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抵制美货,虽然短暂地限制了美货的消费,但却让日本和德国厂商的市场得到了扩大,而在抵制结束后,美货销量反而因前段时间的压制而成倍增长。
一份1909至1929年的日本对华出口的统计也表明,日货出口最高额反而发生在抵制日货最激烈的1919年和1925年。这一悖论表明,抵货行为引发的后果远远比公众想像中要复杂得多。
历次运动的模式往往是,学界和商界会短期内因民族主义情绪而在抵货问题上结盟,但随着运动的深入,商人们开始无法承受损失,而因货物短缺和物价上涨而引发的民众不满,也加剧了学生和商人们的矛盾,原本旨在于抵制帝国主义的抵货运动,大多最后演变为“爱国学生”与“奸商”,“国货拥护者”与“走狗”之间的内斗。
商人发起的运动
1905年5月,中美关于《限制来美华工条约》的续约谈判移至北京。这个条约已经存在了10年,作为美国《排华法案》的补充,中国人之前始终找不到强烈抵制的理由。而这一次,谈判桌移到了北京,国人试***通过来自社会的声音给谈判桌上的局势施加一些影响。
4月底的时候,成立不久的上海总商会收到北美华商的告急电报。后者期望发动国内民众的力量,以抵制美货迫使美方改变***策。5月初,上海的媒体开始为抵制美货造势了,《时报》大声疾呼,中美工约的签订,事关全国之荣辱,人人有切肤之痛,合当策群力以谋抵制。
这些无疑促进了国内商人集团的觉醒,他们终于看到,美国的排华***策不止是针对劳工,还将针对商人自己和知识分子。在5月10日上海总商会的商董会议上,这个先前保守、谨慎的商人组织作出了抵制美货的决定。会后,商会通电全国,以两月为期,迫使美国***府改良禁约。
抵货运动的民间转折
到了7月份,上海商人的抵货运动到了两月时限,是该兑现之前诺言的时候了。但在真正抵货运动展开的时候,中国的商人却遇到了运动成本的真实难题。
7月18日,上海商界、学界召集市民大会,宣布抵货运动开始。大商人们签字不订美货,老百姓们高呼保证不买、不用美货。
起初,群众的抵货热情空前高涨,连妇女儿童都加入了抵货运动的行列,许多店家和市民登报保证不买卖美货,一些存有美货的小本零售店也表示愿意将其存货暂时束之高阁。但不久,现实的问题就出来了。强烈的爱国热情,让所有的参与者都失去对抵制成本的估算,时间一长,矛盾立显。
现存的美货怎么办?即将源源不断到来的已订美货又该怎么办呢?抵制遭遇的成本不是一个小数目,据美国驻上海领事估计,当时仅上海一地的存货价值就高达八百万美元。可以想像,对这些存货的处理必将直接影响到商人们的抵货热情。
8月31日,北京***府的骑墙派停止了观望。他们与美国达成默契,前者答应迅速扑灭反美运动,美国则允诺修改排华法。***府的明确态度对于抵制运动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此后,大多数商人退出抵制阵营,运动转由学界中人领导。
美国总统罗斯福抓住这个机会在国内进行说服工作,但是效果不大。美国国内当时的排华势力在国会中占据着优势,而且控制了商工部。罗斯福的努力充其量只是治标之策,而且就连罗斯福自己如果不是总统,也对华人充满着偏见。
对于这一点,当时明智的中国人也越来越看得明白,即使再强烈的抵制,对于美国人的排华***策也是微弱的抵抗。
民间倡议非暴力抵制
罗斯福在10月份连续召开几次内阁会议,讨论排华问题。他并不准备从根本上废除排华法,而只打算在***上做点文章。他建议国会对原有的法令略加修改,规定除劳工外,其他华人均可入境。
令他始料不及的是,新的麻烦接踵而至:一名美国海******官在打猎时误杀一个中国妇女;在广州,有几个美国传教士在中国被杀害。这些流血事件,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无疑增强了中国人的仇美情绪。上海发生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冲突,有数十人伤亡。
越来越多的人担忧,中国又将跌入义和团战乱的边缘。罗斯福把一支舰队开到中国沿海,并向菲律宾调兵遣将,做出对中国开战的架势,并令***制定可能对中国采取***事行动的计划。幸运的是,***的结论是,尚无必要向中国派遣远征***。
在这个时候,广州抵制运动的领导人表现出了少有的克制,他们明确表示,需要一场非暴力的抵制,而不是热闹的流血。到了第二年的春天,抵制美货的运动逐渐结束。
(据《看历史》)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民间抵制美货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