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编制10篇

机构编制篇1

为进一步健全事业审批和事后监管并重的机构编制工作机制,切实保证机构编制调整事项的及时有效落实,使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更好地促进和服务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淄川区编办根据上级机构编制***策要求,借鉴外地经验,对2010以来新调整机构履行职责和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进行了评估。主要做法:

一是确定评估对象。将2010年以来,凡是经区委、区***府、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或者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研究决定调整的机构编制事项纳入评估范围,针对性比较强。二是确定评估内容。将评估的内容确定为机构设立运转情况(包括是否按规定挂牌、是否按规定进行事业单位登记等)、编制人员情况(编制是否合理、人员调配是否到位、结构搭配是否合理等)、履行职能及工作成效情况等三个方面。三是确定评估方法和程序。首先,下发《对新调整机构履行职责和编制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的通知》,确定评估对象和评估内容。其次,部门单位开展自查,以书面形式向区编委办上报贯彻执行机构编制调整有关情况。自查报告要对照本通知所列评估内容撰写,重点突出机构编制调整后职能履行情况及取得的突出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第三,开展实地评估,拟定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确定评估时间,在对照部门单位自查报告的基础上,采取听取部门领导情况汇报、查阅有关档案材料、召开群众座谈会以及实地查看的方式进行。通过实地评估,掌握实情,发现问题,认真听取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评估结束后,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部门并督促整改。四是确定评估结果运用。区编委办对评估情况进行全面汇总分析,提出全区在机构编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调整建议,形成评估综合情况汇报材料,上报区编委有关领导审阅。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对需调整的机构编制事项按规定和程序研究落实。

二、取得的效果

一是提升了机构编制管理效能。通过评估,有效地检验了单位是否有机整合了内部资源,是否最大程度激发了各要素的创造活力,是否有效产生了单位的综合效能,为科学调整部门单位职责,切实管住、管好、管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对评估对象履行职责和编制执行促进作用大。通过评估,极大地促进了部门单位机构编制执行的自觉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层次性。如区畜牧兽医局机构理顺后,注重基础建设,建立相关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及时对工作进行全面梳理,人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有力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杜绝了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按时完成了防***、检***任务。三是实现了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变革。对新调整机构的评估问效,实际上是对机构编制部门以往审批机构的回头看,是对前期机构审批情况的进一步完善,解决了机构编制部门长期以来存在的你来我批,上报下批的传统模式,实行审批、监管、服务有机结合,事前、事中、事后全程贯通,实现了机构编制管理方式,由静态向动态、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四是有效地解决了部门单位遗留的个别问题。评估中发现的机构整合不到位、职能调整不及时,人员配备不到位、内部管理不衔接等问题,通过有关措施,达到较快解决的效果。如淄川区司法管理体制改革后,乡镇司法所人员配备不到位,根据有关***策规定,2012年有600余人从***门管理移交到区司法部门管理,纳入到社区矫正范围,司法所的工作任务繁重,急需配备工作人员。通过评估,区编办建议司法部门在明年公务员招考时适当增加招考计划,确保人员配备到位。五是较好地树立起编办的的社会形象。对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评估工作,一改过去编办只管机构设置、编制核定,从不过问所核定职能和职责履行情况,对职能调整和编制增减的要求盲目决定的状况,使编办工作的威信大大提高,整体形象得到完善。

三、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评估遇到的问题

一是评估指标操作性不强。评估机制是一项创造性工作,目前尚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评估指标体系即评准标准的科学性,决定着整个评估机制能否客观公正正确地反映评估对象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实践中,尽管采取了提供自评报告、详细介绍情况等办法,但凭印象打分、凭感觉打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影响了评估的准确性。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需要在理论、实践两个层面认真探索和研究。二是取得真实可靠的评估信息有难度。评估信息是评估机构编制执行情况重要的佐证材料。评估信息不真实,即使有了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也难以得到正确真实的评估结果。从评估的实践当中,部门单位大多以工作任务重,人员不足等情况要求增设内设机构、提高机构规格、增加人员编制等事项。如采集这些评估信息就会得出机构编制配置不足这一结论,而目前要评估其机构编制规模又无科学的测算标准。因此,要获得真实可靠的评估信息不容易。三是信息采集计算办法还不科学。采集的信息,如调查问卷、座谈会情况、资料查询等,如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可以量化的分值或定性的标准,必须有一套相对科学的计算办法,使结果和信息基本相符,这是评估机制的重难点。四是评估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评估工作人员仅限于编办工作人员,相对于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评估这一项全新的工作,编办工作人员的机构编制管理专业应用等能力明显不足。

四、做好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评估工作的思考

建立机构编制评估机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稳步建立。

一是及时制定《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评估办法》。按照省市文件精神,以编委会名义出台《淄川区开展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评估评估办法》,进一步明确评估工作的指导思想、范围、程序、评估指标体系、评估人员组成及条件、评估结果应用等事项,要求参与评估和被评估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共同做好机构编制评估工作。

二是合理确定机构编制评估的指标,解决评估标准问题。在指标体系设置上,突出“评估”特点,同机构编制的督查考核工作区别开来。在实践中进一步摸索评估标准、评估分值的科学性,使评估结果相对正确地反映被评估对象实际情况。在实践中要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完善《淄川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评估办法》,使机构编制评估机制更具有可操作性、科学性和针对性。

三是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取得真实可靠的评估信息。要周密地设计调查问卷、访谈提纲,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确定调点,设置调查事项,以从不同侧面取得较为全面的信息。要多层次全方位确定调查对象,将被评估单位的班子成员、机关中层干部、下属单位代表、服务对象等列入调查对象,力求较为广泛地取得评估信息。设计的评估程序要尽量简化合理,减少被评估单位的负担,便于实际操作。在动员会上,可以将会议动员、民主测评、调查问卷一并进行,会后可立即进行个别访谈和资料查询,以后再进行服务对象的调查走访。通过以上准备工作,力求使评估结果更真实、更全面、更科学。

四是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评估队伍,加大对事前评估的力度。机构编制执行情况评估是新形势下编办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全新工作,培养一支专业化的评估队伍是当务之急。一方面,加大机构编制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对评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评估能力;另一方面,可借鉴外地的经验做法,邀请社会发展、***府法制、城市规划和财***管理等部门及高校教授学者组成的专家评估组,一同参与评估,加大对重大机构编制事项事前评估的研究论证力度,集中各方智慧,使决策预案更科学、更规范,增强评估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机构编制篇2

加快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是深化行***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实行机构编制的依法管理,是***和国家的一贯要求。***同志早在年就提出“编制就是法律”的著名论断,改革开放后,他明确要求建立编制管理制度,强调“制度化以后,编制就不会臃肿,该用一个人就是一个人,该用几个人就是几个人。”***的全国代表大会也把机构编制法制建设作为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反复强调,多次提出要求。***的十三大指出,要完善行***机关组织法,制定行***机关编制法,用法律手段和预算手段控制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十五大提出,要实现国家机构组织、职能、编制和工作程序的法定化。***的十六大进一步强调要科学规范部门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优化人员结构,实现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的十七大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治的高度,要求“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国家机关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最近召开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把“实现***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作为行***管理体制改革总体目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进程”。这些精神和要求,对于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条例》的制定和实施是深化行***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地方机构编制管理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的领导下,地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行***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但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擅自设立机构、超编进人和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现象在一些地方还时有发生,行***管理体制和***府机构改革的进程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为适应深化行***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地方机构编制管理的需要,***颁布了《地方各级人民***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在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作为新中国第一部规范地方机构编制管理的行***法规,《条例》填补了地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法制空白。《条例》实施一年来,各方面的机构编制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管理机构编制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可以说,《条例》的制定和实施,是实行依法治国和推进依法行***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深化行***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十七届二中全会的要求,地方***府机构改革即将全面展开,《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在为加强地方机构编制管理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的同时,也为推进地方***府机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

机构编制是***和国家重要的执***资源,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是行***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不断健全机构编制法制体系,实行机构编制的依法管理,有利于增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从制度上控制机构编制膨胀,巩固改革成果,为深化行***管理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加快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必须准确把握《条例》的基本要求和工作重点

《条例》科学总结了我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长期以来的实践经验,着眼于规范机构编制管理的基本秩序,在机构编制管理的原则、内容、权限、制度、程序、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了全面规范。在***出台《地方各级人民***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的同时,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中央编办、***联合制定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暂行规定》。这些法规和文件,明确了机构编制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工作重点,应当深刻理解,准确把握。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地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是《条例》确立的基本管理原则。《条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应当按照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适应全面履行职能的需要,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行***管理体制和***府机构改革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必须切实遵循《条例》确立的管理原则,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地方机构编制管理的全过程,保证***府全面正确地履行职能,保证改革目标的全面实现。

科学配置职能、综合设置机构、加强职责协调,是《条例》关于机构设置的基本要求。《条例》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府行***机构应当以职责的科学配置为基础,综合设置,做到职责明确、分工合理、机构精简、权责一致,决策和执行相协调”。为解决职责交叉、***出多门、推诿扯皮等问题,《条例》明确要求“地方各级人民***府行***机构职责相同或者相近的,原则上由一个行***机构承担”,并专门规定了部门职责协调的程序。这些规定,准确把握了***府机构改革的大方向,体现了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对于在地方***府机构改革中进一步规范机构设置、优化组织结构、完善行***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遵照《条例》规定,依法实行机构的综合设置和职能的优化配置,加强职责协调,加强对职责履行情况的跟踪评估和监督,逐步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管理体制。

实行机构编制集中统一管理,严格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是《条例》在维护机构编制纪律方面作出的严肃规定。《条例》规定,地方各级人民***府的机构编制工作,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同时规定,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履行管理职责;上级业务部门不得干预下级人民***府行***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不得要求下级人民***府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行***机构。必须切实遵循《条例》规定,坚持机构编制的集中统一管理和“一支笔”审批,确保改革进程不受干扰。当前要特别强调,坚决防止改革前出现“突击性”的增设机构、机构升格和随意增加编制等问题,为地方***府机构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加强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是《条例》为进一步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巩固机构改革成果提出的重要举措。《条例》明确要求,机构实有人员不得突破规定的编制;对擅自设置机构和增加编制的,不得核拨财***资金或者挪用其他资金安排其经费;行***机构应当使用行***编制,事业单位应当使用事业编制,不得混用、挤占、挪用或者自行设定其他类别的编制。这些规定,对于严格控制和规范机构编制、巩固机构改革成果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坚决落实。要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责任追究,对违法违规的行为,不管涉及到哪个部门、哪个人,都要坚决依法处理。只有真正把《条例》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才能有效防止机构编制膨胀,巩固地方***府机构改革成果。

加快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必须统筹处理好深化改革与依法管理的关系,全面规划,重点突破

加快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必须与深化行***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相一致,要以改革的深化促进和带动管理的法制化,以管理的法制化保障和支撑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按照深化行***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的基本要求是,不断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逐步实现国家机构、职能、编制和工作程序的法定化,为***府全面履行职能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加强对机构编制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标准,为维护机构编制管理基本秩序提供有效的法制约束;依法管好用活机构编制资源,推动建设服务***府、责任***府、法治***府和廉洁***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

推进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的总体目标是,与深化行***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相适应,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机构编制法制体系,实现***府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今后五年,要着力贯彻十七届二中全会有关“加强和改进***府立法工作”、“及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紧制定和完善机构编制方面的法规和制度,特别是机构编制管理的程序性规定,为实现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打下制度基础。

进一步健全国家机构的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研究《***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府组织法》、《***行***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地方各级人民***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工作规则和配套办法。

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实体性法规。结合行***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统筹考虑、有序推进部门组织立法,逐步出台部门组织行***法规,条件成熟时上升为法律。在进一步完善“三定”规定的同时,逐步以立法形式对各部门的性质、法律地位、职责权限、内设机构、人员编制以及领导职数等作出明确规定和具体规范。在制定和实施部门组织单行法的基础上,适时研究制定部门组织基本法。

机构编制篇3

一是专门成立了**县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编委主任任组长,***府县长、组织部长、***府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办、***府办、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并抽调了相关部门工作能力强、业务精的干部形成工作组,进一步明确了领导小组职责和成员分工,为实名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学习好、宣传好和贯彻落实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重要文件精神,为实名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理论把握、***策理解、业务培训、技能操作等方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严格步骤、稳步推进。

实名制试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情况复杂,为切实做好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县客观把握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原则,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确定阶段目标任务。先后通过动员部署、调查摸底、信息收集、信息审查、信息录入、数据汇总五个阶段,边推进、边总结、边完善,借鉴其他地方好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创新和完善工作机制,做到统一口径,摸清底数,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应录尽录,不重不混不漏,善后管理。

三、强化培训,提高技能。

为了在实名制信息数据录入过程中少走或不走弯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在去年底试点的基础上结合新版本的特点,对实名制管理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再落实、再培训。先后成功举办了5期培训班,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采取业务授课和座谈讨论相结合,系统演示和***策讲解相结合,集中培训和个别辅导相结合,以单位人数较少的单位进行实例授课,就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系统在实际操作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演示、讲解、答疑。实现了“讲、学、练”三同步,使业务人员熟悉信息系统,明确填报指标,掌握操作方法,为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一是完善和强化《机构编制管理证》制度,进一步确立了机构编制的源头地位和基础性作用。二是建立编制准用通知单和“四联单”制度,加强对编制使用和进人渠道的监督检查。三是健全和完善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调配、人员工资与财***预算管理、社会保障相互配合的长效制约运行机制。四是建立机构编制实名制公示制度。五是建立实名制信息汇总与机构编制数据库的对接。由以前一年向上级报送一次数据库数据改为每季度报送一次,并对实名制数据同机构编制数据库数据进行评估分析,对数据变动原因详加说明,实行适时更新、动态管理。六是制定了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流程***,为方便工作,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制定了“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流程***”,使实名制工作更加实用简便、清晰明了、有序可循。

机构编制篇4

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机构设置和编制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府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各级人民***府行***机构设置和编制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行***机构设置和编制的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行***机构设置和编制的管理应当适应***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行***机构设置和编制的确定,应当依照规定的管理权限和程序审批。

第五条市、区、县(市)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按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辖区内行***机构设置和编制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行***机构设置管理

第六条行***机构的设置应当以科学的职能配置为基础,做到职能明确、分工合理、精简规范,有利于提高行***效率,并且不得超过上级机关规定的限额。

第七条市人民***府行***机构根据职能分为工作部门、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派出机构和工作部门管理的行***机构。

区、县(市)人民***府行***机构根据职能分为工作部门和派出机构。区、县(市)人民***府不设立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因工作需要确需设立的,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管理权限和程序审批。

乡(镇)人民***府不设立***的行***机构,只设立内设的综合办事机构。

第八条严格控制议事协调机构及其非常设办事机构的设立。市、区、县(市)人民***府在一定时期内的特定工作应当交由现有行***机构承担,不另行设立议事协调机构。现有行***机构不能承担该职能的,可以设立议事协调机构及其非常设办事机构,但应当明确其撤销的条件或者撤销的期限。

第九条市、区、县(市)人民***府行***机构在职能分解的基础上设立内设机构。

市、区、县(市)人民***府工作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立派出机构或者直属机构。

市人民***府工作部门管理的行***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设立派出机构。

第十条市、区、县(市)人民***府行***机构及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和直属机构的名称应当规范,并与该机构的类型和职能相称。

市人民***府的工作部门称委员会、办公厅(室)、局;市人民***府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称办公室;市人民***府工作部门管理的行***机构称局;市人民***府行***机构的内设机构称处、室,市人民***府工作部门的派出机构或者直属机构和工作部门管理的行***机构的派出机构称分局、所。

区、县(市)人民***府的工作部门称办公室、局,其内设机构称科、室;区、县(市)人民***府工作部门的派出机构或者直属机构称所、队。确因工作需要,设定与本条规定不一致的机构名称的,由该机构的批准机关决定。

第十一条市、区、县(市)人民***府行***机构的最高级别分别为副厅级、正处级、正科级;市人民***府行***机构的内设机构的最高级别为正处级,区人民***府行***机构的内设机构的最高级别为正科级。

第十二条市人民***府行***机构的内设机构不设下属机构。因工作需要确需设立的,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管理权限和程序审批。

区、县(市)人民***府行***机构的内设机构不设下属机构。

第三章编制管理

第十三条行***机构的编制在上级机关核定的总额内,依据职能配置确定。

行***机构的编制是指人员定额和领导职数。编制总额分为市,区、县(市),乡(镇)三级,不得相互挤占。

第十四条行***机构的编制是各机构人员调配、职务任免和财***经费拨付的依据。

行***机构不得超编使用工作人员,其领导人员应当在确定的职数限额内调配。

第十五条行***机构的编制在行***机构设立时确定。行***机构的编制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行***机构的人员定额;

(二)行***机构的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的领导职数。

第十六条市、区、县(市)人民***府行***机构编制的调整,由本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管理权限和程序审批或者审核报批;乡(镇)编制的调整,由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管理权限和程序审批或者审核报批。

第十七条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下达的公安、司法行***等专项编制的分配,由市、区、县(市)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分配下达或者会同同级人民***府有关部门分配下达。

第十八条市、区、县(市)人民***府议事协调机构的非常设办事机构不单独确定编制,所需工作人员由承担具体工作的行***机构内部调剂解决。

第四章管理权限和程序

第十九条下列事项由市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经市人民***府审议通过后,由市人民***府报省人民***府批准,同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一)市人民***府行***机构的设置和调整总体方案;

(二)市人民***府行***机构的设置和调整总体方案批准后,工作部门、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工作部门管理的行***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

第二十条下列事项由市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报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批准:

(一)全市行***机构编制总额和市(含区)、县(市)、乡(镇)编制总额的调整;

(二)市人民***府工作部门、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工作部门管理的行***机构的更名或者增加机构名称(包括撤销增加的机构名称,下同)。

第二十一条下列事项由市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市人民***府批准:

(一)市人民***府行***机构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

(二)区、县(市)人民***府行***机构的设置和调整总体方案;

(三)区、县(市)人民***府行***机构的设置和调整总体方案批准后,工作部门、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的设立、撤销或者合并;

(四)市人民***府行***机构与区人民***府行***机构管理权限的划分和管理体制的调整。

前款第(二)、(三)项规定的事项,区、县(市)人民***府同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二十二条下列事项由市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决定或者批准:

(一)市、区、县(市)、乡(镇)编制总额的分配;

(二)市人民***府行***机构职能、编制的调整及其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或者直属机构的增设、撤销或者变更;

(三)市人民***府行***机构的内设机构、派出机构和直属机构设立下属机构的,下属机构的级别及其领导职数的确定;

(四)区、县(市)人民***府工作部门、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的更名或者增加机构名称。

第二十三条下列事项由区、县(市)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本级人民***府批准:

(一)区、县(市)人民***府行***机构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

(二)乡(镇)人民***府综合办事机构的设置和调整总体方案。

第二十四条下列事项由区、县(市)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决定或者批准:

(一)区、县(市)、乡(镇)编制的具体分配;

(二)区、县(市)人民***府行***机构职能、编制的调整及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直属机构的增设、撤销或者变更;

(三)乡(镇)人民***府综合办事机构的设置和调整总体方案批准后,综合办事机构的设立、撤销、变更或者职能调整;

(四)乡(镇)编制的调整。

第二十五条设立行***机构的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行***机构的类型、名称、级别、职能和隶属关系;

(三)内设机构的名称、级别和职能划分;

(四)与其他机构的职能划分;

(五)所需编制。

撤销或者变更行***机构的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撤销或者变更行***机构的理由;

(二)撤销或者变更行***机构后,其职能的消失、转移情况;

(三)撤销或者变更行***机构后,其编制的调整和人员的分流情况。

第二十六条市、区、县(市)人民***府行***机构增设内设机构、派出机构和直属机构的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增设的必要性;

(二)增设机构的名称、性质、级别和职能;

(三)与其他机构职能的划分;

(四)所需编制。

撤销或者变更行***机构的内设机构、派出机构和直属机构的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撤销或者变更机构的理由;

(二)撤销或者变更机构后,其职能的消失、转移或者调整情况;

(三)撤销或者变更机构后,其编制的调整情况。

第二十七条市、区、县(市)人民***府因工作需要,确需设立议事协调机构及其非常设办事机构的,由市、区、县(市)人民***府办公厅(室)提出方案或者会同同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出方案,报本级人民***府批准。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各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对本级和下级人民***府行***机构的设置和编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行***机构应当每年向同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供行***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报告,并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做好行***机构设置和编制的管理工作。

第二十九条上级人民***府行***机构不得干预下级人民***府行***机构设置和编制的管理工作,不得要求下级人民***府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行***机构。

第三十条行***机构擅自超编使用人员的,***门不得拨付行***经费;人事、劳动保障等行***主管部门不得办理人员调配、社会保障等手续。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行***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建议本级人民***府或其监察等有关行***主管部门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处分:

(一)超越管理权限设置或者调整行***机构的;

(二)擅自设置或者调整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直属机构及其级别的;

(三)擅自扩大行***机构职能的;

(四)擅自超过核定的编制使用工作人员或者超职数配备领导人员的;

(五)对擅自超编使用的人员拨付行***经费、办理人员调配、社会保障等手续的;

(六)其他违反行***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工作中有违法、失职等行为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三条参照或者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机构,其机构设置和编制的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机构编制篇5

近几年来,机构编制管理逐步正规化、法制化,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总体来说,机构设置基本达到了精简、统一、效能的要求,但实际运行过程中,超限额或变相超限额设置机构、任意提高机构规格和增挂牌子的情况时有发生。编制总额总体上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在部门或局部超编进入人员结构不合理等现象也有存在。这里有上级业务部门干预的无奈,也有本级为了某种需要的变通处理。总而言之,加强机构编制的管理任重道远,值得我们不断探索与思考。

一、《条例》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律依据

新时期、新条件下要求机构编制管理实行法治化、正规化。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了《地方各级人民***府机制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是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行***法规。“条例”对机构设置、编制管理、监督检查及法制责任等四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规范了我国地方***府机构编制管理,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依法加强机构编制管理,要求我们严格规定机构设置、严控编制总量;坚持机构编制的集中管理,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的审批程序和制度。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法律化、规范化建设,增强机构编制管理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严肃性,同时也是依法防治机构编制方面的不规范行为的有效措施。

通过媒体暴光的形形的腐败事例中,“吏治腐败”是最大的,也是最严重的腐败,是其他腐败现象的根源。“暗箱操作”增加编制、超编进人、超职权配备干部、虚报冒领“空响”等……。这些现象的存在有损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背离了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同时,也给当地***府财***增加了沉重的负担。这些现象也只有依法根治。

二、***策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治保障

***中央、***在新的形势下,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依法出台切实可行、合法有效的机构编制***策,是我们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治保障。各级地方***府应认真执行,根据具体情况切实落实到位。近年来,机构编制部门在机构编制管理方面虽然作了很大努力,每次核编都会定岗位结构,但行***机关“官多兵少”,事业单位其他人员挤占专业技术岗位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情况说明,人员结构的监督很重要,难度也非常大,主要是有***策能否准确得到落实的问题。自从《条例》的颁布和中共中央办公厅〔2007〕2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文件颁发以后,我县以***策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统一领导,严格执行机构编制规定和领导职数配备,在巩固机构改革的成果上,进一步抓了机构编制的管理,了《桂东县关于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通知》,落实了《关于对事业单位和群众团体组织临时工、借调(用)未入编人员进行清理的通知》,坚持凡副科以上行***事业机构,没有上级部门批复的,我们一律不批,机构编制实行“一支笔”审批的制度。严格职能调整和机构、编制、领导职数增减事项的审批制度,并进行机构编制摸底清查,对全县所有行***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三定”,全部建立了明细档案微机管理,定期不定期检查。根据实际情况和***策要求进行增减核准、变更。做到了底子清、情况明、内部真实准确。

三、监督检查是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有效手段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主要作用于机构编制决策的执行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策法规执行的督查,职能运行情况的督查,机构、编制、人员结构执行情况的督查以及运行绩效的评估等方面。监督检查对促进有关***策及时有效地在各地各部门得到落实,特别对机构职能运行情况的督查可及时了解职能履行上是不是有缺位、错位和越位现象,进而通过深化改革,对新形势下部门职能的增减变化进行科学的的界定和及时的调整。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是有效遏制和克服腐败的重要途径。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部门监督检查职能。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要适应新形势下新问题、新任务、新特点的需要,全面转变习惯于主要抓具体审批和执行的做法,克服和扭转“弱监督、软监督、虚监督甚至无监督”问题,加强监督约束职能,健全完善监督检查机构、程序、手段等,在机构编制部门内部形成强力有效的机制和制度优势。实现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制度化、经常化,把监督检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日常业务职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要探索建立专门的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队伍,专司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创新完善层级监督机制,建立机构编制工作向***和***府报告制度,建立健全下级机构编制部门向上级报告制度等等,强化***和***府对机构编制部门的监督约束,强化上级检查监督和社会监督机制,管住机构编制人员,领导职数,首要问题,根本在于管住人,说白了就是管住各级主要领导,因此,实行责任追究尤为重要。要总结完善一些地方实行垂直管理或下管一级审批监督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措施。

二是健全机构编制与财***预算相互制约监督制度。建立机构编制、人员工资和财***预算相互制约监督制度是公共财***管理的需要,是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的内在约束机制。机构编制是财***预算的依据,财***预算控制是机构编制约束的有效手段。要严明法纪,在机构编制部门审核批准的机构和编制的限额之内,才能核定人员和工资,才能列入财***预算核发经费,才能办理调配、录用、社会保险、工资福利、户口迁移等手续。要积极研究建立有效控制的手段和载体,加大监督约束力度。要加快电子化进程,抓紧实现机构编制、人员工资、财***预算等微机联网,机构编制、人员、领导职数、财***统发要网上公开化,强化社会化监督约束。

三是建立和健全机关事业单位自身监督约束机制。加强机关、事业单位自身对机构编制管理的监督约束,符合我国统一的行***管理和领导体制,不仅效率高,而且更带有长效性和根本性。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完善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自查自纠制度,建立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工作向本单位干部职工通报制度,充分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内部监督约束作用。通过建立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机构编制信息通报制度等有效措施,促进机关事业单位相互间的监督检查。

机构编制篇6

一、机构编制实名制兴起的缘由

机构编制实名制的兴起,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从总体上看,它既是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也是机构编制管理的现实需求,同时,它还与***府改革密不可分。

1管理环境发生巨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变莫过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从宏观层面看,市场经济是一个分散而高效的社会结构,它要求一套完整而系统的***府构架与之密切配合。就我国而言,***府一方面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缔造者与推动者;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府无法摆脱市场经济体制而超然独存。换言之,***府结构、功能、运行均受市场经济体制的制约与影响。而就机构编制管理来说,作为***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初是为了适应计划经济体制而设计并运行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带有浓厚计划经济烙印的机构编制管理承受双重压力:一是要完成角色转变,努力适应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二是要适应***府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内外部环境的巨变,一方面迫切要求机构编制管理摒弃传统思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适;另一方面,又不能脱离***府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国情。

2编制与实有人员脱节。计划经济时代,编制是分配给***府机关、事业单位挑选、使用工作人员的依据和凭证,归根结底,它是一种身份。占用行***编制还是事业编制,表明不同的身份,分属不同的序列,享受不同的福利待遇。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府财***、人事制度的渐进改革,地方***府逐渐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财***权、人事权,因而可以在核定的机构编制之外进行自由裁量。譬如,地方***府为了完成***策性安置任务、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得不行使自由裁量权,造成机关、事业单位实有人员(即财***供养人员)大于经审批的编制员额现象,超编、混编、混岗、超领导职数、底数不清等问题就随之衍生。这对机构编制管理提出了挑战,迫使它重新思考如何才能管住实有人员的非理性增长态势。

3***府运行成本不断增加。***府运行既有经济成本,又有管理成本,还有***治成本。经济成本具体表现为***府运行过程中的物质耗费。经济成本的高涨形成财***压力甚至是负担,使***府无法把大量财***收入真正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此时,精简机构、压缩编制尤其是实有人员的规模就成为当务之急。就管理成本而言,迄今为止,任何一个公共部门都无法摆脱“帕金森定律”的魔咒。现实中,随着实有人员代数级数增加,公共部门内部之间、部门彼此之间的关系数则呈几何级数增加,产生常见的诸如公文旅行、文山会海、推诿扯皮等现象,这种内部损耗带来了无形的效率损失。在通讯高度发达的时代,公共部门人员增加以及管理效率下降的负面信息和评价会快速传输给普通民众,加上其它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存在,民众的不满情绪就会逐渐积贮并发酵,给社会稳定带来相当程度的风险。这就是***治成本。正是由于经济成本、管理成本、***治成本的不断增加,***府被迫循着因果链条找寻问题形成的原因,从控制实有人员膨胀上着手,以期减缓压力,提高效率,降低执***风险。

4***府自身建设的客观需求。机构编制管理是***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顺机构编制管理是深化行***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一环。从机构编制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与反馈等流程来看,执行与监督环节是管住机构编制的着力点;从机构编制管理的历史和现状来看,执行与监督领域是问题的高发地带,超编、混编、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均发生在机构编制执行与监督阶段;从创新空间来看,控制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增长是地方***府的重要职责,执行与监督领域的创新在地方权限范围内,因而有较多的创新空间和自。机构编制实名制是联系执行和监督的桥梁与纽带,它把机构、实有人员与经审批的机构、编制一一对应起来,将机构编制管理的重心从审批(即决策阶段)向后位移,将管理触角延伸,改变了机构编制管理者长久以来扮演的被动角色。在法治社会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在***府主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模式中,这一从吏治入手加强***府自身建设的做法通常是积极而富有成效的。

二、机构编制实名制的内涵及实践

机构编制实名制自产生以来,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机构编制实名制是新瓶装旧酒;有人认为,机构编制实名制是管理方法的创新;有人则认为,机构编制实名制是机构编制领域的一场***。那么,机构编制实名制究竟应如何界定呢?可以从内涵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对其进行剖析。

(一)内涵

从宏观上看,机构编制实名制是为了控制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膨胀、落实机构编制管理方针***策而采取的一种核准使用机构编制的管理方法。实践中,它以部门协调配合为前提,以《机构编制管理证(卡)》为载体,以用编制核准为基本内容,以经审批的机构、编制和实有机构、人员名实对应为目的。从机构编制实名制的功能设计来看,它旨在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由于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是在计划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因而与之相应的“编制”一词带有浓厚的计划配置色彩。实际上,编制在当时是一种资格或身份,是否占用编制,占用什么编制,在很大程度上与一个人的身份、地位、福利待遇等紧密相连。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财***、人事体制的改革,地方有了更多的自,编制之下开始出现实有人员的概念,对传统编制管理形成了巨大冲击。编制数与实有人数常常无法一一对应,在岗不在编人员、编外人员、混编人员进入人们的视野。机构编制实名制的出现,就是因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有人员大于经审批的编制数额现象,把管理从抽象的编制转向具体的岗位和实有人员,以适应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背景转换,实现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过渡。

2从割据式管理到协作式管理。以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机构编制管理是一个包含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顺次环节的完整流程。但是,现实中的机构编制管理诸环节却由多个部门分别行使,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审批机构的设置和编制的数额,组织、人事等部门负责录用、调配、安置人员并审批人员工资,***门负责编制部门预算、核拨或核减工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办理社会保障手续,纪检、监察、机构编制部门共同负责监督检查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行为。各部门之间有明确的职能界定和权力划分,机构编制部门不可能涉入组织、人事、财***等部门的具体业务,但是,这些部门却对能否真正管住、管好机构编制发挥了重要作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财***、人事体制的限制,各部门在人员录用、调配、安置等方面没有多少自由裁量空间,因而,机构、编制一旦审批下来,各部门只能照章行事。市场经济条件下,财***、人事体制的改革导致各地、各部门在财***和人员管理方面有了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这给机构、实有人员大于经审批的机构、编制创造了可能。机构编制实名制的出现,试***把计划体制下相互分割的管理方式缝补、连接起来,推动机构编制管理从各自为***、画地为牢的状态向相互协调、彼此合作的状态转化。

3从阶段式管理到全程管理。传统的机构编制管理主要集中在决策阶段,即以审批方式决定机构设立和编制数额,审批之后的管理相对弱化,这种管理方法可以称之为阶段式管理。正是由于这一偏重审批阶段的管理模式,使机构编制管理流程出现了诸多漏洞,给超编、混编、混岗、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制造了可能。在短缺经济和计划配置时期,***府职能较为稳定,地方***府的自由裁量空间不大,因此,阶段式管理能够达到预期效应。在“市场经济+***府主导”的模式中,***府职能大为扩展,不仅肩负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任,而且有相对较大的权限来配置***府机构、编制。因而,仍然采用审批方式从事机构编制管理显然不太适应***府权力扩张的现实。机构编制实名制的***策设计,借助《机构编制管理证(卡)》的载体,楔入用编核准程序,力***把静态的编制数与动态的实有人员一一对应。换言之,它旨在延伸管理触角,把管理贯穿于机构编制的审批、使用过程及结果这一完整流程中去,以全程管理替代传统的阶段式管理,拓展机构编制管理的空间。

4从柔性管理到刚性管理。由于在管理环节上存在不足,机构编制管理权力实质上在无形中被软化、钝化,这种管理是一种放牧式的柔性管理,缺乏力度、刚度和效度。机构编制实名制的设计者深刻认识到了一次性审批的机构、编制与动态变化的机构、实有人员之间构成了激烈冲突和错位,地方或部门有可能利用这些冲突和错位做文章,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制造超编、混编、底数不清等一系列问题,使机构编制管理陷入困境。因此,***策设计者期望通过机制创新、管理方法创新把一次性审批的机构、编制数与动态变化的机构、实有人员一一对应起来,消除作弊者违规的可能性,同时严查各种违纪行为,把软化的权力强硬起来,将柔性管理刚性化。

(二)实践

近年来,针对机构编制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超编、超领导职数、混编、混岗、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各地因时度势、因地制宜,对实名制管理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的实名制管理模式:一是以《机构编制管理手册》为依托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模式。《机构编制管理手册》记录机构名称、机构性质、机构规格、主要职能、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等,当出现机构设立、合并或撤销,或者入编、出编、编制变更等情况时,相应机构或用人单位需到机构编制部门办理变更手续。全国目前大约有10多个省级行***区域实行了这一管理办法。二是以《机构编制管理证(卡)》为载体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模式。实行这一模式的有内蒙古、山西、四川等省级行***区域,这一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了当《机构编制管理证(卡)》所列内容发生变化时,持证单位办理相关手续的具体流程。比如新增人员,用人单位如果不先到机构编制部门办理编制核准和入编手续,人事部门不予审批工资,***门不予核拨人员经费和统发工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不予办理社会保障等。与此同时,机构编制部门一方面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工作,另一方面,每年定期对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管理证(卡)》进行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三是湖北省实行的财***与编制公开模式。建立机构编制监督管理信息网,定编定岗到人,将行***事业编制、机构设置、人员结构、工资人员名单等在互联网上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与此同时,将编制号、档案号、身份证号锁定在财***供养人员名单中,使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公开透明,杜绝违规操作。

从上述三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模式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特点:如登记建册,明确并规范人员入编、出编、编制变更等具体流程,建立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层层把关,加强机构编制审批后的日常监管等。总体上看,这些先期探索为机构编制工作转型开辟了新视野,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透析实名制与机构编制管理转型

机构编制实名制自问世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备受各方关注,并被写入***文件中。但是,从实践来看,机构编制实名制并非完美无暇,它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从问题视角透析机构编制实名制,可以发现:机构编制实名制不是包治百病的万灵丹,归根结底,它只是对以往的管理程序进行了修改,同时重构了部门协作机制。各地实践也表明,在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的过程中,仍然面临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亟需解决。

一是职能部门之间存在权力分割的冲突。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改变了以往的管理程序,延伸了管理权力,推动了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之间从各行其***、画地为牢的状态向配合协调、监督制约状态的转化,修补了机构编制管理过程中断裂的管理链条。在此过程中,机构编制部门处于管理的上游位置,它通过编制和领导职数核准程序规范了管理过程,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事部门从事综合计划的职能。如果人事和机构编制部门没有分开,这种矛盾还不至于表面化;倘若二者分开单设,则冲突就会成为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的拦路石。缺乏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机构编制实名制将形同虚设。

二是难解编外控制人员的悖论。所谓编外控制人员,是指地方***府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动用本级财***供养的、不占用编制且履行社会管理或公共服务职能的人员。对这一特定人群进行清理、规范是必要的,但是,不能简单地否定编外控制人员的合理性,更不能一刀切予以全部清除,而是要理性对待。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的目的在于,将机构、人员与经审批的机构、编制一一对应起来,以节约财***开支,降低行***成本。从严格意义上说,机构编制实名制实际上对编外控制人员没有任何约束力,于是,机构编制管理的“悖论”产生了:一方面,机构编制实名制旨在管住、管好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另一方面,却有大量人员游离于机构编制管理之外。这是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过程中迫切需要重新慎重思考的新课题,是对传统机构编制管理的新挑战。

三是拘泥于机构编制的狭隘视角,容易走入舍本逐末的歧途。从管理学的视角看,机构编制实名制的制度安排主要是通过程序设计和管理流程变化控制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的不合理增长态势。在很大程度上,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的目的在于控制机构编制膨胀,减轻国家财***压力,降低行***成本。这一目标定位——精简、控制,与计划经济和高度集权体制下的机构编制管理一脉相承,没有跳出就机构论机构、就编制论编制的传统思维定式。显然,这与我们建设服务型***府、法治***府、责任***府、效能***府的现实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如果止步于精简、控制的目标定位,而不拓展和深化机构编制管理的领域,仅仅管住机构编制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变迁的需要、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沿此路径走下去,可能最初尚能取得一些成绩,但最终会被锁定在无效率甚至负效率的状态之中。

四是无法有效回应科学配置执***资源的客观需求。机构编制实名制是对已审批的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进行严格控制和规范管理,并不涉及审批行为本身。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步伐,现实已不再满足于严格控制和规范管理,而是呼唤机构编制管理能科学配置执***资源。这就牵涉到如何明晰***府各部门的职能,怎样界定部门相互之间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如何科学、合理地确定不同地区和部门的编制总量、结构,如何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实行动态调控等等。机构编制实名制的着力点重在严格控制和规范管理上,是向管理的下游拓展空间,而不是积极改造机构编制审批的源头,因此,它只能从事后管理出发进行部分修补,不可能对机构编制管理进行根本性重构。换言之,机构编制实名制是一项基础工程,但如果仅仅满足于基础的构建而忽略质的提升,终究无法完成机构编制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转型。

从实践来看,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是为了努力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机构编制管理面临的新情况和新形势,而以上问题视角的分析也表明,机构编制实名制其实只是机构编制管理转型的前奏,它通过构建一个新的协作机制,为整个体制转换准备了必要条件。实名制的根本目的在于管住底线——现有的机构、编制和人员按既定规则运行,而不是追求理想境界——科学配置执***资源。鉴于此,在实施机构编制实名制的基础上,我们尚需进一步重理机构编制管理,以完成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我改造与转型。具体来说,其转型路径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定位:

1从模糊行***控制向总量动态控制拓展。模糊行***控制是传统编制管理方式,它一方面表明机构编制缺乏系统、科学、合理的界定标准,没有一个明确的总体限量,是模糊的、不明晰的;另一方面,它具有强烈的***府干预色彩,即所有机构、编制的产生、变更和撤销都是***府意志的体现。与之相反,总量动态控制是指机构编制既有一套完备的、科学的、合理的配置依据和程序,又有一个总体额度,而且还能根据情况变化适当增减,动态调控机构、编制的具体构成。相比之下,后者显然更加契合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社会转型。换言之,实行总量动态控制势在必行。

向总量动态控制拓展包含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机构编制实行总量管理;二是对其进行适当的动态调控。就总量管理而言,首先应确定选择哪几个因素作为生成机构编制总量的依据。根据我国国情和管理实践,行***编制总量事关公共权力的运行及成效,因此要优先考虑国内生产总值或地区生产总值、人口、财***收入、面积、行***区划等因素,要按先后顺序、有比例确定一个综合系数以配置全国和各地的行***编制总量;事业编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既受制于事业自身的发展,又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因此,可以优先考虑财***收入、人口、面积以及事业发展的需要等因素,以确定符合各地实情的事业编制总量。就动态调控而言,机构、编制的总量不能全国一刀切,搞绝对平均,应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区别对待,对不同时期的机构在编制总量配置上要体现其职、责、权的变动情况。在总量管理的前提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职能变化状况,对需要弱化或取消职能的机构,要稳步减少编制甚至撤销机构;对需要强化或新增职能的机构,要在总量控制范围内适当增加编制,整合资源,挖掘潜力。换言之,动态调控意味着在市场化、国际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不断调适,找到最适合的机构编制规模。

2从收放循环向结构调整拓展。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机构编制管理主要依赖行***手段进行***策性调控,因此,以往的机构编制管理常常随***策变化走入“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循环之路。现实操作中,“收”意味着对机构编制实行严格的冻结,不管是缺编还是超编,一视同仁。客观地看,它对超编机构是合理的,但对缺编机构来说,由于一些合理的机构编制需求遭到行***调控遏制,使***府应有的职能难以正常发挥,造成***府缺位的种种不良后果。“放”则是指由于对超编、混编、“吃空饷”等弊病缺乏有效治理手段,导致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短期内急剧膨胀并超过经济社会发展的承受能力,增加***府运行的经济成本、管理成本和***治成本。收放循环的直接影响就是,机构编制陷入“膨胀—精简—再膨胀—再精简”的轮回而无法解套。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轮回现象实质上是传统机构编制管理合逻辑的自然延伸与结果。

向结构调整拓展,就是要努力跳出“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循环,注重职能设定的合理性、机构设置的科学性、编制配备的合理性、***府运行的协调性,推动***府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和释放自身潜能。换言之,对机构编制管理进行结构调整,意味着对诸如“收”、“放”等***府管理行为进行根本改造,构建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体的全新管理机制,以程序化的、可预期的、稳定的管理方法取代运动式的、不定期的、大起大落的管理方法,优化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稳步推动国家***权建设进程。

3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拓展。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自成立到现在,既缺乏一部权威系统的法律,也缺乏一套成熟完善的制度。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机构编制管理依靠的是以往的经验积累和惯例对照,没有一个科学的工作定位。这种管理的现实表现形式就是粗放式管理。众所周知,在经济社会快速变迁的转型期,粗放式管理容易导致错误的判断,提高管理成本,降低管理绩效。

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拓展,就是要建立一套系统、权威、完善的规则体系,确保编制管理有法可依,有制可循。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有三个问题:一是把“编制就是法律”现实化,使机构编制管理走出人治的困境,走上依法管理、依制运行的轨道。二是要向标准管理转变,根据部门职责、法定权限、工作方式等规定,抽象、提炼出核定机构、编制的客观要素,使机构、编制配备有确定的、量化的标准可供参考。三是要尽快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估标准,考核“三定”内容是否落到实处,机构内部、机构彼此之间是否协调,人力资源是否发挥了最大效用等。总而言之,就是要以科学化的手段推动机构编制管理从无形向有形转变,从主观判定向客观判断转变。

机构编制篇7

一、研究“十一五”期间行***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问题和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

1、根据“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和中央编办的统一部署,认真研究我省行***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历次机构改革的经验和做法,研究行***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探索提出我省“十一五”期间行***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目标框架、近期任务和实施步骤。

2、继续学习落实《中央编办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的执***能力建设要求,推进行***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管理创新的若干意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行***管理体制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认真研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领导和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重点是完善煤矿安全监察和行业管理,区域协调发展、环境监管、土地督察、公用事业管理、食品安全体制,以公安消防为主体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等。研究在***府职能转变的过程中,群众团体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问题

二、积极做好行***体制改革和其他体制改革的相关工作

3、根据中央精神,认真做好规范******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撤并***和***府职能相同或相近的工作部门;规范各类领导小组和协调机构,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改革和完善***的纪律检查体制等工作。

4、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府组织机构以及依法界定省、市、县三级***府和***府组成部门的事权和职责。

5、根据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研究文化体制改革中涉及的管理体制、职能转变、编制调整等问题。

6、继续做好司法、粮食流通、畜牧兽医管理、水资源管理、勘查设计等体制改革中的相关工作。继续做好企业所办中小学、医院划归当地管理的相关工作。

7、积极配合做好***在我省开展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工作。

8、继续加强对综合行******试点工作的指导,着重推进和总结城市管理、农业综合***和文化市场管理***试点工作,总结经验,继续推进。

三、继续搞好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加大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力度

9、研究提出推进全省乡镇机构改革的意见。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配合农村税费改革,研究提出我省完成乡镇机构改革的工作思路和意见。

10、全面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指导各试点市、县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掌握工作动态,总结试点经验。建立省编办试点县联系点,对试点工作进行重点帮助指导,围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中发现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研究,提出对策。力争年内完成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经验,提出指导面上工作的意见。

11、在《机构编制信息》上开辟“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专栏”,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在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中的经验,交流全省各试点市、县乡镇机构改革的情况和做法,及时向中央编办报告全省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四、继续进行事业单位改革的研究和试点工作

12、做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全省事业单位的调研,摸清底数,完善各级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基础数据;对县级所属事业单位认真进行清理整顿;根据各类事业单位的特点进行模拟分类,为实施分类改革做好准备;对条件成熟的事业单位,可先行改革。

13、待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出台后,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对《山西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意见》(讨论稿)和《省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14、继续大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中央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继续加强对全省确定的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市、县和部门工作的调研,深入了解试点情况,认真总结试点中有代表性和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

五、加快推进机构编制法制化进程,严格机构编制监督管理

15、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做好《山西省机构编制管理条例》的修改工作,为中央编办制定相关法规提供建议参考。

16、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基础制度建设。严格落实中央编办《关于严格控制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中编密发[2004]6号)精神,进一步做好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的管理,确保我省5年内乡镇机构和人员编制只减不增。加强各市、县机构编制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成果的交流,积极推行编制实名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不断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深入探索建立机构编制与财***预算相互配合的约束机制,进一步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方式方法。

17、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继续开展机构编制的督促检查。进一步做好“12310”举报电话的受理工作,研究全省贯彻中央编办“五不准”的实施意见,并对各地遵守机构编制管理“五不准”的情况进行督查。继续联合纪检、组织、财***等相关部门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

18、搞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干部群众对机构编制工作的认识水平,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为做好机构编制监督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抓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贯彻落实

19、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实施工作。以加强监督管理为中心,继续推进全省网上登记试点工作,扩大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工作范围,提高网上登记的质量和水平。

七、做好《公务员法》实施涉及的编制工作

20、加强与组织、人事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认真研究公务员登记涉及的机构编制事项,摸清底数,提出相应的***策建议。

八、切实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及编制队伍建设

2l、继续加强机关***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风廉***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做好机构编制各项工作提供***治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22、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完善工作制度,转变工作态度,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23、继续加强学习。坚持学习制度,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继续加强***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和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24、继续大力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提出调研任务,严格落实调查研究计划。

机构编制篇8

1、无法可依。机构编制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涉及部门权力分配,是社会关注程度较高的一项工作,其影响广泛而深远。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各地******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按中央的要求不断下文件、提要求,期望扭转机构编制工作被动的局面。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机构编制工作缺乏权威性的法规,许多工作凭借的是干部的***性、良知、道德水准。当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与之发生冲突的时候,因为没有规矩、没有方圆,自律意识就有可能发生倾斜,问题就随之发生。与此同时,之所以在一些地方,机构编制问题层出不穷,与没有高压手段、硬性规定和这些地方的干部无所忌惮、随心所欲息息相关。

从另一方面看,机构编制工作在很多方面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标准,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核定上都是模糊的,大致的,定性的。没有量的规定,基层很难操作,比如公安机关的编制核定标准问题,多年来一直在喊,到目前仍然不清不白。因为没有标准,监督检查也就难以“量刑”。

2、上行下效。基层机构编制工作常常表现出较明显的被动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重点工作,影响着机构编制工作。比如“SHARS”出现以后,随之而进行的卫生体制的改革,不少地方将目前的卫生防***机构一分为二;当安全生产出现了问题时,又专门设置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无一不是自上而下,一级往一级延伸。二是不加分析的要求上下对口。因为履行的职责不同,各层级应当有不同的机构设置,本来天经地义。可是有的上级机构总是要上下一致,千方百计往基层伸腿,而不论顾基层的实际。其实,在一些地方,在几乎没有工作任务、没有工作对象或者工作极度不饱满的情况下,也要立庙挂牌、定编定员。三是来自强力部门的压力。那就是强势部门干预机构编制的问题,尽管喊叫了多年,仍没有遏止,而有加重和法定化的趋势。大凡这类机构,工作量相对较大,在机构设置上应当充分考虑到。但也不否认有权力干预机构编制工作的因素。比如说,现在一些地方正在设置“总值班室”,规格较高,是不多见的。值班室是一个办公场所的概念,怎么能作为一个实体性机构来对待?再比如,将机构编制与项目、经费挂钩,以项目经费为饵,逼使基层就范等。这种不顾机构部门被动应付来自各方面压力的问题,实际体制原因导致的,不能认为基层机构编制工作管理不力。所导致的结果是,机构编制工作无序化,监督检查无的放矢。

3、“刑不上士大夫”。从全国来看,机构编制工作体制大体相仿,都是在******府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主官不是***府***,就是***的副职,因而作出的决定大都代表一级******府的意见。从这个角度来说,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对象具有特殊性,同时也加大了工作台的难度。从过去机构编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来看,换一届领导提拔一批干部、进一批人的问题,始终是机构编制工作致命硬伤,也是目前机构编制工作背伏的最大包袱。这些已时过境迁的行为,一般为一地的核心层所为,这在当时也是不允许的,但又有谁去真正追究呢?

4、“雷大雨小”。古有商秧徙木,倡导的是言必信,信必行,行必果。但纵观我们的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的过程和结果,都是“规矩写在文件上,精神落实在会议上,监督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听说有超配干部受追究的,很少听说不按规矩进人受查处的,这就助长一些地方,部分领导干部在机构编制工作上的违规乱纪问题。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也是利益调整的敏感时期,机构编制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显示出在我国***治经济社会中更加重要。加强机构编制工作的监督检查是形势的要求,是人民的愿望,必须毫不动摇、持之以恒。

一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学习《机构编制工作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基于其特殊对象考虑,宣传的对象应当是各地******负责人,组织人事编制***门的领导和干部,各部门的班子成员和人事***工干部。

二是解剖麻雀,重点突破。一方面,各地的机构编制机关要对照规定,对本地的机构编制工作进行认真的疏理,并逐一提出整改的办法。另一方面,要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一查到底,向社会公开查办结果,以彰显开展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违规必纠、违纪必查的决心和勇气。

机构编制篇9

近年来,我县机构编制工作在市委、市***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全县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综合改革,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逐步实现了机构编制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现将我县机构编制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县地处××市东大门,总面积3301.64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其中:镇8个),268个村民委员会,50个******机关,251个事业单位(不含373个乡镇小学),人口43万人。目前全县行***编制1165名,其中:县直机关434名(含自定编制32名),乡镇432名,***法编制331名。实有1122名,其中:县直机关418名,乡镇397名,***法编制307名。事业编制7792名,其中:全额拨款编制5800名,差额补贴编制889名,自收自支编制1103名;实有7240名,其中:全额拨款5712名,差额补贴617名,自收自支1107名。

二、机构编制管理

1、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控制机构和人员编制。近年来,我县严格机构编制纪律,坚持落实机构编制“专题报告、专门机构审核、专项文件”下达的“一支笔”审批制度。为进一步搞好机构编制的管理工作,我们在县编办和纪委分别设立了举报电话,聘请了21名社会监督员,共同受理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举报。在机构编制工作中,通过完善制度,强化调控,严肃纪律,立足服务,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机构编制的管理,根据市上核定的行***编制,没有新增行***编制,没有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和超编进人现象,机构改革的成果得以较好巩固,机构编制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2、实行编制实名制,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约束机制。县编办对每个干部实行卡片动态管理,坚持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建立以姓名、性别、单位、职务、参加工作时间等为内容的人员编制卡,每人一卡,编制到人,卡片随人员调动及时调整。对新招录人员,办理完各种手续后,填写编制卡片,予以纳编。同时,加强与组织、财***等部门的配合,建立相互协调配合、相互制约的编制控制制度,完善机构编制与财***预算相互配套约束机制,把机构编制作为行***事业经费预算拨款的主要依据,只有在县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编制范围内,人事部门才能核定工资,***门才能核拨经费。

3、坚持“凡进必考”***策,把好进人关。积极组织实施《××县人事人才工作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关于实施人才战略,加快人才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并实施《××县“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2004年根据省市的安排部署,公开招考100名乡镇公务员,对全县招录公务员工作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做了大量的相关工作。公开招考的100名乡镇公务员已在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加大公检法部门工作力度,2003年来,积极配合省市人事部门为我县公检法部门公开招考公安干警19名,法院工作人员17名,检察院工作人员5名。

2004年以来,根据县***府[2004]162号文件《××县人民***府关于对新增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实行公开招考(招聘)的实施意见》精神,在全县事业单位进人方面,实行公开招考聘用办法,2004公开招考教师104名,2005年招考教师100名。为县***史办、县***校、县城管***局公开招考工作人员15名。2004年在全县卫生类中专毕业生中公开招考乡镇计生服务人员17名。聘用工勤人员38名。

4、建立全县机构编制和人才信息库。加强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网络建设是机构编制和人才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保证信息网络的正常运行,方便快捷的查询信息,从200/*年开始,按照省、市编办的要求,我们抽调专人,对全县******、***法机关、事业单位、乡镇机构性质、编制、职数、实有人员,进行了统计,列入全市机构编制信息系统,做到了机构和人员编制底子清、情况明;同时组织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进行摸底填报,与档案核实基本情况后,建立每个职工的信息资料,完成了全县1万多人的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

三、稳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工作

2004年,根据省市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摸底调查,宣传动员,落实方案,分工负责的基础上,完成对县***府涉及改革的11个单位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工作。乡镇机构改革在去年××乡试点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在××、××、××三个乡扩大试点,年底完成剩余16个乡镇的改革。这次乡镇机构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转变***府职能。按照***企、***事、***社分开的要求,乡镇***府职能向执行***策法律,推动经济发展,强化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维护安全稳定方面转移。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规范***府行为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建设服务型、法制型***府。合理界定乡镇事业单位职能,事业单位原则上不再承担行***管理职能,要利用自身优势,强化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二是规范机构(工作岗位)设置。乡镇******机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特点,按照便于统一领导和管理的原则,撤消******机关内设机构,科学设置职(岗)位,将工作任务直接分配到人,各负其责。调整乡镇事业单位设置布局,规范事业单位名称,按照事权、财权和人权相统一的要求,理顺条块关系,改革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真正赋予事业单位法人地位,推动事业单位社会化进程。三是竞争上岗,优化结构。不断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重新定编定岗的基础上,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竞争上岗,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并结合实际,多渠道分流富余人员。乡镇事业单位统一设置为四个中心,即:农业服务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和财经工作服务中心。

四、认真做好事业单位综合改革

我县2004年被省编委、省人事厅确定为全省事业单位综合改革试点县后,我们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派相关人员赴辽宁鞍山、江苏宿迁、甘肃武威、天水学习考察后,结合我县实际,提出我县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一是以科学分类和转换机制为重点,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二是以推行人员聘用制和实行岗位管理为重点,推进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三是以搞活内部分配为重点,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四是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为重点,推进事业单位社会保障等相关制度改革。县人事部门与县委组织部、县财***局等单位共同研究制定了《××县事业单位行***领导人员聘任暂行办法》、《××县事业单位推行竞聘上岗实施办法》、《××县事业单位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县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办法》、《榆中县关于深化职称改革推行聘评分开工作实施意见》、《××县事业单位人事实施办法》、《关于县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社会保险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等七个配套的实施意见(办法)。经县委、县***府研究同意后报市人事局,4月份我根据市人事局的修改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现已上报省人事厅审批。成立了××县事业单位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了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工作职责。组织召开了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会议,对全县事业单位改革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完成了140个事业单位的分类工作。目前对7个试点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考核,由主管部门先行聘用后,按照方案进行综合改革,为下一步事业全面改革打好基础。

机构编制篇10

今年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也是机构编制工作面临机遇和挑战的一年。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今年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地方***府机构改革。

根据中央总的要求,今年推开省市一级***府的机构改革。省级***府机构改革的方案今年上半年要基本审批完毕,下半年组织实施。县级和乡镇***府的机构改革放在明年进行。目前,地方***府机构改革正在按计划、分步骤地积极推进。中发*号文件下发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府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并作了部署。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已经明确了专人负责,组织了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开始研究提出本地的***府机构改革方案。中编办也已经组织了专门的工作班子,拟定落实中央2号文件的实施意见,同时着手进行省级***府机构改革方案的调研和审核工作,已经和20多个省、市、自治区初步交换了意见。应当看到,要在今年完成省级***府的机构改革工作,实现***中央、***提出的“人员编制原则上减一半”的目标,任务是非常艰巨的,面临的形势也是十分严峻的。各省编办的同志们要认清形势、振奋精神,当好***、***府的参谋助手,绝不辜负***和***府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为全面完成今年的机构编制工作而努力奋斗。

关于今年的机构编制工作,特别是地方***府机构改革工作,中编办将要召开专门的会议研究部署。在这里,我代表中编办要求各地编办对今年的机构编制工作作出周密的安排,明确任务.加强领导。

二、充分认识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去年10月25日****签署第*号***令,施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这一条例的颁布,标志着事业单位的一个新的管理制度——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这是事业单位管理走向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一制度的建立,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行***体制、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也是行***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多年来,事业单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要看到,事业单位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与逐步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在计划经济时期,事业单位基本上是******机关的附属物,事无巨细都由主管部门决定和安排,在经费上也由国家财***统收统支。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根本不可能成为***法人,也没有成为***法人的需要。随着我国行***体制、经济体制、以及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其***事职责不分,社会化程度不高,财***负担沉重,缺乏竞争机制和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的问题,就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阔时,在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还存在多头审批、盲目发展、缺乏宏观规划的现象。这不仅降低了事业单位的活力和效益,难以很好地发挥事业单位的作用,而且也加重了主管部门的负担,不利于***府职能的转变。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提到重要的日程。

对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央在*年已经向全国转发了中编委的意见。按照***的十五大精神和中办、国办转发的《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高举***理论的伟大旗帜,在以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下,坚持***的基本路线,遵循***事分开、推进事业单位社会化的方向,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和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确立科学化的总体布局,坚持社会化的发展方向。推行多样化的分类管理,实行制度化的总量控制。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实行***事分开,推进社会化进程。主要体现在: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管理要由微观转向宏观,相当多的事业单位也要离开主管部门的襁褓,进入社会、走向市场,实现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从******机关的附属物,转变成为社会发展主体。切实做到这一点的基本保证,就是使这些事业单位获得法人资格。当这些事业单位以法人资格进入市场开展活动之后,还要依法保障它们的合法权益,规范它们的市场行为。所有这些,都要求着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的尽快建立。因此,建立事业登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到底就在于它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转变***府机构的职能、进一步改革行***管理体制、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同时,建立事业登记管理制度,也是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需要。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的管理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对事业单位的民事主体资格也没有具体的规定。建立事业登记管理制度以后,机构编制部门可以实现对事业单位的依法管理,事业单位本身也可以依法享有和承担***法人的权利和义务。

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

今年,我国要庆祝建国*周年、迎接澳门回归,大事多、喜事多。与此同时,改革任务也十分艰巨,如国有企业改革到了关键性的时期、省级***府机构改革将要全面展开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把“稳定”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我们一定要从大局出发,将稳定做为贯彻始终的基本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将会促进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也会给事业单位的日常运转和长远发展带来很多便利,应当说,这是一件大家都赞同的“好事”。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策性强、涉及面宽,十分敏感,各地要充分认识登记的复杂性,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切实加强领导,各部门协调配合,从本地实际出发,稳步推进。为此,我提几点要求:

第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全国统一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瘦制度,不仅对于没有进行登记试点的省市,而且对于登记试点省市,都是一项新的工作。这样一项时间紧、任务重、头绪多、***策性强的工作,如果没有强有力的领导,没有周密的组织、安排,就很难保证顺利完成。因此,各级编办的领导同志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切实负起领导责任。

第二,既要积极推进,又要稳妥审慎。从现在到《条例》规定的完成全国现有事业单位登记的时限,只剩下6个多月,在时间上已经相当紧迫。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法规的严肃性,确保《条例》的贯彻执行。我们必须更好地发扬各级编办团结紧张、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不出现任何松懈、拖拉。开展这项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态度要积极,工作要有序,方法要稳妥。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忙中出错,因错生乱。对这个问题,大家务必要高度重视。

第三,要周密组织,分步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是一项大的“工程”,就像任何工程的顺利完成,都要以科学的规划、周密细致的组织作为保证一样,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更要严格按照《条例》的要求,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周密组织、分步实施。其中,重点是搞好分步实施。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科学的分类、排队。在此基础上,坚持先易后难、先简后繁、逐步推进的工作步骤。尤其要先行登记性质稳定、边界清晰的单位。在这个问题上,要防止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就不加研究,不作分析地仓促上阵;更要坚决反对盲目地“一哄而起”,把好事办糟。

第四,做好宣传工作。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建立全国统一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取得各有关方面的理解、支持与配合。尤其要做好对事业单位的宣传、解释。要使它们充分认识到:建立这一制度,不仅是为了规范其行为,而且是从国家法规层次上确立其合法地位、维护其合法权益、保护其合法行为的必要举措。

总之.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周密细致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及时解决登记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登记的顺利进行,保持事业单位队伍的稳定。

要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还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与***府机构改革的关系。今年,各省市编办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按照***中央、***的部署,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府的领导下,做好省级***府机构改革的有关工作。这次省级***府机构改革的力度和深度,都将超过以往历次机构改革。搞好这次改革,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高度重视、全力以赴,确保成功。与此同时,还要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要认识到,它本身就是***府机构改革的内在要求,是转变***府职能、实现***事分开的重要条件。

二是处理好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关系。从总体上看,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首先,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与***中央确定的“推进事业单位的社会化,使事业单位具有法人资格”等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原则,在目标上完全一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愈是深入发展,愈会显示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重要和必要。其次,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搞好了,又可以对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深入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对事业单位登记的过程,也是对事业单位现状的一次普查。可以进一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方案的拟定,以及改革目标的选择,提供更充分的依据;《条例》规定的“事业单位应当具备法人条件”,就从法规的层次,规定了现在还没有具备法人条件的事业单位,要向具备法人条件的方向发展,这必将对***事分开方面的改革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依法运用核准登记、不予登记、注销登记等手段,对于巩固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成果,促进改革目标的实现等,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是处理好与其他登记管理的关系。关于企业、社团、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四个登记管理条例的先后出台,标志着我国的组织机构管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同时,任何一类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整个登记管理体系的全局出发,主动与工商、民***等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真正做到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四、抓好登记管理工作的思想建设和队伍建设

关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目标和原则,中央早已明确;现在***又颁布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对象、内容、程序、责任等方面作出了规范。现在,能不能切实把这项工作搞好,就要看有没有一支依法办事、廉***勤***、作风过硬的队伍。为此,各级编办都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登记管理工作的思想建设和队伍建设。

第一,要加强学习。要结合工作实际,坚持学习***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江***的重要讲话;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把讲学习、讲***治、讲正气的“三讲”抓紧、抓好.进一步提高每一位同志的***治思想水平。同时,要认真学

习《条例》和即将颁发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实施办法》,提高业务水平。

第二,要坚持依法办事。依法治国是***中央确定的基本方略,所有部门都要坚决贯彻执行。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要坚持依法办事。要认识到,登记工作的稍有不慎,比如登记重名的单位,都可能引起法律纠纷。为此,首先要学法、懂法。不仅要认真学习《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还要学习、掌握其他所有相关的法规、办法,并作到理解透彻、应用得当。这次会议后,中编办将立即组织有关的培训。各省市也要相应组织好对基层登记机关的培训。要通过培训,提高大家的法制观念、***策水平和登记管理的业务知识;为更好地作到依法开展登记管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三,要继续搞好廉***建设。廉洁从***、反对腐败,是事关***和国家前途生死存亡的大事。对此,***中央、***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各级编办的每一位同志都要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接触面更宽、有关的经济往来也多,更要从思想上强化廉***意识。宋德福同志在中编办多次强调指出,建立一项审批制度,一方面意味***府对某项社会事务管理的加强;另一方面意味着多了一份产生腐败现象的可能性。对此,我们必须警钟常鸣。同时,还要通过建立、实施严格的工作制度和监督制度,堵住可能出现的漏洞。

第四,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合理调配力量,搞好组织建设。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任务繁重、***性强,没有必要的人员力量和符合法规要求的组织形式,就难以保证任务的完成。但是,我们作为主管机构编制的部门,在机构编制问题上更要坚持精简原则,起好带头作用,多从提高人员素质、合理使用力量、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功夫。

第五,要树立服务观念。小平同志说过,“管理就是服务”。在一定意义上,建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的实质,就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事业单位服务。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于机构编制部门来讲,一方面增大了服务的范围、内容和深度,一方面也加重了搞好服务的责任。同样,要搞好这项工作,也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起这样的观念,对于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密切与事业单位的关系,确保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都有重要意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机构编制10篇

学习

结构体10篇

阅读(14)

本文为您介绍结构体10篇,内容包括结构体日常例子,结构体怎么描述。混凝土结构加固篇一、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有:1、加大截面加固法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受压区加混凝土现浇层,可增加截面有效高度,扩大截面面积,从而提高构件正截面抗弯,斜截面

学习

师德师风工作计划模板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师德师风工作计划模板,内容包括2022年师德师风工作计划,幼儿园师德师风学期工作计划。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认真开展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增强践行“三个代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3、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

学习

砌体结构10篇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砌体结构10篇,内容包括砌体结构口诀大全,砌体结构原理与设计。不同形状的砌块实际产生的作用效果有所差异。因此,需要结合砌体建筑的实际要求,选择合理的砌块形状,优化砌体建筑实际应用中的服务功能。当前砌块形状可分为:①端

学习

事业单位编制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事业单位编制10篇,内容包括事业编制历年案例分析,事业编制考试文章范文。二、编制混杂,人员管理难以区分。编制使用不规范,一是同一单位几种编制性质的人员并存。在机关既有公务员,也有非公务员,还有占机关后勤编制的事业人员;在

学习

膜结构10篇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膜结构10篇,内容包括膜结构知识汇总,膜结构推荐。近十几年来,张拉膜结构建筑以其造型独特的外观,梦幻般的内部空间,充满了张力的曲线、变幻的膜体、标准化加工的结构构件,高度灵活的支承方式,为广大的结构工程师提供了一个施展高

学习

民间融资10篇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民间融资10篇,内容包括最新民间融资消息,企业民间融资。2、民间投资依赖地方资源的倾向性明显。调查显示,近年来,济宁市民间投融资大都紧紧围绕当地优越的自然资源,积极投向加工业、水产品养殖业、煤炭及运输业,民间投融资高度

学习

煤矿后勤工作计划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煤矿后勤工作计划,内容包括煤矿企业后勤管理工作计划,煤矿后勤工作总结范文。煤矿企业;后勤管理;经济效益一、煤矿企业提升后勤管理能力的价值在当前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后勤管理工作是任何企业寻求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的部分。

学习

融资融券交易10篇

阅读(13)

本文为您介绍融资融券交易10篇,内容包括融资融券交易心得,融资融券知识问答。证券融资交易是指投资者出于对股票价格上涨的预期,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同时由证券公司垫付其余款项而购入股票的一种信用交易方式。买空者所购入的股票必须存

学习

护理医学毕业论文

阅读(18)

本文为您介绍护理医学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护理医学毕业论文怎么写,护理毕业论文大全完整版。关键词:医学护理;临床应用;地位;作用医学护理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的医学护理,不仅关系着患者的健康,同时也能够反

学习

物业公司工作经验总结

阅读(19)

本文为您介绍物业公司工作经验总结,内容包括物业的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物业公司项目部半年总结ppt。2、由于公司业务涉及到的报关报检、现代物流、保税物流、货代、运输仓储等业务流程、业务操作模式及规范等问题。虽然我所读专业与此相关

学习

编制管理10篇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编制管理10篇,内容包括编制管理的最佳方案,编制管理工作日志。《条例》的制定和实施是深化行***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地方机构编制管理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央、***的领导下,地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基本适应

学习

产业结构10篇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产业结构10篇,内容包括产业结构变化分析的起点,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一句话总结。受国际金融危机恶化,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需减弱以及近一两年来加工贸易***策调整等因素影晌,我省加工贸易发展速度明显减缓,2009年1-8月,全省加工贸

学习

句子结构10篇

阅读(15)

本文为您介绍句子结构10篇,内容包括句子结构问题大全,句子的结构大全。ShecansinganEnglishsong.她能唱一首英文歌曲。BothfatherandmotherarefightingagainstSARS.父母都在同“***”作斗争。2.并列句(简单句+并列连词+简单句)所谓并

学习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阅读(16)

本文为您介绍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范文。2004—01702导师:成员:组长:班级: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俗话说得好:“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将“衣”摆在首位。可见,“衣着”在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