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用平静冷峻的笔调叙述了这样一个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涂自强不断地努力和抗争却始终一无所获,并最终因积劳成疾而走向死亡的悲伤故事。读第一遍时,内心无法抑制的悲伤喷涌而出,对于涂自强这种底层人物的悲伤有着感同身受的悲凉;读第二遍,悲伤之感并未减轻,但多了些对涂自强悲伤的思考。作为一个文本,《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给读者带来的悲伤之感从何而来?作为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它又有着怎样广泛的社会反映?读第三遍,我竟开始对这种悲伤产生了怀疑,现实社会条件下,怎么会产生这种悲伤?小说中将这种悲伤加上了命运的锁链,如果个人奋斗始终摆脱不了命运设定好了的结局,如果所有的积极努力都是徒劳,所有的奋斗抗争都毫无意义,我们又到底该如何呢?接受命运?还是向现实妥协?生命的力量源于不顺从,我开始相信,这真的就是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一、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涂自强的一生经历了这样三个维度:农村、学校、城市。仿佛都是向幸福更迈进了一步,但每一步都始终悲伤,透支生命向前跨越的步伐,带来的并不是更好的明天,而是一个与自己无关的世界。这三个维度也相互牵绊,因为来自农村,家境贫寒不仅无法给他任何帮助,还需要他承担养家的重担,也因为这样,在学校里靠着勤工俭学,过着最简朴的学习生活。后因家中突生变故,父亲去世,涂自强不得不放弃考研,进入社会工作,开始在这个冷漠狡诈的城市寻求生存,过着蚁族生活。家中房屋被大雪压塌,他不得不把母亲接到城中一起生活。在农村,他的希望就是能够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学校,他只要吃饱饭,心情就会非常愉快;在城市,他只要能够维持日常最基本的生活,让母亲过上平静的日子,就心满意足。物质生活上,他始终过着最窘迫的温饱生活;精神生活上,他更始终都是一个人,没有朋友,没有理解,至于爱情,从采药到食堂打工的农村姑娘,再到女同事,他也曾期望过爱情,但是却慢慢觉醒到在生存都窘迫下追求爱情是多么的奢侈,也就只好安于寂寞。他的悲伤更在于他一步步消逝在这个世界上时,却没有被任何人注意到。这样的一个人该有多么的孤单,他生活的这个世道根本不知他的在与不在。
二、对比手法塑造悲伤
小说的叙述笔调十分平静,但这平静背后却依然令读者感受到浓郁的悲伤氛围,这源于作者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来塑造这种悲伤。小说中对比非常之多,既有农村青年与城市青年的比较,也有农村青年之间不同的人生选择和命运的比较,还有主人公前后内心情感变化的比较,在这层层的比较之中凸显了涂自强的悲剧一生。
从主人公自身来说,故事开始,他从偏僻的山村考上大学,作为全村的骄傲,他的内心也是十分喜悦的。在步行前往学校的途中,凭着他自己的勤快、善良,深深感受着农村人民的热心和温情,更是让他对世界充满着好感对即将来临的大学生活充满希望。在他满怀信心踏上学校的第一天,他从腰带里掏出钱交学费时,“看着无数惊讶的同情的或鄙夷的目光,心里突然就胆怯起来。一路走过的信心瞬间消失。”
小说中还塑造了三个跟他一样来自农村的青年,但人生选择和命运却是那么不同。采药,作为涂自强的青梅竹马的朋友,没有考上大学,最终嫁做人妇,过着平庸而并不幸福的生活。食堂农村女孩,有着农村姑娘的淳朴羞涩,但虽与涂自强情投意合,却最终为改变命运而投向富人的怀抱。室友马同学,同样来自农村,但也混得个出国的机会。小说将这四个人对比,采药是没有奋斗机会的落寞者,食堂女孩何尝不是上了大学的“采药”,凭借女性的优势攀附权贵借以摆脱命运;马同学更是对世故人情了如指掌,巧妙运用自身优势摆脱贫穷的命运。他们与涂自强所选择的个人奋斗之路都不同,但都同样的不幸福,为了他们所想的更好的生活,他们都放弃了心中所爱。
小说中最明显的对比就是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的对比了。赵同学来自城市,家境富裕,用高科技的电脑、手机,在学校谈情说爱不学习,毕业了出国混文凭,即使半途回国,也能靠着父母人脉,直接进入银行工作,拿着高薪水,人生过的很容易,潇洒而优越。与他相比,涂自强只能用着室友淘汰的手机、电脑,干着最底层最辛苦的工作还收获无几,他的人生太艰难。小说中将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和城市出生的大学生进行对比,强烈反映出社会的不公平。
三、宿命论里的悲伤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充满着浓郁的宿命论色彩,而这种悲伤就是个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力感。小说主人公涂自强对自己人生的艰难始终都是很认命的,采药写给涂自强的诗在文中多次出现,更是小说主题和宿命论的集中体现。不同的路/是给不同的脚走的/不同的脚/走的是不同的人生/从此我们就是/各自路上的行者/不必责怪命运/这只是我的个人悲伤。他们相信人与人之间就是不同的,有的人活得轻松,但他们活得艰难,这是他们的命,也是他们的个人悲伤,他们并不憎恨社会,也不曾埋怨命运,在他们心里认为一切就是如此,这就是他们所要走的路。
在学校里“路过操场,看到有同学打球,有同学去跑步,还有同学成双成对地钻进树林子,他有些羡慕。但也只是羡慕一下而已。他觉得每个人的人生是不一样的,自己只能如此。这没什么好说的。也没有什么可抱怨。”对于社会的不公平,对于命运,涂自强没有抱怨什么,而是始终靠个人不懈的奋斗来一步步过上更好地日子。但正如同赵同学所说“他从未松懈,也从未得到”,生活并没有给他机会,在美美朝着幸福前进一小步后,生活就会残忍地把他打回原地。
无论是个人奋斗还是信仰,涂自强都没能摆脱悲苦的命运。作者把这种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嫁接在宿命论之上。但是小说传递出来的“个人奋斗无用论”的价值观,是否经得起社会现实的考量呢?首先从现实出发,小说中故事发生时间是在21世纪,但是在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小说故事具有明显的文学夸张性,文中许多小细节并不符合社会现实,加上作者有意设计的无数巧合,也将这种悲伤渲染到了极致。其次从现实接受来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的故事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其中对社会公平,城乡差距的揭示能够广泛的引起读者共鸣,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最后从现实影响来说,小说所宣扬的这种“个人奋斗无用论”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绝望的灰色世界,如果无论怎样努力,怎样抗争,都无法弥补出身的缺憾,那我们现在的所作所为又有什么意义呢?生命的力量源于不顺从,出身无法选择,但我们都渴求着通过自身的努力去生活得更好。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