***的文化产业化发展路径。另外,在现代这个信仰缺失、物欲横流的年代,和民俗体育文化相关的民俗、风俗及文化的展示能够给人们以极大的正能量,唤醒人们精神家园的回归。所有和“嘉庚杯”“敬贤杯” 海峡两岸龙舟赛相关的体育用品商、体育器材商、体育服装商、体育商、体育广告商、体育赞助商、体育保险商、体育文化传媒以及交通、餐饮、住宿等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体育文化产业链,极大地促进了福建体育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
3.4 主体带动、多元化发展,促进厦门特区社会和谐,提升精神文明建设
“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不仅是一项全国性的全民健身民俗体育赛事,还是以龙舟文化为主体,带动特区其他各方面多元化发展的展示大舞台。1)带动文艺发展。歌曲、舞蹈、朗诵、相声、歌仔说唱……一台高水准的文艺晚会在福南堂上演,众多“大腕名角”登台献演,散文家笔会,作家欢聚一堂,以文会友。2)带动文化创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及旅游业相结合、全国摄影大赛、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论坛、诗歌与绘画·集美文化创意新景观等多个大型文化创意活动浓墨登场,这些大型的文化创意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3)带动美食餐饮业发展。每年赛事期间都会举办厦门闽台美食文化节,让人们品赏全国各地美食,享受舌尖上的美食文化。另外,赛事还带动了另外一些民俗体育的发展,诸如舞龙舞狮、秧歌腰鼓等。2012年精妙绝伦的空中龙筝翱翔,水中龙舟竞渡,岸上舞龙献技三龙合一表演将民俗体育赛事的表演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主体带动,多元发展效应在“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上展现得淋漓尽致。目前,封建迷信、等不健康不文明现象在我国还有相当大的市场,这与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格格不入的。民俗体育赛事可以减少甚至杜绝上述不文明现象,促进人们精神家园的回归。以端午文化为依托的“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运动员、民众等对本民族民俗文化、体育文化的认知,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及民族团结,表达了对屈原及爱国华侨的敬仰。以此,龙舟文化为载体的赛事及辐射效应使厦门社会和谐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更上一层楼。
3.5 促进厦门体育休闲旅游的兴旺发达,拉动商贸互动与经济增长,有效提升其知名度
体育休闲旅游是一项融体育、竞技、娱乐、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新兴旅游产业。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将更多的时间转向旅游观光上,特别是体育旅游观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因赛事场面的宏大、内容的丰富多彩、赛事的激烈,每年从全国各地吸引十几万人专程前来观看赛事。人们观赏比赛和表演必然形成大规模公众场合,将表演商品化,形成市场[7]。市场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观看赛事的观众、运动员及工作人员等的交通、购物、餐饮、住宿等一整条的产业链促进了经济消费,极大地推动了厦门旅游休闲业、酒店餐饮业、交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消费,丰富了休闲旅游文化的内涵,增加旅游收入,拉动了商贸与经济增长。 “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现已成为中国龙舟协会年度赛事中最具两岸民间特色的主要赛事,陈嘉庚先生当年倡导的龙舟赛已经成为海峡两岸及世界各地龙舟健儿竞技交流的盛会,它与厦门国际马拉松一样,是厦门的一张名片。其大规模、高品位、独具特色的龙舟文化将成为厦门市一个标志性的重大端午节庆活动,成为两岸乃至东南亚等地有影响的一张文化名片。
参考文献:
[1]郭炎林,曹卫.“三民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回归于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5):57.
[2]涂传飞.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族体育概念再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11):2431.
[3]胡娟.我国民俗体育的流变—以龙舟竞渡为例[J].体育科学,2008,28(4):84.
[4]黄莉.从体育强国内涵探究体育综合实力构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4):1516.
[5]刘朝猛.中越边境民俗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研究:以广西崇左地区为个案[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11(1):135.
赛龙舟的作文篇7
“端午龙舟竞渡,在浙江一直作为民间习俗而存在,这一习俗经过多少朝代一直沿袭至今,它有很大的群众基础。但今天的端午龙舟竞渡因为经济发展、文化转型、生活方式的重建,已从当初的祭屈原之习俗逐渐改变成为一种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文化内涵的改变,也让龙舟的发展呈现了不一样的趋势。”周映红介绍说,如今浙江的龙舟竞渡,更多的是展现力量、竞技、友谊与和谐,体现着体育精神。
对于龙舟竞渡赋予的新概念——民族体育活动,周映红认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竞技,因为竞技带动龙舟运动的发展;而另一类是体育展示,它是民俗活动直接演变而来,也影响着龙舟竞渡的发展。
“竞技带动龙舟运动发展是直观的。近几年,龙舟已经成为全国体育竞技赛事之一,尤其是中华龙舟大赛的举办,推动了不少地区对龙舟事业的发展。在浙江,温州、龙游等地区对龙舟竞渡的竞技性发展较早,所以这两个地方举办的国际、全国性赛事较多,如龙游国际龙舟赛,温州中华龙舟大赛等。尤其是温州,还被赋予了‘中国龙舟名城’的称号。”周映红说,全国性竞技比赛的确拉动浙江不少地区的龙舟竞渡活动,但是让浙江龙舟竞渡全面开花的却是浙江省体育大会的召开。“受省二体会的影响,浙江各地都纷纷建起了龙舟队,尤其是嘉兴、台州地区的龙舟运动发展迅速,不仅有自己的龙舟队,也组织了不少龙舟赛事。而像丽水、金华等山区也因为省二体会的召开组建起了自己的龙舟队。”周映红认为,体育的竞技性赋予了龙舟竞渡第二次生命,使它有了更高的价值。
赛龙舟的作文篇8
作为一种群众性的水上运动,中国各地的龙舟竞渡,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前后举办。端午节,又称端五节、端阳节,是中国人历来最为重视、庆祝活动最为出彩的传统节日之一。在中国,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并称“三大传统节日”;或者,将元宵节包含在内,并称“四大传统节日”。
一、龙舟竞渡的历史渊源
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庆祝项目,又称龙舟赛。受限于不同地域的局限性的传承,关于龙舟竞渡的历史渊源,至今仍众说纷纭。
关于龙舟竞渡较早的记载见于《荆楚岁时记》[1],“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至今竞渡是其遗俗。舸舟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一自以为水马。州将及土人悉临水观之。”
屈原(公元前340—前27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著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怀沙》等几十篇脍炙人口的诗词,闻一多先生赞誉其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2]由于楚王的昏庸和奸臣的陷害,屈原的救国抱负得不到施展,以致于楚国都城终被秦***所破。屈原闻讯,感到已无力拯救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投汨罗江殉难。相传,屈原投江后,湖南当地的百姓悲痛万分,马上出动了大批渔船从各个方向驶入汨罗江设法营救。但是,一直寻遍汨罗江、洞庭湖,都未能寻到屈原的尸体。百姓们为了使屈原的尸体不受到鱼虾的侵蚀,又向江中投放了粽子一类的食物。由此,逐渐演化为角黍投江、龙舟竞渡的端午习俗。这也是当今关于龙舟竞渡起源最广为百姓接受的一种说法。
此外,还有一种并不广为人知的龙舟竞渡起源的说法,源于《荆楚岁时记》记载[1],龙舟赛却与越王勾践有关,“《越地传》云(竞渡)起于越王勾践,不可详矣。”
据闻一多先生的考证,他在《端午节的历史教育》[3]中论述为,古代吴越民族是以龙为***腾的,为表示他们“龙子”的身份,借以巩固本身的被保护权,所以有那断发文身的风俗,一年一度,就在今天(端午节),他们要举行一次盛大的***腾祭……还在急鼓声中,划着那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上作竞渡的游戏,给***腾神,也给自己取乐。闻一多先生基于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考古文物的说法,是学术界关于龙舟竞渡渊源较权威的解释。笔者也更为认可闻一多先生关于龙舟竞渡起源的推论,龙舟竞渡应是源于古吴越人进行的龙***腾祭奠活动。竞渡用的是龙舟,将整个舟船刻成龙形的目的,同吴越人文身一样,大概也是避蛟龙所害。只不过屈原在端午节这一日投江,后人在战国时期之后又逐渐将龙舟赛和屈原联系在一起的。
研读屈原的伟大作品之一,即根据楚国流传已久的民间祭神乐歌加工改写的民歌——《九歌》。在其《湘君》篇中[4]就对划龙舟有了直接的描写,“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郭沫若先生将其译为:”你们踌躇不肯走,等待谁呵,在那河的中流?打扮得多么美好呵,快来赶我这香木的龙舟。湘水呵,沅水呵,不要起风波! 江里的流水呵,也要心平气和! 你们等待着先生,没有来么? 吹着排箫,在想哪一个?驾着龙舟我们往北飞,在洞庭湖中我们好打来回。”可见,龙舟远早于战国之前就出现且存在了;早在屈原之前,已有龙舟竞渡之俗。龙舟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久远,应该是史前***腾社会的遗俗,最古老的端午节,在屈原之前的龙舟竞渡,这才是端午节的真正由来。
二、龙舟赛的形式
龙舟赛是极其壮观和富有刺激性的竞技活动。自古至今有很多诗篇描写了龙舟竞渡扣人心弦的竞赛场面。
唐代诗人张建封(735—800)在著名的《竞渡歌》中写道,“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挂彩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同时代诗人刘禹锡(772—842)所写《竞渡曲》一诗则记述的是湖南沅江的龙舟赛场面,“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馀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时至今日,龙舟赛的形式各具地域性特色,龙舟竞渡仍震撼人心。参赛的龙舟船头要有一人擂鼓助阵;舟尾有一人掌舵,作为指挥撑大桨。具体龙舟上的划桨人数根据不同龙舟的大小和长短来确定。在接收到下达的竞渡令后,龙舟竞发,奋力争先,鼓声雷动。在三峡秭归——屈原的故里,龙舟竞渡的形式尤其抢眼。龙舟赛要配以一整套楚地民歌和陕江号子的唱腔和曲调,即起鼓、挑桡、游江、招魂、竞渡、回舟等[5]。桡工和岸上的观看龙舟赛的百姓一起和调,响彻云霄的龙船调为本就壮观的龙舟竞渡更添了高亢的竞技氛围。
赛龙舟的作文篇9
2. 状元粽,中状元,前程光明灿烂。
3. 迎端午 赛龙舟 人人当好东道主!
4. 迎盛会人人有责创文明贵在行动!
5. 做文明xx人 办精彩龙舟赛!
6. 体验端午源头巫风民俗 感悟龙舟故里楚韵湘风
7. 快乐赛龙舟,赛出你的精彩
8. 扬帆起航,劈波斩浪,xx龙舟,谁与争锋。
9. 水龙江中游,快了划出来!
10. 做文明xx人办精彩龙舟赛!
1. 民族节日 普天同庆
2. 以一份全心全意的付出,换取居民开心的端午。
3. 迎端午不忘记古人屈原,贺佳节大吃五芳斋粽子。
4. 端午龙舟赛 节日更精彩
5. 一“粽”浓情,一“粽”乡愁。
6. 品尝鲜美粽子,弘扬传统文化。
7. 热烈祝贺省首届体育大会龙舟赛在xx隆重举行!
8. 加强公共卫生工作,度过健康开心端午。
9. 粽子飘香,品味端午。
10.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11. 汨水欢歌笑迎八方宾客 龙腾盛世喜结四海情谊
12. 携手迎盛会 齐心创和谐
13. 龙腾虎跃,雷霆万钧,无与伦比,万众一心。
14. 竞速时代,xx最帅,团结友爱,不可阻碍
15. 迎端午 赛龙舟 人人当好东道主!
16. 做文明xx人 办精彩龙舟赛!
17. 弘扬中华优秀端午文化 打造民族特色文化品牌
18. 坚持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赛龙舟的作文篇10
培养品牌体育赛事,引领经济发展
2013年第七届淮阳荷花节期间举办的中原龙舟公开赛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创新形式和发掘潜力上做文章也是大势所趋。创造品牌赛事,在于积极引导并规范体育赛事的市场化运作,借鉴并吸收国内外有益经验,提高体育赛事市场开发和运作水平,推进各运动项目职业化进程,加强职业体育俱乐部管理,规范发展职业体育赛事。鼓励社会各界举办商业性体育比赛,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体育赛事。目前本地区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如: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焦作国际太极流大赛、郑***际马拉松比赛、安阳国际滑翔伞公开赛等。龙舟在河南的发展起步较晚,在淮阳举办龙舟赛也是荷花节的重头戏之一,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保护和传承,也是对伏羲文化的延伸,努力将淮阳的龙舟赛事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的知名赛事,得到了当地***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以体育活跃厚重文化,动静结合传承国粹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河洛文化、根亲文化、三商文化、武术文化、宛商文化、汉字文化、姓氏文化、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文化,作为一种静态资源,香远益清地散发着历史底蕴的厚重,化静为动,嫁接体育运动,适时适地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以赛会友,发挥文化的流动性。整合各地文化资源优势,吸引全国乃至世界的眼球,凭借地域特色的独特魅力赢得赏心悦目和流连忘返的口碑。
近年来,淮阳县坚持以湖为媒、以荷会友,充分展示古城的厚重文化与秀美风光,强力推介“万亩龙湖生态游”、“羲皇故都寻根游”、“中原龙舟公开赛”等旅游产品,进一步提升淮阳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至今已成功举办了7届荷花节,成为继洛阳牡丹、开封菊展之后河南第三大花卉旅游节会品牌,切实促进了淮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据统计,仅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260万人次,实现文化旅游综合收入28.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17%和28%,极大地扩大了中华龙舟精神、伏羲文化等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仲夏时节,这里宛如江南水乡,荷花竞放,清香四溢,八方游客或荡舟湖中,沉醉万亩荷香;或击桨竞渡,领略龙舟激越;或品鱼宴泡古街,消暑度假
以体育增添景区亮点,加深旅游吸引力
旅游,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走马观花”。一个受人欢迎的体育赛事,不但可以成为喜闻乐见的旅游项目,也可以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封丘县举办的“草地滚球”比赛,吸引了香港、新加坡等地的爱好者。一年一度的“郑开马拉松赛”,已经成为宣传郑州和开封最好的广告。如今,河南的一些市县都有自己的传统体育项目,如焦作、济源的篮球,洛阳的足球、围棋,登封的少林功夫,温县的太极。小体育,大市场。体育,不仅仅只有健身功能和名片的作用,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形象、发挥“社会平台”的作用,也是功能之一。
淮阳荷花节期间,开展了“第七届淮阳荷花节开幕式”暨“再战龙湖”2013中原龙舟公开赛,体育元素就很好地融入旅游中去,成为荷花节的亮点之一。开幕式当天,前来观看龙舟赛的上万人,感受到了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为荷花节增添了厚重的文化氛围。龙湖周边人山人海,龙舟竞发,鼓声震天,健儿们的奋力拼搏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观众,让前来赏景的观光客们一饱眼福,进一步增加了淮阳景象的印象分。
以体育贴近群众生活,切实关注民生问题
加强大众体育的发展,立足娱乐身心,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等,发挥其社会功能和联系群众功能。开展多样化的体育锻炼,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的机制。遵循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和业余、自愿、小型、多样、文明的原则,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提高民族素质和完成体育任务,可以通过开展经常性的体育活动来达到目的。
伴随着商业化对人类体育运动影响的争议而不断前进,体育运动对于人类经济活动的促进作用日益彰显,于是出现奥运大家庭蓬蓬勃勃不断发展壮大的可喜局面。在造就一大批体育明星的同时,也影响到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体育在经济增长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民经济其他产业的支持,体育产业的成熟和壮大也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带动旅游业、广告业、制造业、服务业、通讯业、信息业、金融业等行业的发展,身居第三产业,无可厚非使其可以容纳较多的劳动。从国外的情况来看,洛杉矶奥运会为洛杉矶市创造就业机会2.5万人;汉城奥运会给3.4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亚特兰大奥运会给该州带来了7.7万个就业机会;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给北京市增加接近10万个就业机会。
以体育拉动产业链,促进招商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