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国际竞争力是当今经济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国际竞争力内涵的总结和我国国际竞争力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我国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 竞争能力 对策
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概念。早在古代,随着民族国家的出现,***力如何构成了国际竞争中的第一位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国***力的强弱直接依赖于一国的经济。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因素在国际竞争力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内涵逐渐扩大。
对于国际竞争力的理解,不同的思想流派的看法不尽相同。目前关于国际竞争力的主流理论包括三个派别:一是世界经济论坛和瑞士国际管理开发学院的基于评价的企业竞争理论;二是哈佛商学院迈克•波特教授的竞争优势理论;三是钱德勒和普拉哈德等学者基于能力的企业竞争力。中国对企业竞争力的关注和研究是以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主背景展开的。
综合国内外经济学者的观点,对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可以从三个层次来定义。国家层面: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就是该国能够生产和提供经得起国际市场考验的商品和劳务,同时维持或提高其公民实际收入水平。企业层面:一国或一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行业层面:一国特定产业通过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其产品所反映出的生产率。由此可见,国际竞争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从其本质上讲,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经济体制的设计、改革和经济***策的选择。
目前我国国际竞争力水平现状分析
21世纪是竞争的时代,未来经济发展的主题是“国际竞争”,决定一国或地区发展前景的主要因素是国际竞争力。分析和评判自己的竞争力尤为重要。
中国目前的国际竞争力水平
由于国际竞争力不是单纯指企业的竞争力或产业的竞争力,而是一个国家总体的综合性的竞争能力。目前对国际竞争力的合理量化,著名的是瑞士的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和世界经济论坛(WEF)两家评估机构。尽管以上两家对各国国际竞争力的排名次序不尽相同,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排名也略有差别,但二者排名的基本格局和总体趋势大体接近。1993年中国首次加入包括俄罗斯、印度等国在内的转轨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名列第一。1994年开始加入分项目比较,历年评价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世界排名是:1994年第34名, 1995年第31名,1996年第26名,1997年第27名,1998年第21名,1999年第29名,2000年第30名,2001年第32名,2002年第31名,2003年第 33名,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近日公布,中国国际竞争力又跃居到了第24位。
中国竞争力排名的现状分析
中国国际竞争力总体水平在目前世界上属于中间水平。从近几年的排名看,中国一般要落后于发达国家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地区,但要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尼、阿根廷、俄罗斯等国。然而,按IMD评价的国际竞争力分数,中国与第一名的分数差距大于与最后一名分数的差距。这说明,中国处于中间偏后的位置,与国际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之间的差距比较大,中国要赶上这些国家还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
中国国际竞争力水平是世界国际竞争力提高较快的国家之一。中国1994年排名第34位,1998年排名第21位,四年间提前了13位,而与此同时,不少国家的世界排名都下降了。如日本在1995~1998年排名下降了14位,泰国排名下降了12位,德国下降了8位。说明在这段时期内,中国不仅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进展,而且***府实施的经济“软着陆”宏观措施和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对策是正确的,从而确保了宏观经济系统的健康运行。
中国国际竞争力从1999~2003年一直在下降。据IMD统计,在50多个国家的世界竞争力排名中,欧洲、北美的多数国家和地区共计24个国家和地区在排名中是上升或保持原来的位置;而其他的国家和地区都是下降的,而其中多数是亚洲国家,包括日本、韩国、泰国、中国、印度、印尼等国。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大大削弱了亚洲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2004年上半年国际竞争力提升迅速。今年上半年国际竞争又上升了11位,主要原因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强启动”。连续实施的积极的财******策和“稳健”的货币***策,使经济保持适度快速增长,并推动经济结构缓慢调整。2001年底的“入世效应”,在这种重要的外部推动力的刺激下,出口高增长和外资的集中大量流入极大地刺激了我国工业和投资的增长。***府大面积的换届使各级地方***府也形成了很强的发展冲动。近两年中国国际竞争力总体水平相对比较平稳,企业效能低下。从排名看,国际竞争力一直在第30位左右。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经济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说明中国国际竞争力有相当大的潜力。从***府效能和国家基础结构看,中国***府效能竞争力和国家基础结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
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新思路
面对我国国际竞争力水平的现状,应尽快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是应对全球竞争的法宝。
提高***府宏观调控、管理和指导经济运行的能力
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建立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注重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的生态平衡。搞好财***预算,合理财***支出,确保国民经济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努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加强立法与***力度,防止随意干预合法的经济活动,提高依法行***水平,在源头上防治腐败。增强财力,提高***府引导重点产业和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
提高企业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能力
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企业的经营绩效是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前提条件。90年代,日本企业国际竞争力下降,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的经营绩效迅速下滑。如三菱1994~1996年平均年销售利润率仅为0.19%,三井的平均销售利润率更低。而1996年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销售利润率为3.54%。居于世界500强前10位的3家美国公司达4.17%,几乎是三菱的22倍。
发展一批大企业集团公司,提高产业的集中度。大型企业跃居、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如何“做大”国内企业,全球500强的发展经历告诉我们,兼并、联合、收购等方式是企业成长的有效方式。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强强联合,对现有生产要素进行重新整合,重新配置资源,不断扩大生产能力 、生产规模,从而提高产业的集中度。
增强企业的市场供给能力,促进企业产品出口,是企业提升国际竞争的有效途径。我国一直实行的是降低利率的经济***策,其目的,一方面是刺激国内需求,另一方面是减轻企业的经营负担,增强企业的市场供给能力及国际市场能力,效果显著。经验证明,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只有适当地提高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才能切实发挥对外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有效地推进对外投资,培养中国的跨国企业,是企业提升国际竞争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在全球化激烈的竞争中,中国企业应积极“走出去”进行跨国经营,并且要成为具有影响力的跨国公司:加快资本市场化,努力推进国内企业的跨地区、跨所有制和跨国的兼并重组,推进有竞争力的企业走出去;放眼全球,选择最佳地区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发展高新技术,创造产业的领先优势,是提升国际竞争的关键条件。国家经济的竞争力在于企业能否迅速及时地占领产业的制高点,从而更有利于向国际市场输出独领的产品。回顾20世纪80年代是日本货的天下,90年代是美国货的天下,其根本原因在于两国的企业先后占据了世界产业的领先地位,从而先后占有了国际市场的优势。如果能创造中国货的时代,那么,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将会大大提升。
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当今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国际竞争力的高低取决于科技应用于生产转换过程的能力,而转换过程是由人力要素决定的。因此,当务之急是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特别是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人类历史的发展史证明,教育对人的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选拔人才,着意培养人才。科技竞争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不可能掌握现代高科技,就不可能对先进技术进行有效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因此,组织的管理改革应以建立战略管理中枢为目的,以培养职业企业家队伍为中心,特别注重培养国际经营与管理人才。
提高经济安全和抗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经济安全,关系到国家兴衰和民族的存亡。因此,努力提高国际竞争力,要着力提高经济基础安全和抗风险的能力:
制定经济安全战略,确保国家经济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在本国经济最大承受力的基础上寻求开放度最恰当的与世界市场的结合方式,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限度的收益,策略地参与国际竞争,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限度的收益。
加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着实提高产业、产品、企业竞争力。健康的较高的国际竞争力水平是有效控制经济风险的基础。因此,务必要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中心,不断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同时加强与国际、区域合作,不断完善经济金融体系,提高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的能力。
尽可能地减少对他国的依赖。例如把握利用外资的“度”,避免盲目引进的现象;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技术如生物制药、微电子等进行重点突破。这样,就会减少对资金、技术、关键商品的依赖性。
参考资料:
1.范跃进.世界经济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财***出版社,2003
2.张碧琼.经济全球化风险与控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3.张杰.大对策 环球经济发展方略[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
4.王洛林.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