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腹经纶“、”花花肠子、“小肚鸡肠”、“肠子都悔青了”……这些熟用的词语,千年流传,我们的肠子真的和大脑一样是有思想的吗?
现代医学认为腹腔内的胃肠道存在自主神经系统,研究发现切断肠管的外来神经,胃肠道仍能保持有节律的蠕动,胃肠神经元反射与分泌的神经递质都与大脑极为相似,医学界称之为“肠脑”,“脑肠轴”,神经递质为“脑肠肽”,很多健康科普文章将胃肠称为“第二大脑”。
肠脑关系密切
我们祖先的智慧早就认识到了肠脑的密切关系。道家、养生家与医家,都很重视腹部。腹称为气海、下丹田,是元气孕育生发的场地,脑称髓海、上丹田,是精神的居所,胃肠与脑有相似的空间沟回,我们常听到的意守丹田、气沉丹田、气运丹田,即指在意识协调下,上下丹田的有序化训练,达到和谐与共振状态,更进一步达到无意识境界的自然合一。
胃、大肠、小肠经络都与肠脑相连,小周天就是连接腹与脑的任督二脉的气血循环。“胃不和,则卧不安。”晚上吃得过多,往往影响睡眠。中医从调理肠胃入手***失眠、忧郁等精神疾患。乙脑、脑脊髓膜炎等出现的精神症状,以及精神病狂躁症,中医用泻下胃中实热,肠中结便的方法安神定志。
大脑对基础生命中枢延髓存在控制作用,睡眠时大脑解除了对延髓的抑制,心跳、呼吸等基础生命活动最和谐,婴幼儿期思维简单,没有那么多思虑干扰,生长发育最旺盛。
佛道儒家、气功太极的养生原理也是这样:去除过多的思维、欲望和想法,身心放松、清静无为,让身体像在睡眠状态那样安详,像幼儿一样天真活泼。反之,大脑过度的兴奋或思虑,情绪的喜怒波动,导致身体内脏器官兴奋或压抑,长久的异常,很多器官功能将会失调。
精神紧张肠道可能不健康
比如常见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因之一是精神长期紧张或压抑思虑过度,大脑的紧张对延髓产生抑制,尤其对胃肠的自主神经产生干扰,从而胃肠的蠕动、消化液的分泌都受干扰而陷于紊乱,黏膜以及血管受消化液的侵蚀而受损伤,产生溃疡。除了积极***,劳逸结合,安静休息也很重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劳心,让胃肠能在没有大脑过度干扰的环境下正常工作,这是预防和痊愈的重要前提。
有不少人多年患腹痛,每天多次稀便,遇到紧张忙碌就更厉害,肠镜透视,都没发现什么异常,中西药、针灸都治过了,还是时好时坏,这是“肠预激综合征”的表现:对治的方法也要靠自我性格和心态的调整。大肠肿瘤往往青睐性格内向的人群,这些病人大都责任心显得很强,总是事必亲躬,这个要做好、那个要完美,为人显得太严谨、克己,不苟言笑:预防肿瘤和术后康复更要从个性修炼做起。无器质性病变的胃神经官能症、便秘也是肠脑的问题。
胃肠健康三分治七分养
除了积极***,要靠自己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精神修养。
养生就是修炼性格.避免患得患失的思虑,保持安详随和的心态,敢于放下,勇于放弃,淡定从容,自得其乐。
起居有规律,定时定量、清淡饮食。用餐如厕不阅读手机报刊,饭后笑一笑,饭后百步走。
社交娱乐、文体活动,放松休闲,换换脑子。能有气功太极,瑜伽***,书法音乐的修养就更好了。
常用肠胃保健方法:①舌抵上腭:唾液古称金津玉液,用舌尖轻触上颚,增加唾液分泌,徐徐吞下,有助消化。②叩齿:上下牙齿轻轻有节律的叩动,增加胃肠蠕动,还可以健齿固肾。③摩腹:饭后睡前,闲暇时经常做做,双手虎叉用鱼际从胸口往下按摩胃脘:绕脐圆周按摩,顺时针、逆时针各多次促进肠蠕动。④提肛收腹,增加肛周直肠的血液循环。
我们常说先天不足后天补,一般理解是通过饮食营养和运动锻炼增强体质,中医通过调肠胃,调身心化解预防疾病。进一步的理解是:我们生来气质个性有很多不足,习惯嗜好干预我们健康,要经历性格习气的修持磨砺,达到身心安详的和谐境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你不知道的“肠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