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帷幕灌浆是处理地基与防渗的一种重要技术,现已被广泛采用。本文以梁家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为背景,详细地介绍了帷幕灌浆技术的特点及施工过程,对充分发挥帷幕灌浆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帷幕灌浆,施工工艺,质量
中***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一、工程概况
梁家坪水库位于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所在河流为富屯溪流域内的支流,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供水、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二)型水库。水库枢纽工程包括拦河坝、溢洪道、输水涵洞等建筑物。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实际高程413.0m, 上游防浪墙墙顶高程413.6m,坝顶全长118.0m,最大坝高15.4m,坝顶宽度3.0m。迎水坡为干砌块石护坡,坡比1:2.5,背水坡为土石坝坡,坡比1:2;高程402.2m以下为排水棱体,棱体顶宽1.5m,上、下游边坡分别为1:1与1:1.2。
水库建成于1974年3月,历经多年使用后,建筑物逐渐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出现多种问题,不能满足安全运行和使用需要。同时,岸坡坝段和绕坝渗漏严重,经过多方案比选,推荐采用帷幕灌浆处理。
二、帷幕灌浆施工
1 施工布置
按设计要求,将灌浆孔布置在坝顶轴线上,分为Ⅲ序,孔距为2.0m,共计60孔,孔位轴向偏差≤10.0cm,灌浆后压水试验透水率q≤5.0Lu。
2 施工方法
2.1施工设备
造孔采用3台150型回转式钻机及金刚石钻头,灌浆采用3台高压灌浆泵。
2.2施工程序
采用3序跳孔法施工,先钻Ⅰ序孔,Ⅰ序孔钻灌后再进行Ⅱ序孔,Ⅱ序孔钻灌后再进行Ⅲ序孔。施工工艺流程如***1:
2.3主要施工方法
2.3.1测量放样
根据监理提供的测量控制网点及水准网点资料,复核测区内有关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数据,在二等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增设施工所需的三等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点。施工控制网与二等网点组成大地四边形网,设4个控制点,6条边,平均边长150.0m,组成全边角网。同时,在4 个控制点上进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建立三维控制网。
2.3.2灌浆孔布置
灌浆孔布置在坝顶轴线上,分为Ⅲ序,孔距2.0m,孔位轴向偏差≤10.0cm,孔深由坝基面至相对隔水层以下1.0m。
2.3.3造孔
采用91.0mm的孔径,金刚石钻头钻进,用水冲洗,记录钻杆、钻具、机上余尺长度。
2.3.4孔斜测量
垂直或顶角小于5°的帷幕灌浆孔,其孔底偏差值不得大于表1规定的数值。若钻孔偏斜值超过规定,应采取补救措施,对钻孔进行纠斜或封堵重钻。如表1所示。
钻机安装应平整稳固,开钻前加强观测,埋设好孔口管,钻机主轴方向正确,开钻时先采用慢速低压钻进。
采用钻孔测斜仪全孔测斜,在钻孔过程中定时进行孔向测量。每5.0m量测一次,不足5.0m的钻孔,终孔必须量测一次。
2.3.5冲洗和压水试验
(1)冲洗
采用风水联合冲洗,将具有一定压力的风、水两管同时下入孔底,孔口敞开,通过阀门控制,轮换向孔内送入风、水,使孔内裂隙充填物顺着风水混合体携带出来。
冲洗水压采用80.0%的灌浆压力,该值大于1.0MPa时采用1.0MPa;冲洗风压采用50%灌浆压力,该值大于0.5MPa时采用0.5MPa。
(2)裂隙冲洗
裂隙冲洗应冲洗至回水澄清后10.0min结束,且总的时间要求,单孔≥30.0min,串通孔≥2.0h。对回水达不到澄清要求的孔段,继续进行冲洗,孔内残存的沉积物厚度≤20.0cm。当邻近有正在灌浆的孔或邻近灌浆孔结束不足24.0h,不得进行裂隙冲洗。裂隙冲洗过的孔应立即进行连续灌浆作业,因故中断超过24.0h的,应在灌浆前重新进行裂隙冲洗。
(3)压水试验
采用简易压水法进行压水试验,应在裂隙冲洗后或结合裂隙冲洗进行。其试验压力取灌浆压力的80.0%,该值大于1.0MPa时采用1.0MPa;压水时间20.0min,每5.0min测读一次压水流量,选取最后的流量值作为计算流量。
2.3.6灌浆方法
按分序加密的原则进行,分Ⅲ序,先进行Ⅰ序孔,然后Ⅱ序孔,最后进行Ⅲ序孔施工。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灌浆塞应阻塞在该灌浆段段顶以上0.5 m处,防止漏灌。各灌浆段灌浆结束后一般可不待凝,但在灌前涌水、灌后返浆或遇其他地质条件复杂情况,则应待凝,待凝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具体情况确定。
每灌浆段采用5.0m长度,可适当调整;在岩石条件较好、渗透性较弱的地区,段长可长些,但不得大于10.0m;灌浆段的长度因故超过10.0m,对该段应采取补救措施;在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渗漏严重的地区,段长缩短至3.0―4.0m。
射浆管距离孔底≤0.5m。灌浆压力应尽快达到设计压力值(灌浆压力为0.6―0.9 MPa,Ⅰ序孔采用小值,Ⅱ、Ⅲ序孔采用大值),当注入率较大或易于抬动的部位应分级升压,但最大压力值不允许超过每段规定的极限压力值,而且灌浆过程中不允许降压,方法如表2所示。
2.3.7灌浆材料
(1)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R),细度要求:通过80.0μm的方孔筛,其筛余量不大于5.0%。
(2)根据灌浆需要,可加入以下掺合料:
砂:质地坚硬的天然砂或人工砂,粒径不宜大于1.5mm。
膨润土或黏性土:膨润土品质应符合GB/T 5005《钻井液材料规范》的有关规定,黏性土的塑性指数不宜小于14,黏粒(粒径小于0.005mm)含量不宜低于25%,含砂量不宜大于5%,有机物含量不宜大于3%。
粉煤灰:品质指标应符合DL/T 5055《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范》的规定。
水玻璃:模数宜为2.4~3.0,浓度宜为30~45波美度。
(3)根据灌浆需要,可加入以下外加剂:
①速凝剂:水玻璃、氯化钙等。
②减水剂:木质素磺酸盐类减水剂、萘系高效减水剂、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等。
③剂:膨润土及其他高塑性黏土等。
④他外加剂。
(4)各类浆液中加入掺合料和外加剂的品种、性能及数量,应根据工程情况和灌浆目的通过室内浆材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确定。外加剂的品质应符合DL/T 5100《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外加剂凡能溶于水的,应以水溶液状态加入;膨润土宜加水润胀后再加入。
2.3.8制浆
制浆材料应按规定的浆液配合比计量,计量误差应小于5.0%。水泥等固相材料宜采用质量(重量)称量法计量。制浆过程要严格控制投料量、掺合料及外加剂,各类浆液必须搅拌均匀,测定浆液密度和粘滞度等参数,并作好记录。
纯水泥浆液的拌制时间,使用高速制浆机时应大于30s;使用普通搅拌机时应大于3min。浆液在使用前应过筛,浆液自制备至用完的时间不宜大于4h。拌制细水泥浆液和稳定浆液时,应使用高速搅拌机并加入减水剂。细水泥浆液自制备至用完的时间宜少于2h。
集中制浆站宜制备水灰比为0.5:1的纯水泥浆液,加料误差应
2.3.9浆液水灰比和变浆标准
浆液水灰比:遵循由稀到浓的原则逐级变换,分为5、3、2、1、0.8、0.5等六级,开灌水灰比采用5:1。
变浆标准: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或当注入率保持不变而灌浆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当某一比级的浆液注入量已达到30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30.0min,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显著变化时,改换较浓一级浆液灌注;当注入率>30.0L/min时,可视具体情况越级变浓;当灌浆压力或注入率突然改变较大时,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2.3.10灌浆结束标准
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灌浆段在最大设计压力下,当注入率大于0.4L/min后,继续灌注30min,或注入率不大于1.0L/min时,继续灌注60min,可结束灌浆。
2.3.11抬动变形观测
(1)设有抬动变形观测装置的部位,观测孔周边10.0m范围内的灌浆孔(段)在裂隙冲洗、压水试验及灌浆过程中均应连续进行抬动变形观测,其观测成果应反映在灌浆综合成果中。
(2)应派专人进行抬动变形观测、记录,每10 min测记一次读数,数值上升较快时应加密测读,抬动变形观测允许值200μm,当变形值接近允许值时,各工序操作人员应降压施工,防止发生抬动破坏。
(3)抬动变形观测装置应防止碰撞、震动,在非观测期间应妥善保护、防止破坏;在露天砼压浆板上进行观测时应有防雨、防晒设施;使用的千分表须经计量部门鉴定,在使用过程中经常检查校验,确保其灵敏度和准确性。
2.3.12特殊处理
(1)灌浆过程中发生冒浆时,应视具体情况采用嵌缝、表面封堵、加浓灌液和降低压力等方法处理。
(2)发生串浆时,如串浆孔具备灌浆条件,应一泵一孔同时灌浆。否则,应塞住串浆孔,待灌浆孔灌浆结束后,再对串浆孔进行扫孔、冲洗、而后继续进行钻进或灌浆。
(3)涌水量较大的孔段,灌浆前记录涌水压力和涌水量,根据涌水情况,采取下列措施:减短灌浆段长、纯压式灌浆、浓浆灌注、屏浆、闭浆、扫孔、复灌等。
2.3.13封孔
灌浆结束后,采用分段压力灌浆封孔法封孔,用最稠一级水泥浆液,按10―15 m的段长将全孔作一次自下而上的复灌。等水泥浆干硬后,对未被填满的部分,排除孔内积水,再直接用干硬性水泥砂浆人工封填、捣实,孔口压抹齐平。
三、工程质量检查
1检查孔
灌浆结束14d后,钻检查孔进行检查,按灌浆孔总数的10.0%取数。
2钻孔取芯
芯样的最大长度不大于3.0m,统一编号,绘制钻孔柱状***、进行岩芯描述,并按要求试验。
3压水试验
采用5点法进行压水试验,其稳定标准及压力与灌浆的压水试验要求相同。灌后检查孔压水试验要求岩石透水率小于5.0Lu。满足设计小于5.0Lu的标准。经过实验得出,透水率最大值4.67Lu,最小值0.80Lu,各孔段透水率均小于5.0Lu,说明帷幕灌浆后,渗水通道已被有效堵塞,灌浆效果良好。
结语
帷幕灌浆是地基处理常用的防渗方法,本除险加固工程通过周密的设计和施工,防渗加固效果显著,大坝坝体形成了连续完整的防渗帷幕体,坝体结构得到加强,安全隐患被消除,水库安全运行有了保障。实践证明,该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工程现有的很多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是一种很好的、值得推广的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 DL/T5148-2012,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北京:国家能源局,2012:10―16.
[2] 张永桂.红旗水库坝基防渗帷幕灌浆施工分析[J]. 哈尔滨: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41(9):18―19.
[3] 于立.闹德海水库帷幕灌浆施工与质量控制[J]. 北京: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2:55.
[4] 马晓东.水库除险加固中帷幕灌浆技术的应用探讨[J]. 武汉:中国水运,2011,11(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