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食品篇1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对进口食品需求越大。
在进口食品进入时,该部门会对进口食品国家或地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和审查,符合我国规定要求的,其产品准许进口。
出入境检验检***部门按照我国法律法规和国际准则的要求建立了相应的检验监管机制对进口食品进行把关。
进口食品就一定“高大上”吗?
2批次共25020千克来自美国的APS牛初***粉检出“亚硝酸盐超标”;3批次共1263千克来自泰国的7BEST牌卡拉胶果冻,检出添加剂“胭脂红超标”;2批次共12568千克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芝士威化,检出重金属“铝超标”……
4月8日,记者从广东检验检***局获悉,今年前两月,该局辖区内口岸共检出问题进口食品51批、75吨,而去年广东除珠海、深圳外,总共检出398批、778吨问题进口食品。
国家质检总局最新的中国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亦显示,几乎所有种类的进口食品均有检出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去年,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列前10位的种类分别为:糕点饼干类、饮料类、粮谷及制品类、糖类、***制品类、酒类、调味品类、水产及制品类、其他加工食品类、干坚果类,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84.1%。
有关人士分析,进口食品贸易量迅速增长以及检验检***机构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是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和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
沿海城市需求最大
据WTO数据统计,2013年我国进口食品农产品贸易总额排名世界第一,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市场。据国家质检总局数据统计,2014年,全国出入境检验检***机构共检验检***进口食品1104.2万批(货物批)、3514.1万吨、482.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9%、7.3%和3.3%。2005-2014年的10年间,进口食品贸易额增长4.3倍,年均增长率达17.6%。
从广东消费市场来看,食品进口需求更强劲。据广东检验检***局统计,在该辖区内,2014年共检验检***进口食品5.33万批,货值86.17亿美元,与5年前相比贸易额增长近1倍。记者日前走访广州多家大型商超,发现进口食品成为多家商场、大型连锁超市的“标配”,沃尔玛、广东永旺、家乐福、百佳、华润万家等均曾表示,近两年他们卖场里的进口食品数量和品类逐年快速增长,同比增长至少三成。
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来源地更加国际化。去年我国从192个国家或地区进口食品,其中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10位的分别为:欧盟、东盟、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俄罗斯、阿根廷和韩国,共397.8亿美元,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82.5%。从品类来看,我国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10位的食品种类分别为:***制品类、油脂及油料类、水产及制品类、肉类、粮谷及制品类、酒类、糖类、饮料类和其他加工食品类和罐头类,共453.4亿美元,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94.0%。其中:植物油、***粉、肉类、水产品等大宗食品的进口量分别达到854.1万吨、149.9万吨、279.2万吨、334.8万吨。
记者获悉,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对进口食品需求越大。据调查,我国进口食品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的城市,去年进口食品贸易额列前10位的口岸分别是:上海、天津、广州、青岛、大连、深圳、苏州、北京、厦门、泰州,共375.7亿美元,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77.9%。
进口食品发展“快多新”
然而,广东检验检***局有关人士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发展,当前进出口食品安全监管形势日益复杂严峻,总体表现为“增长快、问题多、变化新”。
据介绍,2014年,我国各地出入境检验检***机构从79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口食品中,检出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进口食品共3503批、2.4万吨、326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1.9%、209.1%和37.9%。分析指出,进口食品贸易量迅速增长和检验检***机构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是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和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
“2014年,几乎所有种类的进口食品均有检出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据国家质检部局的《进口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介绍,其中不合格进口食品批次列前10位的种类分别为:糕点饼干类、饮料类、粮谷及制品类、糖类、***制品类、酒类、调味品类、水产及制品类、其他加工食品类、干坚果类,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84.1%。
据调查报告显示,***制品、水产品、蜂产品、干坚果和糕点饼干等进口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等有害微生物污染;饮料、粮谷制品和蜜饯等进口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苯甲酸、柠檬黄、山梨酸钾、二氧化硫等食品添加剂超标或超范围使用,酒类和粮谷制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铜、铁、铅、铝等重金属超标,进口食用油脂及油料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黄曲霉毒素超标,进口肉类产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莱克多巴胺等兽药残留超标。
进口***制品生产企业需注册备案
据业内人士介绍,当前国内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意识强、要求高,早已从要求“吃饱”提升到“吃好”,再加上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多元的流通渠道如跨境电商等,均给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提出新课题。“网络交易无地域限制的特征决定了过去以地域管理、级别管辖为主要特征的监管措施和方式已不能适应目前的安全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我国监管部门积极完善监管机制,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覆盖“进口前、进口时、进口后”各个环节的进口食品安全“全过程”管理体系。
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在进口食品进入时,该部门会对进口食品国家或地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评估和审查,符合我国规定要求的,其产品准许进口。同时对境外输华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控制体系进行评估和审查,符合我国规定要求的,准予注册。截至2014年,共累计对肉类产品、***制品、水产品、燕窝等产品的14465家境外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了注册。并对进口食品境外出口商和境内进口商实施备案。据统计,截至2014年,我国共备案境外出口商76782家,境内进口商19108家。
进口食品进入国内后,监管部门还对其进行严格后续监管。一是要求进口商建立进口食品的进口与销售记录,完善进口食品追溯体系,对不合格进口食品及时召回。二是实施进口食品生产经营者不良记录制度,加大对违规企业处罚力度。2014年,共31家境内外企业被列入进口食品企业不良记录名单。三是实施进口商约谈制度。
问题进口食品的维权之路
1 进口食品和国内食品的检验检***标准有无差异?
广东检验检***局:出入境检验检***部门按照我国法律法规和国际准则的要求建立了相应的检验监管机制对进口食品进行把关。因此,我国对进口食品和国产食品执行相同的标准,两者之间在进入市场流通所应具备的条件方面没有差异。
即使是发达国家也不时会发生严重的食品污染事件,如2009年美国发生波及全美的“花生酱沙门氏菌污染”事件,导致数百人食物中毒,8人死亡。2013年欧洲的“马肉风波”也震惊全球。出入境检验检***部门每年在口岸上拦截的不安全进口食品多达数千批次。因此,盲目地认为进口食品就一定更安全的看法是很片面的。
2 消费者应如何选购放心的进口食品?
广东检验检***局:一是看进口食品上是否有合格的中文标签。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口食品的中文标签必须经出入境检验检***部门检验合格后,该进口食品才准予进入我国商场销售,中文标签中会详细地标明产品的品名、配料、原产国家或地区、净含量或沥干物(固形物)含量、生产日期或批号、保质期、国内销售商或商名称及详细地址、电话等。二是向食品的经销商索要由出入境检验检***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证书,并核对证书上的食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等内容是否与购买的进口食品一致。只有货证相符,才能证明该食品是真正进口的。若经销商无法提供检验合格证书或货证不符的,说明该批货物可能没有经过正规渠道入境或未经检验监管,消费者可依法向流通领域***部门投诉或者举报。
3 如何利用进口食品追溯体系查询进口食品安全信息?
进口食品篇2
选对购买渠道
通过正规途径进口到国内的食品,在国内仗着自己的优良血统或者金字招牌,一般都不会在一些路边小店出现。由于原装的进口食品价格较高,面对的客户也是消费能力较强的,因此一般只会在知名的渠道销售。那些路边小店里的所谓“进口食品”大部分都是假冒的,或者是走私进入国内没有安全保证的食品。所以购买进口食品最好去进口食品专卖店或者选大型正规卖场,一般进口食品最多的也是在这些地方销售,价格虽然不厚道,但是***的就是吃个放心,再说这些地方都可以开具购买发票,有质量问题时投诉、交涉也相对方便。
看清CIQ标志
正规途径进口的食品上一定会贴有激光防伪的“CIQ”标志。“CIQ”是“中国检验检***”的缩写,该防伪标志是从2000年开始对检验检***合格的进口食品统一加贴的。“CIQ”标志基本样式为圆形,银色底,蓝色字,字为“中国进出口检验检***”,规格有10cm、20cm、30cm、40cm四种,背面注有九位数码流水号,该标志是辨别“洋食品”真伪的最重要手段。如果购买的进口食品无此标志,或者不是前面所说的“CIQ”标志,那么你又被无良奸商给忽悠了。
查看证书
在购买进口食品时如果以上方法都用过了,你还不能鉴别的话,那就用最后杀手锏—向经销商索要查看“进口食品卫生证书”。该证书是检验检***部门对进口食品检验检***合格后签发的,证书上注明进口食品包括生产批号在内的详细信息。凡食品进口必须经口岸检验检***机构检验,检验合格的出具卫生证书,准其销售、使用,可以说该证书有如进口食品的“身份证”,只要货证相符,就能证明该食品是真正的“洋货”。
必须有中文标签
有些童鞋面对标着各种鸟语的食品无所适从,甚至部分童鞋潜意识地认为看不懂的才是进口食品,有中文标签的反而觉得是Made in china。按国际惯例,进口商在向国外订货时,生产商会根据进口国的有关要求组织生产。在为中国生产时,生产商会使用中文制作标签,并遵守中国有关的法规。根据国家《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办法》的规定,进口食品必须贴有按标准印制的中文标签,标签应标注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原产国或地区、进口商或经销商名称和地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条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出口国厂家就已经贴好,一种是入关后由国内总经销商贴好的。只有贴有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才是通过正规途径进入国内的,安全才是有保证的。全是看不懂的鸟语的包装,不买才是上策。
查看条码
通用商品条形码一般由前缀部分、制造厂商代码、商品代码和校验码组成。商品条形码中的前缀码是用来标识国家或地区的,看条码不是需要看懂条码的所有信息,我们只要看懂条码的前两位就可以了。因为条码的前两位代表生产国家或地区,如00~13代表美国和加拿大,45和49代表日本,87代表荷兰,880代表韩国,690~695代表中国大陆,471代表中国台湾地区,489代表中国香港。如果某食品的条形码前两位是69,说明它一定是国产的。有的商品上有两个条码,说明是国内分装或者是倒装货。现在也有一些不法商贩,在国外贴牌,倒装,分装进口,这样就不好区分了。不过国外知名企业为防止造假,瓶装的产品现在多使用先进技术,把标签和说明直接印制在瓶体上,避免换贴,这样也减少了我们被奸商忽悠
如何读懂英文标签
商标名
产品名,我们看见的这个是特级初榨橄榄油。
这个也很好理解,就是产品的容量,全世界通用的标注方法。
这个是食用建议,没什么特别的,毕竟咱知道自己买的东西是用来干嘛的。
这部分最好理解了,就是制造商的生产地、联系方式什么的。
这个就是商品的条形码了,因为我们这个标签是个样品,所以这个条形码是个优惠券的条码,看不见任何产地的信息,如果是买的正宗的西班牙进口特级初榨橄榄油的话,这个条形喷码的前两位数字应该是84。这个标签是我们购买任何食品时都很重要的内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限,因为我们看的这个是还没有进行包装的标签,所以我们看见的这个标签上面没有任何的时间信息。这个是储存建议,我们在看标签的时候这部分可以仔细地看下,毕竟进口食品的中文标签上面没有说明食品打开以后如何保存
这个就像咱中国的商品上面写的:本品绝无任何添加剂和防腐剂。
这个是配料,因为我们看的是橄榄油的标签,所以这个配料很简单,就是初榨橄榄油。
这部分可以忽略不计了,这部分的内容就像咱中国的王婆在说自己的瓜是如何的甜。
这个是营养成分表,同一类别的产品,中外的差距不是特别大,毕竟都是一种玩意儿。
Natural(天然型):是指食品中不含防腐剂和人工添加剂。
Health(健康型):是指食品中含有有机质、天然成分、低热量物质或素食,但不代表其中不含人工成分。
Reducedcalorie(减少热量型):是指食品所含热量比一般食品少三分之一。
Lowcalorie(低热量型):指食品中的单位热量在40大卡以下。
Light(清淡型):指食品中所含各成分均比一般同类食品低15%左右。
Sugar-Free(无糖型):是指食品中不含蔗糖,但不表示每单位食品中钠含量少于5毫克。
Organic(有机型):是指制造食品所用的原料在生长过程中没有杀虫剂或化学肥料。
Lowcholeterol(低胆固醇型):是表示每单位食品中胆固醇含量少于5毫克,脂肪含量少于5毫克,饱和脂肪酸少于6%。
看奶源
奶源是奶粉品质的基础,目前业内普遍认为全球最好的奶源基地分别是澳大利亚、德国、新西兰和瑞士。可以优先选购以上国家生产的奶粉。
看产地
目前来讲,很多进口奶粉品牌国内分装现象十分普遍。进口品牌宣称的“进口奶源”并不等于产品“原装进口”,有一些是进口奶源国内分装。这就决定了很多“进口奶源”产品,在生产工艺和流通过程中与“进口奶粉”工厂原产产品产生了差异性。在选购奶粉时,务必仔细阅读产品包装,可通过厂名厂址等产地信息进行辨别,必要时可致电咨询生产厂商。
看品牌
选购奶粉时,还需留意品牌所属生产企业的集团背景实力与价值传统。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同于其他食品,更需精细与严谨,有实力和经得起质量考验的企业,才更值得消费者信赖。国际上比较知名的奶粉品牌有:安满(Anmum)、贝贝颂(Babysan)、恩贝尔(Cow & Gate,香港澳门销售的叫牛栏牌)、雅培(Abbott)、惠氏(Wyeth)、美赞臣(Meadjohnson)、多美滋(Dumex)、雀巢(Nestle)、明治(Meiji)、森永(MORINAGA)。
进口食品篇3
效益分析
以一家20平方米的店面为例,初期投入如下:店铺租金每月5000元(依据不同的城市标准、不同的地段而定),店面装修1~1.5万元,首批进货5万元,流动资金2万元,员工两人每月工资1600元,宣传费用5000元,水、电、税费每月500元,前期总投资约10万元。
在正常经营情况下,每年7~10月,是食品店的淡季,四个月每月的销售额大概平均2万元,四成的利润,毛利约有0.8万元。旺季每个月的销售额是6万元,四成利,就是2.4万元。靠旺季来养淡季,利润还不错。
经营参考
1.由于进口食品价位较高,因此在店址选择上要非常谨慎。首先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消费水平,一般而言,应将重点放在大中城市和旅游城市中客流量大的区域,如繁华商业区、电影院附近和以年轻人为主要消费群的学校、外籍人士集中居住的区域。只有在这些目标消费群体集中的地方,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目前外国食品的国内公司较少,进口食品专卖店的货源一般只有大型食品公司才能供货,而进货渠道是直接影响到专卖店收益的关键环节,因此,进货渠道的选择非常重要。对于刚起步的店,还是选择加盟店的方式划算,这样可减去在进货渠道、品牌经营模式等方面的顾虑,少走很多弯路。同时,由于食品都有一定的保质期限,在进货时必须注意根据淡旺季调整进货量。
3.进口食品专卖店虽然前景看好,但是必须注意在产品特色上做好文章,及时捕捉时尚信息,否则,就会因流于普通而失去消费群。
产品要选新奇特。与一般的食品店相比,进口食品专卖店具有非常强的差异化特点,针对的消费群体也非常明确。因此,经营的产品不能是食品行业里的主流产品,不能和别家雷同,一定要做到新、奇、特。而产品的新、奇、特就体现在包装、口味以及迎合时尚等方面。
突出异国风情。装修的风格和档次是专卖店吸引顾客的第一步。大到店名的选取、店招的装修设计,小到哪怕一个小小的室内储物架的颜色,都要注意做到富有特色,突出异国风情;员工的服装也应该与整个装修的风格一致,这样才能吸引目标消费人群的眼球。
进口食品篇4
参差不齐亟需规范
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进口食品经销商还处于鱼龙混杂、参差不齐的阶段,全国大大小小的经销商不下万家,但是真正有规模的企业不过百家。有的进口食品经销商甚至就在一个居民区的一个租房内,三五个人,两三张桌也开始做进口食品生意。而真实这样的小鱼小虾,经常会给市场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骚扰。于是,走私、窜货、压价等就成为了进口经销的毒瘤,这样的一个局面很容易导致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受到牵连。
也许现在的状况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有关,在中国未加入WTO之前各进出口公司的规范化程度还不高,一些集中在小公司的进出口业务非常普遍,这就造成进口业务分散,整体规模不大,发展缓慢等特征。随着加入WTO,外贸经济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但同时也对进出口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小的公司无法适应市场的要求必然会被淘汰。目前进出口食品企业目前正处在两极分化的状态,大的企业越做越好,有可观的营业规模和稳定的增长速度;小企业正在被市场逐渐淘汰,而且这种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转型步伐正在加快
与本土食品经销商相比,进口食品经销商也遇到了同样的历史命题。那就是——两面收挤。一方面是品牌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通路物流费用的居高不下。这对本来消费规模就不大的经销商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压力。因此,他们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
从目前的情况看,他们选择转型的道路和本土经销商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他们的转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展自有品牌,例如可迪、城市超市。可迪通过自己在意大利寻找厂商生产自有品牌——可迪全乐,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城市超市已经打响自己的品牌——城市蔬菜,目前已经获得“上海市著名商标”、“上海市优质畅销农产品”等称号,正在积极向市场大范围推广。第二种方式是自建终端,例如东峰已经在全国开出20家“食家物语”专卖店,专心经营日本的休闲产品,发展势头也很不错。可迪在将来也会选择另一种终端方式,大力发展连锁餐饮系统。
虽然在转型的模式上与本土经销商有着非常相似之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还有许多的不同。第一,本土的经销商一般转型之前有着足够的原始积累和丰富的本土化运作经验,而进口食品经销商整体规模还不能和本土经销企业同日而语,资金的压力是转型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第二,本土经销商经销的产品比较集中,消费群体和规模也远大于进口食品,而进口食品经销商的产品比较分散,单品牌规模还比较小,消费群体的规模虽然在不断增长,但是整个规模效应还不会很快显现。因此,在转型投入的前期进口食品经销企业的投资回报速度不会那么快,自然导致在转型过程中速度自然不会很快,很容易失去抢占市场的先机。另外,由于进口食品的特殊性,人才的储备,物流和仓储的要求要高于本土经销商。
高速发展前景光明
进口食品篇5
必须与非必须标注项
必须标注中文标签 国家《进出口食品标签管理办法》规定:进口食品必须要有中文标签,并要求中文标签的字不能小于外文(商标除外),而且必须标注完整的食品信息(商标、制造者和地址、国外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除外)。常见的中文标签有2种情况(如下***):
很多人认为第一种包装更“洋气”,其实这两种都符合国家预包装食品通则。反而是那些只有洋文,没有一个汉字的包装食品,不符合国家进口标准,没有经过国家出入境检验检***局的审核,有可能是走私或者是国货冒充,甚至存在着安全隐患,最好不要购买。
可不标注生产者 很多细心的消费者可能会发现,有些进口食品上会标注生产者的名称,有的则只有商、进口商或者是经销商的名称,于是存在疑惑。之所以存在这样的情况,是因为《GB7718-2011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规定,“进口预包装食品应标示原产国国名或地区区名(如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在中国依法登记注册的商、进口商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可不标示生产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因此进口食品中有的标注生产者,有的则没有标注。
营养标签同样要看清
1.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这可能是大多数人都会看的一个内容,由于进口食品经历长途的运输,时间长,进入国内市场后又因为价格高等因素导致某些食品很长时间都销售不出去,因此要注意看好生产日期,不要购买过期的食物。进口食品的生产日期有的是在原来包装上,也有的会印到添加的中文标签上。
2.营养成分表 我国第一个食品营养标签国家标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签上必须标示出能量以及三大产能营养素和钠的含量,进口食品同样是这个要求。营养成分表可以告诉你吃这种食品,获取的能量以及各营养素是多少,占到一天所需量的百分比(NRV值)。比如钠的多少对高血压患者非常重要,营养成分表明确显示了该食物的含钠量,便于控制钠的摄入。
3.配料表 配料表主要标示的是食物的原料,表中的排序是按照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的。比如一款像是奶的饮料配料表中排第一位的是水而非牛奶,那么这款只能成为***饮料,如果想买的是奶,那么这种就不适合。因此,配料表可帮助你认识你吃的是什么。
4.过敏原提示 容易过敏的人要注意看配料表临近处标注的过敏原或者有关过敏的小提示。如果有让您过敏的东西,最好就别买了。
5.注意标签陷阱 比如无蔗糖食物,容易让人误认为是无糖食物,这对需要控制糖摄入的糖尿病患者来说很不利,糖尿病患者需要的是无糖食品,而非无蔗糖食品。如果是用麦芽糖代替了蔗糖,那么血糖上升速度会更快,更不利健康。
进口食品篇6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数据,2014年,我国进口食品3500多批次,约2.4万吨。然而,市面上能买到的“进口食品”远不止这些,随便登录一个电商网站,就能搜索出多达十万种以上的“进口食品”,每种乘以库存量,其数量远远超过从海关渠道进入国内市场的食品。
那么,这些多出来的“进口食品”是否名副其实?它们到底通过怎样的渠道流向了消费者手中?
暧昧的商
“来吧,不串味。”刘宇给记者递过来一个巧克力球,一边说着,一边往自己的嘴里也塞了一个。
刘宇的手头,有数十种包装各异的巧克力,据他介绍,生产方还能提供相关的“QS生产许可证”。根据许可证上的文字,包括生产地、制造商,以及保质期和条形码等信息一应俱全。
刘宇所说的巧克力,在网上很容易就能找到,而它们的生产地之一则位于广东省江门市。生产这些巧克力的食品企业既有藏身于郊区乡间、用横幅遮挡厂名的小厂家,也有设置在工业开发区的现代化厂房。
这些厂家并非来者不拒,如果有陌生人到来,厂家经常会问,你是怎么找到我们的?
如果“话不投机”,厂家应付陌生人最好的推辞往往成了,“我们的产品主要用于外贸,不做电商的路子”。
来自福建省晋江市的商王松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据他描述,这些厂家的销售渠道基本由商掌控,但厂家只认可熟悉的商作为生意伙伴。
显然,刘宇和王松都是厂家认可和熟悉的商,而网络则是他们售卖“进口食品”的主要渠道。
刘宇和王松的客户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婚庆市场,特别是江浙一带。凡是订婚和结婚,都要给亲朋好友送一盒喜糖,而那些包装上全是外文的“进口巧克力”就显得特别有档次。
彭方从事婚庆行业已近5年,他说,是不是真的“费列罗”完全视客户的需求而定。若要分辨真假,可以从进货的“价格”上看出来,这在行业里并不算秘密,“比方说预购的5粒装只要20多元,而正宗的‘费列罗’肯定没有这么便宜。”
王松说,这些“进口巧克力”除了由商在网上销售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渠道就是通过食品批发市场“集中批发”给买家。
批发市场的秘密
福建省晋江市,就是这些山寨进口食品集中流向的地区之一。
晋江某食品批发市场集中了50多家食品批发商,市场中不仅可以发现“费列罗”巧克力的身影,也能找得到薯片、咖啡、肉条等各种款式和包装的进口食品。
这些“进口商品”往往“价廉物美”。根据该市场的行情价,一盒20粒装的所谓“费列罗“批发价格为60元人民币左右,而“hellokitty”牛奶棒棒糖,其百粒装批发价也不过50元出头。
但顾客想要成功购买这些“进口食品”,一般要先面对商家的两个问题:你想在哪里卖?你是来干什么的?
第一个问题的实质在于,商家希望卖到福建省以外的地方,并且青睐于来自网络的客户;第二个问题的原因,则是商家试***规避自身的法律风险,因为之前曾多次发生正品的食品生产企业派遣法务人员“卧底”并在市场取证。
但在顾客表达出想要购买的想法时,更多的商家愿意让你相信,店内商品陈列柜上的“进口食品”来自于“原产地”。
该市场一家名为“壹加壹”的商铺中不仅陈列了多种款式各异的进口食品,其中还出现了我国对核辐射管控地区的食品。
根据外包装上的***文字样,这些重量为50克的薯片生产地为日本茨城县,而制造商则位于东京新宿。外包装上的制造商、名称和原料均为全日文标注,就连“保质期”也采用日文的通常用法,即“赏味期限”来描述。
该商家表示,如果进货量达到一定规模,又用作网络销售,可以在薯片的外包装上贴上中文标签。
事实上,市场上四处可见缺少中文标签的“进口商品”。即便如此,商家也能在零售的过程中,现场提供在外包装上贴“中文标签”的服务。
一包标注为“产地泰国”的“黄油饼干”也因此拥有了进口食品的“中文注释”。而在商家内部甚至发明了一套基于言辞的“解释体系”,用来应付各种检查。
比方,“样品”一词就会频频出现在商家的口中。它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进口食品没有“中文标签”,显示为“饼干”的进口食品包装盒为什么是空的;至于散装的“进口糖果”,之所以既没有袋包装,也无中文标签,那是因为仅仅用来给顾客品尝的。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进口食品必须贴上中文标识,并注明原产国或地区名称以及依法登记注册的商、进口商或经销商信息。如果没有按照规定贴上中文标识,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假冒伪劣食品,另一种是走私或者个人私自带进来的。
化装术与造假产业链
事实上,除合法渠道外,通过走私和个人私自带进内地的进口食品数量毕竟有限,因此很多打着“进口食品”旗号的实际上是山寨和高仿的。
“贴标”是高仿“进口食品”最常见的“化装术”。
王松透露,要想完成“普通巧克力”到“费列罗”的变身,可以更换“普通巧克力”的外包装,以及商品标签等。
如果是真品的费列罗巧克力,每一粒都是用金色纸质包装,并且包装上还印有“FERRERO ROCHER”商标的椭圆形金边标签。但对于这些要求,王松表示其“化装术”不仅从外观上看不出来,加之口感接近,“可以当作真品来用”。
除了“贴标”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厂家出货时,在外包装上不贴任何商标和LOGO,然后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化”的贴标,“想贴哪种牌子都可以”。
按照其他几名商的说法,他们经营的巧克力产品,在生产地,包装盒、外观标志物已经形成了“生产链”,因此不用担心到手的不是完整的货物。
王松称,还有一个“自助生产”的办法。那就是可以向厂家批发散装的、有包装纸的巧克力球,购买后可以自行组装,至于盒子、商标之类的“原料”,则完全可以在网上找到卖家。
一名在批发市场中经营进口食品多年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商家有能力实现多样的生产渠道。比如,进口食品的外包装、内包装其实在当地都能生产,其包装模板在设计上并不困难,只要提供真货,基本上可以由生产厂家直接依葫芦画瓢,生产链较为完整。
至于发票和财务等问题,“业内人士”表示,如果直接从厂家拿货,一般不开具发票,因为货品在物流过程中一旦被查扣,厂家就能规避相应的责任。
进口食品篇7
---守护食品安全共享美好生活
拟定于9月20日(周五)举行2019年进口食品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具体事宜如下:
一.活动主题(拟定)
守护食品安全共享美好生活
二.时间、地点(拟定)
时间:2019年9月20日(周五)10:00-11:30;
地点:xx。
三、活动内容(拟定)
(一)领导讲话
主持人:xxx
1.进口食品商代表发言(倡议书)。
2.xxx总经理发言(倡议书)。
3.xx讲话。
4.xx讲话。
5.xx副局长讲话。
(二)宣传活动
1.商场户外LED大屏幕滚动播放市市场监管局创城宣传片、食品安全宣传片;
2.有奖知识问答,xx局和xx各自准备十题及一名主持人;
3.现场咨询宣传、投诉举报受理、进口商品辨识、宣传资料发放等。
四、参加人员
1.宣传咨询人员(着***服装,约30人):xx、xx、xx每单位不少于10人,其他参加活动人员40人。
2.媒体记者10人。
五、工作分工
(一)前期准备
1.xx局制作活动方案、准备宣传资料、制作展板(2块)、制发新闻通稿、会场布置(舞台背景设计、音箱、立麦1、手麦2、展桌4张、桌布4套、展椅8张);
2.xx准备宣传资料、制作展板(2块)、食物展品(酒、小
食品、保健品);
3.xx分局负责落实场地、LED宣传屏。
(二)其他事项
1.领导讲话稿。(各自负责)。
2、协商确定参加发言的进口食品商。
进口食品篇8
关键词:新食品安全法;检验检***机构;进出口企业;第三方机构;对策
0 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长期以来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此背景下,新食品安全法经过三次易稿,已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实施。新食品安全法对旧法进行了大范围的补充和修改,使其覆盖面更广,阐述更深入,违法成本也更高。新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来,促进了食品贸易的健康发展,以安全性广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奶粉为例,2016年上半年进口量同比增长18.54%[1]。然而,新食品安全法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也对食品进出口相关各方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对新食品安全法学习不深入,理解不全面,势必在执行中产生偏差,无法适应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转变的新常态。
1 检验检***机构易进入“越位”和“失位”的误区
1.1 出口食品监管模式亟待调整
近年来,我国出口食品总体质量水平不断提升,基本未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但旧食品安全法第六十八条规定,出口食品由出入境检验检***机构进行监督、抽检,海关凭出入境检验检***机构签发的通关证明放行。而新法第九十九条则要求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保证其出口食品符合进口国或地区的标准或者合同要求,明确规定了企业对其产品的主体责任。在此大背景下,如果检验检***人员对新法的理解不到位,就很容易在履职中进入“越位”的误区。以出口食品检验为例,由于企业数量众多,产品种类繁杂,传统的抽样方式容易导致撒芝麻式的走过场、走流程,难以发现企业的质量安全隐患。在这过程中检验检***机构无形中做了本应由企业质检员完成的工作,既充当了产品合格判定的“裁判员”,又充当了产品生产验收的“运动员”,混淆了企业的主体责任和***的监管责任。这一监管模式不但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了宝贵的行***资源,而且由于缺乏监管重点,导致无法抓住产生问题的源头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出口产品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隐患。
1.2 进口食品监管重心亟待转变
随着进口食品范围和数量的不断增加,检验检***机构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虽然进口食品的监管已一改过去单一的口岸批批检验,取而代之的是风险分析、分类管理等新方法,但由于各地起步时间不一,食品安全监测与风险、危机预警的作用有限,尚不能对进口食品实施有效的监管。新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五条规定境外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可能对我国境内造成影响,或者在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发现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国家出入境检验检***部门应当及时采取风险预警或者控制措施。食品安全事故相关信息的监测与风险、危机预警有助于确保对事故的及时识别和有效应对,但目前该预警系统存在信息交流体系不完善,难以保证及时搜取到足够的信息,对于其他地区的食品安全信息获取也有滞后性;同时我国缺乏统一机构对食品安全方面的大量信息进行汇总。我国当前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仍然过多注重事件发生后的快速反应,扮演“消防员”的角色,而忽略了对事前的防范,不重视用于发掘突发事件苗头的监测和预警分析手段。
2 企业对新食品安全法重视不足,影响了其生存和发展
2.1 触碰法律红线或使企业面临更加严厉的处罚
与旧法相比,新食品安全法在总则中,明确规定了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产品的安全负责,即明确了企业的主体责任,并在之后的章节中对如何履行主体责任作了更加细化的要求,具体包括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经营过程的风险控制及食品安全问题的自查和报告。但是,部分食品进出口企业,甚至是规模较大,经营时间较长的企业片面地认为企业长期以来能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积累下来的经验准错不了,原先没有书面成文的安全管理体系也照样发展,并理所当然的认为只要把产品卖出去了,就算是“万事大吉”了,万一遇到问题,大不了就罚点钱。
诚然,经验可以让企业在经营中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经验也是把双刃剑,因此吃亏的企业也不在少数。新食品安全法较旧法在民事赔偿、行***处罚乃至刑事处罚方面的力度明显加大,违法生产经营食品的最高可处罚金数额由原先货值的10倍大幅度提高至货值30倍,这一规定明显提高了企业的违法成本,企业可能仅仅因为一次抱有侥幸心理的违法行为而付出破产倒闭的代价,并可能由于被吊销食品生产许可证而导致行业禁入,而相关责任人员甚至面临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严重后果。
2.2 管理体系不完善或导致企业无法有效规避风险
随着食品产业的发展,从业企业日渐增多,但部分中小企业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同时抱着只顾眼前利益,急功近利的心态,错误的认为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并不能带来产品销量的增加和企业利润的增长,觉得这是一项无足轻重的工作,认为只要不是为了追求利润而故意违法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新食品安全法明确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可追溯。但是,部分企业常常为了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而“临时抱佛脚”,做些不完整、无法有效溯源的书面记录,这样的做法不仅将影响其作为产品质量主体的责任担当,同时也给企业生存发展埋下隐患。由于不少食品的供应链涉及种植养殖、食品生产、流通以及最终消费等多个环节,而我国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平衡,供应链中的部分环节不可避免以小作坊等为主,存在从业者数量大,素质、道德参差不齐的现状,食品经营者在不知情的状态下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不容忽视。在此情况下,如果处罚所有食品安全问题时不问青红皂白地搞“一刀切”,势必导致对部分制度规范且经营诚信企业的不公平。因此,新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六条新增条款在充分考虑我国食品生产现状的情况下明确规定了食品经营者如果履行了进货查验等义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采购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能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可以免予处罚。不过,这条新规并不是所有企业的“免死金牌”,如果企业未能在日常经营中未雨绸缪,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并完善进出货查验记录,便无法在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时理清供应链中各个生产环节的责任,准确追溯问题的相关责任方,从而证明其企业自身的行为满足豁免条款,规避相关责任和处罚。
供应链长是进口食品的重要特征,境外出口商和境外生产企业由于未在中国国境内注册登记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对其并无直接的约束力,只能通过对国内的进口商进行规范从而达到监督管理的目的。新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四条明确规定进口商应当建立境外出口商、境外生产企业审核制度,审核不合格的,不得进口。发现进口食品不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进口商应当立即停止进口,并依法召回。然而,目前部分进口商对外商的要求却不明确,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部分进口商管理体系不完善,缺少严格的供货商审核制度;二、部分国人仍存在崇洋的心理,认为国外的食品质量肯定不会出问题;三、部分规模较小的进口商在与大型境外出口商和生产企业的贸易中处于弱势地位,缺少话语权;四、国内和国外的中间商层级较多,且变动较频繁,导致信息沟通不畅。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存在部分不一致的地方,符合国外标准的食品未必能达到我国标准的要求,进口商如果对此情况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境外出口商、境外生产企业的制度进行审核,对其产品进行抽查检验,势必因进口产品被退运、销毁或召回而承担不必要的损失。
3 第三方机构的发展潜力与现状间存在矛盾
3.1 新食品安全法实施催生巨大的第三方服务市场
新食品安全法相比旧法更加强调企业对其生产经营产品的主体责任,例如新增条款第四十二条明确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并鼓励其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与传统的书面记录台账相比,信息化手段建立的追溯体系能更加快捷、有效的实现食品源头追溯的目的,例如目前比较成熟的超频射频识别技术,便可以在无人工干预的前提下实现从农场到消费者全流程对食品的追踪,有效解决了人为更改记录的漏洞,确保了溯源证据链的真实有效[2]。此外,新增条款第九十二条明确规定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按照检验检***部门的要求随附合格证明材料,而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相关的检测报告便是其中重要的合格证明材料。但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目前的人才结构无法保证其能够***完成,而***府部门的角色已不再是企业市场行为的直接参与者。同时,随着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将主业之外的业务外包也是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这就给从事食品安全溯源、检测的相关第三方机构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时,第三方机构拥有专业化的工作人员和高效率的活动方式,是检验检***机构在监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源。
3.2 国内第三方机构的优势和局限性
国内第三方机构主要包括体制内机构和体制外机构,两者各有优劣势。我国体制内机构如***府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普遍具有熟悉国内法律法规和***策的优势,出具的报告也容易被相关的***府部门认可,但与以市场模式运作的第三方机构相比,用人体制受到行***管理的限制较多,在人才吸引、培养和激励方面存在一定的制约,普遍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同时,由于体制内机构长期以来大多被动的接受***府机构规定的强制性检验检测业务,并通过***府背景获得部分市场委托检验检测业务,导致其市场开拓的经验和意识弱,缺乏善于市场营销、客户培育、维护的人才。此外,由于此类机构缺乏***性,导致无法实现与***府的责任分离。相比于体制内机构,体制外机构人才管理机制灵活、效果高、营销服务意识强,同时又具有熟悉国内法律法规和***策的优势;但因缺乏***背景而导致业务拓展的瓶颈。由于经费方面的原因,部分机构在实际运作中并不能保持绝对的中立[4],其报告是否具有偏向性值得思考。总体而言,我国第三方机构相比于国外起步较晚,规模和技术力量相对较弱,且国外知名的第三方机构已大量涌入并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这使得本就刚刚起步的国内第三方机构面临更大的挑战。此外,我国尚无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第三方机构,其出具的报告在国际贸易中的认可度相对较低,也成为业务发展中的重要制约因素。
4 新食品安全法在食品进出口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新食品安全法修改的范围大、内容多,影响面广,重新调整的关系涉及检验检***机构、进出口企业以及第三方机构等诸多部门。检验检***机构只有在调整自身监管模式,转变监管重心的同时,切实加强对相关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的宣传、引导和监督,才能形成推动食品安全的强大合力,具体对策包括以下方面。
4.1 准确“站位”,确保检验检***工作“到位”而不“越位”
随着食品安全领域上位法―食品安全法的修订,检验检***人员结合工作实践深入学习新法迫在眉睫,新旧法不同之处更需重点关注,否则按以往的经验办事,必然会发生差错。***曾经针对***府部门强调“法无授权不可为”。在当前简***放权的大趋势下,检验检***机构应当在准确理解法定职权范围的基础上,转变思维方式,变保姆式服务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根据管理、诚信情况对不同的企业实施差异化管理,从而抓住问题的源头和关键,做到有的放矢,扮演好检验检***机构作为进出口食品合格评判“裁判员”的角色,不做“运动员”,避免“越位”。同时,检验检***机构应当及时根据新法转变监管重心,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系统,收集评估风险信息,并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带来的食品安全隐患做出相应的处置,如风险警示,重新启动风险分析,调整监管方式等,切实将监管重心由事后“亡羊补牢”转移到事前防范[3],做到有的放矢,准确“站位”。当然,职权法定不意味着消极的***,而对企业的困难不闻不问,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检验检***机构应当加强对企业的普法宣传,并对法律法规的新增部分和疑难点进行必要的解读,提供适当的无偿咨询服务,但不应插手企业微观层面的具体行为。企业如有进一步的服务需求,可建议其自主寻找市场上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把检验检***工作做“到位”。
4.2 坚持监管与引导并重,确保企业履行产品主体责任
新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进出口食品企业违法违规的现象时有发生,检验检***机构应对其性质进行区分,坚持监管与引导并重,做到宽严相济。对为谋求不正当利益多次违法违规,危害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健康的恶劣行为,检验检***部门应当严格按照新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严厉查处,或及时移交具有管理权限的相关部门。而对于大多数因对新法了解不足而产生轻微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检验检***机构则应将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宣传引导上,通过食品安全的相关普法培训,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多样的方式,使其充分认识到在新法颁布实施,食品监管日渐趋严的大背景下,管理规范、品质有保障,品牌知名度高的企业的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并鼓励其走“以质取胜”的道路,使其由被动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甚至与监管部门玩“猫捉老鼠”把戏转变为主动按照相关规定完善企业溯源管理制度,加强对供货商审核,实现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本质转变,自觉履行其作为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应有的责任。
进口食品篇9
关键词:进口食品;检验检***;报检
一、动植物产品检***审批
属于需办理进境动植物检***审批名录内的进境预包装食品、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等,应在进境备案报检时提交《进境动植物检***许可证》预核销单、输出国(地区)正本***检***证书或卫生健康证书复印件。
1、审核进境动植物产品是否来自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已公告禁止入境的国家或地区。对各类动植物***情公告及禁令禁止进境的货物不予受理报检。
2、属于需办理进境动植物检***审批名录内的进境货物,审核《进境动植物检***许可证》预核销单。进境货物的收货人、贸易合同签约方、品名、进境口岸、输出国家和地区、进境日期、注册厂编号等,是否与预核销单以及电子核销系统中的信息相符,预核销单报检核销量应与进境货物量(净重)一致(进境活动物不允许分批核销)。
变更进境检***物品种或者超过许可数量5%以上,变更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的,变更进境口岸、指运地或者运输路线的,变更生产、加工、使用、存放单位的,需要重新申请办理《进境动植物检***许可证》。
《进境动植物检***许可证》失效的情况包括:超过有效期或许可数量核销完毕的自行失效;国家依法禁止有关检***物进境的公告或禁令后,已签发的有关《进境动植物检***许可证》自动废止;申请单位违反检***审批的有关规定等。
一般贸易性进口肉类产品的《进境动植物检***许可证》,用海运方式或海运后转陆运运输进口的,自签发之日1个月后生效;空运方式入境的,自签发之日7日后生效。
3、输出国(地区)***机构出具的检***证书。审核检***证书是否与已经备案的证书样本一致,或是否符合国家质检总局对特定证书的要求。审核检***证书所列品名、数重量、产地、进境口岸、注册厂号是否与进境货物一致。特定国家签发检***证书需在证书联网核查系统中作核销手续。
4、集装箱运输的肉类产品,需要审核“口岸进境冷冻肉智能化抽采样系统”中的电子信息,集装箱号的录入须符合该系统的要求。进境的冷冻或冰鲜肉类、水产品,收货单位需出具将货物存放于备案冷库中的书面承诺。
5、欧盟出口的海捕水产品,需同时审核船旗国验证的捕捞证书、进境水产品捕捞证核销清单,欧盟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后再出口的海捕水产品同时审核再出口证书;欧盟出口的其他水产品审核进口水产品归类说明。
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口的、且经加工或直接复出口欧盟的海捕水产品,需审核船旗国验证的捕捞证书和进境水产品捕捞证核销清单;不复出口欧盟的海捕水产品审核非输欧海捕水产品(加工原料)声明。其他水产品审核进口水产品归类说明。
6、有冷处理要求的水果需要提供输出国检***官员签字盖章的“果温探针校正记录”正本。其中,泰国龙眼报检时需审核由泰国检验检***机构签发的农残检测证书。
7、特定动植物产品如大米、海豹油等,还需审核是否符合市场准入条件,或是否已与我国签订检***双边协定。
二、进口预包装普通食品
进口预包装食品报检时,报检人或报检人应当按照进口预包装食品标签上标注的产品名称逐一进行申报,同一名称不同规格的产品(葡萄酒的采摘年份不同不属于上述情况),应当分别申报。
1、关于进口食品标签审核手续
尚未获得标签管理系统备案号的预包装食品均视为首次进口。预包装食品属于首次进口的,应在报检前先办理标签备案资料的核对报检单证上应由检验人员签字确认,报检随附的标签资料(除电子数据资料外)应与标签备案资料一致,所有纸质文件均须加盖进口食品企业的公章。预包装食品不属于首次进口的(已经获得标签备案号),报检时仅需提供首次进口时标签备案号,并在集中审单系统“许可证/审批号”一栏中的“进口其他证书”项下录入,同时审核报检品名与标签备案号的对应清单,无需再次提交标签相关资料。可以在标签系统中通过标签备案号抽查备案信息。
2、符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04)规定的承诺书。特殊膳食食品为符合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GB13432)规定的承诺书。
3、《进口食品适用标准申明》和《进口食品安全承诺书》
4、预包装进口酒类产品报检时,须提供国外制造商出具的灌装日期证明;如已在境外加施中文标签的、或产品原包装上具有灌装日期信息的,提交保函(保证中文标签或灌装日期信息在国外加施)后,可免于提交灌装日期证明。
三、进口预包装保健食品
1、按照第二款执行。
2、已经备案的保健食品,审核《进口保健食品经营、生产企业备案表》和产品附表;未经备案的,审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进口保健食品注册证或者备案凭证、以及由保健食品注册申请人或者备案人授权进口食品收货人使用上述证明文件的正本情况说明。检务部门留存复印件。
四、进口预包装转基因食品
1、按照第二款执行。
2、检验检***机构对进境转基因动植物及其产品、微生物及其产品和食品实行申报制度。
3、对属于目录内的产品,审核《入境货物报检单》的货物名称栏中是否注明为转基因产品。申报为转基因产品的,同时审核主管部门签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或者相关批准文件)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审查认可批准文件》;非转基因产品须审核出口商或人出具的非转基因产品声明。
4、如果非目录内货物报检人提供《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审查认可批准文件》的情况,则必须在《入境货物报检单》的货物名称栏中注明为转基因产品。
五、非预包装食品或非销售食品
1、进口植物原油:审核货主出具的《进口食用植物油流向清单》,包括再加工情况内容。
2、进口原酒:审核产地***机构出具的酒类产品证书(葡萄酒证书中还应该列出葡萄品种和采摘年份,如含有多个葡萄品种的应该逐一列明);国内加工企业的情况说明,包括加工企业的名称、地址、联系人和联系方式,酒类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如进口原酒列明了产品品牌品名信息的,还需提供加工企业允许加工指定酒类产品的其他证明资料,如酒类产品注册备案证明或酒类产品商标注册证明(情况说明和随附资料应该加盖加工企业公章)。
3、进口非预包装食品、经过检验检***机构资质评定的检测研发单位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样品,审核加盖样品使用单位公章的说明文件,文件中注明所进口产品的用途,进口样品的种类须与样品使用单位的申请材料相符,经两级审批同意后,可免于实施标签检验。
六、食品原料及添加剂
1、属于食品添加剂的,提供《进口食品添加剂成分说明》;属于药用原料或添加剂且需检验检***机构出具通关证明的,审核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具的《药品通关单》。
2、列入2007年70号联合公告,即《关于对人类食品及动物饲料添加剂及原料产品实施出入境检验检***的公告》内的商品,应要求报检人申报产品用途(食用、食品添加剂、饲用或其他),同时在集中审单系统“用途”一栏内注明。申报用途为食用、食品添加剂或饲用的,按照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饲用添加剂的要求审核单证;对于申报用途为其他的,审核外贸合同和外贸收货人出具的“非用于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声明”,明确产品不用作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的添加剂或原料,并列明出具单位的地址、联系人和联系电话,加盖出具单位的公章。检务审单无误的,直接受理报检后出具通关单。
进口食品篇10
一、澳大利亚食品出口概况及绿色食品方面的优势
澳大利亚食品出口的主要种类有肉类、小麦、***品业、红酒、蔗糖、油料作物等,总体来说,精加工食品出口比粗加工食品的比重要高,小麦和油料作物的出口量虽然受自然因素影响,但出口量仍呈增长的趋势。2011-2012年,因为丰收使得小麦和油料作物的产量大增,使得出口量达到了历史新高。
澳大利亚生态农业特别是有机农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迅猛发展,其核心是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食品的同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和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良性循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澳大利亚从事有机食品生产的农场有近1500个,其中22%的有机农场从事有机食品生产超过15年,44%的有机农场从事有机食品生产超过10年;有机农场的土地认证面积已达到1050万公顷。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美国、欧盟及日本均认可澳大利亚的有机产品标准,澳大利亚出口的有机农产品由本国的认证机构认证后,可直接出口上述国家。
在绿色食品方面,澳大利亚有《食品法》,在此基础上,实施从田园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包括对牧场化学污染物和微生物污染物的使用、水质、挤奶场地及挤奶过程的卫生及清洁、运输设备及容器的消毒、生产加工环节的处理过程等实行全程监控。同时,积极推广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病虫害防治,并研究种植自身能抗病害的作物。还有严密的卫生检***系统以及农民及全社会自觉的环保意识使得澳大利亚绿色食品标准远远领先,即便是在澳大利亚国内,各州之间的农副产品也需要进行各种严格的检***,一旦发现动植物的流行病,联邦***府和各州***府都不惜一切代价严控疾病的蔓延。
澳大利亚在农业食品领域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靠近中国市场、受补贴的生产体系、强有力的生物安全体系、高质量品质和安全食品方面多年积累的声誉,以及熟练的高技术劳动力等等。目前,澳大利亚农业食品出口正针对中国等潜在的市场做了一系列的调整,特别是强调增加生产率和投资,包括加大对技术创新和工业创新的投资,并通过进一步对农业和公司发展的研究,鼓励食品产业链的创新。可以说,澳大利亚***府正在为保持高附加值的澳洲标准,使得其出口农业食品成为澳大利亚的民族品牌而努力。
综上所述,澳大利亚食品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在全世界主要的食品出口大国中,澳大利亚食品是最值得我们大量进口的食品之一。再加上地理位置等优势,我国进口澳大利亚食品前景广阔。
二、中国扩大进口澳大利亚食品的驱动因素分析
(一)中国***品行业发展遭遇“奶荒”,三聚氰胺等事件导致对进口牛奶的需求量大增
据农业部的《全国奶业“十一五”规划》,综合考虑我国奶畜生产能力、饲料供应、奶业科技进步、居民消费需求等因素,预计2020年奶类产量将达到6,000万吨,人均占有奶量将达到42千克以上。2013年全国奶源缺口至少在400万吨以上,奶源缺口大概在10%左右,2013年国内主要奶制品行业企业因为“奶荒”大幅度涨价。因为三聚氰胺事件,加上国内其它的毒奶粉、毒奶源等事件报道,导致公众对国产牛奶质量缺乏信任而转向购买外国品牌。据金融时报报道,中国本土***制品产量目前已低于需求30%,而需求量在可预见的未来,有望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持续增长。到2018年,牛奶消费量在目前人均每周大约半升的基础上接近翻一番。中国从澳洲进口***制品只有1.55亿澳元,其中奶制品只有0.77亿美元,还有比较大的上升空间。
(二)中国已是世界的第三大食品进口国
中国的食品进口增长超过了食品出口增长,食品的净进口额逐年增加,趋势十分明显(见***1)。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仅以2012年1-2月为例,中国食品的进口增长了39%,2月份来自澳洲的食品进口增长了77.9%。2013年1-
10月,国内食品行业累计进口额同比增长15.8%,其中***品仍然是食品行业的主要进口商品,占食品进口的56.26%。在国内食品行业中,有机食品消费每年增长3~5成,常年缺口30%。可以说,有机食品进口将是未来5-10年国际贸易中最兴旺的行业。
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对食品的数量、质量以及健康安全方面的需求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越来越高,国内的食品行业跟不上这种形势的发展,势必需要从澳大利亚等主要的食品出口国进口。以肉产品为例,2011~2012年中国的消费量为7582.2万吨,其中国内产量7440.4万吨,有302.5万吨从澳大利亚进口,大部分为牛肉。如果考虑消费结构的改善,对于牛肉等肉类的进口需求将还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上升空间,中国对于小麦、油籽及动植物油的需求量的激增成为另一个主要的因素,推动了2011年世界食品进口的增加。
(三)中国发展生态农业,提供足够的绿色食品还面临很多困难
中国现有耕地总面积18亿亩,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5%,还在以每年300—500万亩的速度减少,并且三分之一的国土正受到风沙威胁,草地退化、沙化、碱化面积每年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现有的耕地也是质量总体偏差,中、低产田约占67%,且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退化、“三废”污染等问题,造成我国农业食品的自给率正在降低,绿色食品的供应将会长期不足。比如,中国2012年进口转基因大豆6240万吨,进口油脂905万吨。如果按国内单产和出油率计算,全国大约需要增加耕地面积7.4亿亩,才能抵上这些进口,加上国内还存在粮油争地的问题,扩大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的可能性很小,扩大有机农产品作物的种植面积更是困难。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国内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扩大澳大利亚优质、绿色食品的进口,将是一个必然的选项。 (四) 澳大利亚食品价格指数低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食品价格比较稳定
在过去的20年中,澳大利亚的食品价格比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低,食品价格稳定比较有利于产品的出口,使得澳大利亚在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中获胜。对于中国企业来说,稳定的食品价格是食品进口非常重要的基础。以牛奶价格为例,澳大利亚市场相比新西兰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价格更为公平合理。澳大利亚两升装鲜牛奶的进口成本价约为2澳元(合2.58新西兰元),而同样的***制品大国新西兰的牛奶进口价高达两升4.80新西兰元。
另一个数据也说明了澳大利亚牛奶价格低于美国、新西兰等主要牛奶进口国。2013年10月,美国奶价2.9元/公斤,新西兰奶价3.3元/公斤,澳大利亚2.3元/公斤。中国11月平均奶价4.44元/公斤(根据东北、华北、西北、东北、华中、华南、西南各地奶价计算平均值得),中国部分地区奶价约为澳大利亚奶价的两倍。另据商务部的信息,2013年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中食品价格下降最快的国家。再考虑市场规模和供应渠道等方面因素,综合以上这些信息,我们认为澳大利亚的食品进口成本相对新西兰来说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较也毫不逊色。
(五) 澳大利亚***府非常重视与中国***府方面的合作,降低或者减少农产品进出口方面的壁垒
据澳大利亚农业部透露的消息,中澳两国正在进行一项食品安全合作方面的研究。这项研究侧重于澳中在农产品领域可供全球市场销售的新产能投资潜力。也包括通过商业方式把研究和技术投入到提高农产品产能的应用方面。在农业服务和农产品市场供应链方面寻找机会。
澳大利亚2012年获得了冷冻肉、鲜葡萄和西红柿中国准入或者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的待遇。澳大利亚还将派出更多的海外雇员促进对亚洲地区农产品的出口,通过多哈回合多边谈判,竭尽所能降低对农产品的补贴,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澳大利亚还是凯恩斯农业出口国集团的***,将通过该组织来促进wto农产品贸易的改革。假若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能在不久的将来达成,那么食品进口贸易的壁垒将减少,对于国内众多进口企业来说是利好消息。
三、中国扩大进口澳大利亚食品的策略分析
(一) 针对国内出现的奶荒现象,我国应该加紧向澳大利亚进口纯牛奶、鲜牛奶及奶制品
从纯粹进口单类单品种牛奶向多类多品种转变,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中国应该从澳大利亚主要的奶制品产地如昆士兰州直接进口,既可以利用布里斯班等直线距离与中国最近的海港来减
产品的运输成本,也可以有利于接近奶源地。昆士兰州也是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最大的州,有众多的从事农产品贸易服务的公司。我国有实力的企业应该重视开拓海外市场,在布里斯班开设分支机构,以更好地了解当地市场,获得最优秀的服务。
(二) 利用澳洲食品物价比较稳定及高附加值等方面的优势,提高澳大利亚食品在进口食品中的比重
澳大利亚的海产品、肉类产品及牛奶等都具有无污染的品质特点。国内企业应该抓住国内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调整进口结构,进口更多的澳大利亚食品。不断扩大的中产阶级和环境、食品安全问题将使得国内对高附加值、健康环保的澳大利亚食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国内企业应该扩大澳大利亚食品进口的种类,除了传统的羊毛、橄榄油、葡萄酒等之外,也可以考虑新鲜蔬菜和水果的进口。伴随2014年澳元贬值的预测,澳大利亚进口食品价格将出现小幅度地回落,相对美国和欧洲竞争力更加明显。
(三) 利用澳大利亚相对欧洲市场的产品品质差异和供应量方面的差异来提升进口产品的品质
我国2013年前三季度主要的进口农产品中,小麦、橄榄油、葡萄酒、羊毛等都是澳大利亚具有优势的农产品。如据澳大利亚农业部的统计,我国是澳大利亚橄榄油的主要出口市场,2012年占26%,仅次于美国。2013年1-8月,仅浙江省的进口量就增长了两倍多。澳大利亚出口我国的都是特级初榨橄榄油,而出口意大利和西班牙市场的是散装橄榄油,因品质好,被用来勾兑低级橄榄油提升其品质。2012年出口欧洲市场还面临33-55%的高进口关税阻碍。澳大利亚橄榄油企业的竞争力还表现90%的新鲜特级初榨橄榄油都是依靠现代化的设备加工,橄榄种子生长于机械化生产的果园。这远远比依靠传统生产方式和欧盟补贴的欧洲橄榄油企业更具竞争力。
国际市场上,橄榄油价格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 其一是低品质橄榄油的不正当竞争,导致价格下跌。欧洲市场上尤其产自意大利、西班牙的橄榄油以次充好,对市场造成冲击。据估算,只有25%的欧洲橄榄油达到特级初榨橄榄油的品质。其二是橄榄油作物种植面积减少。2012-2013年,欧洲橄榄油作物种植大幅度减少,导致市场上的橄榄油预期可供应量减少,价格上升。与此同时,澳大利亚2013年的橄榄油作物种植则创新高。国际橄榄油价格自从2008年开始一直大大低于1998-2012年橄榄油的市场价格,但是从2012年开始,价格开始飙升,一直到现在都是这个势头。
我国2013年1-3季度进口橄榄油3万吨,同比下降11%,进口值达1.4亿美元,同比增长16.5% 。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上橄榄油价格的上升以及欧洲市场供应量的下降。我国应该适时调整进口结构,减少从西班牙及意大利的进口,扩大澳大利亚的进口量,以适应国际橄榄油市场的变化。
(四)利用澳大利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性,加快完成中国与澳大利亚自贸区的谈判,推动双边的自由贸易
加快完成中国与澳大利亚自贸区的谈判,减少对澳洲农业食品进口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借此推动澳方农业食品对出口中国,让更多的市民得到实惠。中澳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产业结构具有互补性,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有利于双方发展双边贸易,实现共赢。
中澳自由贸易区谈判前景被完全看好,主要基于以下几点:(1)据***最新的消息,谈判已经进行了19轮,澳大利亚前后两任***陆克文和艾伯特都非常支持中澳自由贸易协定,特别是艾伯特在apec会议上,公开将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作为2014年上半年的目标。(2)中澳双方***府和企业态度都比较积极。新西兰已从中新自由贸易协定获得了巨大的商机和收益,对比新西兰,澳方对华合作的需求更为迫切,优势更大,不仅可以提供出口量两倍于新西兰的农产品,提供大量小麦、畜牧业产品,还能供应矿产品、石油、天然气等。据有关权威机构分析,澳中自贸协定如能达成,长期看可拉动澳洲gdp增长0.7百分点,拉动中国gdp增长0.1百分点。(3)最新的消息,中澳谈判变务实灵活,障碍渐去。新任澳洲贸易部长罗伯在推动自贸协定签订方面强调先签订覆盖率不足100%的自贸协定,再慢慢达到全面的贸易协定,而中国也有可能会作出适当让步,推动谈判进程。中澳自贸区将很有可能在2014年下半年谈判达成,将对中国进口澳大利亚食品带来非常良好的机遇。比照中新自贸协定96.7%以上的中国自新进口的商品已经实现了零关税。届时,大批澳大利
亚优质的农业食品可以进入中国市场,进口成本将大大降低。
(五)我国企业应该看到澳大利亚食品贸易的机会,进一步扩大投资澳大利亚的农业食品产业领域
当前,澳大利亚农业正针对亚洲市场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海外投资也正在涌入澳洲农业领域,全球基金对澳洲农业的投资已引起普遍关注。2006-2012年间,仅有2%的中国对澳直接投资流入农业领域,大部分的投资还是集中在传统的矿石领域。截止2012年底,中国是澳洲的第9大农业投资国,远落后于美国、英国和日本。外国企业持有11.3%的澳洲农业土地,但中国公司所持份额不足1%。而2013年中国对澳洲的总投资中,对澳洲农场的直接投资还不到总额的3%,其中包括中粮集团以1.46亿元收购了糖业公司tully sugar,以及山东如意集团投资棉花农场cubbie station。
国内企业应看到国内对高质量食品需求的增长,应看到中澳自贸协定签订后食品进口贸易扩大的机遇,加快对澳大利亚农业食品领域的投资,通过对澳大利亚农业食品领域的投资来降低不断提升的成本,提升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应该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通过收购澳大利亚农业企业等多种方式进行海外投资,推进双边或多边的投资合作,扩大农业综合经营领域的投资,包括奶制产品、海鲜、水果、谷物、大麦、大米、红酒和牛肉等方面的投资;在投资过程中,应该注意低调处理并联合发展;在环保和企业外部形象方面,应注意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的初期投资合作的重点,还应包括在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开展大型农业水土资源开发项目、推广并实施专有技术与农产品加工项目、扩大水产养殖业(包括热带岩龙虾养殖)项目,以及建立现代农业物流体系等。
参考文献:
[1]肖平辉,澳大利亚食品安全管理历史演进[j]太平洋学报,2007年第4期.
[2]曲东杰,马***,德天独厚的澳大利亚食品工业-访澳大利亚使馆公使林美年女士,中国食品工业,1998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