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网络语言“么么哒”“萌萌哒”“棒棒哒”等结构中的语气词“哒”同方言中语气词“哒”都是“的啊”合音而成的。通过对网络语言“XX哒”结构中“哒”的语义、语法功能的分析,可以看出方言“哒”对网络合音语气词“哒”的影响。此外,作为新兴网络语言的构成要素,网络合音语气词“哒”还具有方言“哒”所不具有的“萌化”“贬义形容词褒义化”等特性。
关键词:哒 网络合音语气词 方言 词汇化
一、合音词“哒”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哒”[ta55]是作为拟声词存在的,如“哒哒的马蹄声”,同“嗒”[ta55]。作为语气词的“哒”则是伴随着网络语言“么么哒”“萌萌哒”“棒棒哒”等的流行才逐渐进入人们视野的。虽然在普通话中“哒”并不作语气词使用,但在方言中语气词“哒”的运用却十分广泛,例如:江苏仪征方言、湖北荆州方言、湖南新化方言、湖南长沙方言、湖南汝城方言等,其中,江苏仪征话中的疑问语气词“嗒(哒)”是“的、啊”的合音,表示对已然状态的询问。这种疑问句的答句,在形式上都需要用“的”作为句末语气词。
普通话中语气词合音现象广泛存在,如:了啊啦、了哟喽、吧G呗、呢啊哪、么啊吗、啊嘛,这主要是因为语气词连用现象的普遍。丁恒顺(1985)将最基本的六个语气词“的、了、么、吧、呢、啊”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其中“的”属甲组,“啊”属丁组,“的啊”连用于感叹句末,表示对听话人的提醒或警告。有时也表示“不得不如此”的意思。于亮(2008)将6个常用语气词分为5类,其中“的啊”连用,“的”表示确实如此,“啊”表示舒缓语气,“的啊”表示用舒缓的语气来确认或肯定某件事情或某种情况。例如:
(1)那样的往昔,于任何女人来讲都是不堪回首的啊!(《女记者与大毒枭刘招华面对面》)
(2)年轻人学手艺,就是要付出一番心血才行的啊!(《李嘉诚家族传》)
(3)“谢谢夫人,有你在身旁,我没有什么可以担扰的啊!”孙中山先生哈哈大笑,殊不知此时病魔已在向他进攻。(《宋氏家族全传》)
(4)“酱紫的啊!你要不说,我还以为你去公园画肖像是为了体验生活呢!”她略显惊讶地看着我,似乎我的回答出乎她的意料。(《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例(4)中“酱紫的啊”为网络语言表达方式,可以用“酱紫哒”替换。由此可以看出网络语言中的语气词“哒”也是“的啊”的一种合音形式,其意义也是“的啊”两者的融合,当然,在融合的过程中也存在相应的增值、减值、改值现象。
二、网络语言中的“哒”
网络语言中有一类以“XX哒”或“X哒”形式存在的网络流行语,如:“么么哒”“萌萌哒”“棒棒哒”“美美哒”“乖乖哒”“呵呵哒”“好哒”“是哒”等,其中的“哒”为网络合音语气词,有表肯定的语气词“的1”与语气词“啊”的合音,有表事态的语气词“的2”与语气词“啊”的合音,也有结构助词“的3”与语气词“啊”的合音。合音后的语气词“哒”多具有卖萌色彩,但在不同的结构中,意义有所不同,以下按照“XX哒”或“X哒”中“X”的词性进行分类探究。
1.褒义形容词
如:萌萌哒、美美哒、棒棒哒、帅帅哒、酷酷哒、香香哒、甜甜哒、暖暖哒、好哒
这类结构中的“哒”为表肯定的语气词“的1”+语气词“啊”的和音。其中“的1”表示确实如此。“啊”表示感叹语气。因此,这类结构中的“哒”一般表示感叹确实如此。
(5)小卷毛!金秀贤亮相签名会,新发型萌萌哒。(新浪网 2015-04-07)
(6)《***府工作报告》首推***解本,书中***卡通形象“萌萌哒”。(《新京报》 2015-03-20)
(7)两轮环境整治,南京换“新衣”,到处看都美美哒!(《金陵晚报》 2015-01-12)
(8)出游扮靓好帮手:棒球帽与彩色发夹让你赏春美美哒!(腾讯网 2015-04-06)
(9)谁说婚纱只能是裙子?裤装婚纱美美哒!(人民网)
(10)北京大夫在美国救人走红 被誉为“中国好游客” 棒棒哒!(《辽沈晚报》 2015-03-26)
(11)除夕前郑州都暖暖哒,趁着天儿好置办年货去吧!(网易新闻)
“萌萌哒”表示感叹确实很萌、很可爱。“美美哒”表示感叹确实很美、很赏心悦目。“棒棒哒”表示感叹确实跟棒!“暖暖哒”表示感叹天气确实很暖和。
2.贬义形容词
如:坏坏哒、呆呆哒、胖胖哒、笨笨哒
这类结构中的“哒”为表肯定的语气词“的1”+语气词“啊”的合音。其中“的1”为贬义形容词褒义化的标志,表示并非真正的贬低,而是具有“萌化”色彩。“啊”表示舒缓语气,增加积极的感彩。因此,这类结构中的“哒”一般表示虽然有一定的缺点,但是很可爱或很受欢迎。
(12)刚睡醒感觉自己呆呆哒。(百度贴吧)
(13)每一个胖胖哒姑娘都是潜力股。(百度贴吧)
(14)昆凌天真低调“笨笨哒”个性受婆婆喜爱(新华网)
“呆呆哒”表示虽然有点傻傻的,不太聪明或反应不太灵敏,但是傻得可爱。“胖胖哒”表示虽然体重有点超标,但依然很萌。“笨笨哒”表示天真烂漫,不攻于心计。
3.表示动作的拟声词
如:么么哒、呵呵哒
这类结构中的“哒”为表事态的语气词“的2”+语气词“啊”的合音。其中“的2”为进行时态或完成时态标记,表示拟声词所代表的动作正在进行或已经发出。“啊”表示感叹语气,具有强烈的感彩。因此,这类结构中的“哒”一般表示带有一定感彩地发出拟声词所代表的相应动作。
(15)郑大白,你这句话暖到我了,爱你么么哒!(搜狐)
(16)呵呵哒,早上一醒来电瓶车就不见了,贼啊你也太照顾我了吧。(黄岩论坛)
(17)奶农倒奶,***企忙着泡奶粉,消费者也只能呵呵哒了。(第一视频)
(18)春节假期结束了,不但小伙伴们觉得呵呵哒,连天气君都开始任性。(苏州新闻网)
(19)刚刚到家的你就是块香饽饽,谁都跟你亲昵无比,但待的久了,呵呵哒,你懂得!(搜狐网)
“么么哒”表示对对方有好感,并发出亲吻的动作。“呵呵哒”则一般表示出于无奈的苦笑,具有讽刺意味,只有在朋友之间聊天时,才具有卖萌的色彩。
4.褒义动词
如:是哒
这类结构中的“哒”为表肯定的语气词“的1”+语气词“啊”的合音。其中“的1”表示确实如此。“啊”表示感叹语气。因此,这类结构中的“哒”一般表示感叹确实如此。“是哒”多用于单独回答。
5.贬义动词
如:滚滚哒
这类结构中的“哒”为表事态的语气词“的2”+语气词“啊”的合音。其中“的2”为将来时态标记,表示期望动作发生。“啊”表示舒缓语气,增加积极的感彩。因此,这类结构中的“哒”一般表示期望以积极的形式实现动作的结果。如“滚滚哒”表示以委婉的语气表达希望对方离自己远点。
6.名词与名词性代词
如:我哒、妈妈哒、明天哒、
这类结构中的“哒”为结构助词“的3”+语气词“啊”的合音,“萌化”色彩浓厚,兼有结构助词“的”的语法功能。
(20)萌宠是我哒(乐文小说网)
(21)明天哒活动(百度贴吧)
(22)妈妈哒小棉袄。(百度贴吧)
三、方言“哒”影响下的网络合音语气词“哒”
1.语义方面
荆州方言中语气词“哒”,记为“哒1”,用在句末,其语法意义为肯定当前事实以及承认当前的或即将发生的变化。
(23)他们俩在一起多年哒1。
(24)她大儿子二十哒1。
网络语言“XX哒”中褒义形容词后的“哒”意义与其类似。
荆州方言动态助词“哒”记为“哒2”主要用于呈现完成体,表示已然状态。
(25)哒2。
(26)他取走哒2行李。
(27)我们买哒2香蕉的。
(28)她喝哒2牛奶的。
网络语言“XX哒”中褒义动词后的“哒”意义与其类似。
2.语法方面
荆州方言动态助词“哒2”可用于动词、形容词或名词后,构成“V+哒2”“A+哒2”或“N+哒1”的形式。
(29)吃哒2饭再出门。
(30)这菜老哒2,他不得要。
(31)今天星期天哒1。
网络语言“XX哒”中褒义动词、褒义形容词、名词或名词性代词后的“哒”用法与其类似。
益阳方言中,“哒”作为频率副词词缀,已经凝固化、词汇化了。如:
对哒(介词,对),顺哒(介词,顺着),背哒(副词,背地里),当哒(副词,当面),明哒(副词,公开的),搞哒(副词,经常或有时),围哒(副词,总是)
(32)小家伙围哒椅子转。
(33)你不要围哒这里吵。
网络语言“XX哒”在使用的过程中也有词汇化的倾向,语气词“哒”的意义虚化,与其前面的成分凝固成一个整体,这一词汇化的特征与方言类似。“么么哒”可以充当定语。如:
(34)医患关系需要“么么哒”的温情(中国文明网)
“么么哒”可以充当宾语:
(35)邓超热吻照 逗比男神玩么么哒!娘娘也是醉了(海南网)
(36)倪妮变身亲吻狂魔 来者不拒“么么哒”(人民网)
(37)孩子“萌萌哒”难忍“么么哒”1岁童得“接吻病”(新华网)
(38)杨阳洋见张靓颖一秒变娇羞 大方送么么哒(红网)
“呵呵哒”后可以加语气词“了”:
(39)奶农倒奶 ***企忙着泡奶粉 消费者也只能呵呵哒了(第一视频)
四、网络合音语气词“哒”对方言“哒”的创新
网络语言“XX哒”中的“哒”大多具有“萌化”色彩,隐含卖萌的语气,语言表达更加舒缓、亲切,表达方式更加生动、可爱,更加潮流化、年轻化。如“么么哒”以一种卖萌、亲昵的姿态,无形中拉近语言表达双方的距离,使交际沟通更加顺畅,也展现了语言表达者的潮流气息和年轻化心态。此外,网络语言“XX哒”中贬义形容词后的“哒”具有将贬义形容词褒义化的作用,多隐含爱怜的语气。方言中的“哒”一般不具有这些意义。
五、结语
从方言“哒”对网络合音语气词“哒”的影响中,我们可以看到方言存在的价值。方言具有更加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可以表达更加丰富的情感,而且人们对方言多存在一种原始的依赖与亲切感。因此,在语言表达中会不自觉地加入方言的因素。此外,在网络语言对方言兼收并蓄的态度中,在网络语言对方言的创新性继承与发展中,也可以看到网络语言存在的积极意义。网络语言是适应网民自身表达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语言,它的存在本身体现了一种民间智慧与民间诉求,因此我们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网络语言,合理引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使其更好地为语言表达与交流服务。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6-77.
[2]黄伯荣.汉语方言语法类编[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6,
579-630.
[3]丁恒顺.语气词的连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3):34-40.
[4]于亮,耿立波.现代汉语中常用语气词的连用[J].现代语文(语言
研究版),2008,(12):50-51.
[5]高再兰.湖南益阳方言的“哒”尾频率副词[J].方言,2008,
(1):59-63.
[6]罗昕如.新化方言的“下”与“哒”[J].方言,2000,(2):
151-157.
[7]鲁曼.长沙方言中的“咖”和“哒”[J].中国语文,2010,(6):
525-579.
[8]罗自群.从语言接触看汉语方言“哒”类持续标记的来源[J].语
言研究,2007,(4):47-53.
[9]马敏.荆州方言动态助词“哒”“倒”“起”[D].武汉:华中师
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张肖艺 山东青岛 青岛大学文学院 266071)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网络合音语气词“哒”与方言“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