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忍耐为中国人的崇高品质,凡对中国有所了解的人都不否认这一点。然而这种品质走得太远了,以致成了中国人的恶习。
——林语堂
将“忍”作为人的一种美德,古今中外尽皆使然。在正常情况下,“忍”可作为坚忍不拔、忍辱负重的提炼概括,成大气候的人必须具备这种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忍”的品格。
如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焉,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论语》曰:“小不忍则乱大谋。”
宋朝王安石曰:“莫大之祸,起于斯须之不忍。”
唐朝伟大诗人白居易对忍字论述得更透彻:“孔子之忍饥,闵子之忍寒,准阴子忍辱,张公之忍居,娄公之忍侮;古之为圣为贤,建功树业,立身处世,未有不得力于忍也。凡遇不顺之境者其法诸。”公开号召让身处逆境的人学会忍耐。
就是大乘佛教中,菩萨所最推崇的修持到最高境界、最高功德圆满的六波罗蜜多——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也将“忍”郑重地列为其中之一。
可见“忍”在民族进化、人格升华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
但不知从何年何月何日始,“忍”字在我们中国人的品性中,不知不觉搀人了不少阴柔的水分,将先哲们“柔中有刚”的“忍”字教诲,演绎成“能不能忍”“会不会忍”“善不善忍”“忍了再忍”的处世之道。倘若想相安无事,与世无争,苟且生存,那就应把忍字顶在头上。
的确,中国人的“善忍”是出了名的。
国外的洋人们就一直“夸奖”我们中国人这个能忍会忍的特点。一位名叫劳德(Rodes Jean)的洋人就这样进行评价:“中国人对困苦格外具有抵抗力。他们长期忍受着由于人心不良带来的官场舞弊,***掠夺,杀人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饥荒、洪水、瘟***等等,这些在中国极显著的灾难。中国人即使是富裕人家,也过着简朴的生活,再没有比中国人更易满足,对舒适漫不经心的人了。”
因为“忍”得太过头,因此,终于有不少国人认识到这个“忍”字带来的危害。
林语堂先生这样说:“遇事忍耐为中国人的崇高品质,凡对中国有所了解的人都不否认这一点。然而这种品质走得太远了,以致成了中国人的恶习:中国人已经容忍了许多西方人从来不能容忍的暴***、动荡不安和腐败的统治,他们似乎认为这些也是自然法则的组成部分。在四川的一些地方,人民已经被提前征收了今后三十年的赋税,但是,他们除了私下在家里发出几声别人似能听见又听不见的咒骂外,再无有力一些的反抗。”
总之,“忍”已给中国人带来许多不幸、麻烦和耻辱,“忍”已使我们很多人的骨骼里缺少了钙的成分。
君不见,那些只会过分忍、一味忍的人,活得是多么窝窝囊囊,活得是多没有个性。对这些人来说,为什么而忍,并不清楚。只知为忍而忍,能忍就忍,逆来顺受,忍气吞声。自己想说的话不敢说,自己想干的事不敢干,陷于自我萎缩而不能自拔。
君不见,那些只会过分忍、一味忍的人,是多么的死气沉沉,胆小如鼠。他们并不懂得忍是为实现正义而作的一时妥协,并不知道忍是为了实现自己远大目标而作的暂时“撤退”;而是对习惯势力、落后势力的无限制的妥协和退让。有时正义明明站在他这一边,然而他还是一个劲儿地往后缩,致使世风浊气上升,清气下降。
君不见,那些只会过分忍、一味忍的人,嘴脸都是一副“奴姓”。无论何时何地,都以服从他人为心安理得,忍的时间一长,都不知自己究竟是为什么而活着。倘若离开了他人,倘若别人不弄出点事来让自己“忍”着,这世界的末日就要来临一般。
君不见,那些只会过分忍、一味忍的人,往往会得到更多的痛苦。这种人不会宣泄,不会转移,不会化痛苦为力量,只会以消极适应方式,在夹缝中生活,只会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偷偷掉泪。结果呢,既害了自己,又耽误别人。把本来不复杂、不难办的事,弄得特复杂,特难办。如果说在一开始,人们对他还有同情的话,到最后就只有了憎恶。
过分地“忍”,能使一个人愚味、麻木;过分地“忍”,能使一个社会腐朽、堕落;过分地“忍”,能使一个民族失去生命的活力和尊严。
当然,那种适当的“忍”,恰好的“忍”,机智的“忍”,宽容的“忍”,我们还是要大力提倡的,因为这种“忍”在当前的社会中似嫌缺少了一些。
比如挤公共汽车,别人不小心踩了自己的脚,是有涵养地“忍”了呢?还是蹦着脚地破口大骂?
再比如,生活中因某件小事别人误解了你,或与你的一些利益发生了冲突,你是有理智地“忍”了呢?还是反唇相讥,与对方争个你死我活?
优雅的“忍”,能提高优雅的社会文明。
只可惜,我们的“忍”,在今天很有些“忍”得过头了:
明明看见小偷从你自己的衣兜中偷走了钱包,你却不敢声张,想“忍”了算了。可当别人发觉到,并奋力与小偷作殊死搏斗时,你却像个无关看客,依然在一旁“忍”着,这“忍”是多么的卑鄙和!
明明看见有歹徒在光天化日之下施暴他人,你不敢抱打不平,却偷偷躲在别人背后去欣赏。这“忍”是多么的冷酷无情,缺乏人性!
明明看见有人遇险受难,你却袖手旁观,不闻不问,这种“忍”是何等可悲、可怜和可怕!
“忍”过了头的人,都是自卑的人。自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永远不去觉醒,不去努力重新振作。
电视连续剧《渴望》中的刘慧芳、《篱笆、女人和狗》中的枣花,都是受传统文化影响很深而很会“忍”的女人,她们温顺、善良,对他人极富同情心、,对丈夫百依百顺,无论自己受了多大委屈也不会去抗争。所以她们的生活很累很累,她们的命运很苦很苦。但值得庆幸的是,她们并不是一味地消极无奈地“忍”,而是不断地在“忍”中觉醒、反抗,以自己善良的“忍”,去唤回人们的良知。
春秋末年有个叫越王勾践的,被吴国打得大败,不得不俯首称臣。他在吴国国君面前卑躬屈膝,不管吴国臣子如何羞辱他,也不管自己的亲人、属下如何地不理解他,他都一概地“忍”受下来。卧薪尝胆,发愤***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抓住时机,发展自己,终于转弱为强,打败了吴国,成就了一番宏伟的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