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篇1
关键词:云计算;Hadoop;大学计算机基础;系统设计
中***分类号:TP3-05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6.029
Cloud Computing University Computer based Learning System Design
oUYaNG Chun-juan, LIU Chang-xin, SUN Ling-yu
(Jinggangsha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Jiangxi Ji’an 343009, China)
0 绪 论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基于Internet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建设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然而传统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各种学习系统的性能一直是阻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例如,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系统应用中,当学生向服务器提交作业时,由于所有的学生几乎都在同一时间段提交,大量的数据同时上传到服务器,服务器负载过重导致服务器瘫痪。按传统的方法,解决该问题需对计算机硬件及网络带宽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在实际操作中不易达到。而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理想的技术支持。目前,云计算已在各类学习系统中得到应用[1-3]。本文采用Hadoop并行编程模型,搭建了实验性的云计算平台大学计算基础课程学习系统,解决了大量数据的传输问题。该系统具有分布式计算,管理不同系统资源及存储大量数据等特点,为实现一个同时满足学生和教师的学习系统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
1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4]是一种新型的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模式。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庞大的存储和计算处理程序分布到大量非本地或远程服务器的分布式计算机中,并为用户提供服务。按最通俗地理解云计算就是把计算资源都放到互联网上,然后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资源。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其可以无限扩展,随时获取,按需使用,按使用付费。
Hadoop[5]为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是一个更容易开发和运行处理大规模数据的软件平台,具有扩容(Scalable)、成本低(Economical)、高效率(Efficient)和可靠性(Reliable)等特点。 Hadoop实现了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HDFS提供了分布式存储底层支持,具有高容错性特点。Hadoop还实现了MapReduce分布式计算模型。MapReduce将应用程序的工作分解成很多工作小块,将它们放置在服务器群的计算节点中,在节点上直接处理数据。本文利用Hadoop开发实验性的云计算平台大学计算基础课程学习系统。
2 搭建云计算平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系统
本系统根据本校大学计算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采用6台计算机来搭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系统的云计算平台。在Hadoop系统中,需要1台机为Master,其余5台机器作为Slave。Master用来配置NameNode并负责JobTracker工作。该工作主要负责整个分布式数据的管理和分解任务,并调度和跟踪各个任务的执行。Slave配置DataNode并负责完成TaskTracker工作。该工作主要根据本地数据,存储分布式数据,具体完成Map任务和Reduce任务。Hadoop集群的构建具体实现步骤描述如下:
(1)由于Hadoop要求所有机器上hadoop安装目录结构要相同,并且具有一个相同的用户名的帐户。本系统的帐户设置为dxjsj,主目录是/home/dxjsj。
(2)将hadoop0.12.0压缩包解压至HadoopInstall文件夹中。所有的配置文件都在/hadoop/conf/目录中,所有执行程序都在/hadoop/bin目录中。将 /hadoop/conf/目录中的hadoop_site.xml,slaves,hadoop_env.sh三个文件拷贝到hadoop-config/目录中。
(3)配置6台机器的IP。
对于Master机器,其机器名和IP分别dxjsj-1:192.168.8.61。其余的5台Slave机的机器名和IP依次设置为:dxjsj-2:192.168.8.62 ……, dxjsj-6:192.168.8.66。为了确保6台机器之间能相互正确解析,可通过ping主机名来实现,通过修改/etc/hosts文件打开达到Ping通。
(4)建立Master到每一台Slave的SSH受信证书。
Hadoop启动以后,Namenode是通过安全协议SSH(Secure Shell)来启动和停止各个节点上的各种守护进程的,因此在本系统中需要配置SSH使用无密码公钥认证的方式。具体操作为在Master和所有Slave机器上执行ssh-keygentrsa命令后,在/root/.ssh/目录下将产生一个名为id_rsa. pub的证书文件,采用scp命令将其复制到每个Slave上。
(5)Hadoop安装完成之后,执行/hadoop/bin/hadoop namenode-format命令格式化namenode。
(6)正式启动hadoop。执行Master上的start-all. sh启动所有的Hadoop守护;执行stop-all.sh停止所有的Hadoop。
至此,基于云计算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系统中的云计算平台搭建完成。整个学习系统是由客户端、网络平台和云计算平台三部分构成:
1)客户端 本系统学生机作为客户端,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 整个学习系统为不同类别的用户提供不同的界面和功能。在客户端的学生使用的操作系统是windows XP,而云计算平台的系统是FC5。为此,本系统采用WebDAV(Web-based Distributed Authoring and Versioning)协议访问软件包,来解决客户端和云计算两个不同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
2)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是整个系统的基础。该平台的作用是识别用户终端不同需求,通过接口在该系统的云计算平台层上调用相关服务。其主要功能模块介绍如下。
①管理模块:该模块主要对用户基本信息进行登记和管理。用户通过唯一的帐号进行注册。
②学习模块:学习模块是最主要的模块。在该模块中,学生可进行自主地学习。包括课程内容的学习,辅导和测试,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等内容。
③交流模块:提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同行之间提供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实时交互,可以发表个人日志,留言等。
④存储模块:在存储模块中主要是实现虚拟硬盘的功能。用户可***学习资料进行学习,并上传学习资源供他人共享。
3)云计算平台 该平台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用户终端根据网络平台上各功能模块需要的服务,通过接口,建立起与系统中云计算平台的连接。连接成功后,所有的任务都由云计算平台处理通过Hapood分布式系统,采用任务拆分的方式完成,再将处理完毕后的数据通过接口传递给用户。在云计算平台中,可实现数据存储、分布式计算和数据管理等功能。
3 实验仿真
本实验使用6台计算机采用Hadoop0.12.0分布式系统Hadoop搭建云计算平台, Java版本为jdk6.0。用户端为150台机器,用于学生学习,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当传输的文件的比较小时,如小于1M,则单机服务器能够承受,但当学生传送的文件较大时,且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上传文件至服务器时,则服务器的负载将大大加重,收集时间呈指数级增加,最终导致服务器崩溃。使用云计算平台收集学生上交的各类文档资料时,多台服务器同时协同工作,应用程序的工作分解成很多小的工作小块,并将它们放置在服务器群的计算节点中同时进行,系统运行稳定。
4 结 语
将云计算技术运用到各种网络学习系统建设中,是对高校教学模式改革一种新的探索。本文采用Hadoop并行编程模型,搭建了实验性的云计算平台的大学计算基础课程学习系统,解决大量数据传输导致服务器负载过重问题。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日渐成熟,其必将在各类学习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饶少阳.向云计算靠扰[J].信息网络,2008,(8):5-9.
[2] 张智威.信息以人为本——云计算时代的社交网络平台和技术[EB/OL].,2011-07-11.
[3] 俞华锋.基于云计算的三维虚拟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应用[J].计算机仿真,2009,27(9):315-318.
大学计算机基础篇2
关键词: 计算思维;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248-02
0 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目前国内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公共基础课程。课程主要由理论知识讲授和操作技能训练两部分组成。理论教学主要包括: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数据库技术基础、程序设计与算法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等方面的内容。操作技能训练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些基本操作和常用软件的使用,主要是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网页制作软件及***像处理软件等。
2010年10月在“第六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上,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国良院士提出将计算思维引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从此计算思维得到了国内计算机基础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利用计算机基础教学来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思维去思考、解决问题,对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计算思维的内容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于2006年3月在美国计算机权威期刊《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上给出[1],并定义的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它包括了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2]。这一概念深度概括和抽象,让人难以理解,同时周教授又把计算思维引伸成七大类方法。由于教学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无论是概念还是进一步引伸,仍然显得晦涩难懂,对教学工作几乎不存在可操作性,需要探讨研究,力***重新规划成可以开展教学的问题。经过探讨分析,大家发现周以真教授对计算思维的论述涵盖了“意识、方法和本质”三个方面问题:
1.1 计算思维意识 计算思维从古至今,无所不在。计算思维的内容在不断地拓展延伸。所以计算思维并不是一种新发明,而是人类早已存在的思维活动,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一种技能。目前,计算思维与理论思维、实验思维一起已被公认为人类的三大科学思维。数学学科以推理和演绎来培养理论思维(即推理思维),物理学科以观察和总结自然规律来培养实验思维(又称实证思维),计算机学科以设计和构造来培养计算思维(又称构造思维)计算思维的案例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也是处处存在的。关键是人们如何把计算思维从无意识变为有意识,从被动变为主动地去解决各类问题。
1.2 计算思维方法 计算思维内容的核心是计算思维方法,周以真教授将其引伸为七大类方法。总而言之,可概括成两大类:一类是出自数学和工程的方法;另一类是出自独有的计算机科学方法。计算思维与计算方法彼此促进,彼此互补。计算思维方法是通过计算方法对计算思维研究取得的成果进行反复研究和吸收来丰富内容的。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几乎每一个定义都与计算思维方法相对应。例如,Cache是预置和缓存方法,多核处理器是并行处理方法。[3]在计算机应用课题中,每一个案例都是多种计算思维方法的集合。
1.3 计算思维的本质 计算思维的根本内容即其本质是“抽象化”和“自动化”。与数学和物理科学相比,计算思维中的抽象完全超越物理时空观,并完全用符号来表示。数学抽象的最大特点是抛开现实事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特性,而仅保留其量的关系和空间形式,而计算思维中的抽象化却不仅仅如此。不仅有形式化表示,而且表示还应具备有限性、程序性和机械性。
2 计算思维教学现状
①计算思维教学的无意识的。由于计算思维的研究不是很成熟,又因为计算机应用的根本是求解问题,而且问题求解的方法就是计算思维的方法,所以计算机基础教育者都在无意识、潜移默化地实行计算思维教学。②对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以前,人们普遍观点是计算思维是计算机应用能力之一,没有真正意识到它是人类的三大科学思维之一,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和科学进步的三大支柱之一,是21世纪人才必备的根本技能。所以,从某战略高度将计算思维从计算机应用能力中突显出来,作为学习者的一种基本技能来实施教学。③教学只注重技术与应用,却忽视了思维方法。由于开发软件或系统是计算机应用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学上只重视它们的开发过程和细节,而忽视了引导计算机应用的思维方法教学。因此计算机基础教学必然要将课程提升至思维教学的高度。
3 面向计算思维的教学改革策略
①开展计算思维教学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原有内容的提高和优化,并不是颠覆。将计算思维与基础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计算思维教学由无意识变有意识,由被动变主动,有消极变积极。②大学计算机基础应是综合“技能、知识和思维”三方面内容的课程。所有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往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教师着重是知识讲解及传授,而忽视了计算思维的培养。今后教师需将课程内容的知识点重新整理,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把计算思维方法直接传授给学生。并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来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运用计算思维来求解问题的方法步骤。③训练计算思维的课程有很多,但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是训练大学生计算思维的最佳课程,因为它是各类高校所有学生必修的课程。根据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普遍采用“1+X”或“2+X”的课程体系,我认为在开展计算思维教学中,关键是“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是“程序设计课程”,目的是“X门应用课程”。学生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应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利用计算机、认识并处理计算机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能够将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有意识的借鉴、运用到各自的专业学习中。④我校作为应用型的高职高专院校,不能简单照搬本科高校的教学内容。而应把计算思维的理念融入到探究教学中,运用计算思维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提倡以学生为本,进而更好地发挥二者的效力,综合利用计算思维的教学策略,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思维教学新意***。根据基于计算思维的探究教学方案,我们采用案例教学法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从而通过探究计算思维来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具体做法:1)通过挖掘课程教材,提出方案问题。2)运用计算思维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思考。在这一步骤中,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案。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运用计算思维方法来启发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3)实时提供资源,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4)提供协助,让学生小组协作运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5)总结拓展。这一步的关键是教师对问题进行交流归纳,总结经验,拓展传递知识。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讨论、反思、迁移知识。
参考文献:
[1]Jeannette putational Thinking[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6,49(3):33-35.
大学计算机基础篇3
关键词: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翻转课堂;素质教育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面向所有大学生开设的一门基本的必修课程,不仅是大学通识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大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培养运用计算机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都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因而在各大高校中受到了全校师生的普遍欢迎。同时针对大学生之间计算机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的问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很好解决了这一难题,成为各大高校普遍开展的新兴教学模式,为全面增加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储备、培养基本的计算机运用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1.1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早是由美国一所高中的化学教师萨姆斯最先提出的,他在2007年将自己的讲课记录用视频录制下来,为的是帮助缺席课堂的学生补习功课,后来该教学模式以其良好的教学效果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所谓翻转课堂,又被称为颠倒课堂,实际上就是对课堂以外的知识学习提供***指导,并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翻转”,进而完成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真正做到将课堂的决定权转移给学生,充分实现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进而提升学习能力。翻转式课堂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必然选择,需要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并要求教师完成由教向引的身份变换,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发散思考、创新思考,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1.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我国目前各个阶段的教学中一直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学生和教师将提升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学习和教学目标,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协作能力、探究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一旦失去了教师的引导,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学习成绩也因此会一落千丈。大学阶段更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很多学生经过了艰苦的高中阶段进入了大学这一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会感到不适应,失去了教师的监督和同学之间的竞争,再加上可能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不是很感兴趣,很容易滋生不良情绪,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翻转课堂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存在根本性质的不同,其真正实现了教师与学生课堂模式的互换,将课堂交给学生,由学生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教师仅仅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能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学习高等计算机知识的基础,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大力引进翻转式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消除讲授式教学模式的弊端,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技能,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2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存在较大差异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都是面向全国进行招生,而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计算机普及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导致了不同地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他们即使是来自同一地区,乡村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与城市学生的总体水平还是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学生甚至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谈不上对复杂的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和软件编程技术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这就给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带来了巨大的难题。如果课程进行太慢,那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认为课程太简单,没有任何新意,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出现逃课的现象,不利于教师的统一管理;而如果课程进行太快,那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会感觉学习十分吃力,对于教师的教授内容不能在第一时间消化,时间越长积累的问题也多,最后很可能完全放弃这门课程。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难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产生大面积的不满情绪,同时这种不满情绪也会大大降低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影响了教学质量。
2.2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强调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动手实践中,并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软件开发能力。随着教学课程的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已不再是单一的课堂讲授、机房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开始逐渐向机房中讲授知识点和理论实训同步进行的方向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增强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之间的联系,最大限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很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理论灌输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还是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课做笔记的方式,学生仍然是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基础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充足的锻炼,有些院校甚至不能为学生提供上机学习的机会,学生的学习效果必然得不到明显的改善。
2.3课堂结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不太重视,认为其与自己的专业联系不太密切,只要可以通过考试、拿到学分、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就可以了,没必要将过多的精力用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必然后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很多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课堂结构设置不合理,教师往往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讲授过多的知识点,甚至人为缩减课程教学时间,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不得加快讲课节奏,难免对一些复杂的知识点讲解不透彻,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困难。另外,在当今信息时代计算机新技术层出不穷,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更新换代快速,在大量缩减课程时间之后教师明显感觉到教学时间比较紧张,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3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生计算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略
3.1课前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计划的设置和教学视频的制作两部分。教学计划指的是教师根据课本基本知识结构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以及课后作业进行合理的规划,同时要保证教学计划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学生为中心科学规划课程安排,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预测并提前准备好解决方案。同时质量较高的教学视频可以广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学生对于将要接触到的计算机知识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技术手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视频,并在视频中增加适量的优秀作品展示或是使用案例分析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学生也要完成课前学习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并对自身不明白的问题做好记录,以便在课上集中注意力对教师讲授的该部分知识进行记忆和理解,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2课上设计
首先,教师通过自测题的审阅了解学生课前学习的掌握程度,必要时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估,确定教学重点,并肯定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其次,在课堂进行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小组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学习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练习和训练,同时课堂练习的设置应分有层次,由简到难,帮助学生从实践中总结知识点,理解知识点,并鼓励学生将课本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到计算机操作实际中,对于发现的问题先自行解决,当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时再向教师请教。同时,对于课本中比较简单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消化,而对重点和难点教师则要进行着重讲解,这样一方面提升了课堂效率,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可谓是一举两得。最后,在课程进行的尾声教师要及时进行归纳和总结,对于学生的操作情况多给予鼓励和肯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创新思维,帮助他们全面树立起对学习计算机的勇气和信心。
3.3课后升华
课后升华对于学生温故而知新也至关重要。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扩展练习对课本知识以及教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与深化,对当初自己不理解的部分进行深入理解和挖掘,并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帮助自己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养成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学生之间还可以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和相互点评,指出对方作业中不正确和不合理之处,并通过相互之间的竞争有效达到提升综合素质、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如***1所示。
4结语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教学应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呈现出不少特点与优势,翻转课堂的实施能有效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推进教学视频资源的建设,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因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应正视这一问题,有意识地在教学活动中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刘翠翠 单位:长沙医学院
参考文献
[1]邓婵.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85-86.
[2]刘应芬.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探析——以大学计算机公共课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10):6-7.
大学计算机基础篇4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应用型本科;教学质量;层次性
1应用型本科文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有些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不区分文理生的。文科生在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时应与理工科学生有所区别,不能使用同样的教材、教学理念、思路、定位,要体现传统继承性,独特性和差异性。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重视不够。在思想上有些人认为应用型本科文科学生不是学计算机专业的,平时在计算机教学中对他们就要求不高,对计算机知识了解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知识就够了,如只要求上网会搜索信息、能进行简单的排版等,而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中的Word高级排版、Excel的高级数据处理不做要求。在将来社会经济发展中,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高,文科生还要根据自己所学专业选修不同的计算机课程,在工作中就可以得心应手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速度和质量。有些文科生也有错误的认识,觉着大学计算机基础不是自己的专业基础课,学好学不好无所谓,意识不到将来计算机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一个工具,就像大家都要学会开车一样。(2)学时少。进入90年代,各本科院校基本上都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但目前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文科生开设其他的计算机课程比较少,这样应用型本科文科生一般只能学习一个学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最多60个学时,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只有48学时,况且理论只有16学时。学生觉着理论学时太少,不能满足本科生的需求,作为一个应用型本科文科的学生,要想学好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是有困难的,所学计算机知识在工作中根本不够用,和实际的要求相差甚远。(3)设置合理性差。文科生理科方面的基础相对较差,要因材施教,应用型本科所使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要分文科与理工科教材,文科使用的教材内容要翔实、浅显易懂、***文并茂,偏向应用操作,这样才能让文科生容易学会。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文科专业开设相关的其他计算机课程。应用型本科文科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应根据学生有无基础分层次上课,有些专业根据需要在后续还要选择其他的计算机课程,使部分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不至于缺乏连续性,最终达到分层次上课。
2提高应用型本科文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针对应用型本科文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出现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教学改革方法和措施。
2.1要重视应用型本科文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
应用型本科文科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大家要清醒地认识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重要性,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与维护,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发展更新换代快,要及时更新设备,再一个就是学生实习用的计算机利用率高,系统经常出问题,键盘鼠标经常不灵,实验管理人员维护要及时。(2)学校要加强机房管理,因为有些学校机房虽然很多,但是这些机房分别属于不同的院部,管理起来比较困难,不能达到资源共享,有些资源利用率低下。所以,学校要制定合理的***策,统一调配全校机房,计算机设备淘汰比较快,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来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这样可以节约成本。对于教学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老师来说,必须改变旧观念,旧思想。目前计算机技术对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文科生并不是不需计算机文化知识,而是目前的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对学生是不够的。在大学计算机教学工作中要深入学生中搞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到因材施教,上课前要充分备好课,认真负责上好每一节课。让文科学生既懂本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又懂计算机方面的技术知识。对于应用型本科文科的学生来说,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这门课的兴趣,还要让文科学生懂得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这一门课的重要性。有些文科学生错误地认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中是辅助课,不是专业主课,60分万岁,思想上就对自己要求不高。因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一般在大一开设,由于是新生刚到大学,尚未深入到专业学习阶段,难以清楚在本专业学习和研究中计算机的重要性。许多同学学习一学期大学计算机基础,最后只练习会了打字,而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都不会。有些文科生机基础较差,简单的数学知识也不会,尤其英语基础差,这些基础知识不掌握学好计算机是困难的。
2.2加大学时数
对应用型本科文科生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我们要根据就业需要,收集资料,修订应用型本科文科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学时数,根据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可以开设其他计算机课程,满足不同专业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如生猪健康养殖专业的,可以增开有关养猪管理软件的学习,同时,增加上机操作,让学生多实践,提高自己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
2.3根据专业设置不同的教材和教学方法
针对应用型本科文科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不同现象,首先教材要选择文科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不能和理工科学生使用同样的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形式和安排上要根据文科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新生***训期间调查一下在高中是否学过计算机信息方面的课程,据往年所教的班级调查情况,有些高中为了追求升学率,不开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尤其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的高中根本就不开设计算机方面的课程。根据有没有高中学过计算机基础知识将学生分为二种情况,对有无计算机基础知识学生进行编班上课,可以采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授课方式、不同的考核方式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基础好的要求教师上课时增大信息量,扩大知识点,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潜力,做到人尽其才。计算机基础比较差的要求老师要讲的细一点和慢一点,多补充一些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这种层次教学模式既符合应用型本科文科生目前的教学现状和教学规律,又可以人尽其才。
大学计算机基础篇5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中***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1-5177-02
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Discussion
JIAO Ke-ying
(Zhumad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humadian 463000,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esent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c course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form of the demand, based on the current university computer basic course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existence problem analysis, from the teaching idea, teaching goal, a new teaching pattern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to study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teaching and how to cultivate the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teracy,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of 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 and put forward some feasible reform suggestions.
Key words: The computer professional; computer base; quality education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大学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为培养未来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供一种技能。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己经成为计算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成为大学生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1 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脱节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属于应用性课程,现在的教学模式是集中授课和上机辅导是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即“理论+上机”,目前学生入校时计算机知识起点差别悬殊,有一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不能被及时消化吸收,上机操作不会,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基础差的学生难以入门,对学习兴趣的培养也比较困难。
1.2 忽略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次教学
对近几年大学新生的调查显示:大学新生入学时所具备计算机知识差异性很大.由于地区差异,有的学生却从未使用过计算机。有的学生在高中时代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会呈现出很大的差异。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无疑会造成两极分化的局面。造成了听课的起点不同,授课时不好把握进度。给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1.3 教材内容陈旧
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普及。需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授内容要及时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但教材内容陈旧,跟不上发展的速度,致使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下降。另外计算机基础教学忽略对学生“计算机意识”的培养,只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具有用计算机解决面临任务的强烈愿望,很少教会学生什么事情可以用计算机解决,如何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如何在自己的专业中使用计算机等,因此造成学生很大困惑,挫伤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
1.4 跌入应试教学的泥潭
目前一部分高校把计算机等级成绩和非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学位证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为了顺利拿到学位证,不得不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与考试相关的学习中,如考试技巧、大量试题练习等,致使好多学生毕业了都不知道如何使用已学的计算机知识来辅助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后果。
2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2.1 转变教学理念,努力形成教学特色
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多媒体技术的迅速普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多元化,因此老师应该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使他们从“学会”到“会学”,突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操作能力。比如在讲解PPT时,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空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己设计***文本茂的元旦贺卡,使他们在实践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2.2 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计算机基础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合理地更新与选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和我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把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计算机文化基础、技术基础、应用基础,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使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比较好地实现了计算机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3 开展基于校园网的网上教学,构建自主学习平台
大学生在进入高校时由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层次不同,导致教学内容难统一。教学效果往往是不不尽如人意的。改革教学方法,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和网络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实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教学,使学生由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缩短了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突破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深、更广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查阅到大量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信息,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有选择的学习,这能促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产生一种主动学习的心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是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想要努力达到的目标。
2.4 注重考试改革,拟构建网络考试系统
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考核的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计算机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建立了基于校园网的网络考试系统,考试方式从笔试转化为机试,在计算机教学效果评价中,应更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评价,甚至到完全开放式的课程设计,给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的空间,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结束语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基础实践课程,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分析、探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不断地探索改革、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改革,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从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全局推动整个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 马玉洁.基于自主学习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1,3:119-122,125.
[2] 常小红,见伟平.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与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2011,6: 38-40.
[3] 李建华,林士敏.计算机课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148-149.
[4] 王亚娟,王兰.浅谈研究性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教育,2007(1):104-105.
大学计算机基础篇6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的内涵
模块是整体的一个组件,既离不开整体,又具有充分的***性,每一个模块都有严格的标准。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模块化教学,就是一种与长期性教学相比,规模较小,相对***的课程教学,教学具有自己的标准,以实现具体能力为目标展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中,充分强调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地位,学生在教学中只起到组织和引导的作用,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不再是被动的理解,而是一个主动接受的过程。在计算机基础的每个模块化教学之中,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完成教师为学生设计的课堂任务。学生在任务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能够提高学生處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中是学习的主体。
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能够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信息人才。模块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自主探索和自我实践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不再是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其中每一个模块都有相应的知识技能培养目标,是相对***完整的课堂教学。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的授课周期短,有利于充分把握学生学习实践的情况,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的运用
基于对模块化教学的理解,结合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实际发展情况,使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能够不断地发展完善,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在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发挥模块化教学的优势,使学生提高对计算机基础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提高计算机基础实践能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原则。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实践,掌握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基本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充分掌握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中的知识点。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性作用,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更加深入的学习,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自己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理解,诶学生奠定良好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在计算机基础领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大学计算机基础在模块化教学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原则。大学计算机基础需要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一些学生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还不具备这种能力,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在运用的过程中,要注重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原则。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切实增强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还能灵活运用计算机基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不断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切实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要保证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切实收到模块化教学的成效,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加完善自己。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备课,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注重情景化教学,精心设计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要创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注重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学生及时纠正,注意规范学生的操作,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奠定坚实的实践操作基础。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积极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实践获得计算机基础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灵活运用知识。教师还要注重课后总结,及时纠正教学中的问题,使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能够不断完善和发展,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运用、实践、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计算机人才,促进国家的不断发展进步。
三、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化教学使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坚实的计算机基础,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机基础中的知识,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计算机人才,促进国家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大学计算机基础篇7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教学改革
中***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3-0631-03
Teaching Study on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Course
LI Chun-hong
(Information Schoo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Kunming 650221, China)
Abstract: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ociety, promote the reform of a series, such as idea, teaching method and content of course...etc. of 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education, this text sets out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chool and analyzes the teach? ing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course first, then put forward the reform project of suiting characteristics in the high school and discuss its possibility.
Key words: 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the teaching studies; reform in education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在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已成为当今社会选择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同时,熟练使用计算机技能已经成为胜任本职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也是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及信息技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重点掌握操作技能;它对于大学生了解计算机文化、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等都具有深远意义。
因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主线组织教学,强调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将根据高校的特点,首先分析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然后提出适合高校特点的改革方案并论述其可行性,最后综合得到结论。
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1.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在我国,信息技术课已经是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所以高中毕业后进入大学的一年级学生,大部分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但是,由于该课程不是高考科目,所以该课程的开设还存在流于形式,导致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参差不齐,这给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对学生来讲,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课感到内容太浅,而入学基础差的学生又听不懂、跟不上。对教师而言,教学起点过低,必然会使基础较好的学生受到影响;若起点过高,又会严重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体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1.2教学内容笼统,考评标准单一
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有相当比例与中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内容相似,而且所有非计算机专业的内容都大同小异,与学生所学专业联系不密切,致使许多学生认为:该课程只是对中学阶段已经学过内容的重复,与所学专业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教学内容设置未充分考虑学生专业特点,以及就业后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使学生学习无兴趣,因而导致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兴趣降低、学习动力削弱,教学效果不好。
在考核方式上,由于大部分高校的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行全校统考的考核方式,考试形式以笔试为主,对于设计操作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考试形式较少采用。成绩主要以平时、期中和期末笔试成绩相结合进行考核。不能反映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真实水平,理论成绩比例过重,因此总评成绩体现不出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1.3教学内容难以满足信息社会的需要
虽然绝大多数高校都给新生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充分体现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地位,但从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来看,目前教授内容仍局限于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理论、视窗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等,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加快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进程,加大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力度,由此导致大学计算机 基础内容衔接上的重复和重复教学的问题;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学生已拥有了个人电脑,他们对电脑基本操作和网络应用甚至程序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已有所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高校面临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已不再是零起点,传统的教学内容难以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不能较好的培养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1.4缺乏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设置思路
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不重视,认为计算机基础学科与本专业无关,对本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没有多大帮助,计算机基础课可有可无。从而导致很多专业在设置课程体系的时候,没有考虑培养学生综合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孤立了起来。导致学生在学完计算机基础课程后,在后续课程学习中,几乎没有机会使用和扩展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使原本培养出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丧失殆尽,根本无法适应毕业后信息社会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
1.5重单项知识的学习,轻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正从此前较先进的“多媒体教室授课+机房实践”的授课模式已逐渐被“机-课”一体的授课模式取代,但其本质仍然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挥,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教学注重考试相关内容的讲解和学生只注重对考试内容的掌握,上机测试一般又偏重于单项知识的考察,而无法对综合性较强的知识进行考察,使学生会考试而不会使用所学知识去综合解决实际问题,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过程性评价,而偏重结果性评价,更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因而无法真正考核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弱化了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2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对策
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和特点,我们认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目的很明确,不是把它作为纯理论的课程来学习,而是应该作为应用技术来掌握。因此高校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育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实用性和技术性,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学习、专业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2.1建立分层次教学体系,保证教学效果
如前所述由于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水平存在的差异,因此建立分层次的教学体系显得特别必要。学生入学后,可组织一次计算机水平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将新生分为若干类型专业(如理工类、经管类、文法类、艺术类等)和两个层次(快班、慢班)进行教学。
如:四个类别的快班,可弱化简单的Windows、Office操作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强化相应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如文法类强化Office综合应用、经管类强化数据库应用、理工类强化程序设计及网络基础及应用等;对于慢班学生则必须参加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学习,突出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对后续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这种分层次的教学体系,可以让学生发挥所长,各得其所,也可以让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得到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可谓一举多得。
2.2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体系的设计不是将各门课程简单地堆积,而是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结果,最终构成一个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
因此,应积极探索和研究如何加强各专业课程和计算机基础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联系方式,例如,可以将计算机基础知识、视窗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网络安全等作为基本的内容:要求所有学生学习:在完成必修课程后,学生可结合自身兴趣和专业特点进行选修。例如,财务管理类的学生可以选学用友软件,金蝶软件等;建筑设计的学生选学CAD等应用软件;文法类的学生选学Photo Shop等应用软件;经济类的学生则选学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对计算机理论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择偏向理论的课程,也可以同计算机专业学生一起学习。争取学生计算机学习四年不断线,还可将计算机应用的技能有机地融入各专业课程的学习应用中,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巩固、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2.3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模式上,可采取案例式+项目驱动式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通过教师的精心策划指导,运用典型的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中进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在案例思考过程中提高自身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利用案例分析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创新创造力恰好就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完全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这种模式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研究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品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从原来的“老师要我学”,变成了“我自己要学”。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挥。
2.4加强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时空限制,能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课程学习是现代教学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在改革课堂教学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校园网所提供的网络平台进行课程建设,开发了针对相关课程特征的网络版多媒体教学软件,构建一个由主教材、实验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录像、计算机考试系统、教学互动网、课程教案、习题、实践操作等组成的立体化的网络教学平台。创建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式学习环境,使学生利用网上资源,自觉主动地学好计算机知识和技术,也为学生构建个性化网络教育 氛围,共享网络资源,进行开放、交互和协作式的教学。逐步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精讲课程内容,学生研究主教材、阅读辅助教材,扩充获取知识的渠道和视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2.5以应用为目的,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一方面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自身具有的基础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其内容设置上一方面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不断升级换代,传统的教学内容也应与时俱进,适时更新,即调整已经过时的内容,补充当前流行的主流技术和技能,并且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通过对市场需求的理性化诉求,面向社会需要,以充分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为根本,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从早期的基础知识的普及发展到使用计算机作为基本工具进行信息的获取或科学研究能力的培训,教授的内容应以实用为出发点,以实用为目的,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注重夯实计算机基础知识,又要能紧紧抓住当今社会与学生专业紧密结合的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学生追求掌握知识的全面性。
3结束语
在培养人才的方针和***策上,国家***规定“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教育非计算机专业各类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各高校制定培养人才方案和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成为优化教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点内容。
对于一般普通高等院校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尽管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同、生源质量的高低、办学条件的限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但以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的依旧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最终目标,这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坚持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结合,注重课程的交叉结合,以探索和研究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具有认知和创造的理念,是今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思路。
参考文献:
[1]关素洁.《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思路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1(6):103-104.
[2]胡英,廖瑞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12):9.
[3]王晓燕,王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0(11):132.
大学计算机基础篇8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 基础教学 改革
【基金项目】2013年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学院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1+X’分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为:2013XY03)。
【中***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210-01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提升,促使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因此,在大学教学的过程中,计算机基础教学就成为其教学的重点内容。在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我国大学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
一、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
目前,高等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部分院校还停留在黑板教学、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上,这种单调的教学方法只会造成学生们理论性和机械性记忆。这样的教学会导致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创新能力,很容易遗忘,也很难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由于计算机软件版本的不断更新,新的操作方法和软件不断涌现,所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缺乏改进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可能还会让学生们失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无法应对不断更新的计算机技术。
(二)教学内容落后
在高等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当中,软件的更新替换速度越来越快,而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计算机的发展速度,教师和学生所使用的教材和大纲多年未更新,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目前大多数高等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大多以Windows/office的教学为主,部分学校在此基础上开设了Visualbasic,C++等程序和语言,不过这些程序都比较陈旧,也多年未更新,脱离了社会对计算机水平的要求范围,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应对能力。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措施
本文主要针对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中《计算机基础(二)》的教学改革进行相应的研究。研究主要侧重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时安排及考核方式等内容。
(一)教学内容改革
《计算机基础(二)》课程主要针对于我院4个系开设,分别为经管系、会计系、旅管系、文新系。该门课程原统一以Visual?鄄foxpro程序设计为主,但根据各系各专业发展需求、社会需求及计算机考级需求,计算机公共课教研室将《计算机基础二》的教学针对不同系开设不同课程。针对会计系开设以access为主的课程,主要体现学生应用数据库的能力,为今后学生参加工作使用各类信息系统奠定基础,同时也能参加全国计算机二级――Access的考试。针对经管系、旅管系、文新系开设以MS Office高级应用为主的课程,主要体现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办公软件的高级技巧完成复杂办公业务问题的处理,同时也能参加全国计算机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的考试。
(二)教学方法改革
为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对于2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如下改革:
1.MS Office高级应用课程
该门课程教学内容为word、excel、powerpoint的高级应用,主要使学生能够掌握3个软件的高级应用技巧,从分析问题开始,能够利用3个软件完成办公业务的处理,侧重于学生的应用及设计思想。因此本门课程主要于案例驱动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选取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相关案例,教师带领学生先对案例背景、特点、使用范围及需要使用的办公软件技巧进行分析,然后由学生根据分析结果自由设计,完整最终效果。学生在设计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由教师进行辅助解决。
2.Access数据库技术
该门课程教学内容为access数据库的应用,主要使学生掌握access数据库对象的操作,并能熟练应用,为今后工作学生接触到的各类信息系统做准备,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方式为边讲边练,教师把新知识点讲授完成后,给学生大量的练习实例。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由教师进行辅导解决。
3.学时安排
《计算机基础(二)》是一门3学分的公共基础课,原学时安排为2学时理论(2学分)+2学时上机(1学分)。为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现将学时安排为1学时理论(1学分)+3学时上机(2学分)。因该门课为大班教学,理论课安排1名老师进行教授,上机课安排2名教师进行学生辅导。这样将原来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方式更改为以学生实践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
4.考核方式改革
针对MSoffice高级应用课程而言,该门课程的考核分为2部分:日常教学项目考核(50%)+期末上机考核(50%)。日常教学项目:计算机公共基础教研室针对本门课程3个软件设计了4个综合案例,分别为Word部分2个,excel部分1个,PowerPoint部分1个。这4个综合案例需要学生将每堂课上实例熟练练习掌握后才能完成,因此学生必须每堂课认真完成布置案例并熟练掌握。日常教学项目的考核由任课教师根据本班授课进度及情况随堂安排考核。
期末上机考核:以全国计算机二级MSoffice高级应用题目为要求,采用机试闭卷,定于18周进行考试。
针对Access数据库课程而言,该门课程考核也分为2部分:日常教学项目考核(50%)+期末上机考核(50%)。日常教学项目根据教学进度,按章节知识点进行3次小测,将平时成绩提高,取消期中考试。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施过程里,相关的教研组要不断的对其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应的研究,进而对其教学的质量进行相应的提升,这也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相关院校只有对这些工作进行相应的完善,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们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进而促进其在教学过程中又好又快的进行操作,从而对我国社会型的人才进行高质量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淑霞.地方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4,04:59-62.
[2]金智. 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和实践的探讨[J]. 长沙医学院学报,2008,02:65-67.
[3]黄霞.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4:59-61.
作者简介:
丁爱芬(1985-),女,汉族,云南曲靖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
周华君(1984-),男,汉族,湖北襄阳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算法设计,信息安全。
大学计算机基础篇9
关键词:计算思维;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1.计算思维是改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的核心推力
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周以真教授提出的概念,其定义为“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包括了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反映了计算机技术本质特征和解决问题的核心方法,能够提升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素养,培养学生用计算机处理和解决领域问题时的思维方法和表达形式,对学生有深远影响。2010年陈国良院士提出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切入点的倡议,2012年7月,教指委在西安举办了“第一届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2013年7月“第二届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在成都召开。这些都表明,增强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本科的公共基础课程,通常作为大学第一学期的课程。当前,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首先,多数教学内容是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浓缩,缺乏主线,显得多而杂;其次,实践环节侧重软件工具使用,由于不少学生在高中阶段已经掌握这些工具的使用,导致其失去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少专业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已经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例如,面向多类专业不同计算机基础的学生,组织了分类教学,收到一定效果,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课程现状。而以计算思维教育与训练为核心实施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改革与创新,能从根本上改变该课程的现状,并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
2.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体现计算思维培养
2.1亟待解决的问题
课程的改革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核心知识和掌握应用工具的基础上学习运用高效的思维去思考,将无意识的计算思维教学理念提升到有意识、系统性的计算思维教学。力求从根本上扭转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所面临的教学困境。针对以上目标,需要以计算思维为核心重构教学内容,并通过合适的教学实践手段和方法使得这些重构的内容能够被学生接受和理解。通过分析,提炼出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如下:
1)在有限课时内需要培养学生哪些具体计算思维要素。
我们的目标是传授给学生基本的计算机核心知识,但是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包含了复杂的知识体系,并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需要确定哪些知识点能够被定义为该课程教授的核心内容。
2)如何在学生尚未掌握任何一门编程语言的情况下实践所学计算思维内容。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所面临的是大学一年级学生,除个别学生在入校之前有过编程经验,学生普遍没有编程基础。如何在缺乏编程实践的前提下让学生掌握计算思维是决定最终教学效果的关键问题。
3)面向不同基础和专业的学生如何体现不同的计算思维的教育和训练内容。
2.2分类教学、专业融合的教学内容设计
西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工、理为主,管、文、经、法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多学科性和开放式大学。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的要求不同,存在较大差异。相同专业学生之间的计算机知识也有较大差距,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分类教学是必要的。例如在程序设计课程中按照文、理科进行分类实践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积累了经验,但是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尚未实施。此次以计算思维培养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除按照文、理分类外,还考虑到特殊方向和专业学生群体的较高计算机教育的需求,将教学内容分为4个方向:(1)面向理工类专业学生;(2)面向文管类专业学生;(3)面向国际班学生全英文计算机教学;(4)面向教育实验学院卓越班。
西北工业大学作为理工科重点院校,大多数学生都归类于方向(1),以2013年数据为例,方向(1)约占62%,方向(2)约占17%,方向(3)约占4%,方向(4)约占17%。在确定每个方向学生教学内容时,遵循“两个融合”的原则,将计算机基础教育与计算思维培养融合,构建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主线的非计算机专业通识教育;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学生的专业技术融合,在进行计算机思维培养教学内容选择时,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学生专业方向的融合度。“两个融合”的具体内容包括:
(1)计算思维培养融合,是指将计算机科学中最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的计算思想教授给学生,侧重使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够领略计算的核心方法,学会如何把问题转化成能够用计算机解决的形式,培养学生从本质和全局来建立解决问题的思路,为其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应用计算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2)专业技术融合,是指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需求,在计算思维培养融合的基础上,动态选择课程内容,形成可定制教学模块,实施分类分层教学。
“两个融合”原则体现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方案,形成了纵向分类、横向分层的教学内容。每个方向内容由基本理论知识层、计算思维融合层、专业融合层组成。以面向理工类专业学生的方向(1)为例说明各层的含义,如***1所示。
1)基本理论知识层。
该层属于计算机基本知识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思维模块,在介绍计算机软、硬件的历史和未来发展趋势过程中贯彻计算机基本知识,包括二进制、冯・诺依曼计算机、***灵机、计算复杂性等计算机重要基础概念等。这部分内容比较近似于之前课程中计算机基本知识部分,但我们在教学改革中对其内容重新组织,从计算机重要的“分层”和“抽象”概念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力***让学生领略到这些技术背后的基本计算思维内涵。通过学习计算机发展历史,让学生对整个计算科学发展有全局了解。
2)计算思维层。
包括问题求解方法和算法模块,学生在学习了计算机重要基础知识后,开始深入学习计算系统底层具体思维和运行机制。这部分从系统和算法角度让学生学习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求解框架、典型案例的计算算法、具体思维过程和实现方法等,让学生在计算思维较高层次讨论计算机学科的根本问题和思维方式,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和运行机理。这一部分内容体现了本课程的计算思维培养目标。
3)专业融合层。
最高层的专业融合层完成融合专业知识、提升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应用计算思维的能力的任务。该部分从数据处理和网络计算角度,让学生领略到计算机目前最广泛的应用模式,从而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加以运用。这部分模块属于变化较大的模块,目前仍然需要开发和扩充大量与其他专业更为紧密相关的案例和应用模式。
按照***1所示,不同类别学生在基本理论知识层内容是相同的,在第2层上,教育实验学院学生所学的算法和系统内容更为深化和多样,实现了差异化教学。在专业融合层,为理工类和文管类不同专业特色的学生设计了不同模块内容。理工类学生学习数据处理和计算网络知识,而文管类学生侧重学习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和利用计算知识研究社会关系等。
2.3两阶段培养、可视化计算思维实践的实验环节
一直以来,实验教学通常是理论教学的辅助,和理论教学在章节内容上是对应的。但在我们的教学改革中将实验课程和理论课程定位为“互补关系”,实验课程具有相对***性,在内容中体现“两阶段培养”的实验教学理念。第一阶段实验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实践,包括Windows的使用、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常见网络应用等。此阶段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和常用工具软件的掌握;第二阶段实验是关于计算思维的实验。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依据具体应用问题设计程序,实现典型算法。两阶段培养中的第一阶段目标就是要学生熟练掌握工作和学习中常用的工具类软件,为以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基础。
针对在本文2.1节中提出的第2个问题,即此阶段的学生尚未具备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经验,我们认为,采用可视化编程工具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可视化编程工具支持可视化(Visual)程序设计,主要是让程序设计人员利用软件本身所提供的控件,构造应用程序的各种界面,可视化编程技术已经成为当今软件开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为此,我们在课程实验改革中引入可视化编程工具Raptor,使得尚未具备编程基础的大一学生能够实施算法实践和验证。Raptor是一种可视化的程序设计环境,其将程序设计中的要素以***形符号的方式展现,使得学生在不具备编程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实践计算机中算法类问题。目前,它已经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等世界22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中使用。
在实验课程中设计了4个学时讲解Raptor工具并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课堂完成8个基本算法实验任务。在实验课之外,要求学生用Raptor完成算法类大作业并撰写实验报告,以综合训练学生解决算法类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和最后的调查结果表明,引入算法类可视化工具有助于实验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3.改革实践和总结
在2013-2014学年,我们将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对部分理工类班级开展了试点教学,试点专业涉及材料、自动化、电子信息专业等,在课程末期分别针对任课教师和学生做了教学效果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教学效果基本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教师普遍感受为所带课程的难度和以往课程内容相比备课较难,但课堂氛围较好,内容受到学生关注,尤其实验环节引入了Raptor可视化程序设计工具,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以往有大幅提高。
部分学生调查结果如***2和***3所示。***2是学生对计算思维认识的调查结果,显示出大多数学生(达到60%以上)理解了计算思维的概念,认识到计算思维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不仅仅只是学习工具应用,而是对今后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奠定基础,从无意识地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到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计算思维思想。***3为调查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中哪部分收获最大,19%的学生认为计算思维有最大收获,居第二位置,说明这部分的学习为培养优秀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篇10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中***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0引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中指出: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已步入了一个新阶段,定位趋于理性、科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在本科教育中与数学、外语一样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同时还具有实用性、不可替代性,它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比其他课程更为直接、更为深远的作用,是本科培养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方向就是根据***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结合计算机技术的特点:知识衰减期短、技术淘汰快,着眼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从以往庞大的课时数中走出来,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素质,使计算机基础教学起到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将信息技术整合于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从而提高我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
1课程体系的设置
我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思路:①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应当再是零起点,应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起点;②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应局限于熟练操作,而要区分操作、使用与应用这三个概念,大学生应当具有综合应用有关计算机知识的能力;③从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把体现计算机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反映到课程体系中来,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针对以上思路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计算机学习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具体每一阶段的课程设置如下。
第一阶段: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阶段。该阶段主要突出学生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培养,在大学第一个学期实施。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平台)”与“大学计算机基础(Linux平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一些基础知识;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一些重要概念;掌握常用软件、数据库、多媒体、网络等方面的基础概念与原理性内容;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阶段:程序设计能力培养阶段。该阶段主要突出学生运用计算机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在大学第二学期实施。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统一选择了Visual Basic语言。通过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使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技巧。
第三阶段: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阶段。以选修课形式开设,在二、三年级实施。主要课程为:现代办公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基础、网站建设与网站管理、Flas制作、CAD ***形设计、Dreamweaver网页设计、Web程序设计基础、数码影视合成与特效、Photoshop***像处理、一级动漫基础、因特网实用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具体授课内容根据软件更新及时变化。
2更新教学手段
鉴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操作性较强,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肯定不理想,故在授课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重视教与学这两个部分,对于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将教学安排到机房进行,学生每人一台机器,教师利用软件对学生机进行控制,可以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教师讲解后,根据授课内容布置练习任务。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一方面可以监督学生练习,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对不会做的学生加以指导,增强教学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教与学成为两个相辅相成的部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发现式”学习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同时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我们除了课堂教学,还建设了各课程的教学网站,网站中包含了教学大纲、教学课件、电子书、实验内容、试题库和学生自学需要的素材库,教学中的高层次需求在网络中得到极大的补充,各种教学形式互相补充又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计算机的教学应该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相互促进,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深入探索自主学习、发现式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各种教学模式混合的教学手段。
3实验教学的改革
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中,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一是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实验课更为重要。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要遵循教学规律,勇于探索和创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拓展更多的实验空间。比如开展大学生网页设计竞赛;课外开放实验室,创造条件开设自行设计的实验;多增加探索性实验,减少验证性实验,而探索性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研究计算机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探究心理”的发展。
② 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全面贯彻“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理念,形成创新、求实、民主与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真正的主人。授课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由于学生受学识、经验的限制,在实验过程中犯错在所难免。教师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及时发现错误,加以指导予以纠正。
③ 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中当好指导者、引路人的角色。要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要指导学生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要指导学生不断深化和超越自己的认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应成为实验课的主要教学目标,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④ 选择合适的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现有的实验教材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我校学生,为解决这一问题,组织多位富有教学经验的老师编写了实验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Windows2000平台)》、《Visual Basic6.0实践指导与习题集》,在经过两年校内试用后均已正式出版。选修课由任课教师根据本班教学情况制订相应的实验教学内容,以电子稿的形式提供给学生。
⑤ 相互交流与学习。进行了实验课教学质量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之间进行相互听课,每次听课后均进行了交流,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4改革考核形式
为了保证计算机教学质量、促进计算机教学改革,改革计算机教学的考核手段非常重要。对教师而言,重点在于对于学生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是否符合白皮书大纲的要求。我们主要着眼于考试形式和学生成绩的评定,针对不同阶段的课程性质实施不同的考核形式。
第一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如采用理论考试,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且会使得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这种考试方法与素质教育大相径庭。我校改变了传统的考试形式,实行无纸化考试,学生随机抽题,考试内容主要为操作性试题。这种考试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避免了考试时死记硬背现象的发生,能将考生的水平真正发挥出来,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同时计算机考试系统可自动评分,也减轻了教师批改试卷的工作量。
第二阶段程序设计的考试采取理论与上机相结合的形式。学生期末总评成绩由平时上机+期末上机+期末理论组成。在平时上机实验中就进行考核,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通过分析找出解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应用领域的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期末上机考试采用随机抽题的形式,同时加大总评成绩中上机的比例,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同时为了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高层次地实行教、考分离,在第三学期组织学生参加浙江省等级考试(二级VB)。
第三阶段采用作品的形式进行考核。每次布置的实验要求在指定时间内上交,作为该课程的平时成绩。期末考试采用开放性综合实验的形式。教师在完成教学前两周将综合作品主题和要求公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1~3人)选题共同完成,上交后组织答辩以确定创作思路及是否参与作品的制作,最后教师根据作品质量与答辩结果给定成绩。这种以综合作品进行考核的形式,使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大加强,同时从学生的实验感受中可以看出学生有很强的成就感。
5结束语
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大学计算基础”课程的改革任重而道远,关系到学生能否具备较强的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更新计算机基础教育观念、建立新思路,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建立和完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大学计算机基础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