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小小的蜡烛,燃烧了自己,带给人们温暖与光明,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与赞美。我们的人生就像蜡烛那样,在燃烧中体现价值,创造价值。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索”中我们失去了光彩照人的容颜,失去了朝气蓬勃的青春年华;但同时,我们也收获了许多,或学识,或智慧,或人格魅力。有得必有失,有失也有得,生命就是在守恒中创造着人生的价值。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看清了官场的黑暗后,毅然选择了离开,归隐山林。他的选择使他失去了昔日前呼后拥的排场,失去了日后飞黄腾达的机会。然而与此同时,他得到了内心的那份宁静,得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闲适与恬淡。这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睿智。因为失去“乌纱”,陶渊明的人格得以升华,得到了后世的崇敬与赞美。
宋代词人苏轼,一生仕途不顺,屡遭贬谪,贤妻早丧,辗转流离。也许你会说,他失去了很多。但若无此种种不顺,他又怎能取得如此大的文学成就,拥有如此旷达的胸怀呢?“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何等的气势;“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何等的坚忍;“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又是何等的豁达。官场上的失意使他成为了文学上的巨人,使他站在了世人仰视的顶峰。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该有开阔的胸怀、健康的心态和远见卓识,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我们虽很难做到古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可以有自己的乐观与豁达。
我们常常会因为一时的得到而欣喜若狂,因为一时的失去而闷闷不乐。这是因为我们不明白自己的追求所在。如果明确我们追求的是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的坚定意志,是乐于助人和与人为善的高尚品德,是诚实守信和坚持原则的美好人格,是乐观豁达和安之若素的开阔心境……我们就不会在患得患失中挣扎,徘徊。
失去了绿叶和繁花,我们将得到丰硕的果实;失去了青春的岁月,我们将走向人生的成熟……失去,本是一种痛苦,但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获得。
追求美好生活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但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又会有所失,有所得。我们的心中要有一杆秤:有小失才能有大得;有局部之失,才能有整体之得。如此,人生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
本文以古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为题,以蜡烛的燃烧类比开篇,引出论点,明确“是什么”;接着运用陶渊明、苏轼的典型事例分析问题,解决“为什么”;最后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与看法,让读者知道“怎么办”。本文在语言上轻重得体,条理清晰,讲究分寸,作者准确地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行冷静的、理智的、全面的分析,能用“一分为二”的方法辩证地看待“得”与“失”的关系,观点鲜明,说服力强,真正地做到了晓人以理,导人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