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焦点访谈》自开播以来便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一致好评,其原因在于其选题的贴近性,角度的独特性,同时也符合***和国家***策的要求。除了这些内容上的优势,还有其述与评相结合的报道形式上的特色。
【关键词】《焦点访谈》;选题特点;述评结合
《焦点访谈》自其开播以来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国家三任***都曾为《焦点访谈》题词,由此可见***和***府对于此栏目的重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其栏目的重要意义。题词写道:“焦点访谈,表扬先进,批评落后,伸张正义。朱基也曾评价道:“舆论监督,群众喉舌,***府镜鉴,改革尖兵。”后来***也评价道:“与人民同行,与祖国同在,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进。”从三位***的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焦点访谈无论是对于***府,还是对于普通百姓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焦点访谈》成功之处究竟在何处,这里我们仅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节目选题的抉择
在进行节目选题的确定时,就是要求体现创办者所要求的“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领导重视”和“群众关心”是分别着眼于社会的管理决策层和普通行为层面来说的,它们反映出了不同社会群体在某个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上的意见的交汇,体现着不同的社会群体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观。
(一)选题角度应以事实为基础。选题的角度既包含媒体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也包含媒体筛选事实、组合事实的角度。确立选题不能不顾事实地想当然,更不能无中生有地编造。社会上有不少出现导向问题的报道与其说是认识不足,毋宁说是因为其选题角度的选取不当,而角度不当又是由于报道者对事实进行了曲解。《焦点访谈》始终坚持在全面、完整掌握事实的基础上来选取恰当的角度,不说没有事实根据的话。《焦点访谈》报道过很多地方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好大喜功的问题,比如安徽某镇***府强迫推行搞所谓的“四万工程”――让农民建万亩果园、万亩菜园,种万米葡萄绿色长廊,养万只肉食种鸽。由于不切合市场变化的形势,结果“四万工程”变成了农民的“抱怨工程”。《焦点访谈》还报道过重庆某县***府强迫农民毁掉青苗,改种烟叶的事件。从主题上看,这两个节目有相近性,都是反映地方***府无视农民的经营自,以强迫命令的方式侵犯农民权益,加重农民负担的事件。但在选题角度上,《焦点访谈》对这两个舆论监督节目的处理是完全不同的。安徽的那起事件,是当地***府领导为追求所谓的***绩,大搞形式主义所致。而重庆的那起事件,则是当地***府为增加地方财***收入,不顾农民利益的行为。两期节目本着不同的事实基础,所取的选题角度也有所不同。
(二)选题角度应以***策为依据。这里所说的***策既包括***和***府在一段时期工作的方针***策、制度规定,也包括国家的法律和宣传纪律。舆论监督节目能忠实地反映出***、***府和人民的意愿,而***策恰是***和***府意志的具体体现。其实,一则报道要做到大家风范,而不是显得“小家子气”,最便捷的方法就是依据***策确定选题角度。因为***策是为保护绝大多数人利益而制定出来的规范,只有顺着***策的角度深入,做出的报道才能被大多数观众接受、认可。要保证节目在舆论监督的报道中不出问题,就要在选题角度上主动往***策上“靠”。***策不仅是衡量节目选题角度是否正确的依据,同时也是确认舆论监督类报道导向的最可靠的“保护伞”。
(三)选题角度应以独到为目标。在充分占有事实、深刻领会***策的基础上,如果媒体对事件本身有自己正确而独到的报道角度,那么报道的社会价值就会更大。这里所说的选题角度的独特,不是越偏越刁越好,而是越准越深越佳。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鲜活生动的新闻事实,为媒体寻求独到的选题角度提供了可能。同时,一个独到的选题也会大大增加其舆论监督的社会功能。
二、叙评结合的“说话”特点
新闻叙事与媒体的权力有着天然的联系。媒介具有“话语权”,从而以其天然的传播优势把握着极大的权力。在这个意义上,《焦点访谈》的叙事已不是纯粹的叙事,而成为了一种具有极强***治色彩的话语,这种话语借助中央媒体的传播优势,已经演变成当今中国的一种社会话语模式。
(一)叙的模式。首先,《焦点访谈》开头话和反馈语的叙事方式有一些规律可循:通常使用“本台接到群众举报,于是派出记者现场采访”。“举报”目前已经成为舆论监督节目的关键词,同时也唤醒了人们的正当利益被侵犯时,维护自身权益寻求***府保护的意识。节目反馈通常是“节目播出以后,引起了某某部门的高度重视,某某部门已经组成调查组,就这一事件向全国通报。尽快出台了整改措施,对责任人进行查处”。这一方面表现媒体对所报道的事件和观众负责,另一方面则是彰显媒体的舆论力量。其次,《焦点访谈》叙事方式上的特点还表现在故事化的叙事和独特的叙事模式两方面。新闻故事化是当前电视新闻的新观念,正好符合中国老百姓故事消费的心理,借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来完成栏目的架构,而通过叙事所建立的封闭的逻辑系统又可以将其所讲述的故事“自然化”。这种硬道理,软着陆的方法正是“你可以不接受一个道理,但你不会拒绝一个故事。”的思路。作为新闻舆论监督节目的典范文本,《焦点访谈》具有自身独特的叙事模式,即多数是正金字塔结构叙事,具有一个完整且封闭的叙事流程。很多事件当中都蕴涵着一个由五个叙述环节所组成的共同的叙事结构,即:陈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到达现场采访、多角度调查取证、正面接触被监督者、权威人土定性非法行为被揭露。或找出有关文件、法律法规为依据。这是《焦点访谈》的一个基本的程式化的叙事套路。叙事模式化的表达可以使人更快地理解叙事,因为,电视培养或者建构了我们与之沟通的话语体系,并且我们已经接受电视语言叙事的方式,已经习惯于这种“说话”的方式。《焦点访谈》节目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将具有这种电视文本的相对稳定性。
(二)评的特点。中国电视媒体一直具有良好的权威形象,能够获得最大多数人的认同,当人们对种种失范状态下的社会现象产生不满时,对舆论监督的要求使人们把目光投向影响巨大的《焦点访谈》节目。《焦点访谈》叙事占了大部分篇幅,、但节目的重心在评论上。它的叙事方式有着与《讲述》等纯叙事类节目明显的不同。一般来说,评论的形式可以分为明评、暗评两类。《焦点访谈》主要采用暗评的方法,明评一般只用在短短的几句开头话和结束语中。明评的方法与观众的关系是单向的,说教意味较浓,容易让人产生逆反心理,但有时不可缺少。正如央视新闻评论部主任梁建增说:“结尾的点评源于事实,高于事实。是在事实之上,也是事实之外的东西,是许多观众看完事实感觉到又没有表述出来的感想,可谓言其心声。”在现场报道中,记者向观众讲述事情的经过,而在对事件的叙述过程中,记者大多数时间藏于镜头之后,而把事情发生的背景、经过、结果展示给观众,媒体的观点大都是通过叙事过程含蓄表达或是通过当事人之口说出的,即使是篇末主持人的评论也是惜墨如金,给观众留下思考空间。它大量运用"展示"的报道方式,实际上是增强了"用事实说话"的力度,使栏目成为可靠的叙述者。另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近来媒体涉讼案件增多,有的因被批评当事人不服上诉法院,当事人依据的就是记者怎么说的等等。因此,让事实说话,客观叙述,尤把握"明"评的尺度是一种自我保护措施。评论宗旨的明确与主观意***的隐匿,是《焦点访谈》做片子的主要追求。
作者简介:赵霄宇,现在西北***法大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焦点访谈》的选题特点及“说话”特色